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层分布式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智能配电网通信网络模型》

合集下载

基于大数据的配电网故障诊断预测模型设计

基于大数据的配电网故障诊断预测模型设计

电气传动2022年第52卷第2期摘要:针对传统基于无线传感器的配电网故障检测模型对大数据环境下的配电网故障数据存在诊断准确率低、故障诊断耗时较长以及经济效益较低的问题,设计基于大数据的配电网故障诊断预测模型,其采用RS-IA 模型对大规模故障信息进行智能搜索,计算出最优约简得到决策规则,实现对配电网故障发生位置的初步定位。

采用基于模糊积分的故障诊断预测模型,根据初步诊断结果确定发生故障的候选元件及模糊测度值,根据拓扑信息以及元件的诊断结果形成不同相关联度的支持度集合,采用模糊积分融合技术确定模糊积分值构成故障可能性指标集合,根据该指标确定配电网故障发生的准确位置。

实验结果说明,所设计模型能提高大规模配电网故障诊断的精度,缩短诊断用时,提高配电网的安全性。

关键词:大数据;配电网;故障诊断;预测模型;模糊积分;预处理中图分类号:TM76文献标识码:ADOI :10.19457/j.1001-2095.dqcd22297Design of Fault Diagnosis and Prediction Model for Distribution Network Based on Large DataCHENG Xiaolei ,WANG Peng ,WANG Yuan ,ZHAO Jiadong(Inner Mongolia Electric Power Economics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Hohhot 010090,Nei Monggol ,China )Abstract:The fault data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based on traditional wireless sensor fault detection model is based on large data environment ,which is low in diagnostic accuracy ,time-consuming in fault diagnosis and poor in economy.A distribution network fault diagnosis model based on large data was designed ,which makes use of the intelligent searching ability of RS -IA for large-scale fault information and the optimal reduction of calculation decision rules to realize the initial location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fault.The fault diagnosis and prediction model based on fuzzy integral determines the candidate component faults and fuzzy measure values according to the preliminary diagnosis results ,forms the related support set of different components according to the topological information and diagnosis results ,determines the fuzzy integral value set of fault probability index by using the fuzzy integral fusion technology ,determines the accurate distribution position of fault in the network according to the index.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sign model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fault diagnosis of the large-scale distribution network ,shorten the diagnosis time and improve the safety of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Key words:large data ;distribution network ;fault diagnosis ;prediction model ;fuzzy integral ;preprocessing基于大数据的配电网故障诊断预测模型设计程晓磊,王鹏,王渊,赵嘉冬(内蒙古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90)基金项目:内蒙古电力有限公司科研项目(510141190010)作者简介:程晓磊(1981—),男,硕士,高级工程师,Email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力系统能够直接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配电网使用者对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可再生能源智能配电网建模与仿真

可再生能源智能配电网建模与仿真

可再生能源智能配电网建模与仿真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关注和应用,智能配电网成为了将可再生能源高效地融入电网系统的重要手段。

可再生能源智能配电网的建模与仿真是研究者们在推动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一项重要研究。

一、可再生能源智能配电网的基本概念可再生能源智能配电网是指将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进行混合利用,并通过智能化控制系统使其在整个电网中实现安全、高效的分布与传输。

相较于传统的配电网,可再生能源智能配电网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 多能源互补:通过太阳能光伏、风能、水能等多种可再生能源的互补利用,使能源消耗更加高效。

2. 智能化管理:通过先进的监测、控制、通信技术,实现对可再生能源的实时监测与智能控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高可靠性:通过建立可再生能源智能配电网,实现电力系统的分布化、非集中化,提高整个电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二、可再生能源智能配电网建模的意义可再生能源智能配电网建模是研究者对可再生能源智能配电网进行深入研究的重要手段。

它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意义:1. 系统优化与规划:通过建立可再生能源智能配电网的模型,可以对系统进行优化与规划,为可再生能源的安全、高效融入电网提供科学依据。

2. 变电站配置优化:可再生能源智能配电网建模可以帮助确定合理的变电站配置方案,提高变电站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

3. 配电网功率平衡:通过建立配电网模型,并加入可再生能源的输入,可以实现配电网的功率平衡,优化能源配置方案。

4. 安全性评估与规避措施:建立可再生能源智能配电网模型可以对系统进行安全性评估,为规避潜在风险提供科学参考。

三、可再生能源智能配电网建模与仿真的方法在可再生能源智能配电网建模与仿真方面,研究者们采用了多种方法与工具。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与工具:1. 基于潮流分析的建模与仿真:通过采用潮流分析方法,将可再生能源智能配电网中不同节点的电流、电压进行分析与计算,从而实现对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无线传感器网络多sink路由技术研究

无线传感器网络多sink路由技术研究

t n meh d o h l —i k s n o ewok r u ig p oo o ,a d t e o u e n a ay i o e c re tr p e e tt e o i t o sfrt e mu t s e s rn t r o t r tc l n h n f c s d o n l s ft u r n e r s n ai f o i n n s h v t e mut—ik ru i g p oo os h e e rh a d c mp rs n o h r ce it n h i s o e o p l ai n a t ,c n l— h l s o t r tc l ,t e r s a c n o aio n c a a trs ca d te r c p fa p i t .L s y o cu i n n i c o l
Absr c : Af ri to ucngwiee ss n o t r o tngt e unqu e t r so he a re nt t spa e a e ca sfc — ta t t nr d i r ls e s rnewo k r u i h i e fa u e ft ge me , hi p rg v ls i a e i
d d t e mu t—i k r u ig prt c l n t e ke i t n t e eo m e r nd. e h lisn o tn oo oso h y pon sa d i d v lp ntte s Ke r y wo ds: wiee s s n o t r s;r ui g p oo o ;mu tp e snk r ls e s rnewo k o tn r tc l li l i

基于配电网全域大数据的负荷智能预测模型

基于配电网全域大数据的负荷智能预测模型

基于配电网全域大数据的负荷智能预测模型目录一、摘要 (1)二、内容概要 (1)三、背景及意义 (2)四、相关理论及技术 (3)4.1 配电网全域大数据 (4)4.2 负荷智能预测模型 (5)五、模型构建与实现 (6)5.1 数据预处理 (7)5.2 特征工程 (8)5.3 模型训练与验证 (9)5.4 模型优化与调整 (11)六、实证分析 (12)6.1 实验环境与参数设置 (13)6.2 实验结果展示 (15)6.3 结果分析 (16)七、模型应用与推广 (17)八、结论与展望 (18)一、摘要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电力系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负荷预测挑战。

为了实现更精确、更高效的负荷预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配电网全域大数据的负荷智能预测模型。

该模型通过整合配电网运行的实时数据、历史数据和天气数据等多源信息,结合先进的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技术,对未来一段时间内配电网的负荷情况进行预测。

二、内容概要本文档主要围绕“基于配电网全域大数据的负荷智能预测模型”进行阐述。

通过综述相关领域的背景与研究现状,为后续模型介绍做好铺垫。

详细描述了模型的构建过程,包括数据预处理、特征工程、模型训练与验证等关键步骤。

展示了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背景与意义:介绍了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和负荷预测的重要性,指出了现有预测方法的不足之处,为本模型的提出提供了背景和动机。

相关研究综述:回顾了配电网大数据分析、负荷预测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模型构建:详细阐述了从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到模型训练与验证的全过程,包括数据清洗、特征选择、模型构建、参数优化等关键步骤。

实证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模型的预测效果,证明了本模型在配电网负荷预测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总结与展望:对本模型的特点、优势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三、背景及意义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电力系统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供需不平衡和能源浪费问题。

《电力大数据》2020年1-12期总目录

《电力大数据》2020年1-12期总目录

2020年12月第23卷第12期电力大数据2020年总目录 Dec 2020,Vol 23,No 12POWERSYSTEMSANDBIGDATAGeneralcontentsin2020《电力大数据》2020年1~12期总目录第1期□大数据专题基于集中器SIM卡状态分析的异常检测 董重重,王 吁,夏水斌,孙秉宇,何 欢,王先培(1)…………基于Q-Learning算法用户最优充电站运营研究 刘 燕,贾肇伟,高 虹(8)………………………………………基于倾角传感器及不同杆塔类型的输电线路覆冰监测研究 殷蔚翎,黄 良(14)………………………………………………基于人工智能的风机塔筒倾覆智能预警系统建设与开发 陈万勋,刘春波,赵坚强(21)……………………………………基于蛛状网拓扑智能变电站“三层一网”通信系统研究 单梦琦(28)………………………………………………………基于数据可视化的隔离开关运检辅助决策 门业堃,于 钊,宋 威,侯宇程,钱梦迪,滕景竹(37)…………基于大数据挖掘的电网监控信息智能监控研究 孙云岭,徐建建,李 飞,李少博,苏玉京,李 芸(45)…………智能变电站集中式站域测控装置设计与实现 辛明勇,杨 婧,高吉普,王 宇,张 历,汪明媚(51)…………基于大数据的电力环保数据平台建设 雒 军,唐 坚,赵 喆,王 佩,闫 强,陈 星(58)…………新能源综合服务平台及在配电网中的应用研究 王建平,李 莎,罗子昀,王永琦(64)……………………………节能灯谐波指纹的测试研究与分析于 洋,李成升(70)…………气象模拟仿真技术在电力安全应急培训中的应用与研究 陈肖龙,刘 航,李卓晖,张宝星,潘岐深,张荣鑫(78)…………基于负荷曲线的配网支线负荷电流计算研究与应用 林 元(84)………………………………………………………第2期□大数据专题基于FAHP的电网企业配电变压器供应商分级管理评价模型 代 洲,尹 华,李桧禹,毛 磊(1)……………………………贵州省近60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及对输电线路运维的影响 刘发勇,犹珀玉(9)………………………………………………基于大数据平台的点负荷近中期负荷预测及行业负荷增长 特征分析李 健,王琛,林韶生,杜佩仁(17)……………………智慧能源区块链平台及典型应用分析与设计 裴求根(26)………………………………………………………大数据技术在火电厂SCR脱硝系统中的应用 唐 坚,尹二新,路光杰,陈 鸥,张 军,刘永岩(32)…………基于电力物联网和GIS融合的变电智能运检系统研究 李 飞,赵大兴(38)………………………………………………电力领域科技查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韦嵘晖,王庆红,孙辛博,王洪俊(46)……………………………基于RetinaNet模型的鸟巢智能检测 时 磊,杨 恒,周振峰,杨刘贵,张 辉,杜 浩(53)…………电网转型背景下地市级智能电网示范区规划研究 唐小璐,赵伟然,古 含,何 鑫(59)……………………………基于高层气象大数据的风电场中长期风功率预测研究 李 飞,纪 元(66)………………………………………………基于决策流程的电网强降雨及地质灾害应急信息系统研究 苏华英,唐延婧,夏晓玲,田连杰(73)……………………………无人机载多载荷输电线路巡检方法研究 陈科羽,王 萍,,石书山,周筑博,杨鹤猛(80)…………………面向电力物联网的电力大数据应用 王海洋,赵忠强,唐建华(87)……………………………………第3期□大数据专题基于大数据的台区行业聚合分类方法及分类特征分析 李 健,林韶生,陈 芳,杜佩仁(1)……………………………实时电价下用户侧电力需求响应模型优化策略及数字仿真 谈竹奎,汪元芹,赵 菁,刘 斌,刘 敏(10)…………………设备监控信息大数据与设备模型的互校验及实用化事件分析 高 志,樊锐轶,米 超,王大海,胡庆博,冯 超(19)…………利用大数据实现电能计量装置运行状态质量评估 妙红英,李 蒙,王艳芹,王 松,洪 虹,康 强(27)…………基于稳态波形分解与神经网络的负荷识别方法 陈伟伟,洪彬倬(34)………………………………………………基于大数据的导线悬垂面脱冰跳跃高速摄影测量方法研究 马晓红,吕乾勇,毛先胤,徐舒蓉,王建国,唐 敏(40)…………基于BP神经网络的输电线路隐患预放电识别研究 杨 旗,曾华荣,黄 欢,马晓红,毛先胤,张露松(47)…………大数据理念下的供应商分析及应用研究 方茂欢,贺绍鹏,陈金猛,李 屹,郝嘉诚(55)…………………基于Hadoop和HBase的输变电设备数据聚合平台 陈 锐,吴应双,曹 杰,刘明顺(62)……………………………基于用户行为的分时电价时段划分和价格制定 陈巨龙,黄剑平,张 裕,代 江(69)……………………………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组网结构与信息传输优化研究 唐孝舟,刘青红,孙长兰,章叶青,葛立青(77)…………………电力大数据第23卷考虑多场景新能源预测的月度机组组合研究 赵 倩,赵翔宇,苏华英,汪明清,游成彬,黄红伟(85)…………第4期□大数据专题基于故障概率的配电设备排查路径规划 马天佚,朱建明,杨 霖,张 驰(1)……………………………多源信息融合的微服务化电网事故追忆 韦洪波,曹 伟,叶桂南,韦昌福,何伊妮(8)……………………基于人工智能的电网调度操作智能防误系统建设及实践 蔡新雷,齐 颖(16)………………………………………………电力物联网中5G边缘计算技术的研究 王 亮,鲜 柯(24)………………………………………………基于LoRa技术的低压集抄系统运行可靠性分析 孙 航,梁丹丹,郝凤柱,何 毅,张 鸷(31)…………………基于规则和机器学习的核电文件分发系统研究 刘帝勇,杨 强,岳振兴(39)……………………………………基于大数据模式识别机器学习算法的热力站动态能耗指标 预测模型王 炎,张海增,胡新华,赵 隽,李 添(47)………基于XGboost的线路覆冰测量中激光测距的误差研究 曾华荣,谢百明,王 冕,林呈辉,高吉普(54)…………………多虚拟电厂接入的主动配电系统优化经济调度 邵倩文,姚 璐,谢 威,李舒佳,谢 敏,李建钊(62)…………基于预期完成率的月内滚动机组组合研究 田年杰,苏华英,刘明顺,李 赟,黄红伟,游成彬(71)…………电能表运行误差与状态评价模型研究 王晨丞,张君胜,蒲丽娟,何培东,杜 斌,赵智辉(79)…………存在反向有功电量低压用户的研判方法研究 马 浩,王立斌,武超飞,赵国鹏,马婷婷(86)…………………第5期□大数据专题基于生存分析模型的电力设备故障预测方法 王春波,陈 刚,周 融,马莉娟(1)……………………………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电网调度控制业务研究 范英乐,王 浩,白玉东,李 熙(9)……………………………基于神经棒的电力变压器离线图像识别研究与应用 曾 惜,王 冕,王林波,龙思璇,吕 飞,陈华彬(16)…………低照度液晶屏幕图像增强算法 张薇薇,王 彦,张庆伟,付龙明,黄 辉(23)…………………一种改进的RGB-DSLAM室内空间三维重建方法 余兆凯,彭晓峰,邱昌杰,李 训,常友谦(30)…………………综合能源热力潮流节点标幺值模型及算法实现 陈 晓,齐文斌,平 原,谭志海,刘兴艳(38)…………………考虑发电能力匹配性的输变电设备检修优化方法 李 豹,袁 泉,张 蔷,卢明富,张德亮,黄红伟(46)…………大数据技术在配网单线图自动成图的应用研究 何雄坤,周宏志,聂 辉,陈满超,齐志刚(54)…………………基于数据驱动的物资储检配一体化系统研究和应用 彭 坤,朱长征,高书怡,朱孝峰,潘 敏,李 刚(64)…………基于大数据的发电量预测分析数据平台建设 张睿锐,徐俊强,童 琪(72)……………………………………一种云计算数字签名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杨凯利,瞿 强,张永超,张其静,娄红红(80)…………………面向电网实时运行风险的快速定级方法研究及应用 罗 艳,陈子敬,高 浩,粟 景(86)……………………………第6期□大数据专题基于用户停车行为统计的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站最优规划 陈巨龙,刘振铭,薛 毅,廖志军,郑方鹏,徐立新(1)…………大数据环境下基于K-means聚类算法的分组负荷预测研究 史 静,南开辉,周 琪,谈 健,李 琥(9)……………………基于改进的SAE和DCT的自适应无人机巡线图像识别算法研究 王 鑫,李天睿,焦睦涵,刘萌森,刘逸涵(17)…………………基于KC-LSSVM-MAFSA的并网光伏微网系统的能量管理 黄 柯,李佳蓉,杨璐瑜,陈 爽(26)……………………………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输电线路造价预测模型研究 张宇晨,张宇霖,封春菲,王 晨(35)…………………………基于TOPSIS的私自增容专变电力用户排查方法 王立斌,张思为,马 浩,赵 佩,李梦宇(43)…………………基于多级属性加密的零信任访问授权控制方法研究与设计 黄 何,刘 劼,袁 辉(51)……………………………………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电力用户多维价值识别精准营销投入产出 模型研究姚丹靖,褚 燕(57)……………………………………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配网故障抢修分析预测系统的设计与实践 王海洋,迟兆江,蔡鹏飞(63)……………………………………数据标签研究与应用李阿勇,税 雪,宋志伟(69)………………基于泛在感知及Python编程的线损问题区间快速定位方法 黑 阳,单宇南,李文澜,张 维,郝旭东,胡一平(75)…………基于同步向量的配电网运行数据监测装置设计 曾 惜,王元峰,王林波,杨琦岑,蔡广林(85)…………………第7期□大数据专题基于FaceNet的无人值守变电站智能监控终端 宗祥瑞,王 洋,金 尧,周 斌,任新颜,庞玉志(1)…………基于大数据的电网状态估计精细化分析 刘 爽,张 硕,郑 璐,王兴才,金宜放,王 铎(9)………… 第12期《电力大数据》2020年总目录数据挖掘技术在反窃电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秦 娜,高振江,白泽明,栾德佳,李雨庭(16)…………………水火电发电权交易机制及水电市场化发展模式探究 吕 翔,吴引航,戴晓娟,卢冬雪,陈雨果(24)…………………基于随机模型预测控制的能源互联网双层协调优化调度 蒋泽甫,张 彦,高 华,何向刚,周杨林(31)…………………一种基于SQLite数据库的电网滚动规划分布式收资方法 俞秋阳,何俊峰,常宝立,王新宝(39)……………………………利用差分-花粉算法实现反时限过流优化 罗 琨,罗晨瑀,刘 丽,李正新,周 坤,郝东方(46)…………变电站双星形并联电容器组电容量快速测量方法 杨 旗,谢百明,陈沛龙,文 屹,马晓红,陈 竹(54)…………基于数据分析的MGP并网系统电气端口的谐波特性 陈巨龙,薛 毅,李庆生,张裕,何向刚(62)……………………基于聚类分析的低压配电设备误告警识别方法 冯 义,李中文,晋 斌,张腾飞(72)……………………………一种基于主站多源信息的配网故障定位方法研究 练 寅,王 荣,刘安茳,王昆伦(79)……………………………贵州火电机组机网耦合扭振典型故障分析与寿命评估 徐章福,邓彤天,李志凌,姜延灿(86)……………………………第8期□大数据专题基于电力大数据的新能源跨区域消纳研究 彭 旭,郭耀松,刘 琼,周兆南,白 鑫,高 翔(1)…………基于小波变换的多路基坑尺寸检测降噪评估 张 周,胡 科,张 鹏,林 佳,胡涤尘(9)……………………基于多层协作负荷辨识技术的新型智能电表研制及应用 田 欣,王克南,宁 蒙,邓士伟,李世洁(18)…………………考虑稳控系统动作策略的大电网实时风险评估 康 鹏,陈俊全,姚 刚,宋 弦,白宏宇,杨 帅(26)…………基于电力大数据的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技术研究与应用 毛先胤,文 屹,马晓红,黄 欢,张 辉,余 容(33)…………考虑设备利用效率和规划执行情况的配电网规划投资分配模型 张 彦,高 华,刘金森,李丽娟(40)……………………………基于PSO-LSSVM的输电杆塔腐蚀失重回归拟合研究和分析 王 立,李 振,王 伟,杨世平,刘 恒(47)…………………基于营配大数据的配网故障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袁忠军,王 丹,段湛辉,陈业伟,李明勇,张宁欢(56)…………基于健康度与重要度的配电网线路评价 林 元(63)………………………………………………………基于新型滑模观测器的MMC子模块IGBT开路故障诊断方法 刘方艳,汤亚芳(71)………………………………………………基于电量守恒原理台区拓扑计算模型研究与应用 梁旭常,汪 毅,黄兆鹏,靳 光,刘 林,王 鹏(79)…………深度调峰工况下外圈配水湿式冷却塔模拟研究 王锁斌,邓彤天,王红波,李晨宇(86)……………………………第9期□大数据专题基于电网电厂数据交互的居民垃圾分类激励方法及效果预测 方 响,王 亿,夏 霖,孙智卿,徐祥海,侯伟宏(1)…………基于无线传感器与边缘网关的变电站全物联体系方案 朱 成,黄 娅,刘 沁,张 力,刘光程,周哲夫(10)…………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电网自然灾害应急救援能力评价体系研究 秦浩然,夏银宽(18)………………………………………………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接地网腐蚀诊断研究 陈敬友,付 明,张 军,张 超,杨尊富,雷治炼(26)…………基于用电信息的电力能效服务潜在客户挖掘 王立斌,马 浩,杨 鹏,张 晶,张肖杰(34)…………………基于模糊聚类与互信息的电网运营指标类间筛选策略 李嘉周,尹 远,刘俊勇,王电钢,黄 林,唐 杰(42)…………基于监控PaaS的大数据治理研究 王 军,宋 尧,于全喜,宁 楠,廖清阳(50)…………………考虑抽蓄电站运行特性的电网经济调度方法 袁 泉,周 鑫,张 蔷,周毓敏,黄红伟,李 展(58)…………基于改进内点法的电热联合系统优化研究 陈 晓,谭志海,平 原,刘兴艳,李玉芬(66)…………………SPWM逆变器输出共模电压影响因素研究 江 娜,曾 鹏,艾 波,李 锦,王生平,谢明威(74)…………机网系统耦合作用下贵州火电机组轴系扭振建模与实测验证 徐章福,邓彤天,李志凌,姜延灿(85))…………………………第10期□大数据专题基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和自注意力机制的非侵入式负荷分解 蒙 亮,于 超,张希翔,覃智君(1)……………………………弱约束关联下考虑社会属性的低压居民台区负荷预测 卢德龙,缪继东,吕培强,殷 勤,吴 阳(9)……………………基于多维特征模糊聚类的负荷用户精准用电管理策略 殷新博,王 数,陆 芸(17)……………………………………RIMA-MSFD组合模型在甘肃省水力发电量预测中的应用 成禹蓉,冶海廷(25)………………………………………………大数据思维推进光伏扶贫管理创新的实践及应用研究 罗 凡,徐兰兰,边海源,杨照逵,白闻强,王小龙(34)…………基于移动边缘计算的电力需求响应业务分配研究 胡 波,王建红(42)………………………………………………基于大数据的企业用能数据共享分析平台设计与实现 张 颖,郭思炎,张益辉(49)……………………………………电力大数据第23卷基于云计算的小水电远程集控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陈云鹏,郑黎明,邱生顺,刘德文,李晓波,杜 炜,陈庆锋(55)……基于数据中台的电力数据报表模型研究与应用 张 帆,杨 志,李文娟,胡锡双,张 乐(63)…………………基于规划工具的配电网规划现状数据分析研究 关守姝,董小虎,孙 强,冯 涛,韩天华(70)…………………南方电网发电侧运行备用容量统计研究及应用 李慧勇,杜 旭,方必武,杨 林,郭自豪,丁 刚(79)…………电力数据标签库建设及服务能力研究 郭 敏,林晓静,尹泽楠,万 凯(86)……………………………第11期□大数据专题基于电网大数据的故障风险分析研究 裴求根,杨舒涵,卢宾宾(1)………………………………………基于改进FasterRCNN的配网架空线路异常状态检测 王超洋,罗敬一(9)………………………………………………基于AI大数据技术的无人机巡线研究 王 勇,王永旺,郭建勋(17)……………………………………基于大数据的输电线路无人机巡检路径追踪方法 吴晏芳,梁智勇,陈冠胜,黄 浩,姜 南,魏子力(24)…………基于边缘计算的GIS母线热特性状态辨识研究 程占峰,夏 博,李波涛,王兴江,朱思尧(31)…………………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交直流混合主动配电网规划模型构建 胡 波,赵善龙,庞伟林(38)……………………………………呼和浩特地区电网基于大数据的BP神经网络短期负荷预测 姜海洋,周芮冰,王烁罡,周定均,刘昌新,云 卿(47)…………智慧家庭储能系统配置与运行双层优化 胡厚鹏,林晓明,钱 斌,梁 雾,刘安茳,练 寅(55)…………基于出力-等值容量特性的光伏出力预测方法 吴 雨,张 宇,赵紫恒,连 欣(63)……………………………基于电力大数据分析的综合能源服务分析与服务策略制定 曹 敏,白泽洋,巨 健(72)……………………………………基于电量实时计算的市场监测数字化分析研究与应用 王林信,罗世刚,江 元,李竣业(79)……………………………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火电机组节能诊断与能效管理 张 平,孙雪丽(86)………………………………………………第12期□大数据专题X射线数字成像技术与图像人工智能诊断的探索与实践 谢百明,李 波,樊 磊(1)………………………………………基于大数据多元电网动态参数应用的研究 谢怀影,于 淼,贾 威,赵 军,李 婷,王钒宇(10)…………基于CEEMDAN-WPT的台区线损组合变权预测模型研究 周 彬,李宜伦,张异殊,王国栋,蔡娇彧,牛 俊(18)…………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园区综合能源企业能效评价 郭 飞,王 波,王 亮,史渊源,胡建军,李秀广(29)…………基于数据挖掘的南网异地容灾数据负载分析及磁盘空间预测 姜 南,梁智勇,吴晏芳,黄 浩,魏子力,吴浩珊(37)…………江苏核电基于Solr与HBase的CC1设备信息工作台的设计 与实现 朱云飞,杨 强,秦绪涛,张钧鸣(44)…………………………社会治理视角下的城市大脑电力驾驶舱设计及应用 王 亿,陈 奕,方 响,宣 弈,徐祥海,孙智卿(50)……基于电力负荷大数据的负荷分析方法及其在无锡地区疫情 期间的应用 董金哲,白晨阳,刘志仁,於慧敏,胡晓青,李 澄(57)……基于电力大数据的企业复工复产模型研究及应用 王林信,江 元,罗世刚,李竣业(65)…………………………融合气象信息的配网故障特征挖掘和故障预报研究 周小华,范美鹏,袁雪松,舒文雄(72)…………………………居民用电行为分析及潜力研究 杨 宏,邓晨成,邹 芹,石 莹(80)…………………………《电力大数据》2020年1~12期总目录 (89)………………………………………………。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配电网故障检测和诊断技术研究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配电网故障检测和诊断技术研究

Telecom Power Technology运营维护技术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配电网故障检测和诊断技术研究王键(重庆文理学院,重庆 402160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如何深挖配电网大数据价值,提升配电网故障检测和诊断效率变得尤为重要。

为充分利用和开发配电网大数据,提升配电网故障检测和诊断效率,减少配电网故障问题,更好地提升供电服务质量,文章采用文献分析研究的方法,并结合工作经验,从配电网自动化系统、配电网大数据、配电网常见异常问题以及大数据分析技术等多个维度出发,探寻配电网故障检测和诊断的实现模式、处理流程、分析方法及策略。

文章系统地阐述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的配电网状态监测与故障处理流程,并提出相应的故障定位隔离与非故障区域恢复分析大数据分析;配电网故障检测;故障诊断Research on Fault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Technology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Based onBig Data AnalysisWANG Jian(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Chongqing 2024年2月10日第41卷第3期231 Telecom Power TechnologyFeb. 10, 2024, Vol.41 No.3王 键: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配电网故障检测和诊断技术研究对多元状态信息的需求,实现对电网信息的多元采集和捕获。

配电网大数据主要来源于电网业务数据和电网系统运行环境相关的气象、地理、环境等数据。

其中,电网业务数据主要来源于3个方向,即电网运行和设备监测或检测数据、电力企业营销数据、电力企业管理数据。

根据数据的内在结构形式,可以将这些数据细分为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不同的数据需要不同的存储与处理方式。

2.2 数据特点配电网大数据基于区域用户数量,拥有数十万乃至百万、千万的数据采集点,需要监测的设备数量巨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设计与实现)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设计与实现)
图2本次课程设计拟用方案
接下来介绍A/D转换模块,此次设计选用的芯片应该与调理电路相结合,所以应该选用具有6个独立的A/D转换接口,而且该A/D转换器的数据采样速率应该满足传感器节点的数据处理要求,从设计理念来讲,转换速率越快越好,能够让声音传感器传送来的信息在最短的时间内处理完毕,系统的延迟越短越优。但本次设计的产品是应用于实际的,所以,在考虑A/D转换器性能时,也应该综合其经济性,选用一种既经济又实用的A/D转换器。
无线传感器硬件节点内部各个模块之间并非独立的关系,而是相互联系、共同协作完成整个数据采集存储与转发的过程。本次课程设计拟采用的方案如下图所示。
图中1~6表示有6个声音传感器,在使用无线声音传感器网络节点时,6个声音传感器摆放在6个不同的位置,接收被监测区域内的声音信号。对应于调理板也有6个,也称作传声器接口,它的主要作用是将传感器传送来的模拟信号进行滤波、放大作用,便于接下来的A/D转换模块进行数据转换,而且滤波效果使得A/D转换模块转换一定频率范围的信号,减小A/D转换模块的工作量。
图1无线传感器网络硬件节点的基本构架
首先通过查阅资料,学习和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知识,了解目前国际及国内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重点学习无线传感器网络硬件设计,了解一个完整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基本架构。面向应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硬件节点的基本构架遵循了一般嵌入式产品的基本模式,同时,基于实际应用需要,在各个层面上都有所扩展。其基本构架如右图所示。功能部件层是整个节点的硬件基础;设备驱动层为底层物理部件提供设备驱动功能与策略;嵌入式系统内核层在设备与应用之间建立连接,提供软硬件系统调用的方式,同时为上层应用提供功能服务;应用系统层为终端用户提供了面向应用的系统控制方式与工作方法[1][3]。
SDRAM是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它用作DSP的缓存,满足DSP对数据随机存储的要求。FLASH是DSP的外部程序存储器。DSP旁的USB接口是用于数据的存取。FPGA旁的GPS是用于节点自身的定位。无线是节点的无线收发装置,它应该满足低功耗、射频范围设计需求的基本特点。FIFO是先入先出队列,用于FPGA的数据缓存[4][5][12][13]。

智能配电网

智能配电网

智能配电网目录1.引言1.1 背景1.2 目的2.智能配电网概述2.1定义2.2 特点3.智能配电网的架构3.1 主要组成部分3.1.1 智能电网监测系统3.1.2 智能电网控制系统3.1.3智能电网管理系统3.1.4 智能终端设备3.2 通信网络4.智能配电网的功能4.1 负荷监测和优化4.2 故障检测和修复4.3 功率质量管理4.4 能源管理与优化5.智能配电网的优势5.1 提高供电可靠性5.2 节约能源5.3增强安全性6.智能配电网的实施步骤6.1 规划和设计6.2建设和安装6.3 运行和维护7.智能配电网的案例研究7.1 国内案例7.2国际案例8.智能配电网的未来发展趋势8.1 在智能配电网中的应用8.2 规模化应用的挑战与机遇8.3智能配电网与可再生能源的结合9.法律名词及注释10.结论11.参考文献附件:附件1:智能配电网系统示意图附件2:智能配电网实施方案法律名词及注释:1.智能电网:利用现代化的信息通信技术,使电力系统具备智能化、高效率和灵活性的电网2.负荷监测和优化:通过监测负荷信息,优化电力分配,提高电能利用效率3.故障检测和修复:通过智能系统检测和定位电力设备故障,并快速修复故障,减少停电时间4.功率质量管理:针对电力系统中的功率质量问题,通过智能技术进行监测和管理,提供高质量的电能供应5.能源管理与优化:通过智能系统对能源的监测和分析,优化能源利用,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本文档涉及附件,请参考附件1和附件2。

构网型变流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构网型变流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构网型变流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目录1. 内容概括 (2)1.1 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 (3)1.2 构网型变流器的作用与重要性 (4)2. 构网型变流器近年来发展概况 (5)2.1 电子技术进步对变流器的影响 (6)2.2 电网稳定性要求的提升 (8)2.3 新能源并网的迫切需求 (9)2.4 政策支持和行业标准的发展 (10)3. 当前构网型变流器的技术现状 (11)3.1 高压大功率技术 (13)3.2 功率器件与半导体材料的发展 (15)3.3 冷却与散热技术的革新 (15)3.4 数字控制与软件技术的融合 (16)4. 构网型变流器在分布式电网中的应用 (18)4.1 微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系统 (19)4.2 柔性交流输电系统 (20)4.3 智能配电与用户侧管理 (22)5. 构网型变流器的控制策略 (23)5.1 电压和频率控制 (25)5.2 无功动态补偿技术 (26)5.3 故障保护与自愈能力 (28)6. 现代构网型变流器的挑战与未来 (29)6.1 可靠性与寿命的优化 (31)6.2 环境适应性与模块化设计 (32)6.3 协同与互联技术的应用 (33)6.4 能效与环保技术进展 (35)7. 结论与展望 (36)7.1 总结构网型变流器现状 (37)7.2 展望构网型变流器的未来发展方向 (39)7.3 行业趋势与未来挑战 (40)1. 内容概括构网型变流器作为电力系统中关键的能量转换装置,近年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新能源领域的飞速发展,展现了突出的技术突破和应用潜力。

本文档的“构网型变流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部分旨在梳理当前构网型变流器技术的成熟应用,分析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功能需求和技术挑战,并前瞻未来技术发展的关键趋势。

在内容概括中,我们首先阐明构网型变流器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核心作用。

这些变流器能够实现直流与交流电的能量转换,支持并网、离网以及混合能源系统的有效管理。

重点探讨技术现状,涉及当前构网型变流器在高压和特高压等级线路、可再生能源并网、分布式能源等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和技术创新。

基于CIM模型的智能配电网应用研究

基于CIM模型的智能配电网应用研究

基于CIM模型的智能配电网应用研究智能配电网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配网中各种应用系统缺乏统一的信息模型和接口标准,导致信息集成的困难。

本文首先介绍了IEC61968标准及其定义的公共信息模型(CIM)的基本概念和技术现状,最后阐述了国内基于CIM模型的互操作实验的研究应用成果。

标签:智能电网;IEC61968标准;公共信息模型;互操作引言经济的发展对电能的需求、气候变化和环境的压力、清洁能源的电网消纳、电力市场的深入改革、系统的开放与互动要求、新技术的挑战、用户对于优质服务强烈的呼吁等,都要求电网企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智能电网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智能配电网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将电工技术、高级传感和测控技术、现代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结合起来,支持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和提高自愈能力。

但由于配网中存在的各种管理系统及其软件通常来自不同的制造商,应用系统缺乏统一的信息模型和接口标准,导致信息孤岛众多,信息集成度低,无法相互协作发挥整体效应等问题。

因此,必须加快制定电力行业信息化标准,建设统一的电力信息平台,整合现有各信息系统,实现企业内的数据一体化、应用集成化、服务标准化。

1.CIM模型概述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EC发布了IEC61970和IEC61968标准,两个系列标准共同定义了一种电力系统公共信息模型CIM(Common Information Model)。

CIM是电力企业应用集成的重要工具,以统一建模语言(UML)为基础,它包括公用类、属性、关系等,这些类、属性、关系等对象是一个抽象的模型,它是逻辑数据结构的灵魂,在此基础上扩展定义数据交换模型。

这个标准可以被看作一个系统集成的工具,可以运用于任何涉及到电力系统模型的系统集成中去,以此来促进应用程序间的互操作性和兼容性。

电力系统各种资源表示为对象的类和属性及类间关系。

CIM有如下三种类间关系:1)普遍化:一个较普遍的类与一个较具体的类之间的一种关系,较具体的类只能包含附加的信息。

柔性互联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柔性互联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柔性互联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一、概述随着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构建和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的末端环节,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传统的配电网运行方式以固定网络结构和被动管理方式为主,已难以满足现代电力系统的复杂需求。

柔性互联智能配电网技术应运而生,成为推动现代配电网发展的重要力量。

柔性互联智能配电网以其高度的灵活性、智能化和自适应性,为现代配电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通过采用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实现配电网的灵活互联、智能控制和优化配置,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和稳定性,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

柔性互联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灵活交流输电系统(FACTS)、分布式电源接入与控制、高级量测体系(AMI)以及配电网自动化等关键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为配电网的升级改造提供了有力支持。

新型柔性配电装备如智能软开关(SOP)、能量路由器等的发展也为配电网的柔性互联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柔性互联智能配电网技术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关键技术,提高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和可靠性;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强配电网与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等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电力系统的整体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柔性互联智能配电网技术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现代配电网向更加智能、高效、绿色的方向发展。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柔性互联智能配电网将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1. 柔性互联智能配电网的概念与特点柔性互联智能配电网,作为传统配电网的升级与革新,是在原有配电网基础上融入了智能化、信息化、互联网化等先进技术手段的新型电网体系。

其核心概念在于“柔性”与“智能”,即通过柔性互联技术实现配电网的灵活调节与优化配置,同时借助智能化手段提升配电网的运行效率、安全性和可靠性。

柔性互联技术使得配电网具备了更加灵活的调节能力。

通过采用智能软开关、能量路由器等先进设备,实现对配电网中电能流向和功率分配的精准控制,有效应对分布式新能源接入带来的电能波动问题,确保电网的稳定运行。

华南理工大学“赛莱拉”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作品

华南理工大学“赛莱拉”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作品
西部计划实施效果分析:基于广东省2003-2010年间162名已结束服务期志愿者的事后调查
城市公共自行车运营现状及资源优化配置研究——基于佛山桂城的调查报告
高校志愿服务管理系统优化建设研究 基于Timmons模型的大学生创业能力研究
以华南理工大学为案例的高校校巴运营情况调研及数学建模优化分析
华南理工大学“转型时期进城务工青年生存现状与发展前景”调研报告
听党的话,我们创业吧!——国家政策,家庭环境等相关因素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观念和行为的影响调查研究报告
中国整车制造上市公司纵向整合与绩效关系研究 浅析网络购物商场品牌的建设
G、I、K 哲学社会教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G-20 G-29 G-18 G-27 G-28 G-33 G-26 G-19
一种新型钙钛矿中空纤维膜的设计 大功率LED驱动电源及其集成控制系统 环保高效膨胀型无卤阻燃剂的制备及应用 阳极氧化铝光子晶体着色技术 便携式微型空气自呼吸直接甲酸燃料电池 水性环保集装箱涂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聚丙烯酸酯水性粘合剂的制备及其在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中的应用
银纳米线快速水消毒设备——一种新型生活饮用水快速消毒装置的设计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E-36 E-05 E-15 E-33 E-31 E-06 E-37 E-01 E-19 E-26 E-32 E-03 E-22 E-17 E-14 E-20
EC2071136 EC2081105 EC3041115 EC2071133 EC3071131 EA2091106 EC3071137 EC3141101 EA2041119 EC3031126 EC3071132 EC2141103 EC2031122 EA2041117 EA2041114 EA2041120

能源互联网感知层技术标准体系研究

能源互联网感知层技术标准体系研究

求、物联网智能家居设备描述方法、智能家居设备与
传感网络可以很好地实现传感器泛在接入、提升
电网间信息交互接口等标准。
设备/环境状态全面感知与在线监测水平。低功耗传感
通过对现有感知终端标准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感 网需要按照国网统一的微功率、低功耗传感协议要求,
知技术标准的领域已覆盖了传感元器件、输变电、用 根据站房、线路等业务场景构建差异化、全覆盖的传
因此开展感知层技术标准化工作,不仅是满足能源互 联、微源取能等关键感知技术相关的标准内容,多维
联网对信息感知的深度、广度、密度、精度提出的更 度分析标准需求,系统化提出了感知层技术标准体系, 高需求[6],也是满足大量传感数据的传输、汇聚、共 为感知层技术标准完善和标准制(修)订规划提供
享、应用等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更是新增的大量感知 参考。 终端管理、控制、评估的需要[7]。通过标准的制定,
[引文信息]雷煜卿,仝杰,张树华,等.能源互联网感知层技术标准体系研究[J].供用电,2021,38(7):14-20,33. LEI Yuqing,TONG Jie,ZHANG Shuhua,et al.Research on technical standard system of energy internet sensing layer[J]. Distribution & Utilization,2021,38(7):14-20,33.
变电感知终端标准有高压测试设备规范、变电设 备监测装置规范、带电检测仪表技术规范、互感器技 术规范、电源管理单元(PMU)终端技术规范、电缆 局放测量技术规范、感知终端安全测评规范、远动设 备通信规范、监测装置检验规范等。高压开关、分压 器、变压器、电容器、避雷器、互感器、继保及安稳 装置、线缆等10多种关键装备已制定了技术规范;测 试仪表和监测设备的规范内容涵盖范围、定义、技术 要求、测试方法、检验规则、铭牌、包装、运输和贮 存等;变电设备的检验规范如变压器、电容器、高压 开关等规定了状态试验条件、试验方法以及试验项目 等内容;远动设备通信规范规定了数据命名、数据定 义、设备行为、设备自描述特征和通用的配置语言等 内容。 1.4 用电侧感知终端标准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配电网智能化运维管控平台设计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配电网智能化运维管控平台设计

Telecom Power Technology设计应用技术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配电网智能化运维管控平台设计朱骏(重庆文理学院,重庆402160随着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维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需求日益迫切。

因此,提出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配电网智能化运维管控平台设计,阐述该平台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分析与挖掘、智能决策与优化算法等关键技术,给出该平台的实现与应用方法。

运维人员可以利用该平台实时监测配电网的运行状态,预测潜在故障,并制定针对性的运维策略。

结果表明,该平台具备故障诊断功能,能够快速定位故障位置和分析故障原因,为运维人员提供决策支持。

大数据平台;配电网;智能化运维管控Design of Intelligen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Control Platform for Distribution NetworkBased on Big Data PlatformZHU Jun(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Chongqing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mart grid, distribution grid,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ower system, has 2024年3月10日第41卷第5期15 Telecom Power TechnologyMar. 10, 2024, Vol.41 No.5朱 骏: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配电网智能化运维管控平台设计析的配电网智能化运维管控平台可以收集、存储和处理海量电力数据,及时发现和解决配电网问题。

通过该平台,运维人员不仅可以实时监测配电网设备,发现潜在安全隐患如设备老化和过载,及时干预处理,还可以分析监测数据,优化调整电网运行方式,如合理调配负荷、调整无功补偿,减少或避免电压波动、频率偏差等问题。

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

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

附件:2010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申报项目名单(本科院校)序号学校名称推荐项目名称项目主持人姓名导师姓名1南京大学利用传声器基于异常低频声透射的水下声源定位彭丹丹陶建成2南京大学新型无损肺动脉血压测量技术研发——基于超声造影剂微泡的超谐波效应孙韬章东3南京大学基于Haar基特征表示的视频目标精确实时跟踪洪帆郭延文4南京大学基于蓝牙技术的手机防盗系统赵博砻王林章5南京大学不稳定原子核衰变性质的研究吴欢欣任中洲6南京大学扭曲向列相液晶电光性质的研究蒋骥周进7南京大学两万年来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典型黄土侵蚀的定量评估刘倩倩鹿化煜8南京大学潮沟体系演化对江苏海岸“怪潮”影响的研究陆驰高抒9南京大学microRNA在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及其可能调控的基因郁博文张辰宇10南京大学一种新的基因调控元件——Riboswitch巢兰芳卢山11南京大学E0级微甲醛脲醛树脂的合成陆悦吴石山、陈强、沈健12南京大学设计和合成具有环境响应的双稳态钴价态互变异构功能配合物聂伟轩郑丽敏13南京大学新一代DNA测序的固相PCR技术探索肖旻昱朱永元14南京大学高度共轭的四硫富瓦烯炔基双核钌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张相宜左景林15南京大学射电脉冲星的分类与研究张高原、顾梦李向东16南京大学掺杂SrTiO3薄膜和异质结构的外延生长与结构表征郭璐吴迪17南京大学基于沸石分子筛薄膜的新型开关特性的研究蒋昊夏奕东18南京大学高架交通对城市大气污染的影响魏林强李树、王体健19南京大学全球变暖下南京上海极端温度事件的比较与分析陈璞珑江静20南京大学江苏太仓地基土土性指标概率特性研究吴静红张云21南京大学钱塘江河口区晚第四纪下切河谷古环境演化曲长伟林春明22南京大学尾矿污染物在水土中迁移规律的研究林谧朱国荣23南京大学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石璜仿制实验及痕迹研究杨萌黄建秋24南京大学断裂——政治信任的央地差异及其解释管玥孔繁斌25南京大学心理学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中的干预初探于睿贺晓星26南京大学比较世博低碳交通设想方案与实施结果差异刘丹丹毕军27南京大学不同氧化还原电位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状况的影响王健杨柳燕28南京大学土壤外源纳米材料对典型农作物的毒性研究陈舒芃郭红岩29南京大学淋巴细胞介导溶瘤麻疹病毒疫苗株治疗白血病鲍虹达魏继武30南京大学牙龈卟啉单胞菌与动脉粥样硬化机理研究杨洁、王忠夏李尔广、孙卫斌31东南大学爬杆爬壁多功能机器人郑健张赤斌32东南大学基于物联网架构的无线智能家居系统刘亦辰唐路33东南大学遥控语音智能输液系统朱云飞堵国樑34东南大学新型高效热湿解耦空调模式及系统构建方法研究査翔殷勇高35东南大学二维量子随机行走及其物理实现骆浩薛鹏36东南大学酸雨入渗对固化污染土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蒋宁俊杜延军37东南大学PVA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韧性性能研究刘玉雯潘金龙38东南大学南京市大型商场、超市购物券的发放和使用对于金融系统稳定性影响的探究庄园王辉39东南大学腕带式老年人健康监护系统胡冀苏汪丰40东南大学江苏民营科技企业自主创新陷阱的类型、机理和突破路径研究徐恺睿陈良华41东南大学江苏省大学生村官的现状及分析陶然王海燕42东南大学行人过街预警智能交通摄像机沈士喆衡伟43东南大学移动通信网络扫描仪田敏宋宇波44东南大学滑坡的起因、危害和治理方法的研究沈青妍刘艳45东南大学基于超级电容器的太阳能LED庭院灯设计谢姗姗杨帆46东南大学局部应用MMC和消旋聚乳酸(DL-PLA)膜抑制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瘢痕和纤维化的研究姜振洋滕皋军47东南大学超声波法检测高温后再生混凝土强度唐永辉徐明48东南大学p62蛋白的表达及募集肿瘤抗原的研究魏青王立新49东南大学基于视认性原理的指路标志牌设计研究邓雁程建川50东南大学电控阀门控制器杨阳许飞云51东南大学一种可自动识别药品盒形状的设备系统王加乐崔建伟52东南大学冷拔高碳钢丝再结晶织构研究王辉黄海波53东南大学旅游发展与区域就业结构变迁的定量研究陈凤军宣国富54东南大学管道清洗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于笑凡郝立55东南大学个体活动-出行诱导模型及ArcGIS仿真实现陈景旭杨敏56东南大学城市路面残留汞分布及形态特征调查分析周洲傅大放57东南大学银杏叶制剂对糖尿病血管钙化的影响潘涛孙子林58东南大学嵌入式魔方教学系统沈超张圣清59东南大学自重构机器人设计与制造童炜山、周雷杨垿、张志鹏60东南大学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合成工艺开发吉健飞、刘骏结王明亮黄斌6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于无线网络的矿井人员体征采集与环境监测系统吴从雨魏小龙6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种新概念扇翼飞行器的研制刘成业唐正飞6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于热交换器的大型客车尾气余热供暖装置周迪张净玉64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波长调制型光纤SPR传感器及其用于甲基橙降解监测的研究孟静曾捷65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单兵用双三角形燃烧室的小型半导体电池研究薛冲韩东6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亮度LED驱动器研究俞忆洁张方华67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采用ARM控制器的光伏电池最大功率自适应跟踪系统研制宋力兵刘春生68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于物联网的儿童警报车载系统吴杰田裕鹏69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载视景增强中的图像融合研究李喆张弓70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吸附式步行高空玻璃幕墙清洁机器人宋佩云马万太7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于分布式协作原理的搬运拼图机器人系统吴开跃张弓7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面向复杂齿形的瞬时自拼接微小型三维精确测量装置研发薛恺戴宁7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超高速砂轮结构优化设计研究赵正彩徐九华74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介电型EAP仿生弯曲驱动器的设计及应用研究李克强王化明75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硬盘基片的冰冻固结磨料CMP亚纳米级抛光机理与工艺研究曹连静左敦稳7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热丝CVD法制备薄膜太阳能电池纳米晶SiC窗口层材料程彬沈鸿烈77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硅锗基多层异质结构薄膜SiO2、ZnO、μc-Ge、(Si、Ge)n的设计、制备及光学性能研究余乐李子全78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用钛及钛合金复杂零件表面氧化铝陶瓷涂层制备研究卞佳敏陶杰79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于β型辐射伏特效应的肖特基结式核电池的研制迟智军汤晓斌80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围棋自动数子仪刘晚果顾萍8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宁区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苏欣耿成轩8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于文化软实力的文化产业营销传播研究习婉钰张浩8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网络舆论的生成机制与应对策略余重远李珊84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省秸秆规模化收集、储运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金蓉英张钦85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食品安全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吴烨正孟繁超8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调查研究徐彦甍栾爽87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浙沪地区新生代农民工于老一代农民工的价值观比较韩霜赵玲88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于对偶四元数的编队飞行卫星自主导航算法研究蒋锋王惠南89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仿尾鳍式变截面摆动振子无阀压电叠堆泵的优化设计及开发王克张建辉90南京航空航天大学Case Study of Morphing Wing Aircrafts苏幻日许锋91南京理工大学网络化制造环境下生产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苏秋硕袁红兵92南京理工大学基于CAD、CAE的冲压机床结构设计与优化陆帅龙张卫93南京理工大学丝杠行程误差动态测量系统人机接口与驱动控制设计朱海洋殷爱华94南京理工大学改性多壁碳纳米管、纳米粒子并用对SSBR橡胶性能的影响王艳辉贾红兵95南京理工大学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水中纳米二氧化钛的研究吴萍萍王正萍96南京理工大学液滴云雾的爆轰起爆和传播机理研究叶东鹰解立峰97南京理工大学装置结构对固体粉末爆炸抛撒云雾状态的影响研究王凯黄寅生98南京理工大学基于红外阵列检测的汽车外形参数自动测量系统丁鉴顾国华99南京理工大学基片集成波导缝隙阵列天线的分析与设计张蕊丁大志100南京理工大学基于图像的脑模型研究苏英陆建峰101南京理工大学基于关联规则的中药处方分析陈杨於东军102南京理工大学敏感信息搜索技术研究刘剑波王树梅103南京理工大学员工幸福感对企业竞争力影响研究涂颖琴周小虎104南京理工大学美国金融危机传染机制研究张珏敏刘玉灿、安智宇105南京理工大学金融危机背景下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冯悦邓德强、韩晓梅106南京理工大学某制导炮弹内弹道设计及参数优化赵日张小兵107南京理工大学含风电场电力系统的小干扰稳定性分析韩涛王宝华108南京理工大学基于PLC的备用电源自投系统探究与设计王兆龙杨伟109南京理工大学月球就地资源开发与获取技术研究苏允迎韩玉阁110南京理工大学亚、跨、超声速下卷弧翼弹箭气动特性研究杨雯王学德111南京理工大学光子晶体聚焦器件的遗传优化设计王震李相银、蒋立勇 112南京理工大学锰氧化物三层膜的结构、输运性质和层间磁耦合研究马天平谭伟石113南京理工大学用虚光栅移相莫尔条纹法对小球面曲率半径的测量研究李啸徐永祥114南京理工大学动态交易策略与组合选择张鹏赵培标115南京理工大学基于DSP的可编程交流电源设计姚晓君李强116南京理工大学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的恒频输出的控制研究陈兆雪吕广强117南京理工大学嵌入式微型航姿测量仪中智能滤波器的设计韩宇陈帅118南京理工大学配电网远动实时控制与继电保护装置设计濮实蔡卫峰119南京理工大学硒元素半导体纳米材料的液相控制合成与表征郇宇、朱浩王雄120南京理工大学纳米晶铜动态力学性能研究及聚能侵彻性能优化设计彭楚才王金相121河海大学桩基挡板透空堤透浪特性试验研究范骏严士常122河海大学波能定位救生圈包沐曦娄保东123河海大学新生代农民工婚恋状况相关问题研究胡欣王毅杰124河海大学水力增氧生态湿地多层模型在河海大学西湖治理的应用佘磊、蒋泽侯俊125河海大学基于单片机控制攻角自适应的水平轴风力发电装置顾露香、李栅栅乐秀璠126河海大学就台资医院的进驻看大陆医疗体系的发展段海颖、潘梦芩王毅杰127河海大学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数据建模方法研究王俊杰、樊宇郑德华128河海大学基于指纹识别的公寓管理系统马铭来、于嘉宝冯钧129河海大学西南大旱之后的社会救助体系研究——以云南省富民县为例孙璐、王晨杨文健130河海大学水源水中药物和个人护理品的活性炭吸附处理研究白朗明陈卫、陶辉131河海大学太阳能热水器的热电转换方法及其应用装置钱莉、李玲玉张开骁132河海大学对南京地铁软服务建设的调研——以地铁一、二号线为例纪袁文多、冒小芬曹家和133河海大学利用电动力法对污染土进行处理的新装置设计与模型试验研究孟庆祥、樊舒婕殷德顺134河海大学水利数据中心通用数据库维护系统设计与实现成艳、袁飞飞郭学俊135河海大学新型磷酸盐水泥墙体材料制备技术及机理研究高赫飞、张佳良李中华136河海大学生物淋滤法去除污泥中的As离子的探究姜圣韬张松贺137河海大学MAP法回收养殖废水中氮磷及其资源化研究李艳、刘青青倪利晓138河海大学疏浚管路自蔓延耐磨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王敏、姚婧婧江少群139河海大学土工袋柔性挡土墙土压力分析张奕泽、薛向华刘斯宏140河海大学结构力学位移法辅助教学工具开发吴有奇、冷俊杰张健飞141河海大学高速道路风力发电系统设计王祥张敏142河海大学多功能钢琴谱架的制作邵晓峰刘波、李奎143河海大学客车逃生窗李金金刘姣144河海大学高效节能型大功率电磁加热器的研究与设计黎胜、孙维广张金波145河海大学电磁超声缺陷检测信号采集装置张正文、徐佳峰金纪东146河海大学动力电池组均衡保护器肖磊、宋加才沈金荣147河海大学河海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调研——基于 “e龙队”等优秀群体和“大学生村官”等优秀个体的考察陈晓霞、殷旭刘晓农148河海大学女大学生创业研究曹茜茜、顾希胡井军、张亿全、戴叶149河海大学高光效大功率感应耦合等离子光源罗正亮、王珊陈秉岩、朱昌平150河海大学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创新教育网站设计路源丁波、张友琴、李娟151南京农业大学外源一氧化氮、赤霉素对低温下小麦种子发芽及幼苗素质的影响曾婷姜东152南京农业大学田间增温对棉花花龄期“源库”能力的影响张黎妮王友华153南京农业大学棉花抗黄萎病基因的转化与功能分析荆欢张天真154南京农业大学隐性抗白粉病基因pm2026的物理定位应丰泽马正强155南京农业大学梨小食心虫生物学特性及在无锡水蜜桃种植区主害代发生规律的研究安志芳李元喜156南京农业大学外源多胺对硝酸钙胁迫下番茄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周晨楠郭世荣157南京农业大学Kisspeptin对蛋鸡卵巢内分泌的影响及机制研究钱福玉倪迎冬158南京农业大学母鸡输卵管精子储存的细胞学机理吕梦泽陈秋生159南京农业大学喹诺酮类药物对嗜水气单胞菌体外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王晓青刘永杰160南京农业大学弱光低温胁迫对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崔棹茗沈益新161南京农业大学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打靶载体构建的研究李袁飞王锋162南京农业大学4-硝基苯酚对大鼠肾上腺皮质细胞的毒性作用研究普少瑕李春梅163南京农业大学硅对盐胁迫下在栽培和野生大豆幼苗的生理效应李璨於丙军164南京农业大学不同生态型海州香薷根际细菌的生物多样性奚昭何琳燕165南京农业大学钙、镁、铁、锰等中微量元素对药用菊花主要有效成分的影响及其在各器官中的累积分布特征曲菲菲、曹琳刘德辉166南京农业大学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ES-2发酵抗菌脂肽的提取和纯化研究翟亚楠别小妹167南京农业大学食用菌微波真空干燥技术研究及其产品开发刘凌岱赵立艳168南京农业大学苏南农村村民自治组织角色及利益博弈分析魏伟于水169南京农业大学将部分小产权房纳入保障性住房体系的研究——基于南京市的住户意愿调查陈昊吴群170南京农业大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民参保行为影响因素及满意度研究李雯婷张兵171南京农业大学九年制义务免费教育后农村初中生辍学原因研究——以安徽省肥西县S镇为例张学姣林乐芬172南京农业大学农村合并背景下社区意识的重构—以江苏地区为例李政姚兆余173南京农业大学南京老城南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虞家欣崔峰174南京农业大学Poisson冲击下修理工可多重休假的串联可修系统的可靠性分析李琴吴清太175南京农业大学高校网络舆情监控与引导平台的开发与研究张超群朱毅华176南京农业大学基于GIS的农作物跟踪追溯信息可视化研究郭润坤黄芬177南京农业大学公示语翻译的民族文化心理透视——以南京为例闭小婷高圣兵178南京农业大学基于ARM和GPRS的粮仓温湿度智能监测系统的设计王欢尹文庆179南京农业大学水田犁工作参数对其功耗的影响李永超姬长英180南京农业大学基于供应链视角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研究——以江苏省常熟市为例潘琦张兆同181中国药科大学探索从雪莲果中提取果寡糖的最佳方法李新海、梁兆辉王志祥182中国药科大学探究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人群对抗生素期望与抗生素处方的关系张杜枭 于锋183中国药科大学大豆异黄酮类化合物微波合成路线的探究樊臻、刘燕芦金荣184中国药科大学金属β-内酰胺酶变异与水解抗生素活性间关系研究陈照强、刘一方何书英185中国药科大学药企管理人才的来源调查李峰 邱家学186中国药科大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农民医疗可及性的影响研究赖杉 陈在余187中国药科大学水体中污染物的新型快速检测刘贞 严拯宇188中国药科大学新型抗生素毛细管电泳混合手性拆分体系研究贾晨、王浩洵杜迎翔189中国药科大学环孢素-白蛋白自组装纳米粒口服制剂的研究陈益杭 周建平190中国药科大学复方盐酸二甲双胍瑞格列奈三层渗透泵控释片的研制张京 尹莉芳191中国药科大学紫杉醇抗肿瘤靶向多糖缀合体的研究李园珂 姚静192中国药科大学基于大鼠体内特征物质皮质酮含量变化的中药抗抑郁作用研究王晨、肖天宇冯芳193中国药科大学新型手性色谱固定相的研制向婧洁 狄斌194中国药科大学结构多样性呫吨酮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叶索夫 尤启冬195中国药科大学甾体5α-还原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杨里拉、陈佳宝 向华196中国药科大学NO供体型齐墩果烷三萜类衍生物抗肝癌作用及机制的初步研究陈思 季晖197中国药科大学AR-6对胶原性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初步机制研究陈欣黎 李运曼198中国药科大学MC-002对抗脑缺血的药效学研究唐玥吴玉林199中国药科大学Combretastatin A-4糖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的研究吴梦茜、孙丽徐云根200中国药科大学人源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的纯化及体外活性测定刘巧 刘煜201中国药科大学黄芩素协同利巴韦林、金刚烷胺抗A型流感病毒药效学研究韩璐薇 窦洁202中国药科大学海胆黄多糖SEP抑制H22肝癌细胞生长的分子机制詹阳 王慧203中国药科大学温敏性靶向纳米载药胶束载药模式的研究苏适 顾月清204中国药科大学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高通量筛选模型的建立及应用毛勇、张栋梁李萍205中国药科大学从中药活性成分的含量变化角度研究“石斛-玄参”药对的抗氧化作用汪哲 毕志明206中国药科大学防感冒香囊的研制陈焕娴 黄芳207中国药科大学紫草素、丹皮酚 动物口服给药与结肠靶向给药体内药物行为研究赵春阳 刘晓华208中国药科大学羟自由基清除活性在线联用技术研究李育玲 余伯阳209江南大学L-阿拉伯糖异构酶的蛋白质工程研究蒋厚羿沐万孟210江南大学代谢工程改造酿酒酵母生产天然芳香化合物张伟平陈坚、周景文211江南大学非核糖体合成酶系转化L-赖氨酸合成ε-聚赖氨酸产生菌的筛选与鉴定徐健、王靓毛忠贵、唐蕾212江南大学麸皮功能饮料的研制邵明龙、王滨杨瑞金、华霄213江南大学共表达伴侣蛋白对Pichia pastoris基因工程菌表达脂肪酶的影响机制研究郅岩、孔宇徐岩、喻晓蔚214江南大学光学纯D-乳酸生物制造关键技术的研究沈艳、姜宏亮石贵阳、王正祥215江南大学解纤维热酸菌淀粉酶的性质研究何伟伟江波216江南大学膜技术生产粉末磷脂韩山山、闫媛媛王兴国、黄健花217江南大学生物可降解塑料的降解性能评价研究宋阳堵国成、刘龙218江南大学食源性致病菌的生物控制——群体效应增强乳酸菌抗菌作用研究赵安琪、秦天宇王小元、胡晓清219江南大学鱼蛋白益智产品新工艺的研究许铭珠、王霈虹夏文水220江南大学植物抗氧化剂降血脂作用的研究张才科、余慧乐国伟、施用晖221江南大学可折叠太阳能电动轮椅车吴燕张秋菊222江南大学女大学生创业现状与对策研究朱纯洁符惠明223江南大学声音传感器在医疗设备中的创新性应用研究于雯斐纪志成224江南大学从学生主体视角探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式——以江南大学为例孟也芃、徐东慧董剑桥225江南大学美术对数学公式的艺术诠释刘裔博、曹玉梅王武、赵亦兵226江南大学水权交易问题下的河蚌水质净化BOT项目设计金兰李磊227江南大学主食文化的地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魏欣冯骉228江南大学电永磁阀门研究严慧敏王利光229江南大学动画在生活各领域的应用张晨、刘玲刘渊230江南大学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的织物起毛起球性能评价雷惠高卫东231江南大学苏南地区大学生犯罪的成因及对策分析-------以无锡地区为例徐逍影、刘冠华蔡永民232江南大学弯线机工件加工动作的三维仿真毛丹丹吴锡生233江南大学无锡旧工业遗址文化产品开发设计与遗址的保护和改造吴丹顾正彪234江南大学荧光蛋白在白蛋白融合药物制备工艺优化中的应用谭晓青、戴文燕金坚235江南大学β-环糊精肉桂醛包合物抗菌性膜在纸杯蛋糕包装中的应用王庆玲、戚祯宇金征宇236江南大学高速铁路系杆拱桥各工况内力分布研究季波华渊237江南大学新型硅油生产固体催化剂研究沈守宇丁玉强238江南大学影视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以无锡影视文化发展为中心李孟孟、韩蔚庄若江239中国矿业大学软煤大采高综采面煤壁片帮机理及控制研究侯建国、白云虎屠世浩240中国矿业大学典型锚杆支护巷道软弱夹层顶板力学模型及本构方程研究曹朋张农241中国矿业大学RC建筑在建设阶段的碳排放量测算及其工具开发刘首朋周建亮242中国矿业大学火灾后混凝土耐久性能的研究高宇剑、曹卜予贾福萍243中国矿业大学综采矸石充填覆岩变形规律的实验研究滕腾马占国244中国矿业大学起重吊装空间柔索并联机构分析及可视化设计吴嘉诚、刘瑜君訾斌245中国矿业大学矿用罐笼门红外伺服系统盛亮、贾毅丁保华246中国矿业大学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定位跟踪系统谢林江、韩亮贾存良247中国矿业大学井下特殊环境下的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研究陈梦喆王艳芬248中国矿业大学基于labview的变压器测控实验虚拟平台实现刘鑫、文振江马鸿文249中国矿业大学皖北矿区煤矿开采对区域水文地质参数的影响研究周芳成孙亚军250中国矿业大学提高粗颗粒分选效果的浮选柱分选特性研究李树磊谢广元251中国矿业大学矿井通风瓦斯催化燃烧及能源化利用周音、张啸怀刘建周252中国矿业大学利用蚯蚓实验厨余垃圾与剩余污泥混合处理的研究鄢锐、李和林李燕253中国矿业大学徐州九里矿区生态现状调查及安全评价寿韩琪董霁红254中国矿业大学基于层次的程序切片工具的设计与实现龚风光姜淑娟255中国矿业大学基于C、S模式的共享内存数据库的系统开发蒋琦、骆志勇王潜平。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配电网技术研究与应用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配电网技术研究与应用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配电网技术研究与应用智慧配电网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一种新型电力系统,通过对电力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传输,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智能管理和优化。

本文将通过技术研究和实际应用的角度,探讨基于物联网的智慧配电网的发展现状、应用场景和未来趋势。

一、智慧配电网的发展现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智慧配电网作为物联网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之一,已经开始逐步取代传统的配电网系统。

智慧配电网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全面监测和管理。

目前,国内外已经出现了许多智慧配电网的典型示范工程,如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所建立的智慧配电网实验平台,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智慧微网项目等。

这些项目通过智能传感器和智能电力设备的应用,实现了对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控、故障检测和自动修复,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供电质量。

二、智慧配电网的应用场景智慧配电网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可以覆盖城市、乡村和工业园区等各个领域。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1.城市配电网:在城市配电网中,智慧配电网可以实现对输电线路、变电站和配电设备的实时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故障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提高供电可靠性和抗灾能力。

2.乡村电网:在农村地区,智慧配电网可以帮助农民合理使用电力资源,通过智能电表和电力设备实现用电量的实时监测和统计,帮助农民减少用电成本,提高用电效率。

3.工业园区:在工业园区,智慧配电网可以实现对电力设备的实时监控和管理,优化电力系统的运行和调度,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能力和稳定性。

三、智慧配电网的未来趋势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配电网的未来发展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1.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配电网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通过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智能调度和故障预测,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

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在电网规划中的应用

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在电网规划中的应用

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在电网规划中的应用
王雄
【期刊名称】《通信电源技术》
【年(卷),期】2024(41)4
【摘要】在电能需求量不断增加的背景下,配电网面临的挑战越来越高,加强智能配电网技术的应用成为提升电网规划水平的重要方式。

智能配电网提升了配电网的管理水平,将信息、控制、网络等集合起来,解决了传统配电网性能低的问题,提升了供电的效率。

文章针对电网规划中的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并探究在电网规划中的应用思路,以期为具体工程的开展提供理论参考。

【总页数】3页(P57-59)
【作者】王雄
【作者单位】国网永州供电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7
【相关文献】
1.基于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的城市配电网规划探讨
2.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在城市配电网规划中的应用
3.基于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的城市配电网规划探讨
4.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在电网规划中的应用
5.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在电网规划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智能电网中高维数据聚类方法研究

智能电网中高维数据聚类方法研究

智能电网中高维数据聚类方法研究
于君;范文彬;杜永军
【期刊名称】《智能计算机与应用》
【年(卷),期】2016(006)001
【摘要】随着电网智能化程度的逐步深入,智能电网高维数据成为了“电网2.0”的重要价值资源.本文论述了智能电网大数据源、大数据流体系,讨论了传统电力数据聚类方法与特征,分析了智能电网高维数据所具有的稀疏性、空空间现象、维度效应、Hubness现象和离群点检测的特征,对智能电网高维数据从维数简化、索引技术、结果表征与评价方面论述了高维数据聚类分析方法和应用实践.
【总页数】4页(P9-12)
【作者】于君;范文彬;杜永军
【作者单位】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太原030001;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太原030001;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太原03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1;TP274;TM769
【相关文献】
1.基于二维码技术的智能电网保护设备管理方法研究 [J], 王治国;笃峻;王肖立;于哲
2.智能电网中高维数据聚类方法研究 [J], 于君;范文彬;杜永军;
3.基于语义降维的Web日志数据聚类方法研究 [J], 卢健;刁雅静;李锋
4."三维复杂机械运动学仿真"中高速图形建模方法研究 [J], 王君;刘军
5.三维仿真中高速物体的速度感表现方法研究 [J], 周艳丽; 干静; 王彪; 陈宗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多层分布式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智
能配电网通信网络模型
xxx
(xxx大学 xxx学院辽宁葫芦岛 125000)
摘要:智能电网的建设是以坚强网架为基础,以信息平台为支撑,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构建贯穿发电、线路、变电、配电、用电服务和调度全部环节和全电压等级的电网可持续发展体系。

而分布式无线多层传感器网络技术实现简单、成本低廉,是构建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通信网络的一种先进的、可靠的通信网络模型,是智能配电网建设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分布式无线传感器网络;配电网自动化;智能电网
0.引言
智能配电网的通信网络由于节点多、覆盖面广、建设难度大等原因,一直以来缺乏适用的通信技术和建设模式,成为电力通信网发展瓶颈,制约了智能配电网的发展。

近几年来,随着无源光网络(PON)技术、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WiMAX)等新的通信技术的成熟,在智能电网试点工程中得到了一定应用,但都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因此,提出分布式无线多层传感器网络组网方案,可以为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的建设提供一种可行、适用的方案。

1.智能配电简述
智能配电环节的特点是设备数量多、分布范围广、网架结构复杂,存在网架薄弱、供电能力不足、线路设备功能分散且可靠性较差、配电节能降损潜力巨大、通信难以覆盖等问题。

其发展是可能大量接入分布式电源、微网、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等,应满足自愈、互动、兼容、即插即用等系统运行需求。

采取的措施是研制新型、高效、环保的智能化设备,提高供电可靠性、运行效率和设备利用率,提高供电能力和改善供电质量,提升配电网安全预警及应急供电能力。

智能配电分为智能配电设备、配电自动化与配网规划、分布式电源接入与微网运行控制等环节。

2.智能配电网网络结构
配电网架结构建设的基本原则在城市配电网领域,城网包括输电网及高压、中压和低压配电。

220kV及以上电压电网为输电网,110kV及以下电压电网为城市配电网,其中35、66、110kV电压电网为高压配电网,6、10、20kV电压电网为中压配电网,0.38kV电压电网为低压配电网。

高压配电网规划除充分考虑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主网规划外,配电网应力求接线简单、安全可靠。

并要适度超前,使之有足够的运行灵活性和备用容量,网络结构应满足“N-1”安全准则,采用环网接线,开环运行的结构、没有条件的线路、郊区线路可以为放射形。

中压配电网供电半径应不大于3km,郊区小于5km,中心区不超过2km。

为降低线路损耗及满足末端电压质量的要求,低压配电网的供电半径一般不大于250m,市中心或负荷密集区控制在 100~150m,郊区可适当扩大,但不应超过400m。

智能配电网的特点智能配电网具有可靠性、经济性、实用性、互动性、自愈性的特点。

它将配电网在正常及事故情况下的监测、保护、控制、计算等与供电部门的工作管理有机融合在一起,支持分布式电源 DER 的大量接入,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可靠、优质、高效的电能,以及提供择时用电、分时计费等的互
动型服务。

3.分布式传感器网络分布式传感器网络特点
分布式传感器网络分布式传感器网络(Distribution Sensor Network, DSN)是第四代传感器网络,它是在监控区域的智能传感器节点大量的密集部署构成的一种网络应用系统。

由于传感器节点数量众多,部署时只能采用随机投放的方式,传感器节点的位置不能预先确定;在任意时刻,节点间通过无线信道连接,自组织网络拓扑结沟;传感器节点间具有很强的协同能力,通过局部的数据采集、预处理以及节点问的数据交互来完成全局任务。

DSN 一般采用多跳(multi—hop)、对等(peer peer)通信方式,由于每跳的距离较短,无线收发器可以在较低的能量级别上工作;另外,多跳通信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在长距离无线信号传播过程中遇到的信号衰减和干扰等各种问题。

同时,DSN 既可以在独立的环境下运行,也可以通过网关连接到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上,由于DSN 具有以下能量消耗少、可扩展能力强、网络健壮性能高、环境适应能力强和实时反应速度快等特征,比较符合于构建智能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通信网络架构。

多层无线传感器网络多层无线传感器网络整合多层和分簇的思想,通过在网络拓扑的底层或较低层构建多个簇头节点的簇集合、在拓扑的高层或较高层构建多跳转发机制实现的。

通过对整个区域进行多层分簇划分,缩短通信距离,减少了数据能量消耗,而且在簇头选择同时考虑节点剩余能量和通信环境等因素,从而延长了网络生命周期。

4.智能配电网的分布式无线多层传感器网络结构设计
在城市配电网中根据电压等级划分为高压配电网、中压配电网和低压配电网。

在高、中压配电网中,考虑到传感器的配置数量、配置环境、传输距离和通信环境等因素,DSN 是以变电站或配电变压器为中心来进行规划。

在高压配电网中,以变电站为中心划分区域,并且以变电站中某一传感器为中心节点,区域内其它无线传感器节点采用单跳或多跳与中心节点进行通信,而各中心节点通过光纤环网进行通信,中心节点除具有数据实时处理功能以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路由功能。

在中压配电网中,其网络架构相对高压配电网复杂得多,同时传感器的数量众多,传感器的数据处理要求和环境状态复杂,其通信手段远不如高压配电网优越,同时又是联接高压配电网网络和低压配电网网络的桥梁。

考虑到数据处理和路由选择的要求,因此采用双中心节点方式来规划无线传感器网络。

在中压配电网中,以配电变压器为中心划分区域,并且以配电变压器中某一传感器为中心节点,即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中心簇头,称为数据处理中心节点,区域内其它无线传感器节点采用单跳或多跳与中心节点进行通信,而各中心节点通过光纤传输网或无线方式进行通信。

同时配置另一个中心节点用于路由处理,称为路由选择中心节点,用于各低压配电网区域间无线传感器之间的相互通信,同时通过路由节点实现低压配电网中各传感器节点与中压配电网中用于数据处理的中心节点进行数据交换,各路由节点通过光纤传输网或无线通信方式进行通信。

路由节点具有较强的路由选择功能,低压配电网中各簇头节点同时与距离相近的中压配电网中的多个路由节点相互通信,以保证路由选择的可靠性。

普通节点在低压配电网中,由于配电网络架构非常复杂,且环境复杂,因此在此区域布置的传感器数量大,且通信条件远不如中、高压配电网优越。

在低压配电网中,由于所配置的无线传感数量庞大,为了降低网络规模,以配电变压器为中心划分低压配电网网络区域,在此区域内形成一个分布式无线传感器网络,其簇头节点与中压配电网网络的路由节点相互通信,并通过路由节点与其它低压配电网区域网络一
起形成统一的网络。

由于低压配电网传感器数量众多,且所处区域通常是人居环境,传感器节点的工作受到人的影响因素较大,因传感器更替引起的网络结构变化比较频繁,因此,低压配电网区域采用分布式无线传感器网络组网方式,网络拓朴采用自组织方式,簇头节点与簇内节点需根据网络拓扑进行自动调整,调整的原则:一是尽可能减少普通传感器节点与簇头节点的跳数,减小通信代价;二是充分考虑各传感器的剩余能量的情况,引入簇头轮换机制,进行簇头节点的选举机制应充分考虑能量地理位置等因素;三是对簇内节点设计合适的睡眠与唤醒机制,在确保区域信息完整的前提下使最少的节点在唤醒状态;四是要考虑传感中压配电网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模型低压配电网网络区域低压配电网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模型低压配电网网络普通节点低压配电网网络簇头节点中压配电网中路由节点器安装位置的环境因素,如是否因受人为破坏和环境恶劣影响传感器正常工作。

5.结语
通信网络是智能电网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平台,根据智能电网对配电网通信网络的要求,提出了基于分布式无线多层传感器网络技术的智能配电网通信网络模型,,它可以较好地解决并实现智能配电网自动化系统、高级配电网管理应用、配电网中的通信、分布式电源、配电用电的互动等重要功能,是构建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通信网络的可靠的通信网络模型。

参考文献
[1]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9, 33(17).
[2]冯庆东,毛为民.配电网自动化技术与工程实例分析〔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7.
[3]徐丙垠,李天友,薛永端.智能配电网与配电自动化〔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9.
[3]黄宏光.基于智能电网核心标准的配电网模型分析.华东电力,2012.
[4]林功平.配电网馈线自动化解决方案的技术策略.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