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电位溶出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溶出伏安法与电位溶出法
极谱分析原理
影响i 的主要因素: 影响id的主要因素:
• 待测物质浓度:在其它条件一定时,id与C成正 待测物质浓度:在其它条件一定时, 此为极谱定量分析的依据。同样, 比,此为极谱定量分析的依据。同样,此关系式 是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成立。(一般C 。(一般 是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成立。(一般C为10-5~102mol/L)。 mol/L)。 • 毛细管特性:m2/3t1/6称为毛细管常数 毛细管特性: • 温度:式中除n外,其它各项均受温度的影响, 温度:式中除n 其它各项均受温度的影响, 其中D受温度影响最大。 其中D受温度影响最大。 • 溶液组分:极谱测定中必须选用一定的底液。底 溶液组分:极谱测定中必须选用一定的底液。 液中含有相关试剂,组分不同, 液中含有相关试剂,组分不同,底液的粘度也不 若粘度大,则使D变小, 减小。 同,若粘度大,则使D变小,id减小。
溶出伏安法和电位溶出法
陈文军
经典极谱法
又称为直流极谱法,捷克学者Heyrovsky Heyrovsky于 又称为直流极谱法,捷克学者Heyrovsky于 1920年首次提出 并于1925 年首次提出, 1925年创造了第一 1920年首次提出,并于1925年创造了第一 台手工式极谱仪。 台手工式极谱仪。 1934年Ikovic提出扩散电流理论 提出扩散电流理论, 1934年Ikovic提出扩散电流理论,推导出 扩散电流方程式。 扩散电流方程式。 1935年Heyrovsky提出半波电位 提出半波电位, 1935年Heyrovsky提出半波电位,推导出极 谱波方程。 谱波方程。 1959年Heyrovsky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59年Heyrovsky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阳极溶出伏安法
电积过程: 电积过程:电积是在选定的恒电位和搅拌溶 液的条件下进行电解的过程, 液的条件下进行电解的过程,其实质是将待 测物质从溶液中富集到电极上。 测物质从溶液中富集到电极上。预电解按照 被测物质的富集是否完全可分为化学计量 化学计量和 被测物质的富集是否完全可分为化学计量和 非化学计量(定时富集)两种。 非化学计量(定时富集)两种。
电位分析法及应用
电分析方法的电化学仪器装置较为简单,操作方便,尤其适合于化工生产中的自动控制和在线分析。
活体分析液接电位可用盐桥尽量消除电位分析法通过在零电流条件下测定电池的电动势或电极电位,应用能斯特方程,进行分析测定的方法。
E = E+ - E- + EL电极的分类分类方法类型定义按组成及机理第一类电极金属/金属离子电极的分类第二类电极金属/难溶盐或络离子第三类电极金属/两种共同阴离子的难溶盐或络离子零类电极惰性材料电极(指示气体或均相反应)膜电极有敏感膜且能产生膜电位离子选择性电极按作用参比电极电极电位不随测定溶液和浓度变化而变化的电极,作为基准,以显示指示电极电位的变化。
例如测定溶液pH时,用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标准氢电极、饱和甘汞电极、银-氯化银电极指示电极电极电位则随测量溶液和浓度不同而变化的电极,可用于指示溶液中离子活度的变化例如测定溶液pH时用玻璃电极极作为指示电极,玻璃电极的膜电位与溶液pH成线性关系,可指示溶液酸度变化五类电极一、电极的构造、原理及特性指标(一)电极及其分类(参比与指示)(二)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种类和结构(三)离子选择电极的特性(一)电极及其分类(参比与指示)1.参比电极:电极电位不随测定溶液和浓度变化而变化的电极,其中①标准氢电极(SHE)Pt / H2(101325 Pa), H+(a=1) 基准(一级标准)在任何温度下,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位为0,其他电极的电位为以氢电极为标准的相对值。
②甘汞电极(NCE→饱和SCE),电极反应:Hg2Cl2 + 2e- = 2Hg + 2 Cl-半电池符号:Hg,Hg2Cl2(固)KCl电极内溶液的Cl-活度一定,甘汞电极电位固定。
随T↑,而↓③银-氯化银电极:银丝镀上一层AgCl沉淀,浸在一定浓度的KCl溶液中即构成了银-氯化银电极。
电极反应:AgCl + e- == Ag + Cl- 半电池符号:Ag,AgCl (固)KCl电极电位(25℃):EAgCl/Ag = EθAgCl/Ag - 0.059lgaCl-2.指示电极第一类电极──金属-金属离子电极电极电位为:EMn+ /M = Eθ Mn+ /M + 0.059lgaMn+ 第二类电极──金属-金属难溶盐电极电极电位为:EAgCl/Ag = EθAgCl/Ag - 0.059lgaCl-第三类电极如对CaC2O4,Ag2C2O4,Ca2+ | Ag 电极体系电极电位为:E(Ag+/Ag )= Eθ (Ag+/Ag ) + 0.0295 lg Ca2+惰性金属电极——电极不参与反应,但其自由电子可与溶液进行交换膜电极膜电极的组成:选择性的敏感膜、内参比溶液、电极、导线等(敏感元件:单晶、混晶、高分子功能膜及生物膜等构成)特点:仅对溶液中特定离子有选择性响应(离子选择性电极)将膜电极和参比电极一起插到被测溶液中,则电池结构为:外参比电极‖被测溶液( ai未知)∣内充溶液( ai一定)∣内参比电极内外参比电极的电位值固定,且内充溶液中离子的活度也一定,则电池电动势为:(二)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种类和结构由特定离子有特异响应的敏感膜制成1.玻璃膜电极(属非晶体膜电极)玻璃膜的组成不同可制成对不同阳离子响应的玻璃电极。
第十章 溶出伏安法和电位溶出法
边,用盐桥与电解池连接。
去极化电极的必要条件:电极表面积要大,通过的电流 (密度)要小,可逆性要好。
09:08:41
二、基本原理
1、极谱分析过程(极谱的形成)
d e
以测定0.001 mol·L-1的Cd2+为例
电解池中还含有0.1 mol·L-1的
c
KCl(支持介质)、1%动物胶(极大 抑制剂)说明极谱波的形成。 被测溶液中溶解氧,也能在DME 上还原产生电流,因此,需预先 通入惰性气体除去。记录i-V曲线
定性分析依据)。
3、溶出峰电流公式 溶出峰电流与电极类型和被测物质 浓度的关系(对汞膜电极): ip = K’n2AD2/3ω 1/2 u-1/6 tvc n—电极反应电子转移数 A—电极面积 D—金属在汞齐中扩散系数 t—富集时间 μ —溶液黏度 ω —电极旋转速度 v—电位扫描速度 c —待测物质浓度
1、电极材料自身电化学氧化后与被测阴离子形成难溶膜 Ag Ag+ + e 电极反应
Ag+ + X-
AgX↓
化学反应
Ag + X-
AgX ↓ + e
电解富集总反应
AgX + e
09:08:41
Ag + X-
溶出反应
2、被测变价金属离子与试剂在电极上形成难溶膜
富集过程:
Fe2+
Fe3++3OH- 溶出过程:
一、阳极溶出伏安法
二、阴极溶出伏安法
三、溶出伏安法装置
四、定量分析方法
溶出伏安法(stripping voltammetry)是先将待测物质 预电解富集在电极表面,然后施加反向电压使富集的物质重 新溶出,根据溶出过程的伏安曲线进行分析的方法。
电位溶出法测定烟尘中的微量碲
电位溶出法测定烟尘中的微量碲一、办法要点碲的电位溶出分析,在0.25mol/L盐酸介质中加入Cu2+,利用碲与铜生成Cu-Te化合物富集到玻碳电极上,以溴水作氧化剂测定碲,测定限量可达2ng。
用砷共沉淀分别碲,可用于测烟尘、硫酸厂污泥及粮食中碲的含量。
二、试剂与仪器 (1):250mL蒸馏水中约加入15滴饱和溴水,放入磨口容量瓶中备用,每次倒出的溶液用法不超过2h。
(2)H2SO4:加HBr蒸发到冒浓白烟,除硒、砷、碲等。
(3)盐酸、硝酸、次亚磷酸钠。
(4)Cu2+溶液:20μg/mL。
(5):1μg/mL。
(6)2D-2型自动电位滴定仪、XWC一100F型记录仪。
(7)XBD-1型旋转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铂电极及饱和甘汞电极(SCE)为辅助及参比电极。
三、分析步骤称取样品(烟尘、硫酸厂污泥)0.200g置于200mL烧杯中,加入盐酸5mL、硝酸2mL,蒸发到约3mL,再加入盐酸3mL、硝酸1mL、硫酸(1+1)5mL,蒸发到刚冒白烟,冷却。
加入蒸馏水20mL、浓盐酸20mL、砷离子4mL、次亚磷酸钠4~6g。
融化后加热煮沸。
待砷凝结后,趁热用脱脂棉过滤,用10%HCl一2%次亚磷酸钠洗烧杯及沉淀4次,再用蒸馏水洗4次,用浓硝酸5mL滴加到漏斗上,使沉淀彻低溶解。
溶液接收到50mL烧杯中,再用水洗漏斗及脱脂棉4次,于烧杯中加入过氯酸0.5mL,加热蒸发到冒白烟,稍冷,加入HBr1mL,再蒸发到冒白烟,用HBr每次1mL处理3次,赶去砷和硒,加入浓硝酸0.5mL,蒸发到约0.2mL,加入0.2mLCu2+溶液,加入HCl (5mol/L)0.5mL、蒸馏水10mL,在搅拌下于-0.5V电解富集(视含量而定,通常用3~10min),在电解结束前30s内,精确加入溴水(按滴计,常用2~6滴),电解结束后,不要停止搅拌,开动记录仪,断恒电位富集线路,记录E-t曲线,用比较法举行测量。
四、注重事项小麦面粉中碲的测定:称0.5g样品,加入硝酸15mL,待蒸发到约5mL,加入KClO3饱和的HNO35mL、H2SO4(1+1)5mL,蒸发到刚冒白烟,以下同分析步骤,测得结果。
伏安法和电位溶出法
继直流极谱法后,相继出现了单扫描极谱法、脉冲极谱法、卷积伏安法等各种快速、灵敏的现代极谱分析 方法,使极谱分析成为电化学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基本原理 (一)装置
直流极谱法也称为恒电位极谱法,其装置如图所示。 它包括电压装置、电流计和极谱电解池三部分。
A
C
B
V
RH
G
RK
5
1
2 3 N2
4
图6-3 极谱分析装置示意图 1. 贮汞瓶 2. 橡皮管 3. 毛细管
一、电解
第一节 电解分析法的基本理论
电解是借外部电源的作用使化学反应向着非自发方向进行的过程。电解过程是在电解池中进行的。在电解 池的两个电极上施加一直流电压,使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同时电解池中有电流通过,这个过程就是电解。
例如,在0.5 mol/L H2SO4介质中,用两个大面积Pt电极电解0.100 mol/L CuSO4溶液,装置如图所示。
Cd2 2eHgCd(Hg)
此时有电流通过电解池。滴汞电极的电位符合能斯特公式
0 0.059lg [Cd2]s
2 [Cd(Hsg)]
当继续增加外加电压,滴汞电极的电位较Cd2+的析出电位稍负一些,根据式Nernst方程可知,变负时, [Cd2+]/ [Cd(Hg)] 的比值就会变小,滴汞电极表面的Cd2+迅速被还原,电流急剧上升。
极反应迟缓使得电极电位偏离平衡电位的现象,称为电化学极化。这时的电极电位与平衡电位的差值称为电化学
超电位。析出金属时,过电位一般都很小,可以忽略;析出气体(如H2、O2)时,过电位则很大,必须考虑。如 H2在汞电极上的超电位特别大,使许多电动序在氢之前的金属离子能在汞电极上析出。这是极谱分析法使用滴汞 电极的原因之一。
伏安法和电位溶出分析法
伏安和极谱分析法按其电解过程可以 分为两大类:
控制电位极谱法――如经典极谱法,单 扫描极谱法,脉冲极谱法,方波极谱法, 催化极谱法,溶出伏安法等。 控制电流极谱法――如计时极谱法,交 流示波极谱法等 (本课程介绍控制电位极谱法)
第一节经典极谱法
一、极谱法的基本原理 1.基本装置和电路
特殊的电解条件
稀浓度、小电流、静止
在含义上,伏安法和极谱法是相同的,而两者
的不同在于工作电极:
――伏安法的工作电极是电解过程中表面不能
更新的固定液态或固态电极,如悬汞、汞膜、 玻璃碳、铂电极等; ――极谱法的工作电极是表面能周期性更新 的液态电极,即滴汞电极。(有的书把两者统
称为极谱法)
极谱法的发展概况及分类
件是: (1)工作电极的表面积要足够小, 这样电流密度才会大, C0才易于趋 于零; (2)被测物质浓度要稀,才易于 使C0 →0; (3)溶液要静止,才能在电极周 围建立稳定的扩散层。尤考维奇方源自式及影响扩散电流的因素id =
K nD½m2/3
t
1/6
c
--------尤考维奇方程式
电极反应发生时,在汞滴周围 形成了一层扩散层δ,则浓度 c (C- C0)/δ , 梯度为 X 2+ Cd 从溶液的本体上向汞滴表 面扩散。
δ-扩散层厚度
对于同一支滴汞电极,δ可看作 为常数,当外加电压足够大时, 电极反应迅速完成C0趋近为0。 d 扩散电流达到最大值,
i Kc
*要产生完全浓差极化,必要的条
1922年,捷克学者海洛夫斯基 (Heyrovsky)首先提出极谱分析法,开 创了这一电分析化学的分支; 1925年,海洛夫斯基与日本学者志方 益三研制出第一台手工操作式的极谱仪, 画出第一张极谱图;
电位分析法及应用-
滴定剂用量(V)与相应得电动势数值(E),作图得到 滴定曲线。
将滴定得突跃曲线上得拐点作为滴定终点,该点与 化学计量点非常接近。
通常采用三种方法来确定电位滴定终点。
2、 电位滴定终点确定方法 (1) E-V 曲线法
如图(a)所示,作图得到 E-V曲 线。作两条与滴定曲线相切得平 行线A与B,再过A、B两线得中点 作平行线C,C线与滴定曲线得交 点即为电势滴定终点,对应得体积 即为滴定终点所消耗得滴定剂体 积。E-V曲线法简单,但准确性稍 差。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例:将钙离子选择电极与饱与甘汞电极插入100、00mL水 样中,用直接电位法测定水样中得Ca2+。25℃时,测得钙离子电 极电位为-0、0619V(对SCE),加入0、0731mol/L得Ca(NO3)2 标准溶液1、00mL,搅拌平衡后,测得钙离子电极电位为-0、 0483 V(对SCE)。试计算原水样中Ca2+得浓度?
得标准缓冲溶液定位,然后可直接在pH计上读出pHx。
表 标准pH 溶液
温度 t℃
10 15 20
25
30 35 40
0.05M 磷 酸 25 ℃ 饱 和 酒 0.05M 邻 苯 0.01mol/L
二氢钾
石酸氢钾 二甲酸氢钾 硼 砂
1.671
3.996
9.330
1.673
3.996
9.276
1.676
(2) 指示电极:铂电极 标准溶液:K4[Fe(CN)6;滴定对象:Pd 2+、Cd 2+、Zn 2+、Ba2+ 等。
3、 氧化还原滴定 指示剂法准确滴定得要求就是滴定反应中,氧化剂与
还原剂得标准电位之差必需△φo ≥0、36V(n=1),而电位 法只需≥0、2V,应用范围广。
电位溶出法测定儿童血铅方法探讨
表1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比较[n (%)]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复发治愈好转无效研究组(52)37(71.15)9(17.31)6(11.54)46(88.46)2(3.85)0(0)对照组(43)16(37.21)14(32.56)13(30.23)30(69.74)8(18.60)8(18.60)P<0.01>0.05<0.05<0.05<0.05<0.013讨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 ,DUB ),简称功血,是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神经内分泌调节机制紊乱而产生的子宫异常出血,可发生于女性生育期的任何年龄,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1]。
射频消融术是利用生物高热效应致使组织瞬间凝固、变性、坏死,最后脱落并重新生长修复的一种新兴的微创治疗技术[2]。
我们应用此技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总有效率达88.46%,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随访6个月无复发,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更加持久(P <0.01)。
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共发生不良反应8例,发生率为18.60%,治疗组发生感染2例,3.85%,虽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但也警示射频消融治疗毕竟是侵入性操作,具有一定的创伤性,临床应注意选择适应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术后加强观察与护理,防止造成二次损伤。
综上所述,子宫内膜消融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具有疗效稳定、作用持久、副作用少等显著优势,应积极推广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1]乐杰.妇产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30.[2]何群双,顾立芳.B 超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54例临床观察[J ].中国实用妇科和产科杂志,2006,22(6):451.(责任编辑:姜付平)收稿日期:2010-08-25作者简介:邬守华(1970-),男,巩义市卫生防疫站主管技师,研究方向为卫生检验。
电位溶出法测定儿童血铅方法探讨邬守华(巩义市卫生防疫站,河南巩义451200)摘要:目的:探讨使用电位溶出法测定儿童血铅的准确度、精密度。
伏安法和电位溶出法
在电解分析中,往往只考虑某一工作电
极的情况,常用的是某一电极的析出电 位,而不是电解池的分解电压。析出电
位是指物质在阴极上产生迅速、连续的
电极反应而被还原析出时所需的最正阴 极电位,或在阳极上被氧化析出时所需
的最负阳极电位。
对于可逆电极反应,某物质的析出电位
等于其平衡时的电极电位。显然,要使 某物质在阴极上还原析出,产生迅速、
在实际电解中,由于超电位的存在,
要使阳离子在阴极上析出,外加阴极电 位一定要比可逆电极电位更负;阴离子
在阳极上析出,外加阳极电位一定要比
可逆电极电位更正。对整个电解池来说, 阳极超电位和阴极超电位的绝对值之和
等于超电压。
分解电压包括理论分解电压和超电
压,此外,还应包括由于电解池回路的 电压降(通称ir降,一般来说其数值不
后,电极上析出的Cu的量和本体溶液
中扩散到电极表面附近的Cu2+离子量,
达到动态平衡。这时,用Nernst方程计 算的平衡电位将由阴极表面附近的Cu2+
离子浓度所决定,显然这时的电极电位
要比按本体溶液的浓度值计算的平衡电
位更负。
在阳极,Cu将被氧化而溶解到溶液中。
同样,如果溶解速度大于扩散速度,
将会使电极表面附近溶液中Cu2+离子浓 度大于本体溶液中的Cu2+离子浓度,结
电解电流,r为电解池的内阻,E表示
电解池的反电动势,V 理分 为理论分解
电压,则外加电压与V理分的关系为
V V理分 ir E ir
由于理论分解电压等于电解池的反
电动势,而电解池的反电动势E可由
两个电极的平衡电位求得。如上例中,
铜电极为阴极,氧电极为阳极,其阴
新型芯片传感-微分电位溶出法测定血铅的探讨
S h e n r u i B i o 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s
A 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e v a l u a t e t h e a c c u r a c y a n d r e p e a t a b i l i t y o f c l i n i c a l b l o o d l e a d d e t e c t i o n b y s e n s o r c h i p —
7 0 4・
检验医学 2 0 1 3年 8月第 2 8卷第 8期
L a b o r a t o r yMe d i c i n e , Au g u s t 2 0 1 3 , V o l 2 8 .N o 8
文章编号 : 1 6 7 3  ̄6 4 0 ( 2 0 1 3 ) 0 8 - 0 7 0 4 - 0 3
d i f f e r e n t i a l p o t e n t i o me t r i c s t ip r p i n g a n a l y s i s a n d c o mp a r e w i t h h y d r i d e g e n e r a t i o n a t o mi c l f u o r e s c e n c e s p e c t r o me t r y,a n d t o p r o v i d e t h e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c l i n i c a l a p p l i c a t i o n .M e t h o d s T h e 2 me t h o d s we r e u s e d t o a n a l y z e t h e b l o o d s a mp l e s a n d
脉冲电流计时电位溶出法的理论和实验
参考文献:
[1] JAGNER D, GRANELI A. Potentiometric stripping analysis[J]. Anal Chim Acta ,1976, 83:19-26.
关 键 词:电位溶出分析,计时电位溶出分析,脉冲电流计时电位溶出分析
中图分类号:O6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74X(2003)0024-06
1976年,JAGNER[1]提出电位溶出分析法(PSA)不久,计时电位溶出法(CPSA)[2,3]也很快发展起来。为进一步提高灵敏度,H.P.BECK [4]等曾提出电位溶出法交变脉冲电流技术(APC-PSA)。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脉冲电流计时电位溶出法(APC-CPSA), 推导了其τ,溶出曲线方程及其微分倒数方程, 并从实验上进行了验证。该方法在已有溶出电流的基础上再施加高频方波脉冲电流,延长了过渡时间τ,提高了灵敏度,并且由于它控制的是电流而不是电位, 其他物质的干扰小。
工作电极表面如图1所示,为汞膜厚度,为玻碳到汞膜表面的距离,为汞膜表面到溶液本体的距离。若氧化还原电对是可逆的,则分析物的氧化速率由分析物在汞膜中的扩散速率控制。基于上述假定的扩散方程及初始和边界条件分别为
扩散方程 , (1)
当 时, ,得 (10)
实际情况的修正公式为 ,即为APC-CPSA法的定量分析依据。 (11)
与CPSA中[5] 进行比较,设交变参数 ,,过渡时间的比值为
电位溶出分析法
电位溶出分析法
电位溶出分析法作为一种分析研究方法,近年来越发得到应用。
该分析方法一般用于研究稳定态系统中的微量样品中的电荷状态,从而分离和测试有机物和无机物。
电位溶出分析法在离子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当它作用在溶液下时,由于电解质的离子性能,会存在不同的电位分布,在不同的温度下,这些离子会受到不同的电场的作用,从而形成离子溶出的现象。
电位溶出分析法主要包括以下操作:第一步,合成介质溶液,在电路中加入测量电极;第二步,使介质溶液经过不同温度的处理,使介质表面产生不同强度的电场;第三步,分析测得的电极录取数据,经过电位图测量后,就可以确定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
电位溶出分析法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分析测试方法,不仅能够用于检测溶液中离子浓度,还能用于研究稳定态系统中微量样品中的电荷状态,发掘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差异,从而有效地认识物质的性质和结构。
电位溶出分析法的宽泛应用,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人类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电位溶出分析法
电位溶出分析法
电位溶出分析法是一种通过测量有机物的溶出率,以分析有机物污染物的方法。
溶出的程度是通过电位测量的,并且可以用来预测有机污染物的性质、分布特征和毒性。
它可以帮助科研人员了解污染物的来源、类型和分布以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趋势。
电位溶出分析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步:第一步是将有机物添加到溶液中,添加量要满足要求;第二步是使用pH值调节剂调节溶液的pH值;第三步是加入极板对污染物进行电沉淀,以形成阴、阳极;
最后一步是使用电位计测试溶出率,测量污染物在极板之间的迁移速率。
电位溶出分析法的应用比较广泛,它可以用于污染物的调查、评估以及治理。
例如,它可以用于了解土壤、水体中的污染物的分布情况,并且可以用于对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分析,以便采用有效的净化技术。
此外,它还可以评估与有机污染物有关的环境问题,如污染水体的联合毒性、有机污染物的迁移特性等。
另外,电位溶出分析法还可以用于污染物治理,能够为污染物的治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由于它能够测量出有机污染物的迁移速率,所以可以用来评估净化技术的效果。
同时,电位溶出分析法还可以提供有关污染物移动、沉积和衰减的更多信息,为污染物治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总之,电位溶出分析法是一种有效的有机污染物检测和评估方法,它可以为有机污染物的控制和治理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它具有很好
的可操作性、可重复性和准确性,因此在有机污染物的检测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食品仪器分析技术》项目四电位分析法及应用
项目经验教训分享交流
01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实验细节和操作规范,避免误差和干 扰因素的产生。
02
在数据分析时,需要更加严谨和细致,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样品和实验条件进行适当调整和
03
优化,提高分析效率和准确性。
未来研究方向建议及展望
01
可以进一步探索电位分析法在 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环境监测 、生物分析等。
02
可以研究电位分析法的改进和 优化方法,提高其准确性和灵 敏度。
03
可以结合其他分析方法和技术 ,形成更加综合和系统的分析 体系,为实际应用提供更加全 面和准确的分析结果。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项目预期成果
完成电位分析法的实验操作,掌握基本技能。
了解电位分析法在食品检测领域的应用案例,提 高实际应用能力。
形成对电位分析法的全面认识,为今后的学习和 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02
电位分析法基本原理
电位分析法定义及分类
电位分析法定义
电位分析法是一种通过测量电极 电位来研究溶液中离子浓度的方 法。
电位分析法在食品安全领域应用潜力
快速、准确
电位分析法是一种快速、准确的分析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大 量样品进行检测,提高检测效率。
无需复杂样品处理
电位分析法通常不需要对样品进行复杂的预处理,可以减少样品处 理时间和实验操作步骤。
适用于多种食品类型
电位分析法可以应用于多种食品类型,如水果、蔬菜、肉类等,为 食品安全检测提供更广泛的应用范围。
样品处理
食品样品需要经过适当的处理,如萃 取、分离等,以便将营养成分从食品 中提取出来。
仪器使用
溶出伏安法和电位溶出法
二、基本原理 1、极谱分析过程(极谱的形成) 以测定0.001 mol·L-1的Cd2+为例 电解池中还含有0.1 mol·L-1的 KCl(支持介质)、1%动物胶(极大 抑制剂)说明极谱波的形成。 被测溶液中溶解氧,也能在DME 上还原产生电流,因此,需预先 通入惰性气体除去。记录i-V曲线
06:47:04
工作电极――是一个表面积很小的极化电极,极谱中采用 滴汞电极(DME)。储汞瓶中的汞沿着乳胶管及毛细管(内 径约0.05mm),滴入电解池中,储汞瓶高度一定,汞滴以 一定的速度(3-5秒/滴)均匀滴下。 参比电极――是去极化电极,其电极电位不随外加电压的 变化而变化,通常用饱和甘汞电极(SCE),接于电解池外 边,用盐桥与电解池连接。 去极化电极的必要条件:电极表面积要大,通过的电流 (密度)要小,可逆性要好。
被测物质输送到电极表面,富集物质的量则与电极电位、电
极面积、电解时间和搅拌速度等因素有关。
2、溶出过程
经过一定时间的富集后,停止搅拌,再逐渐改变工作电
极电位,电位变化的方向应使电极反应与上述富集过程电极
反应相反,使富集金属重新以离子状态溶入溶液。
记录所得的电流-电位曲线,称为溶出曲线。
06:47:04
06:47:04
电解池用一只小面积的极化电极
特殊的电极
作为工作电极,一只大面积的去极
特
化电极作为参比电极
殊
的
电
解
形
式 特殊的电解条件 稀浓度、小电流、静止
06:47:04
在含义上,伏安法和极谱法是相同的,而两者的 不同在于工作电极: ――伏安法的工作电极是电解过程中表面不能更 新的固定液态或固态电极,如悬汞、汞膜、玻璃 碳、铂电极等; ――极谱法的工作电极是表面能周期性更新的液 态电极,即滴汞电极。(有的书把两者统称为极 谱法)
第三章伏安法和电位溶出分析法
e. 汞容易提纯
扩散电流产生过程中,电位变
化很小,电解电流变化较大,此时电
极呈现去极化现象,这是由于被测
物质的电极反应所致,被测物质具
有去极化性质,去极剂。
Hg有毒。汞滴面积的变化导致
不断产生充电电流(电容电流)。
扩散电流理论
theory of diffusion current
子数;D 扩散系数; t 滴汞周期(s);m 汞流速度(mg/s);
C 溶液中待测物原始浓度(mmol/L);C0电极表面待测物原
始浓度(mmol/L);
当电流达到最大值时,C0→0:
讨论:
id = K C
(1) n,D 取决于被测物质的特性
将607nD1/2定义为扩散电流常数,用 I 表示。越大,测定越
四、经典极谱法的特点
一、极谱分析的原理与过程
principle and process polarography
1.极谱分析过程
极谱分析:在特殊条件下进
行的电解分析。
特殊性:使用了一支极化电
极和另一支去极化电极作为工作
电极;
在溶液静止的情况下进行的
非完全的电解过程。
极谱分析装置
如果一支电极通过无限小的电流,
速获得电子而还原,电解电流急剧增加。此时溶
液本体的Cd2+来不及到达滴汞表面,滴汞表面浓
度c0 低于溶液本体浓度c,即c0<c,产生“浓差极
化”。电解电流i与离子扩散速度成正比,而扩散
速度又与浓度差(c-c0) 成正比与扩散层厚度δ成反
比, 即与浓度梯度成正比:
i = k(c-c0)/δ
④ ~⑤段:外加电压继续增加,c0趋近于0,(c-c0)
微分电位溶出法测定微量全血中铜,锌及其医学参考值
微分电位溶出法测定微量全血中铜,锌及其医学参考值杨爱琴;秦鸣【期刊名称】《交通医学》【年(卷),期】1999(013)002【摘要】微分电位溶出分析法(DPSA)测定血中铜、锌是近年开展的新技术,其特点是仪器操作简便,测定灵敏快速。
本文应用此法选择了测定全血中Cu、Zn的最佳测定条件,并对289名学龄前儿童全血(20l)进行测定,获得其正常Cu、Zn含量的医学参考值。
1.材料与方法仪器 MP-1型溶出分析仪。
三电极系统为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参比电极为222型饱和甘汞电极,对电极为弯铂片电极。
微波炉为家用可调功率微波炉。
试剂锌、铜标准溶液为1mg/ml,临用时稀释成5g/ml,镀汞液为2×10-4 mol/L,Hg2+0.25mol/L,KNO2-0.01mol/L,HNO3液。
水为石英亚沸蒸馏水,底液为pH=4.7的NaAc-HAc缓冲液。
其他试剂若不注明皆为优级纯。
【总页数】2页(P264-265)【作者】杨爱琴;秦鸣【作者单位】如东县卫生防疫站;如东县卫生防疫站【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12【相关文献】1.血清锌微分电位溶出法直接测定与正常参考值调查 [J], 王德强;刘怀孔2.微分电位溶出法连续测定全血中铜和锌 [J], 濮存3.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微量全血中微量元素锌、铜、钙、铁、镁 [J], 胡雅琼;余磊4.动态微分电位溶出法直接测定微量全血中铅的研究 [J], 侯志强5.微分电位溶出法测定莼菜,莼菜粉中微量锌,铜 [J], 余世鑫;张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