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胚胎学教案和讲稿
组织与胚胎学 教案
组织与胚胎学教案教案标题:组织与胚胎学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和理解细胞组织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2. 掌握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和各个发育阶段的特征。
3. 能够识别和描述常见的细胞组织类型以及胚胎发育的主要事件。
教案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是如何组织成组织的。
2. 提出问题:你知道组织的种类有哪些?它们在我们的身体中起到什么作用?主体:3. 介绍细胞组织的概念和分类方法,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等。
4. 分别介绍每种组织的结构、功能和分布情况,并通过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进行观察和辨认。
5.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调,以及它们在维持身体正常功能中的重要性。
6. 介绍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和各个发育阶段的特征,包括受精、分裂、胚胎层的形成和器官的发育等。
7. 利用图表或动画展示胚胎发育的过程,并解释其中的关键事件和机制。
8. 引导学生思考胚胎发育与细胞组织的关系,以及胚胎发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
总结:9. 总结细胞组织和胚胎发育的重要概念和关键知识点。
10. 鼓励学生通过观察身体和周围环境,进一步探索和了解细胞组织和胚胎发育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教学资源:1. 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组织的结构和特点。
2. 图表或动画展示胚胎发育的过程。
3. 相关教科书或参考资料。
教学评估: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或观察项目,来研究细胞组织或胚胎发育的某个方面。
2. 课堂小测:出示一些细胞组织或胚胎发育的图片,要求学生进行辨认和描述。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深入研究细胞组织和胚胎发育的前沿领域和相关研究成果。
2. 提供更多实验和观察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细胞组织或胚胎发育的实践探究。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和讨论,鼓励他们提问和思考。
2. 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组织学与胚胎学精品教案第1章绪论与上皮组织
某某医学院教案2010 ~ 2011 学年第2 学期所在单位教研室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课程名称组织学与胚胎学授课对象2011级本科授课教师职称讲师教材名称组织学与胚胎学(第7版)2011年2 月18 日教案首页教师活动第一节课【引入】【讲授新课】【幻灯显示】【讲述】【幻灯显示】幻灯显示】【讲述】【幻灯显示】教学内容组织学绪论一、组织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组织学(histology):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
以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为基本方法,又称显微解剖学(microanatomy)组织(tissue):形态近似、功能相关的细胞和细胞间质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细胞群,称组织。
有四大类型: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四种基本组织以不同的种类、数量和方式组合形成器官(organ)。
完成一个或几个生理活动。
—若干功能相关的器官构成一个系统(system)并完成一个连续的的生理活动。
研究层次:光镜结构(常称为显微结构)电镜结构(又称为超微结构,ultrastructure)学生活动回忆并且点头示意。
让学生注意自己的身体结构。
设问组织的类型让学生树立细胞是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一个整体。
通过讲解,让学生认识到教材和实验中看到的内容可能是平面结构,而肌体的结构是立体结构。
备注10min教与学的互动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让学生学习组织学的兴趣。
认识学习组织学的重要性。
10min注意静态图象与生活状态的肌体结构的差别。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形态与功能舒张状态收缩状态教师活动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备注【幻灯显示】【讲述】【幻灯显示】【讲述】【幻灯显示】【讲述】二、组织学技术普通光学显微镜术石蜡切片术染色原理嗜碱性:细胞和组织中的酸性物质或结构(嗜碱性物质)与碱性染料亲和力强。
嗜酸性:细胞和组织中的碱性物质或结构(嗜酸性物质)与酸性染料亲和力强。
中性:H E 染色★苏木精(hematoxylin):蓝色,碱性染料,可使细胞核和胞质内的酸性物质或结构(嗜碱性物质:RER、游离核糖体)着蓝紫色。
组织学与胚胎学讲义教案完整版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一次课)3学时(理论)一、教学内容1、绪论2、上皮组织二、重点与难点1、上皮组织的一般特征和分类三、具体内容1、绪论1.1、组织的概念1.2、组织学与胚胎学发展简史1.3、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方法1.3.1、固定组织的观察石腊切片法的一般程序H、E染色1.3.2、活细胞观察1.3.3、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观察1.3.4、胞和组织超微结构的观察1.4、样学习组织学胚胎学理论和实验相结合2、皮组织2.1、组织的一般特征及分类特征:①细胞排列密集、细胞间质少②呈明显极性分布③无血管分布,神经未销丰富④具有多种功能,保护、吸收、分泌、排泄和感觉等功能。
分类:被覆上皮上皮组织腺上皮感觉上皮2.2、被覆上皮2.2.1、单层扁平上皮①特征②内皮和间皮两概念③功能与形态的联系2.2.2、单层立方上皮①形态②功能2.2.3、单层柱状上皮①形态②功能③杯状细胞的形态和功能2.2.4、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①形态②三种细胞柱状细胞基底细胞梭形细胞③功能2.2.5、复层扁平上皮①形态:注意基底细胞、中层细胞和表层细胞的特点②分布③功能2.2.6、变移上皮①膀胱变移上皮的特征②表面细胞,深层细胞和中层细胞各自特征③分布2.3、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2.3.1、上皮细胞游离面①细胞衣a、电镜形态:茸样物质b、主要化学成分:糖糙、粘蛋白多糖c、功能②微绒毛a、电镜形态:指状突起。
b、立镜形态:纹状缘、刷状缘c、微细结构d、功能e、终囊网的概念③纤毛a、形态b、功能2.3.2、上皮细胞侧面主要是四种连接①紧密连接②中间连接③桥粒闭锁堤和连接复合体概念④缝隙连接以上四种连接的各自特征及功能2.3.3、基底面①基膜:a、概念b、功能c、电镜结构基板网板②细胞膜内③半桥粒2.4、腺上皮腺上皮的概念腺体或腺的概念腺上皮的功能2.4.1、外分泌腺2.4.1.1、外分泌腺的一般结构分泌部:腺泡、腺腔导管部电镜结构2.4.1.2、外分泌腺的分类(参考)2.4.2、内分泌腺(参考)2.5、感觉上皮(参考)2.6、上皮的再生和修复(参考)四、参考用图谱P6 图:单层柱状上皮不同方位切面图P15 图:32~36P16 图:37、38P17 图:43、44、45P18 图:46、47、48P19 图:49、50、51、52、53、54 P20 图:20P21 整页图(第二次上课)3学时(理论)一、教学内容固有结缔组织轻骨组织骨组织二、重点及难点疏松结缔组织的基质、纤维及细胞骨组织的结构三、具体内容3.1、结缔组织的一般特征和分类①结缔组织的概念②一般特征a、形式多样:游走、固定等均有。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案_1
---------------------------------------------------------------最新资料推荐------------------------------------------------------组织学与胚胎学教案《组织学与胚胎学》教案课程类别: 考查课授课对象(专业、层次) : 中西医结合、中医、骨伤、针推、专升本科等专业学时:54(理论课 38 学时;实验课 16 学时)学分: 2 教材选用:《组织学与胚胎学》,蔡玉文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主讲教师:教案完成时间:学科审阅意见: __________ (课程负责人签名) __________ (学科带头人签名) 年月日人体组织学与胚胎学属于医学基础课。
组织学主要介绍人体四种基本组织及各系统、器官的光学显微镜下的微细结构、电子显微镜下的超微结构及这些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胚胎学是研究个体发生的科学,主要介绍人胚早期(受精后前8 周)发育和先天性畸形。
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关于人体这两门科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并得到有关的基本技能的训练,从而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辅导根据蔡玉文主编的《组织学与胚胎学》普通高等教育十1 / 3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及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西医结合专业教学大纲编写,介绍了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范围及大致的广度和深度。
教案共分 16 章,其中神经系统、皮肤、感觉器官和胚胎学为大纲自学内容,本案不再编写具体内容。
目的要求部分指出了本章中要求掌握与了解的内容,基本内容介绍的是课堂讲授的具体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及每章的重点和难点。
该教案可供我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2005 级中西医结合二班的教师教学、学生复习及自学所用。
课程名称组织学与胚胎学专业、层次主讲教师学时 2 授课题目(章、节)第一、二章绪论、上皮组织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目蔡玉文.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目的与要求:1. 握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内容,并了解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及应注意的问题。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案
1、内分泌腺是没有导管
2、腺细胞的排列往往是索状、网状和团块状,或者是滤泡状
3、体里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4、腺细胞分泌的产物称为激素,激素直接进入血中
(三)内分泌系统的细胞类型:(所分泌激素的化学性质不同)
1、分泌含氮激素细胞
胞质含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丰富的膜包颗粒;
结合内分泌腺结构特点讲述肾上腺皮质的三条带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细胞为多边形,细胞大,染色浅,脂滴多,光镜下观察为空泡状
细胞索之间为窦状毛细血管
束状带细胞分泌糖皮质激素
(3)网状带(细胞索排列成网状)
腺细胞小,脂滴少,染色深
细胞团之间存在窦状毛细血管
腺细胞分泌性激素和糖皮质激素,主要分泌雄激素
(4)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
(三)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过程:
合成→储存→碘化→重吸收→再分解→分泌
(四)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甲状腺激素:T3、T4)
促进新陈代谢
促进生长发育(尤其促进骨骼和中枢神经系统方面)
激素水平低:呆小症(儿童);新陈代谢率低,神情呆滞(成人)
激素水平过高:突眼性甲状腺肿
(五)滤泡旁细胞:
在滤泡之间,或滤泡上皮之间
细胞个大,HE染色比较浅,嗜酸性,含有嗜银颗粒
产生降钙素,促进成骨细胞活动,抑制胃肠、肾小管吸收钙,使血钙降低
三、肾上腺
(一)被膜:结缔组织
(二)实质:皮质和髓质
1、皮质:细胞由外到内为三带: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
皮质的细胞属于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
(1)球状带(腺细胞的排列成球状)
HE染色深,细胞小,矮柱状,或锥形
2.肾上腺的分部、形态结构、和功能。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名称:组织学与胚胎学英文名称:Histology and Embryology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授课对象:七年制(医学试验班)开课学期:第4学期课程学时:40学时选用教材:《组织学与胚胎学实习指导》(第1版) 陈东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2003年授课地点:形态学实验中心执笔人:周莉(教授)审核人:周莉(教授)编写单位:组织学与胚胎学系编写日期:2010年9月一、实验教学目标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课是完成本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
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在显微镜下能够辨认人体主要细胞、组织和器官。
理解受精卵发育过程和胚胎各系统器官的发生过程。
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观察组织切片标本和电镜照片,并通过课程结束前放映幻灯片来验证学生观察的正确性。
在实验课中学生通过对所学理论的验证,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综合实验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和提高能力的成就感。
通过创新性实验训练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实验要求教师讲课时专业名词使用英文,每次课前检测学生对每章专业英语词汇的掌握程度,以督促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使学生将来更快地适应高层次的工作环境和的社会需求。
实验一组织学绪论、细胞学(2学时)Introduction to histology and cell【实验要求】掌握: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细胞的微细结构(脊神经节细胞)和细胞的超微结构(肝细胞电镜照片)。
了解: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常用技术。
【实验内容】1.观看《组织学技术》录像。
2.录像片《The inner life of cell》哈佛大学制作。
3.观察脊神经节细胞切片标本。
作业:绘图和阅各种细胞器电镜照片。
【仪器设备】数码互动设备、多媒体、显微镜实验二上皮组织(2学时)Epithelial tissue【实验要求】掌握: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复层扁平上皮的形态特点和上皮细胞的特殊结构。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第一章:引言本教学大纲旨在全面介绍组织学与胚胎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应用。
通过系统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人体各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了解胚胎发育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和事件。
同时,本大纲还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其解剖学和临床实践中的综合素质。
第二章:组织学2.1 组织学的基本概念- 组织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组织学的分类和研究方法2.2 组织学的基本组织单位-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组织的分类和结构特点2.3 器官与系统的组织学- 皮肤和皮层组织学- 神经系统的组织学结构- 心血管系统的组织学特点- 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 呼吸系统的组织学特点- 泌尿系统的组织学结构- 生殖系统的组织学特点第三章:胚胎学3.1 胚胎学的基本概念- 胚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胚胎学的发展历程3.2 人类胚胎发育过程- 受精和胚胎发育的基本步骤- 胚胎内、外胚层的分化与发育3.3 重要胚胎器官和系统的发育- 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 循环系统的发育过程- 消化系统的发育过程- 呼吸系统的发育过程- 泌尿系统的发育过程- 生殖系统的发育过程第四章:实验技能培养4.1 组织学实验技术- 组织切片的制备和染色技术- 光镜下的观察和记录4.2 胚胎学实验技术- 胚胎培养和观察方法- 胚胎的切片和染色技术第五章:应用与展望5.1 组织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病理学与组织学的关系- 组织学对诊断和治疗的意义5.2 胚胎学在生殖医学中的应用- 人工受孕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胚胎移植和胚胎遗传筛查的进展5.3 组织学与胚胎学领域的新进展- 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的研究进展- 胚胎干细胞研究的前沿科技结语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学习,学生将全面了解组织学和胚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熟悉人体各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以及胚胎发育的重要阶段。
同时,通过实验技能的培养,学生将具备组织学和胚胎学研究的基本操作能力。
这将为学生今后的学术研究、教学和临床实践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支持。
人体组织学与胚胎学辅导教案
人体组织学与胚胎学辅导教案第一章:绪论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体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让学生了解人体组织学与胚胎学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人体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人体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人体组织学与胚胎学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应用。
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了解人体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人体组织学与胚胎学的重要性。
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人体的基本组织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组织及其结构和功能。
让学生了解各种组织的特点和识别方法。
2.2 教学内容人体的四大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各种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组织的识别方法和技巧。
2.3 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标本,展示各种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各种组织的识别方法。
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三章:人体的器官和系统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及其结构和功能。
让学生了解各个器官和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3.2 教学内容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
各个器官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各个器官和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3.3 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标本,展示各个器官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各个器官和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四章:人体的发育与衰老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体发育和衰老的基本过程。
让学生了解影响人体发育和衰老的因素。
4.2 教学内容人体的发育过程:胚胎发育、胎儿发育、婴儿期、儿童期和青春期。
人体的衰老过程:衰老的原因和特征。
影响人体发育和衰老的因素:遗传、环境、营养等。
组织学与胚胎学理论课教案
组织学与胚胎学理论课教案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熟悉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在医学课程中的地位;2、了解常用研究技术,如H.E.染色法、PAS反应;3、了解组织胚胎学的新知识新进展;二、教学重点:重点:1、H.E.染色法;2、常用的单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1、理论联系实际,介绍本课程学习内容,目的要求与学习方法;2、联系原有的细胞学知识,引伸组织学概念,强调细胞学有关知识的重要性。
四、思考题:1、细胞的基本结构特点有那些?2、细胞与组织的关系?五、教材及参考资料:教材:1、组织学与胚胎学第三版刘贤钊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组织学与胚胎学高英茂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参考资料:1、组织学与胚胎学进展续集成令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2、组织学成令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3、组织学彩色图谱郭志坤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4、现代组织学成令忠等主编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35、组织学与胚胎学第五版邹仲之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六、教学内容一、组织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组织学是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功能关系的一门科学。
人体的组织可归纳为四大类型,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四大基本组织以不同的种类、数量和方式组合形成器官。
细胞(cell)是机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组织的构成基础。
不同的细胞有各自的亚细胞结构(也称超微结构)特点。
组织学不仅使人们能深入了解自身的结构,也是生理学和病理学的重要基础。
二、常用的组织学技术1.光镜技术石蜡切片术的基本程序为:取材、固定、脱水、石蜡包埋、切片、染色、封片。
最常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法)。
苏木精染液为碱性,主要使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与胞质内的核糖体着紫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主要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着红色。
易于被碱性或酸性染料着色的性质分别称嗜碱性和嗜酸性;若与两种染料的亲和力都不强,则称中性。
2.电镜技术①透射电镜术:用戊二醛与锇酸两次固定,脱水后树脂包埋,超薄切片后经醋酸铀和柠檬酸铅电子染色。
组织学与胚胎学 结缔组织教案
组织学与胚胎学结缔组织教案《组织学与胚胎学结缔组织教案》一、引言在医学领域,组织学和胚胎学是两个重要的学科,它们对于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缔组织作为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和结构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围绕组织学、胚胎学和结缔组织展开深入讨论,并撰写相关教案,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主题。
二、组织学与胚胎学概述1. 组织学概念组织学是研究生物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学科,主要包括细胞学、胚胎学和组织形态学。
在医学中,组织学对于诊断疾病和开展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不同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将决定其对疾病的表现和反应。
2. 胚胎学概念胚胎学是研究生物胚胎发育过程的学科,主要包括受精、胚胎形成、器官发育等内容。
胚胎学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对于了解人类发育过程、疾病的发生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结缔组织基本特征和功能1. 结缔组织基本特征结缔组织是由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的一种组织,主要分布在人体的各个部位。
结缔组织的基本特征包括细胞较少、胶原纤维丰富、血管丰富等。
2. 结缔组织功能结缔组织具有支持、连接、填充和保护的功能,它在人体的结构和功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缔组织也参与了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四、教案撰写《组织学与胚胎学结缔组织教案》1. 教学目标1.1 了解结缔组织的基本特征和功能1.2 理解结缔组织与疾病的关系1.3 掌握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基本概念2. 教学内容2.1 结缔组织的细胞组成和结构特征2.2 结缔组织的功能和生理意义2.3 结缔组织与疾病的关系2.4 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基本概念及其意义3. 教学方法3.1 讲授3.2 实验观察3.3 课堂讨论3.4 案例分析4. 教学评价4.1 课堂练习4.2 作业4.3 实验报告4.4 期末考试五、个人观点和理解通过本次文章的研究,我对组织学、胚胎学和结缔组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些知识不仅对医学专业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健康管理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组织胚胎学》教案
教学媒体或 教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教 学 过 程
基本教材和 主要参考文
献 教学后记
一、复习 导出新课 二、皮肤 (一)皮肤的结构
1、表皮 2、真皮 (二)皮肤的附属器 三、睾丸 四、小结
5 分钟
20 分钟 15 分钟 15 分钟 30 分钟 5 分钟
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教案首页
教师姓名 课程名称
教学媒体或 教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一、复习生殖系统,引入新课
二、胚胎学总论
教
(一)、胚胎学的研究意义
学
(二)、受精、植入
(三)、三胚层的形成及分化
过
三、胎儿及附属结构
程
四、多胎、双胎、畸形
三、小结
5 分钟
5 分钟 20 分钟 25 分钟 20 分钟 10 分钟 5 分钟
基本教材和 主要参考文
教案首页
教师姓名
教研室
组胚教研室
授课时间
课程名称 组织学与胚胎学
授课专业、年级、班级
授课内容
结缔组织(一)
授课学时 授课类型
2 理论
授课目的
教学重点、 难点
掌握结缔组织的特点与分类;掌握疏松结缔结缔组织中主要的细胞 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纤维和基质的形成。了解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 织、网状组织。 重点:疏松结缔组织中主要的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10 分钟
(三)球旁复合体
20 分钟
三、 小结
5 分钟
基本教材和 主要参考文
献
教学后记
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教案首页
教师姓名 课程名称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案下载
(一)肾单位
肾单位由肾小体与肾小管组成。形成尿液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肾小体包括:血管球和肾小囊。位于皮质迷路和肾柱内,一端(尿极)与肾小管相连。
肾小管分三段:即近端小管、细段和远端小管。
时间分 配
重
点
难
点
思
考
题
重点:肾小体、球旁复合体等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滤过屏障。
思考题:光镜下,肾的皮质可见到肾单位的哪些结构?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案.
课程教案
教师
职称
专业
临床医学
班级
课程名称
组织学与胚胎学
章节
第十三章泌尿系统—肾
教学时数
2
教学方法及手段
启发式教学与多媒体教学
目
的
要
求
1.掌握肾的基本结构。
2.掌握球旁复合体的组成、结构及功能。
3.熟悉肾血循环的特点。
教
学
内
容
一、肾
皮质:包括皮质迷路、髓放线和肾柱。
髓质:由深层10多个肾锥体构成。
髓质可见到泌尿小管的哪些结构?它们的组织结构是怎样的?
参
考
文
献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六版规划教材)邹仲之,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四版卫生部规划教材)成令忠,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
课程教案附页
内 容
时间分配
1.肾小体
肾小体:为球形结构,由血管球和肾小囊两部分组成。
肾小体分两极,血管极和尿极,两极相对存在。
肾小管在尿液形成过程中起重吸收、分泌和排泄等作用。
(1)近端小管
细胞顶部胞质内含细胞膜内陷形成小泡、小管和溶酶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讲稿导入:展示两张图片,一张为大体人体的构造,一张为人体微小的细胞组成,引入人体解剖学的知识,列出人体解剖学的研究内容,从而引入组织学的研究内容,要求大家明确其两门课程的联系与差异。
第一章绪论组织学是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
胚胎学是研究个体发生和生长及其发育机理的科学。
组织学和胚胎学是医学专业的主要基础医学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能掌握组织和器官的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熟悉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了解人体胚胎的发生和常见的先天性畸形。
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第一节组织胚胎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1.组织学(Histology)的概念与研究内容:(1)概念:组织学是使用显微镜技术,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
(2)研究内容: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又称显微解剖学。
细胞(cell) 组织(tissue)器官(organ)(system)细胞:是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
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构成,成人约有1×1015个细胞,可分为200余种。
不同的细胞有各自的亚细胞结构特点。
亚细胞结构是由各种分子构成,其中的生物大分子,特别是核酸与蛋白质是决定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关键因素。
组织:是由形态近似,功能相关和来源相同的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组成。
(细胞间质:是细胞产生的、存在于细胞间的物质,包括纤维、基质和体液,是细胞生存的微环境。
)人体四大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器官:由几种不同的组织相互联结,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并完成一定的生理功能。
如:心、肝。
系统:由许多器官联合在一起,完成连续性生理活动。
如消化系统:由口腔、咽、食道、胃、肠、肝、胰腺等组成,相互配合完成消化和吸收功能。
2.胚胎学(Embrology)的概念与研究内容:(1)概念:是研究从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分化、逐步发育形成新个体的全过程及其生长变化的规律。
(2)研究内容:胚胎的发育过程,常见先天性畸形的成因及预防。
3.组织学在医学课程中的地位: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它与基础和临床课程都有密切的联系。
如:解剖、生理、病理生理、病理解剖;妇产科、外科。
第二节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学习方法1.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电镜照片上识别各种组织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通过从实际中获取的感性认识,加深理性知识的记忆及理解。
2.注意形态与功能的统一:一方面要掌握各种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学特征,同时要注意其与功能的联系。
3.培养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平面与立体的关系。
第三节常用的研究技术1.光学显微镜技术:(1)石蜡切片:最经典而最常用的技术。
步骤:取材,固定,脱水,透明,包埋,切片,染色,封片。
常用染色液为:HE染色 H:hematoxylin苏木精;E:eosin 伊红,苏木精将核染成紫蓝色,伊红将细胞质染成粉红色。
由于苏木精为碱性染料,故被其染色的结构称嗜碱性;伊红为酸性染料,能被其染色的结构称嗜酸性;在细胞中,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以及高尔基体均为嗜碱性,故当这些细胞器丰富时,细胞嗜碱性。
而溶酶体和线粒体为嗜酸性,故当它们丰富时细胞嗜酸性。
有些组织结构可直接使硝酸银还原而显色,称亲银性,有些结构需加入还原剂后才能显色,称嗜银性。
有些组织成分用甲苯胺蓝等碱性染料染色后不显蓝色而呈紫红色,这种现象称异染性。
(2)其他常用的制片方法:冰冻切片:应用恒冷切片机,将组织迅速冻结之即切片,它能保留组织细胞内的脂类成分和某些酶活性,可做细胞酶化学染色观察。
涂片:将体液成分或器官组织的刮取物涂在载玻片上,制成薄膜,经过固定染色后进行观察。
如:血涂片、骨髓涂片等。
2.电镜技术(electron microscopy,EM):用电子流代替普通光源,穿过标本后,经过第一电磁场(相当于LM中的聚光器)和第二电磁场(相当于LM中的接物镜和接目镜)而投射到荧光屏上,即可进行观察。
(1)透射电镜(TEM):是用电子束穿透样品、产生物象,显示细胞内部的超微结构,电镜的放大倍数和分辨率比光镜大数万至几十万倍,分辨率可达0.2nm分析透射电镜图象时电子密度高与电子密度低的含义:被重金属盐染色的部位,荧光屏上图像暗,称为电子密度高;反之,称为电子密度低。
(2)扫描电镜:主要用于观察组织、细胞、器官表面和立体结构。
3.组织化学技术:是利用某些化学试剂与组织和细胞内的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色的生成物沉淀下来。
可对组织和细胞内的蛋白质、酶、糖元、核酸等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研究。
(1)一般组织化学技术:如用过碘酸雪夫反应(periodic acid Schiff reaction,PAS反应)显示细胞内的多糖和糖蛋白。
糖被强氧化剂过碘酸氧化后,形成多醛,与无色的品红硫酸复合物(即雪夫试剂)结合,形成紫红色反应产物。
(2)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根据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检测组织中肽和蛋白质的技术。
(3)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是一种在组织细胞原位进行的核酸分子杂交组织化学技术,用以研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或编码某种蛋白质的mRNA在胞质中的表达,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
4.细胞培养与组织工程:在无菌条件下,将细胞放在盛有营养液的培养瓶(皿) 中,在适当温度下,使之在体外生长。
这个方法可观察组织细胞的发生和发展变化。
培养需严防污染,也要有适合细胞生长的营养物质、生长因子、PH渗透压、O2和CO2浓度、温度等物理化学条件。
组织工程是用细胞培养技术在体外模拟构建机体组织或器官的技术。
基本要素:①种子细胞②细胞外基质(生物学材料)③信息分子。
体外构建组织或器官移植于体内。
第三章上皮组织概述:1.上皮组织的一般特征(1)大量形态规则、排列紧密的细胞和少量细胞外基质组成。
(2)上皮细胞呈明显的极性。
极性:是指细胞的两端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具有差别。
它的一极朝向表面或管腔面称游离面,与其相对的另一极附着在结缔组织上称为基底面。
(3)上皮组织无血管,营养物质来自结缔组织中的组织夜。
(4)具有保护,吸收,分泌,排泄和感觉功能。
2.分类:根据上皮组织的形态和功能分为(1)被覆上皮:覆盖于体表或衬于体内腔、管、及囊的内面。
(2)腺上皮: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
(3)感觉上皮:具有特殊感受机能的上皮。
第一节被覆上皮概述:即一般所通称的上皮组织,它排列成膜状,广泛被覆于身体的表面及衬附于体内各腔、管,囊的内面及某些器管表面。
分类原则:①细胞排列的层次(侧面观):单层、复层。
②表面细胞的形态(侧面观):扁平、立方、柱状。
(一)单层扁平上皮(simple squamous epithelium):1.形态表面观:呈多边形,核扁圆,位于细胞的中央,细胞边缘呈锯齿状,互相嵌合。
侧面观:扁平形,细胞质很薄,细胞核处稍厚。
2.分布:根据其分布部位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
☆内皮:分布在心血管内表面的单层扁平细胞。
分布在心脏、血管、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它薄而光滑,可减少血液或淋巴流动的阻力,且有利于内外物质交换。
☆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及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细胞。
分布于胸膜、腹膜、心包膜、肠系膜及包裹于器官袁管表面的单扁上皮。
它表面光滑,便于脏器活动、减少麼擦。
☆其他:分布在肺泡壁、肾小囊壁层、肾小管细段等处。
(二)单层立方上皮:(simple cuboidal epithelium)形态结构:为一层立方的细胞,细胞呈棱形立方状,核圆,居中,细胞间有少量的细胞外基质。
分布:肾小管、甲状腺等处。
功能:吸收或分泌等功能(三)单层柱状上皮(simple columnar epithelium):侧面观:一层高柱状细胞排列所成,核椭圆,与细胞长轴平行,位于细胞的基底部。
分布:胃、肠、子宫、输卵管等处的管腔面。
功能:分泌和吸收在肠管的单层柱状上皮细胞之间,夹有一种高脚酒杯样的细胞,称杯状细胞(Goblet cell),在其顶部胞质内常含有大量的糖原颗粒,核被挤压于细胞的基底部,呈三角形或扁圆形。
它能分泌粘液,具有润滑和保护作用。
(四)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pseudostratified ciliated columnar epithelium):组成:是由一层高低不等,形状不同的柱状、梭状、杯状、锥体形细胞组成。
它们的基底部都位于基膜上,只有柱状细胞和杯状细胞可达游离面。
由于细胞高低不等,细胞核的位置也高低不等,切面上很像复层。
但到达游离面的柱状细胞表面有纤毛,故称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
分布:呼吸道的内表面。
功能:保护、分泌。
(五)复层扁平上皮(stratified squamous epithelium):又称为复层鳞状上皮1.形态结构:由几层~几十层不同形态的细胞组成,细胞间有少量细胞外基质,上皮的基底面与深部结缔组织呈凹凸不平的连接,从而扩大了两者的接触面。
表面层:几层扁平形细胞组成,最表层的细胞已衰老、退化,并不断脱落。
中间层:数层多面形细胞组成。
基底层:1~2层矮柱状细胞组成,具有很强的分裂增殖能力,新生的细胞可不断向表层推移,以补充表面脱落的细胞,保持上皮的厚度。
2.分布与分类:(1)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皮肤的表面(表皮:浅层细胞核消失,胞质充满角蛋白,细胞干硬,并不断脱落);(2)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口腔、食道、阴道等的腔面。
3.功能:耐摩擦及阻止异物侵入等保护功能。
(六)复层立方上皮(simple cuboidal epithelium):形态结构:为一层立方的细胞,细胞呈棱形立方状,核圆,居中细胞间有少量的细胞外基质。
分布:肾小管、甲状腺等处。
(七)复层柱状上皮(stratified columnar epithelium):形态结构:浅层为一层排列较整齐的柱状细胞。
深层为一层或几层多边形的细胞,细胞间有少量的细胞外基质;组成:表层:细胞为柱状,排列整齐中间几层:细胞为多边形基底层:矮柱状细胞分布:眼睑及男性尿道等处。
功能:润滑,保护等功能。
(八)变移上皮(transitional epithelium):又称移行上皮。
特点:上皮细胞的形态和层数可随所在器官的收缩和扩张状态不同而改变。
如:膀胱收缩时,上皮变厚,细胞层数变多,细胞呈大立方形;膀胱扩张时,上皮变薄,细胞层数减少,细胞显梭形。
基底层:细胞呈矮柱状或立方形;中间层:细胞呈多面形或多边形,有些细胞呈倒置梨形;表层:细胞较大,呈长方形或称矩形、或呈扁平状;细胞核大、呈扁椭圆形,居中。
有的细胞含有两个细胞核。
分布:泌尿管道的内表面。
功能:保护。
第二节腺上皮和腺1、基本概念:腺上皮:机体内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称腺上皮。
腺:腺上皮为主组成的器官称腺(gland)。
2、腺的分类:(1)外分泌腺(exocrine gland)或称有管腺;形成的腺具有导管通到器官的腔内或身体的表面,分泌物经导管排出,如汗腺、胃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