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运用
2010-05-09 10:17:41| 分类:教学论文| 标签:|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内容提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运用一些语言艺术,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发展学生智能具有重要的作用。进行课堂语言艺术一般有这些方法和技巧:创设情境,引人入胜;借助“视听”,轻松导入;读精妙,赏韵味;故意拐弯,激发思维;标注评点,领悟精髓;整理提炼,掌握主旨。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激发调动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适当运用语言艺术教学,那什么是语言艺术呢?卢梭认为,语言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夸美纽斯也认为,语言艺术“是一种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不仅教学有教学艺术,打仗还有军事艺术,做领导工作要有领导艺术,这些所谓艺术,都是指有特点的一套有效的方法。”这就是叶圣陶先生强调的“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那么,什么是教学的语言艺术呢?艺术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各种手段,方式,和方法来调动学生,感染学生,创造出教学的动人情景与氛围,使教学进入较高境界的一种教学艺术。教学一旦出现生动局面,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控制力和感染力。研究教学中的语言艺术,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发展学生智能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提高教师语言艺术水平,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开拓性,创造性的智力型人才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常常表现出一定的方法和技巧。那么,究竟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活课堂,创造出生动的教学局面呢?我认为,创造生动局面主要有以下一些方法和技巧:
1、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语文课堂的语言艺术特别需要体验情境,沟通学生的心灵。创设情境就是让学生置身于形象生动的场景之中。创造出与课文内容相融合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如教《济南的冬天》时,我先运用地图展示位置,用粉笔绘出山景,描水色,再用配乐朗读和假想旅游,把学生带入济南的冬天温晴的怀抱。然后提出探索性的问题:作者对北方中国的描写,为什么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暖”?为什么不着眼于“壮”而着眼于“秀”?通过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具体生动的场景,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从前提到结论,进行逻辑推理,使学生感悟到:“暖而秀”既是济南的冬天固有的特征,也是文章的内涵,同时也是作者乐观进取精神和热爱祖国风光的思想反映,老师创设的这些情景,一定会使学生如临其境。
2、借助“视听”,轻松导入。
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利用“视听"手段,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可以利用绘画艺术作为辅助手段来设计教学。如教《如果人类也有尾巴》这篇课文时,我利用课件,在导入新课时播放一段有关动物尾巴的动画片,把学生带入到了课文中,让学生明白,假设人类有尾巴不是空想,而是由有理论根据的。从而增强了教学的生动感,把教学推向了高潮。
3、读精妙,赏韵味。
读精妙就是通过“读”,领会课文的精妙之处,读出课文的美味。读出作者的情感,读出课文所创造的意境。在教《心声》这一课时,我通过让学生模仿文中人物的语言,声调。读出了人物的性格,读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读出了人物的神情态度,这样文中人物形象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这就是“读精妙”所产生的惊人的效果。
4、故意拐弯,激发思维。
故意拐弯,就是变简单为复杂。也就是说不直接将问题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启发诱导,使得到结论的过程复杂化。就是故意拐弯,以激活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加深认识和理解。如教《山米和白鹤》时,文中讲到山米拿起石头砸向白鹤,外祖父很愤怒这一节时,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外祖父为什么会发怒,这是不是不喜欢山米?”这是拐了一个弯。从“发怒”二字入手,先把问题引出来了。然后再进行启发:“你们在家里是不是经常虐待家里的猫啊,狗啊?是不是经常上树掏鸟窝,养小鸟?你们父母为此打骂过你们吗?”这是拐了第二个弯。我不是从事件本身进行分析,而是拐到了日常生活现象上进行类比。通过学生的思索和讨论,得出了外祖父为什么发怒的原因,那是表现了外祖父对动物的挚爱。你看,这样扣人心弦,有了“柳暗花明”的生动韵味。
5、标注评点,领悟精髓。
在语文教学中,利用标注评点的方式俩设计教学,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让学生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去穿行,去理解,去品评。把握要义,领悟精髓。如用“标注评点法”教《观刈麦》,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加深学生理解的层次。
我这样设计的:(1)用单横线标出诗句中农民辛苦劳动的句子。(2)用波浪线划出诗中与拾麦人的拾麦的原因。(3)用圆圈标注出写景的句子。利用“标注评点”的方法进行教学,进行整体训练,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6、整理提炼,掌握主旨。
有些课文的教学,可以通过探究整理,从课文中提炼出一组又一组的数据来,抓住课文的精要来展开教学。这样既可以强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掌握课文的要点,可以帮助学生记忆科消化。比如:我们从《孔乙己》这篇课文中就可以提炼出“一、二、三、四,五”一组数据来。即:
一个道具:文中“一块小黑板”,表现出掌柜势利,冷酷的特点。
两个精彩的动作:一个“排”、一个“摸”,两者成鲜明的对比。三种人物:剥削者,下层劳动者,封建制度的殉葬品。
四种脸色:“青白脸色”表现孔乙己营养不良,境遇可悲,“涨红的脸色”是孔乙己被酒客戏弄,死爱面子的写照。“灰色的脸”是孔乙己心灵深处的伤疤被人戳痛后悲哀的心理的反映,“黑瘦的脸色”反映了孔乙己每况愈下,行将就木的处境。
五种取笑:孔乙己的伤疤、偷窃、挨打、落第、断腿都遭到大家的取笑。表现了当时人们冷落、麻木的精神状态。
在教学中运用这些语言艺术,能够激发学生在轻松活泼的语言中学到知识,明白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