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通论法理宪法习题答案
《法学通论》练习题(一)
![《法学通论》练习题(一)](https://img.taocdn.com/s3/m/4b1c0f0ca58da0116d17490c.png)
《法学通论》复习题一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或者数个正确答案,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20分)1、法的基本要素包括( BCD )A、统治阶级的意志B、法律概念C、法律原则D、法律规则2、法律的规范作用包括( BCD )A、规劝和号召B、指引和教育C、评价和预测D、强制3、宪法与普通法律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它的( C )A、一般性B、基本性C、根本性D、概括性4、我国现行宪法是在( B )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
A、1978年B、1982年C、1979年D、1984年5、( B )年宪法修正案将计划经济改为市场经济,使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转变。
A、1988B、1993C、1999D、20046、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B )A、政治协商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人民民主专政制度D、无产阶级专政制度7、我国的( C )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
A、民主制度B、社会主义制度C、选举制度D、少数服从多数制度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据( C )的原则,选举产生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
A、三权分立B、少数服从多数C、民主集中制D、下级服从上级9、下列那一项( C )不是单一制国家的特点。
A、国家只有一部宪法B、国家只有一种司法机关体系C、国家没有地方政权机关体系D、公民只有一个国籍10、( D )决定了我国的性质,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A、多种所有制B、社会主义制度C、市场经济体制D、社会主义公有制11、构成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部门法包括( BCD )A、宪法和法律B、民法和经济法C、刑法D、诉讼程序法12、( B )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A、人民法院B、人民检察院C、公安机关D、人民政府13、根据宪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年满( D )岁可以被选为国家主席、副主席。
A、18B、22C、30D、4514、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 D )A、权利B、义务C、权力和义务D、权利和义务1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每届任期( B )年。
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法学”《法学通论》网课测试题答案3
![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法学”《法学通论》网课测试题答案3](https://img.taocdn.com/s3/m/20244ee9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21.png)
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法学”《法学通论》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行政机关实行首长负责制。
()A.正确B.错误2.以下不能成为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是()。
A.家具B.债务C.天然气D.月球3.我国是单一制国家,地方权力来源于中央。
()A.正确B.错误4.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被称为()。
A、支配权B、形成权C、请求权D、抗辩权5.我国的行政诉讼法是()。
A.行政程序法的一部分B.行政法的程序法C.监督行政机关是否依法行政的法律D.行政系统以外的法院对行政行为审查的程序依据6.法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规范。
()A、错误B、正确7.权利存在凌驾于法及摆脱法的倾向。
()A.正确B.错误8.行政处罚可分为一般程序和简易程序,二者可随意灵活适用。
()A.正确B.错误9.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A.正确B.错误10.国防、外交行为可提起行政诉讼。
()A.正确B.错误11.法律依靠()保证实施。
A、自然强制力B、社会强制力C、国家强制力D、私人力量12.划分法的历史类型的标准是()。
A.法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本质B.法的效力和法的地位C.法的形式和历史传统D.法律调整的对象和方法13.在未约定先后履行顺序的双务合同中,当事人一方在对方未为对待给付以前,有拒绝自己给付的权利,这被称为()。
A.后履行抗辩权B.同时履行抗辩权C.先履行抗辩权D.不安抗辩权14.渎职犯罪都由检察机关管辖。
()A.正确B.错误15.因胁迫而为的民事行为()。
A.为无效民事行为B.为民事法律行为C.为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D.如损害国家利益则为无效民事行为第2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我国宪法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以下有关多党合作制度的基本内容的论述,错误的有()。
A、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是组织领导B、多党合作的主要内容是参政议政、互相监督C、各政党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和中国共产党党章D、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2.我国刑法侧重惩罚犯罪,忽视人权保障。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通论习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通论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e7c9dedb27d3240c8547ef7e.png)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通论习题(法理与宪法)第一章法学基本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法作为规,指令人们应为之事、可为之事和不可为之事,给人们的()提供共同的标准尺度,为调整社会关系提供基本的框架。
A、思想B、精神C、行为D、语言2、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史基本观点认为没有法的社会形态是()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3、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渊源主要表现为()A、成文法B、判例法C、习惯法D、不成文法4、以下法官可以创造法律的国家是()A、法国B、德国C、英国D、日本5、法的历史类型的划分主要是按照法律的()A、适用围B、制定和实施的主体C、经济基础和法所体现的阶级意志D、制定和表现的形式6、法的主要容包括()A、权利B、权力C、义务D、权利、权力和义务7、法的基础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其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是()A、人口B、环境C、气候D、社会生产方式8、在一个国家里,由部门法组成的一个国家法律的有机整体称为()A、法系B、法律体系C、法学体系D、法的历史类型9、“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的良好的法律”是以下哪位名人所言()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洛克D、卢梭10、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基本方略是在()A、1982年宪法B、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C、党的十五大D、党的十六大11、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体是()A、司法机关B、广大人民群众C、公检法机关D、中国共产党12、人权中的首要权利是()A、经济权利B、社会和文化权利C、生存权与人身人格权D、政治权利和自由13、西方司法独立原则的核心是()A、司法权独立B、司法机关独立C、审判独立D、司法人员独立14、狭义的法的适用是指()A、执法B、守法C、司法D、15、依据法的作用的形式与容的不同,我们可以把法划分为()A、规作用与社会作用B、一般作用与具体作用C、整体作用与局部作用D、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16、国家赔偿的主体是()A、公安机关B、人民检察院C、人民法院D、国家17、导致法律关系变化的诸如遗嘱、公证、结婚等属于()A、法律行为B、法律规C、法律事件D、法律规则18、在我国,通常意义上的立法是指()A、法的制定或认可B、法的修改和补充C、法的废止D、法的立、改、废活动19、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主要是指()的平等。
宪法(习题及参考答案)
![宪法(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1edc3cfad6195f302ba60c.png)
第一章宪法总论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下列有关宪法法律效力的哪一项表述是正确的?()(国家司法考试)A.在不成文宪法的国家中,宪法的法律效力高于其他法律B.在我国,任何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规范、宪法基本原则和宪法精神相抵触C.宪法的法律效力主要表现为对公民的行为约束D.宪法的法律效力不具有任何强制性2.根据宪法制定的机关不同,可以把宪法分为民定宪法、钦定宪法和协定宪法。
下列哪一部宪法是协定宪法?()(国家司法考试)A.1830年法国宪法B.1779年美国邦联条例C.1889年日本宪法D.1919年德国魏玛宪法3.一般认为,近代意义的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其核心价值是()。
A.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B.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C.尊重和保障人权D.确认国家的经济制度4.系统阐述“分权学说”的学者是()。
A.英国的洛克B.法国的卢梭C.法国的孟德斯鸠D.中国的康有为5.“凡分权未确立、权利未保障的地方,就没有宪法。
”此语出自()。
A.美国:《独立宣言》B.法国《人权宣言》C.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D.各国的民族精神6.根据列宁进行的分类,宪法可以分为()。
A.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B.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C.真实的宪法与虚伪的宪法D.钦定宪法、民定宪法与协定宪法7.“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
”此语出自()。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8.根据宪法原理,宪法制定权属于()。
A.制宪议会B.宪法起草委员会C.全体人民D.立宪机关9.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宪法解释机关是()。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C.全国人大常委会D.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10.总结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历程,我国宪法发展最主要的方式是()。
A.宪法解释B.宪法惯例C.宪法适用D.宪法修改11.按照宪法的理论,制宪主体不同于制宪机关。
下列关于我国宪法的制宪主体或制宪机关的哪一表述是正确的?()(国家司法考试)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制宪主体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制宪主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我国的制宪机关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制宪机关,宪法起草委员会是它的具体工作机关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是我国的制宪机关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1.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法学通论》习题集
![《法学通论》习题集](https://img.taocdn.com/s3/m/ee4552e5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1e.png)
《法学通论》习题集《法学通论》习题集考试重点章节:A. 法理学、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为主要考察内容,比重在85%以上;B.诉讼法(含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以及行政诉讼法);C.商法、经济法、行政法、国际法;D.法制史不考察。
理论法学系《法学通论》教研室1目录第一章法学基本理论 (1)参考答案 (7)第二章宪法 (14)参考答案 (20)第三章刑法 (26)参考答案 (36)第四章刑事诉讼法 (44)参考答案 (48)第五章民法 (52)参考答案 (61)第六章商法 (69)参考答案 (73)第七章民事诉讼法 (77)参考答案 (81)第八章经济法 (86)参考答案 (90)第九章行政法 (94)参考答案 (99)第十章行政诉讼法 (105)参考答案 (108)第十一章国际法 (113)参考答案 (114)附录一近年来考试真题 (116)附录二参考书目 (163)附录三推荐书目 (165)11第一章法学基本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法作为规范,指令人们应为之事、可为之事和不可为之事,给人们的()提供共同的标准尺度,为调整社会关系提供基本的框架。
A、思想B、精神C、行为D、语言2、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史基本观点认为没有法的社会形态是()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3、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渊源主要表现为()A、成文法B、判例法C、习惯法D、不成文法4、以下法官可以创造法律的国家是()A、法国B、德国C、英国D、日本5、法的历史类型的划分主要是按照法律的()A、适用范围B、制定和实施的主体C、经济基础和法所体现的阶级意志D、制定和表现的形式6、法的主要内容包括()A、权利B、权力C、义务D、权利、权力和义务7、法的基础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其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是()A、人口B、环境C、气候D、社会生产方式8、在一个国家里,由部门法组成的一个国家法律的有机整体称为()1A、法系B、法律体系C、法学体系D、法的历史类型9、“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的良好的法律”是以下哪位名人所言()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洛克D、卢梭10、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基本方略是在()A、1982年宪法B、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C、党的十五大D、党的十六大11、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体是()A、司法机关B、广大人民群众C、公检法机关D、中国共产党12、人权中的首要权利是()A、经济权利B、社会和文化权利C、生存权与人身人格权D、政治权利和自由13、西方司法独立原则的核心是()A、司法权独立B、司法机关独立C、审判独立D、司法人员独立14、狭义的法的适用是指()A、执法B、守法C、司法D、违法15、依据法的作用的形式与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把法划分为()A、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B、一般作用与具体作用C、整体作用与局部作用D、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116、国家赔偿的主体是()A、公安机关B、人民检察院C、人民法院D、国家17、导致法律关系变化的诸如遗嘱、公证、结婚等属于()A、法律行为B、法律规范C、法律事件D、法律规则18、在我国,通常意义上的立法是指()A、法的制定或认可B、法的修改和补充C、法的废止D、法的立、改、废活动19、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主要是指()的平等。
《法学通论》试卷及答案
![《法学通论》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242c9102020740be1e9b92.png)
《法学通论》试卷A卷及参考答案专业:姓名:学号:成绩: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4分)1、法学体系答:法学(学科)体系是由法学各个分支学科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2、法律要素答:法律要素(法的要素)是指构成法律这个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元素、部分、因素,法律就是这些要素构成的集合体。
3、法的作用答:法的作用是指法对人的行为、社会生活的影响、指导、功效。
4、法律权利答:法律权利是指法律意义上的权利人或主体依法享有的具有这样或不这样行为,要求他人这样或不这样行为的某种资格、能力和自由。
5、宪法的分类答:宪法分类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宪法分为不同类别的活动。
通过这种活动来探求宪法的产生、发展规律,揭示宪法在不同背景和条件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简答题(共40分,每题8分)1、简述法的特征。
答:法有四大特征:A、法以行为规范为主,其内容涉及法律权利、权力与义务。
B、法主要出自国家,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C、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D、法具有更广泛的普遍约束力。
2、简述两大法系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答:相同点:同是西方法律制度,在本质、功能、历史类型方面都是相同的,都崇尚法治、法律至上。
两者的主要区别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源源不同;(2)法律分类不同;(3)法官的权限不同;(4)诉讼程序不同;3、简述当代中国立法的基本原则答:(1)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至上与民主立法原则。
(2)权利与人权保障原则。
(3)权力制约原则。
(4)合宪性原则。
(5)实事求是原则。
4、简述宪法的基本特征答:(1)宪法是根本法;(2)宪法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
(3)宪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
(4)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5、简述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答:(1)普遍性原则;(2)平等性原则;(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原则;(4)无记名投票原则,(5)选举的物质保障与法律保障原则;三、论述题(共40分,每题20分)1、结合实际,论述当代中国依法治国的理论与实践。
法理宪法法制史习题答案
![法理宪法法制史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dcbd1355270722192ef7db.png)
7.答案:A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制定法与英国司法制度
英国长期存在普通法院和衡平法院两大法院系统,19世纪后期(1875年)司法改革取消了两大法院系统的区别,统一了法院组织体系。因此C项错误。
《民族区域自治法》第2条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所以A选项错误。
《宪法》第116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或者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所以BD选项正确。
该法第6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下列职权:(一)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四)解释法律……”所以B选项正确。
《宪法》第91条规定:“国务院设立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审计机关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是国务院总理领导审计机关而不是国务院,所以C选项错误。
1、答案:ABC
解析:该题考查法的渊源
任何国家的法的正式渊源都不可能为法律实践中的每个法律问题都提供一个明确答案,法律人为了给法律问题提供一个合理的法律决定就需要诉诸寸法的非正式渊源。所以A选项正确。
当适用某种正式的法的渊源会与公平正义的基本要求、强制性要求和占有支配地位的要求发生冲突,这就需要诉诸于法的非正律》六杀制度
法学通论含答案
![法学通论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8e766e0b4c2e3f572763ef.png)
期末作业考核《法学通论》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法的体系:指由一个国家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2.宪法修改:宪法修改是宪法制定者或者是依照宪法的规定享有宪法修改权的国家机关或其他特定的主体对宪法规范中不符合宪法制定者利益的内容加以变更的宪法创制活动。
3.行政处罚: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4.缓刑:缓刑即对原判刑罚附条件的暂缓执行5.诉讼时效: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人民法院对权利人的权利不再进行保护的制度。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简述法律规范的概念和特征。
答:法律规范又称为法律规则,是指通过法律条文表现出来的,规定社会关系参加者法律上的某种具体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结构的特殊行为规则。
法律规范作为特殊的社会规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认可的,由国家强制的行为规范。
(2)、法律规范规定了社会关系参与者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
(3)、法律规范是普遍适用、并能反复适用的。
(4)、法律规范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
(5)、法律规范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
2.简述宗教信仰自由的主要内容。
答:第一、中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国家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
宗教信仰的选择是公民个人的私事,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保护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宗教院校等宗教组织的合法权益,保护宗教教职人员履行正常教务的权利。
第二、我国实行宗教与政权相分离、宗教与教育相分离的原则。
宗教不得干预国家的行政、司法和教育制度。
在中国没有占统治地位的宗教,各种宗教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中国政法大学考研法理、宪法真题及答案
![中国政法大学考研法理、宪法真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63d70216fc700abb68fc5f.png)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及答题纸上无效。
每小题1分,共40分。
)1、下列有关法理学的表述,哪一个是正确的?A、法理学是一门理论法学,因而没有实践价值B、汉语中“法理学”一词来自于日语,与法哲学没有任何关系C、法理学既是沟通法学诸学科的桥梁,也是法学与其他学科联系的纽带D、法理学在整个法学体系具有基础地位,因此部门法学对法理学的研究没有影响2、下列有关法的表述,哪一个是不正确的?A 、在汉语中,法不仅指成文法,也包括不成文法B 、在西方,无论哪一个民族的语言中“法”,都有“法”“权利“二义C 、中国近代以来,国法意义上的“法”,逐渐有“法律”一词所代替D、国法中也包括判例法3、下列哪一项有关法律规则和法律条文的表述是正确的?A、一个法律条文就是一个法律规则B、一个法律规则仅由一个法律条文表达C、法律规则的要素可以在法律条文的表达中省略D、一个法律规则可以由不同规范性文件的不同法律条文表达4、下列有关立法的表述,哪一个是正确的?A、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的所有活动都是立法活动B、在我国,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享有国家立法权C、在我国,民族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有权制定单行条例D、在我国,国务院可以进行授权立法5、按照法的创制与表达形式的不同,法可以分下列哪一类?A、根本法与普通法B、实体法与程序法C、成文法与不成文法D、一般法与特别法6、下列有关行为能力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某人因被法院处以有期徒刑10年,他在监狱服刑期间不具有行为能力B、公民有权利能力并不必然有行为能力C、公民有行为能力必然有权力能力D、一个精神病人享有权利能力7、下列有关大陆法系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大陆法系是以罗马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但是宗教法习惯对其也有影响B、在现代大陆法系的法律制度中,判例不被视为法的渊源C、大陆法系又被成为民法系D、大陆法系的法律在整体上被划分为公法和私法8、某国家机关的司机在上班的时间里受该机关的领导指派将某一紧急公文送交另一国家机关,在送交的途中,该司机因其过失将一行人撞伤,请问该司机的过失行为所导致的法律责任属于下列那一种?A、无过错责任B、个人责任C、行政责任D、职务责任9、下列那一向叙述是正确的?A、经济关系只能有经济法调整B、环境法是直接调整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法律C、行政法是指行政机关制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D、作为部门法的刑法不等于刑法典10、一位意大利人乘坐美国航空公司的一架飞机前往中国,当飞机航行在日本的领空时,这位意大利人将飞机上的一位中国公民杀害。
法学通论
![法学通论](https://img.taocdn.com/s3/m/afde013ca21614791611280b.png)
期末作业考核《法学通论》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因损害法律上的义务或根据法律规定而应承担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
2.成文宪法:指在一个国家中用名称为宪法的成文法典来表现的各种具有宪法效力的法律规范。
3.行政主体:指享有行政职权,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并独立承担责任的组织。
4.刑法:刑法是关于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5.合同: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法律关系的客体有哪些?答: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联系的中介,权利和义务作用和指向的对象。
包括:物、行为、智力成果、人身利益。
2.我国采取单一制结构形式的原因有哪些?答:决定我国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原因主要有两大方面:1、历史原因。
我国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建立的就是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尽管也曾有过分裂割据的状态,但时间较短,而国家统一的局面则一直居于主导地位。
长期的历史传统,决定了我们必须建立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2、民族原因。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历史状况和民族关系决定了在我国的具体条件下,不适宜采取联邦制,而应该采取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表现在:一是我国民族关系的历史发展状况,决定了建立单一制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二是我国的民族成分和民族分布状况,决定了建立单一制有利于民族团结;三是我国自然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决定了建立单一制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四是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斗争形势,决定了建立单一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
3. 简单介绍行政相对人享有哪些权利?答:行政相对人除在执法中享有陈述、申辩、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要求举行听证会等权利外,还享有以下权利:(1)对向自己进行行政执法的工作人员,有确认其身份的权利。
(2)对执法时不表明执法人员身份、当场收缴款不出具法定罚没款收据的,可以拒绝接受行政执法、拒接交纳罚没款。
法律学和宪法专题答案1
![法律学和宪法专题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a5f32943b307e87101f696dc.png)
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D。
解析:《宪法》第10条第3款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因此选项D是错误的。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一切使用土地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合理地利用土地。
因此ABC是正确的。
2.【答案】D。
解析:《宪法》第11条第2款规定:“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所以D正确。
3.【答案】C。
解析:《宪法》第10条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因此C是错误的,应选。
4.【答案】C。
解析:《宪法》第9条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
”故正确答案为C。
5.【答案】D。
解析:我国的基层政权在城市中指的是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和人民政府及其权力机关的统一体(街道办事处属于派出机构,也属于基层政权);在农村指的是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和乡镇人民政府及其职权的统一体。
很显然,县人大及其人民政府不属于基层政权的范畴。
6.【答案】B。
解析:《宪法》第116条规定:“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
”故正确答案为B。
7.【答案】C。
解析:《宪法》第3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其中,言论自由是其他自由权利的基础,居于首位。
故正确答案为C。
8.【答案】C。
解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29条第2款规定:“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可以联合或者单独推荐代表候选人。
法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法理学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0f3765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23.png)
法理学课后习题答案法理学课后习题答案法理学作为法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的是法律的本质、原则和规范的理论基础。
在学习法理学的过程中,课后习题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的知识,并提升我们的理解能力。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法理学课后习题及其答案,供大家参考。
1. 什么是法的本质?法的本质是指法律的基本属性和特点。
在法理学中,有不同的观点对法的本质进行解释。
一种观点认为,法的本质在于其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即法律规范能够通过国家强制力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
另一种观点认为,法的本质在于其具有公正性和正当性,即法律规范应当符合公正的原则和正当的价值观。
2. 什么是法的原则?法的原则是指法律中的基本原则和基本价值观。
它们是法律制度的核心和灵魂,对于法律的解释和适用具有指导性和约束性作用。
常见的法的原则包括平等原则、公正原则、自由原则、人权原则等。
这些原则是法律制度的基石,也是法律实施的准绳。
3. 什么是法的规范?法的规范是指法律中的具体规定和条文。
它们是法律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用来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
法的规范包括法律条文、法律规则、法律规定等。
在法律实施过程中,法的规范起到具体指导和约束的作用。
4.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什么?法律与道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和关系。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实施的,具有强制力和约束力,违反法律会受到法律责任的追究。
而道德是人们内心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不具有强制力,但违反道德会受到道德谴责和社会厌恶。
法律与道德的联系在于,法律往往反映了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往往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公平正义和人权保护,这些都是道德的核心价值。
因此,法律往往与道德有着一定的契合和共通之处。
5. 什么是法律解释学?法律解释学是法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法律的解释和适用问题。
在法律实施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模糊、不明确或争议的法律规定,这时就需要进行法律解释。
法理宪法专项答案
![法理宪法专项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15c35db84ae45c3b358c31.png)
2018年甘肃三支一扶考试讲练结合班《公共基础知识测试》法理宪法专项答案与解析一、单选题1.【答案】D。
解析:法的普遍性从以下两个层面来理解:(1)在一国主权范围内,法具有普遍效力,所有人都要遵守;(2)在民主法治国家里,法律对同样的事和人同样适用,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故AC正确。
法是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法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最主要的特征即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其他的社会规范如宗教、道德等依靠自律来保证实施。
故B正确。
法虽然具有普遍性,但是如果是地方性法规或者民族自治法规,则只能在本区域内有效,故D错误。
2.【答案】D。
解析:《宪法》序言明确规定,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故本题选D。
3.【答案】C。
解析:法律部门,亦称部门法,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对一国现行全部法律规范所作的分类。
法律体系是由若干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法律部门是构成法律体系的基本单位。
4.【答案】D。
解析:注重对人权的保护体现了我国的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但是没有体现民主,ABC与题意无关。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5.【答案】D。
解析: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法的实施的基本要求是全体公民和一切组织要自觉守法。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6.【答案】C。
解析:法律关系是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法律关系是以法律为前提而产生的社会关系,没有法律的规定,就不可能形成相应的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的社会关系,当法律关系受到破坏时,国家会动用强制力进行矫正或恢复。
法律关系由三要素构成,即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的客体和法律关系的内容。
故本题答案选C。
7.【答案】D。
解析: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的不可违抗性。
法理参考答案
![法理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612809bed5b9f3f90f1c81.png)
【参考答案】导论1、单项选择(1)C (2)D (3)B (4)D (5)C (6)A2、多项选择(1)ABD (2)ABCD3、名词解释(1)法学:法学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各种科学活动及其认识成果的总称。
(2)法理学:法理学是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和方法论。
4、简答(1)法理学是以整个法律现象的共同发展规律和共同性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它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①法律的起源、发展和消亡。
②法律的本质和作用。
③法律和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
④法律的创制和实现。
⑤法律的价值。
(2)①阶级分析法。
就是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阶级社会中各种社会现象的方法。
②价值分析法。
就是通过认知和评价社会现象的价值属性,从而揭示、批判或确证一定社会价值或理想的方法。
③实证分析法。
通过对经验事实的观察和分析来建立和检验各种理论命题。
(3)①学习法理学是学习法学其他学科的需要。
②是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需要。
③是培养理论素质的需要。
④是培养实际工作能力的需要。
(4)两位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法学单生的标志。
本文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揭示了法和法的关系根源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根源于利益的冲突,法随着经济条件的发展二发展等客观规律,揭示了法与阶级、国家的联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一系列基本原理。
之后的《共产党宣言》、《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资本论》、《法学家的社会主义》等著作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他们的法学理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所阐述的法学原理既划清了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以往其他法学的原则性界限,也构成了新法学的基础,使法学从此在科学的基点上前进。
5、论述作为一种特殊的素质教育,法学教育的目标和功能归结起来,可以说有两项:(1)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优秀公民,(2)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法律工作者。
法治是指在某一社会中,任何人都必需遵守法律,包括制订者和执行者本身。
国家机关(特别是行政机关)的行为必需是法律或法规许可的,而这些法律或法规本身是经过某一特定程序产生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1
得 2 分,满分 2 分
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中国公民不具有选举权的情况?
答案
所选答案: A.
未满十八周岁
B.
被剥夺政治权利
∙问题2
得 2 分,满分 2 分下列有关我国国家性质的论述,哪些是正确的?
答案
所选答案: A.
我国的国家性质是指我国的国体,即我国的阶级本质
B.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C.
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
∙问题3
得 2 分,满分 2 分根据宪法和法律,下列哪些表述是不正确的?
答案
所选答案: A.
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不再享有科学研究的自由
B.
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不再享有艺术创作的自由
D.
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不再享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问题4
得 2 分,满分 2 分依照我国《宪法》规定,属于我国公民的“光荣义务”的有哪些选项?
答案
所选答案: B.
服兵役
C.
参加民兵组织
∙问题5
得 2 分,满分 2 分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括
答案
所选答案: A.
依法治国
理念
B.
执法为民
理念
C.
公平正义
理念
D.
服务大局
理念
E.
党的领导
理念
∙问题6
得0 分,满分 2 分
下列关于法和正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
所选答案:
A.
关于什么是正义,有多方面多层次的理解。
其中社会制度的正义是首要的
正义。
B.
正义可分为追求结果公正的实质正义和追求过程公正而不考
虑结果的形式正义。
C.
正义可以对法律起到推动作用,促进法律完善。
∙问题7
得 2 分,满分 2 分
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包括答案
所选答案: a.
法律规范
b.
法律主体
c.
法律事实
∙问题8
得 1 分,满分 1 分
下列关于法治国家的基本标志的说法错误的是。
答案
所选答案: C.
在各种社会调控方式中,道德和法律处于同等地位
∙问题9
得 1 分,满分 1 分关于马克思主义对法的本质的揭示,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答案
所选答案: C.
法受一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限制,由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决
定。
∙问题10
得 1 分,满分 1 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答案
所选答案: D.
罪刑法定是刑法中的规则。
∙问题11
得 1 分,满分 1 分司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答案
所选答案: C.
检察院、法院行使职权时相互讨论,共同作出决定。
∙问题12
得 1 分,满分 1 分法学的研究对象是
答案
所选答案: D.
法律现象
∙问题13
得 1 分,满分 1 分
大陆法系是以古代()为基础和以19世纪初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答案
所选答案: A.
罗马法
∙问题14
得0 分,满分 1 分
法律体系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相对独立的部分,这就是
答案
所选答案: C.
法系
∙问题15
得0 分,满分 1 分下列关于礼和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答案
所选答案: D.
礼具有法的意义。
∙问题16
得 1 分,满分 1 分
近代宪法的发源地是哪个国家?
答案
所选答案: B.
英国
∙问题17
得 1 分,满分 1 分
下列哪项不属于形式意义上的宪法?
答案
所选答案: C.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问题18
得 1 分,满分 1 分我国宪法规定,行使宪法解释的机关是
答案
所选答案: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问题19
得 1 分,满分 1 分在宪法中,政体是指
答案
所选答案: D.
国家的根本制度
∙问题20
得 1 分,满分 1 分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宪法内容的是哪项?
答案
所选答案: A.
公民、组织之间的关系
∙问题21
得 1 分,满分 1 分下列哪项不属于宪法产生的思想基础?
答案
所选答案: D.
君权神授论
∙问题22
得 1 分,满分 1 分根据《宪法》规定,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哪项活动?
答案
所选答案: A.
宣传迷信思想
∙问题23
得 1 分,满分 1 分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有关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保护的表述,哪一个是正确的?
答案
所选答案: D.
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和私有财产的继承权规定在宪法“总纲”
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