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期末复习题

合集下载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土地利用规划(专科)》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土地利用规划(专科)》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土地利用规划(专科)》2019-2020期末
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土地利用规划(专科)》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10小题,共30分)
1.土壤腐殖质的热容量比空气、矿物质大,比水( )。

A.大 B。

相当
C.不确定 D.小
2.按照八大类土地分类,下列土地利用类别属于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是( )。

A.农村居民点 B.民用机场
C.水库水面 D.沙地
3.下列不属于对地下水影响因素的是( )。

A.气候的影响 B.风向的影响
C.地质构造与岩性的影响 D.水文因素的影响
4.下列不属于土地资源特性的是( )。

A. 连续性 B.面积的有限性
C.整体性 D.多用途性
5.下列不属于地下水的是( )。

A.上层滞水 B.潜水
C.承压水 D.雨水
6.降水量的单位为( )。

A.cm B.m
C.mm D.ha
7.地理信息系统( GIS)应用于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中的作用不包括( )。

A.规划的定量化和科学化 B.计算更为精准
C.评价过程和规划过程的“可视化” D.动态规划功能
8.下列没列入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的是( )。

A.建立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保障体系 B.土地供需综合平衡
C.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D.土地利用宏观布局和微观设计9.下列属于沉积岩的是( )。

A. 砂岩 B.板岩
C.千枚岩 D.片麻岩
10.下列指标能反映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是( )。

A.人均用地面积 B.交通密度。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土地利用规划》期末题库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土地利用规划》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土地利用规划》期末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旦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土地利用规划》题库及答案一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10小题,共30分)1.按照八大类土地分类,下列土地利用类别不属于交通用地的是()A.沟渠B.公路C.民用机场D.农村道路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环境影响评价原则不包括()。

A.因地制宜原则B.层次性原则C.主导性原则D.协调原则3.下列不属于地下水的是()。

A.上层滞水B.潜水C.承压水D.雨水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订的时限一般是()。

A.二至三年B.三至五年C.五年或十年D.十年或二十年5.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于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中的作用不包括()A.规划的定量化和科学化B.计算更为精准C.评价过程和规划过程的“可视化”D.动态规划功能6.能表征土地利用生态效益的指标是()oA.绿色植物覆盖率B.单位耕地马力数C.建筑密度D. 土地垦殖率7.影响水土流失因素中,目前人类可控制的是()。

A.单位面积上的土壤流失量B.降雨因子C. 土壤可蚀性因子D.坡度因子8.土壤腐殖质的热容量比空气、矿物质大,比水()oA.大B.相当C.不确定D.小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主要体现在()A.对土地利用现状分析B.对土地数量和质量的控制C.对土地整理、复垦潜力分析D. 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10.下列指标能反映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是()。

A.人均用地而积B.交通密度C. 土地开发利用率D. 土地垦殖率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2小题,共10分)11.耕地利用单元(简称田块)12.土地利用规划三、填空(每空4分.5个空,共20分)13.±壤是指能够支持—生长的陆地表而的14.耕地的规划要考虑“—、水、—、林、—”综合协调,最大限度地开发土地生产力。

《土地利用规划》期末试卷汇编14页

《土地利用规划》期末试卷汇编14页

《土地利用规划》期末试卷(2019年1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不属于土地保护的原因的是( D )。

A.人口快速增长形成对土地资源的巨大压力B.土地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C.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D.土地资源需要保护才能体现出自然之美2.下列不属于三基点温度的是( A )。

A.日均温度 B.最适温度C.最低温度 D.最高温度3.降水量的单位为( C )。

A.cm B.mC.mm D.ha4.当河流到达中、下游地区之后,由于坡度变小,河水中所携带的悬浮物质进一步沉积,形成了广大的( A )。

A.冲积平原 B.湖积平原C.滨海平原 D.山前平原5. 下列不属于土壤有机质的作用的是( B )。

A. 提供农作物需要的养分B. 影响土体颜色C. 增强土壤的保肥性和缓冲性D. 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6. 按照八大类土地利用分类,下列土地利用类别属于耕地的是( D )。

A. 果园B. 林地C. 迹地D. 望天田7. 下列规划属于法定的最权威的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利用的总纲的是( D )。

A. 基本农田规划B. 城市规划C. 风景旅游规划D.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8. 不能反映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是( B )。

A. 耕地灌溉率B. 绿色植物覆盖率C. 城市化水平D. 交通密度9. 符合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的原则是( A )。

A. 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B. 灵活性和动态性C.珍惜土地,保护耕地D.部门和公众参与10.基本农田是( B )。

A.种植农作物的土地 B.高产稳产田C.包括新开荒地、休闲地 D.包括耕种三年以上的滩地和海涂11.下列不属于土地资源特性的是( A )。

A.连续性 B.面积的有限性C.整体性 D.多用途性12.下列指标能反映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是( B )。

A.人均用地面积 B.交通密度C.土地开发利用率 D.土地垦殖率13. 地理信息系统(GIS)直用于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中的作用不包括( BA.规划的定量化和科学化 B.计算更为精准C.评价过程和规划过程的“可视化” D.动态规划功能14.影响水土流失因素中,目前人类可控制的是( D )。

土地利用规划_期末复习题(附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_期末复习题(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1.风蚀:风经过地表,将颗粒大小和质量不同的沙粒吹离地表以悬移、跃移和推移三种方式进入气流,称为风蚀。

2.载畜量:一定的草地面积,在放牧季内以放牧为基本利用方式(也可以适当配合割草),在放牧适度的原则下,能够使家畜良好生长及正常繁殖的放牧时间及放牧的家畜数量。

3.地面辐射:地面具有一定的温度,它不停地向外辐射能量。

这种辐射能称为地面辐射。

4.土壤质地:土壤质地是土壤物理性质之一。

各级土粒占土壤质量的百分数,叫做土壤质地,也称为土壤的机械组成。

5.土地类型:选择一些土地的性质作为分类标准,按照和似性或共同性将土地划分为一个个性质相对均一的单元,即是土地类型。

6.地面辐射:地面具有一定的温度,它不停地向外辐射能量。

这种辐射能称为地面辐射。

7.三基点温度:对于植物每一个生命过程米说,都有三个基点温度:最高温度、低温度和最高温度。

8.水资源变率:水量的年际与年内分布的均匀程度称为水资源变率。

9.耕地利用单元:指由未经固定田间工程设施(如沟渠、林带、道路等)所围成的,可以进行耕作、灌排、收获等田间管理的沟渠路林等田间工程设施齐备的多种功能的综合地段。

二、填空1.土地资源的特性,首先就是由于受地球表面陆地面积的限制,土地面积(或称土地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土地资源还具有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

2.土地利用规划的特性可以归纳为5 点,首先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要对土地利用进行干预,因此规划有政策性;由于规划要从国民经济整体的角度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因而规划有整体性;同时土地利用规划目标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的、经济的、生态环境的,又有公益的、私人的、国家的、地区的目标,因此规划有兼容性;由于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和目标的多维性,规划的方案就具有一定的折衷性;由于各项因素都是在变化的,那么规划也不可能一成不变,规划就具有一定的动态性。

3.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是成土母质。

4.农田总蒸发量,又称植物的需水量,是指植物蒸腾和植物蒸腾的总耗水量。

土地利用规划考试试题

土地利用规划考试试题

土地利用规划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1、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

A 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B 开发、保护、整治和分配C 利用、分配、整治和保护D 开发、利用、分配和保护2、以下哪项不是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

A 合理分配土地资源B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C 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D 增加土地的经济价值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

A 5 年B 10 年C 15 年D 20 年4、()是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内容。

A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B 土地利用布局优化C 土地用途分区D 土地利用控制指标5、土地用途分区的依据主要有()。

A 土地自然条件B 土地社会经济条件C 土地利用现状D 以上都是6、以下哪种方法常用于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A 统计分析法B 对比分析法C 动态分析法D 以上都是7、建设用地规划应遵循的原则不包括()。

A 节约集约用地B 保护耕地C 优先保障工业用地D 符合城市规划8、耕地保护规划的重点是()。

A 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B 提高耕地质量C 控制耕地减少D 以上都是9、土地利用规划中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考虑()。

A 土地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B 土地利用方式对环境的影响C 土地整治对环境的影响D 以上都是10、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不包括()。

A 法律保障B 行政保障C 技术保障D 经济保障11、土地利用规划图的比例尺一般根据()确定。

A 规划区域的大小B 规划的精度要求C 规划的用途D 以上都是12、以下哪项不是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A 耕地保护专项规划B 土地整治专项规划C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D 土地利用年度计划13、土地利用规划的公众参与方式不包括()。

A 问卷调查B 听证会C 专家咨询D 行政命令14、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的作用不包括()。

A 为规划编制提供数据支持B 便于规划成果的管理和更新C 为土地执法提供依据D 直接决定土地的用途15、以下哪项不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发展趋势()。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题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题

⼟地利⽤规划复习题⼀、单项选择题1. 地球陆地上能够⽣长植物的蔬松表层为( B )A.⼟地B.⼟壤C.⼟层D.表⼟2.⼈⼒难以达到、难以控制利⽤的陆地还不能是(A )A.法律意义上的⼟地B.经济意义上的⼟地C.⽣态意义上的⼟地D.社会意义上的⼟地3.国家领⼟是指在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地球表⾯的( B )A.整个部分B.特定部分C.平⾯部分D.⽴体部分4.⼴义的⼟地的平⾯观认为⼟地指( A )A.整个地球表⾯B.地表C.平地和⼭地D.整个陆地5.⼈们通常把地球表⾯由泥⼟与砂⽯堆成的固定场所称为(D )A.陆地B.地表C.⼟壤D.⼟地6.形成财富的两个原始要素是劳动⼒和(D )A.资本B.⽣产资料C.交通D.⼟地7.我国城市⼟地资产总值约为(C )A.13万亿B.15万亿C.18万亿D.20万亿8.当⼟地被投⼊⼈类社会⽣产活动之后就成为其所必需的(C )A.物质载体B.重要资产C.物质条件D.⽣产资料9.⼈类赖以⽣存的农作物吸取营养的主要源泉是具有肥⼒的( B )A.⼟壤B.⼟地C⼟层D.表⼟10.农作物所需⽔分、养分、空⽓和热量的供应者与调节者是具有肥⼒的(B )A.陆地B.⼟地C.地表D.⼟壤11.地球表⾯积是个(C )A.可变数B.未知数C.常数D.已知数12.⼟地在建筑业部门中起(D )A.载体作⽤B.地基作⽤C.操作场所作⽤D.基地作⽤13.不同沃度的⼟地使资本⽣产率产⽣差别,是形成级差地租的(C )A.客观条件B.必要条件C.重要条件D.宏观条件14.具有景观功能的⼟地价值在于舒适性和(B )A.社会价值B.美学价值C.⽣态价值D.环境价值15.不同沃度的⼟地使资本⽣产率产⽣差别,是重要条件对于形成(C )A.绝对地租B.垄断地租C.级差地租D.矿⼭地租16.矿产资源蕴藏在地下视⼟地为其(B )A.载体B.仓库C.基地D.场所17.⼈类劳动可以影响⼟地利⽤⽅式,但⼈类绝对不能创造新的(C )A.陆地B.地表C.⼟地D.⽤地18.⼟地功能集中表现为⼟地的(A )A.有⽤性B.资产性C.有限性D.⾃然性19.规划是指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未来发展进⾏超前性的调配和(D )A.调整B.估计C.预测D.安排20.⼟地对下列哪种部门作为地基、场地和操作基地发⽣作⽤。

电大《土地利用规划》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

电大《土地利用规划》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

电大《土地利用规划》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共10分)
1.风蚀:
2.地面辐射
二、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就人类可利用的地下水资源来说,地下水可分为()()和承压水。

2.由于()的变化,引起热量和水分的垂直分异,从而造成()和土地类型的垂直变化规律,称为土地垂直地带性规律。

3.一般常用的土地利用结构平衡的方法是()
4.果园用地选择的原则是()
5.风沙地的特点主要是()和()
6.盐土改良的生物措施包括()及()
三、单选题(每题2分。

共30分)
1.气温日变化的特点是( )。

A.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
B.通常最高温度出现在正午l2:00
C.最低温度一般出现在夜间0:00
D.晴朗天气下,气温的日较差较小
2.土壤冻结时( )。

A.在地下水位不深地区,阻止下层水气向上扩散
B.有积雪的土壤比无积雪的土壤冻结深
C.湿度大的土壤比湿度小的土壤冻结早而深
D.冰晶体扩大使土粒破裂,解冻后,土壤较疏松
3.关于土壤蒸发,正确的是( )。

A.在土壤蒸发的第三阶段,防止蒸发的措施是松土,以切断土壤毛细管
B.在第一蒸发阶段,壤质土壤丢失的深层水分比砂质土壤多
C.土壤表层形成千涸层,加快了蒸发
D.有植物覆盖的土表,总散失水量少于裸地
4.水资源的三要素是( )。

A.降水量、降水强度和降水距平
B.降水量、降水强度和降水变率
C.降水量、植物蒸腾和农田总蒸发
D.水量、水质和水的保证率
5.我国一般认为种植业的上限坡度为( )。

A.3。

B.8。

《土地利用规划》2022期末试题及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2022期末试题及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2022期末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共10分)1.土壤质地:2.载畜量:二、填空(每空2分。

共20分)1.蒸发包括水面蒸发和土壤蒸发。

土壤水分蒸发可以分为——阶段。

在第二阶段,土壤蒸发的速度减慢,受气象因子的影响——。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作用是--------,-------扩土地资源。

3.山区土地治理的主要措施有生物措施,主要是---------,还有工程措施,具体------- 4.盐土开发利用原则,一个是系统治理的思想,三个相结合,是----------相结合、-----------相结合,以及土壤除盐与土壤培肥相结合。

5.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的供需分析包括——---------、---------土地供给分析和土地供需平衡分析几方面。

三、单选题(每题2分。

共30分)1.要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是因为( )。

A.人IZl快速增长形成对土地资源的巨大压力B.土地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C.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D.以上三项都是2.你认为下列不属于土地资源特性的是( )。

A.面积的有限性.B.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c.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D.整体性及多用途性3.土壤冻结时( )。

A.在地下水位不深地区,阻止下层水气向上扩散B·有积雪的土壤比手积雪的土壤冻结深C.湿度大的土壤比湿度小的土壤冻结早而深D.冰晶体扩大使土粒破裂,解冻后,土壤较疏松4.昼夜温差比较大( )。

A.作物的产量较高质量较好B.白天温度高,增加了有机物质的消耗C.夜间温度低,增加了有机物质的消耗D.影响作物的质量5.风以三种方式将沙粒带入气流,造成沙尘暴的方式是( )。

A.推移B.跃移C.悬移D.以上三种都有6.对植物有明显抑制作用时的土壤可溶性盐含量为( )。

A.0.3% B.0.5%C.O.7% D.1%7.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核心是( )。

《土地利用规划》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共10分)
1.降水距平:
2.载畜量: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农田总蒸发量,又称植物的需水量,是指—--------—和-------——的总耗水量。

2.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是---------。

3.当坡度大于—--------—时机动车道应采取“S”形布设。

4.土地的纬向地带性呈-------变化规律,是由不同纬度带接受的—------—而造成的差异。

5.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的供需分析包括—-----—、-------——、土地供给分析和土地供需平衡分析几方面。

6.盐土改良的生物措施包括—--------—及-------——。

三、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你认为下列不属于土地资源特性的是( )。

A.面积的有限性
B.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
C.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
D.整体性及多用途性
2.要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是因为( )。

A.人口快速增长形成对土地资源的巨大压力
B.土地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
C.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D.以上三项都是
3.气温日变化的特点是( )。

A.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 B.通常最高温度出现在正午l2:00
C.最低温度一般出现在夜间0:00 D.晴朗天气下,气温的日较差较小4.有效积温是指( )。

电大《土地利用规划》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

电大《土地利用规划》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

电大《土地利用规划》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土地类型:
2.水资源变率: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水资源的三要素为、和水的保证率。

2.土地垂直地带性规律是由于的变化造成的。

3.我国自然条件复杂,在《中国1:100万土地类型图制图规范》中,按照水热条件的组合类型分为____个高级土地类型(土地纲)。

4.建筑组群的自然通风与、,以及建筑组群迎风的方位、风向对组群的入射角大小等有关。

5.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的供需分析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需求预测、和几方面。

6.山区土地治理的生物措施是,工程措施有。

三、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说土地资源有非再生性,是因为( )。

A.土壤中的养分、水分等,不断地被植物消耗
B.合理利用条件下,土地的植物生产力可以自我恢复
C.水土流失造成土地丧失松散的土层,裸露出坚硬的基岩
D.土地会随着人类的不断使用而逐渐耗竭
2.政府代表公共利益,要借助规划对土地利用进行干预,因而土地规划具有( )。

A.兼容性 B.折衷性
C.政策性 D.动态性
3.关于气温日较差,错误的叙述是( )。

A.随海拔增高而减小
B.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
C.随季节不同而异
D.气温的日较差也受地形的影响
4.关于我国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资源成为城市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B.人均淡水资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电大《土地利用规划》2021-2022期末试题及答案

电大《土地利用规划》2021-2022期末试题及答案

电大《土地利用规划》2021-2022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大气辐射:
2.土壤质地:
二、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土地利用规划的特性,首先是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要对土地利用进行干预,因此规划有;由于规划要从国民经济整体的角度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因而规划有
2.水资源的三要素为、和水的保证率。

3.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性质,规划强调,逐级控制,分为国家、省级、地(市)级、县级和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作用是________,合理配置土地资源。

4.耕地利用单元设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的规划设计;二是耕地利用单元内的规划设计。

5.山区土地治理的生物措施是____,工程措施有
三、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不属于土地资源特性的是( )。

A.面积的有限性
B.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
C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
D.整体性及多用途性
2.下列没列入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的是( )。

A.建立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保障体系 B.土地供需综合平衡
C.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D.土地利用宏观布局和微观设计
3.关于气温日较差,错误的叙述是( )。

A.随海拔增高而减小 B.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
C.随季节不同而异 D.气温的日较差也受地形的影响
4.关于土壤蒸发,正确的是( )。

A.在土壤蒸发的第三阶段,防止蒸发的措施是松土,以切断土壤毛细管
B.在第一蒸发阶段,壤质土壤丢失的深层水分比砂质土壤多
C.土壤表层形成千涸层,加快了蒸发
D.有植物覆盖的土表,总散失水量少于裸地
5.土地的纬向地带性规律是由于( )。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土地利用规划》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土地利用规划》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土地利用规划》期末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土地利用规划》题库及答案一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1.降水强度:2.耕地利用单元;二、填空(每空2分,共20分)1·土地利用规划的特性说明,由于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和目标的多维性,规划的方案具有一定的---------一;由于各项因素都是在变化的,规划就具有一定的---------2.农田总蒸发量,又称植物的需水量,是指----------和---------的总耗水量。

3.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的供需分析包括——---------、---------—、土地供给分析和土地供需平衡分析几方面。

4.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草地上能够饲养的家畜头数,称为----------一。

要使其合理,必须将____控制在草地可承受的范围内。

5.盐土改良的生物措施包括--------及---------三、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说明土地资源的整体性的是( )。

A.采伐山地的森林,不仅直接改变林木和植物的状况,同时也引起土壤和径流的变化B.在合理利用条件下,土地的植物生产力可以自我恢复C.高质量的土地资源用途广泛,既可种农作物,又可植树造林D.土地利用促进或影响社会发展2.土地资源的功能包括( )。

A.植物生产功能 B.建设承载功能C.生态功能 D.以上三项都是3.太阳直接辐射强度的垂直变化( ,)。

A.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B.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C.冬季水平面上太阳直接辐射最高D.夏季太阳高度角最大,到达水平面的直接辐射最小4.昼夜温差比较大( )。

土地利用规划期末试卷汇编

土地利用规划期末试卷汇编

《土地运用规划》期末试卷(2023年1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不属于土地保护旳原因旳是( D )。

A.人口迅速增长形成对土地资源旳巨大压力B.土地开发运用不妥,土地资源严重退化C.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旳基础D.土地资源需要保护才能体现出自然之美2.下列不属于三基点温度旳是( A )。

A.日均温度 B.最适温度C.最低温度 D.最高温度3.降水量旳单位为( C )。

A.cm B.mC.mm D.ha4.当河流抵达中、下游地区之后,由于坡度变小,河水中所携带旳悬浮物质深入沉积,形成了广大旳( A )。

A.冲积平原 B.湖积平原C.滨海平原 D.山前平原5. 下列不属于土壤有机质旳作用旳是( B )。

A. 提供农作物需要旳养分B. 影响土体颜色C. 增强土壤旳保肥性和缓冲性D. 增进团粒构造旳形成6. 按照八大类土地运用分类,下列土地运用类别属于耕地旳是( D )。

A. 果园B. 林地C. 迹地D. 望天田7. 下列规划属于法定旳最权威旳土地运用规划,是土地运用旳总纲旳是( D )。

A. 基本农田规划B. 都市规划C. 风景旅游规划D. 土地运用总体规划8. 不能反应土地运用集约度旳是( B )。

A. 耕地浇灌率B. 绿色植物覆盖率C. 都市化水平D. 交通密度9. 符合土地运用构造与布局调整旳原则是( A )。

A. 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B. 灵活性和动态性C.爱惜土地,保护耕地D.部门和公众参与10.基本农田是( B )。

A.种植农作物旳土地 B.高产稳产田C.包括新开荒地、休闲地 D.包括耕种三年以上旳滩地和海涂11.下列不属于土地资源特性旳是( A )。

A.持续性 B.面积旳有限性C.整体性 D.多用途性12.下列指标能反应土地运用集约度旳是( B )。

A.人均用地面积 B.交通密度C.土地开发运用率 D.土地垦殖率13. 地理信息系统(GIS)直用于土地运用规划编制工作中旳作用不包括( BA.规划旳定量化和科学化 B.计算更为精确C.评价过程和规划过程旳“可视化” D.动态规划功能14.影响水土流失原因中,目前人类可控制旳是( D )。

XXX《土地利用规划(专科)》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

XXX《土地利用规划(专科)》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

XXX《土地利用规划(专科)》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10小题,共30分)1.土壤腐殖质的热容量比空气、矿物质大,比水( )。

A.大B。

相当C.不确定D.小2.按照八大类土地分类,下列土地利用类别属于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是( )。

A.农村居民点B.民用机场C.水库水面D.沙地3.下列不属于对地下水影响因素的是( )。

A.气候的影响B.风向的影响C.地质构造与岩性的影响D.水文因素的影响4.下列不属于土地资源特性的是( )。

A.连续性B.面积的有限性C.整体性D.多用途性5.下列不属于地下水的是( )。

A.上层滞水B.潜水C.承压水D.雨水6.降水量的单位为( )。

A.cm B.mC.mm D.ha7.地理信息体系( GIS)使用于土地利用计划编制工作中的作用不包孕( )A.规划的定量化和科学化B.计算更为精准C.评价过程和计划过程的“可视化” D.动态计划功能8.下列没列入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的是( )。

A.建立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保障体系B.土地供需综合平衡C.土地利用结构优化D.土地利用宏观布局和微观设计9.以下属于沉积岩的是( )。

A.砂岩B.板岩C.千枚岩D.片麻岩10.下列指标能反映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是( )。

A.人均用地面积B.交通密度。

C.土地开发利用率D.土地垦殖率二、填空题(每空4分.5个空,共20分)11.土壤肥力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土壤中营养的丰缺程度,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壤的好坏。

12.动物的需水量是指和植被下的总耗水量,即农田+总蒸发量。

13.土地资源的功能包孕动物生产功能和3、名词说明(每小题5分.2小题,共10分)14.土地复垦15.基本农田四、简答题(第16小题15分,第17小题25分.2小题,共40分)16.请简述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

17.请分析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10小题,共30分)1.D 2.A 3.B 4.A 5.D6.C 7.B 8.A 9.A 10.B2、填空题(每空4分.5个空,共20分)11.结构性12.植物蒸腾土壤表面蒸发13.土地的建设承载功能土地的生态功能(次序能够颠倒)3、名词说明(每小题5分,2小题,共10分)14.是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纳整治步伐,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状态的活动。

土地利用规划考试复习题(全)

土地利用规划考试复习题(全)

一.名词解释1.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工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

3.土地质量:是土地相对于某种用途的适宜与否与适宜程度。

4.土地质量评价:为了全面衡量土地质量水平,显化土地差异,以土地对某一特定用途而对土地的自然和社会属性进行的综合鉴定和等级划分的过程。

5.土地人口承载力:一定地区的土地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6.土地需求量预测:对于一定规划期限内规划地区(或单位)各业用地规模所进行预先测算和估计,以其作为协调土地供需和编制用地规划的重要依据。

7.土地规划后评价:指在规划结束一段时间或规划结束后对规划的目标、效益、影响、守法情况进行系统客观的总结和分析。

8.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分配、布局和对土地资源的选择、优化和配置。

9.土地利用结构: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是各种用地按照一定的构成方式的集合。

10.基本农田: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的预测而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

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为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而依照法定程序规定的区域。

11.基本农田保护区:为了对基本农田进行特殊保护而依照法定程序确定的保护区域。

12.土地整理: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调整与治理。

通过对土地利用环境条件的改善和生态景观建设,消除土地利用中对社会经济发展期制约或限制作用的因素,促进土地利用的有序化和集约化。

13.土地整治规划:为了使土地资源得以永续利用,创造土地生态环境所采取的途径和措施的总体安排。

14.土地整治及对象:在一定曲艺内,雅居土地利用规划,才有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手段,对田、水、林、村等进行的综合整治,调整土地关系,改善农业生产结构和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吐了利用率和产出率的综合措施。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资料-行政管理(乡村管理方向)-国家开放大学2022年1月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资料-行政管理(乡村管理方向)-国家开放大学2022年1月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土地利用规划一、选择题1.降水量的单位为(mm).2.土壤腐殖质的热容量比空气、矿物质大,比水(D)。

A.大B.相当C.不确定D.小3.按照八大类土地分类,下列土地利用类别属于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是(A)A.农村居民点B.民用机场C.水库水面D.沙地4.按照八大类土地分类,下列土地利用类别不属于交通用地的是(A).A.沟渠B.公路C. 民用机场D.农村道路5.按照八大类土地分类,下列土地利用类别不属于未利用地的是(A)A.特殊用地B.荒草地C.沙地D.田坎6.按照八大类土地利用分类,下列土地利用类别属于耕地的是(D)A果园 B 林地 C 迹地 D.望天田7.下列不属于对地下水影响因素的是(B).A.气候的影响B.风向的影响C.地质构造与岩性的影响D.水文因素的影响8.下列不属于土地资源特性的是(A)A.连续性B.面积的有限性C.整体性D.多用途性9.下列不属于土地资源特性的是(C)A.面积的有限性B.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C.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D.整体性及多用途性10.下列不属于地下水的是(D)A.上层滞水B.潜水C.承压水D.雨水11.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于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中的作用不包括(B)A.规划的定量化和科学化B.计算更为精准C.评价过程和规划过程的“可视化”D.动态规划功能12.下列没列入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的是(A)。

A.建立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保障体系B.土地供需综合平衡C.土地利用结构优化D.土地利用宏观布局和微观设计13.下列属于沉积岩的是(A)A.砂岩B.板岩C.千枚岩D.片麻岩14.下列指标能反映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是(B).A.人均用地面积B.交通密度 C,土地开发利用率 D.土地垦殖率1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环境影响评价原则不包括(D.A.因地制宜原则B.层次性原则C.主导性原则D.协调原则1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订的时限一般是(C).A.二至三年B.三至五年C.五年或十年D.十年或二十年17.能表征土地利用生态效益的指标是(A)A.绿色植物覆盖率B.单位耕地马力数 C 建筑密度 D.土地垦殖率18.影响水土流失因素中,目前人类可控制的是(D)A.单位面积上的土壤流失量B.降雨因子C.土壤可蚀性因子D.坡度因子1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主要体现在(B).A.对土地利用现状分析B.对土地数量和质量的控制C.对土地整理、复垦潜力分析D.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20.下列指标当中不是反映土地利用程度的是(C).A.土地开发利用率B.土地复垦率C.城市化水平D.土地垦殖率21.可忍耐8--15°的坡度地形种植的是(B)A.豆科作物B.旱生谷类作物 C 水稻 D.棉花22.关于土壤蒸发,正确的是(B).A.在土壤蒸发的第三阶段,防止蒸发的措施是松土,以切断土壤毛细管B.在第一蒸发阶段,壤质土壤丢失的深层水分比砂质土壤多C.土壤表层形成干渭层,加快了蒸发D.有植物覆盖的土表,总散失水量少于裸地23.联系村庄之间和通往附近城镇的道路为(A).A.村间路B.机耕路C. 田间路D.乡间路24.下列没列人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的是(A).A 建立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保障体系 B.土地供需综合平衡C.土地利用结构优化D.土地利用宏观布局和微观设计25.当河流到达中下游地区之后:由于坡度变小,河水中所携带的悬得物质进一步机积形成了广大的(A).A冲积平原 B.南积平原 C.滨海平原 D.山前平原26.下列不属于三基点温度的是(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复习题一、名词解释(8题每题2.5分共20分)土地利用:是指人类为满足自身不同需要,采用科学、技术和文化的手段,利用和开发土地的功能,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行为和活动。

土地类型:由于土地各构成要素的空间变异性,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得在不同地域空间内具有各种不同的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将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相对一致的一系列空间单元划分为一种类型组合就是土地类型。

土地利用类型:指的是土地利用方式相同的土地资源单元,如耕地、园地、林地、水域、牧草地、城镇、工矿、交通用地等。

土地利用方式: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按产品的市场方向、投入水平、采用的技术和动力、地权关系的不同划分为各种不同的土地利用形式。

土地利用结构:是指区域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和方式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和空间上的相互位置关系形成的格局,以及权属上的所属关系的总和。

土地利用强度: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率,单位用地面积投资强度,对一个单位的土地投资的强度。

土地利用集约度:指单位土地的投入量,可由单位耕地面积拥有的马力数表示机械化水平,有效灌溉面积表示水利化程度等。

土地利用率:土地利用率指已利用的土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之比,一般用百分数表示,是反映土地利用程度的数量指标。

土地利用率=土地总面积−未利用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城镇用地容积率:指城镇建设总面积与城镇占地总面积之比,反映城镇土地利用程度。

建筑密度:即建筑占地系数,指一定建筑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物占地面积与城镇用地总面积之比,以百分比表示。

用以说明建筑物分布的疏密程度及土地利用率。

城镇用地容积率=城镇建筑占地面积城镇用地总面积×100%土地区位:指特定地块(宗地)的地理和经济空间位置及其相邻地块的相互关系。

需求门槛:指某中心地能维持供应某种商品和劳务所需的最低购买力和服务水平,换言之,是使保证供应此商品和服务的商服企业能获取正常利润所需的最低销售额和服务量。

土地利用规划:人们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以及历史基础和现状特点,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土地利用进行空间布局上的有优化组合,并且对实现该优化组合在时间上、措施上和政策上做出安排,以求最大限度发挥土地的综合功能,使土地利用控制的手段和措施。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以一定行政区划为单位,根据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和土地资源现状、适宜性和生产力,进行的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调整与分配,是对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在时间上和地域上所进行的长期性、战略性的总体布置和统筹安排。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针对土地利用的某一方面而进行的土地利用规划,是除各行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外所有土地利用规划的总称,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深入和补充,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复种指数:耕地上全年内农作物的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

是反映耕地利用程度的指标,用百分数表示。

计算公式为:复种指数=全年播种(或移栽)作物的总面积÷耕地总面积×100%×100%,是稀有原料重量与产品重量的比值。

原材料系数:原材料系数=稀有原料重量制成品重量劳动系数:劳动系数=劳动成本指数,是劳动成本指数与地域重量的比例。

地域重量耕地规划单元:由末级固定田间工程设施(如沟渠、林带、道路等)所围成的沟渠绿林等要素齐备并协调配置,兼有田间耕作、灌排和作物轮作的基本单元的多种功能的综合地段。

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草原载畜量:是指在一定放牧时期内,一定草原面积上,在不影响草原生产力及保证家畜正常生长发育时,所能容纳放牧家畜的数量。

耕地灌溉率:在一定区域,灌溉工程设施基本配套,有一定水源、土地较平整,一般年景下当年可进行正常灌溉的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

垦殖率:即耕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之比,反映土地开发程度和种植业发展程度。

土地生产率:是反映土地生产能力的一项指标,通常用生产周期内(一年或多年)单位面积土地上的产品数量或产值(包括产值、净产值)指标来表示。

林地覆盖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

坡式梯田:在坡面上每隔一定距离沿等高线开沟、筑埂,把坡面分割成若干等高、带状的坡段,用于截断坡长,拦蓄部分地表径流,减轻土壤侵蚀。

除开沟筑埂部分改变了小地形外,坡面其他部分保持原状不动。

水平梯田:在坡地上用半填半挖的方法,按照设计宽度,把坡面修成若干田面水平的地块。

隔坡式梯田:水平式梯田和坡式梯田组合的一种形式,即在两个水平梯田之间,隔着一个保持坡面原装的斜坡段。

暴雨时,斜坡上流失的水土,被水平梯田所拦蓄。

纬度地带性:由于太阳辐射随纬度不同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导致地球表面热量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形成平行于纬线呈东西向分布的热量带,并且随着纬度的高低呈南北向变化的规律。

干湿度分带性:海陆分布导致的干湿度由海岸向大陆纵深呈带状分布的规律称为干湿度地带性。

中心地:指对于一个区域而言的中心点。

区域内向其周围区域的居民点提供各种货物或服务的中心城市或中心居民点。

稀缺性:指人类的欲望总是超过用于满足欲望的资源,基尼系数:由劳伦兹曲线而来,是劳伦兹曲线的指数化。

基尼系数=A/(A+B)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公共产品:由政府提供的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和劳务。

城市化率:是城市化的度量指标,一般采用人口统计学指标,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包括农业与非农业)的比重。

二、简答题(4题每题10分,共40分)如何正确理解土地的概念?土地既是物质资源,又是重要资产。

土地是资源和资产两重性的统一体。

同时土地还可以是一种风景资源。

土地是地球表面的一定空间范围,由气候、地貌、土壤、植被、地质、水文等自然要素所构成,同时也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活动的结果。

它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基本资料和环境。

土地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人类认识的深化和对自然控制能力的增强而变化,具体包括:(1)土地的自然属性——“自然世界”(2)土地的人为属性——“人为世界”(3)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经济世界”(4)土地的景观与环境属性——“精神世界”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土地,但土地利用规划特别是关系全局的总体规划、区域规划所面对的土地是综合的土地。

土地具有那些特性和功能?(1)土地的特性1)土地的固定性2)土地的有限性3)土地的更新性和不可更新性4)土地的增值性5)土地空间环境的整体性和土地类型的多样性6)土地的多功能性(2)土地的功能1)生产功能2)环境功能3)承载功能4)空间功能如何理解土地的有限性?土地的有限性表现在三个方面:(1)面积总量的有限:地球表面积是相对不变的,其陆地面积也是相对不变的;同样,一个国家、地区的土地面积也是有限的,土地数量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

(2)可利用面积的有限: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人类可能涉及的空间是有限的。

各种限制条件决定了人类所能利用的土地数量是有限的。

(3)特殊功能土地有限: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能够供给特殊用途利用或者特殊环境的土地是有限的。

简述土地利用系统的构成要素土地:空间、生态系统、景观资本:物化资本、货币资本劳动:智力劳动、体力劳动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包括那些内容?(1)土地利用组成结构优化,土地利用组成结构是指地区土地利用现状的类型组成。

(2)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优化,指系统内部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比例状况,反映了不同的土地利用系统的特征、运行方向及土地利用的水平。

(3)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分析,指系统内各种因素在空间上的整体分布,如土地资源、土地利用类型东间分布等。

(4)土地利用权属结构分析,土地所有权、权属界线以及利益分配等问题。

简述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内容。

我国土地利用规划是一个互相联系的多层次空间规划体系,按等级层次划分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和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按区域性质分为行政区、自然区和经济区甚至跨区域土地利用规划;按规划深度分为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设计和土地利用施工;按照行政区划单位有全国-省-市-县-乡等五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补充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上级规划对下级规划起着控制作用,而下级规划是上级规划的具体和深入,对上级规划起着反馈作用。

同一层次不同单位和区域规划之间存在着开放性互补关系。

中心地体系的基本类型(1)市场原则模式:所谓市场原则,就是从有利于组织商品供销、保证商品和服务的供应范围最大角度出发,并在均等机会下配置各级中心地及其市场区的数目。

在此原则下建立的中心地体系为K=3体系。

(2)交通原则模式:为了弥补市场原则的缺陷,克里斯塔勒按交通原则,推导出K=4的中心地市场网络系统。

(3)行政组织模式:为了管理上方便,使市场区不分割行政区,克里斯塔勒又设计了K=7的中心地体系,即一个高一级中心地管辖七个低一级中心地的管理区。

判断资源最优配置的主要方面广义资源最优配置包括效率、公平和稳定3项内容:(1)效率是通过市场机制来达到的,其衡量标准是帕累托最优(Pareto Efficirncy)。

(2)公平主要是指收入分配中的公平,衡量标准有两个:一是劳伦兹曲线,二是基尼系数。

(3)稳定是指宏观经济运行有秩序,处于可持续的发展之中。

衡量稳定的标准有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四大指标。

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1)存在影响价格的市场势力:垄断。

市场处于一种非完全竞争状态,垄断者操纵市场价格,使供给量不足,社会效率损失。

(2)外部性:个人或厂商的一种行为直接影响他人,却没有为此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

私人经济主体以追求私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而对于它带来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供给不是过多就是不足。

(3)公共物品: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处于自身利益考虑,人人都希望有别人来提供公共物品或坐享其成。

如果不能收回成本和赚取利润,会导致市场经济下私人市场对公共物品供给不足。

(4)不完全信息:导致市场运转不完善,不可避免会出现许多非完全理性的决策。

简述土地利用规划中土地评价的目的、任务土地评价的目的在于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潜力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分区及土地开发提供依据,以保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具体任务如下:(1)在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做适宜性评价,说明需要调整的土地数量、分布和调整利用方向。

如果没有特殊需要,不必对全部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只对那些在土地利用现状分析、部门预测中所反映出来的用地不合理或用途有争议的土地进行评价。

(2)按照规划需要进行各类用地后备资源的适宜性评价,即宜耕荒地、宜林荒山荒滩、宜建设用地的评价,说明各类后备土地资源适宜开发利用的方向、数量、质量、分布以及进行用地结构调整的可能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