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珺21世纪核心素养
2020年常州市教师职称考试复习资料核心素养1
核心素养在专项研究和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可见,国际组织以及不少国家对“核心素养”体系的研究不仅远远早于我国,提出的框架体系也各有特色。
这一方面体现了国际组织和不同国家对“核心素养”相同的重视,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国际组织和不同国家对未来全球发展趋势及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认知和不同的应对策略。
其实,早在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公布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就提出了类似核心素养的体系: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对“核心素养”体系的普遍关注,其深刻的社会背景是工业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转变,由此带来对教育目标的深刻反省,人们意识到,工业时代的产业工人以及专业化的“知识劳动者”将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面对变动的未来,必须以必备品格和核心能力为培养指向,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正是因此,才出现了国际组织先提出“核心素养”,经济发展模式更早进入转型期的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较早提出“核心素养”的现象。
“核心素养”的提出将会带来哪些改变?在第二届“北京教育论坛”上,专家表示,时代变化了,要求变了,呼唤核心素养的出现:“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来源,也是确保课程改革万变不离其宗的‘DNA’。
核心素养将为北京学校带来六大变化。
”这六大变化是:1.育人导向更加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养的培养;2.课堂教学更加关注课程建设综合化、主体化发展趋势;3.实践活动,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4.课业负担将会进一步减轻课业负担,课后作业形式及总量发生较大变化;5.学校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6.未来将更加注重增加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适应性。
核心素养提出,“三维目标”就无用了?显然不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何尝没有“核心素养”的基因?只是,三维目标在落实中,常常变成逐级递减的情况:知识与技能是核心,过程与方法稍稍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虚无缥缈。
知识与素养并举,思维与品格并成
知识与素养并举,思维与品格并成作者:***来源:《校园英语·月末》2023年第03期摘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要紧紧围绕核心素养来确定课程目标,而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离不开思维的深度参与。
本文通过对小学英语“四元五环”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培养路径的探究,论述了小学英语课堂如何利用创新教学模式实现学生的知识与素养并举、思维与品格并成,以此强化英语学科的育人作用。
同时,本文还对趣设多元活动,激发思维参与,发展语言能力;活用思维导图,拓宽思维空间,推动语言学习;学生自主提问,凸显思维主体,培育文化意识;巧借问题链,推进思维进阶,凸显育人价值;小组合作学习,助力思维创新,提升学习能力这五个方法进行具体阐述,希望能为同行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小学英语;思维品质;核心素养;“四元五环”作者简介:王淡艳,福清市龙田中心小学。
核心素养是英语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其强调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融合互动,协调发展。
其中思维品质体现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决定语言、文化学习等认知活动的质量,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程度。
“四元五环”的教学理念,即围绕“情境、思维、能力、立德”四大元素,并结合英语课堂教学五大环节开展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小学英语教师更加高效地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加速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培养学生优秀的思维品质,强化学生的思维建设以及德育建设,对小学英语高效课堂、优质课堂的构建有着积极影响。
本文结合闽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中的课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探讨小学英语“四元五环”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策略,旨在培养思维品质的同时发展语言能力、培育文化意识、提升学习能力,实现学生的知识与素养并举、思维与品格并成。
一、趣设多元活动,激发思维参与,发展语言能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小学英语教师很少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倾向于在有限的时间内为学生传输更多的知识,但是学生在消极心態的影响下比较容易生出逆反心理,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
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
核心素养是我国实现学校教育价值和确立人才质量标准的基础与核心,是在国家教育方针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学生发展必须达到的目标体系。
如果说“双基”目标是教学的2.0版、“三维”目标是教学的3.0版的话,那么,“核心素养”目标就是教学的4.0版。
它直接指向的是学校教育的本质与价值所在、学生的未来所在、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所在。
学生发展九大素养2014年4 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深入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并提出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研制与建构,作为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关键环节,以此来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
2016年2月26日中国教育学会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核心素养突出强调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核心素养强调的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更是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形成的品格和素养。
核心素养教育模式取代知识传授体系,这是素质教育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意义重大而深远。
价值观是发展的原动力如果简单回顾国际社会对于学习目标定位的历史变迁,我们基本可以确认,自二战之后,世界各国都经历了一个从“知识取向”到“能力取向”再到“知识”“能力”“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过程,而当下我们所处的时代就是这个对“知识”“能力”“价值观”要求都很高的时代,国际社会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而提出了“21世纪核心素养”这样的教育概念,并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学者的认可。
尽管不同学者、不同国际机构对于21世纪核心素养的解读和具体指标维度不同,但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有很多相通之处,并呈现了以下两个基本趋势。
21世纪学生的发展核心素养分析
21世纪学生的发展核心素养分析引言在21世纪这个知识爆炸、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学生所需具备的核心素养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学科知识,更加注重综合素质、创新能力以及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
本文将对21世纪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进行分析,以期为教育工作者、家长和学生本人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定义与内涵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方面所需具备的关键素质,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需求。
以下几方面是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主要内涵:1. 综合素质:包括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跨文化交流等能力。
2. 信息素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学生需要具备检索、评估、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对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的认知。
3. 情感素养:包括自我认知、自我管理、同理心、抗压能力等,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
4. 价值观: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念、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公民。
二、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性1.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学生需要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2. 提高个人竞争力: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具备核心素养的学生更容易在学术、工作和生活中取得成功。
3. 促进国家发展:一个国家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具有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具备核心素养的学生有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
三、如何培养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1. 改革教育体制:教育部门应不断完善教育体制,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中。
2. 提升教师素质:教师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在综合素质、信息素养、情感教育和价值观教育方面的能力。
3. 家庭教育: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营造一个充满关爱、尊重和引导的家庭环境,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1世纪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21世纪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21世纪的信息时代,教育界对于学生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个时代,中学生需要具备一系列的核心素养。
本文将介绍21世纪中学生需要具备的10种核心素养。
1、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中学生需要具备的重要素养之一。
它包括独立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勇于尝试新技术和新的思维方式。
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应对挑战和机遇。
2、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指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合理的评估和判断。
中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分析问题、评价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对事物进行客观的判断。
批判性思维有助于学生在面对各种信息时做出正确的决策。
3、合作与交流能力在21世纪,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中学生需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资源、沟通意见和协调活动。
此外,他们还需要掌握基本的礼仪和跨文化交流技巧,以便更好地与不同背景的人合作和交流。
4、自我发展与规划能力自我发展与规划能力是指中学生需要具备的自我认知、自我激励和自我规划的能力。
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计划和时间表,中学生可以更好地发掘自己的潜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以适应未来的社会需求。
5、信息素养与媒体素养在信息时代,信息素养和媒体素养是每个中学生必须具备的素养。
他们需要了解如何获取、评估和使用信息,同时还需要了解媒体传播的原理和技巧,以更好地应对信息社会的挑战。
6、公民与社会素养公民与社会素养是指中学生需要具备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他们需要了解国家的基本制度、法律常识、社会组织和公共事务等方面的知识,以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行使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
7、跨文化素养与全球视野随着全球化的加速,跨文化素养和全球视野对于中学生来说越来越重要。
他们需要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尊重多元文化,并具备全球视野,以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社会环境和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8、健康生活与体育素养健康生活与体育素养对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
他们需要了解健康饮食、积极锻炼、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以建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高职学生“全球胜任力”的培育——基于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实践和研究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二○一八年第十一卷第五期︵总第六十一期︶高职学生“全球胜任力”的培育——基于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实践和研究曹彬(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苏州205104)摘要:如何培养适应全球化进程、具备全球胜任力的人才,是高职院校面临的课题之一。
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借助学校现有的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在学生全球胜任力培育中,从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国际交流平台及营造开放的国际化校园环境,培育世界公民意识方面做出了实践与探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全球胜任力;培育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078(2018)05-0019-04DOI :10.3969/j.issn.1674-5078.2018.05.007收稿日期:2018-05-13基金项目:江苏省“十二五”规划课题《江苏职业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途径研究》(项目编号:B-b/2015/03/066);苏州高职高专院校重点课题《“全球化3.0”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全球胜任力”的培育——基于苏旅财中外合作交流项目》(课题编号:SGZXA201710)作者简介:曹彬(1980-),男,江苏苏州人,高级讲师,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及职业教育国际化。
一、什么是全球胜任力“全球胜任力”有时也被称为或翻译为“全球竞争力”,简单来说,就是指个体是否具备适应参与全球合作与竞争的能力。
各种不同的解读也在不同的国际组织间、专家学者之间进行着传播和讨论。
比如,美国的Asia Society 组织认为,全球胜任力是指将学生在21世纪当中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的因素。
具备全球胜任力的学生应该具备以下的知识和技能:探索世界、正视不同观点、发表想法、采取行动。
[1]另外一家类似的美国组织World Savvy 在其官网上将全球胜任力定义为在今天相互联系的世界中,想要引导自己并走向成功所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及性格。
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 创新思维
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是指21世纪学生需要具备的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创造力(Creativity)、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沟通(Communication)、协作(Collaboration)和跨文化技能(Cross-cultural Competency)。
这五大素养是适应当今社会快速发展和变化的要求,培养学生成为未来具有竞争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而提出的。
1. 创造力:创造力是指通过产生新的想法、概念或解决问题的能力。
21世纪学生需要具备创造力,能够不断创新,提出独特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在教育中,可以通过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可以组织各种创意比赛或者开展跨学科的项目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2. 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指学生能够独立分析、评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21世纪社会,信息爆炸,学生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来辨别信息的真伪,做出明智的决策。
学校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学会怀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其辨别信息的能力。
3. 沟通:沟通能力是指学生可以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够倾听他人的观点。
在21世纪社会,团队合作和组织管理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辩论赛、口才培训、团队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4. 协作:协作能力是指学生可以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
在当今社会,团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技能,能够有效地整合各种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学校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5. 跨文化技能:跨文化技能是指学生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并能够在多元文化环境中有效地交流和合作。
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技能变得尤为重要,学校可以通过国际交流、文化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技能。
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是对21世纪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
学校应该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跨文化技能,使他们能够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成为未来具有竞争力的人才。
拥有这5种核心素养的孩子,未来更容易取得成功
拥有这5种核心素养的孩子,未来更容易取得成功21是世纪科技飞速发展的一个世纪,怎样的人才能在这个世纪立足呢?北京师范大学这份权威发布的研究报告为您揭秘。
各位家长一定要认真学习,针对性的培养,方能让自己的孩子在未来社会更好的展现自己的才华。
全文8779字丨阅读共需5分钟编辑丨人民酱近十几年来,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与测评日益引起全球关注,甚至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制定教育政策、开展教育改革的基础。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举行发布会,首次对外发布《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研究报告(中文版)》。
这份报告吸纳了中国学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并基于我国社会、经济、科技、教育发展需求,进一步追问“打下中国根基、兼具国际视野”的人应该具有哪些素养,提出了“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并搭建框架、阐述内涵。
“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包括文化理解与传承(Culture Competency)、审辩思维(Critical Thinking)、创新(Creativity)、沟通(Communication)、合作(Collaboration),这5项素养的首字母均为C,故称该模型为核心素养的5C模型,这些素养简称为5C素养。
5C素养每个方面又包括3-4个二级维度,如下表所示。
每个素养各有侧重。
“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是核心,该素养包含价值取向对所有行为都具有导向作用;审辩思维与创新更多地表现为认知能力,审辩强调理性、有条理、符合逻辑,创新强调突破边界、打破常规;沟通与团队合作侧重反映个体的社会技能,沟通强调尊重、理解、共情,合作强调在实现共同目标的前提下作必要的坚持与妥协。
五大素养又相互关联。
文化理解与传承是核心;创新离不开审辩思维,沟通是合作的基础;良好的审辩能力能够提升沟通与合作的效率,有效的沟通与合作有助于实现更高质量的创新。
综上,五个素养从不同角度刻画21世纪人才必备的核心素养,它们之间既各有侧重,又相互紧密关联,形成一个整体。
《核心素养——成长的力量》摘记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界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作为一种全面发展学生个性和能力的教育理念,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如何培养学生成长所需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面临的课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探讨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笔者参加了一场关于核心素养的研讨会,并在会议中做了以下摘记。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和内涵1.1 核心素养的概念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并不断提升的基本素养,它是学生在不同学科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综合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交流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信息素养等。
1.2 核心素养的内涵批判性思维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评价和表达的能力;创造性思维是指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能力;交流能力是指学生能够清晰、准确、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的能力;合作能力是指学生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团结合作的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是指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的能力;信息素养是指学生能够获取、评估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2.1 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为基础,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使其具备宽广的国际视野、高尚的情操和精湛的品德修养。
2.2 开展跨学科的探究学习和项目学习,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开展跨学科的课程设置和项目学习,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
2.3 倡导探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强化学校和家庭的合作,促进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学校和家庭应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2.5 加强信息技术教育,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2021.12.24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策略与评价.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自
社
主
学会学责习任担当
会
发 展
健康生实活践创新
参 与
全面发展 的人
如教学《秋天的怀念》一课结尾:
延伸拓展:又是一个细雨飘飞的清明时节,作者史铁生来 到了母亲的墓前。面对着母亲的遗像。史铁生会对母亲说些什 么呢?
学生:母亲,想起您生前承受的病痛折磨、想起我曾经有 过的暴怒无礼、想起您对我付出的一切一切,我真是惭愧极了。 如果,您还活着;如果,你还能再回到我的身边,我将尽一切 力量,让您开心,让您快乐。
1.从知识本身的角度而言,整体意味着联系。能看出知识之间的联系。 2.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而言,整体意味着组织。组织就是建构,学习就是 知识的建构过程。 3.从课程的角度而言,整体意味着统整。以知识联系为纲的通整,走向 学科的综合,学科内部也应打通;以主题为纲的通整,指以问题为核心 进行的课程整合;以核心素养为纲的通整,不是考虑学科知识,而是考 虑人的素养。
案例:道德课堂,生命课堂,幸福课堂
三、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评价
怎样的一节课才是好课?
叶澜教授认为,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 的要求:就她倡导的“新基础教育”而言,大致表现在方面。
一有意义(扎实 );二有效率(充实 );三生成性(丰实 ); 四常态性(平实 );五有待完善(真实 )。
在教学《山雨》一课时,老师提问:“读了课题,你想说 点什么?”
评价语言要有准确性
然而,另一个教师的机智处理,成功地生成了课堂的精彩。当教师 听到“想成为一个神仙”这个回答时,教师先是一怔,但她很快走到男孩 身边,微笑着说:“你的想法很特别,那你认为现实生活中有神仙吗?” 男孩答:“没有”。教师顺势引导说:“那就很遗憾,看来你的这个梦想是 无法实现了。”很显然,课例中男孩的回答是缺乏合理性的,也是教师始 料不及的。但对这独特的回答教师既没有热情赞赏,也没有断然否定, 而是通过适度评价(想法很特别!)和适时引导(现实生活中有神仙 吗?)从而纠正了他错误的认识倾向。
2024年《从教走向学》——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
【读书感悟】刘丽锋:《从教走向学》——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伴随着春节的喜庆阅读了《从教走向学》这本书,这本书解开了我很多的疑惑,也让我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
一、解读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发布,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维度定义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从这三个维度又衍生出了18个基本点。
在此基础上,每一个学科都凝练出了学科核心素养。
比如2022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里提及的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如下: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分为四个方面,即“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数学核心素养的总体表现: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数学抽象)(数学的一般性)。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逻辑推理)(数学的严谨性)。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数学模型)(应用的广泛性)。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作为教师,我们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首先教师要明白什么样的人才是全面发展的人,什么样的人才是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只有教师心中有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容,心中明白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才能从核心素养出发,让所有的教育教学工作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服务。
二、教学目标如何服务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从哪里来?教师每天备课都在写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从哪里来呢?来自教材和教参,来自教师的经验,来自学生的具体情况……似乎都有道理,但是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教学目标要来自课程标准。
有人对教学工作做过一个比喻,把课程标准比作圆心,教学目标比作半径,无论我们教授哪一门课程,不论圆有多大,半径有多长。
都离不开圆心。
综观课程标准,其中每一项内容都为教学和评估指明了方向,指导我们不论是教学还是评估时,都要更加关注真实生活,更加关注学习的过程,在学生的真实学习和深度体验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兴国必先强师——学习《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之一
但升学选拔中对分数的重视的确在阻碍核心素养的落实。
教育大环境的问题不能单凭一线教师甚至各学校的努力,政府的政策支持更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各层次初中核心素养落实中面临的问题对于题目“授课时,您是否有意识渗透核心素养的理念”,普通初中有60.61%的教师选择“是”,示范性初中的教师100%选择“是”,重点高中的教师80.00%选择“是”。
普通高中的教师对于核心素养的渗透有一定的自主意识,示范性初中的教师则更主动地去尝试渗透,重点初中大部分教师愿意尝试,但教师积极性却比不上示范性高中。
笔者推测该结果与考试制度有关,名校追求升学率,某些教师的教学仍以“应试”为主。
在题目“核心素养教育难开展的原因”中,普通初中的教师认为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方式不适应为最主要的原因。
示范性高中的教师则将教师思想认识上,教学方法上,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方式的不适应并列为最主要的原因。
重点初中的教师则认为考试机制与核心素养理念不相匹配为主要原因。
可见,不同层次的初中面临的问题不一样。
普通初中的生源质量是三个层次里面相对较复杂的,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有限,从而影响了教师实施核心素养教育的效率与积极性。
示范性高中,生源质量相对较好,教师的教学素质也处于中等。
前文亦提到,示范性高中对核心素养的渗透最为积极,因此容易发现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倘若此时碰上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核心素养的开展就会遇到困难。
重点高中生源最好,教师队伍对于核心素养的理解也相对准确,此刻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以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为第一目标,还是追求升学率为第一目标”,考试机制与教学培养目标的冲突显得较为突出。
(六)学校重视程度不高,缺乏实践指导各层次的学校对于核心素养的落实大多停留在理论学习的层次,缺乏真正的技能培养,且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不高。
“教师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理解情况”这一项当中,选择“完全理解,实际教学偶有应用”的占22.92%,选择“大致理解,但还无法实践”的占45.83%,选择“不怎么理解,也无法实践”的占25.00%,该三项数据总共占93.75%,说明教师对于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理解,不只一知半解,更不明白如何实践。
《面向未来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全球经验》研究设计
《面向未来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全球经验》研究设计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传统的知识和技能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而更加注重个体的创新、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沟通等综合能力,这些能力被称为“核心素养”。
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球各国纷纷开始探索和实践面向21世纪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
本文旨在梳理和总结全球范围内面向未来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实践经验,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提炼出成功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21世纪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界定和解析,明确本文的研究对象和范围;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的方法,梳理全球范围内面向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实践案例,重点关注教育政策、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再次,对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实践经验进行比较和归纳,提炼出成功的经验和教训,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因素;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面向未来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改革建议和发展方向。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综述、案例分析、比较研究和归纳分析。
通过对全球范围内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了解当前面向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全球趋势和热点;通过案例分析,深入探究各个国家和地区在教育政策、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实践;通过比较研究和归纳分析,总结全球范围内的成功经验和教训,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对全球范围内面向未来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可以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和进步。
本文的研究也有助于促进全球范围内教育领域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面向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全球发展。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科技革新的日新月异,21世纪的教育环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21世纪学生的发展核心素养分析
21世纪学生的发展核心素养分析引言21世纪学生的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知识、能力、品德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分析21世纪学生的发展核心素养,并探讨其重要性和培养方法。
分析知识素养21世纪学生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储备,包括科学、人文、艺术等各个领域的知识。
他们应该具备良好的学科基础,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创新素养创新素养是指学生具备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1世纪学生应该培养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具备创新和创造的精神。
沟通合作素养21世纪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他们应该能够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
同时,他们应该具备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品德素养品德素养是21世纪学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应该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包括诚实、守信、尊重等。
重要性21世纪学生的发展核心素养对其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具备全面的素养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变化,提高就业竞争力,并为个人的生活和事业发展奠定基础。
培养方法多元化教育学校应该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创新能力。
同时,学校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和品德素养。
实践机会学生应该有机会参与实践活动,例如实习、志愿者服务等,以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个性化教育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优势和特点。
结论21世纪学生的发展核心素养是他们全面发展的基础,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培养环境和机会,使他们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材。
从核心素养到七大横向能力培养
从核心素养到七大横向能力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人才的培养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传统的学校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横向能力的培养。
作为21世纪社会中的新型人才,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核心素养和横向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并取得更好的发展。
本文将从核心素养和横向能力的含义、培养的重要性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核心素养的意义核心素养是指人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它不仅包括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还包括了创新意识、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等方面。
这些素养的培养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塑造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1.知识和技能知识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技能是人们实践和创新的手段。
具备了丰富的知识和一定的技能,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并发挥自己的作用。
2.情感和态度情感和态度是人们对待他人和社会的态度和情感倾向。
包括了情感的表达和控制能力、同理心、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等。
这些素养的培养对于培养学生的和谐发展和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至关重要。
3.价值观和人文精神价值观和人文精神是人们品格和思想境界的体现。
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人文精神,使学生具备自尊、自信、自强的品格。
二、核心素养与横向能力的培养核心素养与横向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核心素养是基础,是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基础。
而横向能力则是核心素养的体现和延伸。
通过培养核心素养,可以为学生培养和提高横向能力提供有力的支撑。
1.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对新事物的接受和创造的意识,是学生进行实践和创新的基本动力。
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学校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各种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2.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学生在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时的一种思维方式。
通过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考,并能够用批判性的观点和方法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和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21世纪国际人才的核心素养
21世纪国际⼈才的核⼼素养
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总裁助理兼留学服务中⼼总经理冉维主持北京论坛第⼆场圆桌对话,与北京师范⼤学国际与⽐较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美国哥伦⽐亚⼤学师范学院国际与发展教育系兼职副教授滕珺,北京市私⽴汇佳中学校长益孟德,《现代教育报》总编辑助理罗德宏,共同探讨了“21世纪国际⼈才的核⼼素养”。
冉维先⽣向观众和嘉宾提了⼀个问题:“您认为21世纪国际⼈才的核⼼素养是什么?请⽤3个关键词概括。
”家长们的回答包括:国际视野、⼀技之长、合作能⼒、创造⼒、应变能⼒、沟通能⼒等,看得出家长们对这个问题确实有深⼊思考。
现场嘉宾在家长们的答案的基础上进⼀步探讨分析,共同认为,“正确的价值观”是21世纪国际⼈才的核⼼素养的真正核⼼,并且
就“中国孩⼦怎样才能拥有这些素养”给家长⽀招。
上海论坛现场的这⼀主题的圆桌对话由缪思教育创始⼈陈尔东主持,经过主持⼈和上海外国语⼤学西外外国语学校国际部主任潘炜倩、美国诺斯克劳斯新和学校执⾏校长吴澄、原剑桥国际考试委员会官员马晓平的共同探讨,嘉宾们认为21世纪⼈才的核⼼素养可以⽤三个关键词概括:学习兴趣、学习能⼒、道德素养。
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
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1、提出过程:“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已经称为我们国家未来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
已经成了教育改革的时代词。
那么大家知道核心素养是怎么提出的吗?什么是核心素养呢?和我们过去强调的知识、技能、策略、文化意识等等是什么关系呢?会对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教研产生什么影响呢?我们作为一线的教师应该做好哪些准备与调整、改变呢?应该学习什么呢?课改的几个阶段:1978年:双基;2001年《课标》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门课程尤其关注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品质的发展。
英语课标中是五个维度: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文化意识、情感态度;2015年3月30日教育部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这个概念;2016年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出台:1个核心、3大维度、6个核心要素、18个基本要点。
从双基到三维,再到核心素养,这是从教书走向与人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也是一个伟大的变革!2、提出背景:国家立德树人的标准差得很远,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生的道德建设几乎空白;个人理解国家公民素质较差:表现自私自利不会替人找想不愿意换位思考公共场合社区唱歌跳舞的大妈们,扰民、扰学校现象,百般劝阻也不听;开会培训非常被动,不能主动发言,提出自己的想法或观点,总爱坐在后排,面对交流和互动的场面总爱低头;自我管理、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习惯和能力很差,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发现别人优点的习惯和能力很差,慎独的习惯很欠缺,妄自菲薄,骄傲自大,不爱学习,人云亦云,没有主见;个性张扬太过分,虚荣与上进标准不明确,是非的标准不明确,受挫能力太差,不肯吃苦,保守学习方法、学习资源,不愿分享与服务周围人,一瓶不满半瓶摇等诸多现象;人才培养在国际上的位置:功利的教育,行证的教育;小学—中学—高中课程的衔接不够,招生制度不平衡,评价制度不配套;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欠缺,机制不健全。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基本特征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基本特征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的基础教育变革趋势在关注人面对未来问题解决的品格培育和关键能力培养。
我们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已经进入“核心素养”时代。
核心素养的核心素养作为一个课程概念,必须是可培养、可塑造、可维持的,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而获得。
高中课程改革的新一轮推进,从高中开始,高屋建瓴,倒推、倒逼基础教育整体以核心素养为关键的课程与教学改革。
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是课程标准修订的创新点和突破口,为解决课程和教学改革关键问题找到了切入口。
为教学改革突出重围找到了发力处。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要凸现目标性、彰现整合性、呈现选择性。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基本特征举国推进的第八轮课程改革,经过十多年的跋涉,执著前行。
在课程改革10年之际,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阶段2011版的各学科课程标准。
新的课程标准进一步强化了“德育为先”的指导思想;在突出能力培养方面,在重视“双基”的基础上,把传统的“双基”目标发展为“四基”,增加了“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思想”的新要求,并强调“四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明确了学科能力培养的基本方法。
这一轮“看上去很美”的课程改革,的确在改变着人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的生态。
社会对教育改革和发展更加关注,但大家期待的教育价值取向由“应试”向“素质”的转轨并没有预期的满意度。
虽然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共同承担着育人的使命,但学校教育却蒙受着更多的指责。
改革的成效是显著的,但这并不能成为改革停步不前的理由。
因此,有必要针对改革之初制定的目标,反思问题所在。
以知识为核心的教育在”应试“的阵痛下经历了深刻的反思,教育改革经历不断的试错与调整,如今正往“核心素养时代”前行。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的基础教育变革趋势在关注人面对未来问题解决的品格培育和关键能力培养,面对新时代对人的素养要求的新变化。
2014年3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颁布,肯定了第八轮新课程改革取得的成绩,明确了课程改革面临的挑战,反思到“整体规划、协同推进不够”是课程改革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
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智慧课堂的策略研究
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智慧课堂的策略研究吕爱君
【期刊名称】《成长》
【年(卷),期】2024()5
【摘要】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学缺乏活力,学生学习缺乏动力,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相对简单,采用的方法老套陈旧,最后严重拉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新时期下,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尝试构建小组合作智慧手段,赋予课堂更多生机和活力。
小组合作智慧课堂的构建离不开环境创造,同时还应该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作为支撑,关于环境的营造需要教师有效地应用各类前沿信息技术,将集图文、视频为一体的资料素材呈现于课堂,让学生快速代入现场情境。
教师还应该转变传统的观念,与时俱进,以先进的理念和态度理解小组合作智慧课堂。
最后,在课内教师应该重新定位自我角色,以支持者的身份参与学生学习,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尽量让学生自学。
【总页数】3页(P121-123)
【作者】吕爱君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中堡镇何家营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活动单导学”模式下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
2.构建生本小组合作学习,打造高效小学语文课堂——生本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3.智慧阅读环境下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的能力,尤其是信息和通信的技术,运用符号的能力,使用科技信息
√√√√√√√√√
母语能力 学会学习 独立自主 数学素养 外语能力
有效运用口语和书面语言,母语交流,阅读和写作能力,英语,口语表达、书面表 达,陈述解释的能力,掌握法语,运用语言、文字符号的能力,阅读理解
√
√
√√
√√√
学会学习(2次),学会求知,学习能力,学习技能,个人学习能力,独立进行学 习的能力,学习如何学习,求知
认知技能(Cognitive Skills) • 认知策略(批判性思维、问
题解决、分析、逻辑推理、 解释、决策、执行功能)
• 知识 • 创造力
人际技能(Inter-personal Skills)
• 合作技能(共情、沟通、团 队合作、信任、协商、解决
冲突、服务导向、人际互 动)
• 领导力
自我技能(Intra-personal Skills)
DeSeCo模型
使用工具 异质互动 自主行动
1、互动地使用语言、符号和文本 2、互动地使用知识和信息 3、互动地使用(新)技术
1、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2、团队合作 3、管理与解决冲突
1、在复杂的大环境中行动 2、形成并执行个人计划或生活规划 3、保护及维护权利、利益、限制与需求
Global Competence
“确保全纳、公平的优质的教育,使人人可以获得终身 学习的机会”
1997年,经合组织启动了“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计划
(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Competencies: Theoretical and Conceptual Foundations, 简称 DeSeCo)。
沟通与交流能力 团队合作
表述字段
国
教际
经
科文世
澳
台
合
文凭界
大新湾
组欧组组银美芬英德法利西地
织盟织织行国兰国国国亚兰区
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以书面或口语的形式交流,学会共处,交流能力,交流沟
通,交际能力,交流表达,沟通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交流信息,交流能力,沟通 √
√
√
√
√
√
√
√
√
√
√
√
√
表达,交流者
教育的四大支柱 学会认知(learning to know) 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 学会共处(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 学会做人(learning to be)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1996年)
UNESCO《2012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中提出所有年轻人都需要具备的三类主要技能: 第一,基本技能:主要指找到能够获得满足其日常所需工资的工作要求的识字和计算能力。 第二,可转移技能: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交流思想和信息、具有创新意识、表现领导 力和责任感,以及展示创业的能力。人们需要这些技能,以便适应不同工作环境,从而提高其 留在有利可图的就业岗位的机会。 第三,技术和职业能力:许多工作要求有特定的技术专业知识,从种植蔬菜到使用缝纫机,砌 砖或使用电脑,无不如此。
• 开放(灵活、欣赏、终身学 习、好奇心……)
• 工作责任(正直、积极、主 动、坚持……)
• 自我效能(自我监管、身心健 康)
哈佛大学Fernando Reimers (2013)
学习与创新 技能
核心课程与21世纪主题
Bernie Trilling and Charles Fadel(2011). 21世纪知识技能彩虹结构图
UNESCO和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联合发布的“学习领域全球框架”
文化艺术
文字沟通
小学后
社会情绪
小学
幼儿
学习方法和 认知发展
数字数学
身体健康
科学技术
注:该框架仅用于LMTF项目探索“学生应该学什么”以及如何评价学习结果的研究,并不用于决策、课程设计和教学。
8 6 4 2 0
学前
小学
初中
教育质量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掌 握基础知识,还需培养学生作为全 球公民所必需的可迁移技能,如批 判思维、沟通、问题解决和冲突解 决的能力等。(UNESCO, 2014, p295)
知识经济的价值链条
数据
信息
知识
专业分析
市场推广
服务产品
1960-2009年美国经济中劳动技能需求变化 平
均
劳
动
技
能
投
入
的
比
重
非常规性的分析能力
非常规性的手工劳动
非常规性的人际互动能力 常规性的认知能力
常规性的手工劳动
David H. Autor and Brendan Price (2013). The Changing Task Composition of the US Labor Market: An Update of Autor, Levy, and Murnane (2003). retrieval from /files/9758 (2015-11-27)
团队合作(4次),在团队中与人合作,合作能力,合作(2次),与他人合作,在 团队合作与工作的能力,与他人合作及在团体中工作的能力
√
√
√
√
√
√
√
√
√
√
√
信息技术素养
互动的使用信息、技术,数字化素养,收集和使用信息,信息素养(2次),信息
与技术,使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掌握咨询与通讯的常规技术,培养创造科技 √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备注:采集了137个国家的数据,占全球对结资金的93%。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2014)
可持续发展:核心关切
“我们应将全人类视为一 棵树,而我们自己就是一片 树叶。离开这棵树,离开他 人,我们无法生存。” (UNESCO,2015)
工业时代的价值链条
开采
加工
组装Βιβλιοθήκη 市场推广分发产品服务
(1)思维方式,即创造性,批判性思维, 问题解决,决策和学习能力;
(2)工作方式,即沟通和合作能力; (3)工作工具,即信息技术和信息处理的
能力; (4)生活技能,即公民、生活和职业,以
及个人和社会责任。 其中,掌握无定式的复杂思维方式和
工作方式最为重要,这些能力都是计算机 无法轻易替代的。
指标
21世纪核心素养:
历史溯源与基本趋势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滕珺
Email: tengjun1983@
1990-2013年国际移民的增长数量 (含中国、印度和墨西哥)
2000-2013年全球对结资金 的增长 (以2013年的美元价值计算)
中国、印度和墨西哥 数据来源: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