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东中考化学总复习练习:专题 四 科学探究

合集下载

2018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复习高分保障专题4科学探究题课件新人教版

2018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复习高分保障专题4科学探究题课件新人教版

解析:【猜想与假设】猜想四是不合理的,因为碳酸钠会与 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书写化学方 程式时需注意检查配平。【实验验证】实验一:取滤液,向 其中滴入少量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没有氢氧化钙, 即猜想二不成立;实验二:另取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 酸,观察到先无变化后产生气泡的现象时,说明滤液中含有 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即猜想三成立;【反思与拓展】①若向 NH4Cl的溶液中加一定量CaH2并充分反应,由于氢化钙(CaH2) 与水能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CaH2+2H2O===Ca(OH)2 +2H2↑],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则产生的气体 是氢气、氨气;②登山运动员常用CaH2作为能源提供剂,与 氢气相比,其优点是不易爆炸、携带安全。
押题训练 1.氢化钙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探究 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氢化钙(CaH2)遇水反应生 成氢氧化钙和氢气。探究小组的同学把一定量的CaH2加入 Na2CO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经检验 滤渣的成分是碳酸钙。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OH、Ca(OH)2 猜想三:NaOH、Na2CO3 猜想四:NaOH、Na2CO3、Ca(OH)2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请用化学方程 式说明原因 Ca(OH)2+Na2CO3===CaCO3↓+2NaOH 。
备考指导
1.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方法。 (1)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现象:有气泡产生。 反应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2)加入澄清石灰水,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反应原理:Na2CO3+Ca(OH)2===CaCO3↓+2NaOH。 (3)加入Ba(OH)2或CaCl2溶液,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反应原理:Na2CO3+Ba(OH)2===BaCO3↓+2NaOH、Na2CO3+ CaCl2===CaCO3↓+2NaCl。 2.要确认变质了的NaOH中是否还有NaOH,在检验NaOH时必须 排除Na2CO3的干扰,因为Na2CO3溶液也呈碱性,也能使酚酞溶 液变红。在除Na2CO3时,不能用盐酸,因为盐酸也与NaOH反 应,也不能用Ca(OH)2,因为Ca(OH)2会与Na2CO3反应生成NaOH, 干扰NaOH的检验。

2018中考化学试题汇编科学探究题带答案(精选150套中考题)

2018中考化学试题汇编科学探究题带答案(精选150套中考题)

2018中考化学试题汇编科学探究题带答案(精选150套中考题)D时间后,测得pH为X,同时测得【实验探究二】容器中剩余清液的pH为Y,若X Y(填“>”“=”或“<”),则她的猜想成立。

【答案】【实验探究一】(1)酸(2)①氯化钙或CaCl2②红【实验探究二】CaCO3+2HCl=CaCl2+CO↑+H2O(未配平或无“↑”符号扣1分,化2学式错误扣2分)【得出结论】反应物的浓度大小【反思交流】<19.(2017辽宁省沈阳市,题号19,分值8)观察是学习化学的垂要方法。

我们可以运用自己的感官,也可以借助仪器通过实验,观察物质及其变化的条件、现象和结果。

观察与思考一:蜡烛在空气中燃烧观察与思考二:在密闭容器内,蜡烛燃烧过程中O2体积分数的测定实验1:一定条件下,蜡烛在一瓶空气中燃烧。

某同学利用O2传感器,测定燃烧过程中O2的体积分数。

(如下图所示)观察实验结果图,初始时O2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蜡烛熄灭时O2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

实验2:相同实验条件下,某同学另取一瓶混有空气的O2进行测定(初始时O2的体积分数是30%)。

结合已有信息,合理猜想:蜡烛熄灭时O2的体积分数(与实验1相比较)。

请写出两种不同情况并分别说明理由。

【温馨提示:实验操作合理,蜡烛相同且量足够,忽略仪器误差】猜想1及理由:______________;猜想2及理由:______________。

【答案】观察与思考一:(1)颜色、状态(其他合理答案均可);(1分)(2)明亮的火焰,烛芯周围的固态石蜡熔化为液态(其他合理答案均可);(1分)(3)有“白烟”生成,液态石蜡重新凝固(其他合理答案均可)(1分)观察与思考二:20.7;(1分)16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1分)猜想1 及理由:等于16%,由图可知,当氧气体积分数为16%时蜡烛可能就会熄灭。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1分)猜想2及理由:小于16%,初始时氧气体积分数变大,导致燃烧剧烈,放热多,温度不易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氧气的体积分数减小值可能大于14%。

广东省2018年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四科学探究练习(含答案)

广东省2018年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四科学探究练习(含答案)

专题四科学研究科学研究中为研究物质的构成、性质、考证某些规律等往常需要进行实验设计或对实验方案进行评论。

1.实验方案的设计指实验者依照实验目的、要求,运用已有的知识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

设计实验方案时应注意:(1)掌握实验步骤 ( 试剂选择 ) 、反响现象、实验结论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物质+试剂反应――→ 现象决定结论 ( 有无该物质,猜想能否正确等 ) 。

――→(2)解答方法:看实验结论。

①依据实验步骤和现象完美实验结论。

依据采纳的实验方法的操作步骤和对应的实验现象,以及物质的性质判断能否存在要考证的物质,既而得出结论。

②依据实验结论完美实验现象或步骤。

试剂和现象之间互相确立,选择合理试剂确立现象。

或许依据第一种方法进行反推,而后确立试剂和现象。

2.实验方案的评论( 详见 P110) 。

种类一相关物质成分的研究(2015 、 2013、 2010、 2008 考 )技巧点拨依据试题提示的物质,剖析混淆物中含有的成分是题给提示中的一部分仍是所有。

清除内部能够发生化学反响的物质组合。

1.气体混淆成分的研究:如人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的研究、焚烧的蜡烛焰心气体成分的研究、排污管道气成分的研究、下水道的可燃性气体成分的研究等,波及的知识点有CO、 CO2、 CH4、 NH3、 HCl、 O2、H2、 N2等气体的制法和查验,以及它们的化学性质和一些反响产物的查验等。

混淆气体中各成分的查验,要考虑检验的先后顺序,以排除干扰。

如检验CO、 CO2、水蒸气、 H2的混合气体时,检验顺序为水蒸气→CO2→H2→CO。

2.固体混淆物成分的研究:一般可采纳加水溶解,加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酸碱性,加酸察看能否产生气体,加碱察看能否产生积淀,加入Ba(NO3) 2、 AgNO3溶液察看能否产生积淀等方法进行。

(1) 若为盐或碱的固体混淆物,一般可采纳加水溶解,查验构成该盐或碱的阴、阳离子的特别性质,确立所含物质的存在。

2018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分类 科学探究(含解析)

2018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分类 科学探究(含解析)

专题分类:科学探究1.(2018 自贡)制取CO2后残留的废液收集在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

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我们共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1)[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2)[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3)[作出猜想]猜想一:废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2。

猜想二:废液中的溶质有CaCl2和HCl (填化学式)。

(4)【实验与结论】①甲同学取少量CaCl2溶液和废液分别加入到2支试管中,并向其中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做对比实验,结果两试管中溶液均无色,于是甲同学认为猜想一是正的。

②你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不能(填“能”或“不能”)证明猜想是正确的,理由是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也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③如果要证明猜想一是正确的,你做对比实验时选择加入的试制是紫色石蕊试液,实验时装有废液的试管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石蕊试液不变色,或石蕊试液变红色。

【解析】猜想一是废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2,猜想二是废液中的溶质有CaCl2和HCl。

(4)甲同学的实验不能证明猜想是正确的,理由是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也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如果要证明猜想一是正确的,做对比实验时选择加入的试制可以是紫色石蕊试液,实验时,如果溶液中不含有盐酸,实验现象是石蕊试液不变色,如果溶液中含有盐酸,实验现象是石蕊试液变红色。

2.(2018重庆B 23)某未知气体X可能含有CO、CH4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同学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ⅰ)加热时,CH4能与CuO反应生成Cu、CO2和H2O;(ⅱ)20℃时,Ca(OH)2和Ba(OH)2溶解度分别为:0.165g,2.1g(1)仪器M的名称是酒精灯,CH4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4CuO4Cu+CO2+2H2O 。

(2)气体X成分的猜想与探究猜想1:只有CO 猜想2:只有CH4 猜想3:既有CO又有CH4①实验时,先往装置中通一段时间的N2,再通入气体X后加热,实验中有下列变化。

2018中考化学试题汇编 考点40 科学探究题(含解析)

2018中考化学试题汇编 考点40 科学探究题(含解析)

2018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40科学探究题1.(2018•安徽)“蓝瓶子”实验是一个有趣的化学振荡实验:盛有氢氧化钠、亚甲蓝(C16H18N3SCl)、葡萄糖混合液的试管,经振荡、静置后溶液颜色会出现反复变化(如图1)。

某兴趣小组开展如下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混合液中属于人类基本营养物质的有水和糖类。

(2)小明对振荡后溶液变蓝的原因进行如下猜想:①溶液中溶入CO2;②溶液中溶入O2;③溶液中溶入N2(填化学式)。

(3)小红利用图2装置,从A端吹入呼出的气体,混合液由无色变蓝色,由此不能(填“能”或“不能”)得出猜想①正确,原因是呼出的空气中还含有氧气、氮气。

(4)为探究猜想②,利用图2装置设计实验方案:从A中通入足量的氧气,混合液由无色变蓝色,说溶液中溶入O2。

【分析】(1)根据食物中的营养元素解答;(2)根据空气中含有的成分解答;(3)根据呼出的空气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等解答;(4)根据题中信息分析解答【解答】解:(1)混合液中属于人类基本营养物质的有水和糖类;(2)氢氧化钠、亚甲蓝(C16H18N3SCl)、葡萄糖混合液与空气接触,空气中主要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氮气,小明对振荡后溶液变蓝的原因进行如下猜想:①溶液中溶入CO2;②溶液中溶入O2;③溶液中溶入N2;(3)小红利用图2装置,从A端吹入呼出的气体,混合液由无色变蓝色,由此不能得出猜想①正确,原因是呼出的空气中还含有氧气、氮气;(4)为探究猜想②,利用图2装置设计实验方案:从A中通入足量的氧气,混合液由无色变蓝色,说溶液中溶入O2答案:(1)糖类;(2)N2(3)不能;呼出的空气中还含有氧气、氮气;(4)从A中通入足量的氧气,混合液由无色变蓝色,说溶液中溶入O2【点评】本题趣味实验为背景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注意题目信息的提取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中等。

2. (2018•江苏宿迁)实验课上,老师给了同学们一包红色粉末,该粉末可能是铜粉和氧化铁(Fe2O3)粉末中的一种或两种,为确定该粉末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问题。

广东省2018年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四科学探究课时练习

广东省2018年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四科学探究课时练习

专题四科学探究类型一有关物质成分的探究1.(2017绵阳)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实验台上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如图),同学们对此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这是一瓶什么溶液?【猜想与假设】海天同学的猜想是Na2SO3溶液;刘浩同学的猜想是Na2SO4溶液;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

【查阅资料】Ⅰ.白色沉淀BaSO3不溶于水,但溶于稀盐酸。

Ⅱ.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将BaSO3氧化成BaSO4。

Ⅲ.Na2SO3与稀盐酸反应产生SO2,SO2能使石灰水变浑浊,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进行实验】Ⅰ.海天同学取适量的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他认为自己的猜想成立,而刘浩同学认为他的结论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Ⅱ.刘浩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做了如下实验:取适量的该溶液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的BaCl2溶液,再滴加过量稀硝酸,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浩同学认为自己的猜想成立。

Ⅲ.卓玛同学对刘浩同学的猜想又提出了质疑,她认为加BaCl2和稀硝酸,Na2SO3也会产生沉淀,为了验证自己的观点,做了如下实验:2.(2017安顺改编)2017年5月,我国在南海海域成功开采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

可燃冰是甲烷与水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形成的无色、冰状固体,是最具发展前景的能源之一。

可燃冰主要成分是CH4·n H2O,在开采过程中,甲烷泄漏,会导致严重温室效应。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查阅资料】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无水CuSO4遇水变蓝。

【猜想与假设】甲CO2、H2O;乙CO、 H2O;丙NH3、 CO2、 H2O;丁CO2、CO、H2O。

你认为__________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中考广州化学专项练习题:科学探究+化学推断题练习

最新中考广州化学专项练习题:科学探究+化学推断题练习

中考广州化学专项练习题:科学探究1、利用数据传感技术可以形象地比拟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响的速率,某同学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碳酸钙发生反响,测得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气压图1 图2 时间(1)图1中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是.(2)图1 中x=.(3)图2中②表示的是 (填“块状〞或“粉末状〞)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响.(4)反响后产生的气体的总质量① ②(填“V〞或“=〞).【答案】解:(1)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响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填:CaCQ+2HCl=CaC2+H2O+CQ T ;(2)由分析可知图1中x=5,故填:5;(3)与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响时,碳酸钙与盐酸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响速率越快,由图象可知,曲线②表示块状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响;比照分析a、b两点可知,相同气压时,粉末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响速率更快.故填:块状;(3)由图可知,碳酸钙粉末产生的CO2等于块状碳酸钙产生的CQ.故填:=.2、比照实验是化学研究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CO2通入NaOH溶液是否发生反响,设计了以下实验,请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探究并答复以下问题:(1)实验1中步骤一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是步骤二产生的现象是.(2)实验n中步骤二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l2溶液也可以用 (填序号)代替到达实验目的.两者是否发生反响.立马被小组同学否认,原因是【查阅资料】资料卡片20CNaOH 、Na :C6在乙醉中的溶解度物质 溶解度(S) BNaOH 17.3 N 型 8$<0.01(4)同学们在查阅资料后又设计了实验出,将的现象,证实两者确实发生了反响.【答案】 解: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响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Q=Na 2C6+H 2O;稀盐酸能和碳酸钠反响生成二氧化碳,故现象为:有气泡冒 出;(2)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响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 2+Na 2CC 3=CaCQJ +2NaCl;硝酸钢能和碳酸钠反响生成碳酸银白色沉淀,氯化钾、碳 酸钾、硫酸钠都不和碳酸钠反响,故氯化钙可以用硝酸钢代替;(3)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无法通过滴加无色酚血:判断两者是否发生反响; (4)根据资料可以看出,碳酸钠在乙醇中不能溶解,将CQ 通入NaOH 的酒精溶液,当观察到溶液变浑浊,证实 CQ 与NaOH 发生了反响.故答案为:(1) 2NaOH+CQ>=Na 2CC 3+H 2O 有气泡冒出;(2) CaC 2+Na 2Ca=CaCQ J+2NaCl A (3)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都呈碱性; (4)溶液变浑浊.3、如图1为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做将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的实验及现象.(1)实验1: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2)实验2:二氧化碳、水继续与碳酸钙沉淀反响生成溶于水的 Ca (HCO 3) 2A.硝酸钢溶液B.氯化钾溶液C.碳酸钾溶液(3)实验结束后,又有同学提出可向通入足量D.硫酸钠溶液CO 2的NaOH 溶液中滴加无色酚Mt,判断CO 2通入NaOH 的酒精溶液,当观察到通 81—实验1继续 通 8: 一实验2卖脸 3不一变浑浊图 1变澄清日石灰水实验3:实验3中的化学方程式为Ca (HCO3) 三CaCO3 J+H2O+CO2 T ,从该实验可得出结论:CaCO3比Ca (HCO3) 2热稳定性 (选填“强〞或“弱〞).(3)某地区硬水中溶有较多的可溶性Ca (HCO3) 2、Mg (HCO3) 2.①生活中常用来区分硬水和软水.②煮沸硬水可降低水的硬度,同时生成难溶性混合物固体Ao【探究实验一】上述固体A的成份是什么?【猜测】固体A中除CaCO3外,还含有:猜测1:只含MgCO3猜测2:只含Mg (OH) 2猜测3: MgCO3和Mg (OH) 2【实验1】取10.0g枯燥的固体A,参加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响,产生4.4gCO2气体.【结论1】①猜测1、2错误.其中判断猜测1错误的理由是.②猜测3正确,固体A中MgCO3^ Mg (OH) 2的质量比是.【探究实验二】判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是否能发生反响(1)实验a:取一充满CO2的矿泉水瓶,参加一定量的水,立即拧紧瓶盖,振荡,发现瓶子变瘪.另取一相同的充满CO2的矿泉水瓶,向其中参加与水等体积的NaOH溶液,立即拧紧瓶盖,振荡,得到溶液X,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实验中,用两只矿泉水瓶做比照实验的目的是.此比照实验可证实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响.(2)实验b:如图2所示的方案中:当A中没有现象,B中出现白色浑浊,也可证实CO2和NaOH能发生反响.该装置中,那么B中所加试剂X应该是的NaOH溶液中,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和温度变化情况(结果如图3、图4所示).资料显示:在本实验条件下, Na2CC3溶液和NaHCQ液的pH分别为11.0和8.5.图3由图3可知CO2^ NaOH能发生反响.①图3中,AB 段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BC 段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 .P 点时的溶液中的溶质为 (写化学式).②图4中,DE 段温度变化的原因是 c 【答案】解:(1)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响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 2+CQ — CaCQj +H 2O故填:Ca (OH 2+CO — CaCQJ +H2Q(2)碳酸氢钙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说明CaCO 比Ca (HCO) 2热稳定性强. 故填:强.(3)①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这是由于向水中参加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 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 故填:肥皂水. 【探究实验一】10g 碳酸钙分解生成4.4g 二氧化碳,10g 碳酸镁分解生成二氧化碳质量大于镁分解不能生成二氧化碳;①判断猜测1错误的理由是只含有碳酸镁时生成二氧化碳质量大于 4.4g .MgCO : — MgO+C 2O , 84 44 x4.4g84 二 44 x 4.4gx=8.4g,固体 A 中 MgCO 3和Mg (OH) 2 的质量比是:8.4g : ( 10g-8.4g) =21: 4. 故填:21: 4. 【探究实验二】(1)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塑料瓶比参加水时更瘪;实验中,用两只矿泉水瓶做比照实验的目的是塑料瓶内气压减小时容易变瘪. 故填:塑料瓶比参加水时更瘪;塑料瓶内气压减小时容易变瘪.(2)该装置中,那么 B 中所加试剂 X 应该是氯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这是由于氢氧 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响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响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 故填:氯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3)①图3中,AB 段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响生成碳酸钠和水,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Q —Na 2cO 3+H 2O .BC 段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反响生成碳酸氢钠,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 Na 2CO 3+H 2O+CQ=2NaHCQ .4.4g ,氢氧化故填:只含有碳酸镁时生成二氧化碳质量大于②设10g 碳酸镁和氢氧化镁的混合物反响生成4.4g .4.4g 二氧化碳时碳酸镁质量为x,P 点时的溶液中的溶质为过量的碳酸钠和反响生成的碳酸氢钠.故填:2NaOH+CQ — Na z CQ+H zO; Na 2CO 3+H 2O+CQ=2NaHCQ ; Na z CQ 、NaHCQ . ②图4中,DE 段温度变化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响放热. 故填: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响放热.4、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响再探究.【实验过程】(1)如图1所示,三颈瓶内集满二氧化碳气体,将两支注射器(两种溶液的密度都约为1.0g/mL)和相对压强传感器分别通过橡皮塞固定到三颈瓶上,翻开相对压强传感器并和数 据采集器和电脑连接. (2)用夹子固定注射器 2的活塞,预防注射器内盐酸被吸入三颈瓶内.将注射器内的氢氧 化钠溶液全部注入三颈瓶中,充分振荡装置,直至压强不再改变为止.(3)取下夹子,将注射器 2中盐酸全部压进三颈瓶中,充分振荡,直至压强不再改变. (4)将两个注射器的活塞都拉回原位,并用夹子固定.实验中测得相对压强变化曲线如图(1)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响的方程式为 . (2)曲线ef 段压强变大的原因是 .(3)曲线cd 、ef 段分别从 角度和新物质生成角度证实了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 反响. (4)曲线在i 点之后的相对压强小于 0且保持稳定的原因可能是 . a,少量CO 2溶于水b.稀盐酸量缺乏 c.装置漏气【答案】解:(1)反响物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生成物是碳酸钠和水,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 2=Na 2CO 3+H 2O;(2)碳酸钠和盐酸反响生成二氧化碳,使瓶内气体压强增大;(3)曲线cd 段压强降低,是由于二氧化碳的体积减少的缘故,因此是从反响物的角度证明了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响;(4)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使瓶内气体压强小于0,且能保持稳定.故答案为:(1) 2NaOH+CO 2=Na 2CO 3+H 2O;(2)碳酸钠和盐酸反响生成二氧化碳,使瓶内气体压强增大; (3)反响物; (4) a .5、实验室有一瓶标签受损的无色溶液,如下图.老师要求同学们进行探究:这瓶溶液到 底是什么溶液?相对 压强口4.-5-10 T5・图1【实验分析】连接数照果 集案和电温 42如.鹤的旖盐酸相对战强注射罂I【提出猜测】提示:这瓶无色溶液只能是以下四种溶液中的一种:①硫酸镁溶液、②硫酸 钠溶液、③硫酸溶液、④硫酸俊溶液 【查阅资料】B :MgSO 4、(NH 4) 2SO 4的水溶液显酸性请答复:(1)该无色溶液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实验探究】(药品可自选)(2)通过查阅资料(相关物质的溶解度表),小明同学认为猜测 (填序号)不成 立,原因是; (3)为确定其它几种猜测是否正确,小明同学设计实验继续进行探究:小雅同学认为小明实验操作②的结论不正确,她的理由是 ,请你写出实验操作① 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解:(1)由剩余的标签可知,该无色溶液一定含有的离子是SQ 2-;(2)由于某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值不会大于该温度下溶质的溶解度.常温下硫酸钠的溶解度为19.5g ,那么常温下它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xio .% ( 20.0% l0°g +19.5g ',因此,该溶液不可能是硫酸钠,故猜测②不成立;(3)①硫酸镁、硫酸、硫酸俊三种物质中,只有硫酸镁能与碱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形成氢氧化镁沉淀,因此,观察到出现白色沉淀就可判断溶液为硫酸镁溶液.所以,猜测①成立; ②由于硫酸溶液呈酸性,溶液的pH 小于7,所以,猜测③成立;由于MgSO 4、( NH 4) 2SQ 的水溶液也显酸性,所以,小雅同学认为小明实验操作②的结 论不正确的.在实验操作①中,硫酸镁和氢氧化钠反响生成了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反 应的方程式是: MgSO 4+2 NaOH- Na z SQ+Mg (OH) 2 J . 故答为:(1) SQ 2-; (2)②,常温下,NazSQ 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20%; (3)①NaOH,①,理由: MgSO 4、( NH 4) 2SQ 的水溶液显酸性, MgSO 4+2 NaOH- Na z SQ+Mg(OH) 2 J .2、铝镁合金已成为飞机制造、化工生产等行业的重要材料.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测定某含镁3%〜5%的铝镁合金(不含其它元素)中镁的质量分数,设计以下两种不同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填写以下空白.图1 图2【方案一】将铝镁合金与足量NaOH溶液反响( 2Al+2NaOH+2H 2O=2NaAlO 2+3H2 T ,而镁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响),测定剩余固体质量.(1)称取5.4g铝镁合金粉末样品,溶于m g质量分数为8%的NaOH溶液中.为保证合金反响完全,那么NaOH 溶液的体积V皂.(假设NaOH溶液的密度为1g/mL)实验室取一定量液体一般用量筒,图1中 (填序号)是量筒的一局部,其读数为mL.在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的液体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数.(2)过滤、洗涤、枯燥、称量固体.该步骤中假设未洗涤固体,测得镁的质量分数将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方案二】他们设计了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在分液漏斗中参加稀硫酸,用稀硫酸和铝镁合金反响.(1)装置的气密性如何检查 ;(2)装置中导管a的作用是和.(3)装置中有刻度的长管叫碱式滴定管,其刻度示意图如方案一第( 1)题图中③所示.假设实验前后碱式滴定管中液面读数分别为V1 mL、V2 mL.那么产生氢气的体积为mL. (4)写出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反思】:实验开始时,先翻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再轻轻翻开其活塞,一会儿后稀硫酸也不能顺利滴入锥形瓶.请你帮助分析原因 .(5)假设测得镁铝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为4%,现取n克镁铝合金,投入到足量的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溶液中,共收集得到氢气0.8克,那么消耗的稀硫酸是克,该合金的质量n为.【答案】解:[方案一](1)镁铝合金中镁占3%〜5%,所以铝占95%〜97%,当铝含量为97%时用的氢氧化钠最多设氢氧化钠的体积最少为x2Al+2NaOH+2H2O=2NaAlO2 +3H2 T54 805.4g x 97% xx 1g/mL x 8%54=80<4gx97% xxlg/mLx8%x=97mL量筒的最小刻度在下方,没有0刻度,应选②;读数为2.6mL;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2)过滤、洗涤、枯燥、称量固体.假设未洗涤固体,镁外表混有偏铝酸钠固体,那么镁的质量偏大,镁的质量分数将偏高;[方案二](1)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连接好装置,从碱式滴定管加水,假设滴定管中的液面和左边枯燥管中的液面有稳定的高度差,那么装置不漏气(2)装置中导管a可保持锥形瓶和分液漏斗间的压强恒定,使稀硫酸能顺利滴下,和消除因稀硫酸的滴入引起的体积误差.(3)实验前后碱式滴定管中液面读数分别为V I mL、V2 mL,那么产生氢气的体积为V I-V2mL.(4)镁与硫酸反响生成硫酸镁和氢气,铝与硫酸反响生成硫酸铝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Mg+H2SQ — MgSO4+H2 T 2Al+3H z SQ — Al2 (SO4) 3+3H2 T(5)根据元素质量守恒,生成氢气的质量即为硫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因此硫酸中氢元素质08g曰』—』1 』架=4°og量为0.8g,硫酸质量为.一=39.2g,稀硫酸的质量为:一:设镁与硫酸反响生成氢气的质量为y,那么铝与硫酸反响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8g-y Mg+H2SO4 — MgSO4+H2 T 24 nX4%24 ,2 n“% yy=0.024g n=3OOy2Al+3H2SQ — Al2 (SC4) 3+3H2 T 54300y x 96%54 二0.8g-y 6n=300X0.024g=7.3g故答案为:【方案一】(1) 97mL②2.6 (2)偏高【方案二】(1)连接好装置,从碱式滴定管加水,假设滴定管中的液面和左边枯燥管中的液面有稳定的高度差,那么装置不漏气.(2)保持锥形瓶和分液漏斗间的压强恒定,使稀硫酸能顺利滴下消除因稀硫酸的滴入引起的体积误差(3)V1-V2(4)Mg+H2SO4 —MgSQ+H2 T 2AI+3H2SO4 — AI2 ( SQ) 3+3H2 T 锥形瓶内生成的氢气使瓶内压强增大(5)400 7.3g6、甲、乙两位同学在学完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之后,做了如下图的实验:(1)将碳酸钠溶液滴入C试管中时,酚酬:试液变红色,据此说明碳酸钠溶液显性;(2)实验结束后,他们将A试管内过滤后滤液,和B、C实验后的废液都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中,发现有气泡产生,溶液显无色.澄清石灰三 水卡A【提出问题】【猜测与假设】甲同学猜测:废液中只含有 NaCl;乙同学猜测;废液中含有 NaCl 、HCl 两种溶质.【活动与探究】为了验证甲、乙两位同学的猜测,请你设计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的_________ 溶液观察到有气泡冒出甲的猜测/、止确观察到溶液的pH=3乙的猜测正确【交流反思】(3)反响后,A 试管内过滤的滤液所含的溶质为 (4)最终废液的正确处理方法为: .【答案】酎液酚试一二丁 C=aD B稀盐酸 最终废液中含有什么溶质?解:〔1〕将酚9试液滴入碳酸钠溶液中,发现溶液变成了红色,说明该溶液显碱性;〔2〕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的碳酸钠溶液,如果有气泡冒出,最终废液中含有HCl,所以甲的猜测不正确;我们一般用pH 试纸测定溶液的pH 值;〔3〕根据【活动与探究】结果: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的碳酸钠溶液,有 气泡冒出而无沉淀,说明反响中没有钙离子,说明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响后钙离子全部转 化为沉淀;故A 试管内过滤的滤液所含的溶质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钠和碳酸钠;〔4〕由于废液中有 HCl,显酸性,处理该废液的方法:向最终废液中参加氢氧化钙溶液至 中性后再倒掉废液.故答案为:〔1〕碱〔2〕碳酸钠;取少量废液;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的 pH 值〔3〕氢氧化 钠或氢氧化钠和碳酸钠;〔4〕向最终废液中参加氢氧化钙溶液至中性后再倒掉废液.7、氢化钙〔CaH2〕固体是一种储氢材料,是登山运发动常用的能源提供剂.【阅读资料】①%?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可与盐酸反响并可枯燥氧气、氢气等②钙遇水立即发生剧烈反响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 ③氢化钙要密封保存,遇水反响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氢化钙的制备】氢化钙通常用氢气与钙加热制得.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制取装置如图1所示〔固定装置省略〕.答复以下问题:〔1〕装置A 中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装置B 的作用是.〔3〕装置C 中制取氢化钙的化学方程式为 .〔4〕假设不改变温度,整套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是 .【产品的定量测定】通过上述方法制得的氢化钙样品中常混有未完全反响的钙〔其余可能的杂质忽略不 计〕.样品纯度的测定步骤如下:①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按图 2 〔固定装置省略〕所示连接仪器.②调整水准管高度,使量气装置两边的液面保持同一水平.读取液面所在的刻度数据为10.0mL .③将Y 形管慢慢倾余直到 A 端的水全部与 B 端的样品混合.④反响结束,冷却至室温,再次读取液面所在刻度数据为110.0mL.答复以下问题:〔5〕如何判断样品与水完全反响: . (6)反响生成氢气的体积为 mL .水准管al量气管液斗浓硫酸稀盐酸(7 )该实验条件下,氢气的密度为0.09mg/mL ,样品中氢化钙的纯度为.(结果精确到0.1%)【答案】解:(1)锌粒与稀盐酸反响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反响的方程式是:Zn+2HCl=ZnCl2+H2f ; (2)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氧化钙与水可反响,氢氧化钠可作枯燥剂,且与盐酸能反响,所以该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和局部氯化氢气体;(3)钙和氢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氢化钙,方程式是Ca+H J与CaH;(4)要检查该套装置的气密性,可以将活塞关闭后,往分液漏斗中参加适量的水,然后用手指堵住装置D的导管口,翻开活塞,观察分液漏斗内的液面变化判断装置是否漏气;(5)由于氢化钙与水反响生成氢气,所以判断样品与水是否完全反响,可以观察右边的量气管中液面,假设不再变化,那么已完全反响;(6)氢气的体积等于反响前后液面差,为:110.0mL-10.0mL=100.0mL ;(7)反响生成氢气的质量是:100.0mLx 0.09mg/mL=9mg设样品中氢化钙的质量是X,生成氢气质量为Y,那么钙的质量为100mg-X,钙与水反响生成氢气质量为9mg-Y那么Ca耳+2%5Ca (OH 2+2HJ42 4X Y42_X 4X7"Y fW=42Ca+2H2O- Ca (OH) 2+H2T40 100mg-X 9mg-Y40_100mg-X~2~ 9mg-Y将丫二冬代入.解得X=88.4mg 上IL也^Y100% 二8&4%所以样品中氢化钙的纯度为:故答案为:(1) Zn+2HCl=ZnCl2+h b T ;(2)吸收水蒸气和局部氯化氢气体;(3) Ca+4=CaH>;(4)将活塞关闭后,往分液漏斗中参加适量的水,用手指堵住装置D的导管口,翻开活塞,假设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分液漏斗内的液面几乎不下降;(5)量气管中液面不再变化;(6) 100;⑺ 88.4%.8、家庭厨房或卫生间的管道通常被厨余垃圾或脱落的头发堵塞而令人烦恼.市面上固态、液态两种管道疏通剂,研究小组购置了这两种管道疏通剂进行探究.【查阅资料】①固态管道疏通剂主要成分为NaOH、NaNO3和铝粉.②铝粉能与NaOH溶液反响并能放出热量,其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 2O —2NaAlO2+3H2,.探究一:【提出问题】固态管道疏通剂能够疏通管道的原理是什么?【实验验证】【反思评价】经过大家讨论,认为固态管道疏通剂虽然能疏通管道,但使用过程中不安 全,理由是:目前超市出售更多的是液态管道疏通剂.液态管道疏通剂的成分主要是 NaOH 和一种钠盐. 探究二:【提出问题】液态管道疏通剂中除NaOH 以外,另一种钠盐是什么呢?【猜测假设】这种钠盐是 NaCl 、Na 2SO 4、Na 2CO 3、NaNO 3中的一种. 【实验验证】〔不考虑疏通剂中其他成分对实验的影响〕 【提出质疑】同学们认为该实验不能证实这种钠盐一定是Na 2SO 4,理由是: .【拓展延伸】无论是哪种管道疏通剂,都有强腐蚀性,使用时注意不要接触皮肤. 【答案】 解:探究一: 【实验验证】参加少量固态管道疏通剂,再参加水时,铝、氢氧化钠、水反响生成氢气,放热温度升 高,能够加快反响速率,生成的氢气逸出过程中起到搅拌的作用,加之以 NaOH 勺强腐蚀性使垃圾分散成小颗粒,头发变成碎屑,从而使管道疏通,实验过程如下所示:【反思评价】固态管道疏通剂虽然能疏通管道,但使用过程中不平安,理由是:反响放热,生成的氢气和空气混合可能发生爆炸.故填:反响放热,生成的氢气和空气混合可能发生爆炸.探究二:【实验验证】氯化钢和硫酸钠反响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钢和氯化钠,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 z+NaSQ一BaSQ J +2NaCl,实验过程如下所示:同学们认为该实验不能证实这种钠盐一定是NaSQ,理由是碳酸钠也能和氯化钢反响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钢和氯化钠,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Ns2CQ— BaCQj +2NaCl.故填:BaCl2+Na2CQH BaCQj +2NaCl.二、中考化学推断题2. A、B、C、D、E是初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其中D是黑色固体,且与C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有红色物质生成,E的固体俗称干冰. ①、②、③、④的反响类型分别是复分解反响、分解反响、化合反响和置换反响.图中二〞表示两端物质间能发生反响, “一裳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局部反响物、生成物及反响条件已略去.请答复以下问题:(1)写出以下物质的化学式:D E(2)写出以下反响的化学方程式:① ④.【答案】CuO CO2 Na2CO3+2HCl=2NaCl+CO 2T+HO 1 1,1 ' : |: ' | |:,'【解析】【详解】(1)A、B、C、D、E是初中常见的五种物质, E的固体俗称干冰,所以E是二氧化碳,D是黑色固体,且与C在一定条件下反响有红色物质生成, ①、②、③、④的反响类型分别是复分解反响、分解反响、化合反响和置换反响,所以D是氧化铜,C是碳,A是碳酸钠,B是碳酸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D是CuO, E是CO2;(2)反响①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响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CO 2T +HO;反响④是氧化铜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C U Q+C^^2C U +CQ2T O(3)、乙、丙是初中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以下图所示,其中局部反响物、生成物及反响条件已略去.(1)假设甲、乙、丙都是气体,丙是灭火剂,那么乙是.(2)假设甲、乙、丙都为金属,反响皆是在溶液中进行的置换反响,甲、乙、丙三种金属的化学式依次是 (写一组).(3)假设甲、乙、丙含相同的金属元素.甲是可用于改进酸性土壤的碱,乙转化为丙的化学方程式是(写一个).(4)以下三组物质中,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的是 (填标号).【答案】一氧化碳(或CO) Zn. Fe、Cu CaCl2+ Na2cO3=CaCO3,+ 2NaCl a b【解析】【分析】根据甲、乙、丙是初中常见物质,假设甲、乙、丙都是气体,丙是灭火剂,所以丙是二氧化碳,甲转化成的乙会转化成二氧化碳,所以甲是氧气,乙是一氧化碳;假设甲、乙、丙都为金属,反响皆是在溶液中进行的置换反响,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假设甲、乙、丙含相同的金属元素,甲是可用于改进酸性土壤的碱,所以甲是氢氧化钙,甲、乙都会转化成丙,所以乙是氯化钙,氢氧化钙、氯化钙都会生成丙, 所以丙是碳酸钙,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详解】(1)假设甲、乙、丙都是气体,丙是灭火剂,所以丙是二氧化碳,甲转化成的乙会转化成二氧化碳,所以甲是氧气,乙是一氧化碳;(2)假设甲、乙、丙都为金属,反响皆是在溶液中进行的置换反响,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甲、乙、丙三种金属的化学式依次是:Zn、Fe、Cu;(3)假设甲、乙、丙含相同的金属元素,甲是可用于改进酸性土壤的碱,所以甲是氢氧化钙,甲、乙都会转化成丙,所以乙是氯化钙,氢氧化钙、氯化钙都会生成丙,所以丙是碳酸钙,乙转化为丙的反响是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响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是:CaCl2+ Na2CO3=CaCO3 J + 2NaCl ;(4)a、过氧化氢分解会生成水和氧气,水通电会生成氢气和氧气,故正确;b、碳酸钠会转化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会转化成硫酸钠,碳酸钠也会转化成硫酸钠,故正确;c、硝酸钾不会转化成碳酸钾,故错误.应选:abo故答案为:(1) 一氧化碳(或CO);(5)Zn、Fe、Cu;(6)CaCl2+ Na2cO3=CaCO3J + 2NaCl ;(7)abo4. A、B、C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之间有以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一〞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响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局部反响物、生成物及反响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以下问题:(1)假设A为黑色固体,A、B、C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且B与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那么C的化学式为; B-C的反响类型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化合反响.(2)假设A、B、C为三种不同物质类别的化合物,且C可用于改进酸性土壤,写出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假设A、B、C是三种不同类别的物质,都含有同一种元素,且组成元素分别为三种、两种和一种,常温下C为气态,那么B的化学式为 .高温【答案】CQ 不一定CaCO3^=CaO+CO2隆.。

2018年中考化学重要知识点练习卷科学探究练习卷

2018年中考化学重要知识点练习卷科学探究练习卷

第 1 页科学探究练习卷1.小东通过查阅资料,根据铁在空气中生锈的原理,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中的饱和食盐水、活性炭会加速铁生锈)。

已知广口瓶的有效容积为242mL,实验8分钟后打开止水夹,水从烧杯流人广口瓶中的体积为48mL。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实验的不足之处在于实验前广口瓶底未放少量水B.通过分析本次实验数据,可知空气中暇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9.8%C.若实验药品充足,时间足够长,可十分接近拉瓦锡实验的结果D.此实验可有效解决拉瓦锡实验中的汞污染问题【答案】A2、如图是用燃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装置中的红磷可以用铁丝来代替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再观察现象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实验测定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总质量的1/5 【答案】B3 “题7图”的实验设计不能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A.测定空气中O2含量B.检验H2的纯度C.探究燃烧的条件D.证明密度CO2>空气【答案】A4、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基本的规律之一。

下列装置及实验(天平未画出)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答案】A5、木炭还原氧化铜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术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B.两个实验的相关反应中,只有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C.两个实验中都可观察到红色固体变黑D.两个实验的操作中都要防止液体倒吸【答案】D6.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下列做法会使实验结果产生明显误差的是()A.使用过量的红磷B.把红磷改为蜡烛C.恢复到实验开始前的温度才进行测量D.不打开橡胶塞,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点燃红磷【答案】B第 2 页7.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对甲烷燃烧的产物进行实验探究:【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查阅资料】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四科学探究题课件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四科学探究题课件
(5年2考:202X年第19题、202X年第23题)
解题思路
实验中特殊现象的产生常与试剂用量、试剂添加顺序、实验 温度等因素有关,解题时应注意提取信息,尤其是要对陌生 信息进行解读,将所给信息与猜想、操作、现象、结论对应 分析、前后印证,再结合元素和化合物的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
考点精练
1. (202X广东)某兴趣小组探究镁与稀盐酸的反应: (1)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M_g_+_2_H_C_l_=_=_M_g_C_l_2+_H_2_↑___________。 (2)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镁条的目的是 _除__去__镁__条__表__面__致__密__的__氧__化__膜__,__以__加__快__镁__条__与__盐__酸__的__反__应__速__率__ 。 (3)将打磨后的镁条放入稀盐酸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有“灰白 色沉淀”产生的特殊现象。
2. (202X齐齐哈尔)小茗同学在学习完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后 ,进行了如图6-4-5所示的实验,请你来参与她的探究活动并回 答下列问题。
(1)甲试管中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N_a_O_H_+_H_C_l_=_=_N_a_C_l_+_H_2_O______ 。当小茗同学视察到试管中出现溶__液__由__红__色__恰__好__变__成__无__色_______ 的现象时,得出了NaOH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结论。乙 试管中两种溶液不能产生反应,理由是 ______不__能__生__成__沉__淀__或___水__或__气__体__等__物__质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实验结束后,小茗同学将三支试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个 干净的废液缸中,视察到白色沉淀明显增多,废液缸中液体始 终呈红色,为了得出废液缸中废液的溶质成分,小茗同学进行 了以下的实验探究。

2018年广东中考化学复习课件-专题四

2018年广东中考化学复习课件-专题四

2.(2013·广东)一定质量的锌、铁分别和等量 的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 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1时,产生氢气的质量锌比铁大 B.t1时,产生氢气的速率锌比铁大 C.t2时,参加反应锌的质量与铁相同 D.t2时,锌、铁消耗的盐酸质量相同
分析:A、根据图象比较t1时,锌、铁与盐酸产生 氢气质量的多少;B、根据图象比较t1时,锌、铁 与盐酸产生氢气速率的大小;C、根据图象比较t2 时,参加反应的锌、铁的质量;D、根据图象比较 t2时,参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 解答:A、由图象可知,t1时,产生氢气的质量, 锌比铁大,故A正确;B、t1时,产生氢气的质量锌 比铁大,所以,产生氢气的速率锌比铁大,故B正 确;C、t2时,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同,参加反应 锌的质量与铁不同,故C不正确;D、t2时,生成的 氢气的质量相同,锌、铁消耗的盐酸质量相同,故 D正确。 故选C
4.(2015•广东)下列曲线能正确表达对应的反应 或过程的是( )
A
B
C
D
A.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生石灰 B.红磷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C.向一定质量的烧碱溶液中滴入盐酸 D.向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MnO4固体
分 A、根据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生石灰,生石灰 析: 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解答;B、根据红磷与 氧气反应产物为五氧化二磷,氮气化学性质 稳定解答;C、根据烧碱溶液呈碱性,pH>7 解答;D、根据向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 KMnO4固体,KMnO4固体会溶解解答.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 降低,完全溶解后温度开始上升,直至上升到室温, 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2KNO3 2KNO2 + O2↑, 202 170 32 由以上质量关系和图中质量关系可知,202份质量的 硝酸钾完全分解后生成170份质量的亚硝酸钾和32份 质量的氧气,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D.

最新-广东省2018中考化学 专题训练探究性实验 人教新

最新-广东省2018中考化学 专题训练探究性实验 人教新

初三化学中考专题训练-探究性实验1. 发酵粉是一种制作风味糕点的常见蓬松剂。

某兴趣小组拟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发酵粉一般含有NH 4HCO 3、NaHCO 3、明矾[KAl(SO 4)2∙12H 2O]中的2种。

②已知反应:2NaHCO 3Na 2C O 3+H 2O+CO 2↑【提出假设】假设1:有NH 4HCO 3和NaHCO 3;假设2:有NaHCO 3和明矾;假设3:有 和明矾。

【方案与流程】 【问题与讨论】(1)步骤①的操作是在研钵中把发酵粉和熟石灰混合、研磨。

(2)气体A 为 。

若生成A ,证明假设 或假设 可能成立;若不生成A ,证明假设 成立。

(3)如果生成A ,经过步骤②和步骤③后,生成气体B ,则B 是(填化学式) ,证明假设 成立,写出步骤②的化学方程式 。

假设】 假设3:NH 4HCO 3(1分) 【问题与讨论】(2)(5分)氨气(或NH 3或刺激性气味的气体)(2分) 1(1分)(本答案与下一空格答案顺序调换同样给分) 3(1分) 2(1分)(3)(5分)CO 2(2分) 1(1分) NH 4HCO 3NH 3↑+H 2O+CO 2↑(2分)2.已知碳酸易分解,草酸与碳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在受热的条件下草酸也会分解,仅生成了三种氧化物。

化学学习小组对此展开探究:[提出问题]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是什么?[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物质,遇水变成淡蓝色硫酸铜晶体。

化学方程式为:CuSO 4(白色粉末)+5H 2O=CuSO 4•5H 2O (蓝色晶体)[提出猜想]生成的氧化物中有H 2O 、CO 2和CO 。

[实验探究]小亮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如图所示装置,验证猜想。

(1) 观察到A 中现象为________ ____ ________ ,证明生成物中有水。

(2)B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生成物中有____ _____。

(3) D 中红色粉末是_______(写化学式),D 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广东省2018年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四科学探究课时练习20190116148

广东省2018年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四科学探究课时练习20190116148

专题四科学探究类型一有关物质成分的探究1.(2017绵阳)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实验台上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如图),同学们对此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这是一瓶什么溶液?【猜想与假设】海天同学的猜想是Na2SO3溶液;刘浩同学的猜想是Na2SO4溶液;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

【查阅资料】Ⅰ.白色沉淀BaSO3不溶于水,但溶于稀盐酸。

Ⅱ.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将BaSO3氧化成BaSO4。

Ⅲ.Na2SO3与稀盐酸反应产生SO2,SO2能使石灰水变浑浊,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进行实验】Ⅰ.海天同学取适量的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他认为自己的猜想成立,而刘浩同学认为他的结论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Ⅱ.刘浩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做了如下实验:取适量的该溶液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的BaCl2溶液,再滴加过量稀硝酸,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浩同学认为自己的猜想成立。

Ⅲ.卓玛同学对刘浩同学的猜想又提出了质疑,她认为加BaCl2和稀硝酸,Na2SO3也会产生沉淀,为了验证自己的观点,做了如下实验:步骤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步骤1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BaCl2溶液____________ 无步骤2 向步骤1的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__________________ 此溶液不是Na2SO4步骤3 将步骤2中产生的气体通品红溶液褪色__________________入品红溶液写出卓玛同学实验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7安顺改编)2017年5月,我国在南海海域成功开采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

可燃冰是甲烷与水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形成的无色、冰状固体,是最具发展前景的能源之一。

可燃冰主要成分是CH4·n H2O,在开采过程中,甲烷泄漏,会导致严重温室效应。

广东省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四科学探究练习

广东省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四科学探究练习

专题四 科学探究科学探究中为探究物质的组成、性质、验证某些规律等通常需要进行实验设计或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1.实验方案的设计指实验者依据实验目的、要求,运用已有的知识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

设计实验方案时应注意:(1)掌握实验步骤(试剂选择)、反应现象、实验结论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物质+试剂――→ 反映 现象――→ 决定 结论(有无该物质,猜想是否正确等)。

(2)解答方法:看实验结论。

①根据实验步骤和现象完善实验结论。

根据选用的实验方法的操作步骤和对应的实验现象,以及物质的性质判断是否存在要验证的物质,继而得出结论。

②根据实验结论完善实验现象或步骤。

试剂和现象之间相互确定,选择合理试剂确定现象。

或者根据第一种方法进行反推,然后确定试剂和现象。

2.实验方案的评价(详见P 110)。

类型一 有关物质成分的探究 (2015、2013、2010、2008考)技巧点拨 根据试题提示的物质,分析混合物中含有的成分是题给提示中的一部分还是全部。

排除内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组合。

1.气体混合成分的探究:如人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燃烧的蜡烛焰心气体成分的探究、排污管道气成分的探究、下水道的可燃性气体成分的探究等,涉及的知识点有CO 、CO 2、CH 4、NH 3、HCl 、O 2、H 2、N 2等气体的制法和检验,以及它们的化学性质和一些反应产物的检验等。

混合气体中各成分的检验,要考虑检验的先后顺序,以排除干扰。

如检验CO 、CO 2、水蒸气、H 2的混合气体时,检验顺序为水蒸气→CO 2→H 2→CO。

2.固体混合物成分的探究:一般可采用加水溶解,加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酸碱性,加酸观察是否产生气体,加碱观察是否产生沉淀,加入Ba(NO 3)2、AgNO 3溶液观察是否产生沉淀等方法进行。

(1)若为盐或碱的固体混合物,一般可采用加水溶解,检验组成该盐或碱的阴、阳离子的特殊性质,确定所含物质的存在。

对于不溶解的固体,可加酸观察是否溶解或产生气体。

广东中考化学总复习练习:专题 四 科学探究

广东中考化学总复习练习:专题 四 科学探究

专题四 科学探究科学探究中为探究物质的组成、性质、验证某些规律等通常需要进行实验设计或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1.实验方案的设计指实验者依据实验目的、要求,运用已有的知识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

设计实验方案时应注意:(1)掌握实验步骤(试剂选择)、反应现象、实验结论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物质+试剂――→ 反映 现象――→ 决定 结论(有无该物质,猜想是否正确等)。

(2)解答方法:看实验结论。

①根据实验步骤和现象完善实验结论。

根据选用的实验方法的操作步骤和对应的实验现象,以及物质的性质判断是否存在要验证的物质,继而得出结论。

②根据实验结论完善实验现象或步骤。

试剂和现象之间相互确定,选择合理试剂确定现象。

或者根据第一种方法进行反推,然后确定试剂和现象。

2.实验方案的评价(详见P 110)。

类型一 有关物质成分的探究 (2015、2013、2010、2008考)技巧点拨 根据试题提示的物质,分析混合物中含有的成分是题给提示中的一部分还是全部。

排除内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组合。

1.气体混合成分的探究:如人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燃烧的蜡烛焰心气体成分的探究、排污管道气成分的探究、下水道的可燃性气体成分的探究等,涉及的知识点有CO 、CO 2、CH 4、NH 3、HCl 、O 2、H 2、N 2等气体的制法和检验,以及它们的化学性质和一些反应产物的检验等。

混合气体中各成分的检验,要考虑检验的先后顺序,以排除干扰。

如检验CO 、CO 2、水蒸气、H 2的混合气体时,检验顺序为水蒸气→CO 2→H 2→CO 。

2.固体混合物成分的探究:一般可采用加水溶解,加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酸碱性,加酸观察是否产生气体,加碱观察是否产生沉淀,加入Ba(NO 3)2、AgNO 3溶液观察是否产生沉淀等方法进行。

(1)若为盐或碱的固体混合物,一般可采用加水溶解,检验组成该盐或碱的阴、阳离子的特殊性质,确定所含物质的存在。

对于不溶解的固体,可加酸观察是否溶解或产生气体。

(广东专版)中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四 科学探究训练

(广东专版)中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四 科学探究训练

专题四科学探究归纳题型解法类型一有关反应因素的探究【方法技巧】 1.探究范围:有关反应因素的探究一般包括以下几点:(1)催化剂的探究。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探究。

(3)燃烧条件的探究。

(4)金属生锈条件的探究。

因此我们要对以下几个知识点掌握透彻:(1)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其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都没有改变;(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是否加入催化剂、温度、压强、接触面积、搅拌等因素。

(3)燃烧的三大条件缺一不可: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氧气(灭火原理:破坏燃烧条件之一)。

(4)氧气是金属生锈必需的条件,有些金属还需要水或二氧化碳。

2.解题关键:掌握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用控制变量法探究问题时,必须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一个因素,进而探究该因素的影响。

分析问题时,要先找出对比实验中哪些条件相同,哪些条件不同,进而分析改变的条件产生的影响,并得出结论。

例1 (2015·威海)铁生锈探秘。

为探究铁生锈的原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实验结果显示:B、D实验中铁生了锈,而A、C实验中没有明显的现象。

仔细分析这4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评价方案:对照实验除了一个变量外,其他的量都保持不变的实验。

该实验方案中采用了对照实验方法。

请指出其中的对照实验(填A、B、C、D实验代号)和变量。

第①组对照实验_________,变量__________;第②组对照实验_________,变量__________;第③组对照实验_________,变量__________。

(2)解释数据:实验时,每隔一段时间测量导管内水面上升的高度,结果如下表所示(表中所列数据为导管中水面上升的高度/cm)。

0 0.5 1.0 1.5 2.0 2.5 3.0时间/小时编号A 0 0 0 0 0 0 0B 0 0 0 0.3 0.8 2.0 3.5C 0 0 0 0 0 0 0D 0 0.4 1.2 3.4 7.6 9.5 9.8导致B、D实验装置中导管内水面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东省中考化学总复习第2部分专题4科学探究优化训练(最新整理)

广东省中考化学总复习第2部分专题4科学探究优化训练(最新整理)

专题四科学探究类型1 有关物质成分的探究1.(2018西藏)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CuSO4、Na2SO4、Na2CO3、BaCl2、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同学们查阅资料得知NaCl、CaCl2、BaCl2等溶液呈中性,经过思考,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1)白色粉末一定不含___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_。

(2)为了确定白色粉末的组成,还需要对无色滤液中呈碱性的物质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无色滤液中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猜想假设】猜想一:NaOH;猜想二:______________;猜想三:Na2CO3和NaOH。

【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1)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__________________猜想三正确(2)静置上述溶液,取少量上层清液于另一试管中,滴入几滴________溶液______________步骤。

【得出结论】白色粉末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8淮安)水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某兴趣小组收集了一部分水垢[主要成分CaCO3和Mg(OH)2,不考虑其他成分对实验的影响]并对其进行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①Mg(OH)2受热易分解,生成MgO和H2O;②无水硫酸铜是白色固体,遇水变蓝色。

【探究活动一】验证水垢中的CaCO3和Mg(OH)2(1)小斌取一定量水垢样品,高温灼烧,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和无水硫酸铜,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水硫酸铜变成__________色.【得出结论】水垢中含CaCO3和Mg(OH)2。

(2)小红提出小斌的实验方案存在明显缺陷,小红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活动二】分离水垢中的CaCO3和Mg(OH)2小林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部分产物已略去):(1)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______.(2)滤液A中的溶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3)加入MgCl2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四 科学探究科学探究中为探究物质的组成、性质、验证某些规律等通常需要进行实验设计或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1.实验方案的设计指实验者依据实验目的、要求,运用已有的知识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

设计实验方案时应注意:(1)掌握实验步骤(试剂选择)、反应现象、实验结论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物质+试剂――→ 反映 现象――→ 决定 结论(有无该物质,猜想是否正确等)。

(2)解答方法:看实验结论。

①根据实验步骤和现象完善实验结论。

根据选用的实验方法的操作步骤和对应的实验现象,以及物质的性质判断是否存在要验证的物质,继而得出结论。

②根据实验结论完善实验现象或步骤。

试剂和现象之间相互确定,选择合理试剂确定现象。

或者根据第一种方法进行反推,然后确定试剂和现象。

2.实验方案的评价(详见P 110)。

类型一 有关物质成分的探究 (2015、2013、2010、2008考)技巧点拨 根据试题提示的物质,分析混合物中含有的成分是题给提示中的一部分还是全部。

排除内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组合。

1.气体混合成分的探究:如人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燃烧的蜡烛焰心气体成分的探究、排污管道气成分的探究、下水道的可燃性气体成分的探究等,涉及的知识点有CO 、CO 2、CH 4、NH 3、HCl 、O 2、H 2、N 2等气体的制法和检验,以及它们的化学性质和一些反应产物的检验等。

混合气体中各成分的检验,要考虑检验的先后顺序,以排除干扰。

如检验CO 、CO 2、水蒸气、H 2的混合气体时,检验顺序为水蒸气→CO 2→H 2→CO 。

2.固体混合物成分的探究:一般可采用加水溶解,加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酸碱性,加酸观察是否产生气体,加碱观察是否产生沉淀,加入Ba(NO 3)2、AgNO 3溶液观察是否产生沉淀等方法进行。

(1)若为盐或碱的固体混合物,一般可采用加水溶解,检验组成该盐或碱的阴、阳离子的特殊性质,确定所含物质的存在。

对于不溶解的固体,可加酸观察是否溶解或产生气体。

(2)若为金属混合物,一般加酸观察是否产生气体;或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是否有固体析出或溶液颜色变化。

3.液体混合物成分的探究:可通过检验构成物质的阴、阳离子的特征现象来确定(离子的检验详见P 103)。

例1 (2017营口)现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钠、碳酸钠、氯化钡、氢氧化钠、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

某化学小组为确定其成分,做了以下探究:【查阅资料】硫酸钠、氯化钡溶液均呈中性。

(1)步骤Ⅰ.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搅拌,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步骤Ⅱ.取步骤Ⅰ所得的白色沉淀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有气泡产生,得到无色澄清透明的溶液。

根据上述两步实验,小组同学认为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时确定了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并写出了步骤Ⅰ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进一步确定白色粉末中可能含有的物质,小组同学利用步骤Ⅰ所得的滤液继续探究。

【讨论猜想】小组同学对滤液中溶质成分作出了多种猜想,其中滤液中含有三种溶质的猜想分别是:猜想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共同设计如下方案来证明诸多猜想中猜想二成立,请完成下列表格: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现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二成立【实验结论】小组同学通过以上探究,最终确定了白色粉末的成分。

例2(2017哈尔滨改编)在化学课上,老师带来一瓶未知溶液A,已知它是稀盐酸或稀硫酸中的一种,进行如下实验: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A是哪一种酸?老师要求甲、乙同学用反应后的溶液B分别展开探究。

【查阅资料】碳酸银、氯化银均为白色沉淀。

【猜想假设】甲同学:A是稀盐酸;乙同学:A是稀硫酸。

【实验探究】【评价交流】(1)甲同学的实验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正确结论,乙同学的实验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正确结论。

(2)实验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

根据乙同学实验结论可知实验1中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总结】通过乙同学的实验可以得出:选择试剂鉴别溶液中的待测离子时,如果待测溶液中含有干扰离子,则应在鉴别前,先另选试剂将干扰离子变成__________除去。

经讨论我们能够总结出,除去溶液中干扰离子的一般方法是:选择试剂将干扰离子变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去。

类型二有关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 (2017、2016、2012、2009考)技巧点拨从物质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和是否过量去考虑,而生成物是一定存在的。

解题步骤是:(1)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A+B→ C+D;(2)进行猜想,一般有三种:①只有C+D(恰好完全反应);②A+C+D(A过量);③B+C+D(B过量)。

验证猜想时,一般不需要验证生成物,只需要验证过量反应物是否存在。

注:若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验证反应后溶质成分,则溶质成分中只有一种生成物。

例3(2017本溪)皮蛋又称松花蛋,因其风味独特,深受人们喜爱。

某兴趣小组在市场上获得了少许腌制皮蛋的原料,拿到实验室进行实验。

将该固体混合物放于烧杯中,缓慢加入足量的蒸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A和无色澄清滤液B。

【提出问题】(1)白色沉淀A是什么?(2)无色滤液B中的溶质有哪些?【查阅资料】腌制皮蛋的原料配方是少量NaCl、CaO和过量Na2CO3的固体混合物。

【理论推理】(1)白色沉淀A是CaCO3,请写出生成该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滤液B中含有Na2CO3、NaOH、NaCl三种溶质。

【实验验证】为证明滤液B中存在的三种溶质,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Ⅰ取少量滤液B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Ba(NO3)2溶液,过滤__________________滤液B中含有Na2CO3、NaOH、NaClⅡ取少量步骤Ⅰ中所得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酚酞溶液__________________Ⅲ另取少量步骤Ⅰ中所得滤液于试管中,先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再加入________________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拓展提升】(1)向步骤Ⅰ中加入过量Ba(NO3)2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妮同学认为若将步骤Ⅰ中的Ba(NO3)2溶液换为BaCl2溶液,进行以上实验,最终也能证明滤液B中存在的三种溶质。

你认为是否合理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3)小轩同学认为向滤液B中先加入酚酞溶液,后加入过量的Ba(NO3)2溶液,也能得出滤液B的溶质中含有Na2CO3和NaOH的结论,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2016株洲改编)要探究碳酸亚铁和氧气充分反应后的固体成分,请你参与华雪同学的探究:【查阅资料】①碳酸亚铁(FeCO3)具有还原性,在空气中灼烧生成铁的氧化物和CO2气体。

②FeO是一种黑色粉末,它不稳定,在空气中加热,就迅速被氧化成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铁和水。

③FeCl2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FeCl3不能;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FeCl2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出现红色。

【猜想与假设】猜想1:固体成分是氧化铁;猜想2:固体成分是四氧化三铁;猜想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与探究】连接仪器、装好药品如图所示(加热和固定装置已省略),打开止水夹K,通入氧气,加热玻璃管X。

当Y瓶中产生的沉淀不再增加时,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氧气至玻璃管冷却。

取玻璃管里的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盐酸,微热,固体完全溶解。

将所得溶液分成甲、乙两份进行实验。

实验编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a 向甲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b 向乙溶液中滴加高锰酸钾溶液高锰酸钾溶液的紫红色不消失【结论与反思】(1)由上述实验现象可知,FeCO3在氧气中高温灼烧得到的固体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猜想__________(填“1”或“2”或“3”)是正确的。

(2)FeCO3在氧气中高温灼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__________(填“a”或“b”)是多余的,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与提升】(1)若实验结束时观察到Y瓶中仍然是澄清的,可能的原因是澄清石灰水的量不足,导致生成的碳酸钙转变成了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华雪同学经过反思,觉得该实验设计还存在问题,因为如果在实验b中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不能确定哪个猜想是正确的。

所以华雪同学又对该实验进行了定量探究:称量反应前后固体质量变化,通过计算确定FeCO3和氧气充分反应后的固体成分是氧化铁。

类型三有关物质变质的探究技巧点拨物质在空气中变质一般是与空气中的O2、H2O、CO2中的一种或两种或三种同时作用而产生的。

常见的有NaOH、Ca(OH)2变质(详见P66),生石灰变质,碱石灰(氢氧化钠固体与生石灰的混合物)变质等。

猜想时通常有三种情况:(1)没有变质:不存在变质后生成的物质;(2)部分变质:变质前和变质后生成的物质都存在;(3)完全变质:不存在变质前的物质。

例5(2017绥化)一次用餐中,小丽对“固体酒精”产生好奇,于是她买回一袋,和同学一起对其进行研究。

【查阅资料】固体酒精中含有酒精、氢氧化钠等物质。

【提出问题】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及变质的程度如何?【作出猜想】小丽猜想:没有变质,只含有氢氧化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