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背定义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必背概念(含解释)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必背概念(含解释)1. 大地的形状 (The Shape of the Earth)- 地球的形状三个主要方面:地球是一个略像地苹果或椭球的几何体;地球稍扁而不是完美的球形;地球被定义为一个近似球体,其周长在赤道处最长。
2. 地球的运转 (Motion of the Earth)- 地球有两种主要的运动:自转和公转。
自转是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一次所需的时间。
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轨道运行一周所需的时间。
3. 大气层 (Atmosphere)- 大气层是地球上围绕的气体层,由多种气体组成。
它起到保护地球和维持适宜生命存在的温度和气候的重要作用。
4. 气候与天气 (Climate and Weather)-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时间的平均天气条件,包括降雨、温度、湿度等。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气候状况,如晴天、多云、下雨等。
5. 陆地与海洋 (Land and Sea)- 陆地是指地球表面上不被水覆盖的部分,包括大陆和岛屿。
海洋是指地球表面上被水覆盖的区域,包括大洋和海洋。
6. 地球上的水 (Water on Earth)- 地球上的水主要存在于海洋、湖泊、河流、冰川和地下水等形式中。
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对生命和环境都至关重要。
7. 地球的自然资源 (Natural Resources of the Earth)- 地球的自然资源包括矿物资源、能源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等。
这些资源对于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8. 人类的活动与环境影响 (Human Activities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人类的活动对地球环境有重大影响,如工业污染、森林砍伐、气候变化等。
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是人类面临的重要挑战。
9. 地理知识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Geographic Knowledge)- 地理知识的应用包括城市规划、交通运输、农业发展等。
小学数学必背定义和性质
小学数学必背定义和性质一、分数乘法概念总结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5的意义是:表示求5个的和是多少。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3.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如:5× 的意义是:表示求5的是多少。
4.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为了计算简便,可以先约分再乘。
)5.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6.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1的倒数是1。
0没有倒数。
)真分数的倒数大于1;假分数的倒数小于或等于1;注意:倒数必须是成对的两个数,单独的一个数不能称做倒数。
7.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真分数,所得的积小于它本身。
8.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假分数,所得的积大于或等于它本身。
9.如果几个不为0的数与不同分数相乘的积相等,那么与大分数相乘的因数反而小,与小分数相乘的因数反而大。
例如:a×= b× = c× (a、b、c都不为0)因为 < < ,所以b > a > c。
-二、分数除法概念总结1.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分数除法口诀:被除数不变,除号变乘号,除数变倒数3.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4.比值通常用分数、小数和整数表示。
5.比的后项不能为0。
(分母不能为0,除数不能为0)6.比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7.和分数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的值。
8.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八年级上册数学必背概念定义全部公式总结
八年级上册数学必背概念定义全部公式总结章节一:数与代数基础1. 整数- 定义:由整数集合(Z)中的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组成。
- 公式:Z={...,-3,-2,-1,0,1,2,3,...}2. 实数- 定义:由有理数集合(Q)和无理数集合的全体组成。
- 公式:R=Q∪D3. 代数表达式- 定义:由常数、变量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
- 公式:a+bx+c=x^2+2章节二:平面几何1. 对称- 定义:两个点、图形、式子在某个点、轴等方面相同。
- 公式:点(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x,-y)。
2. 相似- 定义:两个图形的形状相同,但尺寸不同。
- 公式:∆ABC∼∆DEF,则AB/DE=BC/EF=AC/DF。
3. 勾股定理- 定义: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之和。
- 公式:c²=a²+b² (c为斜边)章节三:函数与方程1. 函数- 定义:一组有序数对,在数对中,第一元素为定义域中的一个数,第二元素为值域中的一个数。
- 公式:y=f(x)2. 一元一次方程- 定义:形如ax+b=c(a≠0)的方程。
- 解法:等式两边同时减去b,再同除以a。
- 公式:ax+b=c, x=(c-b)/a3. 二元一次方程组- 定义:两个形如ax+by=c的方程。
- 解法:用消元法将两个方程消去其中一个变量,再带回求解另一个变量。
- 公式:ax+by=c, dx+ey=f数与代数基础是数学学科的基本内容。
在中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了解这些基础概念、定义与公式是非常必要的。
本章主要包括整数、实数、代数表达式等知识点。
首先,整数的定义是由整数集合(Z)中的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组成。
在计算中,我们可以使用整数实现对于数量的整数计量。
例如,当我们需要表达“3个苹果减去5个苹果,在数学中可以表示为3-5=-2。
整数的范围非常广泛,因此我们可以应用它们来完成数学分析、几何分析、统计分析等。
精选】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必背知识点(概念、定义、公式)汇总
精选】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必背知识点(概念、定义、公式)汇总1.秒针是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2.1分等于60秒。
3.2时等于120分。
可以想象1时是60分,2时是2个60分。
4.当需要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使用毫米(mm)作为单位。
5.1厘米等于10毫米。
6.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7.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8.有时候量物体的长度也会使用分米(dm)作为单位。
9.1分米等于10厘米。
10.1米等于10分米。
11.通常使用千米(km)作为单位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12.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
13.1千米等于1000米。
14.“千米”也叫“公里”。
15.我们研究过的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千米除外)。
16.3千米等于3000米。
可以想象1千米是1000米,3千米是3个1000米;5000米等于5千米。
可以想象1000米是1千米,5000米里面有5个1000米。
17.通常使用吨(t)作为单位来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
18.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19.1吨等于1000千克。
20.这名同学的体重是25千克,40名这样重的同学的体重是1吨。
21.蓝鲸的体重使用吨作为单位。
22.我们研究过的质量单位有:克、千克、吨。
相邻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23.在笔算加法中,应当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相加,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24.验算加法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25.在笔算减法中,应当相同数位对齐,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要从前一位借1……当十。
26.验算减法可以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否等于减数;也可以用加法验算,用差加上减数,看是否等于被减数。
27.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当认真分析具体情况,再灵活选择解决的策略(口算、笔算、估算)。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整理(定义定理记忆篇)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整理(定义定理记忆篇)必背定义、定理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 S=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 S=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 S= a×b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 S= a×h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h÷2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 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 V=ab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
公式: S=ch=πdh= 2πrh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端的圆的面积。
公式: S=ch+2s=ch+2πr2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
公式:V=Sh圆锥的体积= 1/3 底面×积高。
公式: V=1/3Sh分数的加、减法例: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而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例: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一般说来,“教师”观点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自然也赐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观点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货真价实的“教师”,由于“教师”一定要有明确的教授知识的对象和自己明确的职责。
小学数学1—6年级口决定义归类,孩子必背的数学概念
1、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围成一个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2、什么是面积?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他们的面积。
3、加法各部分的关系: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4、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5、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6、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7、角(1)什么是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2)什么是角的顶点?围成角的端点叫顶点。
(3)什么是角的边?围成角的射线叫角的边。
(4)什么是直角?度数为90°的角是直角。
(5)什么是平角?角的两条边成一条直线,这样的角叫平角。
(6)什么是锐角?小于90°的角是锐角。
(7)什么是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是钝角。
(8)什么是周角?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叫周角,一个周角等于360°.8、垂直问题(1)什么是互相垂直?什么是垂线?什么是垂足?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2)什么是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向一条直线引垂线,点和垂足之间的距离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9、三角形(1)什么是三角形?有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2)什么是三角形的边?围成三角形的每条线段叫三角形的边。
(3)什么是三角形的顶点?每两条线段的交点叫三角形的顶点。
(4)什么是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
(5)什么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
(6)什么是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
(7)什么是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
(8)什么是等腰三角形的腰?有等腰三角形里,相等的两个边叫做等腰三角形的腰。
(9)什么是等腰三角形的顶点?两腰的交点叫做等腰三角形的顶点。
七年级上册数学必背概念、定义全部公式总结
第一章有理数概念、定义:1、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positive number)。
2、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negative number)。
3、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rational number)。
4、人们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number axis)。
5、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origin)。
6、一般的,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absolute value)。
7、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8、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9、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0、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负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11、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12、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13、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14、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向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15、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6、一般的,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17、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18、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19、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20、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2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power)。
五年数学下册数学公式定理定义大全
必背定理、定义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 S= a×h÷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
公式:S=ch=πdh=2πrh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
公式:V=Sh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
公式:V=1/3Sh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算术方面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如:(2+4)×5=2×5+4×5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完整)小学阶段必背数学定义定理公式
小学阶段必背数学定义定理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S= a×h÷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
公式:V=Sh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
公式:V=1/3Sh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
公式:S=ch=πdh=2πrh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读懂理解会应用以下定义定理性质公式一、算术方面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a+b+c=a+c+b=a+(b+c)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数学必背定义定理公式
数学必背定义定理公式体积和表面积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S= a×h÷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2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公式:S=(a×b+a×c+b×c)×2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公式:S=6a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 = abh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 = ab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 = a3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
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
公式:V=Sh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
公式:V=1/3Sh算术运算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a + b = b + a3、乘法交换律:a × b = b × a4、乘法结合律:a × b × c = a ×(b × c)5、乘法分配律:a × b + a × c = a ×(b + c)6、除法的性质:a ÷ b ÷ c = a ÷(b × c)7、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小学数学必背定义和性质
小学数学定义和性质一、加减乘除法的意义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把两个小数合并成一个小数的运算把两个分数合并成一个分数的运算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
一个数乘纯小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二、分数乘法概念总结¬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3/7 ×5的意义是:表示求5个3/7 的和是多少。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3.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如:5×的意义是:表示求5的是多少。
¬4.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为了计算简便,可以先约分再乘。
)¬5.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6.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1的倒数是1。
0没有倒数。
)¬¬注意:倒数必须是成对的两个数,单独的一个数不能称做倒数。
¬7.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真分数,所得的积小于它本身。
¬8.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假分数,所得的积大于或等于它本身。
¬9.如果几个不为0的数与不同分数相乘的积相等,那么与大分数相乘的因数反而小,与小分数相乘的因数反而大。
八年级上册数学必背概念定义全部公式总结
八年级上册数学必背概念定义全部公式总结
一、集合:
1. 集合的定义:集合是由一组对象组成的具有某种特征的对象集合。
它是不可分割的、没有重复元素的元素序列。
2. 交集:两个集合A和B中的交集为A∩B,表示A和B中共有的元素。
3. 并集:两个集合A和B的并集为A∪B,表示A和B中所
有的元素。
4. 差集:两个集合A和B的差集A-B,表示A和B中A中存
在而B中不存在的元素。
二、函数概念:
1. 函数定义: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数学关系,它把某个变量(x)
和它的值(y)之间的联系表示出来。
2. 函数的图像:函数的图像就是将函数的定义域上的每个点映射到函数的值域上的相应的点的图形。
3. 连续性:连续性是指函数的图像在某一点没有断点,也就是说函数的图像是连续的。
4. 函数的单调性:单调性是指函数的图像在一定的区间内保持一定的方向,这个方向可以是递增或者递减。
三、平面直角坐标系:
1. 坐标原点:坐标原点是指二维坐标系统中两个坐标轴的交点。
2. 坐标轴:坐标轴是一对垂直的直线,以原点为起点,分别为横坐标轴和纵坐标轴。
3. 直角座标:直角座标是指一个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
4. 原点对称:原点对称是指给定一个点P,将其位置上的镜子照在原点O上,就得到点P的原点对称点P'。
二年级数学上册必背定义汇总
二年级数学上册必背定义汇总数字- 数字是用来计数和度量的符号。
在数学中常见的数字有0、1、2、3、4、5、6、7、8、9等。
数量- 数量用来表示某种事物的多少。
数量可以用数字或词语来表示,例如"三个苹果","两本书"。
数组- 数组是一组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数字。
数组中的每个数字称为元素。
运算符- 运算符是用来进行数学运算的符号。
常见的运算符有加法运算符(+)、减法运算符(-)、乘法运算符(*)、除法运算符(/)等。
加法- 加法是一种基本的数学运算,用来求两个或多个数字之和。
在加法中,被加数、加数和和称为加法的三要素。
减法- 减法是一种基本的数学运算,用来求一个数字与另一个数字之间的差。
在减法中,被减数、减数和差称为减法的三要素。
乘法- 乘法是一种基本的数学运算,用来求两个或多个数字之积。
在乘法中,被乘数、乘数和积称为乘法的三要素。
除法- 除法是一种基本的数学运算,用来求一个数字被另一个数字除的商。
在除法中,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如果有的话)称为除法的四要素。
形状- 形状是指物体的外貌特征。
常见的数学形状有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长度- 长度是指物体的长或短。
用长度单位来表示,例如厘米、米、千米等。
容积- 容积是指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小。
用容积单位来表示,例如毫升、升等。
时间- 时间是用来衡量事物发展的长短。
用时间单位来表示,例如秒、分钟、小时、天等。
数据- 数据是指收集到的有关某事物的信息。
数据可以是数字、文字、图表等形式。
图表- 图表是用来展示数据的可视化工具,常见的图表类型有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
方向- 方向是指物体运动或朝向的位置关系。
常见的方向有前、后、左、右等。
坐标- 坐标是用来表示点在平面上的位置的数对。
坐标由横坐标和纵坐标组成。
比较- 比较是用来判断大小或大小关系的运算。
常见的比较运算符有大于(>)、小于(<)、等于(=)等。
八年级数学复习必背几何定理定义公式
八年级数学复习必背几何定理定义公式班级 姓名第一部分 相交线、平行线1、 直线公理: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直线;2 、线段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4、对顶角相等;5、垂线的性质: ①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②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写为:垂线段最短;6、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作平行线;7、在同一平面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相交和平行;在空间几何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三种,相交、平行和异面; 8、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7、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平行线的判定: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0、平行线的性质: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第二部分 三角形1、三角形的定义: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2、三角形的中线:连接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和对边中点的线段叫作三角形的中线;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对边相交,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作三角形的角平分线;4、三角形的高:经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作三角形的高;5、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6、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7、推论: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8、真命题: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9、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2180°10、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11、连接多边形的不相邻顶点的直线叫作对角线;从n 边形n ≥3的一个顶点可以引n-3条对角线,n 边形n ≥3一共有)3(21 n n 条对角线; 12、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作全等形;13、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作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14、全等三角形的判定:①边角边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②角边角ASA :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③角角边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④边边边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⑤斜边、直角边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第三部分 轴对称图形1、轴对称: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能够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直线成轴对称;2、轴对称图形: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3、轴对称的性质:①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②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③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④真命题: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①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②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6、角的轴对称性:①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②在角的内部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③角的平分线是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7、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作等腰三角形;8、等腰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②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9、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10、等边三角形的定义: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作等边三角形;1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1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①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②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13、直角三角形的性质: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③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④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⑤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锐角等于3014、直角三角形的判定:①两个锐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②真命题:如果三角形的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长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③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条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第四部分 中心对称图形1、中心对称:如果把一个图形绕一个点旋转180°后能够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点成中心对称;2、中心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绕一个点旋转180°后能够与自身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3、中心对称的性质:①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②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4、真命题: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成中心对称;5、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作平行四边形;6、平行四边形性质:①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②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③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7、平行四边形判定:①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④真命题: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⑤真命题: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注意:假命题...:一组对边相等,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8、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作矩形;9、矩形的性质:①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②矩形的对角线相等;10、矩形的判定:①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11、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作菱形;12、菱形的性质:①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②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13、菱形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推而广之:真命题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14、菱形的判定:①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③真命题:一条对角线平分一个内角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15、正方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并且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作正方形;16、正方形性质: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17、正方形的判定:既是矩形,又是菱形的四边形是正方形;18、梯形的定义: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作梯形;19、等腰梯形的定义: 两腰相等的梯形叫作等腰梯形;20、等腰梯形性质:①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②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21、等腰梯形判定:①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②真命题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22、三角形的中位线的定义:连接三角形的两边中点的线段叫作三角形的中位线;23、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24、梯形的中位线:连接梯形的两腰中点的线段叫作梯形的中位线;25、真命题: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之和的一半;26、真命题: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的中点的连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之差的一半;27、梯形的面积等于中位线与高的乘积;28、真命题:①连接任意四边形的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真命题:②连接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的各边中点所得四边形是矩形; 真命题:③连接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的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菱形;。
”必背”是什么意思?
”必背”是什么意思?导言:必背对于学习和记忆是非常关键的,它代表了我们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那么,"必背"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以下将为您详细解读。
一、"必背"的定义及意义"必背"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它通常用来描述需要被学习者牢记在脑海中的重要知识点、公式或内容。
这些知识点是学习的基础,掌握它们对于进一步的学习和应用至关重要。
"必背"是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必背"的意义在于,通过将关键知识点牢记在脑海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通过反复背诵和记忆,我们不仅可以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还能够在实际应用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必背"的作用和影响1. 培养自我学习能力:通过背诵"必背"知识,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自我学习能力。
只有将知识从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我们才能在学习过程中牢牢掌握这些知识。
2. 提高学习效果:背诵"必背"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消化所学内容。
这种深度学习可以提高我们的学习效果,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考试和应用知识。
3. 启发思维发展:背诵"必背"知识不仅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储备,还可以激发我们的思维发展。
通过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和对比,我们可以培养出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如何有效背诵"必背"知识1.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在背诵"必背"知识之前,我们需要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
将知识点分成小块,逐步进行记忆和复习,这样可以提高记忆效果。
2.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背诵"必背"知识时,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非常重要。
避免干扰和打扰,保持专注,可以提高记忆效果。
3. 运用记忆技巧:背诵"必背"知识并不意味着单纯地重复,我们可以运用一些记忆技巧来帮助记忆。
小学数学必背定义精
必背定义、定理公式一、公式及应用: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公式:C=(a+b×2(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2.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长=面积÷宽宽=面积÷长)3..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公式:C= a ×4(边长=周长÷4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 S= a25.三角形的周长=三条边之和6.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S= a×h÷2(三角形的高=面积÷底×2。
三角形的底=面积÷高×2)7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底边上的高公式S= a×h(平行四边的高=面积÷高对应的底平行四边的底=面积÷底边上的高)8.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梯形的高=面积÷上下底之和×2 梯形的上底=面积÷高×2—下底梯形的下底=面积÷高×2—上底)9.圆的周长=直径×π=2×半径×π公式:C=πd=2πr(直径=圆的周长÷π 半径=圆的周长÷2÷π )10.圆的面积= π×半径×半径公式:S=πr211.半圆周长=整圆周长÷2+直径或=5.14r12.半圆弧长=整圆周长÷213. 圆环的面积=π×(大圆半径的平方—小圆半径的平方)14.圆环的周长=大圆周长+小圆周长15.长方体的底面积=长×宽16.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 = 长×4+宽×4+高×4(长方体的长=(棱长总和—宽×4—高×4)÷4)17.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公式:S=(a×b+a×c+b×c)×218.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 = abh(长方体的高=体积÷长÷宽长方体的长=体积÷宽÷高长方体的宽=体积÷长÷高19.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棱长=棱长总和÷12)20.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公式: S=6a221.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 = a322.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 = abh23.圆柱体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公式:S=ch=πdh=2πrh(圆柱体的高=侧面积÷底面周长底面周长=侧面积÷高)24. 圆柱体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面积公式:S=ch+2s=ch+2πr225.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Sh26.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积高。
小学1-6年级数学必考知识汇总考试前看
小学1-6年级数学必考知识汇总,孩子考试前赶紧看!1-6年级必考重难点知识必背定义、定理公式1、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S= a×h÷2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5、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6、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7、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8、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9、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10、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11、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12、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
公式:S=ch=πdh=2πrh 13、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14、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
公式:V=Sh15、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
公式:V=1/3Sh16、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7、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18、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定义定理性质公式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背定义、定理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S= a×h÷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
公式:S=ch=πdh=2πrh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
公式:V=Sh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
公式:V=1/3Sh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读懂理解会应用以下定义定理性质公式一、算术方面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如:(2+4)×5=2×5+4×5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
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
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1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0、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21、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数量关系计算公式方面1、单价×数量=总价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3、速度×时间=路程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5、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
例:90÷5÷6=90÷(5×6)6、 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1市斤1公顷=10000平方米。
1亩=666.666平方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7、什么叫比: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
如:2÷5或3:6或1/3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8、什么叫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如3:6=9:189、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
10、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如3:χ=9:1811、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的比值(也就是商k)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
如:y/x=k( k一定)或kx=y 12、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反比例关系。
如:x×y = k( k一定)或k / x = y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13、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其实,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这个小数乘以100%就行了。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14、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其实,把分数化成百分数,要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后,再乘以100%就行了。
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15、要学会把小数化成分数和把分数化成小数的化发。
16、最大公约数:几个数都能被同一个数一次性整除,这个数就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或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
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最大公约数。
)17、互质数: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18、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9、通分:把异分母分数的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的分数,叫做通分。
(通分用最小公倍数)20、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约分用最大公约数)21、最简分数: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分数计算到最后,得数必须化成最简分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即能用2进行约分。
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能被5整除,即能用5进行约分。
在约分时应注意利用。
22、偶数和奇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
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23、质数(素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24、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8、利息=本金×利率×时间(时间一般以年或月为单位,应与利率的单位相对应)29、利率: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一年的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年利率。
一月的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月利率。
30、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整数,叫做自然数。
0也是自然数。
31、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如3. 141414 32、不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起,没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不循环小数。
如3. 14159265433、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起到无限位数,没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
如3. 141592654……34、什么叫代数? 代数就是用字母代替数。
35、什么叫代数式?用字母表示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如:3x =ab+c一般运算规则1 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 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8 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边长×4 C=4a面积=边长×边长S=a×a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长+宽)×2 C=2(a+b)面积=长×宽 S=ab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体积=长×宽×高 V=abh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2 s=ah÷2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 s=ah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d=直径 r=半径周长=直径×∏=2×∏×半径C=∏d=2∏r面积=半径×半径×∏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侧面积=底面周长×高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体积=底面积×高体积=侧面积÷2×半径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叫做自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