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学案(答案版)
(完整版)传统节日学案(答案版)
安县中学 2012 级语文组 3
李兴旺 编辑
hing at a time and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
中国传统节日学案
诗歌:《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 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4)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 (宋·秦观《鹊桥仙》) 节日名称七夕或乞巧节
5)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曈曈日,总 将新桃换旧符。(宋·王安石) 节日名称春节或元日 。
安县中学 2012 级语文组 7
李兴旺 编辑
hing at a time and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
中国传统节日学案
原的一个民间传统节日。 3.传统节日类诗歌鉴赏 (1)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那么他的这首《青玉案》是属于 豪放词吗?请你根据词的内容作出简要的分析来阐明你的观点。
安县中学 2012 级语文组 6
李兴旺 编辑
hing at a time and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
中国传统节日学案
2.下定义【格式:被定义项 是 种差(即特征) 的 属概念 (即比被定义项大的概念)】 (湖北卷 2006)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 解释“端午节”。(不超过 35 字)
立 春:公历 2 月 3--5 日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 中国传统节日 语文园地三》市级优质课一等奖导学案+同步作业+答案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和《语文园地三》【市级优质课一等奖导学案+同步作业+答案】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以及人们在过传统节日时,各地有些什么习俗?并了解其丰富的内涵,这也是本活动的重点。
2、通过收集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诵读有关传统节日的诗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4、了解一句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5、学会观察,在日常生活中多识字。
6、仿照本组课文内的句子或段落仿写句子。
7、了解和背诵日积月累中的知识。
教学重点:1、通过收集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诵读有关传统节日的诗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了解一句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教学难点:1、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2、仿照本组课文内的句子或段落仿写句子。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搜集的资料、制作的手抄报等教学过程:板块一:《综合性学习·中国传统节日》活动一:回味快乐春节1.回味春节,说一说春节里你看到的是什么情景。
2.揭题。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俗称“过年”,在这一天,人们放鞭炮、穿新衣、拜新年……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中国的传统节日。
活动二:传统节日知多少1.师:除了春节,你还知道哪些中国传统节日?(学情预设)虽然教师语气中强调了“中国”和“传统”两个关键词,但是学生仍有可能会说出一些非传统节日的名称,如儿童节、五一节等,教师先不置可否,引导学生再读题,找出关键词“中国的”、“传统的”,引导学生自查自纠。
师补述: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悠久的过程,每个节日都是我们中国特有的,带有浓厚中国文化韵味的节日。
2.按排好的顺序,叫一叫这些节日的名字。
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冬至腊八活动三:节日习俗我知道1.老师展示收集的资料师:课前,同学们搜集了一两个自己最感兴趣的传统节日的习俗资料,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展示,共同分享。
《综合性学习_中华传统节日导学案-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
《综合性进修_中华传统节日》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通过本次进修,同砚能够全面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及文化内涵,培育同砚对传统文化的热忱与传承认识。
一、先导问题:你对中华传统节日有哪些了解?你最喜爱的传统节日是哪一个?为什么?二、导学内容:1. 什么是中华传统节日?- 中华传统节日是中国特有的文化活动,每到节日,人们会按照一定的时间和方式举办庆祝活动,以示留念或庆祝。
节日多以农历为准,重要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中华传统节日的起源及意义:- 春节:迎接新年,象征新的开始,拜祭祖先,祭神求福。
- 清明节:悼念先人,缅怀祖先,扫墓祭祖。
- 端午节:留念屈原,传承龙舟竞渡等习俗,以示抗击瘟疫,保佑平安。
- 中秋节:感恩团聚,赏月祈福,象征丰收与团聚。
3. 中华传统节日的习俗:- 春节:贴春联、贴窗花、包饺子、放鞭炮、看春晚、拜年等。
- 清明节:扫墓、祭祖、赏景、放风筝、吃青团等。
-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饮雄黄酒等。
- 中秋节:赏月、吃月饼、赊酒、猜灯谜、敬月、敬老等。
4. 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蕴含着灿艳的民俗文化和历史沿革。
- 通过传统节日的庆祝,可以增进人们之间的情感沟通和文化认同,增进社会和谐进步。
三、导学活动:1. 小组合作:分组谈论所了解的传统节日习俗并展示。
2. 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观览有关传统节日的文化艺术表现,加深对节日文化内涵的了解。
3. 剪纸创作:体验制作传统节日剪纸,感受传统手工艺之美。
4. 朗诵节日诗歌:选择经典节日诗歌进行朗诵,感受古人的节日之情。
四、拓展延伸:1. 调查:调查当地的民间节日习俗,了解多元文化。
2. 实践体验:参与传统节日庆典,亲身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3. 创新改革:结合摩登文化元素与传统节日相结合,创新传统节庆形式。
五、教室反思:通过本次进修,同砚对中华传统节日有了全面的了解,感受到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也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热忱与传承认识。
《综合性学习_中华传统节日导学案》
《综合性学习_中华传统节日》导学案《综合性进修:中华传统节日》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
2. 掌握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和庆祝方式。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认识。
二、导学内容1. 中华传统节日的观点和分类。
2.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历史背景。
3. 中华传统节日的习俗和庆祝方式。
三、导学过程1. 导入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知道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你最喜欢的传统节日是哪一个?为什么?2. 进修任务(1)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观点和分类。
讲解:中华传统节日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一种具有特定意义和庆祝方式的节日。
根据不同的传统和文化内涵,可以将中国传统节日分为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几大类。
(2)掌握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历史背景。
讲解:每个传统节日都有其奇特的起源和历史背景,比如春节是为了留念年兽,端午节是为了留念屈原等。
学生可以通过教室讨论或小组合作的形式,了解各个传统节日的由来和背景。
(3)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习俗和庆祝方式。
讲解:每个传统节日都有其奇特的习俗和庆祝方式,比如春节要贴春联、包饺子,清明节要扫墓祭祖,中秋节要吃月饼、赏月等。
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阅读资料等方式,了解各个传统节日的习俗和庆祝方式。
3. 拓展延伸请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写一篇文章介绍该节日的起源、历史背景、习俗和庆祝方式,并分享给同砚们。
四、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们对中华传统节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认识。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平时生活中多参与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传承和宏扬中华传统文化。
传统节日的练习册的答案
传统节日的练习册的答案传统节日的练习册答案一、选择题1.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的哪一天庆祝?A. 农历正月初一B. 农历八月十五C. 农历五月初五D. 农历正月十五答案:A2. 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是什么?A. 吃粽子B. 赏月、吃月饼C. 赛龙舟D. 放风筝答案:B3. 清明节是纪念什么的节日?A. 纪念祖先B. 纪念屈原C. 纪念劳动人民D. 纪念丰收答案:A4. 端午节的起源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A. 岳飞B. 屈原C. 孔子D. 鲁班答案:B5. 元宵节的习俗包括哪些?A. 赏月、吃月饼B. 吃饺子、放鞭炮C. 赏灯、猜灯谜D. 吃粽子、赛龙舟答案:C二、填空题1. 春节时,中国人会贴红色的对联,以表达_________(祝福)和_________(好运)。
答案:祝福;好运2. 中秋节时,人们会赏月并吃_________(月饼),象征团圆和美满。
答案:月饼3. 清明节是扫墓祭祖的日子,人们会_________(祭扫)祖先的坟墓,表达对先人的怀念。
答案:祭扫4. 端午节时,人们会挂_________(艾草)和_________(菖蒲),以驱邪避病。
答案:艾草;菖蒲5. 元宵节的晚上,人们会放_________(花灯),并参与_________(猜灯谜)活动。
答案:花灯;猜灯谜三、简答题1. 请简述春节的传统习俗。
答案:春节的传统习俗包括贴春联、放鞭炮、拜年、给红包、吃年夜饭等,这些习俗体现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和对家庭团聚的重视。
2. 中秋节为什么被称为“团圆节”?答案:中秋节被称为“团圆节”,因为这一天月亮特别圆,象征着家庭的团圆和美满,人们会聚在一起赏月、吃月饼,表达对家人的思念和祝福。
结束语:通过本次练习,我们不仅复习了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还加深了对这些节日背后文化意义的理解。
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珍惜并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传统节日导学案-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
《传统节日》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传统节日的定义和作用;2. 掌握中国常见的传统节日及其风俗习惯;3. 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和传统价值观念的意识。
导学重点:1. 传统节日的意义;2. 中国常见传统节日的名称、日期和习俗;3. 传统节日对于文化传承和社会团结的作用。
导学步骤:第一步:激发兴趣向学生展示一段有关传统节日的视频,让学生快速了解传统节日的内容和庆祝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步:引入主题通过介绍传统节日的定义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并展示传统节日对于文化传承和社会团结起到的作用。
第三步:学习传统节日1. 分组让学生自主学习中国常见的传统节日,包括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2. 每组向全班汇报他们所学传统节日的名称、日期和主要习俗;3. 整理每个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象征意义,明确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
第四步: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传统节日对于文化传承和社会团结的作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理解,促进交流和思考。
第五步: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总结传统节日的意义和重要性,思考如何通过传统节日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导学案结束语:通过这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对传统节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更加懂得尊重和珍惜传统文化。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节日的精神,让传统文化在我们心中永存。
第二课时一、课程背景:在这个多元文化的时代,我们常常被西方文化所深深吸引,但我们也不能忘记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
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它承载着历史、宗教、民俗等多种元素,影响着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
通过学习传统节日,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热爱自己的文化传统,增强文化认同感。
二、学习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意义和起源;2. 掌握中国一些重要传统节日的日期和庆祝方式;3. 能够比较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的异同;4. 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自我认知。
《传统节日导学案-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
《传统节日》导学案第一课时一、进修目标1. 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
2. 精通传统节日的习俗和传统活动。
3. 培育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4. 激发同砚的创设力和想象力。
二、进修内容1. 传统节日的分类与特点。
2. 重要传统节日的介绍与谈论。
3. 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三、进修过程1. 导入让同砚观看一段有关传统节日的视频,引导同砚沉思:什么是传统节日?传统节日的起源是什么?为什么传统节日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此重要?2. 进修(1)介绍传统节日的分类与特点,让同砚了解主要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以及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2)谈论重要传统节日,例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让同砚了解其中的来历和意义,并展开谈论。
(3)探讨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习俗,让同砚了解在传统节日期间人们都会做些什么,例如吃汤圆、赏月、赛龙舟等。
3. 拓展让同砚自行选择一个传统节日,进行深度的了解和探究,可以通过制作海报、PPT、小短片等形式展示给全班同砚。
鼓舞同砚分享家庭中关于传统节日的传统习俗,可以与同砚们一起沟通分享。
4.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同砚对传统节日有了更深的了解和熟识,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奇特性,培育对传统文化的热忱和尊重。
四、作业1. 完成教室练习,对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进行归纳总结。
2. 选择一个喜爱的传统节日,撰写一篇作文介绍其中的习俗和庆祝方式。
3. 筹办一个小组演讲,分享有关传统节日的资料和观点。
五、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发现同砚们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并不全面,他们更多地接触到的是摩登化的节日庆祝方式,对传统文化的知识精通较为薄弱。
在将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加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引导同砚重视和珍惜传统文化,培育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大心。
第二课时一、导入引言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珍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值得我们珍惜和传承。
在这个导学案中,我们将探讨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了解其来历、习俗及意义,让我们更深度地了解和热忱自己的文化传统。
《传统节日导学案-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
《传统节日》导学案一、导言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世代相传的文化传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通过进修传统节日,可以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大心。
本次导学将以传统节日为主题,通过多种形式的进修活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节日的意义和特点。
二、目标1. 了解传统节日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中国几个重要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认识。
三、进修活动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他们对传统节日的理解和认识,每组选择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2. 观看视频:播放介绍中国几个重要传统节日的视频,让学生了解这些节日的来历和庆祝方式。
3. 朗诵诗歌:请学生选择一首与传统节日相关的诗歌进行朗诵,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
4. 制作手工:让学生动手制作传统节日的手工品,如灯笼、剪纸等,体验传统文化的乐趣。
5. 课外拓展:鼓励学生自主进修其他国家的传统节日,拓展视野,增进跨文化交流。
四、评判方式1. 小组讨论:评分标准包括讨论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组织表达的流畅度等。
2. 视频观看:评分标准包括学生对视频内容的理解和总结能力。
3. 朗诵诗歌:评分标准包括语音语调的准确性,表达的情感和氛围感。
4. 手工制作:评分标准包括作品的美观度和创意水平。
5. 课外拓展:评分标准包括学生对其他国家传统节日的了解和展示能力。
五、延伸进修1. 组织参观传统节日庙会或活动,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 鼓励学生参与传统节日的文化展示比赛,展示自己的才艺和创意。
3. 配备相关书籍和资料,鼓励学生自主进修传统节日的更多知识,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六、总结通过本次传统节日的进修活动,学生不仅增加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还培养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认识,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进修传统节日,更加珍惜和传承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传统节日导学案》
《传统节日》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由来
2. 掌握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3.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二、导学内容
1. 什么是传统节日?
2.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3. 这些传统节日的由来和意义是什么?
4. 庆祝传统节日的方式和习俗有哪些?
三、导学过程
1. 导入:让学生观看一段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视频,并进行简短讨论。
2. 进修:学生阅读相关材料,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由来、意义、庆祝方式和习俗。
3. 练习:学生分组讨论一个传统节日,包括其由来、庆祝方式和习俗,并向全班做简短介绍。
4. 总结:老师进行总结,强调传统节日对于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平时生活中传承和宏扬传统文化。
四、拓展延伸
1. 邀请家长或尊长来学校分享他们对传统节日的理解和体验。
2. 组织学生参与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 设计一个关于传统节日的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动手体验传统文化的乐趣。
五、检测评估
1. 设计一份关于传统节日知识的小测验,检查学生对于传统节日的掌握水平。
2. 观察学生在组内讨论和展示中的表现,评判其对于传统节日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反馈建议
1. 鼓励学生多参与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2. 继续组织类似的主题进修活动,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认识和责任感。
通过本次进修,置信学生们会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更深入的了解,也会更加珍惜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愿我们的传统文化在他们手中得以传承,绽放出更加灿艳的光芒。
《传统节日》第二课时【学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传统节日 - 第二课时学案一、课前导学1、导入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我们学习了哪些传统节日?它们是什么时候举行的?有哪些习俗和传统活动?2、自主思考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并进行书写:•你最喜欢哪一个传统节日?为什么?•你曾经在哪些传统节日中参加过庆祝活动?你最深刻的记忆是什么?•你认为传统节日对人们来说有什么重要的作用?二、教学过程1、新课讲解•本课我们要学习哪一个传统节日?•它是哪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它通常是在什么时候举行的?•它有哪些传统习俗和活动?2、集体阅读请同学们带着好奇心和探究精神,跟着老师一起读一下《民间游艺》中关于这个传统节日的文章,并注意理解其中的含义和精髓。
读完后,请老师随机邀请几名同学进行读后感分享。
3、小组讨论请老师将同学们分成小组,进行以下讨论:•您认为这个传统节日的含义和意义是什么?•它的历史渊源和起源有哪些故事和传说?•针对这个传统节日,您有没有什么看法和建议?4、个人思考请同学们回到个人,思考以下问题:•您收获了哪些关于这个传统节日方面的新的知识和见解?•您认为这个传统节日对于您个人来说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和影响?三、课堂练习1、填空题请同学们填写以下内容:•这个传统节日的名称是 ____________。
•它的起源和历史背景是 ____________。
•它的主要庆祝日期是 ____________。
•它的主要传统习俗和活动包括 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2、阅读理解请同学们阅读以下文章,并回答下列问题:文章内容:某某传统节日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节日。
它通常在每年农历XX月XX日举行,是某某族人民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个节日的主要传统习俗和活动有跳舞、唱歌、祈求丰收等等。
人们在这个节日里会穿上自己最好的衣服,一起在村庄的广场上跳舞。
同时,他们还会点上香烛,拜祭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好运。
问题:•这个传统节日是哪个族群的传统节日?•它通常在哪一个月份举行?•在这个节日中,人们通常要做哪些传统习俗和活动?•人们在这个节日中为什么要祈求丰收和好运?四、课后作业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学到的内容,写一篇小作文,讲述自己最难忘的一个传统节日经历,包括庆祝活动的场景、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该传统节日的由来及意义。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练习+学习单)-2023-2024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版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新课呈现结束后,对中华传统节日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解决办法:设计有趣的节日学习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教师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教学方法与策略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授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图片展示,让学生对传统节日有直观的了解。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的节日习俗和故事。通过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观点,共同探讨节日的意义和价值。
5.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节日习俗的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可以扮演节日中的各种角色,如春节的舞狮、端午节的龙舟选手等。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节日的习俗和文化。
6.实验:组织学生进行节日食品的制作实验。例如,制作粽子、月饼等传统节日食品。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节日食品的制作过程和背后的文化意义。
7.游戏:设计节日相关的游戏活动,如猜灯谜、节日知识竞赛等。通过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巩固节日知识。
4.节日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制作节日手工艺品、品尝节日食品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节日的魅力。
5.节日习作练习: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以“我的节日”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6.节日学习单:设计节日学习单,包括节日知识问答、节日习俗连线、节日诗词填空等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传统节日音乐:可以收集一些传统节日的音乐作品,如春节的《恭喜恭喜》、端午节的《赛龙舟》等,让学生感受节日的音乐氛围。
《我们的传统节日》(导学案)2022-2023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
我们的传统节日一、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
2.掌握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知识。
3.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学习兴趣。
4.通过学习传统节日的知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学习内容1.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其中最重要的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这些节日一般都是在农历的某一天或某一月进行,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的起源和文化内涵,因此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的新年。
春节一般在农历的正月初一进行,为期15天。
春节是中国人团聚、庆祝、祭祖的日子,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春节的习俗有很多,比如:贴春联、贴窗花、年夜饭、压岁钱等。
每个习俗都有自己的含义,贴春联和窗花可以增加节日气氛,年夜饭可以让家人团聚,压岁钱则可以给孩子带来好运气。
3.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
清明节一般在农历的4月4日或5日进行,为期3天。
清明节是中国人祭祖,扫墓的日子,也是缅怀先人的日子。
清明节的习俗有祭祖、扫墓、踏青等。
祭祖和扫墓是清明节最重要的习俗,用以纪念和悼念已故的亲人,踏青则是为了迎接春天的到来,感受自然的美好。
4.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节日之一。
端午节一般在农历的五月初五进行,为期一天。
端午节以纪念古代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为主题,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端午节的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香等。
赛龙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挂艾草香则是用以驱邪避恶。
5.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
中秋节一般在农历的八月十五进行,为期一天。
中秋节以感恩、团聚、祭月为主题,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秋节的习俗有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
赏月是中秋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吃月饼是为了团圆,猜灯谜则是增加节日气氛的重要方式。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实用教案(2课时附随堂练习及答案)
2.找一找,课文中提到了哪些传统节日。
(课件出示4)生: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①师:“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节日,喜欢过春节吗?你们是怎么过春节的?(生交流)(课件出示5)(师播放春节有关图片)春节俗称“过年”,那一天人们按照传统习惯要穿新衣、拜年、贴春联、吃团圆饭、放鞭炮,寓意着新的一年的开始。
②请一年当中除了春节,你还知道哪些节日?(生自由说)师出示节日名: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节日,大家判断哪些是传统节日,哪些不是传统节日?为什么?说说各节日的时间,引导比较:从各个节日的时间上你发现了什么?引导:日历上有两种日期——公历日期和农历日期,我国古代人民采用的是农历纪年法,用公历,农历是区分传统节日一个好办法。
这些节日是从古代就已产生并流传至今,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我们就把它叫做中国传统节日。
(板书)请大家大声地读一读,把它们记在心里。
③同学们在课文中找一找,画一画,看看每一个传统节日人们是怎么过的。
生:春节——贴窗花,放鞭炮。
生:元宵——看花灯。
生:清明——扫墓生:端午:吃粽子,赛龙舟。
课伊始借“春节”来唤起学生对春节的回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使课堂一开始就充满了快乐、和谐、互动的气氛。
通过这一环节的活动,使学生明白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明确什么是中国传统节日。
搜集传统节钟课堂作业新设计1.把音节补充完整。
l x t t郎巷堂统j x b t菊宵饼贴2. 认真读课文,背诵课文。
【答案】1.ánɡànɡánɡǒnɡú iāo ǐnɡ iē2.略。
第二课时【教材分析】《传统节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
本课以长短句的形式,介绍我国一些传统节日。
本文讲解的祖国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跟西方的节日不一样,它是流传了很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节日。
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同步学案
《传统节日》学案【学习目标】1.学会认“传、统、贴、宵”等生字,学会写“贴、街”等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习俗,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学习重点】能够正确地书写生字,并能给生字组词。
【学习难点】学会识记生字;背诵课文。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读一读下面的生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传统贴宵巷舟艾堂乞巧郎饼赏菊(1)前鼻音的字有(),后鼻音的字有()、()、()、()、()、()。
(2)在读的时候,应该卷起舌头来读的字有()、()、()。
(3)“统”的好朋友有()、()。
2.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传统节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堂展示1.你可以用哪些方法记住下面的生字?传统贴宵祭巷舟艾堂乞巧郎饼赏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如潮”和“满堂飘”是什么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把句子补充完整。
春节到,人欢笑。
______窗花,______鞭炮。
三下语文 第三单元中华传统节日 教学设计(含反思)
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学目标1.选择自己熟悉或者喜欢的一种节日。
2.引导学生观察传统节日并进行深入了解,选择个传统节日进行描写。
3积累好词、好句,引导学生在进行描写时适当运用。
重点、难点重点:选择自已熟悉或者喜欢的一个节日。
突破方法:写之前仔细观察,看看这个节日有什么特点,试着将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写清楚。
难点:写的时候从自己对于传统节日的观察和感受出发。
突破方法:从实际出发,尽可能将最近学到的关于传统节日的特点的词语用上。
教法与学法教法:引导法、点拨法、情境教学法。
学法:自读自悟法、自主合作探究法一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节日图片。
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
一课时课时目标1.选择自己熟悉或者喜欢的一个节日。
2.引导学生观察传统节日并进行深入了解,选择一个传统节日进行描写。
3.积累好词、好句,引导学生在进行描写时适当运用。
一、谈话导入1.师:同学们,我们国家有七大法定节假日,你们知道是哪七个吗?你们能说给大家听听吗?生: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
2.师: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除了这七大法定节假日,我们国家还有很多其他的传统节日,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吗?(板书:中华传统节日)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几张中华传统节日的图片学生讨论回答,老师相机指导。
二、范文引路,学会“发现1.导人:老师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大家也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两篇相关范文,并讲解范文的写作思路。
教师引导学生也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中华传统节日。
2.学生自读。
思考:要如何写呢3.讨论交流。
重点讨论中华传统节日有哪些特点,可以从节日的来历、过节的过程以及节日中印象深刻的事出发,将其中有特色的东西记录下来。
4.教师小结:老师从“春节”的来历、习俗、影响等几个方面写了一篇例文,你们还有什么补充的吗?师生一起讨论。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学案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中国人重视的传统节日。
2.通过活动,更多地了解有关我国一些节日的来历、习俗、饮食和其他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蕴含。
3.学会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整合信息,用不同方式展示交流的能力。
4.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总结能力和组织交际能力。
5.增进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
学习过程一、资料链接(1)关于春节,有一种传说是: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兽。
每到除夕就出来伤害人命。
一年除夕,来了个老人。
他在门上贴上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
“年”浑身一抖,大叫了一声。
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噼里啪啦”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逃走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祈求来年的幸福平安。
(2)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3)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
(4)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又称为“上元节”。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5)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6)在《易经》中,人们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
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称重阳。
《端午日》导学案及答案
十一端午日一、目标导学1.理清课文思路,分析赛龙船精彩的场面描写。
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选材方法。
3.关注民俗文化,感受节日给人们带来的愉悦;了解并领悟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
二、自主预学(一)一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蘸.( )酒泅.( )水峒.( ) 擂.( )鼓鹳.( ) 呐.( )喊一律.( )2.辨字注音组词。
燥__( ) 浆__( ) 戍__( )躁__( ) 桨__( ) 戌__( )戊__( )3.文学常识积累。
本文作者是________(1902~1988),原名_________,湖南凤凰县人,__________族,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
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散文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了解民俗搜集我国传统节日资料,说说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我们当地端午节的习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二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画出并掌握文中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并作适当批注。
2.本文介绍了湘西地区端午日的哪些风俗民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文3个自然段,共写了哪几件事?请概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节日学案中国传统节日表:目前,国家法定休假的节日有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除夕:农历十二月卅日春节:狭义农历正月初一,广义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岁旦、岁首、岁朝、新正、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其他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加蕴味无穷。
习俗:守岁、放鞭炮、贴春联、拜年、吃饺子。
诗歌:王安石的诗《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元宵,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因此又称“上元节”,即农历正月十五日。
有“元夜”、“元夕”“灯节”等别称。
习俗: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舞龙、赏花灯、舞狮子。
诗歌:辛弃疾的词《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立春:公历2月3--5日习俗:每年的第一个节气就是“立春”,人们通常叫“打春”。
为什么这么叫呢?山西民间流行着春字歌:“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
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
”每年立春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服装,抬着一头纸糊的大耕牛,载歌载舞上街游行。
游行后,把纸糊的耕牛抬到县衙的公堂上,由县官亲自执鞭打三下,意思是:大地回春,赶紧耕种。
还有一些地方会在立春时迎春喝“败毒膏”这种使人不长口疮的药膏。
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一种说法是清明前两天,现大多和清明寒食一起过的习俗)来源:春秋时已出亡多年的晋国公子重耳回国即位[即晋文公],封赏随其逃亡的臣子,唯独漏掉了介子推。
介子推于是携老母隐居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市东南]。
晋文公得知后欲加封赏,寻至绵山,找不到他,便想烧山逼他出来。
但介子推不愿当官,坚持不出,结果母子二人俱被烧死。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将绵山改为“介山”,立祠祭祀介子推,并把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全国禁动烟火,只吃冷食。
习俗:寒食、扫墓。
诗歌:唐代诗人韩翃的诗《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是一首讽刺诗,这首诗善于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
虽然写得很含蓄,但有了历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会情况的印证,说明了当时朝廷的腐败,体现出了诗人对当时朝廷的忧心忡忡。
清明节:公历(阳历)四月五日前后习俗:清明节,又叫踏青节。
扫墓,祭祖、寒食,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诗歌: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早在西周初期即有记载,并非为纪念屈原而设立的节日,但是端午节之后的一些习俗受到屈原的影响。
习俗:挂艾叶、菖蒲、榕枝,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北宋诗人张耒的诗《和端午》:“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的诗《午日处州禁竞渡》: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来源:中国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鹊桥相会。
农谚上说“七月初七晴皎皎,磨镰割好稻。
”这又是磨镰刀准备收割早稻的时候。
习俗:妇女于七夕夜向织女星穿针乞巧(即在月光对着织女星用彩线穿针,如能穿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就算很“巧”了)等风俗,中国越来越多的情侣把那天视为中国情人节,男女双方会互赠礼物,或外出约会。
诗歌:《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在中国的民间又称鬼节。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
习俗:中秋夜人们会备上各种瓜果、月饼和熟食品到庭院赏月。
诗歌:白居易的诗歌《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又称“踏秋”。
同时也是中国的敬老节习俗:登高、吃重阳糕、赏菊并饮菊花酒、插茱萸和簪菊花、喝重阳酒。
诗歌:王维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自古以来,重阳节就是人们敬老爱老、思念双亲、渴望团圆的日子。
冬至:阳历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在中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
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来源:古代十二月祭祀“众神”叫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
腊月初八这一天,旧俗要喝腊八粥。
传说释迦牟尼在这一天得道成佛,因此寺院每逢这一天煮粥供佛,以后民间相沿成俗,直至今日。
习俗:喝腊八粥尾牙:农历腊月十六尾牙是商家一年活动的“尾声”,也是普通百姓春节活动的“先声”。
每年月的初一、十五或者初二、十六,是闽南商人祭拜土地公神的日子,称为“做牙”。
二月二日为最初的做牙,叫做“头牙”;十二月十六日的做牙是最后一个做牙,所以叫“尾牙”。
祭灶:农历腊月廿四祭灶,是一项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
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
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
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
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
附录:农历(正)一月的节日1.正月初一,春节,鸡日,道教中元始天尊诞辰,佛教中弥勒佛诞辰。
2,正月初二,犬日3,正月初三,猪日,小年期4,正月初四,羊日,孙天医(孙思邈)诞辰5,正月初五,牛日,破五日,开市,神话中五路财神诞辰6,正月初六,马日,送穷日7,正月初七,人日,又称人胜节,送火神8,正月初八,谷日,道教中阎王爷诞辰,八仙日9,正月初九,天日,道教中玉皇大帝诞辰10,正月初十,地日,石头生日(祭石头)11,正月十二,火日,民俗中老鼠娶媳妇日,炒黄豆(老鼠眼),点百火,丢百病12,正月十三,上(试)灯日,关公升天日13,正月十五,元宵节,正灯日,道教上元节,是天官尧的诞辰14,正月十八,落灯日15,正月二十,天穿节,天穿节又叫补天节,“小天仓”,天穿节的主要习俗:煎饼“补天穿”、天穿射、乱饭扎针。
16,正月二十五,天仓节(填仓节),有的说天仓节是祭星之日,有的说是为祭土地或祭磨神。
所谓填仓,意思是填满谷仓。
实战演练1.阅读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诗歌,默写出下列空格内的诗句,并写出节日的名称。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牧)节日名称清明节。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王维)节日名称:重阳节。
3)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水调歌头》)节日名称中秋节。
4)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宋·秦观《鹊桥仙》)节日名称七夕或乞巧节5)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家万户曈曈日,总将新桃换旧符。
(宋·王安石)节日名称春节或元日。
2.下定义【格式:被定义项是种差(即特征)的属概念(即比被定义项大的概念)(湖北卷2006)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解释“端午节”。
(不超过35字)①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又是称端阳节。
②端午节的时间是在每年的厦历五月初五这一天。
③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但大多认为源于纪念投汩罗江自沉的战国时楚国爱国诗人屈原。
④过端午节人们通常要赛龙舟,今年湖北就举行了龙舟竞赛渡活动,香港、澳门也派了代表队参加。
⑤过端午节时南方各省区人们通常要吃粽子,这是用箸叶包裹糯米而煮成的一种食品。
格式:端午节是。
1端午节是一个传统节日,通过赛龙舟吃粽子来纪念,它是源于投汩罗江自沉的屈原而起的。
2端午节是每年的夏历五月初五,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举行龙舟竞渡活动的,吃粽子的民间传统节日。
3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在每年夏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吃粽子赛龙舟的一个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
4端午节是我国夏历五月初五以吃粽子、赛龙舟等形式纪念屈原的一个民间传统节日。
3.传统节日类诗歌鉴赏(1)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那么他的这首《青玉案》是属于豪放词吗?请你根据词的内容作出简要的分析来阐明你的观点。
答:《青玉案》不是豪放类词,而是一首笔墨细腻、情意绵绵、多情婉约的爱情诗。
上阙的灯、月、烟花、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
下阙的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只为了那一个意中人而设而写。
“众里寻他千百度”,这是何等的痴情;“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那又是何等的喜悦。
由此可见“无情未必真丈夫”,豪放派词人的风格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辛弃疾也有婉约多情的一面。
(2)寒食孟云卿寒食寄京师诸弟韦应物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忧。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①读孟云卿的《寒食》,试从景与情的角度简要分析“满”字在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答:“满”字描绘了江南二月繁花竞丽的美好景象,反衬下面诗人要表达的“堪悲”之情。
诗歌以乐景衬哀情。
②简要赏析《寒食》《寒食寄京师诸弟》两诗所表达感情的异同。
答:同:两首诗都是诗人在寒食节面对禁火空斋的景象而抒发的一种感伤之情,都有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不同:孟诗抒发的是自己贫居他乡的凄楚之感,侧重于悲身世,韦诗抒发的是离家在外的孤独以及对故乡、亲人的一往深情,侧重于思亲人。
4.评论据人民日报2004年5月6日消息,韩国正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
在后来召开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工作交流会上”,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焦虑地说,有着悠久历史的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果国外申报成功,我们该有多么尴尬?我们还有何颜面去见列祖列宗?评论: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必须怀有敬畏之心,必须高度重视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