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心理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与心理的关系

摘要:学习与心理学的关系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专门研究人们尤其是学生群体学习的一门科学。近年来,学习心理的研究,已经成为教育心理学家以及教育工作者所关心的人们课题。从而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而学习心理学的应用也将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提供了一个庞大的市场。学习心理学立足于学生的学习本质,从人的学习过程、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理机制、学习类型、认知理论、信息加工、记忆原理、学习策略、学习技巧、学习迁移等领域的研究,总结出一系列的学习理论和学说。运用学习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学习和行为问题,达到科学地学习

关键词:学习本质、学习过程、学习技巧、教育心理学、、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理机制、学习类型、认知理论、信息加工、记忆原理、学习策略。

学习是透过教授或体验而获得知识、技术、态度或价值的过程,从而导致可量度的稳定的行为变化,更准确一点来说是建立新的精神结构或审视过去的精神结构。从心理学上解释,学习是指学习者因实践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

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目前比较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界定是“学习

是个体在特别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能力或倾向上

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及其过程”。

学习是一种既古老而又永恒的现象。由于不同的历史条件,不同的研究角度,也形成各种不同的学习观。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潘菽认为,“人的学习是个体掌握人

类社会经验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从学习科学的角度来研究学习,我们认为要通过两个方面来理解学习的概念。第一,从学习的外延来看,是泛指包括动物和人类在内的学习活动;第二层次,次一级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第三层次,是指在校学生的学习;第四层次,是指在校学生不同学段的学习。而我们通常所讲的学习一般是指人类的学习或在校学生的学习。第二,从学习的内涵来看,学习就是主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经过内化而获得经验并外化为行为表现的活动。

(一)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中,发展成才的需要始终占据首要地位。它是一种内部动机,将对学习起到持续有力的推动作用。其次,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占了重要地位,这是一种外部

动机。究其原因,教育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并最终由经济决定,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他

们必然受到商品经济文化的影响,反映出思想上更趋现实的特点。高报酬已成为大学生重要

的追求目标。从性别差异来看,男生比更重视对个人和社会利益的追求,更注重成功,较少

害怕失败;女生的成就动机明显低于男生。也有部分学生考入大学后,学习目标就算实现了,不再给自己设立新的学习目标,学习上只求及格,缺乏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二)大学生学习行为的特点

整体来说,大学生能在思想上明确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的重要性,却较少能在行动上“一贯

努力”、“充分地、有计划地利用时间”,结果又会因自己没有充分利用时间而后悔、自责。

在大学里,大部分学生能自觉学习,积极参加各种专业训练活动,努力提升自身素质。也有部分学生无心向学,经常无故旷课,即使到了课堂上也是看小说或聊天。他们把课外时间都用来娱乐、发展个人兴趣、爱好,或是用来外出打工,结果因考试成绩不合格,不得不重修或留级。

(三)大学生的学习方法特点

大学的学习不仅是学知识、学专业,更重要的是学方法、学策略,发展和提升学习能力,从总体上看,大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如认真记课堂笔记、读背结合的记忆方法、运用巧妙的联想记忆术、抽象与具体知识相结合的理解记忆、区分出知识重点、归纳知识要点等。但在课前预习、课后及时整理和复习等方面存在问题。当代大学生还学会了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学习,同时他们也通过参加各种学生社团活动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能力

大学生的学习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方面,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和主要活动方式,因而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学习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现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发展水平亦对大学生的学习产生直接的作用。两者互为基础、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1.学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学习是现代人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学习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而,学习对心理健康是有益的。然而如何对待学习,怎样学习,学习什么,学多少等与学习有关的因素,亦会对心理健康带来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影响。

(1)学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学习能够开发大学生的智力。人们常常说“刀越磨越快,脑子越用越活”,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大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以及想象力只有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才能得到开发、利用和提高。一个人的智力再好、智商再高,如果不学习,智能就得不到开发和利用。

学习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能力。大学生的能力包括:自学能力、操作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和管理能力等等。一方面,上述能力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另一方面,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使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学习能促进大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和自我概念的发展。古人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久。”“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反也。”只有多学习,才能提高理论水平,从而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也只有学习,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和他人,也才能不断根据社会需要进行自我调节。

学习能够调节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学习能够带来愉快和满足,乐于学习的人常常能从学习中找到乐趣和精神寄托,每当完成一项学习任务、取得一定成绩后,就会感到喜悦和快乐。而在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若能埋头学习,也会冲淡或忘掉烦恼。

(2)学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

学习既能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有益的影响,又可以对心理健康产生消极的,不良的影响。学习负担过重;容易造成心理压力,造成精神高度紧张;学习内容不健康容易造成心理污染,让一些辨别能力差、抵抗力弱的大学生受害;学习难度过大,容易使人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失去信心;学习方式方法不当,学习成绩长期得不到提高,容易导致自卑心理,甚至自暴自弃;劳逸结合不当,过度疲劳,容易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进而影响心理健康。凡此种种,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2.心理健康状况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

学习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现象,它不仅与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像等认知过程直接相联系,而且还涉及到人的动机、情绪、态度、意志、个性等各种非智力因素。因此,不能简单地在学习与智力之间划等号。不能认为,学生的智力好、智商高,学习成绩就一定好;反之,也不能由学习成绩的好坏,来推知学生智力的高低。经过“过五关、斩六将”,被严格选拔而进入高校的大学生,就普遍意义而言,其智力起点比较高,智力的个体差异较小。按理说,他们在校期间,学习成绩应该相差不大,但事实却不是这样。同一班级或同一年级的大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差别比较大,有的成绩优秀,而有的则对学习感到吃力,极少数甚至无法完成学业,不得不中途退学。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却是一个重要原因。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健康状况对大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影响: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对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反之,若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甚至有心理疾病,则会不同程度地妨碍大学生学习,阻碍大学生潜能的发挥,严重者甚至无法学习。

注释:

参考文献:《心理学改变生活》作者:文柯编著,新世界出版社

郑雪主编,《心理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编杨治良,《记忆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英国)东尼·博赞,(英国)巴利·博赞,《思维导读》,中信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