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精心整理)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一、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将学习定义为行为的改变,并强调通过刺激-响应机制来塑造行为。

重点研究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

2.认知学习理论:将学习定义为个体内部的心理过程,并强调对信息的加工和理解。

重点研究注意力、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

3.社会认知学习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对学习的影响,注重观察学习和模仿。

重点研究观察学习、模型角色和自我效能。

二、发展心理学1.认知发展理论:着重研究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主要代表人物为皮亚杰和维果茨基。

重点研究儿童的感知、注意力、记忆和思维发展。

2.社会发展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主要代表人物为维果茨基和布鲁纳。

重点研究社会化和情感发展。

3.个体差异与发展理论:关注个体差异对发展的影响,主要代表人物为贝洛斯基和埃里克森。

重点研究个体差异、身份认同和学业决策。

三、学习策略1.组织与选择策略:帮助学生将学习材料组织成有意义的结构,并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和方法。

2.目标与计划策略:帮助学生设定学习目标,并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策略。

3.监控与调节策略:帮助学生监控自己的学习进展,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并采取积极的反馈和评价机制。

四、教学评估与测验1.教学评估:通过观察、记录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改进教学过程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测验与评测:使用测验工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量化评价,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学效果。

五、学习障碍与特殊教育1.学习障碍:指学生在一些学科领域或学习方面存在明显困难的情况,可能是由认知、语言、学习和情绪等方面的问题所导致。

2.特殊教育:为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支持,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六、情绪与动机1.情绪与学习:情绪对学习有重要影响,教育者应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创设积极的情绪氛围。

2.动机与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行为的重要驱动力,教育者应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提供适当的自主学习机会。

小学教育心理学笔记(最全)

小学教育心理学笔记(最全)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一、定义:学与教二、核心:学习心理三、学科范畴:心理学分支,应用心理学范畴四、学习性质界定:教育学、心理学的交叉学科五、三过程:学习过程(核心)、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六、五要素: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物质、社会环境)、教学媒体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二、为实际的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四、帮助老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研究方法:①实验法、②观察法、③调查法④个案法:个案法要求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和研究的方法⑤教育经验总结法⑥测验法: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⑦产品分析法:通过分析学生的作品,从而了解心理特点的方法二、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发展概况:一、初创阶段:20世纪20年代以前1、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独立的标志。

2、1877年、俄罗斯、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最早3、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俄罗教育心理学之父、奠基人二、发展:20世纪50年代末方东岳《教育实用心理学》我国出版的第一本著作廖世承《教育心理学》我国编写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三、成熟:60年代至70年代末(教育心理学的体系成熟)80年代末(深化拓展)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小学生心理发展概述一、定义:指个体出生,成熟,衰老乃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发生的心理变化。

二、八个阶段: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三、中小学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表现:①同一方面发展速度;②不同方面发展速度关键期:环境影响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几个关键期:2~3岁口头语言 4~5岁书面语言 4岁形状知觉 5岁儿童智力发展四、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1、遗传决定论①、高尔顿②、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③、格赛尔:成熟论2、环境决定论①、洛克(白板说)②、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3、影响身心因素1、遗传(可能性)①遗传素质②成熟;2、环境(现实性)社会、家庭、学校(主导)、早期3、主观能动性(决定性因素)五、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童年期:1、语言发展从口头到书面的过渡时期;2、品德发展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时期,9岁;3、思维发展从形象到抽象逻辑的过渡期,10岁第二节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一、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1、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四概念、四阶段四概念: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四阶段:感知运动0~2岁①客体永久性;②思维开始萌芽;③直觉动作思维前运算阶段2~7岁①早期的符号功能;②思维不具有可逆性;③自我中心;④不能获得守恒关系;⑤泛灵论具体运算7~11岁①思维可逆②去自我中心③具体形象思维形式运算11岁以后①命题之间的关系②抽象逻辑思维③可逆与补偿,思维的灵活性2、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教学与发展的关系①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②挑一挑摘苹果③支架教学(帮助学生顺利渡过最近发展区)第三节小学生人格与社会性发展一、人格:1、人格概述定义: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以及行为的特有模式特征:独特性、稳定性、整合性、功能性、社会性结构:性格、气质、自我意识三我结构: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二、性格定义:性格指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结构特征: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1、加强三观教育;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3、利用集体教育的力量;4、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5、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6、及时进行个别指导;7、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三、气质定义:人生来就有典型而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性格与气质的区别:1、气质是天生的,性格是后天的;2、气质受生理影响大;3、气质可塑性强;4、气质特征表现较早;5、气质没有好坏之分气质体液说:气质的类型:1、胆汁质:刚强,容易感情用事;2、多血质:活泼、乐观、灵活;2、粘液质:死板,沉稳,缺乏生气;3、抑郁质,多愁善感,敏感,怯懦。

小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小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小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小学教育心理学是指对小学生在学习、生活、心理方面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的学科。

学习小学教育心理学,可以更好地了解小学生的思维、情感、行为等,从而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

以下是小学教育心理学的一些复习资料。

一、小学生发展心理特征1. 身体发育特征:小学生身体发育迅速,大小运动技能逐渐成熟,耐力与力量提高,但还存在一些差异。

男生多数较女生高,但在有些方面如灵活度、肢体协调方面却不如女生。

2. 思维发展特征:小学生在思维方面开始进入综合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发展阶段。

他们的注意力会更加专注,记忆力及联想能力也随之提高。

在问题解决方面,他们会更多地运用逻辑思维。

同时,还会表现出好奇、探索、快乐等情感特征。

3. 社会发展特征:小学生在这一阶段,开始具备社会交往能力。

他们更容易与同龄人进行交流,也能逐步了解不同年龄的人群。

此外,他们还会逐渐掌握社会观念、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知识。

二、小学生学习心理特征1. 学习兴趣特征: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

在这其中,一些社会化因素则会对小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

2. 学习认知特征:小学生的学习认知特征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等。

在学习中,他们会表现出观察能力、思考能力、集中力、记忆力等多方面的认知特征。

3. 学习态度特征:小学生具备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

他们期待成功、饱受挫败时仍充满信心,偏向把失败解释为外部因素等。

三、教育调节小学生心理特征的原则1. 注意针对性和有效性:教育活动的形式、内容、模式固然重要,但是否针对性突出和有效依然是教育实践中的关键因素。

2. 强化过程与内在动力:强化过程是指以积极的方式去引导小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过程。

3. 适度的端正、快乐的心态:适当的开始和结束、适度的竞争、有利于自我控制及取得成就感,排除心理上的障碍,是保证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必要前提。

以上是小学教育心理学的一些复习资料。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心理特征和原则进行教学设计,更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小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梳理

小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梳理

小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梳理小学教育是每个孩子成长道路中重要的一段旅程。

在这个阶段,小学教育心理学知识对于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性格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梳理小学教育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旨在帮助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和支持孩子的成长。

一、儿童认知发展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小学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根据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包括感知运动阶段、前操作阶段和具体操作阶段。

在小学教育中,了解这些认知发展的阶段可以帮助教育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以更好地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二、学习动机与动机激励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性和努力程度。

在小学教育中,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并激发其积极性是教育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育者可以运用多种方法,例如设定明确的目标、提供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认可等。

通过积极的学习动机激励,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

三、学习风格与策略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和策略。

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和策略,教育者可以更好地设计和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对于一些视觉型学习者,使用图表、图像和彩色笔记可能更有助于他们的学习;而对于一些听觉型学习者,通过讲解和听力练习可能更有效果。

因此,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和策略可以促进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四、情绪管理与心理调适小学阶段的孩子通常经历着多样的情绪体验,如喜怒哀乐等。

对于他们来说,情绪管理和心理调适是很重要的技能。

为了帮助他们有效管理情绪,教育者可以教授一些情绪调节的技巧,如深呼吸、思考正面事物、与他人分享情感等。

此外,教育者还应该为孩子提供安全、温暖和支持的学习环境,以促进他们积极的情绪体验和心理健康。

五、社交技巧与合作学习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良好社交技巧和培养合作意识的关键时期。

在小学教育中,教育者应该关注并引导学生积极地与他人交往、沟通和合作。

小学的心理教育知识点归纳

小学的心理教育知识点归纳

小学的心理教育知识点归纳心理教育在小学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心理教育,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培养积极的心态,提高情商和社交能力。

以下是小学心理教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归纳和介绍。

1. 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指的是孩子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

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自我认知的发展阶段,他们开始思考自己是谁,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以及如何与他人相处。

学校应当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并树立积极自信的自我形象。

2. 情绪管理情绪管理是指学生学习如何合理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并控制情绪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

小学生常常会出现情绪波动较大的现象,如愤怒、焦虑、悲伤等。

学校应当教授学生如何通过积极的调节方式来管理他们的情绪,例如深呼吸、分享心情、寻求帮助等。

3. 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授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学校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还需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4. 积极心理素质的培养积极心理素质是指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乐观态度以及积极应对的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积极的鼓励和奖励机制来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素质。

同时,学生还需学习如何逆境中保持坚韧,积极应对挫折,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并继续努力。

5. 社交技能的培养社交技能是指学生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和互动的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校应该提供合适的社交环境和活动,教授学生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尊重他人、倾听他人、解决冲突等。

通过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可以帮助他们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增强集体意识和责任感。

6. 健康问题的关注小学生健康问题的关注是心理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学校应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健康教育和指导,教授学生正确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以及如何保持良好的睡眠和锻炼习惯。

同时,学校还应该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的帮助。

小学教资备考知识点大全

小学教资备考知识点大全

小学教资备考知识点大全一、教育心理学相关知识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在小学教资备考中,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1. 学习理论:了解不同的学习理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例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文化学习理论。

2. 发展心理学: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包括认知、情感、社会和道德等方面的发展。

3. 学习障碍:了解学习障碍的分类、症状及对学习的影响,以及相应的教育干预措施。

4. 智力与智力评估:了解智力的概念以及不同的智力测量方法和评估工具。

5. 动机与动机教育:了解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与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激发和调节学生的学习动机。

6. 学习风格:了解不同学习风格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个性化教学。

7. 需求理论:了解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以及如何满足学生的不同层次的需求。

二、课程与教学设计相关知识点课程与教学设计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特点,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活动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课程与教学设计知识点:1. 教学目标:合理设置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并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2. 教学方法: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等,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究。

3. 课堂管理: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和管理机制,包括教室布置、学生纪律等,以保证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4. 评价与反馈: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法,包括作业、测试、观察等,及时提供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

5.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多媒体教具、实验设备等,提高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6. 教学设计:制定周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步骤,注意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和递进性,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任务。

三、学科知识点小学教资备考还需要掌握各学科的相关知识点,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音乐、美术等。

以下是一些各学科的知识点:1. 语文:识字、拼音、词语解释、古诗词、基础阅读理解、写作等。

小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小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识点育心理学知小学教第一章小学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任务、方法与简使一、名词解释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教、环境三者相互作用时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2、小学教育心理学: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3、观察法: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

是带有更高的理论自觉和计划性的一种观察方式。

4、实验法:是严格控制条件,主动引起需要考察的现象去探明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方法。

5、问卷法:是将所要了解的内容及其表现归结为若干有代表性的问题或项目单,然后依据取得的样本进行评分或评级,以测知被试的心理状态或特性。

二、知识点1、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

是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独立学科。

2、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论原则:客观原则系统性原则教育性原则3、客观原则: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予以揭示是一切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4、系统性原则: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看待事物内部关联的观点5、教育性原则:研究学生心理是为了更好的教育学生6、实验室实验:实验室专门的仪器勒温-----蔡伐尼克效应7、自然实验:阿格法诺夫-----拾柴火它的一般程序:1、进行初试2、选择与设立等组3、施加影响4、进行复测 5、对比分析8、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首次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得思想,主张用心理学理论、方法来研究教育学中的问题。

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创立了心理学体系,他的实验心理学思想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霍尔主张复演说他被称作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先锋。

9、桑代克1903《教育心理学》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桑代克本人也被誉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

10、乌申斯基被誉为“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普杰列夫 1883《教育心理学》被认为是第一步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着。

11 潘菽邵瑞珍韩进之三、简答题1、为什么说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教、环境三者互动时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答:学校教育中有三个核心因素,即教、学与环境。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情境中人类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

它对于教育工作者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优化教学方法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的整理。

一、学生的心理发展(一)认知发展理论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感知运动阶段(0-2 岁):儿童通过感知和动作来认识世界,逐渐获得客体永久性。

前运算阶段(2-7 岁):儿童开始使用符号和语言来表征事物,但思维具有自我中心、不可逆性和刻板性等特点。

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儿童能够进行具体的逻辑推理,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形式运算阶段(11 岁及以上):儿童能够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和假设演绎推理。

2、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与成人和更有能力的同伴的互动中实现的。

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即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与更有能力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时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二)人格发展理论1、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面临着特定的心理社会冲突,如婴儿期的信任对不信任、儿童早期的自主对羞怯和怀疑等。

成功解决每个阶段的冲突有助于形成积极的人格品质,否则可能导致消极的人格品质。

(三)社会性发展1、同伴关系同伴关系对儿童的社会认知、情感和行为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受欢迎的儿童通常具有友好、合作、善于交往等特点;被拒绝的儿童可能表现出攻击性、退缩等行为。

2、亲子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儿童的安全感、自信心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父母的教养方式(权威型、专制型、放纵型和忽视型)对儿童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

二、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巴甫洛夫的实验揭示了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即无条件刺激与中性刺激多次结合后,中性刺激能够引起条件反应。

泛化和分化是经典性条件作用的重要概念,泛化是指对相似的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在教育领域,教育学心理学是一门至关重要的学科,它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以下是一些教育学心理学中必背的知识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学生的认知发展(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1、感知运动阶段(0-2 岁):婴儿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认识世界,逐渐形成客体永久性的概念。

2、前运算阶段(2-7 岁):儿童开始使用符号和语言来表征事物,但思维具有自我中心、不可逆性和刻板性等特点。

3、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儿童能够进行逻辑思维,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4、形式运算阶段(11 岁及以上):青少年能够进行抽象逻辑思维和假设演绎推理。

(二)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发展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在认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儿童通过与更有能力的他人互动来学习和发展。

他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即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与更有能力的同伴合作时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二、学生的情感与个性发展(一)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1、婴儿期(0-15 岁):信任对不信任。

2、儿童早期(15-3 岁):自主对羞怯与怀疑。

3、学前期(3-6、7 岁):主动对内疚。

4、学龄期(6、7-12 岁):勤奋对自卑。

5、青春期(12-18 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二)气质类型包括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了解学生的气质类型有助于教师采用更适合的教育方式。

三、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桑代克的试误说:认为学习是通过尝试错误而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2、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强调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的结合导致条件反射的形成。

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通过强化和惩罚来塑造行为。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1、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2、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领域中,有许多关键的知识点是学习者必须牢记的。

这些知识点不仅对于教育工作者至关重要,对于家长和关心孩子成长的人来说,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经典的条件反射实验,如巴甫洛夫的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揭示了通过建立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之间的联系,可以形成新的行为反应。

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则强调了强化在行为塑造中的作用。

正强化,如给予奖励,能增加某种行为出现的频率;负强化,如消除不愉快的刺激,也能起到相同的效果。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关注学习者内部的心理过程。

例如,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强调学生应主动地探索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则指出,新知识只有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才能够被有效地理解和吸收。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来构建对世界的认识。

二、发展阶段理论(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在感知运动阶段,婴儿通过感知和动作来认识世界;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具有自我中心和不可逆性等特点;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够进行具体的逻辑思维;形式运算阶段的青少年则具备了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埃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经历了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发展任务和危机。

例如,在幼儿期,主要的危机是自主对羞怯与怀疑;在青春期,面临的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三、学习动机(一)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由个体内在的需要所引起的,如对知识的兴趣、对自我提升的渴望。

外部动机则是由外部的奖励或惩罚所驱动,如考试成绩、老师的表扬。

(二)动机的激发和维持为了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可以设置合理的目标,让学生感到既有挑战性又能够实现;提供及时的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教育心理学笔记最全

小学教育心理学笔记最全

小学教育心理学笔记最全小学教育心理学是指以小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教育实践的理论体系。

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小学生的智力、情感、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其研究结果能够指导小学教育实践,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学生的智力发展1、感性认识阶段:主要指2-6岁儿童的认识活动,其认识特点是凭借感觉、直觉完成。

在这个阶段,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较弱,目光短浅,缺乏总体把握。

2、思维发展阶段:主要指7-12岁儿童的认识活动,其认识特点包括: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具备自我反思意识、有类比能力等。

在这个阶段,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发展逻辑思维。

1、婴幼儿期:在这个阶段,小学生的情感主要体现在亲子关系中。

这个阶段的儿童需要感受到爱以及被重视的感觉。

三、小学生的人际关系1、亲子关系:亲子关系对小学生的人格健全发展和终身幸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亲子关系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小学生的形成及其后的交往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2、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小学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关系。

小学生需要建立健康的、亲密的师生关系,从而使其愿意积极学习,更好地发展学习技能和行为……3、同伴关系:同伴关系对小学生的情感发展和人格塑造至关重要。

良好的同伴关系能够促进小学生的社交技能的发展,同时增强小学生的归属感、安全感以及交流能力。

四、小学生的学习方法1、启发式学习法:启发式学习法通过提问和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问题,促进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2、案例学习法:案例学习法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进行学习。

这种方法具有高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是通过小组合作,让每个小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增加集体实现的快乐感。

小学教育心理学是现代教育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对于教师来说,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及其特点,能够更好的指导小学生的学习和教育。

对于学生来说,了解自己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自身优势和不足,有助于提高学习态度和促进自我发展。

小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归纳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与心理之间关系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学习者在教育环境中的心理活动。

小学教育心理学则是关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教育实践的学科。

了解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知识点,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将对小学教育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儿童认知发展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小学教育心理学中研究的重点。

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

二、学习动机与激励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对学习任务的内在动力和兴趣。

激励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给予及时的肯定和奖励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激励。

三、学习风格与智力多元化学习风格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习惯和偏好。

智力多元化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智力类型和潜能。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风格和智力特点,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四、情绪管理与行为规范情绪管理和行为规范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和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内容。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帮助学生学会管理情绪,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行为规范,引导学生正确表达情感和处理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行为习惯。

五、学习困难与特殊教育需求在小学阶段,部分学生可能会面临学习困难和特殊教育需求。

教师应该及早发现和干预学生的学习困难,提供个别化的学习支持和辅导,或者转介给专业人士进行特殊教育评估和干预。

小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至此结束。

通过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点,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同时,家长和学生也可以从中获得对教育过程的更深入理解,实现更好的学习和成长。

小学教育心理学必考知识点

小学教育心理学必考知识点

小学教育心理学必考知识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教育过程中心理活动的规律和心理现象的学科。

对于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教师来说,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几个小学教育心理学必考知识点,通过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点,从而更好地教育和引导学生。

1. 儿童发展的特点儿童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了解儿童发展的特点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小学阶段的儿童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特点:- 心理发展水平逐渐提高,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能力;- 逐渐掌握基本的认知能力,比如逻辑思维、分类能力等;- 社交能力逐渐发展,开始与他人进行合作和交流;- 意志品质和道德观念的形成;- 情绪的变化和管理能力的提升。

2. 学习理论与教学方法学习理论是指人们学习的原因和规律。

在小学教育中,了解不同的学习理论有助于教师选用适宜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常见的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等。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问题解决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学习困难与特殊教育需求在小学教育中,一些学生可能会面临学习困难或特殊教育需求。

了解学习困难的成因和对策,以及特殊教育的原理和方法,对教师有很大的帮助。

学习困难可以分为认知困难、情绪困难和行为困难等多个方面,教师可以通过个性化教学、差异化教学等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对于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教育计划,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4. 有效教育与评价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教育的有效性和评价的科学性。

有效教育包括提高学习效果、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习惯等方面。

评价应该是全面的、客观的和多样化的,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水平,为进一步的教学提供基础数据。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观察记录、测验评估、作品展示等方式进行评价。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点要点归纳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点要点归纳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复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对于教育实践的作用以及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状况。

知识点梳理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展开的。

主要包括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两个大的方面,其中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又涵盖了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因素。

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以及评价/反思过程。

(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是学习的主要要素,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教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师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基本的心理特性。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51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评价/反思过程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测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

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教学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小学教育心理知识点总结

小学教育心理知识点总结

小学教育心理知识点总结小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其教育实践的科学。

它涉及到认知发展、情感、社会性、个性等方面,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小学教育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一、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认知发展阶段:小学生处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具体运算阶段”,能够进行逻辑思考,但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 学习风格:小学生有各自不同的学习风格,包括视觉型、听觉型和动手操作型等,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小学生的情感发展- 情感表达:小学生的情感表达逐渐丰富,但有时可能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需要成人的引导和理解。

- 情绪管理:小学生需要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包括识别情绪、表达情绪和调节情绪。

三、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同伴关系:小学生开始更加重视同伴关系,同伴间的互动对其社会性发展有重要影响。

- 合作与竞争:小学生在同伴关系中学习合作与竞争,这对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技能的发展至关重要。

四、小学生的个性发展- 自我概念:小学生的自我概念逐渐形成,他们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 自尊与自信:小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其个性发展和学习动机有显著影响。

五、教育心理学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教学策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教育者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如游戏化学习、探究式学习等。

- 评价方式:评价小学生时,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业成绩,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

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同-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家长应提供支持和鼓励,创造一个积极的家庭氛围。

- 家校合作: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合作,共同关注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教育的合力。

结尾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知识点不仅涵盖了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还强调了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

通过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点,教育者可以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小学教师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小学教师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小学教师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对于小学教师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师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发展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

以下是小学教师常用到的一些教育心理学知识点的整理:1.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教师而言,了解学习理论有助于设计和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

其中最为著名的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文化学说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反应形成的,教师可以通过正反馈的方式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学习策略;社会文化学说认为学习是社会互动的产物,教师应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合作机会。

2. 学生发展心理学学生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是学生在身体、智力、情感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发展规律。

教师要了解学生发展的特点,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

例如,小学生在认知发展方面具有操作思维特点,教师可以通过操作实物、提供具体形象的教学材料等方式促进他们的学习;在情感发展方面,小学生处于自我中心阶段,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关心。

3. 有效教学策略了解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其中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等。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

例如,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注意力有限,教师可以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教学、实践教学等,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参与学习。

4. 教育评价与反馈教育评价和反馈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评价,如作业、考试、观察记录等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同时,教师的反馈也应该是积极的、鼓励的,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5. 学习困难与特殊需求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可能遇到的学习困难和特殊需求,并采取措施进行教育干预。

小学教育心理知识点总结

小学教育心理知识点总结

小学教育心理知识点总结小学教育心理是指对6岁至12岁儿童进行心理教育的过程。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期,他们的认知能力、情感、行为等方面都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因此,了解小学教育心理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更好地指导和教育孩子。

以下是小学教育心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一、儿童的认知发展1. 认知发展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如传感期、感觉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操作期等。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认知特点和需求,教师应根据不同阶段的儿童特点来进行教育和教学。

2. 认知结构儿童的认知结构主要指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方式和思维方式。

例如,有些儿童更偏向于逻辑思维,有些则更偏向于感性思维。

了解儿童的认知结构有助于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

3. 认知误区儿童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区,如思维定势、缺乏逻辑性、片面性等。

教师需要帮助他们克服这些认知误区,引导他们形成更健康的认知模式。

二、儿童的情感发展1. 情感表达儿童的情感表达通常是比较直接和真实的,他们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较大的情况。

教师应耐心倾听并引导他们正确地表达情感。

2. 情绪管理儿童在情绪管理方面通常还不够成熟,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故事、绘画等方式教导儿童正确地处理情绪。

3. 自尊心儿童的自尊心是情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尊心较低可能导致他们对学习和生活产生消极影响。

教师应该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自尊观,鼓励他们相信自己。

三、儿童的行为发展1. 规范行为在小学阶段,儿童正在逐渐学习适应社会和学校生活,教师应该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

采取适当的奖惩制度有助于培养和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

2. 自我控制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还比较薄弱,在面对诱惑和冲动时常常难以控制自己。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他们锻炼自我控制能力。

3. 合作与竞争在小学阶段,儿童开始逐渐学会合作和竞争,这是他们社会交往中的重要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活动、团队比赛等方式培养儿童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小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精心整理)

小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精心整理)

小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精心整理)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发生、进展和变化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心理学算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揭示心理规律的科学。

2、心理对象.现象:(一)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知)(感受、知觉、经历、思维、想象、注意等)2情绪过程(情)(喜、怒、哀、乐、爱、憎、惧等)3意志过程(意)(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决断和坚持等);(二)心理状态1认知状态(好奇、不明白、沉思等)2情绪状态(淡泊、焦虑、渴求等)3意志状态(节制、犹豫、镇定等);(三)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等)2个性特征(气质、性格、能力、智力)3自我意识(自我认识、自我感觉、自我体验、自XXX纵)。

3、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描述和测量人的心理活动2解释和讲明人的心理现象3预测和操纵人的心理状态。

4、心理学研究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进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5定量与定性研究结合原则。

5、心理学的研究办法:1观看法2实验法3心理测验法4调查法5教育经验总结法6个案法7活动产品分析法6 观看法是有目的、有打算地经过观看被试的外部表现来研究其心理活动的一种办法。

种类:(1)时刻:长期观看、定期观看。

(2)内容:全面观看、重点观看。

(3)观看者参与性:参与性观看、非参与性观看。

(4)场所:自然场所的观看、人为场所的观看。

优缺点:观看法是在日常日子条件下使用的,因而简便易行,所得的材料也比较真实的。

但由于它别能严格操纵条件,别易对观看的材料做出比较精确的量化分析和推断,这也是观看法的局限性。

7科学儿童心理学奠基人普莱尔《儿童心理》是观看法的典型研究。

8实验法是按研究目的操纵或创设条件,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举行研究的办法。

种类:(1)实验室实验法(2)自然实验法9实验室实验法:指在特定的心理实验室里,借助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操纵各种条件,以研究心理的办法。

小学教育心理知识点汇总

小学教育心理知识点汇总

小学教育心理知识点汇总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在教育环境下的心理发展与行为的学科。

在小学教育中,了解基础的心理知识对于提高师生的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至关重要。

下面将对小学教育中常见的心理知识点进行汇总,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

一、儿童认知发展儿童认知发展是指孩子在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发展过程。

这个阶段的儿童还处于认知发展的初级阶段,他们注重感知与行动的结合,能够通过亲身经验来获取知识。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

二、儿童情感发展儿童情感发展是指孩子情绪体验、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的过程。

儿童情感发展对于学习和人际交往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包括情绪的认知和表达、自我情绪调节和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等。

三、儿童社会发展儿童社会发展是指孩子在社会环境中与他人的互动、关系建立和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合作能力。

通过开展合作学习、学生自治和团队活动等方式,促进学生社会技能的培养和社会经验的积累。

四、儿童性格发展儿童性格发展是指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个体稳定的行为方式和情绪反应。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对于教育和引导非常重要。

教师和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自信和适应能力,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人格。

五、儿童学习困难与发展异常儿童学习困难和发展异常是指部分学生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是学习上的困难、行为问题、注意力不集中等。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家长关注这些特殊学生的需求,并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促进全面发展。

六、儿童与媒体的关系儿童与媒体的关系是指儿童在数字化时代与各种媒体形式的互动。

儿童对于媒体的接触和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良好的媒体素养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和家长应该引导儿童正确使用媒体,提供优质的媒体资源,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媒体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揭示心理规律的科学。

2、心理对象.现象:(一)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等)2情绪过程(情)(喜、怒、哀、乐、爱、憎、惧等)3意志过程(意)(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决断和坚持等);(二)心理状态1认知状态(好奇、疑惑、沉思等)2情绪状态(淡泊、焦虑、渴求等)3意志状态(克制、犹豫、镇定等);(三)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等)2个性特征(气质、性格、能力、智力)3自我意识(自我认识、自我感受、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3、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描述和测量人的心理活动2解释和说明人的心理现象3预测和控制人的心理状态。

4、心理学研究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5定量与定性研究结合原则。

5、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心理测验法4调查法5教育经验总结法6个案法7活动产品分析法6 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观察被试的外部表现来研究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种类:(1)时间:长期观察、定期观察。

(2)内容:全面观察、重点观察。

(3)观察者参与性:参与性观察、非参与性观察。

(4)场所:自然场所的观察、人为场所的观察。

优缺点:观察法是在日常生活条件下使用的,因而简便易行,所得的材料也比较真实的。

但由于它不能严格控制条件,不易对观察的材料做出比较精确的量化分析和判断,这也是观察法的局限性。

7科学儿童心理学奠基人普莱尔《儿童心理》是观察法的典型研究。

8实验法是按研究目的控制或创设条件,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种类:(1)实验室实验法(2)自然实验法9实验室实验法:指在特定的心理实验室里,借助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控制各种条件,以研究心理的方法。

优缺点:能主动地获取所需要的心理事实,并能探究其发生的原因,而且所获取的信息也比较精确。

但实验法也带有很大的人为性质,被试者在这样的情况中,意识到自己正在接受实验,就有可能降低实验结果的客观性质,如个性等问题,有很大局限性。

10控制实验的四方面?一是严格控制实验情境,尽可能排除无关变量。

二是严格控制被试,实现随机取样和随机安排。

三是严格控制实验刺激,使不同水平、性质、条件,按规定的方式、时间、顺序呈现。

四是严格被试反应,用指导语引导反应方向和范围。

11自然实验法也叫现场实验法,在日常生活条件下,对某些条件加以适当控制或改变来研究心理的方法。

优缺点:一方面仍对实验条件有所控制,使之能继续保持实验室实验法的某些优点,能主动获取、探究原因;另一方面又适当放松控制,使之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能体现观察法的某些优点;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但自然实验法也正是由于实验控制不很严格,容易受到各种无关变量的干扰而影响研究结果的有效性。

自然室实验法具有主动性和严密性的特点,有利于得到所希望的和比较准确的材料。

这是教育心理学研究最常用的和最实用的一种方法。

12心理测验法是指以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种类:(1)内容:智力测验、成就测验、态度测验、人格测验。

(2)形式:文字测验、非文字测验。

(3)规模:个别测验、团体测验。

3要素:测验的信度和效度。

优缺点:最大优点是能数量化地反映人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但测验法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测验量表的可靠性,而各种测验量表尚在完善之中。

13调查法:是以提出问题的形式收集被试各种有关材料来研究心理的一种方法。

基本方式:问卷调查、访问调查。

14教育经验总结法:常常是由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工作者和教师合作进行的。

15个案法:是一种较古老的方法。

它是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方法发展而来的。

16活动产品分析法:是研究者通过对人的作业、作品、日记、手工制作、生产成品等分析。

了解其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的方法。

17小学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1科学地理解人的心理实质,帮助教师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了解小学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有助于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科学施教。

3学习掌握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有助于提高小学教育科研的质量和水平。

18、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19、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是亚里士多德《论灵魂》,把心理功能分为认知功能和动求功能。

20、1879年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的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

冯特被视为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心理学摆脱哲学的标志。

21、现代心理学的理论流派:构造主义心理学2机能主义心理学3人本主义心理学4精神分析心理学5行为主义心理学22构造主义心理学:1奠基人冯特;著名代表人物铁钦纳。

2观点及评价:(1)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

(2)用实验内省法研究。

(3)基本任务是理解正常成年人的一般心理规律。

(4)不重视心理学的应用。

23机能主义心理学:1美国詹姆士;杜威。

2观点及评价:(1)主张研究意识。

(2)关心思维在人类适应行为中的作用。

(3)推动了美国心理学面向实际生活的过程。

24行为主义心理学:美国华生;斯金纳。

25精神分析心理学:1奥地利弗洛伊德。

2理论体系包括:潜意识论、泛性论、人格论。

26人本主义心理学:1美国马斯洛和罗杰斯,20世纪50年代创建。

2强调人发展自我潜力,实现自我需要,建立完善的自我,建立理想自我,达到自我实现。

3理论体系还不完备,代表一个新的方向,强调人的社会性特点,给人的心理本质做出新的描绘,为心理治疗领域孕育了一个创新的思路和方法。

27、心理学的发展趋势?1学科融合,促进发展。

心理学吸取了其他学科尤其是新兴学科的新成果、新技术,促进了自身内部的发展,拓宽了研究的范围并加强了研究深度。

2注重应用,日益广泛。

随着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对心理学的需要日益迫切,这促使心理学从大学讲坛和研究机构的实验室走出来,与实际生产、生活相结合。

3纵深研究,日益成熟。

现代心理学走向更广、更深的研究领域,呈现蓬勃兴旺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小学生心理发展28、心理发展: 1广义:广义的心理发展是指心理的种系发展,它既包含从动物的心理到人的心理的发生与变化的过程;也包括个体从出生到衰老过程中心理的发生与变化的过程。

29狭义:狭义的心理发展,仅指个体的心理发展,是指一个人生命全过程中心理的发生与变化的过程。

(变化有顺序的、不可逆的)。

30、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稳定性和可变性3普通性和差异性4发展的不平衡性。

31、心理发展的阶段:8个阶段:1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岁,也称学龄前期);小学生——童年期(6、7~11、12岁,也称学龄初期);少年期(11、12~14、15岁,也称学龄中期);青年期(14、15~25岁,学龄晚期);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死亡)。

32、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1概念:所谓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在每个不同的年龄阶段中表现出来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心理特征。

2内容两方面:一是认知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二是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兴趣、动机、情感。

33、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理解:(1)儿童心理发展是和年龄有联系的。

(2)儿童年龄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受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的影响和制约的。

(3)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规律组织教学,安排教学活动。

34、发展的关键期:1概念: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在关键期中,在适宜的环境影响下,行为学习变得特别容易,心理发展特别迅速。

同时,在关键期内,个体对环境的影响极为敏感,有时又把关键期成为敏感期。

35、(单):2~3岁:直觉行动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儿童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学习社会交往的关键期。

4~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4~9岁:音乐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4~6年级,小学中年级左右: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关键期。

36、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对教育工作有何重要意义?:(1)关键期是教育的最佳时期。

(2)关键期是心理发展的敏感期。

(3)关键期也是心理发展矛盾冲突最突出的时期。

(4)关键期是心理发展最快时期,教育工作一定要跟上。

37、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多38,39,40、简38.123,39.12,40.12、论+41它们之间的关系)38、遗传因素:1遗传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

2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可能性。

3生理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心理发展。

39、社会环境和教育因素1家庭2学校。

40、内在需要与主观努力1内在需要是人对生存和发展条件的追求。

2主观努力需要是行为在内在推动力。

41、它们之间的关系:遗传因素为心理发展提供了生物前提,社会环境与教育因素是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的外部因素,内在需要与主观努力是推动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

以上各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来影响个体的心理发展。

42、小学生生理发展的特点:(一)身体外形的变化(二)体内机能的防御(三)神经系统的发育(四)小学生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二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神经系统的发育为小学生心理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而心理的正常发展也能保证和促进小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

43、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一)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快速性。

(二)~~~协调性。

(三)~~~~开放性。

(四)~~~~可塑性。

44、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简、论+总的来说+总之)(一)低年级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从过去以游戏为主导性活动转变成为以学习为主导性活动,这对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来说是一个明显的“适应”现象。

(二)中年级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他们的智力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进入一个关键期。

这个阶段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加速过渡为突出标志的,这里说的“加速过渡”就是指“飞跃”和“质变”。

(三)高年级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在自我意识的发展方面进入了第二个上升期,而个性的发展则进入了骤变期。

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心理发展方面的突出需要主要是形成良好个性的品质和自我调整能力。

总的来说,贯穿小学儿童整个心理发展过程的主要矛盾表现为勤奋进取与自贬自卑两极间的冲突。

总之,在小学阶段的自我发展会对儿童今后的学习生活、人格的健全发展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45、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理论(46~~59)46、精神分析学派的个性发展观(47~50)47、弗罗伊德的人格理论1影响:一是人格结构理论。

二是儿童性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2心理性欲发展5个阶段(!)口唇期(0~1岁)——自我形成(2)肛门期(1~3岁)(3)性器期(3~6岁)以上三个阶段为前生殖阶段(4)潜伏期(6~11岁)(5)生殖期(也称青春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