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折射率方形孔径平面微透镜阵列的聚焦和散焦特性_师红燕
光纤和光纤研磨-师岩峰 ppt课件
ppt课件
35
3D测试表
P32
Sample ID:
3
Measurement Time & Date: 9:58:09 AM 01-13-06
Measurement Parameter
Radius of Curvature Fiber Height (Spherical Fit) Apex Offset Fiber Roughness (Ra) Ferrule Roughness (Ra)
ppt课件
最大值 0.2 0.3
65 85
单位 dB dB dB dB dB dB ºC ºC
备注 PC型 APC型 PC型 APC型
1000次 普通光缆 耐高温光缆
23
光纤活动连接器(跳线)
P23
ppt课件
24
光纤活动连接器(跳线)
P24
• 插入损耗: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加入某个元件 后引起的损耗。
• 顶点偏移:PC(小于50um),APC( 小于100um)
• 光纤凹凸量:-50--+50nm
ppt课件
32
曲率半径
陶瓷插芯的被研磨的一端 为球面,曲率半径指这个 球面的半径。 通常SC/PC指标为10-25mm, LC/PC指标为7-25mm.
ppt课件
33
顶点偏移
球面端的圆心理论上在插芯的 轴线上是最好的,但是在工艺 上很难保证,这样就造成球面 的顶点不在插芯轴线上,而是 偏移到了一边。
常用跳线的规格型号--ST
• 螺旋锁卡销式连接装置 • 使用2.5mm插芯体。只
有PC面。
ppt课件
39
光纤活动连接器(跳线)
P36
常用跳线的规格型号--LC
光束的聚焦特性与光束整形的研究
华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光束的聚焦特性与光束整形的研究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光学指导教师:***20061201华侨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论文摘要激光的广泛应用使得光束的传输变换、光束质量的控制和对激光束特性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常认为激光的基本特性是方向性好、单色性好、相干性高和亮度高。
以前人们将激光光束良好的方向性归结于它的高空间相干性,因此,对完全相干光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高相干性并不是光束良好方向性的必要条件,部分相干光源也可以产生与激光一样的远场光强分布。
同时,部分相干光在某些实际应用中,比完全相干光更具优越性,例如部分相干光束在大气中传输时所受大气骚动的影响要比完全相干光小得多,另外又因具有光强比较均匀,对散斑低灵敏等优点而被应用于激光核聚变等领域。
因此对部分相干光的研究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另一方面,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光束整形技术也成为人们研究的热门课题。
本论文对完全相干光以及部分相干光的聚焦特性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对光束整形进行了实验研究,主要工作包括:1. 从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出发,推导了球面波被轴棱锥聚焦的光场表达式,分析了菲涅耳数和球面波的曲率半径对聚焦光场的影响。
2. 基于等效菲涅耳数的概念,研究了平面波被柱面透镜聚焦的光场分布情况,以及焦移随等效菲涅耳数的变化关系。
同时,也从传统的数值计算法出发进行了研究,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
3. 从广义惠更斯-菲涅耳衍射积分方程(Collins公式)出发,推光束的聚焦特性与光束整形的研究导了谢尔模型光束经球差透镜聚焦后的传输公式,并研究了菲涅耳数、空间相干度和透镜球差对聚焦光场及焦移的影响。
4. 基于等效菲涅耳数的概念,对部分相干光经透镜聚焦的光场进行了研究。
研究表明,聚焦光场的焦移可以用解析表达式简单的表示为等效菲涅耳数的函数。
另外,我们还将这种方法与基于Collins 公式的数值计算法进行了比较。
第六章 聚焦纤维透镜
ds:沿A—B微分元。
n(r )ds 0
A
B
轨迹:x(s)、y(s)、z(s)
d dx dn (n ) ds ds dx d dy dn (n ) ds ds dy d dz dn (n ) ds ds dz
d dr 非均匀介质中的光线方程 n( ) n ds ds
n(r ) n(0)sec h( Ar )
1 2 5 2 4 61 3 6 n(0)(1 Ar Ar A r ) 2 24 720
(6.1.17)
用这种分布函数,方程(6.1.1)就为:
n(r )ds 4
s
r0
n(0)sec h ( Ar )dr [sec h2 ( Ar ) cos2 0 ]
把式(6.2.8)和(6.2.9)表示为矩阵形式:
X cos( Az ) P A sin( Az )
1 sin( Az ) x0 A p 0 cos( Az )
(6.2.11)
聚焦纤维透镜的光线矩阵:此式表明给出了光线的初始 条件,位置x0 和斜率 p0 ,我们就可确定光线在聚焦透 镜中的传播情形。
(4 r l )
2 2
2 2
所以路程长度不变的条件为:
即
(a) 图6.1.2
(b) 螺旋型空间光线及展开
n(r )(4 2 r 2 l ) n(0)l
1 2 2
(6.1.23)
1 n(0) 2 2 n( r ) n (0)(1 Ar ) 1 2 r 2 2 [1 ( ) ] l 1 2 3 2 4 5 3 6 n(0)(1 Ar A r A r ) (6.1.24) 2 8 16
六角形孔径平面微透镜阵列研究
六角形孔径平面微透镜阵列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六角形孔径平面微透镜阵列研究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光学指导教师:***20070701两南大学硕十学伊论文第一章前言图1.1圆形孔径正方形排列图1.2圆形孔径六角形排列一是采用正方形排列“”(图1.1)。
采用这种排列方式制作的微透镜阵列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填充系数(定义为有效受光面积与总面积之比)小,仅为78.8%。
1,这就是说,有约21%的光信息不能到达接收器,而是被透镜元问的空隙漏泄掉,从而使传像分辨率下降,传输的光信息失真。
二是采用六角紧密排列渊(图1.2)。
采用这种排列方式制作的微透镜阵列,填充系数可提高到90.7%““,但仍存在9.3%的光信息隙漏。
总之,这两种排列方式,虽制作工艺简单,像差较低,但因不能很好消除透镜元间的空隙对光信息的损耗,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提高受光面积、减少光信息损失问题。
在光信息的聚集、整形、耦合连接、光信息互连,成像以及要求光信息元无损失的全部利用比提高传输图像像质更加重要的应用情况下,实现高填充系数就成为微透镜阵列必须解决的一个关键技术难题,也是提高光子器件性能、发展新型光子器件的关键。
如对整体图像的传输、变换和接收、综合成像应用、激光监测的多孔径光学系统、模拟生物复眼光学系统、CCD等探测器耦合及多孔径光学系统和可变倍率的复印机透镜阵列中,都要求光信息是无损耗(像元数)、无漏失的传输,都要求微透镜阵列的受光面积在95%以上,即高填充系数情况。
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不少学者在应用高填充系数的微透镜阵列制作高性能的多种光子器件和提高微透镜阵列的填充系数方面的技术方面作了一些探索,有一定进展。
早在1991年,N.T.Gordon啪1等就对方形透镜阵列在红外探测器中的应用Ij{『景作了分析;1992年,G.hrtzner“31等人研究了异形透镜阵列在波莳变换传感器中的应用问题;同年,N.Franceschine【2”等人讨论了在激光探测中使用由正六角形透镜阵列以增大探测视场和接受大视场内全部信息的视觉控制问题:1994年,S.Ogata。
扫描式微透镜阵列系统的角放大率特性研究
扫描式微透镜阵列系统的角放大率特性研究苏晓琴;杨童;周岩;穆郁;杨磊;谢洪波【期刊名称】《红外技术》【年(卷),期】2024(46)4【摘要】扫描式微透镜阵列系统通过微动扫描成像,能够有效解决小行程与大视场之间的矛盾。
扫描式微透镜阵列一般采用开普勒式望远结构,通过镜片横向相对位移实现视场扫描。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开普勒式望远结构的四片式微透镜阵列,探究了微透镜阵列的角放大率对于3~5μm波段的扫描式微透镜阵列系统的影响。
当角放大率小于1时,经过串扰产生的杂散光较多,系统的能量利用率上限受到限制,导致衍射极限受到限制。
角放大率越大,能量利用率上限越高,当角放大率从0.67^(×)改变为0.83^(×),能量利用率可以从43%提升到69%。
当角放大率大于1时,系统的能量利用率不再受到结构限制,在抑制串扰的条件下,优化得到角放大率为1.5^(×)的结构。
对其像质进行评价,各扫描视场RMS半径达到探测器像元尺寸,MTF达到0.6@17 lp/mm。
角放大率作为表征微透镜阵列结构特点的参数,与系统能量利用率相关,从而影响像质,因此对于角放大率的分析与研究可为扫描式微透镜阵列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提供依据。
【总页数】8页(P392-399)【作者】苏晓琴;杨童;周岩;穆郁;杨磊;谢洪波【作者单位】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202【相关文献】1.低流量下阵列式微通道对流沸腾特性实验研究2.用于改善PtSi红外焦平面阵列器件响应特性的长焦距GaAs微透镜阵列器件的制作研究3.基于液体透镜的复眼透镜阵列的照明特性研究4.微透镜阵列光学相控阵扫描技术研究进展5.复眼透镜阵列应用于均匀照明系统的特性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相对孔径红外变焦距光学系统设计
大相对孔径红外变焦距光学系统设计秦志鹏,车新宇,肖颖【摘要】摘要:设计了工作在8~12μm波段的非致冷红外连续变焦光学系统。
该系统由4组元5片透镜组成,其中前固定组、变倍组和补偿组均只有1片透镜,后固定组为两片。
焦距50~200mm,相对孔径较大,为1∶1。
设计过程中编写了适用于二组元变焦系统的ZEMAX宏程序,该程序可给出凸轮曲线的数据和形状,同时使像面位置不受限于高斯光学关系,能够满足某些焦距位置离焦的要求。
系统在空间频率为20lp/mm处,各个视场的MTF值均在0.4以上。
【期刊名称】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3(000)005【总页数】4【关键词】光学设计;红外变焦;衍射光学;ZEMAX宏程序由于红外光谱的辐射和传输特性,使红外光学系统具有一定的穿透烟、雾、霾等限制的能力,还具有环境适应性好、隐蔽性好、能在一定程度上识别伪装目标的优点。
焦距可变的红外光学系统可以在短焦大视场时对大范围扫描,同时也可在长焦时进行小范围的仔细观察,克服了传统的定焦光学系统换镜头导致的像不连续,短时间目标丢失的缺点[1,2]。
基于以上优点,近年来,对红外连续变焦光学系统的需求日益增强。
本文设计了结构紧凑的长波红外连续变焦距光学系统。
同时将ZEMAX宏程序给出凸轮曲线数据和形状的方法应用到本设计中[3],这种方法具有不受限于高斯光学计算,能够满足某些焦距位置离焦要求的特点。
1 光学系统设计1.1 光学设计指标要求该长波红外连续变焦光学系统采用384×288非制冷焦平面阵列探测器[4],像元尺寸为25μm×25μm。
该系统的设计指标要求,如表1所示。
1.2 光学设计思想本设计的相对孔径较大、焦距较长,在这种情况下为使光学筒长较短,采用机械补偿中有利于减小总长的负组补偿形式;由于红外材料的透过率较低,应用较少的透镜数量,以提高到达像面的能量;利用衍射面具有负阿贝数的色散特性来校正色差[5],将衍射面设置在前固定组的后表面,因为前组的色差会被后面的组元放大,因此在前组消色差。
方形自聚焦透镜的研制及光学特性测试
《激光杂志》 "&&W 年第 "’ 卷第 W 期
( ‘A> $ "’ $ ,A $ W $ "&&W) 74HLV T_8V,47
(#
方形自聚焦透镜的研制及光学特性测试
(
)
变折射率介质是折射率按一定规 律 变 化 的 介 质, 北野一 郎等人首先采用离子交换工艺制成变 折 射 率 透 镜, 特别是折 射率分布对中心轴 对 称, 折 射 率 沿 径 向 梯 度 变 化, 即自聚焦 透 镜。 近 年 来, 由 于 自 聚 焦 透 镜 具 有 体 积 小, 光学成像象差 小, 易于在光纤对中耦合和连接等 优 点 而 被 广 泛 应 用。 自 聚 焦透镜阵列 (简称 H74) 是 X& 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小型、 轻 量、 高性能的新型透镜。到 X& 年 代 中 期, 以 !: ! 共轭成像阵 〔 ! ) %〕 。 列为代表的阵列形成了系列产品, 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制作的阵列其透镜元多是圆 柱 形 或 半 球 形, 具有径 向对称或旋转对称 的 折 射 率 剖 面, 因 而 像 差 较 小, 在图像传 输中有广泛应用。 圆 柱 形 或 者 半 圆 球 形 透 镜 构 成 微 透 镜 阵 列的典型排列方式有两种: 一是采 用 正 方 形 排 列。 采 用 这 种 排列方式制作的微 透 镜 阵 列, 像 差 较 小, 但存在最大的问题 是填充系数 (即有效受光面积与总面 积 之 比) 小, 理论最大值 仅为 ’X $ X Z , 有 "! Z 的 光 信 息 不 能 到 达 接 收 器, 而是被透镜 元间的空隙损耗掉, 从 而 使 传 像 分 辨 率 下 降, 传输的光信息 失真。二是采用 六 角 紧 密 排 列。 采 用 这 种 排 列 方 式 制 作 的 微透镜阵列, 填充系数有所提高, 达到 Y& $ ’ Z , 光信息传输损 失有所减少, 对传输 图 像 和 信 息 的 失 真 情 况 有 一 定 改 善, 但 仍存在 Y $ # Z 的光信息损耗。总之, 这两种排列方式, 虽制作 工艺简单, 像差较低, 但均因不能很好消除透镜元间的空隙 对光信息的损耗, 从 而 不 可 能 从 根 本 上 解 决 提 高 受 光 面 积、 减少光信息损失 的 问 题。 为 进 一 步 提 高 透 镜 阵 列 的 受 光 面 积, 方形自聚焦透镜阵列 (即阵列透镜 元 为 正 方 形) 将是一个 很好的选择。
光纤光学重要知识点
光线理论 模式理论 光纤性能 光纤器件 光纤连接
1
孙琪真:光纤光学 华中科技大学· 光电子工程系
光线理论
重要概念
– 光波导、光纤分类、子午光线、数值孔径、传输 容量、传光传像特性、散焦面、广义折射率定理、 光线轨迹及特点、光线分类
重要公式
– 射线方程、散焦面半径、折射率分布、数值孔径
重要公式
– 准直透镜输出光束半径和发散角、耦合器分支 功率计算、不同耦合比对应的最小耦合长度、 光纤光栅中心波长。
5
孙琪真:光纤光学 华中科技大学· 光电子工程系
光纤连接与耦合
重要概念
– 光纤连接损耗来源、光纤连接损耗特点、透镜 耦合系统、光束变换特性、有源对准(局部损 耗法)。
重要公式
– 端面反射损耗计算、模场失配损耗计算、朗伯 光源耦合损耗计算、半导体激光器耦合效率计 算。
孙琪真:光纤光学 华中科技大学· 光电子工程系
8
3
1. 2. 3. 4. 5. 6. 7. 8. 9. 10. 说明从波动方程到波导场方程两次分离变量的依据。 波导场方程具有什么样的数学特征? 说明光线在SIOF和GIOF中的轨迹曲线是什么样的。 传播常数的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说明V、U、W参数的物理意义及其相互关系。 说明光波导数值孔径的物理意义 子午光线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光线时延差影响光通信的什么性能? 在什么条件下才可以唯一确定光波导中的模式? 在纤芯和包层中选取的贝赛尔函数分别具有什么数学 特征?
选择题10
下列光纤的色散,由小到大的排列次序为:
– A、多模的GIOF、多模SIOF、单模光纤; – B、多模SIOF、多模的GIOF、单模光纤; – C、单模光纤、多模的GIOF、多模SIOF; – D、多模SIOF、单模光纤、多模的GIO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3卷第8期2014年8月 光 子 学 报ACTA PHOTONICA SINICAVol.43No.8August 2014 基金项目:重庆市基础与前沿研究计划项目(No.cstc2013jcyjA00016)和西南大学科技基金项目(No.SWUB2006034)资助第一作者:师红燕(1988-),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方形孔径平面微透镜阵列.Email:shyan823@163.com导师(通讯作者):周素梅(1976-),女,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微光学及应用,涉及衍射光学、变折射率光学、波前测量、超分辨率等.Email:sumeizhou@163.com收稿日期:2013-11-08;录用日期:2014-02-27http:∥www.photon.ac.cndoi:10.3788/gzxb20144308.0823004变折射率方形孔径平面微透镜阵列的聚焦和散焦特性师红燕,周素梅(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重庆400715)摘 要:为提高变折射率平面微透镜阵列的填充率,利用光刻工艺和离子交换技术制备了填充率近达100%的方形孔径平面微透镜阵列,并对其透镜元及相邻透元间间隙构成的角落区域的成像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根据变折射率介质光线追迹法,利用MATLAB软件模拟,发现在透镜元区域和角落区域成像特性相反.成像系统测试表明:由于透镜元区域和角落区域的折射率分布变化规律不同,透镜元与角落区域对物体分别成倒立实像和正立虚像;透镜阵列可实现聚焦和散焦功能;角落区域得到充分的离子交换使得间隙足够小,形成了从该区域中心向外逐渐增大的新型梯度折射率模型.关键词:变折射率光学;散焦特性;光线轨迹;平面微透镜阵列;填充率;方形孔径中图分类号:O4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213(2014)08-0823004-5Focusing and Defocusing Characteristics of Square-aperture Planar MicrolensArray with Gradient Refractive IndexSHI Hong-yan,ZHOU Su-mei(School of Phys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China)Abstract:To improve filling factor of planar microlens arrays,square-aperture planar microlens arrayswith good performance was fabricated with photolithography and thermal ion-exchanging technology,their fill factors was 100%.Imaging characteristics of unit lens and region among the four adjacent lensunits(be called corner area)of square-aperture planar microlens arrays were analyzed theoretically andexperimentally.Imaging characteristics in corner area are reverse to those in focusing element lens,which is showed by ray tracing and MATLAB simulation.Results with image testing system show that areversed real image of object is formed after the ray passes through unit lens,while an erect virtual imageis obtained because of divergent light out from corner area,which is caused by different refractive indexdistribution in these two areas.Therefore,square-aperture planar microlens arrays achieve the functionof focusing and defocusing.Moreover,with enough ion-exchanging time,the uniform refractive indexregion in the corner area is so little that a new-type gradient refractive distribution is formed whichincreases gradually out from the center.Key words:Gradient refractive index optics;Defocusing;Ray track;Planar microlens array;Fill factor;Square apertureOCIS Codes:130.3120;110.2350;080.3630;190.43700 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微透镜阵列因排列密集、光性均匀、集成度高等优势成为微小光学领域重要的微型器件.在微电子技术基础上,光学微加工技术快速发展.光刻工艺和离子交换技术因制作过程简单,成本1-4003280光 子 学 报低,工艺参量稳定且易于控制等特点而成为重要的制备方法之一.上世纪日本学者Iga等采用光刻离子交换法,成功研制出微透镜阵列[1].目前国外研制的微透镜阵列已成功应用于光纤通信、光信息处理、光传感、光数据传输、微光成像系统等领域[2-4].而国内对微透镜阵列的关注和研究虽然起步早,但由于实验设备等硬件条件的限制,取得成果较少.20世纪70年代,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采用离子交换法成功制备了自聚焦透镜棒,而后通过机械组合自聚焦透镜棒得到微透镜阵列,并结合光刻技术,于1989年制备了圆形孔径平面微透镜阵列[5].为了减少透镜元间间隙引起的漏光损耗,提高平面微透镜阵列的填充率,课题组致力于异形孔径平面微透镜阵列的研究[6-8],于2008年采用光刻离子交换工艺成功研制出异形孔径(包括正方形和正六角形孔径)变折射率平面微透镜阵列[7-8].较传统圆形孔径平面微透镜阵列,不同的是异形孔径平面微透镜阵列相邻透镜元间隙明显减小,填充率约100%.因此,异形孔径平面微透镜阵列成为实现高填充系数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光信息的会聚、整形、耦合、互连、成像以及无损传输等领域是有重要的应用.本文从离子交换动力学理论出发,分析了方形交换窗口和排列方式有效提高填充率的本质,并利用MATLAB软件进行光线轨迹模拟,通过CCD成像测试系统验证了方形孔径平面微透镜阵列填充率提高的可行性,并进一步利用薄片干涉法测量了平面微透镜阵列的折射率.通过光学测试系统观察其成像特性,揭示并验证了高填充率的方形孔径平面微透镜阵列不仅具有聚焦性能,角落区域还具有发散焦透镜的特征.1 离子交换动力学分析制备平面微透镜阵列过程中,玻璃基片中的部分Na+离子被熔盐中的Tl+离子置换,改变了玻璃中离子浓度的分布,形成半旋转椭球的交换区域.Tl+离子沿孔径窗口边界向玻璃内部扩散,因离子交换条件完全一致,距离窗口边界相等位置处的离子浓度相同.随着离子扩散时间延长,各个方向的扩散不断延伸直至彼此接触,交界处离子浓度差消失,热扩散将不会交叉进行,扩散区域不重叠.不同的窗口形状会导致平面微透镜阵列表面的离子交换区域形状有明显差异.图1(a)为圆形孔径阵列离子扩散示意图,图1(b)为方形孔径阵列离子扩散示意图.图1(a)中,圆形孔径的离子扩散因各向同性而保持对窗口的的圆对称.图1(b)中,方形孔径因窗口形状缘故,且距离窗口位置等距处的离子浓度相同,交换过程中满足由方形到圆形再到方形的变化规律.比较图1(a)、(b)可以发现,当交换时间足够时,方形孔径比圆形孔径透镜元间隙明显减小.图1 圆形和方形孔径阵列扩散示意图Fig.1 Sketch of diffusion for circular and squareaperture array由图1(b)可知,当离子交换至透镜元相互接触到最大程度时,以相邻四个透镜元的顶角(假定四个角实验中合为一点)为参考中心,以四个透镜元各角区域部分共同构成梯度折射率区域,其折射率从参考中心向外逐渐变大,从而得到散焦的特性.方形孔径平面微透镜阵列提高了填充率的同时,在相邻透镜元之间的角落形成与透镜元折射率分布相反的散焦透镜区域,因此,角落区域的散焦性质是在阵列情形下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性.2 透镜元与角落区域的光线轨迹及物像关系2.1 透镜元光线追迹假设基片足够厚,离子交换时间足够的情况下,透镜元的折射率分布近似为旋转对称模型,其折射率分布表示为[9]n2(r0,z)=n2(0,0)(1-Ar2-ν20Az2)(1)式中n(0,0)为透镜中心的折射率,r和z分别为径向和轴向坐标.图2(a)是透镜元成像原理图,高为r1的物体OQ位于平面微透镜阵列入射端面前的l1处,像O′Q′位于平面微透镜阵列出射端面后的l2处,高为r2.折射率分布满足式(1)的透镜光线轨迹方程[10]为r=r0cos F(z)+p01槡An(0)sin F(z)F(z)=1ν槡20arcsinn(0,0)ν槡20槡Azpz(0烅烄烆)(2)式中p2z(0)=n2(r0,0)-p20,r0为光线入射到透镜表面的位置,z为光线距透镜表面的距离,p0为光线入射时的斜率,pz(0)为第三方向光线余弦,槡A为折射率分布常量,v20为折射率分布系数矩阵中的系数元,n(0,0),v20,槡A均可经实验测得.为了讨论简便,只讨论平行于光轴入射的光线a和斜入射在透镜端面中心轴处的光线b.光线a满足ra0=r1,pa0=0(3)光线b满足2-4003280师红燕,等:变折射率方形孔径平面微透镜阵列的聚焦和散焦特性rb0=0,pb0=-r1/l1(4)利用MATLAB模拟,当n(0,0)=1.68,n(r0,0)=1.526 2,A=0.334 7,v20=1.334,z=10mm,r1=0.02mm,l1=10mm时得到透过透镜元的光线轨迹如图2(b)所示.由图2(b)可知,平行入射的光线a和斜入射的光线b经过透镜元后向透镜中心会聚.两光线从透镜出射后在均匀的玻璃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于Q′处相交,Q′即Q对应的像点,物距像距以及物高像高之间存在关系:l1×l2<0,r1×r2<0,r1<r2,即透镜元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图2 透镜元成像原理和光线轨迹模拟图Fig.2 Imaging sketch and ray track of microlens unit2.2 角落区域光线追迹图3(a)为角落区域成像原理图,高为r1的物体MN位于平面微透镜阵列入射端面前的l1处,像M′N′位于平面微透镜阵列出射端面后的l2处,高为r2.透图3 角落区域成像原理和光线轨迹模拟图Fig.3 Imaging sketch and ray track of corner area镜元半径设为D.光线c满足rc0=(D r1),pc0=0(5)光线d满足rd0=-D,pd0=-r1/l1(6)当D=0.175mm时模拟相邻透镜元之间角落的光线轨迹如图3(b).根据图3(b),光线c经过角落区域时向位于上方透镜元的中心汇聚,光线d向位于下方透镜元的中心汇聚.两光线从两相邻透镜区域出射后沿直线传播,其反向延长线交于X′点,X′即X对应的像点,物距像距以及物高像高之间的关系为l1×l2>0,r1×r2>0,r1>r2,即角落区域成正立缩小的虚像.3 实验测试与分析3.1 方形孔径平面微透镜阵列填充情况测试图4(a)和图4(b)分别表示方形孔径平面微透镜阵列表面及剖面交换区域图.从图4中可以看出方形孔径平面微透镜阵列中透镜元相互接触,几乎不存在空隙.实验中采用的窗口边长为0.2mm,间距为0.15mm的样品,测得其纵向交换深度为0.213mm,横向交换直径为0.35mm,即离子扩散饱和,玻璃基片表面几乎均为离子交换区域,填充率近达100%.图4 方形孔径平面微透镜阵列表面图和侧面图Fig.4 Image of microlens array surface and section3.2 折射率分布测试采用薄片干涉法[11]测量方形孔径平面微透镜阵列的折射率分布.首先分别在z≈0和r≈0时截取r和z方向透镜阵列样品进行研磨抛光,得到厚度为3-4003280光 子 学 报0.11mm的薄片,将其置于雅明干涉仪光路中,可得方形孔径平面微透镜阵列样品的干涉图样,如图5.图5(a)表示方形孔径平面微透镜阵列r方向薄片干涉图样,图5(b)表示方形孔径平面微透镜阵列z方向薄片干涉图样.根据干涉图样,可以模拟得到透镜元的折射率分布图,模拟曲线如图5(c).图中r和z分别是柱坐标下的径向坐标和轴向坐标.图5 干涉图样和折射率分布图Fig.5 Interference pattern and refractive index distribution由图5可知,透镜元的折射率在透镜元孔径中心处最大,沿着r方向逐渐减小至透镜边缘位置处,满足聚焦透镜特点.实验证明,其折射率分布是旋转椭球状[12-13].此外,在离子交换时间足够的情况下,方形孔径平面微透镜阵列中相邻透镜元之间间隙极小,角落区域的折射率满足渐变规律,且从角落区域中心向外逐渐增大,满足自散焦特点.3.3 成像测试采用光学成像系统测试平面微透镜阵列的成像特性,原理如图6.从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字母A后经过变折射率平面微透镜阵列,字母A成像A′,借助于CCD传感器在计算机上显示像A″.将物A置于微透镜一侧,通过调节显微镜与平面微透镜阵列(PlanarMicrolens Array,PMA)的间距L,在计算机显示器上图6 光学测试系统Fig.6 Sketch of optical testing system获得清晰的像,如图7(a).继续调节L使之减小,获得清晰且不同于前者的像如图7(b).图7 透镜元和角落区域成像照片Fig.7 Image of microlens and corner area由图7得知,透镜元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角落区域成正立缩小的虚像,与光线追迹结果一致.此外,在实验中,计算机屏幕获得透镜元所成像后,减小L,角落区域所成的像方可获得.结合光线追迹结果分析得知,光线经透镜元折射后会聚,如图2(a),于透镜右侧成像,如图2(b),而光线经角落区域折射后发散,如图3(a),发散后的光线反向延长交于透镜左侧,于透镜左侧成像,如图3(b).减小L,使得像A′与显微镜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便可在计算机屏幕中获得清晰的像A″.实验与模拟一致.总之,方形孔径平面微透镜阵列的聚焦和散焦特性是基于单个透镜元和透镜阵列两种情况下实现的.考虑单个透镜元,透镜的聚焦区域以透镜元中心(交换窗口中心)为参考中心,折射率分布向透镜元边缘呈梯度变化(从大变到小);对透镜阵列来说,角落区域以相邻四个透镜元的顶角为中心,以四个透镜元各贡献一部分区域构成散焦区域,其折射率从顶点参考点向外变化与透镜元相反(从小变到大),从而得到聚焦和散焦的特性.4 结论研究表明,方形孔径平面微透镜阵列比传统圆形孔径平面微透镜阵列具有更高的填充率,相邻透镜元之间的空隙明显减小,光信息传输的漏失有效降低.此外,相邻透镜元间的角落区域形成了新型变折射率区域,可以成正立、缩小的虚像,与透镜区域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相反,即实现了散焦功能.变折射率方形孔径平面微透镜阵列因其阵列的特殊性可以聚焦和散焦的特性,为异形孔径变折射率平面微透镜阵列的应用提供了新方向.参考文献[1] IGA K,MISAWA S.Distributed-index planar microlens andstacked planar optics:a review of progress[J].AppliedOptics,1986,25(19):3388-3396.[2] UREY H,POWELL K D.Microlens-array-based exit-pupilexpander for full-color displays[J].Applied Optics,2005,44(23):4930-4936.4-4003280师红燕,等:变折射率方形孔径平面微透镜阵列的聚焦和散焦特性[3] SON J Y,SAVELJEV V V,KIM J S,et al.Viewing zones inthree-dimensional imaging systems based on lenticular,parallax-barrier,and microlens-array plates[J].AppliedOptics,2004,43(26):4985-4992.[4] LI Shi-chun,HUA Deng-xin,SONG Yue-hui,et al.Researchon micro-Lens coupling system of all-fiber raman lidar[J].Acta Optica Sinica,2011,31(6):8-13.李仕春,华灯鑫,宋跃辉,等.全光纤拉曼激光雷达的微透镜耦合系统研究[J].光学学报,2011,31(6):8-13.[5] LIU De-sen,MEI Suo-hai.A study on spherical self-focusingplanar microlens array[J].Acta Optica Sinica,1992,12(6):533-539.刘德森,梅锁海.球形自聚焦平面微透镜阵列研究[J].光学学报,1992,12(6):533-539.[6] ZHANG Feng-jun,ZHOU Su-mei,JIANG Xiao-Ping,et al.Fabrication of planar square aperture microlens array[J].ActaPhotonica Sinica,2008,37(sup.2):202-203.张凤军,周素梅,蒋小平,等.平面方形孔径微透镜阵列的制备[J].光子学报,2008,37(sup.2):202-203.[7] JIANG Xiao-ping,LIU De-sen.Ion-diffusion characteristics oftwo kinds of planar GRIN microlens arrays with high fill-factorand different aperture[J].Acta Optica Sinica,2013,4(33):140-145.蒋小平,刘德森.两种开孔的高填充率GRIN平面微透镜阵列离子扩散特性[J].光学学报,2013,4(33):140-145.[8] JIANG Xiao-ping,LIU De-sen.Fabrication of gradientrefractive index hexagonal aperture planar microlens arraybased on spherical substrate[J].Acta Optica Sinica,2010,30(6):1792-1795.蒋小平,刘德森.变折射率球面六角形孔径平面微透镜阵列[J].光学学报,2010,30(6):1792-1795.[9] LIU De-sen,HU Jian-ming,LIU Xiao-dong,et al.Studies onthe optical proporties of microlens array for planar intersectglasses waveguide[J].Acta Photonica Sinica,2003,32(7):782-785.刘德森,胡建明,刘晓东,等.平面交叉玻璃波导型微透镜阵列光学性能研究[J].光子学报,2003,32(7):782-785.[10] 刘德森.变折射率介质理论及其技术实践[M].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2005.[11] CHEN Zou-sheng,GAO Ying-jun.The measurement ofindex profile in gradient index rod by wedge sample method[J].Acta Optica Sinica,1984,4(7):593-599.陈邹生,高应俊.用楔形薄片法测量自聚焦棒折射率分布[J].光学学报,1984,4(7):593-599.[12] JACQUES D,PETER D,PETER S,et al.Artificialapposition compound eye fabricated by micro-opticstechnology[J].Applied Optics,2004,43(22):4303-4310.[13] RADTKE D,DUPARRE J,ZEITNER U D,et al.Laserlithographic fabr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sphericalartificial compound eye[J].Optics Express,2007,15(6):3067-3077.5-4003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