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文摘(励志)印度7000年,美国7000年
初中语文文摘(历史):就要培养一个总统出来
初中语文文摘(历史):就要培养一个总统出来美国已故总统约翰·肯尼迪遇刺50周年,这个传奇世家,再次被置于镁光灯下。
父亲老肯是位成功商人,曾帮小罗斯福竞选总统,后来获投桃报李,被委任为美国驻英大使,但因亲纳粹德国,当主战派丘吉尔取代温和派张伯伦上台后,黯然回国,政途从此画上句号。
老肯没死心,把希望押在儿子身上,希望当中有一位可以当美国总统,为他出一口气。
老肯私下说过,自己已经登上了财富的顶峰,将来要让儿子登上权力最高峰。
讽刺的是,这也成了肯尼迪兄弟的宿命和悲剧。
老肯的孩子们从小便过着斯巴达城邦式的生活,起床、集合、做早操、游泳、打网球等,都有清楚规定。
放学后,每个孩子都要读一个小时报纸,老肯就会亲自考他们,讲从报纸读到些什么,自己又有何看法,老肯会当场诘问,要他们发表饭桌演讲、评论世界局势、作美国政坛人物点评等。
他还把孩子们介绍给各类政坛、影坛、体坛人物,扩大他们的生活圈子及眼界。
老肯要孩子们从小习惯竞争,崇尚第一,第二就是失败。
他为他们安排了各种竞技比赛。
他的一个女儿曾说:“无论是帆船、滑雪、网球,还是垒球,我们都必须击败对手,争取第一,否则父亲就会发怒。
他清楚要求我们,凡是比赛就得全心全意投入。
”1940年,老肯斥资为老二约翰出版其毕业论文《为何英国沉睡不醒》,令其声名鹊起。
其实书中很多原始资料,是老肯当美国驻英大使时获取的。
大学毕业后,老二原本体检不合格,但经老父安排,最后加入海军。
入伍后,经妹妹介绍,认识了丹麦小姐,旋即打得火热并且同居。
作为记者的女方曾访问过纳粹二号人物戈林,也传言被指同情纳粹,甚至是间谍。
虽没真凭实据,但为了儿子的政途,老父还是介入了这段感情,先派人说服女方离开儿子,再安排儿子远赴南太平洋打仗,拆散鸳鸯。
1943年,老二在太平洋遇险,所属鱼雷艇被日本驱逐舰撞沉,但他死命挟着严重烧伤的一位战友,漂浮半天到达一座海岛,后来得到救援。
老父看准这个机会,立即开动宣传机器,大肆宣传约翰的英勇事迹,约翰遂名扬全国。
2022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2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1.小组以“古代文人的隐逸志趣”为主题撰写小论文,请你准备材料。
(1) 根据积累,补全名句。
①涧户寂无人,______ 。
(王维《辛夷坞》)②______ ,长歌怀采薇。
(王绩《野望》)③鸢飞戾天者,______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吴均《与朱元思书》)(2) 其它诗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能表现这一主题?请写出连续两句。
二、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2.阅读材料,完成任务。
关于“冒险与生存”这一话题,下边这组读书小论文标题,反映出论文作者关联多本名著,从不同角度进行的思考与探究。
ㅤㅤ请就“责任与担当”这一话题,从备选名著中选择两本进行关联思考,拟写标题,并结合名著内容,简要论述。
ㅤㅤ备选名著:《西游记》《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王子》《红岩》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30.0分)3.阅读。
在桃花峪看黄河乔叶一自从有了桃花峪黄河大桥后,回豫北老家,我就只走这座桥了。
桃花峪是黄河中下游分界线,把桥建在这里自有讲究。
我个人的选择原因,就实用层面来讲,自是离老家更近,却也有非实用层面:是它的外形更时尚更壮观,名字我也格外钟爱:桃花峪——黄河——大桥,既明艳又铿锵,既坚固又绵长,不是么?第一次走这座桥时,正是雾霾天气,远远望去,日光下的黄河竟是一条白河,似乎是非常沉静地安卧在大地上,苍苍茫茫,无边无际。
——当然,当然是有边际的。
堤岸就是边际。
土地就是边际。
二因在黄河边生长,便从不觉得看见黄河是多么特别的事。
到全国各地开会,也看过很多次黄河:四川若尔盖的黄河,兰州市中心的黄河,济南城畔的黄河……曾在花园口南裹头的渔家乐船上,以最近的距离看了一次黄河。
河边宽得超出了想象,对岸的树像一圈矮矮的蕾丝花边儿。
黄河水在船下无声地流着,却让我止不住地心惊:非常快,且有无数漩涡。
浩浩汤汤,向东而去。
不时夹杂着树枝之类的杂物。
初中语文 文摘(励志)琴之树
琴之树
曾经有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人工建筑就是长城。
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想验证这个说法,我几次努力寻找长城,但没有结果。
神舟五号返回后我接受白岩松现场采访,他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在太空看到长城了吗?”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飞行时,我曾嘱咐航天员们仔细看看,但他们也没看到长城。
在太空,实际上看不到任何单体的人工建筑,我接触过国际上的很多航天员,没有谁拿出确凿的证据说看到了什么。
即使是巨大的城市,也只能在夜晚看到淡淡的红色。
1。
初中语文文摘(人生)化学诺奖得主霍夫曼:化学的终极语言是诗歌
化学诺奖得主霍夫曼:化学的终极语言是诗歌美国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罗阿尔德·霍夫曼,在44岁时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当时,有记者追问获奖原因,他并未给出具体答案。
几年后,当他的又一本诗集《间隙与边缘》出版后,其友国际量子分子科学院院士皮卡说:“也许化学的终极语言,应该是——诗歌。
”这话,说出了霍夫曼杰出的奥秘。
至今,他已出版了《蜕晶态》《记忆效应》《孤子》等五本诗集,被誉为化学诗人。
对诗歌的钟爱,始于童年。
1937年,霍夫曼出生在波兰,出生后不久,就与所有波兰人一样,沦为德国纳粹的阶下囚。
霍夫曼的父亲以牺牲自己为代价,买通了看守,让儿子和妻子逃出集中营,在一所学校简陋的图书室里躲藏。
随后十八个月,在这片狹小的天地里,不想让霍夫曼的生活枯燥无趣,母亲从乱糟糟的书堆里翻出几本诗集,每天读给他听。
优美的诗句,营造出神奇的意象世界,帮霍夫曼赶走了逃亡阴影。
从此,他和诗歌有了不解之缘。
1949年2月,历经千辛万苦,霍夫曼全家来到美国纽约。
童年的艰辛,让他特别珍惜求学机会,仅用三年时间就取得了化学专业学士学位,而后北上哈佛,攻读博士学位。
25岁那年,霍夫曼入选哈佛大学研究会,不久发现并提出周环反应的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
28岁,他进入常青藤名校康奈尔大学,三年后,就从副教授晋升为正教授。
所有人以为霍夫曼会潜心科学研究时,他不务正业地写起了诗歌。
只因童年母亲读诗的声音,总回响在心灵世界里,让他不能自拔。
其实,早在读本科时,霍夫曼就选修了著名诗人范道伦的诗歌阅读课。
他有个愿景:将科学和人文艺术统一。
他认为,两者都涉及创造行为,需要手艺,才能干出漂亮活,并且都关注细节。
这种认识,让他更深地体会到化学的趣味。
他觉得,通过诗歌,可以呈现看似枯燥的科学隐喻,让世人一目了然。
1977年,霍夫曼发表了第一首诗,咏叹原子世界,并做出哲学反思。
在康奈尔大学,他结识了自然哲学家兼诗人安蒙斯。
他们邀约诗歌爱好者每周聚会,朗诵新作,互相点评。
初中语文 文摘(励志)为什么坚持?想一想当初!
为什么坚持?想一想当初!他乐此不疲地将自己的人生经历揉进电影里,不管是少年时代邻居里深藏不露的武林高手,繁华酒楼里谄媚的店小二,还是那些面对挫折坚强不屈的英雄人物。
他说,这都是自己的经历。
描画一个明确无误的周星驰极为困难。
他同时被人视为天才、偶像、暴君和孤僻者,他做过演员、导演、房地产投资公司主席,甚至成为广东省政协委员。
他通过喜剧表演塑造一个时代的潮流,本人却在电视镜头前手足无措。
他被哈佛大学教授的学术论文反复剖析,本人却没有读过大学。
他捧红了大量电影演员,得到的尊称从“星仔”到“星哥”直到最后变成“星爷”,到后来,这些受惠者却一个个与他交恶,甚至借助媒体抨击他.他的成功和他拥有的权力,与他表现出的孤独感同样让人印象深刻。
他的朋友和搭档田启文说:周星驰像武侠小说里的孤独老人,让别人无法靠近。
最极端的例证也许是在他2004年的生日,据媒体报道说,“没有一个人为他捧场道贺”,他自己喝酒,直到酩酊大醉.曾经的女朋友朱茵在分手后感慨她比周星驰幸福。
“因为我有不少朋友,有心事还可以向人倾诉。
”朱茵说,“他的交心朋友不及我多,朋友也少,他会比我惨。
”他不擅长交往,可以说是畏惧交往。
《大话西游》的导演刘镇伟曾经力图分清周星驰身上“古板"和“害羞"的界限。
刘镇伟说,周星驰到酒店找他,不好意思敲门,从门缝中塞进来一个纸条表达想法。
当这种害羞达到极致,周星驰就会尝试逃离人群。
2001年,他到北京大学与学生交流并发表演讲,上千人早早地在广场上等候他,他却躲进了校内食堂的厨房里。
周星驰从小到大都很安静,他的妈妈凌宝儿对此印象深刻。
他总是情愿站在窗旁看两小时街景,盯着来来去去的人观察,猜测他们的职业,但“十问九不应”,以至于最亲近的人也无法了解他的内心世界。
他入行后不久,有一次,凌宝儿接到一个圈内有势力的人打来的电话,“那个人打来电话大爆粗口,问我是怎么教儿子的,他说想跟周星驰吃顿饭都这么难,怎么这么不给面子”。
印度7000年,美国700年
微 博 互动
@劳木 g 0 1 2 : 【 看看印度学生免费午餐】 ①覆盖人群: l 2 6 . 5 万所中小学, 1 . 2 亿学生; ②标准:
豆类 3 0克 、 蔬菜 7 5 克、 粮食 1 5 O克 、 蛋 白质 2 O克 、 油和脂肪 7 . 5克 ; ③ 厨师 : 每个学校 至少 配 1名厨师助理 , 全 国共有 6 0万厨 师助理 ; ( 资金 : 每 年预算 2 0亿 美元; ( 监 管: 让妈妈们
然之 间 , 路边就会 出现一座壮丽 的寺庙 , 其壮 定的 , 而人的下一生是这一 生决定的 , 人是大
修路却要建 庙?印度人答 : 路是通 向财 富的 , 样, 印度不是不 能发展 了吗?印度人说 : 对呀 , 美 国一样。“ 美 国现在钱很多 , 人却没有文化。
界如何变化 , 印度都有 自己不变 的东西。印度 古 国,在人类 被欧美文化主导 的今 天是走 向 沉闷 , 但它的追寻却有 甘泉般 的清凉 。我看见
很 可爱。世界 因多元而美丽, 请为你 的中国 口音骄傲。
:
印度 7 0 0 0 年, 美国7 0 0 年
刘 以 林 /文
印度有一种深井里或云上面的东西撞击
着人 。
帝 国也不如。” 印度 人对 自己的东西有一种难 以言说 的
在 印度 , 我体会 最深的 , 就 是整个印度都 沉着 , 对外部世界有一 种巨大无边的悲悯。 被 印度教覆盖 , 宗教是第一位的。印度几乎没 有好 的公路 , 被称 为高速公路的 , 最多能赶上 中国的二级公路 。 但行驶在任何一条路上 , 突 丽的程度 , 足以让任何人 目瞪 口呆。
我 问印度人 : 印度的路这么差 , 为什么不
初中语文文摘(社会)印度“拼慢”
印度“拼慢”不紧不慢的印度人,喜欢做两件中国人已经少做的风雅之事:一是仍然喜欢阅读哲学、文学和灵修之书,并且常常作为朋友互赠的礼物;二是仍然愿意把时间浪费到辩论这件美好而无用的事上。
与中国人比起来,印度人的生活真是慢到了让人恨不得要猛抽一鞭子的地步。
德里很多的中产阶级家庭,早起后,先泡杯印度早茶,再从信箱里取出《印度时报》或《印度斯坦时报》,不紧不慢地从头读到尾,不时与家人讨论一番政治局势、股市走向或明星八卦。
然后再进早餐,然后再出门上班。
他们的作息时间表,基本上是中国上班族+2:八九点早饭,一两点午饭,八九点晚饭。
这是德里人多年不变的作息时间表。
尽管全球化的大潮一样冲刷着这个古老的国度,尽管印度精英们也常常忧心忡忡于“中国速度”,但德里人就是不愿意快马加鞭、只争朝夕。
这种对“慢”的坚持,相较于对“快”的崇拜,更让我觉得难能可贵。
如果你与印度人深度聊天的话,还会发现,印度之“慢”还要分三六九等呢。
孟买人喜欢嘲笑德里的慢,说德里官老爷太多,效率太低;德里人则反唇相讥说,在孟买,进地铁不用自己走,自然有人把你挤进去,这样的生活有何乐趣。
加尔各答人则在旁冷笑说,德里和孟买都是被现代化和全球化污染的地方,在加尔各答这座诞生了泰戈尔和特蕾莎修女,转角可邂逅浮生旧梦、随处可遇见智者哲人的城市里,享受原汁原味的印度慢生活,才能找到真正的心灵皈依。
我渐渐明白,这是一个把精神需求放在首位的国度,效率从来不是它的第一追求。
因此尽管统计数据上看,它算不得一个十分成功的国家,但它的可爱之处也在于此——尽管外表看起来乱哄哄吵闹闹,但大部分人在心底却是舒适有依的。
离开印度前,一位居住在喜马拉雅山里的作家告诉我这样一句话:“成功是容易的,因为可以靠人力争取;幸福才是困难的,因为只能靠妙手偶得之。
”闻之,醍醐灌顶。
1。
初中语文 智慧美文 哈佛告诉你
哈佛告诉你泰坦尼克号下沉时,游客们逃到甲板上拥向小船,偏有一个叫威德纳的青年逆向而行奋力返回船舱,仅仅是为了抢救一本弗朗西斯·培根的散文集。
威德纳和散文集与泰坦尼克号一起下沉了。
这个爱书胜过生命的青年人是哈佛的学生.威德纳的母亲就是泰坦尼克号那位幸存的太太,她以威德纳的名义给哈佛捐助一个图书馆。
威德纳图书馆是哈佛最大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图书馆,藏书345万多册。
图书馆正门两侧各有一块石碑。
分别刻着这样的碑文:“威德纳是哈佛大学毕业生,泰坦尼克号沉没时去世。
他生于1885年6月3日,死于1912年4月12日。
"“这座图书馆是威德纳的母亲捐赠的,这是爱的纪念。
1915年6月24日。
”哈佛毕业生有一个传统:捐助哈佛。
哈佛的资金三分之一来自捐助。
很多学生的家长,也都是哈佛校友。
一代代哈佛人,进入社会上层又把财富反馈给母校.哈佛没有高楼大厦,只有新英格兰的红砖墙。
即使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过在校园有一个绝不起眼的停车位。
毕竟哈佛最起眼的是100座图书馆,尤其是一个个像图书馆那样的人,或者说,一个人就是一座图书馆。
史华慈被称为哈佛的一位类似东方的大儒,他动过癌症手术的82岁高龄时,依然天天早上按时去办公室,即使有时要倒下。
他办公室里挂大衣的两个衣架,竟是用铁丝胡乱缠绕而成的。
某教授对学生说,你学我这门课,你就一天只能睡两小时.哈佛的博士生,可能每3天要啃下一本大书,每本几百页,还要交上阅读报告。
哈佛过桥便是波士顿,人类学系前主任张光直在哈佛读博士那几年,没有上过桥没有去过波士顿。
哈佛学生或是哈佛教授,首先不是一份荣誉,而是一种证明.人到底可以有怎样的意志力,人到底可能有怎样的发挥潜力?哈佛告诉你。
哈佛是一种象征,最高智慧的象征,最高学府的象征.人的意志,人的才情,人的理想,为什么在哈佛能兑现?哈佛告诉你。
哈佛的学生餐厅,很难听到说话的声音,每个学生端着比萨可乐坐下后,往往顺手把大衣扔地上,然后边吃边看书或是做笔记。
初中语文文摘(历史)对美国说NO
初中语文文摘(历史):
对美国说NO
1946年,已是著名力学专家的钱伟长,放弃了年薪8万美元的优厚待遇,以探亲为由从美国回国,随即在清华大学机械系任教。
为培养更多好学生,他一个星期讲17堂课(一般教授只上6堂即可)。
尽管如此,钱伟长那时的月工资为15万金圆券,只够买两个暖瓶,日子几乎无法维持。
迫于生计,他只好在北京大学工学院和燕京大学工学院兼课,奔波于3所大学之间,但仍不得温饱,最后他不得不向单身同事、老同学借贷度日。
1948年,友人捎信给钱伟长,告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射推进研究所工作进展较快,亟愿他回该所复职,携全家去定居并给予优厚待遇。
于是,他到美国领事馆申办签证,但在填写申请表时,发现最后一栏写有“若中美交战,你是否忠于美国?”一项,钱伟长毅然填上了“NO”。
时局纷乱之时,他选择了留在祖国。
1。
初中语文文学讨论(美文荐读)闲扯印度(二)
闲扯印度(二)第二篇:雅利安人的故事:梵文,印欧语和希特勒历史学家勾画出这样的画面:在大概公元前1500年,一股一股的高大白晰的游牧蛮族,从西北阿富汗进入印度北部。
他们毁灭了先进城市文明和水坝等灌溉系统,征服了原住民:矮小黑瘦的达罗毗荼人,没有杀戮光的都变成了奴隶。
这一切都反映在他们的口头相传的典籍《吠陀》,尤其是其中的<黎俱吠陀>中。
《吠陀》里面没有阶级的内容,也没有后来印度教的大神体系。
它之是提到了部落神的名字,比如司雷电的战神因陀罗,火神阿耆尼等。
和古希腊的原始神类似。
和其他游牧民族一样,雅利安人没有文字。
《吠陀》是以雅利安人的语言是梵语口头传承的。
后来他们用婆罗米字母,又用一种叫天城体的字母记音。
这些字母的来源不清楚。
达赖喇嘛还说可能是从他们藏人那里学的。
到了后来,一个叫波里尼的人语言学家规范了梵语文法。
他成为印度文化史上的名人,那是公元前五六百年的事。
后来梵语分化成几天北印度各种语言。
又随着印度文明的传播影响到东南亚。
新加坡就是一个百分之百的梵语词(狮城)。
所以梵语在南亚,就象拉丁语在欧洲。
因为它己经不是生活中的使用语,我们中国人一般就称为梵文。
拉丁语不也一般叫拉丁文吗?两千多年后,英国贵族,学者威廉琼斯爵士来到印度当官僚,业余研究起了这个梵文。
结果不得了,整个人类文明史都被改写了!大家听新闻经常说旁遮普邦的锡克人怎样,这个旁遮普是五河的意思(印度河五个支流),Punjab,Pun就是梵文五的词根。
尼赫鲁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那个词开始也是这Pun(拼成Pan,发音更接近Pun)。
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的英文是puntagon,这是个拉丁词,pun也是拉丁词的五。
一模一样。
威廉琼斯搜集了很多这样的词汇,向欧洲学术界发表。
实际上后来的研究发现,梵语和拉丁语,希腊语,古伊朗文,和今天欧洲一切语言,有相当的共同语汇。
西方语言学界把他们划属于一个同源的印欧语系,认为都是从古雅利安语分化演变而来。
初中语文 文摘美国人不吃是美国人的损失.doc
在外国住得越久,越想念中国饮食。
在港台轻而易举能买到的东西,在这里要费一番工夫才能买到。
我在一家越南人开的超市买到一只老鸡,才2.5美元,兴奋不已,回家在厨房里拉出肚子里的肝、肾、一对鸡爪,拧开水龙头把鸡冲洗一下,就放在锅里,注满冷水,切两块生姜,泡开几朵香菇,丢进锅里,就炖起鸡汤来。
这只鸡有头有爪有肝有肾,真难得,不像在美国超市买到的光鸡,真是觉得好惨,问题在于他们怕头怕爪,肝肾都不吃。
我还记得小时候母亲烧鸡汤,用筷子弄开炖得很烂的母鸡,肚子里有一团像珍珠般的东西,蘸酱油非常好吃。
妈妈说那是卵。
烧鸡汤的水开了便把火拧小,由它炖几个小时,老鸡炖出来的汤味道浓郁,喝下去整个人都会精神起来。
美国人样样注重年轻的、大的,排骨是用电锯才能锯断的。
问题在于,他们的猪都养到三百磅重,这种排骨不能蒸不能炒,只能拿来炖汤。
肝、腰都粗得不能下咽,想起香港的腰润粥、生炒猪肝、椒麻腰片,真是垂涎欲滴。
美国有一种叫boneless ribs的排骨,即无骨排骨,还有semi-boneless leg of lamb,即羊腿抽掉了一根骨头,更遑论无皮无骨也无味的鸡胸,美国人认为是极品。
这都归咎于美国人对皮对骨头的恐惧。
中西饮食文化的区别,以吃鱼为最明显,我们住在伦敦的时候,我有时到鱼店去买鱼头回来烧砂锅鱼头,只要两个半先令便可买个大鱼头。
我对卖鱼的说:“今晚全家可以大快朵颐了。
”他却以怜悯的眼神望望我。
我当时不解,后来才发现在英国鱼头是买回去喂猫的。
现在不知道是否仍然如此。
目前在美国,猫是不吃鱼头的,他们有专门为它们制造的无骨无皮的罐头食品。
英国人与美国人一样,他们都不知道鱼头好吃,而最好吃的部分是眼膛,即眼睛部分的肉,色泽洁白,形如桃子。
上海人有一道菜叫“烧白桃”,是用青鱼眼膛六副,眼珠本身并不好吃,但周围的肉嫩而肥。
做法是用油、葱、姜开锅,将眼膛放入,加酒盖好焖一下,然后加酱油、糖和水,待汤汁收到六成干,翻转一次,随即加菱粉做芡,再翻一次浇上醋起锅。
初中语文文化美文英语是怎样成为国际共同语的
英语是怎样成为国际共同语的一、英语成为不列颠的共同语 5 世纪中叶,三个日尔曼部落从欧洲大陆(丹麦和德国北部)渡海迁居不列颠群岛。
他们是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来特人。
不列颠原住民的凯尔特语很快被他们的日尔曼语所代替。
盎格鲁人来自欧洲大陆石勒苏益格一荷尔斯坦的" angle "(地角),古英语称他们为" Engle "(地角人),他们的语言被称为" englisc "(地角语),后来改写" English "(英语)。
他们的居住地区被称为" England "(英格兰)。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日尔曼语族、西部语支,与德语、弗里西亚语、尼德兰语(荷兰语和佛兰芒语)关系密切。
英语经历三个时期:古英语( 1155 年前),中古英语( 1150 - 1500 )和近代英语( 1500 年后)。
古英语时期有四种方言。
中古英语时期变成三种方言:北部方言、中部方言和南部方言(泰晤士河以南)。
地处南部和中部之间的伦敦方言成为文学语言。
1066 年,欧洲大陆的诺曼底人入侵英格兰,把法语带到英国。
其后 200 年间,法语是英国贵族的语言和行政语言。
亨利第四在 1399 年登位,他是诺曼底人入侵以后以英语为母亲语的第一位英王。
14 - 15 世纪,伦敦方言成为不列颠共同语的基础。
这时候,英语的语音和语法发生重大变化。
不同语言的一再接触和融合,使英语的形态曲折基本消失,成为语法最简单的欧洲语言。
英文字母经历 2 次变换:鲁纳字母、爱尔兰罗马字母和近代罗马字母。
古英文的鲁纳字母大都是直线,适合在木头上刻画,当时没有纸张。
公元 600 年时候采用爱尔兰罗马字母。
近代英文用 26 个近代罗马字母,不加符号。
英文拼写法到 15 世纪已经基本稳定,但是跟口语脱节。
1908 年曾订出简化拼写法的规则,没有实行。
二次大战以后,英国国会讨论拼写法改革,未能通过。
初中语文 文摘(励志)生活
生活
水,本来是没有任何差别的,差别就在于盛水的器皿。
君王与乞丐的差别就在“器皿”上面。
只有那些最渴的人才最了解水的甜美。
在烈日炎炎的正午,当农民们忙于耕种而大汗淋漓的时候,水对他们是最宝贵的东西。
当一个牧羊人从山上下来,口干舌燥的时候,要是能够趴在河边痛饮一顿,那他就是最了解水的甜美的人.
可是,另外一个人,尽管他坐在绿阴下的靠椅上,身边放着漂亮的水壶,拿着精致的茶杯喝上几口,也仍然品不出水的甜美来.
无论什么人,只要他没有尝过饥与渴是什么味道,他就永远也享受不到饭与水的甜美,不懂得生活到底是什么滋味。
【心灵鸡汤】印度7000年,美国7000年
【心灵鸡汤】印度7000年,美国7000年
印度有一种深井里或云上面的东西撞击着人。
在印度,我领会最深的,
励志签名
,就是全部印度都被印度教笼罩,宗教是第一位的。
印度简直没有好的公路,被称为
高速公路的,最多能遇上中国的二级公路。
但行驶在任何一条路上,忽然之间,路边就会
呈现一座壮丽的寺庙,其绚丽的水平,足以让任何人目瞪口呆。
我问印度人:印度的路这
么差,为什么不修路却要建庙?印度人答:路是通向财产的,不主要:庙是通向神灵的,
很重要。
我说:这样,印度不是不能发展了吗?印度人说:对呀,就是不要发展,发展只
有一种成果,那就是像美国一样。
“美国当初钱良多,人却不文明。
而且,咱们印度已存
在7000年了,美国能存在7000年吗?700年之内它会衰败得连蒙古帝国也不如。
”印度
人对本人的货色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冷静,对外部世界有一种宏大无边的悲悯。
这一点完整
是印度人的
人生
立场所决定的。
印度人以为,人的一生不是从生到逝世,而是一个循环的进程:人的
这一生是上毕生决议的,而人的下一生是这终生决定的,人是大轮回中的一个环节。
因而,印度人对事实的态度超然,对文明的最终寻求更不一样,不管世界如何变更,印度都有自
己不变的东西。
印度归来,我感到,印度在人类的拂晓时期是文化古国,在人类被欧美文
化主导的今天是走向另外的远方的伟大航船,它的落伍确实让人烦闷,但它的追寻却有甘
泉般的清凉,我看见印度,确切觉得人类世界更加破体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初中语文 文摘(励志)不丹不需要谷歌
不丹不需要谷歌不丹是一个宗教国家,民族比较单一,人民一直生活在宗教中。
所有出国留学的人没有滞留的,这么穷却基本都回来了。
我很好奇,制片经理跟我讲,原因在于这里有方向感。
西方很好,但是不知道往哪儿去,没有方向感,但是一回到不丹,我看见经幡,看见寺庙,看见僧人,我就知道我在哪儿,要去哪儿,会怎么样。
他还说了一句话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他说:我们在不丹不需要谷歌,每一个人都是谷歌,因为每一个人都知道要去的方向。
在僧人比士兵多的不丹,安贫而乐道,却人人都有方向感,我很感动。
当今社会很多人感到焦虑浮躁,容易失去方向感,失去了搜索的功能,“方向感”这三个字一直在我心里萦绕,我在思索,一个好企业同样也要让员工有方向感。
(回来以后我就召集人力资源体系开会,加强员工培训、训练,做价值观的引导,让万通人有明确的方向感。
)有幸,国师还邀请我们一起去他们家做客,而一进去后的心理落差让我们惊讶不已,极其简陋的家具和陈设,国师说:我们的人民都是这样,我们的生活差距是比较平均的。
以前我曾研究过解决幸福的两种方式,一是管理好欲望,二是增加满足欲望的手段。
通过减少物质层面的欲望,增加精神和未来世界的一个预期,这是宗教做的工作。
宗教接着还做一件事情就是培训,一本书几千年,通过寺庙、清真寺、佛堂、还有教堂,然后牧师、阿訇,这些人不停地在宣导,其实相当于培训。
培训的结果是什么呢?成为天下第一品牌。
而现代社会我们通过科技、权力、军队、金钱寻找满足欲望的手段,可是这种满足是阶段性的。
比如渴了,买了一瓶水喝,满足了,但是我又想喝可乐了,喝完可乐我又想吃哈根达斯了,实际上通过物质手段、权力、金钱手段满足的时候永远还是落后欲望,满足只是瞬间,不足是永远。
这给我们一个启发,公司做管理的时候,要两方面用力,除了给员工物质激励,安排期权、奖励,实际上也要有一个精神、价值观、欲望的管理,这样公司的员工会很幸福。
这使我想起在沈阳看到的一家公司,老板是天主教徒。
初中语文 文摘(历史)一个美国小伙的中国“长征”
一个美国小伙的中国“长征”研究红歌,爱中国革命史,最爱陕西面,24岁美国小伙潘亚当,骑摩托重走红军长征路。
他历时三个月长途跋涉,从红都江西瑞金出发,沿着当年红军的长征路线,经贵州、云南、四川、甘肃等省份,最终到达革命圣地——延安,历时90余天,行程8000多公里。
潘亚当试图用双脚丈量这段久远的传奇,参与和记录这段正在变化的历史。
“这才叫世界啊”潘亚当出生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是一名犹太人,因为父亲是美国人,他也拥有美国国籍。
潘亚当是在高中历史课上知道中国长征的,当时他觉得,这更像是一个难以超越的传奇故事。
十几岁时,潘亚当全家搬到纽约定居。
那时,他就决定要出国历练。
父母建议他,可以尝试多接触陌生的文化。
“没有一个国家比中国陌生,没有一种语言比汉语难学,那就去中国。
”潘亚当就这样选择了中国,2005年,高二学生潘亚当作为AFS(国际文化交流组织)交换生,到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习。
他的名字直译中文为亚当,当时接待家庭的老师姓潘,潘亚当这个名字就产生了。
一入学,他就遭遇到了“中国特色”和文化冲撞:高中生的军训还有半夜行军训练。
他发现女同学几天都不会换一件外衣,这在美国高中是不可想象的;酒吧里播放的竟然是美国上世纪90年代的流行音乐……不过,潘亚当说,他倒没有把这些看作落后,“这才叫世界啊!”他感叹道。
原来不一样的文化,差别有这么大。
一年后,潘亚当回到美国读大学。
其间,他几乎每年都会寻找机会再回中国。
2008年,正值北京举办第29届奥运会。
潘亚当找到了一份为一家驻北京的美国公司当中文翻译的差事;一年后,他又通过一个语言交流项目,到了北方冰城哈尔滨。
他参观了731部队罪证遗址,寻访犹太人遗迹,并得知自己家族的先辈曾在这里生活数年。
潘亚当喜出望外,“这是我与中国最大的缘分”。
接着,潘亚当又申请到一个在清华大学历史专业学习的机会。
中国历史,特别是革命史,从此走进了他的世界。
不仅如此。
他还喜欢上了中国红歌。
第一次听到《学习雷锋好榜样》时,潘亚当感觉到,歌词和旋律都在描述一个“令人兴奋而遥远的中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度7000年,美国7000年
印度有一种深井里或云上面的东西撞击着人。
在印度,我体会最深的,就是整个印度都被印度教覆盖,宗教是第一位的。
印度几乎没有好的公路,被称为高速公路的,最多能赶上中国的二级公路。
但行驶在任何一条路上,突然之间,路边就会出现一座壮丽的寺庙,其壮丽的程度,足以让任何人目瞪口呆。
我问印度人:印度的路这么差,为什么不修路却要建庙?印度人答:路是通向财富的,不重要:庙是通向神灵的,很重要。
我说:这样,印度不是不能发展了吗?印度人说:对呀,就是不要发展,发展只有一种结果,那就是像美国一样。
“美国现在钱很多,人却没有文化。
而且,我们印度已存在7000年了,美国能存在7000年吗?700年之内它会衰落得连蒙古帝国也不如。
”印度人对自己的东西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沉着,对外部世界有一种巨大无边的悲悯。
这一点完全是印度人的人生态度所决定的。
印度人认为,人的一生不是从生到死,而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人的这一生是上一生决定的,而人的下一生是这一生决定的,人是大循环中的一个环节。
因此,印度人对现实的态度超然,对文明的终极追求更不一样,不论世界如何变化,印度都有自己不变的东西。
印度归来,我感到,印度在人类的黎明时代是文明古国,在人类被欧美文化主导的今天是走向另外的远方的巨大航船,它的落后确实让人沉闷,但它的追寻却有甘泉般的清凉,我看见印度,确实感到人类世界更加立体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