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微生物学》复习重点总结

合集下载

《环境微生物学》重点总结

《环境微生物学》重点总结

《环境微生物学》重点总结环境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生态功能以及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包括水、土壤、大气等各种环境。

以下是环境微生物学的重点总结。

首先,环境微生物学研究了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规律。

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存在着非常广泛的分布,可以在各个环境中找到它们的存在,如水、土壤、空气等。

研究微生物的分布规律有助于了解微生物的生态特征,揭示微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其次,环境微生物学研究了微生物的生态功能。

微生物在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能够参与到物质的循环过程中,如有机物的降解、氮循环等。

微生物还能够参与到环境的修复和净化中,如土壤的重金属去除、水体的藻华抑制等。

研究微生物的生态功能可以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再次,环境微生物学研究了微生物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关系。

微生物的生存和活动受到环境因素的限制和调控,如温度、湿度、pH值等。

同时,微生物也可以对环境因素产生影响,如微生物对土壤结构的调节、微生物对大气气候的影响等。

研究微生物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关系可以揭示微生物的适应机制和生态功能。

最后,环境微生物学还涉及到微生物的应用研究。

微生物在环境修复、资源利用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潜力,如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利用微生物处理废水等。

环境微生物学的应用研究有助于发展绿色环保技术,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结起来,环境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重点包括微生物的分布规律、生态功能、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应用研究。

这些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推动环境保护和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将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更多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环境微生物学 复习资料

环境微生物学 复习资料

环境微生物学复习资料环境微生物学复习资料环境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种群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现代环境科学中,环境微生物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态角色,还可以应用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生物技术等领域。

一、微生物的分布与种群结构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大气、植物表面等。

它们以极高的密度存在,形成了微生物群落。

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pH值等。

同时,微生物之间也存在着竞争、共生和共存等关系。

二、微生物的功能与代谢微生物在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可以参与物质循环,如氮循环、碳循环和硫循环等。

微生物还可以分解有机废弃物,降解污染物,起到净化环境的作用。

此外,微生物还具有产生抗生素、酶和其他有用化合物的能力。

三、微生物与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是复杂而多样的。

一方面,污染物的存在可能导致微生物的死亡或减少,破坏微生物群落的稳定性。

另一方面,一些微生物具有降解污染物的能力,可以用于生物修复。

因此,了解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的响应和适应机制对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四、环境微生物学的应用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环境保护和生物技术领域。

例如,通过研究微生物的降解能力,可以开发出高效的生物修复技术,用于处理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用于生物能源的生产,如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生物乙醇和生物氢等。

五、环境微生物学的挑战与前景尽管环境微生物学在环境科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仍面临着许多挑战。

其中之一是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功能的复杂性,需要开发更加精细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

此外,微生物在环境中的相互作用和适应机制也需要进一步探索。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环境微生物学将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总之,环境微生物学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学科。

通过深入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功能和相互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并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环境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环境微生物学复习资料环境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

其研究的范围包括了土壤、水体、大气等各种环境中的微生物群落特征、种类和数量分布以及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

下面将从环境微生物学的六个方面进行复习资料汇总。

1. 环境微生物遗传多样性环境中的微生物种类多样,它们的遗传多样性同样十分丰富。

广泛应用的16S rRNA序列分析是一种用来区分微生物种族和它们间差异的分子方法。

通过分析微生物群落的遗传多样性,可以进一步了解各类环境中的微生物组成、物种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和稳定性等方面的信息。

2. 微生物在地下水中的作用地下水可以长期存储,而且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绝对洁净的水源。

然而,地下微生物对水质的影响却是不可忽视的。

地下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碳,氨氮等反应,可导致水中出现硝酸盐等有害物质。

此外还可以通过对细菌、病毒的吞食来表现出其身为生物的功能。

3. 微生物在土壤中的作用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引发土壤酸化,为作物生长提供养分等重要作用。

然而,连续地施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品会危害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生物量,进而对土壤质量和植物生长产生重要影响。

4. 微生物对污水的处理废水中通常含有大量的有机、无机物质甚至重金属等污染物,而通过生物处理可有效地净化废水。

废水处理中最常见的生物处理方法是曝气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其中厌氧生物处理可将污水中的有机质部分转化为甲烷,或称“污泥气”,达到了能源和净化的双重目标。

5. 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的修复微生物修复是一种利用特定菌群降解有害物质或转化成对环境无害的物质的技术。

例如,白色腐霉可以利用废水中含有的苯酚等物质进行生长繁殖,来达到自然地分解有害物质的效果。

6. 微生物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全球气候变化对微生物群落的生态格局和生殖周期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由于气候变化而产生的温度变化、降雨量变化等都是微小的要素,因此对微生物产生的影响也常常难以被检测和预测。

《环境微生物学》重点总结

《环境微生物学》重点总结

《环境微生物学》重点总结1、微生物是如何分类的?答:各种微生物按其客观存在的生物属性(如个体形态及大小、染色反应、菌落特征、细胞结构、生理生化反应、与氧的关系、血清学反应等)及它们的亲缘关系,由次序地分门别类排列成一个系统,从大到小,按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

种是分类的最小单位,“株”不是分类单位。

2、微生物有哪些特点?答:(一)个体极小。

微生物的个体极小,有几纳米到几微米,要通过光学显微镜才能看见,病毒小于0.2微米,在光学显微镜可视范围外,还需要通过电子显微镜才可看见。

(二)分布广,种类繁多。

环境的多样性如极端高温、高盐度和极端pH造就了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和数量庞大。

(三)繁殖快。

大多数微生物以裂殖的方式繁殖后代,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十几分钟至二十分钟就可繁殖一代。

在物种竞争上取得优势,这是生存竞争的保证。

(四)易变异。

多数微生物为单细胞,结构简单,整个细胞直接与环境接触,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引起遗传物质DNA的改变而发生变异。

或者变异为优良菌种,或使菌种退化。

3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有什么异同?各有哪些化学组成?答: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厚约20-80nm,结构较简单,含肽聚糖,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厚约10nm,结构复杂,分外壁层和内壁层,外壁层又分三层:最外层是脂多糖,中间是磷脂层,内层是脂蛋白。

内壁含肽聚糖,不含磷壁酸。

化学组成:革兰氏阳性菌含大量肽聚糖,含独磷壁酸,不含脂多糖。

革兰氏阴性菌含极少肽聚糖,含独脂多糖,不含磷酸壁。

4、叙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和步骤。

答:将一大类细菌染上色,而另一类染不上色,一边将两大类细菌分开,作为分类鉴定重要的第一步。

其染色步骤如下:1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接种环挑取少量细菌于干净的载玻片上涂布均匀,固定。

2用草酸铵结晶紫染色1min,水洗去掉浮色。

3用碘—碘化钾溶液媒染1min,倾去多余溶液。

4用中型脱色剂如乙醇或丙酮酸脱色,革兰氏阳性菌不被褪色而呈紫色。

环境微生物学复习总结

环境微生物学复习总结

环境微⽣物学复习总结第⼀章绪论1.微⽣物是如何被发现的?荷兰⼈,列⽂虎克,单式显微镜16702.微⽣物的定义及特点微⽣物是指所有个体微⼩、结构简单,⽤⾁眼以看见,须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见的,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或⽆细胞结构的低等⽣物的统称。

包括⾮细胞⽣物,原核⽣物,部分真核⽣物。

微⽣物的特点:体积⼩,⽐表⾯积⼤;吸收多,转化快;⽣长旺,繁殖快;适应性强,易变异;分布⼴,种类多3.三界分类系统包括哪三类?三界分类系统是Carl Woese 于1990提出的,将细胞型⽣物分为古菌、细菌和真核⽣物。

4.根据⼏种常见的微⽣物英⽂名写出其中⽂名称Bacillus subtilis 枯草芽孢杆菌Escherichia coli ⼤肠杆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黄⾊葡萄球菌B. anthracis 炭疽芽孢杆菌Pseudomonas sp. ⼀种假单胞菌属细菌Pseudomonas spp. ⼏种假单胞菌属细菌5.微⽣物分类的依据微⽣物分类的依据:形态特征,⽣理⽣化特征,⽣态特征,遗传特征,其他(全细胞蛋⽩分析,多位点酶分析等)。

分类⽅法:经典分类法(双歧法),数值分类法(测定性状,⽐较相似性,同种的相似值80%),遗传分类法(DNA杂交,G+C测定)。

分类系统:细菌,放线菌,真菌。

第⼆章原核微⽣物1. 什么是原核微⽣物?定义:指⼀⼤类细胞核⽆核膜包裹,只有被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单细胞⽣物,即⼴义的细菌。

包括细菌,蓝细菌,放线菌,古细菌,⽀原体,⽴克次⽒体,⾐原体。

2.微⽣物的种类有哪些3.细菌的形态与⼤⼩,熟悉典型细菌的形态形态球菌:个体呈球形或椭圆形,不同种的球菌在细胞分裂时会形成不同的空间排列⽅式,常被作为分类依据。

分有:单球菌、双球菌(肺炎球菌)、四联球菌、⼋叠球菌(甲烷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杆菌:杆状或圆柱形,⼀般其粗细(直径)⽐较稳定,⽽长度则常因培养时间、培养条件不同⽽有较⼤变化。

环境微生物学知识要点

环境微生物学知识要点

环境微生物学第一章绪论一、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建立(一)微生物的发现我国8000年前就开始出现了曲蘖酿酒;4000年前埃及人已学会烘制面包和酿制果酒;2500年前发明酿酱、醋,用曲治消化道疾病;公元六世纪(北魏时期)贾思勰的巨著“齐民要术”;公元2世纪,张仲景:禁食病死兽类的肉和不清洁食物;公元前112年-212年间,华佗:“割腐肉以防传染”;公元九世纪痘浆法、痘衣法预防天花;1346年,克里米亚半岛上的法卡城之战(靼坦人-罗马人);16世纪,古罗巴医生G.Fracastoro:疾病是由肉眼看不见的生物(living creatures)引起的;1641年,明末医生吴又可也提出“戾气”学说;1664年,英国人虎克(Robert Hooke)曾用原始的显微镜对生长在皮革表面及蔷薇枯叶上的霉菌进行观察。

1676年,微生物学的先驱荷兰人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首次观察到了细菌。

(二)微生物学的奠基1、法国人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1) 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2) 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著名的曲颈瓶试验无可辩驳地证实,空气内确实含有微生物,是它们引起有机质的腐败。

(3) 免疫学——预防接种:首次制成狂犬疫苗(4)其他贡献:巴斯德消毒法:60~65℃作短时间加热处理,杀死有害微生物。

2、德国人柯赫(Robert Koch)( 1843~1910)(1)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a)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土豆切面→营养明胶→营养琼脂(平皿)b)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现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c)流动蒸汽灭菌d)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2)对病原细菌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a)具体证实了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b)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1905年获诺贝尔奖)c)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著名的柯赫原则在每一相同病例中都出现这种微生物;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培养出来;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从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

环境微生物学重点整理

环境微生物学重点整理

绪论.1.微生物是概念:是指个体很小,肉眼看不到的生物,通常指直径小于或等于1毫米的生物。

2.微生物的特点:①个体极小;②繁殖快、代谢速率快;③数量多;④易变异;⑤种类多、分布广、代谢类型多。

第一章病毒1.病毒的概念:是超显微的,不具有细胞结构的,只含一种核酸(RNA&DNA),只能在活细胞内存活的寄生物。

2.病毒的特征:①无细胞结构,仅含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②大部分病毒没有酶或酶系统极不完全,不含催化能量和物质代谢的酶,不能进行独立的代谢作用;③严格的活细胞内寄生,没有自身的核糖体,不能生长也不进行二均分裂,必须依赖宿主细胞进行核酸复制,形成子代;④个体极小,能通过细菌滤器,在电子显微镜下才可看见;⑤对抗生素及磺胺药物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3.病毒的结构组成:蛋白质衣壳;核酸内芯;囊膜。

4.病毒的繁殖过程(以大肠杆菌T系偶数噬菌体为例):吸附—侵入—复制—装配—裂解。

5.污水处理过程中对病毒的去除效果:一级是物理过程,以过筛、除渣、初沉淀去除沙砾、碎纸、塑料袋及纤维状固体、废物为目的,所以去除病毒的效果很差,约为30%;二级处理是生物处理法,是生物吸附、生物降解和絮凝沉降作用过程,以去除有机物,脱N除P为目的,同时对污水中病毒去除率较高,约为90%-99%但对病毒的灭活率不高;三级处理是继生物处理后的深度处理,有生物,化学及物理处理的过程,进一步去除有机物,脱氮除磷,可使病毒的滴度常用对数值下降4-6.第二章原核微生物(细菌的形态结构)1.细菌的概念:是单细胞不分枝的原核微生物。

2.细菌的类型:球菌;杆菌;螺旋菌(弧菌);丝状菌。

3.细菌的菌落特征:小、湿润、粘稠、与基质结合松散,易被剥离,质地均匀,各部位颜色一致(主要由各种微生物特殊的遗传特性决定)。

4.细菌的结构:细菌细胞由外向里依次有:鞭毛;菌(纤)毛;荚膜;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质中又有液泡,储存性颗粒,核质等。

环境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环境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环境微生物学复习资料环境微生物学复习资料环境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生态功能以及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涉及到微生物的多样性、生态学、进化和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从环境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微生物的多样性、微生物的生态功能以及环境微生物的应用等方面进行复习资料的总结。

一、环境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环境微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研究微生物在各种环境中的分布、生态功能和相互作用。

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土壤、水体、大气、生物体内等各种环境中的微生物。

通过对微生物的研究,可以了解微生物的多样性、生态功能以及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二、微生物的多样性微生物是地球上最古老、最丰富的生物群体之一,其多样性极为丰富。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等多种类型,其中细菌是最常见的一类微生物。

微生物的多样性不仅体现在种类上,还体现在基因组的多样性上。

微生物的多样性对于环境的稳定性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三、微生物的生态功能微生物在环境中具有丰富的生态功能。

首先,微生物参与了物质的循环过程,如碳、氮、磷等元素的循环。

其次,微生物参与了环境的修复和净化过程,如土壤的去污、水体的净化等。

此外,微生物还参与了环境中的能量转化过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微生物的生态功能对于维持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四、环境微生物的应用环境微生物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功能,还有很多实际应用价值。

首先,环境微生物的研究可以应用于环境监测和评估,帮助我们了解环境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

其次,环境微生物的研究对于环境修复和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指导环境修复工作的实施。

此外,环境微生物还可以应用于农业、食品工业、能源开发等领域,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综上所述,环境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生态功能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通过对微生物的研究,可以了解微生物的多样性、生态功能以及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环境微生物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环境微生物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绪论微生物是所有形态微小的单细胞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以及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通称。

界、门、纲、目、科、属、种、变种、型、株命名依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反应、生态特征、血清化反应、细胞成分、红外吸收光谱、GC含量、DNA杂交、DNA-RNA杂交、16S RNA碱基顺序分析等二名法:1、学名=属名+种名+(首次定名人姓)+现定人姓+定名年分Pseudomonas aeruginosa (schrocter) Migula 1920铜绿假单细胞2、学名=属名+种名+菌株(用字母、符号等字形表示)Bacillus subtilis AS 1.398枯草杆菌中能产生蛋白酶的一株菌株3、学名=属名+sp.(or spp)微生物特征:1.个体积小,比表面积大,结构简单2.代谢活跃,类型多样3.防止迅速,容易变异4.抗逆性强,休眠期长5.种类繁多,数量巨大6.分布广泛,分类界级宽微生物的重要性:1.环境、能源降解、转化、清除污染物2.医药3.农业、食品4.生物工程5.科学研究1.2 微生物的发展史一、感性认识阶段(史前段)8000年前---1676年细菌冶金、制曲酿酒二、形态学发展阶段(初创段)1676---1861 列文虎克(Leeu wenhoek)特点:自制单式显微镜观察细小生物三、生理学发展阶段(奠基期)1861---1897 帕斯特、可科赫Pasteur\koch特点:建立一系列研究微生物所必须的独特方法借助了良好的研究方法,开创了寻找病原微生物的黄金时期把微生物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了生理学研究科赫法则:1.在患病动物中存在可疑病有机体,而健康动物没有。

2.可疑有机体在纯培养中生长3.纯培养中可疑有机体细胞能引起健康动物发病4.可疑有机体再次分离,并且和最初分离有机体一样四、发展期(生化时期)1897---1953 Buchner特点:进入微生物生化研究水平应用微生物的分支学科更为扩大开始寻找各种有益微生物代谢产物普通微生物学开始形成五、分子生物发展阶段(成熟期)1953---今环境微生物学:是研究人类生存环境与微生物间相互关系与作用规律的学科,尤其着重与研究微生物活动对人类环境所产生的有意与有害影响,它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巴斯德的贡献:1、最后推翻了自然发生说,是将微生物学正式发展成为一门学科的独特方法。

环境微生物学知识点汇总

环境微生物学知识点汇总

环境微生物学知识点教材:环境工程微生物周凤霞白京生主编化学工业单元知识一绪论1.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概念现状2.微生物作用微生物概念微生物作用(有益、有害)3.微生物特点个体小繁殖快种类多结构简单易变异单元知识二环境微生物主要类群1.原核微生物①细菌(形态结构及作用②放线菌(形态菌落培养③蓝细菌(特征作用水华、赤潮类别)2.真核微生物①酵母菌(类型结构特征应用②霉菌(类型结构特征应用特种污水处理优势③真核微型藻类(分类作用水华、赤潮类别)3.原生动物①鞭毛虫(形状特征指示性作用)②肉足虫(形状特征分类③纤毛虫(形状特征分类④包囊(形成原因过程指示性作用)4.微型后生动物①轮虫(形状特征分类指示性作用)②线虫(形状特征分类指示性作用)③水蚤(形状特征分类指示性作用)5.病毒①病毒特征②病毒结构③繁殖(5④溶原性单元知识三微生物原理1.微生物营养①营养要素(5大要素②营养类型(4个)③培养基(原则分类作用生化营养保证)2.生长曲线(曲线多周期过程及对比分析3.环境因素影响(温度ph4.微生物代(酶产能代)5.遗传变异(遗传变异单元知识四微生物生态1.微生物环境分布(土壤大气水体)2.微生物间关系(共生互生寄生拮抗3.微生物与物质循环(C N P 循环单元知识五微生物的环境污染1.水体富营养化(水华赤潮)2.产生毒素单元知识六微生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作用1.污水生物处理分类(好氧厌氧兼氧)2.活性污泥法(微生物组成净化机理培养驯化)3.生物膜法(微生物组成净化机理培养驯化)。

环境微生物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环境微生物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消毒:是指杀死全部病原微生物只要是营养细胞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或者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

通常用化学的方法来达到消毒的作用。

)灭菌:是指将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全部彻底消灭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或者使机体或材料内所含有的活细胞和微生物完全死亡的方法(例如通过加热))菌胶团:是细菌及其分泌的胶质物质组成的细小颗粒,是活性污泥的主体,污泥的吸附性能、氧化分解能力及凝聚沉降等性能均与菌胶团有关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居在一起,互相分工协作、相依为命,甚至达到难分难解、合二为一的一种相互关系寄生:是一种生物侵入另一种生物体内,吸取营养物质进行繁殖,对另一种生物损害或死亡。

分解代谢:是生物将自身或外来的各种复杂有机物分解为简单化合物的过程,又称异化作用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不断地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合成为自身细胞物质的过程,因此又称同化作用(或者合成代谢又称同化作用或生物合成,是从小的前体或构件分子(如氨基酸和核苷酸)合成较大的分子(如蛋白质和核酸)的过程。

)分批培养:是将微生物接种到一定体积的液体培养基中,使其在一定条件下生长繁殖的培养方法。

微生物适应期:微生物进入新的生长环境后,需要一段时间适应环境。

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因素1、适宜温度正向促进微生物生长2、高温导致菌体蛋白变性,微生物死亡3、低温抑制微生物菌体蛋白复性生长4、温度在生物膜法中影响生物氧化进行需监测。

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作用机理简述好氧生物膜净化作用机理1、首先上层生物膜中的生物吸附废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将其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

2、吸收溶解性的有机物和小分子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代谢产物;3、下层生物膜吸收从上一层生物膜流下来的代谢产物,进一步氧化分解成CO2和H2O;4、老化的生物膜和游离细菌被原生动物吞食,最终废水得到净化。

简述固氮作用定义,原理,共生固氮、自生固氮举例说明微生物固氮作用,是指大气中的分子态氮在微生物(固氮生物)体内由固氮酶催化还原为氨的过程。

环境微生物学重点

环境微生物学重点

环境微生物考试重点解答题:重点1:微生物的特点,以及为什么微生物处理在环境处理中应用广泛?答:特点:个体小、比面积大、分布广、种类多、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吸收多、转化快。

应用广泛的原因:(1)微生物在地球水-土-气体系中发挥着物质转化、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的作用,维持着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利用微生物技术可以改进工艺,采用“清洁生产”或生产“环境友好产品”;微生物可为人类开辟新能源和本来不能利用的资源;微生物可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

(2)微生物治理环境污染速度快、投资少、效率高、反应条件温和、运行成本也比较低、二次污染少。

微生物能在极端环境下生存,而许多废水的处理都需要在极端环境下进行。

重点2:细菌物理化特性与水处理的关系?答:(1)细胞质的多相胶体性质决定细菌在曝气池中吸收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的种类、数量、速度。

(2)细菌表面解离层的S型或R型决定其悬液的稳定性,即决定其在沉淀池中的沉淀效果。

(3)比表面积的大小决定其吸附、吸收污染物的能力及其他微生物的竞争能力。

(4)细菌的带电性与它吸附吸收污水有机污染物的能力,与填料载体的结合力有关,还与絮凝、沉淀性能有关。

(5)密度和质量与其沉淀效果有关。

当处理效果差时,人们通常采用絮凝剂和沉淀剂,适当调整PH,改善活性污泥的沉淀性能,增强处理效果。

重点3:细菌生长曲线有哪几个阶段,及其应用?答:分为六个阶段:停滞期、加速期、对数期、减速期、静止期、衰亡期。

其中加速期和减速期历时很短,所以可将加速期并入停滞期,减速期并入静止期。

应用:(1)常规活性污泥法利用生长速率下降阶段的微生物,包括减速期、静止期。

(2)生物吸附法利用生长速率下降阶段(静止期)的微生物。

(3)高负荷活性污泥法利用生长速率上升阶段(对数期)和生长速率下降阶段(减速期)的微生物。

(4)有机物含量低、其BOD5与CODcr的比值小于0.3,可生化性差的污水,则用延时曝气法处理,即利用内源呼吸阶段(衰亡期)的微生物处理重点4: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方法,及优缺点?答:微生物的生长量可以根据微生物体内细胞量微生物体体积或质量直接测定,也可以用某种细胞质的含量或某个代谢活动强度间接测定。

环境微生物学复习要点

环境微生物学复习要点

1.活性污泥:是一种绒絮状小泥粒,由好氧菌为主体的微型生物群以及胶体、悬浮物等组成的微生物集团。

颗粒大小约为0.02-0.2mm,表面积为20-100cm2/ml,相对密度约为1.002-1.006。

外观呈黄褐色,有时亦呈深灰、灰褐、灰白等色。

静置时,能凝聚成较大的绒粒而沉降。

它具有很强的吸附及分解有机物的能力。

2.化能自养:生长需要无机物,在氧化无机物的过程中获取能源,同时,无机物有作为电子供体,使CO2还原为自身有机碳化物。

3.生物降解:复杂有机化合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变成结构较简单化合物或被完全分解的过程称为生物降解。

4.BOD:生物化学需氧量,用BOD表示,是指在有足够溶解氧存在的条件下,由于微生物的作用,水中能分解的有机物质完全氧化分解时所消耗的量。

常用BOD5表示,即5日生化需氧量。

它表示在20℃下,培养5天作为测定标准,这时候测得的生化需氧量称为5日生化需氧量。

5.矿化作用:指复杂的有机污染物在一种或多种微生物的作用下彻底分解为H2O、CO2和简单的无机化合物(矿物质)如含氮化合物、含磷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和含氯化合物等的过程。

6.外毒素:指某些病原菌生长繁殖过程中不断分泌到菌体外的一种毒性蛋白质,为次级代谢产物。

其主要成分为可溶性蛋白质。

有的属于酶、有的属于酶原、有的属于毒蛋白。

产生外毒素的细菌主要是一些革兰氏阳性细菌,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

少数革兰氏阴性菌如霍乱弧菌和产毒性大肠杆菌等也能产生外毒素。

7.粪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是总大肠菌群中的一部分,主要来自粪便。

在44.5℃温度下能生长并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大肠菌群称为粪大肠菌群。

亦称耐热性大肠菌群。

8.脱氮作用:即为反硝化作用,反硝化细菌在缺氧条件下,还原硝酸盐,释放出分子态氮(N2)或一氧化二氮(N2O)的过程,称之为反硝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由于还原的程度不同,可生成不同的还原态产物,如亚硝酸、次亚硝酸、一氧化氮以及分子态氮等。

环境微生物重点总结(2篇)

环境微生物重点总结(2篇)

环境微生物重点总结选择一个环境问题,论述微生物在防治此问题中的作用及研究应用现状。

由于有机毒物和重金属的污水农田灌溉和土地处理,固体废物的堆放和填埋,以及地下储油罐泄露,还有最普遍的农药喷洒等等,使得土壤的污染越来越严重。

这些物质破坏了土壤生态平衡,随水源进入人体毒害人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微生物土壤修复。

土壤生物修复,是利用土壤中天然的微生物资源或人为投加目的菌株,将滞留的污染物快速降解和转化,恢复土壤的天然功能。

土壤本来就是微生物的大本营,因此选用适当的菌种,可以是受污染土壤本来就有的菌种,或是新植入的菌种。

加入适当的营养物并保证合适的溶解氧,微生物可以通过自身的特点快速的分解土壤中的有害物质,从而缩短土壤修复的时间。

关于土壤修复的研究应用现状,最主流的是土壤生物修复功能。

有微生物修复法和植物修复法两种。

微生物修复法分原位生物修复(将污染土壤在原地处理)和异位生物修复。

植物修复是利用植物对某些污染物的超强吸附积累,以及植物代谢等共同途径,增强污染物的降解活性,从而加速土壤污染物的降解过程。

微生物的特点体积小比表面积大分布广种类多生长旺繁殖快适应性强易变异____分布广种类多。

已发现的微生物达____万种以上,新种不断发现.。

可以说微生物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冰川,温泉,火山口等____环境都有。

土壤,空气,水,还有动植物体表都有微生物存在。

2繁殖快:因为微生物的代谢能力很强,由于微生物个体微小,单位体积的表面积相对很大,有利于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细胞内的代谢反应较快.3变异。

微生物个体微小,对外界环境很敏感,抗逆性较差,很容易受到各种不良外界环境的影响;另外,微生物的结构简单,缺乏免疫监控系统,很容易变异,但微生物的遗传不稳定性,是相对高等生物而言的。

稀释平板分离法该方法是将一定浓度的活性污泥稀释液,通过平板划线,表面涂布或是平板浇注的方法,接种到配置好的培养基上,最终获得分离出来的特定微生物种群。

环境微生物重点总结

环境微生物重点总结

环境微生物重点总结环境微生物是指在地球上各种环境中存在的微生物群落,包括土壤、水体、大气、岩石、植物表面、动物体内等。

这些微生物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丰富的资源潜力,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总结环境微生物的研究内容、功能和应用前景。

环境微生物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微生物的多样性、生态功能和生理代谢过程等。

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微生物学研究进入了“大数据”时代。

通过对环境样品中微生物基因组的测序和分析,可以高效地鉴定和分类微生物种群,研究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

此外,还可以研究微生物的生态适应机制、代谢途径和基因调控网络等,从而拓宽我们对微生物生物学的认识。

环境微生物具有多样的生态功能。

它们可以参与有机质分解、营养元素循环、能量流动、毒物降解等一系列生态过程。

例如,土壤中的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分解有机质、转化无机质、固定氮气等,对土壤健康和植物生长起着重要作用。

水体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废弃物、调控藻类生长、维持水体生态平衡。

大气中的微生物与云和雾滴结合,影响气象过程和气候变化。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合成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由于环境微生物的功能与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因此研究微生物群落的结构与功能关系对于理解和预测生态系统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微生物的应用前景广阔。

首先,环境微生物可以应用于环境修复和废弃物处理。

微生物在有机废弃物分解和降解有机污染物中具有天然的优势,可以将复杂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的化合物。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通过固氮作用提供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促进植物生长和恢复生态系统。

其次,环境微生物还可应用于农业生产和环境监测。

微生物肥料和微生物制剂可以改善土壤肥力、增强作物抗病能力,降低农药使用量。

同时,微生物也可以作为生物指示器,用于评估和监测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质量和污染程度。

最后,环境微生物的研究还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2024年环境微生物重点总结(2篇)

2024年环境微生物重点总结(2篇)

2024年环境微生物重点总结____年环境微生物重点总结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微生物的研究变得越发重要。

微生物是指那些单细胞生物,它们在环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参与着能量转化、物质循环、生物降解、环境修复等过程。

本文将总结____年环境微生物研究领域的重点内容。

一、微生物与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是当前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而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____年,环境微生物研究的重点之一是深入探究微生物在污染物降解中的机制和途径。

研究人员将重点关注微生物在土壤、水体和大气中对污染物的处理和降解能力,探索微生物降解机制,以及提高微生物降解效率的技术手段。

此外,还将通过研究微生物与环境污染物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发展高效微生物降解新材料和新技术。

二、微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功能微生物多样性是指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多样性,它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____年,研究人员将深入探索微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功能之间的关系。

通过建立微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和采集样品,分析不同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以及其在能量转化、物质循环和环境修复等过程中的功能。

基于对微生物群落的研究,研究人员还将探索如何利用微生物来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农业生产中,微生物应用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____年,环境微生物研究的重点之一是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研究人员将努力发展新型的微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以替代传统的化学农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也将研究微生物在植物生长促进、养分循环和土壤改良方面的应用。

通过研究微生物与土壤微生物群落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发展高效利用微生物的农业生产技术。

四、微生物与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全球生态系统、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都有重要影响,而微生物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

____年,环境微生物研究的重点之一是微生物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

研究人员将重点关注微生物对全球碳循环的贡献、气候变化对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及微生物在古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环境微生物学考试重点内容归纳

环境微生物学考试重点内容归纳

第一章病毒1病毒的基本特点①无细胞结构,仅含一种类型的核酸。

②无斷或酶系统极不完全,不能进行独立代谢作用。

③严格的活细胞内寄生,在宿主体外无生命特征。

2病毒的基本结构蛋白质衣壳——衣壳粒按一泄的排列组合构成的病毒外壳,保护病毒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核酸内芯——RNA和DNA,决定病毒遗传、变异和对敏感宿主细胞的感染力。

被膜(囊膜)一有些病毒具备3病毒的化学组成病毒——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核酸-蛋白质复合体;类病毒——仅由感染性的RNA构成;阮病毒——仅由感染性的蛋白质分子构成;4病毒的繁殖①病毒以尾部末端吸附到敏感细胞表面②病毒侵入细胞,病毒核酸的侵染③病毒核酸的复制、转录与蛋白质的合成④病毒的装配、成熟与释放第二章原核微生物1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的主要区别?①细胞壁组成:真核微生物由纤维素、几丁质构成;原核微生物由肽聚糖构成②细胞膜:真核微生物不含呼吸链及光合作用成分;原核微生物含有。

2细菌的个体形态和大小形态:球菌(0.5-2 um)杆菌长(1*5 um,宽0.5-1 um)(最常见)螺旋菌(长:5-15 um,宽:0.5-5 um)丝状菌细菌的大小与其所处的环境有关废水生物处理:e.g.活性污泥中的细菌要比河水、湖泊中的大。

测SS时:活性污泥用0.45 um过滤膜;河水等用0.2 um过滤膜。

3细菌的细胞结构:①一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间体、细胞质、核质体、内含物(原生质体)②特殊结构:荚膜(粘液层)、芽抱、鞭毛、菌毛。

4细菌菌落的形成及特征:把细菌细胞接种到固体培养基的表而(或内部),经过生长繁殖而形成菌体聚集在一起的、肉眼可以看见的细菌集合体,称之为“菌落”。

特征描述:大小,形状,光泽,颜色,硬度,透明度,边缘形状5革兰氏染色法的步骤、原理?步骤:结晶紫初染(染上紫色)一碘染媒染(碘分子与结晶紫形成染色较牢固的复合物)一脱色处理一复染(蕃红复染)一观察(紫色为阳性细菌G+红色为阴性细菌G-)原理:①革兰氏染色与细菌等电点关系:阳性菌等电点低于阴性菌,阳性菌与草酸彼结晶紫的结合力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微生物学》复习重点1、微生物是如何分类的?答:各种微生物按其客观存在的生物属性(如个体形态及大小、染色反应、菌落特征、细胞结构、生理生化反应、与氧的关系、血清学反应等)及它们的亲缘关系,由次序地分门别类排列成一个系统,从大到小,按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

种是分类的最小单位,“株”不是分类单位。

2、微生物有哪些特点?答:(一)个体极小。

微生物的个体极小,有几纳米到几微米,要通过光学显微镜才能看见,病毒小于0.2微米,在光学显微镜可视范围外,还需要通过电子显微镜才可看见。

(二)分布广,种类繁多。

环境的多样性如极端高温、高盐度和极端pH造就了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和数量庞大。

(三)繁殖快。

大多数微生物以裂殖的方式繁殖后代,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十几分钟至二十分钟就可繁殖一代。

在物种竞争上取得优势,这是生存竞争的保证。

(四)易变异。

多数微生物为单细胞,结构简单,整个细胞直接与环境接触,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引起遗传物质DNA的改变而发生变异。

或者变异为优良菌种,或使菌种退化。

3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有什么异同?各有哪些化学组成?答: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厚约20-80nm,结构较简单,含肽聚糖,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厚约10nm,结构复杂,分外壁层和内壁层,外壁层又分三层:最外层是脂多糖,中间是磷脂层,内层是脂蛋白。

内壁含肽聚糖,不含磷壁酸。

化学组成:革兰氏阳性菌含大量肽聚糖,含独磷壁酸,不含脂多糖。

革兰氏阴性菌含极少肽聚糖,含独脂多糖,不含磷酸壁。

4、叙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和步骤。

答:将一大类细菌染上色,而另一类染不上色,一边将两大类细菌分开,作为分类鉴定重要的第一步。

其染色步骤如下:1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接种环挑取少量细菌于干净的载玻片上涂布均匀,固定。

2用草酸铵结晶紫染色1min,水洗去掉浮色。

3用碘—碘化钾溶液媒染1min,倾去多余溶液。

4用中型脱色剂如乙醇或丙酮酸脱色,革兰氏阳性菌不被褪色而呈紫色。

革兰氏阴性菌被褪色而成无色5用蕃红染液复染1min,格兰仕阳性菌仍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则呈现红色。

革兰氏阳性菌和格兰仕阴性菌即被区分开。

5、何谓放线菌?革兰氏染色是何种反应?答:在固体培养基上呈辐射状生长的菌种,成为放线菌。

除枝动菌属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染色呈红色外,其余全部放线菌均为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染色呈紫色。

6、什么叫培养基?按物质的不同,培养基可分为哪几类?按试验目的和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哪几类?答:根据各种微生物的营养要求,将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及生长因子等物质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用以培养微生物的基质,即培养基。

按物质的不同,培养基可分为: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复合培养基;按试验目的和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基础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富集培养基。

7、什么叫选择培养基?那些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答:用以抑制非目的微生物的生长并使所要分离的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培养基。

麦康盖培养基为含胆汁酸盐的培养基,用于大肠杆菌的培养的选择培养基;乳糖发酵培养基也是适用于大肠杆菌生长的选择培养基。

8、什么叫鉴别培养基?那些培养基属于鉴别培养基?答:几种细菌由于对培养基中某一成分的分解能力不同,其菌落通过指示剂显示出不同的颜色而被区分开,这种其鉴别和区别不同细菌作用的培养基,叫做鉴别培养基。

远藤氏培养基能区别大肠埃希氏菌,枸橼酸盐杆菌,产气杆菌,副大肠杆菌。

此外,还有醋酸铅培养基,伊红-美蓝培养基。

9、在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中微生物之间存在哪几种关系?举例说明。

答:有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包括:(1) 竞争关系:在好氧生物处理中,当溶解氧或营养成为限制因子时,菌胶团细菌和丝状菌表现出明显的竞争关系。

(2) 原始合作关系(互生关系):固氮菌具有固定空气中氮气的能力,但不能利用纤维素作碳源和能源,而纤维素分解菌分解纤维素为有机酸对他本身的生产繁殖不利,但当两者一起生活时,固氮菌固定的氮为纤维素分解菌提供氮源,纤维素分解菌分解纤维素的产物有机酸被固氮菌用作碳源和能源,也为纤维素分解菌解毒。

(3) 共生关系:原生动物中的纤毛虫类、放射虫类、有孔虫类与藻类共生。

(4) 偏害关系:乳酸菌产生乳酸使pH下降,抑制腐败细菌生长。

(5) 捕食关系:大原生动物吞食小原生动物。

(6) 寄生关系:蛭弧菌属有寄生在假单胞菌等菌体中的种。

10、什么叫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的方法有几种?答: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评价方法有:观察蓝藻等指示生物,测定生物的现存量,测定原初生产力,测定透明度,测定氮磷等导致富营养化的物质。

11、什么叫活性污泥?它的组成和性质是什么?答:由多种多样的微生物与污废水中的有机的和无机的固体物混凝交织在一起,形成的絮状体或绒粒。

好氧活性污泥组成:好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兼有少量厌氧微生物)与其上吸附的有机无机固体杂质组成。

好氧活性污泥性质:含水率99%,密度1.002~1.006,具有沉降性能。

有生物活性,有吸附、氧化有机物的能力。

有自我繁殖的能力。

成弱酸性。

厌氧活性污泥组成: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与废水中的有机杂质交织在一起形成颗粒污泥。

厌氧活性污泥性质:颜色呈灰色至黑色,有生物吸附作用、生物降解作用和絮凝作用,有一定沉降能力。

污泥直径在0.5mm以上。

12、好氧活性污泥中有哪些微生物?答:好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兼有少量厌氧微生物),多数是革兰氏阴性菌,还有其他的革兰氏阳性菌。

3. 叙述好氧活性污泥净化废水的机理。

答:类似于水处理中混凝剂的作用,同时又能吸收和分解水中溶解性污染物。

第一步,在有氧条件下活性污泥绒粒中的絮凝性微生物吸附水中的有机物;第二步,活性污泥绒粒中的水解性细菌水解大分子有机物为小分子有机物,同时,微生物合成自身细胞。

废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直接被细菌吸收,在细菌体内氧化分解,其中间代谢产物被另一群细菌吸收,进而无机化;第三步,其他的微生物吸收或吞食未分解彻底的有机物。

13、叙述氧化塘和氧化沟处理废水的机制。

答:一般用于三级深度处理。

机理:有机物流入氧化塘,其中细菌吸收水中溶解氧,将有机物氧化分解为H2O,CO2,NH3,NO3-,PO43-,SO42-。

细菌利用自身分解含氮有机物产生的NH3和环境中的营养物合成细胞物质。

藻类利用H2O和CO2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再吸收NH3和SO42-合成蛋白质、吸收PO43-合成核酸。

并繁殖新藻体。

14、如何培养活性污泥和进行微生物膜的挂膜?答:间歇式曝气培养和连续曝气培养。

1. 取菌种 2. 驯化:间歇曝气,先进低浓度水,曝气,沉淀,倾去上清液,再进同浓度的新鲜废水,继续曝气培养 3. 培养:驯化好的活性污泥用连续曝气法培养。

有自然挂膜法,活性污泥挂膜法,优势菌种挂膜法。

活性污泥挂膜法:取活性污泥做菌种,将废水和污泥混合,慢慢将混合液打入滤池,循环,然后变为慢速连续进水,这一过程中,活性污泥附在滤料上以废水中的有机物为营养,生长繁殖。

逐渐形成带粘性的生物膜。

15、叙述生物膜法净化废水的作用机理。

答:上层生物膜中的生物膜生物和生物膜面生物吸附废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将其水解为小分子有机物。

同时吸收溶解性有机物和经水解的水分子有机物进入体内,并氧化分解它,微生物利用吸收的营养构建自身细胞。

上一层的代谢产物流向下层,被下一层生物膜生物吸收,进一步被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老化的生物膜和游离细菌被滤池扫除生物吞食。

废水得到净化。

16、什么叫活性污泥丝状膨胀?引起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微生物有哪些?答:由于丝状菌极度生长引起的活性污泥膨胀称活性污泥丝状膨胀。

经常出现的有诺卡氏菌属,浮游球衣菌,微丝菌属,发硫菌属,贝日阿托氏菌属等。

17、促使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环境因素有哪些?答:主要有:a)温度:最适宜在30摄氏度左右。

b) 溶解氧c) 可溶性有机物及其种类d)有机物浓度(或有机负荷)e) pH变化18、为什么丝状细菌在废水生物处理中能优势成长?答:在单位体积中,成丝状扩展生长的丝状细菌的表面积与容积之比较絮凝性菌胶团细菌的大,对有限制性的营养和环境条件的争夺占优势,絮凝性菌胶团细菌处于劣势,丝状菌就能大量繁殖成优势菌,从而引起活性污泥丝状膨胀。

19、如何控制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答:根本是要控制引起丝状菌过度生长的环境因子。

(1) 控制溶解氧 (2) 控制有机负荷 (3) 改革工艺。

20. 污、废水为什么要脱氮除磷?答:氮和磷是生物的重要营养源。

但水体中氮磷过多,危害极大。

最大的危害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蓝藻、绿藻等大量繁殖后引起水体缺氧,产生毒素,进而毒死鱼虾等水生生物和危害人体健康。

使水源水质恶化。

不但影响人类生活,还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

20、微生物脱氮工艺有哪些?答:有A/O、A2/O、A2/O2、SBR等。

21、叙述污、废水脱氮原理。

答:脱氮首先利用设施内好氧段,由亚硝化细菌的消化作用,将NH3转化为NO3—N。

再利用缺氧段经反硝化细菌将NO3—N反硝化还原为氮气,溢出水面释放到大气,参与自然界物质循环。

水中含氮物质大量减少,降低出水潜在危险性。

22、参与脱氮的微生物有哪些?它们有什么生理特征?答:硝化作用段微生物:氧化氨的细菌:专性好氧菌,在低氧压下能生长。

氧化NH3为HNO2,从中获得能量共合成细胞和固定CO2。

温度范围5~30摄氏度,最适温度25~30摄氏度,pH 范围5.8~8.5,最适pH为7.5~8.0。

氧化亚硝酸细菌:大多数在pH为7.5~8.0,温度为25~30摄氏度。

反硝化作用段细菌:反硝化细菌:所有能以NO3为最终电子受体,将HNO3还原为氮气的细菌。

23、脱氮运行管理中要掌握哪几个关键才能获得高的脱氮效果?答:硝化段运行操作:(1) 泥龄(2) 要供给足够氧(3) 控制适度的曝气时间(水力停留时间)(4) 在硝化过程中,消耗了碱性物质NH3,生成HNO3,水中pH下降,对硝化细菌生长不利。

(5) 温度。

反硝化段运行操作:(1) 碳源(电子供体/供氢体)(2) pH(由碱度控制)(3) 最终电子受体NO2-和NO3-(4) 温度(5) 溶解氧24、何谓积磷菌?有哪些积磷菌?叙述它的放磷和吸磷的生化机制。

答:某些微生物在好氧时能大量吸收磷酸盐合成自身核酸和ATP,而且能逆浓度梯度过量吸磷合成储能的多聚磷酸盐颗粒于体内,供其内源呼吸用。

称这些细菌为聚磷菌。

有深红红螺菌,着色菌属,浮游球衣菌,贝日阿托氏菌属等。

厌氧释放磷的过程:产酸菌在厌氧或缺氧条件下分解蛋白质。

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大分子有机物为三类可快速降解的基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