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机械结构结合部特性分析方法

合集下载

基于SAMCEF平台的机床整机动态特性分析

基于SAMCEF平台的机床整机动态特性分析

基于SAMCEF平台的机床整机动态特性分析机床的动态性能决定了机床的加工能力。

为分析优化机床的动态特性,研发人员在SAMCEF平台下,建立了机床的动力学模型,对该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同时采用LMS设备对该机床进行模态测试。

对比发现有限元计算振型与实验基本一致,计算得到的固有频率与实验得到的频率误差在16%之内,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

利用该有限元模型,把所有部件作为柔性体建立动力学模型,进行多体动力学分析,研究载荷作用下导向部件及结构部件的动态应力变化情况,分析结果为机床优化设计提供方向。

机床作为生产的重要工具和设备,也被称为工作母机,其动态性能与其加工性能紧密相关,并直接影响所加工零件的精度。

随着现代设计方法的广泛运用,对机床进行动态特性分析,用动态设计取代静态设计已成为机床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设计中,仅对机床部件进行动态分析无法全面反映机床的整体性能。

因此,要对机床性能进行准确的预测,必须对机床整机进行动力学分析。

伴随着计算机计算速度的飞速提升,有限元分析成为分析计算复杂结构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数值计算方法,为机床整机的振动模态理论分析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本文利用SAMCEF动力学仿真平台和模态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对机床进行有限元计算和模态实验分析,为新产品研发设计提供了参考。

一、模态分析的基本理论振动现象是机械结构经常需要面对的问题之一。

由于振动会造成结构的共振或疲劳,从而破坏结构,所以必须通过模态分析了解模型的各阶固有频率和振型,避免在实际工况中因共振因素造成结构的损坏。

模态分析可以用来确定模型或结构的振动特性,对复杂结构进行精确的模态分析,将为评价现有结构的动态特性,诊断及预报结构系统的故障,新产品动态性能的预估及优化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

三、机床模态实验本次试验是与LMS公司中国区技术支持工程师共同合作完成,针对VMC0540d立式加工中心进行模态实验,确定该机床的结构动力学参数,如图4所示。

同时,此次试验采用了LMS提供的测试设备及相应的分析软件:LMS SC310前端、PCB 333B30单向加速度计、激振器及功率放大器(3台)以及LMS Test Lab 9B模态测试分析软件等。

工业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结构分析综述..

工业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结构分析综述..

文章编号:工业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结构分析综述姜楚峰,潘传奇,马野,王磊,张芝虎(大连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28)摘要:工业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夹持器机构)是机器人操作机与工件、工具等直接接触并进行作业的装置,是机器人的关键部件之一.末端执行器是直接执行工作的装置,它对扩大机器人的作业功能、应用范围和提高工作效率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机器人的各种末端执行器结构分析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抓取不同特征的物件需要有着不同类型的结构和驱动源.。

本文就末端执行器的常用结构,根据不同类型的结构特性分类来进行分析各种夹持机构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关键词:末端执行器,夹持器,结构分析,结构特性分类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Review of End—effectors Structure of industrial robot Analysis Jiang Chu feng,Pan Chuan—qi,Ma Ye,Wang Lei,Zhang Zhi—hu(Colleg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Dalian Jiaotong University, Dalian 116028, China)Abstract: End—effector (the clamping device) of the industrial robot is the robot manipulator is in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workpiece, the tool and operating the apparatus,is one of the key components of the robot. End-effector is a direct implementation of the device, it expand miracle job functions, application range and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and a variety of robot end effector structure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has a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机电一体化概述

机电一体化概述

单元一机电一体化概述1. 1. 1机电一体化的定义“机电一体化是在机械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系统的总称。

”“机电一体化”是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等多门技术学科在系统工程的基础上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边缘技术学科。

1. 1. 3机电一体化的内容机电一体化包含了技术和产品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指机电一体化技术,其次是指机电一体化产品。

1. 1. 4机电一体化的特点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显著特点是多功能、高效率、高智能、高可靠性,同时又具有轻、薄、细、小、巧的优点,其目的是不断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多样性和省时、省力、方便的需求。

1. 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组成1. 2. 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功能组成传统的机械产品主要是解决物质流和能量流的问题,而机电一体化产品除了解决物质流和能量流以外,还要解决信息流的问题。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对输入的物质、能量与信息(即所谓工业三大要素)按照要求进行处理,输出具有所需特性的物质、能量与信息。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功能包括变换(加工、处理)、传递(移动、输送)、储存(保持、积蓄、记录)三个目的功能。

主功能也称为执行功能,是系统的主要特征部分,完成对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传递和储存。

机电一体化系统还应具备动力功能、检测功能、控制功能、构造功能等其他功能。

加工机是以物料搬运、加工为主,输入物质(原料、毛坯等)、能量(电能、液能、气能等)和信息(操作及控制指令等),经过加工处理,主要输出改变了位置和形态的物质的系统(或产品)。

动力机,其中输出机械能的为原动机,是以能量转换为主,输入能量(或物质)和信息,输出不同能量(或物质)的系统(或产品)。

信息机是以信息处理为主,输入信息和能量,主要输出某种信息(如数据、图像、文字、声音等)的系统(或产品)。

1. 2. 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要素机电一体化系统一般由机械本体、传感检测、执行机构、控制及信息处理、动力系统等五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通过接口相联系。

机械基础绪论教案

机械基础绪论教案

JIANGSU TEACH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机械基础绪论教案学院名称: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09机制3Z姓名:缪润亭学号:09321323关于蒸汽机的故事:1688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尼斯·帕潘,曾用一个圆筒和活塞制造出第一台简单的蒸汽机。

但是,帕潘的发明没有实际运用到工业生产上。

十年后,英国人托易斯·塞维利发明了蒸汽抽水机,主要用于矿井抽水。

1705年,纽克曼经过长期研究,综合帕潘和塞维利发明的优点,创造了空气蒸汽机。

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机械的组成及机器、机构、构件和零件;2.了解机械分析的一般程序和基本方法;3.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内容和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掌握机械的基本组成;2.掌握机器、机械、机构、零件等概念。

难点:机器与机构的区别。

教学手段与方式:课堂讲授教学内容:绪论第一节机械的组成第二节机械分析的一般程序和基本方法第三节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内容和学习方法绪论第一节机械的组成本课程研究的对象是机械。

它是机器与机构的总称。

一、机器与机构在现代的日常生活和工程实践中随处都可见到各种各样的机器。

例如:洗衣机、缝纫机、内燃机、拖拉机、金属切削机床、起重机、包装机、复印机等。

机器——一种人为实物组合的具有确定机械运动的装置,它用来完成一定的工作过程,以代替或减轻人类的劳动。

机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构件通过活动联接形成的构件系统。

1.机器的分类( 按工作类型的不同分)动力机器——实现能量转换;如:内燃机、电动机、蒸汽机、发电机、压气机等。

工作机器——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搬运物品;如:机床、织布机、汽车、飞机、起重机、输送机等。

信息机器——完成信息的传递和变换;如:复印机、打印机、绘图机、传真机、照相机等。

机器的种类繁多,它们的构造、用途和功能也各不相同。

但具有相同的基本特征。

实例1:单缸四冲程内燃机实例2:小型压力机2.机器与机构的共有特征1)人为的实物(机件)组合体。

双螺杆真空泵转子型线设计与仿真研究

双螺杆真空泵转子型线设计与仿真研究

双螺杆真空泵转子型线设计与仿真研究一、概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双螺杆真空泵转子型线的设计与仿真。

双螺杆真空泵是一种高效的真空设备,其转子型线对于泵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首先分析了双螺杆真空泵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然后提出了几种典型的转子型线设计,并对它们进行了仿真分析。

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比较,得出了各自型线的优缺点,为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分析双螺杆真空泵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为转子型线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真空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双螺杆真空泵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真空设备,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传统的双螺杆真空泵在设计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漏气量大、效率低等问题。

对双螺杆真空泵转子型线进行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许多研究者对双螺杆真空泵转子型线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改进转子型线设计,可以有效减小泄漏量、提高泵的运行效率。

本文将对双螺杆真空泵转子型线设计进行研究,以期达到更好的设计效果。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个行业对于高效、优质、高性能流体设备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就对泵类设备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双螺杆真空泵作为一种新型的流体机械,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维护方便、运行效率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在许多领域如科研、化工、制药、食品加工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双螺杆真空泵的研究与应用过程中,转子型线的设计与优化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合理的转子型线可以有效提高双螺杆真空泵的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开展双螺杆真空泵转子型线设计与仿真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双螺杆真空泵转子型线设计在国内外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

许多知名企业和研究机构对双螺杆真空泵转子型线设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成果和应用实践经验。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推动了双螺杆真空泵技术的发展,也为其他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基于频响函数辨识机械结合部动态参数的研究

基于频响函数辨识机械结合部动态参数的研究

u i g l a ts uae p i c p e,whih e u e h t blt fn me i a ac lto sn e s—q r rn i l c ns r st e sa ii o u rc lc lu ai n.Co sd rng t e d mp n n o ma in i y n i e i h a i g i fr t s o i fro o si n s n o mai n i d n i c to r c s n e irt t f e s i fr to n i e t a in p o e s,i r e o i n i h a i g p r me e r a c r tl a f i f n o d rt de tf t e d mp n a a tr mo e c u aey, y s c e sv d n i c t n meho sf t e r p s d.Ex mp e a ay i o fH I h tt e meh d i fh g d n i c t n u c si e i e tf a i t d wa urh r p o o e i o a l n l ss c n i TSt a h t o so ih i e t ai i f o
Absr c I r e o o ti r c u ae b un a y c n to fsr t r n d n mi n l ss a d o tmiain t a t: n o d rt ba n a mo e a c r t o d r o di n o tucu e i y a c a ay i n p i z to i
a ur cy・ cc a
K yw r s o t f q e c so s f c o ;prme r iet ct n e o d :ji ; e u nyr p ne u t n aa t s d ni a o n r e n i e i f i

基于响应耦合子结构法的机床动力学特性分析

基于响应耦合子结构法的机床动力学特性分析

基于响应耦合子结构法的机床动力学特性分析欧淑彬;于秀娟;范登科【摘要】采用基于响应耦合子结构法(RCSA法)研究机床整个工作空间内刀具中心点(tool center point,TCP)的频率响应函数.首先,建立机床主轴和床身子结构的动力学模型,推导出子结构结合部的频率响应函数;再根据子结构结合部的变形协调关系及受力平衡条件,由RCSA法获得机床TCP的动力学特性;并以立式机床VDF850为算例,采用RCSA法计算主轴位于Z轴顶部位置时TCP的动柔度幅值频率响应,并与整机有限元法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动柔度幅频响应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验证了RCSA法的可行性;且RCSA法避免了整机有限元法的大规模矩阵特征方程求解,计算效率有所提高.【期刊名称】《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8(035)004【总页数】6页(P336-341)【关键词】机床;刀尖点;响应耦合子结构分析;频率响应函数【作者】欧淑彬;于秀娟;范登科【作者单位】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安徽马鞍山243032;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安徽马鞍山243032;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1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123现代工业对数控机床等高档加工装备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航空工业中,涡轮机叶片、飞机机翼等大型复杂工件的加工制造对机床的切削速度、加工精度及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为保证机床加工精度,提高加工效率,研究刀具中心点(tool center point,TCP)整个工作空间动力学特性至关重要。

王磊等[2]采用集中参数法建立轴间耦合三轴联动机床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研究机床在工作空间内的动力特性变化;刘海涛等[3]应用有限单元法获得机床频响函数在工作空间的变化。

他们的研究局限于少数低阶固有频率和模态,影响动力学模型的分析精度。

Law等[4]运用子结构综合法研究工作空间内机床动态特性,保留了对TCP影响较大的中高阶模态,但整机高阶动力学特征方程的求解无形中提高了计算成本。

一种新的机械结构结合部特性分析方法

一种新的机械结构结合部特性分析方法


种新 的机械 结构 结合部特 性分析 方法木
石 坤 宋 俐 师俊平 魏锋涛 原 园
( 西 安理 工大 学机械 与精 密 仪器 工程 学 院 西安 7 1 0 0 4 8 )
摘要 :提 出一种新 的基于 界面元法 的结合部特性 分析方法 。由于界面元法采用分片刚体位移模式,在数值 分析时允许组合结
ny a i n t e r l a y e r e l e me n t s . A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He r t z t h e o r y a n d t h e r e l a t i o n b e t we e n t h e n o r ma l l o a d a n d t h e n o m a r l d e f o m a r t i o n o f t h e
奠定了基础 。
关键词 :结合部
赫兹理论
不连续介质力学
界面元
中图 分 类 号 :T H1 2 3 03 4 3
A Ne w Me t h o d f o r 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Ana l y s i s o f t he Me c ha n i c a l
e l e me n t i s p r o p o s e d .S i n c e t h e i n t e r f a c e s r t e s s e l e me n t me t h o d u s e s a p i e c e wi s e ig r i d — b o d y d i s p l a c e me n t ie f l d , t h e d i s p l a c e me n t a l o n g t h e s t r u c t u r a l i n t e r f a c e i s a l l o we d t o b e d i s c o n t i n u o u s , wh i c h i s b e n e i f c i a l t o a n a l y z e t h e d i s c o n t i n u o u s s t r u c t u r e wi t h o u t s e t t i n g

卧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有限元分析

卧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有限元分析
的 刚 度 , 加 机 床 的 性 能 。’ 增
占 总 变 形 量 比 重 . 图 5所 示 。 如 由 柱 状 图 可 知 . 方 向 加 载 时 十 字 导 轨 的 变 形 量 X
3 十 字 导 轨 静 刚 度 分 析
在 机 床 设 计 中 。 了 使 设 计 方 案 更 合 理 , 能 满 足 为 更 实 际 需 要 ,有 必 要 对 机 床 使 用 中变 形 较 大 的 部 件 作 专
在 十 字 导 轨 部 位 . 且 立 柱 和 螺 母 的 变 形 也 较 大 . 区 并 但
别 于 轴 方 向 加 载 ,, l1滚 珠 丝 杠 发 生 的 变 形 很 大 , 仅 次 于 十 字 导 轨 。 当 沿 Z 轴 方 向 加 载 时 , 机 床 的 最 大 变 形 发生 在立 柱 . Z1滚 珠 丝 杠 、 字 导 轨 和 yl导 轨 的 变 十 形 量 基 本 相 同 。综 合 分 析 上 述 i 种 加 载 情 况 下 机 床 各 部 件 在 总 变 形 量 巾 所 占 的 比 重 , 以 得 出 . 轴 轴 承 的 可 主 变 形 量 不 大 , 字 导 轨 、 柱 和 螺 母 是 机 床 受 载 过 程 中 十 立 变 形 量 最 大 的 部 位 , 设 计 中 需 要 重 点 考 虑 。 据 上 面 在 根
的变 形 。
参 考 文 献
[ ] 杨 永 亮 . 于有 限元 的 车 床 床 身 结 构 优 化 [ ] 大连 : 连 1 基 D. 大
理 工 大 学 . 0 6 20.
2 林 有 希, 诚 辉 , 济 众 . 型 机 床 动 态 特 性 的整 机 有 限 元 ] 高 高 大 分 析 [] 福 州 大 学 学 报 , 0 3 2 :9 7 . J. 2 0 ( )6 — 3 [ ] 王 世 军 , 玉 美 . 床 整 机 特 性 的有 限 元 分 析 方 法 [] 机 3 黄 机 J. 床 与 液 压 , 0 5 3 :0 2 . 2 0 ( )2 — 3

基于模态分析理论的结合部动刚度辨识

基于模态分析理论的结合部动刚度辨识

基于模态分析理论的结合部动刚度辨识董冠华;殷勤;刘蕴;殷国富【摘要】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the dynamic information is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for the combination of structural dynamics modeling.In this paper,the method of the dynamic stiffness identification was studie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modal analysis.Firstly,we constructed a generalized dynamics model containing the dynamicinformation,discuss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joint dynamics from the theory of modal analysis influencing between the natural frequency and the combination structure and establish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Furthermore,we built an ideal finite element model by the mass and spring-damper and identified the joint stiffness by the natural frequency obtained by numerical analysis.The maximum error between the identification and the theoretical value was 1.92%.At last,we applied modal test on bolt joints,the measured natural frequency of the typical mode of vibration in normal and tangential direction as the index,through the MATLAB-ANSYS integration platform to identify the bolt joint stiffness.Moreover,the obtained results were input to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The maximum error between the predicted value and measured value was 3.01%.The numerical value and the test value were allideal,demonstrating the feasibility of the method.At the same time,the dynamic stiffness identified by the measured natural frequency of the typical mode of vibration was a very good predictor of other order natural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the bolt connection structure,demonstrating that the bolt in a larger pretightening force;dynamic characteristics met the linear assumption.%结合部动力学特性对机械系统动力学性能具有显著影响,结合部动力学信息的准确辨识是组合结构动力学建模的重要前提.基于模态分析理论对结合部动刚度辨识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建立了包含结合部动力学信息的广义动力学模型,从模态分析理论出发,讨论了结合部动力学特性对组合结构固有频率的影响,建立了两者的映射关系;进而,采用质量单元与弹簧阻尼单元建立了理想的动力学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态分析所得的固有频率对结合部刚度进行辨识,辨识值与理论值之间最大误差为1.92%;最后,对螺栓连接组合结构进行了模态试验,以所测得的法向及切向典型振型对应固有频率为指标,通过搭建的MATLAB-ANSYS集成平台对螺栓结合部刚度进行辨识,并将所辨识的结合部刚度录入有限元模型,栓接结构固有频率的有限元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最大误差率为3.01%;数值模拟试验与现场模态试验的辨识效果均较为理想,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同时,以栓接结构典型振型对应固有频率为指标辨识的结合部动力学刚度信息很好预测其他各阶固有频率的分布,表征和印证了栓接结构在较大预紧力作用下,螺栓结合部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得到了抑制,满足线性条件假设.【期刊名称】《振动与冲击》【年(卷),期】2017(036)020【总页数】7页(P125-131)【关键词】动力学;结合部;刚度;模态分析【作者】董冠华;殷勤;刘蕴;殷国富【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成都610065;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成都610065;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成都610065;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成都6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113复杂机械系统均是由不同零部件相互组合而成。

机械结构优化设计的分析及探讨

机械结构优化设计的分析及探讨

机械结构优化设计的分析及探讨摘要:随着我国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的飞速进步与发展,全球世界范围内的产品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产品的技术品种不断更新换代变化速度不断加快,其结构复杂程度不断得到提高。

生产正在逐渐以小批量、多生产品种的专业生产经营模式逐渐取代以前单一或多个生产品种的大批量生产。

在这样一种产品采用的是小批量规模生产的销售方式下,必须尽量地缩短相关产品的设计制造生产周期,降低相关产品的销售价格和生产成本,才能真正进一步提高其所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所需要占有的份比。

关键词:机械结构;优化设计;分析引言企业首先要不断更新现有产品,不断提升产品的生产效率与生产质量,并保证产品能够让消费者满意;其次需不断改进产品的复杂性,让产品逐步精细化、优良化,拓宽应用范围,提升产品的实际价值。

在传统的产品生产期间,采用的是单一生产方式,生产效率、生产数量以及生产质量均受到限制,所获取的经济效益也有限,无法达成企业进一步发展、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的目的。

因此,对机械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提升机械的实际性能、缩短机械的工作时间、提高机械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可有效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提升企业的实际生产数量,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1机械结构动态设计概述机械设计产品整体结构的设计动态分析设计主要流程指的就是通过对各种车床机械设计产品的结构特性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对其机械动力学和机械模型结构进行系统建构,并在整个工业机床机械设计技术工作中,能够得到广泛研究运用的一种机械设计工作流程。

动态化的仿真机械部件结构模型产品设计,可以对传统产品设计在现阶段中可能发现的一些存在比较薄弱的制造工序和工艺项目,依照产品模型本身所需要仿真的实际状况模型对其进行实时调整和不断改良。

在进行内部动态结构设计的工作过程中,不仅应该有效和选择设计变量参数信息,对于初始化的参数和经过修改后的其他参数信息,都应该对此进行不断完善和及时维护,确保各种机械设备产品的内部结构设计动态化和设计运行状况的最佳和优化,对于各种机械设备产品的使用时间表动态设计也应该要对此进行不断强化。

机械行业智能化机械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案

机械行业智能化机械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案

机械行业智能化机械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案第一章智能化机械设备概述 (2)1.1 智能化机械设备的发展背景 (2)1.2 智能化机械设备的特点与应用 (2)2.1 特点 (3)2.2 应用 (3)第二章故障诊断技术基础 (3)2.1 故障诊断的基本概念 (3)2.2 常见故障诊断方法 (4)2.3 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 (4)第三章智能化故障诊断系统设计 (5)3.1 系统架构设计 (5)3.2 故障诊断算法选择与应用 (5)3.3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5)第四章传感器与监测技术 (6)4.1 传感器类型及选型 (6)4.2 传感器布置与信号传输 (6)4.3 监测系统的集成与优化 (6)第五章故障诊断案例分析 (7)5.1 案例一:齿轮箱故障诊断 (7)5.2 案例二:电机故障诊断 (8)5.3 案例三:机械臂故障诊断 (8)第六章维修方案制定与实施 (8)6.1 维修方案的制定原则 (8)6.1.1 安全性原则 (8)6.1.2 可行性原则 (8)6.1.3 经济性原则 (9)6.1.4 高效性原则 (9)6.1.5 可靠性原则 (9)6.2 维修方案的实施步骤 (9)6.2.1 确定维修任务 (9)6.2.2 准备维修资源 (9)6.2.3 制定维修计划 (9)6.2.4 维修实施 (9)6.2.5 维修验收 (9)6.2.6 归档记录 (9)6.3 维修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9)6.3.1 操作人员安全 (9)6.3.2 设备保护 (9)6.3.3 维修质量 (9)6.3.4 维修进度 (10)6.3.5 备件管理 (10)6.3.6 技术支持 (10)第七章维修工艺与设备 (10)7.1 常见维修工艺 (10)7.1.1 概述 (10)7.1.2 机械部件修复 (10)7.1.3 机械部件更换 (10)7.1.4 机械部件调试 (10)7.1.5 润滑 (10)7.2 维修设备的选用与维护 (11)7.2.1 维修设备选用 (11)7.2.2 维修设备维护 (11)7.3 维修工艺的优化与创新 (11)7.3.1 维修工艺优化 (11)7.3.2 维修工艺创新 (11)第八章预防性维护与故障预测 (12)8.1 预防性维护策略 (12)8.2 故障预测技术 (12)8.3 预防性维护与故障预测的融合 (12)第九章智能化维修与管理 (13)9.1 智能化维修技术的发展 (13)9.2 智能化维修系统的构建 (13)9.3 维修管理的信息化与智能化 (14)第十章发展趋势与展望 (14)10.1 智能化机械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的发展趋势 (14)10.2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5)10.3 未来发展方向与建议 (15)第一章智能化机械设备概述1.1 智能化机械设备的发展背景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化技术逐渐成为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力量。

FM6324立式加工中心工作台组件的ANSYS模态分析及优化

FM6324立式加工中心工作台组件的ANSYS模态分析及优化

FM6324立式加工中心工作台组件的ANSYS模态分析及优化韩江;胡春阳;夏链;吴斌;周东【摘要】文章以FM6324立式加工中心的底座、鞍座、工作台组成的装配体为研究对象,利用Pro/E建立三维模型,基于吉村允孝法得到结合部动态特性参数,利用ANSYS结合APDL语言建立动力学模型,通过AN-SYS模态分析得到装配体的前5阶模态频率和振型;以筋板尺寸和结合部尺寸为设计变量,利用正交试验表进行尺寸优化设计,提高了装配体的模态频率.结果证明,装配体动力学优化时,优化结合部尺寸比优化筋板尺寸的效果更好.%In this paper, the assembly which is composed of base, saddle and working table of the FM6324 Vertical Machining Center is used as the object of study. The 3D models are created by using Pro/E, and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the combined interfaces are got based on Masataka Yoshimura method The dynamic model is built by using ANSYS and APDL language. The top five order modal frequencies and mode shapes are got by using the method of ANSYS modal analysis. Then by selecting ribs sizes and combined interfaces sizes as design variables, the size optimization is carried out through the orthogonal table method so as to improve the modal frequencies of the assembly.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optimization of combined interfaces sizes could get better result than that of ribs sizes.【期刊名称】《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2(035)008【总页数】4页(P1039-1042)【关键词】装配体;吉村允孝法;结合部;ANSYS模态分析;尺寸优化【作者】韩江;胡春阳;夏链;吴斌;周东【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09;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09;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09;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09;安徽省鸿庆精机有限公司,安徽安庆246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122CAE可以为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对装配体整体的CAE分析可以获得单个零件分析中难以获得的信息;机床的动态特性会影响机床加工精度,降低生产效率[1],通过对机床装配体的模态分析可以得到多个零部件作为一个整体时所表现出来的动态特性。

高速磨床机械结构参数化建模与模态分析

高速磨床机械结构参数化建模与模态分析

高速磨床机械结构参数化建模与模态分析陈桂平 文桂林湖南大学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82摘要:基于动态子结构法建立了高速磨床零部件和整机的实体参数化模型,利用M S C .P a t r a n/N a s t r a n 建立了高速磨床机械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并对主轴㊁床身和床身工作台组合结构进行了模态分析㊂应用L M S 振动及动态信号采集分析系统对主轴㊁床身和床身工作台组合结构进行了实验模态测试与分析㊂实验表明,采用基于假想材料的高速磨床结合部模拟技术可使磨床组合结构的动态实验结果与有限元模态分析结果相吻合,实验测试得到的高速磨床机械结构动态特性和利用有限元软件仿真分析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说明利用子结构法建立高速磨床机械结构实体参数化模型是正确可行的㊂关键词:高速磨床;参数化建模;模态分析;模态实验中图分类号:T H 123 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132X.2015.18.001P a r a m e t e r i z e dM o d e l i n g a n dM o d a l A n a l ys i s o f H i g hS p e e dG r i n d i n g Ma c h i n e S t r u c t u r e C h e nG u i p i n gW e nG u i l i n S t a t e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A d v a n c e dD e s i g na n d 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 fo r V e h i c l eB o d y ,H u n a nU n i v e r s i t y ,C h a n gs h a ,410082A b s t r a c t :T h e e n t i t yp a r a m e t e rm o d e l o f h i g h ‐s pe e d g r i n d e rm a c h i n e p a r t sw a sb u i l t b a s e do n t h e d y n a m i c s u b s t r u c t u r em e t h o d ,t h ef i n i t e e l e m e n tm o d e l o f t h eh igh ‐s p e e d g ri n d i n g m a c h i n em e c h a n i -c a l s t r u c t u r ew a s e s t a b l i s h e dw i t h M S C .P a t r a n /N a s t r a n s o f t w a r e ,a n dm od a l a n a l y s i s f o r t he s pi n d l e ,b e d a n dw o r k b e n c h ‐b e d c o m b i n a t i o n s t r u c t u r ew a s f i n i s h e d .U s i n g t h eL M S v i b r a t i o n a n d d y n a m i c s i g -n a l a c q u i s i t i o na n da n a l y s i ss y s t e m ,t h e m o d a l e x p e r i m e n t sw e r ec o m p l e t e d .E x p e r i m e n t ss h o wt h a t t h e c o m b i n i n gp a r t s i m u l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 b a s e do nt h ea s s u m e d m a t e r i a l c a n m a k e t h ed yn a m i c t e s t r e s u l t o f g r i n d e r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f i n i t e e l e m e n tm o d a l a n a l y s i s r e s u l t b e c o n s i s t e n t ,t h e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d y -n a m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h i g hs p e e d g r i n d i n g m a c h i n ea r ec o n s i s t e n tw i t ht h e f i n i t ee l e m e n ta n a l ys i s o n e s ,a n d t h e p a r a m e t r i c s o l i dm o d e l b a s e d o n s u b s t r u c t u r em e t h o d i s c o r r e c t a n d f e a s i b l e f o r t h e h i g h s p e e d g r i n d i n g ma c h i n e .K e y w o r d s :h i g hs p e e d g r i n d i n g m a c h i n e ;p a r a m e t e r i z e d m o d e l i n g ;m o d a l a n a l y s i s ;m o d a l e x p e r i -m e n t收稿日期:20141127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2252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002052;11072074)0 引言高速磨削是现代机械切削加工领域应用较多的精密加工方法,要实现高质量和高效率的磨削,高速磨床是非常重要的机械装备[1‐2]㊂相比其他类型的机床设备,高速磨床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动态系统,为了使高速磨床具有较好的磨削效率㊁磨削精度与质量及较理想的磨削表面完整性,高速磨床应该具有良好的刚度㊁足够的可靠性及精度稳定性㊁精确的可控性和友好的可操控性,高速磨床整机及关键功能部件的设计㊁制造等环节对磨床的性能极为重要㊂高速磨床结构复杂,其机械结构组成包括床身㊁工作台㊁主轴㊁主轴箱㊁拖板㊁头架和尾架等部分,设计过程涉及的结构参数众多,而且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机床制造企业能高速高质量推出新产品,这些因素要求我们在高速磨床设计过程中能建立起贯穿磨床整个生命周期的可随时方便而快捷修改的产品信息模型,而机械结构实体参数化建模可以满足这种需求㊂参数化建模的本质是建立图形约束与结构尺寸参数及几何关系的对应关系,由几何尺寸参数值的改变控制机械结构实体模型的变化,适用于机械整体外形结构没有太大变化但局部参数需要调整的场合,用一组尺寸参数建立图形约束,通过参数驱动快捷地实现改变机械结构形状的目的[3],目前国内外参数化建模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4‐6]㊂计算机技术及计算机辅助产品信息建模技术的发展使对高速磨床的机械结构实体进行变量化/参数化建模成为可能㊂本文利用特征建模和参数化建模技术建立高速磨床三维实体模型,磨床各部件间的结合部采㊃5142㊃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用假想材料法,通过不断修改假想材料的特性参数(刚度和阻尼系数等)使得模态实验结果和有限元分析结果相符合㊂最后利用M S C .P a t r a n/N a s t r a n 软件对参数化机械结构实体模型进行有限元模态分析㊂1 机械结构建模与分析的子结构法对高速磨床的复杂组合机械结构进行动态建模㊁动力学分析和动态设计时,自由度通常高达上万至数十万,计算量极大,无论是实验还是计算分析都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一般需要对自由度进行缩减,动态子结构法是目前应用较多的缩减自由度的方法㊂该方法的特点是人为地将一复杂的整体机械结构拆分为若干个子结构,随后对这些子结构分别进行动力学分析计算与实验,得到子结构的模态特性,最后利用各子结构间的位移协调条件将子结构特性进行连接综合而得到整体结构的模态特性㊂动态子结构法具体步骤与方法叙述如下㊂(1)分割㊂将整体结构人为地分割为多个子结构,不失一般性,这里考虑将整体分割为两个子结构㊂(2)子结构模态分析及第一次坐标变换㊂设子结构的运动方程为m x ¨+k x =f(1)该方程可写为m i i m i j m j im éëêêùûúúj j x ¨i x ¨éëêêêùûúúúj +ki i k i j k j i k éëêêùûúúj j x i x éëêêùûúúj =0f éëêêùûúúj (2)式中,x i 为非界面物理坐标;x j 为界面物理坐标;f j 为激振力;m ㊁k ㊁f 分别为子结构的质量矩阵㊁刚度矩阵和激振力矩阵㊂系统作自由振动时激振力为0,由式(2)可得到子结构自由振动方程:m i i x ¨i +k i ix i =0(3)解其特征值问题可得到子结构系统的主模态集ϕN ,主模态集通常是将高阶模态截断后的低阶模态集㊂求出子结构的约束模态集ϕC ,令模态矩阵ϕ=[ϕN ϕC ](4)将ϕ作为变换矩阵进行子结构坐标变换:x =ϕP(5)式中,P 为子结构模态坐标㊂将子结构运动方程变换到模态坐标P 上,有m P ¨+k P =f(6)m =ϕT m ϕk =ϕTk ϕf =ϕTüþýïïïïf (7)式中,m ㊁k ㊁f 分别为子结构在模态坐标下的质量矩阵㊁刚度矩阵和激振力矩阵㊂(3)建立系统方程及第二次坐标变换㊂不失一般性,这里考虑A 和B 两个子结构的连接㊂先建立尚未连接的整个结构在模态坐标下的运动方程:m A 00m éëêêùûúúB P ¨A P ¨éëêêêùûúúúB +k A 00k éëêêùûúúB P A P éëêêùûúúB =f A f éëêêùûúúB (8)即M p ¨+K p =F因为连接界面上已经满足力平衡条件,故只需要考虑位移协调条件㊂子结构刚性连接,位移协调方程为x j A =x j B ,即P j A =P j B ,取系统广义坐标为q =q T i A q T i B q T()j T(9)没有连接的非独立坐标P 和广义坐标q 之间的关系可写为P i A P j A P i BP jéëêêêêêùûúúúúúB =100001010éëêêêêêùûúúúúú001qi A qi B q éëêêêùûúúúj (10)即P =βq(11)联立式(8)和式(10),把式(8)变换到广义坐标上,即得到已连接系统的振动方程:M q ¨+K q =F(12)M =βT M β,K =βT K β,F =βT F 解式(12)即可求得整体结构系统的固有频率和振型㊂再通过式(5)和式(11)经两次坐标变换,即可得到以物理坐标表达的振型参数㊂2 高速磨床机械结构实体参数化建模作为精加工用的高速磨床,其整体性能受到组合机械结构的影响,特别是起支撑作用的床身和工作台部分及回转主轴的动态性能尤为重要,因此研究高速磨床组合机械结构的参数化建模对于提高磨床性能和缩短磨床研发周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㊂组合结构的参数化建模一般比较困难,本文采用动态子结构法先建立各构件的众多子结构,分别对各子结构进行参数化建模,并通过实验模态分析修正子结构有限元模型,然后在已建立的正确的子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把众多子结㊃6142㊃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构有限元模型连接起来组成高速磨床整体有限元模型,各结合部特性参数用模态实验分析数据进行修正㊂我们将高速磨床的床身㊁工作台㊁主轴等七大主要结构件各作一个子结构,对各个子结构建模时又将其拆分为若干个子结构,经过层层分解的高速磨床机械系统结构层次如图1所示㊂图1 高速磨床机械系统结构层次图高速磨床的床身是磨床最笨重的机械结构,通常设计目标是保证其具有良好的振动特性及支撑稳定性,床身一般是铸造箱体结构,其形状结构较复杂,在对其进行参数化建模时,通常忽略掉对整体模态影响不大的细小结构(如孔㊁突起等),按其功能和结构尺寸将床身拆分为导轨㊁加强隔板和床身本体等部分,每部分还可分拆为多个独立的小结构,对每个独立结构以其结构尺寸为驱动参数利用P r o /E 软件进行参数化实体建模,组合起来即是床身的参数化实体模型,如图2所示㊂图2 高速磨床床身的参数化实体模型主轴是磨床的另一重要零件,装有磨削砂轮,其转速高达每分钟上万转㊂在对主轴进行实体参数化建模时,考虑到主轴为一阶梯状长杆件,影响其动态特性的几何参数主要是主轴各段的长度和直径,在建模时按各段功能的不同分为五部分,其中与砂轮连接部分的尺寸不可改变㊂忽略轴上的螺纹和退刀槽,以各段的长度和直径为驱动参数快速建立起主轴的简化参数化实体模型,如图3所示㊂图3 主轴的参数化实体模型用同样的方法可建立工作台㊁主轴箱㊁拖板㊁头架和尾架等其他主要零部件的参数化实体模型㊂最后把各零部件装配起来即得到整机参数化实体模型,如图4所示㊂图4 整机参数化实体模型3 基于假想材料的高速磨床结合部模拟技术对高速磨床进行有限元模态分析时,磨床各构件的结合部动力学参数(结合刚度和阻尼等)的识别比较困难,而且这些参数对磨床动力学建模的准确性影响很大㊂磨床构件结合部(主要是导轨部分)的作用机理一般比较复杂,影响因素也很多,如材料㊁表面粗糙度㊁润滑条件㊁结合部平面度等,到目前为止暂无精确的理论计算方法,采用实验方法对其直接测量亦很困难㊂本文采用了基于假想材料的结合部模拟技术,在对磨床导轨结合面建立有限元模型时,先假想一材料模拟结合部的接触状态,结合部参数根据文献[7]临时选定,完成模拟状态下的有限元模态分析㊂然后对实际结合状态下的磨床实物进行模态测试,根据测量结果和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差异对结合部参数作适量微调,通过改变假想材料的物理特性来调整磨床导轨结合部的连接特性参数,直至测量结果和分析结果接近或相等,这时对应的结合部有限元模型即我们所需要的正确模型㊂实验表明用该方法可以建立正确㊁可信的高速磨床整机动力学模型㊂4 高速磨床有限元模态分析本文采用M S C .P a t r a n /N a s t r a n 软件对高速磨床机械结构进行有限元模态分析㊂首先基于动态子结构法利用三维软件P r o /E 建立起高速磨床零部件和整机的机械结构实体参数化模型并生成P a r r a s o l i d 通用模型格式文件,然后导入至M S C .P a t r a n 有限元软件完成模态分析前期处理工作,最后利用M S C .N a s t r a n 软件完成模态计算分析㊂高速磨床床身㊁主轴以及床身工作台组合结构的模态计算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㊂㊃7142㊃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表1 高速磨床零部件固有频率计算结果H z第1阶第2阶第3阶第4阶床身181.35200.41212.39236.79主轴479.21330.91666.21995.4床身工作台60.2296.94142.25182.37 5 模态实验测试实验采用L M S公司的T e s t.l a b数据采集系统和分析软件,利用一点激励㊁多点测量响应的方法(S I MO),由p o l y m a x模态参数识别方法进行实验数据分析㊂测试主轴时,对主轴轴颈部位的静压支承作了简化,认为此处为刚性支承,用固定在实验台上的比较厚重的支承座代替静压轴承支承主轴轴颈,主轴质量相对实验台很小,把实验台近似认为刚性㊂主轴测试实验采用锤击法激振,床身测试实验采用H E V‐500激振器激振,图5为布置好了测试传感器的磨床主轴,实验结果见表2㊂图5 测试中的磨床主轴表2 高速磨床零部件固有频率实验结果H z第1阶第2阶第3阶第4阶床身184.71209.36221.65243.72主轴473.371333.841727.611919.23床身工作台63.6101.5135.3173.4 模态分析结果和实验结果非常接近,分析误差如表3所示㊂表3 模态分析误差%结构件名称第1阶第2阶第3阶第4阶床身1.824.274.182.84主轴1.230.223.553.97床身工作台5.314.495.145.17 6 结论(1)基于动态子结构法建立起了高速磨床各零部件和整机的参数化实体模型,为复杂机械结构的快速建模提供了一种实用的方法㊂(2)高速磨床机械结构比较复杂,其结合部动力学参数(结合刚度和阻尼等)的识别比较困难,本文采用基于假想材料的结合部模拟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可借鉴用于其他复杂机械设备动力学分析时的结合部动力学参数识别㊂(3)利用有限元软件M S C.P a t r a n/N a s t r a n 完成高速磨床零部件的模态分析,并进行了实验验证,表明高速磨床机械结构动态特性和利用有限元软件仿真分析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利用子结构法快速建立高速磨床机械结构实体参数化模型是正确可行的㊂参考文献:[1] 崔中,文桂林,陈桂平,等.高速磨床整机动态特性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10,21(7):782‐787.C u i Z h o n g,W e n G u i l i n,C h e n G u i p i n g,e ta l.W h o l eM a c h i n eD y n a m i c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A n a l y s i so f H i g hS p e e d G r i n d e r[J].C h i n a M e c h a n i c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 2010,21(7):782‐787.[2] 文桂林,崔中,彭克立.基于近似模型的高速磨床零部件结构优化设计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9,20(8):906‐910.W e nG u i l i n,C u iZ h o n g,P e n g K e l i.S t r u c t u r a lO p t i-m i z a t i o nf o r H i g h S p e e d G r i n d e r’s C o m p o n e n t sB a s e do nt h e A p p r o x i m a t e M o d e l[J].C h i n a M e-c h a n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2009,20(8):906‐910.[3] 孙伟,马辉,李朝峰,等.面向机械产品可视优化设计的参数化建模[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0(11):1632‐1635.S u n W e i,M aH u i,L i C h a o h u i,e t a l.P a r a m e t e r i z e dM o d e l i n g f o r V i s u a l O p t i m i z a t i o n D e s i g n o f M e-c h a n i c a l P r od u c t s[J].J o u r n a l o fN o r t he a s t e r nU n i-v e r s i t y(N a t u r a lS c i e n c e),2009,30(11):1632‐1635.[4] C h uC H,S o n g M C,L u oVCS.C o m p u t e rA i d e dP a r a m e t r i cD e s i g n f o r3DT i r eM o l dP r o d u c t i o n[J].C o m p u t e r s i n I n d u s t r y,2006,57(1):11‐25.[5] M y u n g S,H a nS H.K n o w l e d g e‐b a s e dP a r a m e t r i cD e s i g no fM e c h a n i c a l P r o d u c t sB a s e do nC o n f i g u r a-t i o nD e s i g n M e t h o d[J].E x p e r tS y s t e m w i t h A p p l i-c a t i o n,2001,21(2):99‐107.[6] L e d e r m a n nC,H a n s k eC,W e n z e l J,e t a l.A s s o c i a t i v eP a r a m e t r i cC A E M e t h o d s i n t h eA i r c r a f t P r e‐d e s i g n[J].A e r o s p a c e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2005,9(7): 641‐651.[7] 廖伯瑜,周新民,尹志宏.现代机械动力学及其工程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编辑 袁兴玲)作者简介:陈桂平,男,1975年生㊂湖南大学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生㊁副教授㊂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床结构优化㊂文桂林,男,1970年生㊂湖南大学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㊁博士研究生导师㊂㊃8142㊃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机械结合部等效材料参数的建立与试验_石坤宋俐师俊平

机械结合部等效材料参数的建立与试验_石坤宋俐师俊平

机械结合部等效材料参数的建立与试验*石坤 宋俐 师俊平(西安理工大学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 西安 710048)【摘要】针对目前机械结合部特性研究成果通用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机械结合部等效材料参数模型。

基于GW 接触模型和Hertz-Mindilin 接触理论,由机械结合部试验获得的结合部单位面积刚度,推导出机械结合部等效材料参数—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以螺栓连接的机械结构为研究对象,对不同载荷作用下结构变形进行了数值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试验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机械结合部等效材料参数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结合部 等效材料参数 GW 接触模型中图分类号: TH123 文献标识码: AEstablishment and Experiment of Mechanical Joints’Equivalent Material PropertiesShi Kun Song Li Shi Junping(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Precise Instrument Engineering,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i’an 710048,China )With the aim to improve the commonality of research findings in the mechanical joints’ properties, the equivalent material properties of the mechanical joints was proposed. Based on GW contact model and Hertz–Mindilin contact theory, the Young’s modulus and the Poisson’s ratio of the equivalent material properties were deduced by the stiffness per unit area in the joint which was obtained by the experiment. A bolted structure was taken as an example to be analyzed under the different load.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results of calculation and experiment validated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Key words :Joint ,Equivalent material properties ,GW contact model引言对机械结合部特性的研究方法目前总体可分为理论计算和试验研究两种,结合部特性理论计算主要是根据统计学理论、分形理论等建立机械结合部接触表面理论模型,从微观层面分析结合部功能属性的变化机理[1-5],由于理论计算模型中存在大量的假设条件与简化,限制了理论解析模型的应用范围;结合部特性试验研究是通过试验将结合部特性从所属的机械结构系统中分离出特性参数并进行等效处理,用弹簧-阻尼器、接触单元或虚拟材料等模拟机械结合部特性[6-8],由于试验中测量时,随机干扰不可避免,结合部特性的辨识误差大,且目前研究成果还存在工程应用简便性差等问题。

机械设计中的模拟与优化分析方法

机械设计中的模拟与优化分析方法

机械设计中的模拟与优化分析方法在现代机械设计领域,模拟与优化分析方法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它们能够帮助设计师在产品开发的早期阶段,就对设计方案的性能、可靠性和成本等关键因素进行准确的预测和评估,从而大大提高设计质量,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模拟分析方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对机械系统的工作过程进行仿真和分析。

这些模型可以基于理论公式、实验数据或者两者的结合。

常见的模拟分析方法包括有限元分析(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多体动力学分析(Multibody Dynamics Analysis)和流体动力学分析(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等。

有限元分析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机械结构强度和刚度分析的方法。

它将复杂的结构离散为有限个单元,通过求解每个单元的力学方程,来得到整个结构的应力、应变和位移等信息。

例如,在设计汽车车架时,可以使用有限元分析来预测车架在不同载荷条件下的变形和应力分布,从而发现潜在的薄弱环节,并进行相应的改进。

多体动力学分析则主要用于研究机械系统中多个运动部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

通过建立各个部件的几何模型和运动约束关系,可以模拟出整个系统的运动轨迹、速度和加速度等参数。

这对于设计复杂的机械传动系统,如汽车变速器和飞机起落架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流体动力学分析则专注于流体流动的模拟,例如在设计飞机机翼、汽车外形和管道系统时,可以通过 CFD 分析来优化流体的流动特性,减少阻力和提高效率。

优化分析方法是在模拟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调整设计参数,寻求最优的设计方案。

优化的目标可以是最小化重量、成本,最大化性能、可靠性等。

常见的优化算法包括梯度下降法、遗传算法和粒子群优化算法等。

以梯度下降法为例,它通过计算目标函数对设计变量的梯度,沿着梯度的反方向逐步调整设计变量,直到达到最优解。

然而,这种方法对于复杂的多峰函数可能会陷入局部最优解。

机器人结构设计

机器人结构设计

减速比远>1的传 经济、对载荷变化不 传动精度低、结构不
动装置与关节相 敏感、便于制动设计、紧凑、引入误差,降

方便一些运动转换 低可靠性
不经中间关节或 传动精度高,振动小,控制系统设计困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经速比=1的传动 传动损耗小,可靠性 对传感元件要求高,
装置与关节相连 高,响应快
成本高
模块化结构设计
模块化工业机器人。由一些标准化、系列化的模块件通过具有 特殊功能的结合部用积木拼搭方式组成的工业机器人系统。
(6)粘弹性大阻尼材料:增大机器人连杆件的阻尼是改善 机器人动态特性的有效方法。目前有许多方法来增加结构件 材料的阻尼,其中最适合机器人结构采用的一种方法是用粘 弹性大阻尼材料对原构件进行约束层阻尼处理,如下图所示 。吉林工大和西安交大进行了粘弹性大阻尼材料在柔性机械 臂振动控制中应用的实验,结果表明:机械臂的重复定位精 度在阻尼处理前为土0.30mm,处理后为士0.16mm,残余振动 时间在阻尼处理前、后分别为0.9s和0.5s。
③能不断对现役模块化工业机器人更新改造。比如,用户 可以选用伸缩套筒式手臂模块来更替原有固定长度的模块;随 着控制技术和传感技术的发展,可更换更高性能的控制模块和 更高精度的传感器模块;更换新模块来进行工业机器人的维修 保养。
3.模块化工业机器人所存在的问题
(1)模块化工业机器人整个机械系统的刚度比较差。因为 模块之间的结合是可方便拆卸的,尽管在设计上已经注意到了 标准机械接口的高精度要求,但实际制造仍会存在误差,所以 与整体结构相比刚度相对地差些。
(2)弹性模量大。从材料力学公式可知,构件刚度(或变形量) 与材料的弹性模量E、G有关,弹性模量越大,变形量越小,刚度 越大。不同材料的弹性模量的差异比较大,而同一种材料的改性 对弹性模量却没有多大差别。比如,普通结构钢的强度极限为 420MPa,高合金结构钢的强度极限为2000~2300MPa,但是二者 的弹性模量 E 却没有多大变化,均为210000MPa。因此,还应寻 找其它提高构件刚度的途径。

机械结合部接触理论

机械结合部接触理论

动态接触分析
总结词
动态接触分析是研究机械结合部在动态 载荷下的接触行为,需要考虑接触表面 的形变、摩擦和热传导等因素。
VS
详细描述
在机械结合部接触理论中,动态接触分析 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动态载荷下的接 触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接触表面 的形变、摩擦和热传导等。通过建立动态 接触模型,可以预测机械结合部的性能和 寿命,为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表面处理与强化
总结词
通过表面处理和强化技术,可以提高材料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从而提高机械结合部的接触性能。
详Hale Waihona Puke 描述表面处理和强化技术在机械结合部接触理论中具有广泛应用。例如,通过喷涂、电镀、渗碳淬火等技 术,可以在材料表面形成硬质涂层或增强相,从而提高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这些技术可以有效提高 机械设备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实验验证与仿真模拟
要点一
总结词
实验验证与仿真模拟是检验机械结合部接触理论的有效手 段,通过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的对比,可以评估理论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实验验证与仿真模拟在机械结合部接触理论中具有重要作 用。通过实验验证,可以获取真实环境下的机械结合部性 能数据,为理论分析提供实际依据。同时,仿真模拟可以 模拟各种复杂条件下的机械结合部行为,为理论分析和优 化设计提供有力支持。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的对比分析可 以评估理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提供 指导。
机械结合部接触理论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机械结合部接触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 简单到复杂、从线性到非线性的过程 ,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静力学方面 ,后来逐渐扩展到动力学和热力学领 域。
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值计算方法的不 断发展,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在机械 结合部接触理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 的作用,未来的研究将更加注重多物 理场耦合和跨尺度效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种新的机械结构结合部特性分析方法 *石坤 宋俐 师俊平 魏锋涛 原园(西安理工大学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 西安, 710048)摘要:为解决机械结构数值分析时结合面上存在的位移不连续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界面元法的结合部特性分析方法。

由 于界面元法采用分片刚体位移模式,在分析时允许组合结构在结合面上位移不连续,并且无需增加任何形式的接触单元就可 以有效地模拟结构的不连续性。

基于赫兹理论和离散单元应力波传播条件,推导出用来分析结合部特性的等效材料参数。

以 包含结合部的机械结构为研究对象进行数值分析,并将计算结果和试验测量结果进行比较。

比较结果验证了用界面元法对考 虑结合部特性的机械结构进行数值分析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为深入研究机械结构结合部问题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结合部 赫兹理论 不连续介质力学 界面元中图分类号:TH123+.4 O242.2A new method for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the mechanical structure jointSHI Kun SONG Li SHI Junping WEI Fengtao Y uanyuan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Precise Instrument Engineering,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Xi’an, 710048)Abstract: In the mechanical structure analysis,in order to resolve the discontinuous displacement problem in the joint, a new method which is based on the interface stress element is proposed. Because the interface stress element method uses a piecewise rigid­body displacement field, the displacement along the structural interface is allowed to be discontinuous,which is beneficial to analyze the discontinuous structure without setting any interlayer elements. Based on Hertz theory and the stress wave propagation conditions in a discrete element, the equivalent parameters in the joint for the analysis are available. A mechanical structure including joints is taken as an example to be analyzed theoretically and experimentally.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results of calculation and experiment validates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The results presented in this work can be considered as a stepping stone to be used toward the further research of the joint problem.Key words:Joint Hertz theory Discontinuous media mechanics Interface stress element0 引言为了满足各种不同需求, 工程中的绝大部分机 械设备是由多个零部件按一定要求装配而成,存在 着大量的结合部。

结合部的存在对机械结构的整体 特性影响很大, 因此在设计和分析这些机械结构时, 必须要考虑这种影响。

结合部的特性受诸多因素影 响 [1] ,而这些因素间复杂的非线性耦合关系使得很 难用纯理论的方法对结合部进行研究。

多年来国内 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在国外,前苏 联学者 20 世纪 50 年代率先开始对各种滑动导轨和 固定结合面的静态特性进行了测定 [2] 。

Ostrovskii [3]* 国家重点基础发展研究计划(973 计划,2009CB724406),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 (51105304)项目资助。

xxxxxxxx 收到初稿,xxxxxxxx 收 到修改稿 对单元样件和各种典型结合面进行了特性试验。

结 果表明,结合面的变形是结合面法向压力的非线性 函数, 近似地呈指数函数形式。

Burdekin [4] 等对结合 面的切向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结合面的切向 接触刚度与结合面承受的面压成非线性关系,并且 随着结合面面压的增大而增大。

Reddyhoff [5] 等利用 脉冲超声波传感器研究机械在运转过程中各种结合 面碰撞情况下的接触特性。

国内从 20 世纪 80 年代 开始对多种结合条件下的结合面进行了试验研究, 黄玉美、张学良 [2,6,7,8] 等已经获得了大量的结合面特 性参数, 提出了结合面动态基础特性参数的人工神 经网络结构化建模方法,认为固定结合面迟滞变形 阻尼机理的本质是结合面间的微观(局部)滑移阻尼 耗能以及以微观(局部)滑移阻尼耗能为主、微观局 部撞击阻尼耗能为辅的固定结合面阻尼耗能机理。

以往的工作对结合部的研究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试验数据,但是要利用已获得的试验数据对机 械结构进行设计和分析时,还需要通过对结构及结 合部的数值计算才能够实现。

目前,对设备的整机建模分析多采用有限元方法 [9,10]。

但分析中涉及到 结合部问题时,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的有限元法却表 现出明显的局限性,在有限元计算时,若对不连续 界面不进行特殊的处理,用有限元法得到的计算结 果就会有较大的误差。

并且目前试验研究中得到结 合部特性参数在数值分析中很难直接使用。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界面元法的机械结构结合部特性的分析方法。

界面元法是卓家寿 [11] 在 Kawai [12]的刚体―弹簧元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的,以界面元替 代弹簧元来反映不连续变形,用分片刚体位移模式 来描述单元的位移场,用界面应力描述单元的应力 场,无需增加任何形式的夹层单元就可以分析结构 界面的弹塑性变形。

文中基于不连续介质力学的界 面元法,在研究结合部特性的基础上,基于赫兹理 论和离散单元的应力波传播条件,推导出结合部等 效材料参数。

以包含结合面的机械结构为研究对象, 分别对在两种不同载荷作用下结构进行数值分析, 并将分析结果与试验测量结果进行比较。

1 界面元法的基本方程[11] 界面元模型是基于单元变形累积于界面层的假 定而建立的由有限多块体元-界面元组合的离散体。

鉴于单元的变形已累积到界面层,块体元将只有刚 体位移,故可以用块体单元的形心位移为基本未知 量, 以分片的刚体位移模式逼近真实的结构位移场。

如图1所示,c 1、c 2 分别为刚性单元e 1、e 2的形心, h 1、h 2 分别为c 1、c 2 至交界面AB的垂直距离。

界面 上任意一点M相对位移可视为是垂直该界面、 跨越相 邻单元的一条具有特征长度、截面尺寸很小的微分 条P 1P 2累积变形的结果, 由几何微分方程求出界面上 任意一点的应变,借助材料的本构关系和相邻单元 在界面处微元保持平衡的关系,获得界面上任意一点的应力表达式。

图1 典型的界面元局部坐标系下单元界面上的应力( ) Tl n s s s t = 为:121 ()l DL u u s =- (1)式中, ( ) 0;0 n s D d d = 为界面弹性矩阵;u 为整体 坐标系下界面两侧点的位移,1、2 表示与界面相连 的两个单元;L 为界面局部坐标矢量的方向余弦矩 阵,界面两侧的局部坐标方向相反,L 1=-L 2。

基于虚功原理,可得界面元支配方程为:KU R= (2) 式中, ** T e e jK C kC = å , *(1)(1) jT TS k N LDL N dS * = ò (S j 为界面), *e C 为单元位移列阵 g u和整体位移列阵 U 的转换矩阵, N 为形函数;U 由各块体形心点广义位移组成的待求未知量; e T e eR C R = å 为整体载荷列阵, e R 为作用在各个块体元形心上的外力。

由于界面元支配方程与有限元支配方程在形式 上十分相似,其实质都是离散点上的平衡条件,即 有限元支配方程表示单元节点的平衡,而界面元的 则表示块体单元形心点的平衡。

因而界面元法和有 限元法的解题思路、计算公式及运算步骤也十分相 近,均是首先进行单元分析,再进行整体集合,求 出基本未知量,最终求得所有形心点(节点)的位 移列阵和单元应力。

在界面元的建模过程中,采用了分片刚体位移 模式,应而在块体单元的界面上,位移可以是不连 续的;且由于界面应力与相邻单元的相对变形量为 代数关系式,其应力精度一般不低于位移精度,提 高了应力状态判据的可靠性,保证了非线性解不致 出现漂移现象。

此外,界面元模型中离散块体单元 可为任意形状,且在不同介质交界面上无需布置其 它接触单元,避免了复杂的网格剖分困难。

2 机械结构结合部特性参数及表达式2.1 结合部特性的试验拟合公式由公式(1)和(2)可知,用界面元法对机械 结构进行分析时需要确定结合部的等效材料参数 E 、m 。

但该区域中的这二个参数不仅与界面二端 的块体材料有关,而且还受结合压力、结合面间介 质状态、材质、表面粗糙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因 此,呈较强的非线性特性 [1,2,8] 。

结合部与结合面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结合面是 指两个构件相接触的表面层部分,而结合部是指结 合面和构成该结合面的构件在该结合面处的部分结 构,如图 2 所示。

在建立计算模型时,需将此结构 分为 A 、B 和结合部三部分,其中 A 的特性与构件 Ⅰ相同,B 与构件Ⅱ相同,结合部是由部分构件Ⅰ 和部分构件Ⅱ共同组成,结合部的等效材料参数可 以通过理论推导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取得,其过程如下:图2结合部示意图通过试验方法,可得到结合面单位面积上的法向参数关系为 [8] :mn nc p l = (3)式中,c 、m 是与结合面的材质、加工方法、粗糙 度、结合面固定、介质等相关的常数,这些条件一 定时,c 、m 也一定; n p 为结合面的单位面积法向 压力; n l 为单位面积上的法向变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