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优质教学设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图形知识,对图形的变换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和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引导,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这些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并能正确判断图形是否发生平移、旋转或轴对称。
2.培养学生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以及它们的性质。
2.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
2.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性质。
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用于教学演示和练习。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如房屋装修、衣服设计等,用于让学生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解决。
3.准备一些教学辅助工具,如直尺、圆规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如滑滑梯、旋转门、对称图案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向学生介绍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并解释它们的性质。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这些概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利用直尺、圆规等工具,尝试对给定的图形进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操作。
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篇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重、难点:1、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2、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建议:1、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探究。
2、恰当把握教学目标。
3、注意知识的科学性。
章节名称图形的运动(二)课时课标要求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内容分析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在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另一半,这里是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本单元教材先设计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
教学重点1、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2、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难点1、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2、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教学策略轴对称教学目标: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难点: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第4课时《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第4课时《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第4课时《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内容包括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来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
但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些困难,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和练习来提高理解程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本质特征,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
2.操作活动法: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性质。
3.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图片、实物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滑滑梯、荡秋千、升国旗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现象的本质特征。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进行观察和理解。
同时,教师进行讲解,明确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单元。
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感受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但对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这些抽象的概念,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审美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本质特征,培养空间观念和审美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审美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故事,引出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实物模型和图片,呈现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通过移动实物模型或绘制图形,体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过程,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第1章《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1章《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特征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进行图形变换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内容1. 平移的概念和性质。
2. 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3. 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4.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性质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本质特征,能够灵活运用它们进行图形变换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式发现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性质。
2.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意义和作用。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动态过程,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存在。
2. 新课导入:讲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性质。
3. 案例分析:分析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进行图形变换。
5. 总结与拓展:总结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性质,引导学生进行拓展练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以及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练习完成情况,评价他们的掌握程度。
3. 实际应用:评价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 多媒体课件:展示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动态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3. 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进行图形变换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移2. 旋转3. 轴对称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教学难点: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进行图形变换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推拉门、旋转木马、对称的剪纸等,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2. 新课导入(1)平移教师通过动画演示,展示平移的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平移的特点。
(2)旋转教师通过动画演示,展示旋转的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旋转的特点。
(3)轴对称教师通过动画演示,展示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轴对称的特点。
3. 活动环节(1)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性质和应用,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2)动手操作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如剪纸、拼图等,进一步体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特点。
4.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性质和应用,并进行拓展,如探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知识,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
2. 请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实例,并进行分析。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动画演示、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的活动环节活动环节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本节课中,活动环节分为小组讨论和动手操作两部分,下面将分别对这两个部分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一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进行图形变换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移的概念和性质2. 旋转的概念和性质3. 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4. 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进行图形变换5. 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进行图形变换。
2. 教学难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性质,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
-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发现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现象。
2. 探究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究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性质。
- 引导学生总结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定义和性质。
3. 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进行图形变换-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进行图形变换。
- 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变换前后的变化,总结图形变换的规律。
4. 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
-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与反思-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程度和学习态度。
2. 动手操作:评价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的表现,如操作的正确性、创新性等。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4. 测试成绩:通过测试,评价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建议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全部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全部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主要让学生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平移的性质、旋转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和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图形的基本知识,但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可能还很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并能正确判断图形是否具有平移、旋转或轴对称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及性质。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多媒体课件展示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过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这些概念。
2.采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实例,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性质。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课件,展示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实例。
2.准备相关实物的模型或图片,用于直观演示。
3.准备练习题和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实例引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展示一个图形在平面内平移、旋转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变化。
2. 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讲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定义及性质,并结合实物或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
在讲解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和解答学生的疑问。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案(整单元)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案(整单元)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感受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
本单元共安排了6课时,分别是:平移、旋转、轴对称、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欣赏与设计、练习。
内容涵盖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定义、特点、应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对于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有一定的认知。
但在理解和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定义和特点,体会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定义和特点,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导入、操作体验、交流讨论、练习应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规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教具,如风扇、滑滑梯等,用于展示和操作。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风扇、滑滑梯等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风扇、滑滑梯等现象,提问:“它们是什么现象?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平移、旋转的定义和特点。
3.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并操作相关教具,体验平移、旋转的特点。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4、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练习》教学设计1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4、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练习》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4、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练习》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图形的认识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图形,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这些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图形,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关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实例和图形,用于教学演示。
2.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滑滑梯、旋转门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实例的特点,引出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关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图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些概念。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图形的特点,进一步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尝试对一些图形进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变换。
小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校内教研课教案
小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校内教研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是小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的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对一些抽象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还需加强。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难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感受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性质。
3.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卡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画笔、剪刀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如滑滑梯、旋转门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从而引出平移、旋转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剪轴对称图形、折叠等,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平移2. 旋转3. 轴对称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及运用。
2. 教学难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展示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实例。
2. 学生用练习本、铅笔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实例,如推拉门、旋转木马、剪刀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实例的共同特点。
2. 新课导入(1)平移a.教师讲解平移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平移的意义。
b.展示一些平移的实例,如推拉门、电梯等,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平移,并说明理由。
c.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平移现象。
(2)旋转a.教师讲解旋转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旋转的意义。
b.展示一些旋转的实例,如旋转木马、风扇等,让学生判断哪些是旋转,并说明理由。
c.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旋转现象。
(3)轴对称a.教师讲解轴对称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轴对称的意义。
b.展示一些轴对称的实例,如剪刀、飞机等,让学生判断哪些是轴对称,并说明理由。
c.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体验轴对称现象。
3.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讲解解题思路和注意事项。
(3)学生互相交流解题心得。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及运用。
5. 课后作业(1)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和动手操作能力。
3.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充分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及运用。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主要让学生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性质,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这些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二年级下册《图形变换》的相关知识,对图形的变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四年级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仍在发展中,因此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并能正确判断图形是否发生平移、旋转或轴对称。
2.让学生能够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及性质。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性质。
2.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
3.运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探索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性质。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PPT,用于展示问题和实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滑滑梯、荡秋千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是否属于图形的变换?如果属于,那么是什么类型的变换?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定义,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些概念。
然后,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形,让学生判断它们是否发生了平移、旋转或轴对称。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找出答案。
例如: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发生了平移?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发生了旋转?轴对称的图形有哪些特点?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扬州学校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案
扬州学校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周长和面积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图形变换的内容。
本单元主要包括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三种图形变换。
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但对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和实际应用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直观的操作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理解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2.培养学生能够通过图形变换创造美丽的图案,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基本性质和运用。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操作演示,引导学生感受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实际应用。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图形变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实例和图案。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图形卡片和操作工具,方便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教学视频:搜集一些关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实际应用视频,供学生观看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美丽的图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案是如何形成的。
让学生初步感受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初步理解这些概念。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些变换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一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一、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学目标1.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
2.能够进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操作。
3.能够在直角坐标系中描述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变化。
4.能够解决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相关的问题。
教学内容1.平移的概念及操作。
2.旋转的概念及操作。
3.轴对称的概念及操作。
4.在直角坐标系中描述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1.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
2.在直角坐标系中描述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变化。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引入主题,简单介绍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
2.给学生展示一些图形的变化(平移、旋转、轴对称),鼓励学生发现规律和特点。
呈现环节1.首先,引导学生认识平移。
向学生展示一些图形,比如正方形、长方形等,然后让其进行平移操作,并解释平移的具体概念。
2.其次,让学生了解旋转。
引导学生通过旋转角度,来改变图形的方向,并解释旋转的具体概念。
3.最后,学生可以了解轴对称。
引导学生通过画对称轴,来改变图形的位置,并解释轴对称的具体概念。
实践环节1.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已经清晰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2.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一些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动手解决问题。
总结环节1.总结本次教学的关键概念和重要知识点,梳理学生的思路。
2.简要展示一些高级应用,让学生有一定的展望。
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课堂表现,了解其掌握情况。
2.让学生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和作业,对其掌握情况进行检测。
课后作业1.课后让学生对所学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进行小结。
2.指定一些习题,让学生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时长本次教学设计需要2学时,每学时为四十分钟。
结语本次教学设计主要针对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点,内容全面、易于理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一知识点,提高学习成绩。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平移的定义、平移的性质、旋转的定义、旋转的性质、轴对称的定义、轴对称的性质等。
这些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数学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在生活中也接触过一些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现象。
但是,对于这些概念的准确理解和运用,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来进行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也需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来激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及其性质。
2.难点:如何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过程,增强对概念的理解。
3.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图片、卡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现象,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全部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全部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这一单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及应用。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物体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图形变换概念,如平移和轴对称。
但是,对于旋转的概念和应用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本单元时,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理解旋转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如何用旋转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物体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及应用。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旋转的概念和特点,能够用旋转来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形的变换,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现象。
2.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和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
3.采用问题解决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物和图形,如玩具、卡片等,用于演示和操作。
2.准备一些练习题和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物的变换,如玩具的旋转、图形的翻转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变换的特点和规律。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和理解这些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巩固和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知识。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学计划及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学计划及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内容包括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性质,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图形的运动和位置,对图形的基本运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还需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来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需要通过实例来感受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基本性质。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应用。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理解。
3.小组合作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思考,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实物模型、卡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直尺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翻转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个运动,引出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运动的性质。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如折纸、旋转物体等,加深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形的平移》◆模式介绍“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
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注重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的课程环节: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思路说明本节课通过创设小船和金鱼是怎样运动的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这样的几个问题:小船和金鱼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它们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明确物体做平移运动时需要关注两个要素: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
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小船向右平移的几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究和协作交流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图形平移时,顶点和边也会随着平移,顶点和边平移的距离就是图形平移的距离。
所以,可以用平移前后图形中对应顶点的距离来表示图形平移的距离。
同时在方格纸上试一试画出平移后图形的位置,再一次明确:平移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平移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必须相同;引导学生经历变化中寻求不变的过程。
◆教材分析例1教学图形的平移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平移现象的基础上,继续教学图形的平移。
图形的平移包括平移的方向和距离这两个关键要素,比较而言,学生在确定平移距离时往往容易出错,为此,教材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确定评议的距离上。
例题以方格纸的形式,呈现了沿水平方向平移的小船图和金鱼图。
先观察他们是怎样运动的,在比较两者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接着提出“小船图向右平移几格”渗透图形平移的重要性质,强化对图形平移特征的感知。
而试一试主要引导学生探索画平移后图形的方法,并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感知图形平移的特征,学会根据图形的方向和距离画平移后图形的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画图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平移及平移的方向、距离。
2、能判断方格纸上简单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3、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和垂直方向把简单图形按要求平移。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图形平移的活动,进一步体会图形平移的运动过程,加深感受平移的特征,培养观察、比较等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积极参与观察,思考等数学活动养成主动思考,分析说明的习惯;培养物体运动的观点,产生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确定图形平移的距离。
【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和垂直方向把简单图形按要求平移。
◆课前准备多媒体视频;课件,方格纸。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知识回顾】1、你能举出物体平移的例子吗?并用手势表示平移运动。
2、平移是怎样运动的?3、教师总结:平移沿直线运动。
【创设情境】问题:出示方格纸,小蚂蚁需要把这颗米粒从A点移回家,仔细观察,这颗米粒是怎样运动的?总结:描述小米粒的平移运动要注意两点:一是平移的方向,即往哪边移,二是平移的距离是多少。
问题:出示方格纸,小蚂蚁需要把这根薯条m搬回家,仔细观察,这根薯条是向右平移了几格?总结:当薯条平移时,薯条上的任意一个点也随着平移,用平移前后薯条上对应点的距离就能表示薯条平移的距离。
【自主探究】问题:课件出示例1,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先独立思考四人小组交流。
总结:1、虚线表示图形原来的位置,实线表示图形现在的位置,箭头表示图形移动方向。
2、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平移前后图形的形状不变,大小不变这是相同点,不同点小船图和金鱼图向右平移的距离不同。
问题;小船图向右平移了几格?你是怎样数出来的?先独立思考再四人小组交流。
针对不同的答案启发学生比较判断哪种数法是正确的。
总结:小船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可以在图上任意找一条线段,看它向右平移了几格;也可以先在图上任意找一个点,看它向右平移几格。
用找对应点或者对应线段的方法就可以判断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
问题;金鱼图向右平移了几格?独立探究。
总结:用数对应线段和对应点的方法,数出金鱼图向右平移了7格。
【总结提高】问题:通过上面的学习,关于图形的平移你又了解了什么?学生协作交流总结:1、平移时沿直线运动的;2、平移是有方向和距离的、平移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变化。
3、确定平移距离可以看数对应线段或者对应点。
问题:怎样把平行四边形向下平移3格,独立探究,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思考:你是怎样画出来的。
预设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画法:(1)把四个顶点分别向下平移3个,连接各点画出平行四边形。
(2)把一组底分别向下平移3个,连接成平行四边形。
(3)把一个顶点向下平移3个,照样子画出形状,大小相同的平行四边形。
(4)把一条底向下平移3格,照样子画出形状、大小相同的平行四边形。
总结:画平移后的图形都要先根据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找的平移后图形的顶点,在画出相应的图形。
【课堂练习】◆教学反思略《图形的旋转》◆模式介绍“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
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注重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的课程环节: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思路说明首先创设学生常见的小区转杆打开和关闭的生活场景,激活学生的认知经验。
接着设计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协作交流;明确物体做旋转运动时都是绕着一个点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
旋转前后的图形大小和形状不变,只是位置发生变化。
接着让学生自主探究在方格纸上画出三角形绕A点逆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在学生自主尝试后进一步体会到旋转运动基本特征。
◆教材分析本节课通过三个层次让学生感受物体做旋转运动的特征,首先通过学生观看居民小区门口转杆打开和关闭的画面,引导学生讨论:转杆打开和关闭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它们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初步感受旋转的特征。
一是围绕一个固定点旋转,二是旋转方向有不同。
接着深入探究转杆的打开和关闭分别是绕哪个点按什么方向旋转,旋转了多少度?明确描述物体旋转明确按哪个固定点,按什么方向旋转的度数。
最后而在方格纸上画出三角形旋转后的图形让学生感受到旋转胡三角形直角边与原来的三角形相对应的边互相垂直,且长度相等。
通过操作进一步体会旋转运动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4、使学生通过观察、画图等活动,进一步认识旋转及旋转的中心、方向和距离。
5、能判断方格纸上图形旋转的中心点和方向、角度。
6、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按要求旋转90度。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图形旋转的活动,进一步体会图形旋转的运动过程,加深感受旋转的特征,培养观察、比较等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积极参与观察,思考等数学活动养成主动思考,分析说明的习惯;培养物体运动的观点,产生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按要求旋转90度。
【教学难点】确定旋转角度正确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课前准备多媒体视频;课件,方格纸。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知识回顾】1、你能举出物体旋转的例子吗?并用手势表示平移运动。
2、旋转是怎样运动的?3、教师总结:旋转是绕着一个固定点转动。
【自主探究】问题:出示例2情境图,仔细观察汽车经过是转杆是打开和关闭分别是怎样运动的?独立思考。
总结:转杆打开和关闭都是绕一个固定点旋转的。
问题:打开和关闭时的旋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独立思考。
总结:转杆打开与时针旋转的方向相同,关闭与时针旋转的方向相反这是不同点,相同点都是绕一个固定点旋转的。
教师相机介绍: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称为顺时针方向旋转,相反的称为逆时针方向旋转。
要求学生用手势分别表示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
问题:转杆打开和关闭,分别是绕哪个点,按什么方向旋转的,旋转了多少度?独立思考,协作交流。
总结:转杆打开和关闭都是绕图中O点转动的,打开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90度,关闭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了90度。
介绍:我们把像O点这样绕它旋转,固定不同的点叫做中心点。
问题:描述物体旋转时,要注意说清哪几个方面。
独立思考。
总结:说明物体旋转的重点的、方向和角度。
操作要求:你会把方格纸上的三角形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度吗?独立操作。
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问题:哪个点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怎样确定逆时针旋转90度?总结:把三角形绕A点旋转,这个顶点A固定不动,把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逆时针旋转90度,这个三角形就是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度。
旋转后三角形形状和大小不变。
操作要求:按照操作的旋转方法,你能在方格图上画出三角形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度后的三角形吗?独立画出,和同桌交流你是怎样画的?展示学生的不同画法。
总结:先把直角的两条边分别逆时针旋转90度,再连接两条边的顶点,得到旋转后的三角形。
【总结提高】问题:通过上面的学习,旋转运动有哪些特点?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总结:要说清楚旋转的中心点、方向和角度。
旋转前后的图形只是位置发生变化,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
问题: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旋转后的位置关键是什么?独立思考。
总结:关键是先选择一条通过中心点的边按要求进行旋转,再照原来图形的样子一步一步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课堂练习】◆教学反思略《轴对称图形》◆模式介绍“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
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注重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的课程环节: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思路说明首先从折纸操作活动入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操作判断出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接着重点研究长方形有几种不同的折法是折痕两边完全重合,由此揭示对称轴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