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实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二元一次方程组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各单元分析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各单元分析一、全册教材分析七年级下册上接七年级上册4章内容,全书包括6章,共61课时,供七年级下学期使用。
具体内容如下: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5课时)主要内容: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位置及大小关系(邻补角、对顶角);2.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及性质;3.平移及其基本性质。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8课时)主要内容:1.有序数对与平面直角坐标系;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第七章三角形(9课时)主要内容:1.三角形的边、高、中线和角分线,三角形的稳定性;2.说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成立的道理,三角形的外角及有关结论;3.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及其内角和。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0课时)主要内容:1.二元一次方程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数学模型;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关概念,通过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3课时)主要内容:1.不等式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数学模型;2.不等式的有关概念及性质;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第十章实数(6课时)主要内容:1.算数平方根与平方根;2.立方根;3.实数。
一、教科书内容和课程学习目标本册书的6章内容涉及《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三个领域,其中“实践与综合应用”以课题学习的形式安排在第七章和第九章,没有“统计与概率”的内容。
这6章大体上采用相近内容相对集中的方式安排,前三章基本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后三章基本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这样安排有助于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
在各章具体内容的编写中,又特别注意加强各领域之间的横向联系。
1.“空间与图形”领域关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本册书在七年级上册“图形认识初步”基础上,安排了研究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面直角坐标系及三角形的内容。
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空间与图形”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
这些内容学生在前两个学段有所接触,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继续探究两直线相交所成的邻补角与对顶角的关系;垂直作为两条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况,与它有关的概念和结论(如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等)是学习下一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直接基础;平行公理(教科书称“基本事实”)是研究两直线平行的出发点,教科书通过设计一些探究性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发现”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并让学生初步感受推理的作用和意义;本章增加一节新内容“平移”,平移是图形的一种基本变换,平移变换是研究几何问题、发现几何结论的有效手段。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前四章相交线 实数 平面直角坐标系 二元一次方程 测试题(答案详细)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前四章相交线实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二元一次方程测试题(答案详细)七年级下册前四章测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1.(2014湖北荆门3,3分)如图,AB∥ED,AG平分∠BAC,∠ECF=70°,则∠FAG的度数是()FABGCDE第3题图A。
155°B。
145°C。
110°D。
35°解析:∠XXX∠CAG,∠BAC=∠XXX,所以∠XXX∠BAC-∠BAG=∠EFC-∠BAG=70°-35°=35°,选D。
2.(2013广东茂名,10,3分)如图,小聪把一块含有60°角的直角三角板的两个顶点放在直尺的对边上,并测得∠1=25°,则∠2的度数是()第2题图A。
15°B。
25°C。
35°D。
45°解析:∠1+∠2+90°=180°,所以∠2=180°-90°-∠1=65°,选D。
3.(2014台湾省,11,3分)如图数轴上有A、B、C、D四点,根据图中各点的位置,判断那一点所表示的数与11﹣239最接近?第3题图A。
AB。
BC。
CD。
D解析:数轴上A、B、C、D四点的坐标分别是-240、-238、-236、-234,与-239最接近的是-238,所以选B。
4.(2014年江西省抚州市6,3分)已知a、b满足方程组2a-b=2a+2b=6,则3a+b的值为A。
8B。
4C。
-4D。
-8解析:将第一个方程式乘以2,得到4a-2b=4,将第二个方程式加上这个式子,得到5a=10,所以a=2,代入第一个方程式,得到b=2,所以3a+b=3×2+2=8,选A。
5.(2014辽宁锦州,8,3分)哥哥与弟弟的年龄和是18岁,弟弟对哥哥说:“当我的年龄是你现在年龄的时候,你就是18岁,”如果现在弟弟的年龄是x岁,哥哥的年龄是y岁,下列方程组正确的是()A。
初中数学知识点及结构图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初步四个章节的内容.第一章 有理数一. 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有理数:(1)凡能写成)0p q ,p (p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2)有理数的分类: ①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3.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4.绝对值:(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2) 绝对值可表示为:⎪⎩⎪⎨⎧<-=>=)0a (a )0a (0)0a (a a 或⎩⎨⎧<-≥=)0a (a )0a (a a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 ≠0,那么a 的倒数是a 1;若ab=1⇔ a 、b 互为倒数;若ab=-1⇔ a 、b 互为负倒数.7. 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 )+c=a+(b+c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10 有理数乘法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1)乘法的交换律:ab=ba ;(2)乘法的结合律:(ab )c=a (bc );(3)乘法的分配律:a (b+c )=ab+ac .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无意义即0a . 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 为正奇数时: (-a)n =-a n 或(a -b)n =-(b-a)n , 当n 为正偶数时: (-a)n =a n 或 (a-b)n =(b-a)n .14.乘方的定义:(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 ×10n 的形式,其中a 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16.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17.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18.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本章内容要求学生正确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在实际生活和学习数轴的基础上,理解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所在。
七年级数学知识思维导图-代数
数轴上某点标1,就是从原点到该点的线段包含1个单位长度,具体长度不 限。
如何确定一个实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在数轴上,除了数0要用原点表示外, 要表示任何一个不为0的实数,根据这个数的正负号确定它所在原点的哪一 边,再在相应的方向上确定它与原点相距几个单位长度,然后画上相应的 点。
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同一个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 面直角坐标系。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先求出组成不等式组的不等式的解集。 2.求出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
二元一次不等式:指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次的不等式。单 个二元一次不等式无法求出解集。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指由几个共含两个未知数的不等式组成的次数为一的不 等式组.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解二元二次不等式组:利用不等式的性质,采取与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类似的 步骤,就可以求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近似数:指与精准数相近的一个数。 四舍五入:将精确数转化为近似数的一种方法。
四舍五入的步骤:看需要保留的位数的前一位,如果该位上的数字是“5”或 者比“5”大,向前进一,如果该位上的数字是“4”或者比“4”小,就舍去。
无理数的定义:无理数是不能用两个整数的比表示的数。无理数不能测量, 即没有度量,所以无理数只能用符号来表示,例如:圆周率π。
实数减法
实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a-b=a+(-b)
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表示为加法运算:a-b=(a)+(-b),a+b=(a)+(b)
乘法:是加法的延伸,意义是计算一个数连序相加几次。
实数乘法
实数乘法法则:两实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作为积 的数值。
初中数学知识点及结构图(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初步四个章节的内容。
第一章 有理数一. 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有理数:(1)凡能写成)0p q ,p (p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2)有理数的分类: ①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4.绝对值:(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2) 绝对值可表示为:⎪⎩⎪⎨⎧<-=>=)0a (a )0a (0)0a (a a 或⎩⎨⎧<-≥=)0a (a )0a (a a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6。
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 ≠0,那么a 的倒数是a 1;若ab=1⇔ a 、b 互为倒数;若ab=-1⇔ a 、b 互为负倒数。
7. 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人教版初中数学章节目录(新版)
21.1 一元二次方程 21.2 解一元二次方程 21.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22.1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22.2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23.1 图形的旋转 23.2 中心对称 23.3 课题学习 图案设计 24.1 圆的有关性质 24.2 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24.3 正多边形和圆 24.4 弧长和扇形面积 25.1 随机事件与概率 25.2 用列举法求概率 25.3 用频率估计概率 26.1 反比例函数 26.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27.1 图形的相似 27.2 相似三角形 27.3 位似 28.1 锐角三角函数 28.2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29.1 投影 29.2 三视图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第十三章 轴对称
八年级 数学 (上 册)
第十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轴对称
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第十五章 分式
八年级 数学 (下 册)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 第十九章 一次函数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九年级 数学 (上 册)
第二十二章 二次函数 第二十三章 旋转 第二十四章 圆
第二十五章 概率初步
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
九年级 数学
(下册)
第二十七章 相似 第二十八章 锐角三角函数
第二十九章 投影与视图
九年级 数学
(下册)
第二十九章 投影与视图
人教版初中数学目录
1.1 正数和负数 1.2 有理数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1.5 有理数的乘方 2.1 整式 2.2 整式的加减 3.1 从算式到方程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4.1 几何图形 4.2 直线、射线、线段 4.3 角 4.4 课题学习 设计制作长方体 形状的包装纸盒 5.1 相交线 5.2 平行线及其判定 5.3 平行线的性质 5.4 平移 6.1 平方根 6.2 立方根 6.3 实数 7.1 平面直角坐标系 7.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8.1 二元一次方程组 8.2 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8.4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9.1 不等式 9.2 一元一次不等式 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0.1 统计调查 10.2 直方图 10.3 课题学习 从数据谈节水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11.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12.1 全等三角形 12.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13.1 轴对称 13.2 轴对称图形 13.3 等腰三角形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数学活动课教学设计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数学活动课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教授活动学生学习活动设计宗旨与意图展示课件揭示课题,复习旧知1、什么是有序实数对?它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点有何关系?2、二元一次方程有多少个解?比如x-y=O请举出几个例子3、填填x-y=O学生回忆和回答:(有序实数与平面直角坐标系里坐标一一对应)复习旧知,知道有序实数对是一对规定了顺序的实数,有序实数与平面直角坐标系里坐标一一对应,为学习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转化成坐标做铺垫,让学生们很快进入有目的的探究状态。
时间:大约5分钟探究一:你能把二元一次方程x - y=0的一个解用一个点表示出来吗?(学生理解转化思想和方法后,教师通过幻灯片把转化的过程具体直观的展示出来)学生观察幻灯片,然后交流探讨,得出结论:把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规定顺序(x值在前,y 值在后,这个解就转化成一个坐标,对应着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一个点)熟悉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到坐标的转化思想,为这节课的学习找到突破口。
通过幻灯片的展示,激发学生兴趣。
让学生更加具体认识到解到坐标的转化思想和过程探究二:(1)你能把二元一次方程x - y=0的无数个解分别用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出来吗?学生得出结论教师再把整个过程通过幻灯片展示出来。
学生交流探讨,(先自己确定出二元一次方程x- y=0 一些解, 按照探究一的思想和方法,每一个解都可以转化成一个坐标,即一个点),实现由局部到总体的转化,为下面二元一次方程转化成图像做铺垫。
幻灯片的展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解转化成点的认识。
(2)幻灯片展示出一些解到点的转化后,马上提问:如果把二元一次方程无数个解都这样转化成点,这些点构成什么图象?学生观察、交流探讨,得出结论:方程的解对应过原点的一条直线,因此方程的图象是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学生用投影展示自己的结果)初步产生数转化成形的思想和方法。
为下面图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打下基础。
探究三:把二元一次方程x+2y=4 的图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里面画出来学生动手操作,然后展示自己的成果,并陈述自己的观点:一般地,任何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图像都是条直线.再次的作图,证实由局部到整体的思想。
七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1)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思维导图⎪⎪⎪⎪⎪⎪⎪⎪⎪⎪⎪⎪⎪⎪⎪⎪⎪⎩⎪⎪⎪⎪⎪⎪⎪⎪⎪⎪⎪⎪⎪⎪⎪⎪⎪⎨⎧⎪⎩⎪⎨⎧⎩⎨⎧⎪⎪⎪⎪⎪⎪⎪⎩⎪⎪⎪⎪⎪⎪⎪⎨⎧⎪⎩⎪⎨⎧⎪⎩⎪⎨⎧⎩⎨⎧⎪⎪⎪⎪⎩⎪⎪⎪⎪⎨⎧⎪⎩⎪⎨⎧⎪⎩⎪⎨⎧作图基本性质定义平移错误的命题假命题—公理,定理—正确的命题真命题—命题—命题与定理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性质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判定,则,推论:若已知直线平行,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平行公理”表示的两条直线平行,用“—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定义平行线同旁内角内错角同位角三线八角所截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垂直对顶角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相交线线行平与线交相)()(321321//////a //)(c a c b b第六章 实数思维导图⎪⎪⎪⎪⎪⎪⎪⎪⎪⎪⎪⎪⎪⎪⎪⎪⎪⎪⎪⎩⎪⎪⎪⎪⎪⎪⎪⎪⎪⎪⎪⎪⎪⎪⎪⎪⎪⎪⎪⎨⎧⎪⎪⎪⎪⎪⎪⎩⎪⎪⎪⎪⎪⎪⎨⎧⎪⎩⎪⎨⎧⎪⎪⎪⎪⎩⎪⎪⎪⎪⎨⎧⎪⎩⎪⎨⎧⎪⎩⎪⎨⎧⎪⎪⎪⎩⎪⎪⎪⎨⎧⎪⎩⎪⎨⎧⎪⎪⎪⎪⎪⎪⎪⎩⎪⎪⎪⎪⎪⎪⎪⎨⎧⎪⎪⎪⎩⎪⎪⎪⎨⎧⎪⎩⎪⎨⎧⎪⎪⎪⎩⎪⎪⎪⎨⎧⎪⎪⎩⎪⎪⎨⎧相同法则、运算律与有理数实数的运算性质、运算、倒数与有理数相同实数的相反数、绝对值性质及运算负无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负有理数正有理数有理数分类实数—用定义和计算器求—求法的立方根是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正数的立方根是负数性质定义立方根(开立方)—用定义和计算器求—求法的平方根是负数没有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性质定义平方根双重非负性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的算术平方根是的算术平方根是正数性质定义算术平方根平方根(开平方)实数0000000a a第七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思维导图⎪⎪⎪⎪⎪⎩⎪⎪⎪⎪⎪⎨⎧⎩⎨⎧⎪⎪⎪⎩⎪⎪⎪⎨⎧⎪⎪⎩⎪⎪⎨⎧平移地理位置应用象限原点纵轴横轴坐标系有序数对概念平面直角坐标系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思维导图⎪⎪⎪⎪⎪⎪⎩⎪⎪⎪⎪⎪⎪⎨⎧⎩⎨⎧⎩⎨⎧⎩⎨⎧⎩⎨⎧求解方法(二次消元)定义)三元一次方程组(拓展求解方程组列写方程组实际问题应用加减消元法代入消元法消元求解法方程解定义概念二元一次方程组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思维导图⎪⎪⎪⎪⎪⎪⎪⎪⎩⎪⎪⎪⎪⎪⎪⎪⎪⎨⎧⎩⎨⎧⎪⎪⎩⎪⎪⎨⎧⎩⎨⎧⎪⎩⎪⎨⎧⎩⎨⎧⎩⎨⎧求解方法(数轴法)定义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实际问题应用去分母去括号求解方法定义一元一次不等式负数,方向改变正数,方向不变两边同乘除两边同加减方向不变性质不等式解集定义概念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思维导图⎪⎪⎪⎪⎪⎪⎪⎪⎪⎪⎪⎩⎪⎪⎪⎪⎪⎪⎪⎪⎪⎪⎪⎨⎧⎪⎪⎪⎪⎪⎩⎪⎪⎪⎪⎪⎨⎧⎪⎪⎩⎪⎪⎨⎧⎩⎨⎧⎪⎪⎪⎪⎩⎪⎪⎪⎪⎨⎧⎩⎨⎧⎩⎨⎧⎩⎨⎧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列频数分布图决定组距和组数分析问题绘制方法频数组距元素定义直方图调查方法定义简单随机抽样调查调查方法定义抽样调查调查方法定义全面调查统计调查数据统计 4.3.2.1.。
初中数学知识点及结构图(新人教版)
级数学(上)知识点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初步四个章节的内容.第一章 有理数一. 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有理数:(1)凡能写成)0p q ,p (p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2)有理数的分类: ①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3.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4.绝对值:(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2) 绝对值可表示为:⎪⎩⎪⎨⎧<-=>=)0a (a )0a (0)0a (a a 或⎩⎨⎧<-≥=)0a (a )0a (a a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 ≠0,那么a 的倒数是a 1;若ab=1⇔ a 、b 互为倒数;若ab=-1⇔ a 、b 互为负倒数.7. 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 )+c=a+(b+c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 10 有理数乘法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1)乘法的交换律:ab=ba ;(2)乘法的结合律:(ab )c=a (bc );(3)乘法的分配律:a (b+c )=ab+ac .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无意义即0a . 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 为正奇数时: (-a)n =-a n 或(a -b)n =-(b-a)n , 当n 为正偶数时: (-a)n =a n 或 (a-b)n =(b-a)n .14.乘方的定义:(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 ×10n 的形式,其中a 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16.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17.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18.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本章内容要求学生正确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在实际生活和学习数轴的基础上,理解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所在。
七年级下册数学所有章节
七年级下册数学所有章节1.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 相交线。
- 平行线及其判定。
- 平行线的性质。
- 平移。
2. 第六章实数。
- 平方根。
- 立方根。
- 实数。
3.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 平面直角坐标系。
-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4.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 二元一次方程组。
- 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 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举例。
5.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 不等式。
- 一元一次不等式。
-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6.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 统计调查。
- 直方图。
每个章节都有其重点和难点,您想先了解哪一部分的详细内容呢?。
二元一次方程组活动课教学设计
课题从图形的角度看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师郑玮班级七(4)本节“数学活动”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节活动课.他们在七年级下册第七章已经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 教系的知识,知道有序实数对与平面直角坐标系里的点一一对应,利用这个知识去 材解决如何在一个平面里确定和区别点的位置,初步接触了数形结合的思想.但它还 分不能解决一些把代数转化成几何的问题.而这节课通过把二元一次方程在平面直 析角坐标系转化成一条直线,让学生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的几何意义,具体接触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为以后学习函数奠定了基础.教 学 理 念教 学 目 标重点难点关键以《新课标》为依据,渗透新的教育理念,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 则,结合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思维灵敏,但思考问题不全面的心理特点和已有 的认知水平开展教学.主要采用的是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注重培 养学生的建构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采用了“问题情境—探索新知—解读探 究、应用与拓展”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经历二元一次方程转换成直线的探索与应 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1、把二元一次方程转化成图形,画图发现二元一次方程的图象是一条直线,了 解二元一次方程图象的定义,感受数形统一的奇妙;2、能从图形的角度解释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情况,并能从图象中读出二元一次 方程组的解,体验从图形角度解释代数问题的直观性和数学思维的理性之美;3、尝试结合背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初步增强提问意识和创新意识. 能从图形的角度解释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情况,并能从图象中读出二元一次方 程组的解,体验从图形角度解释代数问题的直观性和数学思维的理性之美. 1、把二元一次方程方程转化成图形; 2、能从图形的角度解释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情况:同一平面中两条直线相交、 平行和重合分别对应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唯一解、无解和无数解. 3、尝试结合背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初步增强提问意识和创新意识. 在情境中感悟有序数对与点的一一对应是数形结合的根本,突破难点 1;有足够 的思维时空、在思维碰撞中用心领悟,突破难点 2;扑捉课堂学习过程中的灵感、受他人提出的问题的启发,突破难点 3. 独立思考、在交流中感悟、并对比已知方程组的解与其对应的两直线的交点坐标,突出重点.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 环节复 习 旧 知教师内容 问题 1:请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面 各点,并将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4,1),(4,5),(2,2),(5,2).师生活动教师借助几何画 板描点、连线,并 提出问题设计意图复习旧知,知道有序实数与平 面直角坐标系上的点一一对 应,让学生们很快进入有目的 的探究状态.将会出现什么图形?问题 2:有序数对对应着点,二元一次方程是否 对应着某个图形呢?若是,它对应着什么图形 呢?二、探究问题 形成新知 新 〈一〉把二元一次方程转化成图形,画图发现 知 二元一次方程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探熟悉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到坐 标的转化思想,为这节课的学究 讨论把二元一次方程转化为图形的方法习找到突破口.以二元一次方程 x-y=0 为例,怎样把二元一次通过幻灯片的展示,激发方程 x-y=0 转化为图形呢?学生兴趣.让学生更加具体认(1)学生思考,初步交流;识到解到坐标的转化思想和(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探索, 过程有序数对点寻找两者的联系。
初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人教版)
七上: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初步;七下:相交线与平行线、实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数据的收集、整 理与表述;)八上: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轴对称、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分式;八下:二次根式、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一次函数、数据的分析;九上: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旋转、圆、概率初步;九下:二次函数、相似、锐角三角形、投影与视图。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初步四个章节的内容.第一章 有理数 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正数和负数例:温度、增长率、盈利。
说明: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有理数:(1)凡能写成)0p q ,p (p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2)有理数的分类: ①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3、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4、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5、绝对值:(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2) 绝对值可表示为:⎪⎩⎪⎨⎧<-=>=)0a (a )0a (0)0a (a a 或⎩⎨⎧<-≥=)0a (a )0a (a a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6、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7、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 ≠0,那么a 的倒数是a1;若ab=1⇔ a 、b 互为倒数;若ab=-1⇔ a 、b 互为负倒数.8、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9、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 )+c=a+(b+c ).10、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11、有理数乘法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3)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4)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12、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1)乘法的交换律:ab=ba ;(2)乘法的结合律:(ab )c=a (bc );(3)乘法的分配律:a (b+c )=ab+ac .13、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无意义即0a .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14、乘方的定义:(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15、有理数乘方的法则:(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 为正奇数时: (-a)n =-a n 或(a -b)n =-(b-a)n , 当n 为正偶数时: (-a)n =a n 或 (a-b)n =(b-a)n .16、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 ×10n 的形式,其中a 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17、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18、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19、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本章内容要求学生正确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在实际生活和学习数轴的基础上,理解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所在。
初中数学知识点及结构图(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初步四个章节的内容.第一章 有理数一. 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有理数:(1)凡能写成)0p q ,p (p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2)有理数的分类: ①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3.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4.绝对值:(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2) 绝对值可表示为:⎪⎩⎪⎨⎧<-=>=)0a (a )0a (0)0a (a a 或⎩⎨⎧<-≥=)0a (a )0a (a a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 ≠0,那么a 的倒数是a 1;若ab=1⇔ a 、b 互为倒数;若ab=-1⇔ a 、b 互为负倒数.7. 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 )+c=a+(b+c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 10 有理数乘法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1)乘法的交换律:ab=ba ;(2)乘法的结合律:(ab )c=a (bc );(3)乘法的分配律:a (b+c )=ab+ac .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无意义即0a . 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 为正奇数时: (-a)n =-a n 或(a -b)n =-(b-a)n , 当n 为正偶数时: (-a)n =a n 或 (a-b)n =(b-a)n .14.乘方的定义:(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 ×10n 的形式,其中a 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16.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17.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18.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本章内容要求学生正确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在实际生活和学习数轴的基础上,理解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所在。
中考数学常考的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中考数学常考的知识点归纳与总结【七年级上册】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初步认识。
(1)有理数:是初中数学的基础内容,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3 - 6 分,多以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的形式出现,难易度属于简单。
考察内容:有理数以及混合运算(期中、期末必考计算)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和倒数(选择、填空)。
(2)整式的加减: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4分,题型以选择和填空题为主,难易度属于易。
考察内容:①整式的概念和简单的运算,主要是同类项的概念和化简求值;②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的几何意义;③利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分解因式。
(3)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一学习重点内容,主要学习内容有(归纳、总结、延伸)应用题思维、步骤、文字题,根据已知条件求未知。
中考分值约为1-3分,题型主要以选择和填空题为主,极少出现简答题,难易度为易。
考察内容:①方程及方程解的概念;②根据题意列一元一次方程;③解一元一次方程。
题型总结:追击、相遇、时间速度路程的关系、打折销售、利润公式。
(4)几何:角和线段,为下册学三角形打基础。
【七年级下册】相交线和平行线、实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和不等式组和数据库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1)相交线和平行线:相交线和平行线是历年中考中常见的考点。
通常以填空,选择题形式出现。
分值为3-4分,难易度为易。
考察内容:①平行线的性质(公理);②平行线的判别方法;③构造平行线,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3-4分,题型以选择,填空为主,难易度属于易。
考察主要内容:①考察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的坐标特征;②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球函数的值;③考察结合图像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
(3)二元一次方程组:中考分值约为3-6分,题型主要以选择,解答为主,难易度为中。
考察内容:①方程组的解法,解方程组;②根据题意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经济问题。
(4)不等式和不等式组:中考试题中分值约为3-8分,选择,填空,解答题为主。
2024年七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4篇)
2024年七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一、教材编排特点及重点训练内容:本册教材的编排顺序是:相交线与平行线,实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本册书的6章内容涉及《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三个领域,其中“实践与综合应用”以课题学习的形式安排在第九章。
这6章大体上采用相近内容相对集中的方式安排,前一章基本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后章五基本属于“数与代数”领域,这样安排有助于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
在各章具体内容的编写中,又特别注意加强各领域之间的横向联系。
教材编排有如下特点:1.加强与实际的联系,体现由具体-抽象-具体的认识过程.2.注意给学生留出探索和交流的空间,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3.体现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4.强调数学思想方法.本册书突出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转化的思想以及类比的方法.重点训练项目是:通过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教学初步让学生学会简单的推理;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概念与求法,实数的概念及实数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关系;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法与应用;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教法与应用;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二、学生学情:本班学生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学习,虽然期末考试成绩可以,但是发现本班学生尖子生少,中等生较多,差生较多,上课很多学生不认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不是很好,本学期要切实采取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要求:如下表:四、教学措施:1.本学期教学工作重点仍然是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在此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要抓好课前备课,这就要求我要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堂上注重教学方法,努力让不同的学生都学到有用的数学。
2.依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设计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的整体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运用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利于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目录
七年级上
第一章有理数第二章整式的加减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七年级下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七章三角形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八年级上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第十二章轴对称第十三章实数
第十四章一次函数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八年级下
第十六章分式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第十八章勾股定理
第十九章四边形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九年级上
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第二十三章旋转
第二十四章圆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
九年级下
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第二十七章相似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辅导教案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 数学 年 级 七年级
授课教师
课 题 实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二元一次方程组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内容
1、在数轴上点A 、点B 对应的数分别是52-和3, 则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______.
2、若某数的立方根等于这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则这个数是 。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无限小数是无理数;②无理数是无限小数;③无理数的平方一定是无理数;④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4、2(9)-的平方根是 。
5、已知22114
,)1
x y x x y x +-+-+=
+3则(2= 。
6、已知实数a 满足219992000,1999a a a a -+-=-=则 。
7、
21++a 的最小值是________,此时a 的取值是________.
8、330-的小数部分是
9、若y x 262++-=0,则x +y 的立方根是________. 10、观察下列有规律的点的坐标:
依此规律,A 11的坐标为 ,A 12的坐标为 .
11、如图,一个动点在第一象限内及x 轴,y 轴上运动,在第一分钟,它从原点运动到(1,0),第二分钟,从(1,0)运动到(1,1),而后它接着按图中箭头所示在与x 轴,y 轴平行的方向来回运动,且每分钟运动1个单位长度.当动点所在位置分别是(5,5)时,所经过的时间是 分钟,在第1002分钟后,这个动点所
12、一个质点在第一象限及x 轴、y 轴上运动,在第一秒钟,它从原点运动到(0,1),然后接着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即(0,0)→(0,1)→(1,1)→(1,0)→…,且每秒移动一个单位,那么第35秒时质点所在位置的坐标是 .
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有个点P (1,0),点P 第1次向上跳动1个
单位至点P 1(1,1),紧接着第2次向左跳动2个单位至点P 2(﹣1,1),第3次向上跳动1个单位,第4次向右跳动3个单位,第5次又向上跳动1个单位,第6次向左跳动4个单位,…,依此规律跳动下去,点P 第100次跳动至点P 100的坐标是 .点P 第2009次跳动至点P 2009的坐标是 . 14、若35,b a b ++的小数部分是a ,3-5的小数部分是则的值为( ) A 、0 B 、1 C 、-1 D 、2 15、设x 、y 为实数,且554-+
-+=x x y ,则y x -的值是( )
A 、1
B 、9
C 、4
D 、5 16、若正数a 的算术平方根比它本身大,则( )
A.01a <<
B.0a >
C. 1a <
D. 1a > 17、若11a a -=-,则a 的取值范围为( ) A .1a ≥
B .1a ≤
C .1a >
D .1a <
18、若a 与它的绝对值之和为0,则 的值是( ) A .-1 B .
C .
D . 1
19、在直角坐标系中,一只电子青蛙每次向上或向下或向左或向右跳动一格,现知这只青蛙位于(2,﹣3),则经两次跳动后,它不可能跳到的位置是( )
A 、(3,﹣2)
B 、(4,﹣3)
C 、(4,﹣2)
D 、(1,﹣2)
20、已知:实数a 、b 满足条件0)2(12=-+-ab a
试求)
2004)(2004(1)2)(2(1)1)(1(11+++
+++++++
b a b a b a ab
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