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宿建德江》注释、译文
孟浩然《宿建德江》原文及翻译译文

孟浩然《宿建德江》原文及翻译译文1、孟浩然《宿建德江》原文及翻译译文孟浩然《宿建德江》原文及翻译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解释:1、建德江:在浙江省,新安江流径建德的一段。
2、移舟:靠岸。
3、烟渚:弥漫雾气的沙洲。
4、泊:停船靠岸。
5、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6、旷:空阔远大。
译文:(我)移动船(把它)停泊(在)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烟雾笼罩下的沙渚】,太阳(到了)傍晚游客的愁绪新添。
原野空旷(远处)天空(似乎)低过树木,江水清澈(更觉)月光亲近离【游】人。
EMAIL:2、《后汉书·江革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后汉书·江革传》原文及翻译后汉书原文:江革字次翁,齐国临淄人也。
少失父,独与母居。
遭天下乱,盗贼并起,革负母逃难,备经阻险,常采拾以为养。
数遇贼,或劫欲将去,革辄涕泣求哀,言有老母,辞气愿款,有足感动人者。
贼以是不忍犯之,或乃指避兵之方,遂得俱全于难。
革转客下邳,穷贫裸跣,行佣以供母,便身之物,莫不必给。
建武末年,与母归乡里。
每至岁时,县当案比,革以母老,不欲摇动,自在辕中挽车,不用牛马,由是乡里称之曰“江巨孝”。
太守尝备礼召,革以母老不应。
及母终,尝寝伏冢庐,服竟,不忍除。
郡守遣丞掾释服,因请以为吏。
永平初,举孝廉为郎,补楚太仆。
月余,自劾去。
楚王英驰遣官属追之,遂不肯还。
复使中傅赠送,辞不受。
后数应三公命,辄去。
建初初,太尉牟融举贤良方正。
再迁司空长史。
肃宗甚崇礼之,迁五官中郎将。
每朝会,帝常使虎贲扶侍,及进拜,恒目礼焉。
时有疾不会,辄太官送醪膳,恩宠有殊。
于是京师贵戚卫尉马廖、侍中窦宪慕其行,各奉书致礼,革无所报受。
帝闻而益善之。
后上书乞骸骨,转拜谏议大夫,赐告归,因谢病称笃。
元和中,天子思革至行,制诏齐相曰:“谏议大夫江革,前以病归,今起居何如?夫孝,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
国家每惟志士,未尝不及革。
县以见谷千斛赐‘巨孝’,常以八月长吏存问,致羊酒,以终厥身。
宿建德江 小学六年级诗词释义及赏析

宿建德江小学六年级诗词释义及赏析[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字词释义:①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
②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③暮:日落的时候,傍晚。
④客:寄居他乡的人,⑤旷:广大,空阔。
近:亲近,接近。
诗词赏析:孟浩然漫游吴越,借以排遣自己仕途失意的悲愤。
《宿建德江》便写于诗人漫游吴越之时,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全诗以孤舟夜泊作为抒情归宿,抒发了诗人对仕途不顺的忧愤,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欢坷的惆怅。
“移舟酒烟渚”意思是行船停靠在江中一个烟雾腾胧的小洲边。
首句既点题,也为下文的写景抒情做了准备。
“日暮客愁新”意思是日幕时分客居他乡的旅人又增添了几分愁堵。
一个“新”字让人觉得诗人原本有无尽旧愁,而今在此停泊,望着日暮时分的景色,又生出更多的新愁,奠定了全诗的抒情基调。
“野旷天低树”,写日暮时分远望原野的景象:原野空矿,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林还低。
“低”和“旷”相互依存、相互映村,写出了原野的空旷、寂静,而原野的空旷又凸显了诗人的孤寂。
“江清月近人”,写夜晚降临的景色:江水清激,水中的月亮似于与船上的旅人格外亲近。
“近”和“清”也相互依存、相互映村,一个“近”字,赋予了月亮人的情感,而只有孤月相伴,又使得诗人的寂寞、感伤之情更甚。
这首诗前两句为触景生情,后两句为借景抒情,通过对周围景物的描写,流露出人在他乡无亲无助的孤独之感。
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知识链接:古诗中的“月”有着复杂的内涵,寄托着丰富的情思,如抒发思乡之情,表现美好、纯洁无瑕的感情,展示广阔的情怀,抒发人生苦短之情等。
古人认为在不同地方看到的月相同,月可以超越时空,所以对月情有独钟。
《宿建德江》译文赏析诗词

《宿建德江》译文赏析诗词《宿建德江》译文赏析诗词《宿建德江》唐代: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把船停靠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田野中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
【注释】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移舟:划动小舟。
泊:停船靠岸。
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烟:一作“幽”。
渚:水中小块陆地。
《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客:指作者自己。
愁:为思乡而忧思不胜。
野:田野。
旷:空阔远大。
天低树:天幕低垂,如同和树木相连。
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如同来靠近人。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
作者把小舟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工作,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
“移舟泊烟渚”,“移舟”,便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儿有停船宿夜的含义。
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模糊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发作了预备。
“日暮客愁新”,“日暮”明显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络,由于日暮,船需求停宿;也由于日落傍晚,江面上才水烟毛毛。
一起“日暮”又是“客愁新”的原因。
“客”是诗人自指。
若按旧日作诗的所谓起、承、转、合的格局,这第二句就将承、转两重意思揉合在一句之中了,这也是罕见的一格。
为什么“日暮”会撩起“客愁新”呢?咱们能够读一读《诗经》里的一段:“正人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正人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风·正人于役》)这儿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间,她就愈加怀念在外执役的老公。
借此,咱们不也正能够了解此时旅人的心境吗?原本行船停下来,应该静静地歇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惫,谁知在这众鸟归林、牛羊下山的傍晚时间,那羁旅之愁又猛但是生。
孟浩然《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古诗赏析及翻译

孟浩然《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古诗赏析及翻译《宿建德江》是一首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抒发旅途愁思的诗。
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zhǔ),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释]建德江:新安江流经建德县(今属浙江)的一段江面称建德江。
移舟:将船靠近岸边的意思。
泊:停船靠岸。
烟渚:雾气迷漫的江岸。
渚:水中小块陆地。
《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日暮:傍晚。
客:指诗人自己。
新:增添。
野旷:原野空旷辽阔。
旷,空阔的意思。
天低树:远处的天空显得比树还低。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两句是说,原野广阔,放眼望去,远处天地相连,天似乎比树低;江水清澈,人在船上,月映水中,月光返照,似乎月离人很近。
诗句借对景色的清淡描写,烘托出孤寂的情怀,极为委婉动人。
天地寥廓,诗人却孑然一身,只有一轮孤月和他相近,寂寞的境况不问可知。
写景寓情,客愁自见。
而所描绘之景色,如一幅秀丽的写生画。
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称之为“神品”。
清人张谦宜认为:“‘低’字、‘近’字,宋人所谓诗眼,却无造作痕,此唐诗之妙也。
”译文:我把船停泊在暮烟笼罩的小洲,茫茫暮色给游子新添几分乡愁。
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江水清澈更觉月与人意合情投……[译诗、诗意]把小船停靠在雾气弥漫小洲边,夕阳西下漂泊的旅客更添惆怅。
原野空旷天幕低垂在树林后边,江水清澈倒映出明月伴我身旁。
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田园诗的人,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
孟浩然的山水诗多是写他故乡襄阳的名胜,象《秋登兰山寄张五》、《夜归鹿门歌》、《江山思归》等,将襄阳的山水、烟树、新月、小舟描绘得平常而亲切。
他的田园诗数量不多,但生活气息浓厚,如《过故人庄》、《游精思观回珀云在后》等,农家生活的简朴,故人情谊的深厚,乡村气氛的和谐,都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孟浩然《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古诗赏析及翻译

孟浩然《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古诗赏析及翻译《宿建德江》是一首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抒发旅途愁思的诗。
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zhǔ),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释]建德江:新安江流经建德县(今属浙江)的一段江面称建德江。
移舟:将船靠近岸边的意思。
泊:停船靠岸。
烟渚:雾气迷漫的江岸。
渚:水中小块陆地。
《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日暮:傍晚。
客:指诗人自己。
新:增添。
野旷:原野空旷辽阔。
旷,空阔的意思。
天低树:远处的天空显得比树还低。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两句是说,原野广阔,放眼望去,远处天地相连,天似乎比树低;江水清澈,人在船上,月映水中,月光返照,似乎月离人很近。
诗句借对景色的清淡描写,烘托出孤寂的情怀,极为委婉动人。
天地寥廓,诗人却孑然一身,只有一轮孤月和他相近,寂寞的境况不问可知。
写景寓情,客愁自见。
而所描绘之景色,如一幅秀丽的写生画。
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称之为“神品”。
清人张谦宜认为:“‘低’字、‘近’字,宋人所谓诗眼,却无造作痕,此唐诗之妙也。
”译文:我把船停泊在暮烟笼罩的小洲,茫茫暮色给游子新添几分乡愁。
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江水清澈更觉月与人意合情投……[译诗、诗意]把小船停靠在雾气弥漫小洲边,夕阳西下漂泊的旅客更添惆怅。
原野空旷天幕低垂在树林后边,江水清澈倒映出明月伴我身旁。
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田园诗的人,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
孟浩然的山水诗多是写他故乡襄阳的名胜,象《秋登兰山寄张五》、《夜归鹿门歌》、《江山思归》等,将襄阳的山水、烟树、新月、小舟描绘得平常而亲切。
他的田园诗数量不多,但生活气息浓厚,如《过故人庄》、《游精思观回珀云在后》等,农家生活的简朴,故人情谊的深厚,乡村气氛的和谐,都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宿建德江》唐诗译文及赏析

《宿建德江》唐诗译文及赏析《宿建德江》是由孟浩然所创作的,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宿建德江》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宿建德江》唐代: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译文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了心头。
原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
《宿建德江》注释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移舟:划动小船。
泊:停船靠岸。
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烟:一作“幽”。
渚:水中小块陆地。
《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客:指作者自己。
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野:原野。
旷:空阔远大。
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宿建德江》赏析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
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
首句中“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
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日暮客愁新”,“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日落黄昏,江面上才水烟蒙蒙。
同时“日暮”又是“客愁新”的原因。
“客”是诗人自指。
若按旧日作诗的所谓起、承、转、合的格式,这第二句就将承、转两重意思揉合在一句之中了,这也是少见的一格。
为什么“日暮”会撩起“客愁新”呢?我们可以读一读《诗经》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
孟浩然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古诗赏析及翻译

孟浩然《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古诗赏析及翻译《宿建德江》是一首不以行人动身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抒发旅途愁思的诗。
全诗淡而有趣,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很有特色。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zhǔ),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释]建德江:新安江流经建德县(今属浙江)的一段江面称建德江。
移舟:将船靠近岸边的意思。
泊:停船靠岸。
烟渚:雾气迷漫的江岸。
渚:水中小块陆地。
《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日暮:黄昏。
客:指诗人自己。
新:增添。
野旷:原野空旷辽阔。
旷,空阔的意思。
天低树:远处的天空显得比树还低。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两句是说,原野广漠,放眼望去,远处天地相连,天似乎比树低;江水清澈,人在船上,月映水中,月光返照,似乎月离人很近。
诗句借对景色的清淡描述,衬托出孤寂的情怀,极为委婉动人。
天地寥廓,诗人却孑然一身,只有一轮孤月和他相近,孤单的境况不问可知。
写景寓情,客愁自见。
而所刻画之景色,如一幅秀丽的写生画。
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称之为“神品”。
清人张谦宜以为:“‘低’字、‘近’字,宋人所谓诗眼,却无造作痕,此唐诗之妙也。
”译文:我把船停泊在暮烟笼罩的小洲,茫茫暮色给游子新添几分乡愁。
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江水清澈更觉月与人意合情投……[译诗、诗意]把小船停泊在雾气弥漫小洲边,夕阳西下漂泊的旅客更添惆怅。
原野空旷天幕低垂在树林后边,江水清澈倒映出明月伴我身旁。
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是唐朝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田园诗的人,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
孟浩然的山水诗多是写他故乡襄阳的名胜,象《秋登兰山寄张五》、《夜归鹿门歌》、《江山思归》等,将襄阳的山水、烟树、新月、小舟刻画得平常而亲切。
他的田园诗数量不多,但生活力息浓厚,如《过故人庄》、《游精思观回珀云在后》等,农家生活的简朴,故人情谊的深厚,乡村气氛的和谐,都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宿建德江》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

宿建德江[唐] 孟浩然移y í舟zh ōu 泊b ó烟y ān 渚zh ǔ,日r ì暮m ù客k è愁ch óu 新x īn。
野y ě旷ku àn ɡ天ti ān 低d ī树sh ù,江ji ān ɡ清q īn ɡ月yu è近j ìn 人r én。
诗词注释:1、建德江:在浙江省,新安江流径建德的一段。
2、移舟:靠岸。
3、烟渚:弥漫雾气的沙洲。
诗词译文:我把船停泊在暮烟笼罩的小洲,茫茫暮色给游子新添几分乡愁。
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江水清澈更觉月与人意合情投……诗词赏析:这是一首刻划秋江暮色的诗。
先写羁j ī旅l ǚ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ɡu ǎn ɡ袤m ào 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
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
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这是一首抒写羁旅之思的诗。
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
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
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
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颇有特色的。
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
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日落黄昏,江面上才水烟蒙蒙。
同时“日暮”又是“客愁新”的原因。
“客”是诗人自指。
若按旧日作诗的所谓起、承、转、合的格式,这第二句就将承、转两重意思揉合在一句之中了,这也是少见的一格。
为什么“日暮”会撩起“客愁新”呢?我们可以读一读《诗经》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
宿建德江原文、翻译及赏析

宿建德江原文、翻译及赏析宿建德江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宿建德江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宿建德江朝代:唐朝作者: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及注释:译文把船停泊在暮烟笼罩的小洲,茫茫暮色给游子新添几分乡愁。
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江水清澈更觉月亮与人意合情投……注释1、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2、移舟:漂浮的小船。
3、烟渚:弥漫雾气的沙洲。
4、泊:停船靠岸。
5、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6、旷:空阔远大。
7、近:亲近。
8、客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9,客:指作者自己赏析:孟浩然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家乡鹿门山隐居,四十多岁时曾往长安、洛阳谋取功名,并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
晚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聘他为幕僚。
该诗作于730年(开元十八年)漫游吴越之时。
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
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
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颇有特色的。
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
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中的“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
借此,我们不也正可以理解此时旅人的心情吗?本来行船停下来,应该静静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劳,谁知在这众鸟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和思念家人的情感又蓦然而生。
接下去诗人以一个对句铺写景物,似乎要将一颗愁心化入那空旷寂寥的天地之中。
所以沈德潜说:“下半写景,而愁情自见。
孟浩然《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古诗赏析及翻译

孟浩然《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古诗赏析与翻译《宿建德江》是一首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抒发旅途愁思的诗。
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zhǔ),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释]建德江:新安江流经建德县(今属)的一段江面称建德江。
移舟:将船靠近岸边的意思。
泊:停船靠岸。
烟渚:雾气迷漫的江岸。
渚:水中小块陆地。
《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日暮:傍晚。
客:指诗人自己。
新:增添。
野旷:原野空旷辽阔。
旷,空阔的意思。
天低树:远处的天空显得比树还低。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两句是说,原野广阔,放眼望去,远处天地相连,天似乎比树低;江水清澈,人在船上,月映水中,月光返照,似乎月离人很近。
诗句借对景色的清淡描写,烘托出孤寂的情怀,极为委婉动人。
天地寥廓,诗人却孑然一身,只有一轮孤月和他相近,寂寞的境况不问可知。
写景寓情,客愁自见。
而所描绘之景色,如一幅秀丽的写生画。
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称之为“神品”。
清人谦宜认为:“‘低’字、‘近’字,宋人所谓诗眼,却无造作痕,此唐诗之妙也。
”译文:我把船停泊在暮烟笼罩的小洲,茫茫暮色给游子新添几分乡愁。
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江水清澈更觉月与人意合情投……[译诗、诗意]把小船停靠在雾气弥漫小洲边,夕阳西下漂泊的旅客更添惆怅。
原野空旷天幕低垂在树林后边,江水清澈倒映出明月伴我身旁。
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田园诗的人,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
孟浩然的山水诗多是写他故乡襄阳的名胜,象《秋登兰山寄五》、《夜归鹿门歌》、《江山思归》等,将襄阳的山水、烟树、新月、小舟描绘得平常而亲切。
他的田园诗数量不多,但生活气息浓厚,如《过故人庄》、《游精思观回珀云在后》等,农家生活的简朴,故人情谊的深厚,乡村气氛的和谐,都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宿建德江》翻译赏析

《宿建德江》翻译赏析《宿建德江》翻译赏析《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作。
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
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宿建德江》翻译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宿建德江》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
其全文古诗如下: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前言】《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
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言绝句中的写景名篇。
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
第一句点题,也为下面写景抒情作了准备;第二句中“日暮”是“客愁新”的原因;最后两句,因为“野旷”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清”所以月能近人,天和树、人和月的关系,写得恰切逼真。
此诗前两句为触景生情,后两句为借景抒情,描写了清新的秋夜,突出表现了细微的景物特点。
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注释】⑴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⑵移舟:划动小船。
⑶客:指作者自己。
⑷野:原野。
⑸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翻译】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赏析】孟浩然于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年)离乡赴洛阳,再漫游吴越,借以排遣仕途失意的悲愤。
《宿建德江》当作于作者漫游吴越时,与《问舟子》是同一时期的作品。
《宿建德江》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
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
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很有特色的。
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
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小学语文-中华经典古诗文阅读——《宿建德江》

小学语文-中华经典古诗文阅读——《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诗意】
我把船停泊在暮烟笼罩的小洲,茫茫暮色给游子新添几分乡愁。
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江水清澈更觉月与人意合情投
【注释】
1.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县(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
2.泊:停船靠岸。
3.烟渚: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州。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旅途愁思的诗。
前两句写诗人的旅舟停泊在烟雾蒙蒙的沙洲边,眼见日落黄昏,一段新的旅愁油然而生。
后两句是借景抒情,在诗人的眼里,原野空旷辽阔,远方的天空好象低压在树木之上,使心情更觉压抑,惟有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明月似乎主动与人亲近,带来些许的安慰。
诗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是传诵已久的名句,非常鲜明地烘托出了诗人孤寂、愁闷的心情。
《宿建德江》诗意

《宿建德江》诗意
古诗《宿建德江》的意思是: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原文如下:
《宿建德江》
唐代: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赏析如下:
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
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
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很有特色的。
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
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
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
宿建德江_宿建德江的解析及诗意

宿建德江_宿建德江的解析及诗意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
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宿建德江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诗背景:公元730年(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孟浩然离开家离乡赶赴洛阳,再漫游吴越,借以排遣仕途失意的郁闷。
《宿建德江》应当就是在其漫游吴越时写下的,与《问舟子》是同一时期的作品。
原文:《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释: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移舟:划动小船。
泊:停船靠岸。
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烟:一作“幽”。
渚:水中小块陆地。
《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客:指作者自己。
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野:原野。
旷:空阔远大。
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诗意: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了心头。
原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
赏析: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
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
首句中“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
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日暮客愁新”,“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日落黄昏,江面上才水烟蒙蒙。
同时“日暮”又是“客愁新”的原因。
“客”是诗人自指。
若按旧日作诗的所谓起、承、转、合的格式,这第二句就将承、转两重意思揉合在一句之中了,这也是少见的一格。
为什么“日暮”会撩起“客愁新”呢?我们可以读一读《诗经》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
幼儿唐诗《宿建德江》原文译文鉴赏

幼儿唐诗《宿建德江》原文|译文|鉴赏孟浩然于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年)离乡赴洛阳,再漫游吴越,借以排遣仕途失意的悲愤。
《宿建德江》当作于作者漫游吴越时,与《问舟子》是同一时期的作品。
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幼儿唐诗《宿建德江》原文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及注释译文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注释⑴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⑵移舟:划动小船。
泊:停船靠岸。
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烟:一作“幽”。
渚:水中小块陆地。
《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⑶客:指作者自己。
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⑷野:原野。
旷:空阔远大。
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⑸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鉴赏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
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
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很有特色的。
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
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中的“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
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
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宿建德江
唐代: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
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了心头。
原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
注释
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移舟:划动小船。
泊:停船靠岸。
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烟:一作“幽”。
渚:水中小块陆地。
《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客:指作者自己。
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野:原野。
旷:空阔远大。
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赏析
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
作者把
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
首句中“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
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日暮客愁新”,“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日落黄昏,江面上才水烟蒙蒙。
同时“日暮”又是“客愁新”的原因。
“客”是诗人自指。
若按旧日作诗的所谓起、承、转、合的格式,这第二句就将承、转两重意思揉合在一句之中了,这也是少见的一格。
为什么“日暮”会撩起“客愁新”呢?我们可以读一读《诗经》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
借此,我们不也正可以理解此时旅人的心情吗?本来行船停下来,应该静静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劳,谁知在这众鸟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
接下去诗人以一个对句铺写景物,似乎要将一颗愁心化入那空旷寂寥的天地之中。
所以沈德潜说:“下半写景,而客愁自见。
”第三句写日暮时刻,苍苍茫茫,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
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
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领略得到的。
诗的第二句就点出“客愁新”,这三四句好似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
然而,言虽止,意未尽。
“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
诗人曾带着多年的准备、多年的希望奔入长安,而今却只能怀着一腔被弃置的忧愤南寻吴越。
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对着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来沓至,涌上心头。
“江清月近人”,这画面展示的是清澈平静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着船上的诗人;可那画面背后却是诗人的愁心已经随着江水流入思潮翻腾的海洋。
“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刘勰《文心雕龙·明诗》)。
孟浩然的这首小诗正是在这种情景相生、思与境谐的“自然流出”之中,显示出一种风韵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美。
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
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