对幼儿园有效开展主题性区域活动的几点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幼儿园有效开展主题性区域活动的几点思考
作者:李延君
来源:《赢未来》2018年第11期
摘要:主题性区域活动,是幼儿园课程实施途径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幼儿以自主形式主动发展的良好方式,蕴含丰富的教育价值。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开展主题性区域活动尚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探究了主题教学与区域活动的有机结合,重点对如何有效开展主题性区域活动的策略进行了深入思考,以更好地促进幼儿自由自主地发展优良品质。
关键词: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有效策略
随着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贯彻以及幼儿园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主题教学和区域活动逐渐成为了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主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主题性区域活动,满足了幼儿自由发展的需要,融合了主题教学发展的趋势,是促进幼儿主动发展和推动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有效方式。
主题性区域活动,围绕教学主题开展相应的区角游戏,以主题教学为中心,以区域活动为载体,以游戏材料为依托,使主题教学深入有效地开展,同时也使区域活动随主题中心不断更新、拓展。主题性区域活动,融合了主题教学和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了幼儿潜能发展和个性认知,更新了教师的专业认识和教育理念,推进了家长的主动参与和家园共育的合力实现,对幼儿的品质发展和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
目前,在幼儿教育实践中,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关注到主题性区域活动的重要价值,努力探索符合幼儿园实际和适合幼儿发展的主题性区域活动形式。而在实际开展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幼儿园开展的主题性区域活动存在以下问题,如区域的设置與形式出现固定化、材料的来源与投放处于被动化、教师的观察与指导流于形式化等。为充分发挥主题性区域活动对幼儿全面发展的最大价值,促进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和发展,幼儿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着手:
一、创新设置形式,挖掘区角价值
蒙台梭利提出,我们要提供一个有准备的环境,帮助幼儿自由发展。《指南》、《纲要》指导下的主题性区域活动,应是促进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究和自我发展的。为此,教师设置区域活动时,可以在把握主题中心的基础上,结合班级情况和幼儿实际,有创意地开发主动的、灵活的区角,最大限度地挖掘主题性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
幼儿园根据主题活动内容,一般会设置语言区、益智区、科学区、美工区、建构区等常规区域。为了有效结合主题教学,推进幼儿的经验发展,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充分挖掘本班的地域优势,开展多种多样的区域类型,挖掘适合孩子探索和发展的区角,如编织区、棋艺区、木工区、表演区、玩沙区、警察区等,通过创意、灵活、主动的区角让孩子自由发挥、自由创造。
(二)设定不同形式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和主题的不同内容设定不一样的形式,以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服务技能。如在相同的主题《颜色躲猫猫》中,小班级的美工区利用彩沙做成了玩沙区,大班级的美工区利用色纸形成了编织区,采用不同的形式设置出流动区域,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更让幼儿享受创新区域的快乐。
在相同的区域,不同的主题不同的年龄,通过提供不同的操作平台,幼儿却可以收获不同的体验,在小班主题《蔬果乐》的生活区中,可以投放各种蔬菜水果,让幼儿认识各类蔬果,练习削青瓜、剥蒜头、摘豆角等生活技能;在中班主题《奇妙的瓶子》的生活区,可以在瓶子中装入面粉、核桃等,利用筛子、夹子等辅助工具,锻炼幼儿筛、夹、舀等能力,增强幼儿爱动手、喜探索的个性和情感。
(三)调整活动空间
主题性区域活动设置的区域具有依存性和动态性,对活动区空间安排要求有更高更强的灵活性。因此幼儿园在设置区域时需转变空间观,调整传统空间观,,充分挖掘幼儿园一切可利用的空间资源,优化主题性活动区。例如,可以让活动空间从室内走向室外,将局限在班级活动室内的区域拓展到幼儿园的过道、走廊、户外活动场地等;将活动区空间从封闭走向开放,如在两区之间开辟小道,互通空间,便于区间探索、幼儿往来;使活动区从静态走向动态,为避免空间浪费或闲置,可以根据实际灵活调整集体活动区和区域活动的空间大小,结合需要(如幼儿参与人数或主题开展情况)缩小或取消某一活动区。
二、有效投放材料,激发参与欲望
材料是幼儿的隐形教师,是幼儿认识的中介和桥梁。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主题性区域材料的有效投放,有助于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发展和主题活动的开展。教师是主题性区域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是材料投放的提供者、合作者。幼儿园应注重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以动手制作为主、购买收集为辅的方式,把握投放材料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促进主题性区域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发挥。
主题活动开始时,幼儿园鼓励教师根据班上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制作与主题相关的区域材料;主题开展过程中,结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对材料的操作情况,随时更新、调整、完善对材料的设计。如主题《奇妙的瓶子》中,教师在建构区投放了旺仔牛奶罐、易拉罐、纸皮等建构材料,幼儿用这些材料搭建了高速路、立交桥等,反复操作几次后,幼儿的兴趣降低,游戏变得单调乏味。老师及时提供了路线图、玩具汽车,幼儿兴趣又激发了,开始了“驾车去探险”的愉快之旅。幼儿园还可以借助“自制区域材料比赛”的形式,通过教师自选主题、操作区域、制作材料等,设计并制作一份适合本班幼儿发展特点和操作水平的材料,并根据适宜性、适用性、美观性等评选出具有推广意义的主题性区域材料。
(二)家长协助制作
幼儿园可以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到班级的主题性区域活动,和幼儿一起收获活动的快乐,利用“致家长的一封信、区域活动助教、收集半成品、制作亲子作品”的形式,丰富主题教学的开展。如在《我们爱运动》主题中,班上老师邀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利用生活中废旧材料,制作运动器械,投放进班上的区域活动中,既丰富了主题材料,又促进了幼儿操作,同时还增强了亲子情感。
三、提高观察指导,优化幼儿评价
在主题性区域活动中,教师和幼儿的关系是核心要素,直接影响幼儿学习的兴趣、情绪、方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区域活动的质量。教师对幼儿活动的观察和评价是有效开展主题性区域活动的支撑和关键。为此,幼儿园应利用园本培训、教学研讨、反思总结等形式,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增强教师的指导策略,使教师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以提供者、支持者、合作者、观察者、引导者等身份,积极参与到幼儿的区域活动,促进主题性区域活动的有效实现。
(一)理论经验提升
幼儿园可以围绕“如何有效观察记录”主题开展讲座培训或研讨交流,探索有效观察的方法,教师应根据前一阶段幼儿活动的开展情况和主题活动的进展情况确立观察目标,利用照片、录像、表格等记录方式收集活动过程,以获取主题性区域活动中幼儿“做了什么、怎么做、做得如何”等信息,从而进一步调整指导策略,增强指导的目的性。通过理论学习,转换教师的观察理念,提升经验总结。
(二)间接指导为主
在主题性区域活动中应以间接指导为主、直接指导为辅,借助材料和自身实现对活动的指导。根据區域活动的不同环节、各年龄段幼儿特点、幼儿操作水平和活动表现等,合理采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