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课辅导训练苏科版
初中物理 第十二章机械能与内能 第5课时《物质的比热容》课时训练(2) 苏科版
第5课时 物质的比热容(2)【基础巩固】1.水的比热容是_______,一杯水变凉了,它的内能_______,比热容_______.2.保温桶内装有质量为50 kg 、温度为95℃的热水.过了一段时间后,桶内水的温度为85℃,那么水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J ,水的内能_______(选填“增加”、“不变”或“减少”).3.铁比铜的比热容大,它表示在质量相同及温度变化相同的条件下,铁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比铜_______;在质量相同及吸热或放热相同的情况下,铜的温度变化比铁_______.4.由比热容公式()0Q c m t t =-,判断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 A .物质的比热容跟它的质量成反比B .物质的比热容跟它的热量成正比C .物质的比热容跟它的温度变化成反比D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跟热量、质量、温度的变化等因素都无关5.下列情况中,哪一种水放出的热量最多( )A .1千克水,温度从80℃冷却到40℃B .2千克水,温度从50℃冷却到25℃C .2千克水,温度从60℃冷却到35℃D .3千克水,温度从50℃冷却到30℃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和冰的比热容相同B .比热容大的物体吸收的热量不一定多C .热水和冷水混合时如果没有损失,热水和冷水的温度变化相同D .一桶水的热量比一杯水的热量多7.一块金属,温度从30℃升高到50℃,吸收的热量为Q 1,温度从90℃降低到70℃,放出的热量为Q 2,则 ( )A .Q 1>Q 2B .Q 1<Q 2C .Q 1=Q 2D .无法比较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没有吸热过程和放热过程,说热量是毫无意义的B .物质的比热容与物体吸收的热量、物体的质量及物体温度的变化有关C .两个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也一定相同D .热总是从含有热量多的物体传递给含有热量少的物体9.质量相同的两个物体由于吸热而升温,若它们的比热容之比为1:2,升高的温度之比为3:2,则它们吸收的热量之比为 ( )A .3:4B .4:3C .1:3D .3:110.小明同学学习了比热容的知识后,联想到热水袋,设计了一种水暖背心,冬天将袋内灌满热水,穿在身上可暖胸背,他设计的原理是 ( )A .水的比热容大,吸热本领强B .水的比热容大,降温时放热多C .水资源比较丰富D .水的流动性强,穿起来柔软舒适11.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铜、铁、铝三种物质,放出相等的热量后,终温的高低是(c 铝>c 铁>c 铜) ( )A .铜最低B .铁最低C .铝最低D .都相同12.铝锅中盛有20℃的水,锅的质量为1 kg ,水的质量为10 g ,现要把这锅水加热到100℃,共需吸收多少热量?[c铝=880 J/(kg.℃),c水=4200J/(kg·℃)]13.把冰块放在食品上面可以利用冰块吸热以保鲜食品,一块低温的冰吸收8.4×103 J的热量后,温度从-14℃升高到-4℃,试求这块冰的质量.[冰的比热容c=2.1×103 J /(kg·℃)]14.质量为500 g的金属块,温度从100℃降低到20℃时,放出的热量为3. 52×104J,这种金属的比热容是多少?【拓展提优】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用同种物质制成的两个质量不等的物体,其比热容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质量均为1 kg的铜块[c铜=3.9×102 J/(kg.℃)]和铅块[c铅=1.3×102J/(kg·℃)],如果吸收了相等的热量,则铜块与铅块升高的温度之比为_______;若铜块温度升高了100℃,则它吸收了_______J的热.2.甲和乙两个金属块的质量之比是3:1,当这两个金属块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后,它们升高的温度分别为20℃和15℃,则它们的比热容之比为_______.3.甲、乙两物体的体积相同,甲的密度是乙的3倍,乙的比热容是甲的1/3,若它们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 ( )A.1:9 B.3:1 C.9:1 D.1:14.100 g热水和50 g冷水混合后(不考虑热量损失),则 ( )A.热水降低的温度等于冷水升高的温度 B.热水降低的温度小于冷水升高的温度C.热水降低的温度大于冷水升高的温度 D.热水放出的热量大于冷水吸收的热量5.将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三块金属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上表面平整的冰块上,经过一定时间后,冰块形状基本不再变化时的情形如图所示.则三块金属的比热容c甲、c 乙、c丙大小相比 ( )A.c甲最大 B.c乙最大C.c丙最大 D.c甲=c乙=c丙6.甲、乙两金属块都放人热水中,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升高了相同的温度,关于两者比热容和质量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c甲>c乙时,m甲=m乙 B.当c甲<c乙时,m甲<m乙C.当c甲>c乙时,m甲>m乙 D.当c甲<c乙时,m甲>m乙7.当物体中存在温度差时,热量会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对于一长度为L、横截面积为S的均匀金属棒,当两端的温度差稳定为△T时,△t时间内从高温端向低温端传递的热量△Q满足关系式:△Q=kS TtL∙∆∆;其中k为棒的导热系数,如图所示,长度分别为L1、L2,导热系数分别为k1、k2的两个横截面积相等的细棒在D处紧密对接,两金属棒各自另一端分别与温度为400 K、300 K的恒定热源良好接触.若L1:L2=1:2,k1:k2=3:2,则在稳定状态下,D处的温度为 ( )A.375 KB.360 KC.350 KD.325 K8.在野外施工中,需要把质量为4.2 kg的铝合金构件温度从10℃升高到63℃或以上,现只有保温瓶中1.2 kg温度为90℃的热水可以利用,不计热损失,请设计一个加热构件的方案,同学甲设计的方案和运算如下:将铝合金构件直接放入90℃热水中,在不考虑热损失的前提下,热水放出的热量等于构件吸收的热量,根据热量计算公式:Q放=cm1(t1-t)、Q吸=cm2(t-t2),将数值代入计算,得出构件与热水在达到热平衡时的温度t =56.2℃,显然,这种方案不能使构件达到规定的温度.同学乙设计的方案是把90℃的热水分成等质量的两份,让构件先放入第一份90℃的热水中,达到热平衡后取出,再放入第二份90℃的热水中,再使构件与热水达到热平衡.通过计算表明,这一方案可使构件的最后温度达到61.7℃.问:(1)怎样才能让构件达到63℃呢?请写出你的设计方案.(2)若采用最佳加热方案,构件最后的温度可达69.5℃,这一结果启示我们,工业上也可以用这一方法用冷水来冷却某些构件,请简要说明这种最佳冷却方案.9.“米线”是一种特色小吃,端上餐桌的有:一碗热汤,上面浮着一层油;一碟切成薄片的鲜肉;一碗已煮熟的米线,食客先把肉片放进汤内,稍候再加入米线.现有以下资料:汤的初温为97℃,比热容为4.2×103J/(kg·℃);肉片的质量为0.2 kg,初温为22℃,比热容为3.5×103J/(kg·℃).基于健康缘故,肉片必须至少在大于80℃的汤中保持2 min,在这2 min时间里,由于向外界散热整体温度将下降约2℃.问:(1)碗中油层的作用是什么?(2)为实现上述的温度要求,碗中汤的质量应满足什么条件?参考答案【基础巩固】1.4.2×103J/(kg·℃) 减少不变2.2.1×106减少3.多大4.D 5.D 6.B 7.C 8.A 9.A 10.B 11.A 12.3430400 J 13.0.4 kg 14.0.88×103J/(kg.℃) 【拓展提优】1.相同 1:3 3.9×104 2.1:4 3.A 4.B 5.C 6.D 7.A8.(1)把热水均分成三份(超过三份的其他具体份数或许多份也可以),让构件先放入第一份热水中,构件与热水达到热平衡后取出,放入第二份热水中,再使构件与热水达到热平衡后取出,放入第三份热水中,再次使构件与热水达到热平衡,这样可以使构件温度达到63℃. (2)用冷水对构件进行流水喷淋(或用流水法进行),因为这样能充分地利用资源,使物体间内能更有效地转移,最大限度地实现降温.9.(1)减慢蒸发,从而减慢热量的散失. (2)至少需要汤0.67kg.。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课时同步 作业5 苏科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培优作业51. 如图,在下面几幅交通标志牌中,属于保护环境的是 ( )2.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用力拨动,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听它发出声音的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 )A .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B .响度与物体振幅的关系C .音色与发声体的哪些因素有关D .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3.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B. 蝙蝠的视力很差,它通过接收自己发出的超声波的回声来探测周围的物体C.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一定是340m/s.D. 打雷时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闪电比雷声先发生4.如图是给某种物质加热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情况,由图可知( )A .一定是表示某种固态晶体升温并熔化情况B .一定是表示某种液体升温并沸腾情况C .可能是表示某种固态非晶体升温并熔化情况D .可能是表示某种液体升温并沸腾情况5.如图表8-1,表中列出几种物质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A. 铜球掉人铁水中不会熔化B .在-255℃时氢气是固态C. 水银温度计可以测零下40℃的气温 D .用钨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6.在夏天,打开冰箱门常可以看到“白雾”,这是( )A. 冰箱内食物中的水分遇热后,蒸发形成的水蒸气B. 冰箱内原有的水蒸气C .冰箱中的水形成的蒸气D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冰箱中的冷而液化成的小水滴7. 下列各种现象中,要放出热量的是 ( )A.冰雪消融B.滴水成冰C.云开雾散D.干冰灭火8.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 .春天,冰封的湖面开始解冻B .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C .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D .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9.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熔化B .凝华C .汽化D .升华A D10.温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下给出了一组常见的温度值,你认为合理的是()A.人体正常体温是39℃ B.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C.沸水的温度一定是100℃ D.适合人们洗澡的热水温度约60℃.11.牙科医生用来观察病人牙齿的小镜子,要放在火上烤一下才放进病人的口腔中,医生这样做是为了()A.消毒,防止将病毒带入口中 B.把镜面上的水分烘干C.避免病人感觉镜子冷 D.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液化,便于观察12.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与图中图线a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给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关系正确的是() A.a B.b C.c D.d13.太阳光垂直照射到一个很小的正方形孔上,则在地面上产生的光点形状是()A.圆形的B.正方形的 C不规则的D.条形的14.下列四个词语所描述的的现象中,表示能自身发光的是()A. 金光闪闪B. 红光满面C. 火光冲天D. 波光粼粼15.成语“白纸黑字”喻指证据确凿,不容抵赖.从物理学角度看()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进入人的眼睛B.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光进入人的眼睛C.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人的眼睛,而黑字不反光D.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16.下列有关不可见光的说法错误的是()A.不可见光是一种假想的光,实际并不存在 B.不可见光也可以传递能量C.不可见光也可以在空气中直线传播 D.不可见光遇到物体也可以被反射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5分)17.写出下列现象的物态变化名称,各现象是吸热还是放热?(1)冬天,早晨出来跑步,口中呼出“白汽”:________,_______热;(2)冰化成水:_______,______热;(3)冰冻的衣服晾干;______,______热;(4)霜的形成:_______,_______热;(5)舞台上常用液氮制造烟雾效果,这是因为液氮喷洒到舞台上后会迅速______,这一过程要______热,使临近舞台面的空气温度骤然降低,这样空气中的_______会______ 成许多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形成云、雾的效果。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复习导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复习导学案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刻认识到,在教学中,我们需要以孩子们的特点和需求为出发点,设计有趣、寓教于乐的活动。
下面我将以“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复习导学案”为例,详细介绍我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在本次活动中,我希望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孩子们理解物体运动的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结合生活实际,让孩子们感受到物理学的魅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孩子们理解物体运动的概念,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了解不同运动状态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热爱,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体运动的概念,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不同运动状态的特点。
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运动状态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故事视频、实物模型等。
2. 学具:记录本、彩笔、实验器材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片,让孩子们初步了解物体运动的概念。
2. 故事引导:讲述一个关于运动和静止的故事,引导孩子们思考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 实验探究:让孩子们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运动状态的特点。
5. 课后实践:布置一道与生活相关的实践题,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物体运动的概念,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不同运动状态的特点。
2. 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运动状态的判断。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将认真反思本次活动的效果,针对孩子们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我会积极拓展延伸,寻找更多与物体运动相关的有趣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物理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本次幼儿园活动时,我深入思考了孩子们的认知特点和兴趣所在,以确保教学过程既有趣又富有教育意义。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课堂教学设计(教案)及练习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课堂教学设计(教案)及练习5.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自主先学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
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长度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估测法对下列数值做出判断:(1)中学生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________m,(2)你的手指食指的宽度大约是_____cm,(3)一名男排运动员的身高大约是2013_______=2.013______,(4)万里长城大约是6.7×103___________。
3、时间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常用单位有_______、_______等。
在运动场和实验室,经常用_____来测量时间,1h=_____ min=______s ,1s=________ h=_______min。
4、_______与______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
错误能避免,误差只能_ ____________。
二、合作助学1、不用刻度尺,如何比较课桌的长、宽、高?2、观察刻度尺:刻度尺的量程_________,刻度尺的分度值_ 。
3、阅读教材,并思考以下问题:刻度尺的使用方法:使用刻度尺时,使零刻度线对准_________,使刻度尺的刻度线_______被测量的物体,尺的位置________;读数时,视线________,不可________;记录时,既要记录______,又要记录_______,还要注明_________。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5课时人耳听不到的声音.docx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第5课时人耳听不到的声音【课前导学】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__而发生的,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大,发出声音的_________越高.但并非所有振动物体产生的声音都能被人听到,因为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通常为20—20000Hz.2.人耳听不见的声音包括波和波.波可以传很远,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波可以用来清洗和焊接物体.3.西方人用一种叫做犬笛的口哨来呼唤爱犬.犬笛吹出的是频率为25 000Hz的声音,周围的行人茫然无所知,而小狗已经按照犬笛中传出的口令行动了是因为小狗能听到_________.4.下列事例中,属于次声波的应用的是()A.声呐测定海底深度B.预报台风、监测核爆炸C.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D.海豚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5.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蝴蝶每秒振动5~6次,蜜蜂每秒振动300~400次,当它们都从你身后飞过时,凭你的听觉()A.能感到蝴蝶从身后飞过B.能感到蜜蜂从身后飞过C.都能感到它们从身后飞过D.都不能感到它们从身后飞过【随堂检测】1.蝙蝠通常在夜间活动,并且能准确地判断方向,是因为它们在飞行时会发出,这些声波碰到障碍物会回来,根据其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就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方向了.人们把这种定位的方法叫做,科学家根据这种原理发明了用来等.2.利用超声波速度测定器可以测出高速运动的网球的速度,该仪器是利用超声波的______效应而实现的.由此_______(填“能”或者“不能”)推测此装置可以探测出高速公路上违章超速的汽车速度.3.关于超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超声波能获得较集中的能量,可以进行超声清洗B.超声波的穿透能力比较好,可以穿透任何物体C.超声波能够成像,人耳能直接听到超声波D.超声波缺乏方向性,且不稳定4.下列距离不能用声波来测量的是()A.海的深度B.相距很远的两高山之间的距离C.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D.很长的钢管的长度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利用强超声波对钢铁、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割B.在建筑方面,设计、建造大厅堂时,必须把回声现象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C.在石油勘探时常采用人工地震的方法,即在地面上埋好炸药包,放上一个探头,把炸药引爆,探头就可以接收到地下不同层间界面反射回来的声波,从而探测出地下油矿D.利用超声波能够预测地震、侦察台风和大气中的核爆炸6.下列现象不属于利用超声波的是()A.蝙蝠飞行时的定向B.医生利用“B”超给病人检查C.利用声波清洗精细的零件D.优美的小提琴演奏声7.科学家在对蝙蝠的研究中,曾经用黑布将蝙蝠的双眼蒙上,发现蝙蝠也可以很正常地飞行,没有受到一点影响,这是因为()A.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穿透黑布,清楚地看到黑布外面的目标B.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次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C.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D.黑布太薄会透光,蝙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黑布外面的目标8.由于人类还不能准确地预测地震,因此地震发生时常导致很多人在灾害中丧生.但一些小动物对地震的预警却比人类要好的多,其原因是小动物()A.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较高B.能听到地震中的次声波C.能听到地震中的超声波D.能听到响度很小的声音9.蝴蝶在飞行时不停地扇动翅膀,我们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这是因为()A.蝴蝶在飞行时翅膀产生的是超声波B.蝴蝶在飞行时翅膀不产生声波C.蝴蝶在飞行时翅膀产生的是次声波D.蝴蝶在飞行时翅膀产生的是声波,但声音太小【拓展训练】1.一艘国际商船在“火地岛”,发现了多年前神谜失踪的“马可波罗”号帆船,而船上的一切设备及物品却完好无损.经科学家们多年的研究和探索,终于揭开了这些遇难者的“死亡谜”.原来都死于风暴所产生的.2.一个声源2min内振动了720次,它的频率为是___________Hz,人耳___________(能/不能)听到该声音;小明同学练声时,发出声音的频率是200Hz,则他的声带每秒钟振动___________次.3.关于超声和次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就是速度超过340m/s的声音[BB.超声在水中比空气中传得快,传得远C.次声就是没有传声介质,使人听不到的声音D.超声可以越过一定厚度的真空先前传播4.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发射来获取信息的是A.大象的“声音”交流B.蝙蝠的“回声”定位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5.在地震或火山爆发之前,人通常没有任何感觉,而狗、猫等动物有反常行为,这是什么原因?利用这些行为对我们有什么用?6.由实验探究知,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因此小明同学说,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这种说法对吗?请举例说明.第5课时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参考答案【课前导学】1.振动音调2.超声次声3.超声4.B 5.B【随堂检测】1.超声波反射回声定位声呐测量距离2.多普勒能3.A 4.C 5.D 6.D 7.C 8.B 9.C【拓展训练】1.次声波2.12 不能200 3.B 4.B5.因为猫、狗等小动物能够听到人耳听不到的这些灾难发生时产生的次声波.我们可能利用这些动物在灾难发生前的异常表现提前判断灾难的发生,减少生命及财产损失.6.这种说法不对.因为一方面,当发声体振动的频率低于或高于一定的范围时,就成了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另一方面,即使是可听声,人耳听到也还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距离合适,有传播声音的介质,人耳没有毛病等等.。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物理第5课时人耳听不到的声音.docx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第5课时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基础巩固】1.蝴蝶每秒振翅五、六次,它所发出的声音低于20 Hz,为_______波;而海豚能发出振动频率高于20 000 Hz的声音,为_______波,上述两种频率的声音人耳都听_______见.2.利用B型超声波诊断仪可以观察母体内的胎儿,这是利用了超声波具有_______能力.3.次声波可以传得_______,很容易绕过_______,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_______;强度大的次声波还会对机器、设备、建筑物等造成_______.4.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30 m/s,为了开辟新航道,某科学探测船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如图,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经过0.6 s被探测仪器接收到.(1)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为了有更好的回收效果,最好用_______声波;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舱底的距离是_______m.5.2011年3月11日,日本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引发了罕见的大海啸,夺走了很多人的生命,后来人们在清理现场时很少发现有猫、狗、老鼠等动物的尸体,人们猜测可能是地震时产生的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由于它的频率低于_______Hz,所以动物可以听到,而人听不到.6.人耳能听到声音的条件是( )A.要有声波传入人耳,且要有健康的听觉系统B.声波的频率要高于20次/秒和低于20 000次/秒C.声波还要有足够大的响度D.以上三个条件都必须同时具备7.关于超声波的应用中不正确的是( )A.超声波可以用于医疗诊断B.超声波可以用于速度测定C.超声波可以用于清除污迹D.超声波可以用于地震预报8.下列事实中,应用了次声波的是( )A.用声呐测海底的深度B.蝙蝠判断物体的位置和距离C.海豚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D.预报海啸、台风9.地震是地球上某个部位发生的剧烈振动,但人们听不到这种振动的声音,是因为( )A.声音不够大B.声音音调太高C.声源振动频率低于20 Hz D.声音是噪音而不是乐音10.下列距离不能用声呐来测量的是( )A.海的深度B.相距很远的两座高山之间的距离C.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D.很长的钢管的长度11.发声体发出的声音,有时候正常人听不到,大象却能听到,这是由于( ) A.声音的振幅太小B.声音的振幅太大C.声音的频率太小D.声音的频率太大12.昆虫飞行时翅膀要振动,甲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200次,乙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40次,一位听力正常的人能听到飞行时发出声音的昆虫是( )A.甲昆虫B.乙昆虫C.都能听到D.都听不到13.不同频率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温度相同)( )A.各种频率的声速相同B.超声波的声速最大C.次声波的声速最大D.只有在人耳能辨别的声音频率范围内的声速才相同14.20世纪80年代,前苏联科学家在北极考察时,放飞了几只高空热气球.突然一阵大风吹来,其中一只气球贴近了一位科学家的耳朵,该科学家顿时觉得耳膜一阵疼痛,但并没有听到声音.12小时后,他们遭遇到了台风.请你用学过的声现象知识解释这一现象.【拓展提优】1.科学家在对蝙蝠的研究中,曾经用黑布将蝙蝠的双眼蒙上,发现蝙蝠也可以很正常地飞行,没有受到一点影响,这是因为( )A.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次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B.蝙蝠的眼睛会发出超声波,穿透黑布,清楚地看到黑布外面的目标C.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D.黑布太薄会透光,蝙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黑布外面的目标2.有一种电子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3.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波,在远离地震中心、人无震感的区域,次声波会引起某些动物的听觉反应.由下表提供的数据可知,在远离地震中心的区域,听觉上有较明显反应的动物是( )A .蝙蝠B .海豚C .猫D .大象4.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_______.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使其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5.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超声波及其应用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 Hz 到20000 Hz .低于20 Hz 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 Hz 的声音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的特性:空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件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传播特性——它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1)超声波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具有_______.(3)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是由于______________.(4)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 m/s ,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从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回声所用时间为4s ,那么该处海洋的深度为_______ m .6.有两艘潜艇一前一后,两者相距L ,且两者始终保持相同的速度v 同向前进.后面潜艇的水下声呐系统发出声呐信号,到达前面的潜艇时立即被反射回来,已知声呐信号在水中传播的速度为v 0.(1)证明:后艇从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的时间为02202v L t v v =-.(2)通过对02202v L t v v =-这个数学式的讨论,说明当两艘艇处于何种状态时,后面潜艇从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的时间最短.(3)如果从纯数学的角度来说,当v =v 0时,02202v L t v v =-的分母为零,是没有意义的.但是,这是一个表达一定的物理意义的式子,那么,从物理学的角度说,当v =v 0时,t =02202v Lt v v =-的分母为零意味着什么呢?参考答案【基础巩固】1.次声 超声 不 2.穿透 3.很远 障碍物 伤害 损害4.(1)超 超声波方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 (2)4595.次声波 20 6.D 7.D 8.D 9.C 10.C 11.C 12.C 13.A14.这是由于台风发生时产生的次声波传到人耳,引起了耳膜疼痛.【拓展提优】1.C 2.D 3.D 4.低 钢尺振动的频率小于20 Hz5.(1)高于20000 Hz (2)能量 (3)真空 不能传声 (4)30006.(1)略(2)当两潜艇静止时,后面潜艇从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的时间为最短. (3)信号不可能到达潜艇,此时声呐系统失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习题课件
整合方法·提升练
12 【中考•湖州】下列体育项目中,以“速度”这一物理 量作为评定标准的是( D ) A.跳远 B.跳高 C.铅球 D.长跑
整合方法·提升练
【点拨】 跳远、跳高和铅球比赛中,是以“距离”作为评定标
准的.
整合方法·提升练
1 min脉搏跳动次数约为70次.
整合方法·提升练
16 【中考•常州】“握手礼”是中华传统礼节之一,某班 同学倡导“夸赞礼”并绘制成宣传画如图所示,图中 行“夸赞礼”两位同学的面部间距d约为( B ) A.0.5 m B.1.5 m C.3 m D.4.5 m
整合方法·提升练
【点拨】 自己张开大拇指和中指,两个端点的长度大约20 cm,
夯实基础·逐点练
【点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但
速度大小始终不变,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无关,因此不能说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整合方法·提升练
11 一位女士由于驾车超速而被警察拦住.警察走过来对 她说:“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80 km/h!”这位女士 反驳说:“不可能的!我才开了7 min, 还不到一个小 时,怎么可能走了80 km呢?”从以上对话可知,这 位女士没有理解下面哪个物理量的概念( A ) A.速度 B.时间 C.路程 D.温度
苏科版 八年级上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第一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夯实基础·逐点练
1 【中考•益阳】用毫米刻度尺对一工件做如图所示的四 次测量,其中测量方法和读数都正确的是( C )
夯实基础·逐点练
2 【中考•常州】宇航员麦克莱恩进入空间站四个月后, 她发现无法穿上从地面带去的宇航服,原因是她在失 重环境下长高了,如图所示,这四个月她长高了( B ) A.5 cm B.5.0 cm C.5.00 cm D.5.000 cm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5)
教学设计(习题课)第5章 物体的运动在当前物理教学中,习题练习是物理复习课的重头戏,下面结合具体的习题谈谈新课标下物理复习课习题的设计。
【习题设计1】如图1所示,是小明“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装置。
(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口的塞子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______ (选填“快”或“慢”)。
(3)小明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根据表中数据在图2坐标系中作出气泡上升过程中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像。
(4)根据图像可得出充水玻璃管中气泡运动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中气泡上升的快慢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请提出你的一个猜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思想】本题以“能力”立意,既不脱离教材,又高于教材。
很好地考查了学生对实验过程的理解,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以及物理图象的绘制与分析能力,还考查了学生的猜想能力。
【习题设计2】小明从家中骑车去上学,先上坡到达A 地后再下坡到达学校所在地B ,所用时间与路程如图1所示。
(1)小明上坡的速度为多少h Km /? (2)小明下坡的速度为多少h Km /?(3)请你在图2坐标系中作出小明上学时的时间与速度图像?图1(4)如果放学返回时,上、下坡的速度仍保持不变,那么他从学校返回到家需要的时间为多少?【设计思想】新课标特别强调利用图像表达物理意义、探究物理规律,因为图像具有形象、直观且信息量大的特点。
本题无疑很好地考查了学生对两种运动图像的理解,综合考查了物理图象的分析与绘制。
【习题设计3】小明家新近购买了一辆轿车,参加了一项私家车自助游的活动。
(1)如图1所示,为小明家轿车某次启动时做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图像,从图像获取的下列信息错误的是( )A. 轿车一直做加速运动B. 15~25s 时间段内轿车做匀速直线运动C. 0~10s 时间段内轿车做加速运动D. 整个启动过程,轿车做变速直线运动(2)图2为小明家轿车通过某跨海大桥的情形。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综合提优.docx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唐玲出品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综合提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下图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A. 1. 65 mB. 1. 75 mC. 1. 85 mD. 1. 95 m2.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漆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A.山B.船C.流水D.河岸3.为了赶车,大人牵着小孩的手快走了50 m,在这个过程中大人共走了40步,而小孩走了80步,关于大人和小孩行走的速度正确的是( ).A.大人速度大B.大人速度小C.速度一样大D.无法确定4.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先后测得的结果分别为13. 25 cm、13. 27 cm、13. 02 cm、13. 28 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为( ).A. 13. 27 cmB. 13. 28 cmC. 13. 21 cmD. 13. 26 cm5.据新华社报道,8月20日上午,青奥会赛艇女子双人单桨比赛的最终“奖牌榜”出炉,四川选手罗雅丹与队友潘婕合作,以3分37秒52的成绩获得银牌.赛程全长2 000米,如图所示为她们在比赛中的情境.下列四个速度中,比她们的平均速度大的是( ).A. 5 m/sB. 10 m/sC. 5 km/hD. 10 km/h6.甲、乙两车在公路上,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它们s-t图像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经过4s甲、乙相遇.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 v乙, P、Q间的距离为s,则( ).A. v甲>v乙,s=16 mB. v甲>v乙,s =8 mC. v甲<v乙,s =16mD. v甲<v乙,s=8 m7.一列火车以15 m/s的速度匀速行驶,一旅客在20 m长的车厢内以1m/s的速度行走,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车厢的前面走到车厢的后面需要的时间为1. 25 sB.从车厢的前面走到车厢的后面需要的时间为20 sC.从车厢的后面走到车厢的前面需要的时间为1.25sD.从车厢的后面走到车厢的前面需要的时间为1. 43 s8.如图所示,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两木块运动情况在v-t图像中描述正确的是( ).A B C D9.a、b、c三辆汽车从甲地出发沿直线运动到乙地,其中a车以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到乙地;b车以速度v出发,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减速运动,达到乙地时速度恰好还是v;c车也以速度v出发,先做减速运动再做加速运动,到达乙地时速度恰好也是v,三辆汽车运动时间分别为t a、t b和t c,其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t a=t b=t c B.t a<t b<t c C.t c>t a>t b D.t c>t a=t b10.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3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则()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70mB.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50mC.汽车的速度是26.2m/sD.汽车的速度是42.5m/s11.如图是某汽车通过一平直公路时记录的v﹣t图象,甲、乙、丙、丁四个过程中,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12.如图是用照相机所拍摄的某小球在水中下落的一张频闪照片.已知水池壁上每块瓷砖的高度为a,闪光灯每隔△t时间闪亮一次(即拍摄一次).观察照片,关于小球的运动,以下判断可能的是()①小球从A位置到C位置的运动是匀速运动②小球从B位置到D位置的运动是匀速运动③小球从A位置到C位置的平均速度为④小球通过D点时的速度为.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13.某同学以铅笔长为单位长,测得一桌子的长度为单位长的 5. 6倍.则桌子长应记做,其中准确值为,估计值为 .14.测一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一个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子的直径约为9×10-8 m=nm.15.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cm.16.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选填“A”或“B”),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cm.17.秒表是上体育课时常用的测量工具,如图所示的秒表示数为s.18. 2015年5月底,美国发布了最新的SR-72高超音速飞行器设想图.该飞行器速度可达6~7马赫(1马赫=1倍音速),号称1小时可到达地球任一地方,比常规导弹速度还要快.若该飞行器以7马赫速度飞行,其速度为 m/s.此时若有常规导弹从其正后方攻击,则导弹相对于飞行器是向运动的.19.如图中的特技跳伞运动员只有当他们之间保持时.才能形成一定的造型.若以地面为参照物,他们是的.20.沂河某大桥全长约1.7km,晓军骑摩托车以10 m/s的速度匀速通过此桥.需 S,以摩托车为参照物,晓军是的.21.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请你判断卡车和轿车的运动情况:(1)卡车:(2)轿车:三、作图题(6分)22.一辆电动玩具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时间图像如下页图甲所示,请在图乙上画出它的路程-时间图像.四、实验探究题(共17分)23. ( 4分)木块从如图斜面所示位置静止释放,直到撞上金属片,测此过程木块的平均速度.(1)在图中画出需要测量的距离.(2)用粗糙程度相同、质量不同的木块做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根据公式算出第一次实验木块的平均速度 .请归纳本实验木块的平均速度与质量是否有关? .24. (3分)要测量一幢l2层住宅楼的高度,请你提出三种方法.25. (2分)一位同学骑自行车匀速行驶,他为测自己的前进速度做了如下的实验:(1)用刻度尺测出车轮的直径为66 cm;(2)数得自行车中轴大齿盘有48个齿,后轮轴上的飞轮有20个齿;(3)测出在1 min 内双脚踩踏脚板转了40圈,则该同学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 m/s.26. (8分)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 2 s 曝光一次.(1)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在A 、B 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 40 cm ,则此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 m/ s.(2)小组间交流时,发现不同小组测得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不同.①请你猜想影响最大速度的因素可能是 (写出一个影响因素).②为了验证你的猜想. 简要的做法是 .五、计算题(共17分)27. (9分)王经理出差到某城市,一次乘坐出租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下图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根据发票中的有关信息,求:(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2)出租车行驶的速度.(3)若3 km 内的价格为起步价,则该城市出租车的起步价为多少?28.(8分)一门反坦克炮瞄准一辆敌方坦克,开炮后经0.6s看到炮弹击中目标坦克爆炸起火,再经过 2. 1 s 听到炮弹在坦克上的爆炸声.(假设当时的声速是340 m/s)(1)炮与坦克的距离是多少?(2)炮弹的飞行速度是多少?参考答案1. B 2. B 3. C 4. A 5. B 6. D 7. B 8. A 9. C 10. D 11. B 12. C 13.5. 6倍铅笔的长 5倍铅笔的长 0. 6倍铅笔的长14.刻度尺 9015.1 mm 2. 45(2. 40 cm~2.50 cm 均可视为正确)16. B ;1.36.17. 184.4.18. 2380 后19. 相对静止 运动20. 170 静止21. (1)以站牌为参照物卡车是运动的,以轿车为参照物卡车是运动的(2)以站牌为参照物轿车是静止的,以卡车为参照物轿车是运动的22. 如图所示23. (1)如图所示(2)v=s/t 1. 25 m/s 无关24. (1)测量楼梯台阶的高度h ,数一下每层楼梯的台阶数n ,则楼的高度为12nh;(2)在楼顶上放下一根系有重物的绳子,然后测量绳子的长度l 就是楼的高度;(3)咨询一下开发商,从资料中直接查找该住宅楼的高度.25. 3. 3226. (1)先变大后不变 0.16 (2)①纸锥的质量(其他猜想只要合理均给分)②选择形状相同、质量不同的纸锥竖直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最大速度,并分析最大 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其他对应的做法只要合理均给分)27. (1) t =10 h 05 min-10 h 00 min=5 min =300 s.(2)因为s=6. 0 km=6 000 m,所以v=s/t=6000m/300s=20 m/s.(3)计价路程6 km-3 km=3 km.里程价为3×2元=6元.该城市出租车起步价为16元-6元=10元.28. (1)坦克炮与坦克的距离: s=vt=340 m/s×2. 1 s=714 m;(2)炮弹的速度: v=s/t=714m/0.6s=1190 m/s.答:(1)炮与坦克的距离为714 m; 炮弹飞行的速度为1 190 m/s.初中数学试卷灿若寒星制作。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含答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含答案)C. 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D. 甲车一定在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1.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善于思考。
下列对身边物理量估测的数据,你认为符合实际的是()A. 八年级物理教科书重约100NB. 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C. 一枚1角硬币的质量约为6 gD. 多数人脉搏跳动100次用时约15min2.2019年4月,中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并与“天宫二号”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对接完成后,若认为“天舟一号”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是()A. 地球B. 太阳C. “长征七号”D.“天宫二号”3.如图是甲、乙两辆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A. 7~20秒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 在0~5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小C. 前10秒,甲、乙两车平均速度相同D. 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4.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指出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A.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的为3.0×108km/sB. 一个普通鸡蛋的重力约为0.5NC. 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gD. 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8dm5.甲、乙两辆汽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从图象可知()A. 乙车速度是20km/sB. 4s内甲车通过的路程是60mC. 甲车速度是72km/hD. 5s内乙车通过的路程足60km6.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
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正确的是()A. 物体在0−6s内保持匀速直线运动B. 物体在2−4s内运动的路程为5 mC. 物体在0−4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D. 物体在0−2s的平均速度小于4−6s的平均速度7.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0秒内通过的距离是40米,它前5秒运动的速度是()A. 4米/秒B. 2 米/秒C. 1米/秒D. 8米/秒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8.低碳出行,共享单车带来快捷与便利.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在水平路面上骑行共享单车时的情景,他用力蹬脚踏板后,车子加速前进,这是因为力能使物体______发生改变;加速后,单车的惯性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以他骑行的共享单车为参照物,该同学是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9.(1)如图1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物体的长度是______cm.图2所示,符合长度测量要求的是______。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5课时 升华和凝华.docx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第5课时升华和凝华【基础训练】1.我国民间有句谚语“霜前冷,雪后寒”.它说明:霜是由于气温较_______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_______现象形成的;在阳光照射下雪_______需要_______热,因而气温降低,使人感到寒冷.2.北方冬天的清晨,我们经常看到玻璃窗上有美丽的“冰花”,这是_______(填“室内”或“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形成的,此过程要_______(填“吸”或“放”)热.3.在实施人工降雨时,用火箭弹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投撒到高空,干冰进入云层时,很快_______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空气的温度激剧下降,使高空中许多水蒸气_______成小冰晶,这些小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吸热而_______变为雨点落到地面上.(填写物态变化名称)4.(2012.无锡)小明发现,在使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碘的升华实验时,很容易造成碘的熔化,针对上述不足,小明与他的同学们讨论后将实验进行改进:将装有固态碘的玻璃管放人沸水中,玻璃管中很快就有紫色的碘蒸气产生,并排除了碘熔化的可能性.实验表明在碘升华和熔化时需要_______热量.是什么因素影响碘的升华或熔化?你的猜想是_______.5.(2012.柳州)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种物态变化是( )A.汽化B.熔化C.升华D.凝华6.如图所示,灯泡用久之后,玻璃泡内壁要变黑,原因是( )A.玻璃先升华后凝华B.钨丝先升华后凝华C.钨丝先熔化后汽化D.钨丝先汽化后凝固7.(2012.南京)如图所示为寒冬出现的四个现象,其中属于升华的是( )8.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渲染气氛,对“白雾”的形成.小星的解释是:(1)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2)气态二氧化碳液化形成白雾.以上解释中( )A.第一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B.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C.两句话都存在科学性错误D.两句话都没有科学性错误9.小明做了一个实验:在插有小树枝的封闭烧瓶中,放入一些樟脑丸碾碎后的粉末,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烧瓶,可以看到,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后,一会儿烧瓶内的树枝上出现了洁白、玲珑的人造“雪景”.对以上实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雪景”是樟脑丸升华而成的B.“雪景”是樟脑丸凝华而成的C.“雪景”经历了汽化和液化两个物态变化过程D.“雪景”经历了升华和凝华两个物态变化过程10.(2012.孝感)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暮春,小草挂上露珠,是液化形成的B.盛夏,人在电风扇下吹风感到清凉,是蒸发的原因C.深秋,时有白霜生成,是凝固所致D.隆冬,冰冻的衣物晾干,为升华现象11.(2012.厦门)下列符号分别代表大雨、冰雹、霜冻和雾等四种现象,其中主要通过凝华形成的是( )12.(2012.安徽)如图所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提优拔尖】13.下列现象中都发生了物态变化,其中属于升华的是( )A.卫生球放了一段时间会变小B.江面上逐渐形成了大雾C.擦在玻璃上的酒精很快干了D.冰块吸热后逐渐融化14.(2013.自贡)下列过程中,属于凝华的是()A.初春,冰雪融化汇成溪流B.仲夏,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C.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霜D.严冬,湖水结成冰15.(2013.南充)北方秋、冬两季早晨常出现霜,下列有关霜的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凝华现象且吸热B.是凝华现象且放热C.是凝固现象且放热D.是凝固现象且吸热16.(2013.孝感)“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种景象中的“冰”“雪”的形成所对应的主要物态变化是()A.汽化和液化B.升华和凝华C.凝固和凝华D.凝固和液化17.(2013.达州)前段时间达州大部分地方出现较长时间的干旱,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空气中水蒸气成小冰晶,这些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暖气后吸收热量而为雨滴落到地面.(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8.(2013.长沙)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碎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同时发现易拉罐的底部外有白霜形成,该白霜的形成是现象(填物质变化名称),在形成白霜的过程中会热量(选填“吸收”后“放出”).19.夏天,小丽为了解渴,从冰箱中拿出一支冰棒,小丽发现硬邦邦的冰棒上粘有白花的“粉”,一剥去包装纸,冰棒就冒“烟”;她把这支冰棒放进茶杯中,不一会儿,茶杯外壁上就会出“汗”,你能帮她解释这些现象吗?参考答案1.低凝华熔化吸2.室内凝华放3.升华凝华熔化4.吸收碘的温度5.C 6.B 7.B 8.B 9.D 10.C 11.C 12.A13.A 14.C 15.B 16.C17.升华凝华熔化18.凝华放出19.白色的“粉”是冰箱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冰棒冒“白气”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茶杯外壁出“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重难点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专题练习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专题练习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在万物皆可外卖的时代,外卖拯救了无数人的胃和无数“出门困难户”。
如图所示是外卖小哥正骑着电动车送外卖,则相对下列参照物可以认为图中外卖小哥是静止的是()A.马路上加速从他身边驶过的汽车B.路口交通岗的指示灯C.马路中间的隔离护栏D.他所骑电动车的外卖箱2、甲、乙两人并排站在匀速上行的自动扶梯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相对于乙是运动的B.甲相对于乙是静止的C.甲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D.甲相对于扶梯是运动的3、以下是一位中学生对自身情况的估测,其中合理的是()A.体温约为26℃B.眨一次眼约用1minC.质量约为50kg D.手掌宽度约为50cm4、小明和家人在瘦西湖同船游览时,他认为座位上的妹妹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A.垂柳B.他乘坐的船C.河岸D.五亭桥5、小明用最小刻度是1mm的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一块橡皮的长度,各次测量值分别为 2.46cm、2.45cm、2.66cm、2.44cm、2.47cm,则橡皮的测量值应取()A.2.455cm B.2.46cm C.2.496cm D.2.47cm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如图所示,图中木块的长度为______cm。
2、在平直的公路上甲、乙两车相距30m,它们同时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的s﹣t图像分别如图(a)和(b)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基础知识1.叫做光源。
光源分为和。
2.白色光不是单纯的光,它是由七种不同的色光组成,当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七色光的现象叫。
首先用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
3.光的三原色是指。
4.红色透明物体只能透过光,蓝色透明物体只能透过光,无色的透明体可以透过。
5.红色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光,黄色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光。
白色的不透明体可以反射,黑色物体吸收的光。
6.光具有的能量叫。
太阳的热主要是以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来的。
7.光按照可见与不可见分成可见光和不可见光两类。
,属于不可见光。
8.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因此它具有效应;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它能。
9.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光不能到达的区域便产生了影子,这说明光是沿传播的。
10.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其值是 m/s。
光在空气中的速度与此值近似相等。
二、强化训练1、下列物体哪个不是光源()A.点燃的火炬儿 B.太阳 C.月亮 D.萤火虫2、下列物体中,属于自然光源的是;属于人造光源的是;不是光源的是。
(1)太阳(2)正在发光的电灯(3)萤火虫儿(4)白墙(5)月亮(6)发光的水母3、夜晚用蓝光照穿白色上衣和红色裙子的演员,演员的上衣呈色,裙子呈色4、据“湘江晚报”报道:“湘江河灯饰景观工程全长6千米,每千米每小时耗电8千瓦时,比普通灯管要节约电能30%—40%,灯光可以有七色同步、七色渐变、七色追逐等变化……”由此可以知道,灯管内光源有几种色光源()A .7种B .5种C .3种D .1种5、在预防“非典”期间,汽车站、火车站、机场等场所都安装了一种快速体温测试仪,它是利用红外线的 来测量体温的。
验钞机是利用 的原理制成的。
6、在太阳发出的光中,只有 具有消毒灭菌作用,因此在一些医院、饭店中常用紫外线灯来灭菌。
但是它容易被大气层中的 层吸收。
7、关于光的传播规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光只有在真空中才能沿直线传播B .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C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D .光在任何条件下都能沿直线传播8、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 ;日食、月食的成因也可以用 来解释。
影子的形成也是由于光的 。
9、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 ,相当于光在1秒内绕地球运行7.5圈。
10、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的花是因为 ( )A .花能发出黄色的光B .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黄色光C .花能发出白色的光D .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三、综合练习1.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中a 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 )A 、aB 、bC 、cD 、d2.一杯充分混合的冰水混合物,放在100C 的房间里,过一段时间后仍有少量的冰,则 ( )A 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B 冰水温度都升高C 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D 冰水温度都不变3.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 范围内观察到了不同颜色的光,则 ( )A .A 处应是紫光B .只有AB 之间有光C .将照相底片放到AB 范围B 的外侧,底片不会感光D .将温度计放到A B 范围A 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很快4.下列现象中利用回声的是( )A B太阳光A.振动的音叉在水面产生涟漪 B.雷雨天时,先听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C.蝙蝠用超声波捕捉蛟虫 D.录音棚内用软泡沫隔音5.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A.(1)(2) B.(2)(4) C. (1)(3) D.(3)(4)6.如右图,小烧杯A和大烧杯B内都装有水,A与B不接触,把B放在火上加热,使B中的水沸腾,在继续加热时()A 烧杯A内的水会沸腾B 烧杯B内的水会沸腾C 烧杯A、B内的水都会沸腾D 烧杯A、B内的水都不会沸腾7.炎热的夏天,打开电风扇,就会感到凉爽一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风扇吹来的风是凉的B.电风扇吹来的风加快了身上汗水的蒸发,而汗水蒸发时要从身上吸收热量C.电风扇吹来的风把人体的温度传到了空气中D.电风扇吹来的风带走了我们周围空气的热量,所以我们感到凉爽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照在物体上时,物体的颜色由照射光的颜色决定B.实验表明,色光的混合规律与颜料的混合规律相同C.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D.任何情况下,紫外线的照射对人体都是有利的9.人们能查觉到身后飞行的蜜蜂,而不能查觉到飞行的蝴蝶,这是因为。
汶川地震中,远在600公里以外的有些人感到恶心、胸闷,这是由于地震中产生的而引起的。
10.同样温度的水和水蒸气烫伤人其后果更重的是被烫伤,这是因为。
由此小明想到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到冷发生现象,很多热量,所以层馒头先熟,刚蒸好的馒头很烫,厨师想用手从笼中取出来,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使手不会烫伤。
11.我们总是先看见礼花绽放,后才听见爆炸声,这是因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km/s 。
在一些科幻片中,也有类似现象。
两艘飞船在太空中相互攻击,一艘飞船中弹后,一团火球后,随即传来一声大爆炸声。
你认为这个场景中有没有违背物理知识的地方,若有,指出来: 。
12.“白纸黑字”是因为白纸 所有色光,黑字 所有色光,形成强烈反差而看见白纸上的黑字。
在暗室的红光照射下,能否看清白纸上的红字,理由: 。
13.海洋动物质量越大,其叫声越是有力而低沉,即响度较______,音调较______.(甲)、(乙)两曲线为科考船声纳系统收录的500kg 的海豚和100t 的蓝鲸叫声的波形图,其中,_________(甲/乙)是蓝鲸发出的.14.天空中的云五彩缤纷,常常引起人们美好的遐想,那么云是怎么形成的呢?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遇冷____________成小水滴或____________小冰晶,被上升的气流顶起,从而形成了云。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15.某人将读数为38.8℃的体温计未经甩动,直接用来测量两个人的体温。
若这两个人的实际体温分别是37.2℃和39.3℃,则体温计的两次读数分别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
16.操场上竖直地插着三根竹竿,在路灯和月光下的影子如图所示,其中___________(甲/乙)图是在月光下的影子图片。
17.用放大镜看正在工作的彩色电视机,可以看到红、_________、________三色,家中的电视遥控器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来进行操纵电视的,这种不可见光还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 效应。
.验钞机是利用荧光物质在____________________线的照射下能够发光的原理制成的。
18.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象如图甲所示。
(1) 从图象中得到盐水的凝固点为____℃。
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____了。
(选填“高”或“低”)(2)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甲图乙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____。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3)小明联想到去年年初的雪灾,我国南方部分高速公路几乎处于瘫痪状态,救灾人员在向冰雪路面上撒盐。
这样做的目的是。
19.一天饭后,孙青同学帮妈妈收拾桌子上的碗筷时不小心将一杯水碰倒,他忙拿干抹布去擦,却很难将水擦干,妈妈见状拿了另一块干抹布擦,很快就将桌上的水擦干了,他感到有些奇怪,忙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只是告诉他,我拿的抹布是棉布做的,你手里的抹布是涤纶的,他不禁想到了一个问题,并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布的吸水能力可能跟有关(3)所需的器材:三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烧杯,质量相同的棉布、麻布和涤纶布各一块,以及(4)设计实验:。
20.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
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
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20.50(1)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__________号。
(2)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_______ (能/不能);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明发现悬挂的金属管发出声音时在做有规律的摆动,认为金属管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摆动所产生的。
请设计一简单的实验来检验小明的想法,简要写出实验方案和判断方法。
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聂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
她对《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发声是不断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
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下面是聂利同学的主要探索过程: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
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
③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
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
请回答:(1)聂利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
(2)从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
(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