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诗文复习练习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写出诗句中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贾生才调更无伦 ________ 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2)这首诗歌采用________的手法,通过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意在揭露晚唐皇帝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同时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自己________的感慨。

【答案】(1)无同类能比;可惜(2)借古讽今;怀才不遇【解析】【分析】(1)“无伦”,“伦”,意为“类”,“无伦”意为“无同类能比”;“可怜”,古今异义,今义为“怜悯”,古义为“可惜”。

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2)。

这首诗的作者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

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不遇。

“贾生才调更无伦”,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意思是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

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揭露晚唐皇帝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是运用了借古讽今的写法。

故答案为:⑴无同类能比;可惜;⑵借古讽今;怀才不遇【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词语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句的意思,根据句意进行分析理解。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表现形式好人情感的分析和理解。

解答此题要求就是读懂诗歌,理解内容和写作手法,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进行。

2.诗歌鉴赏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2)王安石《登飞来峰》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与苏轼《题西林壁》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两句异曲同工,写法极为相似。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诗词默写总汇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诗词默写总汇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古诗文总复习(之一)编辑整理谢鹏非一、提示型默写: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2.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3. :现在却经常是忧郁。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4.一切都是瞬息,;而那过去了的,。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5.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

(《木兰诗》)6. ,暮宿黄河边,不闻爹娘唤女声,。

(《木兰诗》)7.日辞黄河去,,不闻爹娘唤女声,。

(《木兰诗》)8.万里赴戒机,。

(《木兰诗》)9.朔气传金柝,。

(《木兰诗》)10. ,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11.策勋十二转,。

(《木兰诗》)12.雄兔脚扑朔,。

(《木兰诗》)13.双兔傍地走,?(《木兰诗》)14.爷娘闻女来,。

(《木兰诗》)15.小弟闻姊来,。

(《木兰诗》)16. ,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17.山际见来烟,。

鸟向檐上飞,。

(吴均《山中杂诗》)18. ,弹琴复长啸。

森林人不知,。

(王维《竹里馆》)19.峨嵋山月半轮秋,。

(李白《峨眉山月歌》)20.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21. ,散人春风满洛城。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22.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23.故园东望路漫漫,。

(岑参《逢入京使》)24.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逢入京使》)25.独怜幽草涧边生,。

(韦应物《滁洲西涧》)26.春潮带雨晚来急,。

(韦应物《滁洲西涧》)27.岐王宅里寻常见,。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28.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29.苍苍竹林寺,。

,青山独归远。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30.黄梅时节家家雨,。

(赵师秀《约客》)31.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约客》)32. ,至今已觉不新鲜。

(赵翼《论诗》)33.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二、理解型默写:1.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告诫人们应该这样对待挫折和困难:,,!。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古诗文专题)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古诗文专题)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复习资料—古诗文专项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古诗文)5.《伤仲永》第一部分:知识点梳理一、词语积累。

(一)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众人。

()(二)一词多义。

自:1.并自为其名()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闻:1.余闻之也久() 2.不能称前时之闻()其:1.其诗以养父母() 2.稍稍宾客其父()然:1.父利其然也() 2.泯然众人矣()宾客:1.稍稍宾客其父()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三)重点字词解释。

①世隶耕()②未尝识书具()③并自为其名()④指物作诗立就()⑤稍稍宾客其父()⑥或以钱币求之()⑦环谒于邑人()⑧不能称前时之闻()⑨泯然众人矣()⑩受之于天()⑾贤于材人远矣()⑿得为众人而已耶()(四)词类活用。

1.邑人奇之:2.宾客其父:3.利其然:4.父异焉:二、重点句子翻译。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3.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4.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5.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6.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三、问题探究。

1..对“世隶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隶耕”的意思是“世代以种田为业”。

B.“世隶耕”铺垫“未尝识书具”,衬托方仲永天资非凡。

C.“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的父亲由于未受教育而眼界狭小,同时为下文的“不使学”埋下伏笔。

D.“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由于出身低微而将“泯然众人”的可悲结局。

E.“世隶耕”:三字交代了方仲永的身份、家庭环境,既衬托了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

2.为什么祥写方仲永才能初现时的情形?3.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怎样看待?4.“余闻之也久”在本文叙事中有何作用?5.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伤”是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的之情。

第二部分:比较阅读比较一【甲】《伤仲永》【乙】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内外古诗复习小测(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内外古诗复习小测(含答案)

1、默写上句:,弹琴复长啸。

独坐幽篁里2、《竹里馆》中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高雅恬淡、超凡脱俗的气质的句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3、《竹里馆》中运用拟人化手法,表现诗人僻居深林之中,却并不感到孤独的句子是:,。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4、《竹里馆》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情景的句子是:,。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逢入京使》复习1、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2、《逢入京使》一诗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句子是:,。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3、《逢入京使》一诗通过写“马上传语”,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的句子是:,。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春夜洛城闻笛》复习1、《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写笛声暗送,似乎专门飞来给客居他乡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的句子是:,。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3、《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自己的情怀,却从他人反说,不言我却更见我的感触之深、思想之切的句子是:,。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晚春》一诗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芳斗艳的美丽景象的句子是:,。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2、《晚春》一诗写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如雪花般尽情飞舞的句子是:,。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登幽州台歌》1、《登幽州台歌》中表达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慨的诗句是:,。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登幽州台歌》中抒发了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的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登幽州台歌》中描写空间辽阔,抒发悲哀苦闷心情的诗句是:,。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望岳》1、《望岳》一诗中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的语句是::,。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诗文复习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诗文复习练习

2.描绘灵澈上人披着夕阳的余晖,独自走向远方的诗句:《约客》1.诗中让人感受的雨夜诗意般的情致或介绍季节和环境的诗句:2.诗人一直伴着孤灯,焦急地等待所约的客人,营造出孤灯、夜雨、独坐的清寂氛围的诗句:3.这首诗中细微的动作、形神兼神,达到与唐代诗人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敲”字相同效果的诗句:《论诗》1.诗中表现诗人有独特见解,认为在文学上不同朝代都会有不同的人来领导并产生巨大的影响的诗句:2.诗中与杜甫《戏为六绝》中“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含义相反的诗句:3.表现诗人敢于创新的精神且具有现实意义,并实现其主张的诗句:4.毛泽东《沁园春·雪》中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情,该中与此意境相似的诗句:二、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默写复习题一、识记性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竹中窥落日。

《山中杂诗》南朝(吴均)2、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____。

《竹里馆》(王维)3、__________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嵋山月歌》(李白)4、__________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5、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

《逢入京使》唐(岑参)6、独怜幽草涧边生,____________________。

《滁州西涧》(韦应物)7、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8、________________,青山独归远。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9、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______________。

《约客》(赵师秀)10、__________________,至今已觉不新鲜。

《论诗》(赵翼)11、《夸父逐日》(〈山海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默写复习资料(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默写复习资料(含答案)

2019年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默写一、直接默写1、水不在深,。

(刘禹锡《陋室铭》)2、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3、然则天下之事,,不知其二者多矣, ?(纪昀《河中石兽》)4、不闻机杼声,。

(乐府诗集《木兰诗》)5、水陆草木之花,。

(周敦颐《爱莲说》)6、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从此替爷征。

(乐府诗集《木兰诗》)7、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纪昀《河中石兽》)8、,可汗大点兵。

(乐府诗集《木兰诗》)9、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10、当窗理云鬓,。

(乐府诗集《木兰诗》)11、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

(纪昀《河中石兽》)12、,木兰当户织。

(乐府诗集《木兰诗》)13、山门圮于河,。

(纪昀《河中石兽》)14、,双袖龙钟泪不干。

(岑参《逢入京使》)15、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16、将军百战死,。

(乐府诗集《木兰诗》)17、,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18、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乐府诗集《木兰诗》)19、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

(纪昀《河中石兽》)20、杨花榆荚无才思,。

(韩愈《晚春》)21、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22、当出门看火伴,:同行十二年,。

(乐府诗集《木兰诗》)23、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陋室铭》)24、,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25、,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纪昀《河中石兽》)26、乃石性坚重,,,渐沉渐深耳。

(纪昀《河中石兽》)27、,散入春风满洛城。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28、凡河中失石,。

(纪昀《河中石兽》)29、,寒光照铁衣。

(乐府诗集《木兰诗》)30、,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31、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约客》)32、,关山度若飞。

(乐府诗集《木兰诗》)33、黄梅时节家家雨,。

(赵师秀《约客》)34、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逢入京使》)二、理解性默写(一)《木兰诗》(南北朝乐府北方民歌)1.《木兰诗》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古诗文复习默写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古诗文复习默写

(七下)1——15课古诗文、文言文专项练习1、《山中杂诗》中,表明诗人家住于山峰环绕、竹木茂盛的山中的两句是,。

反映山中屋宇地势高峻的两句是,。

2、《竹里馆》中写诗人活动的两句,。

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

3、《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两句,。

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两句,。

4、《逢入京使》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的两句,。

写诗人由于行者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

5、夜发清溪向三峡,。

6、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侧重表现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诗句,现在却常是忧郁。

,;,。

7、写木兰从军原因的诗句:8、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准备的句子是:9、描写木兰辞别父母踏上征途情景、思念亲人的诗句是:10、描写边塞月夜的诗句是:11、描写木兰奔赴战场时矫健英姿的句子:12、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诗句:13、描写木兰经历的战争持久和战斗激烈紧张的诗句:14、描写木兰恢复女儿装时喜悦心情的句子:,,,,,。

15、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那一句?16、初,权谓吕蒙曰:“,!”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17、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蒙曰:“,,!”18、钟山风雨起苍黄,。

,天翻地覆慨而慷。

19、天若有情天亦老,。

20、春城无处不飞花,。

,。

《寒食》21、,二月初惊见草芽。

,。

《春雪》22、此心曾与木兰舟,。

,出关书信过泷流。

,海浸城根老树秋。

,。

23、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

,。

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

,。

24、家在闽山西复西,。

如今不在莺啼处,。

家在闽山东复东,。

而今不在花红处,。

25、寂寂竟何待?。

,。

当路谁相假,。

,。

《留别王维》26、画栋朝飞南浦云,。

27、阁中帝子今何在?。

《滕王阁诗》1。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内古诗词文言文复习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内古诗词文言文复习

七年级下册课内古诗词文言文复习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tí)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有些版本为“丐”)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pān)【通“攀”】仲永环谒【yè】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chèn)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yé)?文章中心思想:人的知识才能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后天教育和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

【重点句词】一、句解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译: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于是)就向邻居借来给仲永。

2.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译: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他的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

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马上就能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4.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译:同县的人对仲永五岁能作诗感到惊奇,渐渐把他的父亲当作宾客来对待,有的人还花钱请仲永题诗。

5.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乡人,不让他学习。

6.不能称前时之闻。

译:不能与前时的名声相称了。

特殊句式一、省略句:(括号内粗体字为句子省略的部分)①不使(之)学②令(之)作诗③受之(于)天也④(余)还自扬州7.泯然众人矣!译:仲永的才能完全消失已和普通人一样了或者完全如同常人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默写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默写练习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古诗文默写一、提示型默写: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2.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3. :现在却经常是忧郁。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4.一切都是瞬息,;而那过去了的,。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5.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

(《木兰诗》)6. ,暮宿黄河边,不闻爹娘唤女声,。

(《木兰诗》)7.日辞黄河去,,不闻爹娘唤女声,。

(《木兰诗》)8.万里赴戒机,。

(《木兰诗》)9.朔气传金柝,。

(《木兰诗》)10. ,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11.策勋十二转,。

(《木兰诗》)12.雄兔脚扑朔,。

(《木兰诗》)13.双兔傍地走,?(《木兰诗》)14.爷娘闻女来,。

(《木兰诗》)15.小弟闻姊来,。

(《木兰诗》)16. ,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17.山际见来烟,。

鸟向檐上飞,。

(吴均《山中杂诗》)18. ,弹琴复长啸。

森林人不知,。

(王维《竹里馆》)19.峨嵋山月半轮秋,。

(李白《峨眉山月歌》)20.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21. ,散人春风满洛城。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22.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23.故园东望路漫漫,。

(岑参《逢入京使》)24.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逢入京使》)25.独怜幽草涧边生,。

(韦应物《滁洲西涧》)26.春潮带雨晚来急,。

(韦应物《滁洲西涧》)27.岐王宅里寻常见,。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28.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29.苍苍竹林寺,。

,青山独归远。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30.黄梅时节家家雨,。

(赵师秀《约客》)31.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约客》)32. ,至今已觉不新鲜。

(赵翼《论诗》)33.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二、理解型默写:1.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告诫人们应该这样对待挫折和困难:,,!。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精选汇编(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精选汇编(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阅读练习题精选汇编专题一古诗词阅读01 竹里馆(王维)【原文】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赏析】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

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

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主题】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表现了隐者闲适的生活情趣,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写法】全诗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常见考题】一、理解性默写二、阅读理解1.解释词语。

①幽篁:②啸:2.这首诗以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

3.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能体现使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一些?答:。

4.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表现出来的画面。

答:。

5.“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答:。

10.对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表现了作者在朝做官时闲适的生活情趣。

B.“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体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C.以自然的笔调,描绘出清新的月夜,融情景为一体。

D.以琴啸的声音,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

理解性默写【答案】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3.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4.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阅读理解【答案】1.①幽篁:幽深的竹林②啸:长常的口哨2.弹琴长啸3.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文言文复习专项训练(有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文言文复习专项训练(有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文言文复习专项训练(有答案)一、《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初.,权谓吕蒙曰(当初)(2)蒙辞以军中多务.(事务)(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难道)(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只是)(5)非复..吴下阿蒙(不再是)(6)即.更刮目相待(就)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古时王侯的自称今义:孤单,孤独(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古义:只,只是今义:表转折的连词(3)即更.刮目相待古义:另,另外今义:变更(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古义:知晓今义:看见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A.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解析:“邪”通“耶”;“贴”通“贴”;“扳”通“攀”)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A.蒙辞/以军中多务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C.自以为/大有所益D.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蒙/辞以军中多务)5.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本书是_________时期政治家、史学家_________主持编撰的_________(体例)通史。

宋神宗认为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故赐名。

(2)孙权对吕蒙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文中原句回答)(3)通过鲁肃的语言写吕蒙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宋;司马光;编年体。

七年级语文 下册 21课:七下古诗五首专题复习(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 下册 21课:七下古诗五首专题复习(人教版)

一、(2020·贵州铜仁·中考真题)阅读陆游的《游山西村》,按要求答题。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描绘“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画面。

2.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回答。

【答案】1.画面想象合理,语言优美生动3分(只是围绕诗句字面意思简单扩展给1分)3.答案示例:从“拄杖夜叩门”看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留恋;从“柳暗花明又一村”可看出对乡村美景的喜爱;从“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衣冠简朴”看出诗人对淳朴热情的村民的赞美;从“箫鼓追随”看出诗人对古风民俗的热爱;从“柳暗花明”看出诗人虽遇挫折却心存希望的乐观豁达。

二、(2016·湖北十堰·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下面对本诗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和鱼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

B.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

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

D.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2.请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蕴含的哲理。

【答案】1.D2.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敢于探索,就会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七、(2020·湖南常德·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2.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阅读期末复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阅读期末复习题

七年级期末复习四(古诗文)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试题。

(3分)兰溪棹歌①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释】①兰溪,在今浙江兰西县西南。

棹(zhào)歌:船歌。

1.对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作者主要是通过“□□□”一词启发读者去想象的。

(2分)2.“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生动传神,写活了诗歌意境,请你发挥想象,对这句诗的画面加以描写。

(2分)二、阅读李清照的两首词,完成下面试题题。

(4分)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3.找出《武陵春》中词人化虚为实,描摹愁思的句子。

(1分)4.说说《如梦令》“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惊”字的妙处。

(1分)5.这两首词分别是词人南渡前后的作品,它们在情感上有何不同?(2分)三、阅读古诗,完成下面试题。

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6.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

(2分)7.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2分)8.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四、阅读古诗,完成下面试题敷浅原①见桃花刘次庄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

何处飞来双燕子?一时衔在画梁②西。

注释①敷浅原:古地名,在今江西境内。

②画梁:彩绘屋梁。

9.有人评价本诗“避俗避熟”、自出心裁,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2分)10.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2分)文言文阅读专题一、阅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一文,完成下面试题。

(5分)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总复习5.伤仲永一、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通“”,解释:)二、词的积累①重点词语世隶.耕()称.前时之闻()仲永之通悟..()彼.其受之天也()其诗以养父母、..为意()泯然..众人矣()....收族贤.于材人..于邑人()..(贤:。

材人:)环谒其文理..宾客其父()..皆有可观者()稍稍或以钱币乞.之()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伤仲永()②词类活用形容词作意动词“邑人奇.之”之中的“奇”,是“”的意思“父异.焉”之中的“异”,是“”的意思名词作意动词“父利.其然”之中的“利”,是“”的意思“宾客..其父”之中的“宾客”,是“”的意思名词作状语“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中的“日”名词作状语,是“”的意思动词用作状语“忽啼.求之”中的“啼”,原是动词“出声哭”的意思,这里作状语“”的意思③一词多义自:1.并自.为其名() 2.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闻:1. 余闻.之也久() 2. 不能称前时之闻.()其:1.其.诗以养父母() 2.稍稍宾客其.父()然:1父利其然.也() 2泯然.众人矣()宾客:1稍稍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其父() 2于是宾客为: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④古今异义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古义:今义:)或.以钱币乞之(古义:今义:)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义:今义:)稍稍..宾客其父(古义:今义:)泯然众人..矣(古义:今义:)三、句式积累1.判断句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2.省略句省略宾语“不使学”中省略宾语“之”,可补充为“不使之学”;“令作诗”中也省略宾语“其”,可补充为“令其作诗”。

省略主语“还自扬州中省略主语“我”,可补充为“我还自扬州”。

省略介词“受之天”中“之”后省略“于”,可补充为“受之于天”;“借旁近与之”中“借”后面省去了介词“于”,可补充为“借于旁近与之”。

3.倒装句“还自扬州”是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

10.木兰诗一、通假字对镜帖花黄(通“”,)二、词的积累①重点词语旦.辞爷娘去()西市买鞍鞯..()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十二转()..鸣啾啾()万里赴戎机..()策勋赏赐百千强.()木兰不用..()..尚书郎()出郭相扶将雄兔脚扑朔..()双兔傍地走...()②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策.勋十二转”中的“策”原是名词,指记事的册子,这里用作,“”的意思。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文言文复习专项训练(有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文言文复习专项训练(有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文言文复习专项训练(有答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文言文复专项训练(有答案)一、《孙权劝学》初,___对___说:“你现在要处理政务,不可不学!”___以军中多事。

___说:“难道我想让你治经成为博士吗?只是要涉猎,看看过去的事情。

你说你忙,谁比我更忙呢?我常常读书,自以为受益匪浅。

”___于是开始研究。

当___经过寻阳时,与___讨论,大为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略,已经不再是___了!”___回答:“士别三日,即使再见面,也要重新评价。

大哥,你为什么看事情这么晚呢?”___于是拜访___的母亲,结为朋友后离开。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初,___对___说(当初)。

2)___以军中多事(事务)。

3)难道我想让你治经成为博士吗?(难道)4)只是要涉猎,看看过去的事情。

(只,只是)5)你现在的才略,已经不再是___了!(不再是)6)士别三日,即使再见面,也要重新评价。

(就)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1)难道我想让你治经成为博士吗?古义:古时王侯的自称;今义:孤单,孤独2)只是要涉猎,看看过去的事情。

古义:只,只是;今义:表转折的连词3)士别三日,即使再见面,也要重新评价。

古义:另,另外;今义:变更4)你为什么看事情这么晚呢?古义:知晓;今义:看见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A.士别三日,即使再见面,也要重新评价B.难道我想让你治经成为博士耶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D.日扳___谒于邑人解析:“邪”通“耶”;“贴”通“贴”;“扳”通“攀”)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A.___以军中多事B.难道我想让你治经成为博士耶C.自以为/大有所益D.当___过寻阳,与___/论议___以军中多事)5.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本书是___在北宋时期主持编撰的编年体通史。

___认为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故赐名。

2)___对___的要求是“你现在要处理政务,不可不学!”。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诗词鉴赏专项复习练习题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诗词鉴赏专项复习练习题

课外古诗词专项练习《竹里馆》(王维)1、诗中诗人“独坐”、“弹琴”、“长啸”可以看到一个内心的诗人。

2、诗中用拟人的手法表现诗人并不感到孤独的句子是,诗中的“相照”照应了一词。

3、本诗创设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4、诗中最显着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5、本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春夜洛城闻笛》(李白)1、诗中用夸张的手法衬托笛声的动人和夜的宁静的句子是,由笛声引发诗人无尽的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2、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请欣赏“散入春风满洛城”。

《逢入京使》(岑参)1、诗中的“龙钟”的意思是;“传语”是指“凭”的意思是。

2、“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形?3、诗歌中作者的心情是复杂的,请解析。

4、析“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4、本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晚春》(韩愈)1、本诗的作者是的,他是之一。

2、解释词语的意思。

杨花:才思:惟解:3、诗中点明的季节是;诗人用的修辞从角度写对春天的留恋。

4、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和怎样的人生态度?《登幽州台歌》(陈子昂)1、诗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一句中的“古人、来者”指什么?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请描绘“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画面。

3、诗人登楼远眺,站在幽州台上,想到了什么?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请赏析“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5、本诗作者抒情的句子是哪两句?属于哪种抒情方式?本诗的语言风格具有怎样特点?《望岳》(杜甫)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造化:钟:割; 阴:阳:眦:会当:凌:曾:2、诗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中,“钟”、“割”字好在哪里?(请从用字的角度赏析词句)3、远望泰山绵延、高大的句子是,近望泰山秀丽、高峻的句子是;给人启示的千古名句是。

4、诗句给人怎样的人生哲理?《登飞来峰》(王安石)1、诗歌的作者是(朝代)的家、家、家,也是。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与杜甫《望岳》中的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文默写及文言文专项复习 练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文默写及文言文专项复习 练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默写及文言文专项复习练习题参考答案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一、直接型默写1.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木兰诗》)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4.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5.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木兰诗》)6.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7.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8.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10.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1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12.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1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14.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15.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16.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17.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18.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19.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20.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2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二、理解型默写1.《木兰诗》中借黄河描写宿营地空寂荒凉的句子: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2.《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陋室铭》中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4.《爱莲说》中作者从生长环境的角度写莲花的高洁、质朴、庄重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爱莲说》中作者慨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太多,暗示其厌恶争名夺利的世态,暗讽而不明说,意味深长的句子: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专项《古诗文阅读理解》复习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专项《古诗文阅读理解》复习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专项《古诗文阅读理解》复习题及答案一、阅读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完成1–3题。

邯郸冬至①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②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③。

【注释】①冬至:冬至日,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②驿:驿站,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出差的官员中途歇息、的地方;③远行人:指诗人自己。

1.结合诗中画线句,请具体描述使人当时思家之情状。

(2分)2.“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一句构思精巧别致,请作简要赏析。

(3分)3.下面诗句中不是描写冬至这一节气景象的一句是( ) (2分)A.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

B.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C.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D.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

二、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题。

山中雪后夜雪①郑燮白居易晨起开门雪满山,已讶衾②枕冷,雪晴云淡日光寒。

复见窗户明。

檐流未滴梅花冻,夜深知雪重,一种清孤不等闲。

时闻折竹声。

【注】①《夜雪》作于元和十一年(816),白居易时年四十五,因上书论宰相遇刺事被贬江州,任江州司马。

②衾:被子。

1.画线诗句是如何表现雪的特点的?请分别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4分)2.两位诗人在诗中都描写了雪,但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说说你的看法。

(4分)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1--3题。

(6分)春游湖宋徐俯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风断桥①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注释:①[断桥]指湖水浸过桥面。

1.“夹岸桃花蘸水开”中的“蘸”字用得好。

请做简要分析。

(2分)2.富有理趣是宋诗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中蕴合的理趣。

(2分)3.诗题是“春游湖”,但是诗中并没有出现“游”字,说说诗歌是怎样表现“游”的含义的。

(2分)四、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七(下)文言文阅读复习测试卷(一) 伤仲永 (20分)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1.本文选自▁▁▁▁▁▁▁。

作者是▁▁▁时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题目中的“伤”意即▁▁▁▁▁▁▁▁▁▁。

2.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世隶.耕(属于) ②父异.焉(感到惊异) ③借旁近.与之(身边)④以养父母、收族..秀才观之(全乡)..为意(和同一宗族人处理好关系) ⑤传一乡⑥邑人奇.之(奇特) ⑦或以钱币乞.之(乞讨) ⑧父利其然...也(从中得到好处) A.①②④⑤ B.②③ C.①⑦⑧ D.③⑤⑧3.补出下列句子省略的部分。

(1)不使学。

▁▁▁▁▁▁▁▁▁▁(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4.“不能称前时之闻”中的“前时之闻”具体指什么?5.翻译句子。

(6分)(1)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 稍稍宾客其父。

(3) 泯然众人矣。

6.仲永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二) 木兰诗(16分)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

▁▁▁▁▁▁▁▁▁▁,▁▁▁▁▁。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木兰诗》选自▁代▁▁▁编的《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

这是▁▁朝时▁▁朝的民歌。

2.在横线上填上原诗句。

3.解释下列加点词。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4.说说诗中南个“不闻…但闻…”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5.用//标出第一节诗的层次,概括层意。

(3分)(三) 孙权劝学 (12分)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本文选自▁▁代史学家▁▁▁▁所编的▁▁▁▁▁▁。

这是一部上起战国,下至五代的▁▁▁▁体史书。

2.选出加点词解释正确的项。

(1)蒙辞以.军中多务。

() A.因为 B.以为 C.用 D.凭借(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A.拜见 B.见解 C.接触、了解 D.出现(3)卿言多务.,孰若孤。

() A.任务 B.要务 C.务必 D.事务(4)蒙乃.始就学。

() A.竟然 B. 才 C.原来是 D.无义,不译3.解释加点词:(1)及鲁肃过.寻阳()(2)非复.吴下阿蒙()(3)即更.刮目相待()(4)肃遂.拜蒙母()4.写出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并解释其意思。

(3分)5.本文写得传神,三位人物的神情似在读者面前,这主要得益于运用了▁▁描写。

(1分)四、阅读下列课外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长善而救失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①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②。

知其心,然后能救③其失也。

教也者,长善④而救其失者也。

选自《礼记》注释①则:相当于“在于”②心之莫同也:心里没有完全相同的③救:补救④长善:发扬优点1、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或()寡()失()知()2、解释“之”的含义: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3、翻译划线句:4、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李白嗜酒白既嗜酒,日与饮徒醉于酒肆①。

玄宗度曲②,欲造乐府③新词,亟④召白,白已卧于酒肆矣。

⑴召入,以水洒面,即令秉笔⑤,顷之成十余章,帝颇嘉之。

⑵尝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⑥脱靴,由是斥去。

乃浪迹江湖,终日沉饮。

注释:①肆:店铺②度曲:谱写乐曲③乐府:主管音乐的官府④亟:急⑤秉笔:拿笔写诗⑥高力士:玄宗时的宦官1、解释字词:既()造()嘉()尝()引()乃()2、翻译划线句:(1)(2)3、从上文中,可以看出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颜回好学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①死。

孔子哭之恸②,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③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④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⑤。

”注释:①蚤:同“早”②恸:哀痛之至③鲁哀公:鲁国国君④迁:转移⑤亡:同“无”1、解释字词:益()孰()对()贰()2、翻译划线句:欧阳修论作文顷岁①孙莘老②识欧阳文忠③公,尝乘间④以文字同之。

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⑤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

疵⑥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注释①顷岁:近年②孙莘老:孙觉,字莘老③文忠:欧阳修的谥号④乘间:乘机⑤患:弊病⑥疵:小毛病,引申为缺点1、解释下列字词:唯()工()过()指摘()2、翻译划线句:3、欧阳修论作文的方法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生木造屋高阳应将为室家①,匠②对曰:“未可也,木尚生③,加涂④其上,必将挠⑤。

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⑥。

”高阳应曰:“缘⑦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⑧,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

匠人无辞而对,受令⑨而为之。

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

注释①高阳应:宋国大夫。

为:建造。

室家:房屋。

②匠:古代专指木匠。

③生:指新伐下的木材还未干。

④涂:泥。

⑤挠:曲。

这里指生木被压弯。

⑥败:毁坏。

⑦缘:依循,按照。

⑧枯:干。

劲:坚固有力。

⑨令:吩咐。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未可也,木尚.生()(2)今虽.善,后将必败()(3)木益.枯则劲()(4)匠人无辞而对.()2、用“/”划分句子的节奏。

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

3、翻译下面的句子:木益枯则劲,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

苟无民,何以有君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①。

书未发②,威后问使者曰:“岁③亦无恙④耶?民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①使②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⑤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注释:①赵威后:赵惠文王妻②书未发:国书没有打开③岁:年成④恙:忧患⑤苟:如果1 .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 1 )说:()( 2 )使①:()( 3 )使②:()( 4 )然:()2 .下列句子与文中:“何以有民”句式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A. 子何恃而往B. 卖炭得钱何所营C. 彼不我恩也D. 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3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译文:4 .文中赵威后的最后一句话连用了三个反问,强调了的思想。

马价十倍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

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一旦而马价十倍。

《战国策·燕策二》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去.而顾之。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 )(2)伯乐乃.还而视之。

( ) 见渔人,乃.大惊。

( )2.选出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

()A臣有骏马欲卖之。

B愿子还视之。

C去而顾之。

D臣请献一朝之贾。

3.翻译句中划有横线的句子。

4.文中“马价十倍”的原因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答案:《山中杂诗》1、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2、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3、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4、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5、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杜牧《山行》)《竹里馆》 1、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2、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4、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峨眉山月歌》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2、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3、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4、峨眉山月半轮秋《春夜洛城闻笛》1、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2、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1、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2、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3、故园东望路漫漫4、双袖龙钟泪不干5、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滁州西涧》1、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4、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5、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江南逢李龟年》1、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2、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3、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4、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送灵澈上人》1、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2、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约客》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2、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3、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论诗》1、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3、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一)1.《临川先生文集》北宋王安石悲伤哀痛 2.A 3.(1)父不使之学 (2)余令其作诗,其文理不能称前时之闻 4.五岁能作诗,指物作诗立就,文理皆有可观。

5.(1)略 (2)略 (3)略 6.先天的资质固然重要,后天的努力更为重要。

(二)1.宋郭茂倩南北北 2.(略) 3.只胡人的战马 4.对比,写出了宿营地的空寂苍凉,烘托出了木兰对亲人的强烈思念之情。

5.划为二层,第一句为第一层,以下为第二层。

第一层叙写木兰紧张忙碌而有序的准备工作。

第二层描绘出了行军的历程,同时写出了征途遥远,行军神速和形势的紧迫。

(三)1.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编年 2.(1)A (2)C (3)D (4)B3.(1)到 (2)再(3)重新 (4)于是,就 4.刮目相看,意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另有成语:吴下阿蒙,意思略) 5.语言 (对话)长善而救失一.或(有的)寡(少)失(缺点)知(了解)二.之(代词,代“四失”)之(助词,的)之(主谓间助词,不译)三.人们的学习,有的缺点在于学得多,有的缺点在于学得少,有的缺点在于学的太容易,有的缺点在于(遇到困难就)停止。

四.在学习上要懂得扬长避短。

李白嗜酒一.既(本来)造(制作)嘉(赏识)尝(曾经)引(伸出)乃(于是,就)二.(1)李白被召入宫后,侍从用水喷在他脸上,玄宗就叫他提笔写诗,一会儿写了十余首,玄宗很称赞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