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技术方向专业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电子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方案1.课程设置电子科学与技术课程设置应充分体现综合性和应用性。

包括基础理论课程(如电路原理、信号与系统、电磁场理论)、实践性课程(如电子器件制作、电路设计实验、数字电路实验)、专业拓展课程(如通信原理、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嵌入式系统)。

同时,要加强计算机技术的培养,包括编程语言、算法设计、计算机网络等相关课程。

2.实践教学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加强实践教学。

可以通过实验课程、实训项目和科研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实习实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和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企业实习或者校外实训。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到最新的技术和设备,了解实际工作流程,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专业导师制度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可以推行专业导师制度。

每位学生都有一个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习,提供学术和职业发展的导向。

导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领域的指导,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职业规划。

5.创新创业教育6.学科竞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能力,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

通过参加比赛,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7.学术交流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国际化思维和跨学科能力,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通过与国内外的学者和专家交流,学生可以了解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电子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推行专业导师制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组织学科竞赛和学术交流等方式,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人才。

电子科学与技术培养方案

电子科学与技术培养方案

电子科学与技术培养方案引言电子科学与技术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电子器件、电子电路、电子测量、电子系统、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多个领域。

培养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是为了提供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本文将对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培养方案进行详细讨论。

专业培养目标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具备良好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人才,具体培养目标如下:1.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具备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电子科学与技术相关的实验、设计和开发任务;3.具备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研究能力,能够进行科学研究和创新工作;4.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国际视野,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主要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必修课为学生提供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知识,选修课则提供专业发展相关的深入学习机会。

以下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部分必修课程:•电子工程基础•电子电路与系统•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原理•微电子技术此外,学校还提供丰富的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如:•光电子技术•无线通信技术•集成电路设计•网络与通信安全•自动控制原理实践环节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设置了一系列实践环节,以提供实践技能的培养和锻炼的机会。

这些实践环节包括实验课程、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

实验课程实验课程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将通过实验来巩固掌握的理论知识,并学习实验操作技巧。

实验课程包括电子电路实验、信号与系统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等,学生将在实验室中进行真实的实验操作。

实习实训实习实训是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将在实习单位或实践基地中进行一定时期的实际工作。

通过实习实训,学生可以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增强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道德和文化素质修养、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适应能力、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健康体魄和良好心理素质,具备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具有良好的外语能力、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以及跟踪掌握本领域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能够从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集成)器件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及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究、开发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1、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经济管理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特别是有较好的人文素质。

2、较系统地掌握微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半导体器件的设计、制造及封装与测试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电路设计、分析、工艺分析、器件性能分析和版图设计等的基本能力。

3、熟悉本专业领域某个专业方向或有关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4、熟悉一门外语,要求能阅读专业书刊,并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5、受到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二、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三、主要课程主要课程: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信号与系统、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电磁场与电磁波、微电子器件原理、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射频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CAD、微电子材料、微电子工艺、IC版图设计、SOC设计、集成电路封装与测试等。

四、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实验课程、课程设计、毕业论文、专业实践、毕业实习、自主创新学习、军训、综合素质教育、就业指导等。

五、修业年限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3-6年。

六、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七、学分要求(一)课堂教学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须修满178.5学分方可取得毕业资格。

其中课堂教学137.5学分,实践课41学分。

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技术方向专业培养方案

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技术方向专业培养方案

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技术方向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技术方向专业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微电子技术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具备设计、制造与测试微电子器件和系统的能力,能够从事微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设计、制造、测试、应用等领域的工作。

二、培养要求1.具备坚实的数理基础,具备扎实的电子学、固体物理学和半导体物理学基础知识。

2.掌握微电子器件的工艺制造技术,能够参与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和测试。

3.具备较强的实验和实践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工程开发。

4.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在跨学科、跨领域的团队中协同工作。

5.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解决工程实践中的技术难题。

三、培养内容1.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包括电子学、固体物理学、半导体物理学、微电子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2.微电子器件与集成电路设计:包括微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常用EDA工具的使用。

3.微电子器件制造工艺:包括微电子器件的制造工艺和制程技术,掌握光刻、薄膜沉积、离子注入等工艺步骤。

4.微电子器件测试与可靠性:包括微电子器件的测试方法和可靠性评估,掌握测试仪器的使用和测试技术。

5.微电子器件应用与系统设计:包括微电子器件的应用和系统设计,掌握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电路和信号处理等相关知识。

四、学习过程1.课堂学习:学生需要参加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2.实验实践:学生需要参与实验室的实践活动,进行微电子器件的制造、测试和应用等实验研究。

3.项目实习:学生需要参与相关项目的实习活动,与企业或研究机构合作,接触实际问题与解决方案。

4.毕业设计:学生需要通过毕业设计,完成一个科研课题或工程项目,体现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培养评价1.学业成绩:评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成绩,包括考试成绩和实验报告等。

电子科学与技术培养方案

电子科学与技术培养方案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含基地班)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培养电子科学技术领域内具有宽厚理论基础、实验能力和专业知识,能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微电子技术与集成电路系统分析与设计、光电子器件与系统设计、射频与微波电子技术及系统设计以及相应的新型器件、技术与工艺的研发与应用,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未来领导者。

培养要求学生主要学习电子科学技术的基本物理知识、电子器件与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获得电子技术与系统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电子科学技术与系统的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深厚的人文社科知识;2.掌握计算机与外语工具,具备自主、质疑学习的能力;3.掌握射频与微波电子技术、微电子学与光电子学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具备获取与运用电子科学技术及相关领域国内外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4.具备电子技术与信息系统研究、开发与工程应用的基本能力;5.具备创新精神、团队精神、组织管理的能力;6.具备国际视野和高度社会责任感。

专业核心课程电子电路基础 数字系统设计 信号与系统 电磁场与电磁波 统计物理与量子力学 射频通信电路教学特色课程双语教学课程:模拟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信号与系统原版外文教材课程:模拟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射频CMOS电路设计研究型课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专题研究信号与系统电子产品策划与设计电子系统设计讨论型课程:微纳电子学专题计划学制4年最低毕业学分 160+4+5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科专业类别电气信息类所依托的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说明辅修专业:27.5学分,修读标注“*”号的课程,同时从专业选修课或模块课中修读不少于3学分的课程。

双专业: 43学分,修读标注“*”号和“**”号的课程,同时从专业选修课中修读5学分课程、从模块课中修读不少于7学分的课程。

双学位: 59学分,修读双专业43学分课程,同时完成实践教学环节6学分和毕业设计10学分。

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技术方向)专业培养计划

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技术方向)专业培养计划

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技术方向)专业培养计划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工程型微电子技术专门人才。

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学生应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电子科学与技术基础、微电子技术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良好的英语运用能力,受到微电子技术的基本训练,具备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专业知识,具有较好的微电子实践动手能力、系统分析与开发能力,以及较强的创新和创业意识、较强的竞争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毕业后,能够从事微电子技术设计、开发、制造、管理等工作,并具有在工作中继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经过5年左右的实践锻炼,能够成为微电子技术及相关领域的高级专业人才。

2、培养要求2.1 知识结构要求:具备政治、语言、文学等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具备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以及经济管理知识具备基本的电子科学与技术知识,系统掌握微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具有扎实的半导体物理及器件基础,受到良好的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过程训练,具备一定的半导体器件及集成电路设计知识和能力,了解相关专业(如计算机、通信)的基础知识以及对芯片和器件的需求,具有较好的微电子技术实践动手能力、系统分析与开发能力。

了解微电子技术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其基本思维与基本研究方法掌握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的问题分析方法了解一定的交通运输信息技术的专业基础知识对芯片和器件的需求2.2 能力结构要求:具有现代信息检索、阅读及撰写科技论文与技术报告的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具备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的能力,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各种制约因素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备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2.3素质结构要求: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微电子技术专业职业道德具备求实创新的态度和意识,以及严谨的科学素养了解本专业相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正确认识微电子技术及其对客观世界及社会的影响具备工程实践观、效益意识及知识产权意识二、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作为微电子技术领域的专业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较好的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电子科学与技术与微电子技术及相关领域中从事微电子技术设计、开发、制造、和管理工作,能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科技发展需要的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学科门类: 工科。

专业大类: 电子信息类专业名称: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代码:080606 学制:四年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一、培养目标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具备物理电子、光电子与微电子学领域内宽厚理论、实验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在该领域内从事各种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半导体器件、电子材料与器件、光电子材料与器件,乃至集成电子系统和光电子系统的设计、制造和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物理电子、光电子、微电子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相关的信息电子实验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各种电子材料、工艺、器件及系统的设计、研究与开发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并熟练掌握一门外语;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厚的技术基础理论;3、具有较强的本专业领域的实验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测试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4、了解本专业领域前沿和动态;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6. 具有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专业外文文献阅读能力和国际视野、国际交往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四、主要课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导论、程序设计语言C、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与系统、量子力学概论、信号与线性系统、微电子学、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光学、光电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模拟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数字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集成电路工艺。

其中,双语课程:集成电路工艺、数字信号处理研讨课程:模拟电子技术、微电子学新生研讨课: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认知与研讨五、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验(物理实验、电路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等),课程设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光电子课程设计、集成电路课程设计和单片机课程设计等),电子工程训练、专业综合实践,毕业设计。

微电子学专业培养方案

微电子学专业培养方案

微电子学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目标微电子学专业是培养从事半导体器件制造、微电子电路设计与集成、微电子材料与工艺、微电子系统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开发与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学科。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和电子技术知识,掌握微电子学科基本原理、设备与工艺、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与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创新思维、工程实践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从事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和系统设计、制造、测试和应用的工作。

二、培养要求1.具备优秀的数理基础和电子技术知识,掌握微电子学科基本理论、原理和应用;2.熟悉微电子器件的制造工艺流程,具备器件模拟和数值模拟能力;3.具备集成电路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进行电路设计与测试;4.能够进行微电子系统的设计与集成,了解系统与应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5.具备科研创新能力,能够进行科研项目的设计、实施和成果转化;6.具备团队合作和跨学科交叉能力,能够与相关专业领域的人员协作工作。

三、专业课程设置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基础课程:数学、物理、电工电子基础、计算机基础等课程,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理基础与电子技术基础。

2.核心课程:微电子学、半导体物理、微电子器件与工艺、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微电子系统等课程,使学生掌握微电子学科的核心理论和方法。

3.专业选修课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光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等课程,提供学生选择研究方向和拓宽知识面的机会。

4.实践环节:包括实验课程、实习、毕业设计等,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工程能力。

四、专业实践与实践环节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专业设置以下实践环节:1.实验课程:开设微电子学相关的实验课程,让学生熟悉器件制造和电路测试的基本操作和仪器仪表的使用。

2.实习: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使学生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程实践,了解行业需求和应用。

3.毕业设计:每位学生需完成一个毕业设计项目,通过独立设计、实施和撰写论文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与微电子专业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与微电子专业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与微电子专业硕1028班刘振昊学号3111032007电子科学与技术我本科时候的专业是电子科学与技术,这个专业是一个基础知识面宽、应用领域广阔的综合性专业,是信息产业的基础学科,涉及信息产业、国防军工、航空航天以及人们日常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

培养学生知识面非常广泛,不仅对数学、物理、化学、电子技术、计算机等基础知识有很高的要求,而且要求学生具备电子光子材料、器件与系统设计、器件与系统制造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在固体电子学、光电子学、物理电子学、微电子学领域从事研究、教学、设计、开发、管理等工作或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专业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培养具备物理电子、光电子与微电子学领域内宽广理论基础、实验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在该领域内从事各种电子材料、元器件、集成电路、乃至集成电子系统和光电子系统的设计、制造和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作为一门工学类的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系的培养要求也很完善,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物理电子、光电子、微电子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相关的信息电子实验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各种电子材料、工艺、零件及系统的设计、研究与开发的基本能力。

该专业以电子器件及其系统应用为核心,重视器件与系统的交叉与融合,面向微电子、光电子、光通信、高清晰度显示产业等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在通信、电子系统、计算机、自动控制、电子材料与器件等领域具有宽广的适应能力、扎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具备创新意识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并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及经济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能从事这些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及技术开发等方面工作。

微电子微电子技术是随着集成电路,尤其是超大型规模集成电路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技术。

微电子技术包括系统电路设计、器件物理、工艺技术、材料制备、自动测试以及封装、组装等一系列专门的技术,微电子技术是微电子学中的各项工艺技术的总和。

微电子学专业培养方案

微电子学专业培养方案

微电子学专业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信息科学技术及产业的发展要求,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业能力;具备物理电子、电路与系统及微电子学领域内宽厚的理论基础、实验能力和专业知识;能从事各类电路与系统、数字化信息系统、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集成等领域的研究、设计、制造及应用、管理与开发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受到相关的电子实验与设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

要求具有较广泛的自然科学知识及较扎实的数理基础;具备基本英语能力,能用英语获得本专业的原始信息;具有电路与系统、数字系统建模与设计、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设计和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掌握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2. 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物理、半导体集成电路设计、VLSI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3. 掌握电子线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具有分析和设计电子系统的基本能力;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4. 具有系统工程的初步知识,掌握集成电路设计与分析方法,具有独立进行系统建模与设计、系统仿真、版图设计、器件性能分析与测试等基本能力。

具有本专业领域内1—2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5. 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主要课程和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主要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半导体物理、微电子技术基础、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通信原理B、半导体集成电路、数字系统设计、射频集成电路设计、现代模拟集成电路原理及应用等。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080704)培养方案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080704)培养方案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080704)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学生能够通过终身学习来顺应社会发展,在独立和团队工作环境中,综合应用微电子技术以及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持续增强和展示自身健全人格、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成为在湖南乃至全国各地的集成电路行业,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优秀者成为相关技术或管理领域的高级人才。

毕业5年左右的学生在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上应具备以下5个方面的能力:培养目标1:(道德修养)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在工作中能综合考虑法律、环境、社会、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培养目标2:(学科素养)掌握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熟悉本专业方向有关的标准、规范、规程;培养目标3:(开发创新)能够针对微电子技术领域的复杂技术问题提供系统、有效的解决方案,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培养目标4:(合作交流)拥有良好的团队合作与沟通交流能力,具备项目管理与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在技术开发团队中发挥领导或骨干作用;培养目标5:(终身学习)拥有自主的、终身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及时了解和跟踪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应对未来挑战。

二、毕业要求通过本科阶段学习,毕业生应达到如下的毕业要求(能力):毕业要求1(数理基础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微电子技术问题。

指标点1.1:能够正确使用技术语言表达复杂技术问题;指标点1.2:能针对具体对象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指标点1.3: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推演、分析和判别专业问题;指标点1.4:能运用相关知识,通过数学模型的比较与综合,优选技术方案,完成系统设计。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专业知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技术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指标点2.1:能够识别和判断复杂技术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参数;指标点2.2:能基于科学原理和数学模型方法正确表达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指标点2.3:能认识到解决问题有多种方案可选择,会通过文献研究寻求可替代的解决方案;指标点2.4:能运用基本原理,借助文献研究,分析过程的影响因素,证实解决方案的合理性。

电子科学及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电子科学及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606)一、专业介绍简介:本专业培养具备微电子、光电子领域的宽厚专业基础知识、熟练实验技能,能掌握电子材料、电子器件、微电子和光电子系统的新工艺、新技术研究开发和设计技能,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该领域从事各种电子材料、元器件、光电材料及器件和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及相应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办学定位:结合我校“大工程观”人才培养特色,依据“卓越工程师”教育理念下工程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原则,培养适应微电子和新兴光电行业乃至区域社会经济建设需求的工程技术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1.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地方,培养符合微电子及新兴光电行业发展和区域社会经济建设需求,掌握扎实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具备熟练的实验技能和解决较复杂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社会责任、具有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2.毕业要求要求1: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意识;要求2:掌握较扎实的数学、物理学和电子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经济和管理知识;要求3:掌握微电子学和光电子学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光电子、微电子器件的设计、制造及测试方面的基本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发展动态;要求4:具有熟练的实验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具有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要求5:获得工程实验方法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科学思维方法及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来解决较复杂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设计过程中能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因素;要求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要求7: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要求8: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创新意识和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要求9: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能够应用本学科常用软件设计、模拟或分析简单的工艺与器件问题;要求10: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能查阅专业外文文献,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具备一定的国际交流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技术方向)专业
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系统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微电子技术基础知识与方法,可以在电子系统、集成电路、电子器件的设计与制造开发中承担任务,拥有较好的实践动手能力、系统分析与开发能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

毕业后,可在电子科学技术及微电子技术相关学科领域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或经营管理等工作,并有在工作中继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毕业后经过5年左右的实践锻炼,能够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组织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胜任工作岗位要求,具有独立承担本专业或相关领域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的能力;预期发展为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成为本领域的专业技术骨干或管理骨干。

二、专业毕业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数学、自然科学及工程基础知识,较好地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以及微电子技术基本技能与方法,针对电子科学与技术及微电子技术相关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具有问题分析、研究、解决方案的设计、以及项目管理的能力,并且能够理解和评价复杂工程问题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此外,毕业生还应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和精神。

毕业要求
具体地说,对于本专业的学生,毕业要求包括如下12项基本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电子科学与技术及微电子技术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和开发满足特定需求的电子器件、集成电路和电子系统,并能够在设计与开发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序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
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10)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
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技术方向)专业培养计划由毕业时和毕业5年后两个阶段的培养目标所组成,如下所示:
(1)本科毕业时:
目标1素质: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

目标2知识:系统掌握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微电子技术基础知识方法。

目标3能力:拥有较好的实践动手、系统分析与开发能力,具有终身学习、不断更知识的能力。

目标4求职:可从事电子科学与技术及微电子技术相关学科领域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经营管理等工作。

(2)毕业5年时:
目标5 素养: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目标6 个人与团队: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组织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

目标7职业规划:发展为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成为本领域的专业技术骨干或管理骨干。

上述12条毕业要求,支撑着专业培养目标的各个部分的实现,其支撑关系矩阵如下表所示。

毕业要求支撑培养目标的实现矩阵
三、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四、主干学科与专业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
专业核心课程: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半导体物理、现代半导体器件、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模拟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基础、数字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基础、集成电路工艺、ASIC设计原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通信原理、通信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
五、毕业学分基本要求
本专业毕业学分最低要求:165学分,具体学分规定如下表
六、课程设置细化表
学年完成2学分。

b课外创新实践与学术讲座2学分由学生按照《西南交通大学创新实践学分认定与管理办法》规定修习并取得。

第二课堂必修环节课程设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