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程度营养不良病人骨骼肌超微结构观察
《骨骼肌的超微结构》课件
04
骨骼肌的超微结构研究 方法
电子显微镜技术
透射电镜技术
通过电子束穿透样品,利用不同组织 对电子的散射程度不同,形成明暗不 同的图像,从而观察骨骼肌纤维的超 微结构。
扫描电镜技术
利用电子束扫描样品表面,通过检测 样品发射的二次电子等信号,形成样 品表面的三维图像,用于观察骨骼肌 纤维表面形态和横截面结构。
冷冻蚀刻复型技术
原理
将样品快速冷冻至低温,然后在适当的 温度下进行蚀刻处理,使样品表面形成 微裂纹,再通过复型技术将样品表面形 态复制下来,形成高分辨率的超微结构 图像。
VS
应用
用于观察骨骼肌纤维内部的超微结构细节 ,如肌丝排列、横管等结构。
免疫电镜技术
原理
利用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反应,将 抗体标记上电子致密物质,再与骨骼肌样品 结合,通过电镜观察骨骼肌纤维中特定抗原 的位置和分布。
REPORT
THANKS
感谢观看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不同部位的骨骼肌具有不同的功能,如四肢肌肉主要负责行走、抓握等动 作,而躯干肌肉则负责保持姿势和呼吸等。
骨骼肌的功能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通过神经信号传递刺激来控制肌肉的 收缩和松弛。
骨骼肌的超微结构基础
骨骼肌的超微结构是指肌 肉细胞内部的微观结构, 包括肌原纤维、线粒体、 肌质网等。
线粒体是肌肉细胞内的能 量工厂,为肌肉收缩提供 能量。
肌膜
肌细胞膜,包裹在肌纤维外部,具有 保护和物质交换的功能。
横管系统
肌纤维内的特殊结构,由一系列横切 穿过肌纤维的管状结构组成,主要负 责肌纤维内的物质交换。ຫໍສະໝຸດ 骨骼肌细胞的肌质网与钙离子代谢
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虚弱和骨骼肌减少的分子机制
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虚弱和骨骼肌减少的分子机制摘要骨骼肌是一个适应性很强的器官,在分解代谢条件下,如危重病,其数量会下降。
衰老伴随着肌肉的逐渐丧失,尤其是体力活动减少时。
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无力是危重病人常见且高度严重的神经肌肉并发症。
它是危重病的后果,其特征是全身炎症反应,导致代谢应激,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展。
肌肉功能障碍是这种综合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分解代谢的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对应。
危重病人正在老龄化,因此,我们面临着另一个负面影响--骨骼肌减少--与年龄相关的骨骼肌质量和功能下降。
随着时间的推移,低度炎症逐渐积累,抑制蛋白质合成,恶化合成代谢抵抗,增加胰岛素抵抗。
累积的后果是肌肉恢复和肌肉质量逐渐下降。
上述两种情况的临床表现是骨骼肌无力,伴有大分子损伤,共同的机制是线粒体功能障碍。
1.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虚弱(ICUAW)导致危重病引起的骨骼肌萎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严重影响康复,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
ICUAW有时被称为危重型多发性神经病。
当神经受累占优势时被称为危重型多发性神经病(CIP),或肌肉受累至关重要的危重型肌病(C IM)。
它表现为肌肉无力,发展迅速,可检测肌肉萎缩。
我们通常会看到对称性肢体无力,这种情况在四肢近端(肩、髋)更为明显。
横膈膜和肋间肌也会受到影响,导致中断人工肺通气(未能撤回机械通气)和长期残疾,称为呼吸机引起的横膈膜功能障碍。
它的发病率在25-31%之间,程度取决于疾病本身,也取决于患者的治疗。
糖皮质激素治疗、长期镇静、神经肌肉阻滞剂、制动和人工肺通气会加重肌肉萎缩,见于比较典型的ARDS、新冠肺炎患者。
在使用人工肺通气的呼吸功能不全患者中,25-75%的患者存在严重的ICUAW。
炎症因子可引起运动神经元轴突肿胀,导致“失神经支配”或神经失用症。
肌肉快速丢失发生在败血症状态下,以应对微生物的侵袭(PAMPs,病原体相关分子通路)或与受损器官释放的alarmins 协同作用(DAMPs,损伤相关分子通路),从而导致应激代谢的激活。
一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患儿肌肉组织的超微结构观察与临床分析
U L谷草转氨酶 (S ) 3U L硷性磷酸酶 ( 工 ) 4 / , /, AT 4 / , AP 30U L
乳酸脱氢 酶 ( D L H)3 1U L 羟 丁 酸脱 氢 酶 ( B H)2 4 1 / , HD 9 U L 肌酸激酶( K)12U L 肌酸激酶 一同工酶 ( K MB /, C 4 / , C- ) 3 / 余指标正常 。MR 8U L, I示双侧 脑实质 改变 , 考虑 白质 髓
一
例进 行 性肌 营养 不 良症患儿 肌 肉组 织 的超微 结 构观 察 与 临床分析
王 自能 , 宋 元 宗 , 郝 虎 郭祖 文 楼 湘 莹 , ,
(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妇 产科 ,. . 2 儿科 ,. 3 暨南大学 电镜室 , 东 广州 5 03 ) 广 16 2
过程。最近 , 我们利 用透射 电镜 观察 一 例患 儿 的腓肠 肌组
标本经质量分数 2 5 戊二醛 固定 2h 切成 1 l 小 .% , m n 块, 继续浸入更换后 的上述 固定液固定 2h 经 0 1m lL磷 , . o / 酸缓冲液冲洗后 , 标本 置人 质量 分数 1 饿 酸继续 固定 将 %
的关系 。
1 资料与 方法
1 1 一般资料 .
2 结果
本病例形态正常 的肌纤 维 ( 肌原纤 维 宽度为 15—20 . .
患儿 , , 岁。因运动发 育落后 一年余 , 男 2 收入 院。患 儿
生后 4个月头竖稳 , 岁时会坐 , 岁多会爬 , 1 1 现在行走不稳 。
t 横截面为多边 形 ) t m, 与萎 缩 的肌纤 维 ( 肌原 纤维 宽度为 05—10tn 横 截面为圆形或卵圆形) . . , u 并存 , 肌丝排列规律
简述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
简述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骨骼肌是人体中最重要的组织之一,它们为我们的身体提供了运动能力。
骨骼肌的超微结构是其功能的关键,因为它们决定了肌肉的力量和速度。
本文将简述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
骨骼肌纤维是肌肉的基本单位,它们是由许多小的肌原纤维组成的。
每个肌原纤维都是由许多肌纤维束组成的,每个束都由许多肌纤维组成。
肌原纤维是由许多肌纤维束组成的,每个束都是由许多肌纤维组成的。
这种层次结构使得骨骼肌具有强大的力量和速度。
骨骼肌纤维由许多细胞器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肌纤维。
肌纤维是由许多肌纤维小管组成的,这些小管被称为肌小管。
肌小管是由肌原纤维表面的肌粒膜形成的。
肌小管是肌肉功能的关键,因为它们是钙离子释放的场所。
肌小管中的钙离子会触发肌肉收缩。
肌小管内部有许多蛋白质,其中最重要的是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
肌球蛋白是一种长链状蛋白质,它与肌动蛋白相互作用,从而使肌肉收缩。
肌动蛋白是一种球状蛋白质,它与肌球蛋白相互作用,从而使肌肉收缩。
这种相互作用是肌肉收缩的基础。
此外,肌纤维中还有许多线粒体。
线粒体是肌肉能量的来源,它们通过氧化糖类和脂肪酸来产生ATP。
ATP是肌肉收缩的能量来源,线粒体的数量和质量对肌肉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骨骼肌纤维还包括许多其他的细胞器,如肌酸激酶、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等。
这些细胞器都对肌肉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们共同作用,使骨骼肌纤维具有卓越的力量和速度。
总之,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是其功能的关键。
肌纤维、肌小管、线粒体和其他细胞器共同作用,使骨骼肌具有卓越的力量和速度。
对于运动员和研究人员来说,了解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正常骨骼肌的超微结构
正常骨骼肌的超微结构肌膜肌膜(sarcolemma)由质膜及基底膜(basement membrane)组成。
质膜包裹肌细胞的外鞘,厚度为7.5-9.0nm,其结构与普通细胞的胞膜相似,为单位膜。
肌膜外有一层中等电子密度,无结构的物质,称为基底膜,厚度为50nm,属于糖蛋白,其功能是作为微骨架,以维持细胞的形状和稳定性;还能抵抗外伤并能形成肌膜管,以引导再生纤维的生长。
细胞核肌细胞核呈长圆形,常位于细胞的周边,靠近肌膜。
其功能是控制整个细胞的代谢。
肌质1.线粒体多呈卵圆形,和细胞长轴平等,位于核附近及肌原纤维之间。
含有多种氧化酶,呼吸酶及ATP酶,为肌纤维提供能量。
2.肌质网及横管系统由肌膜向细胞内部延伸而形成的管道系统,又名内膜系统,负责把肌膜上动作电位传导到内部并引起肌原纤维收缩,这一过程叫兴奋-收缩偶联。
肌质网:即内质网,呈网状包绕有原纤维,和肌原纤维长轴平等,又称纵管系统。
管腔直径为50-100nm,称肌小管;在H带内彼此交织,连接;在A带与I带交界处呈横行膨大,形成不规则终末小池,称为终池。
横管系统:在相当于肌质网终池处,肌膜呈漏斗状内陷,形成横行细管包绕整个肌原纤维,并与肌原纤维长轴方向垂直,称为横管,又称T管。
管腔直径30nm,壁较厚,腔内含有较浓的钠离子。
在哺乳动物,每个肌节有两条横管,位于A带与I带交界处。
横管穿行在两端肌质风终池的间隙内,因此中央的横管与两侧的终池组成三联管(tiad)。
横管与肌膜连续,并开口于A带与I带交接处,内含细胞外液。
横管与肌质网不相通。
核糖体:在成熟的骨骼肌纤维中少见,通常游离存在,很少附着在内质网膜上。
核糖体为合成蛋白质的部位。
糖原颗粒:分布于肌膜下,肌原纤维间或肌丝间,其数量多少与代谢需要有关。
肌原纤维肌原纤维是肌细胞的收缩单位,纵向走行,在伸展状态下,光镜可见明暗的横纹周期。
暗部为双屈光性,称A带;亮部为单屈光性,称I带。
A带中央有H带,有M线穿过。
远端型肌病/肌营养不良:临床、病理、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突变致 病 , 令人 吃惊 的是 , 上 述 2个纯合 o l i n o p a t h y ) 常染色体显性遗 传 , 致病基
错义突变与杂合截断 、 剪切突变复合 出现 时导致杆状体病 。 骨骼 肌活检病理无特异
性, 呈肌 源性病理 改变 , 可见 散在 或成群 萎 缩 肌 纤 维 ,光 镜 下 无 杆 状 体 结 构 聚 集 , 构。 t a l t i n i n my o p a t h y ) 又 称 UD D 型 远 端
表达快肌肌动蛋 白, 可能是慢肌 肌动蛋 白 色 结 果 有 助 诊 断 ㈣。 2 . 1 . 2 伴 肌 动 蛋 白 缺 陷 远 端 型 肌 病
型肌 营养 不 良 2 J( L G MD 2 J ) [ 2 4 1 , 与 T MD MD MD 以腓肠肌无力 为首发 症状 ,渐出 现 四肢远端无力 , 晚期 累及肢体近端。 C K
f a mi l i a l h pe y r t r o p h i c c a r d i o my o p a — 边空泡 。抗快 、 慢肌肌动蛋 白抗体 免疫组 心 肌 病 (
家系相 同突变 的不同个体 。并非 所有
的 缺 陷 , 有 研 究 报 告 4个 家 系 类 似
分患者 可见 I型肌纤 维萎缩 , 不 典型的镶 d i o my o p a t h y , C MD1 G) 阎,家族性肥 厚型 Mi y o s h i 样表型 的患者都有 d y s f e r l i n基 因 织 化学染 色结果显 示大 部分 I型肌纤 维 t h y , C MH9 ) 吲, 常染 色体隐性遗传 的肢带 MDMD 临床表现 ,但 未发现 DY S变异 。
肌 病
码伴肌动蛋 白[ 1 5 ] 。伴肌动蛋 白是 细肌 丝的 嗜空泡不 同 , 但空泡 内部有许多小 的含溶 状 突 起 、 许 多 膜 下 小 空 泡 。这 些 发 现 支
骨骼肌纤维的一般结构和超微结构
骨骼肌纤维的一般结构和超微结构骨骼肌是人体最为重要的肌肉组织之一,掌握骨骼肌纤维的一般结构和超微结构对我们理解肌肉的动态性能和运动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骨骼肌纤维是一种细长的多核细胞,由细胞内含有许多线粒体的肌纤维蛋白组成。
一般结构包括肌肉细胞膜、肌小节、横纹和纵纹等。
首先,肌肉细胞膜是肌纤维的外层,具有负责传递神经冲动的功能和保护肌纤维结构的作用。
其次,肌小节是肌纤维与神经末梢相连的部位,通过神经冲动的传导,使肌纤维收缩或放松。
而纵纹和横纹则是肌纤维特有的结构。
纵纹贯穿肌纤维,起到分隔肌纤维的作用,使整个肌肉具有高度的粘性和强度。
横纹则是由肌纤维中的肌球蛋白和肌凝蛋白构成的,能够通过滑动作用使肌纤维收缩或放松。
超微结构是指骨骼肌纤维的更加细微的结构组成。
骨骼肌纤维内由许多细小的颗粒组成,这些颗粒分布在纵纹上,被称为肌小节。
肌小节内有许多肌节小突起,使肌纤维与神经末梢连接在一起。
此外,肌纤维内还有多个核糖体和核仁组成的核,这些核负责合成蛋白质和细胞生长。
此外,肌纤维内还有丰富的线粒体,线粒体通过氧化磷酸化产生能量供肌纤维使用。
了解骨骼肌纤维的结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肌肉的运动机制。
当神经冲动到达肌纤维时,通过肌小节传导的过程,肌纤维内的钙离子释放,与横纹上的肌球蛋白结合,从而使肌纤维收缩。
当神经冲动停止时,钙离子被重新吸收,肌纤维中的肌球蛋白与肌凝蛋白解离,肌纤维放松。
总之,了解骨骼肌纤维的一般结构和超微结构对我们理解肌肉的功能和运动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掌握骨骼肌的结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肌肉运动的原理,从而指导我们在体育训练、康复医学等领域的实践应用。
骨骼肌的结构和功能
骨骼肌的结构和功能介绍骨骼肌是指附着于骨骼上的肌肉,这些肌肉是人体的主要运动器官,它们的结构和功能十分复杂。
如何理解骨骼肌的结构和功能对于我们研究运动、预防受伤和改善身体健康都有很大的帮助。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骨骼肌的结构和功能。
第一部分:骨骼肌的结构骨骼肌透过肌腱牵引骨骼运动,是机体最重要的运动器官之一。
横断面观察骨骼肌分为三层结构:表层为肌表层(肌外肌膜和筋膜),中层是肌肉腹,肌腹细胞排列成束,两端连接肌腱或肌膜;深层则是肌间隔,将肌肉分隔成多个肌室,使局部肌肉的收缩力集中。
骨骼肌的组成单元是肌纤维,每个肌纤维在横断面上呈不规则形状,两端薄,中间厚,里面有大量髓束,形成肌丝肌原纤维。
对数百万个肌原纤维细胞进行染色,会发现这些细胞包含一个个线形蛋白质,交错地排列,形成肌纤维。
肌纤维的基本结构是重复出现的肌节,每个肌节由两个相邻的z线组成,z线的中间部分为t线,t线上有从z线扩展的薄肌丝和由m线连接的厚肌丝。
肌原纤维的两个末端连接着肌腱或筋膜,由此完成了肌肉的力量传递。
第二部分:骨骼肌的功能骨骼肌最主要的功能是产生力量,促进人体的运动。
它可以将能量转化为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从而使人体完成运动。
骨骼肌的另外一个功能是产生内部张力。
当肌肉放松时,肌纤维中的蛋白质需要消耗能量,以维持肌肉的结构。
这样的张力有助于维持人体姿势的稳定性和平衡性。
此外,骨骼肌还具有时钟功能,可以维护人体的生理节律。
研究表明,骨骼肌的收缩和放松与日常睡眠模式存在密切关系。
总结骨骼肌是人体的主要运动器官之一,它具有复杂的结构和重要的功能。
对于理解骨骼肌的结构和功能非常重要。
此外,骨骼肌的健康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适当的锻炼和保护可以预防许多运动相关的损伤和疾病。
我们应该理解骨骼肌的结构和功能,通过科学的锻炼和管理来保持身体健康。
利多卡因对兔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骨骼肌存活率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21 年 0 01 B月 第 8卷 第 4期
利 多 卡 因 对 兔 骨 骼 肌 缺 血 . 灌 注 损 伤 骨 骼 肌 再 存 活 率 及 超 微 结 构 的 影 响
周 建 国 陈 奕 钱 红 兵 尚文 斌
【 l 摘要 目的 研 究利多卡 因全 身用 药对 家兔骨 骼肌缺 血. 再灌注 损伤骨 骼肌 存活率 及超微 结果 的影响 。 法 雄 性新 方
pt Kusa J n s, 13 0 h a 2 aj gU i ri f h ee dc eNa i l ns,106 hn. i M, nhn i g u2 5 0, i N ni nv syo C i sMein, n n i g u 04, i a Cn n e t n i jg a 2 C a
[ s a t Obe t e oi et a e f c fio a e ni h mi r efs n i uy Me o s1 el ym l Ab t c] jc v v s g t t et o d ci c e a e r i jr. t d 2 a h a r i T n i eh e s l no s —p u o n h h t e N w- el d a b sw ih n . 3 g ee a d ml d ie t 4 ru s = ) i l ig i c i m / g yer e Z a n b i , e t g2 ~ K r rn o y i d d n o p ( 3 n u n d a e gK a r t g i 5 w v io g n , c d lo n 2 b a
生 物 骨 科 材 料 与 临 床 研 究
8 d 》 , b, 。 D 9 P . " 7 -9 22 ) .4D 3 3  ̄ 舯.b 25 7 . )D D ) D 文章编号:w rD 10 -0 1 s O 1 -40 7
骨骼肌的超微结构
一、粗肌丝的分子结构:
由许多豆芽状肌球蛋白在暗带内 M线两侧头向外侧对称排列鞭炮 样组合而成。 其豆瓣露在外面形 成横桥。
二、细肌丝的分子结 构:
由三种蛋白分子构成,即 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 肌原蛋白。
1、肌动蛋白: 球状单体连成串珠状纤维双股 螺旋链。
2、原肌球蛋白: 是由较短的双股螺旋多肽链 首尾相连而成,嵌于肌动蛋 白双股螺旋链的浅沟内。
成的。
肌原纤维:
肌原纤维是由上千条粗、细两种肌丝有规律地平行排 列组成的,明、暗带就是这两种肌丝排布的结果。 粗肌丝(thick filament)长约1.5μm,直径约15nm, 位于肌节的A带。粗肌丝中央借M线固定,两端游离。 细肌丝(thin filathent)长约1μm,直径约5nm,它 的一端固定在Z线上,另一端插入粗肌丝之间,止于H 带外侧。因此,I带内只有细肌丝,A带中央的H带内只 有粗肌丝,而H带两侧的A带内既有粗肌丝又有细肌丝; 所以在此处的横切面上可见一条粗肌丝周围有6条细肌 丝;而一条细肌丝周围有3条粗肌丝。两种肌丝肌在肌 节内的这种规则排列以及它们的分子结构,是肌纤维 收缩功能的主要基础。
3、肌原蛋白:
又称肌钙蛋白,由三个球形亚单位组成的, 分别简称为TnT、TnI、TnC。 原肌球蛋白借TnT而附于原肌球蛋白分子上, TnI 是抑制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相互作用的 亚单位, TnC则是能与钙离子相维、横小管、肌 浆网、线粒体
前面内容复习
肌原纤维(myofibril)呈细丝状,直径1~2μm,沿肌纤维长轴平行排 列,每条肌原纤维上都有明暗相间、重复排列的横纹(cross striation)。由于各条肌原纤维的明暗横纹都相应地排列在同一平面 上,因此肌纤维呈现出规则的明暗交替的横纹。横纹由明带和暗带组 成。在偏光显微镜下,明带(light band)呈单折光,为各向同性 (isotropic),又称I带;暗带(dark band)呈双折光,为各向异性 (anisotropic),又称A带。在电镜下,暗带中央有一条浅色窄带称H 带,H带中央还有一条深M线。明带中央则有一条深色的细线称Z线。 两条相邻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节(sarcomere)。每个肌节 都由1/2I带+A带+1/2I带所组成。肌节长约2~2.5μm,它是骨骼 肌收缩的基本结构单位。因此,肌原纤维就是由许多肌节连续排列构
骨骼肌肌纤维的结构
骨骼肌肌纤维的结构肌肉组织由特殊分化的肌细胞所组成。
肌细胞通常也称肌纤维。
许多肌细胞聚集在一起,周围被结缔组织包围而形成肌束,肌束间有丰富的血管提供营养物质以及进行氧与二氧化碳的交换。
神经末梢分布于肌肉组织内。
肌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收缩。
人体的运动、各种动作,体内各脏器的活动,如呼吸、循环、排泄和消化等都由肌肉组织完成。
根据肌肉组织形态和功能的特点可分为三种: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
三种肌细胞内皆有肌原纤维。
骨骼肌和心肌细胞的肌原纤维有明暗相间的横纹,因此也称横纹肌,平滑肌则没有横纹(图示)。
骨骼肌的收缩能力强,但收缩不能持久,其活动受意识支配,也称随意肌;平滑肌收缩能力弱,作用持久,活动不受意识支配,也称不随意肌;心肌收缩能力强而且能够持久,但不受意识所支配。
骨骼肌由骨骼肌纤维组成。
骨骼肌纤维呈长圆柱状,其大小因肌肉类型和生理活动的状况而不同,一般长度约3--40mm,镫骨肌纤维最短,长约lmm;缝匠肌纤维长达125mm。
肌纤维的宽度约为10--100μm,加强体育锻练能使肌纤维体积增粗。
(一)骨骼肌纤维的一般结构骨骼肌纤维表面有肌膜,是多核细胞,核卵圆形,位于肌纤维之边缘,染色质较丰富,沿核膜分布,有l-2个核仁。
细胞质称肌浆,内有丰富的肌原纤维。
肌浆的基质含有肌红蛋白,肌肉组织呈现红色即与肌红蛋白有关。
由于肌纤维所含的肌红蛋白数量不同,可分为红肌纤维和白肌纤维。
肌浆内有高尔基复合体和发达的线粒体。
线粒体又称肌粒,分布在肌原纤维之间,呈纵行排列。
此外,肌浆中还含有脂滴和糖原颗粒。
肌原纤维是肌纤维中最主要的组分,呈细丝状,沿细胞的长轴平行排列,每条肌原纤维有明暗相间的横纹,而且明暗横纹皆整齐地排列在同一水平,所以整个肌纤维显示出明暗相间的带。
用铁苏木精法染色,暗带着色很深,明带着色较浅。
用偏振光显微镜观察时,肌原纤维的暗带为双折光性或各向异性,又称A 带;明带为单折光性或各向同性,又称Ⅰ带。
Ⅰ带的宽度可因肌纤维的不同收缩状态而有差异,收缩时变窄;牵张时变宽;A带在任何状态都保持一定的宽度。
肌营养不良症(教学及宣教)
肌营养不良症疾病概述肌营养不良症是由遗传因素所致的以进行性骨骼肌无力为特征的一组原发性骨骼肌坏死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和分布的进行性加重的骨骼肌萎缩和无力。
也可累及心肌。
发病机制本病病因是遗传异常,在不同的类型中可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但遗传因素通过何种机制最终造成肌肉变性,则始终未明。
临床表现按照典型的遗传形式和主要临床表现,可将肌营养不良症分为下列类型:1、假肥大型:属X-连锁隐性遗传,是最常见的类型,根据临床表现,又可分为Duchenne 型和Becker。
1)Duchenne型营养不良症(DMD):也称严重性假肥大型营养不良症,几乎仅见于男孩,母亲若为基因携带者,50%男性子代发病,常起病于2-8岁,初期感走路苯拙,易于跌倒,不能奔跑及登楼,站立时脊髓前凸,腹部挺出,两足撇开,步行缓慢摇摆,呈特殊的“鸭步”步态,当由仰卧走立时非常困难,必先翻身俯卧,再双手攀缘两膝,逐渐向上支撑起立(Gower 征)。
亦可见于肢近端肌肉、股四头肌及臂肌。
2)Becker型(BMD):也称良性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常在10岁以后起病,首发症状为骨盆带及股部肌肉力弱,进展缓慢,病程长,出现症状后25年或25年以上才不能行走,多数在30-40岁时仍不发生瘫痪,预后较好。
2、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男女均有,青年期起病,首先面肌无力,常不对称,不能露齿,突唇.闭眼及皱眉,口轮匝肌可有假性肥大,以致口唇肥厚而致突唇,有的肩、肱部肌群首先受累,以致两臂不能上举而成垂肩,上臂肌肉萎缩,但前臂及手部肌肉不被侵犯。
病程进展极慢,常有顿挫或缓解。
3、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两性均见,起病于儿童或青年,首先影响骨盆带肌群及腰大肌,行走困难,不能登楼,步态摇摆,常跌倒,有的则只累及股四头肌。
病程进展极慢。
4、其它类型:股四头肌型、远端型、进行性眼外肌麻痹型、眼肌-咽肌型等,极少见。
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血清酶测定:1、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CPK增高是诊断本病重要而敏感的指标,可在出生后或出现临床症状之前已有增高,当病程迁延时活力逐渐下降。
简述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特点 -回复
简述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特点-回复骨骼肌纤维是构成骨骼肌的基本单位,其超微结构特点对于了解骨骼肌的功能和调节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骨骼肌纤维的形态特点、细胞器构成和细胞内结构等方面一步一步回答。
首先,我们来看骨骼肌纤维的形态特点。
骨骼肌纤维呈长圆柱形,通常具有明显的横纹。
它们通常较长,约为数毫米至数厘米。
骨骼肌纤维的直径一般在10-100微米之间,直径较小的纤维通常被称为慢肌纤维,而直径较大的纤维则被称为快肌纤维。
此外,骨骼肌纤维还具有分支网络的结构,即在纤维中含有多个核蛋白,这些核蛋白通常位于纤维的边缘区域。
其次,我们来了解骨骼肌纤维的细胞器构成。
骨骼肌纤维的核心部分是肌纤维,由肌节构成。
肌节是由一系列重复的功能单位称为肌节。
每个肌节由两个Z线之间的Sarcomere组成。
Sarcomere是肌肥大纤维的基本结构单元,它在光镜下呈现为明暗相间的横纹。
Z线是由肌锚蛋白交叉连接形成的结构,起到了固定肌节的作用。
在Sarcomere内部,有两种主要类型的肌蛋白,即肌球蛋白和肌球蛋白。
这些蛋白质相互作用,使骨骼肌纤维能够产生收缩。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骨骼肌纤维的细胞内结构。
骨骼肌纤维由被称为肌节质的细胞质区域包裹,其中包含了大量线粒体和内质网。
线粒体是细胞内主要负责产生能量的部分,它们通过氧化酶酶解食物分解产生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转化为ATP。
ATP是细胞内的能量分子,在骨骼肌收缩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内质网则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和折叠,在骨骼肌纤维中起到细胞内结构的支持作用。
此外,骨骼肌纤维还具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支配。
血管通过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来满足骨骼肌的能量需求,同时帮助维持恒定的体温。
神经支配则通过神经冲动的传导来控制骨骼肌的收缩和松弛。
神经支配骨骼肌纤维的单元被称为运动单位,一个运动单位包含一个神经元和该神经元对应的一组肌纤维。
运动单位的数量和肌纤维的类型在不同的肌肉中各不相同,这也决定了不同肌肉的功能和适应能力。
观察骨骼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骨骼肌的形态结构特点。
2. 掌握骨骼肌的生理功能。
3. 培养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骨骼肌是人体运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收缩、舒张和传递力的功能。
骨骼肌由肌纤维、肌腱和血管等组成。
肌纤维呈长条形,具有收缩和舒张的特性;肌腱连接肌纤维和骨骼,具有传递力的作用;血管为肌纤维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骨骼肌标本、解剖刀、镊子、剪刀、解剖镜、显微镜等。
2. 实验仪器:解剖台、解剖盘、解剖剪、解剖刀、解剖镊、解剖镜、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骨骼肌的形态结构(1)观察骨骼肌的横断面,了解肌纤维的排列方式;(2)观察肌腱的附着部位,了解肌腱与骨骼的连接方式;(3)观察血管的分布情况,了解血管为肌纤维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的方式。
2. 观察骨骼肌的生理功能(1)通过解剖刀切开肌纤维,观察肌纤维的收缩和舒张过程;(2)通过解剖镜观察肌纤维的收缩和舒张现象;(3)通过显微镜观察肌纤维的微观结构,了解肌纤维的收缩原理。
3. 分析和总结(1)总结骨骼肌的形态结构特点;(2)总结骨骼肌的生理功能;(3)分析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原理。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骨骼肌的形态结构特点(1)骨骼肌呈长条形,具有收缩和舒张的特性;(2)肌纤维排列紧密,呈束状;(3)肌腱连接肌纤维和骨骼,具有传递力的作用;(4)血管为肌纤维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2. 骨骼肌的生理功能(1)骨骼肌具有收缩、舒张和传递力的功能;(2)骨骼肌在运动中起动力作用;(3)骨骼肌在维持人体姿势和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3. 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原理(1)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是通过肌纤维的缩短和伸长实现的;(2)肌纤维的缩短是由于肌纤维内肌原纤维的滑动而实现的;(3)肌纤维的伸长是由于肌纤维内肌原纤维的拉长而实现的。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了骨骼肌的形态结构特点,了解了骨骼肌的生理功能,分析了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原理。
简述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特点
简述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特点骨骼肌纤维是构成人体骨骼肌的基本单位,其超微结构特点对于了解肌肉的功能和机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简要介绍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特点,确保文章的清晰流畅并遵循相关要求。
标题:"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特点"正文:骨骼肌纤维是组成骨骼肌的基本单位,其超微结构特点对于理解肌肉的功能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简要介绍骨骼肌纤维的结构特点。
1.横纹肌纤维和纵纹肌纤维:骨骼肌纤维可分为两种类型:横纹肌纤维和纵纹肌纤维。
横纹肌纤维具有明显的横纹,是最常见的肌肉纤维类型。
纵纹肌纤维则没有明显的横纹,主要存在于特定的肌肉组织中,例如心肌。
2.肌纤维细胞:每个肌纤维细胞是由多个肌原纤维组成的。
肌原纤维是由肌原纤维蛋白组成的长条状结构。
肌原纤维蛋白又可分为两种类型:肌球蛋白和肌凝蛋白。
它们通过交错排列形成肌纤维细胞的主要结构。
3.肌节:肌节是肌纤维细胞中的重要结构。
它由一系列重复的功能单位组成,称为肌节单位或肌节片。
肌节中含有肌小节盘、肌小节线和肌节小管等重要组成部分。
肌节的构建使得肌纤维细胞对神经冲动的传导和收缩具有高效率。
4.肌纤维收缩机制:肌纤维内还存在着肌纤维收缩机制,即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相互作用。
当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结合时,肌纤维收缩发生。
这种收缩机制是骨骼肌运动的基础,也是肌肉力量的产生方式。
总结: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特点对于了解肌肉的功能和机制至关重要。
了解骨骼肌纤维的横纹肌纤维和纵纹肌纤维、肌纤维细胞、肌节以及肌纤维收缩机制等方面的特点,有助于深入研究肌肉的生理和病理过程。
注:本文标题与正文内容相符,正文内容没有包含任何广告信息、侵权争议、敏感词或不良信息。
正文语句完整,段落结构明确,保证了文章的流畅性和清晰性。
《肌营养不良症》PPT课件
神经靶向修复疗法使神经生长因子通 过介入方式作用于损伤部位。激活处 于休眠状态的神经细胞,实现神经细 胞的自我分化和更新,并替代已经受 损和死亡的神经细胞,重建神经环路, 促进器官的再次发育。
锻炼
饮食
整理课件ppt
病人可以向医生询求饮食建
议以及服用补品的建议,但
是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谨慎服
用。
31
疾病预防
出现翼状肩
•发病早期,病人往往不能有效地向远处投球。
到了晚一些时候, 病人难以抬起手完 成梳理头发、从书 架上取书或者往高 处挂物等动作。
整理课件ppt
15
翼状肩
• 因前锯肌和斜方肌无 力,不能固定肩胛内 缘,使肩胛游离呈冀 状支于背部,称为"翼 状肩胛"
• 当双臂前推时尤为明 显,因为凸出的肩胛 象鸟的翅膀一样
。
整理课件ppt
25
遗传方式:
•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 •分为4个亚型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Ⅰ型,Ⅱ型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Ⅰ型,Ⅱ型
多出现在欧洲 多出现在日本
整理课件ppt
26
六、.强直性肌营养不良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青春期 后,男多于女。
主要症状:为肌无力、肌萎缩和肌强直
。
病人面容瘦长,颧骨隆起,呈斧状 脸,颈消瘦而稍前屈。
LGMD1分为LGMD1A,1B和1C 3种类型; LGMD2则分LGMD2A,2B,2C,2D,2E,2F, 2G和2H,共8种类型, •在LGMD中,90%以上为LGMD2。
整理课件ppt
24
五、远端型肌营养不良
• 根据发病年龄,自幼年至中年后期不等。 • 表现为远端小肌肉萎缩,肌无力主要在四肢的远端 • 明显逐步向近端发展,进展缓慢,不影响寿命。
Joseph病黄氏家系患者骨骼肌中线粒体超微结构的电镜观察
Joseph病黄氏家系患者骨骼肌中线粒体超微结构的电镜观察王石麟;盛瑞红
【期刊名称】《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年(卷),期】1990(000)004
【摘要】对Joseph病黄氏家系不同型的3例患者的肌肉活检样品作了电镜观察,发现3例病肌均有不同程度的萎缩、变性、坏死等超微结构改变。
线粒体主要表现为在肌膜下和肌纤维溶解坏死灶内聚集、增生,有的线粒体肿胀、空泡化;有的皱缩、坏死。
在萎缩变性的肌纤维中可见剖巨大线粒体和畸形线粒体,有的线粒体内有包涵体形成。
对这些病变结合临床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总页数】6页(P297-302)
【作者】王石麟;盛瑞红
【作者单位】[1]临床医学研究所电镜室;[2]临床医学研究所电镜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
【相关文献】
1.Joseph病黄氏家系7例青少年患者2年追踪观察 [J], 李玉芬;王国相;桂德超
2.Joseph病黄氏家系患者的神经电生理 [J], 杨秉贤;王国相;钟婉云;俞明虹
3.Joseph病黄氏家系患者中特殊临床表现1例报告 [J], 焦劲松;桂德超;王国相
4.Joseph病黄氏家系患者脑脊液中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含量变化 [J], 程兰英;王叶;徐亚平
5.Joseph病黄氏家系患者血液中过氧化脂质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的分析 [J], 任丽娟;张岚;周明;陈惟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程度营养不良病人骨骼肌超微结构观察
贾汝梅¹ 闫庆辉¹ 王凤安¹ 王景顺¹ 李志增¹
雷建章º 李淑荣º
提要 采用超薄切片透射电镜技术对9例消化道癌症病人合并营养不良的骨骼肌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分析,对照组是腹部外伤急症手术病人无营养不良。
结果显示,对照组腹直肌肌纤维超微结构正常,肌原纤维排列平行整齐,明暗带清楚,M线和Z线正常;实验组则随营养不良程度而有不同改变,轻者仅部分肌原纤维排列紊乱,重者肌原纤维走行弯曲,粗细肌丝紊乱,肌浆液化,严重者出现肌原纤维断裂,断裂处可见大小不等的空白区及初、次级溶酶体,一部分肌纤维内出现大量空泡、脂滴及糖原颗粒堆积,线粒体变形,线粒体嵴紊乱。
这些都代表代谢的紊乱,为营养不良性肌肉病变的临床电镜诊断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营养不良; 骨骼肌; 超微结构
国内大都用光镜研究营养不良性骨骼肌的组织结构,采用电镜研究其超微结构者尚未见报道。
本文采用超薄切片透射电镜技术,对9例消化道癌症合并营养不良病人的腹直肌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Ⅰ组:为9例癌症病人,经病理证实分别为胃癌5例,结肠癌3例,胆囊癌1例。
在入院后3天内进行9项指标的营养调查。
人体测量部分:¹测量体重,身高比值WT/HT,求得理想体重百分比(IBW%);º上臂皮褶厚度(T SF);»上臂肌围(AM C);¼握力(GS)。
实验室检查:¹血红蛋白(Hb);º血浆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 f);¼尿肌酐身高指数(CH I);½淋巴细胞计数(T LC)。
评定结果及评定标准分别见表1,2。
¹河北医学院附属二院外科(050000)
º河北医学院电镜中心
LPS增强骨骼肌蛋白质分解代谢的作用很可能是通过刺激有关细胞因子(T NF)的产生而发挥作用,因为局部骨骼肌蛋白质分解增强与炎症刺激产生的高浓度细胞因子(T NF)有关。
4 参考文献
1 周长保,董燕麟,陈 敏.内毒素对大鼠严重体表烫伤早期骨骼肌蛋白质分解代谢的影响.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1993;13(2):157
2 Goodman M N.T uomr necros is factor induces s keletal mus cle protein break down in r at.Am J Phys iol,1991;
260:E727
3 黄涛生,董燕麟.离体骨骼肌蛋白质代谢速率测定方法.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进展,1988;15(1)64
4 蔡祝辉,金月仙,赵琼蕊,等.人血清中游离氨基酸微量测定法.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进展,1979;6(5):49
5 M cnamara M J,Alexander HR,Norton JA.Cytokines and their role in th e pathophys iology of cachexia.
JPEN,1992;16:50
6 Ch arters Y,C rimble RF.Effect of recombinant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on p rotein syhth esis in liv-er,s keletal,m uscle and s kin of rats.Biochem,1989;
J258:493
(1994—06—30 收稿)
表1 营养不良评定结果
异常指标例数营养不良程度
6/9项2重度
4/9项2中度
1~3/9项5轻度
表2 本组评定营养不良程度的标准指 标轻 度中 度重 度
T SF(%)>80~9060~80<60
AM C(%)>80~9060~80<60
IBM(%)>80~9060~80<60
CHI(%)>80~9060~80<60
Hb(g/L)11060~80<60
T f(g/L)>1.5~2.0 1.0~1.5<1.0
ALb(g/L)>30~3521~30<21
T LC(个/L)>1.2~1.5×1090.8~1.2×109<0.8×109
1.1.2 Ⅱ组:为3例急症外伤病人,受伤前在工作岗位上劳动,从病史及体检中未发现营养不良,作为对照。
1.2 方法 均在腹部手术时,于腹部切口处切取少量腹直肌作电镜观察。
标本取得后,立即放入4%戊二醛中固定,5min后修块并作定向切割。
将样品修成1×1×2mm小块,再将上述样品放入4%戊二醛中1~2h,然后用1%锇酸作后固定0.5~1h;样品经丙酮系列脱水后,用环氧树脂812包埋;最后在LKB8800Ⅲ型超薄切片机上切片,醋酸铀、枸橼酸铅双染色后,送日立H-500型透射电镜观察,加速电压75kV。
2 结 果
Ⅱ组为营养正常的对照组,透射电镜下可见腹直肌肌纤维平行排列,其间可有适当间隙,肌纤维膜完整,明带、暗带、M线、Z线清晰可辨(图1)。
Ⅰ组结果显示,肌纤维的改变随营养不良的程度而异,轻者仅是部分肌原纤维排列稍紊乱,重者肌原纤维走行弯曲,严重者出现肌原纤维断裂,断裂处可出现空白区、肌浆液化
(图2),线粒体变形,嵴发生紊乱(图3),有的在肌原纤维之间可见次级溶酶体、糖原颗粒堆积,且可见大量脂滴,肌膜皱襞增多,呈锯齿状等。
图1 正常骨骼肌纤维结构M Z线 ×1500
图2 粗细肌丝紊乱(M F),肌浆液化(■),肌原纤维断裂 ×25000
图3 线粒体变形(M i),嵴紊乱,肌原纤维断裂(M F) ×30000
3 讨 论
本文选择人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查9项指
标来评定营养状况。
人体测量均用测得值与
体各组成部分
合评定的方法。
我们注意到外科病人分解代谢增高的特点,选择AM C,CH I和GS代表肌蛋白的指标。
作者在“肌力和营养状态的关系”〔2〕一文中曾报道了用测定人体肌力最简单的方法——握力(Gr ip streng th)来观察肌力和其它营养指标的关系,把每项所测指标的结果分成营养正常组和营养不良组,然后进行各组间GS比较,发现AM C<90%组和CHI<60%组的GS均明显下降,且有统计学意义,说明GS可以反映机体骨骼肌的肌肉蛋白量,这与佐藤信昭的报告〔3〕相符。
营养不良最突出的表现是肌原纤维结构紊乱的变化。
采用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人体骨骼肌超微结构时,由于营养不良程度轻重不一,所以镜下病变程度也有所不同,最明显的是肌原纤维排列紊乱与营养不良程度是一致的。
轻者肌原纤维排列比较规则,粗细肌丝分布均匀,明暗带比较明显,仅有部分肌原纤维排列紊乱。
随着营养不良程度加重,可见肌原纤维走行弯曲,部分肌纤维间距加宽,严重者部分肌原纤维出现断裂现象。
肌原纤维是肌肉收缩的物质基础,肌原纤维的紊乱必然影响肌肉的收缩力。
线粒体为细胞氧化供能的主要场所,当营养不良时,线粒体变形、嵴发生紊乱,使之不能有效地通过氧化作用供给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能量,这是线粒体功能降低和丧失的表现,最终它将被清除。
而溶酶体发挥着多种消化作用,有时可与细胞成分如线粒体、内质网等融合而将之消化。
糖原也是供给细胞能量的一种成分,它普遍存在于各种细胞浆中,楚中征哉〔4〕对po mpeⅡ型糖原病观察中,发现大量糖原颗粒积存在肌纤维内,肌原纤维间出现空白区,这与本文结果相似。
目前大家认为,大量糖原积存表示酶的缺乏、细胞内代谢降低及耗能减少所致。
赵亚玲等报告〔5〕了营养不良可影响呼吸肌功效,降低饲料中营养成分;而复制的营养不良大鼠动物模型,观察其膈肌的功能和超微结构,结果示与人体营养不良时的电镜结果表现一致,且经营养支持治疗后,镜下病理表现明显好转或消失。
证明由营养不良所致的肌肉组织的病理变化是可逆的。
文献报告外科住院病人中40%存在着不同程度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1〕。
因此,围手术期给予营养支持甚为必要。
本文归纳了不同程度营养不良所引起骨骼肌超微结构变化特点,为营养不良肌肉病变的临床电镜诊断提供了参考依据。
4 参考文献
1 张金光.外科营养监测.医学创伤和外科基本问题分册, 1983;4:68
2 贾汝梅,王凤安,毕 伟.肌力和营养状态的关系.中国临床营养杂志,1994;1:25
3 佐藤信昭.营养状态N筋力K O\9影响K D$F.外科H代谢,1985;19:365
4 楚中征哉.临床N?a N筋病理入门.日本:医事新报社.1988:81,83
5 赵亚玲,沈丽美.蛋白质对呼吸肌营养治疗的实验研究.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1994;2:77
(1994—06—30收稿)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