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控制理论实验

合集下载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实验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实验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实验一、 实验目的1. 熟悉MATLAB 的编程以及SIMULINK 仿真工具的使用。

2. 通过实验掌握极点配置及设计状态反馈控制器K 的方法。

3. 深入了解电动机速度控制系统的综合控制方法。

二、 实验内容电动机速度控制系统,设计状态反馈控制器K ,使得系统跟踪单位阶跃指令时无静态误差,超调量s t s 1%,5%<≤σ。

要求写出详细的设计步骤,给出仿真设计系统原理框图,给出仿真的输出波形图和误差波形图。

三、 实验原理控制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形式是由受控系统和实现反馈控制规律的反馈环节所构成的反馈控制系统。

现代控制理论中,存在两种基本的反馈形式,即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

实际情况中,状态反馈具有更好的特性和适应性。

系统动力学的各种特性或各种品质指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系统的极点决定的。

所谓极点配置问题,就是通过状态反馈矩阵K 的选择,使闭环系统的极点,恰好处于所希望的位置。

从线性定常系统运动分析可知,如时域中超调量、过渡过程时间及频域中增益稳定裕度、相位稳定裕度,都被认为等价于系统极点位置,相应综合问题可视为极点配置问题。

四、系统设计1、根据图1计算出电机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并化为状态空间模型图一 受控系统方块图(简化))(1)10s(0.4s )(5.0]10.05s )(U 3.0)(U 4.0[s Y s Y s s =+-+-可求得受控系统的传递函数:5.2125.502^5.223^5.01.0)()()(++++==s s s s s U s Y s G 系统有一个零点z 1 = -5;用求根函数roots()计算函数极点 >> C=[1 22.5 50.125 2.5];>> roots(C) ans =-20.0000 -2.4490 -0.0510由题意设状态分别为:系统simulink 仿结构如下图二 受控系统simulink 仿真结构图⎪⎪⎪⎩⎪⎪⎪⎨⎧=+--=+=233121*10114.01*]*5.0)4.0[(1005.03.0x s x s x x u x u s x 化为标准形式可得:⎪⎪⎪⎭⎫ ⎝⎛'3'2'1x x x =⎪⎪⎪⎭⎫ ⎝⎛----01.0025.15.25.20020⎪⎪⎪⎭⎫ ⎝⎛321x x x +⎪⎪⎪⎭⎫ ⎝⎛016y=()100 x系统的性能指标:调节时间t s = 76.6s ,上升时间t r = 42.8s ,超调量0%=σ2、确定希望的极点希望的极点数为3,由系统要求超调量低于5%,ts 小于1秒选其中一对为主导极点1s 和2s ,另一个为远极点,并且认为系统的性能主要是由主导极点决定的,远极点所产生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现代控制理论实训报告

现代控制理论实训报告

一、前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自动化、智能化已成为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特征。

为了更好地掌握现代控制理论,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参加了现代控制理论实训课程。

本次实训以状态空间法为基础,研究多输入-多输出、时变、非线性一类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问题。

通过本次实训,我对现代控制理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对本次实训的总结。

二、实训目的1. 巩固现代控制理论基础知识,提高对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和调试能力。

2. 熟悉现代控制理论在工程中的应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团队合作意识,锻炼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实训内容1. 状态空间法的基本概念:状态空间法是现代控制理论的核心内容,通过建立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描述系统的动态特性。

2. 状态空间法的基本方法:包括状态空间方程的建立、状态转移矩阵的求解、可控性和可观测性分析、状态反馈和观测器设计等。

3. 控制系统的仿真与实现:利用MATLAB等仿真软件,对所设计的控制系统进行仿真,验证其性能。

4. 实际控制系统的分析:分析实际控制系统中的控制对象、控制器和被控量,设计合适的控制策略。

四、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首先,我对现代控制理论的相关知识进行了复习,包括状态空间法、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等。

2. 实验准备:根据实训要求,我选择了合适的实验设备和软件,包括MATLAB、控制系统实验箱等。

3. 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我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根据实验要求,建立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

(2)求解状态转移矩阵,并进行可控性和可观测性分析。

(3)设计状态反馈和观测器,优化控制系统性能。

(4)利用MATLAB进行仿真,观察控制系统动态特性。

(5)根据仿真结果,调整控制器参数,提高控制系统性能。

4. 结果分析: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我对所设计的控制系统进行了评估,并总结经验教训。

五、实训成果1. 掌握了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提高了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实际控制系统的设计。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报告实验一系统能控性与能观性分析一、实验目的1.理解系统的能控和可观性。

二、实验设备1.THBCC-1型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及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平台;三、实验容二阶系统能控性和能观性的分析四、实验原理系统的能控性是指输入信号u对各状态变量x的控制能力,如果对于系统任意的初始状态,可以找到一个容许的输入量,在有限的时间把系统所有的状态引向状态空间的坐标原点,则称系统是能控的。

对于图21-1所示的电路系统,设iL和uc分别为系统的两个状态变量,如果电桥中则输入电压ur能控制iL和uc状态变量的变化,此时,状态是能控的。

反之,当时,电桥中的A点和B点的电位始终相等,因而uc不受输入ur的控制,ur只能改变iL的大小,故系统不能控。

系统的能观性是指由系统的输出量确定所有初始状态的能力,如果在有限的时间根据系统的输出能唯一地确定系统的初始状态,则称系统能观。

为了说明图21-1所示电路的能观性,分别列出电桥不平衡和平衡时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平衡时:由式(2)可知,状态变量iL和uc没有耦合关系,外施信号u只能控制iL的变化,不会改变uc的大小,所以uc不能控。

基于输出是uc,而uc与iL无关连,即输出uc中不含有iL的信息,因此对uc的检测不能确定iL。

反之式(1)中iL与uc有耦合关系,即ur的改变将同时控制iL和uc的大小。

由于iL与uc的耦合关系,因而输出uc的检测,能得到iL 的信息,即根据uc的观测能确定iL(ω)五、实验步骤1.用2号导线将该单元中的一端接到阶跃信号发生器中输出2上,另一端接到地上。

将阶跃信号发生器选择负输出。

2.将短路帽接到2K处,调节RP2,将Uab和Ucd的数据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然后将阶跃信号发生器选择正输出使调节RP1,记录Uab和Ucd。

此时为非能控系统,Uab和Ucd没有关系(Ucd始终为0)。

3.将短路帽分别接到1K、3K处,重复上面的实验。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指导书实验一:线性系统状态空间分析1、模型转换图1、模型转换示意图及所用命令传递函数一般形式:)()(11101110n m a s a s a s a b s b s b s b s G n n n n m m m m ≤++++++++=----K KMATLAB 表示为:G=tf(num,den),其中num,den 分别是上式中分子,分母系数矩阵。

零极点形式:∏∏==--=n i j mi i ps z s K s G 11)()()( MATLAB 表示为:G=zpk(Z,P ,K),其中 Z ,P ,K 分别表示上式中的零点矩阵,极点矩阵和增益。

传递函数向状态空间转换:[A,B,C,D] = TF2SS(NUM,DEN);状态空间转换向传递函数:[NUM,DEN] = SS2TF(A,B,C,D,iu)---iu表示对系统的第iu个输入量求传递函数;对单输入iu为1;验证教材P438页的例9-6。

求P512的9-6题的状态空间描述。

>> A=[0 1;0 -2];>> B=[1 0;0 1];>> C=[1 0;0 1];>> D=[0 0;0 0];>> [NUM,DEN] = ss2tf(A,B,C,D,1)NUM =0 1 20 0 0DEN =1 2 0>> [NUM,DEN] = ss2tf(A,B,C,D,2)NUM =0 0 10 1 0DEN =1 2 0给出的结果是正确的,是没有约分过的形式P512 9-6>> [A,B,C,D]=tf2ss([1 6 8],[1 4 3])A =-4 -31 0B =1C =2 5D =12、状态方程求解单位阶跃输入作用下的状态响应:G=ss(A,B,C,D);[y,t,x]=step(G);plot(t,x). 零输入响应[y,t,x]=initial(G,x0)其中,x0为状态初值。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引言现代控制理论是在工程控制领域中发展起来的一种理论体系,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现代控制理论,学校开设了现代控制理论实验课程。

该实验课程旨在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并能应用现代控制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本文将介绍现代控制理论实验的内容、目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

实验内容现代控制理论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PID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通过调节比例、积分和微分参数,设计一个PID 控制器,并将其实现在实验装置上,观察控制效果。

2. 状态反馈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利用状态观测器和状态反馈器,设计一个状态反馈控制器,并将其实现在实验装置上,观察控制效果。

3. 频域方法的应用:通过频域分析方法,设计一个控制器,使得实验装置的频率响应满足特定要求。

4. 鲁棒控制方法的应用:利用鲁棒控制方法设计一个控制器,能够在系统参数变化时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实验目的现代控制理论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 1. 理解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 掌握现代控制理论的实验操作技巧; 3. 理解研究现代控制理论的方法和途径; 4. 能够设计、实现和调试现代控制器,并分析控制效果; 5. 学会通过实验结果验证和改进控制算法。

实验装置现代控制理论实验装置主要包括:电机系统、传感器、数据采集卡、计算机控制软件和控制器实现装置。

电机系统是实验装置的核心部件,它模拟了真实的控制对象。

传感器用于感知电机系统的转速、位置或其他关键参数。

数据采集卡负责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传输给计算机进行处理。

计算机控制软件包括了实验的开发工具和界面,可以实时控制电机系统并显示实验结果。

控制器实现装置是通过软件或硬件方式实现控制器,在实验中使用。

实验步骤本节将介绍现代控制理论实验的基本步骤。

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系统建模与参数辨识首先需要对实验装置进行数学建模,并通过实验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辨识。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华北电力大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状态空间模型分析课程名称现代控制理论基础||专业班级:自动化1203 学生姓名:孟令虎学号:201209020216 成绩:指导教师:刘鑫屏老师实验日期: 2015.4.24一、实验目的l.加强对现代控制理论相关知识的理解;2.掌握用 matlab 进行系统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能控能观性分析; 二、实验仪器与软件 1. MATLAB7.6 环境三、实验内容1、 模型转换例 1.把传递函数模型转化为状态空间模型3248G s =81912s s s s ++++()。

解:程序如下num=[4 8]; den=[1 8 19 12];[A,B,C,D]=tf2ss(num,den); G=ss(A,B,C,D) 运行结果: A =-8 -19 -12 1 0 0 0 1 0 B = 1 0 0 C =0 4 8 D =0 结果为112233-8 -19 -1211 0 010 1 00x x x x u x x ∙∙∙⎡⎤⎢⎥⎡⎤⎡⎤⎡⎤⎢⎥⎢⎥⎢⎥⎢⎥=+⎢⎥⎢⎥⎢⎥⎢⎥⎢⎥⎢⎥⎢⎥⎢⎥⎣⎦⎣⎦⎣⎦⎢⎥⎣⎦,[]1230 4 8x y x x ⎡⎤⎢⎥=⎢⎥⎢⎥⎣⎦例2.把状态空间模型转化为传递函数模型A=0 1 00 0 1-6 -11 -6⎡⎤⎢⎥⎢⎥⎢⎥⎣⎦B=001⎡⎤⎢⎥⎢⎥⎢⎥⎣⎦C= []2 3 0 D=0。

解:程序如下:clearA=[0 1 0;0 0 1;-6 -11 -6]; B=[0;0;1]; C=[3 2 0]; D=0; iu=1;[num,den] = ss2tf(A,B,C,D,iu); sys=tf(num,den) 运行结果为:Transfer function: 2 s + 3---------------------- s^3 + 6 s^2 + 11 s + 62、 状态方程状态解和输出解例1.单位阶跃输入作用下的状态响应A=0 1 00 0 1-6 -11 -6⎡⎤⎢⎥⎢⎥⎢⎥⎣⎦B=001⎡⎤⎢⎥⎢⎥⎢⎥⎣⎦C=[]2 3 0 D=0。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一、线性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以及线性变换河南工业大学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一、线性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以及线性变换河南工业大学

河南工业大学《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报告专业: 自动化 班级: F1203 姓名: 蔡申申 学号:201223910625完成日期:2015年1月9日 成绩评定:一、实验题目:线性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以及线性变换二、实验目的1. 掌握线性定常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学会在MATLAB 中建立状态空间模型的方法。

2. 掌握传递函数与状态空间表达式之间相互转换的方法。

学会用MATLAB 实现不同模型之间的相互转换。

3. 熟悉系统的连接。

学会用MATLAB 确定整个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和传递函数。

4. 掌握状态空间表达式的相似变换。

掌握将状态空间表达式转换为对角标准型、约当标准型、能控标准型和能观测标准型的方法。

学会用MATLAB 进行线性变换。

三、实验过程及结果1. 已知系统的传递函数 (a) )3()1(4)(2++=s s s s G 1.建立系统的TF 模型。

num=4;den=[1 5 7 3 0];G=tf(num,den)G =4-------------------------s^4 + 5 s^3 + 7 s^2 + 3 sContinuous-time transfer function.2.将给定传递函数用函数ss( )转换为状态空间表达式。

再将得到的状态空间表达式用函数tf( )转换为传递函数,并与原传递函数进行比较。

2.1转换成状态空间表达式。

Gss=ss(G)Gss =a =x1 x2 x3 x4x1 -5 -1.75 -0.75 0x2 4 0 0 0x3 0 1 0 0x4 0 0 1 0b =u1x1 1x2 0x3 0x4 0c =x1 x2 x3 x4y1 0 0 0 1d =u1y1 0Continuous-time state-space model.2.2将状态空间表达式转换成传递函数并计较。

G1=tf(Gss)G1 =4-------------------------s^4 + 5 s^3 + 7 s^2 + 3 sContinuous-time transfer function.由之前的实验结果可得实验中的传递函数相同,因为线性变换不改变系统的传递函数。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报告材料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报告材料

实验一线性控制系统状态空间法分析第一部分 线性控制系统状态空间模型的建立及转换、实验目的例拎制系统傲分力程湖I ioy r 3 k SOy +- it \- 7ii \ 24/i r求共抉态空间表达式口1掌握线性控制系统状态空间模型的建立方法。

2掌握MATLAB^的各种模型转换函数。

二、 实验项目1已知系统的传递函数求取其状态空间模型。

2 MATLAB 中各种模型转换函数的应用。

3连续时间系统的离散化。

三、 实验设备与仪器1、 计算机2、 M ATLAB^件四、 实验原理及内容 (一) 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1、 传递函数模型一tf功能:生成传递函数,或者将零极点模型或状态空间模型转换成传递函数模型。

格式:G=tf(num,den)其中,(num,den )分别为系统的分子和分母多项式系数向量。

返回的变量G 为传递函数对象2、 状态方程模型 一ss功能:生成状态方程,或者将零极点模型或传递函数模型转换成状态方程模型。

格式:G=ss(A,B,C,D)其中,A,B,C,D 分别为状态方程的系统矩阵、输入矩阵、输出矩阵和前馈矩阵可以先将其转挽成传递函数j 4 + 1O.53 ++5OJ. + 24输入下列命令 [1 T 24 24] : den= [1 1O 35 50 24 ]: % 分子、分母参项式 Cnum, 壮7; 算趺禅徐统的侵遴函皴梗型E3<s= ss (G)语句执行结果为M 2X3一氢1B8-O 7813-0 1875O O O 4 O O 02OxZ sc3 ulO 010^00 XII3、零极点模型一zpk功能:生成零极点模型,或将状态方程模型或传递函数模型转换成零极点模型格式:G=zpk(z, p, K)其中,乙p,K分别表示系统的零点、极点和增益。

【例】:G=tf([-10 20 0],[1 7 20 28 19 5])sys=zpk(G);G=tf([-10 20 0],[1 7 20 28 19 5])Tran sfer fun cti on:-10 s A2 + 20 ss A5 + 7 sA4 + 20 sA3 + 28 sA2 + 19 s + 5 >> sys=zpk(G)Zero/pole/ga in:-10 s (s-2)(s+1)A3 (sA2 + 4s + 5)c = a =xi x2 x3yl 1 0 4375 0.375 0. 1875 y i 0Contimodel.(二)连续时间系统离散化函数名称:c2d格式:G=c2d(G1,Ts),其中Ts为采样周期。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内容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内容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一一、实验目的:1.熟悉MATLAB,掌握Simulink 工具的使用方法;2.根据传递函数设计出对应的能控、串联结构图;3.掌握极点配置状态反馈方法设计控制器技术;4.学会设计全维观测器。

二、实验内容: 已知系统传递函数)3)(2()1(6)(+++=s s s s s W 1. 用Simulink 对该系统进行实现(1)能控性实现(2)串联实现2. 以上述系统的串联实现为基础,实验研究:(1)系统在初始条件作用下的状态响应和输出响应(2)系统在阶跃输入信号作用下的状态响应和输出响应(3)分析系统在状态空间坐标原点的稳定性3. 以上述系统的能控实现为基础,设计状态反馈控制器要求:系统输出的最大超调量8.16%=δ,调节时间1=s t 秒仿真分析系统的实际工作效果,由系统输出的实际阶跃响应曲线计算最 大超调量、调节时间、稳态误差等系统的性能参数分析该系统在输出比例控制下是否会存在稳态误差?状态反馈控制下是否会存在稳态误差?分析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讨论消除状态反馈稳态误差的方 法。

4. 以上述系统的串联实现为基础,设计系统的全维状态观测器,观测器极点全为-4。

仿真分析在原系统和观测器系统初始条件相同和不同时,观测状态与原状态变量的差值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例如改变观测器极点配置到-9,结果有何不同?5. 结合以上 3、4 的结果,应用观测状态实现状态反馈控制对比分析实际状态反馈与观测状态反馈系统控制效果的异同三、实验装置:1.微型计算机2.实验平台采用MATLAB 及Simulink 工具四、实验数据及分析1.(1)能控性实现根据状态空间表达式直接写出系统的能控标准I 型:[]066,100560100010=⎥⎥⎥⎦⎤⎢⎢⎢⎣⎡+⎥⎥⎥⎦⎤⎢⎢⎢⎣⎡-=y u x x输出响应:(2)串联实现输出响应:2.(1)初始条件下的状态响应和输出响应:状态响应:输出响应:(2)阶跃信号作用下的状态响应和输出响应:状态响应:输出响应:分析系统在坐标原点的稳定性:在(1)中设置的初始值为1,1,1,由状态响应曲线可以看出X1并不能最终稳定在零点,其他两条输出曲线虽可稳定,但系统仍可认为在原点处是不稳定的。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体会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体会

现代控制理论在工程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理论。

进行现代控制理论的实验可以让我们验证理论模型的准确性,调节控制器参数以实现系统稳定性和性能要求,并且深入理解各种控制策略的优缺点。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实验体会:
1. 系统响应特性:通过实验观察不同控制器对系统的响应特性的影响,包括超调量、调节时间、稳态误差等。

比较不同控制器(如P、PI、PD、PID控制器)的性能表现,理解各自的优劣。

2. 鲁棒性分析:实验中可以考虑引入干扰或参数变化,观察系统的鲁棒性能。

了解控制系统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以及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3. 系统优化:通过调节控制器参数,优化系统的性能指标。

比如,通过自整定控制器(Self-Tuning Controller)实现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在线调节和优化。

4. 状态空间分析:利用状态空间方法建立系统模型,实现状态反馈控制。

通过实验验证状态反馈控制对系统性能的改善效果。

5. 非线性控制:尝试应用现代非线性控制理论,如模糊控制、神经
网络控制等,对非线性系统进行控制。

观察非线性控制方法相比传统控制方法的优势。

通过实验,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现代控制理论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控制系统设计和调试的技巧,提升工程实践能力。

同时,实验也有助于培养工程师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指导书【模板】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指导书【模板】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指导书西安文理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目录前言 (1)实验一系统的传递函数阵和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转换 (3)实验二多变量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测性分析 (7)实验三多变量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13)实验四系统设计:状态观测器的设计 (17)前言这是一本为工科高年级学生编写的实验指导书,作为控制系统领域各门控制课程的配套实验教材。

一、现代控制理论实验的任务“现代控制理论”是全日制本科自动化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它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现代控制理论起着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作用。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它是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教学的一部分,其主要目标如下:(1)深刻理解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理论;(2)初步掌握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3)学习和掌握现代计算机技术及其辅助工具的运用,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与水平;(4)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的要求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实践环节,要求有专门的实验场所和实验设备;并且要求参加实验者必须具备必要的相关理论基础知识,对所做实验的前提条件及制约因素有足够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要求参加实验者具有较强的观察思考能力、研究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现代控制理论实验的实现方法现代控制理论课程的实验方法比较灵活,实验方案和思路也比较多。

众多厂家和高校都研制开发出了各种实验箱以及相应的实验平台,但大多数受到实验场所、实验设备等教学条件的制约。

按照加强理论、巩固基础、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指导思想,本实验指导书主要通过“计算机软件仿真”的实现方法去完成实验,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四、对参加实验学生要求(1)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复习与实验有关的理论知识,明确每次实验的目的,了解实验所涉及的相关软件的操作,熟悉实验的内容和方法。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指导书.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指导书.

实验二 Layapunov 方程求解
在MATLAB 控制工具箱中,函数lyap 和dlyap 用来求解Layapunov 方程,函数lyap 求解连续时间系统的Layapunov 方程。

函数dlyap 求解离散时间系统的Layapunov 方程。

函数lyap 调用格式为
P=lyap(A,Q)
可解形如的Layapunov 方程,其中,Q 和A 为具有相同维数的方阵。

如果Q 是对称的,则解P 也是对称的。

0T
AP PA Q ++=另一种调用格式为
P=lyap(A,B,C)
可解形如的一般形式的Layapunov 方程。

其中,矩阵A,B,C 必须是密实型矩阵。

0AP BP C =+=一、实验目的及意义
使学生掌握求解Layapunov 方程的一种方法,
二、实验内容
用Layapunov
方程判断下列线性定常系统的稳定性,系统方块图如下。

选择正半定实对称矩阵Q =⎥⎥⎥⎦⎤⎢⎢⎢⎣
⎡100000000,求Layapunov 方程的解并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三、实验步骤
利用Matlab 语言编写程序,求出结果。

现代控制实验

现代控制实验

经典控制理论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单输入单输出的系统,控制器设计时一般需要有关被控对象的较精确模型,现代控制理论主要是依据现代数学工具,将经典控制理论的概念扩展到多输入多输出系统。

极点配置问题就是通过选择反馈增益矩阵,将闭环系统的极点恰好配置在根平面上所期望的位置,以获得所希望的动态性能。

1、状态空间分析对于控制系统 X=AX+Bu 式中 X 为状态向量(n 维) u 控制向量(纯量) A n × n 维常数矩阵 B n ×1维常数矩阵 选择控制信号为: u = KX求解上式,得到 X(t )= (A +BK )x (t ) 方程的解为: x (t ) = e ( A +BK )t x (0)可以看出,如果系统状态完全可控,K 选择适当,对于任意的初始状态,当t 趋于无穷时,都可以使x (t )趋于0。

状态反馈闭环控制原理图如下所示:极点配置的设计步骤: (1)检验系统的可控性条件 (2)从矩阵 A 的特征多项式 αααn 1n 1n 1nS A sI s s ++++=---来确定ααn1的值。

(3)确定使状态方程变为可控标准型的变换矩阵 T T=WM 其中 =M []b b bAA2n 1n --W=⎥⎥⎥⎥⎥⎦⎢⎢⎢⎢⎢⎣---11n 2n 11n αααα (4)利用所期望的特征值,写出期望的多项式 ()()()=---μμμn21s s s αααn 1n 1n 1ns ss ++++--并确定αααn21,,的值。

(5)需要的状态反馈增益矩阵K 由以下方程确定2、极点配置及仿真直线一级倒立摆的状态空间模型,以小车加速度作为输入的系统状态方程为:μφφφφ⎥⎥⎥⎥⎦⎤⎢⎢⎢⎢⎣⎡+⎥⎥⎥⎥⎦⎤⎢⎢⎢⎢⎣⎡X X ⎥⎥⎥⎥⎦⎤⎢⎢⎢⎢⎣⎡=⎥⎥⎥⎥⎦⎤⎢⎢⎢⎢⎣⎡X X .820100.82800100000000010 μφφφ⎥⎦⎤⎢⎣⎡+⎥⎥⎥⎥⎦⎤⎢⎢⎢⎢⎣⎡X X ⎥⎦⎤⎢⎣⎡=⎥⎦⎤⎢⎣⎡X =Y 0001000001 则有:⎥⎦⎤⎢⎣⎡=⎥⎦⎤⎢⎣⎡=⎥⎥⎥⎥⎦⎤⎢⎢⎢⎢⎣⎡=B ⎥⎥⎥⎥⎦⎤⎢⎢⎢⎢⎣⎡=A 00D 01000001C .820100.82800100000000010 直线一级倒立摆的极点配置转化为:对于如上所述的系统,设计控制器,要求系统具有较短的调整时间(约3秒)和合适的阻尼(阻尼比ς = 0.5)。

现代控制实验zhouwei.

现代控制实验zhouwei.

现在控制理论实验实验一用matlab完成倒立摆系统的分析与综合班级:自动化32011003学号:3201100318姓名:周伟指导老师:闫茂德实验一用Matlab完成倒立摆系统的分析与综合目录1 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控制理论的发展 .....................................................1.2 倒立摆的相关知识 ...................................................1.3 倒立摆主要控制方法 .................................................2 直线一阶倒立摆数学模型的建立 (2)2.1 倒立摆系统的物理结构与建模 .........................................2.2 系统参数设定 .......................................................2.3 系统能控性与能观性 .................................................3 极点配置控制方案的设计 (6)3.1 极点配置理论 .......................................................3.2 极点配置算法 .......................................................3.3 极点配置控制方案的设计 .............................................4 控制系统的MATLAB仿真 (12)4.1 MATLAB软件介绍.......................................................4.2 极点配置控制方案的仿真...............................................5 小结 (16)1 绪论1.1 控制理论的发展控制理论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经典控制理论阶段.第二阶段是现代控制理论阶段。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指导书实验一:线性系统状态空间分析1、模型转换图1、模型转换示意图及所用命令传递函数一般形式:)()(1111110nmasasasabsbsbsbsGnnnnmmmm≤++++++++=----MATLAB表示为:G=tf(num,den),其中num,den分别是上式中分子,分母系数矩阵。

零极点形式:∏∏==--=nijmiipszsKsG11)()()(MATLAB表示为:G=zpk(Z,P,K),其中Z,P,K分别表示上式中的零点矩阵,极点矩阵和增益。

传递函数向状态空间转换:[A,B,C,D] = TF2SS(NUM,DEN);状态空间转换向传递函数:[NUM,DEN] = SS2TF(A,B,C,D,iu)---iu表示对系统的第iu个输入量求传递函数;对单输入iu为1;验证教材P438页的例9-6。

求P512的9-6题的状态空间描述。

>> A=[0 1;0 -2];>> B=[1 0;0 1];>> C=[1 0;0 1];>> D=[0 0;0 0];>> [NUM,DEN] = ss2tf(A,B,C,D,1)NUM =0 1 20 0 0DEN =1 2 0>> [NUM,DEN] = ss2tf(A,B,C,D,2)NUM =0 0 10 1 0DEN =1 2 0给出的结果是正确的,是没有约分过的形式P512 9-6>> [A,B,C,D]=tf2ss([1 6 8],[1 4 3])A =-4 -31 0B =1C =2 5D =12、状态方程求解单位阶跃输入作用下的状态响应:G=ss(A,B,C,D);[y,t,x]=step(G);plot(t,x).零输入响应[y,t,x]=initial(G,x0)其中,x0为状态初值。

验证P435的例9-4,P437的例9-5。

9-4A=[0 1;-2 -3];B=[0;0];C=[0 0];D=[0];G=ss(A,B,C,D);[y,t,x]=initial(G,[1;2]);plot(t,x)(设初始状态为[1 ;2])零输入响应00.20.40.60.81 1.2 1.4 1.6 1.82-1-0.50.511.529-5零输入响应A=[0 1;-2 -3];B=[0;1];C=[0 0];D=[0];G=ss(A,B,C,D);[y,t,x]=initial(G,[1;2]);plot(t,x)00.20.40.60.81 1.2 1.4 1.6 1.82-1-0.50.511.52零状态响应,阶跃信号激励下>> A=[0 1;-2 -3];B=[0;1];C=[0 0];D=[0];>> G=ss(A,B,C,D);[y,t,x]=step(G);plot(t,x)00.20.40.60.81 1.2 1.4 1.6 1.8200.050.10.150.20.250.30.350.4总响应>> A=[0 1;-2 -3];B=[0;1];C=[0 0];D=[0];G=ss(A,B,C,D);[y1,t1,x1]=step(G);[y2,t2,x2]=initial(G,[1;2]);>> x=x1+x2;>> plot(t1,x)00.20.40.60.81 1.2 1.4 1.6 1.82-0.500.511.523、系统可控性和可观测性可控性判断:首先求可控性矩阵:co=ctrb(A ,B)。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讲义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讲义

(10.7)
系统的状态方程:
= Ax + Bu T ⎧x T θ1 θ 2 θ1 θ2 ⎤ , y = [θ1 θ 2 ] ,其中x = ⎡ ⎨ ⎣ ⎦ ⎩ Y = Cx
⎡ 0 ×2 A = ⎢ −2 1 ⎣J M I 2×2 ⎤ ⎡0 ⎤ , B = ⎢ −21×1 ⎥, C = [I 2×2 −1 ⎥ − J F⎦ ⎣J K ⎦ 0 2×2 ]
§10 旋转式倒立摆数学模型建立及极点配置控制算法设计
一、实验名称:旋转式倒立摆数学模型建立及极点配置控制算法设计 二、实验目的: 1.认识 XZ-Ⅱ旋转式倒立摆系统,掌握系统构成、工作原理、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 软件操作平台使用方法。 2.掌握一阶旋转式倒立摆系统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 Matlab 对其进行仿真研究。 3.掌握一阶旋转式倒立摆系统的状态反馈控制(极点配置算法) ,在 MATLAB 平台上 进行仿真研究。 4.掌握实际系统的调试方法,对一阶旋转式倒立摆系统进行在线控制。 三、实验类型:综合 四、实验环境:计算机,XZ-II 型旋转式倒立摆 五、实验内容与实验步骤: 1.机理法建模 系统建模和参数测量是控制算法设计的第一步, 建立比较精确的数学模型是控制系统设 计的基础。下面,用牛顿力学对模型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 如图 7.1 所示,根据牛顿力学,在非惯性系 S2 中,对摆杆有:
利用极点配置的方法求反馈矩阵 K 。任取一组期望极点 P ,在 MATLAB 中利用 place(A,B,P)函数求得 K=[Ka,Ko,Kva,Kvo]。 (2)建立旋转式倒立摆的非线性模型的微分方程 运行 MATLAB6.0 以上的版本,选择主菜单 file→new→m-file 建立文件 dlfun.m: Function xdot=dlfun(t,x); m1=0.200; m2=0.052; L1=0.10; L2=0.12; r=0.20; km=0.0236; ke=0.2865;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报告学院:机电学院学号:XXXXX姓名:XXXXX班级:XXXX实验一 系统的传递函数阵和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转换一、实验目的1.熟悉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模型转换。

2.了解MATLAB 中相应的函数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1.给定系统的传递函数为1503913.403618)(23++++=s s s s s G 要求(1)将其用Matlab 表达;(2)生成状态空间模型。

2.在Matlab 中建立如下离散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y (k + 2) +5y (k +1) +6y (k ) = u (k + 2) + 2u (k +1) +u (k ) 3.在Matlab 中建立如下传递函数阵的Matlab 模型⎥⎥⎥⎥⎦⎤⎢⎢⎢⎢⎣⎡+++++++++++=726611632256512)(2322s s s s s s s s s s s s G 4.给定系统的模型为)4.0)(25)(15()2(18)(++++=s s s s s G求(1)将其用Matlab 表达;(2)生成状态空间模型。

5.给定系统的状态方程系数矩阵如下:[]0,360180,001,0100011601384.40==⎥⎥⎥⎦⎤⎢⎢⎢⎣⎡=⎥⎥⎥⎦⎤⎢⎢⎢⎣⎡---=D C B A用Matlab 将其以状态空间模型表示出来。

6.输入零极点函数模型,零点z=1,-2;极点p=-1,2,-3 增益k=1;求相应的传递函数模型、状态空间模型。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 1. 程序代码如下:num = [18 36];den = [1 40.3 391 150]; tf(num,den) ss(tf(num,den))Transfer function:18 s + 36----------------------------s^3 + 40.3 s^2 + 391 s + 150a =x1 x2 x3x1 -40.3 -24.44 -2.344x2 16 0 0x3 0 4 0b =u1x1 1x2 0x3 0c =x1 x2 x3y1 0 1.125 0.5625d =u1y1 0Continuous-time model.2.2.程序代码如下:num=[1 2 1];den=[1 5 6];tf(num,den,-1)运行结果:Transfer function:z^2 + 2 z + 1-------------z^2 + 5 z + 6Sampling time: unspecified3.程序代码如下:num={[1 2 1],[1 5];[2 3],[6]};den={[1 5 6],[1 2];[1 6 11 6],[2 7]};tf(num,den)Transfer function from input 1 to output...s^2 + 2 s + 1#1: -------------s^2 + 5 s + 62 s + 3#2: ----------------------s^3 + 6 s^2 + 11 s + 6Transfer function from input 2 to output...s + 5#1: -----s + 26#2: -------2 s + 74. 程序代码如下:sys=zpk(-2,[-15 -25 -0.4],18)ss(sys)运行结果:1)Zero/pole/gain:18 (s+2)---------------------(s+15) (s+25) (s+0.4)2)a =x1 x2 x3x1 -0.4 1.265 0x2 0 -15 1x3 0 0 -25b =u1x1 0x2 0x3 8c =x1 x2 x3y1 2.846 2.25 0d =u1y1 0Continuous-time model.5.程序代码如下:A=[-40.4 -138 -160;1 0 0;0 1 0];B=[1 0 0]';C=[0 18 360];D=0;ss(A,B,C,D)运行结果:a =x1 x2 x3x1 -40.4 -138 -160x2 1 0 0x3 0 1 0b =u1x1 1x2 0x3 0c =x1 x2 x3y1 0 18 360d =u1y1 0Continuous-time model.6. 程序代码如下:sys=zpk([1 -2],[-1 2 -3],1) tf(sys)ss((sys)运行结果:Zero/pole/gain:(s-1) (s+2)-----------------(s+1) (s+3) (s-2)Transfer function:s^2 + s - 2---------------------s^3 + 2 s^2 - 5 s - 6a =x1 x2 x3x1 -1 2.828 1.414x2 0 2 2x3 0 0 -3b =u1x1 0x2 0x3 2c =x1 x2 x3y1 -0.7071 1 0.5d =u1y1 0Continuous-time model.四、实验总结本次实验主要是熟悉利用matlab建立线性系统数学模型以及模型间的相应转换(如状态空间、传递函数模型等)、并了解matlab中相应函数的使用,如tf、ss、zp2ss、ss2tf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报告2010年12月31日实验一题1.1 已知SISO 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243258()2639s s g s s s s s ++=++++(1)将其输入到MA TLAB 工作空间; (2)获得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

(1)>> num=[1,5,8]; den=[1,2,6,3,9];G=tf(num,den)Transfer function: s^2 + 5 s + 8 ----------------------------- s^4 + 2 s^3 + 6 s^2 + 3 s + 9 (2)>> num=[1,5,8]; den=[1,2,6,3,9]; G=tf(num,den); G1=ss(G)a =x1 x2 x3 x4 x1 -2 -1.5 -0.375 -1.125 x2 4 0 0 0 x3 0 2 0 0 x4 0 0 1 0 b = u1 x1 1 x2 0 x3 0 x4 0c =x1 x2 x3 x4 y1 0 0.25 0.625 1 d = u1 y1 0Continuous-time model.题1.2 已知SISO 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为112233010100134326xx xx u x x ⎡⎤⎡⎤⎡⎤⎡⎤⎢⎥⎢⎥⎢⎥⎢⎥=+⎢⎥⎢⎥⎢⎥⎢⎥⎢⎥⎢⎥⎢⎥⎢⎥----⎣⎦⎣⎦⎣⎦⎣⎦,[]123100x y x x ⎡⎤⎢⎥=⎢⎥⎢⎥⎣⎦(1)将其输入到MA TLAB 工作空间;(2)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1) A=[0,1,0;0,0,1;-4,-3,-2];B=[1;3;6];C=[1,0,0];D=zeros(1,1);G=ss(A,B,C,D)a =x1 x2 x3x1 0 1 0x2 0 0 1x3 -4 -3 -2b =u1x1 1x2 3x3 6c =x1 x2 x3y1 1 0 0d =u1y1 0Continuous-time model.(2) A=[0,1,0;0,0,1;-4,-3,-2];B=[1;3;6];C=[1,0,0];D=zeros(1,1);G=ss(A,B,C,D);G1=tf(G)Transfer function:s^2 + 5 s + 15---------------------s^3 + 2 s^2 + 3 s + 4实验二题2.1 已知SISO 系统的状态方程为[]01323011x x u y x⎡⎤⎡⎤=+⎢⎥⎢⎥--⎣⎦⎣⎦= (1)0u =,()101x ⎡⎤=⎢⎥-⎣⎦,求当t =0.5时系统的矩阵系数及状态响应;(2)1()u t =,()000x ⎡⎤=⎢⎥⎣⎦,绘制系统的状态响应及输出响应曲线;(3)1cos 3t u e t -=+,()000x ⎡⎤=⎢⎥⎣⎦,绘制系统的状态响应及输出响应曲线;(4)0u =,()102x ⎡⎤=⎢⎥⎣⎦,绘制系统的状态响应及输出响应曲线;(5)在余弦输入信号和初始状态()101x ⎡⎤=⎢⎥⎣⎦下的状态响应曲线。

(1) A=[0,1;-2,-3]; expm(A*0.5)ans =0.8452 0.2387 -0.4773 0.1292A=[0,1;-2,-3]; eAt=expm(A*0.5); x0=[1;-1]; xt=eAt*x0 xt =0.6065-0.6065(2)A=[0,1;-2,-3]; B=[3;0]; C=[1,1];D=zeros(1,1); G=ss(A,B,C,D); [y,t,x]=step(G);subplot(1,2,1);plot(t,x);title('状态响应曲线'); subplot(1,2,2)plot(t,y);title('输出响应曲线')(3)A=[0,1;-2,-3];B=[3;0];C=[1,1];D=zeros(1,1);t=[0:.04:4];u=1+exp(-t).*cos(3*t); G=ss(A,B,C,D);[y,t,x]=lsim(G,u,t); subplot(1,2,1);plot(t,x);title('状态响应曲线'); subplot(1,2,2)title('输出响应曲线')(4)A=[0,1;-2,-3];B=[3;0];C=[1,1];D=zeros(1,1);t=[0:.01:4];u=0;G=ss(A,B,C,D);x0=[1;2];[y,t,x]=initial(G,x0,t); subplot(1,2,1);plot(t,x);title('状态响应曲线'); subplot(1,2,2)title('输出响应曲线')(5)A=[0,1;-2,-3];B=[3;0];C=[1,1];D=zeros(1,1);t=[0:.01:4];u=cos(t);G=ss(A,B,C,D);x0=[1;1];[y,t,x]=lsim(G,u,t); plot(t,x);title('状态响应曲线')题2.2 已知一个连续系统的状态方程是0102541xx u ⎡⎤⎡⎤=+⎢⎥⎢⎥--⎣⎦⎣⎦若取采样周期0.05T =秒(1)试求相应的离散化状态空间模型;(2)分析不同采样周期下,离散化状态空间模型的结果。

(1)A=[0,1;-25,-4]; B=[0;1];[G ,H]=c2d(A,B,0.05) G =0.9709 0.0448 -1.1212 0.7915 H =0.00120. 0448(2)A=[0,1;-25,-4];B=[0;1];[G ,H]=c2d(A,B,0.1) G =0.8923 0.0790 -1.9759 0.5762 H =0.00430. 0790实验三题3.1 已知系数阵A 和输入阵B 分别如下,判断系统的状态能控性⎥⎥⎥⎦⎤⎢⎢⎢⎣⎡--=211013333.06667.10666.6A , ⎥⎥⎥⎦⎤⎢⎢⎢⎣⎡=110BA=[6.666,-10.6667,-0.3333;1,0,1;0,1,2]; B=[0;1;1];Uc=[B,A*B,A^2*B]; rank(Uc) ans =3 所以,能控题3.2 已知系数阵A 和输出阵C 分别如下,判断系统的状态能观性。

⎥⎥⎥⎦⎤⎢⎢⎢⎣⎡--=211013333.06667.10666.6A , []201=CA=[6.666,-10.6667,-0.3333;1,0,1;0,1,2];C=[1,0,2];Uo=[C;C*A;C*A^2]; rank(Uo) ans =3 所以,能观题3.3 已知系统状态空间描述如下[]021*******01110xx u y x-⎡⎤⎡⎤⎢⎥⎢⎥=+⎢⎥⎢⎥⎢⎥⎢⎥--⎣⎦⎣⎦=(1)判断系统的状态能控性;(2)判断系统的状态能观测性;(3)构造变换阵,将其变换成能控标准形; (4)构造变换阵,将其变换成能观测标准形; (1)A=[0,2,-1;5,1,2;-2,0,0]; B=[1;0;-1]; C=[1,1,0];Uc=[B,A*B,A^2*B]; rank(Uc)ans =3所以,能控(2)A=[0,2,-1;5,1,2;-2,0,0]; B=[1;0;-1];C=[1,1,0];Uo=[C;C*A;C*A^2]; rank(Uo) ans =3 所以,能观 (3)A=[0,2,-1;5,1,2;-2,0,0]; B=[1;0;-1]; C=[1,1,0]; D=[0];Uc=[B,A*B,A^2*B]; U=inv(Uc); p1=[0,0,1]*U; p=[p1;p1*A;p1*A^2]; p2=inv(p); Ac=p*A*p2; Bc=p*B; Cc=C*p2;G=ss(Ac,Bc,Cc,D)x1 x2 x3 x1 0 1 0 x2 0 2.22e-016 1x3 -10 12 1b =u1x1 0x2 0x3 1c =x1 x2 x3y1 -4 3 1d =u1y1 0Continuous-time model.(4)A=[0,2,-1;5,1,2;-2,0,0];B=[1;0;-1];C=[1,1,0];D=[0];Uo=[C;C*A;C*A^2];U=inv(Uo);T1=U*[0;0;1];T=[T1,A*T1,A^2*T1];T2=inv(T);Ao=T2*A*T;Bo=T2*B;Co=C*T;G=ss(Ao,Bo,Co,D)a =x1 x2 x3x1 0 0 -10x2 1 0 12x3 0 1 1b =u1x1 -4x2 3x3 1c =x1 x2 x3y1 0 0 1d =u1y1 0Continuous-time model.实验四题4.1 某系统状态空间描述如下[]021151202001110x x u y x-⎡⎤⎡⎤⎢⎥⎢⎥=+⎢⎥⎢⎥⎢⎥⎢⎥--⎣⎦⎣⎦= (1)利用李雅普诺夫第一方法判断其稳定性;(2)利用李雅普诺夫第二方法判断其稳定性。

(1)A=[0,2,-1;5,1,2;-2,0,0];B=[1;0;-1];C=[1,1,0];D=[0];flag=0;[z,p,k]=ss2zp(A,B,C,D,1);disp('System zero-points,pole-points and gain are:');zpkn=length(A);for i=1:nif real(p(i))>0flag=1;endendif flag==1disp('System is unstable');elsedisp('System is stable');endSystem zero-points,pole-points and gain are: z =1.0000-4.0000p =-3.39783.57450.8234k =1System is unstable(2)A=[0,2,-1;5,1,2;-2,0,0];Q=eye(3,3);P=lyap(A,Q);flag=0;n=length(A);for i=1:ndet(P(1:i,1:i))if(det(P(1:i,1:i))<=0)flag=1;endendif flag==1disp('System is unstable');elsedisp('System is stable');endans =-2.1250ans =-8.7813ans =6.1719System is unstable实验五题5.1 某系统状态方程如下[]010100134326100x x u y x⎡⎤⎡⎤⎢⎥⎢⎥=+⎢⎥⎢⎥⎢⎥⎢⎥----⎣⎦⎣⎦= 理想闭环系统的极点为[]123---,试(1)采用直接计算法进行闭环系统极点配置;(2)采用Ackermann 公式计算法进行闭环系统极点配置;(3)采用调用place 函数法进行闭环系统极点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