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实数系-3.1.2复数的概念 (1)
数学分析知识点总结
数学分析知识点总结一、实数系与复数系1.1 实数系的定义实数系是我们熟知的数系,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
实数系满足加法、乘法封闭性、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运算性质。
在实数系中,每个数都可以用小数形式表示,例如π=3.1415926535…,e=2.7182818284…等。
1.2 复数系的定义复数系是由实部和虚部组成的数,常用形式为a+bi,其中a为实部,b为虚部,i为虚数单位,满足虚数单位的定义i²=-1。
复数系具有加法、乘法运算,也满足封闭性、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运算性质。
1.3 实数系与复数系的关系实数系是复数系的一个子集,所有实数可以看作复数系中的实部为零的复数。
实数系和复数系是数学分析中的基础,涉及了数的概念和性质,对后续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函数与极限2.1 函数的定义函数是一种对应关系,如果对于每一个自变量x,都有唯一确定的函数值f(x),那么称f是x的函数,在数学分析中,常见的函数有多项式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
2.2 极限的概念极限是数学分析中的重要概念,用来描述函数在某一点附近的表现。
通俗地说,极限是函数在某一点上的“接近值”,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如果当自变量x趋近于a时,函数值f(x)趋近于L,那么称L是函数f(x)在x=a处的极限,记作lim(x→a)f(x)=L。
2.3 极限的性质极限有一些重要的性质,包括唯一性、局部有界性、保号性等。
同时,极限还具有四则运算性质,即两个函数的极限之和、差、积、商等于分别对应的函数的极限之和、差、积、商。
这些性质为求解极限问题提供了便利。
2.4 极限存在的条件函数在某一点处极限存在的条件有界性、单调性、有序性、保号性等。
在实际问题中,要根据极限存在的条件来判断函数在某一点处的极限是否存在。
2.5 极限的计算方法极限的计算方法包括用极限的性质、夹逼定理、洛必达法则等,这些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求解复杂的极限问题,对于深入理解函数的性质有很大的帮助。
数学复数高考知识点总结
数学复数高考知识点总结一、复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1.1 复数的定义复数是由实数和虚数构成的数,一般形式为a+bi,其中a为实部,bi为虚部,i为虚数单位,满足i²=-1。
1.2 复数的表示方法复数可以用直角坐标系和极坐标系表示。
在直角坐标系中,复数z=a+bi可以表示为有序数(a,b),其中a为实部,b为虚部;在极坐标系中,复数z=a+bi可以表示为z=r(cosθ+isinθ),其中r为模,θ为幅角。
1.3 复数的加减法复数的加减法与实数的加减法类似,实部与实部相加减,虚部与虚部相加减。
1.4 复数的乘法复数的乘法可利用分配律和i²=-1进行计算,即(a+bi)×(c+di)=ac+adi+bci+bdi²=(ac-bd)+(ad+bc)i。
1.5 复数的除法复数的除法需要将除数与被除数同时乘以共轭复数,然后利用分配律进行计算。
1.6 复数的共轭复数z=a+bi的共轭是z的实部不变,虚部取负数,即z的共轭为a-bi。
1.7 复数的模和幅角复数z=a+bi的模是z距离原点的长度,又可以表示为|z|=√(a²+b²);复数z的幅角是z与正实轴之间的夹角,一般取在-π<θ≤π的区间内。
1.8 二次根式对于复数z=a+bi,其二次根式为±√z=±(√r)(cos(θ/2)+isin(θ/2)),其中r为z的模,θ为z 的幅角。
二、复数的应用2.1 复数的几何意义复数可以表示平面上的点,实部代表横坐标,虚部代表纵坐标;复数的模代表点到原点的距离,复数的幅角代表点与正实轴之间的夹角。
2.2 解析式解析式是指利用复数形式的代数式表示函数值,在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中,可以利用复数的解析式简化计算。
2.3 需解方程部分方程的解需要引入复数,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可能为复数,解方程时需考虑复数根的情况。
2.4 矩阵计算在一些特定矩阵的计算中,可能出现复数,需要利用复数的运算规则进行计算。
3.1.1系数的扩充与复数的概念
课堂小结
3.复数包括了实数和虚数,实数的某些 性质在复数集中不成立,如x2≥0; 若 x-y>0,则x>y等,今后在数学解题中, 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一般都在实数集内 解决问题.
课堂小结
4.复数有关概念:
复数的代数形式: z a bi (a R, b R) 复数的实部 、虚部
虚数、纯虚数
复数相等
a bi
a c c di b d
课后作业
作业:课本P55, A组第1,2,3题
讲授新课
2、复数集、实数集、虚数集、纯虚数集之间 的关系用韦恩图怎样表示?
复数 纯虚数 实数 虚数
3、两个实数可以比较大小,一个实数与一个虚数 或两个虚数可以比较大小吗?
虚数不能比较大小.
新知应用
练习1.说明下列数中,那些是实数,哪些 是虚数,哪些是纯虚数,并指出复数的实 部与虚部。
2 7, 0.618,
i ,
2
i 1 3 , 3 9 2i,
2 i, 0 7
5i +8
新知应用
例1:实数m取什么值时,复数
z m 1虚数? (3)纯虚数?
新知应用
练习2:当m为何实数时,复数
z m m 2 (m 1)i
2 2
(1)实数 (2)虚数 (3)纯虚数
(1)m= 1 (2)m 1 (3)m=-2
新知应用
如果两个复数的实部和虚部分别相
等,那么我们就说这两个复数相等.
若a, b, c, d R,
a c a bi c di b d
新知应用
例2: 已知 (2 x 1) i y (3 y)i x, y R, 求 x, y.
(人教课标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目录(B版)
(人教课标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目录(B版)(人教课标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目录(B版)必修一第一章集合1.1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1.1.1集合的概念1.1.2集合的表示方法1.2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1.2.1集合之间的关系1.2.2集合的运算本章小结阅读与欣赏聪明在于学习,天才由于积累第二章函数2.1函数2.1.1函数2.1.2函数的表示方法2.1.3函数的单调性2.1.4函数的奇偶性2.1.5用计算机作函数的图象(选学)2.2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2.2.1一次函数的性质与图象2.2.3待定系数法2.3函数的应用(Ⅰ)2.4函数与方程2.4.1函数的零点2.4.2求函数零点近似解的一种计算方法——二分法本章小结阅读与欣赏函数概念的形成与发展第三章基本初等函数(Ⅰ)3.1指数与指数函数3.1.1实数指数幂及其运算3.1.2指数函数3.2对数与对数函数3.2.1对数及其运算3.2.2对数函数3.2.3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关系3.3幂函数3.4函数的应用(Ⅱ)本章小结阅读与欣赏对数的发明必修二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1.1空间几何体1.1.1构成空间几何体的基本元素1.1.2棱柱、棱锥和棱台的结构特征1.1.3圆柱、圆锥、圆台和球1.1.4投影与直观图1.1.5三视图1.1.6棱柱、棱锥、棱台和球的表面积1.1.7柱、锥、台和球的体积实习作业1.2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2.1平面的基本性质与推论1.2.2空间中的平行关系1.2.3空间中的垂直关系本章小结阅读与欣赏散发着数学芳香的碑文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2.1.1数轴上的基本公式2.1.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2.2直线的方程2.2.1直线方程的概念与直线的斜率2.2.2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2.2.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2.4点到直线的距离2.3圆的方程2.3.1圆的标准方程2.3.2圆的一般方程2.3.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3.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2.4空间直角坐标系2.4.1空间直角坐标系2.4.2空间两点的距离公式本章小结阅读与欣赏笛卡儿必修三第一章算法初步1.1算法与程序框图1.1.1算法的概念1.1.2程序框图1.1.3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和框图表示1.2基本算法语句1.2.1赋值、输入和输出语句1.2.2条件语句1.2.3循环语句1.3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本章小结阅读与欣赏我国古代数学家秦九韶附录1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算法、框图和程序附录2Scilab部分函数指令表第二章统计2.1随机抽样2.1.2系统抽样2.1.4数据的收集2.2用样本估计总体2.2.1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分布2.2.2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2.3变量的相关性2.3.1变量间的相关关系2.3.2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本章小结阅读与欣赏蚂蚁和大象谁的力气更大附录随机数表第三章概率3.1事件与概率3.1.1随机现象3.1.2事件与基本事件空间3.1.3频率与概率3.1.4概率的加法公式3.2古典概型3.2.1古典概型3.2.2概率的一般加法公式(选学)3.3随机数的含义与应用3.3.1几何概型3.3.2随机数的含义与应用3.4概率的应用本章小结阅读与欣赏概率论的起源必修四第一章基本初等函数(Ⅱ)1.1任意角的概念与弧度制1.1.1角的概念的推广1.1.2弧度制和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2.1三角函数的定义1.2.2单位圆与三角函数线1.2.3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1.2.4诱导公式1.3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3.1正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3.2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3.3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教学建模活动本章小结阅读与欣赏三角学的发展第二章平面向量2.1向量的线性运算2.1.1向量的概念2.1.2向量的加法2.1.3向量的减法2.1.4数乘向量2.1.5向量共线的条件与轴上向量坐标运算2.2向量的分解与向量的坐标运算2.2.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2.2.2向量的正交分解与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2.2.3用平面向量坐标表示向量共线条件2.3平面向量的数量积2.3.1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与定义2.3.2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2.3.3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与度量公式2.4向量的应用2.4.1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2.4.2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本章小结阅读与欣赏向量概念的推广与应用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1和角公式3.1.1两角和与差的余弦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3.1.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3.2倍角公式和半角公式3.2.1倍角公式3.2.2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3.3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本章小结阅读与欣赏和角公式与旋转对称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1.1正弦定理1.1.2余弦定理1.2应用举例本章小结阅读与欣赏亚历山大时期的三角测量第二章数列2.1数列2.1.1数列2.1.2数列的递推公式(选学)2.2等差数列2.2.1等差数列2.2.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3等比数列2.3.1等比数列2.3.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本章小结阅读与欣赏级数趣题无穷与悖论第三章不等式3.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3.1.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3.1.2不等式的性质3.2均值不等式3.3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3.4不等式的实际应用3.5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3.5.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3.5.2简单线性规划本章小结选修1-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命题与量词1.1.1命题1.1.2量词1.2基本逻辑联结词1.2.1“且”与“或”1.2.2“非”(否定)1.3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命题的四种形式1.3.1推出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1.3.2命题的四种形式本章小结阅读与欣赏什么是数理逻辑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椭圆2.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2.1.2椭圆的几何性质2.2双曲线2.2.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2.2.2双曲线的几何性质2.3抛物线2.3.1抛物线级其标准方程2.3.2抛物线的几何性质本章小结阅读与欣赏圆锥面与圆锥曲线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3.1导数3.1.1函数的平均变化率3.1.2瞬时速度与导数3.1.3导数的几何意义3.2导数的运算3.2.1常数与幂函数的导数3.2.2导数公式表3.2.3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3.3导数的应用3.3.1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3.3.2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3.3.3导数的实际应用本章小结阅读与欣赏微积分与极限思想选修1-2第一章统计案例1.1独立性检验1.2回归分析本章小结“回归”一词的由来附表相关性检验的临界值表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1.1合情推理2.1.2演绎推理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1综合法与分析法2.2.2反证法本章小结阅读与欣赏《原本》与公理化思想数学证明的机械化——机器证明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1实数系3.1.2复数的引入3.2复数的运算3.2.1复数的加法和减法3.2.2复数的乘法和除法本章小结复平面与高斯第四章框图4.1流程图4.2结构图本章小结阅读与欣赏冯·诺伊曼选修2-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命题与量词1.1.1命题1.1.2量词1.2基本逻辑联结词1.2.1“且”与“或”1.2.2“非”(否定)1.3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命题的四种形式1.3.1推出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本章小结阅读与欣赏什么是数理逻辑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曲线与方程2.1.1曲线与方程的概念2.1.2由曲线求它的方程、由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2.2椭圆2.2.1椭圆的标准方程2.2.2椭圆的几何性质2.3双曲线2.3.1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3.2双曲线的几何性质2.4抛物线2.4.1抛物线的标准方程2.4.2抛物线的几何性质2.5直线与圆锥曲线本章小结阅读与欣赏圆锥面与圆锥曲线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3.1.1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3.1.2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3.1.3两个向量的数量积3.1.4空间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3.2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3.2.1直线的方向向量与直线的向量方程3.2.2平面的法向量与平面的向量表示3.2.3直线与平面的夹角3.2.4二面角及其度量3.2.5距离(选学)本章小结阅读与欣赏向量的叉积及其性质选修2-2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1.1导数1.1.1函数的平均变化率1.1.2瞬时速度与导数1.1.3导数的几何意义1.2导数的运算1.2.1常数函数与冥函数的导数1.2.2导数公式表及数学软件的应用1.2.3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1.3导数的应用1.3.1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1.3.2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1.3.3导数的实际应用1.4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1.4.1曲边梯形面积与定积分1.4.2微积分基本定理本章小结阅读与欣赏微积分与极限思想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1.1合情推理2.1.2演绎推理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1综合法与分析法2.2.2反证法2.3数学归纳法2.3.1数学归纳法2.3.2数学归纳法应用举例本意小结阅读与欣赏《原本》与公理化思想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3.1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概念3.1.1实数系3.1.2复数的概念3.1.3复数的几何意义3.2复数的运算3.2.1复数的加法与减法3.2.2复数的乘法3.2.3复数的除法本章小节阅读与欣赏复平面与高斯选修2-3第一章计数原理1.1基本计数原理1.2排列与组合1.2.1排列1.2.2组合1.3二项式定理1.3二项式定理1.3.2杨辉三角本章小结第二章概率2.1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2.1.1离散型随机变量2.1.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2.1.3超几何分布2.2条件概率与事件的独立性2.2.1条件概率2.2.2事件的独立性2.2.3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2.3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2.3.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2.3.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2.4正态分布本章小结阅读与欣赏关于“玛丽莲问题”的争论第三章统计案例3.1独立性检验3.2回归分析本章小结阅读与欣赏“回归”一词的由来附表选修3-1第一讲早期的算术与几何一古埃及的数学二两河流域的数学三丰富多彩的记数制度第二讲古希腊数学一希腊数学的先行者二毕达哥拉斯学派三欧几里得与《原本》四数学之神──阿基米德第三讲中国古代数学瑰宝一《周髀算经》与赵爽弦图二《九章算术》三大衍求一术四中国古代数学家第四讲平面解析几何的产生一坐标思想的早期萌芽二笛卡儿坐标系三费马的解析几何思想四解析几何的进一步发展第五讲微积分的诞生一微积分产生的历史背景二科学巨人牛顿的工作三莱布尼茨的“微积分”第六讲近代数学两巨星一分析的化身──欧拉二数学王子──高斯第七讲千古谜题一三次、四次方程求根公式的发现二高次方程可解性问题的解决三伽罗瓦与群论四古希腊三大几何问题的解决第八讲对无穷的深入思考一古代的无穷观念二无穷集合论的创立三集合论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第九讲中国现代数学的开拓与发展一中国现代数学发展概观二人民的数学家──华罗庚三当代几何大师──陈省身选修3-2暂缺选修3-3第一讲从欧氏几何看球面一平面与球面的位置关系二直线与球面的位置关系和球幂定理三球面的对称性第二讲球面上的距离和角一球面上的距离二球面上的角第三讲球面上的基本图形一极与赤道二球面二角形三球面三角形1.球面三角形2.三面角3.对顶三角形4.球极三角形第四讲球面三角形一球面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二、球面“等腰”三角形三球面三角形的周长四球面三角形的内角和第五讲球面三角形的全等1.“边边边”(s.s.s)判定定理2.“边角边”(s.a.s.)判定定理3.“角边角”(a.s.a.)判定定理4.“角角角”(a.a.a.)判定定理第六讲球面多边形与欧拉公式一球面多边形及其内角和公式二简单多面体的欧拉公式三用球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证明欧拉公式第七讲球面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一球面上的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二用向量方法证明球面上的余弦定理1.向量的向量积2.球面上余弦定理的向量证明三从球面上的正弦定理看球面与平面四球面上余弦定理的应用──求地球上两城市间的距离第八讲欧氏几何与非欧几何一平面几何与球面几何的比较二欧氏平行公理与非欧几何模型──庞加莱模型三欧氏几何与非欧几何的意义阅读与思考非欧几何简史选修3-4第一讲平面图形的对称群一平面刚体运动1.平面刚体运动的定义2.平面刚体运动的性质二对称变换1.对称变换的定义2.正多边形的对称变换3.对称变换的合成4.对称变换的性质5.对称变换的逆变换三平面图形的对称群第二讲代数学中的对称与抽象群的概念一n元对称群Sn二多项式的对称变换三抽象群的概念1.群的一般概念2.直积第三讲对称与群的故事一带饰和面饰二化学分子的对称群三晶体的分类四伽罗瓦理论选修4-1第一讲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关性质一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四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第二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圆周角定理二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三圆的切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四弦切角的性质五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第三讲圆锥曲线性质的探讨一平行摄影二平面与圆柱面的截线三平面与圆锥面的截线选修4-2引言第一讲线性变换与二阶矩阵一线性变换与二阶矩阵(一)几类特殊线性变换及其二阶矩阵1.旋转变换2.反射变换3.伸缩变换4.投影变换5.切变变换(二)变换、矩阵的相等二二阶矩阵与平面向量的乘法(二)一些重要线性变换对单位正方形区域的作用第二讲变换的复合与二阶矩阵的乘法一复合变换与二阶矩阵的乘法二矩阵乘法的性质第三讲逆变换与逆矩阵一逆变换与逆矩阵1.逆变换与逆矩阵2.逆矩阵的性质二二阶行列式与逆矩阵三逆矩阵与二元一次方程组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矩阵形式2.逆矩阵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第四讲变换的不变量与矩阵的特征向量一变换的不变量——矩阵的特征向量1.特征值与特征向量2.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计算二特征向量的应用1.Aa的简单表示2.特征向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选修4-5第一章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证明的基本方法1.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1.2基本不等式1.3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1.4绝对值的三角不等式1.5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本章小结第二章柯西不等式与排序不等式及其应用2.1 柯西不等式2.2排序不等式2.3平均值不等式(选学)2.4最大值与最小值问题,优化的数学模型本章小结阅读与欣赏第三章数学归纳法与贝努利不等式3.1数学归纳法原理3.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贝努利不等式本章小结阅读与欣赏附录部分中英文词汇对照表后记选修4-6引言第一讲整数的整除一整除1.整除的概念和性质2.带余除法3.素数及其判别法二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1.最大公因数2.最小公倍数三算术基本定理第二讲同余与同余方程一同余1.同余的概念2.同余的性质二剩余类及其运算三费马小定理和欧拉定理四一次同余方程五拉格朗日插值法和孙子定理六弃九验算法第三讲一次不定方程一二元一次不定方程二二元一次不定方程的特解三多元一次不定方程第四讲数伦在密码中的应用一信息的加密与去密二大数分解和公开密钥学习总结报告附录一剩余系和欧拉函数附录二多项式的整除性选修4-7引言第一讲优选法一什么叫优选法二单峰函数三黄金分割法——0.618法1.黄金分割常数2.黄金分割法——0.618法阅读与思考黄金分割研究简史四分数法1.分数法阅读与思考斐波那契数列和黄金分割2.分数法的最优性五其他几种常用的优越法1.对分法2.盲人爬山法3.分批试验法4.多峰的情形六多因素方法1.纵横对折法和从好点出发法2.平行线法3.双因素盲人爬山法第二讲试验设计初步一正交试验设计法1.正交表2.正交试验设计3.试验结果的分析4.正交表的特性二正交试验的应用选修4-9引言第一讲风险与决策的基本概念一风险与决策的关系二风险与决策的基本概念1.风险(平均损失)2.平均收益3.损益矩阵4.风险型决策探究与发现风险相差不大时该如何决策第二讲决策树方法第三讲风险型决策的敏感性分析第四讲马尔可夫型决策简介一马尔可夫链简介1.马尔可夫性与马尔可夫链2.转移概率与转移概率矩阵二马尔可夫型决策简介三长期准则下的马尔可夫型决策理论1.马尔可夫链的平稳分布2.平稳分布与马尔可夫型决策的长期准则3.平稳准则的应用案例说明:A版适用于文件生使用,B版适用于理科生使用,B 版比A版略难。
数学人教B版教材目录(必修选修)
数学人教B版教材目录(必修选修)人教B版-----------------------------------必修1-----------------------------------第一章集合1.1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1.1.1集合的概念1.1.2集合的表示方法1.2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1.2.1集合之间的关系1.2.2集合的运算第二章函数2.1函数2.1.1函数2.1.2函数的表示方法2.1.3函数的单调性2.1.4函数的奇偶性2.1.5用计算机作函数的图形(选学)2.2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2.2.1一次函数的性质与图象2.2.2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图象2.2.3待定系数法2.3函数的应用(Ⅰ)2.4函数与方程2.4.1函数的零点求函数零点2.4.2近似解的一种方法----二分法第三章基本初等函数(Ⅰ)3.1指数与指数函数3.1.1实数指数幂及其运算3.1.2指数函数3.2对数与对数函数3.2.1对数及其运算3.2.2对数函数3.2.3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关系3.3幂函数3.4函数的应用(Ⅱ)-----------------------------------必修2-----------------------------------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1.1空间几何体1.1.1构成空间几何体的基本元素1.1.2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1.1.3圆柱、圆锥、圆台和球1.2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2.1平面的基本性质与推论1.2.2空间中的平行关系1.2.3空间中的垂直关系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1平面真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2.1.1数轴上的基本公式2.1.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2.2直线方程2.2.1直线方程的概念与直线的斜率2.2.2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2.2.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2.4点到直线的距离2.3圆的方程2.3.1圆的标准方程2.3.2圆的一般方程2.3.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3.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2.4空间直角坐标系2.4.1空间直角坐标系2.4.2空间两点的距离公式-----------------------------------必修3-----------------------------------第一章算法初步1.1.3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和框图表示1.2基本算法语句1.2.1赋值、输入、输出语句1.2.2条件语句1.2.3循环语句1.3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第二章统计2.1随机抽样2.1.1简单随机抽样2.1.2系统抽样2.1.3分层抽样2.1.4数据的收集2.2用样本估计总体2.2.1用样本的频率估计总体的分布2.2.2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2.3变量的相关性2.3.1变量间的相关关系2.3.2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第三章概率3.1随机现象3.1.1随机事件3.1.2时间与基本事件空间3.1.3频率与概率3.1.4概率的加法公式3.2古典概型3.2.1古典概型3.2.2概率的一般加法公式(选学)3.3随机数的含义与应用3.3.1几何概型3.3.2随机数的含义与应用3.4概率的应用-----------------------------------必修4-----------------------------------第一章基本初等函(Ⅱ)1.1任意角的概念与弧度制1.1.1角的概念推广1.1.2弧度制和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2.1三角函数的定义1.2.2单位圆与三角函数线1.2.3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1.2.4诱导公式1.3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3.1正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3.2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3.3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第二章平面向量2.1向量的线性运算2.1.1向量的概念2.1.2向量的加法2.1.3向量的减法2.1.4数乘向量2.1.5向量共线的条件与向量坐标运算2.2向量的分解与向量的坐标运算2.2.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2.2.2向量的正交分解与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2.2.3用平面向量坐标表示向量共线的条件2.3平面向量的数量积2.3.1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与定义2.3.2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2.3.3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与度量公式2.4向量的应用2.4.1向量在集合中的应用2.4.2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1和角公式3.1.1两角和与差的余弦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3.1.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3.2倍角公式和半角公式3.2.1倍角公式3.2.2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3.3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必修5-----------------------------------第一章解直角三角形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1.1正弦定理1.1.2余弦定理1.2应用举例第二章数列2.1数列2.1.1数列2.1.2数列的递推公式(选学)2.2等差数列2.2.1等差数列2.2.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3等比数列2.3.1等比数列2.3.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三章不等式3.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3.1.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3.1.2不等式的性质3.2均值不等式3.3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3.4不等式的实际应用3.5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3.5.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3.5.2简单线性规划-----------------------------------选修1-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命题与量词1.2基本逻辑联结词1.3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命题的.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椭圆2.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2.1.2椭圆的几何性质2.2双曲线2.2.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2.2.2双曲线的几何性质2.3抛物线2.3.1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2.3.2抛物线的几何性质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3.1导数3.1.1函数的平均变化率3.1.2瞬时速度与导数3.1.3导数的几何含义3.2导数的运算3.2.1常数与幂函数的导数3.2.2导数公式表3.2.3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3.3导数的应用3.3.1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3.3.2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3.3.3导数的实际应用-----------------------------------选修1-2-----------------------------------第一章统计案例1.1独立性检验1.2回归分析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1.1合情推理2.1.2演绎推理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1综合法与分析法2.2.2反证法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1实数系3.1.2复数的引入3.2复数的运算3.2.1复数的加法与减法3.2.2复数的乘法与除法第四章框图,4.1流程图4.2结构图-----------------------------------选修2-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命题与量词1.2基本逻辑联结词1.3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命题的.第二章锥曲线与方程2.1曲线与方程2.1.1曲线与方程的概念2.1.2由曲线求它的方程,由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2.2椭圆2.2.1椭圆的标准方程2.2.2椭圆的几何性质2.3双曲线2.3.1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3.2双曲线的几何性质2.4抛物线2.4.1抛物线的标准方程2.4.2抛物线的几何性质2.5直线与圆锥曲线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3.1.1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3.1.2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3.1.3两个向量的数量积3.1.4空间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3.2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3.2.1直线的方向向量与直线的向量方程3.2.2平面的法向量与平面的向量表示3.2.3直线与平面的夹角3.2.4二面角及其度量3.2.5距离-----------------------------------选修2-2-----------------------------------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1.1导数1.1.1函数的平均变化率1.1.2瞬时速度与导数1.1.3导数的几何意义1.2导数的运算1.2.1常用函数与幂函数的导数1.2.2导数公式表及数学软件的应用1.2.3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1.3导数的应用1.3.1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1.3.2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1.3.3导数的实际应用1.4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1.4.1曲边梯形面积与定积分1.4.2微积分基本定理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1.1合情推理2.1.2演绎推理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1综合法与分析法2.2.2反证法2.3数学归纳法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3.1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概念3.1.1实数系3.1.2复数的概念3.1.3复数的几何意义3.2复数的运算3.2.1复数的加法与减法3.2.2复数的乘法3.2.3复数的除法-----------------------------------选修2-3-----------------------------------第一章计数原理1.1基本计数原理1.2排列与组合1.2.1排列1.2.2组合1.3二项式定理1.3.1二项式定理1.3.2杨辉三角第二章概率2.1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2.1.1离散型随机变量2.1.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2.1.3超几何分布2.2条件概率与事件的独立性2.2.1条件概率2.2.2事件的独立性2.2.3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2.3随机变量的数学特征2.3.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2.3.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2.4正态分布第三章统计案例3.1独立性检验3.2回归分析-----------------------------------选修4-1-----------------------------------第一章相似三角形定理与圆幂定理1.1相似三角形1.1.1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1.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1.3平行切割定理1.1.4锐角三角函数与射影定理1.2圆周角与弦切角1.2.1圆的切线1.2.2圆周角定理1.2.3弦切角定理1.3圆幂定理与圆内接四边形1.3.1圆幂定理1.3.2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第二章圆锥、圆锥与圆锥曲线2.1平行投影与圆柱面的平面截线2.1.1平行投影的性质2.1.2圆柱面的平面截线2.2用内切球探索圆锥曲线的性质2.2.1球的切线与切平面2.2.2圆柱面的内切球与圆柱面的平面截线2.2.3圆锥面及其内切球2.2.4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选修4-2-----------------------------------第一章二阶矩阵与平面图形的变换1.1二阶矩阵1.2二阶矩阵与平面向量的乘法1.2.1二阶矩阵与平面向量的乘法1.2.2矩阵变换1.2.3几类特殊的矩阵变换1.3二阶方阵的乘法1.3.1二阶方阵的乘法1.3.2矩阵乘法的运算律第二章逆矩阵及其应用2.1逆矩阵2.1.1逆矩阵的定义2.1.2逆矩阵的性质2.1.3用二阶行列式求逆矩阵2.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矩阵解法2.2.1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含义2.2.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矩阵解法2.2.3解的存在性与唯一性第三章变换的不变量3.1平面变换的不变量3.1.1特征值与特征向量3.1.2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求法3.1.3特征值的不变性n3.2A?的简单表示-----------------------------------选修4-4-----------------------------------第一章坐标系1.1直角坐标系,平面上的伸缩变换1.1.1直角坐标系1.1.2平面的伸缩变换1.2极坐标系1.2.1平面上点的极坐标1.2.2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关系1.3曲线的极坐标方程1.4圆的极坐标方程1.4.1圆心在极轴上且过极点的圆a,?1.4.2圆心在点?2?处且过极点的圆1.5柱坐标系和球坐标系1.5.1柱坐标系1.5.2球坐标系第二章参数方程2.1曲线的参数方程2.1.1抛射体的运动2.1.2曲线的参数方程2.2直线和圆的参数方程2.2.1直线的参数方程2.2.2圆的参数方程2.3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2.3.1椭圆的参数方程2.3.2抛物线的参数方程2.3.3双曲线的参数方程2.4一些常见曲线的参数方程2.4.1摆线的参数方程2.4.2圆的渐开线的参数方程-----------------------------------选修4-5-----------------------------------第一章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证明的基本方法1.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1.1.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1.2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1.2基本不等式1.3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1.3.1,a某?b,≤c,,a某?b,≥c型不等式的解法1.3.2,某?a,+,某?b,≤c,,某?a,+,某?b,≥c型不等式的解法1.4绝对值的三角不等式1.5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1.5.1比较法1.5.2综合法和分析法1.5.3反证法和放缩法第二章柯西不等式与排序不等式及其应用2.1柯西不等式2.1.1平面上的柯西不等式的代数和向量形式2.1.2柯西不等式的一般形式及其参数配方法的证明2.2排序不等式2.3平均值不等式(选学)2.4最大值与最小值问题,优化的数学模型第三章数学归纳法与贝努利不等式3.1数学归纳法原理3.1.1数学归纳法原理3.1.2数学归纳法应用举例3.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贝努利不等式3.2.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3.2.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内努利不等式。
高中数学《3.1.1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导学案 新人教A版选修1-2
上述例1中,根据定义判断哪些是实数、虚数、纯虚数?
二合作探究,展示,点评
例2.求适合下列方程的 的值
.
例3实数x取何值时,复数 (1)是实数
(2)是虚数(3)是纯虚数
三总结
四检测
1.指出下列复数哪些是实数、虚数、纯虚数,是虚数的找出其实部与虚部。
2.判断①两复数,若虚部都是3,则实部大的那个复数较大( )
3.1.-1.2实数系与复数的引入
【使用说明】
1、课前完成导学案,牢记基础知识,掌握基本题型;
2、认真限时完成,规范书写;课上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重点难点】复数的定义虚数单位;复数集的构成;复数相等的应用.
虚数单位;复数集的构成;复数相等的应用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实数系的总结,复数定义
(1)通过实例分析复数的定义虚数单位;复数集的构成;复数相等的应用.
虚数单位;复数集的构成;复数相等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极度的热情,自动自发,如痴如醉,投入到学习中,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感受人类理性思维对数学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与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② 复平面内,所有纯虚数都落在虚轴上,所有虚轴上的点都是纯虚数( )
3若 ,则 的值是________.
4..知 是虚数单位,复数 ,当 取何实数时, 是:
(1)实数(2)虚数(3)纯虚数(4)零
5.已知复数 与 相等,且 的实部、虚部分别是方程 的两根,试求: 的值。(讨论 中,k取何值时是实数?
实数 与 相乘、相加的结果应如何?
4请对实数系进行分类
1.复数的概念:
①定义复数:复数代数形式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复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复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初中数学知识归纳:复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复数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不仅扩展了实数系,还在解决方程、函数图像等问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初中数学中关于复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同学们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复数的概念复数是由实数和虚数构成的数,形如a+bi,其中a为实部,b为虚部,i为虚数单位。
实部和虚部都是实数。
实数可以看作虚部为零的复数,即实数与复数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二、复数的表示形式1. 笛卡尔形式:即a+bi的形式,其中a为实部,bi为虚部。
在笛卡尔形式下,复数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
2. 三角形式:z=r(cosθ+isinθ),其中r为模,θ为幅角。
三角形式的复数形式清晰、直观,适合于处理角度相关的问题。
三、复数的基本运算1. 加法和减法:复数相加减时,将实部与实部相加减,虚部与虚部相加减,得到结果的实部和虚部。
例如,(2+3i)+(4+5i)=6+8i;(2+3i)-(4+5i)=-2-2i。
2. 乘法:复数相乘时,按照FOIL法则进行计算,即先乘首项,再乘外项,再乘内项,最后乘末项。
例如,(2+3i)×(4+5i)=8+10i+12i+15i^2=8+22i-15=7+22i。
3. 除法:将除法转化为乘法,并与倒数相乘。
例如,(2+3i)/(4+5i)=(2+3i)×(4-5i)/(4+5i)×(4-5i)=(2+3i)(4-5i)/(4^2-(5i)^2)=(8+7i)/(16+25)=8/41+7/41i。
四、复数的性质1. 实部与虚部的运算:实数与复数相加减时,实数部分保持不变,虚数部分仍然是虚数。
例如,3+(2+5i)=5+5i;3-(2+5i)=1-5i。
2. 共轭复数:复数a+bi的共轭复数为a-bi,记作a-bi。
例如,共轭复数与原复数的实部相等,但虚部符号相反。
3. 幂:复数的幂运算可以使用三角形式直接计算。
实数频谱和复数频谱-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实数频谱和复数频谱-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频谱是指信号在频率域上的表示,它描述了信号在不同频率上的能量分布情况。
实数频谱和复数频谱是频谱分析中常用的两种表示方式。
实数频谱是指将信号分解为不同频率的正弦和余弦波的幅度和相位,以实数形式表示。
实数频谱分析是一种常见的信号处理技术,它通过将信号分解为各个频率分量,可以提取出信号中存在的各个频段的信息。
实数频谱的性质包括对称性和实性,这使得实数频谱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可解释性。
复数频谱是指将信号分解为不同频率的复指数函数的系数,以复数形式表示。
复数频谱分析是一种更为全面和强大的信号处理技术,它将信号表示为复数形式可以更准确地描述信号在不同频率上的相位信息。
复数频谱广泛应用于通信、图像处理、音频处理等领域,例如通过正弦和余弦波的复数频谱可以实现信号的调制和解调,通过复数频谱可以实现音频信号的降噪和回声消除等。
本文将对实数频谱和复数频谱进行详细介绍和比较分析。
首先,我们将介绍实数频谱的定义以及实数频谱的性质,包括对称性和实性,以及实数频谱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然后,我们将介绍复数频谱的定义和复数频谱的应用领域,包括信号调制和解调、降噪和回声消除等。
最后,我们将讨论实数频谱与复数频谱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实数频谱和复数频谱在信号处理中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通过对实数频谱和复数频谱的深入了解和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频谱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并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频谱表示方式。
同时,对于进一步研究和应用频谱分析技术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接下来,本文将从实数频谱的基本概念开始介绍,带领读者进入频谱分析的精彩世界。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以实数频谱和复数频谱为主题,介绍它们的概念、性质、应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意义。
文章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引言:在本部分将对实数频谱和复数频谱的背景和重要性进行简要说明,并提出本文的目的。
2. 正文:2.1 实数频谱:2.1.1 什么是实数频谱:本小节将给出实数频谱的定义,并介绍相关概念和基本原理。
3.1.1《熟悉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教案
课题:《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2-2第三章第一节《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
复数的引入是中学阶段数系的又一次扩充,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于数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完整的认识,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了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了解数系扩充的过程以及引入复数的必要性。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引进复数的必要性;理解并掌握虚数的单位i.
2. 过程与方法:理解并掌握虚数单位与实数进行四则运算的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并掌握复数的有关概念(复数集、代数形式、虚数、纯虚数、实部、虚部)理解并掌握复数相等的有关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复数的概念,虚数单位i,复数的分类(实数、虚数、纯虚数)和复数相等等概念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虚数单位i的引进、复数的概念及复数相等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方法:
根据上述分析,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水平,确定本节课主要使用两种教学方法:1、情景探究式教学;2、讲练结合教学。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人教B高中数学选修1-2全套ppt课件:3.1.1-2【第1课时】实数系、 复数的引入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返回菜单
RB . 数学 . 选修1-2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返回菜单
RB . 数学 . 选修1-2
下列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①若x,y∈C,则x+yi=1+i的充要条件是x=y=1; ②若a,b∈R且a>b,则a+i>b+i; ③若x2+y2=0,则x=y=0; ④一个复数为纯虚数的充要条件是这个复数的实部等于零; ⑤-1没有平方根;
【解析】 复数系的构成为: 复 数 a + bi(a ,
实数(b=0) 纯虚数(a=0) , b∈R) 虚数(b≠0) 非纯虚数(a≠0) 由此可以判断 D 正确.
【答案】 D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返回菜单
RB . 数学 . 选修1-2 4.已知复数z=m+(m2-1)i(m∈R)满足z<0,则m= ________.
【问题导思】 1.为解决方程x2=2,数系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那么怎样 解决方程x2+1=0在实数系中无根的问题? 【提示】 引入新数i,规定i2=-1,这样i就是方程x2+1= 0的根. 2.设想新数i和实数b相乘后再与a相加,且满足加法和乘法 的运算律,则运算的结果可以写成什么形式? 【提示】 a+bi(a,b∈R)的形式.
x-y=3x+y x=1 ∴ ,解得 . 2x-3=x+2y y=-1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返回菜单
RB . 数学 . 选修1-2
1.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是化复为实的主要依据,利用实部 与实部、虚部与虚部分别相等列方程组求实数x,y的值. 2.求解复数的有关问题时,务必注意参数x,y的范围.若x, y未说明是实数,则不能这样解,比如若y是纯虚数,则可设 y=bi(b∈R且b≠0),然后再根据复数相等求相应的x,y.
高中数学_复数的概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3.1.2复数的概念教学设计§3.1.1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虚数单位i;理解复数的基本概念及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2.过程与方法:在问题情境中了解数系的扩充过程及引入复数的必要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系的扩充过程体会实际需求与数学内部的矛盾在数系扩充过程中的作用,感受人类理性思维的作用以及数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教学重点:虚数单位i、复数及其相关概念、复数的分类(实数、虚数、纯虚数)、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
教学难点:虚数单位i的引进及复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x+=在实数集中无解,联系从自然数系到实数系的扩充过程,你一、创设情景:方程210能设想一种方法,使得这个方程有解吗?(意图: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明确这里要解决什么问题,联系旧知识,了解解决问题的大致方向)二、探究新知:1.学生回顾从自然数系到实数系的扩充过程:(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数系的扩充过程)(意图:使学生能够通过从自然数系到实数系的扩充过程体会体会实际需求与数学内部的矛盾在数系扩充中的作用。
)2.学生探究,引入虚数单位i:x-=在有理数集中无解的问题,怎么解决方程问题1:就可以解决方程220210x+=在实数集中无解的问题?(意图:通过类比,使学生了解扩充数系要从引入新数开始,引导学生引入虚数单位i)3.对虚数单位i 的理解:(1)虚数单位i 的平方等于-1,即 21i =-;(2)实数可以与它进行四则运算,进行四则运算时,原有加、乘运算律仍然成立.(3)i 的周期性:41n ii +=, 421n i +=-, 43n i i +=-, 41()n i n Z =∈ 4.复数的引入:问题2:把实数和新引入的虚数单位i 像实数那样进行加法、乘法运算,并希望运算时有关的加法、乘法算律仍然成立,你能得到怎样的数?(意图:1.使学生感受为什么把集合{}|,a bi a b R +∈作为实数集扩充后的新数集) (方法:由学生自己动手试做,然后讨论,最后统一认识)(1)定义:把集合{}|,C a bi a b R =+∈中的数,即形如(,)a bi a b R +∈的数叫复数,其中i 叫做虚数单位,全体复数所成的集合叫做复数集,用字母C 表示。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概念教案
3.1.1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概念【教学目标】(1)在问题情境中了解数系的扩充过程,体会实际需求在数系扩充过程中的作用理解复数的基本概念(2)理解复数的基本概念以及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3)了解复数的代数表示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引进虚数单位i的必要性、对i的规定、复数的有关概念难点:实数系扩充到复数系的过程的理解,复数概念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问题1:我们知道,对于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我们能否将实数集进行扩充,使得在新的数集中,该问题能得到圆满解决呢?问题2:类比引进,就可以解决方程在有理数集中无解的问题,怎么解决在实数集中无解的问题呢?问题3:把实数和新引进的数i 像实数那样进行运算,并希望运算时有关的运算律仍成立,你得到什么样的数?二、学生活动1.复数的概念:⑴虚数单位:数__叫做虚数单位,具有下面的性质: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复数:形如__________叫做复数,常用字母___表示,全体复数构成的集合叫做______,常用字母___表示.⑶复数的代数形式:_________,其中____叫做复数的实部,___叫做复数的虚部,复数的实部和虚部都是___数.(4)对于复数a+bi(a,b∈R),当且仅当_____时,它是实数;当且仅当_____时,它是实数0;当_______时, 叫做虚数;当_______时, 叫做纯虚数;2.学生分组讨论⑴复数集C和实数集R之间有什么关系?⑵如何对复数a+bi(a,b∈R)进行分类?⑶复数集、实数集、虚数集、纯虚数集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韦恩图表示出来吗?3.练习:(1).下列数中,哪些是实数,哪些是虚数,哪些是纯虚数?并分别指出这些复数的实部与虚部各是什么?2+ 2i , 0.618, 2i/7 , 0,5 i +8, 3-9 i(2)、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1)若a、b为实数,则Z=a+bi为虚数(2)若b为实数,则Z=bi必为纯虚数(3)若a为实数,则Z= a一定不是虚数三、归纳总结、提升拓展例1 实数m分别取什么值时,复数z=m+1+(m-1)i是(1)实数?(2)虚数?(3)纯虚数?解:归纳总结:确定复数z=a+bi是实数、虚数、纯虚数的条件是:练习:实数m分别取什么值时,复数z=m2+m-2+(m2-1)i是(1)实数?(2)虚数?(3)纯虚数?两个复数相等,即两个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是它们的实部与虚部分别对应相等.也就是a+bi=c+d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c、d为实数)由此容易出:a+bi=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2已知x +2y +(2x+6)i=3x-2 ,其中,x,y为实数,求x与y.四、反馈训练、巩固落实1、若x,y为实数,且 2x -2y+(x+ y)i=x-2 i求x与y.2、若x为实数,且(2x2-3x-2)+(x2-5x+6)i=0,求x的值.。
3.1.2复数的基础知识
5
例题讲解
例.实数m取什么数值时,复数z=m +1+(m-1)i是:
(1)实数? (2)虚数?(3)纯虚数? 解:复数z=m+1+(m-1)i 中,因为m∈R,所以m+1,m-1 都是实数,它们分别是z的实部和虚部,
∴ (1)m=1时,z是实数; (2)m≠1时,z是虚数; (3)当 m 1 0 时,即m=-1时,z是纯虚数;
复数z=a+bi
(数)
z=a+bi
Z(a,b)
b
a
o
x
贺君敬
y轴------虚轴
7
实数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实数 a 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 A 到原点O的距离。
复数的绝对值(复数的模)的 几何意义: 复数 z=a+bi在复平面上对应的 点Z(a,b)到原点的距离。
a
O A X | a | = | OA |
的平方根为i. 形如a+bi(a,b∈R)的数叫做复数.
全体复数所成的集合叫做复数集. 复数a+bi(a, b∈R)由两部分组成,实数a与b分别称为复数
a+bi的实部与虚部,1与i分别是实数单位和虚数单位, 当b=0时,a+bi就是实数,
当b≠0时,a+bi是虚数,其中a=0且b≠0时称为纯虚数。
m 1 0
练习.当m为何实数时,复数 Z m2 m 2 (m 2 1)i 是
(1)实数
(2)虚数
(3)纯虚数 (4)0
对上题中的虚数Z,若实部是虚部的两倍,求实数m的值。
贺君敬 6
我们都知道实数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实数与数轴上的 点形成了一一对应的关系。那么我们如何来找到表示复数的 几何模型? 有序实数对(a,b) 一一对应 直角坐标系中的点Z(a,b) (形) y 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来表示 复数的平面 ------复数平面 (简称复平面) x轴------实轴
19-20版 第3章 3.1 3.1.1 3.1.2 第2课时 复数的几何意义
第2课时复数的几何意义一、复数的几何意义及复数的模1.复平面(1)定义:建立了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复数的平面叫做复平面;(2)实轴:在复平面内,x轴叫做实轴,单位是1,实轴上的点都表示实数;(3)虚轴:在复平面内,y 轴叫做虚轴,单位是i ,除原点外,虚轴上的点都表示纯虚数;(4)原点:原点(0,0)表示实数0. 2.复数的几何意义(1)复数z =a +b i(a ,b ∈R )―――→一一对应复平面内的点Z (a ,b ). (2)复数z =a +b i(a ,b ∈R ) ―――→一一对应平面向量OZ→. 为方便起见,我们常把复数z =a +b i 说成点Z 或说成向量OZ →,并且规定,相等的向量表示同一个复数.3.复数的模向量OZ →的长度叫做复数z =a +b i 的模,记作|z |或|a +b i|,且|a +b i|=a 2+b 2. 二、共轭复数 1.定义如果两个复数的实部相等,而虚部互为相反数,则这两个复数叫做互为共轭复数.2.表示复数z 的共轭复数用z 表示,即当z =a +b i(a ,b ∈R )时,则z =a -b i.1.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在复平面内,对应于实数的点都在实轴上. ( ) (2)复数的模一定是正实数.( )(3)复数z 1>z 2的充要条件是|z 1|>|z 2|. ( )[解析] (1)正确.根据实轴的定义,x 轴叫实轴,实轴上的点都表示实数,反过来,实数对应的点都在实轴上,如实轴上的点(2,0)表示实数2.(2)错误.复数的模一定是实数但不一定是正实数,如:0也是复数,它的模为0不是正实数.(3)错误.两个复数不一定能比较大小,但两个复数的模总能比较大小. [答案] (1)√ (2)× (3)×2.复数z =cos θ+isin θ(i 为虚数单位)其中θ∈⎝ ⎛⎭⎪⎫π,32π,则复数z 在复平面上所对应的点位于(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解析] ∵θ∈⎝ ⎛⎭⎪⎫π,32π,∴cos θ<0且sin θ<0,∴该复数所对应的点位于复平面上第三象限. [答案] C3.若x -2+y i 和3x -i 互为共轭复数,则实数x 与y 的值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解析] ∵x -2+y i 和3x -i 互为共轭复数, ∴⎩⎨⎧ x -2=3x ,y =1,解得⎩⎨⎧x =-1,y =1. [答案] -1 1对应的点满足下列条件时,求a的值(或取值范围).(1)在实轴上;(2)在第三象限;(3)在抛物线y2=4x上.[思路探究]解答本题可先确定复数z的实部、虚部,再根据要求列出关于a的方程(组)或不等式(组)求解.[解]复数z=(a2-1)+(2a-1)i的实部为a2-1,虚部为2a-1,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为(a2-1,2a-1).(1)若z对应的点在实轴上,则有2a -1=0,解得a =12.(2)若z 对应的点在第三象限,则有 ⎩⎨⎧a 2-1<0,2a -1<0,解得-1<a <12. (3)若z 对应的点在抛物线y 2=4x 上,则有(2a -1)2=4(a 2-1),即4a 2-4a +1=4a 2-4, 解得a =54.复数集与复平面内所有的点组成的集合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关系.每一个复数都对应着一个有序实数对,复数的实部、虚部分别对应点的横坐标、纵坐标,从而讨论复数对应点在复平面内的位置,关键是确定复数的实、虚部,由条件列出相应的方程(或不等式)组.1.在复平面内,若复数z =(m 2-m -2)+(m 2-3m +2)i 对应点:(1)在虚轴上;(2)在第二象限;(3)在直线y =x 上,分别求实数m 的值或取值范围.[解] 复数z =(m 2-m -2)+(m 2-3m +2)i 的实部为m 2-m -2,虚部为m 2-3m +2.(1)由题意得m 2-m -2=0, 解得m =2或m =-1. (2)由题意得⎩⎨⎧m 2-m -2<0,m 2-3m +2>0,∴⎩⎨⎧-1<m <2,m >2或m <1, ∴-1<m <1.(3)由已知得m 2-m -2=m 2-3m +2, ∴m =2.【例2】 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是原点,向量OA ,OB 对应的复数分别为2-3i ,-3+2i ,求向量BA→对应的复数.[思路探究] 复数→求向量OA →,OB →的坐标→ 计算向量BA→的坐标→确定对应的复数[解] 向量OA→,OB →对应的复数分别为2-3i ,-3+2i ,根据复数与复平面内的点一一对应,可得向量OA→=(2,-3),OB →=(-3,2).由向量减法的坐标运算可得向量BA →=OA →-OB →=(2+3,-3-2)=(5,-5),根据复数与复平面内的点一一对应,可得向量BA→对应的复数是5-5i.1.根据复数与平面向量的对应关系,可知当平面向量的起点为原点时,向量的终点对应的复数即为向量对应的复数.反之,复数对应的点确定后,从原点引出的指向该点的有向线段,即为复数对应的向量.2.解决复数与平面向量一一对应的题目时,一般以复数与复平面内的点一一对应为工具,实现复数、复平面内的点、向量之间的转化.2.在复平面内,O 是原点,向量OA→对应的复数为2+i.(1)如果点A 关于实轴的对称点为点B ,求向量OB→对应的复数;(2)如果(1)中的点B 关于虚轴的对称点为点C ,求点C 对应的复数. [解] (1)设向量OB →对应的复数为z 1=x 1+y 1i(x 1,y 1∈R ),则点B 的坐标为(x 1,y 1),由题意可知,点A 的坐标为(2,1).根据对称性可知:x 1=2,y 1=-1,故z 1=2-i. (2)设点C 对应的复数为z 2=x 2+y 2i(x 2,y 2∈R ),则点C 的坐标为(x 2,y 2),由对称性可知:x 2=-2,y 2=-1,故z 2=-2-i.1.若z ∈C ,则满足|z |=2的点Z 的集合是什么图形?[提示] 因为|z |=2,即|OZ →|=2,所以满足|z |=2的点Z 的集合是以原点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如图所示.2.若z ∈C ,则满足2<|z |<3的点Z 的集合是什么图形? [提示] 不等式2<|z |<3可化为不等式组⎩⎨⎧|z |>2,|z |<3,不等式|z |>2的解集是圆|z |=2外部所有的点组成的集合, 不等式|z |<3的解集是圆|z |=3内部所有的点组成的集合,这两个集合的交集就是上述不等式组的解集.因此,满足条件2<|z |<3的点Z 的集合是以原点为圆心、分别以2和3为半径的两个圆所夹的圆环,但不包括圆环的边界,如图所示.【例3】 已知复数z 1=-3+i ,z 2=-12-32i. (1)求|z 1|与|z 2|的值,并比较它们的大小;(2)设复平面内,复数z 满足|z 2|≤|z |≤|z 1|,复数z 对应的点Z 的集合是什么? [思路探究] (1)利用复数模的定义来求解.若z =a +b i(a ,b ∈R ),则|z |=a 2+b 2.(2)先确定|z |的范围,再确定点Z 满足的条件,从而确定点Z 的图形. [解] (1)|z 1|=(-3)2+12=2.|z 2|=⎝ ⎛⎭⎪⎫-122+⎝ ⎛⎭⎪⎫-322=1. ∵2>1,∴|z 1|>|z 2|.(2)由(1)知|z 2|≤|z |≤|z 1|,则1≤|z |≤2.因为不等式|z |≥1的解集是圆|z |=1上和该圆外部所有点的集合,不等式|z |≤2的解集是圆|z |=2上和该圆的内部所有点组成的集合,所以满足条件1≤|z |≤2的点Z 的集合是以原点O 为圆心,以1和2为半径的两圆所夹的圆环,且包括圆环的边界.1.两个复数不全为实数时不能比较大小;而任意两个复数的模均可比较大小.2.复数模的意义是表示复数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这可以类比实数的绝对值,也可以类比以原点为起点的向量的模来加深理解.3.|z 1-z 2|表示点Z 1,Z 2两点间的距离,|z |=r 表示以原点为圆心,以r 为半径的圆.3.如果复数z=1+a i满足条件|z|<2,那么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 由|z |<2知,z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以原点为圆心,以2为半径的圆内(不包括边界),由z =1+a i 知z 对应的点在直线x =1上,所以线段AB (除去端点)为动点Z 的集合,由图可知-3<a < 3.[答案] (-3, 3)1.在复平面内,若OZ →=(0,-5),则OZ →对应的复数为() A .0 B .-5C .-5iD .5[解析] OZ →对应的复数z =0-5i =-5i.[答案] C2.在复平面内,复数z =sin 2+icos 2对应的点位于()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解析] ∵π2<2<π,∴sin 2>0,cos 2<0.故z =sin 2+icos 2对应的点在第四象限.[答案] D3.已知复数z =2-3i ,则复数的模|z |是( )A .5B .8C .6 D.11[解析] |z |=(2)2+(-3)2=11.[答案] D4.若复数z 1=3+a i ,z 2=b +4i(a ,b ∈R ),且z 1与z 2互为共轭复数,则z =a +b i 的模为________.[解析] ∵z 1=3+a i ,z 2=b +4i 互为共轭复数,∴⎩⎨⎧ 3=b ,a =-4,∴z =-4+3i ,∴|z |=(-4)2+32=5.[答案] 55.已知复数z 满足z +|z |=2+8i ,求复数z .[解] 设z =a +b i(a ,b ∈R ),则|z |=a 2+b 2,代入方程得,a +b i +a 2+b 2=2+8i ,∴⎩⎨⎧ a +a 2+b 2=2,b =8,解得⎩⎨⎧a =-15,b =8. ∴z =-15+8i. 课时分层作业(九)(建议用时:40分钟)[基础达标练]一、选择题1.在复平面内,复数6+5i ,-2+3i 对应的点分别为A ,B .若C 为线段AB 的中点,则点C 对应的复数是( )A .4+8iB .8+2iC .2+4iD .4+i[解析] 由题意知A (6,5),B (-2,3),则AB 中点C (2,4)对应的复数为2+4i.[答案] C2.复数z =1+3i 的模等于( )A .2B .4C.10 D .2 2[解析] |z |=|1+3i|=12+32=10,故选C.[答案] C3.复数z 1=a +2i ,z 2=-2+i ,如果|z 1|<|z 2|,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1,1)B .(1,+∞)C .(0,+∞)D .(-∞,-1)∪(1,+∞)[解析] ∵|z 1|=a 2+4,|z 2|=5, ∴a 2+4<5,∴-1<a <1.[答案] A4.在复平面内,O 为原点,向量OA→对应的复数为-1+2i ,若点A 关于直线y =-x 的对称点为B ,则向量OB→对应的复数为( ) A .-2-iB .-2+iC .1+2iD .-1+2i[解析] 因为A (-1,2)关于直线y =-x 的对称点为B (-2,1),所以向量OB→对应的复数为-2+i.[答案] B5.已知复数z 对应的点在第二象限,它的模是3,实部为-5,则z 为( )A .-5+2iB .-5-2iC .-5+3iD .-5-3i[解析] 设z =-5+b i(b ∈R ),由|z |=(-5)2+b 2=3,解得b =±2,又复数z 对应的点在第二象限,则b =2, ∴z =-5+2i.[答案] A二、填空题6.在复平面内,复数z 与向量(-3,4)相对应,则|z |=________.[解析] 由题意知z =-3+4i ,∴|z |=(-3)2+42=5.[答案] 57.已知复数x 2-6x +5+(x -2)i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第三象限,则实数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 由已知得⎩⎨⎧ x 2-6x +5<0,x -2<0,∴⎩⎨⎧ 1<x <5,x <2,∴1<x <2.[答案] (1,2)8.已知△ABC 中,AB→,AC →对应的复数分别为-1+2i ,-2-3i ,则BC →对应的复数为________.[解析] 因为AB→,AC →对应的复数分别为-1+2i ,-2-3i , 所以AB→=(-1,2),AC →=(-2,-3). 又BC→=AC →-AB →=(-2,-3)-(-1,2)=(-1,-5),所以BC →对应的复数为-1-5i.[答案] -1-5i三、解答题9.若复数z =x +3+(y -2)i(x ,y ∈R ),且|z |=2,则点(x ,y )的轨迹是什么图形?[解] ∵|z |=2, ∴(x +3)2+(y -2)2=2,即(x +3)2+(y -2)2=4.∴点(x ,y )的轨迹是以(-3,2)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10.实数m 取什么值时,复平面内表示复数z =(m -3)+(m 2-5m -14)i 的点:(1)位于第四象限;(2)位于第一、三象限;(3)位于直线y =x 上.[解] (1)由题意得⎩⎨⎧m -3>0,m 2-5m -14<0,得3<m <7,此时复数z 对应的点位于第四象限.(2)由题意得⎩⎨⎧ m -3>0,m 2-5m -14>0,或⎩⎨⎧m -3<0,m 2-5m -14<0,∴m >7或-2<m <3,此时复数z 对应的点位于第一、三象限.(3)要使复数z 对应的点在直线y =x 上,只需m 2-5m -14=m -3,∴m 2-6m -11=0,∴m =3±25,此时,复数z 对应的点位于直线y =x 上.[能力提升练]1.已知a ∈R ,且0<a <1,i 为虚数单位,则复数z =a +(a -1)i 的共轭复数z 在复平面内所对应的点位于(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 [解析] ∵0<a <1,∴1-a >0,故复数z =a +(a -1)i 的共轭复数z =a +(1-a )i 在复平面内所对应的点(a,1-a )位于第一象限.[答案] A2.已知实数a ,x ,y 满足a 2+2a +2xy +(a +x -y )i =0,则点(x ,y )的轨迹是( )A .直线B .圆心在原点的圆C .圆心不在原点的圆D .椭圆 [解析] 因为a ,x ,y ∈R ,所以a 2+2a +2xy ∈R ,a +x -y ∈R .又a 2+2a +2xy +(a +x -y )i =0,所以⎩⎨⎧a 2+2a +2xy =0,a +x -y =0,消去a 得(y -x )2+2(y -x )+2xy =0,即x 2+y 2-2x +2y =0,亦即(x -1)2+(y +1)2=2,该方程表示圆心为(1,-1),半径为2的圆.[答案] C3.若复数z 对应的点在直线y =2x 上,且|z |=5,则复数z =________.[解析] 依题意可设复数z =a +2a i(a ∈R ),由|z |=5,得a 2+4a 2=5,解得a =±1,故z =1+2i 或z =-1-2i.[答案] 1+2i 或-1-2i4.已知O 为坐标原点,OZ 1→对应的复数为-3+4i ,OZ 2→对应的复数为2a +i(a ∈R ).若OZ 1→与OZ 2→共线,求a 的值. [解] 因为OZ 1→对应的复数为-3+4i , OZ 2→对应的复数为2a +i , 所以OZ 1→=(-3,4),OZ 2→=(2a,1). 因为OZ 1→与OZ 2→共线,所以存在实数k 使OZ 2→=kOZ 1→, 即(2a,1)=k (-3,4)=(-3k,4k ),所以⎩⎨⎧ 2a =-3k ,1=4k ,所以⎩⎪⎨⎪⎧ k =14,a =-38,即a 的值为-38.。
高中数学(新课标)选修2课件3.1.1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
跟踪训练 1 (1)如果复数 z=a2+a-2+(a2-3a+2)i 为纯虚 数,那么实数 a 的值为( )
A.-2 B.1 C.2 D.1 或-2
解析:(1)由题意可知aa22+ -a3- a+2=2≠0, 0, 所以 a=-2. 答案:(1)A
(2)下列命题中: ①若 a∈R,则(a+1)i 是纯虚数. ②若 a,b∈R,且 a>b,则 a+i3>b+i2. ③若(x2-1)+(x2+3x+2)i 是纯虚数,则实数 x=±1. ④两个虚数不能比较大小.
【解析】 (1)若 z 为实数,
必须aa22- -51a≠-0.6=0. ∴aa=≠-±11. 或a=6, ∴当 a=6 时,z 为实数.
(2)若 z 为虚数,必须aa22--15≠a-0,6≠0, ∴aa≠ ≠- ±11且a≠6, . ∴当 a∈{a∈R|a≠±1 且 a≠6}时,z 为虚数. (3)若 z 为纯虚数,
跟踪训练 2 实数 x 分别取什么值时,复数 z=x2-x+x-3 6+(x2 -2x-15)i 是(1)实数?(2)虚数?(3)纯虚数?
解析:(1)要使 z 是实数,必须且只需xx+ 2-32≠x-0 15=0 , 解得 x=5.
(2)要使 z 为虚数,必须且只需xx+ 2-32≠x-0 15≠0 , 解得 x≠-3 且 x≠5.
a=0 a≠0
状元随笔 从代数形式可判定 z 是实数、虚数还是纯虚数.反
之, 若 z 是纯虚数,可设 z=bi(b≠0,b∈R) 若 z 是虚数,可设 z=a+bi(b≠0,a∈R) 若 z 是复数,可设 z=a+bi(a,b∈R)
知识点三 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 设 a,b,c,d 都是实数,那么 a+bi=c+di⇔_a_=__c_,__b_=. d
高中数学 第三章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3.1.1 数系
= =
1, 1
C.
������ ������
= =
0, 2
D.
������ = -1, ������ = -1
解析:由
������ + ������ = 2, 得 ������-������ = 0,
������ ������
= =
1, 1.
故选B.
答案:B
知识梳理
3.复数的分类 (1)对于复数a+bi,当且仅当b=0时,它是实数;当且仅当a=b=0时, 它是实数0;当b≠0时,叫做虚数;当a=0,且b≠0时,叫做纯虚数. 这样,复数z=a+bi(a,b∈R)可以分类如下: 复数������ 实数(������ = 0)
我们规定:a+bi与c+di相等的充要条件是a=c,且b=d .
温馨提示应用两个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时,首先要把“=”左右两
边的复数写成代数形式,即分离实部与虚部,然后列出等式求解. 【做一做2】 满足x+y+(x-y)i=2的实数x,y的值为 ( )
A.
������ ������
= =
2, 0
B.
������ ������
要条件;但若a=0,且b=0,则a+bi=0为实数,即不是充分条件.故选B.
答案:B
重难聚焦
1.数系扩充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剖析数系扩充的脉络是:自然数系→整数系→有理数系→实数系 →复数系,用集合符号表示为N→Z→Q→R→C. 从自然数系逐步扩充到复数系的过程可以看出,数系的每一次扩 充都与实际需求密切相关.数系扩充后,在新数系中,原来规定的加 法运算与乘法运算的定律仍然适用,加法和乘法都满足交换律和结 合律,乘法对加法满足分配律. 一般来说,数的概念在扩大时,要遵循如下几项原则: (1)增添新元素,新旧元素在一起构成新数集; (2)在新数集里,定义一些基本关系和运算,使原有的一些主要性 质(如运算定律)依然适用; (3)旧元素作为新数集里的元素,原有的运算关系保持不变; (4)新的数集能够解决旧的数集不能解决的矛盾.
课时作业10:3.1.1 实数系~3.1.2 复数的概念
3.1.1 实数系~3.1.2 复数的概念1.如果z =m (m +1)+(m 2-1)i 为纯虚数,则实数m 的值为( )A .1B .0C .-1D .-1或12.设a ,b ∈R .“a =0”是“复数a +b i 是纯虚数”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3.以-5+2i 的虚部为实部,以5i +2i 2的实部为虚部的新复数是( )A .2-2iB .-5+5iC .2+i D.5+5i 4.若(x +y )i =x -1(x ,y ∈R ),则2x +y 的值为( )A.12B .2C .0D .1 5.z 1=-3-4i ,z 2=(n 2-3m -1)+(n 2-m -6)i ,且z 1=z 2,则实数m =________,n =________.6.设m ∈R ,m 2+m -2+(m 2-1)i 是纯虚数,其中i 是虚数单位,则m =________.7.在给出下列几个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________.①若x 是实数,则x 可能不是复数;②若z 是虚数,则z 不是实数;③一个复数为纯虚数的充要条件是这个复数的实部等于零;④-1没有平方根.8.已知(2x -y +1)+(y -2)i =0,求实数x ,y 的值.9.实数m 分别为何值时,复数z =2m 2+m -3m +3+(m 2-3m -18)i 是(1)实数;(2)虚数;(3)纯虚数.10.若m 为实数,z 1=(m 2+1)+(m 3+3m 2+2m )i ,z 2=(4m +2)+(m 3-5m 2+4m )i ,那么使z 1>z 2的m 值的集合是什么?使z 1<z 2的m 的值的集合又是什么?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由题意知⎩⎪⎨⎪⎧m (m +1)=0m 2-1≠0,∴m =0. 2.【答案】B【解析】因为a ,b ∈R .“a =0”时“复数a +b i 不一定是纯虚数”.“复数a +b i 是纯虚数”则“a =0”一定成立.所以a ,b ∈R .“a =0”是“复数a +b i 是纯虚数”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3.【答案】A【解析】设所求新复数z =a +b i(a ,b ∈R ),由题意知:复数-5+2i 的虚部为2;复数5i +2i 2=5i +2×(-1)=-2+5i 的实部为-2,则所求的z =2-2i.故选A.4.【答案】D【解析】由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知,⎩⎪⎨⎪⎧ x +y =0,x -1=0,解得⎩⎪⎨⎪⎧x =1,y =-1, ∴x +y =0.∴2x +y =20=1.5.【答案】2 ±2【解析】由z 1=z 2得⎩⎪⎨⎪⎧ -3=n 2-3m -1,-4=n 2-m -6, 解得⎩⎪⎨⎪⎧m =2,n =±2. 6.【答案】-2【解析】⎩⎪⎨⎪⎧m 2+m -2=0,m 2-1≠0⇒m =-2. 7.【答案】1【解析】因实数是复数,故①错;②正确;因复数为纯虚数要求实部为零,虚部不为零,故③错;因-1的平方根为±i ,故④错.8.解 ∵(2x -y +1)+(y -2)i =0,∴⎩⎪⎨⎪⎧ 2x -y +1=0,y -2=0.解得⎩⎪⎨⎪⎧ x =12,y =2.所以实数x ,y 的值分别为12,2. 9.解 (1)要使所给复数为实数,必使复数的虚部为0.故若使z 为实数,则⎩⎪⎨⎪⎧m 2-3m -18=0m +3≠0, 解得m =6.所以当m =6时,z 为实数.(2)要使所给复数为虚数,必使复数的虚部不为0.故若使z 为虚数,则m 2-3m -18≠0,且m +3≠0,解得m ≠6且m ≠-3, 所以当m ≠6且m ≠-3时,z 为虚数.(3)要使所给复数为纯虚数,必使复数的实部为0,虚部不为0.故若使z 为纯虚数,则⎩⎪⎨⎪⎧ 2m 2+m -3=0,m +3≠0,m 2-3m -18≠0,解得m =-32或m =1. 所以当m =-32或m =1时,z 为纯虚数. 10.解 当z 1∈R 时,m 3+3m 2+2m =0,解得m =0或m =-1或m =-2,∴z 1=1或z 1=2或z 1=5.当z 2∈R 时,m 3-5m 2+4m =0,解得m =0或m =1或m =4,∴z 2=2或z 2=6或z 2=18.上面m 的公共值为m =0,此时,z 1与z 2同时为实数,且z 1=1,z 2=2. ∴当z 1>z 2时,m 值的集合为空集;当z 1<z 2时,m 值的集合为{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课堂总结
普 通 高 中 课 程 标 准 1、虚数单位i的引入,数系的扩充; 2. 复数有关概念: 复数的代数形式:
z a bi (a R, b R)
复数的实部 、虚部
复数的分类
复数相等
a bi
a c c di b d
七、布置作业
普 通 高 中 课 程 标 准 课本第86页,练习B,1,2,3
三、概念形成
普 通 高 中 课 程 标 准
概念2.数系中的运算
在复数系内,我们解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总有两个根
b x b
b 2 4ac 2 , b 4ac 0 2a 4ac b 2 i 2 , b 4ac 0 2a
例子:在复数系内,解方程 x 3 1 0 解: x 3 1 ( x 1)( x 2 x 1) 0
四、应用举例
普 通 高 中 课 程 标 准 例1:当m为何实数时,复数
z m m 2 (m 1)i
2 2
是 (1)实数
(2)虚数
(3)纯虚数
练习
m2 m 2 复数 z (m2 1)i 当实数m= m 1
时z为纯虚数;当实数m=
-2
;
1
时z为零。
四、应用举例
概念1.复数的基本概念
2.复数z=a+bi
实数(b 0) 纯虚数(a 0,b 0) 虚数(b 0) 非纯虚数(a 0,b 0)
3.复数集、虚数集、实数集、纯虚数集之间的关系
RC
虚数集
复数集
实数集
纯虚数集
三、概念形成
普 通 高 中 课 程 标 准
概念1.复数的基本概念
怀 天 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什 才 在 于 勤 奋,努 力 书 山 有 下 学问为 求人 真 海 无,学 苦成 做 !!! 人 勤劳的孩子展望未来, 什 徒 才 能 但懒惰的孩子享受现在!!! 天 小 不 不 , 的径,学 知 伤 悲不 到 功! 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 少 么 也 路 勤习,老 来 么 也 崖 学 作 舟
一、复习引入
普 通 高 中 课 程 标 准 古老的问题:“正方形的对角线是个‘奇怪’的数”
D D C 1 1 F
x
1 A
x
1 B 1
C
A
1
B
x
E
S BEFD 2S ABCD
BD2= 2
BD2 2 AB2
BD = ?
二、提出问题
普 通 高 中 课 程 标 准 合情推理,类比扩充
一元二次方程
普 通 高 中 课 程 标 准 例2.求适合下列方程的x和y(x,y∈R)的值
(1) (2 x 1) i y (3 y)i (2) ( x y 1) ( x y 2)i 0
复数相等
转化
求方程组的解的问题
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思想
四、应用举例
普 通 高 中 课 程 标 准
4.复数的相等 如果两个复数a+bi与c+di的实部与虚部对应相等,我们就 说这两个复数相等。记作:a+bi=c+di 即:如果
a, b, c, d R
,那么
a bi c di a c, 且b d ; a bi 0 a 0, 且b 0
顺便说明,两个实数可以比较大小,而两个复数,如果不 全是实数,它们之间就不能比较大小,只能说等或者不等。
例3.解下列各题: 1.设 是R上的一个运算,A是R的非空子集,若对任意
a,b∈A有 a b A 则称A对运算 封闭,下列数集 对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除数不等于0)四则运算都
( x a) ( x a) 1 对任意实数x成立,则( C A. 1 a 1 B. 0 a 2
是封闭的是( C ) A.自然数集 B.整数集 C.有理数集 D.无理数集 2.在R上定义运算 : x y x(1 y ) 。若不等式 )
1 3 C. a 2 2
3 1 D. a 2 2
五、课堂练习
普 通 高 中 课 程 标 准 课本第85页,练习A,1,2,3
x 1 在实数集范围内的解是?
2
思考?
我们能否将实数集进行扩充,使得在新的数集 中,该问题能得到圆满解决呢?
三、概念形成
普 通 规定 2 高 引入一个新数: i 1 中 课 1.定义:形如a+bi(a∈R,b∈R)的数叫复数,其中i叫虚数 程 单位。 标 准 注意:①复数通常用字母z表示,即复数a+bi(a∈R,b∈R)可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世间任何数都可以用 整数或分数表示,并将此作为他们的一条信条。有一天, 这个学派中的一个成员希伯斯突然发现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 对角线是个奇怪的数,于是努力研究,终于证明出它不能用 整数或分数表示。但这打破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信条,于 是毕达哥拉斯命令他不许外传。但希伯斯却将这一秘密透 露了出去。毕达哥拉斯大怒,要将他处死。希伯斯连忙外 逃,然而还是被抓住了,被扔入了大海,为科学的发展献 出了宝贵的生命。希伯斯发现的这类数,被称为无理数。 无理数的发现,导致了第一次数学危机,为数学的发展做 出了重大贡献。
作业:《伴你学》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2-2(选修)来自第三章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
3.1.1 实数系-3.1.2复数的概念
2013年8月20日
一、复习引入
——数的发展过程(经历): 数系的扩充 普 通 计数的需要 高 —————自然数 (正整数和零) 中 课 测量、分配中的等分 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程 —————————分数 ———————负数 解方程x+3=1 解方程3 x=5 标 准
例子:在复数系内,解方程 x 3 1 0
x 1 0 或 x2 x 1 0 1 4 1i 1 3 i 解这两个方程得 x 1, x2,3 2 2 2
所以1的立方根有三个,一个实根,两个虚根。
定理:复系数的一元n次方程在复数范围内 恰有n个根。
概念1.复数的基本概念
i
记作:z=a+bi(a∈R,b∈R),把这一表示形式叫做复数的代 数形式。
②复数z=a+bi(a∈R,b∈R)把实数a,b叫做复数的实部和虚 部。分别记作:R(z),I(z)。 ③全体复数所组成的集合叫复数集,记作C。 C={z|z=a+bi,a,b∈R}
三、概念形成
普 通 高 中 课 程 标 准
一、复习引入
普 通 高 中 课 程 标 准
数系的扩充
度量
——数的发展过程(经历):
—————无理数
解方程x2=2
R
Q
Z
N
实数集
循环小数 ___________ —————— 不循环小数 ___________ 解方程x2=-1
?
一、复习引入 关于无理数的发现 普
通 高 中 课 程 标 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