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历史教学的几点做法
精讲多练 讲练结合——谈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做法
料分析 、 名词解释 、 问答题 等。 这样 , 学生通过 反复练习 , 巩 固了课 堂教学成果 , 学
习知识 的能力和运用知识 的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3 . 讲 练 结合 。
当然 。 “ 多练” 应 与“ 精讲 ” 紧密结合 , 而不能离 开重点搞“ 题海战术 ” , 加重学 生负担 , 教师应在讲练结合上多下功夫 。 “ 精讲多练 、 讲练结合” , 体现 了以学生为 主体 、 以教师为 主导的教学关系 , 充分调动 了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和 主动性 , 使课
得多 。
( 3 ) 设计各种类型 的练 习题 。 练 习题不 仅要有一定 的数 量 , 更重要 的是 要有
一
定 的质量。 在 内容上 , 不但 要有 利于学生加深对基 础知识 的理解 和掌握 , 而且
要有利 于他们能力的提高 。 在题型上要新颖 多样 , 如可设计选择 、 填空 、 填图、 史
课堂教学是完成历史 教学任务 、 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 但由于受 传统教 法 的影 响 , 当前历史课 堂教学还不 同程度地存在灌输 多 、 启发少的现象 , 经 常可 以看 到这种情况 , 教师 往往讲得满头 大汗 , 学生却 听得 昏昏欲睡。 这 种把学生 当 “ 容器” 的死板教法 , 不利于发展学生 的思 维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 影 响了教学质量
堂气氛 紧张活泼 , 充满生机和活力 。 同时 , 学生在课 堂学 习中抓住 重点 和关键 , 集
中注意力进行思考, 有利于培养能力, 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田
力, 进而提高历史课 堂教学质量 呢?
( 1 ) 布置 预习题 ,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 阅读 , 要求 学生动脑 、 动手 , 在重点 内容
初中历史教师教学工作总结报告(通用5篇)
初中历史教师教学工作总结报告(通用5篇)篇一:初中历史教师教学工作总结报告回顾一学期的九年级历史教学,面对考查内容增加数倍、能力要求全面提升的形势,我知难而进,努力用最小的负担帮助学生获取的成绩。
反思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一些做法已成为我们值得珍存的宝贵经验,当然也还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
先说几点成功的经验1、坚持减负增效的原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学期历史教学,我们两位历史老师形成一个重要的共识,那就是:努力地不让历史学习成为学生的负担,而是千方百计让学生爱学历史、学好历史。
这一学期,我们基本没有布置过笔头的家庭作业,基本没有占用过除学校安排的教学时间以外的时间补课。
我们总是全力以赴把握好每一个45分钟,通过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后的负担。
2、集体备课、科学安排,顺利完成复习计划。
一学期的教学复习工作能顺利完成,有赖于我们对每一个教学复习阶段需要做什么、怎么做、要达到怎样的目标等问题形成比较明确的计划。
两位老师虽然分头教学,但目标一致、方法一致,采用的复习提纲、复习卷等都是集体备课的结果,凝聚了两个老师的智慧、增强了科学性。
3、深入研究教材和考试说明,准确把握历史的主干知识,编制了系统复习提纲。
利用各种机会研究教材、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先后数次研讨考试说明,深入领会考试说明中知识点为什么这样选择编排、能力要求的具体内涵是什么、例题中透露出哪些命题信息。
在此基础上,按照学习专题对考点重新整合,编制了11张系统的复习提纲,对每个专题配以相应的精选习题。
这样在复习中做到了讲、看、读、练的有机整合,每课一个专题,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复习提纲得到学生欢迎,尤其是中外对照的大事年表更被不少学生视为“法宝”。
4、科学复习,把握习题的各个环节,注重练习效率。
在复习阶段要减负,就是要避免题海战,努力让学生做有用的题,学会做题的方法。
我们在复习中努力把握习题的各个环节:选编、练习、批阅、讲评、改正。
每份练习卷都是在教师大量查阅各种资料的基础上精选精编而成的。
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做法
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做法
初中历史课教学作为基础学科教育,在初中教学中处于边缘学科,即使你有的时候不愿意承认但这是事实。传统的思想意识,充斥着各个学校的历史教学,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观念支配着学生的一切,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充满了功利性,“主科”分数就是学生的希望。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改变学生对历史这门课程的不正确的认识,引起学生应有的重视,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我们历史教师不得不面临的问题。除了教师本身具备的综合素质外,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是提高学习兴趣的直接手段,让大多数学生喜欢历史,学习历史。通过笔者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想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提高每堂课的教学效果应做到以下几点:
特别是多媒体教育是一种综合运用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的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从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记忆,是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
四、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记忆效率
笔者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尝试,很明显学生不但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这门学科是初中所有学科里面最简单的一门课程,易学易懂易提分。
常见的历史教学方法(二)
常见的历史教学方法(二)引言:历史教学作为一门核心学科,有着广泛的教学方法。
这篇文档将以概述的形式,介绍常见的历史教学方法(二)。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思考历史问题,并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分析能力。
正文:一、实地考察1. 定义实地考察的目标:通过参观历史地点、考古遗址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文化,增强学习的实践性。
2. 确定合适的考察地点:优先选择与学生所学历史内容相关且容易获得许可的地点。
3. 组织合理的行程安排:根据实地考察的目标和时间限制,制定详细的行程安排,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观察和思考。
4.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观察并记录重要的历史细节。
5. 深化实地考察的学习:组织学生跟进实地考察,进行反思和总结,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景相联系。
二、案例分析1. 选择适当的案例:根据历史课程的内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作为案例。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通过提供案例背景和相关文献资料,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案例,并提出问题和观点。
3. 进行讨论和辩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案例,并通过辩论方式争取立场,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4. 探讨案例的意义和启示:引导学生思考案例的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帮助他们将案例与当前社会联系起来。
5. 培养批判性思维:在案例分析中,引导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思考和评价的能力。
三、讨论式教学1. 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提供一个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历史相关的问题,并让他们通过讨论寻找答案。
2. 组织讨论小组: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思考问题并展开讨论。
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指导和补充信息,推动讨论的深入。
3. 引导学生扩展思考:鼓励学生提出更深入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拓宽历史思考的范围。
4. 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表观点,倾听不同声音,并给予肯定和评价。
历史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历史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发表时间:2018-01-22T16:19:06.270Z 来源:《素质教育》2018年1月总第260期作者:张爱民[导读] 我是一名中学历史教师,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不妥之处敬请各位教育同仁批评指正。
张爱民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第二中学校034400我是一名中学历史教师,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不妥之处敬请各位教育同仁批评指正。
一、抓自己,做学习型教师我们都知道“强将手下无弱兵”,也明白“打铁必须自身硬”。
所以,我平时非常注重学习,通过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
比如经常阅读一些教育理论书籍,汲取现代教育理论的滋养;积极利用网络技术,拓深专业知识的学习等等。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又提出教师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这一桶水、这活水从哪里来?怎样保持“水质”的新鲜?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学习。
面对知识更新不断加速的时代,我们只有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做学习型教师,才能紧跟时代步伐,永不掉队。
二、抓学生,做到“点面结合”大家都知道“抓学生”是我们教学上的重头戏,抓住学生也就抓住了教学成绩。
我抓学生的经验就是十二个字,那就是“关心全体学生,关注几个学生”。
“关心全体学生”就是热爱学生、喜欢学生。
只要我们关心全体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就会喜欢我们。
爱屋及乌,学生自然就会喜欢我们所教的课程。
再就是要做到“关注几个学生”,就是要培养自己学科的领头雁。
有了优秀学生,也就有了学习的助推器。
“关心全体,关注个别”,以点带面,以面促点,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进而促进成绩的提升。
三、抓教学,做到“一简两优”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主阵地。
我的具体方法是教学中尽量做到“一简两优”:1.简明的教学目标。
一节课45分钟,我们既不能“眉毛胡子一起抓”,也不能“西瓜芝麻一起捡”。
我每节课都围绕课标,目标简明,师生课堂上集中兵力打歼灭战。
2.优化新课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几点做法
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几点做法大连西岗中学王庆艳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和所处地位决定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讲求实效。
课时少,教学任务重,学生课业负担重,这一切要求教师要在45分钟内高效地完成教学的各个环节,从导课、讲授新课、小结、练习与反馈等都要完成。
其过程中还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活动,尽量给学生更多的展示空间、引导他们去探究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备课要精心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下面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1、强化学生的课标意识,让学生有的放矢。
为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的目标,重点应该掌握的知识点。
每节课前我都要求学生把课标写在课题上面的空白处,在教师导入新课后,由学生宣读课标,引起他们在听课时的注意和重视。
2、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和增大课堂教学容量。
历史学科的特点之一是过去性;同时历史又是具体的,有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人物的语言、思想、特定的心理活动,有遗址、遗物等,可见历史是生动、形象、具体的,其情景性强,但由于教材的简约性,使本来引人入胜的史实大为失色。
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去创设情境,相应的情境氛围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信息。
同时通过多媒体教学,尤其对复习课更为有效,会大大增加课堂复习的容量。
3、在多媒体条件不具备时,最大限度利用课本、地图册、练习册的资源,如插图、地图可增强直观性。
历史插图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各个领域,提供了直观的、确切的地域空间图像,表达了文字难以表达的效果。
与课文配合,相辅相成,是历史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
这种形象生动的插图,学生不但感兴趣,而且也容易接受。
教师可教授学生看图的方法和技巧,并引导去观察分析,通过这些感性的画面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一种积极的注意倾向,并激发起热烈持久的情绪。
4、在教学中应注意有计划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和技能。
所谓“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教师教学的着力点已不再是教“书”(传授知识),而是教“学”(传授科学的思维方法),指导学生学懂、学会,直到会学,使学生“不待教师讲而自能读书”,达到“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的目的。
历史教学的几点做法
历史教学的几点做法历史课教学面大量广,包括中国史、世界史。
中外历史又分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三局部。
在历史领域如此广阔的范围内,如何让学生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根底知识,认识历史开展的客观规律,是每个历史教师经常面临的问题。
我仅从从事教学十年来的实践中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努力钻研教材,掌握教材是教好历史课大面积提高历史教学成绩的关键现行新编中学历史课本假设不仔细阅读,就会使人感到中外历史知识杂乱、零碎,难以看出历史的开展顺序。
但如果仔细阅读理清历史开展的线索,全面地把握各时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及该时期的社会状况,在教学中就会游刃有余,有的放矢了。
如:中国近代史当中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资民主义国家先后发动了五次大的侵华战争。
即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中国人民曾掀起三次革命高潮,即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此外,还有一次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挽救民族危机的改革,即戊戌变法。
教师理清这段历史开展的线索后,在讲解时,只要按顺序而又重点突出的清楚这些最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这一时期的简况和风貌也就反映出来了。
学生们对这一时期的历史知识也就有了较系统的掌握。
二、以较生动的讲述和适当的比照来加深学生对史实的了解和记忆,从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三、增强历史的趣味性,是提高历史教学成绩的一个重要方面如在讲中国历史第二册中隋朝大运河的开凿一节中,大运河的四段常易混记。
我就让学生这样记:永济通济江南河,沟江淮连着运河全长四千里,贯穿五河六省过,北涿南杭洛居中,经济交流奉献大。
又如在鸦片战争中,中国人民抵抗英军侵略的英雄事迹。
按教材内容需一千多字,但是让学生以快板的形式来记忆,仅用80余字就可以概括出来,让学生记得既快又准。
即:广州抗英林那么徐,厦门退敌邓廷桢。
虎门天培洒热血,定海总兵全献身。
化成血染吴淞口,众军镇江建功勋。
宁波黑水杀敌寇,三元人民显英豪。
如何用好初中历史教案
如何用好初中历史教案首先,吃透教材,把握教学目标。
历史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而教材是教案的基石。
因此,深入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框架和内容要点,对于编写出高质量的教案至关重要。
同时,要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案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都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其次,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教案中应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同时,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有效地组织、引导和调控教学过程,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再次,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历史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教案中应灵活运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此外,注重历史与现代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时代感。
历史教学不应脱离现实,而应将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让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发展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
在教案中,可以适时引入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最后,及时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要认真总结教学经验,不断优化教案,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要想用好初中历史教案,教师必须吃透教材、关注学生需求、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注重历史与现代生活的联系,并及时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通过这些措施,使教案真正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历史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有力保障。
历史教学方法
历史教学方法历史教学一直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历史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历史知识的掌握具有重要影响。
在历史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首先,讲解式教学是历史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背景,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历史知识的整体认识。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形象地呈现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讨论式教学也是历史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思考。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立一些问题或者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另外,案例式教学也是历史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案例教学,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让学生通过研读案例,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和历史人物的形象特点,从而使历史知识更加具体和生动。
此外,实践式教学也是历史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历史事件的再现和历史文化的传承,增强对历史知识的体验和理解。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历史考察、实地考察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综上所述,历史教学方法的选择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为学生的历史学习创造更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
历史教学的几点做法
历史教学的几点做法把握清楚教材的重点、难点、考点。
历史知识点多,内容杂,我在钻研新课标的基础上,查阅近三年来的期中、期末和中招的试题,弄清本册教材涉及的重点和考点,做到心中有数,在授新课时,重点强调和训练这些知识,考试前重点复习、识记这些考点。
第1, 注意知识的纵向迁移。
历史学科中许多历史史实都是密切联系的,前后有连贯性。
在授新课时,我总是联系以往的知识,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学习新知识。
如学习“元朝中央对地方管理制度是行省制”这一考点时,我让学生回忆以前学生学过的西周、秦朝时中央对地方管理制度是什么?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很容易理解到“行省制是元朝中央对地方管理制度”。
这样学生不仅容易理解识记,而且这也与常考的题型相吻合。
第2, 教给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
七年级学生识记能力强,但往往只记住了知识点,不会灵活运用,理解归纳能力不强,不会做题,如戚继光抗倭这个知识点,学生知道但考试时,题目“列举明朝对外关系的一个事例“,却不知从何做答。
所以教学中关键在于教会学生寻找规律、归纳整理,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七年级历史内容的主线是朝代的更替。
每学习一个新的朝代,我就让学生从“朝代建立----采取措施----民族关系----中外关系----科技与文化成就”这几个大框架去识记并注意前后比较联系,使学生对知识有个宏观的把握。
在识记朝代时,从政权、时代、都城、民族五要素让学生掌握。
再如识记战役时,从时间、作战双方、结果、影响四方面去把握等等。
最后,我要感谢历史组同事们对我毫无保留的帮助,感谢几位班主任老师的大力支持,感谢学校领导的热情指导,成绩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我一定要一如既往,努力工作,争取更好的成绩。
谢谢大家!二〇一三年五月。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几点建议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几点建议1.培养学科思维能力:历史学科强调研究、探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维度去思考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能力。
例如,在历史问题讨论中,教师可以提出不同观点,鼓励学生就这些观点进行辩证思考和探究。
2.强调历史知识的批判性运用:历史学科的核心不仅包括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知识的运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历史文献、历史事件以及历史材料中寻找证据,展开历史推理和论证。
例如,提问学生在一些历史事件中的做法是否合理,并要求学生给出理由和依据。
3.促进多元文化视角:历史学科应该关注不同国家、民族和文化的历史,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从多元的角度看待历史问题。
例如,在授课中引入多个历史案例,进行对比分析,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和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4.强调历史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历史学科要求学生掌握历史写作和口头表达的技巧。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置小组讨论、辩论和演讲等活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历史写作能力,让学生不仅能够描述历史事件,还能够进行历史解读和评价。
5.重视历史思维方法和工具的培养:历史学科具有自己的思维方法和工具,例如历史研究方法、解读史料的方法和历史地图的应用等。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设计和活动引导学生使用这些方法和工具去理解历史事件。
例如,在学习一些历史事件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时间线和地图等工具去分析事件的因果关系和时空背景。
7.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评价和反馈: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例如开展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和实践活动等,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教师应该提供及时和具体的反馈,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总而言之,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培养学科思维能力、批判性运用知识、多元文化视角、历史写作与口头表达能力、历史思维方法与工具、跨学科学习与研究以及适宜学生发展的评价与反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核心能力。
历史教育的方法有哪些
历史教育的方法有哪些?
历史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一些常见的方法包括: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述历史事件、人物、社会背景等知识,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
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他们就历史事件、问题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案例分析法:教师选取历史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来理解历史事件的原因、影响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视觉教育法:教师利用图片、地图、视频等视觉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和地理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
实地考察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地考古,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遗址、文物等,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感受。
口述历史法:教师邀请历史目击者或长者来校园进行口述历史,向学生传递真实的历史经历和见证,丰富学生的历史学习内容。
小组合作法: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历史研究项目、
历史报告等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角色扮演法:教师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或重要角色,通过模拟历史场景和对话,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体验和理解。
游戏化教学法:教师设计历史题材的游戏、竞赛或趣味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历史知识。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法:教师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在线教学、虚拟实验等形式,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资源和交互体验。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和教学环境的不同进行组合和调整,以提高历史教育的效果和吸引力。
提高历史活动课实效的几点做法
提高历史活动课实效的几点做法吴忠市板桥中学杨银花马萍初中历史教材每单元后都安排了一节活动课,其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等。
我常采用以下方法组织教学,活动课效果还不错。
一、不求结果,只重过程,重在启发学生的联想力远古历史,由于没有确切记载,无从考证它的真实性,所以教学过程以启发为主,通过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还原历史。
如初一历史“破解彩陶之谜”一节,除探究课本中的“彩陶之谜”外,还放手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探究古人制陶器的原因、作用,去体验古人发明创造的过程,去感知人类历史的进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无数远古人类为了生存、为了适应环境而不懈努力、不懈奋斗的过程。
学生动手捏土坯、烧土坯,再来展示展示自己的“佳作”,虽然“作品”歪歪扭扭,粗糙皴裂,色彩暗淡,但他们兴趣大增,用一个小小的“陶盆”把自己与古人联系起来,很有韵味。
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让人吃惊:古人打了一只山鸡,直接烧上吃,浪费的多吃的少,肉不好吃;用木棍穿起来烤上吃,木棍一会儿就断了,肉还是烧焦了,肉也不好吃;有人用泥巴把鸡糊起来直接放在火里烧,泥巴一烧变成又硬又结实的壳,而里面的肉不仅好吃还省工省时,古人受到了启发,发现了用泥做陶器的办法。
等等……我们也无从考证学生的说法是否与历史相符,但学生的联想力得到了发展。
活动课达到了预想的效果。
二、既重过程、又重结果,旨在巩固学习成果、丰富学生的知识在上初一教材“成语历史故事竞赛”一课时,让学生通过教材,通过工具书等途径搜集常用成语或典故,并要求每生准备两个成语故事。
在活动时,先让学生汇报自己搜集的成语语汇,再让学生四人小组互相讲成语故事,再选择几名代表上讲台向全班汇报……通过此项活动,学生在广泛的交流中知道了更多的成语及成语故事,既丰富了知识,又提高了兴趣,更使学生认识到每一种“知识”的来源都与历史源远相联,历史并不是可学可不学的课目,一个不懂历史的人不能称得上是有文化有学文的人。
历史教学方法
历史教学方法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的重要途径,而历史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能够主动积极地学习历史知识,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和历史认识。
因此,选择合适的历史教学方法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
历史教学不应该仅仅是传授历史知识,而是要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历史规律,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比如,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提问、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其次,我们应该注重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了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比如,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播放历史纪录片、展示历史图片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使历史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再次,我们应该注重案例式教学方法。
历史是一个充满案例的学科,通过案例式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案例,通过讲解、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形成对历史的全面认识。
最后,我们应该注重实践教学方法。
历史教学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而是要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身感受历史。
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参加历史考察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历史,增强他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综上所述,选择合适的历史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历史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案例式教学和实践教学方法的运用,使历史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真正爱上历史,从而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历史思维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历史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常见的历史教学方法(整理1)(二)
常见的历史教学方法(整理1)(二)引言概述:历史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教学历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特点来运用合适的历史教学方法。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历史教学方法,并从五个大点进行阐述和分析。
一、讲授式教学方法1. 教师叙述历史事件:教师通过系统地叙述历史事件,帮助学生获得历史知识,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2. 课堂讲解与示范:教师通过讲解与示范的方式,将抽象的历史概念与实际情境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内容。
3. 案例分析:教师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互动式教学方法1. 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通过讨论与合作的方式,互相交流与分享历史知识与观点。
2. 角色扮演:教师指派学生扮演历史人物,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与情感。
3. 问题解决:教师提供一个历史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思考,通过自主查找资料、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三、体验式教学方法1. 参观考察:教师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等场所,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文化,增加学生对历史的感性认识。
2. 组织实地考察:教师组织学生去参观与实地考察与历史相关的地区,通过实地体验提高学生的历史体验与综合能力。
3. 历史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参与模拟的历史活动,如历史游戏、历史实验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造力。
四、多媒体教学方法1. 影像资料的运用:教师利用图片、视频等影像资料,生动直观地展示历史事件与人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注意力。
2. 电子课件的设计:教师运用电子课件,将文字、图片、音频等多种资料融合在一起,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历史内容。
3. 互联网资源的利用: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自主学习与研究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
五、阅读式教学方法1. 文献阅读与解析: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历史文献,并通过解析文献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与分析能力。
浅谈教学中学习历史的几大误区和学法建议
浅谈教学中学习历史的几大误区和学法建议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凸显出人文学科的重要性,其中历史学科作为中学生必学的科目之一,但是传统以来历史学科定位还是存在一定的偏差,中学生对于如何学习历史也是存在一定的苦恼和偏见。
本文基于中学历史学科地位的认识,以及通过自身教学经历浅谈几点历史教学存在的几大误区和几点学法指导。
标签:中学历史:误区:学法历史学科历来是国家教育生活的重点学科,目前中学教育领域中,历史在中考中属于必考科目,在高考中历史是文科中的必考科目。
从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试内容看,历史知识也是必考内容。
为什么学习历史如此重要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历史系的戴安娜.诺维茨教授说过:“没有历史头脑的民族是健忘的民族,一觉醒来,他们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司马迁编写恢弘巨著《史记》曾说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从古至今,我国历来有修史重史的传统,不重视历史,意味着数典忘祖。
当下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在部分家长和学生眼里视为所谓的“副科”,某些乡村学校对待历史学科也是“马马虎虎”,认为历史学科教学简单,无非就是划重点背诵而已。
以至于在某些地方学校历史学科地位比较弱势。
另一方面,家长们也认为学习历史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并无大用。
把历史学科比作无用学科,在学生眼中,历史的学习方法就是单纯的死记硬背,不然就是题海战术,根本没有技巧性、科学性、规律性而言。
当然笔者以四年历史高考阅卷和三年中考阅卷的经验出发,并不认同历史是毫无用处的“副科”,也不认同历史的学习方法只是死记硬背那么简单。
新课改在持续要求关注人的发展,而且是全面发展。
新时代下更加注重教育的人文情怀,更加关注学生内心的成长。
历史学科必将是越发重要。
(一)对待历史学科的几种偏见以及不合理做法。
第一种是学校教育管理者认为历史学科并不重要。
一些领导偏激的认为学校的重点关注学科就是语数外主课以及物理化学等理科。
他们会把优势课程安排在上午一二节,而把历史学科安排在学生注意力不太集中的第四节和第八节。
初三历史教学措施_整改措施_
初三历史教学措施初三历史面临结业学习复习任务都较重,而学生学习历史的时间主要依赖于课堂,历史老师要整理好一套好的教学措施方法,帮助学生复习。
下面是小编整理初三历史教学措施的范文,欢迎阅读!初三历史教学措施篇一近年来,历史学科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考题灵活,联系实际,淡化纯知识、纯记忆的内容,这也体现了当代素质教育的要求,给我们当前的中学历史教学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
加之历史学科内容,既有中国史,还有世界史、乡土史,复习时间短,初三历史复习课应该有规划、有系统地进行。
多年来,我一向把中考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通读课文,拓宽知识,打牢基础。
我们学习历史,目的不仅是掌握历史知识、开阔视野,而且要学会历史的分析方法,这样就能系统地从历史事实出发,用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知道掌握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结局、影响等基本概念、基本史实是提升能力的基础。
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课本为材料,教会学生阅读和理解,帮助学生分析历史知识的前因后果,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每个知识点,尤其是主干知识点,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记忆。
如《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一课中,就必须要求学生掌握两个知识点: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
理解下列问题:什么是人文主义思想?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什么?产生了哪些影响?14——16世纪又怎样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是什么?著名的航海家有哪些,取得了哪些成就?又如何理解新航路的开辟所产生的影响?还要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什么?这两大事件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去归纳整理,形成历史知识的结构体系,这对融会贯通历史知识,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很重要。
第二阶段:专题归类,比较对照,纵横联系。
经历了第一阶段的复习,学生掌握了较多的基础知识,但知识是零碎的、孤立的,还没有从宏观上整体把握知识脉络。
第二阶段,老师可将前面所学的知识列成专题归类总结,纵横串联,比较对照,辨其异同,形成知识网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菽膏■ 刊 20 0 2年 7月暑
万小 飞
实 施 素 质 教 育 , 教 师 在 课 堂 教 学 中 首 要 的 任 务 是 培 养 学 生 的 学 习 能 力 ,让 学 生 掌 握 科 学 的 学 习 方 法 。 本 文拟 就 中学历 史教 学 问题谈谈 几 点做 法 。
人 民群众 及个 人在 历史 中的 作用 。二 是初 步运用 辩证 唯 物 主 义 和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的 基 本 观 点 分 析 历 史 现 象 和 历史 事物 的本 质 ,阐述 历史 发展 的规律 。 在 中 学 历 史 教 学 过 程 中 ,教 师 首 先 要 充 分 掌 握 唯 物 主 义 历 史 观 的 基 本 概 念 、观 点 ,并 结 合 教 材 内容 ,
了调动解 放 区广 大农 民群众 的生 产革 命积 极性 ,巩 固
共 产 党 领 导 的 解 放 区 ,战 胜 国 民 党 反 动 派 ,争 取 民 主 革 命 的 胜 利 ,就 必 须 改 变 以 往 的 土 地 政 策 ,满 足 广 大 农 民 群 众 的 土 地 要 求 , 解 除 农 民 群 众 身 上 的 封 建 束 缚 ,从 而 激 发 了 广 大 农 民 群 众 生 产 和 革 命 的 积 极 性 , 为 解 放 战 争 的 胜 利 提 供 了 可 靠 的 保 证 。 以 上 对 新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时 期 中 国 共 产 党 的 土 地 政 策 变 化 的 分 析 ,就 涉 及 到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的 因 果 关 系 的 分 析 。 在 分 析 因 果 关 系 时 ,必 须 注 意 区 别 在 众 多 原 因 中 , 哪 些 是 直 接 原 因 ,哪 些 是 主 要 原 因 ,哪 些 是 根 本 原 因 。 直 接 原 因 是 指 不 经 过 中 间 事 物 和 中 间 环 节 ,直 接 导 致 事 物 发 生 的 近 期 原 因 ; 主 要 原 因 是 指 各 种 原 因 中 起 主 要 的 决 定 作 用 的 原 因 ; 根 本 原 因 是 指 主 要 原 因 中 起 决 定 性 作 用 的 原 因 ,一 般 来 说 根 本 原 因 应 从 生 产 力 、生 产 关 系 、经
济 基础 、内因 等方 面去分 析 。在具体 分 析 中还应 注意
原 因 与 结 果 的 关 系 中 ,有 一 因 多 果 , 也 有 多 因 一 果 ; 此 事 的 结 果 又 会 转 变 为 彼 事 的 原 因 ,反 映 出 历 史 事 物 发 展 的 多 样 性 。 总 之 ,在 中 学 历 史 课 堂 教 学 中 , 正 确
要 注意讲 清在 不 同阶段 ,中 国共 产党 的土地 政 策就 有
不 同 的 内 容 ,其 中 主 要 原 因 取 决 于 不 同 阶 段 的社 会 主 要 矛 盾 。 抗 日战 争 时 期 ,主 要 矛 盾 是 中 日两 国 的 民 族 矛 盾 ,基 于 这 一 点 认 识 , 中 国 共 产 党 为 了 团 结 抗 日根 据 地 大 多 数 人 ,坚 持 抗 战 , 巩 固 根 据 地 的 目 的 ,采 取 了 “ 主 减 租 减 息 ,农 民 交 租 交 息 ” 的 土 地 政 策 。解 地 放 战 争 时 期 , 14 9 7年 中 国共 产 党 在 解 放 区 开 展 土 地
运 用 唯 物 历 史 观 点 去 分 析 历 史 事 件 、历 史 人 物 ,就 能
更 好 地 帮 助 学 生 形 成 良好 的 历 史 思 维 方 法 , 在 课 堂 教 学 活 动 中发 挥 事 半 功 倍 的 效 果 。
把 以 上观 点 融 会 贯 通 , 以达 到提 高学 生 历史 思 维 能
、
树 立 科 学 的 历 史 观 , 培 养 学 生 历 史
主 义 支 持 的 国 民党 反 动 派 之 间 的 矛 盾 , 中 国 共 产 党 为
思维 能 力
20 0 0年 教 育 部 颁 发 的 《 学 历 史 教 学 大 纲 ( 中 试 验 修 订 版 ) 提 出 :通 过 历 史 教 学 ,使 学 生 进 一 步 运 》 “ 用 唯 物 历 史 观 对 社 会 历 史 进 行 观 察 与 思 考 ,逐 步 形 成 正 确 的 历 史 意 识 。 作 为 历 史 教 师 如 何 培 养 学 生 树 立 ” 正确 的历史 观 ?首先 教师 要掌 握唯 物历 史观 的基 本观 点 ,并 应 用 这 些 观点 去解 释 历 史 现 象 ,真 正 做 到 授
力。
例如 ,教 师讲 到我 国新 民主 主义 革命 时期 中 国共
产 党 的 土 地 政 策 时 ,在 分 析 其 原 因 与 结 果 的 时 候 , 就
二 、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动 机 ,形 成 有 效 的 教 学
长 期 以 来 ,在 中 学 历 史 教 学 中 ,有 部 分 学 生 不 喜 欢 上 历 史 课 ,甚 至 讨 厌 学 历 史 学 科 ,个 别 教 师 也 因 学
观 。一般 概括 为有 以下 十大 范畴 :①原 因 与结果 ;②
共 性 与个性 ;③ 形式 与 内容 ;④ 现 象与 本质 ;⑤ 主要
矛 盾 与 次 要 矛 盾 ;⑥ 继 承 与 发 展 ;⑦ 生 产 力 与 生 产 关
系 ;⑧ 经 济基础 与 上层 建筑 ;⑨ 阶级与 阶级 斗争 ;⑩
一
改 革 运 动 , 实 行 “ 收 地 主 土 地 ,废 除 封 建 剥 削 的 土 没 地 制 度 ,实 行 耕 者 有 其 田 的 土 地 制 度 ,按 农 村 人 口 平 均 分 配 土 地 的 土 地 政 策 。其 主 要 原 因 是 , 随 着 中 国 社
会 主 要 矛 盾 从 中 日 民族 矛 盾 转 变 为 中 国人 民 与 美 帝 国
业 、解 惑 ,提 高 学 生 的学 习 能 力 。在 中学 历 史 教 学
中 , 对 唯 物 历 史 观 的 认 识 包 括 两 个 方 面 :一 是 通 过 大 量 具 体 的 历 史 材 料 的 学 习 ,初 步 理 解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和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的 基 本 概 念 、 观 点 ,形 成 唯 物 主 义 历 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