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讲义第二章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PPT课件

合集下载

最新2019-原理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PPT课件

最新2019-原理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PPT课件
A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㈡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表现: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实践提供了认识的可能。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练习:单选
1、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 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 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 向的对象…… …… …… …… …… …
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 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 程序和方法…… ……… ……
主体与客体的三层关系
改造与被改造 的实践关系

反映与被反映


的认识关系

需要与被满足 的价值关系
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主要环节
一是确立实践的目 的和实践的方案…
A.是客观世界的的能动反映 B.取决于词语含义的改变
ACD
C.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D.需要借助语言这一物质外壳表达出来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实践 第一次飞跃 认识 第二次飞跃 实践
(一)从实践到认识 (二)从认识到实践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4、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B、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C、认识上“源”和“流”的关系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练习:多选
1、19世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除了书本以 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 与这句话在内涵上相一致的名言还有(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版第二章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版第二章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ppt课件
*必然性即规律性,指的是不依赖于人的 意识而存在的自然和社会发展所固有的客 观规律。
任性不是自由,无知不能获得自由。 自由是有条件的。
认识条件 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
A
B
实践条件
能够将获得的规律性运用于指导实践
认识必然和争取自由,是人类认识 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标,是一个历 史性的过程。
任何实践都是一定历史阶段的具体 实践,由主客观条件制约的自由也必然 是历史的、具体的,超越社会发展阶段、 超越实践能力与实践发展水平的自由是 不可能实现的。
自由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必然与自由的关系贯穿于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始终,并成 为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永恒矛盾,因此也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 永恒动力。
人类在不断追求自由中完善自己,也在不断解决必然与 自由的矛盾过程中实现发展。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的根本要求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为 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
毛泽东指出:“‘实事’ 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 联系,即规律性,‘求’就 是我们去研究。”
最基础的工作在于搞清楚“事实”,就是了解 实际、掌握实情,是进行一切科学决策的唯一可靠 的前提和基础。




关键在于求是,就是探求和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


必须坚持解放思想。
马克思主义关于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 世界的观点有重要意义:
1
2
3
有助于我们 提高认识世界的 能力,在工作中 努力做到主观符 合客观,更好地 处理主观世界和 客观世界的关系。

马原课堂展示——认识世界与改变世界 PPT

马原课堂展示——认识世界与改变世界 PPT
造。 • 认识自然、争取自由是人类认识世界与改
造世界的根本目标。
三.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2.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历史上各名家的自由观 庄子:清静无为,逍遥无恃,追求精神自由,但 陷入宿命论并略显消极。
三.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2.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 康德:不受任何外物决定,服从自身的善良意志。
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核心是改造世界 观。
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辅相成、相 互促进、缺一不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9
三.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1.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辩证关系
(2)既改造客观世界又改造主观世界
改造主观世界,关键 是要牢固树立正确的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 值观,牢固树立为党 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 斗的信念。
“在新的世纪里,我国的现 代化事业将更加发展,建设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 加完善。在这一伟大的创造 性事业中,人文社会科学与 自然科学是“车之两轮” “鸟之两翼”,具有同等重 要的地位,同样是科教兴国 战略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 分。”
三.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1.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辩证关系
(2)既改造客观世界又改造主观世界 • 改造客观世界——改造自然世界,改造社会。 • 改造主观世界——改造人们自己的认识能力、改
三.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2.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改
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从必然走向自 由的过程。 • 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人类在客观世界面 前所处的两种不同的社会活动状态从必然 王国到自由王国是永无止尽的。
三.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2.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1)自由和必然的辩证关系 • 自由——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课件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课件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再认识 再实践
实践
认识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是 指人们的认识过程既不是封闭式的 循环,也不是直线式的前进,而是 螺旋式的曲折上升运动。这个运动, 从形式上看,表现为认识和实践的 反复循环;从内容上看,实践和认 识之每一循环,都比较地进到了高 一级的程度。
52
2、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
➢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 不是一次完成的
78
二 、 真理的检验标准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 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 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 问题
79
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真理的本性 实践的特点
80
主观 认识
实践
客观 效果
相符
真理
不符
谬误
81
82
(二)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13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是什么?
认识是什么?如何理解认识的 本质?这是认识论中的核心问题, 也是一切认识论理论都要探讨和 回答的问题
14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 识的不同回答
唯物主义 反映论
唯心主义 先验论
15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唯物主义反映论
34
概念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汽车
35
判断
判断是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回答 苹果是水果
西红柿不是水果
36
推理
推理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由已有判断推出新判断 的思维形式
所有学生都要参加考试, 王强是一名学生, 所以王强一定要参加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PPT课件
反对主观主义有两个方面,即 反对教条主义和反对经验主义。教 条主义,就是只知道马克思列宁主 义的词句,不从具体情况出发来运用,它 使我国的革命遭受过失败和挫折。经验主 义,就是只看到一些具体实践,只看到一 国一地一时的经验,没有看到马克思列宁 主义的原则。
30
二、认识运动的基本规 律
㈠由实践到认识——第一次飞 5.跃非理性认识的作用
• 从形平式上上。看,认识运动表 现为认识和实践的反复循 环。
• 从内容上看,实践和认识 之每一循环,都比较地进 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38
二、认识运动的基本规 律
㈢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3.认识运动的前进上升性
循环往复 以至无穷
再认识 再实践 认识 实践
39
二、认识运动的基本规 律
㈢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4.遵循认识运动规律
外 感性认识的形式貌:的能动反映。
• 感觉——人脑通过不同感觉器官对客 观事物 个别外部性状的反映。
• 知觉——人脑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 对客观 事物多方面性状的完整反映。
18
• 表象——人脑在感觉和知觉后留下的
二、认识运动的基本规 律
㈠由实践到认识——第一次飞 1.跃感性认识 • 感性认识具有直接性、具 体性特点。 • 感性认识具有表面性局限。
人的实践不同于 动物的本能,是有意 识的自觉能动活动, 有先期理论认识的指 导。
10
一、认识的基础和本质
3.认识的本质
⑴在认识本质问题上的不同派 别
不可知论
可知论
先验论 反映论
被动反映论 能动反映论
11
一、认识的基础和本质
3.认识的本质
⑴在认识本质问题上的不同派 别
能动反映论 认识是在实践基 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 动反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PPT课件
100
3、正确看待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 和非理性因素
☆非理性因素主要是指认识主体的情感、意 志、欲望、动机、信念、习惯、本能等意识 形式。
☆ 人的认识过程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协 同起作用的结果。
☆ 非理性因素对于人的认识活动和人的认识 能力的发挥具有激活、驱动和控制作用。
101
案例:杨玄感的故事
隋炀帝 杨玄感 洛阳 潼关 弘农:杨智积 《孙子兵法》:主不可怒而兴兵,将不可 愠而致战
102
意志对认识活动的影响
著司 《马 史迁 记矢 》志
不 渝
103
想象对认识活动的影响
莱特兄弟由天上的飞鹰想到了飞机
104
直觉、灵感对认识活动的影响
天才,就是百分 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 分之一的灵感。
105
(二)从认识到实践
• 说明:人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象还能 进一步揭示事物的本质
• 案例:孟德献刀 • 董卓 • 汉帝 • 司徒王允 • 曹操
79
案例:大水坑变成了“聚宝盆” ——裴明礼的故事
• 说明:人不仅能反映事物的现在,而且 能够进一步揭示事物的过去和未来。
80
81
82
• 说明:人不仅能够反映现实中的事物, 耐用能够塑造出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事物
90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
维形式。
水果
91
判断是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 定的思维形式。
苹果是水果。 西红柿不是水果。
水果
92
推理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由已 有判断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帝国主义是反动派 帝国主义是纸老虎
93
泰勒斯测金字塔
• 日晷仪——其他事物——金字塔

02马原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44).ppt

02马原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44).ppt

要点
•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
的基本的观点 • 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 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 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 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结Hale Waihona Puke 记事算盘电脑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1)认识产生于变革对象的实践 (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3)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辩证关系: 直接经验是源, 间接经验是流
名人名言
“社会一旦有技术 上的需要,这种 需要就会比十所 大学更能把科学 推向前进。”
——恩格斯 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名人名言
“不登高山, 不知天之高也;
不临深溪, 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 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假如我能比别人望得 更远些,那是因为我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从书本上得到的间 接经验是否也是通 过实践得到的
直接经验 间接经验在别人那里,
也是直接经验,间接经
间接经验 验也是宝贵的。
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 唯一标准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1. 实 践 关 系 : 改 造 与 被 改 造 的 关 系 ( 这是实践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本质关系 )
2.认识关系: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这 是认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本质关系 )
3.价值关系: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利益 关系
4.审美关系:主体在改造和认识客体中 得到的美感。
认识系统中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古希腊最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感 官就像蜡块,外物在蜡块上印下的痕迹就是感觉, 它是以是否同外界物相符合为标准的。亚里士多 德虽然认为感官有认识能力,但这只是潜在的感 觉,只有当现实的感觉对象作用于感官时,才可 能产生现实的感觉。因此,人的认识过程中是被 动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课件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课件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8
1、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 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主体: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 活动的人。 客体: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 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9
1、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20
2、辨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 不同回答
二者虽都坚持反映论,但有着性质区别。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 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成 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部对象。其缺 陷是: 一是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不了解实践 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二是看不到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不了解认识的辨证性质。

26
2、从认识到实践

理论对实践的依赖: 一是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会变成巨大 的物质力量。 二是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 检验和发展。
27
2、从认识到实践

实现由理论向实践飞跃的条件: 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 相结合; 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需要经过一定的中介 环节; 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为群众所掌握; 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

22
3、关于认识的本质
把握认识的本质,必须研究认识活动和过程的构 成要素 基本要素:认识主体、认识客体、实践和意识。 认识的本质: 是认识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于认识客体的选择 性反映和创造性重构的意识活动和过程。 即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反映论,是以实践为基础 的反映论,是辨证的能动的反映论,是具有创造 性的反映论。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 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不是社会 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认识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排除谬误,获得真理,并 在真理的指导下不断地改造世界。
——反对“多元真理论”或“主观真理论”。
二、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
价值标准:是指主体的客观需要和利益在人的价值关系和 价值活动中,具有尺度的性质和功能。
2、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的 基本内容。
(二)从认识到实践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三,真理与价值在实践中的辨证统一 第三 节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都是实践活动的目标
相互
一定实践
贯通
真理
具体的 条件下的


相对统一

相互
价值
表 现
引导
具体的
历史的
统一
实践
历史的
实践基础 上
不断发展
标准
的统一
三、价值观念与价值评价
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过程中和在具体的 环境中形成的有关价值的观点、看法和态度 含 义 进行价值评价和选择的内在依据,价值标准是核心
价 值
第二章 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
本章揭示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 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 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它把科学 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运用 于认识论,使认识论成为真正科学的 认识论。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第(一一节)从实认践识到的认本识质及感规性律认识和理性认识

标准
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符合客体本质和 规律:基础
方法论 原则
主体性
实践性
科学性
四、
(1)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人 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符合。
(2)检验标准,必须是能够把主观 认识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的“桥梁”。
(3)实践且只有实践:它是人们以一定的思想理论作指导的、 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又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会产生 客观实际的结果。 (4)实践能把主观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照,从而确定主观 同客观是否符合。
(1)真理原则:是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 和改造世界(包括人自身),追求和服从真理。
(2)价值原则:就是人总是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要去认 识和改造世界,使世界适合人的生存和发展。
人的 实践 活动
真理 原则
价值 原则
客体性
条件性 统一性
主体性
目的性 多样性
3、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区别
形成于实践活动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具有两重性,即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第三节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我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 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不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实出发。
——“实际”是客观的、全面的,又是现
1、这次飞跃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
(1)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 发展。
(2)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达到改造世 界的目的。
2、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需要具备一定的 条件:
(1)理论要同具体实践相结合,化为指导 实践的具体观念。
(2)理论付展变化着的。
2、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 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反对主观
主义。
3、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理论联系实际。
(二)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1、含义:“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
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规律性,
(3)理论要为群众所掌握,真正化为群众 的意志和行动。
(4)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还需要一系 列的中间环节。
(三)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2、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根源于主观和客观的矛盾。 3、认识的无限上升性。人类认识是一个螺旋式上升 的运动过程。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
群众路线的理念依据,是我们党群众路线的认识方 法、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重要的哲学基础。

主体历史方位感
价值本位意识



社会秩序意识 社会规范意识 价值实践意识
特 征
社会历史性 群体性 评判定向性 规范性
含义 主体对客体满足自己需要的属性作评判表态度
揭示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的价值关系
特点
主体通过体验把握客体能否满足需要
以特定价值词进行评判

值 评
满足主体需要: 出发点,前提
合理性
利于主体生存发展
(1)要勇于实践,深入调查研究,获得丰富的、可靠的感 性材料,这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
(2)要充分发挥认识主体的能动性,经过头脑的思考作用, 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的提炼和加工:去 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二)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之中是认识运动的第二次飞 跃。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特征,就是把人的感觉、观念、 意识看作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
2、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过程。 主体是具有复杂结构和进行活动的社会性的人。 反映和创造是人类认识功能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3、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 的。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 并作为全部认识论的基础,把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 最重要的是实践关系。认识是主体通过实践积极能动
“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
实际出发,根据实际发生的新情况、新问题去寻找
新答案,创造新理论。
2、实事求是是融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
唯物史观为一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①坚持了唯物主义。
②坚持了辩证法。
③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④体现了自由和必然的统一。
地反映客体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的观点和辩证 法的观点,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以实践为基础 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的观点,实现了认识论的 伟大变革。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从实践到认识,即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 达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3、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有一定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