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实际利率法确认持有至到期投资实际利息收入的思路和过程
持有至到期投资实际利率法探析
持有至到期投资实际利率法探析摘要:2006版会计准则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采用实际利率法以摊余成本进行计量,每期利息收入是以期初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来确定的,其目的主要为了更加客观地反映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为切实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对实际利率法及相关问题的准确理解就是一个急需把握的问题。
关键词:持有至到期投资;实际利率;摊余成本一、持有至到期投资实际利率法理论依据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持有期间应当按照摊余成本计量,并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认当期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
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1)扣除已偿还的本金;(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3)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应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
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认利息收入并确定期末摊余成本的方法称为实际利率法,即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初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作为当期利息收入,以当期利息收入与当期按票面利率和面值计算确定的当期应收利息的差额作为当期利息调整摊销额,以期初摊余成本加上或减去当期利息调整摊销额作为期末摊余成本的一种方法。
实际利率法下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内容主要是:持有至到期投资取得、实际利率的确定、摊余成本的计算、持有期间的溢折价的摊销、利息收入的确认、可提前赎回债券利息收入的确认及其减值损失的处理等。
在整个核算中最复杂的核算内容就是持有期间的溢折价的摊销和利息收入的确认,新准则规定每期利息收入是根据持有至到期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来计算确定的,因此实际利率的确定,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准确起着关键的作用。
持有至到期投资会计处理例解
持有至到期投资会计处理例解新准则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确认时,其实际成本应按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入账。
企业应在“持有至到期投资”账户下分设“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三个明细账户。
其中“成本”核算债券的面值或其他债权的本金;“利息调整”核算债券的溢折价及交易费用的发生与摊销;“应计利息”核算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利息或其他债权利息,如果为分期付息债券,应单独设置“应收利息”核算利息。
企业取得持有至到期债券时,应按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但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应作为应收项目单独核算,不构成投资的成本。
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主要解决实际利率的计算、摊余成本的确定、持有期间收益的确定以及处置收益的处理等。
一、按溢价购买债券(票面利率大于实际利率)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溢价,应当在债券购入后至债券到期前的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
“每期的投资收益=每期的应计利息一每期利息调整摊销额”,“应计利息=面值×票面利率”,“投资收益(即实际利息)=期初账面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摊销额=实际利息-应计利息”。
例1 :甲公司2002年1月1日以83000元的价格购入C公司同日发行的5年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一批,债券面值80000元,票面利率12%,另支付相关税费1000元。
解答:设该债券的实际利率为r,则:80000x(5,r)复利现值系数+80000x12%x(5,r)年金现值系数=(83000+1000),经测算实际利率为10.66%。
(1)购买时二、按折价购买债券的核算(票面利率小于实际利率)“每期投资收益=每期应计利息+利息调整摊销额(按实际利率摊销)”,“应计利息=面值×票面利率”,“投资收益(即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当期摊销额=实际利息-应计利息”。
例2:甲公司 2002年1月1日以74334.4元的价格购入c公司同日发行4年期一次还本分期付息的债券一批,债券面值80000元,票面利率12%,另支付相关税 1000元。
【会计实务经验】实际利率法的理解
实际利率法的理解
实际利率法基本上贯串了整本教材,在多个章节中都有用到,比如第三章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利息调整的摊销,第六章分期付款方式购买固定资产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第十章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的摊销,第十二章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第二十二章承租人融资租赁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出租人融资租赁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
我们先从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的摊销讲起。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调整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对于投资者而言,债券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即期初摊余成本;对于债券发行方而言,期初摊余成本意味着自己实际承担着多少债务。
对于双方来说,实际利率和票面利率不一致时,表面上的现金流入或流出,即根据面值乘以票面利率计算的应收利息或应付利息,本身并不是双方实际得到的收益或承担的费用,而实际利率法摊销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实际利率法的原理是用财务管理中的资金时间价值为基础的,出题人在设计一道题目时,首先会将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得出现值,这个现值就是投资者购买债券实际支付的价款,比如近期我在徐氏军团“每日一练”中设计的一道题目,如下:
【例题?计算题】正保公司于2008年1月1日购入中原公司发行的2年期债券,支付价款41486万元,债券面值40000万元,每半年付息一次,到期还本。
合同约定债券发行方中原公司在遇到特定情况下可以将债券赎回,且不需要为赎回支付额外款项。
甲公司在购买时预计发行方不会提前赎回,并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该债券票面利率8%,实际利率6%,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则甲公司2009年6月30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
浅议我国持有至到期投资“一刀切”式的实际利率法
浅议我国持有至到期投资“一刀切”式的实际利率法李漫摘要: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对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后续计量,只允许采用实际利率法。
鉴于此,文章提出基于企业实际情况选择实际利率法、直线法的建议,并对实际利率法建立简单模型,简化会计实务操作。
关键词:持有至到期投资;重要性原则;实际利率法;直线法;简单模型引言财政部基于日益成熟的证券市场,也越来越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我国针对持有至到期投资“一刀切”式的实际利率法统一规定显然是在逐步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但是它不仅违反重要性原则,而且忽略了企业的实际情况,例如企业的规模、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具体持有金额、购买的频繁程度等重要因素,因此可能会使会计核算工作繁琐,加大工作量进而造成会计资源的不必要浪费。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实际利率法核算实际利率法考虑了现金流的时间价值,以实际利率计算摊余成本和各期利息收入或费用。
因此在持有至到期投资已偿还的本金不存在,无减值,则其摊销过程为:摊余成本=初始入账金额+(-)利息调整摊销额利息收入=摊余成本x 实际利率应收利息=债券面值x 票面利率利息调整摊销额=利息收入-应收利息下面举例进行分析:A 公司于2012年1月1日购入面值为500000元、期限为5年、票面利率6%、每年12月31日付息、初始入账金额为528000元的B 公司债券,且假定在持有期间不存在减值损失。
通过试算,采用插值法得出实际利率=4%+(5%-4%)x =4.72%。
按照实际利率法计算利息收入与摊余成本如表1所示。
各年的利息调整会计分录为:借:应收利息30000(30000、30000、30000、30000)贷:投资收益24922(24682、24431、24168、23797)持有至到期投资—B 公司债券(利息调整)5078(5318、5569、5832、6203)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直线法核算假设条件不变,将上面的例子按照直线法核算,即将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入账价值与面值之间的差额按照持有期限平均摊销入每一年。
非常清楚:对“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的理解及核算过程【2018年最新会计实务】
整完,即 89—16.44—17.10—17.78—18.49=19.19,也可以将 2019.1我给大家一个通用的公式:(适用于分期付息,到期 还本)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可以打赏购买全文!本 WORD版下载后可直接修改
本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票面利息-实际利息) 票面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息 友情提示:此公式同样适用于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的计算,公式中的数据位 置不要变更即可! 后语点评:会计学作为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每一笔会计业务处理和会计 方法的选择都离不开基本理论的指导。为此,要求我们首先要熟悉基本会计准 则,正确理解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并在每一会计业务处理时遵循一般原则的 要求。会计学的学习,必须力求总结和应用相关技巧,使之更加便于理解和掌 握。学习时应充分利用知识的关联性,通过分析实质,找出核心要点。要深入 钻研,过细咀嚼,独立思考,切忌囫囵吞枣,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粗枝大 叶,浅尝辄止。
上述分录中的“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和“持有至到期投资— —利息调整” (就是多出的部分),这两部分一起构成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入账价 值,到期后能收回的本金是面值部分 2000元,而多付出的“利息调整”部 分,必须在持有期间内得到补偿或收回,补偿或收回的方法,那就是只有在利 息收入中得到补偿。那这样一来,人家按期付给的利息是票面利息。而到我们 这里还要补偿或收回多付出的“利息调整”部分,所以我们的实际的利息收入 (“投资收益” )=应予收到的票面利息—补偿或收回的“利息调整” 。所以, 在到期末应收利息时,就有以下分录: 借:应收利息 100 (2000×5%)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可以打赏购买全文!本 WORD版下载后可直接修改
非常清楚:对“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的理解及核算过程 【2017至 2018最新会计实务】
持有至到期投资在实际利率法下的实务操作
秦文娇冯振田李颂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7〕80号)第一条规定,“企业对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等按照新会计准则规定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的利息收入,可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对于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的与金融负债相关的利息费用,应按照现行税收有关规定的条件,未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部分,可在计算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的部分不得扣除。
”对于规定阐述的实际利率法,实务中如何操作,许多人对此有点模糊,笔者现结合新准则作一分析。
一、从财务管理角度认识实际利率法实际利率法主要是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实际利率就是折现率,入账的其实是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不管是投资者还是债权人,债务人等,关注的都是自己实际得到的投资收益是多少,自己实际付出的费用是多少,所以要有一个折现率的概念来确定每期的实际收益或者实际费用支出。
比如根据票面(名义)利率得到了部分利息,那么实际的收益是多少,这就需要按照实际利率来计算实际的投资收益,差额是对于之前的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
实际利率就是让未来的现金流量的现值等于现在付出的成本,由此计算出来的实际利率就是能获得的收益率,拿这个收益率和一般的收益率比较,就知道自己到底是赔了还是赚了。
一般情况下,买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时候,由于票面(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总是会存在差异,那么购入时的价格和面值总是会有出入,所以就会存在利息调整额,这部分差额填补了购买双方心理的不平衡并在以后按照实际利率法摊销,这就是利息调整的摊销。
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之间的关系公式:i=(1+r/m)m-1。
(实际利率I,名义利率r,年限m)二、从财务会计角度分析实际利率法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持有至到期投资和贷款这两项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原则是一样的,即都应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
这是新准则的一个重大变化。
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所使用的利率。
对持有至到期投资实际利率和摊余成本的理解
对持有至到期投资实际利率和摊余成本的理解作者:杨金各来源:《大经贸》2016年第11期【摘要】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是基于实际利率法,而对于实际利率的含义及求解和摊余成本的实质都是比较难以理解的问题。
本文以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为例,对持有至到期投资中实际利率的计算及摊余成本进行了理解和分析,可以帮助会计人员更好的理解会计准则的精髓。
【关键词】实际利率摊余成本发行方投资者一、准则对实际利率和摊余成本的界定《企业会计准则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十四条规定: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
同时,会计准则中对摊余成本是这样界定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过以下调整后的结果:首先,扣除已收回或偿还的本金;其次,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最后,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以数学公式的形式表示: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收回或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上述准则中对实际利率和摊余成本的界定比较中规中矩,让人难以理解,同时准则中也没有对其他相关的关键因素进行介绍,累计摊销额的含义也是以例题的形式做出解释,这就加大了对准则的理解难度。
下面通过一个例子谈谈对持有至到期投资中际利率和摊余成本的理解。
二、对实际利率和摊余成本的深入理解下面以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为例,对持有至到期投资中实际利率的计算及摊余成本进行理解和分析。
【例】20×9年1月1日,甲公司以100万元(含交易费用)从上交所购入A公司同日发行的5年期公司债券12500份,该债券面值125万元,票面年利率4.72%,于年末支付本年度债券利息(每年利息为5.9万元),本金在债券到期时一次性偿还。
甲公司在购买该债券时,预计A公司不会提前赎回,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持有至到期投资会计处理
持有至到期投资会计处理【摘要】本文从数量表现和经济实质两个角度,对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进行深入分析,得出期末确认投资收益的简化方法。
并将一次还本付息和分期付息一次还本两类债券投资的确认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指出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管理需求,选择合适的债券投资类型。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会计处理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时,按购入债券的面值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科目,按实际支付的价款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按二者的差额借记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
资产负债表日,按票面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或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按应收的实际利息收入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二者的差额借记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
二、简化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方法众所周知,企业持有的持有至到期投资主要是债权性投资。
企业让渡资金使用权,进而就应该拥有让渡资金使用权的利息收入,即投资收益。
那么,让渡资金使用权的利息收入如何计算呢?实际利息收入(投资收益)=期初让渡的资金×实际利率×计息期限(一)摊余成本的实质上述公式中,“期初让渡的资金”实质是什么?如何计算?简而言之,期初让渡的资金就是企业期初借出资金的总和。
如何利用账簿记录直接分析计算出该数据呢?1. 摊余成本数量表现。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以下三个项目调整后的结果:一是扣除已偿还的本金;二是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三是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实务中,企业应当设置“持有至到期投资”一级科目,并按投资的债券类别和品种分设“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三个子目进行明细核算,该科目期末借方余额表示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也就是说,期末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数量上等于“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三个明细科目余额的代数和,如果持有期间发生减值损失,也要一并扣减。
实际利率法的理解6页word
实际利率法的理解 (2009-02-12 22:39:25)标签:实际利率法摊余成本持有至到期投资应付债券分期收付款融资租赁财经分类:考试培训我们先从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的摊销讲起。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调整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对于投资者而言,债券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即期初摊余成本;对于债券发行方而言,期初摊余成本意味着自己实际承担着多少债务。
对于双方来说,实际利率和票面利率不一致时,表面上的现金流入或流出,即根据面值乘以票面利率计算的应收利息或应付利息,本身并不是双方实际得到的收益或承担的费用,而实际利率法摊销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实际利率法的原理是用财务管理中的资金时间价值为基础的,出题人在设计一道题目时,首先会将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得出现值,这个现值就是投资者购买债券实际支付的价款,比如近期我在徐氏军团“每日一练”中设计的一道题目,如下:【例题·计算题】正保公司于2008年1月1日购入中原公司发行的2年期债券,支付价款41 486万元,债券面值40 000万元,每半年付息一次,到期还本。
合同约定债券发行方中原公司在遇到特定情况下可以将债券赎回,且不需要为赎回支付额外款项。
甲公司在购买时预计发行方不会提前赎回,并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该债券票面利率8%,实际利率6%,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则甲公司2009年6月30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为()万元。
A.40764.50 B.41130.58 C.40387.43D.41600【答案】C【解析】利息调整分摊表(1)2008年1月1日: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40 000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1 486贷:银行存款41 4862008年6月30日:借:应收利息1600(40 000×8%/2)贷:投资收益 1 244.58(41 1486×6%/2)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355.42借:银行存款1600贷:应收利息1600此时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41 486+1 244.58-1 600=41130.58(万元)(2)2008年12月31日:借:应收利息 1 600(40 000×8%/2)贷:投资收益 1 233.92(4 1130.58×6%/2)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366.08借:银行存款1600贷:应收利息1600此时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41 130.58+1 233.92-1600=40 764.50(万元)(3)2009年6月30日:借:应收利息 1 600(40 000×8%/2)贷:投资收益 1 222.93(40 764.50×6%/2)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377.07借:银行存款1600贷:应收利息1600此时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40 764.50+1 222.93-1600=40 387.43(万元)(4)2009年12月31日:借:应收利息 1 600(40 000×8%/2)贷:投资收益1212.57(倒挤)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387.43(1486-355.42-366.08-377.07)借:银行存款1600贷:应收利息1600借:银行存款40000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40000这个题目中“支付价款41486万元”这个金额是怎么确定下来的?它实际上就是未来现金流量折现计算的结果,本题的未来现金流量是每半年收到的利息40000*8%*1/2=1600万元,以及最后一期收到的本金40000万元,将这些现金流量折现:1600/(1+3%)+1600/(1+3%)^2+1600/(1+3%)^3+1600/(1+3%)^4+40000/(1+ 3%)^4=41486.84(万元),即支付的价款41486元,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是每半年付息一次,而题目中给出的利率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是年利率,所以折现的期数为4期,利率为半年的利率3%。
CPA《会计》第三章知识点理解:持有至到期投资
[知识点理解与总结] 1.持有⾄到期投资主要是债权性投资,应当采⽤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
2.实际利率的计算由于涉及到财务管理的知识,做⼀般了解,⽐如债券的⾯值为1000万元,5年期按年⽀付利息,本⾦最后⼀次⽀付,票⾯利率10%,购买价格为900万元,交易费⽤为50万元,实际利率为r,则期初摊余成本=950=1000×10%×(P/A,r,5)+1000×(P/F,r,5),即: 100/(1+r)+100/(1+r)^2+100/(1+r)^3+100/(1+r)^4+100/(1+r)^5+1000/(1+r)^5=950 采⽤插值法,设r=11%,代⼊上式,则期初摊余成本=963.04; 设r=12%,代⼊上式,则期初摊余成本=927.9,则: (11%-r)/(11%-12%)=(963.04-950)/(963.04-927.9) 可以计算出企业的实际利率r=11%-(963.04-950)/(963.04-927.9)*(11%-12%)=11.371% 借:持有⾄到期投资-成本 1000 贷:银⾏存款 950 持有⾄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0 3.另外⼀个⽐较重要的问题是在分期还本的⽅式下,摊余成本的处理有两种⽅法:⼀种是调整折现率,不调整期初摊余成本;另⼀种是调整期初摊余成本,不调整实际利率。
从理论上来讲,调整实际利率是更加合理的,因为未来现⾦流量发⽣了变化,相应地风险⽔平也发⽣了变化,那么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也会发⽣变化,所以调整折现率是⽐较合适的处理⽅式。
教材中的处理⽅法是假定实际利率不变⽽调整期初摊余成本,主要考虑到调整实际利率计算⽐较烦琐,但这种处理思路本⾝是与实际不符,考试时候调整摊余成本的思路⽐较容易⼀些。
4.摊余成本的计算: (1)持有⾄到期投资为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债券投资: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现⾦流⼊(⾯值×票⾯利率)-已发⽣的资产减值损失 (2)持有⾄到期投资为⼀次还本付息债券投资: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已发⽣的资产减值损失 5.持有⾄到期投资期末发⽣减值迹象的时候要进⾏减值测试,发⽣减值时: 借:资产减值损失(账⾯价值-预计未来现⾦流量现值) 贷:持有⾄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如有客观证据表明该⾦融资产的价值已经恢复,且客观上与确认减值损失后发⽣的事项有关,原已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转回,计⼊当期损益: 借:持有⾄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6.持有⾄到期投资的转换: 借:可供出售⾦融资产——成本(债券⾯值) ——公允价值变动(债券公允价值与⾯值的差额,或贷记) 贷:持有⾄到期投资——成本(债券⾯值) ——利息调整(该明细科⽬余额,或借记) ——应计利息(或借记)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债券公允价值与账⾯价值的差额,或借记) 债券公允价值与⾯值的差额应该计⼊“可供出售⾦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还是“可供出售⾦融资产——利息调整”明细科⽬存在争议,准则也没有明确,以上处理是徐⽼师的观点。
例谈实际利率法的运用
例谈实际利率法的运用根据财政部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实际利率法是指按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
不仅第2号会计准则,2006年其他多项会计准则,包括收入、借款费用、租赁、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等准则等,均要求企业按照实际利率法对相关资产、负债和收入进行确认和计量,并要求按照实际利率法确认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利息收入和利息费用。
实际利率法是资金时间价值观念在财务会计准则中的具体体现,只有按照实际利率法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因此,认真领会实际利率法的内涵,掌握实际利率法计算利息以及摊余成本的内在逻辑,对于准确把握整个会计准则体系至关重要。
一、实际利率法相关概念(一)实际利率法概念的提出1.债券发行价格问题实际利率法与名义利率法相对应,它是按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实际利率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一种会计核算方法。
例如,债券的价值是其未来利息收入和本金的折现值,市场利率是决定债券价格的重要因素。
企业发行债券时,可能市场利率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使债券的票面利率高于或者低于市场利率,从而导致债券溢价或者折价发行的情况出现,即债券的实际价值与票面价值不相等。
当票面利率高于市场利率时,为了补偿改造人损失,要采用溢价发行方式。
反之,则采用折价发行方式。
2.投资成本问题在溢价或折价发行债券的方式下,债券投资成本为实际支付的价款,与票面价值不等。
相应地,投资收益的计量应当改按投资成本为依据,而与票面价值无关。
3.利息计量问题在溢价或者折价发行债券的情况下,溢价是对发行人利息损失的补偿,折价是对投资人利息收益不足的补偿。
对投资收益或者利息支出的补偿自然使得债券实际投资收益或者利息支出不会等于票面利率。
此时就应当选择一个能够真实反映投资收益或利息支出的利率。
(二)实际利率根据第22号会计准则,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
实际利率法会计处理
实际利率法会计处理实际利率法是一种用于计算金融资产或负债的实际利率的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摊销方法。
在实际利率法下,企业需要根据金融资产或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实际利率以及预计存续期间,计算各期的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并对初始确认金额进行摊销。
以下是一个使用实际利率法进行会计处理的示例:假设企业购买了一项债券投资,该债券的面值为 10000 元,票面利率为 6%,期限为 5 年,每年付息一次。
企业以 9500 元的价格购入该债券,该债券的实际利率经计算为 7%。
在第一个计息期结束时,企业将收到债券利息 600 元(10000×6%),但由于实际利率为 7%,因此该利息收入的现值为 570 元(600÷1.07)。
企业需要按照实际利率法,将债券的初始确认金额9500 元与收到的利息收入570 元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即9500-570=8930 元。
在第二个计息期结束时,企业将再次收到债券利息 600 元,但该利息收入的现值为 540 元(600÷1.07^2)。
企业需要按照实际利率法,将上一期的摊销金额 8930 元与收到的利息收入 540 元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即 8930-540=8390 元。
以此类推,直到债券到期,企业将收回债券的面值 10000 元。
通过实际利率法进行会计处理,企业可以更准确地反映金融资产或负债的实际价值,以及各期的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
这有助于提供更准确的财务信息,满足财务报告的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实际利率法的具体计算和会计处理可能因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会计准则以及具体的业务情况而有所差异。
在实际应用中,建议参考相关的会计准则和指南,并咨询专业的会计师或财务顾问。
举例说明实际利率法确认持有至到期投资实际利息收入的思路和过程
举例说明实际利率法确认持有至到期投资实际利息收入的思路和过程作者:王燕梅,裴淑红来源:《时代经贸·北京商业》 2018年第22期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债权性投资。
企业设置“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核算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
本科目可按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类别和品种,分别“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等进行明细核算。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
一、实际利率法确认持有至到期投资实际利息收入的会计处理(一)债券溢折价的形成原因及核算账户企业可按债券面值、溢价和折价购入企业债券。
债券溢价或折价是由于债券的名义利率(或票面利率)与实际利率(或市场利率)不同而引起的。
当债券票面利率高于市场利率,表明债券发行单位实际支付的利息将高于按市场利率计算的利息,则购买单位应按高于债券票面价值的价格即溢价购入债券,为以后多得利息而事先付出代价。
如果债券的票面利率低于市场利率,表明发行单位今后实际支付的利息低于按照市场利率计算的利息,则购买单位应按照低于债券票面价值的价格即折价购入债券,为今后少得利息而事先得到补偿。
债券溢折价通过“利息调整”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二)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持有至到期投资实际利息收入的计量企业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对持有至到期投资进行后续计量。
实际利率法是指按照金融资产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的方法。
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1)扣除已偿还的本金;(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3)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
实际利率应当在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时确定,在该持有至到期投资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保持不变。
持有至到期投资在实际利率法下的会计处理
持有至到期投资在实际利率法下的会计处理2010-08-20 17:08:21| 分类:财税专栏阅读27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7]80号)规定,企业对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等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的利息收入,可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对于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的与金融负债相关的利息费用,应按照现行税法有关规定的条件,未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部分,可在计算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的部分不得扣除。
对于上述规定阐述的实际利率法,在实务中应如何操作,纳税人对此十分关注。
在本文中笔者结合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作如下分析。
会计规定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和贷款这两项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原则是相同的,即均应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
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所使用的利率。
实际利率计算的应付利息,是指当期债务人应该确认的财务费用,而实际利率计算的投资收益是指投资者获得的收益。
实际利率法摊销是指在购买阶段多付出的费用或者提前得到的收益在持有期间逐期确认为费用或者损失。
其计算公式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已收回本金±利息调整(或溢折价)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期初摊余成本-已收回本金+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应收利息(面值×票面利率)-已发生的减值损失计算方法1、实际利率持有至到期投资只能是债券投资,其后续计量应按照摊余成本做期末计价,并以实际利率计算实际投资收益,用票面利率计算应收利息。
如债券面值1000元,该债券为五年期,按年分期付息,到期偿还本金,票面利率10%,购买价格900元,交易费用50元,实际利率为R,那么,根据1000×10%×(P/A,R,5)+1000×(P/S,R,5)=950元,就可以计算出企业的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核算模式及例解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核算模式及例解[摘要]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
在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常规核算中,要计算、处理摊余成本、投资收益、利息调整等,尤其是利息调整的计算及账务处理,形式比较复杂。
本文在总结其内在核算原理的基础上,先介绍其简练的核算模式,然后再举例应用。
[关键词]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核算;模式一、核算模式核算原理:1.每期利息调整=本期投资收益-本期应收(或应计)利息。
2.计算出的利息调整若为正值,则计入借方;若为负值,则计入贷方。
该核算模式可以用表1表示(假如投资期n=5)。
说明:(1)设票面利率为i,票面价值为P, 投资期为n,则每期应收(或应计)利息I=P×i, 每期现金流入为每期应收利息,最后一期为应收利息与本金之和。
(2)实际利率为R,即为投资的内含报酬率,可采用逐次测试、内插法求出;也可利用Excel提供的函数IRR来计算。
(3)初始确认金额=取得时的公允价值+相关费用。
(4)每期投资收益=本期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R。
(5)每期期末摊余成本=本期期初摊余成本+本期投资收益-本期现金流入。
(6)期初摊余成本,除第一期等于初始确认金额外,其余各期均等于上期期末摊余成本。
(7)值得注意的是:①在实际利率足够精确的情况下,每期投资收益的计算较为简单,直接按(4)计算即可;②在实际利率不够精确的情况下,最后一期投资收益=本期现金流入-本期期初摊余成本,倒挤以调整因实际利率的近似计算而造成的前几期投资收益和摊余成本的计算差额。
本文以实际利率足够精确为前提进行探讨。
(8)①分期付息时,B为“应收利息”,计入“应收利息”科目;②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时,B为“应计利息”,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科目。
(9)在最后一行分别计算应收或应计利息、现金流入、投资收益和利息调整4项各自的总额,方便检查核对。
账务处理:(1)购入时,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贷:银行存款借或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可倒挤)(2)每期期末,借:应收利息(或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贷:投资收益借或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法1:倒挤;法2:据计算结果,正为借,负为贷)借:银行存款贷:应收利息(或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用于:分期付息的每一期期末和到期一次付息的最后一期期末)(3)投资到期,借:银行存款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二、举例应用[例1]某公司属一般企业,2007年1月1日,支付价款800万元(含交易费用)从活跃市场上购入某公司发行的5年期债券,面值1000万元,票面年利率5.60%,按年支付利息,本金最后一次支付。
实际利率法下可提前赎回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收入确认
作者: 刘军英
作者机构: 平顶山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
出版物刊名: 财会月刊(上)
页码: 17-18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1期
主题词: 持有至到期投资 实际利率法 利息收入 赎回条款 收入确认 债权性投资 成本计量摊余成本
摘要:根据相关规定,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主要是债权性投资,且在持有期间应当按照摊余成本计量,并按照期初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认当期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
实际利率应当在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时确定,在该持有至到期投资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时间内保持不变。
但是持有至到期投资如果是附有可能提前赎回条款的债券,。
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什么要用实际利率法
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什么要用实际利率法实际利率法中的实际利率,是指使某项资产或负债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于当前公允价值的折现率.实际利率法的特点1、每期实际利息收入随长期债权投资账面价值变动而变动;每期溢价,折价摊销数逐期增加。
这是因为,在溢价购入债券的情况下,由于债券的账面价值随着债券溢价的分摊而减少,因此所计算的应计利息收入随之逐期减少,每期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大于债券投资的每期应计利息收入,其差额即为每期债券溢价摊销数,所以每期溢价摊销数随之逐期增加。
2、在折价购入债券的情况下,由于债券的账面价值随着债券折价的分摊而增加,因此所计算的应计利息收入随之逐期增加,债券投资的每期应计利息收入大于每期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其差额即为每期债券折价摊销数,所以每期折价摊销数随之逐期增加。
实际利率:是指剔除通货膨胀率后储户或投资者得到利息回报的真实利率。
因此长期投资无论是否持有至到期都要用实际利率法核算。
哪一个国家的实际利率更高,热钱向那里走的机会就更高。
比如说,美元的实际利率在提高,美联储加息的预期在继续,那么国际热钱向美国投资流向就比较明显。
投资的方式也很多,比如债券,股票,地产,古董,外汇……。
其中,债券市场是对这些利率和实际利率最敏感的市场。
可以说,美元的汇率是基本上跟着实际利率趋势来走的。
追问:我的意思是为什么采用实际利率法,而不是什么是实际利率法,不要偷换概念好不好回答:哬哬,我的意思是如果你明白了实际利率法的特点就不难明白它的作用了。
那么在实际利率法下,每期的投资收益接近实际,溢折价摊销合理。
反映的财务状况接近真实。
对企业的影响:因为利率是资金使用的价格,当利率水平上升时,企业的投资成本增加,企业就会减少投资,缩减生产;当利率水平下降时,企业的投资成本下降,企业会相应的增加投资,扩大生产。
采用实际利率法就可起到对企业经营行为的调控作用。
对经济的影响:首先,从宏观角度上看,利率变动会对资金供求产生影响:在市场经济中,利率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杠杆,这种杠杆作用首先表现在对资金供求的影响上。
P118持有至到期投资实际利率法
P118持有至到期投资实际利率法【例2—5】20×0年1月1日,XYZ 公司支付价款l 000元(含交易费用)从活跃市场上购入某公司5年期债券,面值1 250元,票面利率4.72%,按年支付利息(即每年59元),本金最后一次支付。
合同约定,该债券的发行方在遇到特定情况时可以将债券赎回,且不需要为提前赎回支付额外款项。
XYZ 公司在购买该债券时,预计发行方不会提前赎回。
XYZ 公司将购入的该公司债券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且不考虑所得税、减值损失等因素。
账务处理(1) 20×0年1月1日,购入债券: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 250(面值) 贷:银行存款 1 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50(倒挤)(2)20×0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收到票面利息等:借:应收利息 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41(倒挤) 贷:投资收益 100 借:银行存款 59贷:应收利息 59(3)20×1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收到票面利息等:借:应收利息 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45 贷:投资收益 104 借:银行存款 59贷:应收利息 59(4)20×2年l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收到票面利息等:借:应收利息 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0 贷:投资收益 109 借:银行存款 59 贷:应收利息5920×3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到票面利息等:借:应收利息 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5 贷:投资收益 114 借:银行存款 59贷:应收利息5920×4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到票面利息和本金等:借:应收利息 59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9(250-41-45-50-55) 贷:投资收益 118(倒挤) 借:银行存款 59 贷:应收利息 59 借:银行存款等 1 250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 250。
非常清楚:对“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的理解及核算过程【精心整编最新会计实务】
值,到期后能收回的本金是面值部分 2000元,而多付出的“利息调整”部
分,必须在持有期间内得到补偿或收回,补偿或收回的方法,那就是只有在利
息收入中得到补偿。那这样一来,人家按期付给的利息是票面利息。而到我们
这里还要补偿或收回多付出的“利息调整”部分,所以我们的实际的利息收入
2018年年度会计实操优秀获奖文档首发!
为计算投资收益的基础。
以此类摊:第三期应收回本金(利息调整):100—82.22=17.78元,摊余
成本为 2037.68(2055.46—17.78);
第四期收回本金(利息调整):100—81.51=18.49,摊余成本为 2019.19
(2037.68—18.49)
2018年年度会计实操优秀获奖文档首发!
2018年年度会计实操优秀获奖文档首发!
非常清楚:对“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的理解及核算过程
【2018年最新会计实务】
【2018年年最新会计实务经验总结,如对您有帮助请打赏!不胜感激!】
用一个例子来说明问题:
例如:用 2089元买入面值为 2000元的 5 年期的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票面的年利率为 5%,实际的内含的年利率为 4%。具体的核算过程如下:
借:应收利息
100 (还是票面利息,各期都是一样
的,就是应收到的)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17.10(100—82.90)
投资收益
82.90 (2072.56×4%=82.9024,这里出现了
四舍五入的尾差)
这样又收回本金 17.10,摊余成本为 2055.46(2072.56—17.10),下期以此
解析题面,由于我们高于面值买入,比面值多付了 89元,多付还买?为什
西林公司对持有至到期投资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利息收入
•西林公司对持有至到期投资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利息收入。
2006年1月3日该公司以银行存款106万元,购入N公司当日发行的面值100万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10%、每年1月2日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的债券,准备持有至到期。
假定在2006年12月31日,经西林公司测算,其持有至到期投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100万元。
2007年12月31日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98万元。
经测算,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实际利率为7.69%,利息收入确认表见表。
•2006年12月31日
–应计提减值准备1 041 500-1 000 000=41 50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41 5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41 500
•2007年12月31日,确认利息收入
–应确认利息收入=1 000 000×7.69%=76 900(元)
借:应收利息100 000
贷:投资收益76 9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23 100
•2007年12月31日,进行减值测试
–计提减值前账面价值=1 000 000-23 100=976 900(元)
–应计提减值准备=976 900-980 000=-3 100(元)
–不计提减值准备时的摊余成本:1 021 600元
–升值3 100元转回的账面价值:980 000元
–全部转回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3 1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3 1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ECONOMIC & TRADE UPDATE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债权性投资。
企业设置“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核算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
本科目可按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类别和品种,分别“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等进行明细核算。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
一、实际利率法确认持有至到期投资实际利息收入的会计处理(一)债券溢折价的形成原因及核算账户企业可按债券面值、溢价和折价购入企业债券。
债券溢价或折价是由于债券的名义利率(或票面利率)与实际利率(或市场利率)不同而引起的。
当债券票面利率高于市场利率,表明债券发行单位实际支付的利息将高于按市场利率计算的利息,则购买单位应按高于债券票面价值的价格即溢价购入债券,为以后多得利息而事先付出代价。
如果债券的票面利率低于市场利率,表明发行单位今后实际支付的利息低于按照市场利率计算的利息,则购买单位应按照低于债券票面价值的价格即折价购入债券,为今后少得利息而事先得到补偿。
债券溢折价通过“利息调整”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二)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持有至到期投资实际利息收入的计量企业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对持有至到期投资进行后续计量。
实际利率法是指按照金融资产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的方法。
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1)扣除已偿还的本金;(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举例说明实际利率法确认持有至到期投资实际利息收入的思路和过程王燕梅1 裴淑红2 【摘 要】企业会计准则要求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实际利息收入。
不论是学生还是企业会计人员都反映实际利率法理解和应用起来难度很大,尤其是难以理解和掌握债券溢折价的摊销问题。
鉴于此,本文通过四个案例,分溢价发行按年付息、溢价发行按年计息、折价发行按年付息、折价发行按年计息的债券投资四种情况,说明如何用实际利率法确认持有至到期投资实际利息收入的思路和过程。
【关键词】实际利率法;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溢折价的摊销;实际利息收入累计摊销额;(3)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
实际利率应当在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时确定,在该持有至到期投资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保持不变。
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持有期间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认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
溢价或折价购入的债券,其溢价或折价应在债券购入后至到期前的期间内于确认相关债券利息收入时摊销,调整各期的投资收益。
当期按债券面值和适用利率计算的应计利息扣除当期摊销的溢价,或当期按债券面值和适用利率计算的应计利息与摊销的折价的合计,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
(三)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持有至到期投资实际利息收入的账务处理资产负债表日,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分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应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按持有至到期投资期初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
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投资的,应于资产负债表日,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科目,按持有至到期投资期初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
二、举例说明实际利率法确认持有至到期投资实际利息收入的思路和过程以下通过四个案例,分溢价发行按年付息、溢价发行按年计息、折价发行按年付息、折价发行按年计息的债券投资四种情况,说明如何用实际利率法确认持有至到期投资实际利息收入的思路和过程。
(一)溢价发行,按年付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投资例1:甲公司2014年1月1日以1,036,299元的价格购入乙公司2014年1月1日发行的面值1,000,000元、期限4年、票面利率为5%、按年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的债券。
甲公司将该债券投资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债券溢价按实际利率法摊销,实际利率为4%。
根据上述资料,甲公司会计处理如下:(1)2014年1月1日,购入债券时: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 000 000 ——利息调整 36 299贷:银行存款 1 036 299(2)2014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收到票面利息时:借:应收利息(票面利息=面值×票面利率=1 000 000×5%) 50 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差额=票面利息-实际利息) 8 548 投资收益[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1 000 000+36 299)×4%] 41 452 借:银行存款 50 000贷:应收利息 50 000(3)2015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收到票面利息时:借:应收利息 50 000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8 890投资收益{[1 000 000+(36 299-8 548)]×4%} 41 110借:银行存款 50 000贷:应收利息 50 000(4)2016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收到票面利息时:借:应收利息 50 000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9 246投资收益{[1 000 000+(36 299-8 548-8 890)]×4%} 40 754借:银行存款 50 000贷:应收利息 50 000(5)2017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收到债券本息时:借:应收利息 50 000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36 299-(8 548+8 890+9 246)] 9 615投资收益 40 385借:银行存款 1 050 000贷:应收利息 50 000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 000 000(二)溢价发行,按年计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投资例2:甲公司2014年1月1日以1,025,750元的价格购入乙公司2014年1月1日发行的4年期债券,面值1,000,000元,票面利率5%。
该债券按年计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利息以单利计算。
甲公司将该债券投资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债券溢价按实际利率法摊销,实际利率为4%。
根据上述资料,甲公司会计处理如下:(1)2014年1月1日,购入债券时: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 000 000 ——利息调整 25 750贷:银行存款 1 025 750(2)2014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时: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50 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8 970投资收益[(1 000 000+25 750)×4%] 41 030(3)2015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时: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50 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7 329投资收益{[1 000 000+(25 750-8 970)+50 000]×4%} 42 671 (4)2016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时: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50 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 622投资收益 {[1 000 000+(25 750-8 970-7 329)+50 000×2]×4%} 44 378(5)2017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收到债券本息时: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50 000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25 750-(8 970+7 329+5 622)] 3 829投资收益 46 171借:银行存款 1 200 000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 000 000 ——应计利息 200 000(三)折价发行,按年付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投资22ECONOMIC & TRADE UPDATE例3:甲公司2014年1月1日以965,350元的价格购入乙公司2014年1月1日发行的面值1,000,000元、期限4年、票面利率为5%、按年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的债券。
甲公司将该债券投资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债券折价按实际利率法摊销,实际利率为6%。
根据上述资料,甲公司会计处理如下:(1)2014年1月1日,购入债券时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 000 000贷:银行存款 965 350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34 650(2)2014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收到票面利息时:借:应收利息 50 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7 921贷:投资收益[(1 000 000-34 650)×6%] 57 921借:银行存款 50 000 贷:应收利息 50 000 (3)2015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收到票面利息时:借:应收利息 50 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8 396贷:投资收益{[1000000-(34650-7921)]×6%}58 396借:银行存款 50 000 贷:应收利息 50 000 (4)2016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收到票面利息时:借:应收利息 50 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8 900贷:投资收益{[1 000 000-(34 650-7 921-8 396)]×6%} 58 900借:银行存款 50 000 贷:应收利息 50 000 (5)2017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收到债券本息时:借:应收利息 50 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34 650-(7 921+8 396+8 900)] 9 433 贷:投资收益 59 433借:银行存款 1 050 000 贷:应收利息 50 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 000 000(四)折价发行,按年计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投资例4:甲公司2014年1月1日以950,500元的价格购入乙公司2014年1月1日发行的4年期债券,面值1,000,000元,票面利率5%。
该债券按年计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利息以单利计算。
甲公司将该债券投资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债券折价按实际利率法摊销,实际利率为6%。
根据上述资料,甲公司会计处理如下:(1)2014年1月1日,购入债券时: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 000 000贷:银行存款 950 500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49 500(2)2014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时: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50 000 ——利息调整 7 030 贷: 投资收益[(1 000 000-49 500)×6%] 57 030 (3)2015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时: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50 000 ——利息调整 10 452贷:投资收益{[1 000 000-(49 500-7 030)+50 000]×6%} 60 452(4)2016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时: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50 000 ——利息调整 14 079贷:投资收益{[1 000 000-(49 500-7 030-10 452)+50 000×2]×6%} 64 079(5)2017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收到债券本息时: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50 000 ——利息调整[49 500-(7 030+10 452+14 079)] 17 939贷:投资收益 67 939借:银行存款 1 200 000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 000 000 ——应计利息 200 000 (1.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北京 100101;2.北京城市学院,北京 100083)作者简介:王燕梅(1963—),女,山东人,学士,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财政与税收、企业管理等;裴淑红(1968—),女,河北人,硕士,北京城市学院会计学教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与税收筹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