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卫生与保健》核心课程标准
(幼儿学前教育)《学前卫生保育》课程标准(五专)
《学前卫生与保育》课程标准建议课时数:72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一、课程性质《学前卫生与保育》是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和专业根底课。
通过该课程的开设,关心学生全面掌握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以及身躯开展的规律,系统了解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及教育对策,掌握营养学根底知识,了解托幼机构的膳食治理,熟悉教育环境创设及教育过程中的卫生要求,了解学前儿童常见疾病的有关知识及全然抢救措施,学会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开展进行科学的评价。
本课程要紧研究学前儿童开展规律和卫生保育问题。
课程涉及到学前儿童各系统的特点及卫生保健,它是《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等课程的根底。
本课程依据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所需卫生保健知识来组织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岗位工作能力。
二、课程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关心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学前儿童卫生保育领域内存在的各种理论和实践问题,提高学生从事学前儿童卫生保育实践活动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使学生在了解学前儿童人体特点及生理特征的根底上,学会对幼儿的健康和生长发育状况进行检测评价;学会对幼儿一日生活中的用餐、睡眠、盥洗、锻炼等环节进行指导和治理;初步具备幼儿常见病的识别预防技能和幼儿意外损害抢救的全然技能;为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奠定根底。
据此,《学前卫生与保育》课程目标要紧有以下三个方面:〔一〕知识目标1.掌握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2.掌握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阻碍因素及指标和测量评价;3.掌握学前儿童的生活保健制度;4.掌握学前儿童的营养卫生;5.掌握托幼机构平安教育及常见意外的处理;6.掌握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常见疾病的预防和处理;7.掌握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
〔二〕能力目标1.能够按照幼儿活动室、游戏室、餐厅、盥洗室等房舍卫生要求,创设有利于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和成长的环境;2.能对幼儿的游戏、学习、进餐、入厕、户外活动、睡眠等一日生活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和治理;3.能对学前儿童常见疾病和意外损害进行简单处理和护理;4.能协助幼儿园保健大夫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理工作。
《幼儿卫生与保育》课程实训手册
《幼儿卫生与保育》课程实训手册一、前言《幼儿卫生与保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关注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旨在培养学生在幼儿卫生保健、疾病预防、生活照顾等方面的专业能力。
本实训手册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训项目,结合具体案例,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提升专业素养。
二、实训目标1. 掌握幼儿生长发育规律及卫生保健基础知识。
2. 学会观察、评估幼儿健康状况,预防常见疾病。
3. 掌握幼儿日常生活照顾的基本技能,如饮食管理、睡眠护理等。
4.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营造安全、卫生的幼儿生活环境。
三、实训内容与案例实训项目一:幼儿生长发育监测目标:了解幼儿生长发育特点,掌握基本测量方法。
案例:组织学生分组,使用体重秤、身高尺等工具,为幼儿园小班的幼儿测量体重和身高,并记录在案。
通过数据分析,讨论幼儿生长发育的趋势及影响因素。
实训结束后,学生需撰写测量报告,总结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改进建议。
实训项目二:幼儿饮食卫生管理目标:掌握幼儿饮食卫生要求,合理安排幼儿膳食。
案例:在幼儿园餐厅,学生协助厨师准备幼儿午餐,观察食材的清洗、切配、烹饪过程,确保食物新鲜、无污染。
同时,学生还需参与餐具的消毒工作,了解消毒液的配比和使用方法。
午餐时间,学生观察幼儿进食情况,记录特殊饮食需求的幼儿,并与教师沟通调整膳食方案。
实训项目三:幼儿睡眠护理目标:了解幼儿睡眠特点,掌握睡眠护理技能。
案例:在幼儿园午睡时间,学生协助教师为幼儿铺床,检查床铺的安全性(如有无尖锐物品、床栏是否牢固)。
幼儿入睡后,学生需定时巡视,观察幼儿的睡姿、呼吸等情况,确保幼儿睡眠安全。
对于不易入睡或夜间易醒的幼儿,学生需与教师共同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改善睡眠质量。
实训项目四: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处理目标:掌握幼儿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案例:模拟一个幼儿发热、咳嗽的情境,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初步处理。
首先,测量体温,观察幼儿的精神状态和症状表现;其次,根据幼儿病情,采取物理降温、喂药等措施;最后,及时与家长沟通,告知病情进展及后续护理要求。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标准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具备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幼儿教师,使学生能够掌握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和规律,了解儿童营养、疾病预防、意外伤害等方面的知识,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1.儿童生长发育与卫生保健:介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包括体格发育、神经心理发育、行为发育等方面,以及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卫生保健要求。
2.营养与健康:介绍儿童营养需求和膳食搭配原则,包括营养素的作用、食品选择、饮食卫生等方面,以及如何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
3.疾病预防与处理:了解常见儿童疾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培养学生应对儿童疾病的意识和能力。
4.意外伤害预防与处理:介绍儿童意外伤害的常见类型、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以及意外伤害发生后的紧急处理方法。
5.健康教育: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将卫生保健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提高儿童健康教育水平。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儿童卫生保健的实际应用,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2.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测量儿童身高体重、制作儿童营养食谱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引导学生分享经验和心得,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
4.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图片等,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考核方式与标准1.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方面,占总评成绩的30%。
2.考试成绩:通过笔试和操作考试等方式,考查学生对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占总评成绩的70%。
3.实践活动成果:要求学生提交实践活动的总结报告或照片等,以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占总评成绩的10%。
五、教学资源和设备1.教学资源:提供相关的教学课件、案例分析、图片、视频等资料,方便学生查阅和学习。
同时,定期更新教学资源,保持教学资料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学前教育专业各科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专业各科课程标准一、语言领域(一)目标1、喜欢与人谈话、交流;2、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有礼貌的与别人交谈;3、能大胆、清楚、连贯的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意见;4、能用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朗读和表达;5、初步了解、掌握绘本的基本特点与功能并在看看、说说、画画中加深对“字宝宝”的印象、认识、理解,能够初步学习认读;6、喜欢识字,能用自己喜欢的字配画,喜欢欣赏诗歌。
(二)内容与要求1、倾听(1)能听懂普通话并能用普通话较连贯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2)喜欢倾听并乐意与同伴、老师交谈,会用简单的语言说明自己想说的事;(3)能欣赏儿童文学作品,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
2、表述(1)能有条理地讲述生活中的经验;(2)能较连贯、完整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意见;(3)在谈话中有表情地描述喜欢或的事情。
3、阅读(1)能初步理解生活或图书中的简单文字;(2)能初步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知道童话故事、诗歌和散文是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3)对图书和绘画中的人物形象能形成初步的认识;(4)初步学习用图画、简单的符号和文字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生活经验;(5)初步建立汉字与事物的,尝试认读常见的汉字。
识字的范围包括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汉字。
4、早期阅读(1)喜欢阅读,能初步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2)能初步感受文学作品的优美,学习作品中的优美词句和段落,并乐意与同伴一起朗诵;(3)初步学习在生活中运用自己学到的本领解决遇到的问题。
5、识字与阅读(1)喜欢识字,能从生活中主动地识字并知道字的不同用处;(2)对汉字感兴趣并能初步发现汉字的特点;(3)喜欢阅读欣赏绘本、图画书等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并愿意与同伴分享快乐。
6、文学欣赏通过集体活动引导幼儿广泛地欣赏各种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文学作品的初步感受能力。
同时通过对文学作品内容的理解学习其中的优美的词句丰富幼儿的词汇并鼓励幼儿大胆地跟随着文学作品朗诵培养幼儿初步的朗读能力。
《学前儿童卫生学》课程标准
《学前儿童卫生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学前儿童卫生学》2.课程代码:051324013.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4.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5.学时:45课时6.建议开课学期:大一第一学期二、课程标准基本结构(一)课程概述1.课程的基本理念:(1).课程设计基本理念: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模式,以能力培养为重点。
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更多的活动空间,让他们积极的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采用“教学项目化、学习自主化、实践职场化”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手段,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做到教学做合一。
A.教育价值定位:《学前儿童卫生学》是研究保护和增进学前儿童健康的一门学科,在揭示各种环境因素对学前儿童健康产生影响的基础上,为制定卫生标准, 提出卫生要求和采取相应的卫生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它以卫生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为依据,研究与学前儿童健康有关的各种问题,同时它又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有着与其它学科不同的特点,它与学前教育的其它学科一起,丰富了学前教育的内涵。
B.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方式:《学前儿童卫生学》既包含理论学科中的一般理论知识、技能和基本原理,又有合作表达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方面的内容。
《学前卫生学》的教学通常包括素质、知识和能力三个方面。
C.教学重点;《学前儿童卫生学》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树立热爱儿童、尊重儿童的理念,形成良好的科学素质和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能够掌握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保健制度、营养卫生、常见心理问题、安全教育等方面的知识;能够对常见的传染病及常见疾病进行预防和处理。
(2).课程实施基本理念:A.教学方法的选用: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在教学实践中综合运用讲授法、演示法、观察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多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还运用现场教学、情景模拟训练、小组教学、案例教学、操作演示、项目实训等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婴幼儿卫生与保健》课程标准
《婴幼儿卫生与保健》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婴幼儿卫生与保健》是一门针对婴幼儿护理、卫生和保健的课程,旨在培养具备婴幼儿护理知识和技能的从业人员。
本课程涵盖了婴幼儿的生理特点、日常护理、疾病预防和紧急处理等方面的知识,旨在帮助家长和护理人员更好地照顾婴幼儿,确保他们的健康和安全。
二、教学目标1.掌握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2.了解婴幼儿的日常护理方法,如喂养、睡眠、清洁等;3.熟悉婴幼儿的常见疾病和预防措施,如感冒、腹泻、皮肤感染等;4.掌握婴幼儿急救知识和技能,如窒息急救、触电急救等;5.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确保婴幼儿的健康和安全。
三、教学内容1.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介绍婴幼儿的解剖生理特点、营养需求、生长发育规律等基础知识;2.日常护理:讲解婴幼儿的日常护理方法,如喂养、睡眠、清洁等,以及如何培养婴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3.疾病预防:介绍婴幼儿的常见疾病和预防措施,如感冒、腹泻、皮肤感染等,以及如何识别和应对;4.急救处理:讲解婴幼儿急救知识和技能,如窒息急救、触电急救等,以及如何进行现场急救;5.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强调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确保婴幼儿的健康和安全。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理论教学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实践教学包括模拟操作、实地考察等。
同时,将采用多媒体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期末考试以实际操作和理论知识为主。
同时,鼓励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能力水平。
六、教学资源本课程将提供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包括婴幼儿护理的书籍、期刊、视频等。
同时,将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培训和实践操作,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素养。
总结:《婴幼儿卫生与保健》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对于家长和护理人员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学前卫生学》课程标准
《学前卫生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学前卫生学》课程类型:理论课学时:68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五专)一、课程性质和任务1.课程性质:《学前卫生学》主要以脑科学、现代医学、生物学、营养学等学科为研究的理论依据,研究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学前儿童生长发育规律,以及维护和增进学前儿童健康、促进学前儿童正常发育的一门学科。
课程主要围绕学前儿童保健工作重点,从理论到实践展开了论述和讨论,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如何保护学前儿童,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该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也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
《学前卫生学》与学前教育专业后续开设的课程,如《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以及各科教学法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前卫生学》中的学前儿童生理特点为上述学科在生理方面提供了科学依据,它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
2.课程标准设计思路:《学前卫生学》课程标准的设计主要是根据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结构的要求及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制定的。
根据这些标准,认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学前儿童的生理特点、懂得对学前儿童进行营养管理、懂得学前儿童常见疾病的护理与预防及托幼园所的卫生与保健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因此将《学前卫生学》课程的内容定为下面五大模块:学前儿童的生理特点、学前儿童的营养管理、学前儿童健康评价、学前儿童疾病的护理与预防、集体儿童的卫生与保健等五方面。
接着再根据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每一模块下面选择了相应的教学内容,然后以项目为载体,每一个具体的项目都提出相应掌握的知识点与能力要求。
最后根据拟定的这些内容、项目,再查找相关的参考资料,在查找中发现《学前卫生学》(2004年第二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较符合我校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在学前卫生方面的要求,与既定的五大模块内容较为接近,因此选择《学前卫生学》为本课程的教材,同时还参考了其他相关的资料,对教材进行调整、重组与补充,形成了《学前卫生学》课程标准。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一)性质《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是学前教育专业(专科起点本科)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本课程是一门交叉学科,以卫生学、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等原理为指导,研究托幼机构的保健问题,旨在使学前儿童健康发展。
它不仅注重儿童的现实保健问题,更注重儿童的健康行为的养成;不仅注重托幼机构环境对儿童健康的影响,也强调学前教育工作者在保教的过程中对儿童健康的维护和促进。
该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领域较广,包含了解剖生理学、心理卫生学、预防医学、学前教育学等学科的重要内容。
本课程4学分,72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二)任务本课程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学前儿童的解剖生理特点、生长发育规律、心理卫生、营养、环境创设、疾病预防等基本保健知识和技能。
通过学习,学员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提升在工作中促进儿童健康发展的意识,形成维护和增进儿童健康的技能技巧,以便有效开展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等工作。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分工本课程重在介绍儿童卫生和保健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承担着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重任,对于后续课程具有指导性、基础性。
后续课程包括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教育方向专业必修课《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和专业选修课《学前儿童健康与体育活动专题》、《学前特殊儿童教育》,都是本课程在各具体或专门领域的拓展和应用。
因此,《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的教和学必须注重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知识的融会贯通,避免和后续课程的简单重复。
三、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本门课程不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同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要求学员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相关儿童保健知识,还要实际运用,能够在保教工作中维护和促进儿童的健康。
具体要求如下:1.按照科学、简明、实用的要求,讲授学前儿童卫生和保健基础知识,使学员熟悉和了解有关知识概念,明确事实,获得开展学前儿童保健和教育工作的必要储备。
幼儿卫生与保健教学大纲
《少儿卫生与保健》课程教课纲领一、课程性质和目标:(一)课程性质:《少儿卫生与保健》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中心和基础课程之一。
《少儿园教育指导纲领(试行)》中提出的五大教育目标中,“小孩的健康”处于首要地点。
为了保护和促使少儿的健康,少儿教师一定要掌握必定的卫生保健知识和技术。
《少儿卫生与保健》这门课正担负了这样的培育任务。
它主要研究学前小孩的生理解剖特色及机体生长发育规律,研究影响其健康成长的各样要素,提出各样卫生保健要乞降举措。
经过学习,学生掌握有关促使少儿身心健康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为做好托幼机构的保教工作打下坚固基础。
本课程内容波及到人体解剖学、营养学、预防医学、环境卫生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
它与学前小孩心理学、学前小孩教育学、少儿园各领域教育活动的指导等学科亲密相连,为这些学科的学习供给了科学依照、确立了学习基础。
(二)课程教课目的:总目标:学生经过学习《少儿卫生与保健》,能理解少儿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性,并形成正确的健康观;能全面掌握少儿卫生保健工作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初步具备从事托幼机构保教工作的能力和技术。
1.知识目标:获取促使学前小孩保健的有关知识以及认识少儿园教育过程中的卫生要求,可以运用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有关技术办理学前小孩生活和教育过程中的各样卫生保健问题,未来在实质工作中可以确实作到保护和增进小孩的健康。
2.能力目标:学生经过学习,可以运用《少儿卫生与保健》的基本知识,剖析和解决少儿卫生保健工作中存在的各样问题,为未来在实质工作中能确实保护和促使少儿的健康做好准备。
3.感情目标:提升对少儿卫生保健工作的思想认识,关注少儿优秀卫生习惯的养成,提升对少儿安全保护的重视程度,养成依照保育举措仔细工作的态度。
二、课程基本要求课程整体要求:教课中要注意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态度感情目标的仔细落实。
为确实培育学生的职业能力,教课中要增强学生的实训练习,踊跃研究理论与实践联合的有效方法。
幼儿卫生学课程标准
二、幼儿卫生学课程教学标准幼儿卫生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幼儿卫生学》是研究幼儿生理解剖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维护和增进幼儿身体健康,促进幼儿正常发育的一门科学。
它是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与“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并称“三学”。
本课程是学习“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等课程的基础,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机体各部分机能尚不成熟,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较差,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
因此,了解幼儿的生长发育特点,做好幼儿的卫生保健工作,提高幼儿的健康水平,是一项日常重要的工作,关系到下一代人的身体素质。
通过《幼儿卫生学》课程内容的学习与实践活动,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理解并掌握幼儿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幼儿的营养、幼儿园常见疾病和传染病的症状及预防、常见的护理技术和急救技术、幼儿园的集体儿童保健等。
能分析幼儿实际生活中的生理现象,采取正确的措施保证幼儿的健康,同时提高自身的卫生水平,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做好准备。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幼儿卫生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了解人体的基本形态和结构;(2)理解幼儿八大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及感觉器官的特点,掌握其保育要点;(3)了解影响幼儿生长发育的因素及规律;掌握一些必需的幼儿园常用的科学知识。
(4)掌握六大营养素的营养意义及来源,懂得幼儿膳食的配置;(5)熟悉幼儿常见病的种类、病因、症状,懂得初步的护理和预防知识;(6)了解学前儿童一日生活的安排与卫生要求、及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制度;(7)掌握托幼机构安全教育的内容;掌握患儿的基本护理技能和急救术。
(8)理解常见心理问题的症状、诱因及矫正。
2.能力目标(1)懂得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利用大脑皮质活动的三大规律;(2)能用正确的方法测量幼儿的身高、体重、头围,会看身高发育标准曲线图;(3)能运用营养学基础知识及配膳原则对幼儿食谱进行分析评价;(4)能对幼儿常见意外进行初步处理;(5)能较熟练地进行体温测量、物理降温、滴眼药、鼻腔滴药、及外耳道滴药等。
最新《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标准完美版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说明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1.课程性质《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是为适应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贯彻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2011〕6号)精神,根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中幼儿教育课程建议模块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而开设的课程,它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对于实现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是一门交叉学科,以卫生学、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等原理为指导,研究托幼机构的保健问题,旨在使学前儿童健康发展。
它不仅注重儿童的现实保健问题,更注重儿童的健康行为的养成;不仅注重托幼机构环境对儿童健康的影响,也强调学前教育工作者在保教的过程中对儿童健康的维护和促进。
该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领域较广,包含了解剖生理学、心理卫生学、预防医学、学前教育学等学科的重要内容。
本课程4学分,72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2.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旨在培养学生对学前儿童进行卫生保健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在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生理特点、生长发育的规律、营养需要、疾病预防等专业知识基础上,掌握学前儿童一日生活管理、膳食管理、疾病和意外事故预防预防及心理保健,创设清洁、安全、卫生、健康的环境,形成对学前儿童一日生活环节的科学管理、营养保健、一般护理、急救、心理疏导等技能,树立科学保教的观。
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理论学习和实习、实践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课堂实训、模拟练习相结合,学生讨论与典型案例分析相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增强授课的生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要求学生做到课前预习、课下复习,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做到知识的灵活运用。
3.本课程的基本内容本课程共包括五单元内容,每一单元的结构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溶为一体,以满足培养托幼机构幼儿教师职业岗位实际工作能力的要求。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教案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一)性质《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是学前教育专业(专科起点本科)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本课程是一门交叉学科,以卫生学、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等原理为指导,研究托幼机构的保健问题,旨在使学前儿童健康发展。
它不仅注重儿童的现实保健问题,更注重儿童的健康行为的养成;不仅注重托幼机构环境对儿童健康的影响,也强调学前教育工作者在保教的过程中对儿童健康的维护和促进。
该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领域较广,包含了解剖生理学、心理卫生学、预防医学、学前教育学等学科的重要内容。
本课程4学分,72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二)任务本课程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学前儿童的解剖生理特点、生长发育规律、心理卫生、营养、环境创设、疾病预防等基本保健知识和技能。
通过学习,学员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提升在工作中促进儿童健康发展的意识,形成维护和增进儿童健康的技能技巧,以便有效开展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等工作。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分工本课程重在介绍儿童卫生和保健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承担着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重任,对于后续课程具有指导性、基础性。
后续课程包括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教育方向专业必修课《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和专业选修课《学前儿童健康与体育活动专题》、《学前特殊儿童教育》,都是本课程在各具体或专门领域的拓展和应用。
因此,《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的教和学必须注重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知识的融会贯通,避免和后续课程的简单重复。
三、课程的教案基本要求本门课程不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同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要求学员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相关儿童保健知识,还要实际运用,能够在保教工作中维护和促进儿童的健康。
具体要求如下:1.按照科学、简明、实用的要求,讲授学前儿童卫生和保健基础知识,使学员熟悉和了解有关知识概念,明确事实,获得开展学前儿童保健和教育工作的必要储备。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标准改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标准改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是一门专业核心课,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
本课程涵盖了生物学、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旨在研究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以及维护和促进学前儿童身体健康和正常发育的科学。
本课程的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学前儿童的生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掌握基本的安全、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培养正确的健康观和保育观,以科学的方法开展保育和教育工作。
通过研究本课程的内容和实践活动,学生应该掌握幼儿的生理特点和保育要点、幼儿的心理卫生知识、幼儿园教育活动卫生和物质环境卫生、幼儿的营养膳食以及常见疾病、常见的护理技术和急救技术等。
学生应该能够分析幼儿实际生活中的卫生现象,采取正确的措施保证幼儿的健康,同时提高自身的卫生水平,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做好准备。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生物学、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原理为指导,研究托幼机构的保健问题,旨在使学前儿童健康发展。
本课程强调儿童健康行为的养成和学前教育工作者在保教过程中对儿童健康的维护和促进。
本课程的学分为4,总学时为72,其中理论学时为72,课内实践学时待定。
本课程将于第二学期开设。
3)了解学前儿童身体发育和生长的规律,掌握身体健康评价和预防常见疾病的方法;4)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掌握心理健康的保护和预防心理障碍的方法;5)了解学前儿童生活、教育和体育活动的卫生保健知识;6)了解学前儿童营养需求和膳食卫生知识;7)了解学前儿童安全和急救知识;8)了解健康教育和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⒉技能目标1)掌握学前儿童身体健康评价和常见疾病的早期识别和预防方法;2)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保护和预防心理障碍的方法;3)掌握学前儿童生活、教育和体育活动的卫生保健技能;4)掌握学前儿童膳食卫生和营养需求的知识;5)掌握学前儿童安全和急救技能;6)掌握幼儿园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能。
⒊素质目标1)具有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职业意识和责任感;2)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3)具有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具有自我研究和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幼儿卫生与保育》课程标准
《幼儿卫生与保育》课程标准适用专业:学前教育课程编码:RH0A02开设时间:第2学期课时数:36一、课程概述《幼儿卫生与保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是为专业进行专业特色培养和职业技能训练而设置的重要课程,是以学前儿童(0-6岁)解剖生理特点及生长发育规律为基础,研究促进学前儿童正常生长发育、维护和增进学前儿童健康的一门学科。
此学习领域有助于培养具有较高素养的保教人员,让他们熟知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卫生保健的要求,学前儿童营养与饮食卫生及生活、教育过程的教育保健工作。
熟悉各项技能;在学前儿童疾病预防、意外伤害的救护及安全教育等方面紧密结合托幼机构的实际,进行相关技术的训练。
使学生形成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学会实践操作技能。
二、课程培养目标1.方法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谦虚、好学的能力;(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3)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2.社会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4)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
3.专业能力目标(1)了解学前儿童各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及保健要点,掌握不同年龄阶段生长发育的规律。
(2)了解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的表现,掌握常见心理卫生问题的脚趾几预防措施。
(3)掌握实施托幼机构一日生活、教育各环节卫生保健工作的技能。
(4)了解有关学前儿童膳食的营养基础知识,掌握学前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饮食特点,学习为儿童调配合理、平衡膳食的方法。
(5)初步具备学前儿童常见病的辨别判断能力,能够对一般疾病采取适宜的预防措施,掌握简单的护理技术。
(6)能够为学前儿童创设安全、符合卫生要求的环境,对环境中的安全隐患和不良因素及时发现并改善。
三、与其它课程的联系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学前心理学对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学习打下基础。
2.与后继课程的关系有助于幼儿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园管理课程的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卫生与保健》核心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幼儿卫生与保健》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研究学幼儿生理解剖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维护和增进幼儿身体健康,促进幼儿正常发育的一门科学。
它是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是学习“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等课程的基础。
《幼儿卫生与保健》课程标准的制定,在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作了科学、详细明确的阐述,使这门课程教学更加规范,工作中便于检查、监督。
本课程的设计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幼儿教育行业为宗旨,以幼儿教育活动为中心,以幼儿教育工作任务分析为引导、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体,同时进行了相关知识的拓展。
一、课程性质
《幼儿卫生与保健》课程作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是幼儿教师和幼儿园管理者必备的基础性强、应用范国广的教学和实践指导性课程,是《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的前沿课程。
(一)幼儿卫生保健工作是幼儿园教育中重要的环节
坚持保育和教育相结合,是我国托幼所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幼儿卫生保健工作成为是幼儿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有效地对学前儿童进行保育和教育是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核心能力。
《幼儿卫生与保健》课程旨在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保育工作能力,使之具备促进学前儿童正常发育,维护和増进婴幼儿身心健康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
(二)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成为合格幼儿园教师的基本准备
通过该课程内容的学习,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具备促进学前儿童正常发育,维护和增进婴幼儿身心健康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
能分析幼儿实际生活中的卫生现象,采取正确的措施保证幼儿的健康,同时提高自身的卫生水平,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做好准备。
(三)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和基础课程
通过学习《幼儿卫生与保健》,学生能全面掌握婴幼儿生理解剖特点以及身体发展的规律,系统了解婴幼儿常见心理卫生问题及教育对策,掌握营养学基础知识,了解托幼机构的膳食管理,熟悉教育环境创设及教育过程中的卫生要求,了解婴幼儿常见疾病的有关知识及基本急救措施,能够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进行科学的评价。
因此,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和基础课程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
本课程学习会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技能,结合见习和实习活动,丰富感性知识,以加深对理性知识的理解。
(二)注重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科知识
本课程会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配合实物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数字化教学等手段,因材施教。
教学中采用讲授法、分组讨论法、启发式教学、分层次教学等教学方法,增强学生本学科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三)不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发展
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作用。
重视多元化评价,在学生知识评价的基础上,体现对学生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
三、课程设计思路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卫生与保健》课程课时设计如下:
学习总时间为两学期,每学期周课时为2节;每学期教学时间分配为20周,共计40周,总学时数为80节。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卫生与保健》课程目标如下: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人体的基本形态和结构
2.理解学前儿童八大系统及感觉器官的特点,掌握其保育要点
3.了解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及规律
4.了解学前儿童一日生活的安排与卫生要求、及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制度
5.了解托幼机构安全教育的内容
6.了解佝偻病、缺铁性贫血等学前儿童常见病的病因、表现及预防
7.了解儿童孤独症、儿童多动症等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的症状、诱因及矫正
二、能力目标
1.懂得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利用大脑皮质活动的三大规律
2.能用正确的方法测量幼儿的身高、头围,会看身高发育标准曲线图
3.能运用营养学基础知识及配膳原则对幼儿食谱进行分析评价
4.能对幼儿常见意外进行初步处理
5.能较熟练地进行体温测量、物理降温、滴眼药、鼻腔滴药、及外耳道滴药等。
三、素质目标
1.具备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和素质
2.具备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的素质
3.具备对实际问题的处理应对能力素质
4.具备较高的卫生保健和心理调适能力素质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卫生与保健》课程内容安排如下:
(一)学习内容安排如下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实施建议
(一)课堂教学与训练
采用讲授、角色扮演、情境模拟、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教学。
如,对于幼儿解剖生理部分,教师利用挂图、模型、幻灯、投影动画等方法辅助讲解,用生动形象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学习病儿护理技能和意外事故急救处理时,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采用情景模拟手段,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能真正掌握护理和意外事故急救处理技能。
为了配合课堂教学,安排有课程实习见习,讲授学习幼儿健康检查和评价时,安排学生到幼儿园进行实习操作;学习托幼园所保健内容时,安排学生到幼儿园参观实习,并要求写出实习报告。
(二)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加强课程实践教学,运用儿童保健实训室的解剖实验室、生理实验室,为学生上见习和实训课:组织学生到附近幼儿园去了解、观察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了解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参观省级示范幼儿园的房舍、设备布局和卫生管理措施,听园长介绍卫生保健工作制度和对幼儿常见病与传染病的管理,考察幼儿园幼儿卫生要求与做法,观察幼儿的课外活动和课上表现等,既使学生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二、学时分配
第五部分考核标准
《幼儿卫生与保健》考核标准如下:
一、制定依据
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指导方案。
xxx职业中专学前教育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
xxx职业中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实训实施方案及考核标准。
二、考核内容及考核标准
鉴于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的特点,我校可根据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对制定《幼儿卫生与保健》教学课程考核标准。
(一)课程考核内容与标准
1.了解人体八大系统、免疫系统及感觉器官的基础知识
2.了解生长发育的含义
3.了解年龄阶段的划分
4.儿童生长发育的常用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及测量方法
5.理解幼儿八大系统及感觉器官的生理特点
6.理解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及免疫作用的种类
7.理解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8.掌握幼儿八大系统、免疫系统及感觉器官的保育要点
9.掌握影响幼儿生长发育的因素
10.了解儿童膳食中各类营养素的需要量
11.了解母乳喂养的优越性和添加辅食的目的及原则
12.理解营养素的概念以及各类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
13.理解儿童较易缺乏营养素的原因、症状及预防措施
14.掌握配置幼儿膳食的原则和膳食搭配的方法
15.掌握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方法
16.了解幼儿各种常见病的症状
17.了解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特点、症状
18.了解预防接种的基础知识
19.理解幼儿各种常见病的护理方法。
理解传染病的概念和特性。
20.理解幼儿各种常见传染病的护理和预防理解婴幼儿常见的各种心理卫生问题的诱因、表现
21.掌握各种幼儿常见病的防治措施
22.掌握与幼儿有关的疾病的病因及防治措施
23.掌握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三个环节
24.掌握传染病的管理措施
25.掌握幼儿园常用的护理技术
26.掌握各种急救术
27.掌握婴幼儿常见的各种心理卫生问题的矫治方法
28.了解托幼园所卫生保健工作的意义、任务
29.了解食物中毒的相关知识
30.了解幼儿园建筑设备卫生的相关知识
31.理解安排儿童合理生活日程的意义、依据及注意事项
32.理解幼儿园体格检查制度
33.掌握幼儿膳食计划和合理的膳食制度的内容
34.掌握安全措施和安全教育内容
(二)课程考核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式,以百分制评分。
成绩采取总评综合成绩。
即期末考试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平时成绩=5:3:2(总评成绩=期末成绩x50%+期中成绩x30%+平时成绩x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