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采莲曲》全诗翻译

合集下载

采莲曲古诗原文及赏析

采莲曲古诗原文及赏析

采莲曲古诗原文及赏析《采莲曲》原文采莲归,绿水芙蓉衣。

秋风起浪凫雁飞。

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

叶屿花潭极望平,江讴越吹相思苦。

相思苦,佳期不可驻。

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

今已暮,采莲花。

渠今那必尽娼家。

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

莲花复莲花,花叶何稠叠。

叶翠本羞眉,花红强如颊。

佳人不在兹,怅望别离时。

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

故情无处所,新物从华滋。

不惜西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

采莲歌有节,采莲夜未歇。

正逢浩荡江上风,又值裴回江上月。

裴回莲浦夜相逢,吴姬越女何丰茸。

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

《采莲曲》鉴赏“采莲归,绿水芙蓉衣”,全诗采取倒叙手法,实是故事的结尾。

采莲归来水湿衣裙,芙蓉指的不是荷花,梁元帝的《采莲曲》写道:“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

”“绿水芙蓉衣”,在读者眼前所浮现的正是面如莲花,衣杂荷叶香的动人画面。

这个开头短小精彩,有着高度的艺术概括力。

从“秋风起浪凫雁飞”句起,到“还羞北海雁书迟”句止,为诗的主要叙事部分。

首先“秋风起浪凫雁飞,桂櫂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

”点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

在秋风吹起层层浪花的溪流里,采莲女子驾着小舟轻盈地向莲塘驶去,受惊的野鸭、雁儿阵阵飞起。

生活的如平静的水面般美好,其实那“秋风起浪凫雁飞”,已激起她内心情感的涟漪。

“叶屿花潭极望平,江讴越吹相思苦。

相思苦,佳期不可驻;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

”为第二个层次,先写采莲女子极目远眺,只见绿叶红花,一派“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象。

这景致与从前一样,物是人非,令人感慨。

舟儿渐行渐近,莲塘里飘来歌曲声,越来越清楚,声声诉的尽是相思苦情。

这目睹耳闻,使采莲女子胸中掀起了重重波浪:美好的日子不会久留。

她思念,她怨尤:“塞外征夫犹未还!”“犹”字颇具分量,表达了离别已久远思之切,怨之深。

“江南采莲今已暮”,既写实也兼比兴,意为光阴易逝,就像采莲,转瞬就到黄昏;人生短暂,倏忽就到迟暮。

【古诗词】采莲曲全诗的意思及诗意

【古诗词】采莲曲全诗的意思及诗意

【古诗词】采莲曲全诗的意思及诗意
《采莲曲》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之一。

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岁月不饶人的感叹,及对美景易逝的无奈之情,寄托着作者因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而发出的愁思。

其一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其二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译文
其一:像吴国美女越国娇娘楚王妃嫔一样美丽的采莲女们,竞相划动采莲船,湖水打
湿了衣衫。

来的时候莲花把她们迎进河口,采完之后明月把她们送回江边。

其二: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

碧罗裙
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

这两首诗主要描写了采莲女子的美貌,都具有诗情画意。

第一首写水乡姑娘的采莲活动,以花、月、舟、水来衬托女子的容貌;第二首以写意法,表现采莲女子的整体印象,
诗人将采莲少女置于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少女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
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这首诗是王昌龄被贬龙标时所做,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七载(748)夏。

有本事载,王
昌龄任龙标尉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一次,王昌龄独自一人在龙标城外游玩,在东溪的荷池,见当地酋长的公主、蛮女阿朵在荷池采莲唱歌的情景,深深被其所吸引,遂作《采莲曲》。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白居易古诗:《采莲曲》原文译文赏析

白居易古诗:《采莲曲》原文译文赏析

白居易古诗:《采莲曲》原文译文赏析《采莲曲》唐代:白居易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译文】菱叶随着水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飞梭。

采莲姑娘碰见自己的心上人,想跟他说话却低头羞涩微笑,哪想头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赏析】《采莲曲》,乐府旧题,为《江南弄》七曲之一。

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子劳动生活情态,以及她们对纯洁爱情的追求等。

描写采莲生活的诗歌很早就出现了,汉乐府中就有《采莲曲》《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南北朝出现了不少写采莲生活的名作,如《西洲曲》“采莲南唐秋,莲花过人。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头。

”到了唐代,写采莲更是成为一种时尚,很多名家如李白、白居易、王昌龄、戎昱、崔国辅、皇甫松等都写过这类诗歌。

白居易的《采莲曲》写得尤为细腻动人。

白居易这首诗写采莲少女的初恋情态,喜悦而娇羞,如闻纸上有人,呼之欲出。

尤其是后两句的细节描写,生动而传神,如灵珠一颗,使整个作品熠熠生辉。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写风中婀娜舞动的荷叶荷花,从荷花的深处有小船悠然划出,画面充满了动感。

“菱叶萦波荷飐风”,在碧水荡漾一望无际的水面上,菱叶荷叶一片碧绿,阵阵清风吹来,水波浮动,绿叶随风摇摆,菱叶在绿波荡漾的湖面上飘飘荡荡,荷花在风中摇曳生姿。

正因为绿叶的摇动,才让人们看到了“荷叶深处小船通”。

荷花深处,暗示了荷花的茂盛、广阔,而“小船通”,则告诉读者有人有活动。

这就像一组电影长镜头,先见一片风光,然后将人物活动呈现在其中,给人以真切感。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是上承“荷花深处小船通”而来,由写景转为写景中之人。

荷花深处,遮天蔽日,凉风习习,是水乡少男少女在劳动之余私下相会的极佳场所。

这里并没有说明他们是故意寻找还是无意撞见,也许是兼而有之吧。

诗歌仅以欲语而止、搔头落水两个动作细节的描写,就活灵活现刻画出一个痴情、娇羞、可爱的少女形象。

《采莲曲》的翻译及赏析

《采莲曲》的翻译及赏析

《采莲曲》的翻译及赏析《采莲曲》的翻译及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采莲曲》的翻译及赏析,希望能帮到大家!《采莲曲》的翻译及赏析篇1导读:这是李白写的一首七言古诗,并非律诗,其中诗题的‘采莲曲’是一个古曲名。

其原文如下:采莲曲李白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翻译:夏日的若耶溪傍,美丽的采莲女三三俩俩采莲子。

隔着荷花共人笑语,人面荷花相映红。

阳光照耀采莲女的新妆,水底也显现一片光明。

风吹起,衣袂空中举,荷香体香共飘荡。

那岸上谁家游冶郎在游荡?三三五五躺在垂杨的柳阴里。

身边的紫骝马的嘶叫隆隆,落花纷纷飞去。

见此美景,骚人踟蹰,愁肠空断。

中心大意:主要描写了精心装扮的采莲少女们在阳光明媚的春日里快乐嬉戏的旖旎美景,以及岸上的游冶少年们对采莲少女的爱慕。

全诗主要表达的应该是春日里,少年男女之间微妙萌动的爱情。

简析:李白诗将吴越采莲女的娇艳清纯放在荷花丛中加以表现,又用岸上游冶郎的徘徊踯躅不忍离去反衬采莲女的魅力,描绘出明艳、活泼、大方的采莲女的新形象,语言入清水芙蓉,天然雅清,毫无做作,一气呵成,展示出诗人的姿态高雅、清新脱俗。

弥补了六朝以来采莲女形象的苍白与虚饰。

历来写采莲曲的很多,但写得出色也颇不容易。

赏析:第一句:若耶河边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溪边采莲花的女孩,隔着荷花谈笑风生,互相嬉戏,或是和风细雨,或是娇喘微微。

荷叶田田,芙蓉朵朵,与春风满面的姑娘的粉颊交相辉映,正如王昌龄《采莲曲》中所道“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隔着莲花,似有似无的朦胧之美,意趣盎然,富有生活气息。

“笑隔荷花”将采莲女纤手拨荷花愉快交谈的神态细腻的表现出来,生动形象。

采莲曲的诗意和注释

采莲曲的诗意和注释

采莲曲的诗意和注释一、关于《采莲曲》以《采莲曲》为题的诗作常见的有四首,其中以王昌龄的最为脍炙人口。

(一)采莲曲(唐.白居易)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翻译:菱叶在水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飞梭。

采莲姑娘碰见自己的心上人,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话,便低头羞涩微笑,一不留神,头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二)采莲曲(唐.李白)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翻译:夏日的若耶溪傍,美丽的采莲女三三俩俩采莲子。

隔着荷花共人笑语,人面荷花相映红。

阳光照耀采莲女的新妆,水底也显现一片光明。

风吹起,衣袂空中举,荷香体香共飘荡。

那岸上谁家游冶郎在游荡?三三五五躺在垂杨的柳阴里。

身边的紫骝马的嘶叫隆隆,落花纷纷飞去。

见此美景,骚人踟蹰,愁肠空断。

(三)采莲曲(唐.贺知章)稽山①罢雾郁嵯峨②,镜水无风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③尽,别有中流④采芰荷⑤。

【注释】①稽山:会稽山的省称。

②嵯峨:山高峻貌。

③芳菲:芳香的花草。

④中流:水流的中央。

⑤芰荷:菱叶与荷叶。

《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翻译:会稽山上的雾气散了,显露出高峻的山体和葱郁的草木,明净的水面上没有风也起了水波。

别说春天已经结束花草都凋谢完了,另有人在水流中央采摘菱叶和荷叶呢。

(四)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①一色裁,芙蓉②向脸两边开。

乱③入池中看不见④,闻歌⑤始觉⑥有人来。

【注释】①罗裙:丝绸制作的裙子。

②芙蓉:即荷花。

③乱:混杂。

“乱入”指采荷女子在荷花池中。

④看不见: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

⑤闻歌:听到歌声。

⑥始觉:才知道。

翻译: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

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釆莲曲的诗句意思

釆莲曲的诗句意思

釆莲曲的诗句意思
《采莲曲》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

原文: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诗句意思: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

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

《采莲曲》可以说是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

但作者却
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
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白居易古诗:《采莲曲》原文译文赏析

白居易古诗:《采莲曲》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的⼤诗⼈,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表现,在中国诗占有重要的地位。

下⾯是分享的⽩居易古诗:《采莲曲》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采莲曲》 唐代:⽩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搔头落⽔中。

【译⽂】 菱叶随着⽔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荷花深处,采莲的⼩船轻快飞梭。

采莲姑娘碰见⾃⼰的⼼上⼈,想跟他说话却低头羞涩微笑,哪想头上的⽟簪掉落⽔中。

【赏析】 《采莲曲》,乐府旧题,为《江南弄》七曲之⼀。

内容多描写江南⼀带⽔国风光,采莲⼥⼦劳动⽣活情态,以及她们对纯洁爱情的追求等。

描写采莲⽣活的诗歌很早就出现了,汉乐府中就有《采莲曲》《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南北朝出现了不少写采莲⽣活的名作,如《西洲曲》“采莲南唐秋,莲花过⼈。

低头弄莲⼦,莲⼦清如⽔头。

”到了唐代,写采莲更是成为⼀种时尚,很多名家如李⽩、⽩居易、王昌龄、戎昱、崔国辅、皇甫松等都写过这类诗歌。

⽩居易的《采莲曲》写得尤为细腻动⼈。

⽩居易这⾸诗写采莲少⼥的初恋情态,喜悦⽽娇羞,如闻纸上有⼈,呼之欲出。

尤其是后两句的细节描写,⽣动⽽传神,如灵珠⼀颗,使整个作品熠熠⽣辉。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船通。

”写风中婀娜舞动的荷叶荷花,从荷花的深处有⼩船悠然划出,画⾯充满了动感。

“菱叶萦波荷飐风”,在碧⽔荡漾⼀望⽆际的⽔⾯上,菱叶荷叶⼀⽚碧绿,阵阵清风吹来,⽔波浮动,绿叶随风摇摆,菱叶在绿波荡漾的湖⾯上飘飘荡荡,荷花在风中摇曳⽣姿。

正因为绿叶的摇动,才让⼈们看到了“荷叶深处⼩船通”。

荷花深处,暗⽰了荷花的茂盛、⼴阔,⽽“⼩船通”,则告诉读者有⼈有活动。

这就像⼀组电影长镜头,先见⼀⽚风光,然后将⼈物活动呈现在其中,给⼈以真切感。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搔头落⽔中”是上承“荷花深处⼩船通”⽽来,由写景转为写景中之⼈。

白居易采莲曲古诗的原文、意思讲解、翻译译文、注释解释及诗词赏析鉴赏

白居易采莲曲古诗的原文、意思讲解、翻译译文、注释解释及诗词赏析鉴赏

王昌龄采莲曲古诗的原文、意思讲解、翻译译文、注释解释及诗词赏析鉴赏【原文】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意思翻译译文】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融为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

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词语注释】1.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

2.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

3.芙蓉:指荷花。

4.乱入:杂入、混入。

5.看不见: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

6.闻歌:听到歌声。

7.始觉:才知道。

【作者简介】王昌龄 (698—757),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

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

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

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

被谤谪龙标尉。

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诗词赏析鉴赏】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

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

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画面上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采莲曲》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0篇)

《采莲曲》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0篇)

《采莲曲》原文翻译及赏析《采莲曲》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0篇)《采莲曲》原文翻译及赏析1采莲曲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

相逢畏相失,并著木兰舟。

翻译玉光闪闪的水塘边,绚丽芬芳的鲜花争相绽放,采莲的轻舟来来往往,塘中水波回旋荡漾。

恋人们在小河上相会,唯恐被水波分开,于是把小船紧紧靠拢。

注释溆:指水塘边。

玉溆,玉光闪闪的水塘边。

金塘:形容阳光照在池塘的水面上。

畏:怕。

木兰舟:《述异记》:“木兰舟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也。

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中;诗家云木兰舟,出于此。

”创作背景作者是吴郡人,从小生活在江南水乡,对于采莲青年男女们的劳动生活、对于他们开朗活泼的感情和性格,都非常的熟悉。

故创作了这首诗。

赏析《采莲曲》,乐府旧题,为《江南弄》七曲之一。

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劳动生活情态,以及她们对纯洁爱情的追求等。

崔国辅的这首《采莲曲》就是一首清丽而富有情趣的篇什。

“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

”“玉”、“金”二字用得很有讲究。

用“玉”形容塘边,就比用“绿”显得明秀、准确、传神,它能使人想见草茂、气清、露珠欲滴、风光明媚的景象;玉溆配以鲜花,为主人公的活动设计了明丽动人的环境。

金塘的“金”,和前面的“玉”相映增色,读者可以因此想见阳光灿灿,塘波粼粼,桃腮彩裙,碧荷兰舟,相映生辉的情景。

绘画学上,很讲究“补衬”之色,以“金”色补衬其他颜色,则使和谐的色调更加光彩明艳。

金塘的“金”字,正有如此妙用。

在这一联中,“争”、“乱”二字,也运用得活而有力。

一个“争”字,把百花吐芳斗艳的繁茂之态写活了。

“金塘水乱流”,塘水本不流动,即使是通河之塘,水也只能朝着一个方向流;但由于有了几多采莲轻舟,此往彼返,那塘上的水波便相向回旋起来;一个“乱”字,写尽了青年男女们轻舟竞采、繁忙不息的劳动情景。

诗人不写人的活动,人的活动自见,只从水波蛇行回旋的乱流中,便可想见人物的活动情态。

采莲曲白居易注音版及解释

采莲曲白居易注音版及解释

采莲曲白居易注音版及解释哎呀呀,你知道不?就是白居易写的那首超美的诗呀!“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咱先来说说这注音版哈。

你看“菱”字,它读“líng”呀,就好像铃铛轻轻响的那个音;“萦”呢,读“yíng”,感觉就像一条柔软的丝带在飘呀飘;“荷”有两个读音哦,在这儿读“hé”啦;“飐”读“zhǎn”,是不是感觉风在轻轻吹动呀;“通”就是“tōng”,很通顺的感觉嘛。

再来讲讲这解释,就好像给你展开一幅美丽的画卷一样哦!那菱叶呀,在水波上轻轻摇曳,荷叶呢,在风中舞动。

在那荷花深深的地方呀,小船能够自由穿行。

哎呀呀,这画面多美呀!然后呢,碰到了自己心仪的郎君,想要说话却又害羞地低下头笑了,结果呀,那碧玉的簪子都掉进水里啦!这场景,多有意思呀,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小惊喜一样。

你想想看呀,那采莲的少女,在满是荷花的池塘里,满心欢喜又有点小羞涩的样子,多可爱呀!这不就像我们有时候遇到喜欢的人,也会紧张得不知所措嘛。

就像我有一次呀,看到一个特别让我心动的人,哎呀,当时我的心都砰砰直跳呢,话都说不利索啦!这和诗里的少女是不是有点像呢?这首诗真的是太生动啦,把那种少女的心思和场景都描绘得活灵活现。

它让我们仿佛能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美好和纯真。

我觉得呀,白居易真的是太厉害啦,能用这么简单的词句,写出这么动人的画面和情感。

这就是诗歌的魅力呀,能让我们在字里行间找到共鸣,找到那些我们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所以呀,一定要好好读一读这首,去感受一下那美好的世界!我的观点就是,白居易注音版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读准字音,理解诗意,而这首诗本身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让我们陶醉其中,感受到诗歌的无穷魅力。

白居易《采莲曲》

白居易《采莲曲》

蒙曼品最美唐诗连载来自喜马拉雅42.白居易《采莲曲》: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萦(yíng):萦回,旋转,缭绕;▷萦波:在水波上旋转浮动。

▷飐(zhǎn):摇曳;▷小船通:两只小船相遇;▷搔头:古代妇女绾发的簪子“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选自白居易《长恨歌》“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选自白居易《琵琶行》“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选自白居易《井底引银瓶·止淫奔也》“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选自白居易《母别子》吴兴杂诗【清代】阮元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

▷杂诗:题目中不指明题材内容的诗。

▷交流,交叉沟通。

▷四水,湖州城附近有西苕溪、东苕溪,二水合成霅溪,另有一条东去的运河。

▷抱城斜(xiá):绕着城斜流。

▷斜,指环城的河流并不是和城墙构成平行直线而是斜斜地流着。

▷散作:分散成。

▷千溪:很多条流水。

▷千,与后面的“万”同用以形容数量多,均不是确数。

▷遍:遍及。

▷深处:水深的地方。

▷菱(líng):水生草本植物,果实叫菱角,可食。

长干行·君家何处住【唐代】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君: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妾:古代女子自称的谦词。

▷横塘:现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暂:暂且、姑且。

▷借问:请问一下。

▷或恐:也许《沙扬娜拉》徐志摩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唐代】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往期《采莲曲》回顾:采莲曲【唐代】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描写荷花的古诗《采莲曲》原文翻译鉴赏

描写荷花的古诗《采莲曲》原文翻译鉴赏

描写荷花的古诗《采莲曲》原文|翻译|鉴赏《采莲曲》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

这两首诗主要描写了采莲女子的美貌,都具有诗情画意。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采莲曲的相关资料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采莲曲》原文唐代: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译文及注释译文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

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注释①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

②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

③芙蓉:指荷花。

《采莲曲》赏析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

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

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画面上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说女子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

次句的芙蓉即荷花。

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

白居易《采莲曲》全诗翻译

白居易《采莲曲》全诗翻译

白居易《采莲曲》全诗翻译白居易《采莲曲》全诗翻译《采莲曲》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写采莲少女的初恋情态,喜悦而娇羞,如闻纸上有人,呼之欲出。

尤其是后两句的细节描写,生动而传神,如灵珠一颗,使整个作品熠熠生辉。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白居易《采莲曲》全诗翻译,希望对对大家有所帮助。

《采莲曲》白居易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舟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译文】菱叶在水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飞梭采莲姑娘碰见自己的心上人,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话,便低头羞涩微笑 ,一不留神,头上的玉簪掉落水中【注释】①菱叶萦波荷飐风:菱-俗称菱角,水上之叶呈菱形。

荷-指荷叶。

下句写花。

②搔头:簪的别名。

【赏析】《采莲曲》,乐府旧题,又称《采莲女》《湖边采莲妇》等,为《江南弄》七曲之一。

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子劳动生活情态,以及她们对纯洁爱情的追求等。

盛行于江南一带,为采莲女所唱。

一说为梁武帝所创,见《乐府诗集》。

描写采莲生活的诗歌很早就出现了,汉乐府中就有《采莲曲》《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 南北朝出现了不少写采莲生活的名作,如《西洲曲》“采莲南唐秋,莲花过人。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头。

”到了唐代,写采莲更是成为一种时尚,很多名家如李白、白居易、王昌龄、戎昱、崔国辅、皇甫松等都写过这类诗歌。

白居易的《采莲曲》写得尤为细腻动人。

这首诗表现了一位采莲姑娘腼腆的情态和羞涩的心理。

全篇语言清新、明快,富有江南民歌的活泼、风趣,犹如一幅纯洁、质朴的爱情的画面。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首句即展现出非常美妙的意境。

水面上碧波荡漾,浮游水面之菱叶,上下左右摇摆,是为萦波;加上荷花迎风招展,与菱叶交相争艳,令人心旷神怡。

而荷花深处,小舟翩翩,又增添了景物的动态感。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是上承“荷花深处小船通”而来,由写景转为写景中之人。

白居易:采莲曲

白居易:采莲曲

白居易:采莲曲《采莲曲》作者:白居易原文: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翻译:菱叶在水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飞梭。

采莲姑娘碰见自己的心上人,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话,便低头羞涩微笑,一不留神,头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

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

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画面上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说女子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

次句的芙蓉即荷花。

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

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像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

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

白居易《采莲曲》翻译及赏析

白居易《采莲曲》翻译及赏析

白居易《采莲曲》翻译及赏析白居易的采莲曲主要描写了怎样的景色,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采莲曲白居易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译文】菱叶在水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飞梭。

采莲姑娘碰见自己的心上人 ,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话,便低头羞涩微笑 ,一不留神,头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赏析】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位采莲姑娘腼腆的情态和羞涩的心理。

前两句写风中婀娜舞动的荷叶荷花,从荷花的深处有小船飞梭,画面充满了动感。

后两句转入人物描写,采莲姑娘遇到自己的情郎,正想说话却又怕人笑话而止住,羞涩得在那里低头微笑,不想一不小心,头上的碧玉簪儿落入了水中。

诗人抓住人物的神情和细节精心刻画,一个大胆含羞带笑的鲜亮形象宛如就在我们眼前。

在男女受授不亲的年代,小姑娘有这个胆是不容易的,过去的三从四德和封建礼法约束人,是现在我们不可想像的.不过话就说回来,江南水乡一直孕育着这些多情而有大胆的儿女.像李清照,等,更具江湖儿女的豪情此诗用乐府旧题写男女恋情,少女欲语低头的羞涩神态,以及搔头落水的细节描写,都自然逼真,意味无穷。

拓展:《采莲曲》(作者:王勃)唐诗赏析采莲曲(乐府作采莲归)作者:唐·王勃采莲归,绿水芙蓉衣。

秋风起浪凫雁飞。

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

叶屿花潭极望平,江讴越吹相思苦。

相思苦,佳期不可驻。

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

今已暮,采莲花。

渠今那必尽娼家。

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

莲花复莲花,花叶何稠叠。

叶翠本羞眉,花红强如颊。

佳人不在兹,怅望别离时。

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

故情无处所,新物从华滋。

不惜西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

采莲歌有节,采莲夜未歇。

正逢浩荡江上风,又值裴回江上月。

裴回莲浦夜相逢,吴姬越女何丰茸。

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

【赏析】莲即荷花。

诗歌通过对采莲女子的形象塑造和心理刻划,表现出她们对征夫的深切思念和无限幽怨。

三年级上册《采莲曲》意思

三年级上册《采莲曲》意思

三年级上册《采莲曲》意思
意思是:
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

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

全文: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这首诗主要描写了采莲女子的美貌,都具有诗情画意。

扩展资料:
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说女子的罗裙绿得象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

次句的芙蓉即荷花。

《采莲曲》白居易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采莲曲》白居易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采莲曲》白居易唐诗注释翻译赏析诗作开篇两句“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充满动感的画面。

在那碧绿的湖面上,菱叶随着水波轻轻摇曳,荷叶在风中翩翩起舞。

风起时,湖面泛起层层涟漪,仿佛在诉说着什么。

在这美丽的荷塘深处,有一艘小船缓缓穿行其中,给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

后两句“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则将读者的目光转向了采莲的姑娘。

当她与自己心仪的男子相遇时,心中充满了喜悦和羞涩。

她想要说话,但又不知该说些什么,于是只好低下头,微微一笑。

然而,就在她低头的瞬间,头上的碧玉搔头不慎落入了水中。

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姑娘的娇羞之态,给人以无限遐想。

这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构思,将人物的情感与自然景观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采莲姑娘的羞涩与荷花的纯洁相得益彰,使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诗意。

同时,诗人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菱叶萦波荷飐风”,通过对菱叶和荷叶的动态描写,赋予它们生命和情感,使它们仿佛在与风共舞,展现出了荷花池的生机与活力。

“荷花深处小船通”,则以小船的穿行,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受。

“逢郎欲语低头笑”,通过对采莲姑娘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表现了她的羞涩和内心的喜悦,让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她的情感变化。

“碧玉搔头落水中”,则以碧玉搔头的掉落,进一步烘托出了姑娘的羞涩之美,给诗歌增添了一份诗意和情趣。

白居易的《采莲曲》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首诗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还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生活风貌和人们的情感世界。

它让我们看到了古代女子的婉约之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

白居易的《采莲曲》以其优美的意境、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它不仅让我们欣赏到了自然的美丽,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

这首诗值得我们反复品味,从中汲取艺术的滋养和人生的智慧。

采莲曲注释和译文

采莲曲注释和译文

采莲曲注释和译文
【最新版】
目录
1.采莲曲的概述
2.采莲曲的注释
3.采莲曲的译文
4.采莲曲的文化内涵
正文
采莲曲是我国古代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和采莲女的辛勤劳作。

这首诗歌通过对莲叶、莲花、莲蓬等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美丽画卷,同时通过采莲女的形象,传达了勤劳、坚韧、乐观的生活态度。

在采莲曲中,有许多需要注意的词语和句式。

例如,“莲叶何田田”中的“田田”是形容莲叶茂盛的样子,而“鱼戏莲叶间”中的“戏”则是描述鱼儿在莲叶间自由游动的场景。

这些注释对于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采莲曲的译文大致为:“莲叶茂盛,一片连着一片,鱼儿在莲叶间游动。

采莲女穿着绿色的罗裳,划着小船,采摘莲蓬。

她们清晨出门,太阳落山时才回家,整日辛勤劳作。

虽然辛苦,但她们依然乐观开朗,边采莲边唱歌。


采莲曲不仅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展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生活态度,同时也传递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第1页共1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居易《采莲曲》全诗翻译
《采莲曲》
菱叶萦波荷风,荷花深处小舟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译文】
菱叶在水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
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飞梭
采莲姑娘碰见自己的心上人 ,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话 ,
便低头羞涩微笑 ,一不留神,头上的玉掉落水中
【注释】
①菱叶萦波荷风:菱-俗称菱角,水上之叶呈菱形。

荷-指荷叶。

下句写花。

②搔头:的别名。

【赏】
《采莲曲》,乐府旧题,又称《采莲女》《湖边采莲妇》等,为《江南弄》七曲之一。

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子劳动生活情态,以及她们对纯洁爱情的追求等。

盛行于江南一带,为采莲女所唱。

一说为梁武帝所创,见《乐府诗集》。

描写采莲生活的很早就出现了,汉乐府中就有《采莲曲》《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 南北朝出现了不少写采莲生活的名作,如《西洲曲》“采莲南唐秋,莲花过人。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头。

”到了唐代,写采莲更是成为一种时尚,很多名家如、白居易、王昌龄、戎、崔国辅、皇甫松等都写过这类诗歌。

白居易的《采莲曲》写得尤为细腻动人。

这首诗表现了一位采莲姑娘腼腆的情态和羞涩的心理。

全篇语言清新、明快,富有江南民歌的活泼、风趣,犹如一幅纯洁、质朴的爱情的画面。

“菱叶萦波荷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首句即展现出非常美妙的意境。

水面上碧波荡漾,浮游水面之菱叶,上下左右摇摆,是为萦波;加上荷花迎风招展,与菱叶交相争艳,令人心旷神怡。

而荷花深处,小舟翩翩,又增添了景物的动态感。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是上承“荷花深处小船通”而来,由写景转为写景中之人。

荷花深处,遮天蔽日,凉风习习,是水乡少男少女在劳动之余私下相会的'极佳场所。

这里并没有说明他们是故意寻找还是无意撞见,也许是兼而有之吧。

诗歌仅以欲语而止、搔头落水两个动作细节的描写,就活灵活现刻画出一个痴情、娇羞、可爱的少女形象。

恋人相遇,互诉衷肠,何止千言万语,而此时此地,这个娇羞的少女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惟有低头含笑而已;而且情贯一心,甚至不小心将碧玉搔头落入水中,这些都是初恋少女在羞怯、微带紧张的状态上才会有的情态,被诗人细心地捕捉住并传神地再现出来。

在男女受授不亲的年代,小姑娘有这个胆是不容易的,过去的三从四德和封建礼法约束人,是现在我们不可想像的.
《采莲曲》为民歌体裁,同类的作品历来很多。

但白居易没有落入俗套,在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中,既写景,又写人,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层层深入,活灵活现。

此诗用乐府旧题写男女恋情,少女欲语低头的羞涩神态,以及搔头落水的细节描写,都自然逼真,意味无穷。

犹如一卷望不尽的画面,使人百读不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