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电子货币发展_货币乘数变动与货币政策有效性
电子货币的货币乘数效应与货币政策有效性探讨
电 子 货 币 的 货 币 乘 数 效 应 与 化 贝
币 政 策 有 效 性 探 讨
■ 张
从电子货币对 中央银行 的独立性 、基础 货
币 、货 币 乘 数 、货 币政 策 以及 对 电子 货 币
货 币政 策 协 整
下货 币乘数 的研究 已取得 了一些 有价值 的 成果 ,但并没有得 出一致性的结论。 国外最早对 电子货 币的研究来 自国际
清算银行 的支付与清算委 员会 ( B I S) 。其
于 1 9 9 6、2 0 0 0 、2 0 0 1 和2 0 0 4年 先 后 发
表 了对 电子货 币的研 究报告 ,分 别就 电子 货 币的界定 、发展 、风 险和对货 币供 给和 货币政策 的影 响等方面进行了研 究。这些 报 告 为 电 子 货 币 的研 究 奠 定 了 基 础 。
的货币纳入到 银行 系统乘数 创造过程 中,
【 2 0 1 1 】1 3 7号 )的阶段 成果之 一
◆
中图分类号 :F 8 2 0 文献标识码 :A
1 9 9 8 年 巴塞尔协议所描述的:电子货 币是
内 容 摘 要 :本 文 以 电子 货 币使 用 率 为
视 角 ,将 其 纳 入 到 货 币乘 数 决 定 的 理 论 分析 框 架 中,基 于我 国 i 9 9 0 — 2 0 0 3) 论证 了电子货币使 货币乘 数的公式 更 为复 杂 , 影响货 币乘数 的因素增加 了,而且新 增因 素大 多为经济运行 中的内生 变量 ,增 强了 货币乘数的 内生性。靳超 、 冷燕华 ( 2 0 0 4) 认 为电子货 币作 为一种媒介 工具 ,将 更多
浅析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浅析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1. 引言1.1 电子货币的发展背景电子货币的发展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晚期,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电子货币开始崭露头角。
最初的电子货币是通过银行卡和在线支付系统实现的,用户可以通过电子化的方式进行支付和转账。
随着移动支付和数字货币的兴起,电子货币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如比特币、以太坊等虚拟货币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电子货币的发展背景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支付方式的需求不断提升。
随着电子货币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它对传统货币形式和支付方式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挑战。
1.2 货币政策的重要性货币政策的重要性在整个经济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的一种重要工具。
在现代经济中,货币政策被视为调控经济发展、控制通货膨胀、促进就业和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手段。
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具有直接影响。
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中央银行可以调节经济的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合理的货币政策可以引导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控制至关重要。
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中央银行可以有效控制物价水平的变动,避免通货膨胀对经济的不利影响。
稳定的物价水平有助于提升市场信心,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货币政策还对就业和金融市场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中央银行可以影响市场利率和资金流动,从而影响企业投资和就业情况。
稳定的货币政策有助于维护金融市场秩序,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
货币政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货币政策调控,才能有效应对经济的各种挑战,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社会繁荣发展。
2. 正文2.1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挑战电子货币的出现给传统货币政策带来了诸多挑战。
电子货币的流通速度更快,交易更加便捷,使得货币政策的实施和效果难以预测和控制。
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可能无法有效应对电子货币带来的变化,需要进行相应调整和创新。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摘要电子货币的产生是继贵金属货币和纸币之后,货币历史上的第三次革命。
电子货币取代传统的银行券和硬币作为主要的交易和支付工具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世界性发展趋势。
电子货币除了具有货币的一般属性外,还具有其自身从发行到流通这一过程中的一些特有属性。
正是这些特有的属性使得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货币发行权、货币政策的实施、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几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本文一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电子货币的定义、功能、作用、主要特性以及电子货币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从整体上对电子货币进行界定。
第二部分分别从货币供给、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效应以及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等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第三部分是结论部分,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就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所产生的一系列影响提出一些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电子货币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影响AbstractThe introduction of electronic currency is the third revolution in the history of currency followed by precious metal currency and paper currency. It has been an irreversible trend throughout the world that electronic currency is taking place of traditional bank notes and coins as a major tool of transaction and payment. Apart from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currency, electronic currency enjoys some specific features during the process from issuing to circulation. It is these specific features that make it possible for e-currency to exert influence upon the issuing rights of central bank, the implementation of monetary policy, and the monetary policy of central bank to a very different extent.The article consists of three chapters. Chapter one is an introduction to electronic money, describing the definition, function, inten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at home and abroad. Chapter two analyses the challenges of e-currency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monetary policy. The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in the following fields: currency supply, monetary policy instruments, medium objectives of monetary policy and monetary effect. Chapter three is the conclusion which summarizes the above parts and gives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the problems produced by the e-money on the monetary policy.【Key Words】Electronic money; Central bank; Monetary policy; Implication.目录1引言 (4)1.1 研究的背景和现实意义 (4)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4)1.3 研究思路和结构 (5)2 电子货币概述 (5)2.1 电子货币的定义、功能、作用及主要特征 (5)2.2 电子货币在国外的发展概况 (6)2.3 电子货币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7)3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8)3.1货币政策概述 (8)3.2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9)3.3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 (10)3.4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 (11)3.5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影响 (12)4 中央银行应对电子货币发展的措施 (13)4.1中央银行应对电子货币影响的基本原则 (13)4.2 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 (14)4.3 建立相关电子货币的监管体系 (15)4.4 适时调整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16)4.5 加强对电子货币系统的风险防范 (16)5结论 (17)参考文献 (19)致谢 (20)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1引言1.1 研究的背景和现实意义互联网的应用及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使金融电子化在促进金融市场国际一体化,给金融业带来效率和机遇的同时,也从多方面削弱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自主性。
浅析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浅析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首先,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体现在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政策实施上。
电子货币的出现,使货币供应更加灵活多样化。
传统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央行控制货币供应和利率水平来调节经济运行的,而电子货币则增加了一种新的货币形式,使货币供应更加丰富。
电子货币的发行者可以通过自身控制货币的发行数量和利率水平来调节货币供应,甚至可以实现货币政策的自主调节。
但同时,电子货币也给央行对货币政策的实施带来了新的挑战。
例如,央行无法直接控制电子货币的发行数量和利率水平,因此无法完全掌握货币供应的全局。
其次,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还体现在汇率和金融稳定方面。
电子货币的发行可以带来本币汇率的波动和变化,这也会对整个经济的运行产生影响。
如果电子货币的发行量过大,可能会导致货币贬值,从而给出口带来压力,影响国际贸易的平衡。
此外,电子货币的发行也可能会对金融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如果电子货币的发行者发生风险事件,或者货币系统存在漏洞,如黑客攻击和恶意软件的入侵,可能会导致整个货币系统的瘫痪和混乱。
最后,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还涉及到金融监管和安全管理。
由于电子货币的特殊性质,其监管和管理也与传统货币有所不同。
将电子货币纳入监管范围,需要建立新的监管体系和监管标准,包括货币政策、反洗钱、反恐怖融资、消费者保护等方面。
此外,防范电子货币系统的各种风险和安全问题,也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和相应的技术措施,确保电子货币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
电子货币金融创新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影响
电子货币金融创新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影响【摘要】随着电子货币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传统货币政策带来了挑战,加密货币的崛起对货币政策产生了冲击,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发展也对传统政策产生了影响。
数字支付和电子商务的普及改变了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智能合约和区块链技术也在改变着中央银行的政策方向。
中央银行需要有效地应对这些挑战,同时抓住这些机遇,才能在电子货币金融创新的浪潮中保持稳健和可持续的发展。
未来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将朝着更加数字化、智能化和透明化的方向发展,以适应新的金融环境和挑战。
【关键词】电子货币, 金融创新, 中央银行, 货币政策, 挑战, 加密货币, 中央银行数字货币, 数字支付, 电子商务, 智能合约, 区块链技术, 机遇, 应对挑战, 发展方向1. 引言1.1 电子货币金融创新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影响电子货币金融创新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影响是当前金融领域的热门话题。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子货币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对货币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统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在面对电子货币时将面临新的挑战,而中央银行也需要不断地调整和创新政策以适应这一变化。
电子货币的发展给中央银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虚拟货币市场的波动性较大,容易引发金融风险,中央银行需要加强监管和风险防控。
加密货币的崛起也对传统货币政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中央银行需要思考如何应对这种新型货币形态。
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发展也对传统货币政策产生了影响。
数字货币的出现可以提高货币的流通效率,但也会影响中央银行对通货膨胀和经济波动的控制。
数字支付和电子商务的普及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影响也不可忽视,需要中央银行及时调整政策以适应市场需求。
2. 正文2.1 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挑战电子货币的出现给传统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
电子货币的去中心化特点使得监管和控制变得更加困难。
电子货币发展对货币乘数影响分析
电子货币发展对货币乘数影响分析作者:苗春雨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1年第19期电子货币的产生和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支付方式,而且给传统的金融理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加大了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难度。
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具有放大效应,增强了货币乘数的内生性,同时加大了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的难度,从而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文献综述电子货币的出现提高了清算效率,减少了现金的漏损率,从而使货币乘数有了扩大的趋势,这也成为学界的普遍观点。
电子货币可以直接替代中央银行通货的特性使得其对货币乘数的影响更为显著。
Solomon认为将电子货币的发行量直接计入货币总量会显著增加货币乘数,Friedman则认为电子货币会通过影响货币乘数使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难度增加。
Berenntsen分析了电子货币是如何影响货币乘数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机理。
Reddy证明了电子货币增强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进而影响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的能力。
Setsuya Sato和John Hawkins指出,电子货币会通过影响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及货币流通速度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
而Goodhart则认为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的影响是有限的。
Fogelstrom Owen甚至认为电子货币不会干扰货币政策的实施。
随着我国电子支付科技的发展,国内对电子货币的研究也渐渐开始成为热点,只是研究中偏重于定性分析居多。
赵家敏认为电子货币的出现扩大了货币乘数,谢平、尹龙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董昕、周海则指出,由于电子货币对基础货币的替代,削弱了货币乘数的可控性,即增强了其内生性。
另外,陈雨露、边卫红则认为电子货币不论是替代流通中的现金还是活期存款都會使货币乘数扩大,从而导致货币乘数的变动更具随机性,对货币乘数的预测将更加困难。
靳超、冷燕华认为电子货币作为一种媒介,将使更多的货币被纳入到货币乘数的创造过程中,从而扩大了货币乘数。
电子货币的货币乘数效应与货币政策有效性探讨
电子货币的货币乘数效应与货币政策有效性探讨作者:张磊副教授王亮来源:《商业时代》2013年第05期内容摘要:本文以电子货币使用率为视角,将其纳入到货币乘数决定的理论分析框架中,基于我国1990-2011年的数据,采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技术考察电子货币在长期和短期的货币乘数效应。
实证结果显示:在长期,电子货币使用率的提高一方面通过降低现金漏损率提高货币乘数,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降低货币乘数,但使货币乘数下降的作用更强;在短期,电子货币使用率的提高降低了现金漏损率而减小了货币乘数,电子货币的使用增强了我国货币乘数的内生性和不稳定性,降低了货币政策有效性。
关键词:电子货币使用率货币乘数货币政策协整电子货币作为一种交易媒介和支付手段,自20世纪70年代产生以来,正被越来越多的厂商、消费者、银行和政府部门所接受,使用领域和范围以惊人的速度扩大。
电子货币的广泛使用给传统的货币理论带来了强有力的冲击,它加大了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难度以及增强了货币乘数的内生性和不稳定性,从而削弱了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的能力。
而传统的货币理论认为,货币乘数是稳定并可以预测的,中央银行可以在货币乘数科学预测的基础上调整其可直接控制的基础货币实现对货币供给的调控。
因此,正确认识电子货币的使用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准确把握电子货币条件下我国货币乘数变动的规律,对我国中央银行灵活运用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货币调控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献回顾对于电子货币的定义,较权威的是1998年巴塞尔协议所描述的:电子货币是指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不同的电子设备之间以及在公开网络上执行支付的“储值”和“预付支付机制”。
从已有的文献看,国内外学者对电子货币条件下货币乘数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但并没有得出一致性的结论。
国外最早对电子货币的研究来自国际清算银行的支付与清算委员会(BIS)。
其于1996、2000、2001和2004年先后发表了对电子货币的研究报告,分别就电子货币的界定、发展、风险和对货币供给和货币政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电子货币的货币乘数效应与货币政策有效性探讨
电子货币的货币乘数效应与货币政策有效性探讨内容摘要:本文以电子货币使用率为视角,将其纳入到货币乘数决定的理论分析框架中,基于我国1990-2011年的数据,采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技术考察电子货币在长期和短期的货币乘数效应。
实证结果显示:在长期,电子货币使用率的提高一方面通过降低现金漏损率提高货币乘数,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降低货币乘数,但使货币乘数下降的作用更强;在短期,电子货币使用率的提高降低了现金漏损率而减小了货币乘数,电子货币的使用增强了我国货币乘数的内生性和不稳定性,降低了货币政策有效性。
关键词:电子货币使用率货币乘数货币政策协整电子货币作为一种交易媒介和支付手段,自20世纪70年代产生以来,正被越来越多的厂商、消费者、银行和政府部门所接受,使用领域和范围以惊人的速度扩大。
电子货币的广泛使用给传统的货币理论带来了强有力的冲击,它加大了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难度以及增强了货币乘数的内生性和不稳定性,从而削弱了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的能力。
而传统的货币理论认为,货币乘数是稳定并可以预测的,中央银行可以在货币乘数科学预测的基础上调整其可直接控制的基础货币实现对货币供给的调控。
因此,正确认识电子货币的使用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准确把握电子货币条件下我国货币乘数变动的规律,对我国中央银行灵活运用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货币调控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献回顾对于电子货币的定义,较权威的是1998年巴塞尔协议所描述的:电子货币是指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不同的电子设备之间以及在公开网络上执行支付的“储值”和“预付支付机制”。
从已有的文献看,国内外学者对电子货币条件下货币乘数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但并没有得出一致性的结论。
国外最早对电子货币的研究来自国际清算银行的支付与清算委员会(BIS)。
其于1996、2000、2001和2004年先后发表了对电子货币的研究报告,分别就电子货币的界定、发展、风险和对货币供给和货币政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电子货币发展基础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有效性
电子货币发展基础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有效性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货币的发展已经成为了趋势。
同时,货币政策也是国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探讨电子货币发展基础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基础货币供应量对于电子货币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基础货币是指在金融系统内流通的最基本的货币形式,包括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以及货币总量中不在银行系统内的货币。
在电子货币兴起时,基础货币的供应量必须足够支持电子货币的运行和交易。
否则,缺乏足够的基础货币供应将导致电子货币交易的不流畅和电子货币的不稳定,甚至可能诱发货币失控的现象。
其次,货币政策对于电子货币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货币政策是政府对货币供应、利率和汇率等方面的控制和管理。
在电子货币发展过程中,货币政策必须针对电子货币的特点进行调整。
电子货币的交易速度和交易量较大,货币政策的调控必须更加精细化和快速化。
因此,货币政策应该采用更加灵活的手段,如通过调整利率和开展量化宽松政策等方式来管控电子货币的发展。
最后,电子货币发展对于货币政策有效性也产生了影响。
随着电子货币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电子货币进行交易,而这将导致传统货币的使用减少,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因此,货币政策需要根据电子货币的发展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保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电子货币的发展对于基础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政策的调整具有重要的影响。
同时,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也会受到电子货币的发展的影响。
因此,为了促进电子货币的稳定发展,应该重视基础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政策的调控,同时不断优化货币政策,保持舒适的货币供应,以支持电子货币的发展。
电子货币发展基础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有效性
电子货币发展基础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有效性【摘要】电子货币作为现代金融领域的新兴事物,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本文将深入探讨基础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的相互作用,以及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在我们会介绍电子货币的定义、货币政策的重要性以及基础货币供应量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在将详细分析电子货币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基础货币供应量与电子货币发展的关系、货币政策对电子货币市场的影响以及数字货币的监管与货币政策。
在我们将总结基础货币供应量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探讨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挑战,并展望未来电子货币发展与货币政策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将更好地了解电子货币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子货币、基础货币供应量、货币政策、数字货币、监管、有效性、挑战、展望1. 引言1.1 电子货币的定义电子货币是指以电子形式存在的货币,通常是通过互联网或其他数字化渠道进行交易和流通的一种货币形式。
与传统的货币不同,电子货币不需要实体形式的支持,可以在网络上直接转移和交易。
电子货币的发展受到数字科技和互联网技术的影响,随着移动支付、电子钱包和数字货币的普及,电子货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电子货币的特点包括便捷、高效和安全等优势,可以促进交易的便利化和金融的普惠性。
随着电子商务和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子货币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金融创新的重要力量。
电子货币的发展也面临着监管不足、安全风险和技术障碍等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来解决。
1.2 货币政策的重要性货币政策的重要性在整个经济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管理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方式。
它对于调控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维护货币的稳定价值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整利率来控制通货膨胀。
当经济过热时,通货膨胀可能会加剧,此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来抑制消费和投资,从而缓解通货膨胀压力。
电子货币发展基础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有效性
电子货币发展基础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有效性1. 引言1.1 电子货币的兴起随着电子货币的不断普及和发展,其在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也逐渐凸显出来。
电子货币的兴起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支付方式,也对货币政策和基础货币供应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这一背景下,各国央行和监管机构也开始思考如何调整货币政策,以适应电子货币时代的挑战和变化。
深入探讨电子货币的兴起对基础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政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的关系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的关系一直是货币政策制定者和学者们关注的重点之一。
货币供应量是指经济体中的货币总量,它直接影响着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是指央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活动和价格水平的政策。
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的关系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方程式来表示:MV=PY,其中M表示货币供应量,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P表示价格水平,Y表示实际GDP。
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央行可以影响价格水平和经济增长。
随着电子货币的兴起,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面临着挑战。
电子货币的流通速度可能会更快,导致央行失去了直接控制货币供应量的能力。
针对电子货币的货币政策可能需要更加灵活和创新的方法。
在这样的背景下,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和实践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为央行提供更多的工具来调节货币供应量。
未来,随着电子货币的进一步发展,货币政策可能需要更加注重数据分析和实证研究,以有效地应对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
2. 正文2.1 电子货币对基础货币供应量的影响电子货币的兴起给货币供应量带来了新的影响。
随着电子货币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人们在进行交易时更多地选择使用数字化货币,而不是传统的纸币和硬币。
这导致了基础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也即央行为商业银行和公众发行的货币总量。
传统上,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基础货币供应量来实施货币政策,但随着电子货币的出现,这一关系面临了挑战。
电子货币的兴起增加了流通货币的多样性。
传统货币政策更多地关注纸币和硬币的流通量,而忽略了电子货币的发行和使用。
电子货币发展基础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有效性
电子货币发展基础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有效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电子货币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支付方式。
电子货币是指以电子形式存储、传输和交换的货币,如比特币和支付宝等。
与传统的纸币相比,电子货币具有快速、便捷和安全等优点,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接受。
电子货币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中之一就是通过有效的货币政策来控制其供应量。
货币政策是指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实现经济增长和价格稳定的政策。
对于传统货币来说,中央银行通过发行和回收纸币来控制货币供应量,从而影响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
对于电子货币来说,由于其去中心化的特点,无法通过中央银行来直接控制其供应量。
无法有效地实施利率调控。
中央银行通常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利率等手段来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进而影响经济活动。
由于电子货币的供应量无法受到中央银行的直接控制,因此中央银行无法通过调整利率来影响电子货币的供求关系。
尽管电子货币对传统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出了一些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电子货币的供应量完全不受控制。
实际上,通过监管和政策引导,中央银行可以间接地影响电子货币的供应量。
中央银行可以加强对交易平台和电子支付机构的监管,限制其发行和交易电子货币的规模。
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调整传统货币的发行和回收量来间接影响电子货币的供应量。
电子货币发展基础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有效性
电子货币发展基础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电子货币是指以电子方式存储和交换的货币形式,它不像传统货币那样需要纸币和硬币来实现交易。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子货币正在逐渐取代传统货币,成为日常交易的主要形式。
电子货币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基础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关系。
基础货币供应量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购买国债、借贷等方式向金融体系注入的货币数量。
它是一种货币政策工具,通过调控基础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可以影响货币的流通速度和利率水平,从而达到调控经济的目的。
随着电子货币的发展,基础货币供应量对货币政策的影响逐渐减弱。
电子货币的出现使得货币的流通速度大大提高。
传统货币需要通过实体媒介来实现交易,这使得流通速度相对较慢。
而电子货币可以通过互联网等电子设备进行交易,使得交易变得更加迅速和便捷。
这意味着同样数量的基础货币可以支撑更多的交易活动,使得货币政策的效果较传统货币时更加微弱。
电子货币的出现也导致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扭曲。
传统货币的流通依赖于商业银行的储蓄和贷款,而电子货币的流通则主要依赖于互联网等技术平台。
这使得货币政策的影响渠道发生了变化,传统货币政策中通过调控银行的贷款利率来影响实体经济的做法已经不再适用。
电子货币的流通也使得资产价格泡沫的出现更加容易,进一步增加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随着电子货币的发展,基础货币供应量对货币政策的影响逐渐减弱。
要解决这一问题,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其他货币政策工具来弥补基础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可以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操作等方式来控制货币的流通速度和利率水平,从而间接影响经济活动。
中央银行还可以与技术平台合作,引入智能合约等技术手段,提高对电子货币的监管效果。
电子货币的发展给基础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有效性之间的关系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中央银行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来适应电子货币时代的货币政策需求。
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货币稳定,维护经济的良性发展。
电子货币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内在机理基于第三方支付视角
电子货币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内在机理基于第三方支付视角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电子货币作为一种新兴的支付手段,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应用。
特别是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推动下,电子货币的使用更加便捷、高效,对传统的货币政策实施和效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内在机理,特别是从第三方支付视角出发,深入分析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政策工具以及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以期为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新的视角和参考。
本文将梳理电子货币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明确电子货币的定义、特点及其在支付体系中的地位。
本文将从理论上分析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包括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以及最终目标的影响。
接着,本文将结合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实际运作情况,探讨电子货币在第三方支付中的具体应用及其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本文将对电子货币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内在机理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为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依据。
本文的研究也有助于推动电子货币和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健康发展,为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繁荣做出贡献。
二、电子货币与货币政策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货币作为一种新兴的支付工具,正逐渐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电子货币,也被称为数字货币或虚拟货币,是以电子形式存在,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传输和使用的货币。
其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去中心化、匿名性和便捷性,这些特性使得电子货币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货币政策是一国中央银行为实现其宏观经济目标,如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保持充分就业等,通过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运行的一系列措施。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健康与稳定。
然而,电子货币的出现对传统的货币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电子货币发展基础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有效性
电子货币发展基础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有效性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货币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得到了发展。
电子货币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支付方式和生活方式,使得支付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而在电子货币的发展过程中,基础货币供应量以及货币政策有效性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基础货币供应量在电子货币的发展中至关重要。
基础货币供应量是指由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形式,它是货币供给的最基本和最原始的形式。
在电子货币的领域里,基础货币供应量也非常重要。
在现实中,人们使用的电子货币和现实货币一样需要有基础货币供应量的支持。
因为在电子货币交易中,交易的过程是通过资金的转移进行实现的。
如果基础货币供应量不足,电子货币交易自然也就会受到影响。
另外,基础货币供应量还影响了货币政策的实施。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调节经济的一种手段,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要素影响经济活动。
在电子货币发展的背景下,如果基础货币供应量不足,货币政策就难以发挥作用。
因此,保持合理的基础货币供应量,能够保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稳定整个经济体系。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电子货币账户及其交易的监管,打击非法资金流动,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在电子货币的发展中,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电子货币运用了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无论是支付方式还是托管方式,都与传统货币系统存在差异。
这也就意味着,传统的货币政策模式可能会受到影响,从而威胁到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例如,如果电子货币在某个国家或地区普及,他们就可能选择使用电子货币而不是传统货币进行交易。
这样就需要中央银行调整货币政策,以保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需要更加灵活和创新。
例如,货币政策可以通过管理电子货币的交易来影响基础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从而实现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
总体来说,在电子货币的发展中,基础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都是非常重要的。
中央银行需要根据当地情况,综合国内外环境因素,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保障电子货币的稳定健康发展。
7.电子货币发展_货币乘数变动与货币政策有效性
0. 0206
718. 5 10177. 6 34826. 3
活期存款
电子货币及其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电子货币及其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摘要:电子货币产生并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降低交易费用的需求,但目前参与流通的电子货币还不是一种独立的通货,最后,电子货币的发展并不必然影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效果。
关键词:电子货币交易费用货币政策伴随着人类历史上每一次科技进步,货币作为商品的交易媒介也相应发生形态上的改变,至今已实现了从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再到纸币的演化。
在信息技术与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货币将实现从“原子形态”向“比特形态”的转变,电子货币也将成为人类货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一.电子货币产生的原因从本世纪五十年代美国人麦克纳马拉发明的信用卡到今天,电子货币已经拥有了各种智能卡、数字现金、电子支票、电子钱包等多种形式。
对电子货币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可得:(一)追求利润最大化是电子货币产生的基本原因由于金融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使得传统业务所带来的利润越来越微薄,这就迫使金融企业进行不断的创新以弥颓势。
这样一来,为丰厚回报而进行的业务创新就给电子货币的出现提供了契机。
因为对于电子货币的提供商而言,发行电子货币既可以作为金融创新以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又可作为一种新颖的服务手段来吸引客户以增加潜在的收益。
(二)电子商务的兴起内在地需要电子货币的发展由于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网络在商业贸易中的深入应用,网上购物、虚拟交易等新的商务模式让人们有了新的消费体验的同时也感到支付上的不便。
对能够快捷安全的进行支付的新货币形式就有了内在的需求,电子货币不但可以满足这一需求,而且也具备了基本的货币特征,能够为人们所广泛接受,所以电子货币在这种环境下迅速发展也就顺理成章了。
(三)信息、加密技术的发展给电子货币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没有信息技术和加密技术的高度发展,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包括各种信用卡、储值卡、数字现金等电子货币形式被普遍地接受并使用是不可想象的,由于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除了要考虑能被普遍接受,同时对其的安全性也有很高的要求。
也就是说,电子货币本身必须是安全的,而且应该同时被认为是安全的才可以广泛地进入流通;信息技术和加密技术的发展则对这一安全性给予了极大的保障。
电子货币发展基础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有效性
电子货币发展基础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有效性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电子货币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数字货币的兴起不仅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给传统的货币政策和基础货币供应量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电子货币发展对基础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基础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政策。
基础货币供应量是指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包括现金和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存款准备金。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控制通货膨胀率和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一种政策。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对经济进行调控的效果。
电子货币的出现和发展对基础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政策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电子货币对基础货币供应量的影响电子货币的兴起使得人们对现金的需求减少,大部分的交易都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完成。
这就导致了现金的流通量减少,从而减少了中央银行发行的现金量,间接影响了基础货币供应量。
电子货币的发展也增加了人们对存款的需求,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也相应增加,从而会影响基础货币供应量的大小。
电子货币的发展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传统的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调节基础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控制通货膨胀率和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
随着电子货币的发展,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发生了变化。
人们可能更多地使用电子货币而非现金,这使得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基础货币供应量来影响实体经济的效果降低。
电子货币的兴起也引发了金融创新和金融产品的多样化,这也对货币政策的实施带来了挑战。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应对电子货币发展对基础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应加强对电子货币的监管,保障其发展在规范的轨道上进行,防范其对基础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政策的不利影响。
中央银行应加强对基础货币供应量的控制,确保货币的稳定发行和流通。
并且,应加强对电子货币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的研究,及时调整货币政策的内容和形式,以适应新的金融环境。
电子货币发展基础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有效性
电子货币发展基础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有效性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电子货币。
电子货币是指以电子形式存在的货币,它一般是通过网络、移动设备、电子芯片等方式进行支付和结算。
电子货币的发展受益于互联网、移动支付技术的快速普及,以及区块链等金融科技的发展。
现在,几乎所有的商业银行都提供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货币支付的服务,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平台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支付工具。
电子货币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电子货币的兴起和流行对于货币供应量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传统的货币供应量是由中央银行通过发行现金和调控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比率来控制的,而电子货币的出现改变了这种情况。
与现金和银行存款不同,电子货币的发行并不受到中央银行的直接调控,它们主要是由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发行的。
这意味着中央银行对于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将变得更加复杂,因为它不再能够直接影响到电子货币的数量和流通速度。
对于货币政策而言,电子货币的兴起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运用各种手段来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实现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目标的政策。
电子货币的出现使得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执行难度加大。
一方面,电子货币的流通速度更快,交易更为便捷,这意味着中央银行需要更加灵活地应对货币供应量的波动。
电子货币还增加了监管的难度,由于其匿名性和跨境特性,中央银行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控制,这可能导致货币政策的失效和波动。
在此背景下,中央银行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适应电子货币的兴起,以保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加强对电子货币平台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监管来保证资金的安全和合规性。
这包括对其身份认证、反洗钱和交易风险控制等方面的规范和要求,以减少金融犯罪的发生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中央银行可以利用金融科技的发展来加强对电子货币的监测和预警,以实现更加精准的货币政策调控。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来监测和分析电子货币的交易数据,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风险和波动。
电子货币发展基础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有效性
电子货币发展基础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有效性
基础货币供应量是指中央银行在一定时期内向银行系统创造的货币总量。
这些貨幣可
能是现金、存款准备金等。
这也是经济运行的基础。
对于电子货币的发展来说,如果没有
足够的基础货币供应量进行支撑,很难使其得到广泛的应用。
比如,一个地区经济要发展,需要支付大量的货款和劳务费用,如果中央银行发行的基础货币供应量不足,很难满足各
种货币需求。
另外,货币政策对电子货币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
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对经济进行调控和引导的政策。
对于电子货币的发展,如果
货币政策过于紧缩,会导致电子货币出现紧缩压力,难以获得足够的流动性,从而影响其
市场流通和推广。
反之,如果货币政策过于宽松,将导致通货膨胀和价格泡沫等问题,进
而影响电子货币的稳定发展。
此外,货币政策还要考虑市场监管和监控等方面,以预防各种不法行为、防范欺诈和
金融风险等。
总的来说,电子货币的发展需要基础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政策的有效配合。
只有在此基
础上,才能够更好地促进电子货币的发展,激发市场活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进而促进
社会的繁荣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0104
122. 4 4336. 0 11731. 5
0. 0119 0. 0134 0. 0180
193. 8 275. 9 432. 1
5864. 7 7288. 6 7885. 3
16280. 4 20540. 7 23987. 1
0. 0196
559. 3 8802. 0 28514. 8
0. 0206
718. 5 10177. 6 34826. 3
活期存款
4306. 3 5455. 5 7395. 2 10415. 7 13252. 1 16101. 8 19712. 8 24648. 7
现金漏 损率 k 0. 61 0. 58 0. 59 0. 56 0. 55 0. 49 0. 45 0. 41
35
个新生的事物上, 它对理论界可以说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领域, 它是在近年才得到了快速发展 并逐步取代替代传统通货的, 对电子货币的研究时间相对较短, 虽然涌现了大量的研究文献, 但大多侧重于对电子货币的风险和监管方面的研究, 而研究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影响的文献 较少。在已有的研究中, 主要又集中在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货币的供给和需求、货 币政策影响理论层面的某一个方面的分析上。特别是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影响的研究仅仅停 留在定性分析的层面上, 并且有较多的重复, 定性分析的结果虽然对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 时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但很难操作。而在这些研究中, 基本上没有将电子货币作为影响货币乘 数的一个因素纳入到分析框架中, 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来对电子货币与货币乘数、货币政策有效 性等相互关系研究的文献在国内可以说还是一个空白, 在国外也不多见。然而电子货币对货 币乘数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并且这种影响将随着电子货币的发展而不断加深, 它在我国中央 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时必然会产生影响, 特别是中央银行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目 标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时, 这种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因此, 对此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 值和现实意义。本文的贡献在于: 尝试性地将电子货币纳入传统货币供给理论的分析框架, 以 电子货币这个全新的视角研究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及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用先进的协整 理论分析方法对电子货币与货币乘数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 以揭示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和内在机理, 为中央银行合理地制 定和实施货币政策, 提高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供明确的 依据。
从国内的研究来看, 虽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电子货币的发展还相对滞后, 但它的 发展速度有明显加快的趋势, 近年来国内学者也对此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并得出了一些有 价值的成果。王鲁滨( 1999) 、尹龙( 2000) 认为电子货币的发展会对基础货币、货币乘数等方面 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并提出了我国发展电子货币的建议; 董昕和周海( 2001) , 胡海鸥和贾德奎 ( 2003) 认为, 电子货币增强了货币乘数的内生性, 从而削弱以货币供给量为货币政策目标的货 币政策效果, 甚至可能使其失去作用。赵家敏( 2000、2001) 讨论了电子货币的使用将使货币乘 数发生变动, 并对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谢平、尹龙( 2001) 认为电子货 币的发展将对货币供求理论和货币政策的控制产生影响, 其中重点分析了电子货币对货币乘 数的影响。陈雨露和边卫红( 2002) 、杨文灏和张鹏( 2004) 认为电子货币的发行将会导致货币 乘数的不稳定, 从而使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面临着挑战。靳超和冷燕华( 2004) 认 为电子化货币作为一种媒介工具对中央银行通货和流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将更多的货币纳 入到银行系统乘数创造的过程之中, 从而总体上增大了货币乘数。王倩和纪玉山( 2005) 认为 电子货币会对货币供应机制产生重大冲击, 这种冲击主要表现在对基础货币替代和货币乘数 的改变上。周光友( 2005, 2006) 也认为电子货币会降低中央银行对基础工业货币的可控性, 增 强货币乘数的内生性, 加快货币流通速度, 从而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现金漏 损率 k
0. 4 0. 42 0. 38 0. 36 0. 32 0. 31 0. 29
续表 1
狭义货币 广义货币 乘数 m1 乘数 m2
1. 24
3. 33
பைடு நூலகம்
1. 36
3. 57
1. 49
3. 76
1. 5
3. 97
1. 58
4. 11
1. 61
4. 23
1. 6
4. 23
与此同时, 同期电子货币的发展速度非常快。电子货币年末存款余额从 1990 年的 54. 6 亿元增加到 2004 年的 15299. 5 亿元, 增长了 280 多倍; 电子货币替代率( 电子货币占狭义货币 供应量 M1 的比重) 由 1990 年的 0. 72% 上升到 2004 年的 15. 94% , 上升了 15. 22 个百分点, 同时, 现金漏损率 k 由 1990 年的 0. 61 下降到 2004 年的 0. 29( 如图 1、图 2) 。
表 1 电子货币、货币供应量及货币乘数计算表
年份
19 90 19 91 19 92 19 93 19 94 19 95 19 96 19 97
电子货币替代 电子货币
M0
M1
率 E/ M 1
E
0. 0072
54. 6 2644. 4 7608. 9
0. 0092
76. 9 3177. 8 8363. 3
从国外的研究机构的研究来看, 国际清算银行( BIS) 是对电子货币研究较早的国际组织 之一, 它的一些报告和政策建议对电子货币的研究奠定了基础。BIS 在 1996、2000、2001 及 2004 年的报告中认为, 电子货币的出现将会对货币乘数及货币政策有效性产生影响, 并提出 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从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来看, 赫宾克 ( Boescho ten H ebbink, 1996) 认为 电子货币的存在 会降低中 央银行对 基础货 币及货 币乘 数的控 制能力。所罗 门( Solom on, 1997) 认为应将电 子货币的发行 数量直接计入 货币总量, 这样就会放大 货币乘数。伯仁森 ( Aleksander Berentsen, 1998) 分析了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货币传导机制及货币政策有效性 的影响。霍金斯( Jo hn H aw kins, 2002) 、雷迪( Y. V. Reddy , 2002) 、伯仁森 ( A leksander Be r ent sen , 2002) 、萨利文( Susan M . Sullivan, 2002) 、詹森( Nat halie Janson, 2003) 及欧文( A nn L. Ow en, 2004) 也认为电子货币会使中央银行难以控制商业银行的行为, 导致中央银行降低 了对基础货币及货币乘数的控制能力, 从而影响到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而弗里德曼 ( F ried m an, 2000) 、古德哈特( Goo dhart, 2004) 则认为虽然电子货币会对货币乘数和基础货币产生 影响, 但这种影响是有限的, 并没有削弱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控制能力, 也不会明显削弱货 币政策的有效性。
20 03
0. 1354
11387. 4 19746. 2 84118. 8
20 04
0. 1594
15299. 5 21468. 3 95970. 8
数据来源: 根据各年度《中国金融年鉴》计算而得。
活期存款
27749. 5 32381. 8 38494. 5 44182. 8 53603. 8 64372. 6 74502. 5
狭义货币 乘数 m1
1. 05 0. 93 1. 15 1. 22 1. 17 1. 16 1. 08 1. 14
广义货币 乘数 m2
2. 12 2. 15 2. 50 2. 61 2. 67 2. 95 2. 88 2. 97
36
电子货币替代 电子货币
年份
率 E/ M 1
E
M0
M1
19 98
0. 0253
从上述国内外金融机构、西方金融组织和专家学者的报告和文献来看, 由于电子货币是一
① 所谓 储值 是指保存在物理介质( 硬件或卡介质) 中可 用来支付的价 值, 如智能卡、多功能信 用卡等。这种 介质亦被 称 为 电子钱包 , 它类似于我们常用的普通钱包, 当其储存 的价值被使用 后, 可以通过 特定设备 向其追储 价值。而 预 付 支付机制 则是指存在于特定软件或网络中的一组可以传输并可用于支付的电子数据, 通常被称为 "数字现金", 也 有人 将其称为 代币 ( t oken) , 由一组组二进制数据( 位流) 和数字签名组成, 持有人 只需要输入电子 货币编码、密码和 金额, 就可以直接在网络上使用。
一、文献回顾
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定义: 电子货币是指在零售支付机制中, 通过销售终端、不同的电子
* 作者现为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博士后。
34
设备之间以及在公开网络( 如 Int ernet) 上执行支付的 储值 和预付支付机制。① 货币乘数反 映货币供应总量与基础货币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国外许多学者对影响货币乘数变化的因素 进行了研究, 虽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但对货币乘数的稳定性并没有得出一致性的 结论。
关键词: 货币政策 电子货币 货币乘数 货币政策有效性 货币供给
传统的货币理论认为, 在影响货币供给的两大因素中, 基础货币对中央银行来说是一个外 生变量, 中央银行可以对其进行直接控制, 而货币乘数则是内生变量, 中央银行很难对其直接 控制, 因此货币乘数是影响货币供给的另一个、甚至更为重要的因素。电子货币的产生和发 展, 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支付行为, 也给传统的货币金融理论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其 中, 它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尤为明显, 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电子货币加大了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 币的难度和增强了货币乘数的内生性, 从而削弱了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的能力, 如果中央银 行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将会下降。因此, 正确认识电子货 币发展对货币乘数带来的影响, 准确把握电子货币条件下我国货币乘数变动的规律, 对中央银 行合理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 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