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快与慢第2课时匀速直线运动及平均速度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教学课件(新版)沪科版
1
1.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 理解速度的概念并能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3. 会识别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2
4.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5.会用平均速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6.会借助于图像分析问题。
3
物 体 的 运 动 有 快__ 慢__
4
我们都知道兔子比乌龟跑得快,而在
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
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运动速度发生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变速直线 运动。 由于运动快慢在发生变化,我们可以用平均速
度来大致表示物体在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的
平均快慢程度。
21
你知道频闪技术吗?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日常生活中我们说某物体的速度是多少指的是什 么?
28
5.速度的测量:
(1)由 v=
s t
,测出s、t,求出v。
(2)用测量仪等直接测量。
二、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匀
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
变速直线运动。
29
22
认真思考,你一定行!
一人骑自行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第一秒内通 过的路程是2m,第二秒内通过的路程是3m,第三秒内通 过的路程是4m,则他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前3秒 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已知: s1=2 m+3 m=5 m, t1=2 s, t2=3 s,s2=2 m+3 m+4 m=9 m。
鲍威尔:9.95s
谁运动的快?__博__尔_特___ 你是依据什么判断的?
__相__同__路__程__比__较__时__间____
7
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相同的时间,比较运动的路程 2.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快与慢:匀速直线运动及平均速度》课件
过了20 m,第3 s内通过30 m,则这辆小车
( C)
A.在第1 s内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这3 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在这3 s内做变速直线运动
D.只在第2 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6.汽车从甲站开往乙站,在笔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通过前一半
路程的平均速度为10 m/s,通过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15 m/s ,则小
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内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
是[提示4v1v2<(v1+v2)2]
(A )
A.甲先到B点
B.乙先到B点
C.两人同时到达B点
D.无法判断谁先到达B点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19.如下为小明用手机APP软件记录自己某一次跑步的数据截图, 分 析 该 图 可 知 : 他 本 次 跑 步 时 间 为 ___1_5__min , 通 过 路 程 为 ____2_.0_2_5_____km,每跑一步的平均长度为___0_.9____m。
A.3.5 m/s
B.1 m/s
(C )
C.1.5 m/s
D.2.5 m/s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12.某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其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
确的是
(D )
A.0~t0做加速直线运动 B.0~t0比2t0~4t0运动的路程长 C.t0~2t0做匀速直线运动 D.0~t0运动的速度比2t0~4t0运动的速度大
行,1 h后两船离木桶的距离
(B )
A.甲船25 km,乙船35 km
B.甲船30 km,乙船30 km
C.甲船35 km,乙船30 km
D.无法确定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教案
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
本节主要介绍速度及其计算公式,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速度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速度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物体运动快慢的规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速度的计算公式的运用,物体运动快慢的判断。
2. 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计时器、测量尺。
2. 学具:笔记本、课本、测量尺、计时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例子,如运动员百米赛跑的成绩,让学生思考如何判断运动员的运动快慢。
2. 知识讲解:介绍速度的概念,讲解速度的计算公式,并进行例题讲解。
3.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并学会运用速度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速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速度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物体运动快慢的规律,并分享各自的发现。
六、板书设计1. 速度的概念2. 速度的计算公式3. 物体运动快慢的判断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描述速度的概念。
2. 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计算一个物体的速度。
3. 举例说明如何运用速度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但在物体运动快慢的判断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究其他与速度相关的物理现象,如加速度、减速度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在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的教学中,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二章第三节 快与慢课件
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m/s.需要多长时
间才能听到距你 1km 处产生的雷声?已知:v=340m/s
s=1km=1000m。求:t
s 1000m
2.94s
解: t
v 340m/s
答:需要大约2.94s才能听到相距1km处产生的雷声。
2.3 快与慢
小活动:
生活中我们想知道一个玩具小车的运动速度应该如何去
通过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我们可用平均速度粗略描述
物体在某段路程中的运动快慢。
2.3 快与慢
2.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速度发生变化的直线运动
2.特点: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并不相等。
3.说明:常见的运动都是变速运动。
2.3 快与慢
下列图像中能反应“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v
v
s
A
匀速
s
t
t
B
150m
200m
300m
15s
15s
15s
V1 = 10m/s
V2 = 13.3m/s
V3 = 20m/s
2.3 快与慢
由计算可知,天鹅在这三段路程中的速度是变化的。因
此,这只天鹅所做的运动是变速直线运动。若一个物体
做变速线运动,将其运动的一段路程以及通过这段路程
所用的时间代入速度公式,计算出来的速度就是该物体
2.3 快与慢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三节 快与慢
Start!
2.3 快与慢
1.龟兔赛跑的故事中,判断乌龟胜利的依据是什么?
2.百米短跑中以什么为标准来确定冠军的?
2.3 快与慢
学习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第三节 快与慢课件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活动 计来自下面这辆小车在三段路程上的速度
这辆小车做直线运动时,快慢_不__变___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且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 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图像
0
0
S-t图像
t
t
v-t图像
已知:v=340m/s,s=1km=1000m。
= 求: t
解:由v=
S
得
t
t=
s v
1000m 340m/s ≈2.94s
答:需要大约2.94s才能听到相距1km处产生的 雷声。
归纳小结
使用公式时应注意的事项:
1、解答时要有已知、求、解、答。
2、 在应用时,速度、路程、时间要 对应同一物体而言。
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恒定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
计算下面这只天鹅在三段路程上的速度
这只天鹅做直线运动时,快慢_在_变__化___
结论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且速度在产生变 化的直线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某段时 间或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练一练
1、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前进,速度为 5m/s,则5m/s表示 汽车在每秒内通过的路程均为5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辆小车由合川开往重庆,平均速度35km/h, 则35km/h表示 小__车_在__运_动__时_,__1_h内__通_过__的__路_程__为_3_5_k_m 。
该速度表能显示的最 大时速是220km/h
一些物体的速度(m/s)
蜗牛 自行车
约1.5×10-3 约5
1.3 运动的快慢 ppt习题课件
13.(柳州中考)如图记录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在相 同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由图可知,汽车在各段时间内速度是 变化的,汽车从第 20 s 到第 40 s 的平均速度是 37.5 m/s.
14.(保山期末)镇康县县城南伞距离临沧市政府所在地约 240 km,某人驾车从早上 8 点钟出发,中午 12 点钟到达,则此人驾车 从南伞到临沧的平均速度是 60 km/h,合 16.7 m/s(保留 1 位小 数).
3.(怀化中考)下列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
知识点 2 平均速度 4.寓言《龟兔赛跑》中说: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 子在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大觉.这一觉醒来,发现乌龟 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后悔不已.整个赛跑过程中(D) 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 B.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快 C.兔子的平均速度大 D.乌龟的平均速度大
(2)列车从北京南到南京南和从南京南到上海虹桥,哪一段运行
得较快? 解:(1)列车由北京南站驶往上海虹桥站的路程:
s=1 318 km
时间:t=13:48-9:00=4 h 48 min=4.8 h
列
车
由北
京
南站
驶
往上
海
虹
桥站
全
程
的平
均速
度
:
v=
s t
=
1
318 4.8
hkm≈275
km/h
(2)列车从北京南到南京南的路程:s1=1 023 km 时间:t1=12:39-9:00=3 h 39 min=3.65 h 列车从北京南到南京南的平均速度:
由以上计算可知:v1>v2,即列车从北京南到南京南运行得较快.
10.(保山腾冲市期末联考)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 直线运动,它们的 s-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D)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 第三节快与慢”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教学设计海口市琼山二中唐焕海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了解测量速度的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过程与方法1.会用实验的方法科学地推断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直线运动状态。
2.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掌握比拟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速度及其单位难点: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区别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龟、兔赛跑〞,它们做机械运动的情况有没有什么区别呢运动有快有慢.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2.我们都了解人在走路时慢,奔跑时快,而汽车行驶更快,说明物体的运动有个快慢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就存在一个如何比拟快慢的问题,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这个问题。
3.教师提问:步行的人、骑自行车的人、汽车都在笔直的马路上运动,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运动的快慢不同〕商量:火车30分钟行驶了20千米,汽车5分钟行驶了3千米。
火车和汽车哪个运动得快?〔让学生通过计算答复。
〕〔二〕新课教学及师生互动一、怎样比拟物体运动的快慢1.比拟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举例:在学校田径运动会上百米赛跑正在进行,谁能获得冠军,观众正在试目以待。
提问:如果你们是观众,用眼睛看,谁运动得快点拨:跑在前面的人运动得快。
提问:作为裁判员,你认为谁运动得快点拨:最早到达终点的人运动得快。
小结:观众和裁判员推断谁快谁慢所用的方法是不同的。
观众看谁跑在前面是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
裁判员看谁先到达终点是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
2.速度物理学中比拟运动快慢则采纳观众的方法并引进“速度〞这个物理量来比拟物体运动的快慢。
下面我们来认识速度。
举例:甲同学跑10 m用了2 s,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5 m,而乙同学跑75 m用了25 s,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3 m。
各版本初中物理教材课文目录
一、部编版初中物理教材目录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2节运动的描述第3节运动的快慢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2节声音的特性第3节声的利用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第三章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第2节熔化和凝固第3节汽化和液化第4节升华和凝华第四章光现象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第2节光的反射第3节平面镜成像第4节光的折射第5节光的色散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4节眼睛和眼镜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1节质量第2节密度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第1节力第2节弹力第3节重力第八章运动和力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第2节二力平衡第3节摩擦力第九章压强第1节压强第2节液体的压强第3节大气压强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第十章浮力第1节浮力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第2节功率第3节动能和势能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1节杠杆第2节滑轮第3节机械效率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第2节内能第3节比热容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1节热机第2节热机的效率第3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1节两种电荷第2节电流和电路第3节串联和并联第4节电流的测量第5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1节电压第2节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第3节电阻第4节变阻器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1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第2节欧姆定律第3节电阻的测量第4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第十八章电功率第1节电能电功第2节电功率第3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第4节焦耳定律第十九章生活用电第1节家庭电路第2节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第3节安全用电第二十章电与磁第1节磁现象磁场第2节电生磁第3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第4节电动机第5节磁生电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第4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能源第2节核能第3节太阳能第4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二、北师大版初中物理教材目录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物态变化温度二、熔化和凝固三、汽化和液化四、升华和凝华五、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第二章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一、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二、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三、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四、新材料及其应用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一、运动与静止二、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三、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四、平均速度的测量第四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二、乐音三、噪声与环保四、声现象在科技中的应用第五章光现象一、光的传播二、光的反射三、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四、光的折射五、物体的颜色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一、透镜二、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三、生活中的透镜四、眼睛和眼镜第七章运动和力一、力二、弹力力的测量三、重力*四、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五、二力平衡六、学生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七、牛顿第一定律第八章压强与浮力一、压强二、液体内部的压强三、连通器四、大气压强五、学生实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六、物体的浮沉条件七、飞机为什么能上天第九章机械和功一、杠杆二、滑轮三、功四、功率五、探究——使用机械是否省功六、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九年级全一册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一、机械能二、内能三、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四、热机五、火箭六、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第十一章简单电路一、认识电路二、学生实验:组装电路三、电荷四、电流五、电压六、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七、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八、变阻器第十二章欧姆定律一、学生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二、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三、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四、欧姆定律的应用第十三章电功和电功率一、电能和电功二、电功率三、学生实验:探究——小灯泡的电功率四、电流的热效应五、家庭电路六、安全用电第十四章磁现象一、简单磁现象二、磁场三、电流的磁场四、电磁铁及其应用五、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六、直流电动机七、学生实验: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第十五章怎样传递信息——通信技术简介一、电磁波二、广播和电视三、现代通信技术及发展前景第十六章粒子和宇宙一、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二、浩瀚的宇宙三、能源:危机与希望三、教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目录八年级上册第一章走进实验室1 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2 测量: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3 活动:降落伞比赛第二章运动与能量1 认识运动2 运动的描述3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4 能量第三章声1 认识声现象2 乐音的三个特征3 噪声4 声与现代技术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1 光源光的传播2 光的反射定律3 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4 光的折射5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6 神奇的眼睛7 通过透镜看世界8 走进彩色世界第五章物态变化1 物态变化与温度2 熔化和凝固3 汽化和液化4 地球上的水循环第六章质量与密度1 质量2 物体的密度3 测量密度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1 力2 力的描述3 弹力弹簧测力计4 重力5 摩擦力第八章力与运动1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2 力的平衡3 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第九章压强1 压强2 液体的压强3 连通器4 大气压强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1 在流体中运动2 认识浮力3 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4 沉与浮第十一章机械与功1 杠杆2 滑轮3 功功率4 机械效率5 改变世界的机械第十二章机械能1 机械能2 机械能的转化3 水能与风能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1 分子动理论2 内能和热量3 比热容第二章改变世界的热机1 热机2 内燃机3 热机效率第三章认识电路1 电现象2 电路3 电路的连接4 活动:电路创新设计展示第四章探究电流1 电流2 电压:电流产生的原因3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第五章欧姆定律1 欧姆定律2 测量电阻3 等效电路第六章电功率1 电功2 电功率3 焦耳定律4 灯泡的电功率第七章磁与电1 磁现象2 电流的磁场3 电磁铁4 电磁继电器第八章电磁相互作用及应用1 电磁感应现象2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3 电话和传感器九年级下册第八章电磁相互作用及应用1 电磁铁及其应用2 电磁继电器3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4 磁能生电吗5 电话和传感器第九章家庭用电1 家用电器2 家庭电路3 安全用电与保护4 家庭生活自动化第十章电磁波与信息技术1 神奇的电磁波2 电磁波的应用3 改变世界的信息技术第十一章能源利用与人类文明的进步1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2 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足迹3 能源利用中的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四、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目录八年级全册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1走进神奇1.2探索之路1.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第二章运动的世界2.1动与静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2.3快与慢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第三章声的世界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3.2声音的特征3.3超声与次声第四章多彩的光4.1光的反射4.2平面镜成像4.3光的折射4.4光的色散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4.6神奇的眼睛第五章质量与密度5.1质量5.2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5.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5.4密度知识的应用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6.1力6.2怎样描述力6.3弹力与弹簧测力计6.4来自地球的力6.5科学探究:摩擦力第七章力与运动7.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7.2力的合成7.3力的平衡第八章压强8.1压力的作用效果8.2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8.3空气的“力量”8.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第九章浮力9.1认识浮力9.2阿基米德原理9.3物体的浮与沉第十章机械与人10.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0.2滑轮及其应用10.3做功了吗10.4做功的快慢10.5机械效率10.6合理利用机械能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11.1走进微观11.2看不见的运动11.3探索宇宙九年级全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12.1温度与温度计12.2熔化和凝固12.3汽化和液化12.4升华和凝华12.5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13.1物体的内能13.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13.3内燃机13.4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第十四章了解电路14.1电是什么14.2让电灯发光14.3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14.4科学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14.5测量电压第十五章探究电路15.1电阻和变阻器15.2科学探究:欧姆定律15.3“伏安法”测电阻15.4电阻的串联和并联15.5家庭用电第十六章电流做功与电功率16.1电流做功16.2电流做功的快慢16.3测量电功率16.4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第十七章从指南针到磁悬浮列车17.1磁是什么17.2电流的磁场17.3科学探究: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第十八章电从哪里来18.1电能的产生18.2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18.3电能的输送第十九章走进信息时代19.1感受信息19.2让信息飞起来19.3踏上信息高速公路第二十章能量、材料与社会20.1能量的转化与守恒20.2能源的开发和利用20.3材料的开发和利用五、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目录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是什么二、乐音的特性三、噪声及其控制四、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小结与评价第二章物态变化一、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二、汽化和液化三、熔化和凝固四、升华和凝华五、水循环小结与评价第三章光现象一、光的色彩颜色二、人眼看不见的光三、光的直线传播四、平面镜五、光的反射小结与评价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一、光的折射二、透镜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四、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五、望远镜与显微镜小结与评价第五章物体的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二、速度三、直线运动四、运动的相对性小结与评价附录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厲性一、物体的质量二、测量物质的质量三、物质的密度四、密度知识的应用五、物质的物理属性综合实践活动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一、走进分子世界二、静电现象三、探索更小的微粒四、宇宙探秘第八章力一、力弹力二、重力力的示意图三、摩擦力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第九章力与运动一、二力平衡二、牛顿第一定律三、力与运动的关系第十章压强和浮力一、压强二、液体的压强三、气体的压强四、浮力五、物体的浮与沉综合实践活动九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1 杠杆2 滑轮3 功4 功率5 机械效率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1 动能势能机械能2 内能热传递3 物质的比热容4 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第十三章电路初探1 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2 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3 电流和电流表的使用4 电压和电压表的使用第十四章欧姆定律1 电阻2 变阻器3 欧姆定律4 欧姆定律的应用九年级下册第十七章电磁波与现代通信一、信息与信息传播二、电磁波及其传播三、现代通信第十八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一、能源利用与社会发展二、核能三、太阳能四、能源转化的基本规律五、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部编版)2020年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教案(新版)沪科版
第三节快与慢【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4.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的概念.5.能应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6.能根据给定的信息计算平均速度.二、过程与方法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感受速度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应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感受速度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及单位;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平均速度的计算.【教学难点】速度单位的换算;平均速度的理解和计算.【教具准备】电动玩具小车、卷尺、秒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虽然知道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我们平时所说的物体运动和静止却都是相对于某一物体而言的(即相对于参照物而言).那么同是物体的运动,它们的快慢一样吗?你认为哪些物体运动快,哪些物体运动慢呢?学生讨论、交流.师今天我们就探究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进行新课】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师平时我们是怎样比较和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学生1:比较相同时间内谁走得远.学生2:比较在相同路程内谁用的时间短.师(播放视频1“100m赛跑”)请大家观看视频,并思考视频中的画面是怎样比较快慢的?师(播放视频2“100m赛跑比赛现场的观众和裁判的结论”)请你说说比较运动快慢有几种方法?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1)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路程长则运动快,路程短则运动慢;(2)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路程内,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快慢,所用时间短则运动快,所用时间长则运动慢.【课堂训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速度(1)速度的概念师这就是平时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师多媒体播放:a.百米赛跑,甲同学用了15秒,乙同学用了18秒,谁快?b.甲同学一分钟跑了400米,乙同学一分钟跑了420米,谁快?c.甲同学一分钟跑了400米,乙同学30秒跑了270米,谁快?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总结:如果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我们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谁大,谁运动得就快;谁小,谁运动得就慢.或比较单位路程内通过的时间,谁大,谁运动得就慢;谁小,谁运动得就快.师鉴于这种情况,物理学中引进了速度的概念,来描述运动的快慢.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称为速度,它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板书: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称为速度.(2)速度的定义式师请大家利用掌握的数学知识推导出速度的定义式.老师引导学生回答.多媒体展示:速度的计算公式:v=st;式中:s——路程(m);t——时间(s);v——速度(m/s).可变形为s=vt、t=sv.板书:速度定义式:svt .速度的单位: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还用到千米每小时作速度的单位,符号km/h或km·h-1;两种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m/s=3.6km/h、1km/h=13.6m/s.师在复合单位的换算中,应该注意单位的物理意义,如1m/s是指物体1s运动1m,照此速度物体3600s(1h)运动3600m(3.6km),所以1m/s=3.6km/h.多媒体展示:例题 1 如图是汽车上的速度表,一辆小汽车以此速度从玉屏驶向贵阳,若玉屏至贵阳约为3.2×105m,则()A.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m/sB.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m/hC.该汽车要4000h可到达贵阳D.该汽车只要4小时就可到达贵阳解析:在应用公式计算时,一定要统一单位,若路程的单位为m(km),时间的单位为s(h),则速度的单位就是m/s(km/h);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上安装的速度计是以km/h为单位的,当指针指在哪个位置时,说明此时的速度是几km/h,图中速度计的示数为80km/h;由v=s/t知,t=s/v=23.21080/kmkm h=4h.答案:D.师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它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物体速度大,则运动快.请大家思考、讨论,为什么不用单位路程的时间来表示速度呢?学生1:如果用单位路程的时间来表示速度,那么所用的时间越多,则速度越慢;反之,所用时间越,则速度越快.它们是反比例关系,按理说应该还是可以用来表示速度的.学生2:单位时间的路程越大,则速度越快;单位路程的时间越长则速度越小.虽然后者也能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但比较起来很不方便,所以我们用单位时间的路程来表示速度.(3)速度的测量方法师怎样测量电动玩具小车的运动速.度?测量的原理是什么?需要哪些测量的器材?简单说说你的测量过程?由学生讨论回答.师引导总结:①测量的原理:svt =.②测量的器材:卷尺、电子表(秒表).③测量的过程:a.用卷尺在教室地面测量出起点A到终点B的距离记为s(A、B两点分别用粉笔作上记号).b.用秒表记下电动玩具小车由A点运动到B所用时间为t.④测量的结果:电动玩具小车的速度svt =.【课堂训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师物体做机械运动,按照运动路线的曲直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如在平直轨道上运行的列车便可看作直线运动,而同学们在游乐场玩的摩天轮便是曲线运动,请同学们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运动是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学生: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的过程是直线运动;电风扇的转动是曲线运动.师在直线运动中,按照速度是否变化,又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P26页图2-26和图2-27.师在教材P26页图2-26和图2-27中,汽车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运动的距离相同(即速度不变),且运动的路径是直线,这种运动方式叫匀速直线运动.而在乙图中,天鹅虽做直线运动,但在相同时间间隔内运动的距离不同(速度改变),这种运动方式叫变速直线运动.板书: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师请同学们思考匀速直线运动有什么特点?学生:匀速直线运动有两个特点:①速度的大小不变;②运动的路径是直线的.如在平直的铁轨上行驶的列车可以近似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板书: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它的特点:①速度大小不变;②运动的路线是直线的.例题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则它在前2s的速度一定是()A.80m/sB.10m/sC.5m/sD.无法判断解析: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可知其速度为5m/s,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不变,所以它在前2s的速度为5m/s.答案:C.(2)平均速度师实际过程中物体的运动很难保证速度大小和方向始终不变,也就是说实际中物体的运动大都是变速运动.如我们平时上学的过程中,出门下楼的速度较慢,经历的路线是曲线的;在平直的马路上,当人、车不拥挤时走得较快,赶上人多拥挤的街上速度变慢,在上教学楼时速度变慢……请同学们再举些变速运动的例子.学生举例,师评价.师我们知道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其速度可以由svt=计算.而变速运动比匀速运动复杂得多,变速运动的速度虽然是不固定的,但我们也可以比较它们整个路程的速度,我们把它叫做平均速度.也就是用平均速度来粗略地表示它的运动情况,那么什么叫平均速度呢?其大小如何计算呢?学生1:平均速度就是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学生2: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svt=,s是整个路程的长度,t是完成整个路程所需要的时间,v就是平均速度.板书:平均速度的定义: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路程(时间)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svt =.教师总结:①平均速度用来粗略地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运动快慢程度,但不能精确地知道它的运动情况,即不知它何时加速,何时减速,何时中途停留.②我们说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必须指出它在某段时间内,或在某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否则平均速度的含义就不确切了.在公式svt=中,s和t之间有着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s一定是t时间内通过的路程;t一定是通过路程s所用的时间.③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算术平均值,全程的平均速度也不是各段平均速度的算术平均值.④在求平均速度时,必须指出在哪段路程或哪段时间中,因为在不同的时间或路程中,平均速度一般不同.例题3小明同学早晨7:30从家出发,骑自行车上学,行驶了1200m到街上,此时他看了手表时间为7:35,紧接着又行驶了5min到达学校,已知学校距离他家3000m,小明骑自行车上学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多大?解析:由题可知小明骑自行车上学经过的路程s=3000m,所用时间t=7h35min-7h30min+5min=10min=600s,由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v=s/t得,v=3000m/600s=5m/s.因此小明骑自行车上学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5m/s.答案:5m/s.速度公式的应用师我们学习了速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知道了两种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我们还学习了平均速度.速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在运动竞技、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过程中都经常要计算平均速度,或根据速度计算路程、时间.请大家思考,在哪些生活场景中,要用到速度的知识呢?有关速度的计算需要哪些信息?学生讨论、交流.师我们就探究速度公式的应用.师我们已经学习了速度的计算公式及相关推导公式,那么,如果要计算时间,应该用哪个公式呢?.多媒体展示:速度的计算公式:v=s/t.根据上式可推导出时间的计算公式:t=s/v.例题 4 火车在北京和上海之间的运行速度约为104km/h,两地之间的铁路线长为1463km,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大约要用多少时间?解析:由公式v=s/t变形可以得到t=s/v,因此,火车从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时间t=s/v=1463km/104km/h≈14h.答案:14h.师如图是常见的是汽车速度表,在有关时间的计算题中常常出现.注意它上面的单位是千米每小时,当指针指在哪个位置时,说明此时的速度是几千米每小时.中间的计数器显示累计里程,下面的计数器显示临时里程.在运用速度公式计算时,要善于进行变形,根据已知量求出未知量.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汽车等交通工具上的速度表有时指示的数值大,有时指示的数值小,那么它测量的是什么速度.学生交流、讨论并积极举手发言.教师总结:汽车等交通工具上安装的速度表,它的示数在不断变化,它指示的是汽车等交通工具在行驶时,每时每刻的速度,当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表会指在某一位置不动.因此,它显示的是汽车的瞬时速度.师通过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s=vt,可以计算路程.这类题常常与火车时刻表结合在一起.例题5 如图是D412次动车组列车运行时刻表的一部分.若该列车从苏州到常州的平均速度为129km/h,则苏州到常州的里程为多少?解析:苏州到常州的时间为t=10h33min-9h53min=40min=2/3h,苏州到常州的里程为s=vt=129km/h×2/3h=86km.答案:86km.师平均速度的计算常常与图象结合,计算平均速度时要注意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算术平均值,全程的平均速度也不是各段平均速度的算术平均值.且在求平均速度时,必须指出在哪段路程或哪段时间中,因为在不同的时间或路程中,平均速度一般不同.例题6(山东潍坊中考)小华同学的家附近有一公共自行车站点,他经常骑公共自行车去上学,某一次从家到学校运动的s-t图象如图2所示,则小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A.135m/sB.168.75m/sC.2.25m/sD.2.81m/s解析: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v=s/t,s表示某段路程,t表示通过该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包括运动物体中途停止休息的时间),v表示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由图像可知整个路程s=1350m,时间t=10min=600s,整个过程平均速度v=s/t=1350m/600s=2.25m/s.答案:C.例题7(易错题)某物体做变速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4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6m/s,那么它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4m/sB.4.8m/sC.5m/sD.6m/s解析:求平均速度时要用该段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而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平均速度等于某段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之比.设甲乙两地路程为2s,则物体在前后两段路程所用时间分别为t1=s/v1和t2=s/v2,全程所用时间为t=t1+t2=s/v1+s/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2121222v v s s v s s t v v v v ===++,将v 1和v 2的值代入上式得,v=4.8m/s.答案:B.【课堂训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课堂小结】大家这节课的收获确实不少,我们共同学习了速度这个物理量,知道了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明白了速度的概念是路程与时间之比.物体运动速度可以由公式v=s/t 计算,如果计算出的值大,表明它的速度大,即运动快.我们还认识了一种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就是速度的大小不变,经历的路径是直线的一种运动.实际中的运动是变速的,在粗略地研究中,可以用公式v=s/t 来计算它的速度大小,即用平均速度来描述它的运动快慢. 我们还学习了速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习了通过汽车里程表、列车时刻表和速度变化图像等信息进行相关计算,进一步巩固了速度的知识.【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后作业部分练习.1.速度的公式虽然在小学就学过,但为什么速度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学生却并不知道,其实这里就渗透着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所以向学生展示为什么不用单位路程的时间来表示速度的意义就变得很重要了.在此进行一个讨论是很有必要的.2.计算平均速度的公式也含有近似、平均的思想,通过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平均速度的比较,让学生体会这种思想变化的含义是很重要的,何况我们生活中大部分运动还都涉及的是平均速度,所以在此要通过让学生练习、体会这种思想的转变,这也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需要以后继续加强.3.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引领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的层面上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充分体现交流与合作的教学氛围.通过测量电动玩具小汽车的速度,可以进一步加深对速度的理解及计算公式的应用.。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第三节 第二课时 匀速和变速直线运动
的速度分别为:10 m/s 、13.3 m/s、20 m/s,它们都不相 等;说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路程和时间的选择无关,任何 时刻都相等;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路程和时间的选择有关, 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在某段路程中的运动快慢。 参考答案:(1)20 相等 不变 相等 (2)14.4 m/s 不相等 变化 不相等
第三节 快 与 慢 第二课时 匀速和变速直线运动
【体验】观察物体运动快慢的变化 活动1:观察一辆在平直的公路上平稳行驶的小汽车。
活动2:让橡皮从高处由静止落下。
(1)在活动1中小汽车速度
变化。
(2)在活动2中橡皮下落经过的路线是
来越
(选填“大”或“小”)。
提示:(1)没有 (2)直 大
线,速度越
1.什么叫匀速直线运动? 2.什么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3.怎样计算平均速度?
动,在0~3 s这段时间内丙物体的速度逐渐增大,t=3 s时,
速度v=10 m/s。物体速度越大运动越快,故选B。
5.2012年5月,扬泰机场正式通航。由表可知,飞机从北京机
场飞往扬泰机场的平均速度为
km/h=
m/s。
航班
起飞时间 到达时间 航程/km
北京——扬州、泰州 07:30 09:00 1200
探究 物体运动快慢的变化 在“体验”的活动1中,小明记下小汽车每隔10 s经过的路 程,并与天鹅的运动情况比较,回答问题:
1.小汽车和天鹅都在做 间(10 s)内经过的路程 同的时间(15 s)内经过的路程
运动。小汽车在相同的时
,做
运动。天鹅在相
,做
运动。
提示:由图中的数据可知,汽车在相同的时间内经过的路程都 相等,做匀速直线运动,天鹅在相同的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不相 等,做变速直线运动。 参考答案:直线 相等 匀速直线 不相等 变速直线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2章 运动的世界 预习手册
第三节 快与慢第1课时 运动的快慢 速度一、比较运动的快慢的方法1.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两种:(1)相同时间比路程:时间相同,路程越长,物体运动得越______;(2)相同路程比时间:路程相同,时间越______,物体运动得越快。
二、速度2.引入:为了比较不同物体________的快慢才引入速度的概念。
3.概念:在物理学中,将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______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______的比称为速度。
4.公式:速度的公式:__________,此公式可以变形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单位速度单位之间的转化:1 m/s =1 m 1 s =11 000km13 600 h =________km/h ;1 km/h=1 km 1 h =1 000 m 3 600 s≈0.28 m/s。
第2课时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一、匀速直线运动1.概念:物体运动速度________的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任何一段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________。
二、变速直线运动3.概念:速度________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4.特点: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一般________。
5.描述: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常用________来描述物体在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只能粗略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
6.拓展:运动图像三、速度的估测(填上合适的速度单位)7.人步行的速度是1________;民航客机的速度是900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根据列车时刻表可得,乘坐 GXX3 到 B 站用时 t′=80 min,总路
程 s′=240 km,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v′=st′ ′=24800
km =180 km/h。
60 h
第三节 快与慢 第2课时 匀速直线运动及如图2-3-13所示,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 像,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 D )
14.(多选)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
动,其s-t图像如图2-3-10所示,由图可知( AC )
A.两物体在0~10 s内都
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
B.两物体在15~20 s内都 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
图2-3-10
C.两物体在15 s末相遇,且0~15 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D.两物体在20 s末相遇,且0~20 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第三节 快与慢 第2课时 匀速直线运动及平均速度
17.互联网12306网站查询给人们出行带来很大的方便。某天,
老李带小孙子驾车到A站,然后乘高铁去B地游玩。他们8:20开
车出发,并看到路边如图2-3-12所示交通标志牌,此刻老李
吩咐小孙子通过铁路12306网站查询列车时刻表,求:
车次 GXX1 GXX2 GXX3
第三节快与慢第2课时匀 速直线运动及平均速度
2020/8/17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三节 快与慢 第2课时 匀速直线运动及平
A知识均要点速分度类练
B规律方法综合练
C高频考题实战练
第三节 快与慢 第2课时 匀速直线运动及平均速度
A知识要点分类练
知识点 1 匀速直线运动
1.下列物体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D ) A.抛出后正在空中飞行的排球 B.在圆形跑道上快慢不变行驶着的摩托车 C.从树上正在下落的苹果 D.在平直轨道上快慢不变地前进着的火车
图2-3-13
10.一辆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在3 min的时间内通过了540 m 的路程,则它在后1 min内通过的路程( B ) A.大于180 m B.等于180 m C.小于180 m D.无法计算
第三节 快与慢 第2课时 匀速直线运动及平均速度
11.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路程s与运动时间t的关系如图2 -3-8所示,汽车运动中平均速度最大一段的是( A ) A.ab段 B.bc段 C.cd段 D.de段
第三节 快与慢 第2课时 匀速直线运动及平均速度
2.关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 B.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小 C.路程越小,运动的时间越长 D.速度的大小不受路程和时间的影响
第三节 快与慢 第2课时 匀速直线运动及平均速度
3.用图像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图2-3-5中用来表示物 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图2-3-5
第三节 快与慢 第2课时 匀速直线运动及平均速度
4.用“频闪摄影”可记录物体间隔相同时间的不同位置,如图 2-3-6所示是甲、乙两个网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图甲中相邻 两位置距离相等,由照片可知,___甲___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___乙___球的速度越来越大。(均选填“甲”或“乙”)
图2-3-8
第三节 快与慢 第2课时 匀速直线运动及平均速度
12.一个人骑自行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第一秒内通过的路程 是2 m,第二秒内通过的路程是3 m,第三秒内通过的路程是4 m, 则( C ) A.前2 s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 B.前2 s内的平均速度是2 m/s C.3 s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 D.后2 s内的平均速度是4 m/s
A站开
08:38 08:49 09:11
B地到
09:40 10:05 10:31
运行距离 240 km 240 km 240 km
第三节 快与慢 第2课时 匀速直线运动及平均速度
(1)在交通正常情况下,依据以上信息并通过计算,爷孙俩最快 能赶上哪一车次。 (2)该趟高铁运动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图2-3-12
第三节 快与慢 第2课时 匀速直线运动及平均速度
15.某同学的爸爸携全家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游玩,在途经太 湖路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如图2- 3-11所示为紧急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时间—速度图像,根据图 像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图2-3-11
第三节 快与慢 第2课时 匀速直线运动及平均速度
第三节 快与慢 第2课时 匀速直线运动及平均速度
6.下列速度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 B ) A.雨滴落地时的速度 B.动车从武汉到襄阳的速度 C.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 D.跳水运动员起跳后,到达最高点时的速度
第三节 快与慢 第2课时 匀速直线运动及平均速度
7.在北京南站和青岛之间的铁路线长约为819 km,火车运行时 间约为4 h 50 min,火车运行平均速度约为( A ) A.170 km/h B.182 km/h C.204 km/h D.234 km/h
A.紧急刹车发生在8:27 B.在8:23~8:27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 C.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 km/h D.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平均速度为60千米/时
第三节 快与慢 第2课时 匀速直线运动及平均速度
16.火车由起点车站开出150 s后速度达到25 m/s,接着匀速运 动了100 s后开始减速,经50 s停下来,共行驶6.9 km。那么, 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2_3___ m/s,合___82_._8___km/h。
第三节 快与慢 第2课时 匀速直线运动及平均速度
8.一个人骑自行车前进,开始以2 m/s的速度匀速走了40 m, 然后又以5 m/s的速度匀速走了10 s,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 速度是( A ) A.3 m/s B.7 m/s C.3.5 m/s D.2.5 m/s
第三节 快与慢 第2课时 匀速直线运动及平均速度
第三节 快与慢 第2课时 匀速直线运动及平均速度
13.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
图像如图2-3-9所示。由图像可知( D )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经过6 s,甲在乙前面1.2 m处
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
图2-3-9
第三节 快与慢 第2课时 匀速直线运动及平均速度
图2-3-6
第三节 快与慢 第2课时 匀速直线运动及平均速度
知识点 2 平均速度
5.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平均速度就是各段路程中的速度的平均值 B.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时间 C.用平均速度能精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各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不相等
第三节 快与慢 第2课时 匀速直线运动及平均速度
[答案](1)由图知,s=30 km,限速 v=60 km/h,
由 v=st得驾车到 A 站所用的最短时间:t=sv=6300kkmm/h=0.5 h=30
min,
他们 8:20 出发,到达 A 站的时间为 8:50,由于到站时火车 GXX2
已发,爷孙俩只能赶上 GXX3 车次。
9.如图2-3-7所示是一个水滴下落过程的示意图,水滴通过 AB和BC所用时间均为0.1 s。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C位置运动的距 离是___2_0_.0___cm,则这个过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是 ____1____m/s。
图2-3-7
第三节 快与慢 第2课时 匀速直线运动及平均速度
B规律方法综合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