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霍姆林斯基名言荟萃:

时间: 2007-02-01 17:37:05 | [<<] [>>]

苏霍姆林斯基名言荟萃:

1.没有情感, 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 只能培养出伪君子。

2.如果不去加强并发展儿童的个人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的道德面貌。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

3.对父母和同志,对集体和社会,对人民和祖国的义务感,要像一根红线一样贯穿人的一生。不懂得什么是义务和缺乏义务感,就谈不上人的道德,也谈不上集体。

4.只有在有良心和羞耻心的良好基础上,人的心灵中才会产生良知。良心,就是无数次发展为体验、感受的知识,正是在它的影响下,必然会派生羞耻心、责任心和事业心。

5.爱人吧!对人的爱是你道德的核心!应当这样生活:让你的道德核心健康、纯洁、强大无比!做一个真正的人,这就是说要为你周围的人贡献出自己心灵的力量,让他们更美好,精神上更富有、更完美;让你生活中接触的每一个人从你那儿,从你的心灵深处得到一点最美好的东西。

6.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于接受道德的熏陶。

7.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

8.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因为人的这种真挚的感情的形成,是与最初接触的、最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对祖国的语言最细腻之处的体验和感受联系在一起的。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领导的学校制定了严格的纪律,孩子每天按自己的愿望随意使用5-7个小时的空余时间,不允许低年级学生一天在室内进行3小时以上的脑力劳动,不允许12-15岁的少年每天(除在校上五六个小时课以外)花四五个小时做家庭作业。他认为,过重的作业负担“会催残少年,使他的健康终生遭受不良影响,会损坏他的美,使脊柱弯曲、胸廓狭窄、眼睛近视。”

苏霍姆林斯基向教师建议,珍惜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的火花。“学校必须把培养儿童进行紧张和创造性的脑力劳动的习惯当作重要的教育任务”。苏霍姆林斯基创造教育的方法集中到一点就是:增加孩子的智力劳动的比重,促使并教会他们关于智力劳动,激发他们对智力劳动的爱,使学习具有思想、感

情、创造、美和游戏的鲜艳色彩,成为孩子们深感兴趣又富有吸引力的事情。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个儿童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没有重复,各有特色”。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不要让学生为分数而奋斗,而要让他们由于获得知识而感到愉快。他带孩子们到森林、田野、果园游览,观察大自然的生命现象,将课堂上的课程教学、课外的

学科小组的探索性活动与相应水平劳动技能结合,将包括知、情、意、行各方面的人生内容在劳动中融合,以深化对人生的探索。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中,对人的同情心,与对祖国的热爱、对邪恶势力的仇恨,是自然融合在一起的。他说:“我们负有培养学生善良、仁爱、热忱和富有同情心的义务。”“教导儿童,要善于根据眼神、语言、动作和行为最微小的细节去感受他人,而首先是感受自己母亲的忧伤、不安和苦楚。”“对悲

欢的敏感和同情只能在童年时代培养。在这个年龄,心灵对人的苦难和不幸、烦恼和孤单特别敏感。”

苏霍姆林斯基肯定:“我们学校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惩罚。这首先是因为创造的渴望,给人们做好事的喜悦,成了他们童年欢乐的源泉。我们在少先队和班级里,从不对学生当众呵斥、抽皮带、敲后脑勺等。”“要善于表扬好人好事”,这样才有利于培养“真正的人”。

“我的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说:热爱孩子。”这一句话,他用了一生的时光去实践;这一句话,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光来回味。

瓦·亚·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他的著作中中译本达二十多部,著名的《育人三部曲》包括《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分别涉及小学儿童阶段的乐学生活、中学少年阶段的和谐发展和大学青年阶段的成才修养;他论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已在我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他的许多名言和术语,诸如“让孩子抬起头来走路”、“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创办快乐学校”、“实施和谐教育”、“孩子的智慧出在手指头上”等等,也在我国教育界广为流传,并在广大校长、教师中产生共鸣。

苏霍姆林斯基作为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从教35年(1935~1970),研究过种种教育难题,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留下了影响深远的教育遗产。其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和公民教育理论及其实际施教模式,对于我国当前推行的素质教育极具借鉴意义。

一. 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及其实际施教模式

苏霍姆林斯基的贡献之一,在于他对原有的“全面发展”理论补充了某些新的思想。

首先,苏霍姆林斯基把“和谐教育”概念纳入了“全面发展”理论之中。“和谐教育”意味着:一是处理好认识世界(即理论学习)与改造世界(即实践活动)两者之间的关系,使之处于相互促进的和谐之中;二是处理好各个表现领域的和谐关系,使每个学生在其天赋所在的一切领域中(而不只限于学习中)充分地表现自已的出类超群;三是使学生因某事成功而带来的自尊、自信和自豪感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去并取得同样的成功。总之,是找到每个学生身上的“金矿脉”、“闪光点”,使学生产生一种情感动力并发生情感转移,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确认自己是“大写的我”,以此找到和打开全面发展的突破口,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苏霍姆林斯基把“精神生活”范畴补充进了“全面发展”理论之中。“精神生活”意味着: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多方面积极向上的需求和兴趣能够在其积极活动中得以形成、满足和发展,使学生特有的天赋才能有机会充分显露和发挥。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充实的精神生活和丰富的内心世界是其全面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标志。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学校里,不能只有听课、作业、考试而没有精神生活,也不能只有纯体力劳动而缺乏智力因素的精神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