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考研专题考题精编及详解 (经济周期)【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曼昆《宏观经济学》章节题库(经济周期理论的进展)【圣才出品】

曼昆《宏观经济学》章节题库(经济周期理论的进展)【圣才出品】

曼昆《宏观经济学》章节题库第19章经济周期理论的进展(第6版)一、简答题1.什么是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答: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代表性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提出的一种新的经济周期理论模型。

(1)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假设①在短期内价格有完全伸缩性。

②在短期内货币中性,古典二分法在短期也成立,即名义变量不影响实际变量。

③经济经历技术的波动,这种波动影响了投入变为产出的能力,它会引起产出与就业的波动。

(2)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主要观点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应该保持古典模型的假设,价格是有完全的伸缩性的。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的实际冲击是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原因,实际冲击指对经济的实际方面发生的扰动,比如影响生产函数的冲击、影响劳动力规模的冲击、影响政府购买实际数量的冲击等。

同时它也认为引起经济波动的实际因素很多,其中技术是最重要的因素。

2.试说明实际经济周期模型的传导机制。

答:传导机制指某种干扰扩散到整个经济的过程。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用劳动的跨期替代来说明为什么某种冲击的发生使人们在某个时期工作较多而在另一个时期工作较少。

例如,假定经济经历一个正向技术冲击,劳动边际产品增加从而工资暂时上升,直至市场出清。

由于技术冲击的正面影响逐步递减,工人知道将来的工资比现在将有所降低,因此他们现在宁愿多工作,加班加点,而将来多休息,这会导致产量发生一个先高后低的波动。

虽然技术冲击对产量的直接影响不是很大,但通过劳动的跨期替代,产量的波动就会较大。

3.新凯恩斯主义怎样用菜单成本说明价格粘性?答:菜单成本是指企业为改变销售商品的价格,需要给销售人员和客户提供新的价目表所花费的成本。

新凯恩斯主义认为,经济中的厂商具有一定垄断地位,能够选择价格,是价格决定者。

当调整价格存在一定成本时(如需重新印菜单,需向客户解释等),发生某种变动时,厂商是否调整价格就要取决于调整价格后的利润变动与调整价格引起的成本变动的比较,只有调价的收益大于成本时,厂商才会调价。

曼昆《宏观经济学》名校考研真题(经济周期理论的进展)【圣才出品】

曼昆《宏观经济学》名校考研真题(经济周期理论的进展)【圣才出品】

曼昆《宏观经济学》名校考研真题第19章经济周期理论的进展(第6版)一、名词解释1.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华中科技大学2006研)答:新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末在凯恩斯主义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代表当今经济学动态的一个流派。

这一流派沿袭凯恩斯主义的传统,同时又弥补了凯恩斯主义理论的不足。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曼昆、萨默斯、布兰查德、罗泰姆·伯格、斯蒂格里茨等。

新凯恩斯主义主要的理论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当经济出现需求扰动时,工资和价格并不能迅速调整到使得市场出清,经济可以处于非充分就业均衡,而在长期将经济调整到充分就业状态。

(2)利用菜单成本论、长期合同论、隐含合同论、不对称信息论、局内局外利益论和效率工资论等来说明货币工资黏性。

(3)在出现货币工资黏性的条件下,总需求的变动会引起非自愿失业,从而出现经济周期。

(4)为了加速经济向充分就业的调整,政府应采取需求管理政策。

新凯恩斯主义的主要政策主张:①新凯恩斯主义认为,由于价格和工资的黏性,经济在遭受到总需求变动的冲击后,从一个非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恢复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旨在刺激总需求的措施是必要的;②政府关心整个社会的福利情况,而公众只关心个体的利益,这两者之间往往存在冲突,需要妥善处理和协调。

2.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厦门大学2010研)答: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简称RBC理论,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代表性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提出的一种新的经济周期理论模型。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应该保持古典模型的假设,价格是有完全的伸缩性的。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的实际冲击是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原因,实际冲击指对经济的实际方面发生的扰动,比如影响生产函数的冲击、影响劳动力规模的冲击、影响政府购买实际数量的冲击等。

同时它也认为引起经济波动的实际因素很多,其中技术是最重要的因素。

3.工资刚性(西安交通大学2008研;东南大学2013研)答:工资刚性是货币工资确定后的不易变动性。

宏观经济学考研专题考题精编及详解 (国民收入核算)【圣才出品】

宏观经济学考研专题考题精编及详解 (国民收入核算)【圣才出品】

专题一国民收入核算一、单项选择题(1~10小题。

每小题2分,共20分。

)1.已知消费为60亿元,投资为10亿元,间接税为10亿元,政府的物品和劳务支出额为15亿元,净出口为2亿元,则()。

A.NDP=87亿元B.GNP=87亿元C.NDP=50亿元D.无法确定GNP【答案】D【解析】根据支出法核算方法可得:GDP=C+I+G+NX=60+10+15+2=87(亿元)。

GNP=GDP+NFP(国外支付净额),因为题干未提供NFP数据,所以GNP无法确定。

NFP(生产要素国外支付净额)即是指本国生产要素在世界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减去外国生产要素在本国获得的收入。

此外,题目没有给出经济的资本折旧,因此国民生产净值也是无法确定的。

2.下列哪项计入当年GDP?()A.购买一辆旧车B.购买1000元股票C.购买旧车,支付中介费1000元D.农民自己生产和消费的粮食【答案】C【解析】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A项,旧车以前已经计入往年的GDP,现在购买是财富转移,不计入GDP;B项,购买股票仅仅是个人投资行为,并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因为购买股票并没有发生劳务和产品的交换;D项,这是农民的非市场活动,故不计入GDP;C项,支付的中介费是当年劳务所生产出来的价值,应计入当年GDP。

3.某国的GNP小于GDP,说明该国居民从外国获得的收入()外国居民从该国获得的收入。

A.大于B.小于C.等于D.无法判断【答案】B【解析】根据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公式:GNP=GDP+(本国居民从外国获得的收入-外国居民从本国获得的收入),若GNP小于GDP,则说明该国居民从外国获得的收入小于外国居民从该国获得的收入。

4.如果名义GDP由20000亿上升到23000亿,且GDP平减指数由1.25上升到1.50,则()。

A.实际GDP上升B.实际GDP下降C.实际GDP不变D.无法确定实际GDP是否变化【答案】B【解析】实际GDP的计算公式为:实际GDP=名义GDP/GDP平减指数,前一期实际GDP为20000/1.25=16000亿,后一期实际GDP为23000/1.5≈15333亿,所以实际GDP下降。

wjcvmo金圣才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宏观)第7章

wjcvmo金圣才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宏观)第7章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它使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但实际上它所给你的是无聊,是倦怠,是消沉;它剥夺你对前途的希望,割断你和别人之间的友情,使你心胸日渐狭窄,对人生也越来越怀疑。

—罗兰第7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7.1考点难点归纳1.汇率及其标价(1) 外汇与汇率。

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能用于进行国际间结算的使用凭证和支付手段,包括外国货币、以外币表示的支票、汇票、本票等各种支付凭证,以及外币有价证券。

外汇的买卖价格即为汇率,因此,汇率是指买卖外国货币或对外国货币索取权所支付的价格,是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交换比率。

汇率是衡量一国货币的对外价值的尺度,在国际间经济往来中有着重要职能。

(2)直接标价法与间接标价法。

由于在汇率标价时采取了不同的标准,就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标价方法。

直接标价法,又称应付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折算成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

采用这种标价方法,如果外汇汇率上升,说明外币币值上升,本币币值下跌;反之则相反。

目前我国和世界上绝大数国家都采用直接标价法。

而间接标价法又称应收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成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

采用这种标价方法,则外汇汇率的升降与本国货币币值的高低成正比,即外汇汇率上升,说明外币币值下跌,本币币值上升,反之则相反。

目前,世界上只有英国和美国采取间接标价法。

(3)均衡汇率的决定。

从本质上说,汇率由各种货币的内在价值的对比决定。

在金本位制度下,两种货币汇率的高低,取决于两种货币各自的含金量;而在纸币流通制度下,汇率由两种货币所具有的综合购买力决定。

但从短期的、市场的因素来看,汇率是由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外汇汇率与其需求成反方向变化,与其供给成同方向变动,均衡的汇率由外汇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

2.净出口函数影响净出口的因素有很多,在宏观经济学中,汇率和国内收入水平被认为是两个最重要的因素。

常将净出口简化地表示为:PEP n y q nx f --=γ 上式被称为净出口函数,式中,q 、n 和γ均为参数。

沈坤荣《宏观经济学教程》课后习题详解(第七章 经济周期)【圣才出品】

沈坤荣《宏观经济学教程》课后习题详解(第七章 经济周期)【圣才出品】

第七章经济周期1.试论述经济周期到底是什么,并对经济周期各种衡量指标比较说明。

答:(1)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中经济扩张和经济收缩、景气和不景气交替的过程。

某些积极因素可以在一段时期内带动经济的高速发展,而某些消极因素又可以在一定时期内阻碍经济的进一步增长甚至导致经济指标绝对量的下滑。

诸多因素的不同作用方向,使得国民经济呈现出一种循环变动的上下波动特征。

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由繁荣、衰退、萧条及复苏四个阶段构成。

(2)经济周期的衡量指标①经济指示器a.哈佛晴雨表。

哈佛晴雨表又称为哈佛ABC曲线。

这一指示器是由W.M·皮尔逊斯在1919年提出的,最初由5组时间序列组成。

同一组的时间序列具有大致相同或同时发生的周期。

由20个不同序列组成被用来设立这5个时间序列组。

它们包罗了各方面的可惟一度量的经济单项指标。

哈佛晴雨表中的所有序列组都解释了相似的周期模式。

b.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指示器。

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提出了两种有影响的指示器,一种是领先、滞后和同步序列,一种是扩散指数。

与哈佛晴雨表一样,领先、滞后和同步时间序列能够作为过去经济周期的回顾和现在经济周期的分析工具;如果被用来进行经济状态的预测,也受到和哈佛晴雨表类似的限制。

扩散指数提供了一个在给定集合中有多少单项序列处于上升或下降趋势的信息,并显示了其随时问变动的过程。

扩散指数在分析历史经济周期方面是一个有用的工具。

c.德国指示器。

1928年,瓦格曼对哈佛晴雨表提出了批评,认为这一经济指示器的单项指标缺乏普遍性,只有一个由包含更广泛内容的晴雨表体系才能更可靠地评价经济周期的状态。

因此,瓦格曼建立的德国指示器实际上由8个晴雨表构成,涉及到以下八个方面的经济行为:生产、商品、就业、信贷、存货、对外贸易、企业计划、三个市场(股票市场、商品市场、短期信贷市场)的价格运动。

②生产能力的利用率生产能力的利用率主要由就业率表示。

就业率与国民生产总值及其变化率密切相关。

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8章~第9章【圣才出品】

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8章~第9章【圣才出品】

第三部分经济周期和宏观经济政策第8章经济周期8.1复习笔记一、经济周期的含义经济周期是一国经济活动总量的波动,而这些经济活动总量主要由工商企业的活动构成。

一个周期包括扩张期(经济扩张在许多经济部门同时发生)和接下来的整体衰退与收缩,在这之后经济开始复苏并进入下个经济周期的扩张期。

这一系列变化周而复始,但持续时间不确定,有的经济周期持续1年多,而有的经济周期则长达10或12年。

1.经济活动总量经济周期被定义为“经济活动总量”的普遍波动,而不是像实际GDP这样单一的、特定的经济变量的波动。

2.扩张与收缩如图8-1所示,虚线表示平均或正常的经济活动总量增长轨迹,实线表示实际经济活动的起伏。

经济活动总量下降的那段时间为收缩期(contraction)或衰退期(recession)。

非常严重的衰退则被称为萧条(depression)。

当达到收缩的最低点——谷底(trough,T)后,经济活动总量开始增加,此时的经济进入了扩张期(expansion)或繁荣期(boom)。

当达到扩张的最高点谷峰(peak,P)后,经济活动总量又开始下降。

经济衰退和经济复苏之间交替出现的一个完整回合(从一个谷峰到下一个谷峰,或者从一个谷底到下一个谷底)被称为一个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

图8-1经济周期图8-1表明经济周期是对正常增长路径的暂时性偏离,然而,产出在经济周期中减少或增加的那部分却是永久性的。

经济周期的谷峰和谷底被统称为拐点(turning points),研究经济周期的目标之一就是确定拐点何时出现。

3.协动性经济周期在许多经济活动中的扩张或收缩几乎同时发生。

因此,尽管不同行业对经济周期敏感度有所差别,但大部分行业的产出和就业还是趋向于在衰退期下降,而在扩张期上升。

许多经济变量在经济周期中同步运动,这种趋势被称为协动性。

4.周而复始但不定期发生经济周期并无周期性可言,换言之,经济周期发生的间隔并不具有规律性和可预见性,而且经济周期的持续时间也不固定。

《经济学》高校历年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圣才出品】

《经济学》高校历年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圣才出品】

第13章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视频讲解]13.1考点难点精讲一、社会总产出和总供给1.社会总产出的定义社会总产出是指社会生产的总成果。

社会总产出的实物构成,按社会生产成果存在的形态,可分为物质产品和服务两部分。

生产社会总产品的部门可分为两大部门:生产物质产品的部门称为物质生产部门(包括物质性服务,即与物质产品的生产、维修、运输和分配有关的服务);提供非物质性服务的部门称为非物质生产部门。

2.社会总产出的衡量指标我国曾经采用和目前正在采用的国民经济活动总量的价值指标主要有以下几项:(1)社会总产值在我国国民经济统计中,社会总产值是指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全部产品价值的总和。

社会总产值对于反映国民经济的发展规模,考察各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和比例关系,分析各部门的投入产出,计算各类产品相互之间的物质消耗系数,对进行部门之间的综合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它存在很明显的缺陷:①由于社会总产值只包括物质生产部门所生产的全部产品价值,因而难以全面反映包括非物质性服务在内的社会总产出的水平。

②由于社会总产值是按照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产品价值加总计算的,因而社会总产值内包含着许多重复计算的价值。

(2)总产出总产出是物质生产部门所生产的全部产品价值和非物质生产部门提供服务的价值的总和。

它的优点与社会总产值相同,而且由于包括了全部物质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比社会总产值这个指标更为全面。

但其缺点也同社会总产值一样,包括了中间投入,即消耗的中间产品价值,有过多的重复计算。

(3)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是国际上通用的也是我国目前国民经济核算中采用的最重要的总量指标,二者反映社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规模和水平、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主要指标。

①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的居民和单位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生产的用于最终使用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的总和。

宏观经济学考研专题考题精编及详解(AD-AS模型)【圣才出品】

宏观经济学考研专题考题精编及详解(AD-AS模型)【圣才出品】

专题四AD-AS模型一、单项选择题(1~10小题。

每小题2分,共20分。

)1.假定经济尚未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有正斜率,那么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会增加()。

A.名义工资、就业量和实际产出B.实际工资、就业量和实际产出C.名义工资、就业量和劳动力需求D.实际工资、就业量和劳动力需求【答案】B【解析】总供给曲线具有正斜率,说明投入要素的价格具有黏性。

当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时,价格会上升,因为经济尚未实现充分就业,则实际产出会增加,就业量也会增加。

2.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变量中哪一项的增加会同时增加名义货币需求?()A.货币的名义利率B.实际利率C.货币资产风险D.支付手段的效率【答案】A【解析】货币的名义利率提高意味着货币资产收益率的提高,人们会更愿意持有货币,因此名义货币需求增加。

实际利率的增加会提高非货币资产的回报率,人们会减少货币需求将货币投资于非货币资产。

货币资产风险的增加会降低货币资产的吸引力,减少货币需求。

支付手段效率的提高使得人们可以减少货币持有而不会造成不方便。

3.某国劳动的边际产出是:MP L=500-0.5L,L是劳动数量。

劳动总供给函数为:L =400+8(1-t)w,t为对收入征收的所得税税率,w为实际工资率。

当t=0.5时,税前实际工资率为()。

A.50B.75C.100D.125【答案】C【解析】劳动市场均衡时,MP L=w。

因此可以得到以下方程组:w=500-0.5L,L=400+8(1-t)w。

将t=0.5代入上述方程组,解得L=800,w=100,即当t=0.5时,税前实际工资率为100。

4.某经济的总需求曲线形式为P=1/(a+bY),已知两组对应数据为:假定总供给曲线为古典学派型曲线,即Y=Y f=7.5。

则该经济中的一般均衡价格水平为()。

A.1/30B.1/40C.1/50D.1/90【答案】B【解析】将Y=5,P=1/30;Y=10,P=1/50代入总需求曲线方程P=1/(a+bY),可得:a=10,b=4。

威廉森《宏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价格和工资具有灵活性的经济周期模型)【圣才出品】

威廉森《宏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价格和工资具有灵活性的经济周期模型)【圣才出品】

1 / 63第13章 价格和工资具有灵活性的经济周期模型13.1 复习笔记一、经济周期理论概述1.经济周期理论的发展进程(1)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模型货币在短期不是中性的,这种非中性是由工资和价格的短期刚性引起的。

在老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模型(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凯恩斯主义模型)中,价格和工资刚性是经济冲击造成总产出波动的形成机制的关键所在。

价格和工资缓慢向其有效值变动的事实,意味着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应对总量冲击时可以发挥稳定经济的作用。

(2)货币主义的经济周期模型货币主义者通常认为,货币政策是比财政政策更有效的稳定工具,但他们对政府政策微调经济的能力持怀疑态度。

一些货币主义者认为,在短期,政策可能是有效的,但非常短。

(3)理性预期学派的经济周期模型2 / 63理性预期革命提出的两大原则是:①宏观经济学模型应建立在微观经济学原理的基础上,即这些模型应以对消费者和企业的偏好、禀赋、技术和最优行为的描述为基础;②包含灵活工资和价格的模型可能是研究宏观经济现象的最富有成效的工具。

2.分析不同经济周期理论的必要性(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决策者能够通过经济周期理论,了解左右经济的宏观经济冲击是什么,它对未来总体经济活动有什么影响。

(2)每一种经济周期模型都能确定经济的一个或几个特征及经济对宏观经济冲击作出反应的一些方面。

如果将所有这些特征纳入一个模型中,将无助于认识经济周期行为和政府政策的基本原理。

二、实际经济周期模型实际经济周期模型由芬恩·基德兰德和爱德华·普雷斯科特于20世纪80年代初首创。

1.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提高的均衡效应假定货币跨期模型中的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提高,即z 和z ′分别都提高。

(1)全要素生产率z 持续提高的影响3 / 63①当期全要素生产率z 提高会增加每一数量劳动投入量的边际劳动产量,图13-1(a )中的劳动需求曲线右移,从而导致图13-1(b )中的产出供给曲线右移。

wisvhm金圣才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宏观

wisvhm金圣才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宏观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它使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但实际上它所给你的是无聊,是倦怠,是消沉;它剥夺你对前途的希望,割断你和别人之间的友情,使你心胸日渐狭窄,对人生也越来越怀疑。

—罗兰第1章国民收入核算1.1 考点难点归纳1.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以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为研究对象,研究的是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而微观经济学以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如个人、厂商、行业等为研究对象),采用总量分析法,国民收入是进行宏观分析的关键。

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是在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出版后才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理论经济学分支学科。

微观经济学的结论不一定适用于宏观经济学。

例如,降低工资对单个厂商而言,可以减少成本,增加利润,进而扩大生产,增加工人,但如果每个厂商都降低工人工资,社会总体的消费会因收入的减少而下降,总需求的下降最终导致生产和就业的减少。

2.GDP与GNP国内生产总值(GDP)为一国或地区内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GNP)为一国或地区的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前者是一个地域概念,后者是一个国民概念。

两者的关系是:GNP=GDP+(本国生产要素在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投资利润、劳务收入)-外国居民从本国获得的收入)。

西方大多数国家都采用GDP 为国民收入核算的基础,例如,美国在1991年后也采用了GDP作为核算基础。

3.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方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对国民收入(以GDP为例)的核算可用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后两者较为常用。

其核算的理论基础是总产出等于总收入,总产出等于总支出。

(1)支出法指经济社会(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等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公式如下:GDP=C+I+G+(X-M)其中:消费C包括耐用消费品(如家电、家具等)、非耐用消费品(如食物、衣服等)和劳务(如理发、旅游等),但不包括个人建筑住宅的支付。

金圣才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宏观)第6章.docx

金圣才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宏观)第6章.docx

第6章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6.1考点难点归纳1•总需求函数总需求函数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间的依存关系,描述这-函数的曲线称为总需求曲线。

所谓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国外需求构成。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价格水平提高吋,国民收入水平就下降;当价格水平下降吋,国民收入水平就上升。

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其机制在于: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将会同时打破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上的均衡。

在货币市场上,价格水平上升导致实际货币供给下降,从而使LM曲线向左移动,均衡利率水平上升,国民收入水平卜降。

在产品市场上,一方而由于利率水平上升造成投资需求下降(即利率效应),总需求随之下降;另一方而,价格水平的上升还导致人们的财富和实际收入水平下降以及本国出口产品相对价格的提窩从而使人们的消费需求下降,木国的出口也会减少、国外需求减少,进口增加。

这样,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总需求水平就会下降。

2•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和移动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反映价格水平变动一定幅度使国民收入(或均衡支出水平)变动多少。

从TS-LM模型分析中可知,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实际货币余额变动会使LM移动,进而影响收入水平,而LM移动究竟会使均衡收入变动多少,取决于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

IS曲线斜率不变时,LM曲线越陡,贝移动时收入变动就越大,从而AD曲线越平缓;相反,LM 曲线斜率不变吋,IS曲线越平缓(即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或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则LM曲线移动吋收入变动越人,从而AD曲线也越平缓。

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如政府支出扩人(灭增加),或扩张性货币政策(历增加,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则向左下方移动。

3•总供给总供给是经济社会的总产量(或者总产出),一般而言是由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决定的。

宏观经济学屮一般川宏观生产函数来表示产岀与劳动和资本等之间的关系。

黎诣远《宏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经济周期(圣才出品)

黎诣远《宏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经济周期(圣才出品)
3 / 2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4)一定时期内资本存量的变动对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 根据卡尔多的解释,资本存量的变动必然使投资曲线和储蓄曲线发生变动,这一变动是 由于资本和投资的边际收益的变化而产生的。 在图 12-3 中,假设经济先处于 B 点,这一点是对应于较高的或者说超过正常收入水平 的情况。资本存量的增加,导致了投资曲线的向下变动。同时,资本存量的增加,也就是经 济财富的增加,必然使储蓄曲线 s 向上移动。投资函数和储蓄函数的这种相对运动的结果使 B 点逐渐向左移动, C 点向右移动。这样, B 点和 C 点就越来越相互靠近。当 S 和 I 的相 对运动逐渐使 B 点和 C 点重合时,就变成图 12-3(c)。卡尔多认为,这时危机就出现了。 在 B 点( C 点),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储蓄大于投资,均衡在向下的方向上是不稳定的。 周期性收缩一旦开始,就使得收入水平下降,直到在与 A 点相应的较低的收入水平上新的 稳定均衡形成。
(3)投资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影响因素
图 12-2 国民收入的不同均衡状态 如图 12-2 所示。投资函数和储蓄函数有三个交点,说明有三个均衡的国民收入值。当 国民收入低于 Y1 或在 Y2 与 Y3 之间时,投资大于储蓄,这时国民收入有提高的趋势;当收入 水平在 Y1 和 Y2 之间或大于 Y3 时,储蓄大于投资,因此国民收入有下降趋势。所以, C 点是 不稳定点,因此国民收入水平 Y2 也就不是一个稳定收入水平。如果 Y 在 Y2 与 Y3 之间,它将提高到 Y3 ,如果它在 Y1 与 Y2 之间,它将下降到 Y1 。这样看来,只有在高 收入均衡点 Y3 或低收入均衡点 Y1 ,经济才能是稳定的。 卡尔多认为,影响投资和储蓄水平的不仅是国民收入一项,还有资本存量。储蓄是资本 存量的增函数,对于任何收入水平来说,资本存量越大,储蓄量也就越高;投资是资本存量 的递减函数,对任何收入水平来说,资本存量越大,投资就越小。

名校《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详解-总需求-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圣才出品】

名校《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详解-总需求-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圣才出品】

第7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7.1考点难点归纳1.汇率表示(1)汇率的含义汇率是以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一国通货的价格,表示的是两个国家货币之间的互换关系,即用一种货币计价的另外一种货币的价格。

汇率是衡量一国货币的对外价值的尺度,在国际间经济往来中有着重要职能。

(2)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名义汇率是度量一种货币兑换一个单位的另一种货币的数量,即两个国家通货的相对价格。

当提到两个国家之间的“汇率”时,通常是指名义汇率。

实际汇率有时称为贸易条件,是两国产品的相对价格。

实际汇率反映按什么比率用一国的产品交换另一国的产品。

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的关系表示为:实际汇率=名义汇率×(国内产品的价格/国外产品的价格)=名义汇率×物价水平比率,即ε=e×(P/P*)。

即实际汇率取决于名义汇率和用本国通货衡量的两国物品的价格(采用的是间接标价法)。

因此,可以根据两个国家的名义汇率和物价水平来计算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实际汇率。

如果实际汇率高,外国产品就相对便宜,而国内产品相对昂贵;如果实际汇率低,外国产品就相对昂贵,而国内产品相对便宜。

(3)汇率的标价方法汇率通常有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两种不同的标价方法。

其中,直接标价法是指用一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间接标价法是指用一单位的本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包括我国)都采用直接标价法表示汇率,采用间接标价法的国家主要有美国和英国。

(4)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固定汇率制是指一国货币同他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其波动固定在一定的幅度之内,由官方干预来保持汇率的稳定的汇率制度。

浮动汇率制是指一国不规定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官方汇率,听任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发地决定的汇率制度。

1973年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瓦解后,世界各主要国家实行的是浮动汇率制。

浮动汇率制又分为自由浮动与管理浮动。

巴罗《宏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经济增长)【圣才出品】

巴罗《宏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经济增长)【圣才出品】

第11章经济增长11.1 复习笔记1.经济增长(1)资本存量与经济增长长期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三个关键因素:资本的积累、人口增长和技术改进。

资本在广义上应被视为包括有形资本(机器与建筑)以及人力资本(劳动质量由于教育、培训和经验,也由于更好的保健和营养而得到的改善)。

资本积累是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收益率递减规律的作用意味着增长不可能仅凭对资本存量添加其投入而永远继续下去。

①资本积累经济社会的资本存量的增量∆K等于总的净投资,而这等于总投资减掉折旧,即:∆K=sY-δK=sF(K,L)-δK其中,s是储蓄率,满足0<s<1;Y=F(K,L)是经济中的总产出;δ>0为折旧率。

净投资如图11-1所示。

总投资曲线sF(K,L)与折旧曲线δK之差为净投资。

在资本存量为K(0)时,净资本存量为正。

但随着K的增加,收益率递减规律开始起作用,总投资曲线sF(K,L)的斜率越来越平坦。

最后在资本存量K*处,曲线平坦到与折旧线δK相交。

在该点,总投资正好弥补折旧,净投资∆K等于零。

图11-1 净投资与稳态资本存量②稳定状态的资本存量如图11-1所示,一旦资本存量达到K=K*,净投资便为零,K不再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资本存量将永远固定地停留在K*。

K*称为“稳定状态”的资本存量。

③储蓄率变化或生产技术变化对稳态资本存量的影响如图11-2所示,较高的储蓄率使sF(K,L)曲线上移,从而提高K*。

技术进步导致生产函数F(K,L)等比例的上移,将使sF(K,L)以s增长的同样方式上移,因而K*再次增加。

图11-2 储蓄率变化以及技术进步对稳态资本存量的影响④折旧率变化对稳态资本存量的影响如图11-3所示,较低的折旧率使δK直线下移,也导致K*的上升。

图11-3 折旧率变化对稳态资本存量的影响⑤收敛在一组经济社会中,它们有相同的稳定状态值K*,但初始状况K(0)不同。

如果所有经济社会可以获得同样的技术——F(K,L)和δ,并且对储蓄有相似的偏好,它们因此有相似的K*的数值。

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8章 经济周期【圣才出品】

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8章 经济周期【圣才出品】

第8章 经济周期一、复习题1.作图分析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以及拐点,用该图说明周而复始发生和持续性的含义。

答:(1)经济周期是一国经济活动总量的波动,经济活动总量下降的那段时间为收缩期或衰退期。

非常严重的衰退则被称为萧条。

当达到收缩的最低点——谷底后,经济活动总量开始增加,此时的经济进入了扩张期或繁荣期。

当达到扩张的最高点谷峰后,经济活动总量又开始下降。

经济衰退和经济复苏之间交替出现的一个完整回合(从一个谷峰到下一个谷峰,或者从一个谷底到下一个谷底)被称为一个经济周期,如图8-1所示。

经济周期的谷峰和谷底被统称为拐点,研究经济周期的目标之一就是确定拐点何时出现。

图8-1 经济周期(2)周而复始发生的含义经济周期并无周期性可言,换言之,经济周期发生的间隔并不具有规律性和可预见性,而且经济周期的持续时间也不固定。

在工业化国家,尽管经济周期并不具备周期性,但它却是周而复始的,遵循收缩——谷底——扩张——谷峰这一标准模式循环往复。

(3)持续性的含义完整的经济周期所持续的时间差别很大,一旦衰退开始,经济会持续收缩一段时间——1年或更长时间。

同样,扩张一旦开始也会持续一段时间。

经济活动下降后又进一步下降,或增长后又进一步增长,这种趋势被称为持续性。

2.什么是协动性?它与本章提到的经济周期事实有什么关系?答:(1)许多经济变量在经济周期中同步运动,这种趋势被称为协动性。

经济周期不只发生在几个部门,也不仅涉及几个经济变量,而是在许多经济活动中扩张或收缩几乎同时发生。

因此,尽管不同行业对经济周期敏感度有所差别,但大部分行业的产出和就业还是趋向于在衰退期下降,而在扩张期上升。

诸如价格、劳动生产率、投资和政府购买等许多经济变量在经济周期中也具有规律性和可预测性。

(2)经济周期事实反映了经济变量与经济周期的协动性。

主要经济变量随经济周期变动的特征如表8-1所示。

表8-1 主要经济变量随经济周期变动的特征3.美国经济周期随时间推移变得温和了,哪些证据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经济周期是否会随时间推移而变温和,这为什么是一个重要问题?答:(1)克里斯蒂娜·罗默撰写了一系列文章来否认经济周期随时间的推移变温和了,罗默的主要观点是怀疑1929年以前数据的质量,认为用于估算历史数据的方法一般夸大了早期的经济波动。

威廉森《宏观经济学》章节题库(经济周期的衡量)【圣才出品】

威廉森《宏观经济学》章节题库(经济周期的衡量)【圣才出品】

第3章经济周期的衡量一、名词解释1.生产率(productivity)答:生产率指一个工人单位工作时间内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数量。

生产率是用来衡量每单位投入要素的产出量的指标。

生产率的决定因素有物质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知识。

引起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有知识存量的增长,劳动力质量的提高,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制度创新等等因素。

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说,生产率与资本、劳动等要素投入都贡献于经济的增长。

从效率角度考察,生产率等同于一定时间内国民经济中产出与各种资源要素总投入的比值。

从本质上讲,它反映的则是一个国家(地区)为了摆脱贫困、落后和发展经济而在一定时期里表现出来的能力和努力程度,是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作用的综合反映。

2.经济周期答:经济周期又称经济波动或国民收入波动,指总体经济活动的扩张和收缩交替反复出现的过程。

现代经济学中关于经济周期的论述一般是指经济增长率的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而不是经济总量的增加和减少。

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复苏(也可以称为扩张、持平、收缩、复苏)四个阶段。

在繁荣阶段,经济活动全面扩张,不断达到新的高峰;在衰退阶段,经济短时间保持均衡后出现紧缩的趋势;在萧条阶段,经济出现急剧的收缩和下降,很快从活动量的最高点下降到最低点;在复苏阶段,经济从最低点恢复并逐渐上升到先前的活动量高度,进入繁荣。

衡量经济周期处于什么阶段,主要依据国民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指数、就业和收入、价格指数、利息率等综合经济活动指标的波动。

经济周期的类型按照其频率、幅度、持续时间的不同,可以划分为短周期、中周期、长周期三类。

对经济周期的形成原因有很多解释,其中比较有影响的主要是纯货币理论、投资过度论、消费不足论、资本边际效率崩溃论、资本存量调整论和创新论。

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经济波动的叙述中,()项是正确的。

A.经济波动在其衰退阶段是总需求和经济活动下降的时期,表现为GDP值的下降B.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波动是围绕着长期的经济增长趋势而上下波动的C.乘数作用导致总产出的增加,加速作用导致总产出的减少,乘数和加速数的交织作用造成经济的周期性波动D.如果政府不加以政策调控,经济波动将无限地扩张与收缩【答案】B【解析】在现代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周期发生在实际GDP相对于潜在GDP上升(扩张)或下降(收缩或衰退)的时候。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增长与积累)【圣才出品】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增长与积累)【圣才出品】

第3章增长与积累一、名词解释1.索洛剩余(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研;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9研;华中科技大学2007研;浙江大学2007研;厦门大学2006研)答:索洛剩余又称索洛残差,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索洛提出,是指不能被投入要素变化所解释的经济增长率。

具体而言,索洛剩余是指在剥离资本和劳动对经济增长贡献后的剩余部分。

一般认为,剩余部分是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部分。

索洛剩余用公式可以表示为:∆A/A=∆Y/Y-(1-θ)∆N/N-θ∆K/K。

式中,∆Y/Y 为总产出增长率,∆N/N为劳动的增长率,∆K/K为资本的增长率,(1-θ)和θ分别表示劳动份额和资本份额,∆A/A为索洛剩余。

因此,根据公式,当知道了劳动和资本在产出中份额的数据,并且有产出、劳动和资本增长的数据,则经济中的技术进步可以作为一个余量被计算出来。

2.资本存量的黄金法则(中央财大2016研;浙江大学2011研)答:资本的黄金律水平由经济学家费尔普斯于1961年提出,是指稳定状态人均消费最大化所对应的人均资本水平。

该法则认为如果一个经济的发展目标是使稳态人均消费最大化,稳态消费c*等于稳态收入y*=f(k*)减去稳态投资(n+d)k*,即:c*=f(k*)-(n+d)k*。

图3-1 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律如图3-1所示,在资本边际产出的增加恰好足以满足所需投资的增长时,稳态消费达到最大化,即MPK(k*)=(n+d)。

即:当资本存量处在黄金法则水平上时,资本的边际产出等于折旧率加上人口增长率(并且,在技术进步条件下,加上技术进步率)。

从黄金分割律可知,当稳态的人均资本量高于黄金分割律水平,则可通过增加消费使人均资本量下降到黄金分割律水平;当稳态的人均资本量低于黄金分割律水平,则应该减少消费,提高资本存量,直到人均资本达到黄金分割律水平。

需要指出,一个经济并不会自动地趋向于黄金律所对应的稳态资本量。

如果想要得到黄金律所对应的稳态资本存量。

宏观经济学考研题库及解析

宏观经济学考研题库及解析

宏观经济学考研题库及解析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和发展。

对于考研生来说,宏观经济学是必考科目之一,掌握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于解答考题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宏观经济学考研题库及解析。

1. 什么是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请解释这些假设的含义,并讨论其在实际经济中的适用性。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包括市场均衡假设、理性行为假设和稳定性假设。

市场均衡假设认为市场能够自动调节供求关系,实现均衡状态;理性行为假设认为经济主体在做出决策时会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来选择;稳定性假设认为经济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回复能力。

然而,在实际经济中,这些假设并不总是成立。

市场均衡假设在金融危机中被证明是不完全准确的,市场存在着波动和不确定性;理性行为假设也不能解释人们的非理性行为和情绪因素对经济决策的影响;稳定性假设也无法解释经济周期的波动和不稳定性。

2. 请解释宏观经济学中的GDP和通货膨胀率,并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通货膨胀率是衡量物价水平上涨速度的指标。

GDP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一般来说,经济增长(GDP增长)会伴随着通货膨胀,因为需求增加会推动物价上涨。

然而,过高的通货膨胀率也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如导致货币贬值和购买力下降。

因此,宏观经济政策需要在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寻求平衡。

3. 请解释宏观经济学中的货币供应和货币政策,并讨论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货币供应是指经济体系中流通的货币总量,包括现金和存款。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的政策。

货币政策对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中央银行可以影响经济的需求和投资水平。

例如,降低利率可以鼓励借贷和投资,刺激经济增长;而提高利率则可以抑制通货膨胀和过热经济。

货币政策还可以通过调整汇率来影响出口和进口,对外贸易产生影响。

威廉森《宏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经济周期的衡量)【圣才出品】

威廉森《宏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经济周期的衡量)【圣才出品】

1 / 21第3章 经济周期的衡量3.1 复习笔记一、GDP 波动的规律性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s )的主要明显特征是:围绕着实际GDP 的趋势波动。

1.理想化的经济周期图3-1显示了实际GDP 的理想化的经济周期活动,它围绕着长期趋势波动。

实际GDP 有高峰(peaks )和低谷(troughs ),高峰是对趋势的最大正偏离,低谷是对趋势的最大负偏离。

实际GDP 偏离趋势的高峰和低谷被称为拐点(turning points )。

对趋势的最大偏离程度称作经济周期的波幅(amplitude )。

实际GDP 中高峰每年发生的次数称作经济周期的频率(frequency )。

2 / 21图3-1 理想化的经济周期2.实际GDP 偏离趋势的特征(1)实际GDP 的趋势偏离具有持续性。

(2)实际GDP 偏离趋势的时间序列很不稳定。

(3)实际GDP 围绕趋势波动的幅度没有规律性,有些高峰和低谷意味着对趋势的巨大偏离,而另一些高峰和低谷则意味着对趋势的小幅偏离。

(4)实际GDP 围绕趋势波动的频率没有规律性。

实际GDP 中高峰和低谷之间的时间跨度变化很大。

3 / 21二、联动1.联动(comovement )尽管实际GDP 波动具有不规律性,但宏观经济诸变量一起波动的格局显示出了较强的规律性,这些波动格局称为联动。

2.单个宏观经济变量与实际GDP 的联动(1)顺周期的(procyclical ):一个经济变量的趋势偏离和实际GDP 的趋势偏离正相关。

(2)逆周期的(countercyclical ):一个经济变量的趋势偏离和实际GDP 的趋势偏离负相关。

(3)非周期的(acyclical ):既不顺周期,也不逆周期。

3.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它是衡量两个变量相关程度的指标。

其取值范围是[-1,1]。

如果相关系数为1,那么两个变量完全正相关;如果相关系数为-1,那么两个变量完全负相关;如果相关系数为0,那么两个变量不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七 经济周期
一、单项选择题(1~10小题。

每小题2分,共20分。


1.假设经济行为人面临跨期约束,其效用函数为:
()11121212211,ln ln 11L L U L L C C W ηηβηη--⎛⎫--=-+- ⎪--⎝
⎭ 其中C 1,C 2分别为第一期和第二期的消费,L 1,L 2分别为第一期和第二期的劳动投入,行为人第一期的单位工资为W 1,第二期的单位工资为W 2,第一期储蓄S ,利率为r ,β为第二期效用贴现值,η<0。

现在假设行为人没有初始财富,所有消费均来自劳动所得,并且两期内消费完所有收入。

试问行为人最大化其效用的两期劳动投入比L 2/L 1为多少?( )
A .()1
1211W r W ηηβ-⎛⎫+⎡⎤ ⎪⎣⎦⎝⎭
B .()11121W r W ηηβ-⎛⎫+⎡⎤ ⎪⎣⎦⎝⎭
C .()1121W r W ηβ-⎛⎫+⎡⎤ ⎪⎣⎦⎝⎭
D .()1
121W r W ηβ⎛⎫+⎡⎤ ⎪⎣⎦⎝⎭
【答案】A
【解析】将目标函数关于L 1求导,得:-L 1-η-βL 2-η(∂L 2/∂L 1)=0。

由题意可知约束条件为:C 1+S =W 1L 1,C 2=(1+r )S +W 2L 2,整理得:L 2=[C 2-(1+r )(W 1L 1-C 1)]/W 2,将其对L 1求导得:∂L 2/∂L 1=-(1+r )W 1/W 2,代入-L 1-η-βL 2-η(∂L 2/∂L 1)=0,得:
()1122111L W r L W ηηβ-⎛⎫=+⎡⎤ ⎪⎣⎦⎝⎭
2.根据经济统计资料,经济周期性波动最大的一般是( )。

A .日用消费品的生产
B .农产品的生产
C .资本品的生产
D .没有一定的规律
【答案】C
【解析】投资过度理论认为,经济衰退的原因不是投资过少,而是投资过多。

投资过多是指生产资本品(和耐用品)部门的发展超过了生产消费品部门的发展。

经济扩张时,资本品(和耐用品)增长的速度比消费品快;经济衰退时,资本品(和耐用品)下降的速度也比消费品快。

因此,资本品(和耐用品)投资的波动造成了经济的波动。

3.根据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实际总供给曲线具有正的斜率是因为( )。

A .技术的变化
B.劳动的跨期替代
C.实际货币余额的变化
D.价格和工资粘性
【答案】A
【解析】实际经济理论假设经济经历技术的波动,这种波动决定了经济将投入(资本与劳动)变为产出的能力。

而且,这些技术的波动引起了就业和产出的波动。

另外,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假设货币在经济中短期也是中性的,即假设货币政策对产出和就业这些实际变量没有影响,认为货币供给是内生的,并且价格和工资具有完全的伸缩性是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假设前提。

4.根据实际经济周期模型,就长期而言,正向技术冲击将()。

A.增加家庭收入和劳动供给
B.增加家庭收入,减少劳动供给
C.减少家庭收入,增加劳动供给
D.以上都不对
【答案】D
【解析】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强调劳动的跨期替代作用,在短期内,正向技术冲击会使人们增加现期劳动投入以代替将来的劳动投入,但是在长期内无法判断劳动供给是否增加。

5.根据实际经济周期模型,正向技术冲击将使()。

A.产量暂时增加
B.产量持续增加
C.产量保持不变
D.以上都不对
【答案】A
【解析】根据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正向技术冲击将使人们增加现期劳动投入,产量增加,但是长期内并不一定。

6.如果人们的消费是上一年可支配收入的80%,自发消费是400万美元,净投资等于上一年资本存量的增加额,每年的资本存量均是当年消费的2.5倍。

则均衡国民收入为()万美元。

A.800
B.1000
C.1500
D.2000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有:C t=0.8Y t-1+400,Y t=C t+I t。

所以Y t=0.8Y t-1+400+I t。

又有:I t=K t-K t-1,K t=2.5C t,所以I t=2.5C t-2.5C t-1=2.5(C t-C t-1)。

亦即:I t=2.5×0.8(Y t-1-Y t-2)=2(Y t-1-Y t-2)。

将上式代入收入恒等式有:Y t=0.8Y t-1+400+2(Y t-1-Y t-2)=2.8Y t-1-2Y t-2+400,均衡时有:Y=Y t-1=Y t-2=Y_。

所以收入恒等式最终可以写成:Y_=2.8Y_-2Y_+400=0.8Y_+400,求得均衡国民收入为:Y_=400/0.2=2000(万美元)。

7.对于实际经济周期模型,短期中()。

A.劳动投入是逆周期的
B.劳动投入是顺周期的
C.消费是逆周期的
D.实际工资是逆周期的
【答案】B
【解析】根据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短期中,劳动投入、消费和实际工资都是顺周期的。

8.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利率上升会导致()。

A.增加就业和生产
B.人们增加闲暇时间
C.企业更多投资
D.失业率上升
【答案】A
【解析】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用实际相对工资来解释利率对就业的影响。

实际相对工资(1+r)W1/W2,利率上升,实际相对工资提高,人们会努力在当前就业并增加劳动时间。

9.根据生命周期假说,消费者的消费对积累的财富的比率的变化情况是()。

A.在退休前,这个比率是上升的,退休后,这个比率是下降的
B.在退休前后,这个比率保持不变
C.在退休前后,这个比率都下降
D.在退休前,这个比率下降,退休后,则会上升
【答案】D
【解析】按照生命周期消费理论,C=aWR+cYL,式中,WR为实际财富,YL为工作收入。

在退休前,C/YL=(aWR+cYL)/YL=c+aWR/YL,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YL 逐渐增加,C/YL则逐渐减少;退休后,消费者没有工作收入,消费使用的全是以前的积累,消费对财富的比例逐年上升。

10.根据新凯恩斯主义的观点,粘性价格和粘性工资存在的原因是()。

A.理性预期
B.货币供给的变化
C.菜单成本以及交错的工资和价格合同
D.完全竞争
【答案】C
【解析】工资粘性是指由于信息不对称、长期工资合同或工会的存在等原因导致工资随市场价格水平的变化而缓慢调整的状态。

价格粘性是指由于信息不对称、菜单成本等原因导致商品价格水平随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化而缓慢调整的状态。

二、名词解释(11~12小题。

每小题5分,共10分。


11.哈罗德“不稳定原理”
答: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经济要达到均衡增长,实际增长率(G A=s/v)必须等于有保证的增长率(或称合意增长率G W=s/v r,其中v r是厂商意愿中所需要的资本-产量比),即G A=G W。

经济活动一旦偏离了均衡增长路径,即实际增长率与有保证的增长率之间一旦发生了偏差,经济活动不仅不能自我纠正,而且还会产生更大的偏离,这就是哈罗德“不稳定原理”。

因为,如果G A大于(或小于)G W,那么边际资本-产出比v就会小于(或大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