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海洋地质工作近10年取得的成果及应用展望
2024年海洋地质总结(三篇)
2024年海洋地质总结____年海洋地质总结引言:____年是地球科学研究的关键年份之一,特别是对于海洋地质来说。
在这一年里,我们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突破,使得我们对于海洋地质的了解更加深入。
本文将对____年的海洋地质研究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一、海底地形与构造:在____年,我们通过多米卡伦塔(Dormicant)级深海探测器的运行,对全球海底地形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我们发现了一系列新的海底山脊和峡谷,这为我们理解地球构造提供了新的线索。
此外,我们还成功发现了几个与构造运动相关的断裂带,这对于我们理解板块构造运动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二、海底沉积与沉积物:____年,我们对海底沉积及其形成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我们通过钻探取得了来自不同海域的沉积岩心,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海底沉积物的组成、分布和形成过程受到地壳活动、海洋循环和生物活动的共同影响。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大量的古生物化石,这些化石为我们重建地球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三、海洋资源与环境:在____年,我们的研究重点还包括海洋资源的勘探与环境变化的监测。
我们发现了一些潜在的海洋矿产资源,如多金属结核、天然气水合物等,为未来的资源开发提供了新的方向。
同时,我们也密切关注海洋环境的变化,特别是海洋酸化、沉积物污染等问题。
我们的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制定相应的保护政策和环境治理措施。
四、深海科学研究:____年,深海科学成为了海洋地质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
我们通过深海探测器和无人潜水器等设备,对深海生物、地球化学和生态系统进行了全面调查。
我们发现了许多新的深海生物物种和生态系统,对于我们理解深海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我们还开展了深海矿产资源的调查和评估工作,为未来的深海资源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五、研究进展与展望:在____年,海洋地质研究取得了诸多重要的进展。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
例如,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海洋地质调查和观测网络,以提高数据的时空分辨率;我们还需要更深入地研究海洋地质和气候变化的相互影响,以更好地预测和适应未来的气候变化。
未来展望:展望海洋资源的未来利用和发展趋势
随着人类对地球的侵占不断加剧,陆地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已经接近极限。
与之相反的是,海洋作为地球上最广阔的空间之一,却被长期忽视、较少开发利用。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认识的不断提高,海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已经成为人们极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同时,各国也在加大对于海洋资源的保护力度,以维护海洋生态平衡和人类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海洋资源的未来利用和发展趋势。
一、海洋新能源的开发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能源需求的急剧攀升,目前的传统能源供应已经难以满足人类的需求。
而海洋新能源,如海洋风电、海洋光能、海洋热能等,由于其可再生、没有污染、无竞争等特征,已成为国际能源研究领域的热门之一,也是海洋资源开发的重要方向之一。
据预测,到2050年,海洋新能源将占据全球能源消费的七分之一,成为未来国际能源市场的热门之一。
为此,各国相继开展海洋新能源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加强海洋新能源产业化的力度,将海洋新能源作为战略性产业来进行发展。
二、海洋药物的研究开发海洋具有极其丰富的生物资源,其中很多生物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活性成分,对人类有着不同程度的医学价值。
近年来,海洋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已经成为全球医药领域研究的热门之一。
目前,海洋药物已经开始进入实用化的阶段,如鲨烷、多刺菌素等就已经被应用于临床治疗。
三、海洋深海矿产资源的开发海底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铜、铅、锌、金、银等岩矿资源,以及锰结壳、多金属硫化物、深海沥青等海洋矿产资源。
而且这些资源是具有稀缺性的,风险较高。
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矿产勘探技术的不断提高,深海矿产资源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各国也相继加大对深海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的力度,以争取海底矿产资源的利用权。
四、海洋旅游和海洋文化海洋旅游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展现海洋文化和推动海洋保护的重要途径。
海洋旅游产业包括沿海旅游、海岛旅游、海上旅游等。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到海边旅游,尤其是一些有着美丽海岸线和百岛群岛的地区。
泉港区海洋资源开发与持续利用
泉港区海洋资源开发与持续利用摘要:21世纪是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新世纪,海洋开发已经成为沿海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战略。
文章通过对泉港区海洋资源条件及开发利用现状的调查,分析了泉港在海洋资源开发中的优势、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潜力,从协调性、科学性角度,结合可持续发展观点,提出了泉港区海洋资源可持续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持续发展泉港区1 泉港概况和区位条件1.1 泉港概况泉港区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的湄洲湾南岸,东经118°41′~119°01′,北纬25°03′~25°15′,东临湄洲湾,南与惠安县毗邻,西南与洛江区相连,西北及北面同仙游县接壤。
辖区国土总面积441.4km2,其中岛屿面积0.8km2;海域面积119.6 km2。
1.2 区位条件本区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湄洲湾南岸,与台湾隔海相望。
距福州、厦门、晋江三个机场均在一个小时车程内;324国道和高速公路纵贯全区,交通十分便捷;铁路直抵港区;海上航运可直达国内各大港。
与福州、厦门相距只有100多km,距上海港540n mile,距广州港510n mile,距基隆港174n mile,距高雄港194n mile。
2 海洋资源条件及其开发利用现状泉港区海洋国土面积不大,海域面积占泉州市的0.9%,海岸线也只是泉州市海岸线的13.3%,但其海洋资源却相当丰富,主要有港口资源、渔业资源和盐业资源等。
2.1 港口资源和港口海运业泉港区所辖海域主要分布在湄洲湾南岸,岸线曲折,主要是基岩海岸。
全区56km的海岸线中适宜建港的岸线达21.4km,约占全部岸线的40%。
而其中深水岸线就有5.5km。
可建万吨~30万吨级泊位数十个,是福建最集中的深水泊位群。
从湾口的大锚地至湾内的肖厝港区是湄洲湾的主航道区。
航道天然状态水深最浅处12m左右,基本满足5万吨级船舶自由进出港,10万吨级船舶可乘潮进港,今后进行适当炸礁清泥后,从港口至港中部海域,可通航25万吨船舶,航道深度18-20m,再往内至肖厝港区,可通航第四代集装箱船舶[2]。
我国深海矿产资源开发装备研发现状与展望
我国深海矿产资源开发装备研发现状与展望一、本文概述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认知和利用不断深入,深海矿产资源作为海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渐受到全球的关注和重视。
我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拥有丰富的深海矿产资源,因此深海矿产资源的开发对于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概述我国深海矿产资源开发装备的研发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深海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文章首先回顾了我国深海矿产资源开发的历史和现状,总结了深海矿产资源开发装备的研发历程和主要成果。
接着,文章分析了当前深海矿产资源开发装备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包括技术瓶颈、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加强技术研发、加大资金投入、培养专业人才等建议,以促进深海矿产资源开发装备的进一步发展。
文章展望了我国深海矿产资源开发装备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装备的大型化、智能化、环保化等方面。
文章也指出了深海矿产资源开发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参与深海矿产资源的开发,为我国的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强国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深海矿产资源概述深海矿产资源是指蕴藏在海洋底部,特别是深海区域(通常指水深超过200米的海域)的各类矿产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热液硫化物、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等,它们都是未来全球资源争夺的重要目标。
深海矿产资源不仅储量大,分布广,而且品位高,开采价值巨大。
特别是深海中的热液硫化物和天然气水合物,更是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开发潜力的新能源。
多金属结核是深海中最常见的矿产资源,它们主要分布在海底平原区域,特别是在东太平洋克拉里昂-克利珀顿区和大西洋中部海岭。
这些结核主要由铁、锰等金属元素构成,富含铜、镍、钴等多种金属,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富钴结壳则是另一种重要的深海矿产资源,它们主要分布在深海海底的火山岩和沉积岩上。
富钴结壳的钴含量丰富,同时还含有镍、铜、铂等多种贵重金属,具有极高的开采价值。
福建近岸海域海底地貌研究
福建近岸海域海底地貌研究一、本文概述《福建近岸海域海底地貌研究》一文旨在对福建省近岸海域的海底地貌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
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其近岸海域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复杂的海底地貌形态。
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明确了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接着,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海底地貌研究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包括海底地形测量、海底沉积物分析、海底地貌分类等方面,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支持。
在此基础上,文章详细描述了福建近岸海域的海底地貌特征,包括海底地形、海底地貌类型、海底沉积物分布等。
通过对这些特征的深入分析,揭示了福建近岸海域海底地貌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
文章还探讨了福建近岸海域海底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分析了人类活动对海底地貌的影响和潜在风险。
这对于制定合理的海洋开发政策、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总结了研究成果,提出了福建近岸海域海底地貌研究的展望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福建近岸海域的海底地貌特征,还为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本研究的主要区域聚焦于福建省近岸海域,涵盖了福建沿海的所有重要海域,包括闽江口、厦门湾、泉州湾等主要港口和海湾。
这些区域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海洋环境,对于福建省的海洋经济、生态系统和气候变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数据来源方面,本研究主要采用了多源、多尺度的海洋地理数据。
其中包括了海洋地形数据,这些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海洋局发布的海洋地形图,提供了海底地形的高程模型(DEM)数据,为海底地貌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还采用了海洋气象、水文等环境数据,这些数据来源于福建省气象局、海洋环境监测站等机构,为我们理解海底地貌的形成和演变提供了重要的环境背景。
除了上述的基础数据外,本研究还结合了遥感影像数据,包括卫星遥感影像和无人机航拍影像,这些数据能够提供大尺度的海底地貌信息,对于识别和解析海底地貌特征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探海工程的成就
中国的探海工程的成就在中国探海工程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从20世纪70年代起步至今,我国探海工程已经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本文将重点分析中国探海工程的历程、主要成就以及面临的挑战和展望。
一、引言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探海工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从最初的海洋调查到如今的深海勘查,我国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善的深海技术体系。
本文旨在简要介绍中国探海工程的发展历程,并重点阐述其在深海勘查、生物资源开发、矿产资源开发、空间探索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二、中国探海工程的历程与现状1.起步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我国探海工程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主要开展海洋综合调查,为后续的深海研究奠定了基础。
至90年代,我国开始重点关注深海资源开发和海洋环境保护。
2.发展阶段(21世纪初至今)进入21世纪,我国探海工程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在这一阶段,我国在深海勘查、生物资源开发、矿产资源开发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三、中国探海工程的主要成就1.深海勘查技术我国在深海勘查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自主研发了“蛟龙”号潜水器、“海翼”号水下滑翔器等先进设备。
这些设备在深海勘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深海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持。
2.深海生物资源开发我国在深海生物资源开发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通过实施南海海底沉积物钻探项目等,为我国深海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3.深海矿产资源开发在深海矿产资源开发领域,我国通过“天鲸”号深海机器人等设备,成功实现了对深海矿产资源的勘查与开发。
4.深海空间探索我国积极参与国际深海空间探索项目,为全球深海科技发展做出了贡献。
例如,我国参与了国际深海研究项目,提升了我国在国际深海领域的地位。
5.深海环境保护在深海环境保护方面,我国通过实施一系列深海环境保护项目,有效降低了深海环境污染风险。
四、具体实例展示1.“蛟龙”号潜水器“蛟龙”号潜水器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海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达到了7000米。
我国海洋科学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我国海洋科学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我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广阔的海域,海洋科学的发展对于探索海洋的奥秘、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海洋科学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本文将从我国海洋科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展望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目前,我国在海洋科学研究领域已取得多项重要成果。
首先是我国在海洋探索和勘探方面的突破。
我国成功开展了深海载人潜水器和载人潜水器“蛟龙”科考活动,探索了深海的奥秘。
其次是我国在海洋地质、海洋生态、海洋生物资源研究等领域的突破。
我国科学家在南海、北极等地进行了一系列科考和调查,对海底地质、海洋生态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此外,我国加强了海洋观测和监测体系的建设,提高了海洋环境数据的获取和利用能力。
然而,我国海洋科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科研投入不足。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于海洋科学的投入还有待提高。
其次是海洋科研人才的短缺。
尽管我国已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但在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
此外,我国海洋科学研究领域的国际合作亟待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进行交流合作,共同推动海洋科学的发展。
未来,我国海洋科学的发展展望十分广阔。
首先,我国应加大对海洋科学的投入力度,提高科研项目的资金和人力资源。
其次,应加强对海洋科研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吸引更多的人才从事海洋科学研究,提高我国在该领域的科研能力。
此外,我国应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共同攻克海洋科学研究面临的难题。
同时,我国应加强海洋观测和监测体系的建设,提高对海洋环境变化的监控和预警能力。
综上所述,我国海洋科学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未来,我国海洋科学的发展展望十分广阔,需要加大对海洋科学的投入力度,加强科研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强海洋科学研究领域的国际合作,以及加强海洋观测和监测体系的建设。
我国海洋勘探取得的成就
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我国海洋勘探事业,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和不断探索,取得了一系列的显著成就。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国海洋勘探取得的成就。
一、连续三次在深海成功实现取样中国科学家自2002年起开始开展深海调查,经过多年积累,我国在2012年、2014年和2018年连续三次在深海成功实现取样。
据悉,我国科学家在马里亚纳海沟、太平洋深槽、西太平洋海盆等地区,采集到丰富的深海样品、资料和图片,对深海环境、生命、物质等方面的研究产生了重要的探索价值。
二、成功发现中国海油资源海洋油气资源是国家战略性资源,发掘海洋油气资源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国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在海上勘探,先后取得多项重大发现和突破。
其中,中国南海北部和东海盆地成为国内陆续发现的较大油气田,海南岛南方海域和钦州湾盆地则是探明水合物储量的热点地区。
这些重大的发现对于我国保障能源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三、新一代深地震探测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深地震勘探是提高勘探效率和深化资源有效利用的重要手段,我国科学家在“深地震2011”活动中成功开展新一代深地震探测技术的试验,取得了重大突破。
该技术加强了勘探单位面积靶深度和分辨率的能力,填补了我国深地震勘探方法与海外发达国家差距,开启了新一代深地震技术在我国海洋勘探中的广泛应用。
四、南沙群岛宝藏新发现海洋中蕴藏着诸多的宝藏,而南沙群岛则是我国近年来发掘的重要宝藏之一。
2017年,我国科学家在南沙群岛附近海域发现一批文物遗址及其上蒙古洞、下蒙古洞、水城等远古史前遗址,为我国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
此外,南沙群岛周边海域的水产资源、矿产资源等也备受关注,成为未来海洋勘探的重要方向之一。
五、海洋信息平台建设全面推进如何更好地整合和利用我国海洋勘探获得的海洋信息,成为当前的重要问题。
为此,我国积极推进海洋信息平台的建设,通过整合公共海洋数据、海洋科学监测数据等,构建了完善的数字化海洋体系,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流,推动了我国海洋科学研究水平的提升和海洋产业的发展。
福建近岸海域海底地貌研究
五、结论与展望
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工作的实施,为保护和合理利用海洋资源提供 了科学依据,为优化海洋开发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持。未来,广东省应继续加强海 洋环境监测和管理,完善功能区划的实施和监督机制,加强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 提高公众参与度,共同推进广东省海洋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谢谢观看
1、实施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江苏省政府将制定并实施一系列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包括加强入海河流治理、 推进海域污染防治、开展海洋垃圾治理等。通过这些措施,旨在减少污染物排放, 改善近岸海域的水质和生态环境。
2、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
江苏省政府将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包括开展海洋生态红线区划定、 加强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实施海洋生态修复工程等。通过这些措施,旨在保护 和恢复近岸海域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5、推进海洋环保产业发展
江苏省政府将积极推进海洋环保产业的发展,包括鼓励企业研发和推广海洋 环保技术、支持海洋环保产业发展等。通过这些措施,旨在促进海洋环保产业的 发展壮大,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江苏省十三五近岸海域”规划旨在保护和改善江苏省近岸海域的环境质量, 推进可持续发展。通过实施一系列重点任务和措施,江苏省政府将努力实现“十 三五”期间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的明显改善,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
三、福建近岸海域海底地貌的影 响
福建近岸海域海底地貌对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和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重要影 响。首先,海底地貌直接影响着海洋生态环境的多样性。不同类型的地貌特征对 水流、水质、生物群落等因素有着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其次,海底地貌对于海 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也至关重要。例如,海底石油、天然气的储量和开采条件与海 底地貌密切相关。
此外,海底地貌还是引发一些自然灾害的重要因素,如滑坡、泥石流等。针 对这些环境挑战,应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方法,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开发资 源、提高灾害防治能力等。
我国海洋科学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我国海洋科学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支撑地球宜居性的关键空间,是地球系统科学发展的重要引擎。
海洋是地球气候系统的调节器,对地球系统的热量循环、水循环、物质循环等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深入认识海洋动力过程及能量物质循环过程是理解和应对全球及区域气候变化的关键。
海洋也孕育了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服务功能和价值,认识蓝色生命系统过程与规律、合理开发和保护蓝色生物资源是支撑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
随着人口持续增长,人类对能源、粮食、空间、矿产、淡水等资源提出了更加迫切的需求。
与此同时,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温室气体、污染物(如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微塑料)等排放量增加,地球气候系统正在急速变化,环境和生态系统正在迅速退化。
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兴衰。
然而到目前为止,广袤深邃的海洋只有5%的区域被人类探索。
未知的海洋蕴藏着无尽的资源,是重大科学发现和颠覆性技术创新的摇篮。
海洋独特的生命过程,特别是热液、冷泉以及深海暗生命系统等一系列重大发现,颠覆了人类对于生命极限的认识,有望通过人类的探索解答地球生命起源这一终极问题。
海洋作为地球系统的〃血液〃,是联系地球系统各圈层的纽带(图1),开展以海洋为核心的多圈层耦合研究,是催生地球科学重大发现、创建和发展地球系统科学新理论的必由之路。
图1地球系统多圈层耦合小意图自20世纪中期以来,围绕海洋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和地质过程及其对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全球海洋科学界以国际合作的方式发起了一系列国际大科学计划,例如海洋与气候方面的世界海洋环流实验(WoCE)、Argo全球海洋观测网、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和生态系统方面的全球海洋通量联合研究计划(JGoFS)和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计划(G1oBEC),海洋地质和地球系统科学方面的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国际地球科学计划(IGCP)等。
这些国际大科学计划极大地推动了海洋科学各个分支的发展及其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海洋地质工作总结
海洋地质工作总结一、工作内容概述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参与了海洋地质研究团队的工作,并负责了一系列任务的执行和完成。
本文将对我所从事的海洋地质工作进行总结和归纳。
二、任务一:海底地形测绘在海洋地质工作中,最关键的一项任务就是海底地形的测绘。
我所参与的项目中,需要对某一特定海域进行详细的地形测绘,以获取海底地貌的形状和特征。
为了完成这一任务,我使用了多种手段和工具。
首先,我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获取了海洋表面的高分辨率影像,以获取初步的海底地形线索。
同时,我还采用了多波束测深仪进行更加精细的测量,以获取更加准确的海底地形数据。
在采集到的数据基础上,我运用地质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绘制了海底地形图,并提取了一些关键的地形特征,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三、任务二:海洋沉积物取样分析海洋沉积物中蕴含着丰富的地质信息,因此对海洋沉积物的取样和分析是海洋地质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项目中,我负责了海洋沉积物的取样工作,并对取样后的沉积物样本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在取样工作中,我使用了多管取样器对海底沉积物进行采集。
通过多次取样,我获取了丰富的沉积物样本,并对样本进行了物理性质的测试。
此外,我还利用显微镜对沉积物样本进行了粒度分析,以了解沉积物中不同颗粒粒径的分布情况。
通过这些分析,我能够对海洋沉积物的组成和特征进行初步的了解,并将这些信息整理成数据表和图表,以便后续的研究分析。
四、任务三:地质构造分析与解释地质构造是海洋地质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地质构造的分析与解释能够揭示海底地球物理现象和地质演化过程。
在项目中,我参与了地质构造分析的工作,并对研究区域的地质构造进行了解释和说明。
首先,我通过对海底地形图和地震剖面图的对比分析,发现了一系列的断裂带和构造线aments。
然后,我结合地质构造的研究成果,对这些断裂带和构造线aments进行了解释。
最后,我利用软件工具对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和解释,绘制了一系列的构造剖面图,并对区域内的构造特征进行了详细刻画。
中国海洋领域的成就
中国海洋领域的成就
中国海洋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
1. 深海科学与技术:中国积极开展深海科学与技术研究,实现了深海探测器、深海潜水器和深海科考船等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与建设。
2019年,中国科学家在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
下潜10908米,创造了中国人海底潜水的纪录。
2. 远洋调查与资源勘探:中国海洋船队展开了大量的海洋资源调查与勘探工作,包括油气、矿产、鱼类等。
中国在南海、东海等海域发现了丰富的矿产资源,特别是天然气和油田。
3. 海洋环境保护: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海洋环境保护合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减少海洋污染,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包括加强渔业管理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同时,中国还设立了海洋保护区,推动沿海城市的海洋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
4. 海洋经济:中国积极发展海洋经济,加快海洋产业发展。
截至2021年,中国已建成超过20个海洋经济重点产业园区,涉及海洋能源、海洋旅游、海洋渔业等多个领域。
海洋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5. 蓝色经济合作: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蓝色经济合作,推动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中国与沿海国家开展了渔业资源合作、海洋科技合作、海洋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的合作项目,推动了地区海洋事务的合作与发展。
总体而言,中国在海洋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海洋科学研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未来,中国将继续加强海洋科技创新,推动可持续海洋经济发展,共同维护海洋生态环境。
中国成功研发新型海洋资源开发技术推动海洋经济发展
中国成功研发新型海洋资源开发技术推动海洋经济发展中国位于亚洲东部的东亚大陆边缘,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近年来,中国以创新思维和先进技术为基础,成功研发了新型海洋资源开发技术,推动了海洋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中国在海洋资源开发技术领域的重要成就和对海洋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一、深海勘探技术的突破中国海洋资源开发技术的重要突破之一是深海勘探技术的发展。
中国海洋科学研究机构在深海勘探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
通过发射卫星和潜水器的配合使用,中国科学家深入海底,开展了大规模的深海勘探工作。
他们不仅发现了许多海洋生物和珍贵矿产资源,还开展了深海地形和海洋地质的研究。
这些研究成果为后续的深海开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二、深海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国的海洋经济发展不仅依赖于传统的渔业和海产养殖业,还借助新型技术实现了深海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中国的深海勘探技术突破使得对深海矿产资源的开发成为可能。
中国科研人员针对深海矿产资源的特点和环境条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通过创新技术开展了实验和试验。
结果表明,中国成功地开发出深海油气、锰结壳、燃气水合物等矿产资源,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这些深海矿产资源的开发不仅为中国提供了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还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合作机会。
三、海洋能源的开发利用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海洋能源的开发利用成为了中国海洋资源开发技术的又一重要方向。
中国通过开展海洋风电、潮汐能、波浪能和海洋温差能等能源的研究和试验,成功地将这些能源转化为稳定可靠的电力资源。
从而有效地满足了中国沿海地区能源的供应需求,同时为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做出了贡献。
四、海洋环境保护与灾害防治中国在海洋资源开发技术的推动下,加强了海洋环境保护和灾害防治工作。
中国海洋科学研究机构通过海洋监测和数据采集,积极参与国际海洋环境保护行动,并通过技术手段预测和监测海洋生态环境的变化。
此外,中国还加强了对海洋灾害的研究和预防,通过技术手段提前预警和减轻海洋灾害对周边区域的影响。
海洋工程年度总结(3篇)
第1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海洋工程领域在2023年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
本年度,我国海洋工程行业在技术创新、项目实施、政策支持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以下是对2023年度海洋工程年度的总结。
一、技术创新与研发成果1.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声学实验探测技术及其应用2023年,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声学实验探测技术及其应用项目荣获年度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该项目由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等五家单位联合完成。
项目针对我国海洋天然气水合物赋存类型多样、固结弱等特点,通过实验技术攻关与理论创新,在水合物声学实验探测技术、水合物声学特性的影响机理、水合物储层识别和精细评价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2. 海上风电基础结构与系泊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青岛海洋工程水下设备检测有限公司与华南理工大学联合完成的海上风电基础结构与系泊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项目,也荣获年度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该项目针对海上风电支撑基础性能评估、模型试验与优化设计方向进行了深入研究,解决了海上风电装备极端环境作用下全耦合动力分析的问题,实现了海上漂浮式风电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
二、重大工程项目进展1. 深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2023年,我国在深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海油气资源勘探设备成功应用于南海、东海等海域,提高了深海油气资源的勘探效率和安全性。
2. 海上风电场建设本年度,我国海上风电场建设步伐加快,多个大型海上风电场项目相继投产。
这些项目的实施,为我国清洁能源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3.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在2023年取得了长足进步,自主研发的海洋工程装备在性能、可靠性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部分产品已出口到海外市场。
三、政策支持与行业规范1. 政策支持2023年,我国政府继续加大对海洋工程领域的政策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融资支持等,为海洋工程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建设部关于颁发《海洋工程勘察资质分级标准》的通知
建设部关于颁发《海洋工程勘察资质分级标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建设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1.10.29•【文号】建设[2001]217号•【施行日期】2001.10.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海洋资源正文建设部关于颁发《海洋工程勘察资质分级标准》的通知(建设[2001]217号)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规划委),国务院各有关部门、集团公司,解放军总后基建营房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为了规范海洋工程勘察市场,根据《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会同国家海洋局等有关部门结合海洋工程勘察的特点,制定了《海洋工程勘察资质分级标准》,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海洋工程勘察资质分级标准编写说明建设部二00一年十月二十九日海洋工程勘察资质分级标准一、总则(一)根据《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结合海洋工程勘察的特点,制订本标准。
(二)海洋工程勘察是通过测量、测试、勘探、模拟、分析等手段为海洋工程建设提供必须的、可靠的海底地形、海底岩土和海洋环境特征等成果。
海洋工程勘察主要包括海洋工程测量、海洋岩土勘察和海洋工程环境调查三个分专业。
海洋工程测量包括海底地形测量、海底面状况测量和底床稳定性分析;海洋岩土勘察包括海底近表层沉积地层结构探测、海底岩土的工程(物理、力学)性质等;海洋工程环境调查包括物理、动力及防腐蚀环境的调查。
其中物理环境包括海水温度、盐度、海冰、气象、悬浮泥沙及通量、沉积物热导率;动力环境包括波浪、潮汐、海(潮)流的一般条件及极值条件计算;防腐蚀环境包括海洋化学要素、污损生物及沉积物电导率等。
(三)海洋工程勘察资质设甲、乙两个等级,在海洋工程测量、海洋岩土勘察和海洋工程环境调查三个分专业同时满足甲级或乙级资质等级要求时,相应定为海洋工程勘察甲级或乙级资质;其中某一分专业满足甲级或乙级资质等级要求时,定为相应专业的甲级或乙级资质。
无人船艇在海洋地质调查中的应用及展望
无人船艇可承担大范围、长时间和低成本的海洋作业任务。
2007年美国海军就发布了《海军无人艇计划》。
2012年9月,欧盟委员会资助挪威海事技术研究所、查尔默斯大学等8家单位联合开展名为“MUNIN”的研究项目,该项目以200m散货船为研究对象,旨在提出无人驾驶船舶的设计概念并搭建自主航行系统框架。
挪威航运巨头威尔森(Wilhelmsen)和康士伯(Kongsberg)于2018年8月投入运营全球首家无人船航运公司“Massterly”,业务涵盖设计、开发、控制系统、物流服务和船舶运营等方面。
一、无人船艇在海洋地质调查中的应用1.岛礁调查上海大学研发的精海系列,有自主、遥控2种操作模式,船体吃水浅,抗浪能力强,可以自主避碰水面障碍物。
主要用于岛礁和近海浅水域等测量母船不能到达的海域水下地形、地貌探测。
“精海3号”智能无人艇携带了多波束测深系统、侧扫声呐、浅地层剖面仪、单波束测深仪、ADCP、CTD、水下摄像机等调查设备。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与上海大学合作,首次利用无人艇在三亚湾东瑁洲岛的东部和北部复杂浅水区,共进行了60多条测线调查,获得大量地质调查数据和影像资料,调查效率显著提升。
2.特殊海域测绘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和国家海洋局南海调查技术中心联合研制的海洋智能无人艇M80B,跟随雪龙号参与我国第34次南极科考,技术团队使用无人艇贴近南极冰缘作业。
这次无人艇主要搭载多波束设备,在极端环境条件下完成了南极罗斯海西岸5km2海域全覆盖式的海底地形测量,获取了该区域近岸海底水深地形数据,为船舶航行和海洋站建设提供基础空间地理信息数据支撑。
3.海岸带调查上海华测公司生产的华徽系列无人船艇最大的优点是船体小,重量轻,小巧灵活,可以搭载多种设备,非常适合养殖区密集、地形复杂的海岸带调查。
4.海洋应急测绘2015年8月12日,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天津港的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SS30”搭载水体取样器,实现多点、定点、定量全自动采样。
海洋测绘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一、前言随着我国海洋事业的蓬勃发展,海洋测绘工作作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海洋权益维护的重要基础,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单位紧紧围绕国家海洋战略需求,积极开展海洋测绘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现将本年度海洋测绘工作总结如下:二、主要工作及成效1. 完成海洋测绘任务本年度,我单位共完成海洋测绘任务XX项,涉及海域面积XX平方公里。
主要包括:海岸线测量、海底地形测量、海洋水文测量、海洋地质调查等。
2. 提高测绘技术水平为适应海洋测绘工作的新要求,我单位加大了技术投入,引进了先进的海洋测绘仪器设备,提高了测绘技术水平。
同时,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员工业务素质。
3. 推进海洋测绘标准化建设根据国家海洋局有关要求,我单位积极推进海洋测绘标准化建设,制定了相关标准规范,确保海洋测绘成果质量。
4. 加强海洋测绘成果应用本年度,我单位积极推广海洋测绘成果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海洋权益维护等领域的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5. 强化海洋测绘科普宣传为提高全社会对海洋测绘工作的认识,我单位积极开展海洋测绘科普宣传活动,增强了公众的海洋测绘意识。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1)部分海洋测绘项目周期较长,影响工作效率。
(2)海洋测绘人才短缺,制约了测绘事业的发展。
(3)海洋测绘成果转化率不高,未能充分发挥其价值。
2. 改进措施(1)优化项目组织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2)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海洋测绘事业。
(3)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提高海洋测绘成果转化率。
四、展望未来新的一年,我单位将继续紧紧围绕国家海洋战略需求,以提高海洋测绘技术水平为核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海洋测绘成果质量,为我国海洋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1. 深化海洋测绘技术改革,提高测绘精度和效率。
2. 加强海洋测绘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海洋测绘人才。
3. 拓展海洋测绘成果应用领域,提升海洋测绘成果价值。
海洋科学的新发现与新技术
海洋科学的新发现与新技术海洋科学是研究地球上70%的海洋、海洋生物、海洋能源开发等方面的学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海洋科学也在不断地发展。
本文将介绍海洋科学近年来的新发现和新技术。
一、深海的新生物深海是人类无法到达的地方,但是科学家们借助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探测器,不断地探索着深海的奥秘。
2019年,位于文莱的船只“探勘者”,通过长期驻留在巴拉班海海域展开的科考任务,发现了一批深海新生物——千屈菜。
这种深海植物形状奇特,色彩斑斓,属于海带类植物,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另外,科学家们还在深海底部发现了许多新物种,如深海巨型大蛛、深海鳄鱼鱼等。
这些深海新物种的发现,对于探索深海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演化、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海洋能源的新技术随着能源问题日益突出和非化石能源不断发展,海洋能源作为一种新兴能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深海水域和沿海海域中储藏的油气、天然气水合物、风能、潮汐能、温差能等成为了海洋能源的重要资源。
目前,钻探深海油气是海洋能源的主要形式之一。
但是,深水钻探作业本身面临诸多困难,如水深、压力、温度等问题。
因此,海洋能源的新技术——无人船、浮式能站、潜水机、海洋风电、波能、深海采矿等,逐渐得到了应用和发展。
三、海洋科学技术的新突破在海洋科学技术方面,科学家们一直在不断探索新的技术手段,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发现海洋的奥秘。
如今,一些新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进步,其中包括:1.深海遥控器技术。
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科学家们可以通过地面的遥控器操纵旗下的深海探测器,进行各种海底观测和勘探。
2.海洋数据分析技术。
在海洋科学的各个领域,科研人员可以通过抓取海洋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探测海洋。
3.深海壳体可视化技术。
海底壳体可视化技术是指通过高清视频或者各种数据模型,让生物学、地质学、物理学等相关专业人员了解海底生态环境和细节信息,为深海资源开发、环保等提供科技支撑。
四、总结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不断探索海洋的进步和发现。
9-贾永刚 海洋工程地质回顾与展望20121025
1.海洋工程地质研究范畴与发展史
国际海洋工程地质发展历程
1978年,第三届国际工程地质会议上把难度较大的海洋工程及海洋工程地质分类列 为重要新课题之一,自此,由IAEG协会组织的每四年一届的国际工程地质会议开始 关注到海洋地质灾害发生机制、风险管理等海洋工程地质问题。 2012年6月在加拿大召开的IAEG执委会上正式成立海洋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 (C34 Commission of Marine Engineering Geology) 。
6(砂质) 80(粘质)
2(砂质) 40(粘质)
6~10 4~8
频率12kHz 高分辨率(1 mm) 可应用于极浅水深(>1.5 m) 典型穿透深度为10m(砂质海底)
4.海洋物探技术进展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与中国海洋大学等单位在国家863课题支持下联合
研发出一套能够执行深水高分辨率浅地层调查任务并为南海深水油气田勘探与 开发提供技术保障的仪器设备和数据后处理系统。
海 底 地 貌 三 维 成 果 图
4.海洋物探技术进展
4.3 沉积物浅地层剖面探测
浅地层剖面探测技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其探测设备是在测深仪的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只不过其发射频率更低,声波信号通过水体穿透床底后继续向底床 更深层穿透,结合地质解释,可以探测到海底以下浅部地层的结构和构造情况。 目前国际上浅地层剖面仪采用的技术主要包括压电陶瓷式、声参量阵式、电火花 式和电磁式 4 种。
工作频率12kHz
工作频率10~200kHz 探测深度0.5 ~200 m 声脉冲速率0.1~20次/秒 探测深度20 ~11000 m 191个波束 波束宽度1°× 1°、 1°× 2 °、 2 ° × 2 °或 2 ° × 4 °可选
福建海洋功能区划
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文本福建省人民政府二○一二年十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一条区划目的 (1)第二条区划依据 (1)第三条区划原则 (2)第四条区划目标 (3)第五条区划范围 (4)第六条区划成果 (4)第二章海洋开发保护现状与面临形势 (5)第七条地理概况与区位条件 (5)第八条海域自然环境条件 (5)第九条海洋自然资源 (5)第十条海洋开发利用状况 (7)第十一条面临的形势 (7)第三章海洋开发与保护战略布局 (9)第十二条海洋开发与保护空间布局 (9)第十三条沙埕港海域 (9)第十四条三沙湾海域 (10)第十五条罗源湾海域 (10)第十六条闽江口海域 (11)第十七条福清湾及海坛海峡海域 (11)第十九条湄洲湾海域 (12)第二十条泉州湾海域 (13)第二十一条深沪湾海域 (13)第二十二条厦门湾海域 (14)第二十三条旧镇湾海域 (14)第二十四条东山湾海域 (15)第二十五条诏安湾海域 (15)第四章海洋功能分区及管理要求 (16)第二十六条海洋功能分区概述 (16)第二十七条农渔业区 (16)第二十八条港口航运区 (17)第二十九条工业与城镇用海区 (19)第三十条矿产与能源区 (20)第三十一条旅游休闲娱乐区 (21)第三十二条海洋保护区 (22)第三十三条特殊利用区 (23)第三十四条保留区 (24)第五章实施保障措施 (25)第三十五条区划实施管理 (25)第三十六条海域使用管理 (26)第三十七条海洋资源与环境保护 (27)第三十九条技术支撑 (29)第四十条宣传教育 (30)第六章附则 (31)第四十一条区划效力 (31)第四十二条区划附件 (3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区划目的根据福建省海域自然属性和开发保护现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科学划定海洋功能区,为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提高海洋综合管控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实施海洋功能区划,保障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促进海洋产业发展,实现福建省海洋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 建 地 质 GeologyofFujian
第 2 期
福建海洋地质工作近10年取得的成果及应用展望
陈欣 高婕 袁勋
(福 建 省 地 质 调 查 研 究 院 , 福 州 ,350013)
摘 要 福建省 海 域 辽 阔, 海 岸 线 绵 长 而 曲 折, 海 洋 区 位 优 势 独 特 而 显 著.2013 年 以 来, 福建省地质矿产勘察开发局组建了海洋地质调查队伍,以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为主先后承担 了中央和地方的12 个 海 洋 地 质 调 查 项 目, 技 术 水 平、 人 才 建 设、 设 备 配 备 等 方 面 得 到 不 断 提 高.同时,在海洋基础地质、海洋 地 质 环 境 质 量、 海 域 灾 害 地 质、 工 程 地 质、 海 域 矿 产 资 源、 海岸带特征及变迁6个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这些成果在服务海洋功能区划、海洋环境质量评 估、监测与预警和海域与海岸带工程建设及资源开发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1 福建省海洋地质工作概况
1������1 以 往 海 洋 地 质 工 作 1986年,“福建省海岸带地质地貌综合调查报告” 系统反映我省海岸带地貌、地质、矿
产、第四系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资源分布,对海岸带自然资源 开发利用进行分析与评价.
1990年,“福建省海 岸 带 和 海 涂 资 源 综 合 调 查 报 告” 系 统 反 映 我 省 海 岸 带 自 然 环 境 特 征、自然资源数量、质量及其分布状况和社会经济状况,提出了海岸带开发利用的总体设想 方案.
2005年,福建 省 908 专 项 调 查 启 动, 以 生 物、 生 态、 化 学、 水 文、 遥 感 等 调 查 为 主, 主要针对海洋生态环境开展调查研究,获取海量大范围、高精度的海洋基础信息数据,基本 摸清福建近岸和港湾的海洋环境资源情况,为推动海洋开发、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海洋防 灾减灾、海洋综合管理、沿海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以及海水国防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还完成了福建省多个地区的海域规划和海域使用论证,包括莆田妈祖城区域建设 用海规划、泉州人工岛区域建设用海规划、晋江围头湾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南安石井区域建 设用海规划、漳州人工岛、平潭海峡大桥、福清核电、宁德核电、漳州核电、石狮鸿山热 点、国投湄洲湾煤炭 码 头、 中 化 泉 州 1200 万t炼 油 项 目、 福 建 炼 油 乙 烯 项 目 污 水 排 海 工 程、同安湾海域综合整治等.
关键词 海洋地质 生态文明 自然资源 可持续发展 福建海洋
福建 省 地 处 我 国 东 南 沿 海, 是 东 海 和 南 海 的 交 通 要 冲 . [1] 毗 邻 台 湾 海 峡, 有 136000km2的海域面积和长度位列全国第二位的3752km 的海岸线,海洋区位优势得天独 厚 . 自 2013 年 以 来 , 以 福 建 省 地 质 调 查 研 究 院 为 主 的 海 洋 地 质 调 查 队 伍 , 应 用 导 航 定 位 仪 、 沉积物取样器、侧扫声呐仪、浅 层 剖 面 仪、单 道 地 震 仪、CTD 等 先 进 海 洋 调 查 设 备 进 行 研 究工作.5年来,福建省地矿 局 相 继 承 担 海 洋 地 质 调 查 项 目 12 项, 累 计 投 入 经 费 4326 万 元,涉及海域 面 积 8300km2, 陆 域 面 积 4000km2, 共 完 成 海 洋 底 质 取 样 及 测 试 884 个 站 位、海上综合物探 (含单波 束 测 深、侧 扫 声 纳 测 量、单 道 地 震 测 量、浅 层 剖 面 测 量)2100 km、海上钻探35口、定点海流观测14站位、海岸线类型及变迁调查1200km 等,获取了 详细而丰富的海洋地质资料,为服务福建海洋经济发展及海岸带生态文明建设打下了坚实的 基础.
2003~2008年,我局完成了国土资 源 部 与 福 建 省 人 民 政 府 合 作 的 福 建 省 沿 海 经 济 带 生 态地球化学调查项目,涉及我省福鼎至诏安沿海10 m 等深线以浅的滩涂及浅海工作区,面 积6560km2.调查结果显示,我省滩涂及浅海沉积物环境质量良好的地区占 60������8%、 轻 污 染 占 26������7% 、 重 污 染 占 2������5% , 滩 涂 及 浅 海 海 域 地 球 化 学 调 查 工 作 成 果 为 名 优 贝 类 原 产 地 认 证提供基础的环境资料,为滩涂的科学养殖、合理布局和水产品安全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环 境问题的整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自2012年8月,福建省委 九 届 五 次 会 议 作 出 关 于 加 快 海 洋 经 济 发 展 的 战 略 部 署 之 后, 省地矿局逐步提出了海洋地质设想,与福建省国土资源厅编制了 “福建省海洋矿产资源勘查 开发实施方案”,加强了与国土资源部及中国地质 调 查 局 的 联 系,联 合 编 制 了 “福 建 省 海 洋 地质工作总体实施方案”,并促成对我省海洋地质 工 作 的 多 项 支 持,逐 步 搭 建 了 我 局 海 洋 地 质业的基本框架.
收 稿 日 期 :2018G0产专业.
第 2 期
陈 欣 等 : 福 建 海 洋 地 质 工 作 近 10 年 取 得 的 成 果 及 应 用 展 望
125
1996 年 , “全 国 海 岛 资 源 综 合 调 查 报 告 ” 系 统 反 映 我 国 海 岛 自 然 环 境 特 征 、 自 然 资 源 分 布和社会经济状况,提出海岛开发利用总体设想和政策措施.
综 上 所 述 , 福 建 省 海 岸 带 和 海 涂 资 源 综 合 调 查 、 全 国 海 岛 资 源 综 合 调 查 和 福 建 省 908 专 项调查主要是针对自然资源、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虽涉及地质环境,但研究深度不够.随着 经济的飞速发展,海岸带地区的自然环境、地质环境和功能规划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 海岸带地质环境调查理论、技术方法、技术手段也都有很大地提高和创新,开展新一轮的海 岸带地质环境调查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1������2 近 10 年 海 洋 地 质 工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