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习题课集合学案人教A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人教版A版必修一)配套课时作业:第1章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1.1习题课 Word版含解析

高中数学(人教版A版必修一)配套课时作业:第1章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1.1习题课 Word版含解析

§1.1习题课课时目标1.巩固和深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2.重点掌握好集合间的关系与集合的基本运算.1.若A={x|x+1>0},B={x|x-3<0},则A∩B等于()A.{x|x>-1}B.{x|x<3}C.{x|-1<x<3}D.{x|1<x<3}2.已知集合M={x|-3<x≤5},N={x|x<-5或x>5},则M∪N等于() A.{x|x<-5或x>-3}B.{x|-5<x<5}C.{x|-3<x<5}D.{x|x<-3或x>5}3.设集合A={x|x≤13},a=11,那么()A.a A B.a∉AC.{a}∉A D.{a}A4.设全集I={a,b,c,d,e},集合M={a,b,c},N={b,d,e},那么(∁M)∩(∁I N)等于()IA.∅B.{d}C.{b,e}D.{a,c}5.设A={x|x=4k+1,k∈Z},B={x|x=4k-3,k∈Z},则集合A与B的关系为____________.6.设A={x∈Z|-6≤x≤6},B={1,2,3},C={3,4,5,6},求:(1)A∪(B∩C);(2)A∩(∁A(B∪C)).一、选择题1.设P={x|x<4},Q={x|x2<4},则()A.P⊆Q B.Q⊆PC.P⊆∁R Q D.Q⊆∁R P2.符合条件{a}P⊆{a,b,c}的集合P的个数是()A.2B.3C.4D.53.设M={x|x=a2+1,a∈N*},P={y|y=b2-4b+5,b∈N*},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M=P B.M PC.P M D.M与P没有公共元素4.如图所示,M,P,S是V的三个子集,则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A.(M∩P)∩S B.(M∩P)∪SC.(M∩S)∩(∁S P) D.(M∩P)∪(∁V S)5.已知集合A={x|a-1≤x≤a+2},B={x|3<x<5},则能使A⊇B成立的实数a的范围是()A.{a|3<a≤4}B.{a|3≤a≤4}C.{a|3<a<4}D.∅二、填空题6.已知集合A={x|x≤2},B={x|x>a},如果A∪B=R,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7.集合A={1,2,3,5},当x∈A时,若x-1∉A,x+1∉A,则称x为A的一个“孤立元素”,则A中孤立元素的个数为____.8.已知全集U={3,7,a2-2a-3},A={7,|a-7|},∁U A={5},则a=________.9.设U=R,M={x|x≥1},N={x|0≤x<5},则(∁U M)∪(∁U N)=__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10.已知集合A={x|-1≤x<3},B={x|2x-4≥x-2}.(1)求A∩B;(2)若集合C={x|2x+a>0},满足B∪C=C,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11.某班50名同学参加一次智力竞猜活动,对其中A,B,C三道知识题作答情况如下:答错A者17人,答错B者15人,答错C者11人,答错A,B者5人,答错A,C者3人,答错B,C者4人,A,B,C都答错的有1人,问A,B,C都答对的有多少人?能力提升12.对于k∈A,如果k-1∉A且k+1∉A,那么k是A的一个“孤立元”,给定S={1,2,3,4,5,6,7,8},由S的3个元素构成的所有集合中,不含“孤立元”的集合共有几个?13.设数集M={x|m≤x≤m+34},N={x|n-13≤x≤n},且M,N都是集合U={x|0≤x≤1}的子集,定义b-a为集合{x|a≤x≤b}的“长度”,求集合M∩N 的长度的最小值.将题目中符号语言准确转化为文字语言.2.集合运算的法则可借助于Venn图理解,无限集的交集、并集和补集运算可结合数轴,运用数形结合思想.3.熟记一些常用结论和性质,可以加快集合运算的速度.4.在有的集合题目中,如果直接去解可能比较麻烦,若用补集的思想解集合问题可变得更简单.§1.1习题课双基演练1.C[∵A={x|x>-1},B={x|x<3},∴A∩B={x|-1<x<3},故选C.]2.A[画出数轴,将不等式-3<x≤5,x<-5,x>5在数轴上表示出来,不难看出M∪N={x|x<-5或x>-3}.]3.D4.A[∵∁I M={d,e},∁I N={a,c},∴(∁I M)∩(∁I N)={d,e}∩{a,c}=∅.]5.A=B解析4k-3=4(k-1)+1,k∈Z,可见A=B.6.解∵A={-6,-5,-4,-3,-2,-1,0,1,2,3,4,5,6}(1)又∵B∩C={3},∴A∪(B∩C)={-6,-5,-4,-3,-2,-1,0,1,2,3,4,5,6}.(2)又∵B∪C={1,2,3,4,5,6},∴∁A(B∪C)={-6,-5,-4,-3,-2,-1,0}∴A∩(∁A(B∪C))={-6,-5,-4,-3,-2,-1,0}.作业设计1.B[Q={x|-2<x<2},可知B正确.]2.B[集合P内除了含有元素a外,还必须含b,c中至少一个,故P={a,b},{a,c},{a,b,c}共3个.]3.B[∵a∈N*,∴x=a2+1=2,5,10,….∵b∈N*,∴y=b2-4b+5=(b-2)2+1=1,2,5,10,….∴M P.]4.C [阴影部分是M ∩S 的部分再去掉属于集合P 的一小部分,因此为(M ∩S )∩(∁S P ).]5.B [根据题意可画出下图.∵a +2>a -1,∴A ≠∅.有⎩⎨⎧a -1≤3,a +2≥5.解得3≤a ≤4.] 6.a ≤2解析 如图中的数轴所示,要使A ∪B =R ,a ≤2.7.1解析 当x =1时,x -1=0∉A ,x +1=2∈A ;当x =2时,x -1=1∈A ,x +1=3∈A ;当x =3时,x -1=2∈A ,x +1=4∉A ;当x =5时,x -1=4∉A ,x +1=6∉A ;综上可知,A 中只有一个孤立元素5.8.4解析 ∵A ∪(∁U A )=U ,由∁U A ={5}知,a 2-2a -3=5,∴a =-2,或a =4.当a =-2时,|a -7|=9,9∉U ,∴a ≠-2.a =4经验证,符合题意.9.{x |x <1或x ≥5}解析 ∁U M ={x |x <1},∁U N ={x |x <0或x ≥5},故(∁U M )∪(∁U N )={x |x <1或x ≥5}或由M ∩N ={x |1≤x <5},(∁U M )∪(∁U N )=∁U (M ∩N )={x |x <1或x ≥5}.10.解 (1)∵B ={x |x ≥2},∴A ∩B ={x |2≤x <3}.(2)∵C={x|x>-a2},B∪C=C⇔B⊆C,∴-a2<2,∴a>-4.11.解由题意,设全班同学为全集U,画出Venn图,A表示答错A的集合,B 表示答错B的集合,C表示答错C的集合,将其集合中元素数目填入图中,自中心区域向四周的各区域数目分别为1,2,3,4,10,7,5,因此A∪B∪C中元素数目为32,从而至少错一题的共32人,因此A,B,C全对的有50-32=18人.12.解依题意可知,“孤立元”必须是没有与k相邻的元素,因而无“孤立元”是指在集合中有与k相邻的元素.因此,符合题意的集合是:{1,2,3},{2,3,4},{3,4,5},{4,5,6},{5,6,7},{6,7,8}共6个.13.解在数轴上表示出集合M与N,可知当m=0且n=1或n-13=0且m+34=1时,M∩N的“长度”最小.当m=0且n=1时,M∩N={x|23≤x≤34},长度为34-23=112;当n=13且m=14时,M∩N={x|14≤x≤13},长度为13-14=112.综上,M∩N的长度的最小值为1 12.。

高中数学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导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1 学案

高中数学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导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1 学案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1. 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 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3. 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一、课前准备(预习教材P 2~ P 3,找出疑惑之处)讨论: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上午8点,高一年级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 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引入: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集合是近代数学最基本的内容之一,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它还渗透到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其术语的科技文章和科普读物中比比皆是,学习它可为参阅一般科技读物和以后学习数学知识准备必要的条件.二、新课导学 ※ 探索新知探究1:考察几组对象: ① 1~20以内所有的质数;②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 ③ 所有的锐角三角形;④ 2x , 32x +, 35y x -, 22x y +; ⑤ 东升高中高一级全体学生; ⑥ 方程230x x +=的所有实数根;⑦ 隆成日用品厂2008年8月生产的所有童车; ⑧ 2008年8月,广东所有出生婴儿. 试回答:各组对象分别是一些什么?有多少个对象?新知1: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 ),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set ).试试1:探究1中①~⑧都能组成集合吗,元素分别是什么?探究2:“好心的人”与“1,2,1”是否构成集合?新知2:集合元素的特征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是互异的,是无序的,即集合元素三特征.确定性:某一个具体对象,它或者是一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或者不是该集合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互异性: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顺序.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称这两个集合 .试试2:分析下列对象,能否构成集合,并指出元素: ① 不等式30x ->的解; ② 3的倍数;③ 方程2210x x -+=的解; ④ a ,b ,c ,x ,y ,z ; ⑤ 最小的整数;⑥ 周长为10 cm 的三角形; ⑦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⑧ 全班每个学生的年龄; ⑨ 地球上的四大洋; ⑩ 地球的小河流.探究3:实数能用字母表示,集合又如何表示呢?新知3:集合的字母表示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集合的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 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belong to)集合A ,记作:a ∈A ; 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not belong to)集合A ,记作:a ∉A .试试3: 设B 表示“5以内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则5 B ,0.5 B , 0 B , -1 B .探究4:常见的数集有哪些,又如何表示呢?新知4:常见数集的表示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记作N ; 正整数集:所有正整数的集合,记作N *或N +; 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 ; 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 ; 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 .试试4:填∈或∉:0 N ,0 R ,3.7 N ,3.7 Z ,.探究5:探究1中①~⑧分别组成的集合,以及常见数集的语言表示等例子,都是用自然语言来描述一个集合. 这种方法语言文字上较为繁琐,能否找到一种简单的方法呢?新知5: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 }”括起来,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 注意:不必考虑顺序,“,”隔开;a 与{a }不同.试试5:试试2中,哪些对象组成的集合能用列举法表示出来,试写出其表示.※ 典型例题例1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① 15以内质数的集合;② 方程2(1)0x 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③ 一次函数y x =与21y x =-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变式:用列举法表示“一次函数y x =的图象与二次函数2y x =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三、总结提升 ※ 学习小结①概念:集合与元素;属于与不属于;②集合中元素三特征;③常见数集及表示;④列举法.※ 知识拓展集合论是德国著名数学家康托尔于19世纪末创立的. 1874年康托尔提出“集合”的概念:把若干确定的有区别的(不论是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合并起来,看作一个整体,就称为一个集合,其中各事物称为该集合的元素. 人们把康托尔于1873年12月7日给戴德金的信中最早提出集合论思想的那一天定为集合论诞生日.※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某个村子里的高个子组成一个集合B .所有小正数组成一个集合C .集合{1,2,3,4,5}和{5,4,3,2,1}表示同一个集合D .1361,0.5,,,2242. 给出下列关系: ①12R=;②Q ;③3N +-∉;④.Q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3. 直线21y x =+与y 轴的交点所组成的集合为( ). A. {0,1} B. {(0,1)}C.1{,0}2- D.1{(,0)}2-4. 设A表示“中国所有省会城市”组成的集合,则:深圳A;广州A. (填∈或∉)5. “方程230x 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用列举法表示为____________.1.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由小于10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2)10的所有正约数组成的集合;(3)方程2100x 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2. 设x∈R,集合2{3,,2}A x x x=-.(1)求元素x所应满足的条件;(2)若2A-∈,求实数x.§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2)1. 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 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3. 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一、课前准备(预习教材P4~ P5,找出疑惑之处)复习1: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 .其中的每个对象叫作 .集合中的元素具备、、特征.集合与元素的关系有、 .复习2:集合2{21}A x x=++的元素是,若1∈A,则x= .复习3:集合{1,2}、{(1,2)}、{(2,1)}、{2,1}的元素分别是什么?四个集合有何关系?二、新课导学※学习探究思考:①你能用自然语言描述集合{2,4,6,8}吗?②你能用列举法表示不等式13x-<的解集吗?探究:比较如下表示法① {方程210x-=的根};②{1,1}-;③2{|10}x R x∈-=.新知: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一般形式为{|}x A P∈,其中x代表元素,P是确定条件.试试:方程230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用描述法表示为 .※典型例题例1 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方程2(1)0x 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2)由大于10小于2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练习: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方程340x 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2)所有奇数组成的集合.小结:用描述法表示集合时,如果从上下文关系来看,x R∈、x Z∈明确时可省略,例如{|21,}x x k k Z=-∈,{|0}x x>.例2 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抛物线21y x=-上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2)方程组3222327x yx y+=⎧⎨+=⎩解集.变式:以下三个集合有什么区别.(1)2{(,)|1}x y y x=-;(2)2{|1}y y x=-;(3)2{|1}x y x=-.反思与小结:①描述法表示集合时,应特别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如2{(,)|1}x y y x=-与2{|1}y y x=-不同.②只要不引起误解,集合的代表元素也可省略,例如{|1}x x>,{|3,}x x k k Z=∈.③集合的{ }已包含“所有”的意思,例如:{整数},即代表整数集Z,所以不必写{全体整数}.下列写法{实数集},{R}也是错误的.④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要注意,一般集合中元素较多或有无限个元素时,不宜采用列举法.※动手试试练1. 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大于0的所有奇数.练2. 已知集合{|33,}A x x x Z=-<<∈,集合2{(,)|1,}B x y y x x A==+∈. 试用列举法分别表示集合A、B.三、总结提升※学习小结1. 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自然语言、列举法、描述法);2. 会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 知识拓展1. 描述法表示时代表元素十分重要. 例如:(1)所有直角三角形的集合可以表示为:{|}x x 是直角三角形,也可以写成:{直角三角形}; (2)集合2{(,)|1}x y y x =+与集合2{|1}y y x =+是同一个集合吗?2. 我们还可以用一条封闭的曲线的内部来表示一个集合,即:文氏图,或称Venn 图.※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 1. 设{|16}A x N x =∈≤<,则下列正确的是( ). A. 6A ∈ B. 0A ∈ C. 3A ∉ D. 3.5A ∉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等式253x -<的解集表示为{4}x <B.所有偶数的集合表示为{|2}x x k =C.全体自然数的集合可表示为{自然数}D. 方程240x -=实数根的集合表示为{(2,2)}-3. 一次函数3y x =-与2y x =-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是( ). A. {1,2}- B. {1,2}x y ==- C. {(2,1)}- D. 3{(,)|}2y x x y y x =-⎧⎨=-⎩4.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510}A x Z x =∈≤<为.5.集合A ={x |x =2n 且n ∈N }, 2{|650}B x x x =-+=,用∈或∉填空: 4 A ,4 B ,5 A ,5 B .1. (1)设集合{(,)|6,,}A x y x y x N y N =+=∈∈ ,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2)设A ={x |x =2n ,n ∈N ,且n <10},B ={3的倍数},求属于A 且属于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2. 若集合{1,3}A =-,集合2{|0}B x x ax b =++=,且A B =,求实数a 、b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 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2. 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3. 能利用Venn 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4. 了解空集的含义.一、课前准备(预习教材P 6~ P 7,找出疑惑之处)复习1:集合的表示方法有 、 、 . 请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10以内3的倍数;(2)1000以内3的倍数.复习2:用适当的符号填空.(1) 0 N ;2 Q ; -1.5 R .(2)设集合2{|(1)(3)0}A x x x =--=,{}B b =,则1 A ;b B ;{1,3} A .思考:类比实数的大小关系,如5<7,2≤2,试想集合间是否有类似的“大小”关系呢?二、新课导学 ※ 学习探究探究:比较下面几个例子,试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 {3,6,9}A =与*{|3,333}B x x k k N k ==∈≤且; {}C =东升高中学生与{}D =东升高中高一学生;{|(1)(2)0}E x x x x =--=与{0,1,2}F =.新知:子集、相等、真子集、空集的概念.① 如果集合A 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我们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subset ),记作:()A B B A ⊆⊇或,读作:A 包含于(is contained in )B ,或B 包含(contains)A .当集合A 不包含于集合B 时,记作AB .② 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平面上封闭曲线的内部代表集合,这种图称为Venn 图. 用Venn 图表示两个集合间的“包含”关系为: ()A B B A ⊆⊇或.③ 集合相等:若A B B A ⊆⊆且,则A B =中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A B =.④ 真子集:若集合A B ⊆,存在元素x B x A ∈∉且,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proper subset ),记作:A B (或B A ),读作:A 真包含于B (或B 真包含A ).⑤ 空集: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empty set ),记作:∅. 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试试:用适当的符号填空.(1){,}a b {,,}a b c ,a {,,}a b c ; (2)∅ 2{|30}x x +=,∅ R ; (3)N {0,1},Q N ; (4){0} 2{|0}x x x -=.反思:思考下列问题.(1)符号“a A ∈”与“{}a A ⊆”有什么区别?试举例说明.(2)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吗?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真子集吗?试用符号表示结论.(3)类比下列实数中的结论,你能在集合中得出什么结论? ① 若,,a b b a a b ≥≥=且则; ② 若,,a b b c a c ≥≥≥且则.※ 典型例题例1 写出集合{,,}a b c 的所有的子集,并指出其中哪些是它的真子集.BA变式:写出集合{0,1,2}的所有真子集组成的集合.例2 判断下列集合间的关系:(1){|32}A x x =->与{|250}B x x =-≥;(2)设集合A ={0,1},集合{|}B x x A =⊆,则A 与B 的关系如何?变式:若集合{|}A x x a =>,{|250}B x x =-≥,且满足A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动手试试练1. 已知集合2{|320}A x x x =-+=,B ={1,2},{|8,}C x x x N =<∈,用适当符号填空: A B ,A C ,{2} C ,2 C .练2. 已知集合{|5}A x a x =<<,{|2}B x x =≥,且满足A B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三、总结提升 ※ 学习小结1. 子集、真子集、空集、相等的概念及符号;Venn 图图示;一些结论.2. 两个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只有“包含”与“相等”两种,可类比两个实数间的大小关系,特别要注意区别“属于”与“包含”两种关系及其表示方法.※ 知识拓展如果一个集合含有n 个元素,那么它的子集有2n 个,真子集有21n -个.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 1.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A B. {0}∅∈C. {1,2}Z ⊆D. {0}{0,1}∈2. 设{}{}1,A x x B x x a =>=>,且A B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 A. 1a < B. 1a ≤ C. 1a > D. 1a ≥3. 若2{1,2}{|0}x x bx c =++=,则( ). A. 3,2b c =-= B. 3,2b c ==- C. 2,3b c =-= D. 2,3b c ==-4. 满足},,,{},{d c b a A b a ⊂⊆的集合A 有 个.5. 设集合{},{},{}A B C ===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D =正方形,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并用Venn 图表示. 课后作业1. 某工厂生产的产品在质量和长度上都合格时,该产品才合格. 若用A 表示合格产品的集合,B 表示质量合格的产品的集合,C 表示长度合格的产品的集合.则下列包含关系哪些成立? ,,,A B B A A C C A ⊆⊆⊆⊆试用Venn 图表示这三个集合的关系.2. 已知2{|0}A x x px q =++=,2{|320}B x x x =-+=且A B ⊆,求实数p 、q 所满足的条件.§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1)1. 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掌握交集与并集的区别与联系;2. 会求两个已知集合的交集和并集,并能正确应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问题;3. 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一、课前准备(预习教材P8~ P9,找出疑惑之处)复习1:用适当符号填空.0 {0}; 0 ∅;∅ {x|x2+1=0,x∈R};{0} {x|x<3且x>5};{x|x>-3} {x|x>2};{x|x>6} {x|x<-2或x>5}.复习2:已知A={1,2,3}, S={1,2,3,4,5},则A S, {x|x∈S且x∉A}= . 思考:实数有加法运算,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呢?二、新课导学※学习探究探究:设集合{4,5,6,8}A=,{3,5,7,8}B=.(1)试用Venn图表示集合A、B后,指出它们的公共部分(交)、合并部分(并);(2)讨论如何用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分别表示两个集合的交、并?新知:交集、并集.①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作A、B的交集(intersection set),记作A ∩B,读“A交B”,即:{|,}.A B x x A x B=∈∈且Venn图如右表示.②类比说出并集的定义.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与B的并集(union set),记作:A B,读作:A并B,用描述法表示是:{|,}A B x x A x B=∈∈或.Venn图如右表示.试试:(1)A={3,5,6,8},B={4,5,7,8},则A∪B=;(2)设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则A∩B=;(3)A={x|x>3},B={x|x<6},则A∪B=,A∩B= .(4)分别指出A、B两个集合下列五种情况的交集部分、并集部分.反思:A(1)A∩B与A、B、B∩A有什么关系?(2)A∪B与集合A、B、B∪A有什么关系?(3)A∩A=;A∪A= .A∩∅=;A∪∅= .※典型例题例1 设{|18}A x x=-<<,{|45}B x x x=><-或,求A∩B、A∪B.变式:若A={x|-5≤x≤8},{|45}B x x x=><-或,则A∩B= ;A∪B= . 小结:有关不等式解集的运算可以借助数轴来研究.例2 设{(,)|46}A x y x y=+=,{(,)|327}B x y x y=+=,求A∩B.变式:(1)若{(,)|46}A x y x y=+=,{(,)|43}B x y x y=+=,则A B =;(2)若{(,)|46}A x y x y=+=,{(,)|8212}B x y x y=+=,则A B = .反思:例2及变式的结论说明了什么几何意义?※动手试试练1. 设集合{|23},{|12}A x xB x x=-<<=<<.求A∩B、A∪B.练2. 学校里开运动会,设A={x|x是参加跳高的同学},B={x|x是参加跳远的同学},C={x|x是参加投掷的同学},学校规定,在上述比赛中,每个同学最多只能参加两项比赛,请你用集合的运算说明这项规定,并解释A B与B C 的含义.三、总结提升※学习小结1. 交集与并集的概念、符号、图示、性质;2. 求交集、并集的两种方法:数轴、Venn图.※知识拓展A B C A B A C=()()(),A B C A B A C=()()(),A B C A B C=()(),A B C A B C=()(),A AB A A A B A==(),().你能结合Venn图,分析出上述集合运算的性质吗?※自我评价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A. 很好B. 较好C. 一般D. 较差※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满分:10分)计分:1. 设{}{}5,1,A x Z xB x Z x=∈≤=∈>那么A B等于().A.{1,2,3,4,5}B.{2,3,4,5}C.{2,3,4}D.{}15x x<≤2. 已知集合M ={(x , y )|x +y =2},N ={(x , y )|x -y =4},那么集合M ∩N 为( ). A. x =3, y =-1 B. (3,-1) C.{3,-1}D.{(3,-1)}3. 设{}0,1,2,3,4,5,{1,3,6,9},{3,7,8}A B C ===,则()A B C 等于( ).A. {0,1,2,6}B. {3,7,8,}C. {1,3,7,8}D. {1,3,6,7,8}4. 设{|}A x x a =>,{|03}B x x =<<,若A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5. 设{}{}22230,560A x x x B x x x =--==-+=,则A B = .课后作业1. 设平面内直线1l 上点的集合为1L ,直线2l 上点的集合为2L ,试分别说明下面三种情况时直线1l 与直线2l 的位置关系?(1)12{}L L P =点; (2)12L L =∅; (3)1212L L L L ==.2. 若关于x 的方程3x 2+px -7=0的解集为A ,方程3x 2-7x +q =0的解集为B ,且A ∩B ={13-},求AB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2)学习目标1. 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2. 能使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预习教材P 10~ P 11,找出疑惑之处) 复习1:集合相关概念及运算.① 如果集合A 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 ,记作 . 若集合A B ⊆,存在元素x B x A ∈∉且,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 ,记作 . 若A B B A ⊆⊆且,则 .② 两个集合的 部分、 部分,分别是它们交集、并集,用符号语言表示为:A B = ; AB = .复习2:已知A ={x |x +3>0},B ={x |x ≤-3},则A 、B 、R 有何关系?二、新课导学 ※ 学习探究探究:设U ={全班同学}、A ={全班参加足球队的同学}、B ={全班没有参加足球队的同学},则U 、A 、B 有何关系?新知:全集、补集.① 全集: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Universe ),通常记作U .② 补集:已知集合U , 集合A ⊆U ,由U 中所有不属于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作A 相对于U 的补集(complementary set ),记作:U C A ,读作:“A 在U 中补集”,即{|,}U C A x x U x A =∈∉且.补集的Venn 图表示如右:说明:全集是相对于所研究问题而言的一个相对概念,补集的概念必须要有全集的限制.试试:(1)U ={2,3,4},A ={4,3},B =∅,则U C A = ,U C B = ;(2)设U ={x |x <8,且x ∈N },A ={x |(x -2)(x -4)(x -5)=0},则U C A = ; (3)设集合{|38}A x x =≤<,则RA = ;(4)设U ={三角形},A ={锐角三角形},则U C A = .反思:(1)在解不等式时,一般把什么作为全集?在研究图形集合时,一般把什么作为全集? (2)Q 的补集如何表示?意为什么?※ 典型例题例1 设U ={x |x <13,且x ∈N },A ={8的正约数},B ={12的正约数},求U C A 、U C B .例2 设U =R ,A ={x |-1<x <2},B ={x |1<x <3},求A ∩B 、A ∪B 、U C A 、U C B .变式:分别求()U C A B 、()()U U C A C B .※ 动手试试练1. 已知全集I ={小于10的正整数},其子集A 、B 满足()(){1,9}I I C A C B =,(){4,6,8}I C A B =,{2}A B =. 求集合A 、B .练2. 分别用集合A 、B 、C 表示下图的阴影部分.(1) ; (2) ;(3) ; (4) . 反思:结合Venn 图分析,如何得到性质:(1)()U A C A = ,()U A C A = ; (2)()U U C C A = .三、总结提升 ※ 学习小结1. 补集、全集的概念;补集、全集的符号.2. 集合运算的两种方法:数轴、Venn 图.※ 知识拓展试结合Venn 图分析,探索如下等式是否成立? (1)()()()U U U C A B C A C B =;(2)()()()U U U C A B C A C B =.※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 1. 设全集U =R ,集合2{|1}A x x =≠,则U C A =( ) A. 1 B. -1,1 C. {1} D. {1,1}-2. 已知集合U ={|0}x x >,{|02}U C A x x =<<,那么集合A =( ). A. {|02}x x x ≤≥或 B. {|02}x x x <>或 C. {|2}x x ≥ D. {|2}x x >3. 设全集{}0,1,2,3,4I =----,集合{}0,1,2M =--, {}0,3,4N =--,则()I M N =( ).A .{0}B .{}3,4--C .{}1,2--D .∅4. 已知U ={x ∈N |x ≤10},A ={小于11的质数},则U C A = .5. 定义A —B ={x |x ∈A ,且x ∉B },若M ={1,2,3,4,5},N ={2,4,8},则N —M = .1. 已知全集I =2{2,3,23}a a +-,若{,2}A b =,{5}I C A =,求实数,a b .2. 已知全集U =R ,集合A ={}220x x px ++=,{}250,B x x x q =-+= 若{}()2U C A B =,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1.1 集合(复习)1. 掌握集合的交、并、补集三种运算及有关性质,能运行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掌握集合的有关术语和符号;2. 能使用数轴分析、Venn 图表达集合的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一、课前准备(复习教材P 2~ P 14,找出疑惑之处)复习1:什么叫交集、并集、补集?符号语言如何表示?图形语言?A B = ; AB = ;U C A = .复习2:交、并、补有如下性质.A ∩A = ;A ∩∅= ; A ∪A = ;A ∪∅= ;()U A C A = ;()U A C A = ; ()U U C C A = .你还能写出一些吗?二、新课导学※ 典型例题例1 设U =R ,{|55}A x x =-<<,{|07}B x x =≤<.求A ∩B 、A ∪B 、C U A 、C U B 、(C U A )∩(C U B )、(C U A )∪(C U B )、C U (A ∪B )、C U (A ∩B ).小结:(1)不等式的交、并、补集的运算,可以借助数轴进行分析,注意端点; (2)由以上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吗? 例2已知全集{1,2,3,4,5}U =,若A B U =,A B ≠∅,(){1,2}U A C B =,求集合A 、B .小结:列举法表示的数集问题用Venn 图示法、观察法.例3 若{}{}22430,10A x x x B x x ax a =-+==-+-=,{}210C x x mx =-+=,A B A A C C ==且,求实数a 、m 的值或取值范围.变式:设2{|8150}A x x x =-+=,{|10}B x ax =-=,若B ⊆A ,求实数a 组成的集合、.※ 动手试试练1. 设2{|60}A x x ax =-+=,2{|0}B x x x c =-+=,且A ∩B ={2},求A ∪B .练2. 已知A={x|x<-2或x>3},B={x|4x+m<0},当A⊇B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高中数学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复习)导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1

高中数学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复习)导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1

学习目标1. 理解集合有关概念和性质,掌握集合的交、并、补等三种运算的,会利用几何直观性研究问题,如数轴分析、Venn 图;2. 深刻理解函数的有关概念,理解对应法则、图象等有关性质,掌握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判定方法和步骤,并会运用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复习教材P 2~ P 45,找出疑惑之处)复习1:集合部分.① 概念:一组对象的全体形成一个集合② 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③ 表示:列举法{1,2,3,…}、描述法{x |P }④ 关系:∈、∉、⊆、、=⑤ 运算:A ∩B 、A ∪B 、U C A⑥ 性质:A ⊆A ; ∅⊆A ,….⑦ 方法:数轴分析、Venn 图示.复习2:函数部分.① 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② 单调性:()f x 定义域内某区间D ,12,x x D ∈,12x x <时,12()()f x f x <,则()f x 的D 上递增;12x x <时,12()()f x f x >,则()f x 的D 上递减.③ 最大(小)值求法:配方法、图象法、单调法.④ 奇偶性:对()f x 定义域内任意x ,()()f x f x -=- ⇔ 奇函数;()()f x f x -= ⇔ 偶函数.特点: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图象关于y 轴对称.二、新课导学※ 典型例题例1设集合22{|190}A x x ax a =-+-=,2{|560}B x x x =-+=,2{|280}C x x x =+-=.(1)若A B =A B ,求a 的值;(2)若φA B ,且A C =∅,求a 的值;(3)若A B =A C ≠∅,求a 的值.例2 已知函数()f x 是偶函数,且0x ≤时,1()1x f x x +=-. (1)求(5)f 的值; (2)求()0f x =时x 的值;(3)当x >0时,求()f x 的解析式.例3 设函数221()1x f x x +=-.(1)求它的定义域; (2)判断它的奇偶性;(3)求证:1()()f f x x =-;(4)求证:()f x 在[1,)+∞上递增.※动手试试练1. 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1)222()1x xf xx+=+;(2)3()2f x x x=-;(3)()f x a=(x∈R);(4)(1)()(1)x xf xx x-⎧=⎨+⎩0,0.xx≥<练2. 将长度为20 cm的铁丝分成两段,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要使正方形与圆的面积之和最小,正方形的周长应为多少?三、总结提升※学习小结1. 集合的三种运算:交、并、补;2. 集合的两种研究方法:数轴分析、Venn图示;3. 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解析式、值域;4. 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奇偶性的研究.※ 知识拓展要作函数()y f x a =+的图象,只需将函数()y f x =的图象向左(0)a >或向右(0)a <平移||a 个单位即可. 称之为函数图象的左、右平移变换.要作函数()y f x h =+的图象,只需将函数()y f x =的图象向上(0)h >或向下(0)h <平移||h 个单位即可. 称之为函数图象的上、下平移变换.学习评价).A. 很好B. 较好C. 一般D. 较差※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1. 若{}2|0A x x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0A =B. 0AC. A =∅D. ∅A2. 函数||y x x px =+,x R ∈是( ).A .偶函数B .奇函数C .不具有奇偶函数D .与p 有关3. 在区间(,0)-∞上为增函数的是( ).A .1y =B .21x y x=+- C .221y x x =--- D .21y x =+4. 某班有学生55人,其中音乐爱好者34人,体育爱好者43人,还有4人既不爱好体育也不爱好音乐,则班级中即爱好体育又爱好音乐的有 人.5. 函数()f x 在R 上为奇函数,且0x >时,()1f x x =,则当0x <,()f x = .课后作业 1. 数集A 满足条件:若,1a A a ∈≠,则11A a∈+. (1)若2A ∈,则在A 中还有两个元素是什么;(2)若A 为单元集,求出A 和a .2. 已知()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函数,设()()()2f x f x g x +-=,()()()2f x f x h x --=. (1)试判断()()g xh x 与的奇偶性; (2)试判断(),()()g x h x f x 与的关系;(3)由此你猜想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并说明理由?。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阶段复习课第1课集合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1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阶段复习课第1课集合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1

第一课集合[核心速填]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不属于().(3)自然数集:N;正整数集:N*或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4)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和区间.2.集合的基本关系子集A?B 真子集A B 相等A=B(2)子集个数结论:①含有n个元素的集合有2n个子集;②含有n个元素的集合有2n-1个真子集;③含有n个元素的集合有2n-2个非空真子集.3.集合间的三种运算(1)并集:A∪B={x|x∈A或x∈B}.(2)交集:A∩B={x|x∈A且x∈B}(3)补集:?U A={x|x∈U且x A}.4.集合的运算性质(1)并集的性质:A?B?A∪B=B.(2)交集的性质:A?B?A∩B=A.(3)补集的相关性质:A∪(?U A)=U,A∩(?U A)=?.?U(?U A)=A.[体系构建][题型探究]集合的基本概念(1)已知集合A={0,1,2},则集合B={x-y|x∈A,y∈A}中元素的个数是( )A.1 B.3C.5 D.9(2)已知集合A={0,m,m2-3m+2},且2∈A,则实数m为( )A.2 B.3C.0或3 D.0,2,3均可(1)C(2)B[(1)逐个列举可得x=0,y=0,1,2时,x-y=0,-1,-2;x=1,y=0,1,2时,x-y=1,0,-1;x=2,y=0,1,2时x-y=2,1,0.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可知集合B中的元素为-2,-1,0,1,2,共5个.(2)由2∈A可知:若m=2,则m2-3m+2=0,这与m2-3m+2≠0相矛盾;若m2-3m+2=2,则m =0或m=3,当m=0时,与m≠0相矛盾,当m=3时,此时集合A={0,3,2},符合题意.][规律方法]解决集合的概念问题应关注两点研究一个集合,首先要看集合中的代表元素,然后再看元素的限制条件,当集合用描述法表示时,注意弄清其元素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如本例中集合B中的元素为实数,而有的是数对点集对于含有字母的集合,在求出字母的值后,要注意检验集合是否满足互异性.[跟踪训练]1.下列命题正确的有( )①很小的实数可以构成集合;②集合{}y|y=x2-1与集合{(x,y)|y=x2-1}是同一个集合;③1,32,64,-12,0.5这些数组成的集合有5个元素;④集合{(x,y)|xy≤0,x,y∈R}是指第二和第四象限内的点集.【导学号:37102076】A.0个B.1个C.2个D.3个A[由题意得,①不满足集合的确定性,故错误;②两个集合,一个是数集,一个是点集,故错误;③中-12=0.5,出现了重复,不满足集合的互异性,故错误;④不仅仅表示的是第二,四象限的点,还可表示原点,故错误,综合没有一个正确,故选 A.]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已知集合A={x|-2≤x≤5},若A?B,且B={x|m-6≤x≤2m-1},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思路探究:A ?B ――→结合数轴得到关于m 的不等式―→得m 的取值范围[解]若A ?B ,则由题意可知m -6≤-22m -1≥5,解得3≤m ≤4.即m 的取值范围是{m |3≤m ≤4}.母题探究: 1.把本例条件“A ?B ”改为“A =B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解]由A =B 可知m -6=-22m -1=5,无解,即不存在m 使得A =B .2.把本例条件“A ?B ,B ={x |m -6≤x ≤2m -1}”改为“B ?A ,B ={m +1≤x ≤2m -1}”,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解]①若B =?,则m +1>2m -1,即m <2,此时满足B ?A .②若B ≠?,则m +1≤2m -1,-2≤m+1,2m -1≤5,解得2≤m ≤3.由①②得,m 的取值范围是{m |m ≤3}.[规律方法]集合间的基本运算的关键点?: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在涉及集合关系时必须优先考虑空集的情况,否则会造成漏解. 端点值:已知两集合间的关系求参数的取值范围时,关键是将条件转化为元素或区间端点间的关系,进而转化为参数所满足的条件,常用数轴解决此类问题.提醒:求其中参数的取值范围时,要注意等号是否能取到. 集合的基本运算设U =R ,A ={x |1≤x ≤3},B ={x |2<x <4},C ={x |a ≤x ≤a +1},a 为实数,(1)分别求A ∩B ,A ∪(?U B ).(2)若B ∩C =C ,求a 的取值范围.【导学号:37102077】[解](1)因为A ={x |1≤x ≤3},B ={x |2<x <4},所以?U B ={x |x ≤2或x ≥4},所以A ∩B ={x |2<x ≤3},A ∪(?U B )={x |x ≤3或x ≥4}.(2)因为B ∩C =C ,所以C ?B ,因为B ={x |2<x <4},C ={x |a ≤x ≤a +1},若C =?,则a +1<a ,无解,所以C ≠?,所以2<a ,a +1<4,所以2<a <3.[规律方法]集合基本运算的关注点看元素组成.集合是由元素组成的,从研究集合中元素的构成入手是解决集合运算问题的前提.有些集合是可以化简的,先化简再研究其关系并进行运算,可使问题简单明了,易于解决.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常用的数形结合形式有数轴、坐标系和Venn 图.[跟踪训练]2.已知集合A={x|4≤x<8},B={x|5<x<10},C={x|x>a}.(1)求A∪B,(?R A)∩B;(2)若A∩C≠?,求a的取值范围.[解](1)∵A={x|4≤x<8},B={x|5<x<10}.∴A∪B={x|4≤x<10}.又?R A={x|x<4或x≥8},∴(?R A)∩B={x|8≤x<10}.(2)如图要使A∩C≠?,则a<8.。

高中数学(人教版A版必修一)配套课件:第一章 习题课

高中数学(人教版A版必修一)配套课件:第一章 习题课

由图知,A∪B={x|2<x<10}, ∴∁R(A∪B)={x|x≤2或x≥10}, ∵∁RA={x|x<3或x≥7}. ∴(∁RA)∩B={x|2<x<3或7≤x<10}.
反思与感悟
解析答案
跟踪训练3 已知集合U={x|0≤x≤6,x∈Z},A={1,3,6},B={1,4,5},
则A∩(∁UB)等于( B )
为啥总是听懂了, 但不会做,做不好?
高效学习模型-内外脑模型
2
内脑-思考内化
思 维 导 图 &超 级 记 忆 法 &费 曼 学 习 法
1
外脑-体系优化
知 识 体 系 &笔 记 体 系
内外脑高效学习模型
超级记忆法
超级记忆法-记忆规律
记忆前
选择记忆的黄金时段 前摄抑制:可以理解为先进入大脑的信息抑制了后进 入大脑的信息
TIP1:NPC代入,把自己想成其中的人物,会让自己的记忆过程更加有趣 (比如你穿越回去,成为了岳飞的母亲,你会在什么背景下怀着怎样的心情在 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字); TIP2:越夸张越搞笑,越有助于刺激我们的大脑,帮助我们记忆,所以不妨在 编故事时,让自己脑洞大开,尝试夸张怪诞些~
故事记忆法小妙招
学习
顺序式 学习
冲刺式 学习
什么是学习力-高效学习必备习

积极 主动
以终 为始
分清 主次
不断 更新
高效学习模型
高效学习模型-学习的完整过程
方向
资料
筛选
认知
高效学习模型-学习的完整过程
消化
固化
模式
拓展
小思考
TIP1:听懂看到≈认知获取; TIP2:什么叫认知获取:知道一些概念、过程、信息、现象、方法,知道它们 大概可以用来解决什么问题,而这些东西过去你都不知道; TIP3:认知获取是学习的开始,而不是结束。

高中数学人教版A版必修一课件: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习题课 集合及其运算

高中数学人教版A版必修一课件: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习题课 集合及其运算

答案 (1)C (2)3或1
类型二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 例 2】 (1) 已 知 集 合 A = {x|x2 - 3x + 2 = 0 , x∈R} , B = {x|0<x<5 , x∈N} ,则满足条件 A⊆C⊆B 的集合 C 的个数为
(
A.1 C.3
)
B.2 D.4
(2)设A={1,4,2x},若B={1,x2},若B⊆A,则x=________. (3)已知集合A={x|-2≤x≤7},B={x|m+1<x<2m-1},若
1 8a<0,解得 a<-2. 1 答案 {a|a<-2}
类型一 集合的基本概念
【例 1】 A.4 (1) 设集合A={1,2,4},集合 B={x|x =a +b , a∈A, B.5
b∈A},则集合B中有________个元素.
C.6
素的个数是( )
D.7
(2)已知集合A={0,1,2},则集合B={x-y|x∈A,y∈A}中元
解析 (1)由U={1,2,3,4},∁U(A∪B)={4}, 知(A∪B)={1,2,3},又B={1,2},
所以A中一定有元素3,没有元素4,
所以A∩(∁UB)={3}. (2)(∁RA)∩B={x|-1≤x≤3}∩{x|0<x<4}={x|0<x≤3}. 答案 (1)A (2){x|0<x≤3}
3 所以方程至少有一负根时有 a<2. 由①②取公共部分得 a≤-1. 即当 A∩B≠∅时,a 的取值范围为{a|a≤-1}.

规律方法 集合运算问题的常见类型及解题策略 (1)离散型数集或抽象集合间的运算,常借助Venn图求解; (2)连续型数集的运算,常借助数轴求解;

高中数学 人教A版必修一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的概念导学案及课后作业加答案

高中数学   人教A版必修一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的概念导学案及课后作业加答案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第1课时集合的含义【学习要求】1.通过实例理解集合的有关概念;2.初步理解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3.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4.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符号,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学法指导】通过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理解并掌握集合的含义;通过由用自然语言描述集合到用抽象的符号语言描述集合的过程,体会集合语言的严谨性和逻辑性,逐渐养成严密的思维习惯.【知识要点】1.元素与集合的概念(1)把统称为元素,通常用表示.(2)把叫做集合(简称为集),通常用表示.2.集合中元素的特性:、、.3.集合相等: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的,就称这两个集合是相等的.4.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两种,分别为、,数学符号分别为、.5【问题探究】问题情境:军训前学校通知:今天上午八点高一年级在体育场集合进行军训动员;那么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呢?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探究点一集合概念的形成过程问题1在初中,我们学过哪些集合?用集合描述过什么?问题2数学中的“集合”一词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哪些词语的意义相近?问题3阅读教材第2页中的例子,你能否从具体的实例中抽象出集合及元素的概念?探究点二集合元素的特征问题1某班所有的“帅哥”能否构成一个集合?某班身高高于175厘米的男生能否构成一个集合?集合元素确定性的含义是什么?问题2集合中的元素不能相同,这就是元素的互异性,如何理解这一性质?问题3“中国的直辖市”构成的集合中,元素包括哪些?甲同学说:北京、上海、天津、重庆;乙同学说:上海、北京、重庆、天津,他们的回答都正确吗?由此说明什么?怎么说明两个集合相等?例1考查下列每组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1)不超过20的非负数;(2)方程x2-9=0在实数范围内的解;(3)某校2012年在校的所有高个子同学;(4)3的近似值的全体.小结判断给定的对象能不能构成集合,关键在于能否找到一个明确的标准,对于任何一个对象,都能确定它是不是给定集合的元素.跟踪训练1下列给出的对象中,能构成集合的是()A.著名数学家 B.很大的数C.聪明的人D.小于3的实数探究点三集合与集合中的元素的关系及表达问题1集合及集合中的元素用怎样的字母来表示?问题2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如何表示?例2已知-3AA,∈中含有的元素有1,12,32+--aaa,求a的值.小结由元素的确定性知:-3A∈,则必有一个式子的值为-3,以此展开讨论,便可求得a.求出的a值代入A的元素后,不能出现相同的元素,否则这样的a不符合元素的互异性,应舍去.跟踪训练2已知由1,x,x2三个实数构成一个集合,求x应满足的条件.探究点四常用的数集及表示问题常用的数集有哪些?如何表示?例3下面有四个命题,正确命题的个数为()(1)集合N中最小的数是1;(2)若-a不属于N,则a属于N;(3)若a∈N,b∈N,则a+b的最小值为2;(4)xx212=+的解可表示为{1,1}.A.0 B.1 C.2 D.3小结集合可以用大写的字母表示,但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有专用字母表示,一定要牢记,以防混淆.跟踪训练3用符号“∈”或“∉”填空.(1)-3________N;(2)3.14________Q;(3)3_____Q;(4)1________N+;(5)π________R【当堂检测】1.下列各条件中能构成集合的是()A.世界著名科学家B.在数轴上与原点非常近的点C.所有等腰三角形D.全班成绩好的同学2.一个小书架上有十个不同品种的书各3本,那么由这个书架上的书组成的集合中含有________个元素.3.给出下列几个关系,正确的个数为()①3∈R;②0.5∉Q;③0∈N;④-3∈Z;⑤0∈N+.A.0 B.1 C.2 D.34.方程0442=+-xx的解集中,有________个元素【课堂小结】1.考查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就是要看是否有一个确定的特征(或标准),能确定一个个体是否属于这个总体,如果有,能构成集合,如果没有,就不能构成集合. 2.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确定性:指的是作为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即一个集合一旦确定,某一个元素属不属于这个集合是确定的.要么是该集合中的元素要么不是,二者必居其一,这个特性通常被用来判断涉及的总体是否构成集合.(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互异的,就是说,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它的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 (3)无序性:集合与其中元素的排列顺序无关,如由元素c b a ,,与由元素c a b ,,组成的集合是相等的集合.这个性质通常用来判断两个集合的关系.【课后作业】一、基础过关1. 下列各项中,不可以组成集合的是( )A .所有的正数B .等于2的数C .接近于0的数D .不等于0的偶数2. 集合A 中只含有元素a ,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 .0∈AB .a ∉AC .a ∈AD .a =A 3. 由实数x ,-x ,|x |,x 2,-3x 3所组成的集合,最多含( )A .2个元素B .3个元素C .4个元素D .5个元素4. 由下列对象组成的集体属于集合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不超过π的正整数;②本班中成绩好的同学;③高一数学课本中所有的简单题;④平方后等于自身的数.5. 如果有一集合含有三个元素1,x ,x 2-x ,则实数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6.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1)参加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所有国家构成一个集合; (2)未来世界的高科技产品构成一个集合; (3)1,0.5,32,12组成的集合含有四个元素;(4)某校的年轻教师.7.已知集合A 是由a -2,2a 2+5a,12三个元素组成的,且-3∈A ,求a .二、能力提升8. 已知集合S 中三个元素a ,b ,c 是△ABC 的三边长,那么△ABC 一定不是(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9. 已知集合A 是由0,m ,m 2-3m +2三个元素组成的集合,且2∈A ,则实数m 为( )A .2B .3C .0或3D .0,2,3均可10.方程x 2-2x -3=0的解集与集合A 相等,若集合A 中的元素是a ,b ,则a +b =________.11.设P 、Q 为两个非空实数集合,P 中含有0,2,5三个元素,Q 中含有1,2,6三个元素,定义集合P +Q 中的元素是a +b ,其中a ∈P ,b ∈Q ,则P +Q 中元素的个数是多少?三、探究与拓展12.设A 为实数集,且满足条件:若a ∈A ,则11-a ∈A (a ≠1).求证:(1)若2∈A ,则A 中必还有另外两个元素; (2)集合A 不可能是单元素集.第2课时 集合的表示 【学习要求】1.掌握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2.通过实例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学法指导】通过由用自然语言描述数学概念到用集合语言描述数学概念的抽象过程,感知用集合语言思考问题的方法;体会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知识要点】1.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 出来,并用花括号“{ }”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 2.描述法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 .3.列举法常用于集合中的元素 时的集合表示,描述法多用于集合中的元素有 或元素个数较多的有限集.【问题探究】问题情境: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大写字母表示常用的几个数集,但是这不能体现出集合中的具体元素是什么,并且还有大量的非常用集合不能用大写字母表示,事实上表示一个集合关键是确定它包含哪些元素,为此,我们有必要学习集合的表示方法还有哪些?分别适用于什么情况? 探究点一 列举法表示集合问题1 在初中学正数和负数时,是如何表示正数集合和负数集合的?如表示下列数中的正数4.8,-3,2,-0.5,13,73,3.1.问题2 列举法是如何定义的?什么类型的集合适合用列举法 表示?问题3 book 中的字母的集合能否表示为:{}k o o b ,,,? 例1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2)方程x x =2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3)由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小结 (1)花括号“{ }”表示“所有”、“整体”的含义,如实数集R 可以写为{实数},但如果写成{实数集}、{全体实数}、{}R 都是不确切的.(2)列举法表示的集合的种类①元素个数少且有限时,全部列举,如{1,2,3,4};②元素个数多且有限时,可以列举部分,中间用省略号表示,如“从1到 1 000的所有自然数”可以表示为{1,2,3,…,1 000};③元素个数无限但有规律时,也可以类似地用省略号列举,如:自然数集N 可以表示为{0,1,2,3,…}. 跟踪训练1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由所有小于10的既是奇数又是素数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2)式子)0,0(≠≠+b a bb aa 的所有值组成的集合.探究点二 描述法表示集合问题1 用列举法能表示不等式37<-x 的解集吗?为什么?问题2 不等式37<-x 的解集我们可以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那么不等式37<-x 的解集中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是什么?问题3 由奇数组成的集合中,元素的共同特征是什么?问题4 用集合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集合就是描述法,那么如何用描述法来表示集合?什么类型的集合适合用描述法表示?例2 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方程2x -2=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2)由大于10小于2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小结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无序性、互异性,所以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不必考虑元素的顺序,且元素不能重复,元素与元素之间要用“,”隔开;用描述法表示集合时,要注意代表元素是什么,从而理解集合的含义,区分两集合是不是相等的集合.跟踪训练2 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方程0136422=++-+y x y x 的解集;(2)二次函数102-=x y 图象上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 例3 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由20,2≤≤=n n x 且N n ∈组成的集合; (2)抛物线x x y 22-=与x 轴的公共点的集合;(3)直线y =x 上去掉原点的点的集合.小结 用列举法与描述法表示集合时,一要明确集合中的元素;二要明确元素满足的条件;三要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来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跟踪训练3 若集合A ={x ∈Z|-2≤x ≤2},B ={y |y =x 2+2 000,x ∈A },则用列举法表示集合B =______【当堂检测】1.方程组⎩⎪⎨⎪⎧x +y =3x -y =-1的解集不可表示为( )A .{(x ,y )|⎩⎪⎨⎪⎧ x +y =3x -y =-1}B .{(x ,y )|⎩⎪⎨⎪⎧x =1y =2} C .{1,2} D .{(1,2)}2.已知集合A ={1,2,3,4,5},B ={(x ,y )|x ∈A ,y ∈A ,x -y ∈A },则B 中所含元素的个数为 ( )A .3B .6C .8D .10 3.已知集合A =⎭⎬⎫⎩⎨⎧∈-∈N x Nx 68,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 【课堂小结】1.在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应注意: (1)元素间用分隔号“,”;(2)元素不重复;(3)元素无顺序;(4)列举法可表示有限集,也可以表示无限集,若元素个数比较少用列举法比较简单;若集合中的元素较多或无限,但出现一定的规律性,在不发生误解的情况下,也可以用列举法表示. 2.在用描述法表示集合时应注意:(1)弄清元素所具有的形式(即代表元素是什么),是数、还是有序实数对(点)、还是集合或其他形式?(2)元素具有怎样的属性)当题目中用了其他字母来描述元素所具有的属性时,要去伪存真,而不能被表面的字母形式所迷惑.【课后作业】一、基础过关1. 集合{x ∈N +|x -3<2}用列举法可表示为( )A .{0,1,2,3,4}B .{1,2,3,4}C .{0,1,2,3,4,5}D .{1,2,3,4,5} 2. 集合{(x ,y )|y =2x -1}表示( )A .方程y =2x -1B .点(x ,y )C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D .函数y =2x -1图象上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3. 将集合⎩⎪⎨⎪⎧(x ,y )|⎩⎪⎨⎪⎧⎭⎪⎬⎪⎫x +y =52x -y =1表示成列举法,正确的是 ( )A .{2,3}B .{(2,3)}C .{(3,2)}D .(2,3)4. 若集合A ={-1,1},B ={0,2},则集合{z |z =x +y ,x ∈A ,y ∈B }中的元素的个数为( )A .5B .4C .3D .25.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A ={x ∈N ||x |≤2}=________;(2)B ={x ∈Z ||x |≤2}=________;(3)C={(x,y)|x2+y2=4,x∈Z,y∈Z}=______.6.下列各组集合中,满足P=Q的有________.(填序号)①P={(1,2)},Q={(2,1)};②P={1,2,3},Q={3,1,2};③P={(x,y)|y=x-1,x∈R},Q={y|y=x-1,x∈R}.7.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方程x(x2+2x+1)=0的解集;(2)在自然数集内,小于1 000的奇数构成的集合;(3)不等式x-2>6的解的集合;(4)大于0.5且不大于6的自然数的全体构成的集合.8.已知集合A={x|y=x2+3},B={y|y=x2+3},C={(x,y)|y=x2+3},它们三个集合相等吗?试说明理由.二、能力提升9.下列集合中,不同于另外三个集合的是() A.{x|x=1} B.{y|(y-1)2=0} C.{x=1} D.{1}10.集合M={(x,y)|xy<0,x∈R,y∈R}是() A.第一象限内的点集B.第三象限内的点集C.第四象限内的点集D.第二、四象限内的点集11.下列各组中的两个集合M和N,表示同一集合的是______.(填序号)①M={π},N={3.141 59};②M={2,3},N={(2,3)};③M={x|-1<x≤1,x∈N},N={1};④M={1,3,π},N={π,1,|-3|}.12.集合A={x|kx2-8x+16=0},若集合A只有一个元素,试求实数k的值,并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三、探究与拓展13.定义集合运算A*B={z|z=xy,x∈A,y∈B}.设A={1,2},B={0,2},则集合A*B的所有元素之和是多少?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学习要求】1.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2.了解集合之间的包含、相等关系的含义;3.能利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4.了解空集的含义.【学法指导】通过观察身边的实例所构成的集合,发现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体验其现实意义;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体会类比对发现新结论的作用.【知识要点】1.子集的概念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或),读作“”(或“”).2.Venn图用平面上曲线的内部代表集合,这种图称为Venn图.3.集合相等与真子集的概念(1)集合相等:如果,就说集合A与B相等;(2)真子集:如果集合A⊆B,但存在元素,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A),读作:A真包含于B(或B真包含A).4.空集(1)定义:的集合叫做空集.(2)用符号表示为:.(3)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5.子集的有关性质(1)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2)对于集合A,B,C,如果A⊆B,且B⊆C,那么【问题探究】问题情境:已知任意两个实数a,b,则它们的大小关系可能是a<b或a=b或a>b,那么对任意的两个集合A,B,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探究点一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问题1观察下面几个例子,你能发现两个集合间有什么关系吗?(1)A={1,2,3},B={1,2,3,4,5};(2)设A为新华中学高一(2)班全体女生组成的集合,B为这个班全体学生组成的集合;(3)A=N,B=R;(4)A={x|x为中国人},B={x|x为亚洲人}.问题2如何运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达问题1中两个集合的关系?问题3类比表示集合间关系的符号与表示两个实数大小关系的符号之间有什么类似之处?问题4集合A,B的关系能不能用图直观形象的表示出来?小结用Venn图表示两个集合间的“包含”关系A⊆B(或B⊇A),如下图所示.例1观察下面几组集合,集合A与集合B具有什么关系?(1)A={x|x>3},B={x|3x-6>0}.(2)A ={正方形},B ={四边形}.(3)A ={育才中学高一(11)班的学生},B ={育才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小结 在判断两个集合的关系时,对于用描述法表示的集合,一般要变成用列举法来表示,使集合中的元素特征清晰地呈现出来,便于讨论集合间的包含关系.跟踪训练1 已知集合P ={x |x =|x |,x ∈N 且x <2},Q ={x ∈Z|-2<x <2},试判断集合P 、Q 间的关系. 探究点二 集合与集合之间的“相等”关系问题1 观察下面几个例子,你能发现两个集合间有什么关系吗? (1)设C ={x |x 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D ={x |x 是等腰三角形}; (2)C ={2,4,6},D ={6,4,2}.问题2 与实数中的结论“若a ≥b ,且b ≥a ,则a =b ”相类比,在集合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小结 如果两个集合所含的元素完全相同,那么我们称这两个集合相等.用子集概念对两个集合的相等可描述为:如果A ⊆B 且B ⊆A ,则A ,B 中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A =B ,即A =B ⇔⎩⎪⎨⎪⎧A ⊆B B ⊆A .问题3 用Venn 图怎样表示两个集合相等的关系?例2 已知集合A ={a ,a +b ,a +2b },B ={a ,ac ,ac 2}.若A =B ,求实数c 的值.小结 抓住集合相等的含义,分情况进行讨论,同时要注意检验所得的结果是否满足元素的互异性. 跟踪训练2 已知集合A ={x ,xy ,x -y },B ={0,|x |,y }且A =B ,求实数x 与y 的值. 探究点三 真子集、空集的概念问题1 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的含义是什么?问题2 空集是怎么定义的?空集用什么符号表示?空集有怎样的性质?问题3 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与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之间有什么区别? 问题4 0,{0}与∅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问题5 包含关系{a }⊆A 与属于关系a ∈A 的意义有什么区别?问题6 对于集合A ,A ⊆A 正确吗?对于集合A ,B ,C ,如果A ⊆B ,B ⊆C ,那么集合A 与C 有什么关系? 例3 写出满足{1,2}A ⊆{1,2,3,4,5}的所有集合A 共有多少个?小结 (1)求集合的子集问题,应按集合中所含元素的个数分类依次书写,以免出现重复或遗漏. (2)此题中“求集合A 的个数”,等价于求集合{3,4,5}的非空子集个数. 跟踪训练3 已知{a ,b }⊆A {a ,b ,c ,d ,e },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集合A .【当堂检测】1.集合P ={x |x 2-1=0},T ={-1,0,1},则P 与T 的关系为( ) A .P T B .T P C .P =T D .P ⊄T2.集合A ={-1,0,1},A 的子集中,含有元素0的子集共有( ) A .2个 B .4个 C .6个 D .8个3.已知{0,1}A ⊆{-1,0,1},则集合A =__________【课堂小结】1.对子集、真子集有关概念的理解(1)集合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即由x ∈A ,能推出x ∈B ,这是判断A ⊆B 的常用方法.(2)不能简单地把“A ⊆B ”理解成“A 是B 中部分元素组成的集合”,因为若A =∅时,则A 中不含任何元素;若A =B ,则A 中含有B 中的所有元素.(3)在真子集的定义中,A B 首先要满足A ⊆B ,其次至少有一个x ∈B ,但x ∉A . 2.集合子集的个数求集合的子集问题时,一般可以按照子集元素个数分类,再依次写出符合要求的子集.集合的子集、真子集个数的规律为:含n 个元素的集合有2n 个子集,有2n -1个真子集,有2n -2个非空真子集.写集合的子集时,空集和集合本身易漏掉.【课后作业】一、基础过关1. 下列集合中,结果是空集的是( )A .{x ∈R |x 2-1=0}B .{x |x >6或x <1}C .{(x ,y )|x 2+y 2=0}D .{x |x >6且x <1}2. 集合P ={x |y =x +1},集合Q ={y |y =x -1},则P 与Q 的关系是( )A .P =QB .P QC .QPD .P ∩Q =∅3. 下列命题:①空集没有子集;②任何集合至少有两个子集;③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④若∅A ,则A ≠∅.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 .0B .1C .2D .34. 下列正确表示集合M ={-1,0,1}和N ={x |x 2+x =0}关系的Venn 图是()5. 已知M ={x |x ≥22,x ∈R },给定下列关系:①π∈M ;②{π}M ;③πM ;④{π}∈M .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填序号)6. 已知集合A ={x |1<x <2},B ={x |x <a },若A B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7. 已知集合A ={x |-2≤x ≤5},B ={x |m +1≤x ≤2m -1},若B ⊆A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8. 若集合A ={x |x 2+x -6=0},B ={x |x 2+x +a =0},且B ⊆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二、能力提升9. 适合条件{1}⊆A {1,2,3,4,5}的集合A 的个数是( )A .15个B .16个C .31个D .32个10.集合M ={x |x =3k -2,k ∈Z },P ={y |y =3n +1,n ∈Z },S ={z |z =6m +1,m Z ∈}之间的关系是 ( )A .S P MB .S =P MC .S P =MD .P =M S11.已知集合A {2,3,7},且A 中至多有1个奇数,则这样的集合共有________个.12.已知集合A={x|1<ax<2},B={x|-1<x<1},求满足A⊆B的实数a的取值范围.三、探究与拓展13.已知集合A={x||x-a|=4},B={1,2,b}.问是否存在实数a,使得对于任意实数b(b≠1,b≠2)都有A ⊆B.若存在,求出对应的a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1.3集合的基本运算第1课时并集与交集【学习要求】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和交集;2.能使用Venn图表示集合的并集和交集运算结果,体会直观图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3.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进行集合的并集与交集运算.【学法指导】通过观察和类比,借助Venn图理解集合的并集及交集运算,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体会类比的作用;感受集合作为一种语言在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和准确.【知识要点】1.并集(1)定义:一般地,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记作. (2)并集的符号语言表示为A∪B=.(3)性质:A∪B=,A∪A=,A∪∅=,A∪B=A⇔,A A∪B.2.交集(1)定义:一般地,由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交集,记作. (2)交集的符号语言表示为A∩B=.(3)性质:A∩B=,A∩A=,A∩∅=,A∩B=A⇔,A∩B A∪B,A∩B A,A∩B B.【问题探究】问题情境:两个实数除了可以比较大小外,还可以进行加减法运算,如果把集合与实数相类比,我们会想两个集合是否也可以进行“加减”运算呢?本节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探究点一并集问题1请同学们考察下列各个集合,你能说出集合C与集合A、B之间的关系吗?(1)A={1,3,5},B={2,4,6},C={1,2,3,4,5,6};(2)A={x|x是有理数},B={x|x是无理数},C={x|x是实数}.问题2在问题1中,我们称集合C为集合A、B的并集,那么如何定义两个集合的并集?问题3集合A∪B如何用Venn图来表示?问题4用并集运算符号表示问题1中A,B,C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例1(1)设A={4,5,6,8},B={3,5,7,8},求A∪B. (2)设集合A={x|-1<x<2},集合B={x|1<x<3},求A∪B.小结两个集合求并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与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它们的公共元素在并集中只能出现一次.对于表示不等式解集的集合的运算,可借助数轴解题.跟踪训练1已知集合A={1,2,4},B={2,4,6},则A∪B=_____________探究点二交集问题1请同学们考察下面的问题,集合A、B与集合C之间有什么关系?①A={2,4,6,8,10},B={3,5,8,12},C={8};②A={x|x是国兴中学2011年9月入学的高一年级女同学},B={x|x是国兴中学2011年9月入学的高一年级同学},C={x|x是国兴中学2011年9月入学的高一年级女同学}.问题2在问题1中,我们称集合C为集合A、B的交集,那么如何定义两个集合的交集?问题3如何用Venn图表示交集运算?例2(1)新华中学开运动会,设A={x|x是新华中学高一年级参加百米赛跑的同学},B={x|x是新华中学高一年级参加跳高比赛的同学},求A∩B.(2)设平面内直线l1上点的集合为L1,直线l2上点的集合为L2,试用集合的运算表示l1,l2的位置关系.小结两个集合求交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与B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当两个集合没有公共元素时,两个集合的交集是空集,而不能说两个集合没有交集.跟踪训练2设集合P={1,2,3,4,5},集合Q={x R∈|2≤x≤5},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P∩Q=P B.P∩Q QC.P∩Q P D.P∩Q=Q探究点三并集与交集的性质问题1你能用Venn图表示出两个非空集合的所有关系吗?问题2你能从问题1中所画的图中发现哪些重要的结论?问题3如果集合A,B没有公共元素,那么它们就没有交集吗?例3已知A={x|x2-3x+2=0},B={x|x2-ax+a-1=0},若A∪B=A,求实数a的值.小结在利用集合的交集、并集性质解题时,若条件中出现A∪B=A,或A∩B=B,解答时常转化为B⊆A,然后用集合间的关系解决问题,运算时要考虑B=∅的情况,切记不可漏掉.跟踪训练3设集合A={x|x2+4x=0},B={x|x2+2(a+1)x+a2-1=0,a R∈},若A∩B=B,求a的值.【当堂检测】1.设集合A={x|x∈Z且-15≤x≤-2},B={x|x∈Z且|x|<5},则A∪B中的元素个数是()A.10 B.11 C.20 D.212.若集合M={-1,0,1},N={0,1,2},则M∩N等于()A.{0,1} B.{-1,0,1} C.{0,1,2} D.{-1,0,1,2}3.已知集合P={x|x2≤1},M={a}.若P∪M=P,则a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课堂小结】1.对并集、交集概念的理解(1)对于并集,要注意其中“或”的意义,“或”与通常所说的“非此即彼”有原则性的区别,它们是“相容”的.“x∈A,或x∈B”这一条件,包括下列三种情况:x∈A但x∉B;x∈B但x∉A;x∈A且x∈B.因此,A∪B是由所有至少属于A、B两者之一的元素组成的集合.(2)A∩B中的元素是“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而不是部分,特别地,当集合A和集合B没有公共元素时,不能说A与B没有交集,而是A∩B=∅.2.集合的交、并运算中的注意事项(1)对于元素个数有限的集合,可直接根据集合的“交”、“并”定义求解,但要注意集合元素的互异性.(2)对于元素个数无限的集合,进行交、并运算时,可借助数轴,利用数轴分析法求解,但要注意端点值取到与否.【课后作业】一、基础过关1.若集合A={0,1,2,3},B={1,2,4},则集合A∪B等于() A.{0,1,2,3,4} B.{1,2,3,4} C.{1,2} D.{0}2.集合A={x|-1≤x≤2},B={x|x<1},则A∩B等于() A.{x|x<1} B.{x|-1≤x≤2} C.{x|-1≤x≤1} D.{x|-1≤x<1}3.若集合A={参加伦敦奥运会比赛的运动员},集合B={参加伦敦奥运会比赛的男运动员},集合C={参加伦敦奥运会比赛的女运动员},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A⊆B B.B⊆C C.A∩B=C D.B∪C=A4.已知集合M={(x,y)|x+y=2},N={(x,y)|x-y=4},那么集合M∩N为() A.x=3,y=-1 B.(3,-1) C.{3,-1} D.{(3,-1)}5.设集合M={-1,0,1},N={x|x2≤x},则M∩N等于() A.{0} B.{0,1} C.{-1,1} D.{-1,0,1}6.设集合A={-1,1,3},B={a+2,a2+4},A∩B={3},则实数a=________.7.设A={-4,2a-1,a2},B={a-5,1-a,9},已知A∩B={9},求A∪B.8.设集合A={-2},B={x|ax+1=0,a R∈},若A∩B=B,求a的值.二、能力提升9.已知集合A={1,3,m},B={1,m},A∪B=A,则m等于() A.0或 3 B.0或3 C.1或 3 D.1或310.设集合A={-3,0,1},B={t 2-t+1}.若A∪B=A,则t=________.11.设集合A={x|-1≤x≤2},B={x|-1<x≤4},C={x|-3<x<2}且集合A∩(B∪C)={x|a≤x≤b},则a=________,b=________.12.已知方程x2+px+q=0的两个不相等实根分别为α,β,集合A={α,β},B={2,4,5,6},C={1,2,3,4},A∩C=A,A∩B=∅.求p,q的值.三、探究与拓展13.已知集合A={x|2a+1≤x≤3a-5},B={x|x<-1,或x>16},分别根据下列条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1)A∩B=∅;(2)A⊆(A∩B).第2课时补集及综合应用【学习要求】1.了解全集、补集的意义;2.正确理解补集的概念,正确理解符号“∁U A”的含义;3.会求已知全集的补集,并能正确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学法指导】通过观察和类比,借助Venn图理解集合的补集及集合的综合运算,进一步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进一步体会类比的作用;感受集合作为一种语言在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和准确.【知识要点】1.全集: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通常记作. 2.补集:对于一个集合A,由全集U中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相对于全集U的补集,记作.补集的符号语言表示为∁U A=.3.补集与全集的性质(1)∁U U=;(2)∁U∅=;(3)∁U(∁U A)=;(4)A∪(∁U A)=;(5)A∩(∁U A)=.【问题探究】问题情境:相对于某个集合U,其子集中的元素是U中的一部分,那么剩余的元素也应构成一个集合,这两个集合对于U构成了相对关系,这就验证了“事物都是对立和统一的关系”.集合中的部分元素构成的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就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这就是本节研究的内容——全集和补集.探究点一全集、补集概念问题1方程(x-2)(x2-3)=0的解集在有理数范围内与在实数范围内有什么不同?通过这个问题你得到什么启示?问题2U={全班同学}、A={全班参加足球队的同学}、B={全班没有参加足球队的同学},则U、A、B有何关系?问题3在问题2中,相对集合A、B,集合U是全集,集合B是集合A的补集,同时集合A是集合B的补集,那么如何定义全集和补集的概念?问题4怎样用Venn图表示集合A在全集U中的补集?例1(1)设U={x|x是小于9的正整数},A={1,2,3},B={3,4,5,6},求∁U A,∁U B.(2)设全集U={x|x是三角形},A={x|x是锐角三角形},B={x|x是钝角三角形},求A∩B,∁U(A∪B).小结研究补集必须是在全集的条件下研究,而全集因研究问题不同而异,全集常用U来表示.跟踪训练1已知A={0,2,4,6},∁S A={-1,-3,1,3},∁S B={-1,0,2},用列举法写出集合B.探究点二全集、补集的性质问题1借助Venn图,你能化简∁U(∁U A),∁U U,∁U∅吗?问题2借助Venn图,你能分析出集合A与∁U A之间有什么关系吗?例2已知集合S={x|1<x≤7},A={x|2≤x<5},B={x|3≤x<7}.。

高中数学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导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1

高中数学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导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1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 小结一.学习目标:1.复习巩固本章知识,了解本章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2.强化知识与方法的应用,进一步熟练一些重要类型题的解法;3.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在归纳总结中提升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知识网络的形成,知识与方法的运用.二.本章知识网络(认真研读教材,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尝试画出某一单元或全章的知识网络图.相信自己,你能行的!)三.典例剖析例1.(1)设集合{}{}(){}22|,,,1|,,1|x y y x C R x x y y B R x x y y A ==∈+==∈+==, 则_________________,==C B B A(2)集合{}{},21|,22|<<=<<-=x x B a x a x A 且B C A R ⊆,求a 的取值范围.例2.已知函数()342+-=x x x f (1)画出函数()x f 的图像,并写出其值域;(2)求()x f 在区间]3,5[--上的最值;(3)求()x f 在区间]5,1[上的最值;(4)求()x f 在区间]6,3[上的最值;(5)你认为(2)(3)(4)题有区别吗?若有,区别在哪里?第(1)题对你解答(2)(3)(4)题有何帮助?例3.函数3||2)(2++-=x x x f ,(1)利用定义证明函数)(x f 的奇偶性;(2)画出此函数的图象;(3)求函数)(x f 的单调区间及最值.★例4.函数21)(xb ax x f ++=是定义在)1,1(-上的奇函数,且52)21(=f . (1)确定函数)(x f 的解析式;(2)用定义证明)(x f 在)1,0(上是增函数.四.课外作业1.函数1122-+-=x x y 的定义域是( )(A )]1,1[- (B )),1[]1,(+∞--∞ (C )]1,0[ (D )}1,1{-2.设集合()},,1|,{N y N x y x y x A ∈∈≤+=,则集合A 的子集个数为(A ) 3 (B ) 4 (C ) 7 (D )83. 定义在R 上的函数)(x f 对任意两个不等实数b a ,,总有0)()(>--ba b f a f 成立,则( ) A.函数)(x f 在R 是先增后减函数 B. 函数)(x f 在R 是先减后增函数C. )(x f 在R 上是增函数D. )(x f 在R 上是减函数4. 如果奇函数)(x f 在区间[3,7]上是增函数,且最小值为5,则)(x f 在区间[3,7--]上是( )A.增函数且最小值为5-B. 增函数且最大值为5-C.减函数且最小值为5-D. 减函数且最大值为5-5. )(x f 是偶函数,)(x g 是奇函数,则)()()(x g x f x h =的图像( )A.关于x x 轴对称B. 关于y 轴对称C. 关于x y =轴对称D. 关于原点对称6. 已知.10)2(,8)(35=--++=f bx ax x x f 且则)2(f 等于( ).(A ) 26- (B ) 18- (C ) 10- (D ) 107.函数3)1(2)1(2--=x y ;43)2(2+-=x x y ;x y =)3(;x xy =)4(中,既非奇函数也非偶函数的是( ).(A ) (1)(2)(3) (B) (1)(3)(4) (C) (1)(3) (D) (1)8. 设()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且在(-∞,0)上是增函数,则()2f -与()223f a a -+(a R ∈)的大小关系是 ( ) (A )()2f -<()223f a a -+(B )()2f -≥()223f a a -+ (C )()2f ->()223f a a -+ (D )与a 的取值有关 9.设函数()x f 是R 上的减函数,若()()121->-m f m f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10.函数(),322+-=mx x x f 若函数()x f 在[)+∞,2上是增函数,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11.已知函数)(x f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当0>x 时,xx x f 1)(2+=,求)(x f 的解析式.★12.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心理学家发现,学生的接受能力依赖于老师引入概念和描述问题所用的时间:讲座开始时,学生兴趣激增;中间有一段不太长的时间,学生的兴趣保持较理想的状态;随后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分析结果和实验表明,用()f x 表示学生接受概念的能力(()f x 的值愈大,表示接受的能力愈强),x 表示提出和讲授概念的时间(单位:分),可有以下的公式:()20.1 2.643,(010)59,(1016)3107,(1630)x x x f x x x x ⎧-++<≤⎪⎪=<≤⎨⎪-+<≤⎪⎩,⑴开讲后多少分钟,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能维持多长时间?⑵开讲后5分钟与开讲后20分钟比较,学生的接受能力何时强一些?。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实习作业学案设计新人教A版必修1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实习作业学案设计新人教A版必修1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学习目标
①了解函数概念的形成、发展的历史以及在这个过程中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②体验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合作学习品尝、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
③在合作形式的小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领导意识、社会实践技能和民主价值观.
合作学习
一.【课堂准备】
1.分组:3~6人为一个实习小组,确定一个人为组长.
2.选题:根据个人兴趣初步确定实习作业的选题范围.
参考题目:
(1)函数产生的社会背景;
(2)函数概念发展的历史过程;
(3)函数符号的故事;
(4)数学家(如:开普勒、伽利略、笛卡儿、牛顿、莱布尼兹、贝努利、欧拉、柯西、狄里克雷、罗巴契夫斯基等)与函数;
(5)也可自拟题目.
3.分配任务:根据个人情况和优势,经小组共同商议,由组长确定每个人的具体任务.
4.搜集资料:针对所选题目,通过各种方式(相关书籍——《函数在你身边》《世界函数通史》《世界著名科学家传记》等;相关网页——等)搜集素材,包括文字、图片、数据以及音像资料等,并记录相关资料,写出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年月日
题目
正文
备注(指出参考文献或相关网页)
组长及参加人

指导教师审核
意见
5.投影仪、多媒体.
6.把各组的实习报告贴在班级的学习栏内,让学生学习交流.
二、【合作过程】
1.出示课题:
2.交流、分享:(由数学科代表主持.小组推荐中心发言人;以下记录均为发言概述) 学生1:函数小史
学生2:函数概念的纵向发展
学生3:我国数学家李国平与函数学生4:函数概念对数学发展的影响学生5:函数概念的历史演变过程
3.课堂小结:
4.实习作业的评定:
实习作业评价参考意见。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1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导学案设计(含答案) 1.3.2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1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导学案设计(含答案) 1.3.2

1.3.2奇偶性[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函数奇偶性的含义.2.掌握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了解奇偶性与函数图象对称性之间的关系.3.会利用函数的奇偶性解决简单问题.知识点一函数奇偶性的定义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偶函数;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奇函数.如果函数f(x)是奇函数或偶函数,我们就说函数f(x)具有奇偶性.思考为什么奇、偶函数的定义域一定要关于原点对称?答由函数奇偶性的定义知,若x是定义域中的一个数值,则-x也必然在定义域中,因此函数y=f(x)是奇函数或偶函数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定义域在x轴上所表示的区间关于原点对称.换言之,所给函数的定义域若不关于原点对称,则这个函数必不具有奇偶性,例如函数y=x2在区间(-∞,+∞)上是偶函数,但在区间[-1,2]上却无奇偶性可言了.知识点二奇函数、偶函数的图象特征(1)若一个函数是奇函数,则它的图象是以坐标原点为对称中心的对称图形;反之,若一个函数的图象是以坐标原点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则这个函数是奇函数.(2)若一个函数是偶函数,则它的图象是以y轴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反之,若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则这个函数是偶函数.知识点三奇偶性应用中常用结论(1)若函数f(x)是奇函数,且0在定义域内,则必有f(0)=0.(2)奇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区间上单调性相同,偶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区间上单调性相反.(3)一次函数f(x)=kx+b(k≠0)为奇函数⇔b=0;二次函数f(x)=ax2+bx+c(a≠0)为偶函数⇔b=0;常数函数f(x)=c(c为常数)为偶函数.思考存在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的函数吗?答存在,如f(x)=0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且这样的函数有无穷多个,实际上,函数f(x)=0,x∈D,只要定义域D关于原点对称,则f(x)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题型一函数奇偶性的判断例1 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1)f (x )=2-|x |;(2)f (x )=x 2-1+1-x 2;(3)f (x )=x x -1; (4)f (x )=⎩⎪⎨⎪⎧x +1,x >0,-x +1,x <0. 解 (1)∵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R ,关于原点对称,又f (-x )=2-|-x |=2-|x |=f (x ),∴f (x )为偶函数.(2)∵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1,1},关于原点对称,且f (x )=0,又∵f (-x )=-f (x ),f (-x )=f (x ),∴f (x )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3)∵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x |x ≠1},不关于原点对称,∴f (x )是非奇非偶函数.(4)f (x )的定义域是(-∞,0)∪(0,+∞),关于原点对称.当x >0时,-x <0,f (-x )=1-(-x )=1+x =f (x );当x <0时,-x >0,f (-x )=1+(-x )=1-x =f (x ).综上可知,对于x ∈(-∞,0)∪(0,+∞),都有f (-x )=f (x ),f (x )为偶函数.反思与感悟 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1)定义法:若函数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则函数为非奇非偶函数;若函数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则应进一步判断f (-x )是否等于±f (x ),或判断f (-x )±f (x )是否等于0,从而确定奇偶性.(2)图象法:若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则函数为奇函数;若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则函数为偶函数.(3)分段函数的奇偶性应分段说明f (-x )与f (x )的关系,只有当对称区间上的对应关系满足同样的关系时,才能判定函数的奇偶性. 跟踪训练1 (1)下列函数为奇函数的是( )A.y =|x |B.y =3-xC.y =1x 3D.y =-x 2+14(2)若f (x )=ax 2+bx +c (a ≠0)是偶函数,则g (x )=ax 3+bx 2+cx 是( )A.奇函数B.偶函数C.非奇非偶函数D.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答案 (1)C (2)A解析 (1)A 、D 两项,函数均为偶函数,B 项中函数为非奇非偶函数,而C 项中函数为奇函数.(2)∵f(x)=ax2+bx+c是偶函数,∴f(-x)=f(x),得b=0.∴g(x)=ax3+cx.∴g(-x)=a(-x)3+c(-x)=-g(x),∴g(x)为奇函数.题型二利用函数的奇偶性求值例2已知f(x)=ax5+bx3+cx-8,且f(d)=10,求f(-d).解方法一f(d)=ad5+bd3+cd-8,①f(-d)=a·(-d)5+b(-d)3+c·(-d)-8=-ad5-bd3-cd-8,②①+②得f(d)+f(-d)=-16,∵f(d)=10,∴f(-d)=-16-10=-26.方法二设g(x)=ax5+bx3+cx,则g(x)为奇函数,由题意可得f(d)=g(d)-8=10,∴g(d)=18.又f(-d)=g(-d)-8,且g(x)为奇函数,∴g(-d)=-g(d),∴f(-d)=-g(d)-8=-18-8=-26.反思与感悟解决这类由奇偶性求值问题,应先分析给定函数特点,把原函数化为一个奇函数(或偶函数)g(x)和一个常数的和,然后借助奇函数(或偶函数)的性质求出g(-d).也可以通过两式相加(或相减)达到正负抵消,从而使问题得解.跟踪训练2函数f(x)=x5+ax3+bx+2,且f(-3)=1,则f(3)=________.答案3解析令g(x)=x5+ax3+bx,易知g(x)为奇函数,从而g(3)=-g(-3).又因为f(x)=g(x)+2,f(-3)=1,所以g(-3)=-1,所以g(3)=1,所以f(3)=g(3)+2=1+2=3.题型三利用奇偶性求函数解析式例3已知函数f(x)(x∈R)是奇函数,且当x>0时,f(x)=2x-1,求函数f(x)的解析式.解当x<0,-x>0,∴f(-x)=2(-x)-1=-2x-1.又∵f(x)是奇函数,∴f(-x)=-f(x),∴f(x)=2x+1.又f(x)(x∈R)是奇函数,∴f(-0)=-f(0),即f(0)=0.∴所求函数的解析式为f (x )=⎩⎪⎨⎪⎧ 2x -1,x >0,0,x =0,2x +1,x <0.反思与感悟 1.本题易忽视定义域为R 的条件,漏掉x =0的情形.若函数f (x )的定义域内含0且为奇函数,则必有f (0)=0.2.利用奇偶性求解析式的思路:(1)在待求解析式的区间内设x ,则-x 在已知解析式的区间内;(2)利用已知区间的解析式进行代入;(3)利用f (x )的奇偶性,求待求区间上的解析式. 跟踪训练3 已知函数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x ≥0时,f (x )=x 2-2x ,则函数f (x )在R 上的解析式是( )A.f (x )=-x (x -2)B.f (x )=x (|x |-2)C.f (x )=|x |(x -2)D.f (x )=|x |(|x |-2)答案 D解析 ∵f (x )在R 上是偶函数,且x ≥0时,f (x )=x 2-2x ,∴当x <0时,-x >0,f (-x )=(-x )2+2x =x 2+2x ,则f (x )=f (-x )=x 2+2x =-x (-x -2).又当x ≥0时,f (x )=x 2-2x =x (x -2),因此f (x )=|x |(|x |-2).利用偶函数的性质f (x )=f (-x )=f (|x |)避免讨论例4 已知偶函数f (x )在[0,+∞)上单调递减,f (2)=0.若f (x -1)>0,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 ∵f (2)=0,f (x -1)>0,∴f (x -1)>f (2),又∵f (x )是偶函数,且在[0,+∞)上单调递减,∴f (|x -1|)>f (2),∴|x -1|<2,∴-2<x -1<2,∴-1<x <3,∴x ∈(-1,3).故填(-1,3).答案 (-1,3)反思与感悟本题的关键是利用偶函数的性质:f(x)=f(-x)=f(|x|),从而由f(x-1)>f(2)转化得f(|x-1|)>f(2),再由f(x)在[0,+∞)上单调递减即可脱去“f”,得到|x-1|<2.其优点在于避免了讨论.跟踪训练4函数f(x)是定义在实数集上的偶函数,且在[0,+∞)上是增函数,f(3)<f(2a+1),则a的取值范围是()A.a>1B.a<-2C.a>1或a<-2D.-1<a<2答案C解析因为函数f(x)在实数集上是偶函数,且f(3)<f(2a+1),所以f(3)<f(|2a+1|),又函数f(x)在[0,+∞)上是增函数,所以3<|2a+1|,解之得a>1或a<-2.故选C.1.函数f(x)=|x|+1是()A.奇函数B.偶函数C.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D.非奇非偶函数答案B解析函数定义域为R,f(-x)=|-x|+1=f(x),所以f(x)是偶函数,故选B.2.函数f(x)=ax2+bx+c是定义在实数集上的奇函数,则()A.a=0,b≠0,c≠0B.ac=0,b≠0C.a=0,c=0,b取任意实数D.a,b,c均可取任意实数答案C解析函数f(x)的定义域为R,关于原点对称,又因函数是奇函数.所以f(-x)=a(-x)2+b(-x)+c=-f(x)=-ax2-bx-c,从而得ax2+c=0,又因为x可以取任意实数,所以a=0,c =0,b取任意实数,故选C.3.下列函数中,在其定义域内既是奇函数又是增函数的是()A.y=-x,x∈RB.y=x2,x∈RC.y=x3,x∈RD.y=|x|,x∈R答案C解析y=x2,x∈R,y=|x|,x∈R都是偶函数,选项B,D不符合题意;y=-x,x∈R是减函数,选项A不符合题意,故选C.4.已知函数y =f (x )是R 上的奇函数,且当x >0时,f (x )=x -x 2,则f (-2)=_______. 答案 2解析 因为当x >0时,f (x )=x -x 2,所以f (2)=2-22=-2.又f (x )是奇函数,所以f (-2)=-f (2)=2.5.已知f (x )是定义域为R 的偶函数,当x >0时,解析式为f (x )=x 2+x ,则当x <0时,f (x )=________.答案 x 2-x解析 设x <0,则-x >0,∴f (-x )=(-x )2-x =x 2-x .又∵f (x )是定义域为R 的偶函数,∴f (x )=f (-x )=x 2-x ,∴当x <0时,f (x )=x 2-x .1.定义域在数轴上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f (x )为奇函数或偶函数的一个必要条件,f (-x )=-f (x )或f (-x )=f (x )是定义域上的恒等式.2.奇偶函数的定义是判断函数奇偶性的主要依据.为了便于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有时需要先将函数进行化简,或应用定义的等价形式:f (-x )=±f (x )⇔f (-x )∓f (x )=0⇔f (-x )f (x )=±1(f (x )≠0). 3.(1)若f (x )=0且f (x )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则f (x )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2)奇函数在对称的两个区间上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在对称的两个区间上有相反的单调性.一、选择题1.函数f (x )=x 2(x <0)的奇偶性为( )A.奇函数B.偶函数C.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D.非奇非偶函数答案 D解析 ∵函数f (x )=x 2(x <0)的定义域为(-∞,0),不关于原点对称,∴函数f (x )=x 2(x <0)为非奇非偶函数.2.下列函数中,既是奇函数又是增函数的为( )A.y =x +1B.y =-x 3C.y =1xD.y =x |x |答案 D解析 由函数的奇偶性排除A ,由函数的单调性排除B 、C ,由y =x |x |的图象可知,符合题意.3.函数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当x >0时,f (x )=-x +1,则当x <0时,f (x )的解析式为( )A.f (x )=-x +1B.f (x )=-x -1C.f (x )=x +1D.f (x )=x -1 答案 B解析 设x <0,则-x >0.∴f (-x )=x +1,又函数f (x )是奇函数.∴f (-x )=-f (x )=x +1,∴f (x )=-x -1(x <0).4.设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当x ≤0时,f (x )=2x 2-x ,则f (1)等于( )A.-3B.-1C.1D.3答案 A解析 ∵f (x )是奇函数,∴f (1)=-f (-1)=-3.5.设偶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R ,当x ∈[0,+∞)时,f (x )是增函数,则f (-2),f (π),f (-3)的大小关系是( )A.f (π)>f (-3)>f (-2)B.f (π)>f (-2)>f (-3)C.f (π)<f (-3)<f (-2)D.f (π)<f (-2)<f (-3)答案 A解析 ∵f (x )是偶函数,则f (-2)=f (2),f (-3)=f (3),又当x ≥0时,f (x )是增函数,所以f (2)<f (3)<f (π),从而f (-2)<f (-3)<f (π).6.已知偶函数f (x )在区间[0,+∞)上单调递增,则满足f (2x -1)<f ⎝⎛⎭⎫13的x 的取值范围是( )A.⎝⎛⎭⎫13,23B.⎣⎡⎭⎫13,23C.⎝⎛⎭⎫12,23D.⎣⎡⎭⎫12,23答案 A 解析 由题意得|2x -1|<13⇒-13<2x -1<13⇒23<2x <43⇒13<x <23,故选A. 二、填空题7.若f (x )=(x +a )(x -4)为偶函数,则实数a =________.答案 4解析 由f (x )=(x +a )(x -4)得f (x )=x 2+(a -4)x -4a ,若f (x )为偶函数,则a -4=0,即a =4.8.若f (x )=x 2+ax +b 在[-b 2,1-b 2]上为偶函数,则a =________,b =________. 答案 0 1解析 ∵f (x )为偶函数,∴其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故-b 2+1-b 2=0,得b =1. 由f (x )为偶函数,得f (-x )=f (x ),∴a =0.9.已知函数f (x )是定义域为R 的奇函数,且f (-1)=2,则f (0)+f (1)=________.答案 -2解析 因为函数f (x )是定义域为R 的奇函数,所以f (0)=0,f (1)=-f (-1)=-2,所以f (0)+f (1)=-2.10.已知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且在区间(-∞,0)上是增函数.若f (-3)=0,则f (x )x<0的解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x |-3<x <0或x >3}解析 ∵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且在区间(-∞,0)上是增函数,∴f (x )在区间(0,+∞)上是减函数,∴f (3)=f (-3)=0.当x >0时,f (x )<0,解得x >3;当x <0时,f (x )>0,解得-3<x <0.三、解答题11.设定义在[-2,2]上的奇函数f (x )在区间[0,2]上单调递减,若f (m )+f (m -1)>0,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解 由f (m )+f (m -1)>0,得f (m )>-f (m -1),即f (1-m )<f (m ).又∵f (x )在[0,2]上为减函数,且f (x )在[-2,2]上为奇函数,∴f (x )在[-2,2]上为减函数,∴⎩⎪⎨⎪⎧ -2≤1-m ≤2,-2≤m ≤2,1-m >m ,即⎩⎪⎨⎪⎧ -1≤m ≤3,-2≤m ≤2,m <12, 解得-1≤m <12. 因此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1,12. 12.已知f (x )是R 上的奇函数,且当x >0时,f (x )=x 2-x -1.(1)求f (x )的解析式;(2)作出函数f (x )的图象(不用列表),并指出它的增区间.解 (1)设x <0,则-x >0,所以f (-x )=(-x )2-(-x )-1=x 2+x -1.又因为函数f (x )是奇函数,所以f (-x )=-f (x ),所以f (x )=-f (-x )=-x 2-x +1.当x =0时,由f (0)=-f (0),得f (0)=0,所以f (x )=⎩⎪⎨⎪⎧ x 2-x -1,x >0,0,x =0,-x 2-x +1,x <0.(2)作出函数图象,如图所示.由函数图象易得函数的增区间为(-∞,-12],[12,+∞). 13.设函数f (x )对任意实数x ,y 都有f (x +y )=f (x )+f (y ),且x >0时,f (x )<0,f (1)=-2.(1)求证:f (x )是奇函数;(2)求f (x )在[-3,3]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1)证明 令x =y =0,得f (0)+f (0)=f (0),∴f (0)=0.又令y =-x ,得f (0)=f (x )+f (-x )=0,∴f(-x)=-f(x),∴f(x)是奇函数.(2)解设x1,x2∈R,且x1<x2,则x2-x1>0,于是f(x2)-f(x1)=f(x2)+f(-x1)=f(x2-x1)<0,∴f(x1)>f(x2),∴f(x)在R上是减函数,∴f(x)的最大值为f(-3)=-f(3)=-3f(1)=(-3)×(-2)=6,最小值为f(3)=-f(-3)=-6.。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1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导学案设计(含答案) 1.1.3 第2课时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1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导学案设计(含答案) 1.1.3 第2课时

第2课时补集及集合运算的综合应用[学习目标] 1.了解全集的意义和它的记法.理解补集的概念,能正确运用补集的符号和表示形式,会用图形表示一个集合及其子集的补集.2.会求一个给定集合在全集中的补集,并能解答简单的应用题.知识点一全集(1)定义: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2)记法:全集通常记作U.思考全集一定是实数集R吗?答全集是一个相对概念,因研究问题的不同而变化,如在实数范围内解不等式,全集为实数集R,而在整数范围内解不等式,则全集为整数集Z.知识点二补集思考设集合A={1,2},那么相对于集合M={0,1,2,3}和N={1,2,3},∁M A和∁N A相等吗?由此说说你对全集与补集的认识.答∁M A={0,3},∁N A={3},∁M A≠∁N A.由此可见补集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研究补集必须在全集的条件下研究,而全集因研究问题不同而异,同一个集合相对于不同的全集,其补集也就不同.知识点三补集的性质①A∪(∁U A)=U;②A∩(∁U A)=∅;③∁U U=∅,∁U∅=U,∁U(∁U A)=A;④(∁U A)∩(∁U B)=∁U(A∪B);⑤(∁U A)∪(∁U B)=∁U(A∩B).题型一简单的补集运算例1(1)设全集U={1,2,3,4,5},集合A={1,2},则∁U A等于()A.{1,2}B.{3,4,5}C.{1,2,3,4,5}D.∅(2)若全集U=R,集合A={x|x≥1},则∁U A=________.答案(1)B(2){x|x<1}解析(1)∵U={1,2,3,4,5},A={1,2},∴∁U A={3,4,5}.(2)由补集的定义,结合数轴可得∁U A={x|x<1}.反思与感悟 1.根据补集定义,当集合中元素离散时,可借助Venn图;当集合中元素连续时,可借助数轴,利用数轴分析法求解.2.解题时要注意使用补集的几个性质:∁U U=∅,∁U∅=U,A∪(∁U A)=U.跟踪训练1已知全集U={x|x≥-3},集合A={x|-3<x≤4},则∁U A=________.答案{x|x=-3,或x>4}解析借助数轴得∁U A={x|x=-3,或x>4}.题型二补集的应用例2设全集U={2,3,a2+2a-3},A={|2a-1|,2},∁U A={5},求实数a的值.解∵∁U A={5},∴5∈U,且5∉A.∴a2+2a-3=5,解得a=2,或a=-4.当a=2时,|2a-1|=3≠5,此时A={3,2},U={2,3,5}符合题意.当a=-4时,|2a-1|=9,此时A={9,2},U={2,3,5},A⊈U,故a=-4舍去.综上知a=2.反思与感悟 1.由∁U A={5}可知5∈U且5∉A,A⊆U.2.由∁U A={5}求得a后需验证是否符合隐含条件A⊆U,否则会把a=-4误认为是本题的答案.3.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合理运用补集的性质,必要时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同时应注意检验.跟踪训练2若全集U={2,4,a2-a+1},A={a+4,4},∁U A={7},则实数a=________.答案-2解析因为∁U A={7},所以7∈U且7∉A,所以a2-a+1=7,解得a=-2或a=3.当a=3时,A={4,7}与7∉A矛盾,a=-2满足题意,所以a=-2.题型三并集、交集、补集的综合运算例3已知全集U={x|-5≤x≤3},A={x|-5≤x<-1},B={x|-1≤x<1},求∁U A,∁U B,(∁U A)∩(∁U B).解将集合U,A,B分别表示在数轴上,如图所示,则∁U A={x|-1≤x≤3};∁U B={x|-5≤x<-1,或1≤x≤3};方法一(∁U A)∩(∁U B)={x|1≤x≤3}.方法二∵A∪B={x|-5≤x<1},∴(∁U A)∩(∁U B)=∁U(A∪B)={x|1≤x≤3}.反思与感悟求解不等式表示的数集间的运算时,一般要借助于数轴求解,此方法的特点是简单直观,同时要注意各个端点的画法及取到与否.跟踪训练3设全集为R,A={x|3≤x<7},B={x|2<x<10},求∁R(A∪B)及(∁R A)∩B.解把全集R和集合A、B在数轴上表示如下:由图知,A∪B={x|2<x<10},∴∁R(A∪B)={x|x≤2,或x≥10}.∵∁R A={x|x<3,或x≥7},∴(∁R A)∩B={x|2<x<3,或7≤x<10}.题型四利用Venn图解题例4设全集U={不大于20的质数},A∩∁U B={3,5},(∁U A)∩B={7,11},(∁U A)∩(∁U B)={2,17},求集合A,B.解U={2,3,5,7,11,13,17,19},A∩(∁U B)={3,5},∴3∈A,5∈A,且3∉B,5∉B,又(∁U A)∩B={7,11},∴7∈B,11∈B且7∉A,11∉A.∵(∁U A)∩(∁U B)={2,17},∴∁U(A∪B)={2,17}.∴A={3,5,13,19},B={7,11,13,19}.反思与感悟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利用Venn图确定哪些元素在A中,哪些元素在B中,哪些元素在A∩B中,哪些元素既不在A中也不在B中.跟踪训练4全集U={x|x<10,x∈N*},A⊆U,B⊆U,(∁U B)∩A={1,9},A∩B={3},(∁A)∩(∁U B)={4,6,7},求集合A,B.U解方法一根据题意作出Venn图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 ={1,3,9},B ={2,3,5,8}. 方法二 ∵(∁U B )∩A ={1,9}, (∁U A )∩(∁U B )={4,6,7}, ∴∁U B ={1,4,6,7,9}.又∵U ={1,2,3,4,5,6,7,8,9},∴B ={2,3,5,8}. ∵(∁U B )∩A ={1,9},A ∩B ={3},∴A ={1,3,9}.补集思想的应用例5 已知集合A ={x |x 2+ax +1=0},B ={x |x 2+2x -a =0},C ={x |x 2+2ax +2=0}.若三个集合至少有一个集合不是空集,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 假设三个方程均无实根,则有 ⎩⎪⎨⎪⎧Δ1=a 2-4<0,Δ2=4+4a <0,Δ3=4a 2-8<0,即⎩⎪⎨⎪⎧-2<a <2,a <-1,-2<a < 2.解得-2<a <-1,∴当a ≤-2或a ≥-1时,三个方程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根. 即a 的取值范围为{a |a ≤-2或a ≥-1}.反思与感悟 对于一些比较复杂、比较抽象、条件和结论之间关系不明确、难于从正面入手的数学问题,在解题时,调整思路,从问题的反面入手,探求已知和未知的关系,这时能化难为易,化隐为显,从而将问题解决.这就是“正难则反”的解题策略,也是处理问题的间接化原则的体现.跟踪训练5 已知集合A ={x |x 2-4ax +2a +6=0},B ={x |x <0},若A ∩B ≠∅,求a 的取值范围.解 因为A ∩B ≠∅,所以A ≠∅, 即方程x 2-4ax +2a +6=0有实数根, 所以Δ=(-4a )2-4(2a +6)≥0, 即(a +1)(2a -3)≥0,所以⎩⎪⎨⎪⎧ a +1≥0,2a -3≥0或⎩⎪⎨⎪⎧a +1≤0,2a -3≤0,解得a ≥32或a ≤-1.①又B ={x |x <0},所以方程x 2-4ax +2a +6=0至少有一个负根. 若方程x 2-4ax +2a +6=0有根,但没有负根, 则需有⎩⎪⎨⎪⎧Δ≥0,x 1+x 2=4a ≥0,x 1x 2=2a +6≥0,解得a ≥32.所以方程至少有一负根时有a <32.②由①②取公共部分得a ≤-1.即当A ∩B ≠∅时,a 的取值范围为{a |a ≤-1}.1.设全集U ={1,2,3,4,5},集合M ={1,2,4},则集合∁U M 等于( ) A.{1,2,4} B.{3,4,5} C.{2,5} D.{3,5}答案 D2.已知全集U =R ,集合A ={x |1≤2x +1<9},则∁U A 等于( ) A.{x |x <0或x >4} B.{x |x ≤0或x >4} C.{x |x ≤0或x ≥4} D.{x |x <0或x ≥4}答案 D解析 因为U =R ,A ={x |0≤x <4}, 所以∁U A ={x |x <0或x ≥4}.3.已知全集U ={1,2,3,4,5,6,7,8},集合A ={2,3,5,6},集合B ={1,3,4,6,7},则集合A ∩(∁U B )等于( ) A.{2,5} B.{3,6} C.{2,5,6} D.{2,3,5,6,8}答案 A解析 由题意知,∁U B ={2,5,8}, 则A ∩(∁U B )={2,5},选A.4.已知全集U =Z ,集合A ={0,1},B ={-1,0,1,2},则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为( ) A.{-1,2} B.{-1,0} C.{0,1} D.{1,2}答案 A解析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U A )∩B ,因为A ={0,1},B ={-1,0,1,2},所以(∁U A )∩B ={-1,2}.5.已知全集U ={2,0,3-a 2},P ={2,a 2-a -2},且∁U P ={-1},求实数a 的值. 解 ∵∁U P ={-1},∴-1∈U ,且-1∉P ,0∈P . ∴⎩⎪⎨⎪⎧3-a 2=-1,a 2-a -2≠-1,a 2-a -2=0,解得a =2.经检验,a =2符合题意,故实数a 的值为2.1.补集定义的理解(1)补集是相对于全集而存在的,研究一个集合的补集之前一定要明确其所对应的全集.比如,当研究数的运算性质时,我们常常将实数集R 当做全集.(2)补集既是集合之间的一种关系,同时也是集合之间的一种运算,还是一种数学思想. (3)从符号角度来看,若x ∈U ,A U ,则x ∈A 和x ∈∁U A 二者必居其一.求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时,先化简集合,若是用列举法表示的数集,可以根据交集、并集的定义直观观察或用Venn 图表示出集合运算的结果;若是用描述法表示的数集,可借助数轴分析写出结果,此时要注意当端点不在集合中时,应用“空心点”表示.2.与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有关的求参数问题一般利用数轴求解,涉及集合间关系时不要忘掉空集的情形.3.不等式中的等号在补集中能否取到,要引起重视,还要注意补集是全集的子集.一、选择题1.已知全集U ={1,2,3,4},集合A ={1,2},B ={2,3},则∁U (A ∪B )等于( ) A.{1,3,4} B.{3,4} C.{3} D.{4} 答案 D解析 ∵A ={1,2},B ={2,3},∴A ∪B ={1,2,3}, ∴∁U (A ∪B )={4}.2.已知全集U ={1,2,3,4,5,6,7},A ={3,4,5},B ={1,3,6},则A ∩(∁U B )等于( ) A.{4,5} B.{2,4,5,7} C.{1,6} D.{3}答案 A解析 ∁U B ={2,4,5,7},所以A ∩(∁U B )={4,5}.故选A.3.设全集U={a,b,c,d,e},集合M={a,c,d},N={b,d,e},那么(∁U M)∩(∁U N)等于()A.∅B.{d}C.{a,c}D.{b,e}答案A解析∵M∪N=U,∴(∁U M)∩(∁U N)=∁U(M∪N)=∅.4.已知集合A={x|x<a},B={x|1<x<2},且A∪(∁R B)=R,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a|a≤1}B.{a|a<1}C.{a|a≥2}D.{a|a>2}答案C解析由于A∪(∁R B)=R,则B⊆A,可知a≥2.故选C.5.设全集是实数集R,M={x|-2≤x≤2},N={x|x<1},则(∁R M)∩N等于()A.{x|x<-2}B.{x|-2<x<1}C.{x|x<1}D.{x|-2≤x<1}答案A解析由题意可知∁R M={x|x<-2或x>2},故(∁R M)∩N={x|x<-2}.6.设全集U是实数集R,M={x|x<-2,或x>2},N={x|1≤x≤3}.如图所示,则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为()A.{x|-2≤x<1}B.{x|-2≤x≤3}C.{x|x≤2,或x>3}D.{x|-2≤x≤2}答案A解析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为∁U(M∪N)=(∁U M)∩(∁U N)={x|-2≤x≤2}∩{x|x<1或x>3}={x|-2≤x<1}.故选A.二、填空题7.已知全集U={-1,0,1,2,3},集合M={x|x为不大于3的自然数},则∁U M=_______.答案{-1}解析∵M={0,1,2,3},∴∁U M={-1}.8.已知集合A={x|-2≤x<3},B={x|x<-1},则A∩(∁R B)=_______.答案{x|-1≤x<3}解析 因为B ={x |x <-1},则∁R B ={x |x ≥-1},所以A ∩(∁R B )={x |-2≤x <3}∩{x |x ≥-1}={x |-1≤x <3}.9.设U ={1,2,3,4,5,6,7,8,9},(∁U A )∩B ={3,7},(∁U B )∩A ={2,8},(∁U A )∩(∁U B )={1,5,6},则集合A =________,B =________. 答案 {2,4,8,9} {3,4,7,9}解析 (∁U A )∩(∁U B )=∁U (A ∪B )={1,5,6}, 所以A ∪B ={2,3,4,7,8,9},又(∁U A )∩B ={3,7},(∁U B )∩A ={2,8},所以A ∩B ={4,9},所以A ={2,4,8,9},B ={3,4,7,9}. 10.已知集合A ={x |-4≤x ≤-2},集合B ={x |x -a ≥0},若全集U =R ,且A ⊆∁U B ,则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答案 {a |a >-2}解析 ∁U B ={x |x <a },如图所示.因为A ⊆∁U B ,所以a >-2. 三、解答题11.已知全集U =R ,A ={x ||3x -1|≤3},B ={x |⎩⎪⎨⎪⎧3x +2>0,x -2<0},求∁U (A ∩B ).解 由|3x -1|≤3,则-3≤3x -1≤3,得-23≤x ≤43.所以A ={x |-23≤x ≤43}.由⎩⎪⎨⎪⎧3x +2>0,x -2<0,得-23<x <2.所以B ={x |-23<x <2},A ∩B ={x |-23<x ≤43},所以∁U (A ∩B )={x |x ≤-23或x >43}.12.已知集合A ={x |3≤x <6},B ={x |2<x <9}. (1)分别求∁R (A ∩B ),(∁R B )∪A ;(2)已知C ={x |a <x <a +1},若C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 (1)∵A ∩B ={x |3≤x <6},B ={x |2<x <9}, ∴∁R (A ∩B )={x |x <3,或x ≥6}. ∁R B ={x |x ≤2,或x ≥9},又A ={x |3≤x <6},∴(∁R B )∪A ={x |x ≤2,或3≤x <6,或x ≥9}.(2)∵C ⊆B ,∴⎩⎪⎨⎪⎧a ≥2,a +1≤9,解得2≤a ≤8.故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a |2≤a ≤8}.13.已知A ={x |-1<x ≤3},B ={x |m ≤x <1+3m }. (1)当m =1时,求A ∪B ;(2)若B ⊆∁R A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解 (1)m =1,B ={x |1≤x <4}, A ∪B ={x |-1<x <4}. (2)∁R A ={x |x ≤-1,或x >3}.当B =∅时,即m ≥1+3m ,得m ≤-12,满足B ⊆∁R A ,当B ≠∅时,要使B ⊆∁R A 成立,则⎩⎪⎨⎪⎧ m <1+3m ,1+3m ≤-1或⎩⎪⎨⎪⎧m <1+3m ,m >3,解得m >3. 综上可知,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m |m >3,或m ≤-12.。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1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导学案设计(含答案) 1.2.1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1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导学案设计(含答案) 1.2.1

1.2.1函数的概念[学习目标] 1.理解函数的概念,了解构成函数的三要素.2.能正确使用区间表示数集.3.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值.知识点一函数的概念(1)函数的定义: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2)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函数y=f(x)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A}叫做函数的值域.显然,值域是集合B的子集.知识点二函数的三要素函数的三个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1)定义域定义域是自变量x的取值集合.有时函数的定义域可以省略,如果未加特殊说明,函数的定义域就是指能使这个式子有意义的所有实数x的集合.(2)对应关系对应关系f是核心,它是对自变量x进行“操作”的“程序”或者“方法”,是连接x与y 的纽带,按照这一“程序”,从定义域集合A中任取一个x,可得到值域{y|y=f(x)且x∈A}中唯一确定的y与之对应.(3)值域函数的值域是函数值的集合,通常一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确定了,那么它的值域也会随之确定.思考(1)符号“y=f(x)”中“f”的意义是什么?(2)有人认为“y=f(x)”表示的是“y等于f与x的乘积”,这种看法对吗?(3)f(x)与f(a)有何区别与联系?答(1)符号“y=f(x)”中“f”表示对应关系,在不同的具体函数中,“f”的含义不一样.例如y=f(x)=x2中,“f”表示的对应关系为因变量y等于自变量x的平方,从而f(a)=a2,f(x +1)=(x+1)2,而函数y=f(x)=2x中,“f”表示的对应关系为因变量y等于自变量x的二倍,从而f(a)=2a,f(x+1)=2(x+1).(2)这种看法不对.符号y=f(x)是“y是x的函数”的数学表示,应理解为x是自变量,它是关系所施加的对象;f是对应关系,它可以是一个或几个解析式,可以是图象、表格,也可以是文字描述;y是自变量的函数,当x允许取某一具体值时,相应的y值为与该自变量值对应的函数值.y=f(x)仅仅是函数符号,不表示“y等于f与x的乘积”.在研究函数时,除用符号f(x)外,还常用g(x),F(x),G(x)等来表示函数.(3)f(x)与f(a)的区别与联系:f(a)表示当x=a时,函数f(x)的值,是一个常量,而f(x)是自变量x的函数,一般情况下,它是一个变量,f(a)是f(x)的一个特殊值,如一次函数f(x)=3x+4,当x=8时,f(8)=3×8+4=28是一个常数.知识点三函数相等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我们就称这两个函数相等.思考函数y=x2+x与函数y=t2+t相等吗?答相等,这两个函数定义域相同,都是实数集R,而且这两个函数的对应关系也相同,因此这两个函数相等.函数相等与否与自变量用什么字母没有关系,只是习惯上自变量用x表示.知识点四区间概念区间的定义、名称、符号及数轴表示如下表:取遍数轴上所有的值思考(1)对于区间[a,b]而言,区间端点a,b应满足什么关系?(2)区间是数集的另一种表示方法,那么任何数集都能用区间表示吗?(3)“∞”是数吗?如何正确使用“∞”?答(1)若a,b为区间的左右端点,则a<b.(2)不是任何数集都能用区间表示,如集合{0}就不能用区间表示.(3)“∞”读作“无穷大”,是一个符号,不是数.以“-∞”或“+∞”作为区间一端时,这一端必须是小括号.题型一函数概念的应用例1设M={x|0≤x≤2},N={y|0≤y≤2},给出下列四个图形,其中能表示从集合M到集合N的函数关系的有()A.0个B.1个C.2个D.3个答案B解析①错,x=2时,在N中无元素与之对应,不满足任意性.②对,同时满足任意性与唯一性.③错,x=2时,对应元素y=3∉N,不满足任意性.④错,x=1时,在N中有两个元素与之对应,不满足唯一性.反思与感悟 1.判断一个对应关系是不是函数关系的方法:(1)A,B必须都是非空数集;(2)A 中任意一个数在B中必须有并且是唯一的实数和它对应.注意:A中元素无剩余,B中元素允许有剩余.2.函数的定义中“任意一个x”与“有唯一确定的y”说明函数中两变量x,y的对应关系是“一对一”或者是“多对一”而不能是“一对多”.跟踪训练1下列对应关系式中是A到B的函数的是()A.A⊆R,B⊆R,x2+y2=1B.A={-1,0,1},B={1,2},f:x→y=|x|+1C.A =R ,B =R ,f :x →y =1x -2D.A =Z ,B =Z ,f :x →y =2x -1 答案 B解析 对于A ,x 2+y 2=1可化为y =±1-x 2,显然对任意x ∈A ,y 值不唯一,故不符合.对于B ,符合函数的定义.对于C,2∈A ,但在集合B 中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数,故不符合.对于D ,-1∈A ,但在集合B 中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数,故不符合. 题型二 判断是否为同一函数 例2 判断下列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1)f (x )=|x |x 与g (x )=⎩⎪⎨⎪⎧1,x ≥0,-1,x <0;(2)f (x )=x x +1与g (x )=x (x +1); (3)f (x )=x 2-2x -1与g (t )=t 2-2t -1; (4)f (x )=1与g (x )=x 0(x ≠0).解 (1)f (x )的定义域中不含有元素0,而g (x )的定义域为R ,定义域不相同,所以二者不是同一函数.(2)f (x )的定义域为[0,+∞),而g (x )的定义域为(-∞,-1]∪[0,+∞),定义域不相同,所以二者不是同一函数.(3)尽管两个函数的自变量一个用x 表示,另一个用t 表示,但它们的定义域相同,对应关系相同,对定义域内同一个自变量,根据表达式,都能得到同一函数值,因此二者为同一函数. (4)f (x )的定义域为R ,g (x )的定义域为{x |x ≠0},因此二者不是同一函数.反思与感悟 判断两个函数是否相同,只需判断这两个函数的定义域与对应关系是否相同. (1)定义域和对应关系都相同,则两个函数相同; (2)定义域不同,则两个函数不同; (3)对应关系不同,则两个函数不同;(4)即使定义域和值域都分别相同的两个函数,也不一定相同,例如y =x 和y =2x -1的定义域和值域都是R ,但不是同一函数;(5)两个函数是否相同,与自变量用什么字母表示无关. 跟踪训练2 下列各组函数中,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 A.y =x +1与y =x 2-1x -1B.y =x 2与y =(x +1)2C.y =(3x )3与y =x D.f (x )=(x )2与g (x )=x 2答案 C题型三 求函数的定义域 例3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y =(x +1)2x +1-1-x ;(2)y =x +1|x |-x.解 (1)要使函数有意义,自变量x 的取值必须满足⎩⎪⎨⎪⎧ x +1≠0,1-x ≥0,即⎩⎪⎨⎪⎧x ≠-1,x ≤1. 所以函数的定义域为{x |x ≤1,且x ≠-1}.(2)要使函数有意义,必须满足|x |-x ≠0,即|x |≠x , ∴x <0.∴函数的定义域为{x |x <0}.反思与感悟 1.当函数是由解析式给出时,求函数的定义域就是求使解析式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集合,必须考虑下列各种情形:(1)负数不能开偶次方,所以偶次根号下的式子大于或等于零;(2)分式中分母不能为0;(3)零次幂的底数不为0;(4)如果f (x )由几部分构成,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5)如果函数有实际背景,那么除符合上述要求外,还要符合实际情况.2.求函数的定义域,一般是转化为解不等式或不等式组的问题,注意定义域是一个集合,其结果必须用集合或区间来表示. 跟踪训练3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y =(x +1)0x +2;(2)y =2x +3-12-x +1x. 解 (1)由于00无意义,故x +1≠0,即x ≠-1. 又x +2>0,x >-2,所以x >-2且x ≠-1.所以函数y =(x +1)0x +2的定义域为{x |x >-2,且x ≠-1}.(2)要使函数有意义,需⎩⎪⎨⎪⎧2x +3≥0,2-x >0,x ≠0,解得-32≤x <2,且x ≠0,所以函数y =2x +3-12-x +1x的定义域为⎩⎨⎧⎭⎬⎫x ⎪⎪-32≤x <2,且x ≠0. 题型四 求函数值例4 已知f (x )=11+x (x ∈R ,且x ≠-1),g (x )=x 2+2(x ∈R ).(1)求f (2),g (2)的值; (2)求f [g (3)]的值.解 (1)∵f (x )=11+x ,∴f (2)=11+2=13.又∵g (x )=x 2+2, ∴g (2)=22+2=6. (2)∵g (3)=32+2=11, ∴f [g (3)]=f (11)=11+11=112.反思与感悟 求函数值时,首先要确定出函数的对应关系f 的具体含义,然后将变量代入解析式计算,对于f [g (x )]型的求值,按“由内到外”的顺序进行,要注意f [g (x )]与g [f (x )]的区别. 跟踪训练4 已知函数f (x )=x +1x +2. (1)求f (2);(2)求f [f (1)].解 (1)∵f (x )=x +1x +2,∴f (2)=2+12+2=34.(2)f (1)=1+11+2=23,f [f (1)]=f ⎝⎛⎭⎫23=23+123+2=58.抽象函数定义域理解错误致误例5 已知函数f (3x +1)的定义域为[1,7],求函数f (x )的定义域. 错解 因为f (3x +1)的定义域为[1,7], 即1≤3x +1≤7,解得0≤x ≤2, 所以f (x )的定义域为[0,2]. 正解 令3x +1=t ,则4≤t ≤22, 即f (t )中,t ∈[4,22], 故f (x )的定义域为[4,22]. 易错警示错误原因 纠错心得对定义域是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1)已知f (x )的定义域为A ,求f [φ(x )]的定义域,其实质是已知φ(x )的取值范围为A ,求x 的取值范围.(2)已知f [φ(x )]的定义域为B ,求f (x )的定义跟踪训练5 若f (x )的定义域为[-3,5],求φ(x )=f (-x )+f (x )的定义域.解 由f (x )的定义域为[-3,5],得φ(x )的定义域需满足⎩⎪⎨⎪⎧ -3≤-x ≤5-3≤x ≤5,即⎩⎪⎨⎪⎧-5≤x ≤3,-3≤x ≤5.解得-3≤x ≤3.所以函数φ(x )的定义域为[-3,3].1.下列图象中能表示函数y =f (x )图象的是( )答案 B解析 由函数的概念知答案为B.2.下列各组函数中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 A.f (x )=x 与g (x )=(x )2 B.f (x )=|x |与g (x )=x (x >0)C.f (x )=2x -1与g (x )=2x +1(x ∈N *)D.f (x )=x 2-1x -1与g (x )=x +1(x ≠1)答案 D解析 选项A ,B ,C 中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均不相同, 故选D.3.函数f (x )=x +1+12-x的定义域为________. 答案 {x |x ≥-1且x ≠2}解析 由⎩⎪⎨⎪⎧x +1≥02-x ≠0,得x ≥-1且x ≠2.4.函数f (x )对任意自然数x 满足f (x +1)=f (x )+1,f (0)=1,则f (5)=________. 答案 6解析 f (1)=f (0)+1=1+1=2,f (2)=f (1)+1=3, f (3)=f (2)+1=4,f (4)=f (3)+1=5,f (5)=f (4)+1=6.5.已知函数f (x )=x 2+x -1. (1)求f (2),f (1x );(2)若f (x )=5,求x 的值. 解 (1)f (2)=22+2-1=5, f (1x )=1x 2+1x -1=1+x -x 2x 2. (2)∵f (x )=x 2+x -1=5,∴x 2+x -6=0, ∴x =2,或x =-3.1.对函数相等的概念的理解:(1)函数有三个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共同确定函数的值域,因此当且仅当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都分别相同时,这两个函数才是同一个函数. (2)定义域和值域都分别相同的两个函数,它们不一定是同一函数,因为函数对应关系不一定相同.如y =x 与y =3x 的定义域和值域都是R ,但它们的对应关系不同,所以是两个不同的函数.2.区间实质上是数轴上某一线段或射线上的所有点所对应的实数的取值集合,即用端点所对应的数、“+∞”(正无穷大)、“-∞”(负无穷大)、方括号(包含端点)、小圆括号(不包含端点)等来表示的部分实数组成的集合.如{x |a <x ≤b }=(a ,b ],{x |x ≤b }=(-∞,b ]是数集描述法的变式.一、选择题1.下列四个图象中,是函数图象的是( )A.①B.①③④C.①②③D.③④答案 B解析 由每一个自变量x 对应唯一一个f (x )可知②不是函数图象,①③④是函数图象.2.设M ={x |-2≤x ≤2},N ={y |0≤y ≤2},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M ,值域为N ,则f (x )的图象可以是( )答案 B解析 A 项中,当0<x ≤2时,每一个x 都没有y 与它对应,故不可能是函数的图象;B 项中,-2≤x ≤2时,每一个x 都有唯一的y 值与它对应,故它是函数的图象且是f (x )的图象;C 项中,-2≤x <2时,每一个x 都有两个不同的y 值与它对应,故它不是函数的图象;D 项中,-2≤x ≤2时,每一个x 都有唯一的y 值与它对应,故它是某个函数的图象,但函数的值域不是N ={y |0≤y ≤2},故它是某个函数的图象但不是f (x )的图象.3.已知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1,5],则在同一坐标系中,函数f (x )的图象与直线x =1的交点个数为( )A.0B.1C.2D.0或1 答案 B解析 因为1在定义域[-1,5]上, 所以f (1)存在且唯一. 4.函数f (x )=xx -1的定义域为( ) A.(1,+∞) B.[0,+∞)C.(-∞,1)∪(1,+∞)D.[0,1)∪(1,+∞) 答案 D 解析 因为f (x )=xx -1,所以x ≥0且x ≠1,故可知定义域为[0,1)∪(1,+∞),故选D. 5.若函数y =x 2-3x 的定义域为{-1,0,2,3},则其值域为( ) A.{-2,0,4} B.{-2,0,2,4} C.{y |y ≤-94}D.{y |0≤y ≤3}答案 A解析 依题意,当x =-1时,y =4;当x =0时,y =0; 当x =2时,y =-2;当x =3时,y =0. 所以函数y =x 2-3x 的值域为{-2,0,4}.6.若函数f (x )=x -4mx 2+4x +3的定义域为R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A.(-∞,+∞)B.(0,43)C.(43,+∞) D.[0,43)答案 C解析 (1)当m =0时,分母为4x +3,此时定义域不为R , 故m =0不符合题意. (2)当m ≠0时,由题意,得⎩⎪⎨⎪⎧m ≠0,Δ=16-4×3m <0,解得m >43.由(1)(2),知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43,+∞).二、填空题7.用区间表示下列集合: (1){x |-12≤x <5}=________;(2){x |x <1或2<x ≤3}=________. 答案 (1)[-12,5);(2)(-∞,1)∪(2,3]解析 (1)注意到包括不包括区间的端点与不等式含不含等号对应,则{x |-12≤x <5}=[-12,5).(2)注意到集合中的“或”对应区间中的“∪”,则{x |x <1或2<x ≤3}=(-∞,1)∪(2,3]. 8.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1,1),则函数g (x )=f ⎝⎛⎭⎫x 2+f (x -1)的定义域是________. 答案 (0,2)解析 由题意知⎩⎪⎨⎪⎧-1<x 2<1,-1<x -1<1,即⎩⎪⎨⎪⎧-2<x <2,0<x <2. ∴0<x <2.9.设f (x )=2x 2+2,g (x )=1x +2,则g [f (2)]=________.答案112解析 ∵f (2)=2×22+2=10,∴g [f (2)]=g (10)=110+2=112. 10.已知f (x )=x 2+2x +4(x ∈[-2,2]),则f (x )的值域为________.答案 [3,12]解析 函数f (x )的图象对称轴为x =-1,开口向上,而-1在区间[-2,2]上,所以f (x )的最小值为f (-1)=3,最大值为f (2)=12,所以f (x )在[-2,2]上的值域为[3,12].三、解答题11.已知函数f (x )=x +3+1x +2. (1)求函数的定义域;(2)求f (-3),f (23)的值; (3)当a >0时,求f (a ),f (a -1)的值.解 (1)由⎩⎪⎨⎪⎧x +3≥0,x +2≠0,得函数的定义域为[-3,-2)∪(-2,+∞). (2)f (-3)=-1,f (23)=38+333. (3)当a >0时,f (a )=a +3+1a +2, a -1∈(-1,+∞),f (a -1)=a +2+1a +1. 12.求下列函数的值域.(1)y =x -1(x ≥4);(2)y =2x +1,x ∈{1,2,3,4,5};(3)y =x +2x -1;(4)y =x 2-2x -3(x ∈[-1,2]).解 (1)∵x ≥4,∴x ≥2,∴x -1≥1,∴y ∈[1,+∞).(2)y ={3,5,7,9,11}.(3)方法一 函数y =x +2x -1的定义域为[12,+∞),易知在定义域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故函数在x =12时取最小值,无最大值,故值域为[12,+∞). 方法二 设u =2x -1,则u ≥0,且x =1+u 22, 于是,y =1+u 22+u =12(u +1)2≥12, ∴y =x +2x -1的值域为[12,+∞).(4)y =x 2-2x -3=(x -1)2-4, 作出其图象可得值域为[-4,0].13.已知函数f (x )=x 21+x 2.(1)求f (2)+f ⎝⎛⎭⎫12,f (3)+f ⎝⎛⎭⎫13的值;(2)求证f (x )+f ⎝⎛⎭⎫1x 是定值.(1)解 ∵f (x )=x 21+x 2,∴f (2)+f ⎝⎛⎭⎫12=221+22+⎝⎛⎭⎫1221+⎝⎛⎭⎫122=1.f (3)+f ⎝⎛⎭⎫13=321+32+⎝⎛⎭⎫1321+⎝⎛⎭⎫132=1.(2)证明 f (x )+f ⎝⎛⎭⎫1x =x 21+x 2+⎝⎛⎭⎫1x 21+⎝⎛⎭⎫1x 2=x 21+x 2+1x 2+1=x 2+1x 2+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题课集合学习目标 1.系统和深化对集合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2.重点掌握好集合间的关系与集合的基本运算.1.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元素与集合有且只有两种关系:∈,∉.3.已经学过的集合表示方法有列举法,描述法,Venn图法,常用数集字母代号.4.集合间的关系与集合的运算A B5.常用结论(1)∅⊆A;(2)A∪∅=A;A∪A=A;A∪B=A⇔A⊇B.(3)A∩∅=∅;A∩A=A;A∩B=A⇔A⊆B.(4)A∪(∁U A)=U;A∩(∁U A)=∅;∁U(∁U A)=A.x,|x|,则x<0.(√)1.若A={}2.任何集合至少有两个子集.(×)x|ax2+x+1=0有且只有一个元素,则必有Δ=12-4a=0.(×)3.若{}4.设A,B为全集的子集,则A∩B=A⇔A∪B=B⇔∁U A⊇∁U B.(√)类型一集合的概念及表示法例1 下列表示同一集合的是( )A.M={(2,1),(3,2)},N={(1,2)}B.M={2,1},N={1,2}C .M ={y |y =x 2+1,x ∈R },N ={y |y =x 2+1,x ∈N } D .M ={(x ,y )|y =x 2-1,x ∈R },N ={y |y =x 2-1,x ∈R } 考点 集合的表示综合 题点 集合的表示综合问题 答案 B解析 A 中M ,N 两集合的元素个数不同,故不可能相同;B 中M ,N 均为含有1,2两个元素的集合,由集合中元素的无序性可得M =N ;C 中M ,N 均为数集,显然有M N ;D 中M 为点集,即抛物线y =x 2-1上所有点的集合,而N 为数集,即抛物线y =x 2-1的y 的取值,故选B.反思与感悟 要解决集合的概念问题,必须先弄清集合中元素的性质,明确是数集,还是点集等.跟踪训练1 设集合A ={(x ,y )|x -y =0},B ={(x ,y )|2x -3y +4=0},则A ∩B =________. 考点 交集的概念及运算 题点 无限集合的交集运算 答案 {(4,4)}解析 由⎩⎪⎨⎪⎧x -y =0,2x -3y +4=0,得⎩⎪⎨⎪⎧x =4,y =4.∴A ∩B ={(4,4)}.类型二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例2 若集合P ={x |x 2+x -6=0},S ={x |ax +1=0},且S ⊆P ,求由a 的可能取值组成的集合.考点 子集及其运算题点 根据子集关系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解 由题意得,P ={-3,2}. 当a =0时,S =∅,满足S ⊆P ;当a ≠0时,方程ax +1=0的解为x =-1a,为满足S ⊆P ,可使-1a =-3,或-1a=2,即a =13,或a =-12.故所求集合为⎩⎨⎧⎭⎬⎫0,13,-12.反思与感悟 (1)在分类时要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然后对于每一类情况都要给出问题的解答.(2)对于两集合A,B,当A⊆B时,不要忽略A=∅的情况.跟踪训练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若集合A=∅,则∅⊆A;②若集合A={x|x2-1=0},B={-1,1},则A=B;③已知集合A={x|1<x<2},B={x|x<a},若A⊆B,则a>2.考点集合的包含关系题点集合包含关系的判定答案③解析∅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故①正确;∵x2-1=0,∴x=±1,∴A={-1,1},∴A=B,故②正确;若A⊆B,则a≥2,故③错误.1.已知集合M={0,1,2,3,4},N={1,3,5},P=M∩N,则P的子集共有( ) A.2个B.4个C.6个D.8个考点交集的概念及运算题点有限集合的交集运算答案 B2.下列关系中正确的个数为( )①22∈R;②0∈N*;③{-5}⊆Z.A.0B.1C.2D.3考点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题点判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答案 C解析①③正确.3.已知P={y|y=a2+1,a∈R},Q={m|m=x2-4x+5,x∈R},则P与Q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A.P⊆Q B.P⊇QC.P=Q D.P∩Q=∅考点集合的包含关系题点集合包含关系的判定答案 D解析∵P={}y|y≥1,Q ={}m |m =x -2+1={}m |m ≥1,∴P =Q .∴A,B ,C 皆正确.4.设全集I ={a ,b ,c ,d ,e },集合M ={a ,b ,c },N ={b ,d ,e },那么(∁I M )∩(∁I N )=________.考点 交并补集的综合问题 题点 有限集合的交并补运算 答案 ∅解析 (∁I M )∩(∁I N )=∁I (M ∪N )=∁I I =∅.5.(2017·烟台检测)已知集合U =R ,集合A ={}x |x <-2或x >4,B ={}x |-3≤x ≤3,则(∁UA )∩B =________.考点 交并补集的综合问题 题点 无限集合的交并补运算 答案{}x |-2≤x ≤3解析 由图知(∁U A )∩B ={}x |-2≤x ≤3.1.要注意区分两大关系:一是元素与集合的从属关系,二是集合与集合的包含关系. 2.在利用集合中元素相等列方程求未知数的值时,要注意利用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这一性质进行检验,忽视集合中元素的性质是导致错误的常见原因之一.一、选择题1.若集合M ={x |(x +4)(x +1)=0},N ={x |(x -4)·(x -1)=0},则M ∩N 等于( ) A .{1,4} B .{-1,-4} C .{0}D .∅考点 交集的概念及运算 题点 有限集合的交集运算 答案 D解析 因为M ={x |(x +4)(x +1)=0}={-4,-1},N ={x |(x -4)(x -1)=0}={1,4},所以M ∩N =∅,故选D.2.已知集合A ={x |x >-3},B ={x |x ≥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A =B B .A ∩B =∅ C .A ⊆BD .B ⊆A考点 集合的包含关系 题点 集合包含关系的判定 答案 D解析 A ={x |x >-3},B ={x |x ≥2},结合数轴可得:B ⊆A .3.已知全集U =R ,A ={1,2,3,4,5},B ={x ∈R |x ≥3},则集合A ∩(∁U B )等于( ) A .{1} B .{1,2} C .{1,2,3}D .{0,1,2}考点 交并补集的综合问题 题点 无限集合的交并补运算 答案 B解析 ∵∁U B ={x ∈R |x <3},∴A ∩(∁U B )={1,2}.4.(2017·全国Ⅰ)已知集合A ={x |x <2},B ={x |3-2x >0},则( )A .A ∩B =⎩⎪⎨⎪⎧⎭⎪⎬⎪⎫x ⎪⎪⎪ x <32 B .A ∩B =∅C .A ∪B =⎩⎪⎨⎪⎧⎭⎪⎬⎪⎫x ⎪⎪⎪x <32D .A ∪B =R考点 并集、交集的综合运算 题点 并集、交集的综合运算 答案 A解析 因为B ={x |3-2x >0}=⎩⎪⎨⎪⎧⎭⎪⎬⎪⎫x ⎪⎪⎪x <32,A ={x |x <2}, 所以A ∩B =⎩⎪⎨⎪⎧⎭⎪⎬⎪⎫x ⎪⎪⎪x <32,A ∪B ={x |x <2}. 故选A.5.设集合M ={-1,0,1},N ={a ,a 2},若M ∩N =N ,则a 的值是( ) A .-1B .0C .1D .1或-1 考点 交集的概念及运算题点 由交集的运算结果求参数的值 答案 A解析 由M ∩N =N ,得N ⊆M .当a =0时,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矛盾; 当a =1时,也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矛盾; 当a =-1时,N ={-1,1},符合题意.故a =-1.6.设全集U =R ,已知集合A ={x |x <3或x ≥7},B ={x |x <a }.若(∁U A )∩B ≠∅,则a 的取值范围为( )A .a >3B .a ≥3C.a ≥7D.a >7 考点 交并补集的综合问题题点 与交并补集运算有关的参数问题 答案 A解析 因为A ={x |x <3或x ≥7},所以∁U A ={x |3≤x <7},又(∁U A )∩B ≠∅,则a >3. 7.设集合I ={}1,2,3,A ⊆I ,若把满足M ∪A =I 的集合M 叫做集合A 的配集,则A ={}1,2的配集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考点 并集的概念及运算 题点 有限集合的并集运算 答案 D解析 M 可以是{}3,{}1,3,{}2,3,{}1,2,3,共4个.8.若集合A ={}x |0<x <7,x ∈N *,B =⎩⎪⎨⎪⎧⎭⎪⎬⎪⎫y ⎪⎪⎪6y∈N *,y ∈A,则B 中元素个数为( ) A .1B .2C .3D .4 考点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题点 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答案 D解析 A ={}1,2,3,4,5,6,B 中元素为A 中能整除6的数,∴B ={}1,2,3,6. 二、填空题9.设全集U =R ,若集合A ={1,2,3,4},B ={x |2≤x ≤3},则A ∩(∁U B )=________. 考点 交并补集的综合问题 题点 无限集合的交并补运算 答案 {1,4}解析 ∵∁U B ={x |x <2或x >3}, ∴A ∩(∁U B )={1,4}.10.(2017·江苏)已知集合A ={1,2},B ={a ,a 2+3},若A ∩B ={1},则实数a 的值为________. 考点 交集的概念及运算 题点 由交集运算结果求参数的值 答案 1解析 ∵A ∩B ={1},A ={1,2}, ∴1∈B 且2∉B .若a =1,则a 2+3=4,符合题意. 又a 2+3≥3≠1,故a =1.11.已知集合A ={x |2a ≤x ≤a +3},B ={x |x <-1或x >5},若A ∩B =∅,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考点 交集的概念及运算题点 由交集的运算结果求参数的值答案 ⎩⎪⎨⎪⎧⎭⎪⎬⎪⎫a ⎪⎪⎪-12≤a ≤2或a >3解析 ①若A =∅,则A ∩B =∅,此时2a >a +3, 即a >3.②若A ≠∅,如图,由A ∩B =∅,可得⎩⎪⎨⎪⎧2a ≥-1,a +3≤5,2a ≤a +3,解得-12≤a ≤2.综上所述,a 的取值范围是⎩⎪⎨⎪⎧⎭⎪⎬⎪⎫a ⎪⎪⎪-12≤a ≤2或a >3. 三、解答题12.已知集合A ={x |3≤x <6},B ={x |2<x <9}.(1)求A ∩B ,(∁R B )∪A ;(2)已知C ={x |a <x <a +1},若C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考点 集合各类问题的综合 题点 集合各类问题的综合 解 (1)显然A ∩B ={x |3≤x <6}.∵B ={x |2<x <9},∴∁R B ={x |x ≤2或x ≥9}, ∴(∁R B )∪A ={x |x ≤2或3≤x <6或x ≥9}. (2)∵C ⊆B ,如图所示,则有⎩⎪⎨⎪⎧a ≥2,a +1≤9,解得2≤a ≤8,∴a 的取值范围为{a |2≤a ≤8}.13.已知集合A ={x |-2≤x ≤5},B ={x |m +1≤x ≤2m -1}. (1)若A ∪B =A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2)当A ={x ∈Z |-2≤x ≤5}时,求A 的非空真子集的个数; (3)若A ∩B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考点 集合各类问题的综合 题点 集合各类问题的综合 解 (1)因为A ∪B =A ,所以B ⊆A , 当B =∅时,由m +1>2m -1,得m <2,符合; 当B ≠∅时,根据题意,可得⎩⎪⎨⎪⎧2m -1≥m +1,m +1≥-2,2m -1≤5,解得2≤m ≤3.综上可得,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m |m ≤3}.(2)当x ∈Z 时,A ={x ∈Z |-2≤x ≤5}={-2,-1,0,1,2,3,4,5},共有8个元素,所以A 的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为28-2=254. (3)当B =∅时,由(1)知m <2;当B ≠∅时,根据题意作出如图所示的数轴,可得⎩⎪⎨⎪⎧2m -1≥m +1,2m -1<-2或⎩⎪⎨⎪⎧2m -1≥m +1,m +1>5,解得m >4.综上可得,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m |m <2或m >4}. 四、探究与拓展14.定义差集A -B ={x |x ∈A ,且x ∉B },现有三个集合A ,B ,C 分别用圆表示,则集合C -(A -B )可表示下列图中阴影部分的为( )考点 Venn 图表达的集合关系及运用 题点 Venn 图表达的集合关系 答案 A解析 如图所示,A -B 表示图中阴影部分,故C -(A -B )所含元素属于C ,但不属于图中阴影部分,故选A.15.对于集合A ,B ,我们把集合{}a ,ba ∈A ,b ∈B 记作A ×B .例如,A ={}1,2,B ={}3,4,则有:A ×B ={},,,,,,,,B ×A ={},,,,,,,,A ×A ={},,,,,,,,B ×B={},,,,,,,.据此,试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C ={}a ,D ={}1,2,3,求C ×D ; (2)已知A ×B ={},,,,求集合A ,B ;(3)若集合A 中有3个元素,集合B 中有4个元素,试确定A ×B 中有多少个元素. 考点 集合各类问题的综合 题点 集合各类问题的综合 解 (1)C ×D ={}a ,,a ,,a ,.(2)因为A ×B ={},,,,所以A ={}1,2,B ={}2.(3)由题意可知A ×B 中元素的个数与集合A 和B 中的元素个数有关,即集合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与B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对应后,得到A ×B 中的一个新元素.若A 中有m 个元素,B 中有n 个元素,则A ×B 中应有m ×n 个元素.于是,若集合A 中有3个元素,集合B 中有4个元素,则A ×B 中有12个元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