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章末复习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学案(必修1第1章第1节)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学案(必修1第1章第1节)

§1-1-1.1学案班级姓名完成情况①课前②课后【学习目标】1.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A2. 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

B3. 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

A4. 树立实验安全意识, 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C5.能完成实验, 会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并能完成实验报告, 主动进行交流与讨论。

C6. 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学习化学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D【学习重、难点】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的应用【知识链接】【自主学习】1.化学实验中, 手上不小心沾上浓硫酸应立即, 然后;不小心沾上烧碱应立即, 然后;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 应;水银洒在桌面上, 可进行回收;误食重金属离子, 可服用等含蛋白质的食物进行解毒;误食钡盐溶液, 可。

实验中要做到“五防”: 防爆炸, 防倒吸, 防暴沸, 防失火, 防中毒。

有毒、有腐蚀性的药品取用时做到“三不”, 即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尝药品的味道。

常见的需要水浴加热的实验有: 银镜反应、乙酸乙酯的水解。

2.自然界中的物质绝大多数以混合物的形式存在。

把混合物中的各组分开的操作叫混合物的分离, 把某物质中所含杂质除去的操作叫提纯。

3.过滤操作适用于。

使用的装置叫过滤装置。

它常由组装而成。

该装置组装和操作时应做到“”, 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漏斗中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烧杯紧靠玻璃棒, 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 漏斗的下端紧靠接收滤液的烧杯内壁。

4.蒸发操作的分离, 使用的装置叫蒸发装置, 一般由等仪器组装而成。

应注意: 加入蒸发皿的液体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的;在加热过程中, 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 造成液滴飞溅;接近蒸干前应停止加热, 利用余热把溶剂蒸发完。

5.蒸馏操作混合物。

写出装置中各仪器的名称(编号和名称要对应):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高中化学第一章复习教案

高中化学第一章复习教案

高中化学第一章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巩固和深化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2.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化学基本概念复习2.化学反应类型及能量变化复习3.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复习4.化学用语及化学计算复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反应类型、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化学用语及化学计算。

2.教学难点:化学用语及化学计算。

四、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复习一下高中化学第一章的内容。

这一章主要包括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反应类型及能量变化、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化学用语及化学计算。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些内容,然后再做一些练习。

2.复习化学基本概念(1)物质及其变化: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实体,它具有质量和体积。

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形态、状态等方面的变化,而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化学性质方面的变化。

(2)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物质由元素组成,元素是由原子组成的。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3)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等。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所表现出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等。

3.复习化学反应类型及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类型:化学反应分为四大类型,分别是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2)能量变化: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会发生变化,表现为吸热或放热。

吸热反应是指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反应,放热反应是指反应过程中释放热量的反应。

4.复习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1)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带负电荷,它们在原子核外运动。

(2)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体现。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原子序数等于原子核中的质子数。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学案:第一章归纳与整理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学案:第一章归纳与整理

归纳与整理学习目的:1、复习巩固初中学习的基本操作2、复习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分液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3、复习巩固物质的量概念及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实验基本操作4、建立从实验学化学的观点。

教学重点: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分液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巩固物质的量概念及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实验基本操作教学过程:一、混合物分离与提纯物质的分离:是把混合物中各物质经过物理(或化学)变化,将其彼此分开的过程。

分开后各物质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物质的提纯:是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以得到纯物质的过程。

杂质不要求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常用的物理方法:答案:二、化学方法提纯和分离物质的“四原则”和“三必须”1、“四原则”是:一不增(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二不减(不减少欲被提纯的物质);三易分离(被提纯物与杂质容易分离);四易复原(被提纯物质要复原)。

2、“三必须”是:一除杂试剂必须过量;二过量试剂必须除尽(因为过量试剂带入新的杂质);三除杂途径选最佳。

三、物质的量概念及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1、物质的量基本概念:与物质的量有关的公式:①n=m/M ②n=N/NA ③n=V/Vm ④n=CV物质的量、微粒数、物质的质量、标况下气体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间的关系网:2、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叙述配制250mL0.5mol/L的NaCl溶液的实验步骤和所需仪器。

答案:步骤:①计算(需NaCl7.3g)②称量③溶解④移液⑤洗涤⑥轻摇⑦定容⑧摇匀。

仪器:天平、药匙、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例题1]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不.正确..的是物质杂质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A.H2SO4HCl AgNO3溶液、过滤B.KNO3K2SO4Ba(NO3)2溶液、过滤C.Cu CuO 盐酸、过滤D.CaCO3CaO H2O、过滤[分析] 除杂——将杂质除去并进行有效的分离.因此,所加试剂与杂质反应后生成的产物应易于分离而除去.将杂质转化为难溶物或转化为可溶(非杂质难溶时)物而通过过滤方法除去。

高一化学必修1第一章复习导学案

高一化学必修1第一章复习导学案
C、酸性强弱:H2SiO3<H3PO4<H2SO4D、热稳定性:HCl>H2S>PH3
5、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已知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含氧酸的酸性:H3ZO4>H2YO4>HXO4B.非金属性:X>Y>Z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顺序由弱到强
4.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位构性关系)
决定决定
反映反映
判断
估测
原子结构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性质
(1)元素周期表将、和三者联系起来。
(2)元素的最高正价=。
非金属元素中最高正价+││=8
(3)元素周期表对科学技术有指导作用。例如在处找半导体材料;在氟、氯、硫、磷靠近位置找制、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①、②两种元素的名称___,;写出⑧、⑨两种元素的符号___,__。
(3)在这些元素中,________(用元素符号填写,下同)是最活泼的金属元素;________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________是最不活泼的元素。
(4)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对应水化物中__________酸性最强;
8、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顺序中,不正确的是()
A.热稳定性:HF>HCl>HBr>HI B.原子半径:Al>Si>P>H
C.酸性:HClO4>H2SO4>H3PO4>H2SiO3D.原子半径:Na>K>Mg>Al
9、短周期元素M和N的离子M2+、N2-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则说法正确的是()

高中化学第一章复习课优秀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化学第一章复习课优秀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复习课●从容说课本节课是复习课,主要为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节内容。

要求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和定量计算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比较能力,举一反三能力。

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基础。

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混合物的分离与离子的检验。

2.通过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

过程与方法1.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学习,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2.探究与活动,通过复习,了解探究过程的意义和方法,培养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复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科学、热爱社会、关注生活。

●教学重点归纳能力、比较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化学计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这节课我们就来应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板书]复习课一、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多媒体展示]【例1】已知化合物甲和乙都不溶于水,甲可溶于质量分数大于或等于98%的硫酸,而乙不溶。

现有一份甲和乙的混合物样品,通过实验进行分离,可得到固体甲。

(实验中使用的过滤器是用于过滤强酸液体的耐酸过滤器)生:思考、讨论[用实物投影仪投出学生解答情况]师:(分析)根据题给的信息:甲和乙都不溶于水,故不能用水来分离甲、乙两物质;甲溶于浓硫酸而乙不溶,可以用浓硫酸作溶剂将甲、乙进行溶解后过滤分离。

但要注意甲溶于浓硫酸后要想得到固体甲,须利用甲不溶于水的性质稀释浓硫酸得到固体甲,但将浓硫酸稀释时,要注意将浓硫酸慢慢加入水中。

难溶于水的固体物质,可是本题却赋予一个新的情境,一种物质易溶于浓硫酸而一种物质不溶,不管怎么变,其基本操作方法却是一样的。

高一化学第一章复习学案

高一化学第一章复习学案

课题:第一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单元复习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元素、核素的涵义。

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3.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4.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重、难点:1、元素周期律 2、位、构、性的关系。

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1、结合前面教学案,根据提示知识点对照复习,查漏补缺。

2、规范完成学案(不会的可空着不写),用红色笔做好疑难标记,准备讨论。

3、小组讨论,组长负责,拿出讨论结果,准备展示、点评,完善落实好学案。

问题探究:一、原子的构成:相关知识点:原子的构成、核素、同位素、质量数、原子核外电子排布、10电子微粒、18电子微粒基础达标:1.据报道,某些建筑材料会产生放射性同位素22286Rn ,从而对人体产生伤害。

该同位素原子的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是( )A.136B.50C.86D.2222.在 中,A 、Z 、p 、q 表示某元素的四个角码,若X 1和X 2的q 都为1,Z 和p 的值(不为零)对应相等,而A 不等,则X 1和X 2表示( )A.同一种元素的不同原子形成的离子B.不同元素C.不同原子D.不同元素的离子3. X 、Y 、Z 和R 分别代表四种元素。

如果a X m+、b Y n+ 、 c Z n- 、 d R m- 四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a – c = m - nB.a – b = n – mC. c – d = m + n D .b – d = m + n4.核内中子数为N 的R 2+离子,质量数为A ,则n g 它的氧化物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mol)为( )A. n(A-N+8)/(A+16)B. n(A-N+10)/(A+16)C. n (A-N+2) /AD. n(A-N+6)/A5.Se 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下列有关78 34Se 和 80 34Se 的说法正确的是( )A.78 34Se Se 和80 34Se 互为同素异形体B.78 34Se 和80 34Se 互为同位素C.78 34Se 和80 34Se 分别含有44和46个质子D.78 34Se 和80 34Se 都含有34个中子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含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2)16O 、18O 、O 2、O 3都是氧的同位素 (3)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质量与12C 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 (4)凡相同p q A Z X元素的原子必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5)任何元素的原子都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构成( 6) 卤素单质的熔点随元素的原子序数递增而升高A .(2)(4) B. (4)(6) C.(1)(4)(6) D.(1)(3)(5)二、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相关知识点:元素周期律、粒子半径大小比较、元素周期表结构、位-构-性关系。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复习学案设计(整册4单元,无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复习学案设计(整册4单元,无答案)

第一章复习学案一、实验室安全知识二.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1)物理方法(过滤、蒸发、蒸馏、萃取)(2)化学方法(Ca2+、Mg2+、SO42-的去除)化学方法:通过添加化学试剂,将可溶的杂质离子转变为沉淀、气体或者水,再通过过滤的方法去除。

化学试剂选择的原则、试剂加入量及加入的顺序(3)离子的检验①SO42-的检验: ②Cl-的检验:三、化学计量在试验中的应用1、可用于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法有:A. 过滤B.加热分解 B.蒸发 D. 萃取 E.分液法 F.蒸馏G.结晶法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最好选用上述哪种方法?(1) 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3颗粒。

(2) 除去食盐中混有的乙醇。

(3) 除去CaO中混有的CaCO3。

(4) 分离水和汽油。

(5) 分离CCl4(沸点76 o C)和甲苯(110.6 o C) 。

(6) 从碘水里提取碘。

(7) 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中获得硝酸钾。

2、用萃取剂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这种萃取剂应具有的性质是()A. 不溶于水,且必须易于碘发生化学反应B. 不溶于水,且比水更容易使碘溶解C. 不溶于水,且必须比水密度大D. 不溶于水,且必须比水密度小3、(1) 1.7g氨气所含有的分子数与g氮气所含有的分子数相同,所含有原子数与g氮气所含有原子数相同。

(2) 等质量的下列物质中,含分子数最多的是 A. H2O B. HCl C. H3PO4 D.H2(3) 9.8 g H2SO4与g H3PO4所含的分子数相同,他们所含的氢原子数之比是,他们的摩尔质量分别是、。

4、判断题。

(1)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的体积约为22.4L。

()(2)1 mol气体的体积约为22.4 L。

()(3)标准状况下,1 mol O2和N2的任意混合气的体积约为22.4L。

(4) 22.4L气体所含分子数一定大于11.2L气体所含分子数。

(5) 任何条件下,气体的摩尔体积都是22.4L/mol。

高中人教版化学必修第1册 第1章 学案

高中人教版化学必修第1册 第1章 学案

6.一些城市多次出现雾霾黄色预警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霾主要属
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D )来自A.溶液B.悬浊液
C.乳浊液
D.胶体
解析:雾霾是雾和霾。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
系统。霾也称灰霾,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的气溶胶
系统。故雾霾属于胶体。
B 正确;稀硫酸是硫酸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C 错误;不锈钢属于合金,D 错误。
5.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B )
A.蔗糖溶液
B.淀粉溶液
C.葡萄糖溶液
D.食盐水
解析:胶体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蔗糖溶液、葡萄糖溶液、食盐水不是胶体,不能产生
丁达尔效应;淀粉溶液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第 1 课时 物质的分类
学习目标 1.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 2.感受分类方法对化学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 用,体会日常生产、生活中分类法的应用。 3.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和胶体的丁达尔 效应。
核心素养
1.通过对“物质分类”的学习,培养 证据推理和宏观辨识能力。 2.通过对“分散系”的学习,培养宏 观辨识和微观探析的意识。
典例 1 按酸、碱、盐、氧化物的顺序排列的一组物质是( C ) A.H2SO4 Na2CO3 NaCl CuO
B.H2O Ca(OH)2 HCl Na2SO4 C.H2SO4 NaOH Na2CO3 Fe2O3 D.NaOH H2CO3 NaCl CO2 解析:H2SO4 属于酸,Na2CO3属于盐,故 A 错误;H2O 属于氧化物,HCl 属于酸,Na2SO4 属于盐,故 B 错误;NaOH 属于碱、H2CO3 属于酸,故 D 错误。 〔变式训练 1〕Na2O、NaOH、Na2CO3、NaCl、Na2SO4 可按某种标准划为同一类物质, 下列分类标准正确的是( D )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章末专题复习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章末专题复习

高中化学学习资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第一章 章末专题复习1. 化学实验安全与混杂物的分别2.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化学计算写出图中标号 1、 2、 3、4 所代表的转变关系式:N1 n = N A ;m 2 n = M ;V3 n = V m ;4n = c ·V 。

3. 必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主要仪器:托盘平天、量筒、烧杯、 容量瓶、 玻璃棒、 胶头滴管。

(2) 主要过程: 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 冷却、转移、 冲洗、振荡、定容、摇匀、装瓶。

(3)误差解析:解析实验中n 和 V 的误差,利用公式c B =n B,判断 c B 的误差。

V4. 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1)依照定义式:c = n 。

V (2)依照推导公式: c = 1 000ρw 。

M其中 ρ为溶液密度,单位 g ·cm - 3, ω为溶质质量分数。

(3)稀释定律: c 1V 1= c 2V 2。

(4)溶液的混杂。

若混杂后溶液体积不变: c 1V 1+ c 2V 2= c 混 (V 1+ V 2);若混杂后溶液体积改变:c 1V 1+ c 2V 2= c 混 V 混 , V 混 = m 混混。

ρ(时间 20 分钟,满分30 分 )专题一 混杂物的分别与提纯1.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 )A .除去 CO 2 中少量 SO 2 气体,可将气体经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气B .除去乙醇中含有的少量水,可加入生石灰,尔后进行蒸馏C .滴定管使用前需要检漏,装溶液时需要润洗D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可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乙酸,再进行蒸馏答案: D 解析: A. 二氧化硫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则将气体经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气可除杂,故 A 正确; B.CaO 与水反应后,增大与乙醇的沸点差异,则加入生石灰,尔后进 行蒸馏可分别,故 B 正确; C.滴定管装液前需要润洗,否则浓度偏小,故 C 正确; D.乙酸与碳酸钠反应后,与乙酸乙酯分层,尔后利用分液分别,故D 错误;应选 D 。

新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一章本章复习提纲教案必修第一册

新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一章本章复习提纲教案必修第一册

专题一溶液所含离子的综合推断1.该类题的解题思路离子推断可以把实验操作、离子反应、离子共存、离子检验、电荷守恒等知识综合起来考查,是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其一般解题思路:根据反应操作及反应现象判断一定含有的离子―→根据离子共存判断一定不含的离子―→根据电荷守恒判断含有的其他离子―→最后确定可能含有的离子。

必须注意两点:(1)所加试剂引入的离子对后续实验的影响;(2)运用电荷守恒判断溶液中含有的其他离子时要将定性与定量的方法相结合。

2.解题过程中的“四项基本原则”(1)肯定性原则:根据实验现象推出溶液中肯定存在或肯定不存在的离子(熟记几种常见的有色离子:Fe2+、Fe3+、Cu2+、MnO错误!、CrO错误!、Cr2O错误!)。

(2)互斥性原则:在肯定某些离子存在的同时,结合离子共存规律,否定一些离子的存在(要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酸性、碱性、指示剂的变化情况等)。

(3)电中性原则:溶液呈电中性,溶液中一定既含有阳离子,又含有阴离子,且正电荷总数与负电荷总数相等(这一原则可帮助我们确定一些隐含的离子)。

(4)进出性原则:通常在实验过程中使用,是指在实验过程中生成的离子或引入的离子对后续实验的干扰。

1某兴趣小组在课外活动中,对某溶液进行了多次检测,其中三次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检测次数溶液中检测出的物质第一次KCl、K2SO4、Na2CO3、NaCl第二次KCl、BaCl2、Na2SO4、K2CO3第三次Na2SO4、KCl、K2CO3、NaCl(1)三次检测结果中第________次检测结果不正确。

(2)在检测时,为了确定溶液中是否存在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和氯离子(提示:Ag2SO4微溶于水),该小组进行了如下操作:第一步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其目的是检验CO错误!并将其除去;第二步加入过量的Ba(NO3)2溶液,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步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人教版新教材学高中化学第一章章末整合提升教案必修第一册

新人教版新教材学高中化学第一章章末整合提升教案必修第一册

一、物质常见的分类方法及其应用1.交叉分类法涉及的不同类别之间是并列与交叉关系。

2.树状分类法中的类别之间存在并列关系和包含关系。

3.同类物质常具有许多共性。

通过物质所属类别(如酸、碱、盐、氧化物等),可以推测它们所具有的性质,寻找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针对训练】1.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合物与纯净物属于重叠关系(如图4)B.化合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如图3)C.分解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如图2)D.钠盐与碳酸盐属于并列关系(如图2)解析:选C。

A项,纯净物包含化合物,属于包含关系;B项,碱性氧化物是化合物中的一种,属于包含关系;D项,钠盐与碳酸盐属于交叉关系。

2.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对于HCl的分类正确的是()1酸2强酸3一元酸4多元酸5含氧酸⑥无氧酸⑦化合物⑧混合物A.全部B.1245⑧C.123⑥⑦D.1345⑥解析:选C。

HCl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从组成上分类属于酸,故1正确;HCl完全电离,是强酸,故2正确;1mol HCl可电离出1mol H+,属于一元酸,故3正确,4错误;HCl不含氧元素,不属于含氧酸,故5错误;HCl属于无氧酸,故⑥正确;HCl由两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故⑦正确;HCl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故⑧错误;综上所述,123⑥⑦正确,故选C。

二、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及离子共存1.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要点(1)易溶、易电离的物质(包括强酸、强碱、大多数可溶性盐)以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

非电解质、难电离的物质(包括弱酸、弱碱、水等)、难溶物、单质、气体、氧化物等用化学式表示。

(2)离子方程式两边的原子个数相等,电荷总数相等。

(3)检查各项是否都有公约数,检查是否漏写必要的反应条件。

2.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1)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如Fe跟稀H2SO4反应,写成2Fe+6H+===2Fe3++3H↑是错误的。

高中-化学-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 单元复习 教案

高中-化学-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 单元复习  教案

(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教学设计归纳与整理(共1课时)【引入】我们已经学习完了第一章的知识,即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那么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怎么样呢?是不是都掌握了?有没有缺漏,作业是否做对了,做的时候是否遇到什么困难?你怎么知道你学习的情况呢?通过考试?那考试之前呢?要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知识掌握的情况,我们需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且对自己的学习方法也要进行归纳总结。

【板书】一、本章知识结构梳理【板书】活动一、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讲述】物质的分离是把混合物中各物质经过物理(或化学)变化,将其彼此分开的过程,分开后各物质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物质的提纯是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以得到纯物质的过程。

【投影】【讨论】小组讨论,并完成小表内容:常见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方法。

方法适用范围主要仪器举例过滤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漏斗、烧杯、滤纸、玻璃棒粗盐的提纯蒸发、浓缩、结晶可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蒸发食盐溶液得固体食盐【板书】活动三、物质的量及阿伏伽德罗常数【板书】1.物质的量【思考】你是怎样理解概念的?【交流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交流2】单位是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思考】你是怎样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的?【交流1】阿伏加德罗常数:1mol物质中所含的“微粒数”,约为6.02 X1023个,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交流2】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 =N/NA【思考】何为摩尔质量(M)?【交流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单位:g/mol 或g.mol-1【交流2】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交流3】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 n = m/M )【投影】【思考】什么是气体摩尔体积?【交流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单位:L/mol 或m3/mol,符合:Vm【交流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交流3】标准状况:0℃101KPa , Vm = 22.4 L/mol【思考】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重要应用是什么?【交流】物质的量浓度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复习导学案11[教材]优秀名师资料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复习导学案11[教材]优秀名师资料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复习导学案11[教材] 课题:必修一高一化学第一章章末总结课型复习课编号时间主备人: 一年级化学备课组第周第课时总第课时备课组长签字段长签字 [ 学习目标]1识记混合物分离的常用方法(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分液等)的原理、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应用(2理解.混合物分离和提纯方法的综合应用(3掌握离子检验的方法及试剂的添加顺序.4综合应用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即有关基本计算公式:n,N/N、n,m/M、n,V/ V、n,cV等的 Am[学习重点]1.混合物分离和提纯方法的综合应用(2.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即有关基本计算公式:n,N/N、n,m/M、n,V、n,cV等的综合应用( Am[学习难点].离子检验的方法及试剂的添加顺序.[使用说明及方法指导]1复习课本4——21页基本知识点,用红色笔勾画出疑难点,独立完成探究题并总结规律方法。

2通过自学及合作探究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注意听老师答疑解惑。

3独立完成当堂检测。

【自主学习内容】专题一物质分离和提纯常用方法的操作和注意事项方法及装置使用范围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方法及装置使用范围注意事项方法及装置使用范围注意事项方法及装置使用范围注意事项二离子的检验离子检验试剂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 2- SO 42- CO 3三以物质的量为桥梁的各物理量的转换【合作探究】1过滤后的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的CaCl,MgCl,NaSO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1加入稍过量的NaCO溶液;2222423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3加入稍过量的BaCl溶液;4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5过滤。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2A 32154B 12345C 23145 C 3521432将250mLHSO的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的浓硫酸稀释到1000mL。

24(1)此时溶液中HSO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24+(2)此时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课堂检测】A级 1(如果花生油中混有水份,最好采用下列何种方法分离( )A(过滤 B(蒸馏 C(分液 D(萃取2(下列仪器:?容量瓶?蒸镏烧瓶?漏斗?燃烧匙?天平?分液漏斗?胶头滴管,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A(??? B(??? C(??? D(???3(下列关于粗盐提纯说法正确的是( )A(溶解粗盐时,应尽量使溶液稀些,以保证食盐完全溶解B(滤去不溶性杂质以后,将滤液移至坩埚内加热浓缩C(当蒸发到剩有少量液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液体蒸干D(将制得的晶体转移到新制过滤器中用大量水进行洗涤 B级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 HO的质量为18g/mol B(CH的摩尔质量为16g 2423 C(3.01×10个SO分子的质量为32g D(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体积均为22.4L 25(用N表示阿伏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标准状况下,22.4LHO含有的分子数为 N 2A+B(常温常压下,1.06g NaCO含有的Na离子数为0.02 N 23AC(通常状况下,N 个CO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L A2- D(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的MgCl溶液中,含有Cl 个数为 N 2AC级6(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下列操作会使配得的溶液浓度偏小的是( )A(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B(溶液从烧杯转移到容量瓶中后没有洗涤烧杯C(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D(滴管加水时,有少量水滴到容量瓶外【作业布置】【课后反思】1本节课的成功之处:2本节课的不足之处:3弥补措施:复备区复备人:复备内容:板书设计:出勤情况:。

人教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章末复习学案

人教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章末复习学案

第一章章末复习学案一、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1.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的涵义。

2.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的常用方法.(1)过滤法:液体中混有不溶性固体物质时使用。

(2)蒸发法:将溶液中的溶剂蒸发掉,得到溶质的分离方法.(3)蒸馏法:把沸点不同的几种液体物质的混合物,通过控制温度,加热再冷凝,先后得到一种或几种较纯净的物质的方法叫做蒸馏。

(4)萃取和分液法:二.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微粒个数、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

1.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它和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等概念一样,是一个物理量的整体名词,不能按字面理解成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数量的多少。

“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的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为“摩",符号为“mol”。

“物质的量”仅适用于微观粒子.由于构成物质的微粒种类很多,用“物质的量”来表示物质时,必须指明微粒的名称,应该用化学式(符号)指明粒子的种类,如不能说1mol氧。

2.阿伏加德罗常数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 A,通常用6。

02×1023mol·L-1这个近似值。

物质的量(n).阿伏加德罗常数(N A).微粒个数(N)之间的关系:n=N÷N A3.摩尔质量、1mol物质的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间的联系与区别定义区别联系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n)、物质的质量(m)、摩尔质量(M)之间的关系:M=m÷n四.物质的量浓度1.物质的量浓度:以单位体积的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符号为C B,常用的单位为mol/L。

溶质的物质的量(n B)物质的量浓度(C B)=溶液的体积(V)项目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单位摩尔(mol)克(g)溶液的单位升(L) 克(g)公式特点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也相同的任何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相同,但溶质质量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的任何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相同,但溶质的的质量不一定相同。

高三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章末复习方案与全优评估》课件 人教版

高三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章末复习方案与全优评估》课件 人教版
返栏回目 导引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4.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0.1NA个水分子所占的体积约是2.24 L B.11.2 L CO2的物质的量为0.5 mol C.NH3的摩尔质量等于NA个氨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 D.101 kPa、4℃时,18 mL 水和202 kPa、27℃时32 g O2所含分子数均为NA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返栏回目 导引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返栏回目 导引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返栏回目 导引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返栏回目 导引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返栏回目 导引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从高考的内容和形式上看, 主要特点有三个:一是选取适当的试剂及其分离方法, 除去被提纯物质中指定的杂质;二是确定除去被提纯 物质中指定杂质所需加入试剂的先后顺序;三是将分 离提纯与物质制备、混合物成分的确定等内容融为一 体,形成综合实验题。解答该类题目要注意以下几个 方面:(1)了解常见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返栏回目 导引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6.根据下列各题所给出的数据,可分别求出其“溶质的质量 分数”或“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试判断并求解。 (1)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若某氢氧化钠溶液V L中含有n个OH-,则可求出此溶液中______为_______。 (2)已知某氢氧化钠溶液中Na+与H2O的个数之比为1∶a, 则可求出此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为________。 (3)已知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能溶解500体积的氯化氢,则可 求出标准状况下氯化氢饱和溶液中_______为________。

高中化学 第1章 章末复习课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化学 第1章 章末复习课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章末复习课1.6H+===2Fe3++3H2↑是错误的。

2.看化学式拆写是否正确。

如NaHCO3与稀盐酸反应写成2H++CO2-3===CO2↑+H2O是错误的。

3.看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如Zn+Ag+===Zn2++Ag电荷不守恒。

4.看是否漏掉部分离子反应。

如H2SO4溶液与Ba(OH)2溶液的反应,写成Ba2++SO2-4 ===BaSO4↓或H++OH-===H2O都是错误的。

1.铁、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铜溶液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

如图所示,四种物质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OH-+H+===H2OB.2OH-+Cu2+===Cu(OH)2↓C.Fe+Cu2+===Cu+Fe2+D.Fe+2H+===Fe3++H2↑D[选项D的离子方程式应为Fe+2H+===Fe2++H2↑。

]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稀盐酸除水垢中的碳酸钙: Ca2++CO2-3+2H+===Ca2++H2O+CO2↑B.用稀盐酸除水垢中的氢氧化镁: Mg(OH)2+2H+===Mg2++2H2OC.用碳酸氢钠作为抗酸药中和胃酸: 2H++CO2-3===H2O+CO2↑D.用H2SO4中和碱性废水: H2SO4+2OH-===2H2O+SO2-4B[用稀盐酸除水垢中的碳酸钙:CaCO3+2H+===Ca2++H2O+CO2↑,故A错误;用稀盐酸除水垢中的氢氧化镁:Mg(OH)2+2H+===Mg2++2H2O,故B正确;用碳酸氢钠作为抗酸药中和胃酸:H++HCO-3===H2O+CO2↑,故C错误;用H2SO4中和碱性废水:H++OH-===H2O,故D错误。

]则不能大量共存。

1.看离子间能否生成难溶物、微溶物。

要熟练记忆酸、碱、盐的溶解性,特别是难溶性的盐类。

2.看离子间能否反应生成气体。

气体有酸性气体和碱性气体两种,具体表现为易挥发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铵盐与强碱不能大量共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章末复习学案
一、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的涵义。

2.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的常用方法。

(1)过滤法:液体中混有不溶性固体物质时使用。

(2)蒸发法:将溶液中的溶剂蒸发掉,得到溶质的分离方法。

(3)蒸馏法:把沸点不同的几种液体物质的混合物,通过控制温度,加热再冷凝,先后得到一种或几种较纯净的物质的方法叫做蒸馏。

(4)萃取和分液法:
二.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微粒个数、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

1.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它和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等概念一样,是一个物理量的整体名词,不能按字面理解成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数量的多少。

“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的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为“摩”,符号为“mol”。

“物质的量”仅适用于微观粒子。

由于构成物质的微粒种类很多,用“物质的量”来表示物质时,必须指明微粒的名称,应该用化学式(符号)指明粒子的种类,如不能说1mol氧。

2.阿伏加德罗常数
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

符号为N A,通常用6.02×1023mol·L-1这个近似值。

物质的量(n).阿伏加德罗常数(N A).微粒个数(N)之间的关系:n=N÷N A
物质的量(n)、物质的质量(m)、摩尔质量(M)之间的关系:M=m÷n
四.物质的量浓度
1.物质的量浓度:
以单位体积的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符号为C B,常用的单位为mol/L。

溶质的物质的量(n B)
物质的量浓度(C B)=
溶液的体积(V)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应注意的问题。

4.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实验误差的主要原因。

5.以物质的量为中心各物理量的相.相互关系(请在问号处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