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递归T_S模糊模型及其辨识方法

合集下载

一种新的T-S模糊模型辨识算法

一种新的T-S模糊模型辨识算法

p a tc b l yo h smeh d i d mo sr tdb h i lt nr s l o o —e kn a u n c aa r cia i t fti to s e n tae ytesmuai e u t f xJ n i sg sfr a ed t i o B
a o i e rs se nd a n nln a y t m. Ke r y wo ds:f z rii ns uz y cuse i g,T— u z d l uz y i n ii a i n uz y pa tto ,f z l t rn S f z y mo e ,f z de tfc to
第 9卷 第 4期 21 00年 8月
江 南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J u n l f in n nUnv ri ( au a ce c i o ) o r a a g a ie s y N t r l in eEdt n oJ t S i
Vo . No. 19 4 Aug 201 . 0
件 参数 , 小二 乘 法对模糊 模型 的后件 参数 进行 辨识 。 用 B xJnis 气炉数 据 和 一个 非 线性 最 应 o.ekn 煤
系统进行仿 真 实验 , 结果证 明 了该 方 法的有 效性 与 实用性 。
关键 词 :模糊 划分 ; 糊 聚类 ; — 糊模 型 ; 模 T S模 模糊 辨识 中 图分 类号 :P2 3 文献标 识码 : 文 章编号 :6 1—7 4 (0 0)4—0 6 T 7 A 17 17 2 1 0 4 6—0 5
为解 决多维 模 糊 推 理 过 程 中推理 规 则 过 于 庞 大 的问题 ,9 5年 T k g—u e o 出 了 T S 18 aai gn 提 S — 模糊 模

T-S模糊模型

T-S模糊模型

传统模糊系统:
变量模糊化 糊值
逻辑推理 解模糊化

T-S 模糊模型:
系统模型模糊化 逻辑推理 解模糊化
线
性函数
如图用3条线性规则逼近原函数。输入-输出对的数据已知,这
里假定只有1个输入变量,它被划分为3个模糊集合,即大、中、 小。可描述的规则如下:
Y R1
R3
R2 X
4 4.5 7.0 8.5 10
反模糊化 工业控制中广泛使用的反模糊方法为加权平均法,则可得整个系统的
状态方程为:
例:假设已知三条T-S模糊规则,分别为R1、R2、R3,如下:
R1: if x1 is mf1 and x2 is mf3 then y1=x1+x2;
R2: if x1 is mf2 then y2=2x1; R3: if x2 is mf4 then y3=3x2。 其中模糊集合mf1、mf2、mf3、mf4的隶属函数,都视为简单
4
7 8.5
T-S 模糊模型的基本做法是用线性状态空间模型作为后件来表
达每条语句所表征的局部动态特性,则全局的模糊模型就由这 些线性模型通过隶属函数综合而成,全局模型是一个非线性模 型,利用模糊逻辑系统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就可以逼近一个复 杂的非线性系统,而且能够对定义在一个致密集上的非线性系 统做到任意精度上的一致逼近。 T-S 模糊模型的模糊关系 模糊控制规则是一个多条语句,它可以表示为U×V上的模糊子 集,即模糊关系R:
u4 3w)1*按y1加w1w权2w*平2y均2w法3w3(* yw3tav0.e0r9)3705计.0*91算3775总0.输20.*2出240:.307.3575*15 17.972
T-S模糊模型用于倒立摆模糊控制

模糊推理T-S解析

模糊推理T-S解析
yk=p0k+p1kx1+p2kx2+...+pmkxk.
matlab中sugeno常用的去模糊化函数为:wtaver(加权取平 均)和wtsum(加权求和)
对y=x2进行拟合
• 在matlab编辑窗口,中输入fuzzy或者在左下角找到star按 钮找到
• FIS模糊控制工具箱 • 在file中选到fis——sugeno用T—S模型对y=x2进行拟合
• 前面选择了5条高斯函数对论域进行分段,对输出y也就有 5条直线进行拟合:
• y1=4x
[4 0]
• y2=6x-8
[6 -8]
• y3=10x-24
[10 -24]
• y4=14x-48
[14 48]
• y5=18x-80
[18 -80]
• 中括号中的数为Params对应yi的系数
点击edit—Rules添加模糊规则
点击input,将name改成x,点击output改成y,在file中选择 export to workspace保存为quater
在edit中选择x的隶属度函数为gaussmf(选择条数为5),并设置range 为【0 10】点击左边黄色的x,选中每一天高斯曲线,将名字改成如下;
点击右边的y对输出进行设置,首先将输出变量名字 改成如图中所示。然后选择Type为linear对Params 进行设置,这是T-S模型需要的拟合直线系数
关于T-S推理
简介
• T-S模型是Takagi和Sugeno提出的非线性复杂系统模糊建 模中的一种典型的模糊动态模型:
• 其前提部是依据系统输入、输出间是否存在局部线性 关系来进行划分;
• 其结论部是由多项式线性方程来表达,从而构成各条 规则间的线性组合。

基于智能优化算法的T-S模糊模型辨识

基于智能优化算法的T-S模糊模型辨识
p r o dd e d . Fi n a l l y,t h e d e s c r i b e d me t h o d s a r e a p p l i e d t o t h e mo d e l i n g o f a n o n l i n e a r d y n a mi c s y s t e m ,a n d t h e s i mu l a t i o n r e s u l t s a r e a n a l y z e d i i f d e t a i l . Th i s p a p e r p r o v i d e s a n o p p o r t u n i t y f o r a f u r t h e r u n d e r s t a nd i n g o f t h e e f f e c t s o f t he s e me t h o d s o n t h e p r o c e s s o f p a r a me t e r s o pt i mi z a t i o n i n f u z z y mo d e l i n g .
文章编号 : 1 0 0 1 5 0 6 x( 2 0 1 3 ) 1 2 2 6 4 3 — 0 8
网址 : www . s y s e l e . c o n r
基于智能优化算法 的 T — S模 糊 模 型 辨 识
刘 福 才 ,窦金 梅 ,王 树 恩
( 燕 山大学 工业 计算机 控 制工 程 河北省 重 点实验 室 ,河北 秦 皇 岛 0 6 6 0 0 4 )
第3 5卷
第 1 2 期
系 统 工 程 与 电子 技 术
S y s t e ms En g i n e e r i n g a n d El e c t r o n i c s

非线性网络控制系统的T-S模糊建模及控制

非线性网络控制系统的T-S模糊建模及控制

第2章非线性系统的T-S模糊建模实际的工程应用中,不存在理想的线性系统,系统多具有强耦合,非线性,时滞,干扰等实际特性,这使得对系统的建模和控制存在一定难度。

现代控制理论对系统建立状态空间模型的方法,是把原有的系统在平衡位置附近或要求的位置附近近似建立其理想线性状态空间模型,从而利用线性系统理论方法对模型设计所要求的性能指标的控制器,然后把针对线性系统设计的控制器应用于原有系统。

然而,对非线性系统建立单一的线性模型,用针对线性模型设计的控制器去控制原有系统,这在本质上是存在缺陷的,因为原有系统大多不是线性系统,即建立的线性模型和实际系统存在~定差别。

T-S模糊模型是~种用分段线性模型来逼近非线性系统的方法,这使得T-S模糊模型比单一的在平衡位置附近建立的理想线性模型更加逼近原有系统,这是T-S模糊模型的逼近过程更加详细的结果。

在原有系统的线性过程明显的位置建立线性模型,比建立单一的线性模型更加贴近原系统。

前件参数可以在不同位置采用不同的隶属度函数,后件参数采用线性函数形式,这种多线性子模型来逼近原系统的方法,可以方便的在不同位置设计不同的控制器,最后通过隶属度函数加权融合输出,得到模糊控制器,在系统不同的运行状态实行不同的控制策略。

T-S模糊模型的逼近程度主要依靠于隶属度函数的选取和后件参数的辨识。

本章首先介绍T-S模糊模型的辨识方法,再对二级倒立摆系统进行运动分析,得到非线性运动方程的表示形式,在不同位置近似得到不同线性子模型,最后通过隶属度函数平滑连接起来,得到二级倒立摆系统的T-S模糊模型,并针对每个子系统设计LQR控制器,同样通过隶属度函数平滑连接,得到模糊控制器。

2:l非线性系统的T_S模糊模型辨识非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为:竞(r)=厂(x(f))+g(x(r))”(f),.,、y(f)=办(x(r))其中,厂(x(f))表示系统状态响应,为非线性函数,g@(,))”(,)表示作用于系统的控制器,根据需要,可以是PID控制器、LQR控制器、模糊控制器等。

T-S模糊模型

T-S模糊模型

w 1 w 2 w 3
0 . 0 9 0 . 2 0 3 . 37 75 5
B 14
T-S模糊模型用于倒立摆模糊控制
1 倒立摆模型的局部线性化 当倒立摆的摆角和摆速很小时,其模型可进行线性化,从而 可实现基于Sugeno模糊模型的倒立摆模糊控制。 倒立摆的动力学方程为:
x 1x2 x 24/3lg amx1 l4/3la amul
B 6
T-S 模糊系统模型模糊化
设非线性系统为:
其中x是状态变量,u是输入变量, F,f,g 是光滑的非线性函数。 T-S 模糊模型是由一组“IF-THEN”模糊规则来描述非线性系统,每 一个规则代表一个子系统,整个模糊系统即为各个子系统的线性组合 。
式 中 M i j是 模 糊 集 合 , ( A I, B I) 是 第 i个 系 统 相 应 的 系 数 矩 阵 , z i( t) 是 前 件 变 量 。
B 5
T-S 模糊模型的基本做法是用线性状态空间模型作为后件来表 达每条语句所表征的局部动态特性,则全局的模糊模型就由这 些线性模型通过隶属函数综合而成,全局模型是一个非线性模 型,利用模糊逻辑系统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就可以逼近一个复 杂的非线性系统,而且能够对定义在一个致密集上的非线性系 统做到任意精度上的一致逼近。
y1=x1+x2=17
2)运用求积法 w1=mf1(12)*mf3(5)=0.25*0.375=0.09375; w2= mf2(12)=0.2; w3=mf4(5)=0.375
B 13
3)按加权平均法(wtaver)计算总输出:
u 4 w 1 * y 1 w 2 * y 2 w 3 * y 3 0 . 0* 9 1 0 . 3 2 7 * 2 7 0 . 3 4 5 * 1 7 1 5 . 9 5 7 7

基于T-S模型的模糊辨识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基于T-S模型的模糊辨识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基于T-S模型的模糊辨识方法及其应用研究随着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复杂系统被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这些系统的复杂性使得传统的模型预测和控制方法难以胜任。

模糊辨识方法作为一种新兴的非线性系统建模和控制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基于 T-S 模型的模糊辨识方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将系统的状态空间划分为一系列的子空间,并通过构建模糊规则来实现系统的建模。

一、T-S 模型简介T-S 模型是由 Takagi 和 Sugeno 在 1985 年提出的,它是一种特殊的前向神经网络。

T-S 模型是基于线性子模型的一种混合系统建模方法,它将非线性系统划分为一系列的线性子模型,并在每个子模型上进行线性建模,然后将所有的线性子模型通过模糊规则进行组合,从而得到一个全局的非线性模型。

在T-S 模型中,每个子模型包含了一个线性输出和一组参数,这些参数通过模糊规则进行调节。

T-S 模型的主要优点是可以有效地处理非线性系统,并且可以对系统中的不确定性进行建模和控制。

二、T-S 模型的模糊辨识T-S 模型的模糊辨识通常包括以下五个步骤:1. 确定 T-S 模型的结构:包括模糊集的选择、模糊规则的生成、模糊子系统的数量等。

2. 确定模糊子系统的参数:包括模糊规则的隶属度函数、模糊子系统的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模糊子系统的权重系数等。

3. 构建初始模型:通过 T-S 模型的线性化方法得到初始模型。

4. 模型训练和优化:通过仿真和实验数据的反馈,利用最小二乘法、遗传算法等方法对模型进行优化。

5. 模型验证和应用:对模型进行验证并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

如控制、诊断等领域。

三、应用案例基于 T-S 模型的模糊辨识方法已经应用于许多领域,如控制、诊断、故障检测等。

下面以控制领域中的应用为例。

某工厂生产过程中需要对裁切机进行控制,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但是由于生产过程中存在各种不确定性,传统的PID 控制方法不够精确。

因此,研究人员采用了基于 T-S 模型的模糊辨识方法来建立控制模型。

T-S模糊模型

T-S模糊模型

X
Y
R1
1
R3 R2
4 4.5 7.0 8.5 10
small
middle big
X
4
7
8.5
10
R1 If x 是
big
4 10
Then y = 0.2x + 9
7
R2 If x 是
R3 If x 是
small
0
Then y = 0.6x + 0.2 Then y = 1.2x - 3
middle
i ( z (t ))表示z (t )属于M i的隶属函数,同时也表示第i条规则的试用度.
反模糊化
工业控制中广泛使用的反模糊方法为加权平均法,则可得整个系统的 状态方程为:
例:假设已知三条T-S模糊规则,分别为R1、R2、R3,如下: R1: if x1 is mf1 and x2 is mf3 then y1=x1+x2; R2: if x1 is mf2 then y2=2x1;


If X为 small and Y为 small then Z -x y -3
If X为 small and Y为 big then Z x y 1
If X为 big and Y为 small then Z -2y 2
If X为 big and Y为 big then Z 2x y 6
传统模糊系统: 变量模糊化 T-S 模糊模型: 系统模型模糊化 逻辑推理 解模糊化 线性函数 逻辑推理 解模糊化 模糊值
如图用3条线性规则逼近原函数。输入-输出对的数据已知,这里假定 只有1个输入变量,它被划分为3个模糊集合,即大、中、小。可描述的 规则如下:

T-S模糊控制

T-S模糊控制

T-S模糊控制
⼀型T-S模糊系统是表⽰光滑⾮线性系统的有⼒⼯具。

⼀般地,两种⽅法可以获得⼀型T-S模糊模型。

第⼀种⽅法主要基于系统的输⼊-输出数据,并运⽤系统辨识算法获得⼀型T-S模糊模型。

当⽆法获得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系统的输⼊-输出数据⼜可以获得时,主要采⽤这⼀⽅法。

第⼆种建模⽅法主要适合于⾮线性系统数学模型已知的情形。

当⾮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已经被建⽴,
运⽤扇区⾮线性法或局部近似⽅法可以获得期望的⼀型T-S模糊模型。

反馈控制器--状态反馈控制器,静态输出反馈控制器,动态输出反馈控制器,基于观测器的状态反馈控制器PDC策略的主要思想是模糊控制器与模糊系统分享相同的前提⾪属函数
闭环系统(带控制器)
PDC失效--当⼀型T-S模糊系统的模糊权重包含不确定信息时,PDC策略将失效。

模糊控制3 TS Fuzzy System

模糊控制3 TS Fuzzy System
2 1 如图5所示,这里 w 和 w 分别代表 L1 和 L2 的权值。
x(k + 1) = ∑ w Ai x(k ) / ∑ w
i i =1 i =1
l
l
i
图5 模糊系统的响应曲线
22
[例5]在上述已知模糊系统中,如果
1.503 −0.588 A1 = 1 0
1 −0.361 A2 = 1 0
S 22:若y(k)是( A2 and C 2 ),则
2 y 22 (k + 1) = (2.256 − 1.120k12 ) y (k ) + (−0.361 − 1.120k 2 ) y (k − 1)
模糊模型的总的输出为
w11 y11 (k + 1) + w12 y12 (k + 1) + w21 y 21 (k + 1) + w22 y 22 (k + 1) y (k + 1) = 17 w11 + w12 + w21 + w22
27
[例6]对于例2中的模糊系统,加入了标准方差为0.5的高斯白噪声, 并假定模型的前提结构和前提参数同原系统相同。采用200组输 入输出数据进行结论参数的辨识,得到如下结果:
28
图8绘出了含有噪声的输入输出数据、原始的结论和辨识 结论。如果这组数据中不含有噪声,那么辨识出来的模 型和原模型完全相同。
图8 原始数据和辨识的结果
29
2、前提参数的辨识
模糊辨识算法中,涉及到3类隶属函数,都是由分段直线组 成的。它们是small, medium, large如下图所示。
图9 3类隶属函数的形式 图9中的 P1 , P2 , , P8 等是前提参数,表示各类隶属函数的 转折点,对应的隶属度是1或0,模糊子集small和large有 2个前提参数待辨识,medium有4个前提参数待辨识。

模糊T-S型系统课件

模糊T-S型系统课件

①加权求和法(简称wtsum)
设第i条规则输出的结果为ui,它的权重为wi,则总输出为:
U wi ui w1u1 w2u2 ...... wmum
i 1
m
其中:wi----第i条规则在总输出中所占分量轻重的比例(权重) ②加权平均法(简称wtaver)
U
wu
i 1 m
k、p、q、r----常数(根据系统的大量输入-输出数据,经过辨识确 定的)
⑵计算系统输出U的两种方法
用n条模糊规则描述系统时,假设一组具体输入的数据xi,它一般会 与多个F集合相关,设激活了m条模糊规则,即 0阶T-S型模糊推理:Ri: if x1 is A1i and x2 is A2i ,then ui=ki 1阶T-S型模糊推理: Ri: if x1 is A1i and x2 is A2i ,then ui=pix1+qix2+ri (i=1、2、3……n) 当xi激活m条模糊规则时,输出结论将由这m条规则的输出ui决定。
w第i条规则在总输出中所占分量轻重的比例权重加权平均法简称wtaver的两种方法为调节每条规则的权重常加入一个认定权重的人为因子r设计人员认为第i条规则在总输出中的权重对每条规则的权重用r进行调节
4.3 T-S型模糊推理
Mamdani模糊推理特点:输出是模糊量→清 晰化处理→清晰量。过程烦琐,并具有随意性, 对模糊量进行数学分析不方便。
1985年,日本学者Takagi和Sugeno提出了
一种新的模糊推理模型----T-S型模糊推理模型。
4.3.1 双输入、单输出系统的T-S型模糊推理模型
1、T-S型模糊推理
Mamdani型模糊推理: 大前提:if x1 is A1 and x2 is A2 ,then u is U 小前提:x1 is A1* and x2 is A2* ———————————————————— 结论:u is U*

T-S模糊模型

T-S模糊模型
T-S模糊模型
姓名:赵京辉 学号:14721501
传统模糊系统的基本思想 一种基于规则的控制,通过语言表达的模糊性控制规则来实现 对难以精确描述系统的控制,在设计中不需要建立被控对象的 精确数学模型.
T-S 模糊模型的基本思想 T-S 模糊模型是将正常的模糊规则及其推理转换成一种数学表达 形式。本质是将全局非线性系统通过模糊划分建立多个简单的 线性关系,对多个模型的输出再进行模糊推理和判决,可以表示复 杂的非线性关系.
(
z(t
))
M
i 2
(
z(t
))
...
M
i p
(
z(t
))
i (z(t))表示z(t)属于M i的隶属函数,同时也表示第i条规则的试用度.
反模糊化
工业控制中广泛使用的反模糊方法为加权平均法,则可得整个系统的 状态方程为:
例:假设已知三条T-S模糊规则,分别为R1、R2、R3,如下: R1: if x1 is mf1 and x2 is mf3 then y1=x1+x2; R2: if x1 is mf2 then y2=2x1; R3: if x2 is mf4 then y3=3x2。 其中模糊集合mf1、mf2、mf3、mf4的隶属函数,都视为简单的
T-S 模糊模型的基本做法是用线性状态空间模型作为后件来表 达每条语句所表征的局部动态特性,则全局的模糊模型就由这 些线性模型通过隶属函数综合而成,全局模型是一个非线性模 型,利用模糊逻辑系统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就可以逼近一个复 杂的非线性系统,而且能够对定义在一个致密集上的非线性系 统做到任意精度上的一致逼近。
1 0.8 little
0.6
0.4
0.2
0

模糊推理方法[整理版]

模糊推理方法[整理版]

几种典型的模糊推理方法根据模糊推理的定义可知,模糊推理的结论主要取决于模糊蕴含关系),(~Y X R 及模糊关系与模糊集合之间的合成运算法则。

对于确定的模糊推理系统,模糊蕴含关系),(~Y X R 一般是确定的,而合成运算法则并不唯一。

根据合成运算法则的不同,模糊推理方法又可分为Mamdani 推理法、Larsen 推理法、Zadeh 推理法等等。

一、Mamdani 模糊推理法Mamdani 模糊推理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推理方法,其模糊蕴涵关系),(~Y X R M 定义简单,可以通过模糊集合A ~和B ~的笛卡尔积(取小)求得,即)()(),(~~~y x y x B A RMμμμΛ= (3.2.1)例 3.2.1 已知模糊集合3211.04.01~x x x A ++=,33211.03.05.08.0~y y y y B +++=。

求模糊集合A ~和B ~之间的模糊蕴含关系),(~Y X R M 。

解:根据Mamdani 模糊蕴含关系的定义可知:⎥⎥⎥⎦⎤⎢⎢⎢⎣⎡=⎥⎥⎥⎦⎤⎢⎢⎢⎣⎡=⨯=1.01.01.01.01.03.04.04.01.03.05.08.0]1.03.05.08.0[1.04.01~~),(~ B A Y X R MMamdani 将经典的极大—极小合成运算方法作为模糊关系与模糊集合的合成运算法则。

在此定义下,Mamdani 模糊推理过程易于进行图形解释。

下面通过几种具体情况来分析Mamdani 模糊推理过程。

(i) 具有单个前件的单一规则设*~A 和A ~论域X 上的模糊集合,B ~是论域Y 上的模糊集合,A ~和B ~间的模糊关系是),(~Y X R M ,有大前提(规则): if x is A ~then y is B ~小前提(事实): x is *~A结论: y is ),(~~~**Y X R A B M =当)()(),(~~~y x y x B A RMμμμΛ=时,有)()}()]()({[V )]}()([)({V )(~~~~Xx ~~~Xx ~***y y x x y x x y BB A AB A AB μωμμμμμμμΛ=ΛΛ=ΛΛ=∈∈ (3.2.2)其中)]()([V ~~Xx *x x AA μμωΛ=∈,称为A ~和*~A 的适配度。

递归T-S模糊模型的神经网络

递归T-S模糊模型的神经网络

模糊模型与神经 网络的结合在系统辨识 中得 到 广泛应用 , 这样既 克服 了模糊 建模方 法缺乏 学习 能 力、 辨识过程复杂 、 模 型参数 优化难 以设 定 的缺 点 , 又充分发挥 了神经网络较强 的 自学 习和优化能力 的 优点。前 向网络 ( F N N) 和递归 网络 ( R F N N) 是模糊 神经网络 的两大分支 。其 中, T — s 模糊模型的神经
5 7 8

£ 自 动
化 及
仪 表
第 4 0卷
递归 - I " 一 S模 糊 模 型 的神 经 网络
宋 春 宁 刘 少 东
( 广 西 大 学 电气 工 程 学 院 , 南宁 5 3 0 0 0 4 )
摘 要 在 常规 T - s 模 糊 神 经 网络 的基 础 上 加 入 动 态 递 归 元 件 , 提 出 了递 归 T — s模 糊 模 型 的 神 经 网络 。
Y =

∑( p 柚+P l l+‘ ・ ’+ P k z ) a /∑






过该 节 点 , 把 输入 向量 的值 传到 下一 层 。 b .第 二层 作 用 是计 算 上 层 节 点传 递 值 的隶
属 度 函数 。

∑( p 舯+P l+… + l P k m ) / a
于集 合 y中 , 在集 合 cR 上 的所 有 的连 续 实 函
式 中
—— 模糊 子集 ; m — — 规则 的数 目 ; R —— 第 条 模糊 规则 ; y , —— 第 条 输 出规则 。
数s 和 任 何 >0 , 都 可 以找 到 f<Y , 并且 下式 成
规 则 的前 提参 数 。在参数辨 识 中采用 动态反 响传

T-S模糊模型的辨识

T-S模糊模型的辨识

两类T-S 模糊模型的建模方法T-S 模糊模型的辨识有两种方法:通过运动方程建立T-S 模糊模型和通过输入输出 数据利用模糊C 均值聚类算法、最小二乘法、遗传算法等拟合算法辨识模型参数。

1. 通过运动方程建立T-S 模糊模型。

这种方法首先要对系统进行运动分析,然后得到运动状态的状态空间形式(非线性),再利用T-S 模糊模型分段近似,得到系统的T-S 模糊模型。

实例:一级倒立摆系统的模型建立[模糊控制系统的设计及稳定性分析P45]现在利用一般的线性化方法构造局部模型。

假设系统的真值模型为:()()x f x g x u =+ (1) 其中x 是系统的状态变量,u 是系统的输入,(),()f x g x 均是关于x 的非线性函数。

为了方便,记(,)()()F x u x f x g x u ==+ (2) 将(,)F x u 在工作点00(,)x u 用泰勒级数展开法可得:00000,000(,)()|()|()...x x x x u u u u F Fx F x u F x u x x u u x u ====∂∂==+-+-+∂∂ (3) 上式中00000(,)()()F x u f x g x u =+,记00|x x u u F A x ==∂=∂,00|x x u u FB u ==∂=∂,并忽略式(3)中的高次项得:0000((,))x Ax Bu F x u Ax Bu =++-- (4)1.1若00(,)(0,0)x u =且是系统的平衡点,则00(,)(0,0)0F x u F ==,此时可得平衡点00(,)(0,0)x u =处的一个局部线性化模型x Ax Bu =+ (5) 其中0000|x x u u F A x ====∂=∂,0000|x x u u FB u ====∂=∂。

1.2若00(,)x u 既不是平衡点,又不满足00(,)(0,0)x u =,我们采用下面的线性化方法。

规则递归T-S模糊模型及其辨识方法

规则递归T-S模糊模型及其辨识方法
u i g a f z y c u t rn l o ih t a a e n t efrn t e g h o h u e sn u z l s e i g a g rt m h tb s s o h ii g s r n t ft e r l ,wh l a a t r i p r me e s e o h c n e u n n h e u so r c iv d b n i t g a e d n iia i n m e h d t a ft e o s q e t a d t e r c r in a e a h e e y a n e r td ie t c t t o h t f o
( 安理 工大 学 自动化 与信 息 工 程 学 院 ,7 04 ,西 安 ) 西 108
摘 要 :针对传 统 T S模 糊模 型不 能较好描 述 系统 时 变特性 的 问题 , 出了一种 基 于递 归策略 的动 — 提 态 T S模 糊模 型及 其辨 识 方 法.规 则递 归 r S模 糊模 型 在传 统 T S模 糊模 型 基础 上 , _ r . _ 增加 了具 有
f i g sr n t . Th s t e frn srn t f a r l a is d n mial n rc r iey a d i n te g h r u , h iig te g h o u e v re y a c l a d e u sv l , n y
efc iey d s rb s t e d n m i p o e s o h y tm. I r e o ma e TFM _ fe t l e cie h y a c r c s ft e s se v n o d rt k RR a e r h s fwe r lsa d g o e eaia in c p b l is p rm ee s o h n e e e t o ue a e a h e e u e n o d g n r l t a a i t , a a t r ft e a t c d n fa r l r c iv d z o ie

模糊推理T-S

模糊推理T-S
关于T-S推理
简介
• T-S模型是Takagi和Sugeno提出的非线性复杂系统模糊建 模中的一种典型的模糊动态模型: • 其前提部是依据系统输入、输出间是否存在局部线性 关系来进行划分; • 其结论部是由多项式线性方程来表达,从而构成各条 规则间的线性组合。

其模糊规则为:
对一个多输入单输出非线性系统,其第k条规则为: Rk:if x1 is A1k x2 is A2k,...,xm is Amk then yk=p0k+p1kx1+p2kx2+...+pmkxk.
在edit中选择x的隶属度凼数为gaussmf(选择条数为5),并设置range 为【0 10】点击左边黄色的x,选中每一天高斯曲线,将名字改成如下;
点击右边的y对输出进行设置,首先将输出变量名字 改成如图中所示。然后选择Type为linear对Params 进行设置,这是T-S模型需要的拟合直线系数
点击edit—Rules添加模糊规则
选择View—surface查看拟合曲线图。
• 如果图形不够理想,则可以点击黄色X对高斯隶属度凼数 进行调节。 • 或者选择View—Rules进行调节,最终得到比较理想的拟 合曲线
谢谢!
• 前面选择了5条高斯凼数对论域进行分段,对输出y也就有 5条直线进行拟合: • y1=4x [4 0] • y2=6x-8 [6 -8] • y3=10x-24 [10 -24] • y4=14x-48 [14 -48] • y5=18x-80 [18 -80] • 中括号中的数为Params对应yi的系数
matlab中sugeno常用的去模糊化凼数为:wtaver(加权取平 均)和wtsum(加权求和)
对y=x2进行拟合

神经网络结构的递归T_S模糊模型_李翔

神经网络结构的递归T_S模糊模型_李翔
z ( k ) = [z 1 , z 2 , … , z nz ] , x ( k ) = [ x 1 , x 2 , … , xnx ] .
T T
( 7)
= U j , i = 1, … , k 1 ; j = 1, … , k 2 Oj( 3)
k
第 4 层 本层用作归一化计算 . Ij =
( 4)
① 收稿日期 : 1999-11-22; 修订日期 : 2000-04-03.
基金项目 : 国家 863 / CIM S应用基础研究基金资助项目 ( 863-511-945-010) ; 天津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983602011) .
2001年 8月 李 翔等 : 神经网 络结构的递归 T-S 模糊模型
(南开大学自动化系 , 天津 300071)

摘要 : 提出 一种 新 的递 归 T-S 模型 ( Takagi -Sug eno 模 型 ) 的 模糊 神 经网 络 结 构 ( T SF RN N ) , 利用 动 态 BP ( DBP) 算 法 来 学 习 训 练 神经 网 络 的 参 数 , 通 过 与 通 常 的 多 层前 馈 神 经 网 络 结 构 的 T-S 模 糊 神 经 网 络 ( T SFN N )的对比仿真实验 , 说明在非线性系统建模方面 T SF RN N 比 T SFN N 更加优越 . 关键词 : 递归神经网络 ; T-S 模糊模型 ; 模糊神经网络 ; 非线性系统建模 中图分类号 : T P1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05781( 2001) 040268-07

270 —
系 统 工 程 学 报 第 16 卷 第 4期
第 3层 隐含层计算输入向量和记忆层单 元状态馈入后的激励状态 , 本层一共有 nz + 1个 1 - x . 其中 , 设定一个 1+ e 节点的输入为 z 0 = 1, 用于产生规则后件部分的 常数项 . 节点 , 激励函数 g ( x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ttp:∥www.jdxb.cn http:∥zkxb.xjtu.edu.cn 第46卷 第8期2012年8月西 安 交 通 大 学 学 报JOURN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Vol.46 No.8Aug.2012收稿日期:2011-10-12. 作者简介:梁炎明(1978-),男,讲师,博士生;刘丁(通信作者),男,教授,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09ZX02011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075044).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5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61.1069.T.20120615.1044.004.html规则递归T-S模糊模型及其辨识方法梁炎明,刘丁(西安理工大学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710048,西安)摘要:针对传统T-S模糊模型不能较好描述系统时变特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递归策略的动态T-S模糊模型及其辨识方法.规则递归T-S模糊模型在传统T-S模糊模型基础上,增加了具有一定权重的反馈环节,该环节对当前激励强度与前一时刻激励强度进行加权和得到当前时刻新的规则激励强度,从而实现动态递归变化,有效描述了系统的动态过程.为使规则递归T-S模糊模型具有较少的规则数量和较好的泛化能力,前件参数采用一种基于规则激励强度的模糊聚类算法获得,而后件和递归环节参数则采用一种由支持向量机和粒子群优化算法组成的联合辨识方法获得.Box-Jenkins煤气炉的仿真结果表明,规则递归T-S模糊模型及其辨识方法具有较好的动态描述能力,与混合聚类方法相比,均方差降低了1.2%.关键词:T-S模糊模型;规则递归;模糊聚类;支持向量机;粒子群优化中图分类号:TP1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253-987X(2012)08-0054-05A T-S Fuzzy Model with Recurrent Rule and Its Identification MethodLIANG Yanming,LIU Ding(School of Automation &Information Engineering,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Xi’an 710048,China)Abstract:A dynamic T-S fuzzy model with a recurrent rule structure(TFM-RR)and itsidentification are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problem that conventional T-S fuzzy models can notexactly describe the time-varying characteristics of systems.A weighted feedback component thatbases on the traditional T-S fuzzy model,is introduced in TFM-RR,and produces a new firingstrength of the current rule from the weighted sum of the current firing strength and the previousfiring strength.Thus,the firing strength of a rule varies dynamically and recursively,andeffectively describes the dynamic process of the system.In order to make TFM-RR has fewerrules and good generalization capabilities,parameters of the antecedent of a rule are achievedusing a fuzzy clustering algorithm that bases on the firing strength of the rule,while parametersof the consequent and the recursion are achieved by an integrated identification method thatcombines the support vector machine and a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Simulationresults and comparisons with the hybrid clustering method on Box-Jenkins gas furnace show thatthe TFM-RR and its identification algorithm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mean variance by 1.2%,andshow a better dynamic description ability.Keywords:T-S model;recurrent rule;fuzzy clustering;support vector machine;particle swarmoptimization T-S模糊模型[1]具有很强的非线性逼近能力,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非线性模型辨识工具,目前已被 http:∥www.jdxb.cn http:∥zkxb.xjtu.edu.cn 广泛用于控制和系统辨识、信号和图像处理、通信、模式识别和数据挖掘等许多工程领域.然而,T-S模糊模型本质是一种静态映射,不能较好地描述系统的动态行为,这使得T-S模糊模型在一些动态系统辨识中有较大误差.因此,如何提高T-S模糊模型的动态辨识性能受到人们的关注[2-3].用传统T-S模糊模型描述系统动态模型时,需要额外选择系统过去的输入、输出信息作为输入变量,这使传统T-S模糊模型对系统进行动态辨识时,除了要解决模型结构辨识问题和参数学习问题外,还需要解决输入变量的选择问题.对于复杂动态系统,输入变量较难确定,一般采用较复杂的方法[4-5]确定,计算量较大,实际使用极不方便.为使T-S模糊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系统动态行为,避免在利用T-S模糊模型辨识动态系统时需要额外确定输入变量,本文借鉴动态递归神经网络[6]的思想,提出一种具有规则递归结构的T-S模糊模型.与一般的T-S模糊模型相比,本文模型能够存储系统过去和现在的信息,并能够较好地描述系统动态行为.由于具有规则递归结构的T-S模糊模型除前件和后件参数外,还有递归参数,因此已有的T-S模糊模型辨识方法不再适用于对该模型的参数辨识.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规则递归T-S模糊模型的参数辨识方法.1 基于规则递归的T-S模糊模型结构假设有r+1条规则的T-S模糊模型,其中前r条规则为R(i):if x1is ai1and…and xnis Ainthen y(i)=∑nj=1pijxj+pi0(1)式中:xj为输入变量;Aij为模糊集;y(i)为输出变量,i≤r;pij、pi0为规则结论部分的实参数.Aij模糊集的隶属度函数为高斯函数,如下式所示Mij(xj)=exp-‖xj-mij‖22σ2i()j(2)式中:mij、σij分别为高斯隶属度函数的中心和宽度.第r+1条规则有如下形式R(r+1):if x1is A(r+1)1and…and xnis A(r+1)nthen y(r+1)=b(3)式中:A(r+1)j模糊集的隶属度取为1,即M(r+1)1(x1)=…=M(r+1)n(xn)≡1.每一条规则的激励强度采用乘积推理计算,其中前r条规则的激励强度计算如下μi(X)=∏nj=1Mij(xj)(4)式中:X=[x1,x2,…,xn]为输入向量.从式(4)可以看出,当X不变时,μi(X)即为固定值,模型的总输出也不变,因此一般的T-S模糊模型不能捕捉系统的动态响应.为使T-S模糊模型能捕捉系统的动态响应,本文引入递归激励强度,定义如下的激励强度递归公式Ψ(i)k=(1-ξ(i))μi(X)+ξ(i)Ψ(i)k-1,Ψ(i)0=0(5)式中:i≤r;k≥1;Ψ(i)k为第i条规则第k时刻的激励强度;Ψ(i)k-1为第i条规则第k-1时刻的激励强度;ξ(i)为第i条规则的递归系数,ξ(i)∈[0,1].从式(5)可以看出,T-S模糊模型引入递归激励强度后,即使X不变,每条规则的激励强度都是动态变化的,因此能较好捕捉系统的动态响应.第r+1条规则的μ(r+1)(X)=1.根据文献[7]提出的加权和方法,可求出具有规则递归的T-S模糊模型的输出y(X)=∑ri=1Ψ(i)k∑nj=1pijxj+pi()[]0+b(6)2 基于规则递归的T-S模糊模型参数辨识2.1 前件参数辨识为了减少模糊规则和合理划分模糊空间,本文参考文献[8]和文献[9]的聚类方法辨识前件参数,具体过程如下.(1)产生第一条规则.当模型接收到第一个输入样本数据X(0)时,产生第一条规则.该规则的模糊集参数m1j、σ1j、输入变量区域划分数kj及其对应的模糊集参数m′(kj)、σ′(kj)取值如下:m1j=xj(0);σ1j=σinit,其中σinit为预先设定的高斯函数宽度值;m′(kj)=m1j;σ′(kj)=σ1j;kj=1,j=1,2,…,n.(2)对于任一输入X(t),判断是否需要产生新规则.如果模型对样本数据X(t)缺乏支持规则,则需要产生一条新规则.按以下步骤判断模型是否缺乏样本数据X(t)的支持规则.步骤1 根据式(7)计算模型中每条规则对样本数据X(t)的激励强度I=arg max1≤i≤r(t)μiX(t)(7)式中:I为对样本数据支持程度最大的规则的序号;r(t)为当前规则的数量.55 第8期 梁炎明,等:规则递归T-S模糊模型及其辨识方法 http:∥www.jdxb.cn http:∥zkxb.xjtu.edu.cn 步骤2 如果μI<μth,则说明模型对样本数据X(t)缺乏支持规则,其中μth为激励强度阈值.(3)确定新规则的模糊集参数.按照式(8)确定m(r(t)+1)j和σ(r(t)+1)j,其中j=1,2,…,n,同时模型的规则数r(t)增加1,即r(t)=r(t)+1.m(r(t)+1)j=xj(t);σ(r(t)+1)j=β|xj(t)-mr(t)j|(8)式中:β为两类模糊空间的重叠系数,一般取0.5.(4)合并输入空间.为减少模糊集数量,将相似度大的输入空间合并成一个输入空间.输入空间相似度可由式(9)和式(10)获得E(A,B)=A∩BA∪B=A∩Bσ1π1/2+σ2π1/2-A∩B(9)A∩B=h2[m2-m1+π1/2(σ1+σ2)]2π1/2(σ1+σ2)+h2[m2-m1+π1/2(σ1-σ2)]2π1/2(σ2-σ1)+h2[m2-m1-π1/2(σ1+σ2)]2π1/2(σ1-σ2)(10)式中:A、B为2个不同的输入空间;E(A,B)表示输入空间A和B的相似度;σ1、σ2分别是输入空间A和B的宽度;m1、m2分别是输入空间A和B的中心;h(x)=max{0,x}.利用式(9)和式(10)计算新模糊集与模型现存模糊集的相似度,如式(11)所示dg(j)=max1≤l≤kjE(M(m(r(t)+1)j,σ(r(t)+1)j),M(m′(l),σ′(l)))(11) 如果dg(j)<ρ(ρ为预先给定的阈值),则第j个输入变量的区域划分数kj增加1,即kj=kj+1,新模糊集参数m′(kj)=m(r(t)+1)j,σ′(kj)=σ(r(t)+1)j,否则第j个输入变量的区域划分数不变,并将新模糊集合并到与它最接近的模糊集.2.2 后件参数和递归参数联合辨识在前件参数确定后,将式(5)的递归系数ξ(i)看作已知量,则式(6)可转化成一标准线性支持向量机模型y(X)=∑ri=1Ψ(i)k∑nj=1pijxj+pi()[]0+b=∑ri=1∑nj=1pijΨ(i)kxj+pi0Ψ(i)()k+b=PTO+b(12)式中:P=[p10,p11,…,pm]∈Rr(n+1);O=[Ψ(1)k,Ψ(1)kx1,…,Ψ(1)kxn,…,Ψ(r)k,Ψ(r)kx1,…,Ψ(1)kxn]∈Rr(n+1). 在递归系数ξ(i)作为已知量的情况下,当系统有一个输入数据X时,就会有一个O(X)与之对应,因此可以把O(X)看成式(12)的SVM输入.SVM的训练数据对为S={(O(X1),y1),(O(X2),y2),…,(O(XN),yN)}(13) 利用式(13)的训练数据对即可求出T-S模糊模型的后件参数P=[p10,p11,…,pm]∈Rr(n+1)和b,其中P的求解公式如下P=∑Nk=1αkO(Xk)(14)式中:αk为拉格朗日乘子.由式(5)、式(6)、式(12)和式(14)分析可知,T-S模糊模型输出y是递归系数ξ(i)的函数.根据这一关系,可以通过T-S模糊模型的输出均方差(MSE)来寻找合适的ξ(i),认为使均方差(MSE)最小的ξ(i)即为合适值.因此,递归参数的辨识问题可以转化为输出均方差的优化问题minEr=1L∑Lj=1(^yj-yj)2st. 0≤ξ(i)≤1(15)式中:L为平均处理的数据长度;^yj为T-S模糊模型输出值;yj为实际样本输出值.通过优化式(15)便可求得递归系数ξ(i),然后根据式(14)即可确定后件参数P.考虑到式(15)的目标函数对于ξ(i)为复杂非线性函数,本文利用混沌粒子群算法对式(15)进行优化,具体实现步骤参照文献[10],其中粒子的适应度值按式(16)进行计算Er=1L∑Lj=1(^yj-yj)2+ηΦ(ξ)(16)式中:η为惩罚因子;Φ(ξ)为惩罚函数,Φ(ξ)=∑rn=1max(0,ξ(n)-1)+∑rn=1max(0,-ξ(n)).2.3 算法复杂性分析本辨识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包括样本训练时间复杂度和数据计算时间复杂度两部分,但由于数据计算时间复杂度不会超过样本训练时间复杂度,故只对样本训练时间复杂度进行分析.假设训练样本数为N,利用本文模糊聚类方法获得的规则数为L,则由式(7)可知,前件辨识所需的最大时间复杂度为o(NL).由式(12)可知,后件参数辨识所需的时间65西 安 交 通 大 学 学 报 第46卷  http:∥www.jdxb.cn http:∥zkxb.xjtu.edu.cn 和支持向量数目成正比,如果以核函数的计算次数来度量,则后件参数辨识的时间复杂度为o(M),其中M为支持向量数,由于本辨识模型的支持向量数等于规则数,所以有M=L.递归参数辨识是利用混沌粒子群算法寻优来实现的,其时间复杂度取决于混沌粒子群算法的收敛速度,假设混沌粒子群算法的迭代步数为K,则递归参数辨识的时间复杂度为o(K).由于后件参数和递归参数是以式(15)为适应度函数,通过粒子群算法迭代K步获得的,所以它们联合辨识的时间复杂度为o(K)o(L)=o(KL).由上述分析可知,本文辨识方法的样本训练时间复杂度为o(NL)+o(KL).3 仿真实验为验证本文所提出的基于规则递归的T-S模糊模型辨识算法的有效性,给出了2个仿真实例.第1个例子是著名的Box-Jenkins煤气炉模型辨识,第2个例子是直拉单晶炉热场模型辨识.本文采用输出的均方差(MSE)来衡量模型的辨识精度Er=1L∑Lj=1(^yj-yj)2(17)3.1 Box-Jenkins煤气炉模型辨识Box-Jenkins煤气炉的输入输出数据来自文献[11],共有296个.实验参数设置如下:μth=0.75,σinit=0.52,ρ=0.87,粒子个数取30,学习因子c1=c2=2.2,方差阈值ξ取0.01,最大迭代次数取1 000,惩罚因子η=100.图1为样本实际值与模型估计值的比较.为说明本文辨识算法在不额外增加输入变量情况下,仍具有较高的辨识精度,将本文算法与文献[12-16]的算法进行了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本文提出的辨识方法在1个输入变量的情况下,仍具有较高的辨识精度.图1 样本实际值与模型估计值的比较表1 几种算法部分性能对比模型来源输入数规则数输出均方差文献[12]2 19 0.469文献[13]2 81 0.320文献[14]2 25 0.328文献[10]6 0.202文献[15]3 6 0.19文献[16]6 2 0.058本文1 15 0.057 33.2 直拉单晶炉热场模型辨识图2和图3为热场的输入输出数据,实验参数设置如下:μth=0.917,σinit=0.5,ρ=0.85,粒子个数取30,学习因子c1=c2=2.2,方差阈值ξ取0.01,最大迭代次数取1 000,惩罚因子η=100.图4为热场实际值与估计值的比较,表2比较了本文模型与文献[9]模型的辨识结果.比较的结果表明,利用本文方法建立的热场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表2 2种模型对直拉单晶炉热场的辨识规则数对比模型来源模型结构激励强度阈值输入数规则数输出均方差文献[9]前向结构0.965 16 79 0.117 1本文递归结构0.917 1 63 0.116 9 http:∥www.jdxb.cn http:∥zkxb.xjtu.edu.cn 图4 热场实际值与估计值的比较4 结 论本文提出的基于规则递归的T-S模糊模型能够较好地捕捉系统的动态响应,用它辨识动态系统时,不需要确定T-S模糊模型输入变量的个数,简化了辨识过程.通过线性支持向量机和混沌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结合使用,较好地解决了规则递归T-S模糊模型后件参数和递归参数的辨识问题.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的T-S模糊模型及其辨识算法有效,且具有较高的辨识精度.参考文献:[1] TAKAGI T,SUGENO M.Fuzzy identification of sys-tems and its applications to modeling and control[J].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Man,and Cybernet-ics,1985,15(1):116-132.[2] CHENG Long,HOU Zengguang,LIN Yingzi,et al.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for non-smooth con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with application to the identificationof genetic regulatory networks[J].IEEE Transactionson Neural Networks,2011,22(5):714-726.[3] 彭宇,王建民,彭喜元.模糊回声状态网络[J].电子学报,2011,39(7):1538-1544.PENG Yu,WANG Jianmin,PENG Xiyuan.Fuzzyecho state networks[J].Acta Electronica Sinica,2011,39(7):1538-1544.[4] YANG Yong,MAHFOUF M,QIAN Zhang.Optimalinput selection for neural fuzzy modelling with applica-tion to Charpy energy prediction[C]∥Proceedings of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zzy Systems.Pis-cataway,NJ,USA:IEEE,2011:2756-2762.[5] 王心哲,韩敏.基于变量选择的转炉炼钢终点预报模型[J].控制与决策,2010,25(10):1589-1592.WANG Xinzhe,HAN Min.Variable selection basedBOF endpoint prediction model[J].Control and Deci-sion,2010,25(10):1589-1592.[6] LU Chihuang.Wavelet fuzzy neural networks for iden-tification and predictive control of dynamic systems[J].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2011,58(7):3046-3058.[7] JANG J S R,SUN C T.Functional equivalence be-tween radial basis function networks and fuzzy infer-ence system[J].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1993,4(1):156-159.[8] JUANG Chia-Feng,LIN Chin-Teng.An on-line self-constructing neural fuzzy inference network and its ap-plications[J].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1998,6(1):12-32.[9] 梁炎明,刘丁.一种T-S模糊模型的自组织辨识算法及应用[J].仪器仪表学报,2011,32(9):1941-1947.LIANG Yanming,LIU Ding.Self-organizing identifi-cation algorithm for T-S fuzzy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J].Chinese Journal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2011,32(9):1941-1947.[10]杨延西,刘丁,辛菁.基于混沌粒子群优化的图像相关匹配算法研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8,30(3):529-533.YANG Yanxi,LIU Ding,XIN Jing.Research of im-age correlation matching method based on CPSO[J].Journal of Electronics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08,30(3):529-533.[11]BOX G E P,JENKINS G M.Time series analysis,forecasting and control[M].San Francisco,USA:Holden Day,1970.[12]TONG R M.The evaluation fuzzy models derived fromexperimental data[J].Fuzzy Sets and Systems,1980,4(1):1-12.[13]PEDRYCZ W.An identification algorithm in fuzzy re-lational systems[J].Fuzzy Sets and Systems,1984,13(2):153-167.[14]XU Chenwei,LU Yongzai.Fuzzy model identificationand self-learning for dynamic systems[J].IEEETransactions on Systems,Man,and Cybernetics,1987,17(4):683-689.[15]SUGENO M,YASUKAWA T.A fuzzy-logic-basedapproach to qualitative modeling[J].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1993,1(1):7-31.[16]施建中,韩璞,王东风,等.基于混合聚类算法的模糊函数系统辨识方法[J].信息与控制,2011,40(3):387-400.SHI Jianzhong,HAN Pu,WANG Dongfeng,et al.Ahybrid clustering algorithm for fuzzy functions systemidentification[J].Information and Control,2011,40(3):387-400.(编辑 刘杨)85西 安 交 通 大 学 学 报 第46卷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