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精选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8 怀疑与学问课后辅导练习九十三
第18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8 怀疑与学问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盲.从( ) 步骤.( ) 懒惰.( )停滞.( ) 塾.师( ) 程颐.( )譬.如( ) 大儒.( ) 折.扣( )mò( )守视chá( ) 腐草为yíng( )2.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黄、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荧”,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发明,没有新问题,一切学术停zhì,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虚妄.( ) 停zhì(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改为(3)“不攻自破”一词在语段中的含义是 ( )A.不用进攻,自己就溃败了。
B.观点、情节等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
C.不需要别人打,自己就失败了。
D.观点混乱,不堪一击。
(4)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
(5)语段中冒号的作用是( )A.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
B.表示总结上文。
C.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D.表示提起下文。
(6)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属于哪种复句类型?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经过“”“”“”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A.思索怀疑辨别B.辨别思索怀疑C.怀疑辨别思索D.怀疑思索辨别4.对下列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
(道理论证)B.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
(举例论证)C.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九年级语来自上册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同步习题(含答案)
《怀疑与学问》基础练习一、选择正确的一项1.对文章开头两段的特点概括得最完整、最准确的一项是()A.引用了名言B.提出了中心论点C.提出了中心论点:治学必须要有怀疑精神D.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2.第四段中,“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中“这”指代的是()A.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B.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C.对传说提出问题D.不轻信传说3.“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句中的“是”和“非”是指()A.正确不正确B.事实非事实C.没有所指,只是说明有一番事前思索二、阅读下面的选段并回答问题①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②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
③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
④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⑤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
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⑦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
⑧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
⑨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完善的学说产生。
⑩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
(11)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①句在文中起了________的作用。
它恰好概括了前后两个分论点:________和________。
2.这段话中11个句子之间的关系如何?请用“/”在下面标出。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3.②③④⑤句同①句有什么关系?⑥⑦⑧句同①句有什么关系?4.⑨句中“要这样……”句中的“这样”指代的是________5.举例说明本段的论证方法。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8课_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卷(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卷一、选择题1.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国难(nán)步骤(zhòu)折扣(zhé)B.大儒(yú)思索(suǒ)腐草为萤(yíng)C.塾师(shú)譬如(pì)辨伪去妄(wàng)D.停滞(zhì)墨守(mài)融化(róng)2. 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辨论流俗停滞怀疑B.启迪观察根据虚忘C.轻信锻练来源女娲D.丰富治学盲从程颐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区扶贫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涉及多个方面,解决交通问题首当其冲。
B.面对警察的多番审讯,他百般狡辩,但供词前后矛盾,不攻自破。
C.要想有新学说产生,对旧学说进行辨伪去妄是必要的步骤。
D.对于书本上的知识,我们要有所判断,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
B.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C.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D.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5.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
B.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C.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D.我们要加强足球特长文化课教学管理和考试招生政策,激励学生积极参加足球学习和训练。
6. 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岳阳楼记》描写了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并将“迁客骚人”的情怀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抒发了作者的旷达情怀和政治抱负。
人教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答案解析)
10.文章开头引用冯英子讲的故事,有何作用?
11.文章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12.作者认为,读书应持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13.结合实际,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四、其他
14.根据你平时的学习积累,举出两个因善于“怀疑而创建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事例。
参考答案
2.B
【解析】
【详解】
字形题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B改为:锻炼。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字词书写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biàn lùn(______),常常评判(______)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mò shǒu(______)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______),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②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呢?这位满族贵族,乃是一个标准书呆子,其“死喻”书本,“只相信自己从书上读来的经验,看不到环境的变迁,看不到现实的变化”,故而把自己的思想禁起来,不敢越雷池半步其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③“死”书本,其实就与守株待兔者一样,腐可笑,更可慈可叹。忆起“空城计”是在马谡违抗命今、蜀军缺兵少将、司马懿大军突然来临的情况下发生的。身为主帅的诸葛亮,其时倘有半点惊慌,举止失措,便会造成军心动摇、土崩瓦解的局面。在“空城”的形势下,他的镇定自若、沉着冷静,他的特别布阵,竟令敌方以为城里定有伏兵,从而化解了一起必败的危局。兵不厌诈,“空城计”当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军事谋略,但并非唯一的谋略,并非屡试不爽的产物,且总须视情择而用之。如果死啃《三国演义》,把小说当成历史,思想僵化,行动教条,最终必走入死胡。
2018~2019学年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名师教案及同步练习
18 怀疑与学问一个人从事学习,总是希望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的。
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并非所有的求学者最终的收效都能一样,有的人收效好,成果大,有的人却收效差,成果小。
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存在这种情况。
这是什么缘故呢?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学习的收效更好,成果更大呢?研究这个问题,吸取有益的经验,对我们的学习十分必要。
《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谈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见解,将会给我们的学习带来很多启示。
1.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2.明确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品析论证语言特点。
4.把握文章主旨,认识“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性。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我国现代有一位著名的史学家顾颉刚,他幼年读的书多,知识面广,且读书时不盲从前人之说,敢于提出疑问,特别喜欢考证。
有一次,他看见一个饭碗,上面画着许多小孩,有的放纸鸢,有的舞龙灯,有的点爆竹,题为“百子图”。
他知道文王有100个儿子,以为这一幅图画的是文王的家庭,就想考证一下文王的儿子。
他从常见的书中只得到武王、周公等几个人。
他很奇怪,为什么这样一个名人,他的儿子竟如此难以考证。
后来才知道“文王百子说”是从《诗经》中来的,只是一种谀颂之词,并非实事。
这就是做学问。
我们在学习中要心存疑问,勇于提问,不耻下问,随时反问,善于提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顾先生的一篇议论文——《怀疑与学问》。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积累生字词(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程颐.(yí) 譬.如(pì) 步骤.(zhîu)懒惰.(duî) 塾.师(shú) 大儒.(rú)停滞.(zhì) 虚妄.(wàng)(2)解释下面的词语。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一、综合性学习1. 下列句子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关键是要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②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③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④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⑤如果能够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A.②①④③⑤B.②①③④⑤C.②③①④⑤D.②③①⑤④2. 看下面的漫画,回答后面的问题。
(1)为漫画起一个名字。
(2)这幅漫画的寓意是什么?3.语文综合性学习。
据新华网报道 2004年11月7日上午,诺贝尔奖获得者、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为南航师生做了一场学术报告。
按照惯例,一小时报告后,丁教授要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您觉得人类在太空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不知道。
”“您觉得您从事的科学实验有什么经济价值吗?”“不知道。
”“您能不能谈谈物理学未来20年的发展方向?”“不知道。
”一问“三不知”!这的确让在场的所有同学感到意外,但丁教授简短而朴实的解释不久就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1)请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2)如果你是学校校报的记者,要采访丁肇中教授,你会提出一个怎样的问题?(3)这则新闻在网上公布后,网友们纷纷留言,请你也发一个帖子来表达你的心情和感悟。
【新新子聪】大师就是大师!向其致敬!【花开有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我们的个别教授有勇气对学生们回答“不知道”吗?我的跟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面三段文字引发了你什么感想?请用一句话写下来。
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
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滴,大生命中之一叶。
(冰心《谈生命》)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因为我们的太阳系只有约50亿年的历史,就演化出了有智慧的生物,而宇宙至少已有200亿年的历史了。
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
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 (共8题;共29分)1. (8分)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划线字注音。
huìmiǎn chízào教________劝________年与时________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遂成枯落淫慢淡泊夫君子之行2. (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花团锦簇反唇相讥B . 面面相觑前抑后合C . 黔驴伎穷磨刀霍霍D . 讳疾忌医宠然大物3. (4分)选词填空。
干净纯洁净美纯净(1)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________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在一场秋雨后将出现一个更________、开阔的大地。
(2)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________利落的木刻。
4. (2分) (2017八上·惠安月考) 请你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通过阅读这本书,使我增长了不少新的知识。
B . 有没有坚强的意志,是事业成功的关键。
C . 解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
D . 既然天气很冷,你也要多穿点衣服。
5. (2分)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余光中的《乡愁》和《乡愁四韵》,是海外游子深情而优美的恋歌。
B . “红海行动”体现出我们的态度: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可要是侵犯到国家利益、人民安危,我们也绝不退缩。
C . 是什么力量让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在短短40年间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D . 中国春节正逐步成为全球旅游消费旺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成为热门选择,“外卡内用”也成为春节消费新时尚。
6. (2分) (2019八上·江油月考)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文街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海面上长列的巨浪猛烈地撞击着岸边的岩石。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 》同步练习(含答案)
18怀疑与学问顾颉刚夯实基础巩固知识预习自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顾颉.刚(jié)程颐.(yí)譬.如(pì)塾.师(shú) 停滞.(zhì)2.下列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①凶险脑筋腐草为荧荧改为萤②视查墨守国难危急查改为察③流俗锻练不打折扣练改为炼④作风大儒明辩是非辩改为辨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多形容观点、情节等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
(2)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原指完全相信《尚书》,倒不如没有《尚书》,后用以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3)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辨伪去妄:识别虚假的,去掉无事实根据的(多指理论或学说)。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D)经过“”“”“”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A.思索怀疑辨别B.辨别思索怀疑C.怀疑辨别思索D.怀疑思索辨别【解析】D项,先持怀疑的态度,再认真地加以思索,这样才能辨别是非、真伪。
5.关于本文的中心论点,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A.怀疑与学问B.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C.学者要会疑D.学则须疑【解析】A项是本文论述的话题,不能作为论点。
基础运用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探险,既是人类对未知的探寻,也是人类对自身的挑战。
从高峻的山峰到深遂的海底,从浩瀚的大洋到茫茫的宇宙,哪里有奥mì,哪里就有人类的足迹。
其间有成功的欣喜,也有失败的悲壮。
探险的过程中任何艰难险阻,都遏制不住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阻挡不了人类迈向全新领域的脚步。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8《怀疑与学问》课时练习试题及答案
18 怀疑与学问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国难.(nán)步骤.(zhòu)折.扣(zhé)B.大儒.(yú)思索.(suǒ)腐草为萤.(yíng)C.塾.师(shú)譬.如(pì)辨伪去妄.(wàng)D.停滞.(zhì)墨.守(mài)融.化(róng)2.下列词语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A.辨论流俗停滞怀疑B.启迪观察根据虚忘C.轻信锻练来源女娲D.丰富治学盲从程颐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区扶贫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涉及多个方面,解决交通问题首当其冲....。
B.面对警察的多番审讯,他百般狡辩,但供词前后矛盾,不攻自破....。
C.要想有新学说产生,对旧学说进行辨伪去妄....是必要的步骤。
D.对于书本上的知识,我们要有所判断,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
B.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C.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D.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
1B.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C.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D.我们要加强足球特长文化课教学管理和考试招生政策,激励学生积极参加足球学习和训练。
6.(2019四川遂宁蓬溪12月月考)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岳阳楼记》描写了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并将“迁客骚人”的情怀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抒发了作者的旷达情怀和政治抱负。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后作业_【教材习题】
第五单元 探索求知之路
18 怀疑与学问
思考探究
一 通读课文,同学之间讨论:文中所说的怀疑精神有什么样的内 涵?它对做学问有什么重要意义?
文中所说的怀疑精神是指对于传说的话,都要经过“怀疑”“思 索”“辨别”三步。怀疑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是消极方面 辨伪去妄的必需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 条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任意调整?为什么?
不能。四个“常常”开头的短句从正面阐述了一切学问家做学问的 态度,逐层深入、步步递进地概括了“怀疑的精神”。任意调整顺序, 逻辑就会混乱,就无法体现议论文论述的严密性。
积累拓展
四 摘抄、熟记课文所引用的名言,并在课外搜集有关治学方法的名 言警句。
【示例一】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示例二】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 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示例三】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 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 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训学斋规》 【示例四】应该随时学习,学习一切;应该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 知道一切。——高尔基《文学书简》
思考探究
二 本文结构完整,论证严密。细读课文,画出文中承上启下的关键语 句,梳理文章的论证结构,完成下面的表格。
分论点一
中心论点 学则须疑
分论点二
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 去妄的必须步骤
怀疑是在积极方面建设新学 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积累拓展
三 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结合上下文,揣摩下面这段文字,回答 后面的问题。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 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 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部编版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含答案)(精选)
18 怀疑与学问01 积累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
程颐.(yí) 譬.如(pì) 步骤.(hòu)懒惰.(duò) 塾.师(shú) 大儒.(rú)停滞.(hì) 虚妄.(wàng)2.将下列语句用楷书抄写在田字格内。
尽信书不如无书3.请从括号内的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视察(视察省察)。
(2)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辨认辨别)是非。
(3)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启示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4)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懒惰懒散)。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A.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B.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
”C.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D.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解析:A.“这是谁说的话”是疑问句,后面的逗号应改为问号。
)5.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D)A.临近考试,为了让自己浮躁的心沉静下,我总喜欢在皎洁的月光下,仰望满天繁星。
(把“满天繁星”改为“苍穹”)B.在这次学校举办的“五四”文艺晚会上,同学们表演的节目大多以舞蹈为主,充分展示了他们青春的风采。
(把“大多”删去)C.我们之所以要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原因,是因为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
(把“的原因”删去)D.予人玫瑰,不仅今天手留余香,但是明天也有可能得到别人回赠一个玫瑰园。
(把“不仅……但是……”改为“虽然……但是……”)(解析:D.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改为“不仅……而且……”。
)6.学校正在开展以“爱阅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部编版九年级(初三)上册语文五单元第18课:《怀疑与学问》---授课ppt+课后习题课件
1. 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相结合。 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引用大量的名人名言,也举了大量具 体的事例。第①自然段引用程颐的名言“学者先要会疑”,第② 自然段引用张载的名言“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从而提出中心论点;第⑤自然段引用孟子的话“尽信书则不如无 书”论证了“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 己的怀疑”。第④自然段举了“三皇、五帝”“腐草为萤”两个 例子论证“怀疑的精神,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第⑥段 举了戴震幼年读书善疑多问的事例,阐述了学问家做学问的态度。
2.它们的顺序不能任意调整。因为这几个“常常” 是按照逻辑 顺序排列的,第一个“常常”是总说,第 二至四个“常常” 之间的关系是先“辩论”,接着“评 判”,最后“修正”。
四、 课内名言: 1. 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2.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3.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课外名言: 4. 学贵心悟,守旧无功。——张载 5. 所以观书者,释己之疑,明己之未达,每见每知所益, 则 学进矣。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张载
“怀疑”与“谦虚”对于我们都需要,两者并不 矛盾。“怀疑”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为了求得真知而独 立思考,“谦虚”是指应承认自己的知识的不足而渴 求新知。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谦虚才能求知,而求知须 经怀疑,以力求真知。因此,两者都是我们在认识世 界过程中所需要的:我们既要有谦虚精神,又要有怀 疑精神。
一、作者说的怀疑精神指的是:遇事先思考,不随便轻信的态度,就 是怀疑精神。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是:怀疑是做一切学问的 基本条件。
1.理解课文中论述的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才能辨 伪去妄,才能建立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道理。(重点)
2. 引导学生运用前两课所学过的知识,温故知 新,培养自读能力。(难点)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后作业_【补充习题】
第五单元探索求知之路18.怀疑与学问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虚妄.()折.扣()步骤.()譬.如()思索.()懒惰.()停滞.()流俗.()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视chá() mánɡ从() chénɡ认() mò守()腐草为yíng() biàn伪去妄()3.解释下列词语或根据解释写出词语。
(1)停滞:(2)虚妄:(3)不攻自破:(4):形容固执保守,不思进取。
(5):不问是非地附和别人;盲目随从。
(6):辨别真假是非,丢弃荒谬不合理的东西。
(7):语出《礼记·月令》。
意思是腐草化为萤火虫。
4.文学常识填空。
《怀疑与学问》的作者是 ,江苏苏州人,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5.预习课文,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中心论点是如何提出来的?(2)做学问为什么要有怀疑的精神?(3)怎样理解“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参考答案1.wàng zhé zhòu pì suǒ duò zhì sú2.察盲承墨萤3.(1)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2)没有事实根据的。
(3)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多形容观点、情节等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
(4)墨守(5)盲从(6)辨伪去妄(7)腐草为萤4.顾颉刚历史学古史辨5.(1)做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
通过引用宋代程颐和张载的名言引出中心论点。
(2)因为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而事实和证据有两个来源,即亲见和传说,但传说不一定可靠,所以必须要有怀疑精神。
(3)课文提出“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的论点之后,分两部分进行论证,将这两部分自然衔接起来的句子就是“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8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
第18课怀疑与学问1.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A.思索怀疑辨别 B.辨别思索怀疑C.怀疑辨别思索 D.怀疑思索辨别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众所周知的事实面前,谎言不攻自破....。
B.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中的学说或迷信书本,说的就是“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道理。
C.对前人的学说,我们不能一味地迷信,而是要用科学的态度,辨伪去妄....。
D.博物馆里陈列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美术作品,画上的花鸟虫兽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B.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
”C.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D.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4.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临近考试,为了让自己浮躁的心沉静下来,我总喜欢在皎洁的月光下,仰望满天繁星。
(把“满天繁星”改为“苍穹”)B.在这次学校举办的“五四”文艺晚会上,同学们表演的节目大多以舞蹈为主,充分展示了他们青春的风采。
(把“大多”删去)C.我们之所以要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原因,是因为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
(把“的原因”删去)D.予人玫瑰,不仅今天手留余香,但是明天也有可能得到别人回赠一个玫瑰园。
(把“不仅……但是……”改为“虽然……但是……”)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作为一名新锐导演,他的第一部处女作就创造了票房纪录。
B.当下文化发展呈现出庸俗化的趋势,看起来热闹,虽然什么也没留下。
C.“给我一面国旗@微信官方”一度被刷屏的原因是广大群众庆祝新中国70华诞的热情高涨和商家炒作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精选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8 怀疑与学问课后辅导练习九十三第1题【单选题】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________。
②________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________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③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________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A、视察只有/才启迪B、视察只要/就启发C、察看只要/就启发D、察看只有/才启迪【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任何心理活动,任何创作,也许都具有“一次性”。
②揣度别人是很困难的。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③作者的回顾,事后的创作谈,能在多大程度上与实际创作情状复合,是值得怀疑的。
④甚至揣度自己也未见得容易多少。
⑤人不能把脚两次伸进同一条河里。
⑥比方说这篇小说写过这么久了,尽管我现在能尽力回忆当时写作的心境,但时过境迁,当时的心境是绝对不可能再完整地重现了。
A、③⑥⑤②④①B、⑤①⑥③②④C、①⑥③⑤②④D、②④⑥③⑤①【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临近考试,为了让自己浮躁的心沉静下来,我总喜欢在皎洁的月光下,仰望满天繁星。
(把“满天繁星”改为“苍穹”)B、在这次学校举办的“五四”文艺晚会上,同学们表演的节目大多以舞蹈为主,充分展示了他们青春的风采。
(把“大多”删去)C、我们之所以要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原因,是因为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
(把“的原因”删去)D、予人玫瑰,不仅今天手留余香,但是明天也有可能得到别人回赠一个玫瑰园。
(把“不仅……但是……”改为“虽然……但是……”)【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B、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C、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D、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懒惰锻练折扣不攻自破B、盲从迷信流俗辨伪去妄C、大儒停滞墨守腐草为莹D、步骤修正凶险辩别是非【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给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都毫无意义了。
②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
③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
④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
⑤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
A、②③①⑤④B、③①②⑤④C、⑤①③②④D、⑤②④①③【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给划线的字注音。
①譬______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
②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______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9题【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怀疑与学问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
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
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
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
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
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
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己亲自去观察。
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己亲自去观察。
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证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见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证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见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肯随便轻信,便是怀疑的精神,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肯随便轻信,便是怀疑的精神,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我们听说古代有三有三皇五帝,便要问:这是谁说的话?我们听说古代有三有三皇五帝,便要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於何书?最先见于何书?书是何时人著的?书是何时人着的?著者何以知道?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便要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飞动的甲虫?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便要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飞动的甲虫?有什麼科学根据?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我们对於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先经过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
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先经过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
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个步骤以后,那本书才是我的书,那种学问才是我的学问。
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个步骤以后,那本书才是我的书,那种学问才是我的学问。
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
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
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就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获得新发明,怀疑精神也是基本条件。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就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获得新发明,怀疑精神也是基本条件。
对於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躲懒。
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躲懒。
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做学问。
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做学问。
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进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鍊出来的。
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进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
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
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
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
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
」他的哲学就建设在对於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
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
」他的哲学就建设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於流俗传说,就是对於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
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来的。
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来的。
如果后来的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就停滞了,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如果后来的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就停滞了,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围绕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中的“一切”和四个“常常”能删去吗?为什么?“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一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答案】:【解析】:第10题【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知入”与“知出”张运辅①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
南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
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
”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
②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
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
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
③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
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
④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
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
何故?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
若改为“望”,变为主动寻求,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
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
⑤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
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
⑥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
”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目睹了同是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
就这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