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热病辨证方法古今主要文献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焦,融会寒温辨证,实为统一中医外感病学的先行者。【41可 见,统一外感热病辨证纲领,不仅是实践的需要,也是学术发
纵观外感热病学的历史发展,《素问・热论》专篇载述:
“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从广义的角度将一切外感热 病统称伤寒,并创立三阴三阳,用以概括外感热病的证治规
律,成为东汉・张仲景《伤寒论》确立外感热病六经辨治体系
气血为辨,以八纲为用的脏腑气血辨证统一之。l姻】
(5)以六经系统辨证统。有人用现代科学方法论知
[3]彭坚对外感病辩治体系的历史考察[J】.中华医史杂志,1999,
(2):70 [4J钟嘉熙.统一中医外感病学的先行者俞根初[J].北京中医学簏学 报,1984.【2):8
烈,对六经的实质进行探讨。肖民从系统论出发,把整个人体 视外感病过程分成六个子系统;根据六经的结椅定位、功能定
医辨证论冶体系系统化的需要,是巾医外感病学发展的必然 趋势.Ii土是科学发展整体化趋势的要求。t 7(2)从教学及临床 柬看,由丁二种辨证方法产生时代和立论角J耍的差异,长短 q:见,易造成后学荐莫衷一是.元所适从如肖氏指出.对嗣
佯・个外感粕人,由于医青采用六经、或卫气营血或三焦等
不蝴的辨证打法,所用的语言概念就不同,所得山的瘸证诊 断血各异,使初学者如坠云里雾巾。博1朱氏认为,中朦辨证学
学术理论及临i采经验得到总站,出版丁外感热病理论和临睐
等巾医院校教材占乏发表人艟的外感热粕学术论文。,从2(】世 纪50年代起,有学昔对外感热病的辨证理论统一提出了争
traD{,J作阁说明_种辨证的统・性,并从脏腑经络定位、临床
去现及热病1专变等方面阐述统一的口r能性.指出伤寒和温病
鸣.但由于当时的研究不够深人和成熟,故这一工作未能进
的基本依据。隋唐医家辨治外感热病,亦多沿用仲景之法。 故在唐朝以前,六经辨证理论成为诊治一切外感热病的纲
领。今人盂氏认为:伤寒六经辨证是外感热病的综合模型, 它以三阴三阳等六个层次表述了热病过程的阶段性,模拟了
病因、病位、正邪消长,包含了病程的传变转归,具有辨证论
52一
万方数据
展的丰“成结果。 近现代外感热病辩证方法文献探讨 鸦片战争之后.我同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孔会特别是 民国时期,外感热病学和中医肚他学科一样.小nr能得到应 有的发展。故此时有影响的专甚:不多.较有造诣的当数《丁 甘仁医案》,其主张寒温统一辨证.对外感热病学体系的建立 艮有积极的意义5I丁师学术思想在外感病方珀i的{辛=现是.把 伤寒和温病的辨征方法互相联系,在治,,外感病的过程中, 把峭种学说融会贯通。闲人制宜.随宜应用,“je他灿何廉疆 的《重订广湍热论》、《争同名医骑案类编》.强调伏气谳病的 j!;fi青.精评外感热病病案,垒令仍有价值,张锡纯所菩《Ⅸ学 衷中参西录》、吴锡璜编撰的《中凹温热串解》,力图以西医理 论阐明中医温病有关病机和证治,具有一定新意。
较高,认为外感热病辨证方法有着统一的必要性。(1)从学
术发展的相度来说,寒温统・可以消除伤寒与温病学术上的 对立,解决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寒温之争,更全面地认1只和掌
从而得山卫气营血辨证更适台J‘外感热jIii的辨治。“’
(3)以八纲辨证统~。万氏认为六经辨证因其彤l阳是落 寅在表里寒热虚蛮上的,实即八纲辨证;三焦和卫气背血辨 证纲却i,仍以《{争i寒论》i阿i=m的八绢为规范,因此.m八
握圣苣个外感热病的辨试论治规律。故王氏等认为,缱・是小
万方数据Fra Baidu bibliotek
2004年第1期
纲来统一,可眦说是顺理成章的。【17’萧氏也认为,三种辨证 方法都是建立在八纲辨证的基础上.因此,外感热病统一的 辨证论治纲领也应当建立在八纲辨证的基础上。。”J
参考文献
【l】孟庆云.从模型法看伤寒六经【JJ北京申匾学院学报,1985,(1):
感热病的理论概括。但随着外感热病学的建立和发展,历代 治的实践意义。…
2.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方法的建立,出现外感热病辨证方法
的分歧 宋代以后,医家们逐渐认识到用于一切外感热病的六经 辨证,已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故而金元刘河间、王安道开
不少医家学者提出了统一外感热病三种辨证方法的见解。 其有关文献内容,主要见于外感热病专著、综合性医籍的专 篇及学术论文中。据初步统计:自《内经》成书以来,外感熟 病专著及专篇有978部,其中秦汉时期至清代约543部;民
3,融会寒温辨证专著的问世,统一外感热病辩证体系的尝试 清代的寒温辨证方法的争鸣,使医家们明白了寒温关系
在学术上的一脉相承。此期就有不少医家进行了寒温统一 的有益尝试,诸如俞根初《通俗伤寒论》、吴坤安《伤寒指掌》、
畅栗山《寒温条辨》及雷少逸的《时病论》等均是寒温融会的 外感热病专著。他们从各自的临床实践出发,将寒温由分而 合.熔于一炉,对外感热病的理论进行了深刻的论述和发挥, 为形成外感热病学统一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雎。特别是俞 氏,既不属于温病学派医家,也不属于传统的伤寒学派医家, 他以六经气化理论为辨证纲领,熔铸寒温于一炉,初步建立 了一套能较全面地辨治各种外感病的体系o[31其著虽以伤寒 命名,但寒温兼收并蓄,采用六经为纲,明辨卫气营血和三
材类著作,内容大多融会古今.兼采各家.并结台一些现代I筮
学知i}{,例如各版《伤寒沦讲义》、《温病学》统编救H等,四 尼对伤寒和温病古代文献的重印、较注、汇编、研究类著作,
这类文献数芷较多。内容丰富。限于篇幅.以r仅就建国后
关于外感熟病辨证方法统一问题的专题论文进行讨论。 i统一外感热病辨订F方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种辨证方法能否统一?尽管迄今还存在寄分歧,但随 着外感热粕临床实践的深入和“寒温统t”外感热病学的酝 酿,多数医家们感到川儿种辨证理论对外感热精的辨证小能 较好地适啦临床、教学和科研的需要,主张寒温合一的呼声
解央的同题.亦是继承发扬和改革创新中医理论值得探讨的课题。时此历代已有不少医家在中医文献中进行有了
有益的尝试,提出了统一中医外感热病辨证方法的多种见解和措施。
关挺诃:外感热病辨证方法寒温碗一文献综述
历代文献载述的伤寒、温病、疫病等均属外感热病范畴。 目前公认的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是古代医家研讨外
2・b,
-是众多的研析外感热病辨证方法的专题论文.涉骏的范嘲
有:六缝、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的理论探讨.临床应用、动物实 验及建立外感热病统一辨证刑领的学术争鸣.二是名老巾 医关于寒温统一的专著专集,盘n山发生编著的《寒温统一 -仑》.t热病学讲义》、熊魁悟的《巾医热病i仑》、柯胄帆等《中医 外感病诊治》、吴锻揪主编的《中医外感热病学》、孪洪涛等 著的<中医外感病学》等,诸家分别提出已见.如万氏八纲统 一,吴氏分期辨迁、李氏二纲鼎立等,均具特色.各有千秋,为 现代中堰寒瀛统一著作之精华,三足怕球,宴用性著作及教
1984,(3):5 [8J
和体系。-刚杨氏结合实验医学知识,从血管神经反射学说来探讨
六经本态,描绘出三阳病皮表内脏反射及三阴病内脏内脏反射
行下去。2002年由南京巾医药人学等三所高校联台承担“ffl 医外感热瘸辨证方法学研究”的国家一It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 煤题.母新开创中医外感热病辨证方法研究的新局面。 此期探讨中医外感热痫辨证片法之文献大致可分心类:
足一个同义语,二种辨证都是对急性热病共性规律的反映,
有着内在的联系.应该统一起来.,【111土氏认为:我们应推陈 出新,化』为一,创讧一种新的辨豇E方法以逝应风枣之邪和 渝热之邪等六泽外邪侵袭人体所弓|起的各种病征。从而实 现祖国医学对外感热病的辨证论治规范化,¨2I 2.统--#l"墙热病辨证方法的见解和措施 探索各种辨证理论的统一.以设计出外感热病统一的辨 hE方法,建讧统一的中医外感热病学辨证论治体系足小少中 医学者努力的方向。近年来,多数学苕主张川一种既有的辨 证方法统一其他方法,综括起来有如下儿种。 (1)眦^经辨征统一,裘氏力倡伤寒温病一体论,认为 可气营lIiL仪仪足A经病中部分瘫候而已,卫气营血及三焦辨 征nT以统辖丁:,、经之中。川郭氏认为统一三种辨证方法,应 “/i经特定的结掏层次和生理功能的特点及病理演变为依 姑,提出丹型证候nf在A经主证的基础上、蠲整充实,也可不 受伤寒,、经提纲的局限.而足补充=『]_气营血、三焦体系中主 受证候的措施、“’越几则闸述以/L经机制为主体联结温瘸 两机制”两-正,i犁方案”的观点。”1 (2)以卫气营血辩证统-O姜氏赞成陈亦人教授“六经 辩证是疑难病的辨iif!纲领”的观点,认为六经辨证并非单纯 的外感铂的辨证纲领。卫气营血辨证是由衷及里横向层次, 电能从率质上体珊外感病的演变规律,只存卫气骨血辨证最 适合J:外感铂辨iH:。・…1邓托例举2391傍J内科热病使用各种 辩证打法的数字,适于卫气营血辨证青1996洲.占79
创了伤寒与温病的辨别,但辨证方法仍未摆脱伤寒的束缚。 直到清代叶天士《温热论》及吴鞠通《温病条辨》创立了温病
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成为外感热病学中与伤寒六经辨证并 驾齐驱的独立的辨证理论,三者共同构成了外感热病的辨证 方法。但相应地也引起寒温两派的激烈争鸣,伤寒学派主张 用六经辨证指导温病证治,温病学派则强调病因有寒温之
国时期(1912~1949年)91部;现代(截至2091年)约344 部。1949年以后公开发表的有关六经、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 的专题论文约1419篇(1949~1977年426篇,1978~2001 年993篇)。本着从理论价值和IJ南床实用的角度出发,笔者 对国内探讨中医外感热病辨证方法的主要文献进行研析。 秦汉至清代外感热病辨证方法文献研析
发展到现在,十分必要对各种辨证方法进行归纳蝗理,建立 ・个完整、统・的辨证体系,使tf・医辨证规范化。圳
此外.冉人从外感热痫的艏因病机、主证殷证型之间的 内存联系等方面Iif4述厂统・的可行性,例如邓氏认为.辨证 的命名虽然不㈦,但论病机则-T_嚣的・I一心思想是一致的、伤 寒六经,从t阳垒j料是由袭及里的过程.温病的卫气营血 与—焦,也是…表及里的过程..伤寒化热人里,病敷阳明;温 病从袁(上、卜焦)人单,病及气分或小焦,三者的卞证是一致
建罾后,l遗着中医事业的繁荣.中医外感热病学的发展
进人一个新的所史时期一方面,各地名老中仄的外感热病
擘著々集;另一-:E而,对所代外感热病文献憷理研究、编著高
的.证型之间存在诸多共同之处.只是温病派补充了4i少内
容罢r 可见_种游证方往都是在总结外感病发病规律的 基础卜1.升为理论而加以命名的.它们足nf以统一的。J0,时
19.
(4)以脏腑气血辨证统一。沈氏认为拣经辨证的精髓
是充分体现了/k-N的具体运用;卫气营血辨证的要旨是辨病邪
[2]刘兰林试论清代两位末温融畚医享的外感痛现[J].中国中医基
础医学杂志,2000.(11):21.
之在气在血;三焦辨证的裤n是突出了以脏孵为病变中心。三种
辨证基枷变化是脏腑气血的功能失常.因此用脏腑为纲,以
2004年第1期
・文献综述・
中医外感热病辨证方法古今主要文献研究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210029)刘兰林指导王灿晖杨进
摘要:六经辨证彤成于前,详寒略温;卫气营血及三焦辩证继承于后,详温略寒,均是以,P感热痛为认识对象的
辩证理论.为中医学界所公认的外感热病的三种辨证方法。统一外感热病辩证方法,不仅是中医教学度临床亟待
【5]张玉才.等.丁甘仁辩沽外感痛的特点[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1998,(3):182. 【6]上海中医学院近代中医流派经验选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
性、定量及发展规律定向来确定证型的归属,倡议用“六经系统”
概念做理论框架,统一三种辨证,形成新的“六经系统辩证”方法
出版社.1994,2 [7]王琦,等.辨证论洁近三十年研完概况[J].北京中医学院学拉,
异,辨证则有六经、卫气营血及三焦之别,从而出现了外感热
病辨证方法的分歧。时至今日,寒温分论理论仍在指导着临 床外感热病的辨治。
从战国时期到清代涌现出一批探讨外感热病辨证方法 的有学术造诣和代表性的著作,在开创中医外感热病六经、
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理论以后,却导致寒温辨证的激烈争 鸣,同时也进行了统一外感热病辨证体系的尝试。 1.六经辨证理论奠定了外感热病辨治体系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