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第二讲汉语方言的成因及与现状
方言语法研究的现状与思考
方言语法研究的现状与思考一、简述方言语法研究作为语言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人口迁移的加剧,方言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日益凸显,方言语法研究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对方言语法研究的现状进行梳理,并思考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方言语法研究在语言学领域中的地位逐渐提升。
语法研究主要关注标准语的规则和结构,而对方言的语法特点则相对较少涉及。
随着语言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和研究方法的创新,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方言语法,试图揭示方言语法的独特性和规律性。
这不仅有助于深化我们对语言多样性的认识,也为语言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方言语法研究在实践应用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对方言的语法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地域文化,也为方言保护和传承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方言语法研究还有助于推动方言教育和推广,提高方言在社会中的认可度和使用率。
当前方言语法研究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方言语法研究的资料相对匮乏,尤其是对于一些濒危方言的语法研究更是难上加难。
方言语法研究的方法和技术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以适应语言学理论的发展和实践应用的需求。
方言语法研究在语言学领域和实践应用中都具有重要意义,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方言语法研究,推动其深入发展,为语言学理论的发展和实践应用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贡献。
1. 方言语法研究的重要性方言语法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它对于全面理解汉语语言系统、探索语言发展演变规律、以及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方言语法研究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汉语语言系统。
汉语方言众多,各地的语法现象各具特色,通过对这些方言的语法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揭示出汉语语法系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加准确地把握汉语的共同特点,还能够深化我们对汉语内部差异性的认识,进而推动汉语语言学的整体发展。
02汉语方言形成及现状1.1
长江流域:大溪文化-湖北龙山文化
中国长江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四 川省巫山县大溪遗址而得名。其分布东起鄂 中南,西至川东,南 抵洞庭湖北岸,北达汉水 中游沿岸,主要集中在长江中 游西段的两岸 地区。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的年代, 约为公元前4400~前3300年。大溪文化的发 现,揭示了 长江中游的一种以红陶为主并含 彩陶的地区性文化遗存。
四、南方汉语的演变
北方汉语随着大规模的北民南迁而不断向南扩展。 中古时期南北汉语的界线已从淮河、秦岭一线向南 推进到长江一线,并进一步向江南推进。 东晋时京城一度迁到江南建康(今南京),使长江 下游原属吴语的南京、镇江地区纳入北方话的系统。 安史之乱后,北方移民大批涌入长江中游洞庭湖以 北的地区。 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又使位于吴语腹地的杭 州话打上了北方话的深刻烙印。
血缘性 方言
地域性 方言
部落方言
部族共同语
二、上古汉语的共同语和方言
1.地域性部族的兼并、联合
时代 黄帝 夏代 西周 春秋战国 部落 万国 诸侯三千 诸侯八百 列国几十 语言方言 万语 地域性方言 若干方言区域形成 秦代“书同文”
2.五方融合
商代疆域图
商代地图
秦代疆域图
3. 部族语言差异的文献记录 《礼记· 王制》:“中国、夷、 •《战国策秦策》:“周人谓鼠
方言与中国文化
第二讲 汉语方言的历史形成与现状
阮桂君
一、汉族的形成
1.诸多文化源头 黄河流域中游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 黄河流域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 长江流域中游的大溪口文化-湖北龙山文化 长江流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
黄河流域:龙山文化-仰韶文化
汉语方言南北差异成因
汉语方言南北差异成因汉语方言南北差异成因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之一,也是中国的主要语言。
但在中国各地区,汉语方言却因地域文化、历史演变、语言环境等多种方面导致南北之间存在差异。
下面,我们从多个方面分析南北差异的成因,并探讨一些早期学者对此的研究成果以及对现今研究的影响。
随着中国不断发展和开放,北京话、上海话已成为标准的国家语言,但在不同地区,汉语方言差异显著。
南方与北方之间存在汉语方言差异是中国数千年文化交流和演变的结果。
这种差异是由多方面原因导致的。
1. 历史演变南北方言的区别可以追溯到古代。
由于历史上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中心都集中在华北地区,因此在这个地区的人民之间交流比较频繁,导致当时的北方话比较统一。
而在南方,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导致当时南方的人民比较分散,交流比较少,所以南方话更加地千差万别。
这种区别长期沿袭至今,成为南北差异的重要成因之一。
2.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也是南北汉语差异的一个重要成因。
由于北方地区大多数地形较为平坦,自然环境比较干燥,社会活动空间相对较为广阔,人们之间的距离比较远,因此北方方言比较朗朗上口,声音比较清晰响亮。
而南方地区由于地形复杂,并且处在雨林气候带,自然环境比较潮湿,因此南方方言比较含蓄柔和,声音比较含糊。
3. 时代变迁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交流,语言也出现了新的变革。
特别是近百年来,随着现代工业和农业、教育以及信息传播的迅速发展,导致了南北方言的差别越来越小。
尤其是在大中城市,北方方言和南方方言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就连年轻人之间的语言也逐渐去除了南北差异。
早在中国古代,对于方言的分析和研究就已经开始了。
唐朝的开元天宝年间,韩愈主编《方言志》即详细记录了当时各地的方言特点以及方言之间的差异。
到了宋朝,他们就形成了两部大辞书:《说文解字》和《广韵》。
这两部书都有对方言的研究,成为中国方言研究的著名著作。
在清末时期,一位被誉为“中国方言语言学之父”的郭松龄教授编写了《国音反切字韵》,对汉语发音方式进行了研究。
《汉语方言学》课程教学大纲
《汉语方言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汉语方言学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 32学时 2 学分一、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汉语方言的多样性及其成因。
2. 通过分组学习,互帮互助的协作模式,初步掌握方言调查的方法。
3. 通过对方言的调查学习,理解、领会语言学家分析语言现象的方法、技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从理性上认识语言的结构规律,利用它来指导、调解我们的语言实践,提高我们运用语言的能力。
5. 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语言,为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以及其他语言文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以掌握国际音标为基础,讲述方言调查的基本知识、理论、方法。
方言调查的内容包括语音、语法、词汇三部分。
在学生中挑选几个生源地有代表性的方言点,以学生作为发音人,以方言调查字表为语音调查项目记音,整理方言音系。
以社科院的汉语方言词汇调查表为本调查方言词汇,以《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中的语法例句为本调查描写方言语法,以让学生们掌握方言调查的基本方法。
三、先修课程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汉语音韵学(1)方言调查字表的用法(2)方言调查对象的选择2.重、难点提示方言调查字表的用法第三章汉语方言语音调查(22学时)(支撑课程目标3)1.教学内容(1)国际音标(2)单字记音(3)汉语方言语音材料的整理及音系归纳(4)汉语方言语音的主要差异2.重、难点提示国际音标,单字记音,汉语方言语音材料的整理及音系归纳第四章汉语方言词汇调查(2学时)(支撑课程目标3)1.教学内容(1)汉语方言词汇的记录(2)汉语方言词汇的主要差异(3)汉语方言词汇的研究2.重、难点提示汉语方言词汇的记录第五章汉语方言语法调查(2学时)(支撑课程目标3)1.教学内容(1)汉语方言语法的记录(2)汉语方言语法的主要差异(3)汉语方言语法的研究2.重、难点提示汉语方言语法的记录及研究第六章方言调查报告的编写(2学时)(支撑课程目标4和5)1.教学内容(1)方言调查报告(2)方言志(3)方言字典和方言词典(4)方言地图的编制(5)学习普通话手册2.重、难点提示方言调查报告,方言志,方言地图的编制八、实验教学内容(无此项内容)九、学时分配章目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十、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试,开卷2.成绩构成考查成绩十一、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1]《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第三版)詹伯慧主编,李如龙、黄家教参编,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2006;[2]《汉语方言词汇调查手册》(第一版)史皓元(美),顾黔,石汝杰编,中华书局出版,2006;[3]《汉语方言学教程》(第一版)游汝杰,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4]《汉语方言概要》(第三版)袁家骅,语文出版社,2006;[5]《汉语方言学基础教程》(第一版)李小凡,项梦冰主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6]《方言与中国文化》(第一版)周振鶴,游汝杰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7]《方言调查字表》(修订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商务印书馆,2010。
七大汉语方言形成原因
七大汉语方言形成原因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七大方言的形成原因汉语方言的形成主要有两个个方面的原因:一、社会原因,也就是人口的迁徙和不同民族的接触。
北方方言:地域的不同导致语言的差异慢慢变大,但在古代,朝代更替,经济中心不断南移,北方人们逐渐南移,也就带去了他们的的语言,因而使得如今华北到华南四分之三的中国人所使用的都是北方方言,从而形成了北方方言区。
吴语:它的形成则可以追溯到到入和的成立。
早在两千多年前,周太王之子泰伯、南奔,到达今常熟、无锡一带,他们的语言和当地土着(所谓“百越”人)的语言结合,构成吴语的基础。
湘语:根据记载,在殷末,也就是殷代末期,当时在中原的鬻熊往西南迁徙,带着一批人,迁到了湖北这一块地方,结果和原来的那些少数名族语言融合,产生了古楚语的底层,在古楚语基础上产生了今天的古湘语,产生了湘语的底层,但是湘语要分新湘语和老湘语,老湘语历史非常悠久,可追溯到先秦时代。
新湘语是湘语跟西南官话融合的结果,所以新湘语其实是属于西南官话的一种,属于西南官话的一个分支。
赣语:五代十国的割据时期,赣语的全部本征最终完全得以确定。
此外,隋唐之后江西地区成为全国十道之一的“”,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人口剧增,江西第一次大规模向外移民也是由此间拉开序幕,南昌、一带的人口不断向湖南东北的、宝庆、新化等地移民。
在后续的几百年间,又由赣北、赣中继续向东北、东南的及鄂东山区、南部的安庆、池州及、西北移民。
这批次的移民将赣语同时带到上述地区,赣语今日的分布格局因此而形成。
粤语:当年秦国士兵去攻越的时候带了五十万军,打到广东一带,那五十万兵留下来了,戍守屯边,管理岭南三郡,这是粤语产生的最早一个底层,后来真正的现代粤语的形成是在宋末,北方汉人为了要躲避辽人和金人的攻击,一路南逃,经过南雄,有一个叫珠玑巷的地方,在珠玑巷那里定居了一批汉人,可以说是现代粤语的鼻祖。
客家话:所谓“客家”,是相对“土着”而说的,指从黄河流域迁徙到南方居住的汉人。
汉语知识专题二:汉语的方言
(2)两种方言交界的地带,如果两种方言势力不均等的话, 强势方言影响和冲击弱势方言,弱势方言可能萎缩自身的用 途和地盘,被强势方言所“蚕食”。 如:湘语与官话交界的地带,有些湘语处在“西南官话化” 的过程当中。
(3)有的方言区,受到普通话的强烈冲击,一些小城镇和 农村地区出现了方言消亡。 老年人多说当地方言,中青年方言和普通话并用,少年儿童 无论学校或家里都说普通话。
最高的一个层次通常称做方言区同一个方言区中的方言又可以作第二层的区分通常称做方言片或次方言如闽方言区的方言又可以分闽南闽东闽北莆仙闽中方言片等
汉语知识专题二:汉语的方言
语言的凝聚力:“通天塔”的故事
欧洲大陆的各种语言 VS.汉语各地方言
1、欧洲大陆的许多语言差异非常小,如:荷兰语和德语、保加利亚语与俄语、甚至法语和英 语也有70%以上的词汇相似或同源,但却分化为多个不同的国家。 2、中国土地广袤,各地方的语言文化差异巨大,可谓“十里不同音”,但是却始终保持着疆 域大体统一的局面。重要原因之一——中国各方言之上有统一的共同书面语。汉字具有超越语 音差异的功能,稳固性较强,各地方言语音差异虽大,但书面交际所受影响不大。
这一类的词汇在从南到北的方言中都很多,是词汇差异中最主要的一个方面。
词义差异:
闽、粤、客家:“肥”——人的“胖”、动物的“肥” 闽:“食”——“喝”(茶/水)、“吸”(烟); 粤、客家:“水”——兼指“雨”,“下雨”:“落水” 官话:“面 ”——面粉、杂粮的制成品,如“小米面”、“棒子面”,儿化后还 可以指碾成粉末的东西,如“胡椒面儿”。 吴、粤、闽、客家:“面”——单指“面条”。
2、濒危方言的几种类型:
(1)使用人口少、处于强势方言包围之中的弱势方言岛 如:九姓渔民的船上话
汉语方言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汉语方言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1.移民。
几乎所有的汉语方言的形成都和人口流动有关,比如在古
代,朝代更替,经济重心不断南移,北方人随之南下,语言也被带了过去,因而使得如今华北到华南大部分的中国人所使用的都是北方方言。
2.民族融合.比如吴语,两千多年前,周大王之子泰伯、仲雍南奔,到
达今常熟、无锡一带,他们的语言和当地土著(百越人)的语言结合,形成吴语.
3.发展变异.汉族人搬到新居住后,汉语和其他语言接触,汉语得以
重新发展,而这种发展在各个区域是不平衡的.
汉语方言常见的扩展原因:
1.民间自发移民。
外出谋生,比如河北山东的人迁往东北,山西迁往
内蒙古寻求机遇。
2.官方组织的移民或征战屯垦。
比如闽南语的形成,主要就是因为两
次的移民潮。
第一次:第四世纪,异族人入侵中原,晋朝人开始避难到福建的泉州晋江一带,部分泉州话形成。
第二次: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南下平乱,唐朝控制了漳州沿海平原等广大地区,漳州话初步形成。
第三次:第九世纪后期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兄弟统治福州、泉州等,泉州话形成.明末学者对于当时闽南语进行系统整理.。
方言总结报告范文初中(3篇)
第1篇一、前言方言,作为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现象,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地方特色。
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方言种类繁多,各具特色。
作为初中生,我们不仅要学习普通话,还要了解和传承自己的方言。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方言的掌握情况,分析方言的特点及其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
二、方言概述1. 方言的定义:方言是指在某一地区内,由于历史、地理、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形成的具有独特语音、词汇、语法特点的语言。
2. 我国方言的分类:我国方言主要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
3. 我校方言分布:我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方言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等。
三、方言特点1. 语音特点:方言的语音特点是区别于普通话的主要标志。
例如,吴方言的声调柔和,鼻音丰富;赣方言的声母和韵母较为独特;客家方言的声母和韵母变化多端。
2. 词汇特点:方言词汇丰富,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例如,吴方言中“搞”可以表示“做”、“弄”;赣方言中“行”可以表示“去”。
3. 语法特点:方言的语法结构也具有一定的特点。
例如,客家方言中的否定词“唔”放在动词前,而普通话中的否定词“不”放在动词后。
四、方言学习情况1. 学习现状:我校学生在学习方言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对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掌握不全面;- 缺乏对方言文化内涵的了解;- 对方言的学习兴趣不高。
2. 原因分析:- 学校课程设置中,对方言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家长和学生对方言传承的认识不足;- 现代化通讯手段的普及,使得方言逐渐被普通话所取代。
五、方言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1. 传承地方文化:方言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域特色的重要标志。
通过学习和传承方言,可以加深对地方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2. 增强民族凝聚力:方言是民族认同的重要标志。
通过方言的交流,可以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3. 促进文化交流:方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2-1第二讲汉语方言的成因及与现状
据1982年10月27日第三次全国人口 普查公报为10.08175288亿人,不含 金门、马祖和台湾)。说汉语的人口占 全国人口的 97%。
官话人数占汉语人数的68%
官话大区又分为8 个方言区
东北官话区 8200万 人 北京官话区 1802万 人
冀鲁官话区 8363万 人 胶辽官话区 2883万 人 中原官话区 16941万 人 兰银官话区 1173万 人 西南官话区 20000万 人 江淮官话区 6725万 人
㈠官话(北方方言)主要语音特征 1.全浊声母清化:拜--败 富--父 旦--蛋 2.平分阴阳:声调的平声分阴平和阳平 3.辅音韵尾少(n),没有p、t、k、m 尾 4.入声消失
㈡晋语主要语音特征
1.有入声韵:[] [] [] []
[] [] [] [] [] [] []
2.“七大方言”说 詹伯慧 1981 年提出 (《现代汉语方 言》),在“八大方言”的基础上合并闽 南闽北为“闽方言”。
3.“方言十区”说(十大方言) 李荣1989年提出( 李荣《汉语方言的 分区》,《方言》1989年第4期) ⑴官话 ⑵晋语 ⑷徽语 ⑸赣语 ⑺闽语 ⑻粤语 ⑽客家话 ⑶吴语 ⑹湘语 ⑼平话
东北官话区3个片:
吉沈片、哈阜片、黑松片 吉沈片有3个小片: 蛟宁小片14县市 通溪小片30县市 延吉小片6县市
粤语区7片: 1.广府片 31县市(广东27 广西4) 2.邕浔片 8县市 3.高阳片 9县市 4.四邑片 7县市 5.勾漏片 24县市(广东11 广西13) 6.吴化片 3县市 7.钦廉片 6县市
㈥湘语主要语音特征 新湘语(北片—长沙) 老湘语(南片—双峰) 1.保留浊音 2.声母 f、x 相混,n、l 相混(开合口) 3.元音鼻化现象普遍:搬 端 官 娘 将 4.保留入调类。
普通话 第二节中国方言
2005年以来,上海舆论界掀起一股“保卫上海话”的浪潮。网友 自发通过网络建立众多宣传平台,他们希望对母语的未来贡献出自己 的一份力量。吴语的处境严峻,有可能会是中国主要方言中最早消失 的一个。吴地作为中国最繁华,经济及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推广普通 话,在促进经济发展,减少人与人之间沟通障碍方面确实起到了非常 重要的作用,但同时造成了传统方言的消失,以及传统地域文化的消 失。
上海话
广州话
8.4%
5.0% 4.2%
本 节 小 结 :
福建、广东、台湾、浙江省南部、 闽南:厦门话 江西、广西、江苏三省的个别地 闽北:福州话 区。
赣方言
江西、湖南东部、安徽西南部
南昌话
2.4%
本节作业: 1、掌握我国汉语方言的分类 2、预习普通话声母
Soloman’s Design · Enjoy the Pithiness
4、粤方言
又称粤语,俗称广东话、广府话,当地人称白话,以广州话为 代表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较为复杂、保留古音特点和古词 语较多、内部分歧较小的一种方言。粤方言通行于广东、广西境 内 。使用人口约4000万。
5、闽方言
又称闽语,俗称“福佬话”,闽南以厦门话为代表, 闽北以福州话为代表,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最复 杂,内部分歧最大的一个方言。闽方言主要通行于福建 、广东、台湾三省和浙江省南部以及江西、广西、江苏 三省的个别地区。使用人口约4000万。
唐山话跟我学
中国方言视频鉴赏
在我国现代几大汉语方言中,北方方言 可以看成是古汉语经过数千年在广大北方地区 发展起来的,而其余方言是北方居民在历史上 不断南迁逐步形成的。
后来,北方的汉人曾有几次大规模的南 下,带来不同时期的北方古汉语,分散到江南 各地区,于是逐步形成现在彼此明显不同的六 大方言。
七大汉语方言形成原因
七大方言的形成原因汉语方言的形成主要有两个个方面的原因:?一、社会原因,也就是人口的迁徙和不同民族的接触。
?北方方言:地域的不同导致语言的差异慢慢变大,但在古代,朝代更替,经济中心不断南移,北方人们逐渐南移,也就带去了他们的的语言,因而使得如今华北到华南四分之三的中国人所使用的都是北方方言,从而形成了北方方言区。
吴语:它的形成则可以追溯到到泰伯入吴和越国的成立。
早在两千多年前,周太王之子泰伯、仲雍南奔,到达今常熟、无锡一带,他们的语言和当地土着(所谓“百越”人)的语言结合,构成吴语的基础。
湘语:根据记载,在殷末,也就是殷代末期,当时在中原的鬻熊往西南迁徙,带着一批人,迁到了湖北这一块地方,结果和原来的那些少数名族语言融合,产生了古楚语的底层,在古楚语基础上产生了今天的古湘语,产生了湘语的底层,但是湘语要分新湘语和老湘语,老湘语历史非常悠久,可追溯到先秦时代。
新湘语是湘语跟西南官话融合的结果,所以新湘语其实是属于西南官话的一种,属于西南官话的一个分支。
赣语:五代十国的割据时期,赣语的全部本征最终完全得以确定。
此外,隋唐之后江西地区成为全国十道之一的“江南道”,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人口剧增,江西第一次大规模向外移民也是由此间拉开序幕,南昌、吉安一带的人口不断向湖南东北的湘阴、宝庆、新化等地移民。
在后续的几百年间,又由赣北、赣中继续向湖南东北、湖北东南的江汉平原及鄂东山区、安徽南部的安庆、池州及巢湖平原、福建西北移民。
这批次的移民将赣语同时带到上述地区,赣语今日的分布格局因此而形成。
粤语:当年秦国士兵去攻越的时候带了五十万军,打到广东一带,那五十万兵留下来了,戍守屯边,管理岭南三郡,这是粤语产生的最早一个底层,后来真正的现代粤语的形成是在宋末,北方汉人为了要躲避辽人和金人的攻击,一路南逃,经过南雄,有一个叫珠玑巷的地方,在珠玑巷那里定居了一批汉人,可以说是现代粤语的鼻祖。
客家话:所谓“客家”,是相对“土着”而说的,指从黄河流域迁徙到南方居住的汉人。
我国方言使用现状分析报告
我国方言使用现状分析报告引言方言作为语言的一种形式,在我国有着广泛的使用。
由于我国的地域辽阔,不同的地方形成了独特的方言系统。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方言使用现状也发生了变化。
本报告旨在对我国方言使用现状进行分析,以了解方言的地位和发展趋势。
方言使用现状方言地位的变迁长期以来,普通话在我国被普遍用作标准语言。
这导致了方言在正式场合的使用被限制,特别是在教育和工作环境中。
人们普遍认为方言是“土语”,不够正式和规范,因此对方言的使用持排斥态度。
随着全国范围内的交流和流动性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普通话作为日常交流的语言,方言的使用范围逐渐受到压缩。
方言的保护与发展尽管方言的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但对方言的保护与发展一直是我国关注的焦点。
首先,在学校和大众媒体中推广方言的教育,以及方言文化的传承,对于方言的保护非常重要。
其次,一些地方政府也制定了方言保护的政策和措施,加强方言的使用和传承。
另外,互联网的普及也为方言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分享和交流自己的方言经验,从而形成方言社区和方言文化。
方言的使用场景和变化虽然方言的使用范围受到限制,但在特定的场景和社群中,方言仍然被广泛使用。
比如,方言在家庭、社区和老年人之间的交流中仍然占据重要地位。
另外,方言也被用于一些艺术形式中,如方言歌曲、方言戏剧等。
随着文化多元化和年轻一代的关注,方言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重新关注和发展。
方言与文化的关系方言与我国的地域文化紧密相连。
不同的地方方言反映了当地的历史、风土人情和社会变迁。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留和传承地方特色的一种载体。
尊重和保护方言不仅是保护语言多样性,也是保护地域文化多样性的体现。
结论方言作为我国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受到了普通话的冲击,但在特定的场景和社群中仍然得到广泛使用。
方言的保护和发展是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措施,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通过方言的使用和传承,可以更好地保留和传承我国的语言和地域文化。
中国方言的形成与分类及其保护
中国方言的形成与分类及其保护摘要: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具有悠久的文化,语言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具有特别的意义,汉语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由于历史和地理条件的影响,根据语言特点可分为七大方言。
虽然我国方言很多,但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普通话的推广,渐渐淡化了方言,所以作为一种文化,还是应该好好保护报存下来。
关键词:汉语方言形成分布保护引言中国地理面积很大,民族众多,当地所说的语言也差别很大,很多人就好奇中国的方言是怎样起源的,又是如何发展的,方言大体上有多少种,是怎样分类的,下面将向大家阐述中国方言的形成与发展,以及现状。
一、汉语方言的形成与分类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拥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各种原因产生的移民、语言的发展和变异以及民族之间的融合等等的一系列的因素的影响之下,形成了各种方言。
所谓的方言就是指是在一定地域通行的、同共同语有所差异的一种语言。
汉族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统一,因而使汉语逐渐产生了方言。
现代汉语有各种不同的方言,他们分布的区域很广。
现代汉语各方言之间的差异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语音方面尤为突出。
但由于这些方言和共同语之间在语音上都有一定的对应规律,词汇、语法方面也有许多相同之处,因此它们不是独立的语言。
十里不同言,请问为什么中国方言如此多,是如何产生的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移民,一个是文白异读。
移民是从中华民族历史政区的形成与发展的角度来考察汉语的方言地理分布是怎么形成的。
文白异读则是从语言使用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它每个层次之间的演变,语言演变的不一致性造成方言分歧。
从周朝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混战,到秦汉的政权统一;又是三国并立,晋代又统一;南北朝结束在隋唐;五代十国又手束在宋太祖手上。
这一路打打停停,促进了各少数民与汉民族的文化融合,同时也创造出了辉煌的方言文化。
根据方言的特点,联系方言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以及目前方言调查的结果,可以对现代汉语的方言进行划分。
现代汉语的方言的情况介绍
现代汉语的方言的情况介绍现代汉语的方言情况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也是中国的官方语言。
然而,尽管汉语有一个共同的基础,但不同地区的人们在使用汉语时会有一些差异,这就形成了各种方言。
现代汉语的方言情况非常丰富多样,下面将介绍一些主要的方言类型。
一、官话(普通话)官话是中国的官方语言,也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言。
它以北京话为基础,经过规范化和普及,成为了全国通用的语言。
普通话以北方官话为主要基础,但也吸收了其他地区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
二、粤语粤语是华南地区广东省和香港、澳门地区的主要语言。
粤语和官话有较大的差异,包括发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
粤语在华南地区广泛使用,是当地人民的主要交流工具。
三、闽南语闽南语是福建省闽南地区的主要方言,也在台湾、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地有使用。
闽南语和官话有很大的区别,包括发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
闽南语在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
四、湘语湘语是湖南省的主要方言,也在湖南周边地区有使用。
湘语和官话有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发音和词汇上。
湘语在湖南省的民众中广泛使用,是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川话川话是四川省的主要方言,也在重庆市和贵州省等地有使用。
川话和官话有一定的差异,包括发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
川话在四川地区广泛使用,是当地人民的主要交流工具。
六、吴语吴语是江苏、浙江和上海地区的主要方言。
吴语和官话有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发音、词汇和语法上。
吴语在江苏、浙江和上海等地广泛使用,是当地人民的主要交流工具。
七、客家话客家话是广东、福建、江西和湖南等地的客家人使用的方言。
客家话和官话有一定的差异,包括发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
客家话在客家人群中广泛使用,是他们的主要交流工具。
以上介绍了现代汉语的方言情况,每个方言都有自己独特的发音、词汇和语法规则。
方言的存在丰富了汉语的语言形式,反映了不同地区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尽管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但方言仍然在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语方言的语法特点与语言变迁
汉语方言是指在中国汉民族的语言区域内所形成的不同语言变体,经过长期演变和自然发展,不同方言之间形成了独特的语法特点,并且在语言变迁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演化和继承。
本文将从汉语方言的语法特点和语言变迁两个方面来介绍。
首先,汉语方言的语法特点表现在词序、词类、语法范畴和句法结构等方面。
在词序方面,汉语方言一般采用动词谓语、主语谓语和状语谓语的顺序,例如“我吃饭”、“他去学校”等。
在词类方面,汉语方言有名、动、形、副、介等基本词类,并且存在一些特殊的词类,如“助词”和“副词化的量词”等。
“助词”在汉语方言中起到辅助词义的作用,如“啊”、“呢”、“了”等。
“副词化的量词”则是将量词直接用作副词的现象,例如“一起”、“一起去”等。
在语法范畴方面,汉语方言中存在着口调、声调、重音和连续性等特点。
其中,口调和声调主要影响着汉语方言的发音和语调,而重音则与语音的乐音和停顿有关,连续性则表现为词语之间的连贯性和呼吸感。
最后,在句法结构方面,汉语方言的句子一般采用主谓宾、主谓补和主谓状等结构,同时还存在一些特殊的句法结构,如倒装句、“了”字句和问句等。
其次,汉语方言的语言变迁是指语言在长期发展中的演变和继承过程。
语言变迁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而汉语方言的语言变迁又比较多样化。
在语言变迁的过程中,汉语方言产生了很多的方言突变和方言分化。
方言突变是指在语言发展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词语的发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发生了一些变化,从而使得方言间出现了一些差异。
而方言分化则是指方言在长期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互不相通或者相对难以相通的语言系统。
方言的分化主要表现在发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尤其是语法方面的差异更加明显。
汉语方言的语言变迁既有一些共性,也有一些个性。
在共性方面,汉语方言的语法演变主要受到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传统的农村方言受到了城市方言的影响,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开始逐渐消失。
现代汉语方言概况
现代汉语方言概况一、引言汉语作为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语言,涵盖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现代汉语方言作为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本文将对现代汉语方言的主要特点、分类、分布区域及其历史演变进行全面概述。
二、现代汉语方言的主要特点1.多样性:现代汉语方言种类繁多,各地方言差异明显,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2.地域性:方言的分布与地域密切相关,不同地区的方言具有独特的语言特征和文化内涵。
3.历史传承性:现代汉语方言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4.相互影响性:各方言之间在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形成了独特的语言现象。
三、现代汉语方言的分类根据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差异,现代汉语方言主要分为七大方言区:1.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分布在长江以北汉族居住,长江以南、镇江以上、九江为止的沿江地带,湖北(东南角除外)、四川、云南、贵州四省,湖南西北一带。
2.吴方言:以上海话为代表,分布在上海市、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部分)(不包括镇江),崇明、南通(部分),启东、海门、靖江等县,以及浙江省绝大部分地区。
3.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除西北一带)。
4.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分布在江西省(东北沿江地带及南部除外)以及湖北省东南一带。
5.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省区的部分地区以及湖南、四川的一些地方。
6.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分布在广东省大部分地区和广西的东南部。
7.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分布在福建的南部,广东东部的潮州、汕头一带,以及海南省的部分地区、台湾省大部分地区。
此外,还有闽北方言,主要分布于福建北部和台湾部分地区,以及平话、晋语等特殊方言区。
四、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布区域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布区域与上述分类相对应,各方言区内的具体分布又受到历史、地理、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方言的形成和变化
方言的形成和变化1. 引言方言是指一种语言在特定地理区域内所发展出的变体。
它们形成和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历史、地理、社会和语言本身的因素。
本文将探讨方言的形成和变化的主要原因,并对其影响进行分析。
2. 历史原因方言的形成与历史发展密切相关。
随着不同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人们之间的交流逐渐减少,语言逐渐分化成方言。
例如,中国的方言主要源于古代的各个王国。
历史上的政治分治导致了方言的多样性,并且这种多样性在现代中国仍然存在。
3. 地理原因地理环境对方言的形成也有着重要影响。
地球上的不同地区存在着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差异,这些差异反映在方言中。
例如,山区和平原之间的隔离会导致方言差异。
地理障碍限制了人们之间的交流,导致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差异。
4. 社会原因社会因素是方言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社会经济地位、文化认同和族群意识等因素影响着方言的形成和变化。
社会上的阶级和地位差异可能导致不同群体使用不同的语言或产生不同的发音特点。
此外,在少数族群中,方言往往被用作维护文化传统和身份认同的手段。
5. 语言本身原因语言本身的特点也对方言的形成和变化起到一定的影响。
语言的发音、音韵、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差异都可能导致方言的形成。
例如,某些方言可能具有更多的声调、不同的说话速度或特定的词汇表达方式。
这些语言特点对方言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6. 影响和后果方言的形成和变化对社会和个人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方言作为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不同地区的历史、地理和社会背景。
方言还可以加深地区之间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然而,方言的存在也可能导致交流障碍和理解困难,特别是在不同地区之间或在国际交往中。
7. 结论方言的形成和变化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理解方言的形成和变化对于语言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方言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区差异、历史变迁以及人类语言的奇妙多样性。
保护和传承方言的多样性也是保护文化多样性与人类遗产的重要一环。
中国语言中的方言差异
中国语言中的方言差异中国是一个拥有众多民族和各种语言的多民族国家。
除了官方语言普通话,中国还有大量的方言。
这些方言在不同地区和人群中使用,彰显了中国语言的丰富多样性。
本文将探讨中国语言中的方言差异,并讨论方言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一、方言的定义与特点方言是指在一个语言之内,由于地理、历史、社会等原因而形成的一组变体语言。
方言与官方语言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包括发音、词汇、语法等方面。
各个方言之间的交流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方言仍然是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方言的存在十分普遍。
根据不同的统计数据,中国有上百种方言,分属不同的语系。
其中,最广泛使用的方言是粤语、湘语、闽南语、川话等。
这些方言在特定的地域和民族中被使用,并与当地的文化、习俗紧密相连。
二、方言的形成原因方言的存在有多种原因。
首先,中国是一个地域广大、民族众多的国家,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圈和地区差异。
不同的地理环境、人口流动和文化传承造就了各地方言的形成。
其次,方言的形成也与历史、政治和社会因素有关。
在中国历史上,不同的朝代兴衰更迭,政治中心的迁移,使得各地方言受到不同的影响和发展。
同时,由于地理距离和交通条件的限制,不同地区之间的语言交流也有限,导致方言的独立发展。
三、方言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方言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方言是地区文化的重要代表。
每个方言都承载着特定地区的历史、传统和习俗,成为当地人民的重要精神纽带。
方言也通过口头传统文化、歌谣、谚语等形式得以传承和保护。
其次,方言对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方言有助于形成地方独特的产业和商业特色,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同时,方言也在社会交往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加强了地区人际关系,形成了紧密的社会网络。
最后,方言对于个体身份认同和社会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方言使得人们能够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归属感和身份认同。
方言也成为人们之间的情感纽带,形成了亲友之间独特的交流方式和情感体验。
现代汉语的方言差异与变体现象
现代汉语的方言差异与变体现象现代汉语作为一种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其方言差异与变体现象一直受到语言学家和社会学者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现代汉语各方言之间的差异及其变体现象,并就此进行分析与讨论。
1. 方言差异现代汉语的方言分布广泛,包括官话、粤语、川话等多个方言。
官话是中国的国家通用语言,主要包括普通话和标准的国语。
然而,不同地区的官话方言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
例如,在北方的北京和上海的南方官话有着明显的口音和词汇差异。
此外,粤语作为广东、香港和澳门地区的主要方言,与官话有着截然不同的语音系统和词汇表。
方言差异主要表现在发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
南方方言通常有更多的声调和较为复杂的音系,而北方方言则较为简化。
在词汇方面,方言之间的差异更加显著。
例如,北京人称饺子为“饺子”,而上海人则称之为“水饺”。
另外,语法结构方面也有明显的区别,比如官话的“了”和闽南方言的“来”的用法。
2. 变体现象在现代汉语中,除了方言差异外,还存在着一些变体现象。
这些变体主要包括口语、文学语言和网络用语等。
口语是最为常见的变体形式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交流的效率,口语逐渐成为现代生活中最常用的语言形式。
口语表达通常更加直接简洁,可能存在着一些词语或短语的缩略形式。
例如,人们常常将“谢谢”缩写为“谢”或者直接用“thanks”。
文学语言则是正式场合使用的语言形式。
它的特点是语法规范、词汇丰富,常常充满诗意或富有艺术性。
文学语言还具有较强的普遍性,能够跨越方言的限制,成为不同地区人们共同的写作和阅读语言。
另外一个变体现象是网络用语的出现与流行。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重要平台。
在网络上,人们常常创造新的词汇、短语和表达方式,形成了独特的网络语言。
例如,“666”代表赞美或称赞,“6666”则表示更多的赞美。
3. 影响与作用方言差异与变体现象在现代汉语中既反映了地域的多样性,也促进了语言的发展与演变。
汉字的发展与方言的形成
汉字的发展与方言的形成目的:综合语言文字的发展与汉字的形成,总结一下汉字与语言之间的关系。
语言的形成与文字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在中国各地不同的地域文化影响下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语言习惯以及不同的语言用法,但是殊途同归,不同地域形成的方言与汉字是有着联系的,便于文化的传播和不同地域人们的交流,普通话被推广开来。
这次我总结的目的就是一方面是整理一下我一学期所学的东西,另一方面我要了解一下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从而找出不同地区方言之间的差异与特点。
文化背景:说起方言首先要说一下汉字的基本知识。
1·汉字的特点是:表意性、适应性、简明性2·汉字的作用:弥补口语交际的不足、保存宝贵的文化遗产、维系一个统一大国的存在。
3·汉字形体的演变:由殷商的甲骨文到周代的金文,到秦的大篆和统一后的小篆,到汉代的隶书,再到魏晋以后的楷书,这是汉字形体的演变的主流。
隶书通行后草书与楷书也开始流行。
4·汉字的构造1).构造单位:笔画与偏旁2).构造方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5·汉字的规范1).使用简化汉字。
2).限制繁体字使用。
3).注意新旧字形差异。
4).纠正错别字。
普通话与方言:现代语言有它的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同时也有他的方言。
为了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满足各方言区人民日益频繁的交往需要,必须大力推广普通话。
这是国家的一项语言政策。
方言是一种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或变体,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
它是由人口分布范围的扩大、人口集体迁移和地理环境阻隔等原因形成的。
这几个因素对汉语来说都是有的。
因此,汉语自古以来就存在着方言分歧,成为世界上方言现象比较复杂的语言之一。
汉语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方面。
每种方言都有区别于其他方言的语言系统,因此可以说汉语存在着严重的方音分歧。
根据各方言的特点,联系方言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现代汉语的方言大体上可以分为七大类。
此外,每类方言内部又有一些次方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㈨客家话主要语音特征 1.古全浊声母不论平仄,多读为送气 2.有唇齿浊擦音 3.鼻音声母比较丰富,有 4.韵母中没有撮口韵 5.以 为主要元音的韵母比较多 6.较大程度地保留- - - 和 - - - 韵尾 7.声调一般为6个,入声分阴阳
㈩平话(桂北)主要语音特征 桂北平话 桂南平话 1.古全浊塞音声母不论平仄今一律不送气 2.古知组的一些字今读同端组 3.入声韵一般收[-]尾, 3.在普通话中读[-n]尾的字桂北平话往往 读开尾韵, 4.声调一般是6个, 古平、去两声分阴阳,片 吉沈片有3个小片: 蛟宁小片14县市 通溪小片30县市 延吉小片6县市
粤语区7片: 1.广府片 31县市(广东27 广西4) 2.邕浔片 8县市 3.高阳片 9县市 4.四邑片 7县市 5.勾漏片 24县市(广东11 广西13) 6.吴化片 3县市 7.钦廉片 6县市
1.官话:①冀鲁系 ②晋陕系 ⑤徽宁系 ⑥江淮系 2.吴语:①苏沪系 ②杭绍系 3.闽语:①闽海系 ②厦漳系 ⑤海外系 4.粤语:①粤海系 ②台开系 ⑤桂南系 ⑥海外系 5.客家话:①嘉惠系 ②粤南系 ⑤广西系 ⑥川湘系 ③豫鄂系 ④湘赣系 ⑦川滇系 ③金衢系 ④温台系 ③潮汕系 ④琼崖系 ③高雷系 ④钦廉系
据1982年10月27日第三次全国人 口普查公报为10.08175288亿人,不含 金门、马祖和台湾)。说汉语的人口占 全国人口的 97%。
官话人数占汉语人数的68%
官话大区又分为8 个方言区
东北官话区 8200万 人 北京官话区 1802万 人
冀鲁官话区 8363万 人 胶辽官话区 2883万 人 中原官话区 16941万 人 兰银官话区 1173万 人 西南官话区 20000万 人 江淮官话区 6725万 人
[]
㈢吴语(以上海话为代表)主要语音特征 1.较完整保留了古浊声母:b d g z 等; 2.单元音丰富,复元音缺少:摆排买太代 来该悲倍梅雷队 飞费泪包毛刀 3.前鼻音韵尾脱落,或者合并到- ,没有 -m、-n: 金、斤、京—[] 三、山— []
4.保留古入声调,变为喉塞韵尾: 塌[] 擦[] 国 [] 5.古日母、微母有文白二读现象: 闻[](白读) [](文读) 物[](白读) [](文读) 人[i](白读) [](文读)
③赣南系 ④闽西系 ⑦海外系
(六)董同龢分9区(50年代于台湾划分):
1.北方官话 4.吴语 7.赣方言
2.西南官话 5.湘语 8.粤语
3.下江官话 6.客家话 9.闽语。
(七)丁声树李荣的“八大方言”说(1955年): 1.北方方言 4.赣方言 7.闽南方言 2.吴方言 5.客家方言 8.闽北方言 3.湘方言 6.粤方言
㈥湘语主要语音特征 新湘语(北片—长沙) 老湘语(南片—双峰) 1.保留浊音 2.声母 f、x 相混,n、l 相混(开合口) 3.元音鼻化现象普遍:搬 端 官 娘 将 4.保留入调类。
㈦闽语主要语音特征
闽南话(厦门) 闽北话(福州) 1.没有唇齿音声母(读p或h); 2.普通话声母为zh的多读为[t][t ]; 3.普通话阳平送气声母多读不送气; 4.普遍缺少撮口呼; 5.有入声韵。
4.其他分区
⑴章太炎:10区 ⑵黎锦熙:12系 ⑶赵元任:9区(1934年) ⑷李方桂:8区(1937年) ⑸王 力:5个大支(40年代) ⑹董同龢:9区(50年代于台湾划分)
㈡汉语方言分区的五个层级 大区——区——片——小片——点
1.官话大区 66224万人 2.晋语区 4570万人 3.吴语区 6975万人 4.徽语区 312万人 5.赣语区 3127万人 6.湘语区 3085万人 7.闽语区 5507万人 8.粤语区 4021万人 9.平话区 200万人 10.客家话区 3500万人 另外:未分区的“非官话”206万人 合计:97727万人(81年全国人口10亿)
(三)赵元任分9区(1934年):
1.广州方言 2.客赣方言 3.厦门—汕头方言; 4.福州方言 5.吴方言 6.湘方言 7.北方官话 8.南方官话 9.西南官话
(四)李方桂分8区(1937年): 1.北方官话 4.吴语 7.粤语 2.西南官话 5.赣客家话 8.湘语 3.下江官话 6.闽语
(五)王力分5个大支(40年代):
㈠官话(北方方言)主要语音特征 1.全浊声母清化:拜--败 富--父 旦--蛋 2.平分阴阳:声调的平声分阴平和阳平 3.辅音韵尾少(n),没有p、t、k、m 尾 4.入声消失
㈡晋语主要语音特征
1.有入声韵:[] [] [] []
[] [] [] [] [] [] []
(八)詹伯慧“七大方言”说(1981年《现代汉语方言》): 在“八大方言”的基础上合并闽南闽北为“闽方 言”
(九)李荣“方言十区”说 ( 李荣《汉语方言的分区》,《方言》1989年第4期)
1.官话大区 2.晋语区 4.徽语区 5.赣语区 7.闽语区 8.粤语区 10.客家话区
3.吴语区 6.湘语区 9.平话区
汉语方言分区的历史
(一)章太炎分10区 :
1.河朔至塞北 2.陕西自为一种 4.湖南自为一种 5.福建自为一种 7.开封至江淮间 8.江浙一带 10.川云滇桂合为一种 3.开封以西 6.广东自为一种 9.徽州至金华间
(二)黎锦熙分12系:
1.河北系 2.河南系 3.河西系 4.江淮系 5.江汉系 6.江湖系 7.金沙系 8.太湖系 9.浙源系 10.瓯海系 11.闽海系 12.粤海系
㈡词汇标准: ‚对内一致性,对外排他性‛的特征词 日常生活中的口语词,多为单音词: 时间词、方位词、指代词、称谓词、 人体名词、量词
㈢语法标准: 1.词形变化(主要是各类重迭式和词缀的 不同) 2.虚词用法(用不用虚词,用什么词,在 语句中处什么位置) 3.句型(如各种问句、比较句、双宾语句)
五、十大方言的主要语音特征
9.多音词语连读有无变声、变韵和连读 变调现象; 10.有无轻声、儿化或小称音变现象,如 有,是少数字或大片的规律;
2.独特性标准 ⑴有无长短元音的对立或人声调分 长短调的现象 (例如粤语) ; ⑵有无浊上字混人阴平凋的现象, 全浊上与次浊上有无区别 (例如客话) ; ⑶有无 ‚舌头读舌上‛、‚匣母 读同群母‛的现象,若有,字数多少 (例如闽语);
2.“七大方言”说 詹伯慧 1981 年提出 (《现代汉语方 言》),在‚八大方言‛的基础上合并闽 南闽北为‚闽方言‛。
3.“方言十区”说(十大方言) 李荣1989年提出( 李荣《汉语方言的 分区》,《方言》1989年第4期) ⑴官话 ⑵晋语 ⑷徽语 ⑸赣语 ⑺闽语 ⑻粤语 ⑽客家话 ⑶吴语 ⑹湘语 ⑼平话
4.自然地理的阻碍
二、汉语方言分区的现状
汉语方言的分区,就是根据汉语各方 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等特征划分出来 的各层次的区域。实际上是把汉语方言 分为若干类。 ㈠汉语方言分区的三种代表性意见
1.“八大方言”说
一九五五年丁声树、李荣提出
⑴北方方言 ⑵吴方言 ⑶湘方言 ⑷赣方言 ⑸客家方言 ⑹粤方言 ⑺闽南方言 ⑻闽北方言
㈧粤语主要语音特征 1.古微母字与古明母字合流; 2.古见组字无论洪细,大都念舌根音; 3.只有一套塞擦音、擦音、‘、 (或记作、、 和、、 ),没有、、 4.较完整保留古- - - 和 - - -韵 尾; 5.韵腹有长短之分; 6.声调调类较多(多为9 个,还有7、8、10的)
第二讲(一)
汉语方言形成的 原因及现状
一、汉语方言形成的原因
1.社会分化 分化包括分离和分裂 周初分封诸侯 晋—韩、赵、魏
2.人口迁移 侵略 戍边 逃难 垦荒 开发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使任嚣、赵佗平 越,谪戍五十万守之 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胡乱华(304-439) 南宋末,蒙古族入侵
3.不同语言的接触
㈣徽语(以旧徽州话为代表)主要语音特征
1.古全浊声母在今天不论平仄大都读送 气清音 2.声母 l 在齐齿呼和撮口呼韵前变为 n 3.古入声韵今天大都读喉塞尾[-] 4.古平上去入四声大多分读阴阳两类 5.咸山两摄在大多读成舒声韵
㈤赣语(以南昌话为代表)主要语音特征 1.古全浊声母字全部变为送气声母: 婆—薄 桃—道 才—在 朝—赵 乔—轿 2.普通话声母为 h 的,多变为 f: 灰—飞 花—发 婚—分 3.在开口呼和合口呼中,普通话为声母n的 都变为l; 4.有入声韵。
三、方言分区的原则和依据
主要依据:方言本身的特征 参考依据:社会人文历史背景
四、汉语方言分区的语言标准
语音标准 词汇标准 语法标准 ㈠语音标准: 1.普遍性标准 ⑴古全浊塞音塞擦音声母 (並、定、 群、从、澄等)今读; ⑵古精、庄、知、章四组声母的分 混;
⑶古非组声母今读; ⑷古阳声韵今读; ⑸古入声韵今读; ⑹开合四等的演变; ⑺古入声字今声调; ⑻有无文白异读,有文白对应的音类多 不多、字数多不多;
⑷有无平声不分阴阳或上声不分阴 阳的现象(例如官话及其他); ⑸古泥、日、来、母有何特殊变化; ⑹心、邪、书、禅等古擦音今音有 无读为塞擦音的,如有,字数多少; ⑺有无大面积的古韵混读 :歌一模, 歌一豪,尤幽一萧宵,唐一东;
⑻古影母字有否混人别类的:影-泥, 影-疑; ⑼古知章组字有无特殊读法的:读为 k、k。,读为pf、pf‘,读为t、t’; ⑽有无送气分调的现象,如果有, 是个别类或多类如此,管的字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