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苯丙素类教案

合集下载

第3章 苯丙素类化合物

第3章 苯丙素类化合物

3.5其他色谱方法

气相色谱(GC) 高效液相色谱(HPLC)
4.其他方法

升华法 毛细管电泳技术
四、香豆素类的检识


(一)理化检识 1.荧光 2.显色反应 (二)色谱检识
(一)理化检识 1.荧光




在紫外光(365nm)照射下一般显蓝色 或紫色的荧光。 7-羟基香豆素类有较强的蓝色荧光,加 碱后其荧光更强,颜色变为绿色; 羟基香豆素醚化,或导入非羟基取代 基往往使荧光强度减弱、色调变紫; 多烷氧基取代的呋喃香豆素类一般呈 黄绿色或褐色荧光。
亮菌甲素
海棠果内酯 逆没食子酸

(一)物理性质

1.性状 2.溶解性 3.荧光 (二)化学性质
二.香豆素类 的理化性质

1.内酯的碱水解
2.与酸的反应

3.显色反应
(一)物理性质



1.性状 游离多为结晶性物质,有较敏锐的熔点, 但也有很多香豆素类成分呈玻璃态或液态。 分子量小的多具有芳香气味与挥发性,能 随水蒸汽蒸馏出来,且具升华性。 香豆素苷类一般呈粉末或晶体状,不具挥 发性,也不能升华。
(二)化学性质

1.内酯的碱水解
2.与酸的反应



1)环合反应: 2)醚键开裂: 3)双键加水反应
1)环合反应
Apigravin 二氢吡喃香豆素 应用:环合试验可以决定酚羟基和异戊烯 基间的相互位置。
2)醚键开裂:
东茛菪内酯
3)双键加水反应
黄曲霉素B1 (高毒)
黄曲霉素B2a (低毒)
3.显色反应
(一)物理性质


2.溶解性 游离香豆素类易溶于乙醚、三氯甲烷、 丙酮、乙醇、甲醇等有机溶剂,也能部 分溶于沸水,但不溶于冷水。 香豆素苷类易溶甲醇、乙醇,可溶于水, 难溶于乙醚、三氯甲烷等低极性有机溶 剂。

第三章 苯丙素类

第三章 苯丙素类

O R O R'
O
+
பைடு நூலகம்
H2N-OH
R
NHOH FeCl3
+
R'-OH
(羟胺)
O
( R-C-NH-O ) 3 Fe
+
3HCl
异羟肟酸铁(红色)
OH OH-
香豆素
盐酸羟胺
开环
缩合
异羟肟酸
+ H +++ Fe O
H N O Fe
异羟肟酸铁 红色
2.Gibbs反应和Emerson反应: 试剂:Gibbs——2,6-二氯(溴)苯醌氯亚胺 Emerson——氨基安替匹林和铁氰化钾 反应条件——有游离酚羟基,且其对位无取 代者——呈阳性
本章内容
一、苯丙酸类 二、香豆素类 1 结构类型 2 理化性质 3 香豆素的提取分离 三、木脂素类 1 结构类型 2 理化性质 3 木质素的提取分离


1.定义:苯丙素类是一类含有一个或几 个C6-C3单位的天然成份,在苯核上有酚 羟基或烷氧基取代。 2.组成:苯丙烯、苯丙醇、苯丙酸及其 缩酯、香豆素、木脂素、黄酮和木质素 等。
OMe MeO HO MeO MeO O O OMe O O O MeO O O OMe O
黄檀内酯
rutaculin kotamin(二聚体)
二、香豆素理化性质 ㈠性状 游离状态—结晶形固体,有一定熔点,大 多具有香气。分子量小的有挥发性,可随 水蒸汽蒸馏,能升华。 紫外灯下显蓝色荧光。 成苷后——大多无香味、无挥发性、不能 升华。
天然药物化学
大连医科大学 舒晓宏
第三章 苯丙素类
大纲要求: 大纲要求: 1.掌握香豆素基本母核的结构特征和类型。 2.熟悉香豆素的性状和溶解性。 3.了解香豆素与碱作用及其对结构变化的影响。 4.熟悉香豆素的提取分离方法。 5.掌握香豆素的物理性质、显色反应及应用。

【课件】第三章苯丙素类090928精品版

【课件】第三章苯丙素类090928精品版

COOH OH
顺邻 羟 基桂皮 酸
54
6
3
2
7 OO
81
香豆素
生物合成途径为:桂皮酸途径
苯丙素的生源途径
苯丙素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
莽草 酸 苯丙氨酸和酪氨酸
桂皮酸途径
苯丙酸类
香豆素类
木脂素类
第一节 苯丙酸类
基本结构——酚羟基取代的芳香羧酸。 多具有C6-C3结构的苯丙酸类。
常见的苯丙酸类:
一、香豆素的结构类型 二、香豆素的化学性质 三、香豆素的分离方法 四、香豆素的生物活性
第二节 香豆素 一、香豆素的结构类型
是顺邻羟基桂皮酸的内酯,香豆素母核 为苯骈α -吡喃酮。环上常有取代基,7-位常有 羟基或醚基。
COOH OH
顺邻 羟 基 桂皮 酸
5
4
6
3
2
7
OO
8
1
香豆素
• 部分香豆素在生物体内以邻羟基桂皮酸 甙的形式存在,酶解后甙元邻羟基桂皮 酸立即内酯化而成香豆素。
第三章
苯丙素类
OO
9'
8' 98
β
7'
3
2 1 7α
2'
1' 6'
4
6 3'
5'
5
4'
本章内容
概述 第一节 苯丙酸类 第二节 香 豆 素 第三节 木 脂 素
• 概述: 苯丙素是一类苯环与三个直链碳连在
一起为单元(C6-C3)构成的化合物。包括: 苯丙烯、苯丙醇、苯丙酸及其缩酯、香豆 素、木脂素和木质素等。广义来讲黄酮也 是苯丙素的衍生物。
香豆素C-6或C-8异戊烯基与邻酚羟基环合 而成2,2-二甲基-α -吡喃环结构,形成吡喃香 豆素。这一类天然产物并不多见。

天然药物化学第3章苯丙素类

天然药物化学第3章苯丙素类
随着人们对苯丙素类天然药物的深入 研究,其开发前景将更加广阔,有望 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研究进展
近年来,科研人员对苯丙素类天然药 物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了许多具有 新药理活性的化合物。
在提取、分离和纯化技术方面,也取 得了很大的进展,为苯丙素类天然药 物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技术支 持。
烯醇式丙酮酸提供碳架,形成苯丙氨酸。
02
苯丙氨酸的合成需要维生素B6作为辅酶,由谷氨酸脱氢酶催化 谷氨酸脱氢,生成酮戊二酸,再经过转氨酶的催化,生成苯丙
氨酸。
03
苯丙氨酸的合成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由ATP提供能量。
苯丙素类的生物合成过程
苯丙素类化合物是由苯丙氨酸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生成的,首先由苯丙氨酸转氨酶将苯丙氨酸转化为 酪氨酸,然后酪氨酸经过羟化、氧化、环化等反应,生成多种苯丙素类化合物。
物理性质
苯丙素类化合物多为固体,具 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
多数苯丙素类化合物具有鲜艳 的颜色,如黄酮类化合物多为 黄色或橙色。

苯丙素类化合物大多具有特殊 的气味和味道,如香豆素类化 合物具有香豆素的特殊气味。
化学性质
苯丙素类化合物中的 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 成、氧化等反应。
苯丙素类化合物中的 羰基可以发生还原、 成酯等反应。
合成。
在苯丙素类的生物合成过程中,存在着负反馈调节机 制,当某一中间产物浓度过高时,会抑制相应的酶活
性,从而调节整个合成过程的速率。
除了负反馈调节机制外,还存在着正反馈调节机制, 当某一中间产物浓度过低时,会促进相应酶的合成和
活性,从而加速整个合成过程。
05
苯丙素类的药理作用与机制
抗炎作用
01
苯丙素类化合物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酶和细胞因 子的产生,发挥抗炎作用。

第三章苯丙素类

第三章苯丙素类

第三章苯丙素类目的要求:1.了解苯丙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熟悉苯丙酸类的结构特点及特性。

2.掌握香豆素的结构特点和分类情况,熟悉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方法。

3.掌握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其波谱学特性。

4.了解木脂素的结构类型、理化性质及结构鉴定方法概述苯丙素是天然存在的一类含有一个或几个C6-C3基团的酚性物质。

常见的有苯丙烯、苯丙醇、苯丙酸、香豆素、木脂素和木质素等,广义的讲,黄酮类也是苯丙素的衍生物。

大多数的天然芳香化合物生源由此而来。

在苯核上常有羟基和烷氧基取代,有时会有烷基取代。

是由莽草酸(shikimic acid)通过芳香氨基酸(苯丙氨酸或酪氨酸)合成而来。

1、概念:天然成分中有一类苯环和3个直链碳连在一起为单位(C6-C3)构成的化合物,统称苯丙素类(phenylpropanoids)。

2、类别:包括苯丙烯、苯丙醇、苯丙酸及其缩脂、香豆素、木脂素、木质素。

3、生源途径:莽草酸途径(莽草酸为桂皮酸的前体,但同时也是酪氨酸、色氨酸的前体,后两者与生物碱的合成密切相关,命名为莽草酸途径将无法限定为仅由桂皮酸而来的苯丙素类化合物,故现多称为桂皮酸途径)TAL在植物界的分布远比PAL有限,基本可忽略不计。

苯丙素类化合物来源于桂皮酸生物合成途径,基本前提物质是对羟基桂皮酸。

由对羟基桂皮酸衍生了各类苯丙素类物质。

木脂素:由两分子苯丙素氧化聚合而成,少数为三聚物或四聚物。

木质素:一类高分子化合物,有几十个C6-C3单体聚合而成,与纤维素共同组成木本植物的基本组织,分子量在2800-6700之间。

本章重点介绍苯丙酸类,香豆素类和木脂素类。

第一节、苯丙酸类植物中存在的苯丙酸类成分主要是桂皮酸的衍生物。

有四种羟基桂皮酸在植物中是广泛存在的:R1COOH1对羟基桂皮酸(p-hydroxy cinnamic acid ) R1= H R2=H 2咖啡酸(caffeic acid ) OH H 3阿魏酸(ferulic acid) OCH 3 H 4芥子酸(sinapic acid ) OCH 3 OCH 3 至少还有六种桂皮酸衍生物,但较少见,如异阿魏酸(isoferulic acid)、邻羟基桂皮酸(o-hydroxy cinnamic acid)、对甲氧基桂皮酸(p-methoxy cinnamic acid)等。

第三章_苯丙素类

第三章_苯丙素类

• 3.合成:桂皮酸途径。 苯丙素类多数由莽草酸,通过苯丙氨酸 和酪氨酸,再经脱氨、羟基化、偶合等反
应形成最终产物。(见下图)
• 一、苯丙酸类
–1 结构类型 –3 香豆素的提取
• 二、香豆素类
–1 结构类型 –2 理化性质
• 三、木脂素类
–1 结构类型 –2 理化性质
第一节 苯丙酸类
• 1.基本结构:酚羟基取代的芳香环与丙烯酸构成, 多数为具有C6-C3结构。 • 常见的苯丙酸类如:
5 6 7 4 3 2
HO
8
O
1
O
伞形花内酯
• 一、结构类型
香豆素母核为苯骈α -吡喃酮。环上常有取代基。 根据取代基的类型和位置通常将香豆素分为四类:
香豆素
苯骈α-吡喃酮环上有无取代 7-羟基与6、8-异戊烯基成环情况
环合、降解
环合、不降解
简单香豆素
呋喃香豆素
吡喃香豆素
其他香豆素
成环后,常伴随失去异 戊烯基上的三个碳原子
天然药物化学
河北师范大学 曹津津
第三章
苯丙素类
(Phenylpropanoids)
• 学习要求: • 1.掌握:简单苯丙素、香豆素和木脂素的结构类 型,及其骨架形成方式。 • 2.熟悉:简单苯丙素、香豆素和木脂素类型中的 典型化合物。


• 1.定义:苯丙素类是天然成分中有一类苯 环上与三个直连碳连在一起为单元(C6-C3) 构成的化合物。 • 2.组成:苯丙烯、苯丙醇、苯丙酸及其缩 酯、香豆素、木脂素、黄酮和木质素等。
桂皮酸 对羟基桂皮酸 咖啡酸 阿魏酸 异阿魏酸
R1 H OH OH OH OCH3 R2 H H OH OCH3 OH

第三章苯丙素类

第三章苯丙素类

22
三、香豆素的提取分离
香豆素一般可用甲醇、乙醇或水从植物中提取, 香豆素一般可用甲醇、乙醇或水从植物中提取,再用 石油醚、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等溶剂依次萃取, 石油醚、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等溶剂依次萃取,分成 极性不同的部位, 极性不同的部位, 然后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进行进一步分 得到单体化合物。 离,得到单体化合物。
14
部分香豆素在生物体内以邻羟基桂皮酸苷的形式存在, 酶解后苷元邻羟基桂皮酸立即内酯化而成香豆素。香豆素 化合物常具有蓝紫色荧光。
COOH
酶解,内酯化
HO
Oglc
HO
COOH Oglc
O
O
在植物体内,香豆素类化合物常常以游离状态或与糖结 合成苷的形式存在,大多存在于植物的花、叶、茎和果 中,通常以幼嫩的叶芽中含量较高。
临床上用于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发作、 临床上用于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发作、其他胆道疾病并发急性感染及慢性浅表 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萎缩性胃炎等疾病的治疗。 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萎缩性胃炎等疾病的治疗。
20
二、 香豆素的理化性质
(一)性状
游离香豆素多有完好的结晶,常呈淡黄色或无色, 游离香豆素多有完好的结晶,常呈淡黄色或无色, 且有香味。香豆素在紫外光下,常呈蓝色或紫色荧光。 且有香味。香豆素在紫外光下,常呈蓝色或紫色荧光。
(二)溶解性 苷元与苷

21
(三)内酯的性质
2.溶解性: 2.溶解性: 溶解性
游离香豆素---不溶于冷水,溶于沸水,易溶于甲醇、乙醇、 不溶于冷水,溶于沸水,易溶于甲醇、乙醇、 游离香豆素 不溶于冷水 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 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 香豆素苷---溶于水、甲醇、乙醇,难溶于氯仿、乙醚。 香豆素苷---溶于水、甲醇、乙醇,难溶于氯仿、乙醚。 溶于水 根据香豆素的溶解性,在提取分离时可采用系统溶剂法。 根据香豆素的溶解性,在提取分离时可采用系统溶剂法。

天然药物化学 第3章 苯丙素类

天然药物化学 第3章 苯丙素类

试剂产生污绿色至蓝色;酚羟基越多颜色越深。
目前,常用改良型 铁氰化钾-三氯化铁(蓝色)
第二节 香豆素类
(二)分离
提取后可直接利用化合物的溶解性质进行分离 如: 香豆素在石油醚中溶解度不大,浓缩时即可析出结晶。 1. 酸碱分离法 香豆素类化合物多呈中性或弱酸性,所以常与中性、弱 酸性杂质混在一起。
原理——利用内酯遇碱能皂化,加酸能恢复的性质来分离香豆素。
B、由于绝大多数香豆素在C7位都有含氧官能团存在,故 7-羟香豆素可以认为是香豆素类成分的母体。
C、香豆素的生物合成途径:莽草酸-桂皮酸途径
第二节 香豆素
二、 香豆素的结构类型 ㈠ 简单香豆素类 ㈡ 呋喃香豆素类 (furocoumarins) (线型和角型) ㈢ 吡喃香豆素类 (pyranocoumarins) (线型和角型) ㈣ 其它香豆素类
第二节 香豆素类
㈣ 碱水解反应(内酯性质)
第二节 香豆素类
(六)显色反应 1. 异羟肟酸铁反应(鉴别内酯结构)
OH H N O O Fe
香豆素
OH-
盐酸羟胺
H
+
开环
缩合
异羟肟酸
Fe
3+ +
异羟肟酸铁
红色
第二节 香豆素类
(六)显色反应 3. FeCl3试剂反应 有酚羟基的香豆素,在酸性条件下可与FeCl3
第三节 木脂素类
(一)木脂素的定义及分类:
9 2 3 4 5 7 8 8' 7' 9' 2' 1' 3' 4' 5'
1
β α
6
6'
早期木脂素的定义: 两分子苯丙素以侧链中碳原子(8-8’)连结而成

苯丙素

苯丙素

第三章苯丙素类二、单元课程教学活动步骤一:导入步骤二:讲授训练任务一一、概述1、概念:天然成分中有一类苯环和3个直链碳连在一起为单位(C6-C3)构成的化合物,统称苯丙素类(phenylpropanoids)。

2、类别:包括苯丙烯、苯丙醇、苯丙酸及其缩脂、香豆素、木脂素、木质素。

3、生源途径:莽草酸途径(莽草酸为桂皮酸的前体,但同时也是酪氨酸、色氨酸的前体,后两者与生物碱的合成密切相关,命名为莽草酸途径将无法限定为仅由桂皮酸而来的苯丙素类化合物,故现多称为桂皮酸途径)TAL在植物界的分布远比PAL有限,基本可忽略不计。

任务二、苯丙酸类1.具有C6-C3结构的芳香羧酸。

结构特点是苯环有羟基取代,数目、排列方式、甲基化程度有所不同,常与不同的醇、氨基酸、糖、有机酸结合成酯存在。

如绿原酸(咖啡酸与奎宁酸结合成的酯),具有抗菌、保肝活性。

COOHOHOHOHCOOHH2NH2NCOOHphenylalaninetyrosineCOOHCOOH绿原酸 2. 分离:苯丙酸类及其衍生物大多具有一定水溶性,常与其它一些酚酸、鞣质、黄酮苷等混在一起,一般要经纤维素、硅胶、大孔树脂、聚酰胺等反复层析才能纯化。

3. 鉴别:利用酚羟基的性质(1)1-2%的FeCl 3甲醇溶液或铁氰化钾-三氯化铁试剂。

(2)紫外光下呈兰色荧光,氨水处理后呈兰色或绿色荧光。

(酚羟基解离)4. 紫外光谱的测定有利于苯丙酸类的鉴定。

中性溶液中,游离的苯丙酸的UV 与其酯或苷相似,碱性溶剂中,酚酸的谱带与它的酯光谱有明显差别。

5. 结构鉴定:例1:丹参素甲的波谱特征丹参素甲三氯化铁呈黄绿色,红外显示羧基(1732,2750-2550)和羟基(3450-3150)的存在。

1HNMR 数据如下:COOHO-CO-CH=CH-OHOHHO HOCH 2CH COOHOHHO HO2COOHOH6.80(1H,s)6.70(1H,d,J=7Hz)6.6(1H,d,J=7Hz)例2 :三个芳香质子7.02,1H ,d,J=1.5Hz 7.23,1H,d,J=7.9Hz6.91,1H,dd,J=7.9,1.5Hz 两个亚甲基质子 3.04,2H ,t,J=7.5Hz 2.84,2H,t,J=7.5Hz 任务三、香豆素( coumarins )1、概念:邻羟基桂皮酸的内酯,具有芳香气味。

第三章_苯丙素类解读

第三章_苯丙素类解读

(一) 简单香豆素类 指只在苯环上有取代基,且7位羟基未与6位 或8位成环的香豆素类。代表性化合物:茵陈素、 茵陈苷、七叶内酯 、当归内酯和葡萄内酯等。
5 6 7 4 3 2
HO
5 6 7 8
4 3 2
O
6
OCH3
5 7 8 4 3 2
HO
8O1OHOO1
O
H3CO
O
1
O
伞形花内酯
七叶内酯
当归内酯
• 3.合成:桂皮酸途径。 苯丙素类多数由莽草酸,通过苯丙氨酸 和酪氨酸,再经脱氨、羟基化、偶合等反
应形成最终产物。(见下图)
• 一、苯丙酸类
–1 结构类型 –3 香豆素的提取
• 二、香豆素类
–1 结构类型 –2 理化性质
• 三、木脂素类
–1 结构类型 –2 理化性质
第一节 苯丙酸类
• 1.基本结构:酚羟基取代的芳香环与丙烯酸构成, 多数为具有C6-C3结构。 • 常见的苯丙酸类如:
(二) 呋喃香豆素类
是指香豆素母核的7位羟基与6位或者8位取 代的异戊烯基缩合形成呋喃环的一系列化合物。
呋喃香豆素可分为:6,7-呋喃香豆素(线型 呋喃香豆素)和7,8-呋喃香豆素(角型呋喃香豆 素)。
• 6, 7-呋喃香豆素(线型): 7位羟基与6位上的异戊 烯基缩合形成呋喃环时,结构中的呋喃环、苯环 和α -吡喃酮环处于一条直线上,称作线型呋喃香 豆素。代表性化合物如:紫花前胡内酯和补骨脂
• 4.分离:苯丙酸类常与一些酚酸、鞣质、黄酮 苷等混在一起,故分离有一定困难。
一般采用——大孔树脂、聚酰胺、硅胶、葡 聚糖凝胶以及反相色谱多次分离。
• 5.鉴别反应(利用Ar-OH的性质): • ①1%-2% FeCl3甲醇溶液——黄棕,红或绿色。

第三章苯丙素类(天然药物化学)教材

第三章苯丙素类(天然药物化学)教材

OH OO
HONH2 HCl COO OH
Fe 3
C NH O
H
O OH
H
C NH O
OO H Fe
3
Gibb’s反应
Gibb’s反应是将香豆素样品溶于乙醇中,在弱碱 性条件下,2,6-二溴(氯)苯醌氯亚胺试剂与酚 羟基对位活泼氢缩合成蓝色化合物。
Br
HO
H + Cl N
O pH9~10
Br
Br Br
易溶于苯、乙醚、氯仿和乙醇。
香豆素苷,能溶于水、甲醇、乙醇,难溶于乙醚、 苯等溶剂。
荧光
香豆素衍生物大多具有荧光。 碱液中荧光加强。 荧光强弱和有无与取代基的种类和位置有关。
具C7-OH,呈强蓝色荧光。 C6,7-二OH,荧光减弱,C7,8-二OH香豆素无荧光。 羟基醚化后,荧光减弱。 呋喃香豆素的荧光较弱,一般呈蓝或棕色荧光。
3 3'
3-3’
构成木脂素的单体主要有:桂皮酸(偶有 桂皮醛)、桂皮醇、丙烯酚、烯丙基酚。
木脂素一般用俗名。系统命名一般左边的 1~9,右边的1’~9’。
一.木脂素的主要结构类型
木脂素类 新木脂素 降木脂素 杂木脂素
(一)木脂素类(lignans)
两个桂皮酸或桂皮醇通过侧链的β -碳原子 8-8’连接而成
木脂素是一类由苯丙素氧化聚合而成的天然产 物,通常指其二聚体。
二聚体多数是由侧链β-碳原子或8碳连接而成
9'
9'
9
8
8' 7'
9
8
8' 7'
8
6
5
7 1 2'
1'

天然药物化学第3章苯丙素类

天然药物化学第3章苯丙素类

1.系统溶剂法: 用石油醚、乙醚、乙酸乙酯、丙酮和甲醇依次提取样品。
石油醚回流提取
石油醚液
回收至小体积
浓缩液
放置、析晶
粗晶
冷石油醚洗
结晶(可能时混和物)
进一步分离
单体(亲脂性香豆素)
残渣
乙醚液
乙醚回流提取
回收分离
单体(亲脂性较弱香豆素)
残渣
乙醇提取
香豆素苷类
药材粗粉
回收分离
乙醇液
2、真空升华或蒸馏法:
异香豆素 茵陈内酯 异香豆素: 香豆素的异构体,在植物体内往往是二氢香豆素的衍生物。
仙鹤草内酯
01
岩白菜素
02
紫苜蓿酚
双香豆素: 是香豆素的二聚体和三聚体。
Wikstrosin(瑞香科)
OH-
H+
OH-
长时间加热
H+
Coumaric acid
(三)内酯的性质
1.内酯性质和碱水解反应:香豆素的α-吡喃酮环具有α,β-不饱和内酯性质,在稀碱液中会逐渐水解生成顺邻羟桂皮酸的盐,而顺邻羟桂皮酸不易游离存在,其盐的水溶液经酸化即闭环恢复成内酯。这个闭合过程极易发生,即使在很弱的酸溶液中,如通入CO2也能促使其内酯化而闭环。
第二节 香豆素 coumarins
香豆素类在动植物及微生物中均有分布,如致癌成分黄曲霉素类及发光真菌中的亮菌素类均属于香豆素类。这类成分分布得最广的还是高等植物中,其中芸香科和伞形科中分布最多。它们在植物体内以游离状态或与糖结合成苷的形式存在,苷酶解可环合成游离的内酯状态。
二 .结构类型:
第三章 苯丙素类
PHENYLPROPANOIDS
202X
一.定义
苯丙素类是天然存在的一类含有一个或几个C6----C3基团的酚性物质。苯核上常有羟基或烷氧基取代。 其中最广泛分布的羟基桂皮酸类是组成木质素的基本单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药学院课堂教案
日期: 学时:3
授课内容(章/节)第三章苯丙素类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悉苯丙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了解苯丙酸类的结构特点及特性。

2、掌握香豆素的结构特点和分类情况,熟悉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方法。

3、掌握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其核磁共振氢谱信号特征。

4、熟悉木脂素的结构类型、理化性质, 了解结构鉴定方法。

教学内容[标明重点、难点]
第一节苯丙酸类
概述:概念:(C6-C3),生源途径:莽草酸途径
类别:包括苯丙烯、苯丙醇、苯丙酸及其缩脂、香豆素、木脂素、木质素。

苯丙酸类:基本结构、重要化合物:丹参素甲
第二节香豆素类:
1、简单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基本母核、常见的取代基及取代图式,以及因异戊烯
基的活泼双键与酚羟基环和形式不同构成的四种基本骨架的结构特点。

2、与结构特征相关的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如内酯性质、吡喃酮环的碱
裂解、C3-C4双键性质和加成、氧化及热解等反应。

3、香豆素类化合物的荧光性质,NMR特征及MS裂解规律,以及在结构研究
工作中的应用。

4、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方法,以及主要的生理活性。

第三节木脂素类:
1、木脂素的结构类型。

其主要的构成单位:桂皮酸(偶为桂皮醛)、桂皮醇、
丙烯苯及烯丙苯等四种。

2、木脂素的理化性质,光学异构现象,构型与生理活性的关系,遇酸构型转变
与生理活性的变化。

木脂素的生理活性。

重点:1、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分类情况。

2、香豆素的内酯性质和荧光性质。

3、香豆素的核磁共振氢谱信号特征。

难点:1、与结构特征相关的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2、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波谱特征。

3、木脂素的结构类型。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运用自制多媒体电子幻灯片进行教学、板书
作业:
1、苯丙素类化合物包括哪些类别?
2、常用于鉴别香豆素类化合物的试剂有哪些?
3、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信号有哪些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