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电阻抗成像技术正问题的研究
电阻抗成像技术中Tikhonov正则化方法应用与改进的研究
电阻抗成像技术中Tikhonov正则化方法应用与改进的研究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功能成像技术——电阻抗成像技术(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简称EIT技术).在近几十年来,EIT技术由于设备轻便、速度快、无伤害等被国内外学者广泛研究,这项技术的主要原理是利用不同组织电导率不同的特点,采用“电流激励-电压测量”的方式,通过测量边界电压获得目标体内部的电导率(电阻抗)分布或者变化的图像,具有很强的生物学、医学意义.但这种技术也有较大的局限性,成像质量不高、不稳定、数据误差较大等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原因.在数学上,电阻抗成像技术反问题可以看作是一类二阶椭圆型偏微分方程参数识别问题,所以常常带有反问题的不适定性等特点,因此本文针对电阻抗成像正问题和反问题进行了研究: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电阻抗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其研究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技术难点进行了说明,然后介绍了反问题和不适定性的相关概念,引出本文的研究结构.第二章研究了电阻抗成像技术的正问题,首先介绍了电阻抗成像技术的工作模式(电流的注入和电压的测量方式),并通过麦克斯韦方程组和相关边界条件推导了正问题的数理模型,选择了全电极模型并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其求解.在有限元剖分时,得出了稀疏和加密两种剖分方式.第三章讨论了电阻抗成像技术的反问题,是本文的重点.在这一章中,首先采用常用的最小二乘法求解,发现解不稳定或失去实际意义,所以引入了正则化方法.对正则化方法的定义和原理进行说明后引出了本文主要研究的Tikhonov正则化方法,对其基本思想、求解过程进行了推导说明,并分析了解的相关性质.针对Tikhonov正则化方法的缺陷,对罚函数项进行改进,引入了变差函数,得到全变差正则化方法,并推导了牛顿迭代法的迭代格式.通过EIDORS 2D软件对两种正则化方法的成像质量进行简单比较后,引出本文的组合正则化方法,推导了罚函数项构造方式和迭代求解过程,随后介绍了选择正则化参数的高阶迭代收敛算法,并设计了相关算法.最后通过Matlab 进行了仿真研究.第四章得出了研究结论,并分析了本文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继续研究的方向。
头部电阻抗成像正问题的解析解研究
量 , 出了头皮 、 骨 、 得 颅 脑组 织 的电 导率 之 比为 1 1 8 :/ :
1
・
』
1 颅骨 的 电导率 是 0 0 m 的结 论 . 文 计 算 时 , . 4 S・ 本 所取 的颅 骨电导 率值 即 为该 值. 电常 数 由意大 利 国 介 家研究所 的网站 获得 ¨ .
响 . 秀珍等 通 过实验研究 了人颅 骨的 电阻抗频 率特性 . ooa ’徐桂芝 在 对 电阻抗 成像正 问题研 究 董 B n vs , 时建立 了包括颅 骨的有 限元仿 真模 型. oc|e 采用 边 界元 方 法 分析 了头 部 E T问题 . l nr n 采 G na s v I Ke e i man。
电位的影 响.
2 理 论 分 析
2 1 物 理 模 型 .
建 立 四层 同 心 球 结 构 , 由外 到 内分 别 为 12 3 4层 , ,, ,
表 1 四层 球模 型 参 数
Tabl Pa a ee si lye p r o l e1 r m t r n 4-a rs he e m de
第 2 7卷 第 1 期
2 1 年 1月 00
计
算
物
理
Vo . 7, . 1 2 No 1
CHI NES OURNAL OF COM P EJ UTATI ONAL PHYS CS I
J n. 0 0 a ,2 1
文章 编 号 :0 12 6 2 1 0 - 0 —8 1 0 —4 X( 0 0) 10170
研 基 金 ( 07 6 13 ) 助 项 目 2 0 0 10 5 资 作者 简 介 : 徐
征 ( 90一) 男 , 】8 , 江苏 扬 州 , 士 , 要 从 事 生物 电 磁场 计算 研 究 , 博 主 重庆 大 学 电 气工 程 学 院 .
电阻抗成像技术的原理及其发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1998年4月 第24卷 第2期科技期刊电阻抗成像技术的原理及其发展1)程吉宽 孙进平 杜 岩 柳重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电子工程系) 摘 要 介绍了一种新的图像重建技术——电阻抗成像(EIT )技术.它根据物体内部不同物质的导电参数(如电阻率、电容率)的不同,通过对物体表面电流、电压的施加及测量来获知物体内部导电参数的分布,进而重建出反映物体内部结构的图像.作为一个数学物理反问题,EIT 技术具有其本身的特点和难点,因而目前还处于探索性研究阶段.本文在EIT 数学物理模型基础上对整个EIT 技术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包括理论原理、技术上的难点、系统分析、以及目前国际国内的研究现况和研究方向.通过对ACT3的介绍,对EIT 系统的具体实现也做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图像处理;重建;数据采集;反问题;电阻抗成像(EIT) 分类号 TM 938.84 EIT(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技术是一种新颖的图像重建技术.它根据物体内部不同物质的导电参数(如电阻率、电容率)的不同,通过对物体表面电流、电压的施加、测量来获知物体内部导电参数的分布,进而重建出反映物体内部结构的图像.1 EIT 技术简介1.1 EIT 的原理 EIT 的图像重建过程实质上是利用边界测量数据求解物体内部电阻率分布函数ρ的过程.测量时通过加在物体表面的电极向物体注入电流,测量物体表面电压分布,然后利用重构算法得到物体内部电阻率分布.例如人体不同组织和体液就具有不同的电阻率,并且当某些组织发生病变时,电阻率也会相应发生变化.EIT 数学模型由下述椭圆方程边值问题描述:(1)(2)(3)式中 V、J分别为边界电压和边界电流密度分布;ρ为待求电阻率分布函数;Ω为物体所在空间区域,Ω为其边界.由于边界形状的复杂性,一般采用有限元(FEM)方法来求解EIT正问题(指在ρ设定情况下,求F(ρ)=V的过程,对于给定的注入电流J,F:ρ→V).由于已知的边界信息(2)、(3)式比唯一确定(1)式的解所需要的信息多,所以可利用这些多余的边界条件用最优化迭代算法求解ρ,这也就是EIT的反问题.图1为EIT系统的基本构成框图.图1 EIT的系统框图1.2 EIT技术的难点 EIT本身的困难在于反问题的非适定性(Hadamard意义下).文献[1]说明了EIT 固有病态(inherent ill-posedness),即边界电压数据的微小扰动可能引起解的巨大变化,这就要求EIT测量系统有很高的精度.另一个困难是它的信息量小,虽然可以用增加电极个数的方法来增加测量数据量.但就现有算法而言,数据量的增加往往使得计算量迅速增长.同时,电极数目的增加也是有限度的.此外,目前最大可实现的生理性阻抗变化只引起测量电压10%的变动,所以通常认为EIT测量硬件必须有至少0.1%的精度.如何实现系统的高精度、高分辨率和算法的快速收敛是目前EIT技术的主要难点.2 EIT研究的现状及方向 EIT自70年代末提出,80年代初中期进展一直较为缓慢,直到80年代末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才进入了迅速发展时期.EIT的研究目前主要包括3个方面:图像重建算法、数据采集的理论及方法和系统实现以及EIT的应用,下面将分别予以介绍.2.1 图像重建算法 EIT有两种不同的图像重建方式:动态式成像和静态式成像.动态式成像利用两个不同时刻的测量数据,通过图像重建算法来获得这两个时刻电阻抗分布的差值,从而重构出一幅S差分图像.动态式成像是图像重建算法中发展较早的一类,EIT最初的研究者Barber等人便是采用这种方法.动态式成像主要是反投影型算法[2,3],其优点是许多测量数据中的噪声可以在相减时得到消除,因而它的图像重建算法对数据采集系统的要求不是太高,实现起来容易,另外它的计算量一般也较小.缺点是应用范围窄.如果在数据采集的两个时刻电阻抗分布没有变化,则它不能成像.因为它的推导过程是基于电流在同一平面内流动的,所以该类算法难以推广到一般的三维情况,即使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的推广[3],也并不象静态式成像那么直接. 静态式成像重建算法的发展则相对较晚一些,但由于其应用的广泛性及相对较好的成像效果,受到普遍重视[4],已成为EIT成像重建算法研究的主流.现在流行的算法主要是Newton-Raphson类算法[4~6].另外扰动算法[7],拟Newton类算法[8],以及一些特殊的算法[9,10],也得到发展.静态式成像的缺点:计算量大,抗噪声性能较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已成为EIT技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以Newton类算法为例,每步迭代必须计算Jacobi矩阵,而每计算一次矩阵需求解关于正问题的有限元刚度方程组P×N次(P为注入电流次数,N为未知数个数,一般为几百甚至几千),计算量之大由此可见.在这方面,文献[8]中提出的基于快速梯度算法的拟Newton算法是解决计算量随分辨率提高而迅速增长的有效手段,它避开了Jacobi矩阵的计算,使计算量大为减少.由于最优化中的拟Newton类算法有多种形式、多种改进,因而EIT的这类算法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 由于EIT反问题的病态,造成图像重建算法对测量数据中的噪声以及计算中的舍入误差特别敏感.如何设计出数值稳定性较好的图像重建算法是很重要的.特别地,如何改进现有算法使之数值稳定性得到提高,也将是EIT算法研究中的重要方面.这方面的工作,文献[6]成功地将Newton-Raphson算法进行了改进,使之抗噪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同时计算量还有所减少.2.2 数据采集理论和系统的实现 数据采集理论是EIT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数据采集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数据采集的信噪比,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图像重建算法的收敛速度.增加电极个数以增大采集数据量虽然是提高整个EIT系统抗噪声能力的重要方法,但数据量的增加往往导致图像重建算法计算量的大幅增加,而且电极个数的增加也是有限度的.最优电流理论自从Isaacson D的开创性工作[11]以来,已有很大的进展[12~14],是目前EIT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其目的,一是减少测量误差的影响,二是增加算法的收敛速度.最优即指注入的电流能使相应的边界电压数据的改变为最大.最优电流理论是抗噪声能力最强的数据采集方法,可使SNR(信噪比)达到最大.目前所使用的自适应电流注入法即将最优电流组加至所有电极,在图像重建的迭代过程中,自适应地改变最优电流组,以提高EIT 的分辨率.最优电流组依赖于未知电阻率分布函数和对电阻率分布函数的当前估计值(迭代值),这给实际应用造成了一些困难,文献[13]中介绍的计算最优电流的直接方法克服了这一困难,在某些应用场合,Walsh电流组使用起来更为方便[14]. 目前,模拟集成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VLSI以及DSP(数字信号处理器)的普及,使得EIT系统的设计尽可能地使用数字技术,模拟部分也尽可能地使用集成元件.一是为了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二是充分使用数字技术,提高系统SNR.采用DSP技术,可实现实时的快速数据处理和系统的模块化,对于EIT在不同场合下的应用提供灵活性.因而,在目前比较成功的EIT系统中,都采用了DSP来进行数据的快速处理.比如Sheffield小组的实时APT(Applied Potential Tomography)系统,就采用了美国德州仪器公司的DSP来进行测量数据的快速处理和图像重建.在文献[15]中对基于DSP (Motorola 的DSP 9600)的EIT系统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在发展和完善已有的理论和方法的同时,也在探索实现EIT技术的其它新方法和新途径,比如近年来提出的感生电流EIT技术[16].这种技术的优点是采集数据中的噪声比较容易控制,电极系统设计简单;缺点是数学物理模型复杂,设备也相对复杂,这种方法目前还在发展中.2.3 EIT的当前研究动态 目前对EIT技术研究比较成功的小组有美国的Wisconsin小组及Renselaer小组,英国的Sheffield小组.Wisconsin小组着重算法研究,Renselaer小组则在系统设计和算法研究上都作出了有价值的工作.下面介绍的ACT3系统即是该小组1993年描述的第3代EIT 设备.Sheffield大学医学院已制成EIT商售样机,销往美英各大学和医院.英国的UMIST 和美国Wisconsin大学图像处理实验室也对动态图像的重构进行了大量的模拟实验.就目前所发表的EIT系统而言,动态成像系统一般能达到心肺功能监视等成像生理活动的目的,但成像质量离实用还有很大的距离.静态成像目前仍然处于实验阶段.国内从80年代末开始EIT技术的研究,目前在算法方面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8,9],但在系统实现方面,一直没有大的突破,同国外比较,仍有很大的差距. 3 EIT数据采集系统及相关应用技术介绍3.1 EIT系统ACT3介绍 ACT3(第三代Adaptive Current Tomography)是Rensselaer小组1993年描述的新一代EIT系统[17].该系统为32电极系统,能够输入任意模式的电流,电流值和电压测量均达到16bit精度,采集1组完整电压数据的时间约为133ms.此外系统可自动校正电压测量和电流源,以及在计算机控制下调整电流源输出阻抗.系统相位解调的精度达到16bit,相当于在输入为满幅正弦信号时SNR要达到104dB.为达到这样高的SNR,系统用DSP构成的数字解调器代替模拟解调.电流源电压波形输出采用数字合成方法,即将采样后的正弦波数据存于PROM中,顺序读取后通过MDAC输出为模拟波形,此方法可保证电流源输出相位和幅度的稳定.另外精度为16bit时,电流源输出阻抗不能小于64MΩ,在ACT3中使用程序控制的数字电位器来调节电流源输出阻抗.ACT3的安全措施包括:输入电流的限幅,为使输入电流在人体安全电流以内,电极电流的峰值被限制为0.5mA;当系统发生误操作时,地回路电流监视部分将切断所有的电极连接;数据通讯的光隔离等.3.2 EIT系统主要误差分析 1) 电极 Rosell等人的研究[18]表明在EIT使用的频率下,电极肤表接触阻抗为200~2000Ω/cm2,与内部阻抗的压降相比较,在接触阻抗上的电压降是相当大的,而且其值随电极位置的不同而改变,可能给系统带来大的误差.因此,电极技术是EIT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当采用恒流源注入,且注入电极与测量电极分开的复合电极方法时,对结果的影响可较好地得到抑制.复合电极中的电流注入电极一般接触面积较大,以使电流分布均匀稳定,电压测量电极较窄,以利于准确地得到电极所在点的电压值.依此思路,文献[19]设计的复合电极在实际应用中较好地提高了图像质量. 2) 放大器的CMRR(共模抑制比) 因为EIT注入电流很小,所以要测量的肤表分布电压差很小,必须经过放大之后,才能进行测量.这时由差动放大器的CMRR所产生的误差必须采取措施加以抑制,减少其对系统精度的影响.如果相邻电极输入电流为1mA,测量电压差范围为0.05~2mV,系统要达到0.1%的精度,CMRR值至少为135dB.在设计阶段这点应特别考虑. 3) 电流源的特性 电压控制电流源部分是EIT系统模拟部分的核心.负载在2kΩ范围内变化时,电流源的性能一般不应该受影响.除了相位特性和幅度特性之外,输出阻抗是电流源部分最主要的问题,如果电流源的输出阻抗不够大的话,电压表的精度多高都没用,因为不足够大的输出阻抗会将注入的电流分流一部分出去.假如负载电阻是0~1kΩ,那么电流源的输出阻抗至少为64MΩ才能达到16bit的精度(R=(216-1)×1kΩ). 4) 其它主要误差,也是较大的误差来源,一般 电流输入部分与电压测量部分之间的等效联通电容Cf要求|C f|≤0.2pF.C f的值与接口部分电路板布线,电缆等因素有关,因此系统中该部分的无屏蔽线长应该尽可能地短.此外模拟开关导通电阻的影响,A/D转换所带来的量化噪声等也会带来较大的误差.使用数字解调、数字滤波等数字信号处理的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这部分误差的影响.4 结束语 EIT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成像方法,以设备简单、价廉、对人体无害以及操作使用方便等显著优点引起生物医学界的浓厚兴趣,成为近年来图像重建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在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和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 等刊物上发表了大量有关EIT的研究论文.在算法和系统实现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相信不久可实现可实用化的EIT系统.参考文献1 Saacson D,Isaacson E ment on Calderon's paper:“On a incerse boundary value problem”.Math Comput,1989,52:553~5592 Brown B H,Barber D C. Applied potential tomography.J Phys E Sci Instrum,1984,17:723~7333 Shahidi A V. Impedance tomography computional analysis based on finite elements models of a cylinder and a human thorax. Am Biomed Eng,1995,23:61~694 Webster J G.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Bristol England:Adam Hilger,19905 Yorkey T J,Webster J,Tompkins W J,et paring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 for 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IEEE Trans Biomed Eng,1987,BME-34(11):843~8526 Woo E J,Hua P,Webster J G,et al. A robust image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 and its parallel implementation in 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IEEE Trans Med Imaging,1993, MI-12(2):137~1467 Kyriacon G A.A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 of 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 with optimal configuration of the driven electrodes. IEEE Trans Med Imaging,1993,MI-12(4):430~4388 杜 岩,程吉宽,柳重堪.用组合变尺度法求解电阻抗层析成像问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997,16(2):1~79 柳重堪,杜 岩,李久平.实现电阻抗层析成像的交错算法.电子学报,1995,23(7):11~14 10 Issacson et ment on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s.Clin Phys Physiol Meas,1992,13 (suppl A):83~8911 Issacson D. Distinguishability of conductivities by electric current computed tomography. IEEE Trans Med Imaging,1986,MI-5(2): 91~9512 Gisser D G,Isaacson D,Newell J C, et al .Current topics in impedance imaging.Clin Phys Physiol Meas,1987,8(supp1 A):39~4613 Hua P,Webster J G,Tompkins W J, et al .Improved method to determine optimal current in 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IEEE Trans Med Imaging,1992,MI-11(4) :488~49514 Woo E J,Hua P,Tompkins W J,et al. Walsh function current patterns and data synthesis for 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IEEE Trans Med Imaging,MI-11(4):554 ~55915 Lyon G M,Oakley J P. A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based architecture for EIT data aquisition.In:ECAPT,ed.Process Tomography a strategy for Industrial Exploitation. Manchester:The Castlefield Hotel,1992.54~5916 Gencer N G,Ider Y Z,Williamson S J. 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 induced-current imaging achieved with a multiple coil system.IEEE Trans Biomed Eng,1996,43(2):139~149 17 Cook R D,Saulnier G J,Gisser D G,et al.ACT3:a high-speed,high-precision 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IEEE Trans Biomed Eng,1994,41(8):713~72118 Rosell J,Murphy D,Pallas R,et al. Skin impedance from 1Hz to 1MHz.IEEE Trans Biomed Eng,1988,35(7) 649 ~ 65119 Hua P,Woo E J,Webster J G,et ing compound electrodes in 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IEEE Trans Biomed Eng,1993,40(1):29~34Theory and Development of Electrical ImpedanceTomography TechnologyCheng Jikuan Sun Jinping Du Yan Liu Zhongkan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Dept.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Abstract 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 is a new technique that forms images of electric resistivity or conductivity within the body through measuring the current or the voltage of the surface. As a mathematical physics inverse problem,EIT is a developing technique on its own feature and difficulty.This paper gives an introduction of the EIT technology in details.It includes the primary theory,technical difficulty,system analysis as well as the recent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trend all over the world.It introduces ACT3 to give a simple analysis realizing the EIT system. Key words image processing; reconstruction; data acquisition; inverse problem; 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 收稿日期: 1997-01-07 第一作者 男 58岁 教授 100083 北京 1) 航空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电阻抗成像技术的原理及其发展作者:程吉宽作者单位:刊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英文刊名:年,卷(期):1998(2)被引用次数:18次1.黄嵩.张占龙.罗辞勇.何为电阻抗静态成像中混合正则化算法抗噪性能的仿真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09(2)2.田明武.李碧雄水泥浆体阻抗特性的初步研究[期刊论文]-四川建筑 2009(2)3.胡小波.陈香才.郭方方乳腺电阻抗成像非均匀介质电场的初步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08(1)4.黄嵩.张占龙.姚骏.何为基于混合正则化算法的颅内异物电阻抗成像仿真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07(5)5.胡小波.陈香才一种乳腺电阻抗断层成像模型的建立[期刊论文]-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07(2)6.黄嵩.何为电阻抗成像中变差正则化算法的研究[期刊论文]-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06(6)7.黄嵩.何为电阻抗成像中混合罚函数正则化算法的仿真研究[期刊论文]-计算机仿真 2006(4)8.张虹淼基于磁声耦合的无损神经电流检测技术的模型与实验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9.李翔基于磁声电相互耦合的生物组织成像方法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10.王戬电阻抗成像算法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11.傅林生物组织磁聚焦电导率成像系统硬件实现与反演算法[学位论文]博士 200612.耿跃华.徐桂芝.吕殿利反投影断层阻抗成像技术的图像处理与分析[期刊论文]-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2005(z1)13.耿跃华反投影断层阻抗成像的图像处理与分析[学位论文]硕士 200514.杨旭头部组织电导率分布对等效偶极子定位影响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15.向胜昭基于三维磁场聚焦技术的磁感应成像系统中激励线圈的设计[学位论文]硕士 200516.黄嵩.何为.H.Singer电阻抗成像中Jacobi矩阵的一种快速仿真算法[期刊论文]-计算机仿真 2004(9)17.刘军.李光.陈裕泉生物电流检测和组织功能成像的新技术[期刊论文]-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 2003(4)18.董浩斌.王传雷浅议高密度电法几个问题[期刊论文]-地质与勘探 2003(z1)本文链接:/Periodical_bjhkhtdxxb199802004.aspx。
电阻抗成像技术
第25 卷第2 期2006 年 4 月北京生物医学工程Beijing Biomedical EngineeringV ol125 N o12Apr. 2006电阻抗成像技术王晖高建波骆剑平摘要介绍了一种新的医学图像重建技术———电阻抗成像技术( EIT) 。
EIT 依据生物组织不同部位的导电参数(电阻率、介电常数Π电容率) 以及同一部位在正常和病变时导电参数的变化来判断疾病的源。
EIT 设备通过对体组织表面电流、电压的施加及测量来获知体组织内部导电参数的分布, 并重建出反映体组织内部的图像。
详细分析了EIT 成像中遇到的关键问题以及现有的主要应对方法, 列举了EIT 技术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现状, 同时对EIT 在技术和临床上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电阻抗成像图像重建反问题不适定性正则化中图分类号T M9381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3208 (2006) 022*******R evie w of E lectrical Imped ance Tomogra p hy WANG Hui , G AO Jianbo , LUO Jianping Faculty o f Inf o rmation Engineering , S h enzhen Univer sity , S h enzhen , Guangdong Province 518060【Abstract】 A new image reconstruction technology —E lectrical Im pedance T om ography ( EIT) is presented. EIT can find the diseased tissue in accordance w ith the fact that different tissues have different electrical properties ( e 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permittivity) and the same tissue has different electrical properties based on whether it is in normal state or pathological changes. Facilities based on EIT technology obtain the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al properties through the placement and measurement of the currents and v oltages on the surface of the tissue , and reconstruct the images of the tissue by related reconstruction alg orithm. A fter that the main questions of EIT an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is analy zed. F inally , the ty pical applications of EIT in medicine and the trend of EIT are dem onstrated.【K ey w ords】electrical im pedance tom ography ( EIT) image reconstruction inverse problem ill-posed regularization1 电阻抗成像的概念及分类对体内组织电特性的研究有利于医学诊断。
电阻抗成像_最大电极数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电阻抗成像最大电极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本文将探讨电阻抗成像技术及其在最大电极数方面的应用。
电阻抗成像是一种非侵入式的成像技术,通过测量物体内部的电阻抗变化来获取图像信息。
该技术在医学、工业和环境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对电阻抗成像最大电极数的概述说明和解释。
首先,我们将介绍电阻抗成像的定义和原理,并探讨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其优势和限制。
接下来,我们将着重讨论最大电极数这一概念的解释,并分析影响最大电极数的因素以及相关研究进展。
最后,我们将进行总结要点并展望未来关于最大电极数方面研究的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向读者介绍并解释电阻抗成像技术中涉及到的最大电极数问题。
通过系统地梳理目前关于最大电极数的知识和研究进展,希望能够加深对该问题的理解,为未来的电阻抗成像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以上内容为1. 引言部分的详细清晰内容)2. 电阻抗成像:2.1 定义和原理:电阻抗成像是一种医学成像技术,通过测量生物体内部的电阻抗变化来对组织结构进行成像。
它基于组织的电导率差异,利用电极附加于皮肤表面,通过注入低强度交流电频率,在不同位置上测量到的电阻抗变化来描绘人体内部组织的分布情况。
该成像技术基于以下原理:- 不同类型的组织具有不同的电导率。
例如,正常肌肉和脂肪组织对电流具有不同的导电能力。
- 电极附加在皮肤上时,注入的低强度交流电会在人体内部产生电场。
- 这个电场经过各种组织时,会受到组织导电能力的影响而发生改变。
- 测量这些改变可以提供关于人体各个部位组织分布及其性质的信息。
2.2 应用领域:电阻抗成像在医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乳房健康:乳腺癌筛查和检测中的乳房成像。
- 脑科学:用于非侵入性地监测脑血流、脑激活及异常检测。
- 呼吸系统疾病:用于监测肺部情况、诊断呼吸系统疾病并进行康复评估。
- 心脏健康:心电图改良技术,可监测心肌缺血和心肌损伤。
三维技术在电力电子设备的研发中的应用
三维技术在电力电子设备的研发中的应用三维技术指的是将物体或者空间在三个方向上进行全方位的描述和展示的技术手段。
在电力电子设备的研发中,三维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工程师提供更直观的设计方案和更准确的模拟数据,有助于提高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
本文将探讨三维技术在电力电子设备研发中的应用,并介绍一些具体的案例和实践经验。
1.提供直观的设计方案电力电子设备的设计通常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功率密度、散热、EMI等。
传统的设计流程主要依靠二维图纸和计算模拟,工程师需要通过纸面或者屏幕上的平面图来理解设备的结构和布局,这样的设计过程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而通过三维技术,工程师可以直接在电脑上建立三维模型,并在其中进行设计和优化,这样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和分析设备的结构和性能,为优化设计方案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2.准确的模拟和分析在电力电子设备的研发过程中,需要进行很多的仿真和分析工作,以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传统的仿真工作通常通过有限元分析等方法进行,这些方法通常只能提供局部的信息,很难全面展现设备的复杂结构和性能。
而通过三维技术,工程师可以建立真实的三维模型,并在其中进行电磁场、热分析等多个方面的仿真工作,从而获得更准确和全面的仿真结果,为设计方案的优化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3.提高工程效率和降低成本利用三维技术进行设备设计和仿真可以显著提高工程效率。
传统的设计流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在绘图和仿真上,而通过三维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设计和仿真的时间成本,同时也可以避免一些由于设计缺陷导致的重新设计和调试成本,从而降低了研发过程的成本。
二、具体案例和实践经验1.三维技术在变流器设计中的应用电力模块是电力电子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需要考虑功率密度、散热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一家电力电子设备制造公司在对其新型电力模块进行设计时,采用了三维技术,在三维模型中进行了功率密度、散热等多个方面的仿真工作,从而获得了更准确和全面的分析结果。
电阻抗成像技术理论及应用研究
参考内容
电阻抗成像(EIT)是一种无创、低成本的医学成像技术,能够在体表测量生 物组织的电阻抗分布情况,对于生物医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其测量 数据的非线性特性和缺乏精确的物理模型,三维电阻抗成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因此,研究三维电阻抗成像的数值算法和技术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一、电阻抗成像的基本原理
二、电阻抗成像技术理论
1、基本原理
电阻抗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不同组织或物体内部的电导率是不同的,通 过外部施加电场,测量物体内部的电流分布,可以推断出物体的内部结构。具体 来说,EIT技术通过测量物体表面的一系列电极上的电压和电流,结合一定的算 法,重建出物体内部的电阻抗分布图像。
2、数学模型与算法
电阻抗成像技术理论及应用研 究
01 一、引言
目录
02
二、电阻抗成像技术 理论
03
三、电阻抗成像技术 的应用研究
04
四、研究进展与未来 展望
05 参考内容
一、引言
电阻抗成像技术(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简称EIT)是一种 无创的、通过测量人体或物体的电特性来推断其内部结构的技术。EIT技术以其 非侵入性、实时性、低成本等特点,在医疗、环境监测、食品工业、地球科学等 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次演示将详细介绍EIT技术的理论原理、应用领域 以及研究进展。
感谢观看
1、硬件设备的优化: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的电极材料和先进的电子设备 将不断被引入到EIT系统中,以提高系统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
2、算法的改进: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值计算的发展,更高效、精确的算法 将被引入到EIT重建过程中,以提高重建图像的质量和速度。
3、多模态成像技术:将EIT技术与其他成像技术(如超声、CT等)相结合, 可以实现多模态的联合成像,从而进一步提高对物体内部结构的认识。
eit 参数-解释说明
eit 参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电阻抗层析成像(EIT)是一种无创、无辐射的医学成像技术,它通过测量物体内部的电阻抗分布情况,重建出物体的内部结构和电导率分布。
EIT 技术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在医学、工业、环境监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EIT技术的参数进行深入探讨。
作为EIT技术的基础,了解和研究EIT的参数对于提高成像质量、优化成像算法以及拓展EIT在不同领域的应用非常重要。
在本文的正文部分,我们将会介绍EIT的定义以及它在医学、工业和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
随后,我们将重点关注EIT参数的意义和测量方法,对不同参数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讨论。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EIT参数的重要性,归纳总结EIT参数的测量方法,并展望EIT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前景。
最后,我们将以一段简短的结束语来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对EIT技术的参数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EIT技术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来探讨EIT参数的相关内容:1. 引言1.1 概述:介绍EIT参数的基本概念和背景,以及其在科学研究和工程领域中的重要性。
1.2 文章结构:介绍本文的结构和各个章节的内容安排。
1.3 目的:阐明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探讨重点。
1.4 总结:总结引言部分,为接下来的正文做铺垫。
2. 正文2.1 EIT的定义:详细阐述EIT参数的定义和基本原理,包括电阻成像技术和电导成像技术。
2.2 EIT的应用领域:探讨EIT在医学、工业、环境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包括生物成像、流体监测、材料检测等方面。
2.3 EIT参数的意义:强调EIT参数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如影响图像质量和定量分析的准确性等。
2.4 EIT参数的测量方法:详细介绍常用的EIT参数测量方法,包括电极布置、信号注入和数据处理等方面。
3. 结论3.1 对EIT参数的重要性的总结:总结EIT参数对成像结果和分析的重要性,以及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浅议电阻抗成像系统及其关键技术
浅议 电阻抗成像系统及其关键技术
吴雨 鸿
( 贵州大学 明德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贵州 贵 阳 5 00 ) 5 0 2 摘要 : 电阻抗成像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 型的医学影像技术 , 本文综述 了电阻抗成像技术 的概 述及其分类 , 并分别综 述 电阻抗断层成像和磁共振电阻抗成像系统的。
关键词 : 电阻抗 成像 磁共振 断层
6电极测量 系统和 3 2 电阻抗成像 (lc i l mpdn e o morpy, Eetc I e ac T — gah 简称 ET 技术 统 的分类方法很多 ,从 电极数 目上可以分为 1 ra I) 是一种新 颖的图像 重建技 术。它根据物体内部小 同物质的导 电参数 电极测试 系统 。 从频率上可以分 为单频测量 系统和多频 测量 系统 , 单 咖 电阻率、 电容率) , 小同 通过在物体 表而施加 电流 、 电压并进行测量 频 测量是 指对成像 目标施加某 一频 率的驱动 电压或 电流 , 测量其边 来获知物体内部导电参数 的分布 , 进而 重建 出反映物体内部结构 的 界 电压或 电流分布 。多频测量是在单频测量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一种
i ne m g g l c I a n 简称 MR ) , a i . 已经广泛应用 于临床医学。 I 等 导率分布图的静态 电阻抗成像方 法。 因为在测量过程中有磁共振成像 的参与 ,接触式的磁共振电阻 2电阻抗 断层成像 的工作原理 . 抗成像结果在空间定位精度 、测量精度及成像分辨率等方面 较电阻 (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 1 ) 电阻抗断层成像技 术 ET (ltc pdne 0 or. ) I Eer aI eac T m g Fy是 抗 断层成 像技 术有很大的提高 ;图像 重建的过程 中由于同时考虑成 cilm ah 根据物体 内部组织 电特性参数 ( 如电阻率 、 率) 电容 的不同 , 通过对其 像 目标区域内电场 和磁场特性 ,逆问题求解 过程中的病态性 得到改 表面施加安全激励电流或电压 ,同时测量物体 表面 的电压或 电流信 善。 接触 式磁共振 电阻抗 成像 方法所面 临的关键问题包括 :①正确 号来获知物体内部电特性参数的分布 ,进而重建 出反映物体 内部结 ②选 用何种激励模式 ; 重建算法逆 问题 的病态性 ; ③ 构的图像。 这对生物体 内部 电特性的研究具 有重要意义 , 因为不 同组 选 取电极系统 ; 织和器官的电特性 不同 , 种图像不仅 包含 了丰富 的解剖学信息 , 这 而 ④ 重建算法 的抗噪能力。 与接触式磁共振 电阻抗成 像方法 应用传统的电阻抗断层 成像技 且可以获得某些组 织和器 官的电特性 随其病理 、生理功能状态而改 稍晚提 出的非接 触式磁 共振 电阻抗 成像 方法 是磁 感应成像 变的信息。因此, I 了能实现 类似 于 x射线成像 、 ET除 计算机断层扫 术不同 . 它采用线 圈激励 、 线圈 描成像 ( T 、 磁共振成 像( d  ̄超声成 像的功能外 , C )核 MP )n 还可以得 和 磁共振成像相结合并改进的一种成像方 法。 根据 电磁感应原理在成 像 目标中产生感应磁场 , 使用磁 到反映生物组织生理状态变化的图像 , 这在研 究人体生理功能和疾 接收的方式 , 病诊断方面 有重要 的I 临床价值。 利用 ET技 术, I 可以显示人体 内组织 共振 设备能够比较 精确地测量 目标体内部 的磁场特性 ,利用逆问题 蛩 的阻抗 分布 图像 、 人体组织 随频 率变化 图像 、 人体器官进行生理活动 推导得到 的原理公式最终得到电导率或其 变化量 的分布【像 。 ( 如呼吸 、 心脏搏动 ) 的阻抗变化 图像 等, 时 在临床 上可 用于检测和监 结 束 语 在生物 医学领域 , 由于 ET技 术具有无创 、 I 廉价 、 安全 、 无毒副作 护。 该技术具有无损伤 、 低成本 、 操作简单和信息丰富等特点。 在近十 用、 操作简单和 信息丰富等特点 , 易于被医者和患 者所接受 , 因而 具 几年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 呈现出很好的应用前景 。 并 有非常广泛 的应用前景。 ( 电阻抗断层成像CL) 2 ) ET 的硬件 系统实现 电阻抗断层成像(I) ET 的实质就 是通过 电极给被测体特定部位加 上电流场 , I 坝 l 量被测体内部各组织 , 器官在 电流场作用下所呈现的 电 参考文献
电阻抗成像技术算法研究及matlab仿真
电阻抗成像技术算法研究及matlab仿真
电阻抗成像技术算法研究及Matlab仿真
摘要:
电阻抗成像技术是一种用于非侵入式生物医学成像的方法,能够通过测量生物组织中的电阻抗分布来获取其中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
本文将以电阻抗成像技术算法研究及Matlab仿真为主题,详细介绍电阻抗成像的原理、算法发展及Matlab 仿真的过程,并探讨电阻抗成像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潜力。
1. 引言
1.1 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电阻抗成像的原理与方法
2.1 生物组织的电阻抗分布特性
2.2 电阻抗成像的原理
2.3 电阻抗成像的方法
3. 电阻抗成像技术的算法发展
3.1 传统电阻抗成像算法
3.2 基于正则化的电阻抗成像算法
3.3 基于优化的电阻抗成像算法
4. Matlab仿真环境的搭建
4.1 Matlab的安装与配置
4.2 电阻抗成像相关工具箱的引入
4.3 仿真模型的建立
5. 电阻抗成像仿真的具体步骤与方法
5.1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5.2 电阻抗成像图像重建
5.3 成像结果分析与评估
6. 电阻抗成像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潜力
6.1 癌症诊断与治疗
6.2 脑功能成像
6.3 心脏疾病监测
6.4 应用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
7. 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深入理解了电阻抗成像技术的原理、算法发展及Matlab
仿真的过程。
我们发现电阻抗成像技术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在生物医学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电阻抗成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人体胸部电阻抗成像建模方法研究
人体胸部电阻抗成像建模方法研究肺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胸部外科疾病,其内外致病因素有严重感染、创伤、休克、吸入有害气体、中毒等。
轻者会发生肺水肿、肺不张等症状,延长患者术后监护及住院时间,重者则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乃至急性呼吸衰竭,其病死率高达50%~70%。
肺部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
因此,对肺部功能状态的实时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胸部电阻抗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技术是一种无损功能成像技术,具有无创、安全、实时成像等优点,对肺损伤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外对于胸部电阻抗成像的研究多基于圆形、椭圆形、或用近似人体胸部形状建立统一模型。
但是由于胸部轮廓具有特异性,用统一模型会引入测量误差进而引入成像误差。
此外,目前胸部肺损伤电阻抗成像多采用二维图像重建,对轻度肺损伤的检测精度有限。
针对上述问题,本课题围绕肺损伤电阻抗成像展开研究,构建基于人体胸部真实结构的电阻抗成像模型,实现肺损伤三维成像,并对肺损伤评价指标进行优化,主要完成的工作如下:1.针对胸部轮廓特异性问题,基于人体CT图片提取人体几何结构先验信息,优化胸部EIT二维正问题模型,基于边界先验信息提出一种图像剖分方法。
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降低传统模型成像方法与人体真实胸部结构的成像误差,改善成像质量。
在此基础上,采用广义最小残差算法(Generalized Minimal Residual Algorithm,GMRES)进行成像,提高成像质量。
2.基于CT扫描序列构建人体胸部EIT成像三维正问题模型,并对多层电极激励测量模式进行优化。
通过仿真实验对不同激励模式的成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最终得到最优激励。
3.构建不同程度肺损伤模型,基于GMRES算法实现人体胸部三维电阻抗成像,并提出一种基于三维图像的肺损伤评价指标计算方法,通过仿真实验对新方法的肺损伤评价指标计算结果与基于二维图像的肺损伤评价指标计算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证明新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肺损伤评价的精度。
针对脑部电阻抗成像的四种正则参数选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4 ZHONGGUOYI XUEZHL j ANG8E
巾国医学装备2 0 1 3 年l 1 月第 l 0 卷第 1 l 期
针 对 脑部 电 阻抗 成 像 的 四种 正 则参 数 选取方法的 比较研 究 李彦东 等
学术论著 I
6 讨 论
出结论 :偏 差原理法取得 了最好的结果 ,重建 图像 的
人体 内部的 电阻率分布 或其变化 的 图像 。与传统 医 G r a h a m等 用仿真的方法 ,在二 维圆域且 内部阻抗呈 学成像技术 C T、MR I 等相比 ,E I T 具 有成本低 、无 创 均 匀分 布的情 况下仿真比较 了L 型曲线法( L — c u r v e ) 、 无损伤以及能 够对患者进行长时 间实时监护等优点 。 现 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J 。
由于E I T 的逆问题具有严重的不适定性 ,图像重构 的正 则化参数选取方法 ;A b a s c a l 等 对真实边界的三
矩阵具有很大的条件数 ,同时 由于系统噪声和建模误 差 维模型进行了剖分和仿真 ,比较 了L 型 曲线法 等4 种方 的存在 ,测量边界电压信号的微小变化也会造成重构阻 法 ,得 出L 型 曲线法和广 义交 叉校 验法效 果好 ,并将
抗分布的剧烈变化。高阻抗颅骨对激励电流的阻挡作用 其运 用到婴儿脑部 电阻抗 成像 中,得到 了较 好的成像
加大了逆问题的不适定性 ,使得内部的电阻抗变化更难 结果 。研究显示 ,G r a h a m等 的研究是针对 圆域均匀 体现在边界 电压的变化上 。目前 ,广泛使用的方法 模型 ,A b a s c a l 等 的研 究是针对 三维真 实边界 阻抗均 是通过各种正则化方法( 如先验正则化方法 、图像平滑 匀分布的模 型 ,二者 均未考虑高 阻抗颅 骨对正则化参 等) 降低重构矩 阵的条件数 ,尽可能求取接近精确解的 数选取方法 的影 响 ,且 得到的结论并 不相 同。 因此 ,
面向动力锂电池内部视电阻率三维反演成像方法
面向动力锂电池内部视电阻率三维反演成像方法谢烁熳;许维蓥;洪晓斌【摘要】Aiming to make image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 for electrical resistance tomography(ERT) meet the acquirement of measurement for monitoring of internal structure of power battery in terms of precision and real-time, a newalgorithm for three-dimensional ERT image reconstruction is propos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auss-Newton algorithm, the standard Gauss-Newton algorithm is applied to smooth constraint, which achieve the optimization of iteration step in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converge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lgorithm of three-dimensional image with fast convergence and high accuracy improved the detection efficiency and expand the detection range; the algorithm can reflect the tendency of the apparent resistivity of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power battery and estimate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apparent resistivity of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power battery, which meet the need of the measurement.%为满足电阻层析成像方法应用于动力锂电池内部结构状态监测的精度与实时性要求,提出一种三维电阻层析成像反演算法.针对高斯-牛顿算法的特点,对标准高斯-牛顿算法施加光滑约束,使迭代步长在保证收敛的情况下达到最优化.根据动力锂电池内部视电阻率三维反演成像实验获得的测量结果,研究常规高斯-牛顿算法和光滑约束高斯-牛顿算法的反演能力.结果表明:光滑约束高斯-牛顿算法收敛快,提高了检测效率,能够反映动力锂电池内部的视电阻率变化趋势,并对动力锂电池内部的视电阻率分布做出有效评估.【期刊名称】《中国测试》【年(卷),期】2017(043)002【总页数】6页(P119-124)【关键词】视电阻率;三维图像反演;高斯-牛顿算法;动力锂电池【作者】谢烁熳;许维蓥;洪晓斌【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广东广州 510640;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广东广州 510640;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广东广州 510640【正文语种】中文动力锂电池是理想的储能元件,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其测试与评估已经成为研究热点。
生物电阻抗技术及阻抗成像法在医学上的应用研究
周 继芳 陈 涛 刘玉 红 张建炜 王光昶 张 婷 成都 医 学院物 理教研 室 四川省 成都 市 6 0 8 10 1
【 摘 要 】本文 阐述 了生 物 电 阻抗 技 术 的含 义 ,通 过 分析 生 物 电阻 抗 的 生 物 学基 础 ,给 出 了生 物 电 阻抗 的三 元件 等效 电路 模 型 ,并
组织的电容桴陛明显 , 电流会穿过细胞膜, 部分 从细胞质甚至细胞核中流过。 当对生物组织进行电阻抗测量时 , 其依据的物理学基础的核心是欧姆定 律: = U 如 图2 假 设 欲测 a 部分 的 生物 电阻 抗值 , , b 可通 过 电极 给 a 部 b 位加 上 电流 , 通过 测量 电极 测量 a 两端 的体 表 电压 U , b 6 再根 据欧姆 定律 就
引 言
生物 电阻抗技术是利用生物组织与器官的电特性 ( 阻抗 、 导纳、 介电常 数等) 及其变化提取与人体生理、 病理状况相关的生物医学信息的一种无创 伤 检测 技术 。 常 是借助 置于 体表 的 电极 向检 测 对象送 人一 低于 兴奋 阈值 它通 的交流 电流或 电压 , 再通过 另外 电极检 测相应 的 电阻抗及 其变化 情况 , 然后根 据 不 同的 应用 目的 , 相 关的 生理 和病 理 信 息_11。 获取 123这种 技术 具有 无 创 、 1]1 廉价、安全, 无毒无害、 操作简单和信息量丰富等特点 , 医生和病人易于接 受, 如今在临床应用上 已经有了很多研究。 生物电阻抗技术之所以能在医学中有较广泛的应用 , 原因就在于生物阻 抗 能反 映 生物 组 织 、 官 、 器 细胞 或整 个 生 物机 体 的 电学 性 质 。 同 的组 织和 不 器官, 因其所对应的电阻抗特征参量各不相同, 生物组织的任何生理或病理的 变化都会通过生物阻抗反应出来。 通过各组织 电阻抗梅l 生的测量, 不仅能有 效 区分 不同组 织 , 且有 可能在 组织 的形 态和 结 构均未 发生 明显 改变 时探 测 而 出早期的病变部位和性质, 从而获取生物组织的生理病理信息。
生物电阻抗成像技术临床应用探讨
生物电阻抗成像技术临床应用探讨【摘要】为了了解国内外生物电阻抗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基本情况,综述了国内外在此领域临床应用研究的基本内容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而基本掌握了目前生物电阻抗成像技术在临床应用的基本情况。
目前生物电阻抗成像技术的相关研究已经在许多临床领域广泛开展,并逐步向临床推广,虽然仍存在许多问题与局限性,但是其在临床应用方面依然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
【关键词】生物电阻抗;成像技术;临床应用;研究现状;【Abstract】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electrical impedance imaging(EII),the paper summarized the current statu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es on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EII and main problems.EII has been applied in various clinical fields.Although EII still has various problems and limitations to be dealt with,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has proved to be prospective.【Key Words】Electrical Impedance;Imaging Research;Status Clinical application1.引言生物电阻抗成像技术(electrical impedance imaging,EII)是在生物组织特性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成像技术,它是以生物组织的电阻抗变化为检测目标进行成像。
其最早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之后迅速成为国际研究热点[1]。
生物电磁学研究中的新进展
生物电磁学研究中的新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不断加深,生物电磁学研究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和理论推理,逐渐揭示了生物系统与电磁场之间的关系,而在最近的研究中,我们又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
一、生物电磁场对生物体的影响生物电磁场是指由生物体自身产生并维持的电场和磁场。
在生物过程的许多方面,如神经传递、心血管活动、骨骼肌收缩等等,都离不开生物电磁场的参与。
实际上,电磁场是构成整个生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最近的研究表明,生物电磁场与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十分复杂。
例如,高频电磁场可能会对大脑功能产生不良影响,低频电磁场则有助于增强生物体的自愈能力。
因此,对于了解生物电磁场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科学家们需要继续深入探索这个问题。
二、电磁场与免疫系统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电磁场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联系。
例如,电磁辐射可能会影响免疫系统的活性,通过改变细胞凋亡和嵌合互作等机制,导致不良的生物效应。
在这个方面,科学家们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电磁辐射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有一些研究表明,电磁场可能会降低免疫系统的活性,从而使得人体更加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
不过也有一些研究表明,适当的电磁场可能有助于促进人体免疫功能的提高。
例如,可以利用低频电磁场来刺激白细胞的活性,提高免疫细胞的数量和功能。
当然,这些研究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将电磁辐射当作医治疾病的方法,因为目前尚未找到足够借鉴的依据。
三、大脑与电磁场除了免疫系统之外,生物电磁场还与大脑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例如,大量的研究表明,电磁辐射可能对大脑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破坏大脑功能的同时也会影响人类的认知和情感。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电磁场一定会给人类健康带来负面影响,事实上,低频电磁场可能会对疾病的治疗有所帮助。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利用特定的低频电磁场,可以改善痴呆病人的大脑活动,缓解他们的病情。
此外,也有研究表明,适当的电磁场可以促进大脑神经元的成长和脑细胞的分裂,这些都对保持大脑健康和帮助人们提高智商有很大的帮助。
生物医学电阻抗成像技术
第一章绪论进入21世纪,生物医学工程迅猛发展,如何将先进的科学技术用于人体医学检查及各项机能测试,从而提高人类对疾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增强机体功能、提高健康水平一直是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因此,人们对医学检测手段的要求越来越高,检测方式已从人工主观检测发展到现在的主客观相结合。
特别是医学影像技术的出现,使疾病的诊断更加客观和准确。
然而,通过医学实践可以发现单一形态影像诊断仪器不能满足疾病早期诊断的需要,形态和功能相结合的新型检测系统是医学发展的需要,形态和功能相结合的新型检测系统是医学发展的需要。
向功能性检查和疾病的早期诊断发展,向疾病的康复和愈合评价延伸,正是现代医学发展所追求的目标。
电阻抗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技术,是以生物体内电阻抗的分布或变化为成像目标的一种新型无损伤生物医学检测与成像技术。
它通过对生物体外加一定的安全激励电流,测得生物体表面电压信号来重构生物体的阻抗分布。
由于生物组织阻抗特性差别显著,因而电阻抗成像结果明显。
利用EIT技术,可以显示生物体组织的阻抗分布图像、阻抗随频率变化的图像、生物体器官生理活动(如呼吸、心脏搏动)时阻抗变化图像。
由于采用外加安全电流激励,是非侵入检测技术,且是功能成像技术,在研究人体生理功能和疾病诊断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它具有简便、无创廉价的优势,可作为对病人进行长期、连续监护的设备,对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治疗及医疗普查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直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
第一节医学影像技术概况医学影像技术是用各种成像装置采集人体内部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和心理学的信息,并实现可视化的科学。
医学影像技术涉及物理学、生物学、医学、电子信息技术等多科学领域,是典型的跨学科领域。
医学图像是真是物体信息的反映,但还不是真实物体的镜像。
到目前为止的所有成像设备只能采集人体的部分信息,某种特定的医学影像是经过数学方法的反演之后得到的被成像人的特定位置在某一时刻部分信息的可视化表达。
肺部三维EIT模型构建与图像重建研究
肺部三维EIT模型构建与图像重建研究陈晓艳;褚猛丽;常晓敏;章晓洁【摘要】肺部三维电阻抗图像重建是电阻抗成像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利用3D光学云点技术对人体胸腔区域扫描,并融合X图像提供的肺部结构构建肺部三维EIT 仿真模型.根据肺部膨胀及收缩时的电导率先验知识,由COMSOL软件求解获得三维灵敏度矩阵,并在Matlab平台下由共轭梯度迭代算法重建肺部EIT断层图像,进行三维立体重构,获得3D EIT图像.为研究电流敏感场均匀性,设置4组不同电极层间距进行比较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对于33 cm胸腔区域,电极层间距为8 cm时,成像效果最佳,其最大相关系数为0.810 3,敏感场均匀性为1.869 6×103,结构相似度为0.482 5,灵敏场的均匀性明显改善,有利于图像重建质量的提高.【期刊名称】《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年(卷),期】2017(036)005【总页数】5页(P622-626)【关键词】电阻抗成像;肺部三维;图像重建;共轭梯度迭代;先验信息【作者】陈晓艳;褚猛丽;常晓敏;章晓洁【作者单位】天津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天津300222;天津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天津300222;天津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天津300222;天津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天津3002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08EIT是一种新颖的无损成像技术,它根据物体内部组织电特性,对其表面施加安全电压/电流激励,通过测量物体边界电信号,重建物体内部电特性参数的分布及其变化情况[1-2]。
电阻抗成像技术在医学领域、工业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尤其在医学领域[3]更为社会各界所关注,如在肺通气监测[4-5]、脑组织变化跟踪[6]、胃排空与收缩状态检测[7]等方面。
目前在国内肺部三维EIT成像研究中,天津大学王化祥小组采用人体胸腔轮廓,但仅局限于二维图像重建;河北工业大学徐桂芝小组利用4层电极在圆柱体边界模型下进行肺部成像,实现了动态肺呼吸过程图像重建[8];国外的曼彻斯特大学EIT课题小组利用MR图像构建胸腔轮廓模型,并结合分割方法与信息相互计算进行肺部三维图像重建[9]。
2D-EIT和3D-EIT仿真结果比较
2D-EIT和3D-EIT仿真结果比较周旭胜【摘要】电阻抗断层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简称EIT)的原理是给人体施加微小的电流(电压),在电极上获得相应的测量电压(电流),从而根据一定的算法来实现电导率的重构.因电流在体内的传播是三维的、立体的,所以在研究二维EIT的基础上,通过仿真实验来验证三维EIT的可行性.仿真结果表明:相比2D-EIT,3D-EIT技术可以获得更为丰富的阻抗信息,重构出的图像分布更为接近真实情况.【期刊名称】《石家庄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18)003【总页数】6页(P32-37)【关键词】成像;重构;3D-EIT【作者】周旭胜【作者单位】铜陵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安徽铜陵 244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7271.1 EIT技术生物电阻抗断层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功能成像技术.它的原理是在生物体表设置一定数量的电极,选定其中两个施加微弱电流后,通过测量其他电极上的电压来计算出生物体内电导率的分布[1].模型图如图1所示:EIT有着其他医学成像技术无法比拟的优点,主要体现在:1)成像过程中没有使用核素和射线,对人体无害,可以多次重复测量来获取最佳成像效果.2)功能性成像,成像速度快.3)系统成本低,携带方便,且不要求特殊的工作环境.因此,该技术有着非常诱人的应用前景.目前的临床研究主要集中在肠胃与食管功能成像、肺功能成像、脑部功能成像和心脏功能成像等方面[2].1.2 发展历程EIT技术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有所涉及,当时有地质学家给地层注入电流,通过观察不同地层的阻抗特性不同,来确定地下矿藏的分布情况.但直至1976年才由美国学家Swanson首次提出电阻抗成像的原理;1982年,英国Sheffield大学Brown和Barber首次获得了阻抗成像,并在1983年公开了他们构建的16电极EIT系统,并给出了成像结果.1995年,希腊Demokritos大学C.S.Koukourlis和Thessaloniki大学的J.N.Sahalos做出了一个32电极数据采集系统;此后,国内也出现了许多EIT研究小组和机构,尤其是第四军医大学及中国医学科学院等著名大学,对EIT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3-5].2.1 硬件系统EIT硬件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电流的注入、电压的采集和处理以及图像的生成,其原理框图如下图2所示.系统工作时,首先由数字电子合成技术(DDS)在DSP的控制下获得正弦信号,经压控电流源(VCCS)转化成幅度稳定的电流.然后由开关阵列选择电流输入到指定电极,同时测量其它电极上的电压.最后将采集到的数据经过解调、放大和A/D 转换,再输入到DSP进行预处理,由计算机完成图像的重构[2].2.2 EIT软件实现EIT软件实现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正问题求解和逆问题研究[6].前者的实质是电磁场边值问题的求解,即根据已知电导率求出边界电压;后者是前者的逆过程,即根据边界电压求出电导率分布情况,完成图像的重构.2.2.1 正问题EIT正问题求解主要有解析法和数值计算法两大类.前者适用于均匀固定的场域,后者则可用于对非均匀场域的求解,因EIT正问题研究的场域是未知的,不均匀的,所以常用数值计算法来进行求解[2].有限元方法求解正问题是从Laplace方程▽·(σ▽φ)=0,出发,在对对象场域进行单元剖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变分和单元插值,进而得到有限元方程因此,若施加边界条件,即可计算出场域中各点电势.2.2.2逆问题EIT逆问题是指以测量电压为基础,通过各种算法得到电导率分布的过程.该过程具有不适定性,也即建立的方程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解,因此,不能通过一般解方程的方法来求解,只能通过设置一些初始值来进行多次迭代,寻求最佳近似解.这种得到近似解的方法通常称为正则化技术,其过程为:首先建立最小化泛函然后运用合适的迭代公式,如牛顿—拉夫逊迭代算法公式来找到电阻抗z的最优解.2.2.3 仿真实验本次实验是以MATLAB软件作为平台编程实现的,因该软件中不同的数字可以表示不同的颜色,所以以下的电阻和电导率等参数没设单位,仅用不同大小的数字就足以区分开来.设置场域为一圆域,半径为14,场域的初始电导率为0.025,有限元剖分节点数为279,单元数为1049,如下图3所示.在圆域下方设置成像目标,电导率为0.5,如图4所示.运用牛顿-拉夫逊算法对其进行图像重构,结果如下图5所示.可见,通过一定的算法,得到的重构图像能够很清楚的反映场域模型中电导率的分布.目前,国内外研究小组对2D-EIT技术的研究已趋于成熟,研究成果很多,但由于注入的电流在人体内部并不是以平面方式扩散,而是立体传播,2D-EIT仅能获取的阻抗的平面信息,因此,为获取更为丰富的电阻抗信息,3D-EIT技术的研究就显得日益重要[6].相比二维EIT而言,3D-EIT技术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获取的阻抗信息更为丰富和测量系统更接近模型[7].三维EIT的实现过程和原理基本与二维EIT相同,分为正问题求解和逆问题研究两个过程.3.1 正问题正问题研究的关键是场域的数学模型分析.3D-EIT的数学模型种类很多,如连续模型CM(Continuous Model)、间隙模型GP(Gap Model)、分流模型SM (Shunting Model)和全电极模型CEM(Complete Electrode Model),其中,全电极模型被认为是最合理、最为贴近真实情况的模型[8].全电极模型的特点是考虑了电极与场域间的接触阻抗.因此,每个电极上的电势为式中,φ为目标区域表面的电位,为接触阻抗上的压降,L为电极数.施加第二类边值条件或Neumann边值条件,应用有限元方法,即可对正问题进行求解.3.2 逆问题逆问题研究的实质是重构出电导率的分布,与二维EIT相似,3D-EIT的图像重构算法一般也是基于正则化技术来实现的.首先构建目标函数:然后通过迭代重构算法,找出使z(σ)最小时对应的σ值就是所要求的最佳解. 3.3 仿真实验本次实验假设场域为一四面体联通的圆柱体模型,有限元剖分结果为376个三角形,共252个节点,模型周围有两层共32个电极.设置场域的原始电导率为1.25,成像目标的电导率为25,电极与场域的基础阻抗为50,分别如图6、图7、图8所示.选用一定的算法对其进行图像重构,得到重构结果如图9所示.图9中,(a)图为圆域模型的6个界面图,选取的位置分别为z=2.63,z=2.10,z=1.72,z=1.10,z=0.83,z=0.10;(b)图为目标图像的重构图像.对比图5和图9可以看出,无论是2D-EIT还是3D-EIT,其成像结果均能够清楚的反映场域模型中电导率的分布情况,但不同的是,3D-EIT可以获得多个截面的电导率信息,这就相当于是对2D-EIT进行了多次测量.因此,3D-EIT成像结果所包含的信息量要丰富很多,比后者要更为接近真实的显现电导率分布情况,可见在临床实践中,对3D-EIT的研究具有非常的现实意义和应用前景.【相关文献】[1]任超世,邓娟,王姘.电阻抗断层成像应用技术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7,31(4):1-4.[2]周舟,胡晓明.EIT技术的研究进展[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10,143(10):95-96. [3]周旭胜.基于matlab的EIT图像重构算法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0.[4]BARBERD.C,BROWNB.H.Applied Potential Tomography[J].Phy.Eand Sci.Instru,1984,(17):723-733.[5]王妍,任超世.3D-EIT图像重建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2003,26(6):265-268.[6]王戬.电阻抗成像算法的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6.[7]DAVIDMS,DOUGLASLM,THOMASEH.Three-DimensionalMillimeter-wave Imaging forConcealedWeaponDetection[J].IEEE TransMicrowaveTheory Tech,2001,(49):1581-1592.[8]黄薏宸.三维电阻抗成像模型与算法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形单元插值函数 三角形单元插值函数可以利用总体笛卡尔坐标或是无量纲的局部自然坐标 构造。设三角形单元如图3.2所示,其内插函数表示为:
M=鲁=击(”如+枷
其中,
i_1,2,3
(3.4)
a2=x3Y】一xty3,
al=x2Y3一x3Y2,b1=Y2一y3,cl=X3一X2;
b2=Y3一Y1,c2=工1一工3;口3=X1Y2一x2Y1,b3=Yl-y2,c3=z2一xl,三角形 面积A=(x2Y3一x3Y2+x3yl—X1Y3+xlY2一x2Y】)12。
似阶层的速度急剧增加,随之带来解的数目的增加。在求解方程组的时候,只有 已知量的数目大于等于未知量的数目时,该方程组才是有解的。在EIT的有限元 求解过程中,有限元的节点就是方程组的未知量,而各个电极得到的测量值就是 方程组的已知量,由于有限的电极数目,使得我们不能对模型进行无限的网格剖 分。 有限元网格模型中的节点和单元编号的排列应该遵循一定的顺序,同时要尽 可能最优化最后生成的总体系数矩阵的稀疏性,即使得相邻节点和相邻有限单元 的相关性最强。在二维情况下,由于只要考虑一个平面内的节点和有限单元,可 以比较容易的顺序生成节点编号和单元编号,如图3.3,3.4所示:
(3.6)
M,:生
‘Z2一Z4
(3.7)
M,:!二塾
Z3一Z4
(3.8)
即
MI=M2=M3=丝±-
ZI—Z4
(3.9)
同理
M。:M;:M。:三丑
Z4一ZI
f3.10)
三角形棱柱单元插值函数 结合拉格朗日单元插值函数和三角形单元插值函数,三角形棱柱单元插值函 数可以表示如下: 珐=N.‘M.
即:
(3.11)
i=1,…,11
B:。,
整理式(3.21),得到如下单元矩阵:
三角形棱柱的六个顶点中:z1=z2=z,,z 4=z5=z。 三角形棱柱上的六个顶点的坐标由x—Y平面上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坐标和其 相对z坐标轴的位置来决定。根据插值函数的定义,三角形插值函数确定了六个 顶点在x.Y平面上的唯一性,而在z方向上的唯一性就要依靠一维单元的拉格 朗日单元内插函数:
M.:三羔
其网格数element_number=96,节点数node—number=100。 layer=3情况下,其各高度的断层模型如图3.10,图3.11,图3.12,图3.13所示
薰一
图3
10
3D.EIT有限元网格断层模型
(1ayer=3,height=1)
6
图3 11 3D.EIT有限元网格断层模型
(1ayeF3,height=2)
顶点i 其它
(3.1) (3.2)
“。=∑U。畦
其中U:为构造的有限元单元顶点i上的电压,il为单元的顶点个数。
(3.3)
为了能够方便的离散形状复杂的三维求解域,选用三角形棱柱单元作为网格 单元。三角形棱柱单元模型如图3.1所示:
////7\\、
图3.1三角形棱柱单元模型 图3.2三角形单元
三角形棱柱单元插值函数可通过结合二维三角形单元插值函数和拉格朗日 单元插值函数得到。
V・(aVu)=0
Laplacian偏微分方程 Dirichlet边界条件 Neuman边界条件
“+z。,a.u=%
On
‰
f
o-a.U
On
ds=‘
[4】
仃坐:0
dH
£
不与电极接触的边界处电流密度为零
[5] [6]
∑Vm=0
m21
电压边界条件 电流边界条件
∑lm=0
m:I
其中,仃为被测体内部的传导率分布,U为被测体内部电位分布,z。为接触阻 抗(f2/m2),H为被测体表面外法线向量,e。为第m个电极与被测体表面接触 面积,‘为注入电流,Vm为相应电极上的电位,工为电极数目。 不像传统的二维电阻抗成像,在三维情况下,由于可以直观的呈现模型的侧 面信息,这也使得我们可以考虑利用更加全面的全电极模式来解决电阻抗成像问 题。
拉格朗日单元内插函数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三维电阻抗成像技术正问题的研究
拉格朗日单元内插函数 一维单元通常是指单元的节点参数中包含场函数节点值的单元。对于n个节 点的一维单元,插值函数可采用n一1次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
(3 M:卉三生:j!型竺尘』!纽堕玉止皇刍L i)5
、。
J当,景,Z,一Z.(Z。一Z1)(zi—Z 2)-・t(zj—Z。一I)(z。一z…)‘・’(z.一Z。)
l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三维电阻抗成像技术正问题的研究
图3.7 3D—EIT有限元网格各高度断层模型
(1ayer=2,height=3)
图3.8 3D.E1T有限元网格各高度断层模型
(1ayer=2,height=-4)
最终的3D.EIT有元网格模型如图3.9所示
0
8
6
4
2
n0
、●j1』
图3.9 3D—EIT有限元网格模型(1ayer=2)
限元网格模型中,推导出3D—EIT有限元总体矩阵和系统方程组。
3.5.1有限元网格单元数学建模
在实际情况下,我们把%=∑U.硪带入Laplacian偏微分方程,得到的等式
i=1
只能近似的满足Laplacian偏微分方程,即会存在一个余量R: V・(o-Vud)=R≠0 (3.16)
在这里,我们使用加权余量法(weighted residual method WRM)求解u,。加权 余量法是求解微分方程近似解的一种有效方法,所谓加权余量法是指采用使余量 的加权积分为零来求得微分方程近似解的方法。显然,任何独立的完全函数集都 可以用来作为权函数,在这里,我们选择伽辽金法(Garlerkin criterion)选取权 函数,即简单的用近似解的插值函数礁作为权函数:
ffc【V・oVudk=0,i---l,.'n
由于Green第二定理,上式可变换为:
(3.17)
m仃・V≯。・Vu。axayaz一儿嘶Vudds=o,i=1,...,n
单元表面积。
(3.18)
其中,Q:有限元网格单元的体积,ds:对Q的面积分,aQ:有限元网格
在三维有限元情况下,对于与被测体表面电极f不接触的有限元单元,上式 可表示为:
在layer=2的情况下,三维有限元网格模型在各高度height=1,2,3,4的 断层模型如图3.5,图3.6,图3.7,图3.8所示:
图3.5 3D.EIT有限元网格各高度断层模型
(1ayer=2,height=1)
图3.6 3D—EIT有限元网格各高度断层模型
(1ayer=2,height=-2)
f『l
既:
O-"V破
Vud axdydz=0,i=1,.,n
(3.19)
鲫盯c警訾+等警+兽学,一=。
单元为表面有限元网格单元),式(3.18)可表示为:
Bz∞
对于与被测体表面电极,接触的有限元网格单元(在这里我们称这些有限元
9
上海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三维电阻抗成像技术正问题的研究
薯jIc《警+考訾+卺警蚴一fk谚未喜盼吃弦一
3.5
3D—EIT有限元系统方程组
以3D—EIT有限元网格模型为基础,利用全电极模式对3D.EIT有限元网格
单元进行数学建模,推导出有限元网格单元矩阵。利用3D—EIT有限元网格模型 对被测体的剖分特性,把各个网格单元的单元序号和节点序号映射到3D。EIT有
上海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_三维电阻抗成像技术正问题的研究
3.2
3D.EIT网格单元的选择和内插函数的建立
有限元法通过对连续问题的离散化来求解问题‘2 91。对于3D.EIT,被测体的
电位分布u被离散为u。,并可以表示为有限元节点基函数的线性组合。节点基 函数是一个多项式内插函数,具有如下限制: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三维电阻抗成像技术正问题的研究
硪(五Ⅳz)=1 珐(茸Ⅳz)=o
图3.3 2D—EIT有限元网格模型(1ayer=2)
图3.4 2DIEIT有限元网格模型(1ayer=3)
但在三维情况下,这个问题就变得比较复杂。在这里可以参考二维情况下的顺序
上海大学硕+学位论文
维电阻抗成像技术正问题的研究
采用先由上到下,再由里到外的顺序产生节点编号,采用先由里到外,再由上到 下的顺序产生单元编号。在这里以layer表示被测体有限元网格模型由外到里的 剖分层数,以height表示被测体有限元网格模型的剖分高度,以element_number 表示模型的网格数,以node number表示模型的节点数: 当layer=l时element_number=8×(height一1) 当layer=2时element_number=32×(height—1) 当layer=3时element_nnmber=72×(height一1) 可推导出3D—EIT有限元模型网格数的表达式: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三维电阻抗成像技术正问题的研究
第三章31).EIT有限元模型和数学建模
3.1有限单元法
有限单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是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逐步发展
起来的一种数值分析方法,是当今工程分析中获得的最广泛应用的数值计算方法 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范围已由最早的杆件结构问题扩展到弹性力学,由 平面问题扩展到空间问题,由静力学问题扩展到流体力学,热力学和与EIT相关 的电磁学问题,其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建筑、航空、机械、力学、热传导、电磁 场等领域。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路是将结构物看成由有限个被剖分的单元组成的整体,以 单元节点的位移或节点力(或节点场强的变化)作为基本未知量求解p”。 通用的有限元分析软件包并不能适应三维电阻抗成像的特殊应用场合,因此 必须设计一套针对三维EIT问题的有限元网格剖分的实现算法。电阻抗成像系统 中,已确定的测量电极数和网格剖分的单元数限定了其阻抗成像的空间分辨率。 显然,细化的网格可提供较好的精确度和空间分辨率。 本章以二维电阻抗有限元网格模型为基础(34】,设计了一种自动生成节点和网 格单元编号,最多可对三维圆柱体的截面和高进行三层剖分的三维有限元网格生 成算法,建立3D—EIT有限元网格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利用全电极模式推 导出3D.EIT的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