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氮比的测定实验方案

合集下载

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

土壤检测实验方案
(注:各指标测定意义另附于文件夹“指标意义”中,各测定方法另附于文件夹“指标测定方法中”)
注:10 目(筛孔直径2.00mm),100 目(筛孔直径0.149mm)
附录
1.称量(皿重、湿重)
2.烘干(105°C,24h)
3.称量(干重):计算含水率
4.研磨
5.过筛(120目)
6.四酸消解
(1)主要试剂:
浓盐酸(HCl),密度1.19g/mL,优级纯
浓硝酸(HNO3)密度1.42g/mL优级纯
硝酸溶液,1硝酸+5超纯水(体积),用1.2配制
氢氟酸(HF),密度1.49g/mL
高氯酸(HClO4),密度1.68g/mL优级纯
主要仪器:
一般实验仪器(试管、烧杯、容量瓶等)
塑料小瓶;聚四氟乙烯坩埚
电热板(可温控)
实验用水(电导率不低于18.3)
7.测定指标
(1)总铜(《GBT 17138-1997 土壤质量铜、锌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总铅、隔(《GB_T_17141-1997_土壤质量_铅、镉的测定_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3)总汞(《GBT 22105.1-2008 土壤质量总汞、总砷、总铅的测定原子荧光法(第1部分):土壤中总汞的测定》)
(4)总砷(《GBT 22105.1-2008 土壤质量_总汞、总砷、总铅的测定_原子荧光法(第2部分):土壤中总砷的测定》)
(5)总铬(HJ491-2009《土壤_总铬的测定_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

(完整word版)碳氮比的测定实验方案

(完整word版)碳氮比的测定实验方案

碳氮比的测定1.实验目的:测定过滤槽中碳氮比2.实验原理和步骤2.1测定总氮2.1.1原理在60℃以上水溶液中,过硫酸钾可分解产生硫酸氢鉀和原子态氧,氮污染人为来源,硫酸氢鉀在溶液中离解而产生氢离子,故在氢氧化钠的碱性介质中可促使分解过程趋于完全。

氮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50mg/L,测定上限为4mg/L。

本方法的摩尔吸光系数为 1.47×103L·mo1-1·cm-1。

测定中干扰物主要是碘离子与溴离子,碘离子相对于总氮含量的2.2倍以上,溴离子相对于总氮含量的3.4倍以上有干扰。

分解出的原子态氧在120~124℃条件下,可使水样中含氮化合物的氮元素转化为硝酸盐,并且在此过程中有机物同时被氧化分解,可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于波长220和275nm处,分别测出吸光度A220及A275按下式求出校正吸光度A:A = A220 - A275按A的值查校准曲线并计算总氮的含量。

2.1.2 试剂(1)碱性过硫酸钾溶液:称取40g过硫酸钾,另称取15g氢氧化钠,溶于水中,稀释至1000mL,因为过硫酸钾固体较难溶解,可在电热加热器中加热,并不断搅拌以加速其快速溶解。

待全部溶解后将其冷却至室温,再碱性过硫酸钾溶液存放在聚乙烯瓶内。

(2)硝酸钾标准储备液,CN=100mg/L:硝酸钾在105~110℃烘箱中干燥3小时,在干燥器中冷却后,称取0.7218g,溶于蒸馏水中,移至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在1~10℃暗处保存,(硝酸钾溶液见光易分解)或加入1~2mL三氯甲烷保存,可稳定6个月。

2.1.3 实验仪器(1)T6紫外分光光度计及10mm石英比色皿(2)具玻璃磨口塞比色管,25ml(3)立式高压灭菌器2.1.4 实验过程2.1.4.1水样预处理采样:在金湖各个不同地点才金湖水样,在水样采集后立即放于低于4℃的条件下保存,保存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当水样放置时间较长时,可在1000mL水样中加入约0.5mL硫酸密度为1.84g/mL),酸化到pH小于2,并尽快测定。

C、N、P检测方法

C、N、P检测方法

1. 有机质测定-重铬酸钾容量法—稀释热法简版(唐艳萍论文):准确称取0.5000g土壤样品,置于500ml的锥形瓶中,准确加入1mol/L重铬酸钾10ml混匀。

接着加浓硫酸20ml,转动锥形瓶使其与土壤充分发生作用。

静置30min后,加水至刻度250ml,然后加入3-4滴邻啡啰啉指示剂。

用0.5mol/LFeSO4标准溶液滴定至砖红色为止,设三个平行样。

用相同的方法测空白(不含土样),根据滴定用量计算有机物的含量。

2. 总磷测定-NaOH熔融—钼锑抗比色法简版(唐艳萍论文):准确称取0.2500g风干土壤,小心置于坩埚底部。

加入无水乙醇3-4滴湿润土壤,接着平铺2gNaOH于土壤表面。

把坩埚放入马弗炉,升至400度左右时,关掉电源。

15min后再打开电源加热至720度,15min后取出冷却。

最后加入10ml的水(80度)并且用水多次洗涤坩埚,将提取液与洗涤液一同并入100ml容量瓶中,冷却,定容至刻度,过滤。

取上述溶液7ml于5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到30ml,调节PH至微黄色。

加入5ml钼锑抗显色剂,缓缓转动容量瓶使之摇匀,加水定容至刻度线。

放置30min后,在700nm处进行比色测定。

读取吸光度,从校准曲线上查得相应的含磷量。

校准曲线:分别准确吸取5mg/L磷标准液0、1、3、7、10ml于容量瓶中,同时加入2-3滴二硝基酚指示剂,并调节溶液pH至微黄色,准确加入5ml钼锑抗显色剂,缓缓转动容量瓶使之摇匀,加水定容至刻度线。

即得含磷量分别为0.0、0.1、0.3、0.5、0.7、1.0mg/L的标准溶液系列。

放置30min后,在波长700nm 处进行比色测定,读取吸光度,以磷浓度(mg/L)为横坐标,吸光度(Abs)为纵坐标,绘制校准曲线。

3.速效磷测定-0.05mol/LNaHCO3法简版任溶溶:参照NaHCO3法称取过20目筛的风干土样2.5g(精确到0.001g)于150mL锥形瓶中,加入0.05mol/L NaHCO3溶液50Ml,再加一勺无磷活性炭,塞紧后在震荡机上震荡30min,立即用无磷滤纸过滤,吸取10mL滤液于150mL 锥形瓶中,再加入蒸馏水35mL,然后加入钼锑抗试剂5mL,摇匀,放置30min 后,在70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

碳氮比的测定实验方案

碳氮比的测定实验方案

碳氮比的测定1.实验目的:测定过滤槽中碳氮比2.实验原理和步骤2.1测定总氮2.1.1原理在60℃以上水溶液中,过硫酸钾可分解产生硫酸氢鉀和原子态氧,氮污染人为来源,硫酸氢鉀在溶液中离解而产生氢离子,故在氢氧化钠的碱性介质中可促使分解过程趋于完全。

氮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50mg/L,测定上限为4mg/L。

本方法的摩尔吸光系数为1.47×103L·mo1-1·cm-1。

测定中干扰物主要是碘离子与溴离子,碘离子相对于总氮含量的2.2倍以上,溴离子相对于总氮含量的3.4倍以上有干扰。

分解出的原子态氧在120~124℃条件下,可使水样中含氮化合物的氮元素转化为硝酸盐,并且在此过程中有机物同时被氧化分解,可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于波长220和275nm处,分别测出吸光度A220及A275按下式求出校正吸光度A:A = A220 - A275按A的值查校准曲线并计算总氮的含量。

2.1.2 试剂(1)碱性过硫酸钾溶液:称取40g过硫酸钾,另称取15g氢氧化钠,溶于水中,稀释至1000mL,因为过硫酸钾固体较难溶解,可在电热加热器中加热,并不断搅拌以加速其快速溶解。

待全部溶解后将其冷却至室温,再碱性过硫酸钾溶液存放在聚乙烯瓶内。

(2)硝酸钾标准储备液,C N=100mg/L:硝酸钾在105~110℃烘箱中干燥3小时,在干燥器中冷却后,称取0.7218g,溶于蒸馏水中,移至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在1~10℃暗处保存,(硝酸钾溶液见光易分解)或加入1~2mL三氯甲烷保存,可稳定6个月。

2.1.3 实验仪器(1)T6紫外分光光度计及10mm石英比色皿(2)具玻璃磨口塞比色管,25ml(3)立式高压灭菌器2.1.4 实验过程2.1.4.1水样预处理采样:在金湖各个不同地点才金湖水样,在水样采集后立即放于低于4℃的条件下保存,保存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当水样放置时间较长时,可在1000mL 水样中加入约0.5mL硫酸密度为1.84g/mL),酸化到pH小于2,并尽快测定。

实验方案方法有关氮

实验方案方法有关氮

实验方案和方法一、校准线绘制求解各处理吸光度的校准值,以校准值为横坐标,对应各处理的氮素含量为纵坐标(ug ),绘制校准线,校准线模拟是相似系数.01~*99.902=R 说明校准线模拟较为准确。

校准线模拟成功后,吸光度和氮素含量的函数即为氮素测定求解的模型。

1、硝态氮N NO --3校准线绘制(标准3KNO 贮备液mL ug /100)实验步骤:①将标准贮备液稀释10倍,即得mL ug /10标准使用液;②选取25L m 比色管进行实验测定;③向比色管中加入0.1、0.3、0.5、0.7、1.0、3.0、5.0、7.0、10.0mL 标准使用液,每个处理设置3个平行实验,增加一组实验空白;④将各比色管定容到25mL ;⑤向每只比色管滴加0.05mL 氨基磺酸,摇匀;⑥再向各比色管滴加0.5mL HCl ,盖紧比色管塞子摇匀;⑦在双波长nm .0220、nm .0275下进行比色;⑧实验结果:.0275.02202A A A -=校2、总氮TN 校准线绘制(标准3KNO 贮备液mL ug /100)实验步骤:①将标准贮备液稀释10倍,即得mL ug /10标准使用液;②选取25L m 比色管进行实验测定;③向比色管中加入0.1、0.3、0.5、0.7、1.0、3.0、5.0、7.0、10.0mL 标准使用液,每个处理设置3个平行实验,增加一组实验空白;④将各比色管定容到10mL ;⑤向每只比色管滴加5mL 碱性过硫酸钾溶液,摇匀,绑紧,在121.2℃下消煮半小时,拿出自然冷却;⑥再向各比色管滴加1mL 1+9盐酸溶液,摇匀,定容至25mL ,盖紧比色管塞子摇匀;⑦在双波长nm .0220、nm .0275下进行比色;⑧实验结果:.0275.02202A A A -=校3、铵态氮N NH -+4校准线绘制(标准Cl NH 4贮备液mL ug /1000) 实验步骤:①将标准贮备液稀释100倍,即得mL ug /10标准使用液;②选取50L m 比色管进行实验测定;③向比色管中加入0.00、0.5、0.7、1.0、3.0、5.0、7.0、10.0mL 标准使用液,每个处理设置3个平行实验,增加一组实验空白;④将各比色管定容到50mL ;⑤向每只比色管滴加3mL 酒石酸钾钠溶液,摇匀;⑥再向各比色管滴加2mL NaOH 溶液,盖紧比色管塞子摇匀;⑦再向各比色管滴加1.5mL 钠氏试剂,盖紧比色管塞子摇匀10分钟显色后在单波长nm .0420下进行比色;⑧实验结果:实验空白校A A A r -=.0420二、实验测定(一)排水水样氮素测定总氮测定时,直接加未预处理的水样,若有沉淀,实验时,取上清液进行比色;硝态氮和铵态氮需对水样先进行絮凝、过滤预处理,提取上清液作为实验水样。

森林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及碳氮比的计算

森林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及碳氮比的计算

森林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及碳氮比的计算森林土壤有机质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介绍了森林土壤有机质的测定方法,包括湿法氧化法、热酸氧化法和干燥熔融法等。

同时,本文还介绍了碳氮比的计算方法,以及碳氮比对森林土壤有机质质量和质量变化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森林土壤有机质;测定方法;碳氮比;影响一、引言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为广泛和复杂的生态系统之一,其中土壤有机质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森林土壤有机质不仅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保持和水源涵养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研究森林土壤有机质的质量和质量变化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森林土壤有机质的测定方法和碳氮比的计算方法,以及碳氮比对森林土壤有机质质量和质量变化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森林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保护提供参考。

二、森林土壤有机质的测定方法森林土壤有机质的测定方法包括湿法氧化法、热酸氧化法、干燥熔融法等。

下面分别介绍这几种方法。

1. 湿法氧化法湿法氧化法是一种常用的森林土壤有机质测定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土壤样品与强氧化剂(如K2Cr2O7、KMnO4等)反应,使有机质氧化为CO2和H2O。

在反应过程中,氧化剂的消耗量与土壤样品中有机质的含量成正比,因此可以根据氧化剂的消耗量来计算土壤样品中有机质的含量。

湿法氧化法的操作步骤如下:(1)取约10g土壤样品,加入200mL盛有强氧化剂的瓶中,摇匀。

(2)将瓶放入水浴中,在100℃下加热1小时,使反应达到平衡。

(3)取出瓶,冷却至室温,在瓶口处加入5mL浓硫酸,加盖,摇匀。

(4)再次加热1小时,使反应彻底完成。

(5)取出瓶,冷却至室温,加入蒸馏水至刻度线,摇匀。

(6)过滤,将滤液取10mL,加入250mL锥形瓶中,加入几滴酚酞指示剂,用0.1mol/L 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粉红色消失。

果实的碳氮比-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果实的碳氮比-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果实的碳氮比-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碳氮比是指果实中碳元素与氮元素的比值,它在果实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碳氮比是影响果实品质、口感、营养价值等方面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果实健康状况和生长环境的重要参考。

本文将深入探讨果实的碳氮比在果园生产中的重要性,分析影响果实碳氮比的因素,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愿我们的研究能为果农生产和果实品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框架和逻辑进行简要介绍,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安排和脉络。

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描述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和目的。

具体地说,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文章的背景和动机,概述了文章要探讨的主题和问题,引导读者进入文章的主题范围。

正文部分将深入讨论什么是碳氮比、碳氮比的重要性以及影响果实碳氮比的因素,从不同角度对这一概念进行解读和阐述。

结论部分则对整篇文章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文章的核心观点和结论,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通过这样的文章结构,读者可以清楚地了解本文的主题内容和逻辑脉络,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证过程。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果实的碳氮比这一重要概念,揭示其在农业生产和食品营养方面的意义。

通过研究果实碳氮比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果实的营养价值和品质特征,为果树种植、果实储藏和加工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深入探讨碳氮比对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助于优化农业生产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因此,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关于果实碳氮比的全面了解,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推动果树产业的健康发展。

2.正文2.1 什么是碳氮比碳氮比是指作物或果实中碳元素与氮元素的比值。

通常以重量比或摩尔比来表示。

在自然界中,碳氮比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具有重要影响。

碳氮比值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植物的营养吸收、生理代谢、抗性能力等方面。

土壤中碳氮磷实验报告单

土壤中碳氮磷实验报告单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土壤中碳、氮、磷的组成及含量。

2. 掌握土壤中碳、氮、磷的测定方法。

3. 分析土壤中碳、氮、磷的相互作用及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土壤中碳、氮、磷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植物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采用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土壤有机碳,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土壤全氮,采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土壤有效磷。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土壤样品(采集自某地区),重铬酸钾、硫酸、硫酸银、钼酸铵、抗坏血酸、盐酸、氢氧化钠等试剂。

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高温炉、电热板、酸度计、分光光度计、凯氏瓶、消化器、蒸馏器、移液管、容量瓶等。

四、实验方法1. 土壤有机碳测定(1)称取土壤样品1.0g,置于消化器中。

(2)加入10mL浓硫酸,混匀后置于高温炉中消化,待消化液呈无色透明时取出。

(3)将消化液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定容至刻度。

(4)取1mL消化液,加入10mL重铬酸钾溶液,混匀后置于电热板上煮沸5min。

(5)取出冷却后,用去离子水定容至50mL,用分光光度计在57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2. 土壤全氮测定(1)称取土壤样品1.0g,置于凯氏瓶中。

(2)加入10mL浓硫酸,混匀后置于电热板上消化,待消化液呈无色透明时取出。

(3)将消化液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定容至刻度。

(4)取2mL消化液,加入1mL硫酸银溶液,混匀后置于电热板上煮沸,直至溶液呈红色。

(5)取出冷却后,用去离子水定容至50mL,用分光光度计在62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3. 土壤有效磷测定(1)称取土壤样品1.0g,置于100mL容量瓶中。

(2)加入10mL钼酸铵溶液,混匀后置于电热板上煮沸5min。

(3)取出冷却后,加入1mL抗坏血酸溶液,混匀后置于电热板上煮沸,直至溶液呈无色。

(4)取出冷却后,用去离子水定容至50mL,用分光光度计在69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有机碳含量实验结果显示,土壤有机碳含量为12.34g/kg。

碳氮比的测定实验方案

碳氮比的测定实验方案

碳氮比的测定实验方案碳氮比是指有机物中碳元素和氮元素的相对含量比值。

测定碳氮比的实验方案可以分为两大类:测定有机物总碳和总氮的方法和测定有机物中各个功能团中碳氮比的方法。

以下是两种常用的测定碳氮比的实验方案。

实验一:测定有机物总碳和总氮的方法材料和器材:1.实验溶液:待测有机物溶液。

2.硫酸钾(或硫酸钠)和硫酸铜。

3.盐酸和银硝酸。

4.高温燃烧炉。

5.硝化炉。

6.电子天平。

7.燃烧船和干燥瓶。

步骤:1.将待测有机物溶液加入燃烧船中。

2.将燃烧船放入高温燃烧炉中燃烧,使有机物燃烧完全。

3.将燃烧后的残渣转移到硫酸钾(或硫酸钠)和硫酸铜的混合物中,加热反应,使残渣中的氮转化为氨。

4.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的盐酸和银硝酸,沉淀掉生成的氯化银。

5.过滤掉沉淀,用水洗涤,收集过滤纸。

6.对过滤纸和残渣进行称重。

计算:1.计算过滤纸重量:过滤纸重量=过滤纸和残渣总重量-燃烧船重量。

2.计算残渣重量:残渣重量=过滤纸和残渣总重量-过滤纸重量。

3.计算总氮量:总氮量=残渣重量×14/1084.计算总碳量:总碳量=燃烧船重量×3.67+过滤纸重量×3.67-残渣重量×3.67实验二:测定有机物中各个功能团中碳氮比的方法材料和器材:1.有机物样品。

2.氧气气体。

3.苛性钠。

4.硫酸钾。

5.高压反应釜。

6.气相色谱仪。

步骤:1.将有机物样品和一定量的氧气气体一起加入高压反应釜中。

2.加入适量的苛性钠和硫酸钾催化剂。

3.在高压和高温下进行催化反应。

4.反应结束后,将产物转移到装有吸附剂的气相色谱仪中进行分析。

计算:通过气相色谱仪的检测结果,可以得到各个功能团的相对含量。

根据链长的不同,不同功能团的碳氮比也不同。

通过比较各个功能团的碳氮比,可以推测有机物中各个功能团的相对含量。

以上是两种常用的测定碳氮比的实验方案,可以通过测定有机物总碳和总氮的方法或测定有机物中各个功能团中碳氮比的方法来获得碳氮比的信息。

完整版碳氮比的测定试验方案

完整版碳氮比的测定试验方案

碳氮比的测定1. 实验目的:测定过滤槽中碳氮比2. 实验原理和步骤2.1 测定总氮2.1.1 原理在60°C以上水溶液中,过硫酸钾可分解产生硫酸氢鉀和原子态氧,氮污染人为来源,硫酸氢鉀在溶液中离解而产生氢离子,故在氢氧化钠的碱性介质中可促使分解过程趋于完全。

氮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50mg/L,测定上限为4mg/L。

本方法的摩尔吸光系数为1.47 x 103L • mo「1• cmf1。

测定中干扰物主要是碘离子与溴离子,碘离子相对于总氮含量的 2.2 倍以上,溴离子相对于总氮含量的 3.4 倍以上有干扰。

分解出的原子态氧在120~124C条件下,可使水样中含氮化合物的氮元素转化为硝酸盐,并且在此过程中有机物同时被氧化分解,可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于波长220和275nm处,分别测出吸光度仏及Z按下式求出校正吸光度A:A = A 220 - A 275 按A 的值查校准曲线并计算总氮的含量。

2.1.2 试剂(1)碱性过硫酸钾溶液:称取40g过硫酸钾,另称取15g氢氧化钠,溶于水中,稀释至1000mL因为过硫酸钾固体较难溶解,可在电热加热器中加热,并不断搅拌以加速其快速溶解。

待全部溶解后将其冷却至室温,再碱性过硫酸钾溶液存放在聚乙烯瓶内。

(2)硝酸钾标准储备液,C=100mg/L:硝酸钾在105~110C烘箱中干燥3小时, 在干燥器中冷却后,称取0.7218g,溶于蒸馏水中,移至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在1~10C暗处保存,(硝酸钾溶液见光易分解)或加入1~2mL三氯甲烷保存,可稳定 6 个月。

2.1.3 实验仪器(1) T6紫外分光光度计及10mm石英比色皿( 2)具玻璃磨口塞比色管,25ml( 3)立式高压灭菌器2.1.4 实验过程2.1.4.1 水样预处理采样:在金湖各个不同地点才金湖水样,在水样采集后立即放于低于4C的条件下保存,保存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当水样放置时间较长时,可在1000mL水样中加入约0.5mL硫酸密度为1.84g/mL),酸化到pH小于2,并尽快测定。

掌握“碳氮比”,方能调好水!

掌握“碳氮比”,方能调好水!

掌握“碳氮比”,方能调好水!”碳氮比”一词,真是老生常谈,但你真的了解它吗?碳氮比,是指有机物中碳的总含量与氮的总含量的比值。

一般用'C/N'表示。

假如碳氮比(C/N)为20,意思是指该有机肥中碳元素的含量是氮元素含量的20倍,当然碳氮比只能说明该肥料中的碳和氮的比例,并不能表示养分含量。

(以下碳氮比大小表示:如15/1<50/1)//什么是碳氮比//碳氮比是指有机物中碳的总含量与氮的总含量的比值。

一般用'C/N'表示。

假如碳氮比(C/N)为20,意思是指该有机肥中碳元素的含量是氮元素含量的20倍,当然,碳氮比只能说明该肥料中的碳和氮的比例,并不能表示养分含量。

//为什么要关注“碳氮比”或“碳氮平衡”//水产养殖里,需要大量投料,养殖动物大量排泄造成了水体中富营养化严重,氮的降解是水质调控的重点和难点。

怎么降解?大家应该都知道,通过藻类和菌类去净化。

最简单的,维持稳定的藻相和菌相是最好的。

怎么去维持呢,那就需要水体保持合适的碳氮平衡,藻类和菌类的活力才是最好的。

//什么是碳源//简单来说,碳源就是微生物生长需要的一类营养物,是含碳化合物,为微生物生长繁殖提供能量的。

最常见的就是糖类,如红糖、葡萄糖等,属于简单碳水化合物,其优点是应答快,利用迅速。

还有淀粉、糖蜜、木薯粉、谷物粉等属于复合碳水化合物,优点是稳定、持久,但是要注意一点,不同的微生物可利用的碳源是不同的。

活性这么强的发酵碳源你见过吗?//什么是氮源//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氮元素的物质。

如N2、NH3、NO3-、NH4+(无机氮源)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等。

//补碳的重要性//举一个例子,平时我们所用的培养基一个重要参数就是碳氮比,细菌的供能物质来自碳源,当氮源高时相对碳源低,细菌没有充足能量合成蛋白质和进行生命活动,生长也就慢了。

碳氮比在我们的种植、发酵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指标。

若碳氮比适中,则微生物分解速度快,净化能力就强。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测定方法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测定方法

1.23.1 土壤微生物碳的测定——TOC-V CPH有机碳分析仪一、方法原理土壤有机碳的测量方法主要有两种,即氯仿熏蒸培养法和氯仿熏蒸—直接浸提法。

1.氯仿熏蒸培养法[1]:土壤经氯仿熏蒸后再进行培养,测定培养时间内熏蒸与未熏蒸处理所释放CO2之差来计算土壤生物量碳。

2.氯仿熏蒸直接浸提法[2]:土壤经氯仿熏蒸后直接浸提进行,测定浸提液中的碳含量,以熏蒸和不熏蒸土壤中总碳的差值为基础计算土壤微生物含碳量。

直接提取法与氯仿熏蒸培养法相比,直接提取法具有简单、快速、测定结果的重复性较好等优点。

直接提取法测定土壤微生物量的碳的方法日趋成熟。

现在氯仿熏蒸—K2SO4提取法已成为国内外最常用的测定土壤微生物碳的方法。

本实验以氯仿熏蒸直接浸提法为例介绍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浸提与测定。

二、主要仪器振荡机、真空干燥器、真空泵、TOC-V CPH有机碳分析仪。

二、试剂1.氯仿(去乙醇):普通氯仿一般含有乙醇作为稳定剂,使用前要去除乙醇。

将氯仿按照1︰2(v/v)的比例与蒸馏水一起放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动,慢慢放出底部氯仿,重复3次。

得到的无乙醇氯仿加入无水CaCl2,以除去氯仿中的水分。

2.0.5 mol·L-1 K2SO4浸提液:43.57 g分析纯K2SO4 定溶至1 L。

四、操作步骤称取过2 mm筛的新鲜土样12.5 g六份,置于小烧杯中。

将其中三份小烧杯放入真空干燥器中,干燥器底部放3个烧杯,其中一个放氯仿,烧杯内放少许玻璃珠(防爆),另一个放水(保持湿度),再放一杯稀NaOH。

抽真空时,使氯仿剧烈沸腾3-5 min,关掉真空干燥器阀门,在暗室放置24 h。

熏蒸结束后,打开干燥器阀门,取出氯仿,在通风厨中使氯仿全部散尽。

另三份土壤放入另一干燥器中,但不放氯仿。

将熏蒸的土样全部转移至150 mL三角瓶中,加入50 mL 0.5 mol·L-1 K2SO4 (土水比为1:4),振荡30 min,过滤。

柑橘皮渣中碳氮比的测定

柑橘皮渣中碳氮比的测定

柑橘皮渣中碳氮比的测定兰子平;邱德敏;雷光东【摘要】以本地果汁生产所产生的柑橘皮渣为原料,采用重铬酸钾法和凯氏蒸馏法测定了其碳氮比,同时探索了测定中硫酸用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样品量约0.3g时,重铬酸钾法中硫酸最佳用量为50mL和凯氏蒸馏法中硫酸最佳用量为6mL,在此条件下测得原料中碳氮比为36.【期刊名称】《内江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28)010【总页数】3页(P28-30)【关键词】柑橘皮渣;碳氮比;硫酸【作者】兰子平;邱德敏;雷光东【作者单位】内江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四川内江 641100;内江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四川内江 641100;内江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四川内江 641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6.9柑橘产业是世界第一大水果产业.我国自2008年起,柑橘种植面积和产量就成为世界柑橘生产大国[1].而柑橘只有很少一部分被直接食用,大部分被用于加工生产饮料,伴生大量皮渣[2],一般皮渣可达鲜果重量的40%~50%[3].所以在柑橘加工产业迅速发展的趋势下,柑橘皮渣的处理已成为倍受关注的问题.由于柑橘皮渣处理的经济效益较低,所以有的生产厂家未做处理直接丢弃,严危害环境;有的虽采用填埋法,但由于其含水率高,体积庞大,填埋不仅占地面积大,还会产生大量的渗透液,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4].有人将柑橘皮渣直接烘干加工成饲料添加剂,虽然物料被充分利用,环境效益好,但需要大量的热能,成本太高[5-6],且此添加剂含大量苦涩素[7],市场需求量十分有限.因此有人利用酶解方法提取其中果胶和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精油[8-9],该香精油可应用于碳酸饮料、冰淇淋、蛋糕、空气清新剂和香料等[10-11],但加工过程中仍然有废渣产生,仍待进一步处理.将柑橘皮渣进行好氧堆肥法发酵处理,可制得生物有机肥,既能充分利用相应物质资源,又减少环境污染,同时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2],所以发酵处理法是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在发酵过程中,物料的碳氮比不仅对发酵效果直接产生较大影响,同时还是判断堆肥腐熟程度的重要指标,对产地不同、批次不同的原料进行成分分析,尤其是其中碳氮比分析是一项重要工作,其准确性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我们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碳,凯氏蒸馏法测定氮,对本地区柑橘饮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柑橘渣中碳氮比进行了测定,并探索了相关测试条件,为柑橘皮渣的更有效利用提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柑橘皮渣按采样规范采自于佳美内江公司果汁生产现场.1.2 仪器与试剂主要仪器:METTLER-AE240电子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DHG-9140A 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DFT-100手提式高速万能粉碎机(浙江温岭市林大机械有限公司).主要试剂:重铬酸钾、硫酸亚铁、邻菲啰啉、30%过氧化氢、氢氧化钠、溴甲酚绿、甲基红、95%乙醇、硼酸、浓硫酸(ρ=1.84g)、葡萄糖、尿素均为分析纯.1.3 实验方法1.3.1 样品的采集和预处理隔天从佳美公司生产现场取样1次,每次取样5kg,共取样5次以上,试样经风干后,绞切成小于1cm的碎片,取混匀后的试样四分之一于烘箱中,80℃烘干,手工砸碎后,取其四分之一,经粉碎机粉碎,全部通过35目分样筛,混合均匀后置于带盖容器中备用.取样品1.5g,在85℃下烘至恒重,计算含水率(x).1.3.2 有机碳的测定试剂溶液的配制:重铬酸钾配制成0.2mol/L的标准溶液;硫酸亚铁配制成0.4mol/L的标准溶液;邻菲啰啉指示剂配制成含硫酸亚铁0.7%、含邻菲啰啉1.5%的混合溶液.测定方法:平行称取制备好的样品0.3g(精确到0.0001g)2份,将样品置于250mL三角瓶中,准确加入0.2mol/L的重铬酸钾标准溶液50.0mL,轻轻摇匀后,缓缓加入30~70mL浓H2SO4,将三角瓶小心轻轻摇动约1min后,盖上小漏斗,置于沸水中,水浴加热约30min后取出,冷却至室温.冲洗小漏斗,洗液并入消解液中,将消解液定容于250mL容量瓶中.吸取50.0mL溶液于250 mL三角瓶中,依次加水50mL、邻菲啰啉指示剂2~3滴,用硫酸亚铁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同时做空白实验.以葡萄糖作标准,加入硫酸量为50mL,测定实验准确度、精密度.有机碳含量计算[13]其中:c为标定后硫酸亚铁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v0为空白实验时,消耗硫酸亚铁标准溶液的体积(mL);v为样品测定时,消耗硫酸亚铁标准溶液的体积(mL);3.0为四分之一的碳原子的摩尔质量(g/mol);1.5为氧化校正系数;D为分取倍数,定容体积/分取体积,250/50;m为样品质量(g);x为风干后柑橘皮渣含水率.1.3.3 总氮的测定试剂溶液的配制:氢氧化钠配制成10mol/L的溶液;混合指示剂用95%的乙醇为溶剂配制成含0.5%溴甲酚绿和0.1%甲基红的溶液;硼酸配制成2%的溶液;硫酸配制成0.05mol/L的标准溶液.总氮测定实验方法:称取制备好的样品1.0g(精确到0.0001g)平行样2份,将样品放入250mL三角瓶中,用少量蒸馏水冲下沾附在瓶壁上的试样,小心加入3~7mL浓硫酸,然后加入1.5mL过氧化氢,轻轻摇匀,盖上小漏斗.将三角瓶放在电炉上加热,开始用小火徐徐加热至硫酸冒烟,待泡沫消失,取下,稍冷后加15滴过氧化氢,轻轻摇动三角瓶,加热10min,取下,稍冷后再加5~10滴过氧化氢,再加热10min,多次消煮,直至溶液呈无色或淡黄色清液后,继续加热10min,除尽过量的过氧化氢.取下稍冷,小心加水至30mL,再次加热至沸.取下冷却后,用少量水冲洗小漏斗于消解液中.将消解液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静置澄清.取消解清液50.0mL于250mL蒸馏瓶中,加入180mL水.另取9.8mL硼酸和0.2mL混合指示剂混合于250 mL三角瓶中,调节其pH约为4.5,以此三角瓶为接收器,按蒸馏装置装好相关仪器,尾接管伸入混合液中.打开蒸馏头上的塞子,用长颈漏斗向蒸馏瓶中缓慢加入10 mol/L氢氧化钠溶液15mL,盖好蒸馏头上的塞子.加热蒸馏,待馏出液体积约100mL,即停止蒸馏.取下三角瓶,用0.05mol/L 硫酸标准溶液滴定,由蓝色刚好变至紫红色为终点,记录数据.同时做空白试验.空白测定所消耗酸标准溶液的体积不得超过0.1mL,以尿素作标准,加入硫酸量为6mL,测定实验准确度、精密度.总氮量的计算:其中:c为硫酸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v0为空白实验时,消耗硫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v为样品测定时,消耗硫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14为氮的摩尔质量(g/mol);D 为分取倍数,定容体积/分取体积,100/50;m 为样品质量(g);x为风干后柑橘皮渣含水率.2 结果与讨论2.1 实验结果2.1.1 有机碳的测定结果由表1可知,硫酸的加入量对样品中有机碳的测定值有一定影响,当硫酸用量在50 mL以上时,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因此,实验条件下确定50mL为硫酸的最佳用量.表1 硫酸对有机碳含量的测定结果的影响 30 36.52 36.34 36.43 40 38.14 38.30 38.22 50 40.16 40.48 40.32 60 40.20 40.07 40.14 70 40.31 40.78 40.55由表2可知,硫酸加入量为50mL时,葡糖糖碳含量测得的结果绝对差值低于0.8%,相对平均偏差在2%以内,说明测定方法是可靠的(GB/T6432-94).表2 量葡萄糖标准样品中碳含量的测定结果糖/g含量/mg1 2 3 x -(差值)%()%0.1012 40.5 40.4 40.1 39.8 40.1 0.4 0.8 0.2035 81.4 81.6 80.9 81.2 81.2 0.1 0.42.1.2 全氮的测定结果由表3可知,随着硫酸的加入量的增加,全氮的测定值也有所增加.当硫酸加入量达到6mL时,与7mL结果相比,已无明显差异.本实验条件下确定硫酸最佳用量为6mL.表3 硫酸对全氮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 34567 1.03 1.06 1.07 1.12 1.12 1.05 1.02 1.07 1.13 1.10 1.04 1.04 1.07 1.13 1.12由表4可知,尿素中氮含量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低于1.5%,相对平均偏差小于2%,所以在硫酸用量为6mL时,其测定方法可靠(GB/T6432-94).表4 尿素标准样中总氮含量测定结果尿素/g含量/mg 1 2 3 x -差(值)%()%0.0216 10.15 9.93 9.96 9.89 9.93 0.7 0.4 0.0551 25.9 25.4 25.0 24.9 25.1 1.1 0.72.1.3 柑橘皮渣碳氮比由表1求得有机碳含量为40.31%,由表3求得全氮含量为1.12%,所以柑橘皮渣的碳氮比为36.2.2 讨论2.2.1 硫酸用量对有机碳测定结果的影响在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有机碳过程中,硫酸的用量影响加热时混合物的温度,其用量增加,有利于提升消解温度,同时为重铬酸钾提供较高酸度的环境,使重铬酸钾氧化性增强,提高有机物被氧化的速率,当其用量增加到一定值时,在实验条件下反应已较充分,多加无益.所以适当提高硫酸用量对提高测定精确度是有利的,但当硫酸加入量超过50mL时,检测结果没有明显增加,综合分析本实验条件下取50mL较为适合.2.2.2 总氮测定操作过程的讨论在凯氏蒸馏法中,硫酸主要起脱水和酸化作用.在硫酸和过氧化氢的作用下,将有机物炭化后的碳氧化为二氧化碳,也使氮转化为氨,并以NH4+形式存在于溶液中.硫酸适当过量,促有机物分解完全和抑制氨的挥发都是有益的.但过量太多会造成浪费,本实验条件下,硫酸加入量为6mL时,结果已达准确度要求.其中过氧化氢受热时容易分解损失,所以要分批加入,多次消解. 通过实验得出试样中有机碳含量为40.31%,全氮含量为1.12%,碳氮比为36.氮含量测得结果的绝对差值低于1.5%,相对平均偏差小于2%,碳含量测得的结果绝对差值低于0.8%,相对平均偏差在2%以内,符合国家标准(GB/T6432-94)的要求.参考文献:[1]单杨.中国柑橘工业的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J].中国食品学报,2008,8(1):1-8.[2]程绍南.我国柑橘加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J].农产品加工,2007(11):15-17.[3]汪秋安,单杨.柑橘类果皮资源的综合利用研究[J].再生资源研究所,1995(5):28-30.[4]付复化,李忠海,单杨,等.柑橘皮渣综合利用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与机械,2009,25(5):178-184.[5]李赤翎,李彦,俞建.柑橘皮渣发酵饲料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9,30(5):169-174.[6]童明伟,刘彬,陈胜立,等.发酵柑橘皮渣饲料流态化干燥实验[J].重庆大学学报,2008,31(2):155-165.[7]江才伦,彭良志,曹立,等.果园压埋柑橘皮渣对柑橘生长和土壤pH值的影响初报[J].西南园艺,2006,34(4):14-l6.[8]张超,曾顺德,尹旭敏,等.柑橘皮渣酶解条件研究[J].南方农业,2010(7):49-52.[9]余先纯,李湘苏,龚铮午.微波与超临界CO2萃取联用提取橘皮精油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586-18588.[10]Masaki S,Motonobu G,Akio K,et a1.New fractionation process for citrus oil by 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 in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J].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1998.24:4095-4104.[11]Steuer B,Schulz H.Classication and analysis of citrus oil by NIR pectroscopy[J].Food Chemistry,2001,72:113-117.[12]卢占军,钟八莲,易龙,等.利用柑橘皮渣为主要原料制备生物有机肥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176-12178.[1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525-2012)有机肥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土壤中碳氮磷实验报告

土壤中碳氮磷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中的碳、氮、磷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对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了解土壤中碳、氮、磷的含量及其相互关系,为土壤管理和植物生长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实验地点:我国某地区农田土壤样品:采集农田表层土壤(0-20cm)实验仪器:电子天平、土壤样品盒、离心机、烘箱、pH计、电导率仪、土壤碳氮磷测定试剂盒等。

2. 实验方法(1)土壤样品采集按照SRS(Soil Resource Survey)方法,在农田内随机选取5个点,用土壤样品盒采集表层土壤(0-20cm),混合均匀后作为实验样品。

(2)土壤碳、氮、磷含量测定①土壤碳含量测定:采用重铬酸钾氧化法,将土壤样品与重铬酸钾溶液混合,在高温下氧化,通过测定剩余重铬酸钾溶液的浓度,计算出土壤碳含量。

②土壤氮含量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将土壤样品与硫酸和硫酸铜混合,加热消解,通过测定消解液中氮的含量,计算出土壤氮含量。

③土壤磷含量测定:采用过硫酸铵消解-钼锑抗比色法,将土壤样品与过硫酸铵混合,消解后加入钼锑抗显色剂,通过测定显色溶液的吸光度,计算出土壤磷含量。

(3)数据分析采用Excel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土壤样品中碳、氮、磷含量的差异。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碳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土壤碳含量在5.6-8.2g/kg之间,平均值为7.0g/kg。

不同土壤样品之间的碳含量差异较小,说明该地区农田土壤碳含量较为稳定。

2. 土壤氮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土壤氮含量在0.5-1.2g/kg之间,平均值为0.8g/kg。

不同土壤样品之间的氮含量差异较大,可能与土壤类型、施肥水平等因素有关。

3. 土壤磷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土壤磷含量在0.3-0.8g/kg之间,平均值为0.6g/kg。

不同土壤样品之间的磷含量差异较小,说明该地区农田土壤磷含量较为稳定。

4. 土壤碳氮磷含量关系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发现土壤碳、氮、磷含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氮含量测定实验报告

氮含量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氮含量测定的原理和方法;2. 了解实验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3. 提高实验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原理氮含量测定是分析化学中的重要实验,常用的方法有甲醛法、凯氏定氮法等。

本实验采用甲醛法测定样品中的氮含量。

甲醛法是一种间接滴定法,通过测定样品中的铵盐含量来推算氮含量。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酸式滴定管、锥形瓶、移液管、容量瓶、玻璃棒、烧杯、电子天平等;2. 试剂:0.1mol/L NaOH标准溶液、1.0mol/L甲醛溶液、酚酞指示剂、硫酸铵标准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处理:准确称取一定量的样品,用少量水溶解,转移至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线;2. 标准溶液的配制:准确移取一定量的硫酸铵标准溶液,加入适量的水,转移至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线;3. 滴定:取一定量的样品溶液,加入酚酞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粉红色出现,记录消耗的NaOH标准溶液体积;4. 计算氮含量:根据滴定消耗的NaOH标准溶液体积,计算样品中的氮含量。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1. 样品处理:称取样品0.5g;2. 标准溶液的配制:移取硫酸铵标准溶液10.00ml;3. 滴定:消耗NaOH标准溶液20.00ml;4. 氮含量计算:样品中氮含量为1.8%。

六、实验结果分析本实验通过甲醛法测定样品中的氮含量,实验结果为1.8%,与理论值相近,说明实验方法可靠,操作步骤正确。

但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样品处理过程中,应确保样品完全溶解;2. 标准溶液的配制过程中,应准确移取溶液,避免误差;3. 滴定过程中,应控制滴定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4. 计算过程中,应准确记录数据,避免误差。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氮含量测定的原理和方法,了解了实验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了实验技能。

同时,本实验也提醒我们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细节,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氮量测定实验报告

氮量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氮量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微量凯氏定氮法操作技术,包括样品消化、蒸馏、吸收与滴定等步骤。

3. 通过实验,计算待测样品中的氮含量。

二、实验原理凯氏定氮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天然有机物(如蛋白质、核酸及氨基酸等)中氮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含氮有机物与浓硫酸共热,使碳、氢被氧化成二氧化碳与水,而氮则变成氨并进一步与硫酸作用生成硫酸铵。

通过蒸馏将氨气释放出来,再用硼酸溶液吸收氨气,最后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蓝紫色,根据所用标准酸得量数计算出待测物中的氮含量。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 实验材料:食用面粉。

2. 实验试剂:- 浓硫酸- 30%氢氧化钠溶液- 克氏催化剂- 2%硼酸- 指示剂- 0.1M HCL3. 实验器材:- 凯氏烧瓶- 电炉- 凯氏定氮蒸馏装置- 锥形瓶- 100ml 容量瓶- 酸式滴定管四、实验步骤1. 样品消化:将食用面粉样品称取适量,放入凯氏烧瓶中,加入浓硫酸和克氏催化剂,然后置于电炉上加热,直至样品完全消化。

2. 蒸馏:将消化后的溶液转移至锥形瓶中,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调节至碱性,加热蒸馏,使氨气释放出来。

3. 吸收与滴定:将蒸馏出的氨气通过装有2%硼酸的吸收液,使氨气被吸收。

待吸收完全后,用0.1M HCL标准溶液进行滴定,直至溶液恢复至原来氢离子浓度为蓝紫色。

4. 计算氮含量:根据所用HCL标准溶液的体积和浓度,计算出待测样品中的氮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根据滴定所用HCL标准溶液的体积,计算出食用面粉样品中的氮含量为2.5%。

2. 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食用面粉中的氮含量较高,这可能与面粉中蛋白质含量有关。

此外,实验过程中注意控制温度和反应时间,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氮量测定的原理和方法,掌握了微量凯氏定氮法的操作技术。

实验结果表明,食用面粉中的氮含量较高,这为我们了解面粉的营养成分提供了参考。

悬浮颗粒及表层沉积物碳、氮同位素测量实验方法

悬浮颗粒及表层沉积物碳、氮同位素测量实验方法

1悬浮颗粒有机物碳、氮同位素1.1实验目的研究不同时间与空间维度下澜沧江水体悬浮颗粒物中有机碳、氮稳定同位素值的变化规律然后探讨不同时段重要观测点悬浮颗粒中的碳、氮组成(湖河流水体悬浮颗粒物主要来源C3、C4植物、水生植物、土壤流失、化学肥料)。

1.2预期目标1、初步能了解澜沧江悬浮颗粒有机物中碳、氮同位素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规律;2、了解关键点的碳、氮组成;3、可进行表层悬浮颗粒的碳、氮同位素与相关环境因子的关系,如叶绿素a浓度与碳同位素、氮含量与表层水体中的氨氮硝氮浓度的关系;1.3样品采集与预处理每个点采集表层水(入河口处取支流和干流水),岸边典型植被,水中挺水植物,岸边表层土壤。

每个采样站点使用采水器进行水样采集,采样时采距离表层0.5m左右的水样,同时,根据不同季节悬浮物浓度不同而视需要采集1L到5L左右水样。

悬浮物浓度越高取得水样越少。

使用预先处理过的WhatmanGF/FGF-F玻璃纤维滤膜( 0.47μm,预先在马弗炉500℃下燃烧4个小时以除去无机物,直至滤膜恒质量) 收集水体表层悬浮颗粒物,过滤后的悬浮颗粒物连滤膜一起用锡箔纸包好并放入冰箱于-20℃下冷冻避光保存。

在采样点周边采用土壤采样器采集土壤样品(地表以下2~3cm),采集时先削除表皮杂物及沙石,采集一定量的土壤,装入自封袋保存。

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后及时风干处理。

风干后拣去碎石、碎屑,加入去离子水清洗,然后加入10%的盐酸浸泡,除去无机物过100目金属筛子,过筛样品冷冻干燥保存。

同时,采集水生植物样品并在周边采集陆地植物以及水生植物样品(一般应采集光活性强的阳生叶片),依种类不同而分别装入不同自封袋带回实验室。

样品带回实验室后首先加入去离子水进行清洗,清洗干净后70 ℃烘干,然后使用研磨机将样品粉碎直至过100目筛子,过筛后分类保存。

1.4去除无机碳的实验方法盐酸浸湿滤膜,放入盛有浓盐酸的干燥器中反应24 h,除去碳酸盐,反复用蒸馏水冲洗样过滤后的悬浮物样品用后用烘干机干燥(60~70℃,干燥24~48小时)干燥后。

C、N、P检测方法

C、N、P检测方法

1. 有机质测定-重铬酸钾容量法—稀释热法简版(唐艳萍论文):准确称取0.5000g土壤样品,置于500ml的锥形瓶中,准确加入1mol/L重铬酸钾10ml混匀。

接着加浓硫酸20ml,转动锥形瓶使其与土壤充分发生作用。

静置30min后,加水至刻度250ml,然后加入3-4滴邻啡啰啉指示剂。

用0.5mol/LFeSO4标准溶液滴定至砖红色为止,设三个平行样。

用相同的方法测空白(不含土样),根据滴定用量计算有机物的含量。

2. 总磷测定-NaOH熔融—钼锑抗比色法简版(唐艳萍论文):准确称取0.2500g风干土壤,小心置于坩埚底部。

加入无水乙醇3-4滴湿润土壤,接着平铺2gNaOH于土壤表面。

把坩埚放入马弗炉,升至400度左右时,关掉电源。

15min后再打开电源加热至720度,15min后取出冷却。

最后加入10ml的水(80度)并且用水多次洗涤坩埚,将提取液与洗涤液一同并入100ml容量瓶中,冷却,定容至刻度,过滤。

取上述溶液7ml于5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到30ml,调节PH至微黄色。

加入5ml钼锑抗显色剂,缓缓转动容量瓶使之摇匀,加水定容至刻度线。

放置30min后,在700nm处进行比色测定。

读取吸光度,从校准曲线上查得相应的含磷量。

校准曲线:分别准确吸取5mg/L磷标准液0、1、3、7、10ml于容量瓶中,同时加入2-3滴二硝基酚指示剂,并调节溶液pH至微黄色,准确加入5ml钼锑抗显色剂,缓缓转动容量瓶使之摇匀,加水定容至刻度线。

即得含磷量分别为0.0、0.1、0.3、0.5、0.7、1.0mg/L的标准溶液系列。

放置30min后,在波长700nm 处进行比色测定,读取吸光度,以磷浓度(mg/L)为横坐标,吸光度(Abs)为纵坐标,绘制校准曲线。

3.速效磷测定-0.05mol/LNaHCO3法简版任溶溶:参照NaHCO3法称取过20目筛的风干土样2.5g(精确到0.001g)于150mL锥形瓶中,加入0.05mol/L NaHCO3溶液50Ml,再加一勺无磷活性炭,塞紧后在震荡机上震荡30min,立即用无磷滤纸过滤,吸取10mL滤液于150mL 锥形瓶中,再加入蒸馏水35mL,然后加入钼锑抗试剂5mL,摇匀,放置30min 后,在70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氮比的测定
1.实验目的:测定过滤槽中碳氮比
2.实验原理和步骤
2.1测定总氮
2.1.1原理
在60℃以上水溶液中,过硫酸钾可分解产生硫酸氢鉀和原子态氧,氮污染人为来源,硫酸氢鉀在溶液中离解而产生氢离子,故在氢氧化钠的碱性介质中可促使分解过程趋于完全。

氮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50mg/L,测定上限为4mg/L。

本方法的摩尔吸光系数为 1.47×103L·mo1-1·cm-1。

测定中干扰物主要是碘离子与溴离子,碘离子相对于总氮含量的2.2倍以上,溴离子相对于总氮含量的3.4倍以上有干扰。

分解出的原子态氧在120~124℃条件下,可使水样中含氮化合物的氮元素转化为硝酸盐,并且在此过程中有机物同时被氧化分解,可用紫外分光
光度法于波长220和275nm处,分别测出吸光度A
220及A
275
按下式求出校正吸光
度A:A = A
220 - A
275
按A的值查校准曲线并计算总氮的含量。

2.1.2 试剂
(1)碱性过硫酸钾溶液:称取40g过硫酸钾,另称取15g氢氧化钠,溶于水中,稀释至1000mL,因为过硫酸钾固体较难溶解,可在电热加热器中加热,并不断搅拌以加速其快速溶解。

待全部溶解后将其冷却至室温,再碱性过硫酸钾溶液存放在聚乙烯瓶内。

(2)硝酸钾标准储备液,C
N
=100mg/L:硝酸钾在105~110℃烘箱中干燥3小时,在干燥器中冷却后,称取0.7218g,溶于蒸馏水中,移至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在1~10℃暗处保存,(硝酸钾溶液见光易分解)或加入1~2mL三氯甲烷保存,可稳定6个月。

2.1.3 实验仪器
(1)T6紫外分光光度计及10mm石英比色皿
(2)具玻璃磨口塞比色管,25ml
(3)立式高压灭菌器
2.1.4 实验过程
2.1.4.1水样预处理
采样:在金湖各个不同地点才金湖水样,在水样采集后立即放于低于4℃的条件下保存,保存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当水样放置时间较长时,可在1000mL水样中加入约0.5mL硫酸
密度为1.84g/mL),酸化到pH小于2,并尽快测定。

样品可储存在玻璃瓶中。

2.1.4.2水样的测定
(1)测定:用吸量管吸取10.00mL水样,(共6个水样)置于比色管中。

加入5mL碱性过硫酸钾溶液,塞紧磨口塞,编号水样1、水样2、水样3、水样4、水样5、水样6.
(2)校准系列的制备:
a.移取硝酸钾式样10mL定容到100mL。

用吸量管向7个比色管中,分别加入硝酸钾标使用液0.0、0.30、0.50、1.00、3.00、5.00、7.00。

加水稀释至10.00mL。

b.将6个水样和7个标准系列包好报纸,用棉线将这13支比色管捆紧,以防弹出。

c.将比色管置于医用手提蒸汽灭菌器中,加热,使压力表指针到1.1~1.4kg/cm2,此时温度达120~124℃后开始计时。

加热半小时待其压力降至0时停止加热。

c.将捆好的比色管从医用手提式蒸汽灭菌器中取出,冷却,取出13支比色管冷却至室温。

d.加盐酸(1+9)1mL,用无氨水稀释至25mL标线,混匀。

e.移取部分溶液至10mm石英比色皿中,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分别在波长为220nm与275nm处测定吸光度,并计算出校正吸光度A。

2.2水质总碳的测定(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2.2.1实验原理
将试样连同净化气体分别导入高温燃烧管和低温反应管中,经高温燃烧管的试样被高温催化氧化,其中的有机碳和无机碳均转化为二氧化碳,经低温反应管的试样被酸化后,其中的无机碳分解成二氧化碳,两种反应管中生成的二氧化碳分别被导入非分散红外检测器。

在特定波长下,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二氧化碳的红外线吸收强度与其质量浓度成正比,由此可对试样总碳(TC)和无机碳(IC)进行定量测定。

总碳与无机碳的差值,即为总有机碳。

2.2.2 干扰及消除
水中常见共存离子超过下列质量浓度时:SO
42−400 mg/L、Cl−400mg/L、NO
3−
100 mg/L、
PO
4
3−100 mg/L、S2−100 mg/L,可用无二氧化碳水(2.2.3.1)稀释水样,至上述共存离子质量浓度低于其干扰允许质量浓度后,再进行分析。

2.2.3 试剂和材料
本标准所用试剂除另有说明外,均应为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

所用水均为无二氧化碳水(2.2.3.1)。

2.2.
3.1 无二氧化碳水:将重蒸馏水在烧杯中煮沸蒸发(蒸发量10%),冷却后备用。

也可使用纯水机制备的纯水或超纯水。

无二氧化碳水应临用现制,并经检验TOC质量浓度不超过0.5 mg/L。

2.2.
3.2 硫酸(H2SO4):ρ(H2SO4)=1.84 g/ml。

2.2.
3.3 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优级纯。

2.2.
3.4无水碳酸钠(Na2CO3):优级纯。

2.2.
3.5 碳酸氢钠(NaHCO3):优级纯。

2.2.
3.6 氢氧化钠溶液:ρ(NaOH)=10 g/L。

2.2.
3.6 有机碳标准贮备液:ρ(有机碳,C)= 400 mg/L。

准确称取邻苯
二甲酸氢钾(预先在110~120℃下干燥至恒重)0.8502 g,置于烧杯中,加水(2.2.3.1)溶解后,转移此溶液于1 000 ml容量瓶中,用水(2.2.3.1)稀释至标线,混匀。

在4℃条件下可保存两个月。

2.2.
3.7 无机碳标准贮备液:ρ(无机碳,C)=400 mg/L。

准确称取无水
碳酸钠(预先在105℃下干燥至恒重)1.7634 g和碳酸氢钠(预先在干燥器内干燥)1.4000g,置于烧杯中,加水(2.2.3.1)溶解后,转移此溶液于1000 ml
容量瓶中,用水(2.2.3.1)稀释至标线,混匀。

在4℃条件下可保存两周。

2.2.3.8差减法标准使用液:ρ(总碳,C)= 200 mg/L,ρ(无机碳,C)
= 100 mg/L。

用单标线吸量管分别吸取50.00 ml有机碳标准贮备液(2.2.3.6)和无机碳标准贮备液(2.2.3.7)于200 ml容量瓶中,用水(2.2.3.1)稀释至标线,混匀。

在4℃条件下贮存可稳定保存一周。

2.2.
3.9载气:氮气或氧气,纯度大于99.99%。

6 仪器和设备本标准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A级标准的玻璃量器。

2.2.4. 非分散红外吸收TOC分析仪。

2.2.5 一般实验室常用仪器。

2.2.6 样品
水样应采集在棕色玻璃瓶中并应充满采样瓶,不留顶空。

水样采集后应在24 h 内测定。

否则应加入硫酸(2.2.3.2)将水样酸化至pH≤2,在4℃条件下可保存7 d。

2.2.7分析步骤
2.2.7.1 仪器的调试
按TOC分析仪说明书设定条件参数,进行调试。

2.2.7.2 差减法校准曲线的绘制
在一组七个100 ml容量瓶中,分别加入0.00、2.00、5.00、10.00、20.00、40.00、100.00 ml差减法标准使用液(2.2.3.8),用水(2.2.3.1)稀释至标线,混匀。

配制成总碳质量浓度为0.0、4.0、10.0、20.0、40.0、80.0、200.0 mg/L和无机碳质量浓度为0.0、2.0、5.0、10.0、20.0、40.0、100.0 mg/L的标准系列溶液,按照的步骤测定其响应值。

以标准系列溶液质量浓度对应仪器响应值,分别绘制总碳和无机碳校准曲线。

3.结果计算碳氮比=总碳/总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