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拓展”探究-3页word资料
2023年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Word版3页)

一、学生情况分析二、教材分析(一)内容变动情况1.降低了难度。
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
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
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二)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教学目标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4.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
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重点:1、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思维拓展(五年级)电子文档

第一讲周期性问题(1)例:循环小数的小数点后面第1000位上的数字是几?练习1:循环小数的小数点后面第200位上的数字是几?练习2:一串珠子按3个红、4个绿、5个蓝的顺序排列着,共有200个,第150个珠子是()色的,最后10个珠子中蓝色的珠子共有()个。
第二讲周期性问题(2)例:有一数列5、8、13、21、34、55、89……,其中从第三个数起,每个数恰好是前两个数的和,那么这个数列中第2009个数除以3后所得的余数是几?练习1:的个位数字是几?练习2:被7除余几?第三讲周期性问题(3)例:的个位数字是几?练习1:求的个位数字是几?练习2:1×2×3×……×2011的个位数字是几?第四讲数列中的计数问题(1)例:求0到999所有连续自然数的全部数字之和。
练习1:求500到1000所有连续自然数的全部数字之和。
练习2:求200到800所有连续自然数的全部数字之和。
第五讲数列中的计数问题(2)例:在1~500的连续自然数中,一共有多少个数字“1”?练习1:在1~850的连续自然数中,一共有多少个数字“1”?练习2:在1001~9001的连续自然数中,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相同的有多少个?第六讲平均数问题(1)例:有35千克奶糖,进价每千克25元,还有65千克水果糖,进价每千克10元,把这两种糖混合起来,成为什锦糖,至少每千克多少元卖出才能不亏本?练习1:某次数学竞赛,前10名同学的平均成绩是89分,前8名同学的平均成绩是95分,第9名比第10名多2分,第10名同学是多少分?练习2:小明参加了五次数学测验,平均成绩是78分,他想在下次测验后,把六次的平均成绩提高到80分以上,那么他至少要得多少分?第七讲平均数问题(2)例:一辆汽车以每小时99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5小时到达。
到达后,又以每小时82.5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开回甲地,这辆汽车往返甲乙两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练习1:在一次登山活动中,登山队员上山时平均每分钟走40米,18分钟到达山顶,然后按原路下山,平均每分钟走60米,登山队员上山、下山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练习2:五(2)班有男生21人,女生19人。
三年级数学上册拓展MicrosoftWord文档

2010-2011学年度实验小学数学校本教材三年级第一学期(1)班级:姓名:学号:1. 两筐水果共重124千克,第一筐比第二筐多8千克,两筐水果各重多少千克?2. 哥哥和弟弟共有画片38张,如果哥哥给弟弟5张后就和弟弟同样多,那么哥哥和弟弟原来各有多少张?3. 某校四个年级共有138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其中一、二年级共有70名,一、三年级共65名,二三年级共59名。
四年级有多少名?4.小红和小明共有压岁钱800元,小红的钱数是小明的3倍,小红和小明分别有压岁钱多少元?5.今年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5倍,两年后两人的年龄和是46岁,今年两人各多少岁?6.红、黄、蓝气球共325只,红气球的只数是黄气球的3倍,蓝气球的只数是红气球的3倍。
这三种气球各有多少个?7.学校合唱队的女同学人数是男同学的4倍,女同学比男同学多42人,合唱队各有男同学、女同学多少人?8.甲、乙两数相等,如果乙数减少8,甲数增加40,甲数就是乙数的7倍。
原来乙数是多少?9.小白兔从山上采回一篮蘑菇,比20朵多,比40朵少。
如过5朵5朵地数,则少一朵;如果3朵3朵地数,则余1朵。
小白兔一共采了多少朵蘑菇?10. 小白兔从山上采回一篮蘑菇,比20朵多,比40朵少。
如过5朵5朵地数,则少2朵;如果3朵3朵地数,则正好数完。
小白兔一共采了多少朵蘑菇?11. 小白兔从山上采回一篮蘑菇,比20朵多,比40朵少。
如过5朵5朵地数,则少4朵;如果3朵3朵地数,则多1朵。
小白兔一共采了多少朵蘑菇?12.小白兔从山上采回一篮蘑菇,比40朵多,比60朵少。
如过8朵8朵地数,则多3朵;如果7朵7朵地数,则少5朵。
小白兔一共采了多少朵蘑菇?13.一张报纸上很整齐地写了两排字,很长很长:我是数学谜我是数学谜我是数学……我爱祖国我爱祖国我爱祖国……如果我们把同一列的上、下两个字称为一组,第一组的两个字是(我,我),第二组的两个字是(是,爱),……。
那么第25组的两个字是(_,_),第38组的两个字是(_,_)。
小学拓展作业数学教案

小学拓展作业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数字的运算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熟练进行加法和减法的算术运算。
教学步骤:
1. 引入新知识:通过展示一些简单的加法和减法算式,让学生观察数字的规律,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进行加减运算。
2. 练习加法:让学生完成一些简单的加法算式练习,从个位数开始逐渐增加难度,直至十位数。
3. 练习减法:同样让学生完成一些简单的减法算式练习,也是从个位数逐渐增加难度。
4. 综合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综合性的加减法练习,既包括个位数也包括十位数,让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5. 结语:总结当天的学习内容,强调数字运算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拓展作业:
1. 完成附加练习册上的相应练习题,加深对数字运算的理解。
2. 自制加减法练习题,交给同学互相练习。
3.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数字的运算规律,比如购物时的找零等。
4. 父母陪同下,在家中完成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加减法运算,比如烹饪时的计算等。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可以多利用教具或游戏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兴趣,并且要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数字运算中的困难,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
小学数学教案拓展环节

小学数学教案拓展环节
目标:通过玩数独游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提高他们在解决问题
时的灵活性和耐心。
准备材料:
1. 数独游戏板(可以在网上打印或制作)
2. 数独游戏规则说明书
3. 计时器
活动流程:
1. 介绍数独游戏的规则和背景知识。
2. 分发数独游戏板和规则说明书,让学生们自行阅读并理解游戏规则。
3. 将学生们分成小组,每组6-8人,同时开始进行数独游戏。
4. 设定一个时间限制,让学生们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完成数独游戏板。
5. 游戏结束后,对每组的解题情况进行评分和讨论,鼓励学生们分享解题经验和思考过程。
6. 鼓励学生们在家中继续玩数独游戏,提高他们的游戏水平和解题速度。
备注:数独游戏是一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式,可以在课外时间或
者放学后继续进行数独游戏的比赛,让学生们更加喜欢和擅长数学。
小学数学拓展性探究学习

小学数学拓展性探究学习自主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其实质是要求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一种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并从中获取探求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呢?现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玩”是孩子的天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
”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自主探究,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
如:在教学《掷一掷》时,我首先告诉同学们,老师今天和大家一起做一个摸球的游戏。
我手上拿的纸盒里装着标有数字1、2、3、4、5、6的乒乓球各一个,请你来闭着眼睛随手摸一个球,可能摸到几号球呢?(教师摇晃盒内的球后,请一个学生闭眼摸一个,同时请学生们猜一猜他摸到的是几号球?)生1:他摸到的是6号,生2:不一定吧?他可能摸到2号,也可能摸到3号,生3:我看他说不定摸到的是4号或5号或6号。
(学生猜后,教师让摸球的学生出示摸到的球。
猜对的同学欢呼雀跃)师:想一想,我们能事先确定摸到几号球吗?生1:不能,1号到6号都有可能被摸到。
五年级小学生数学游戏:11种益智游戏-word文档资料

五年级小学生数学游戏:11种益智游戏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注重自身习惯的养成,平时要多注意积累,自己定期归纳总结,必会事半功倍!查字典数学网欢迎大家阅读五年级小学生数学游戏。
1. 分类游戏这是创造力学者威尔斯提出的方法。
平日可提供孩子一些具有共同特征的不同类物品,例如汤匙、钥匙、铁币、回形针等,让孩子发觉其共同特征来加以分类,并鼓励其重复分类。
也可以提供符号、颜色、食品、数字、形状、人物、字词等材料,让孩子依其特性分类。
2.猜谜游戏孩子对猜谜不但有兴趣,而且也能激发其推理及想像力,我们可以用“千根线、万根线,掉到水里就不见”猜“雨”这种方式;也可以用孩子喜欢的东西给一些线索,让他提出题目、推想答案。
还可以用“比手划脚”的方式要孩子作答。
3.扮演游戏例如让孩子玩“扮家家酒”,鼓励他应用想像力自由扮演所喜欢的“角色”。
父母可以提供一些线索,如给他一架飞机,假想他在空中飞行遭遇哪些飞鸟;给他一部金刚,让他跟铁金刚对话;给他一些医生的玩具,让他扮演医生看病的情形……4.想像游戏“想像力”可以使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
在想像的世界里,孩子的思绪更加自由奔放;我们可以用“未来世界的交通工具或城市”为题,让孩子运用想像力描绘出未来的远景。
5.接龙游戏许多游戏可以用“接龙”的方式,如“文字接龙”:上班班长长大……“绘画接龙”:一个主题大家接力画;“数字接龙”:135……“故事接龙”:从前有一个猎人……“动物接龙”:四只脚的如狮子老虎大象……空中飞的如老鹰、鸽子……6.字词游戏让孩子说出“同韵、音、部首、声调、笔画的字词”、“字头、尾相同的字词”、“用图画写字”、“用三个字词说(写)出不同的句子”,提供一些字词,如“火”字,让孩子自由联想,或说出可以用哪些字词来替代……7. 手指游戏双手是我们的外脑,训练孩子的双手,有助于脑力开发;设计一些运用手指的运动,如“手语歌”、“甩手”、“捏泥巴”、“拼积木”等活动,让孩子能动动头脑、动动手。
《多边形的面积》单元集体备课预案3页word文档

《多边形的面积》单元集体备课预案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2备课模式一人主备--集体研讨--形成个案"3主备人陈述单元教学预案3.1分析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单元共包括四部分内容,(略):这部分内容在小学数学 "图形与几何"的相关知识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为这一部分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这些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也为了今后进一步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圆的面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教材的编写特点。
本单元教材中加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3.2课时分配一共分为9课时。
3.3单元目标。
知识与技能:利用方格纸和割补、拼摆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多边形的面积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拼摆、割补等方法,使学生经历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沟通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3.4单元重难点。
重点: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是本单元内容学习的。
难点: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分析转化推导出其它多边形的面积公式。
3.5教学策略。
第一部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教学重点、难点:探究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策略: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优势:这样的设计不但符合了教材的编写特点,更体现了"落实四基,培养四能"的新课标要求。
第二部分三角形面积的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自主地探索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策略: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半扶半放的教学策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优势: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的面积 = 底× 高÷ 2第三部分梯形面积的教学重点:学会计算梯形的面积。
难点: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正确的运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年级数学课外拓展知识

三年级数学课外拓展知识在三年级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除了课本上的知识,还存在着许多有趣的数学拓展知识。
这些拓展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并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些有趣的数学拓展知识。
一、数学游戏数学游戏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数学的方式,它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举个例子,我们可以通过玩“数独”游戏来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
数独是一种通过在九宫格中填入数字的游戏,要求每一行、每一列和每一个九宫格内的数字都不能重复。
通过解决数独难题,学生们可以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一个数学游戏是“24点”,这是一种通过运算四则混合的方式得到24这个目标数的游戏。
学生们可以通过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来组合数字,使其等于24。
这个游戏既能够锻炼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又能够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数学竞赛参加数学竞赛是拓展数学知识的另一种好方法。
通过参加数学竞赛,学生们可以接触到更多的数学问题和解决方法,进一步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在竞赛中,学生们可以与其他同学切磋思路,分享解题经验,相互促进进步。
例如,参加“小小数学家”竞赛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这是一项适合三年级学生的数学竞赛,它涉及到的题目更贴近学生日常生活,能够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数学趣味知识除了游戏和竞赛,还有一些有趣的数学知识可以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
比如,我们可以介绍一些有趣的数字和数学定理给学生们。
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字是“π”(圆周率),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学生们可以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工具来近似计算圆周率的值,并观察它的特点。
另外,我们还可以介绍费马大定理给学生们。
费马大定理是一个数学问题,它最早由法国数学家费马在17世纪提出,经过了近400年的努力,最终在1994年被英国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证明。
这个定理的证明非常复杂,但它展示了数学中的美和深度。
在三年级学习数学时,除了课本上的知识,我们还可以通过数学游戏、数学竞赛和数学趣味知识来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
2019-小学数学知识点:完全数的七个特有性质word版本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小学数学知识点:完全数的七个特有性质小学数学知识点:完全数的七个特有性质完全数,又称完美数或完备数,是一些特殊的自然数。
它所有的真因子(即除了自身以外的约数)的和(即因子函数),恰好等于它本身。
如果一个数恰好等于它的因子之和,则称该数为"完全数"。
特有性质1.所有的完全数都是三角形数例如:6=1+2+328=1+2+3+...+6+7496=1+2+3+...+30+318128=1+2+3…+126+127特有性质2.所有的完全数的倒数都是调和数例如:1/1+1/2+1/3+1/6=21/1+1/2+1/4+1/7+1/14+1/28=21/1+1/2+1/4+1/8+1/16+1/31+1/62+1/124+1/248+1/496=2特有性质3.可以表示成连续奇立方数之和除6以外的完全数,都可以表示成连续奇立方数之和,并规律式增加。
例如:28=1³+3^3496=1^3+3^3+5^3+7^38128=1^3+3^3+5^3+……+15^333550336=1^3+3^3+5^3+……+125^3+127^3特有性质4.都可以表达为2的一些连续正整数次幂之和不但如此,而且它们的数量为连续质数。
例如:6=2^1+2^228=2^2+2^3+2^4496=2^4+2^5+2^6+2^7+2^88128=2^6+2^7+2^8+2^9+2^10+2^11+2^1233550336=2^12+2^13+……+2^24特有性质5.完全数都是以6或8结尾如果以8结尾,那么就肯定是以28结尾。
(科学家仍未发现由其他数字结尾的完全数。
)特有性质6.各位数字辗转式相加个位数是1除6以外的完全数,把它的各位数字相加,直到变成个位数,那么这个个位数一定是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拓展”剖析
在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行课程改革大背景下,以小学数学课本为基础,进行数学拓展实验已成为近几年教育改革与研究重点与热点. “小学数学拓展”就是教师对数学材料拓展,数学方法、思维品质拓展。
教师首先要理解教材、尊重教材,然后才能谈对教材深加工。
在课堂教学中捕捉学生问题,拓展知识内容,促进学科整合,适时提出问题,培养剖析与创新能力,让学生主体性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这几年通过理论知识学习与对教学活动研究,我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课堂教学风格,形成了“创设情境——操作剖析—应用拓展——培养创新”教学关系链。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求知欲
在教学中,根据新教材重视培养学生数感特点,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幻灯,绘画再现、音乐渲染,多媒体电脑演示等手段为学生提供现实情景,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数学在生活中应用。
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与应用数学信心,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兴趣,发展学生抽象思维。
如教学《可能性》一课时,我通过多媒体创设了“美丽森林动物运动会”,让学生在欣赏、享受大自然美同时,根据学生已有生活经验,通过“抛硬币”选主持人这一充满童趣活动,巧妙地把可能性知识蕴含其中,把枯燥数学问题变成了学生喜闻乐见现实生活事例,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无处不在,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习兴趣油燃而生,使数学课充满了情趣,为学生学习创设了良好学习氛围。
紧接着认真组织学生参加“摸彩球”、“指定条件装彩球”“下棋”、“转盘抽奖”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可能性在头脑中形成概念过程,把可能性这一抽象数学概念变成了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数学事实,同时有机地渗透了概率思想。
这样既让学生参与新知认知过程,又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二、动手实践,剖析新知
数学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在有限教学时间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游戏、谈话、操作、合作等数学活动,体会解决问题方法多样性,在数学活动中自主剖析,建构新知识、新信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如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我就采用“转化”思想,在操作发现阶段引导学生分组活动,集中大家智慧对梯形进行改造,把它剪拼成我们熟知几何图形求出它面积,进而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学生发现了好几种成功而可行办法:(1)用两个相同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2)把梯形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与一个三角形;(3)把梯形剪成两个三角形(两个三角形高就是梯形高);(4)把梯形剪成一个长方形与两个三角形(如果是直角梯形就是一个三角形)……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剪拼操作,自己发现并总结出了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与教师直接讲授让学生接受相比,这种方法让学生亲自经历知识发现过程,不仅加深了他们对公式理解,而且增强了他们自主剖析信心,同时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三、知识延伸,拓宽认识视野
数学教科书中介绍数学知识往往遵循着自身逻辑体系,科学而严谨。
但有些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有着或多或少联系,如果能将课内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则可拓宽学生认识视野。
如:我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时,在新课导入环节,选用了数学化素材来导入新课:“扑克牌中J、Q、K、A分别表示11、12、13、1”。
通过这一活动,向学生渗透了用字母可以表示某一个特定数,导入新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
接着,教师利用数青蛙儿歌,让学生初步感知用字母表示数,可以把繁琐内容简单化,接着教师利用“猜年龄”与“购物”两个情境,通过师生间谈话、交流、讨论,使学生明白用字母不仅可以表示数,还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关系。
课堂教学目标初步落实。
并且突出了本节课教学重点。
“猜年龄”展现是相差关系,“购物”这一情境,展现是数量之间倍数关系。
在此,教师由扶到放,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信息写出含有字母式子,学生学习气氛浓厚。
四实践运用,拓展创新
根据基础知识设计应用性、综合性、开放性比较强情境或练习,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理解,从而巩固新知识,形成技能。
同时暴露出学生理解、应用新知识矛盾与差异,使教师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减少失误,提高课堂效益。
如在教学《统计》时我创设一定问题情境、生活情境等引发学生好奇心,促进学生产生收集数据与统计需要,体验学习活动等学习兴趣。
为一节课高效学习做好充分心理与思想准备。
紧接着引导学生投入到统计、游戏等学习活动全过程中:选择统计主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剖析数据,作出决策,进行交流、评价与改进;从而在感受、体验等具体学习活动中获得对数学理解,逐步建立统计观念与应用意识,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在教学中我除了使用教材提供统计对象以外,还给学生提供一些贴近生活统计表,如“小组男女生人数统计表”、“富顺一周天气情况统计表”等,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看电视报纸、询问等途径获取信息,督促检查学生记录情况,最后汇总信息,在这样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学习资源拓展为我们课堂打开了通向大千世界窗口,让学生在更广阔数学天地中获取信息,整合信息,丰富知识,感悟思想,创生思维,提升学习品质。
只要我们认真解读教材,客观剖析学情,对数学教学进行有效拓展,就一定能提高数学课实效性。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宁可辛苦一阵子,不要苦一辈子。
2、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3、蔚蓝的天空虽然美丽,经常风云莫测的人却是起落无从。
但他往往会成为风云人物,因为他经得起大风大浪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