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同余
第三章2 同余的应用
证明
(1) 将同余式 ax≡b (mod m) 转化 a1x≡b1 (mod m1)。 设a=da1,b=db1,m=dm1。则一次同余式
ax≡b (mod m)为da1x≡db1 (mod dm1)。 根据定理2.1.10,有 a1x≡b1 (mod m1)。 (2) 同余式a1x≡b1 (mod m1) 有唯一解x≡r (mod m1)
={7k + 2|k∈Z} = {… , - 12, -5, 2, 9, 16, …}
的每个数,都是同余式 x5+x+1≡0 (mod 7) 的解。 所以x≡2 (mod 7) 是同余式的一个解。
例6 模 7 的 5 次同余式 x5+x+1≡0 (mod 7) 当 x=4 时,有45+4+1=1029=7×147≡0 (mod 7) 所以, 4 也是同余式 x5+x+1≡0 (mod 7) 的解。 4 所在剩余类C4={c|c∈Z , c ≡ 4(mod 7)}
x≡r (mod m1)是一次同余式a1x≡b1 (mod m1)的解, 即a1r≡b1 (mod m1)。 因此m1|(a1r-b1), 于是dm1|(da1r-db1),也就是m|(ar-b), 即,ar≡b (mod m)。 故一次同余式a1x≡b1 (mod m1)的解 也是一次同余式ax≡b (mod m)的解。
(ii) 当同余式 (2) 有解时,其解数为 d=(a , m)。
(iii) 若x1是(2)的一个解,则它的全部解可表示为:
x
x1
t
m (a, m)
(mod
m)
,t
0,1,
,(a, m) 1
命题1 设 m 是一个正整数,a 是满足 (a, m)=1的整 数则一次同余式 ax≡b (mod m) 有解,且其解数为1。
初等数论(三)同余
初等数论(三)--同余基本性质:(1) 反身性:(mod )a a m ≡(2) 对称性:若(mod ),a b m ≡则(mod ),b a m ≡(3) 传递性:如果(mod ),a b m ≡(mod ),b c m ≡那么(mod ),a c m ≡以上三个性质说明∙“同余是一个等价关系,Z 中元素可以按照模m 分成m 个类,粗略地讲,用一类中的元素可以认为是相同的”(4) 如果(mod ),a b m ≡(mod ),c d m ≡那么(mod ),(mod ),a c b d m ac bd m ±≡±≡(5) 如果(mod ),a b m ≡那么(mod ),n n a b m ≡(6) 如果(mod )ac ab m ≡,不一定有(mod )c b m ≡(整数之间的乘法消去律不一定成立),(7) 若(mod ),ac bc m ≡则mod (,)m a b c m ⎛⎫≡ ⎪⎝⎭。
因此,(,)1c m =时,才会有(mod )a b m ≡。
例1.若质数5,p ≥并且21p +也是质数,证明:41p +是合数。
例2.对于任何n 个整数的集合,存在一个子集,该子集的元素之和被n 整除。
例3.证明表达式23,95x y x y ++按照相同的,x y 被17整除。
例4.设3p ≥为奇质数且111...21a p b +++=-, 证明:p a 。
作业:证明:3131421x x ++++被7整除。
例5.30对夫妻围着圆桌而坐。
证明:至少有两名妻子到各自丈夫的距离相等。
例6.设(,)1a m =,证明方程(mod )ax b m ≡在{0,1,2,3,...,1}m -中有唯一解。
例7.设01,,,,1,2,3,...n n a b x N x ax b n -∈=+=。
证明:数列12,,....,,...n x x x 不可能都是质数。
例8.证明方程2222x y z xyz ++=只有一个整数解0x y z ===。
[自然科学]同余式
25 + 2 +1=35=5·7≡0( mod 7) 还有解 x≡4(mod 7) , 解数为 2.
12.12.2020
h
4
同余式的基本定理
定理1 若(a , m) = 1,则 ax ≡ b (mod m) 有一解.
证明:因(a , m ) = 1 , 故 0 ,a ,2a , … , (m - 1)a
为m的完全剩余系.故其中有且只有一个r使 ar ≡ b (mod )
故得:x ≡ r (mod m ) 是同余式的唯一解.
12.12.2020
h
5
同余式的基本定理
定理2 若(a , m) = d > 1, d b ,则 ax ≡ b (mod m) 没有解. 证明 若有解 ,则可得: ax ≡ b (mod m) 而d | m, 故由2.1 定理11得到 ax ≡ b (mod d) 从而有 d | b,这与d b 矛盾,所以原同余式无解.
1 (m,a) 事实上,如果同时有同余式
12.12.2020
h
14
同余式的基本定理
ax≡ b(mod m)和 ax1 ≡ b(mod m) 成立, 两式相减得到 a(x- x1 )≡ 0 (mod m) 根据 2.1 定理 10 和定理 8,这等价于
x ≡ x1 (mod m) 因此, 同余式(2)的全部解可写成(7)式,证毕.
第三章 同余式
▪ 同余式的基本概念 ▪ 一次同余式相关定理 ▪ 一次同余式的解法
12.12.2020
h
1
同余式的基本概念
定义 1 设 m 是一个正整数,设 f(x)为多项式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习题第三章答案.doc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习题答案第三章.同余式1.(1)解:因为(3,7)=1 | 2 故原同余式有一个解又3x ≡1(mod7) 所以 特解x 0`≡5(mod7)同余式3x ≡2(mod7)的一个特解x 0≡2* x 0`=2*5≡3(mod7)所有解为:x ≡3(mod7)(2)解:因为(6,9)=3 | 3故原同余式有解又2x ≡1(mod3) 所以 特解x 0`≡2(mod3)同余式2x ≡1(mod3)的一个特解x 0≡1* x 0`=1*2≡2(mod3)所有解为:x ≡2+3t (mod9)t=0,1,2所以解分别为x ≡2,5, 8(mod9)(3)解:因为(17,21)=1 | 14 故原同余式有解又17x ≡1(mod 21) 所以 特解x 0`≡5(mod 21)同余式17x ≡14(mod 21)的一个特解x 0≡14* x 0`=14*5≡7(mod 21) 所有解为:x ≡7(mod 21)(4)解:因为(15,25)=5 不整除9,故原同余式无解2.(1)解:因为(127,1012)=1 | 833 故原同余式有解又127x ≡1(mod1012) 所以 特解x 0`≡255(mod1012)同余式127x ≡833(mod1012)的一个特解x 0≡833* x 0`=833*255≡907(mod1012) 所有解为:x ≡907(mod1012)3.见课本3.2例14.设a,b,m 是正整数,(a,m )=1,下面的方法可以用来求解一次同余方程ax ≡b(mod m)(3)6x ≡7(mod 23)解:依据题意可知,原式与(a%m)x ≡-b[m/a](mod m)同解即与5x ≡-7*3(mod 23)同解,化简得5x ≡2(mod 23).重复使用上述过程,5x ≡2(mod 23)->3x ≡-8(mod 23)->2x ≡10(mod 23)->x ≡5(mod 23). x ≡5(mod 23)即为方程的解。
§3同余课件
即7 的个位数是3.
2018/11/3
77
数学与财经学院
18
例8 设n的十进制表示是 13 xy 45 z , 且792n, 求 x,y,z. 解 因为792 = 8×9×11,故 8n,9n及11n。
8|n 8|45 z z 6.
9n 9(1 3 x y 4 5 z )= 19 x y 9x y 1, (1) 11n 11(z 5 4 y x 3 1) = 3 y x 11(3 y x)。 (2) 即有 x y 1 = 9或18, 3 y x = 0或11
第三章
同 余
• 教学目的和要求 • (1)熟练掌握同余的基本概念及性质。 • (2)熟练掌握剩余类、完全剩余系、简 化剩余系和欧拉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 • (3)熟练掌握欧拉定理、费马定理和解 某些同余问题。 • 本章是初等数论的核心内容,是学生必须 掌握的基础知识。
2018/11/3
数学与财经学院
如: 21 6mod5, 43 7mod10, 3 8mod2
2018/11/3
数学与财经学院
4
§3.1
同余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2、判断a,b对模m同余 ①定义 ②定理1 整数a,b对m同余的充要条件是
m (a b),即a b mt, t Z
注:下面的三个表示是等价的:
解方程组,得到x = 8,y = 0,z = 6。
2018/11/3
数学与财经学院
19
五、弃九法〔验算计算结果〕
若ab c, 则有 ab a b c(mod9)
应用这种方法可以验算较大整数的乘法。 例9. 验算 28997×39495=1145236415是否正确。
同余的运算法则
同余的运算法则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同余的概念最早出现在数论领域,是一种描述整数间的模运算关系的数学概念。
同余的运算法则涉及到模运算的一系列性质和规律,对于解决一些数论问题和密码学中的加密算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同余的概念及其运算法则,并讨论其在数学和应用方面的重要性。
1. 同余的定义在数论中,我们通常使用符号“≡”表示同余关系。
如果两个整数a和b除以一个正整数m的余数相等,即a除以m和b除以m的余数相等,我们就说a与b关于模m同余,记为a≡b(mod m)。
简单来说,同余就是指两个数除以同一个数的余数相等。
12和22关于模5同余,因为12除以5的余数为2,22除以5的余数也为2,即12≡22(mod 5)。
2. 同余的运算法则在模运算中,同余有着一系列的运算法则。
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法则来简化模运算的计算,并处理一些复杂的数论问题。
(1)同余的传递性如果a≡b(mod m)且b≡c(mod m),那么可以推出a≡c(mod m)。
这就是同余关系的传递性,即如果两个数与同一个模同余,那么它们之间也是同余的。
举例来说,如果5≡15(mod 10)且15≡25(mod 10),那么可以推出5≡25(mod 10)。
(2)同余的对称性和反对称性(3)同余的加法和乘法性质对于同余关系来说,加法和乘法都具有良好的性质。
(4)同余的幂运算性质如果a≡b(mod m),那么对于任意正整数n,有a^n≡b^n(mod m)。
即同余数的幂运算后依然同余。
(5)同余的逆元如果a在模m下存在逆元,即存在整数b使得ab≡1(mod m),那么我们称b是a的逆元。
对于素数模m来说,任意整数a在模m下都有逆元。
同余的概念在数论和密码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1)同余在数论中的应用在数论中,同余可以用来证明一些整数性质和解决一些数论问题。
在证明费马小定理和欧拉定理等定理时就会用到同余的性质。
在密码学中,同余的概念有着重要的应用。
同余的 概念与性质
由上例可知,同样的两个数关于不同的模同余关系可能不相同.
例3. 2 求证:(1) 如果a除以m的余数为r(0≤r<m), 那么 a≡r (modm); (2)如果a ≡r (modm),0≤r<m,那么a 除以m的 余数为r。
证明 (1) 由题意得可设, a=mq+r ( 0≤r<m ) . 由于0≤r<m ,所以r除以m的不完全商为0,余数为r,即 r =m· 0+r ( 0≤r<m ) . 根据同余概念,可得a≡r(modm); (2) 因为a ≡ r(modm),所以由同余概念可得· a=mq1+R , r=mq2+R,( 0≤R<m ), 又因为0≤r<m,所以q2=0,即R=r. 因此 得 a=mq1+r (0≤r<m).即a被m除,所得的余数为r.
例3. 12 把由1开始的自然数依次写下来,直写到 第201位为止,就是 201位
12345678910111213…
试问这个数除以3的余数等于几?
解 因为1~9写在一起构成九位数,10~99写在一 起为90 X 2=180位数,所以由1开始的自然数依 次写到99,合计为189位数,由于201-189=12, 因此只需在1写到99后再写上100,101,102,103 四个数.即从1开始的自然数依次写到103就构成 一个201位数(由103个连续的自然数组成). 因为每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各位数字之和能被3除, 103≡1(mod3),所以这个数除以3的余数为1.
从例3.6的证明,还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
如果 a ≡ b (modm),又d 能整除m以及整除a,b两 个数中的一个,则d 必能整除a,b中的另一个.
同余定理-
同余定理同余定理是关于模运算的一个重要理论,它能解决很多与模运算相关的问题。
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中,同余定理经常被用于计算和密码学中。
同余定义和符号同余是一个抽象的数学概念,用来描述两个整数之间的关系。
当两个整数除以另一个整数得到的余数相同时,它们被称为同余的。
在数学符号上,同余用符号≡表示,如下所示:a ≡b (mod m)其中a、b、m是整数,称为同余方程,其中mod表示“模”。
实际上,同余定理是一个等式,它表示:对于给定的模数m,如果两个整数a和b满足模数m时的余数相同(即a mod m = b mod m),那么这两个整数就是同余的。
例如,我们可以把它简写成a = b (mod m),这意味着a和b在模m下有相同的余数。
同余定理的三种形式同余定理有三种形式:基本形式、加法形式和乘法形式。
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用途。
1. 基本形式最常见的同余定理形式是基本形式,也被称为恒等式。
它表示:如果a和b在模m下有相同的余数,那么它们是同余的。
a≡b(mod m) ⇔ a mod m = b mod m2. 加法形式加法形式表示:如果a、b、c在模m下同余,那么a+b、b+c、a+c在模m下也同余。
如果 a ≡ b (mod m) 且 c ≡ d (mod m),则a + c ≡b + d (mod m)证明:根据同余定义,我们有:a ≡b (mod m)那么,我们可以将a和b分别表示出来:a =b + km其中k是一个整数。
同样地,我们也有:c ≡d (mod m)c =d + lm将它们相加,得到:a + c =b + km + d + lm = b + d + (k + l)m 将其转化为同余符号,得到:a + c ≡b + d (mod m)这证明了加法形式的同余定理。
3. 乘法形式乘法形式表示:如果a、b、c在模m下同余,那么ab和bc在模m下也同余。
如果 a ≡ b (mod m) 且 c ≡ d (mod m),则ac ≡ bd (mod m)证明:根据同余定义,我们有:a ≡b (mod m)那么,我们可以将a和b分别表示出来:a =b + km其中k是一个整数。
(5)-第三章-同余、剩余类、完全剩余系
第17页,共39页。
显 然 , a 对 模 m的 逆 c不 是 惟 一 的 .当c 是 a 对 模 m 的 逆 时 , 任 一 c ' c (mod m)也 一 定 是 a 对 模 m 的 逆;由 性 质 知 , a 对 模 m 的 任 意 两 个 逆 c1,c2必 有 c1 c2 ( mo d m) .
证 由 定 理 知 , 存 在 x0, y0,使 得 a x0 m y0 1 . 取 c x0 既 满 足 要 求 .
由 此 提 供 一 种 求 a1(mo d m)有 效 的 方 法 , 这是Euclid算法的又一重要应用.
116
第16页,共39页。
例 求模 p 11所有元的逆元. 解 由 1( - 1 0 ) + 1 1 = 1 得 11 (10) 1 (mod 11) 由 2 ( - 5 ) + 1 1 = 1 得 21 ( 5) 6 (mod 11); 同样计算得: a 1 2 3 4 5 6 7 8 9 10 a1 1 6 4 3 9 2 8 7 5 10
证 同余式( 7) 即m c(a b), 这等价于
m c (a b). (c,m) (c,m)
由 定 理 及 ( m / (c,m),c / (c,m)) = 1 知 ,
这等价于 m (a b).
115
(c, m)
第15页,共39页。
性 质 若 m 1,(a,m) 1,则 存 在 c 使 得 ca 1 (mod m),我 们 把 c 称 为 是 a 对 模 m 的 逆 , 记 作 a1 b ( mo d m)或 a1.
明年的今天(2016年4月8日)是星期五
4 第4页,共39页。
定 义 给 定 一 个 正 整 数 m,把 它 叫 做 模. 如 果 用 m去除任意两个整数a与b所得的余数相同, 我们 就 说 a ,b 对 模 m同 余,记 作 a b (mod m). 如 果 余 数 不 同,我 们 就 说 a ,b 对 模 m 不 同 余,记 作 a b (mod m).
同余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4.证明:641 232 1 解:依次计算对模641的同余数
22 4,24 16,28 256, 216 256 256 154(mod641) 232 154 154 1(mod641) 232 1 0(mod641)
5.设a为奇数,则a2n 1(mod 2n2 ) (n 1). 解:设a = 2m 1, 当n = 1时,有 a2 = (2m 1)2 = 4m(m 1) 1 1 (mod 23)(*)成立。 设式(*)对于n = k成立,则有
a2k 1(mod 2k2 ) a2k 1 q 2k2 所以 a2k1 (1 q 2k2 )2 1 q 2k3 q2 2(k2)2 记 1 q'2k3 1(mod 2k3 ),q' Z. 这说明式(*)当n = k 1也成立。由归纳法得证.
一般地,求a bc 对模m的同余的步骤如下: ① 求出整数k,使ak 1 (mod m);
② 求出正整数r,r < k,使得bc r (mod k);
③ abc ar (mod m)
——减小幂指数
练习:若a Z ,证明 10|a1985 a1949 . 提示:a5 a(mod10)
一、问题的提出 1、今天是星期一,再过100天是星期几? 再过1010 天呢? 2、3145×92653=2910 93995的横线处漏写了一个 数字,你能以最快的办法补出吗?
3、13511,13903,14589被自然数m除所得余数 相同,问m最大值是多少?
同余
或21+X+Y=36,X-Y+13=22
X+Y=6,X-Y=-2,或X+Y=15,X-Y=9, 解得X=2,Y=4。
例3 :求111 被7除的余数。
50
解:∵111111被7整除,
∴
11 1
50
≡11(mod 7)≡4(mod 7)
即余数为4。
例4:求( 257
解: ( 257
i0
( 1 ) a i (mod
i
7)
n
即有7|a的充要条件是 7| 对模11和13同理可证。 注:这里用的是1000进制。
( 1) a i
i
i0
例1:1234567891011…2005 除以3的余数是多少.
解:因为一个数除以3的余数,即其各位数字和 除以3 的余数.所以所求余数
解:两边关于9同余,则有8*3 所以错误. 5,不成立
例判断 28997*39495=1114523641 5是否正确
解:两边关于9同余,则有8*3 所以错误. 5,不成立
定义:称k0 ,k1,…km-1叫做模m的剩余类,设 a0,a1…am-1是m个整数,并且其中任何两数都不 在一个剩余类里,则a0,a1…am-1叫做模m的一个 完全剩余系(简称完系)
第三章 同余
§1 同余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接触到一些周 期为正整数性的问题.例如:问火车下午2 点从金华出发,30小时后到广州,则到广州 是几点?就是24去除30所得的余数6加2,即 晚上8点到广州,这就是同余问题.今天是星 期一,问过了100天后是星期几等…….,现 在同余理论已发展成为初等数论中内容丰
b. 由同余的定义可知: 相等必同余,同余未 必相等,不同余肯定不相等,这是一种很好 的方法,尤其在证明不相等时非常有用。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第3章 一次同余方程-1
一次同余方程-举例
•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 第3章
一次同余方程-举例
•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 第3章
一次同余方程-性质
•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 第3章
一次同余方程-举例
•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 第3章
一次同余方程-性质
•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 第3章
一次同余方程-性质
•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 第3章
一次同余方程-性质
•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 第3章
一次同余方程-求解步骤
•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 第3章
一次同余方程-求解
•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 第3章
一次同余方程-举例
•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 第3章
一次同余方程-举例
•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 第3章
一次同余方程-举例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 第3章
一次同余方程-举例
•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 第3章
一次同余方程-性质
•
《信息安全数学 第3章
一次同余方程-性质
•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 第3章
一次同余方程-性质
•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 第3章
一次同余方程-性质
•
•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 第3章
一次同余方程-举例
•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 第3章
逆元
•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 第3章
作业-3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 第3章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第3章 一次同余方程-1
3.1 一次同余方程
•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 第3章
同余方程的解
人教版高中选修(B版)4-6第三章同余方程课程设计
人教版高中选修(B版)4-6第三章同余方程课程设计1. 选题意义同余方程是高中数学中一个重要而又基础的概念,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同余关系和同余方程的基本概念、性质以及应用。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深化同余方程的学习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升其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适用对象本次课程设计适用于高中数学选修(B版)4-6第三章同余方程的教学内容中。
适合高中学生,尤其是对数学感兴趣且较为踏实的学生。
3. 教学目标•理解和掌握同余关系和同余方程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掌握解决同余方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能够计算小范围的同余方程,同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本次课程设计主要分为以下4个部分:•同余关系•同余方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同余方程的解法•同余方程的应用教学方法本次课程将采用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和实例演练等多种教学方法,力求深化学生理解和掌握同余方程的概念和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5. 教学步骤第一步:同余关系讲解同余关系的定义和概念,理解同余关系的基本性质。
第二步:同余方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在同余关系理解的基础上,讲解同余方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深入理解同余方程的解法。
第三步:同余方程的解法介绍同余方程的解法,包括试除法、欧几里得算法和扩展欧几里得算法等。
第四步:同余方程的应用通过示例演练的方式,介绍同余方程的应用,如中国剩余定理、同余方程的模重心等。
6. 教学评估本次课程设计将采用笔试、说明和实例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考评。
笔试重点考察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程度和计算能力。
说明题型则重点考察学生对重点问题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实例解决问题题型则重点考察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的能力。
7. 总结同余方程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本次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同余方程的概念和方法,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选修46第三章同余2欧拉定理120
选修46第三章同余2欧拉定理 测试题 2019.91,已知△ABC 中,a =4,b =43,∠A =30°,则∠B 等于( )A .30°B .30°或150°C .60°D .60°或120°2,若,则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不等式有( )① ② ③ ④A .1个B .2个C .3个D .4个3,已知集合,则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为( )A .0B .1C .2D .不确定4,直线的倾斜角的范围是( )A .B .C .D .5,对任意实数K ,直线()011=--+Ky x K 与圆022222=---+y x y x 的位置关系是( )A .相交B .相切C .相离D .与K 的值有关6,在等差数列中,,,为数列的前项和,则使的的最小值为( )A .10B .11C .20D .217,在小时候,我们就用手指练习过数数. 一个小朋友按如图所示的规则练习数数,数到2008时对应的指头是( )110a b <<a b ab +<a b >a b <2b a a b +>()()(){}223,,2144M x y x N x y x y ⎧⎫==-=-+-=⎨⎬⎩⎭M Ncos 10x y α+-=3,,4224ππππ⎡⎫⎛⎫⎪ ⎪⎢⎣⎭⎝⎭30,,44πππ⎡⎤⎡⎫⎪⎢⎥⎢⎣⎦⎣⎭30,4π⎡⎫⎪⎢⎣⎭3,44ππ⎡⎤⎢⎥⎣⎦{}n a 10110,0a a <>1110a a >且n S {}n a n 0n S >nA .大拇指B .食指C .中指D .无名指8,已知函数,,若当[]1,1-∈x 时,0)(>x f 恒成立,则b 的取值范围是( )A .01<<-bB .1-<b 或 2>bC .2>bD .不能确定9,从点向圆作切线,切线长度的最小值等于( )A .4B .C .5D .10,已知集合}122|{≤-=x x x A ,集合}0)12(|{22<+++-=m m x m x x B (1)求集合A 、B ;(2)若B ⊆A ,求m 的取值范围。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第3章 一次同余方程-2
同余方程的解数
•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 第3章
•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 第3章
•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 第3章
•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 第3章
中国剩余定理- 扩展
•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 第3章
中国剩余定理- 扩展
•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 第3章
中国剩余定理- 扩展
•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 第3章
中国剩余定理-应用
•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 第3章
中国剩余定理-应理-小模数
•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 第3章
【人物传记】 秦九韶(1202-1261), 字道古, 中国南宋 数学家, 出生于中国四川省. 他有十年时间在于成吉 思汗率领的蒙古军队作战的前线度过. 根据他的叙述, 他向一位隐士学习了数学. 在前线的日子里, 他研究 了一些数学问题. 选取了其中的81个, 将其分为9部分, 写成了《数学九章》. 此书包括了线性同余方程组、 中国剩余定理、代数方程、几何图形的面积、线性 方程组等.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 第3章
中国剩余定理
•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 第3章
中国剩余定理-证明
•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 第3章
中国剩余定理-证明
•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 第3章
中国剩余定理-例题
•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 第3章
中国剩余定理-例题
•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 第3章
中国剩余定理-应用
•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 第3章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第3章 一次同余方程-2
3.2 一次同余方程组
•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 第3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n
证明 由定理2.1.3和已知: p m n 又ab=c, 故 . ( ∑ a i )( ∑ b j ) ≡ ( ∑ c k )(mod 9 ) , i=0 j=0 k=0 可见, 若
( ∑ ai )( ∑ b j ) ≡ ( ∑ c k )(mod 9)
i =0 j =0 k =0
m
n
p
则可判断乘积ab=c是错误的, 这即是弃九法之原则 这即是弃九法之原则.
II
(弃九法 若ab=c, 其中a>0, b>0, 并且 弃九法) 其中a>0, 并且, 弃九法
m i
nபைடு நூலகம்
a = ∑ a i ⋅ ( − 1) , b =
i=0
∑b
j=0
j
⋅ 10 ,
j
c = ∑ ck ⋅10 k
p
k =0
p
则:
(∑ ai )(∑ b j ) ≡ (∑ ck )(mod 9)
i =0 j =0 k =0
接下来谈谈本节所列性质在算术里的两个应用
I. 检验因数的一些方法 整除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它 A 一个整数能被3(9)整除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它 的十进位数码的和能被3(9 9)整除.
•证明 设a是一正整数,并将a写成 写成10进位数的形式: a = an10n + an −110n −1 + L + a110 + a0, 0 ≤ ai < 10 因为10≡1(mod3),所以我们得到 所以我们得到
由同余的定义可以得到下列性质 :
①甲 a≡a (mod m). ②乙 若a≡b(mod m), 则 b≡a(mod m). ③丙 若a≡b(mod m), b≡ ≡c(mod m), 则 a≡c(mod m).
定理1 两个整数a,b对于模m同余的充分与必要条件是 同余的充分与必要条件是m|(a- b),即a=b+mt a=b+mt,t是整数。 证明: 证明: ∵ a ≡ b (modm) ∴ a=mq1+r , b=mq2+r,( 0≤r<m ), = = , -(mq +r)= )=m(q1-q2), ∴ a- b =mq1+r -( 2+r)= , m |(a-b)。 a- 。 从而由整除的定义得
设a=mq1+r1,(0≤r1<m), b=mq = =mq2+r2 ,(0≤r2<m), , a- b=m (q1-q2) + (r1-r2 ), 则 = - - 2 ), 所以m|(r1- r2 ),而0≤r1<m ,0≤r2<m 故| r1-r2 因为 m |(a-b). 所以 - , - |<m, 又因为 | r1-r2 |≥0,所以 - , 只有r1- 所以a 只有 -r2 =0,即r1=r2 , = 所以 ≡ b (modm)
定理2 定理2
若A
己 若a ≡ b (modm),且a= a1d d,b=b1d , (d,m)=1, 则a1≡b1 (modm)。 庚 (i)若a ≡ b (modm),k>0,则若 则若ak≡ bk (modmk)。 (ii)若a ≡ b (modm),d是a,b a,b及mde任一正公因数,则 (a/d)≡(b/d) (mod(m/d)). 辛 若a ≡ b (modmi ),i=1,2,...,k,则a ≡ b (mod[m1,…,mk ] )。 i=1,2,...,k,则 壬 若a ≡ b (modm),d|m , d d>0,则 a ≡ b (modd) 。 癸 若a ≡ b (modm), (a,m)= (b,m),因而若d能整除m )= 及a,b二数之一,则d必能整除 必能整除a,b中的另一个。
由性质癸 ,即知,3 | a当且仅当3 | ∑ ai 。同法可证 a. 当且仅当3 同法可证9| 当且仅当
i =0
m
B 设正整数
a = ∑ ai ⋅1000
i =0
m
i
则7(或11,或13)整除a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7(或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m 11,或13)整除 ∑ ai ⋅ (−1) i
i =0
第三章
同余
第一节 同余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性质 §1 同余的概念 §2 同余的性质 §3 同余的应用 3
§1 同余的概念
给定一正整数m, 把它叫做模。如果用m 定义 给定一正整数m, 把它叫做模。如果用 去除任意两个整数a和b所得余数相同 所得余数相同, 去除任意两个整数 和b所得余数相同 则称 a,b为对模 同余 记作 ≡b(mod m); 若余数 为对模m同余 为对模 同余, 记作a≡ 不同, 为对模m不同余, 不同 则称 a,b为对模m不同余 记作 ≡ 为对模 不同余 记作a b(mod m).
由定理1及整数性质可得下列性质 由定理 及整数性质可得下列性质
丁 (i)若a ≡ b (modm), c ≡ d (modm), 则 a+c ≡b+d (modm)。 (ii)若a +b≡ c (modm), ),则a ≡c-b (modm)。 戊 若a ≡ b (modm), c ≡ d (modm),则 ac ≡bd (modm), 特别的,若a ≡ b (modm), ,则若ak≡ bk (mod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