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论文)
城市规划漫谈论文—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与保护.doc
《城市规划漫谈》论文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与保护摘要:探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关系,分析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中出现的建设性破坏的危害性,并结合河南省郑州市的经验探讨通过科学的城市规划来实现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的有机融合,并提出具体措施。
关键词:郑州城市规划历史建筑保护正文:中国历史十年看深圳,百年看上海,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陕西,五千年看陕西,八千年看河南。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相传伏羲女娲就是在中原一带奠定了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基础,至今淮阳仍保存着规模底大的太昊陵。
被称为"中华第一大帝"的轩辕黄帝,据说就诞生在今天郑州的新郑市,并在这里建立都城。
从夏代到北宋,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代到公元13世纪的金代,这3500年间,先后有20多个朝代的200 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长期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中国八大古都河南有四个,即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殷商古都安阳、商都郑州。
河南处于承东启西、通南达北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在全国经济社会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河南自古就是各族人民南来北往、西去东来的必经之地,是各族人民频繁活动和密切交往的场所,因此,古人称:"得中原者得天下"、"当取天下之是,河南在所必争"。
郑州,河南省省会,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和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
全市有世界文化遗产2项1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0多处,拥有黄帝故里、商城遗址、天地之中等众多历史人文景观。
一•我爱的郑州我来自河南郑州荥阳市,是河南省省会郑州周边的一个县级市。
即使是一个小小的县级市,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陈胜吴广与秦军争夺荥阳粮仓,吴广战死于荥阳;刘邦项羽在荥阳对峙,而后隔鸿沟设汉王城霸王城;刘关张三兄弟在荥阳虎牢关大战吕布;秦王李世民在荥阳大败窦建德降王世充;闯王李自成也在荥阳大海寺集合农民起义......区区荥阳尚且如此,更别提洛阳郑州的历史文化底蕴了。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论文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论文姓名:***学号:**********从街区改造谈起——历史名城保护中多样性和社会交往的意义摘要从旧街区改造的角度入手,将对《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的多样性理论和《交往与空间》中对公共空间和社会交往相互影响的理论的思考带到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之中。
保护的目的是在于保留以物质空间为基础的生活方式、城市文脉,因此保护对象不仅局限于历史建筑,也不是单纯的区段保留。
目前我国在历史名城保护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公众的参与,从多样性入手,从社会交往和空间的关系入手。
关键词:街区改造,社会交往,多样性,公众参与引言城市是对历史最好的见证,中国的五千年历史在这片大地上留下了无数的印记。
当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势头正猛,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未来正在激烈碰撞,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有诸多问题函待解决。
曾有幸前往过许多历史文化城市,苏杭的园林和烟雨小巷、北京的宫殿和胡同、上海的外滩和弄堂、郑州的城市格局、西安的城墙和街坊、成都的邻里交往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许多不甚明了的想法,及至读到了雅各布斯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和扬盖尔的《交往与空间》,与书中所讲产生了共鸣,极大丰富和完善了之前的思考,尤其在上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这门课后,愈发明晰。
在此文中,选取一个较小的层面,从街区改造入手,结合多样性和扬盖尔的理论,分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目的意义、保护对象,提出现阶段的问题,并研究出解决方法。
第一章保护意义和保护对象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究竟是为了保护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来探究历史文化物质的价值。
历史文化物质的价值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它本身的价值,二是它的附加价值,即历经时间所沉淀下来历史价值。
很明显,放之于街区和城市之中,我们所保护的更多的是它的附加价值。
因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所保护的是远远超越物质空间的东西,是物质空间所承载的东西,可以是情感、记忆,也可以是作为一个地标和空间构成的要素。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是为了保护和传承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和人居环境质量,建设优美和谐的历史文化名城而制定的一项规划。
下面是我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一些见解。
首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当注重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
对于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建筑和景观,要精心保护,采取必要的修缮和维护措施,使其能够延续下去。
同时,要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提升保护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其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要注重保护城市的文化传统和特色。
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特色,这些传统和特色反映了城市的历史和人文环境。
保护这些文化传统和特色,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吸引更多的人们来参观和研究。
再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要注重保护城市的人居环境质量。
一个好的历史文化名城必须有一个宜居的环境。
因此,保护城市的人居环境质量是保护规划的重要内容。
要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保持城市的良好和谐局面,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位。
最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要注重保护和传承城市的社会历史记忆。
社会历史记忆是城市的精神支柱和文化符号,是文化传承的重要依托。
因此,保护和传承城市的社会历史记忆是保护规划的重要任务。
要加强对社会历史记忆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加强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宣传和普及,提升城市居民的历史文化自觉性和自豪感。
综上所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不仅关乎城市的历史遗产和文化传承,也关乎城市的发展和可持续性。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我们可以保护和传承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和人居环境质量,建设优美和谐的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方案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方案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历史文化名城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威胁。
为了保护这些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开始制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方案。
本文将探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必要性、制定过程以及具体的保护措施。
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必要性历史文化名城是一个城市的精神和文化根基,是城市的灵魂。
这些城市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代表着一个地区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发展。
然而,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许多历史文化名城面临着被破坏和遗忘的危险。
保护这些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不仅是对过去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责任。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制定是为了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城市的文化精神。
通过制定保护规划,可以规范城市的发展,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原貌和风貌,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形象。
同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也可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推动城市经济的繁荣。
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制定过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制定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需要政府、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下面将介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制定过程的几个关键步骤。
1. 问题识别和调查研究首先,需要对历史文化名城的现状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了解城市的历史背景、文化遗产和现存问题。
通过调查研究,可以确定城市的保护需求和重点,为后续的规划制定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
2. 目标确定和规划编制在问题识别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需要确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总体目标和规划编制的方向。
目标确定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历史文化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可行性的目标和措施。
3. 方案设计和评估在目标确定和规划编制的基础上,需要进行方案设计和评估。
方案设计包括城市的整体布局、保护措施和发展策略等方面的考虑。
评估阶段需要对方案进行可行性和风险评估,确保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4. 实施和监测规划方案的实施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关键环节。
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规划与保护
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规划与保护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这也使其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名城。
众所周知,城市规划和保护是历史文化名城继承和发展的基础。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和保护两方面探讨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指通过设计城市基础设施、安排人口居住和工作的空间布局以及为城市提供公共服务和文化设施来规划和管理城市的活动和发展。
对于历史文化名城来说,城市规划非常重要,因为它不仅关系到城市的形象和格局,也关系到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和传承。
首先,历史文化名城的规划应该根据城市历史和文化特点进行,以实现历史城市和现代城市的有机结合。
例如,对于古城墙较完好的城市,如西安和南京,应考虑如何保护和利用古城墙,让其成为城市形象的一部分,并以此绘制城市的路网。
此外,历史文化名城的规划也要考虑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在当今世界环保意识日益高涨的情况下。
应该通过完成节能措施和提高能源效率来降低环境影响。
同时,保护国土和减少环境破坏也是必要的。
城市使用地要合理使用和规划,并考虑到城市绿化、空气质量和水资源保护。
最后,城市规划应该考虑到城市交通的问题。
历史文化名城市区域内通常地形复杂,道路狭窄,交通拥堵的问题比较突出。
因此,需要在城市规划中考虑公共交通建设,选择实现新能源车辆在城市中接送乘客,以减少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城市保护城市规划是城市之骨,而城市保护则是城市之肌肉。
城市既然有了规划,还需要保护,以赋予城市历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城市保护是指保护城市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使其得到有效的继承和传承。
保护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文物保护。
文物是历史文化名城最宝贵的财富。
对于城市中的古建筑、文化遗址、名人故居、陵墓等文物保护应做到始终如一的尽心、尽力、尽责的原则。
保护工作可以通过加强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来加强。
其次,文化传承。
城市文化传承是促进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要进行文化传承,需要注重文化资源的挖掘和保护,开展科学性的保护和传承活动,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文化传承。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历史文化名城是一个国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
对于保护和发展历史文化名城,既要保护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遗存,又要推动其现代化发展。
本文将探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一、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的重要性1.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是凝聚着历史文化的体现,其中包括建筑物、文物、传统技艺等众多元素。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国家的历史文化,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传统文化。
2. 促进旅游业发展历史文化名城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旅游业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增加城市的经济收入。
3. 提升城市形象历史文化名城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和氛围,保护历史文化名城能够提升城市的形象,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投资,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的重要性1. 融入现代社会历史文化名城需要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发展出符合现代需求的旅游、商务、教育等产业,使历史文化名城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2. 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应以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为目标。
发展公共设施、改善城市环境、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等服务,使居民在享受历史文化的同时,也能够享受到现代化的便利。
3. 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将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发展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服务业,将为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升地方经济的整体实力。
三、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措施1. 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是保护与发展历史文化名城的基础。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的管理和监督,同时需要依托专业的机构和团队来进行保护和修复工作。
2.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发展的目标,同时规范相关的建设、开发和管理活动。
加强监督和执法,严惩破坏历史文化名城的行为。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论文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论文摘要: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中,最主要的是对一些古城老房、老街区的保护,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具有较高价值,但尚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建筑。
对于传统风貌建筑,应保持和修缮外观风貌特征,对于与保护区传统风貌协调的其他建筑,其建筑质量评定为“好”的,可以作为保留类建筑。
我国历史悠久,具有丰厚的传统文化。
几千年来,人民在各个朝代中,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无数的珍贵财富。
这些光辉的历史文化遗产遍布祖国大地,为锦绣中华锦上添花,使不少城镇成为世人瞩目的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文化历史的一笔财富,它古老的城市空间肌理和古老的房屋街巷,以及古城所蕴藏的古老文化都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集中体现。
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战火的破坏、历史的变迁,在历史文化名城中,反映古代文明和时代特征的一些历史建筑,有的已破损严重、有的已不复存在,有的已成为遗址,很难真实再现昔日历史的辉煌与荣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片片古老的街巷被抹平,城市面临雷同化和通俗化的危机。
同时,城市的特色在消失,城市的文化在消亡。
截至 2013 年,我国被评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共有 122 个城市。
但是在距最早1982 年第一批评审出来的古城,许多古城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变化,现在呈现出了不同的面貌。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及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向大型化、现代化与经济化的发展,加剧了基本建设与文物保护工作之间的矛盾,一些文物建筑以及有宝贵价值的历史环境遭到破坏,城镇化建设正日益侵蚀着历史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环境,许多历史名城在这几十年中慢慢的没落甚至接近于消失。
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相关概念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特色的产物,它区别于文物保护单位。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其现状格局和风貌应保留着历史特色,并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城市传统风貌街区”。
完整论文范文
完整论文范文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建设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如何在城市化进程中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已成为城市规划和文化管理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化背景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策略与方法。
首先,需要确立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法律框架。
通过立法明确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保护标准和保护责任,确保文化遗产在城市化进程中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
同时,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对破坏文化遗产的行为进行严格处罚。
其次,城市规划应充分考虑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将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城市整体发展战略,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避免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
对于已经受到威胁的文化遗产,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设立保护区、限制建设活动等。
再次,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提高公众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和意识,激发社会各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
教育部门应将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培养青少年的保护意识。
此外,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
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方式,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同时,建立文化遗产保护的合作机制,促进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之间的协同合作。
最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文化遗产保护的效率和效果。
利用数字化技术对文化遗产进行记录、存储和展示,提高文化遗产保护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同时,运用信息技术加强文化遗产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保护中的问题。
综上所述,城市化进程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系统工程。
只有通过法律、规划、教育、社会参与和科技手段的综合运用,才能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促进城市化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和谐发展。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利用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利用有一座城市,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以前,拥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被誉为“历史文化名城”。
这座城市见证了无数的岁月更替,承载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脉络,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珍贵文化遗产。
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和利用它呢?一、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必要性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首先,历史文化名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见证,它见证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保存了许多宝贵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其次,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和经济价值,能够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和就业机会。
最重要的是,保护历史文化名城能够让后代子孙继续传承和发扬其人类文明的精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利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利用并不是相互矛盾的,相反,只有正确地进行保护和利用,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利用双重目标。
1.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保护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文化遗产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中的文化遗产很多,如古建筑、宗教文化等,这些文化遗产需要通过维修、修缮、保养等措施对其进行保护。
(2)城市环境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载体,其城市环境需要得到保护。
城市环境保护应该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环境卫生等多方面入手,使历史文化名城既能保持其古老而独特的魅力,又能满足现代城市的发展需求。
(3)社会文化环境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得以保持其独特魅力的根本原因是它所承载的丰富的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保护应该从城市管理、文化活动等多个方面入手,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供文化交流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机会。
2. 历史文化名城的利用保护是历史文化名城的基本任务,但同时也需要利用这些文化遗产,充分发挥其经济价值和旅游价值。
利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旅游业的发展历史文化名城往往是旅游景区,通过旅游业的发展,能够实现历史文化名城的经济变革和改善居民生活水平。
试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规划
试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规划郑础波(上饶市城乡规划建筑设计院,江西上饶334000)经济管理口商要]历史文化名璃规则一直是劣膝市规抛l中的重要部分。
拳丈棵据历史文化名城期劁在靓蒯的体系现状问题,提出了历史文化名城规曼lj中规点I j方法。
法-键词】历史文化名城;规则体系;规划方法随着人们文化的需求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意识的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正由注重空间形态的塑造向空间管台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强制性保护转变,而现有的主要是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为核,沁一、历史文化名城规划体系中的现状问题㈠,W At,1.g目繁多在城乡规划系列中,具有法定地位,由法律法规或部门规章要求编制的就有: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镇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村(镇)保护规划、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以及涉及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保护单位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此外文物部门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以及参照其编制的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
其他非法定系列的如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规划、旧城改造规划、文物古迹保护利用规划等更是名目繁多。
㈡规划缺乏了层次各类保护规划的普遍既有空间管治的控制性要求又有修缮设计等修建性内容。
不同的规划以不同的法律法规为依据,不同层次的规划之f嗽乏衔接。
各部门的规划都唯恐不深不细,于是总规层面的名城保护规划要求有“重点保护、整治地区的详细规划意向方案”等详规内容。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则涵盖了从控规至,l z程设计的各个层次:既有相当于控制性详细规划深度的保护区划、建设控制要求、视线通廊、道路交通出入口方位等。
还有单体建筑或工程方案以及展示、管理、测绘、生态环境等内容;又有饵当于修建性详细规划深度的分期实施内容与技术经济指标、管网走向和管径等。
㈢规划重复的编制’具体到某一处文物古迹可能要同时编制多个内容和形式大同小异的保护规捌。
以某村为例,该村地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佛山行政辖区内(但不在历史城区内),本身同时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浅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以宜宾市为例(论文)
浅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以宜宾市为例摘要:历史文化名城都是在我国某历史时期有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或交通方面的独特地位和重大影响,至今仍具有一定城市规模,并保存着具有重要传统文化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考价值的文物、建筑和遗址的城市。
但随着城市化的高速进程,如何在保持文化特色的前提下,将旧城保护与新城建设协调统一,已成为制约历史文化名城发展的重要难题。
本文以宜宾市为例,分析当前形势下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问题。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宜宾保护正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
也就是说,历史文化名城都是在我国某历史时期有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或交通方面的独特地位和重大影响,至今仍具有一定城市规模,并保存着具有重要传统文化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考价值的文物、建筑和遗址的城市。
从1982年2月批准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的24座城市起,到1986年第二批的38座城市,到1994年第三批的37座城市,再到陆续增补的12座城市,截至2010年底,中国已有了111座“历史文化名城”。
但随着城市化的高速进程,如何在保持文化特色的前提下,将旧城保护与新城建设协调统一,已成为制约历史文化名城发展的重要难题。
下面,我们以四川省宜宾市为例,分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问题。
一、基本情况(一)概况宜宾市地处金沙江与岷江汇合处,滚滚长江由此东流入海,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称,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且独具特色。
宜宾市是1986年得到国家承认的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长江上游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自古居于巴、滇、蜀、夜郎等部族王国往还的要塞之地。
这里在秦汉时已是中原王朝向南推进的咽喉要隘,为“五尺道”、“南夷道”、“西南丝绸之路”的起点,至明清时已被誉为“西南半壁古戎州”。
自汉至今,宜宾已有两千余年的城市建设史。
旧城发展演化民国三十二年宜宾城地图(二)旧城分析宜宾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重点是具有两千多年建成史且文物古迹相对集中的旧城区。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历史文化名城宛如璀璨的明珠,承载着过去的记忆,闪耀着岁月的光辉。
它们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传承,更是我们心灵的归依。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这些珍贵的遗产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威胁。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并非简单地划定几个保护区、修复几座古建筑,而是一项涉及多方面、需要综合考量的系统工程。
首先,要深入了解和挖掘名城的历史文化价值。
每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地域特色。
比如有的城市曾是古代王朝的都城,有着宏伟的宫殿建筑和严谨的城市布局;有的城市是商业重镇,留下了繁华的商业街和独特的商业文化;还有的城市因宗教或文化名人而闻名,拥有众多的宗教建筑和文化遗迹。
只有对这些历史文化价值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评估,才能明确保护的重点和方向。
在进行保护规划时,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基础。
古建筑、古街巷、古桥梁等都是城市历史的物质载体,它们的保护需要遵循“原真性”和“完整性”原则。
原真性意味着要尽可能保留历史建筑的原始风貌和建筑材料,不进行过度的翻新和改造;完整性则要求不仅保护单个的建筑,还要保护其周边的环境和景观,使其与整个城市的历史风貌相协调。
例如,对于一片古老的街区,不仅要保护其中的传统建筑,还要保护街道的尺度、走向,甚至是街边的树木和古井。
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不能忽视。
传统的技艺、民俗、节庆等都是城市文化的灵魂所在。
通过传承人的培养、文化活动的举办、相关资料的整理和记录等方式,让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延续和发展。
比如,在特定的节日举办传统的庆祝活动,邀请民间艺人展示传统技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些传统文化。
合理的功能定位也是保护规划的重要内容。
历史文化名城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发展而破坏其文化特色,也不能因保护而停滞不前。
要根据城市的特点和优势,发展与文化相融合的产业,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等。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在我们广袤的华夏大地上,众多历史文化名城宛如璀璨的明珠,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然而,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这些珍贵的宝藏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威胁。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历史文化名城,是那些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的城市。
它们不仅有着独特的建筑风貌、传统的街巷格局,还蕴含着丰富的民俗风情、历史故事。
比如北京,那古老的故宫、雄伟的长城,见证了数不清的朝代更迭;又如苏州,精致的园林、悠悠的水乡,诉说着千年的文化传承。
然而,现实中,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并非一帆风顺。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让许多古老的街区被拆除,传统建筑被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所取代。
商业开发的过度追求,使得一些历史文化遗迹被商业化包装,失去了原有的韵味。
此外,人们保护意识的淡薄,也导致了对历史文化资源的破坏和忽视。
那么,如何做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呢?首先,要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
对名城内的历史建筑、文化遗址、传统街巷等进行详细的摸底,了解它们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现状情况。
这就像是给名城做一次全面的“体检”,只有清楚了“身体状况”,才能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其次,明确保护的原则和目标至关重要。
保护原则应当是以保护历史文化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持续性为核心。
不能为了短期的利益而破坏历史的原貌,要让后人也能看到我们先辈留下的宝贵财富。
保护目标则要根据名城的特点和价值来确定,比如有的名城重点保护古建筑,有的则要注重传承民俗文化。
在具体的规划措施方面,要划定明确的保护范围。
将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等核心区域划定为严格保护的区域,禁止随意开发和破坏。
同时,对周边的建设也要进行严格控制,保持与核心区域的风貌协调。
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要采取修缮、维护等措施,保持其原有的结构和风貌。
对于已经破损的建筑,要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复,不能搞成“新不新,旧不旧”的样子。
再者,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的保护与利用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的保护与利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许多历史文化名城面临着被破坏和遗忘的危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成为城市规划中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探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的保护与利用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性历史文化名城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记忆,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是对过去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责任。
通过保护与利用,我们可以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激发人们的文化认同感,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性在于,一方面,保护可以避免历史文化名城被破坏和消失。
许多历史文化名城面临着城市扩张、土地开发和商业化的压力,很容易被改建或拆除。
如果没有有效的保护措施,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将永远失去。
另一方面,利用可以使历史文化名城焕发新的生机。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开发,历史文化名城可以成为旅游景点、文化创意产业基地、艺术表演场所等,为城市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保护与利用的挑战与困境然而,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利用并非易事。
首先,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
修缮古建筑、保护文物、整治环境,都需要耗费巨大的资源。
而且,这些工作需要专业的人才和技术支持,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其次,历史文化名城的利用需要平衡保护和发展的关系。
一方面,我们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能为了商业利益而随意改变。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让历史文化名城发挥其经济和社会功能,为城市带来效益。
如何在保护与利用之间找到平衡点,是一个难题。
最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利用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居民都应该发挥各自的作用,形成合力。
但是,由于各方利益的不同,往往会出现利益冲突和矛盾。
如何协调各方的关系,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保护与利用的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利用中的挑战与困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论城市规划设计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论城市规划设计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推荐文章•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控制裂缝的综合措施热度:•试析新时期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热度:•试对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思考热度:•浅析城市的现代化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热度:•数字城市空间管治信息质量体系研究热度:论城市规划设计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论文摘要:探讨了城市规划设计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关系,结合工作经验探讨了通过科学的城市规划来实现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的有机融合,并提出了具体措施.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历史文化遗产;古建筑保护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古城保定,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和对外开放城市,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是河北省第一文物大市,直隶总督署,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座最完整的清代省级衙署.众多的文化遗迹和文物古迹,是保定的宝贵财富,更是建设保定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众所周知,历史文化是长时间沉淀产生的,是一个地区传统特色的积累与表现,它既带有某一历史阶段的时代烙印,又融合了多个历史阶段的修正与积累,具有丰富、珍贵的科学文化价值和教育美学价值.城市历史遗留下的建筑空间环境,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它们凝固与浓缩了当时的文化,并以物质的形态进行展示,是城市传统与特色的继承.从不同时期的建筑空间环境的变化可以找寻到城市历史演变的轨迹,从而了解一个城市的发展变化.我国现在已进入城市化发展的高速阶段,1990年我国城市化率为28%,至2005年已快速上升为43%,而据权威预测,未来几年我国城市化水平还将以平均每年1.5个百分点的速度提高.城市化是我国当前发展主要趋势所向,也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土地资源稀缺性问题的突出,旧城改造及其规划设计开始成为各级政府管理部门的关注焦点,而随之所出现的历史文化保护问题也成了旧城改造中备受争议的问题.1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要素和原则1.1保护要素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首要条件是要保存有相当数量具备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物(建筑群)、构筑物或工程遗址,并被分别认定为一定等级的文物保护单位.文物管理部门按“抢险第一、保护为主”的方针和“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古建筑进行保护和维修,这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第一要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第二要素是“原貌保护”,主要是指历史街区、历史村镇这一较大地域范围内原有建筑及其历史环境的外观保护.这个地段的多数建筑物应保持其建造之初的原貌,或大致按原貌来修复,但建筑物的内容可以更新,可以改变用途,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城市演变至今已迈入21世纪,几乎不可能对历史文化漫长的古城实施整体原貌保护,因而遴选少数有代表性的历史街区就显得十分必要而且比较容易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第三要素是“风貌保护”,一般是指在特别重要的文物建筑周边地段或城市的“景观走廊”中,对新建工程实施高度控制和建筑风格协调.对于国家明令实施古城风貌全面保护的少数历史文化漫长的城市,风貌保护的范围则扩大到整个古城,包括街市、河网、城廓的基本布局以及街景和民宅原有特色的适度体现等等.这种保护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在传统与现代的两类建筑形象之间寻求一种过渡,使本已寥寥无几的古建筑不致悄然埋没在现代建筑的夹缝中.1.2保护原则首先要落实名城保护的具体内容.如历史街区、自然风景区、重点文物、风貌控制区、文化景观敏感区等都要进行规划控制并落实实际保护措施.对于具有独特的城市景观特色的历史文化遗存,要提出全面系统的整修控制方案,同时还要注意古城天际线与新区的风貌相协调,强调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第二,要建立完善的保护体系.要在整个城市范围内,明确确定历史文化保护区域范围、城市总体布局、古城整体保护方案、历史街区或历史保护区、文物古迹的分布以及其周围环境的保护及整治.第三,协调名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城市是一个活着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让它活得更加和谐,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同时又不伤害原来的脉络和空间肌理构成.其重点就在于古城内部旅游产业的选择与协同发展模式,处理好名城保护与旧城改造、环境整治绿化与名城文脉复兴的关系.2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设计策略2.1科学规划从科学的规划出发,在保护中寻求发展.规划是从全局出发,对整体的部署和安排,有利于从空间上和时间上对整体的协调,达到和谐发展.旧城改造由于其内容的复杂性、涉及对象的多样性、目的的综合性,一个全局性的综合性的规划显得更为必要.要想协调好城市改造与历史文化保护间的关系,合理解决拆与留的矛盾,一个具体详细的旧城改造规划必不可少.以城市规划为主要依据.城市规划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对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与具体安排,是对于一定时期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旧城改造作为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必须符合城市规划的目标,以城市规划作为建设的主要依据,根据城市定位与发展目标,结合历史、现状与未来发展,确定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内容.规划要留有余地.任何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都是历史的积累,智慧的结晶.但城市建设是一个连续相继的过程,有时可能是断断续续的,城市规划很难也不可能做到一步到位.因此,在城市规划时要留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不要大拆大迁,要给后人留下余地.对于直隶总督署所在的裕华路,规划时要充分利用旧城的现有设施,考虑旧城原有建筑风格和传统.完全保护直隶总督署现状,改造周边环境,保护其所涵含的历史文化片断,使其成为街区的标志性建筑,突出传统街道的艺术魅力.2.2合理城市设计旧城改造是为了使原来的城市能够更好的发挥其功能作用,使市民能够工作、生活在一个舒适、安全、美观的环境当中,所以城市的设计以及城市的再建设是旧城改造的重中之重.但是这种新的城市设计和再建设也要根据所设定的城市文化、城市特色来进行.对于在已保护的古建筑周围进行的城市建设,应在总体设计上与古建筑尽可能的保持一致,使城市有整体感、协调感,处理好现代化和历史性的关系,不至于出现一个城市,两种文化的现象,这会使城市出现分裂感.如在进行古建筑周围建设时,新建的建筑物在外形结构、高度体量上应与古建筑相照应,甚至是相一致,不能出现一片古朴的古建筑群孤独的陷入大片的后现代主义建筑中.这种格格不入将会埋没了具有城市标志性的古建筑群,同样带给别人一种极度的不协调感.这样的城市设计将会是一个失败的作品.2.3开辟新区、保旧城中国城市大多具有较高的密集度和紧凑度.所有的历史文化名城都是多功能过度重叠的城区,而这种多功能重叠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非常不利,必须对它进行硫导.从功能上看,较有效的方法便是通过开辟新区来保护旧城,引导城市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形态.在中国每年大约有1500万的农民移居到城市,这相当于每年中国都要创造一个像纽约那么大的大都市来容纳新增的人口.所以每一个城市都要考虑到自己的发展空间和妥善保护老城.我国作为一个高紧凑度的历史文化名城众多的国家,如果没有良好的思路、正确的定位、准确的时机把握来进行新城开发,就很难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和城市特色风貌.对于保定来讲,应重点向北、向西发展,建设新市区,保护好老中心街区和古建筑,促进旅游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把保定建设成为具有古都魅力和地方特色的现代化风景旅游城市.3结束语历史文化的保护作为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它对于城市文化的认同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历史文化是城市的资源,它对城市形态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意义,如果将保存维护的概念扩大到历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更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历史名城的保护与改造
浅谈历史名城的保护与改造历史名城是指那些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城市,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底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者和遗产。
保护和改造历史名城,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更是对城市空间的再利用和功能的更新。
在当今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历史名城的保护与改造已成为一个重要议题,如何在保护历史的实现城市的规划和更新,成为了许多城市管理者和规划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历史名城的保护历史名城的保护,首先需要加强对历史建筑和文物的保护。
历史建筑是历史名城中保存下来的重要见证,它们不仅是城市的标志和象征,更是历史文化的载体。
在历史名城的保护工作中,要注意加强对历史建筑的修缮和保护工作,不仅要保持其原有风貌和特色,更要保证其安全和稳固。
对于那些已经破损严重的历史建筑,要及时进行修复和保护工作,以防止其进一步损坏。
除了加强对历史建筑和文物的保护,还要加强对历史文化传统的保护。
历史文化传统是历史名城中的重要文化资源,它们不仅是城市的文化根基,更是人们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重要影响因素。
在历史名城的保护工作中,要加强对历史文化传统的保护和传承,通过加强文化活动和教育,帮助人们了解和感悟历史文化传统,从而推动其传承和发展。
历史名城的改造,首先需要进行城市功能的调整和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长,许多历史名城的功能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
在历史名城的改造工作中,要通过合理规划和调整城市功能,使其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
可以通过调整商业区和居住区的位置,使其更加合理和便利,优化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以便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要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更新和改进。
许多历史名城由于历史原因,其城市规划和建设存在着许多不合理和瑕疵之处。
在历史名城的改造工作中,要通过合理规划和更新城市的道路、交通和公共设施,使其更加适应当今城市发展的需要,提高城市的交通便利和公共服务水平。
除了城市功能和规划的调整,还需要加强历史名城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
历史文化名城论文
历史文化名城论文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许多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或者是近代革命运动和发生重大历史事件的重要城市。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历史文化名城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历史文化名城论文篇1试谈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业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有利时机。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旅游资源开发业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然而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不但会破坏历史文化名城的名胜古迹,使旅游开发失去可持续性,而且会给城市的长期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的研究,对处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关系提出可行性建议,以助于旅游业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保护1.研究对象1.1历史文化名城根据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指的是“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而且必须是一座正在延续使用的城市,获得“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必须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核准并公布。
国务院于1982年、1986年和1994年先后公布了三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共计99座,此后十几年间又有陆续增补。
截止到2012年,中国已有119个市、县、区获得“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
1.2城市旅游开发旅游开发指的是为发挥、提高和改善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使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并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活动。
城市旅游开发则是以城市旅游为核心的旅游开发活动。
2.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1保护对象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按照旅游资源的各自特点可以分为七类,保护对象也因此各不相同。
以北京、西安、洛阳、南京为代表的古都型历史文化名城,其保护对象主要是作为都城时代的历史遗存和古都风貌。
以平遥、韩城为代表的传统风貌型历史文化名城,其保护对象主要是一个或几个历史时期积淀的完整建筑群。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编制要素论文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编制要素论文•相关推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编制要素论文一、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内涵的描述应全面完整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内涵概括地讲,应包括名城的历史沿革、各种历史文化遗存的现状、地方风物风俗、名人典故、古树名目、民间传说、地方戏剧、特色小吃等。
这是展示一个名城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重要章节,内容一定要翔实全面,也是衡量一个地区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试金石。
基础工作夯实的地方,各种数据、材料、文献、音像就比较丰富,因而名城内涵就突出和全面,这样才能达到名城保护规划的要求。
二、保护规划的理念定位应科学合理保护规划的理念主要是指规划的依据、规划的原则、保护的体系、规划的时序以及实现的目标等,这是名城保护规划的框架。
框架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下一步具体方案的实施,所以定位一定要准确可行。
比如,名城保护的原则,就应该突出名城历史文脉的延续、城市个性特色的彰显以及和谐的人居环境的整治和保护等,这些要素应该充分体现在名城保护的原则当中。
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范围、层次应明确历史文化名城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如果不能确定一个相对内涵丰富而富有特色的区域,而把整个名城的行政区域全部纳入保护之中,显然是不科学的,也是做不到的。
在名城保护范围明确以后,往往要分不同层次和区域加以保护。
保护的层次一般为四层,一是旧城区整体风貌格局,二是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包括地下文物相对集中的文物埋藏区),三是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四是文物控制单位和未确定的历史文化遗存。
对于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还要划定必要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和风貌协调区。
特别要指出的,有不少地方在做名城规划时,常常只对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而对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控制单位却没有划出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以及风貌协调区。
这种只注重个体,忽视整体完整性的做法,十分欠妥,应在规划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非物质遗产保护应加大比重以往,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主要针对有形文化遗产,往往忽视了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
浅析滕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浅析滕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摘要:中国是一个具有5000年历史文明的古国,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自成体系的文化延续至今,从未间断,在许多领域都反映出历史的传统。
城市是社会文明的集中体现,历史城市以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脉络,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在中国广阔的疆域内,保存了许多历史城市,这是先人们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保护好这些遗产是我们的神圣职责。
关键词:名城保护意义方法1 引言城市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晶。
保护与合理利用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世界各国发展的战略方向。
历史文化遗产体现了城市的形象,对优化城市品质,提升城市吸引力和知名度,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规划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进行综合研究,科学合理的保护各类历史文化遗产,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与历史文化的沟通与交流,在重视历史环境保护的国际潮流影响之下,历史名城保护规划的思想在我国领导和专家的头脑中逐步形成。
在此基础上一些专家向国家呼吁,指出只保护单个文物古迹和古建筑是不够的,应该从城市整体上采取保护措施,但也不是所有的历史名城都要进行全面保护,要选择重点。
1982年,我国选定了24个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作为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加强保护。
此举标志着我国的文化保护遗产制度开始从1949年的建立走向成熟。
自此,我国在1986年、1994年又先后公布了第二批、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截至2007年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总数累计达109个。
2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演变与发展的趋势2.1国外历史名城保护思想的演变从国外文物保护思想的变化情况看,文物保护的认识在不断扩大,开始仅保护可供人们欣赏的建筑艺术品,继而保护各种能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见证物,再进而保护与人们当前生活还戚戚相关的历史街区以至整个老城区。
再至后来从物质环境的保护,进化到其社会经济结构与功能的全面振兴,保证历史环境在城市肌理中长期存在可能性。
城市规划文物保护论文(全文)
城市规划文物保护论文一、城市规划下文物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城市的特有风貌正在消逝。
我国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由农业社会向工工业化社会转型时期,整体性的社会变迁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与行为取向,文化遗产在这场社会变迁中面临着是否存亡的考验。
城市建设要带动经济进展,它的效益大于文物保护的成本,而且文物保护部门要依赖于政府拨款,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便忽视了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城市建设偏向于更新。
于是,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很多历史城区被改造得面目全非,甚至是完全性的消逝。
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全球化使地域文化的特色渐趋衰微建筑文化的多样性遭到扼杀,在城市的更新改造中由于不注重传统传统风貌的保护和继承。
就会使城市原有的特色风貌遭到破坏,并被一些低级和赶时髦的东西所替代。
2.文物保护在实施方法上有误区。
城市规划的完全更新造成城市居民幸福指数不高,这主要体现在一些休闲、艺术等相关建筑设施上。
一方面是城市文化风俗的流失,文化氛围不浓厚。
另一方面法制宣传没有形成比较规范的文物保护民间团体,使文物保护的决策没有形成舆论压力,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淡漠,难以形成较高的文物保护意识,而在一些发达GJ把公众参与城市建设纳入法律程序,把规划方案向公众公开展示并听取意见,这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十分有利的,但是我国的文物保护政策只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二、完善城市规划政策和治理的措施1.完善文物保护的法律体系。
具体地说,可以对内实行依法行政,建立内部约束机制。
在这个机制当中,应该制定相关的保护办法,并且明确具体的操作规程,以便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对外应该建立外部支撑体系,也就是通过地方政府的力量,用法律加强监督。
要坚持法制建设,确保规划进程。
要逐步建立健全一套城市文物保护的法制体系,为城市建设提供法律依据和法制保障。
同时要加强公众参与,确保文物保护政策公开化,保护措施与政府、开发商、投资者、一般市民等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有关信息要公开,要鼓舞群众参与,构筑起多途径的监督渠道,只有这样文化保护才能得到表达,才能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山市周庄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完成时间:目录摘要 (3)引言 (5)一、昆山市周庄镇规划背景 (6)(一)背景资料 (6)(二)规划内容 (6)(三)规划特色 (6)(四)规划内容 (7)(五)总结 (7)二、昆山市周庄镇规划思路 (8)(一)周庄现状主要问题 (8)(二)周庄规划主要思路 (9)(三)周庄规划总体目标 (9)(四)周庄规划重点解决的问题 (9)三、昆山市周庄镇经济人口 (10)(一)经济发展现状 (10)(二)经济发展分析 (10)(三)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11)(四)产业发展策略 (12)(五)主要就业提供 (12)(六)人口分析 (13)(七)城镇化水平 (14)四、昆山市周庄镇规划内容 (14)(一)规划期限和层次 (14)(二)城镇性质和镇区用地规模 (15)(三)镇域总体规划 (15)(四)镇域村镇结构 (16)(五)镇域土地利用 (17)(六)镇域设施分布现状 (18)(七)城镇用地规划 (19)(八)古镇保护规划 (20)(九)周庄历史文化 (21)(十)古镇保护规划 (22)(十一)旅游发展现状 (23)(十二)旅游规划 (24)(十三)交通规划 (25)(十四)绿地湿地系统规划 (26)结语 (28)参考文献 (29)附录 (31)附件一 (31)致谢 (32)摘要周庄镇位于昆山市西南隅。
1995年,周庄镇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1998年11月,周庄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清单2003年,周庄镇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奖,又被列为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被誉为“江南第一水乡”。
1997年,周庄古镇旅游业已经开始发展,并带动了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
申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地”的想法以及古镇的发展要求促使古镇寻求规划援助,研究新出现的问题,并将周庄的发展定位于世界水平。
但是伴随着城市的发展,文化遗产、历史环境、城市特色受到相当程度的破坏、冲击,并主要表现为建设性的破坏。
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昆山市周庄镇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为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的历史文化名城提供建议。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旅游开发AbstractZhou Zhuangzhen is located in kunshan city southwest corner. In 1995, was rated as the provincial Zhou Zhuangzhen history culture famous town. UNESCO's world heritage list in November 1998 ,zhouzhuang preparatory directory listing in 2003, Zhou Zhuangzhen gain UNESCO asia-pacific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outstanding award, and is listed as the first batch of nation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town. Is known as "jiangnan first water town". In 1997, zhouzhuang town has started to develop tourism,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any related industries. Application on the idea of a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sit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ncient town requires prompt town to seek planning aid, research new problems, and the location of zhouzhuang in the world. Bu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cultural heritage, history, environment, much of the damage to the city characteristics, impact, and mainly for constructive destruction. Kunshan Zhou Zhuangzhen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protection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esearch for the high speed development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provide advice.Keywords:the historical cultural city ; protection ;tourism development引言历史文化名城(镇)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的载体和标志。
作为一种文化历史现象,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它蕴藏着那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和时代信息,象充满记忆的人一样,它也是一个有生命历程的活的有机体。
历史文化名城(镇)因各自不同的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历史文化、经济状况、民俗习惯而各具色,这些特色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
是人类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生产水平也得到极大提高。
人们在享受工业生产给社会聚集的巨大财富,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和舒适的同时,文化遗产、历史环境、城市特色受到相当程度的破坏、冲击。
因此对历史文化名城(镇)的保护迫在眉睫,这篇论文主要是对昆山市周庄镇的规划保护和旅游开发做一个分析,希望能够为其它的历史文化名城(镇)的保护和旅游开发提供一种方法。
一、昆山市周庄镇规划背景(一)背景资料周庄镇位于昆山市西南隅。
1995年,周庄镇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1998年11月,周庄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清单。
2003年,周庄镇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奖,又被列为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被誉为“江南第一水乡”。
1995年12月被江苏省列为首批历史文化名镇。
(二)规划内容规划明确地提出“保护古镇、建设新区、开辟旅游、发展经济”十六字方针。
(三)规划特色1.对古镇的现状提出新的评价体系。
2.研究周庄古镇的社会与人文等问题。
3.周庄古镇的不同历史时期的空间结构,形态脉络。
4.对沿河沿街等重点地段进行整治。
5.专题研究市政设施配套,尤其是污水的处理问题。
(四)规划内容在促进古镇保护的进程方面:1.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研究。
2.分流过于集中的旅游与就业人口。
3.用地与建筑高度作出控制。
4.道路交通压力。
5.大环境质量。
6.提高古镇居民的居住生活与环境质量。
在引导新镇区的发展方面:1.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作出规划构想。
2.控制新镇区的土地使用性质。
3.规划新镇区的道路交通结构。
4.对昆山高科技产业园区的规划提出要求。
5.对太史淀风景开发区的规划提出要求。
6.在新镇区划定一定规模的生态景观控制区。
(五)总结1.周庄发展迅速超出原有规划预测2.由于缺乏规划指导,新的发展以项目为导向,在用地规模和选址上缺乏合理论证,呈现出典型的粗放型发展模式。
3.旅游产业进入成熟轨道。
但低层次旅游带来的负面作用也逐渐暴露并明显化。
4.统筹城乡发展是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基础。
城乡一体化的规划日益受到重视,昆山市要求各镇的总体规划有必要对镇域土地进行规划指导。
5.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得到提倡。
镇域内外的生态和环境问题是周庄必须面对的。
二、昆山市周庄镇规划思路(一)周庄现状主要问题A.土地问题现状城镇用地规模远大于国家标准。
现状人均用地面积228.9平方米(包括常住的在校生和经过折算的旅游人口)。
河汊纵横,土地分割,而缺乏规划指导的用地很多。
B.人口问题大量旅游人口和非户籍人口。
规划周庄人口数量包括实际常住人口(而不仅仅是户籍人口)、旅游人口(在设施配置时须经折算)和苏州大学住宿学生。
C.产业问题旅游业和工业。
D.农村建设问题村镇布局调整。
E.已建和已批地块没有规划指导的已建和已批用地给本轮规划带来了难度。
(二)周庄规划主要思路A.跳出古镇看周庄”,在区域层面寻求协调发展考虑土地利用和设施配置,将周庄的旅游业的承载扩大到整个镇域,带动了村镇整体发展,实现城乡一体。
B.最大限度利用好周庄各种物质资源,空间布局和社会发展相结合尊重经济发展的需要,解决周庄现状存在的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C.通过各种手段保证古镇保护除了保护古镇外,从宏观层次出发,积极开拓镇域生态旅游,对古镇游客进行分流,同时也为周庄旅游增加新的吸引点。
D.重点发掘周庄“水乡湿地”的生态优势规划依托湖泊、结合旅游发展设置湿地公园,在改善生态的同时为周庄的旅游发展提供多元化的物质载体。
(三)周庄规划总体目标保护古镇尊重生态特色旅游和谐发展(四)周庄规划重点解决的问题A.镇域村镇布局B.镇域发展C.基本农田D.镇区用地E.古镇保护、湿地保护和旅游发展三、昆山市周庄镇经济人口(一)经济发展现状2003年,周庄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0.21亿元,比上年增长20.1%。
其中第一产业产值3637万元,第二产业产值34958万元,第三产业产值63509万元,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在总产值中占的比重为3.6:34.2:62.2。
周庄现在第三产业已经成为主导产业,产业结构合理。
同时保持着比较快的发展速度。
旅游业占了很大的一部分比例.同时第二产业也占有相当的比例 .(二)经济发展分析A.现状发展特点尽快尽大规模的发展以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为争取对现有资源的最大利用。
B.评价只重视资源的短期效益,长期效益关注不够。
对快速发展导致的负面影响考虑较少。
历史资源,土地资源,生态资源都是有限的,各种经济形式对资源进行短期内掠夺,导致很多社会问题产生,如工业侵占农业用地,旅游商业侵占居住用地。
经济发展“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目标,经济增长率预期为 8% 。
社会公平关注普通百姓的生活。
“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社会事业和建设和谐社会”。
生态持续生态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虽然提出不少,但在各级落实的并不多遗产保护除开这三者外,对于周庄来说,遗产保护因素也应纳入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