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护理完整ppt课件
合集下载
《手足口病》课件

01 注意饮食
给孩子多喝水,可以服用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
02 避免传染
避免孩子与其他患病儿童过度接触,注意个人卫生
03 定期监测
定期测量孩子的体温和观察症状变化
总结与展望
疫情监测
加强手足口病疫情 监测和信息报告
有效干预
提高对手足口病的 干预措施和防控措
施
科学研究
加大对手足口病的 科学研究力度
早期诊断
手足口病特点对比
典型症状
发热 口腔疱疹 手脚皮疹
患病年龄
婴幼儿 学龄前儿童 成人
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 接触传播 粪-口传播
治疗方法
对症治疗 预防为主 隔离治疗
手足口病流行情况
手足口病主要流行在春夏季,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是易感人 群,应加强预防措施和宣传。
● 03
第三章 诊断和治疗方法
临床诊断
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史。 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手足皮疹等。结合实验室检 查结果,如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测等,可以更准确地诊断手 足口病。早期诊断对于及时采取治疗和隔离十分重要。
● 06
第6章 经验分享和总结
家长经验分享
一些经验丰富的家长分享了他们在孩子患手足口病时的护理经验, 包括如何缓解孩子的不适症状、清洁卫生、饮食调理等。这些经 验对其他家长来说是宝贵的参考,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患病 的孩子。
家长经验分享
及时就诊
在孩子出现症状时 要及时就医,不要
拖延
多喝水
保持孩子充足的水 分摄入
手足口病与其他传染病的区别
手足口病
主要发生在儿童 口腔疱疹和手足皮疹为主要症 状 易在幼儿园、学校等群体机构 传播
手足口病PPT(整理).ppt

❖ 病毒在50℃可被迅速灭活,病毒在4℃可存 活1年,在-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 毒可长期存活 。
最新.课件
4
肠道病毒71型感染与手足口病的联系与区别
❖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是由人肠道病毒71型
(EV71)引起的疾病的总称,临床上主要表现为 手足口病;
❖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临床症候群,
最新.课件
8
❖ (二)传播途径
✓ 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 ✓ 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 ✓ 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
内衣,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以及医疗 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
最新.课件
9
❖ (三)易感性
✓ 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 得特异性免疫力。
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
❖ 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水疱和皮疹
通常在一周内消退。
最新.课件
14
最新.课件
15
最新.课件
16
最新.课件
17
最新.课件
18
六、合并症
手足口病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但病毒会侵 犯心、脑、肾 等重要器官。
❖心肌炎:高热、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
不出其他感 染灶 ;
❖脑膜炎:发烧、头痛、颈部僵硬、呕吐、
易 烦燥、睡眠不安稳等 ;
❖肺水肿:神经源性;
最新.课件
19
❖ 疑似病例
近3天内有发热病史,并有以下任意两项表现者:
1.有咳嗽、呕吐等症状; 2.出现精神差、易激惹、肢体无力及抽搐等 神经系统表现; 3.手、足、口腔、肛周疱疹或溃疡 4.胸片异常; 5.有上述类似病例接触史。
手足口病ppt免费课件

手足口病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
研究病毒如何进入细胞、复制和释放,以及宿主细胞对病毒感染的反应
。
03
手足口病的免疫应答机制
探究机体对手足口病病毒的免疫应答机制,包括抗体、细胞免疫和炎症
反应等。
手足口病新药研发
抗病毒药物
研究新的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和传播,减 轻病情和缩短病程。
免疫调节剂
研究新的免疫调节剂,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减 轻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接种手足口病疫苗,提高免疫力,降 低感染风险。
04
手足口病预防与控制
手足口病疫苗接种
疫苗种类和接种时间
介绍手足口病疫苗的种类、适用年龄 和接种时间,以及疫苗接种的程序和 间隔时间。
疫苗接种后的保护效果
阐述手足口病疫苗接种后所能提供的 保护效果,以及在疫苗保护期限内可 能出现的抗体下降情况。
疫苗接种的禁忌症
病例分析的内容
02
包括病例的基本信息、临床表现、诊断结果、治疗过程等,以
及医生对病例的分析和总结。
病例分析的组织形式
03
可以采取个人撰写、小组讨论、学术交流等形式进行。
06
手足口病研究进展
手足口病研究热点
01
手足口病病毒的基因组学研究
分析病毒基因组的结构和变异,寻找病毒逃逸和致病性的分子机制。
02
手足口病健康宣教
宣教对象
明确手足口病健康宣教的对象, 如儿童家长、教师、医务人员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宣教内容
列举手足口病健康宣教的主要内 容,如症状识别、预防措施、治
疗原则等。
宣教形式
介绍手足口病健康宣教的具体形 式和方法,如宣传画、宣传片、 讲座等,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护理查房(手足口病) PPT课件

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 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
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 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 血生化检查 病原学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 诊断: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 检查。确诊时须有病原学的检查依据
手部皮疹多在手心、手指屈侧、 前臂
手掌小水疱呈圆形 凸起,疱内有少量 混浊液体,疱壁厚, 不易破裂,周围有 红晕
足 部 皮 疹 多 在 足 底
小 腿 内 侧
臂 部 皮 疹 多 发 生 在 肛 周 、 骶 尾 部 皮 肤
病
变
分
布
以
颊
粘
膜
、
软
腭
及
舌
缘
起初为粟米样鲜红色斑丘疹或水疱,
最 多
边缘充血明显,1-2天后破溃,形成小
• 鉴别诊断:
水痘
幼儿急疹
治疗
抗病毒治疗 对症治疗 一般治疗
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加强消毒隔离 ➢皮肤护理 ➢口腔护理 ➢饮食指导 ➢健康教育
预防
吃 熟 食
常
晒衣被
洗
手
护理措施
重症护理
严密观察,重点监测患儿的体温、心率、
呼吸、血压、血糖、四肢末梢循环等的变 化,积极采取综合治疗与护理措施
重点观察内容
护理查房(手足口病) PPT课件
传染源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患者在 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3~5周从 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 破溃时病毒即溢出。
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
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 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 血生化检查 病原学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 诊断: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 检查。确诊时须有病原学的检查依据
手部皮疹多在手心、手指屈侧、 前臂
手掌小水疱呈圆形 凸起,疱内有少量 混浊液体,疱壁厚, 不易破裂,周围有 红晕
足 部 皮 疹 多 在 足 底
小 腿 内 侧
臂 部 皮 疹 多 发 生 在 肛 周 、 骶 尾 部 皮 肤
病
变
分
布
以
颊
粘
膜
、
软
腭
及
舌
缘
起初为粟米样鲜红色斑丘疹或水疱,
最 多
边缘充血明显,1-2天后破溃,形成小
• 鉴别诊断:
水痘
幼儿急疹
治疗
抗病毒治疗 对症治疗 一般治疗
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加强消毒隔离 ➢皮肤护理 ➢口腔护理 ➢饮食指导 ➢健康教育
预防
吃 熟 食
常
晒衣被
洗
手
护理措施
重症护理
严密观察,重点监测患儿的体温、心率、
呼吸、血压、血糖、四肢末梢循环等的变 化,积极采取综合治疗与护理措施
重点观察内容
护理查房(手足口病) PPT课件
传染源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患者在 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3~5周从 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 破溃时病毒即溢出。
手足口病护理PPT

手足口病的补充说明
孩子应保持充足睡眠:睡眠是孩子身体 健康和恢复的重要保障,家长应保障孩 子的充足睡眠。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手足口病护理PPT
目录 手足口病的概述 手足口病的护理 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 手足口病的注意事项 手足口病的补充说明
手足口病的概 述
手口病的概述
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 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手足口病的症状:手足口病的主要 症状是发热、口疮、手和脚上的皮 疹、口干等。
手足口病的概述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主要通 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手足口病的护 理
手足口病的护理
患者病情观察:及时观察患者 的病情变化,了解全面情况。 清洁消毒工作:手足口病病毒 比较顽固,必须保持室内环境 清洁。
手足口病的护理
饮食调理: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 。对于饮食习惯不好的患者,可以适当 的进行营养干预。 休息调理:病人应该避免剧烈活动,保 持充足的睡眠。
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
对症治疗:手足口病的治疗主 要是针对不同症状的治疗。 药物治疗:对于手足口病的发 热症状,可以使用退热药和抗 菌药物。
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
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口腔溃疡时,多 饮水或含漱口水有利于口腔伤口的恢复 。
手足口病的注 意事项
手足口病的注意事项
避免抓破皮疹:抓破皮疹后会加重 感染,应尽量避免。 避免蔬菜生食:蔬菜生食可能会导 致病情恶化,应尽量避免。
手足口病的预 防措施
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
保持个人卫生:建议定期洗手,勤 洗澡,保持个人卫生。 保持环境卫生:保持室内环境清洁 ,定期通风换气。
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
饮食卫生:避免摄入不卫生的食品,保 持饮食卫生。 个人隔离:对于已经患病的患者,需与 他人隔离一段时间,避免传染。
手足口病护理指南PPT

发热: 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 温可达到39-40摄氏度。 口腔溃疡: 患者口腔内会出现红斑、水 泡和溃疡,疼痛不适。
手足口病的症状
手足皮疹: 手掌、脚心、手指 和脚趾上会出现红疹、水泡和 疱疹。
手足口病的护 理指南
手足口病的护理指南
饮食调理: - 提供充足的水分和营养,饮食以软
、易咀嚼的食物为主。 -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
生姜等。
手足口病的护理指南
童接触。 -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
室温适宜。
手足口病的护理指南
皮肤护理: - 保持患儿手足的清洁干燥,避免搔
抓。 - 使用温和的洗涤剂清洗患儿衣物和
床上用品。
手足口病的护理指南
症状缓解: - 可使用医生建议的退热药
物缓解发热症状。 - 疼痛较重时,可以给予适
离,避免传播给其他儿童。 - 患儿痊愈后,继续隔离一段时间,
确保病毒完全排除。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量的止痛药物。
手足口病的预 防措施
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
个人卫生: - 经常洗手,特别是接触到患儿的分
泌物后。 - 避免与患者共用餐具、毛巾等个人
用品。
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
环境卫生: - 定期通风、消毒儿童接触
的常用物品和场所。 - 避免儿童在密集场所长时
间停留。
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
隔离措施: - 发现手足口病症状的儿童应立即隔
手足口病护理指南PPT
目录 手足口病基本介绍 手足口病的症状 手足口病的护理指南 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基本 介绍
手足口病基本介绍
简介: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 传染病,主要影响婴幼儿和幼 儿园儿童。 病因: 手足口病主要由柯萨奇 病毒引起,通过飞沫、接触传 播。
手足口病的症状
手足皮疹: 手掌、脚心、手指 和脚趾上会出现红疹、水泡和 疱疹。
手足口病的护 理指南
手足口病的护理指南
饮食调理: - 提供充足的水分和营养,饮食以软
、易咀嚼的食物为主。 -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
生姜等。
手足口病的护理指南
童接触。 -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
室温适宜。
手足口病的护理指南
皮肤护理: - 保持患儿手足的清洁干燥,避免搔
抓。 - 使用温和的洗涤剂清洗患儿衣物和
床上用品。
手足口病的护理指南
症状缓解: - 可使用医生建议的退热药
物缓解发热症状。 - 疼痛较重时,可以给予适
离,避免传播给其他儿童。 - 患儿痊愈后,继续隔离一段时间,
确保病毒完全排除。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量的止痛药物。
手足口病的预 防措施
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
个人卫生: - 经常洗手,特别是接触到患儿的分
泌物后。 - 避免与患者共用餐具、毛巾等个人
用品。
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
环境卫生: - 定期通风、消毒儿童接触
的常用物品和场所。 - 避免儿童在密集场所长时
间停留。
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
隔离措施: - 发现手足口病症状的儿童应立即隔
手足口病护理指南PPT
目录 手足口病基本介绍 手足口病的症状 手足口病的护理指南 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基本 介绍
手足口病基本介绍
简介: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 传染病,主要影响婴幼儿和幼 儿园儿童。 病因: 手足口病主要由柯萨奇 病毒引起,通过飞沫、接触传 播。
手足口护理课件

中度手足口病的治疗与护理
中度手足口病的治疗
中度手足口病患者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如利巴韦 林等。
中度手足口病的护理
除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挠患处和注意饮食卫生外, 家长还需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重度手足口病的治疗与护理
重度手足口病的治疗
重度手足口病患者需要及时就医,接受系统治疗,包括抗病毒、抗炎、对症治 疗等。
疫苗接种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手段
01
接种疫苗可以增强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了解疫苗接种政策
02
根据当地卫生部门的建议,了解疫苗接种的适用年龄、接种时
间和接种程序。
及时接种疫苗
03
一旦符合接种条件,应尽快接种疫苗以保护自己和周围的人。
04
手足口病常见问题解答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患有手足口病?
总结词:观察症状
手足口护理课件
汇报人: 2023-12-25
目录
• 手足口病概述 • 手足口病的治疗与护理 • 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 • 手足口病常见问题解答 • 手足口病护理注意事项
01
手足口病概述
手足口病的定义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接触传播。 患者的手、足、口腔等部位会出现疱疹和溃疡,并伴有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
详细描述:观察孩子是否有发热、口腔溃疡、手足疱疹等症状,如有疑虑,应及 时就医检查。
手足口病是否会反复发作?
总结词:预防复发
详细描述: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通常在感染后获得持久免疫力,但病毒种类繁多,也有再次感染的风险。 预防复发应注重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
手足口病是否会留下后遗症?
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11
(二)重症患儿的护理
1、并发脑炎、脑膜炎患儿的护理 (1)病情观察 (2)高热的护理 (3)保持呼吸道通畅 (4)颅内高压的护理 (5)惊厥的护理
完整版ppt课件
12
(6)饮食与营养 (7)排尿困难的患儿应留置导尿,避免反复按压排尿。 (8)康复护理 2、并发肺水肿(肺出血)患儿的护理 (1)病情观察 (2)做好各项监测 (3)肺水肿的护理 (4)呼气末正压呼吸(PEEP)的应用与护理 (5)保持呼吸道通畅 3、并发心肌炎患儿的护理
4
(二)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3岁以下者)可出现 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 环衰竭等。
完整版ppt课件
5
1.神经系统:精神差、嗜睡、头痛、呕 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或瘫痪;查 体可见颈抵抗、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危 重病例可表现为频繁抽搐、昏迷,脑水 肿、脑疝。
完整版ppt课件
6
完整版ppt课件
14
出院指导
由于手足口病为传染性疾病,患儿出院 后仍须居家隔离一周并注意饮食卫生, 且部分患儿为好转出院,出院后仍需继 续服用抗病毒药一周,一周后来院复查 血常规,若患儿出院后出现皮疹复发、 肢体抖动、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提 示病情加重,应立即来院就诊。
完整版ppt课件
15
谢谢大家,请指教
小儿手足口病护理
珠江
完整版ppt课件
1
何谓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EV71感染)多发生于学龄前 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 疹,少数患者可引起脑炎、脑脊髓炎、脑 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传染源为现 症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主要通过人群密切 接触等途径传播。
手足口病护理ppt课件

04
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护理措施, 提高手足口病患 者的生活质量, 减轻疾病带来的 痛苦和压力
感谢您的到来
汇报人名字
演讲人
2023-08-20
手足口病护理
目录
01. 手足口病概述 02. 手足口病护理要点 03. 手足口病护理误区 04. 手足口病护理案例分析
手足口病概述
病因
病毒感染:肠道 病毒71型 (EV71)、柯萨 奇病毒A16型 (CVA16)等
传播途径:飞沫 传播、接触传播、 粪口传播
易感人群:婴幼 儿和儿童,尤其 是5岁以下
避免与患病儿童 接触,减少感染
风险
观察病情,及时 就医,避免延误
治疗
护理效果
01
减轻症状:通过 护理措施,减轻 手足口病引起的 发热、口腔溃疡、 皮疹等症状
02
缩短病程:通过 护理措施,缩短 手足口病的病程, 减少病程对患者 生活的影响
03
预防并发症:通 过护理措施,预 防手足口病引起 的并发症,如心 肌炎、脑炎等
保持良好的个人 卫生习惯,勤洗 手,避免与他人 共用毛巾、餐具 等物品。
保持室内空气流 通,定期开窗通 风,保持室内环 境整洁。
避免与手足口病 患者密切接触, 避免去人群密集 的地方。
加强体育锻炼, 增强体质,提高 免疫力。
出现手足口病症 状时,及时就医, 遵循医嘱进行治 疗和护理。
手足口病护理案例分析
接触传播:直 接接触患者皮 肤、衣物、玩 具等
04
粪口传播:患 者粪便中含有 病毒,可污染 食物、水源等
手足口病护理要点
家庭护理
01
02
03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避免交叉感染
勤洗手,保持个人 卫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分泌物
• 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 (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 造成感染。
• 饮食
• 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精选
4
四、临床表现
患儿感染肠道病毒后,多以发热起病,一般为38℃ 左右。口腔粘膜出现分散状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 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可受累。 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 轻症患者早期有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类似上呼吸道感 染的症状,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反应。发热 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通常在手足、臀部出现,或 出现口腔粘膜疱疹。有的患儿不发热,只表现为手、 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较轻。大多数患 儿在一周以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复。
•
。
精选
2
二、易感人群
• 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显性感染 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 力,持续时间尚不明确。病毒的各 型间无交叉免疫。各年龄组均可感 染发病,但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 高。
精选
3
三、疾病传播
• 人群密切接触
• 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 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 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
精选
6
精选
7
精选
8
精选
9
精选
10
精选
11
精选
12
精选
13
精选
14
精选
15精选16源自选17五、实验室检查
• 1、血常规 • 2、血生化检查 • 3、血气分析 • 4、脑脊液检查 • 5、病原学检查 • 6、血清学检查
精选
18
六、物理学检查
• 1、胸X线检查 • 2、磁共振 • 3、脑电图 • 4、心电图
精选
5
• 重症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 右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 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 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重 症患者表现为精神差、嗜睡、易惊、头 痛、呕吐、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 挛、眼球运动障碍;呼吸急促、呼吸困 难,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 或血性泡沫样痰液;面色苍灰、四肢发 凉,指(趾)发绀;脉搏浅速或减弱甚 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精选
21
• 4、皮肤护理 • 患儿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宽大、柔软,并
经常更换。床铺平整干燥,尽量减少对皮肤的 各种刺激。 • 5、发热护理 • 观察热型及伴随症状,卧床休息,多饮水。 • 6、病情观察 • 由于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具有侵害脑和心 脏的特性,可引起脑炎、脑膜炎和心肌炎等并 发症,所以在护理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预防并发症发生。 • 7、心理护理 • 8、健康宣教
精选
20
八、护理
• (一)一般患儿的护理 • 1、消毒隔离 • 将患儿及时隔离,安置在空气流通、清洁、温
度适宜的病房内,限制患儿及家属出入。 • 2、饮食护理 • 饮食要易消化,并以清淡、质软、温凉的流质
或半流质饮食为宜。 • 3、口腔护理 • 保持口腔清洁,加强口腔护理,每次进食前后
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漱口,或清洗口腔。
手足口病的护理
精选
1
一、概述
•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 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多发 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 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 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 亡。该病以手、足和口腔粘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 为主要临床症状。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 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 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 (EV 71)最为常见。
精选
23
精选
24
精选
19
七、治疗
• 轻症者可给与抗病毒、抗感染、全身支持治疗;重症 患者还应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尤其是脑、肺、心等重 要脏器功能;危重病人特别注意监测血压、血气分析 及胸片。 1 .抗病毒药物治疗:常用的有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 昔洛韦、中药等,它们作为高效广谱的抗病毒药物, 具有明显缩短发热及皮损愈合时间,减轻口腔疱疹疼 痛作用。 2 .免疫调节药物治疗: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可以抵抗病 毒感染和防止病毒性疾病的复发。常用的药物有转移 因子、胸腺肽等药物。 3 .抗感染治疗:局部可用漱口药物含漱、涂抹。 4 .支持疗法:加强营养、补液。并加强对症治疗,做好 口腔护理。
精选
22
健康教育要点
•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注意 教会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2.宣传多喝开水、不喝 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加热后再食用等 卫生习惯。3.在疾病流行期间,尽量少带孩子去拥 挤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 儿童接触,以减少被感染的机会。4.注意孩子营养 的合理搭配,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晒太阳,以增 强自身的免疫力。5.家长应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 卫生,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暴晒,并 养成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等良好习 惯。6.学校和家长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 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表现,应尽 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 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 (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 造成感染。
• 饮食
• 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精选
4
四、临床表现
患儿感染肠道病毒后,多以发热起病,一般为38℃ 左右。口腔粘膜出现分散状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 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可受累。 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 轻症患者早期有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类似上呼吸道感 染的症状,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反应。发热 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通常在手足、臀部出现,或 出现口腔粘膜疱疹。有的患儿不发热,只表现为手、 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较轻。大多数患 儿在一周以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复。
•
。
精选
2
二、易感人群
• 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显性感染 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 力,持续时间尚不明确。病毒的各 型间无交叉免疫。各年龄组均可感 染发病,但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 高。
精选
3
三、疾病传播
• 人群密切接触
• 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 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 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
精选
6
精选
7
精选
8
精选
9
精选
10
精选
11
精选
12
精选
13
精选
14
精选
15精选16源自选17五、实验室检查
• 1、血常规 • 2、血生化检查 • 3、血气分析 • 4、脑脊液检查 • 5、病原学检查 • 6、血清学检查
精选
18
六、物理学检查
• 1、胸X线检查 • 2、磁共振 • 3、脑电图 • 4、心电图
精选
5
• 重症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 右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 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 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重 症患者表现为精神差、嗜睡、易惊、头 痛、呕吐、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 挛、眼球运动障碍;呼吸急促、呼吸困 难,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 或血性泡沫样痰液;面色苍灰、四肢发 凉,指(趾)发绀;脉搏浅速或减弱甚 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精选
21
• 4、皮肤护理 • 患儿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宽大、柔软,并
经常更换。床铺平整干燥,尽量减少对皮肤的 各种刺激。 • 5、发热护理 • 观察热型及伴随症状,卧床休息,多饮水。 • 6、病情观察 • 由于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具有侵害脑和心 脏的特性,可引起脑炎、脑膜炎和心肌炎等并 发症,所以在护理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预防并发症发生。 • 7、心理护理 • 8、健康宣教
精选
20
八、护理
• (一)一般患儿的护理 • 1、消毒隔离 • 将患儿及时隔离,安置在空气流通、清洁、温
度适宜的病房内,限制患儿及家属出入。 • 2、饮食护理 • 饮食要易消化,并以清淡、质软、温凉的流质
或半流质饮食为宜。 • 3、口腔护理 • 保持口腔清洁,加强口腔护理,每次进食前后
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漱口,或清洗口腔。
手足口病的护理
精选
1
一、概述
•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 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多发 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 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 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 亡。该病以手、足和口腔粘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 为主要临床症状。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 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 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 (EV 71)最为常见。
精选
23
精选
24
精选
19
七、治疗
• 轻症者可给与抗病毒、抗感染、全身支持治疗;重症 患者还应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尤其是脑、肺、心等重 要脏器功能;危重病人特别注意监测血压、血气分析 及胸片。 1 .抗病毒药物治疗:常用的有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 昔洛韦、中药等,它们作为高效广谱的抗病毒药物, 具有明显缩短发热及皮损愈合时间,减轻口腔疱疹疼 痛作用。 2 .免疫调节药物治疗: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可以抵抗病 毒感染和防止病毒性疾病的复发。常用的药物有转移 因子、胸腺肽等药物。 3 .抗感染治疗:局部可用漱口药物含漱、涂抹。 4 .支持疗法:加强营养、补液。并加强对症治疗,做好 口腔护理。
精选
22
健康教育要点
•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注意 教会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2.宣传多喝开水、不喝 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加热后再食用等 卫生习惯。3.在疾病流行期间,尽量少带孩子去拥 挤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 儿童接触,以减少被感染的机会。4.注意孩子营养 的合理搭配,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晒太阳,以增 强自身的免疫力。5.家长应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 卫生,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暴晒,并 养成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等良好习 惯。6.学校和家长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 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表现,应尽 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