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总复习 1.2 常用逻辑用语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人教统编部编版高中数学必修一A版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全章节教案教学设计(含章末综合复习)
【新教材】人教统编版高中数学必修一A版第一章教案教学设计1.1《集合的概念》教案教材分析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是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此外,集合理论的应用也变得更加广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5.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感受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教学难点】对待不同问题,表示法的恰当选择.课前准备学生通过预习,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请分析以下几个实例:1.正整数1,2,3,⋯⋯;2.中国古典四大名著;3.2018足球世界杯参赛队伍;4.《水浒》中梁山108好汉;5.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二)研探新知1.集合的有关概念(1)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set)(简称为集).思考:上述5个实例能否构成集合?如果是集合,那么它的元素分别是什么?练习1:下列指定的对象,是否能构成一个集合?①很小的数②不超过30的非负实数③直角坐标平面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相等的点④π的近似值⑤高一年级优秀的学生⑥所有无理数⑦大于2的整数⑧正三角形全体(2)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a)确定性:设A一个给定的集合,对于一个具体对象a,则a或者是集合A的元素,或者不是集合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b)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c)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是没有顺序关系的,即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一样,我们称这两个集合是相等的,跟顺序无关.(3)思考1:列举一些集合例子和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对学生的例子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答案:(a)把3-11内的每一个偶数作为元数,这些偶数全体就构成一个集合.(b)不能组成集合,因为组成它的元素是不确定的.(4)元素与集合的关系;(a)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belong to)A,记作a∈A(b)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not belong to)A,记作a∉A例如:A表示方程x2=1 的解.2∉A,1∈A(5)集合的表示方法我们可以用自然语言来描述一个集合,但这将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除此之外还常用列举法和描述法来表示集合.(a)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表法.如:{1,2,3,4,5},{x2,3x+2,5y3-x,x2+y2},…;思考2,引入描述法答案:(1)1~9内所有偶数组成的集合(2)不能,因为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是无穷多个.说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无序性,所以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不必考虑元素的顺序.(b)描述法: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具体方法:在大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如:{x|x-3>2},{(x,y)|y=x2+1},{直角三角形},…;思考3:描述法表示集合应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x,y)|y= x2+3x+2}与{y|y= x2+3x+2}不同,只要不引起误解,集合的代表元素也可省略,例如:{整数},即代表整数集Z.(6)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记作N*或N+;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辨析:这里的{ }已包含“所有”的意思,所以不必写{全体整数}.下列写法{实数集},{R}也是错误的.如果写{实数}是正确的.说明: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要注意,一般集合中元素较多或有无限个元素时,不宜采用列举法.(7)集合的分类问题2:我们看这样一个集合:{ x |x 2+x +1=0},它有什么特征?显然这个集合没有元素.我们把这样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练习:(1) 0 ∅ (填∈或∉)(2){ 0 } ∅ (填=或≠)集合的分类:(1)按元素多少分类:有限集、无限集;(2)按元素种类分类:数集、点集等(三)例题讲解例1.用集合表示:①x 2-3=0的解集;②所有大于0小于10的奇数;③不等式2x -1>3的解.例2.已知集合S 满足:1S ∉,且当a S ∈时11S a ∈-,若2S ∈,试判断12是否属于S ,说明你的理由.例3.设由4的整数倍加2的所有实数构成的集合为A ,由4的整数倍再加3的所有实数构成的集合为B ,若,x A y B ∈∈,试推断x +y 和x -y 与集合B 的关系.(四)归纳小结本节课从实例入手,非常自然贴切地引出集合与集合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教材分析类比实数的大小关系引入集合的包含与相等关系,了解空集的含义.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从属关系以及集合的表示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为下一节学习集合的基本运算打好基础.因此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3.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实例,发现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体验其现实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集合语言在描述客观现实和数学问题中的意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子集与真子集的概念.【教学难点】属于关系与包含关系的区别.课前准备学生通过预习,观察、类比、思考、交流、讨论,发现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复习回顾:1.集合有哪两种表示方法?2.元素与集合有哪几种关系?问题提出:集合与集合之间又存在哪些关系?(二)研探新知问题1:实数有相等、大小关系,如5=5,5<7,5>3等等,类比实数之间的关系,你会想到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要急于做出判断.而是继续引导学生;欲知谁正确,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研探.投影问题2:观察下面几个例子,你能发现两个集合间有什么关系了吗? (1){1,2,3},{1,2,3,4,5}A B ==;(2)设A 为国兴中学高一(3)班男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B 为这个班学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3)设{|},{|};C x x D x x ==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4){2,4,6},{6,4,2}E F ==.组织学生充分讨论、交流,使学生发现两个集合所含元素范围存在各种关系,从而类比得出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①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 为B 的子集.记作:()A B B A ⊆⊇或读作:A 含于B (或B 包含A ).②如果两个集合所含的元素完全相同,那么我们称这两个集合相等.教师引导学生类比表示集合间关系的符号与表示两个实数大小关系的等号之间有什么类似之处,强化学生对符号所表示意义的理解.并指出:为了直观地表示集合间的关系,我们常用平面上封闭曲线的内部代表集合,这种图称为Venn 图.如图1和图2分别是表示问题2中实例1和实例3的Venn 图.图1 图2投影问题3:与实数中的结论“若,,a b b a a b ≥≥=且则”相类比,在集合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类比,思考得出结论: 若,,A B B A A B ⊆⊆=且则. 问题4:请同学们举出几个具有包含关系、相等关系的集合实例,并用Venn 图表示.学生主动发言,教师给予评价.(三)学生自主学习,阅读理解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并思考回答下例问题:(1)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的含义是什么?什么叫空集?(2)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与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之间有什么区别? (3)0,{0}与∅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4)包含关系{}a A ⊆与属于关系a A ∈之间有什么区别?试结合实例作出解释.(5)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吗?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吗?(6)能否说任何一人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 A ⊆?(7)对于集合A ,B ,C ,如果A ⊆B ,B ⊆C ,那么集合A 与C 有什么关系?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困惑过程,然后让学生发表对上述问题看法.(四)巩固深化,发展思维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完成下列两道例题:例1.某工厂生产的产品在质量和长度上都合格时,该产品才合格.若用A表示合格产品,B 表示质量合格的产品的集合,C 表示长度合格的产品的集合.则下列包含关系哪些成立?,,,A B B A A C C A ⊆⊆⊆⊆试用Venn 图表示这三个集合的关系.例2.写出集合{0,1,2)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哪些是它的真子集.2.学生做教材习题,教师及时检查反馈.强调能确定是真子集关系的最好写真子集,而不写子集.(五)归纳整理,整体认识1. 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内容有建些,所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方法又那些.2.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还有那些不太明白的地方,请向老师提出.1.3《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教材分析集合的基本运算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集合的含义以及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这为学习本节内容打下了基础. 本节内容是函数、方程、不等式的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内容是高中数学的主要内容,也是高考的对象,在实践中应用广泛,是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课程目标1. 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能求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2. 理解全集和补集的含义,能求给定集合的补集;3. 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基本关系与基本运算.数学学科素养1.数学抽象:并集、交集、全集、补集含义的理解;2.逻辑推理:并集、交集及补集的性质的推导;3.数学运算:求两个集合的并集、交集及补集,已知并集、交集及补集的性质求参数(参数的范围);4.数据分析:通过并集、交集及补集的性质列不等式组,此过程中重点关注端点是否含“=”及∅问题;5.数学建模:用集合思想对实际生活中的对象进行判断与归类。
高三数学总温习1.2常常使用逻辑用语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常常利用逻辑用语一、知识导学1.逻辑联结词:“且”、“或”、“非”别离用符号“∧”“∨”“⌝”表示.2.命题:能够判断真假的陈述句.3.简单命题: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4.复合命题:由简单命题和逻辑联结词组成的命题,复合命题的大体形式:p或q;p且q;非p5.四种命题的组成:原命题:若p则q;逆命题:若q则p;否命题: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p.6.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是等价命题,即“若p则q”“若q 则p ” . 7.反证法:欲证“若p则q”,从“非q”动身,导出矛盾,从而知“若p则非q”为假,即“若p则q”为真 .8.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①p q :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②p q :p是q的充要条件 .9.常常利用的全称量词:“对所有的”、“对任意一个”“对一切”“对每一个”“任给”等;并用符号“∀”表示.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10.常常利用的存在量词:“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有些”、“有一个”、“有的”、“对某个”;并用符号“∃”表示.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特称命题.二、疑难知识导析1.大体题型及其方式(1)由给定的复合命题指出它的形式及其组成;(2)给定两个简单命题能写出它们组成的复合命题,并能利用真值表判断复合命题的真假;(3)给定命题,能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能运用四种命题的彼此关系,特别是互为逆否命题的等价性判毕命题的真假.注意: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是不同的.(4)判断两个命题之间的充分、必要、充要关系;方式:利用概念(5)证明p的充要条件是q;方式:别离证明充分性和必要性(6)反证法证题的方式及步骤:反设、归谬、结论.反证法是通过证明命题的结论的反面不成立而肯定命题的一种数学证明方式,是间接证法之一.注:常见关键词的否定:关键词是都是(全是)>(<)至少有一个至多有一个任意存在否定不是不都是(全是)≤(≥)一个也没有至少有两个存在任意2.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关系:全称命题p:)(,x p M x ∈∀,它的否定p ⌝:)(,x p M x ⌝∈∃;特称命题p:)(,x p M x ∈∃,它的否定p ⌝:)(,x p M x ⌝∈∀;即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否定一个全称命题可以通过“举反例”来讲明.三、经典例题导讲[例1] 把命题“全等三角形必然相似”写成“若p 则q ”的形式,并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错解:原命题可改写成:若两个三角形全等,则它们必然相似.逆命题:若两个三角形相似,则它们全等.否命题:若两个三角形不必然全等,则它们不必然相似.逆否命题:若两个三角形不必然相似,则它们不必然全等.错因:对“必然”的否定把握不准,“必然”的否定 “必然不”,在逻辑知识中求否定相当于求补集,而“不必然”含有“必然”的意思.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要多与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作比较,注意结合集合知识.因此否命题与逆否命题错了.正解:否命题:若两个三角形不全等,则它们不相似.逆否命题:若两个三角形不相似,则它们不全等.[例2] 将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 则q ”的形式,并写出否命题.a>o 时,函数y=ax+b 的值随x 值的增加而增加.错解:原命题改成:若a>o 时,x 的值增加,则函数y=ax+b 的值也随着增加.错因:若是从字面上分析最简单的方式是将a>o 看做条件,将“随着”看做结论,而x 的值增加,y 的值也增加看做研究的对象,那么原命题改成若a>o 时,则函数y=ax+b 的值随着x 的值增加而增加,其否命题为若a ≤o 时,则函数y=ax+b 的值不随x 值的增加而增加.此题错解在注意力集中在“增加”两个字上,将x 值的增加当做条件,又不把a>o 看做前提,就变成两个条件的命题,但写否命题时又没按两个条件的规则写,所以就错了. 正解:原命题改成: a>o 时,若x 的值增加,则函数y=ax+b 的值也随着增加.否命题为: a>o 时,若x 的值不增加,则函数y=ax+b 的值也不增加. 原命题也可改成:当x 的值增加时,若a>o ,,则函数y=ax+b 的值也随着增加. 否命题为: 当x 增加时,若a ≤o ,则函数y=ax+b 的值不增加.[例3] 已知h>0,设命题甲为:两个实数a 、b 知足h b a 2<-,命题乙为:两个实数a 、b 知足h a <-|1且h b <-|1,那么A .甲是乙的充分但没必要要条件B .甲是乙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C .甲是乙的充要条件D .甲是乙的既不充分也没必要要条件错解:h b a 2<-⇔h h h b a +=<---2)1()1(⇔h a <-|1|,h b <-|1|故本题应选C.错因:(1)对充分、必要、充要条件的概念分不清,无从判断,凭猜想产生错误;(2)不能运用绝对值不等式性质作正确推理而产生错误.正解:因为,11⎪⎩⎪⎨⎧<-<-hb h a 所以,11⎩⎨⎧<-<-<-<-h b h h a h两式相减得h b a h 22<-<-故h b a 2<-即由命题甲成立推出命题乙成立,所以甲是乙的必要条件.由于⎪⎩⎪⎨⎧<-<-hb h a 22 同理也可得h b a 2<-因此,命题甲成立不能肯定命题乙必然成立,所以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故应选B.[例4] 已知命题甲:a+b ≠4, 命题乙:a 1≠且b 3≠,则命题甲是命题乙的 . 错解:由逆否命题与原命题同真同假知,若a=1且b=3则a+b=4成立,所以命题甲是命题乙的充分没必要要条件.错因 :对命题的否定不正确.a 1≠且b 3≠的否定是a=1或b=3.正解:当a+b ≠4时,可选取a=1,b=5,故此时a 1≠且b 3≠不成立( a=1).一样,a 1≠,且b 3≠时,可选取a=2,b=2,a+b=4,故此时a+b=4.因此,甲是乙的既不充分也没必要要条件.注:a 1≠且b 3≠为真时,必需a 1≠,b 3≠同时成立.[例5] 已知p 是r 的充分没必要要条件,s 是r 的必要条件,q 是s 的必要条件,那么p 是q 成立的 ( )A .充分没必要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没必要要条件 分析:本题考查简易逻辑知识.因为p ⇒r ⇒s ⇒q 但r 成立不能推出p 成立,所以q p ⇒,但q 成立不能推出p 成立,所以选A解:选A[例6] 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 (m∈Z)① mx 2-4x +4=0 ② x 2-4mx +4m 2-4m -5=0求方程①和②都有整数解的充要条件.解:方程①有实根的充要条件是,04416≥⨯⨯-=∆m 解得m ≤1.方程②有实根的充要条件是0)544(41622≥---=∆m m m ,解得.45-≥m ,.145Z m m ∈≤≤-∴而故m =-1或m =0或m =1. 当m =-1时,①方程无整数解.当m=0时,②无整数解;当m=1时,①②都有整数.从而①②都有整数解m =1.反之,m =1①②都有整数解.∴①②都有整数解的充要条件是m =1.[例7] 用反证法证明:若a 、b 、c R ∈,且122+-=b a x ,122+-=c b y ,122+-=a c z ,则x 、y 、z 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0.证明: 假设x 、y 、z 均小于0,即:0122<+-=b a x ----① ;0122<+-=c b y ----② ;0122<+-=a c z ----③;①+②+③得0)1()1()1(222<-+-+-=++c b a z y x ,这与0)1()1()1(222≥-+-+-c b a 矛盾,则假设不成立,∴x 、y 、z 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0.[例8] 已知命题p :方程x 2+mx +1=0有两个不等的负根;命题q :方程4x 2+4(m -2)x +1=0无实根.若“p 或q ”为真,“p 且q ”为假,求m 的取值范围.分析:“p 或q ”为真,则命题p 、q 至少有一个为真,“p 且q ”为假,则命题p 、q 至少有一为假,因此,两命题p 、q 应一真一假,即命题p 为真,命题q 为假或命题p 为假,命题q 为真. 解: 若方程x 2+mx +1=0有两不等的负根,则⎩⎨⎧>>-=∆0042m m 解得m >2, 即命题p :m >2若方程4x 2+4(m -2)x +1=0无实根,则Δ=16(m -2)2-16=16(m 2-4m +3)<0解得:1<m <3.即q :1<m <3.因“p 或q ”为真,所以p 、q 至少有一为真,又“p 且q ”为假,所以命题p 、q 至少有一为假,因此,命题p 、q 应一真一假,即命题p 为真,命题q 为假或命题p 为假,命题q 为真.∴⎩⎨⎧<<≤⎩⎨⎧≥≤>312312m m m m m 或或 解得:m ≥3或1<m ≤2.四、典型习题导练1.方程0122=++x mx 至少有一个负根,则( )A.10<<m 或0<mB.10<<mC.1<mD.1≤m2.“0232>+-x x ”是“1<x 或4>x ”的( )A.充分没必要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没必要要条件3.三个数,,a b c 不全为0的充要条件是( ) A.,,a b c 都不是0.B.,,a b c 中最多一个是0.C.,,a b c 中只有一个是0.D.,,a b c 中至少一个不是0. 4.由命题p :6是12的约数,q :6是24的约数,组成的“p 或q ”形式的命题是:_ ___,“p 且q ”形式的命题是__ _,“非p ”形式的命题是__ _.5.若,a b R ∈,试从A.0ab =B.0a b +=C.220a b +=D.0ab >E.0a b +>F.220a b +> 中,选出适合下列条件者,用代号填空:(1)使,a b 都为0的充分条件是 ;(2)使,a b 都不为0的充分条件是 ;(3)使,a b 中至少有一个为0的充要条件是 ;(4)使,a b 中至少有一个不为0的充要条件是 .6.别离指出由下列各组命题组成的逻辑关联词“或”、“且”、“非”的真假.(1)p : 梯形有一组对边平行;q :梯形有一组对边相等.(2)p : 1是方程0342=+-x x 的解;q :3是方程0342=+-x x 的解.(3)p : 不等式0122>+-x x 解集为R ;q : 不等式1222≤+-x x 解集为. 7.命题:已知a 、b 为实数,若x 2+ax +b ≤0 有非空解集,则a 2- 4b ≥0.写出该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这些命题的真假.8.用反证法证明:若a 、b 、c 、d 均为小于1的正数,且x=4a(1-b),y=4b(1-c),z=4c(1-d),t=4d(1-a),则x 、y 、z 、t 四个数中,至少有一个不大于1.。
高中数学常用逻辑用语教案人教必修一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基础知识一、逻辑联结词和四种命题。
1.命题的概念:2.简单命题及其关系结论:3.命题及其真假○1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或 且 非真假判断:(真值表)或 一真则真,同假则假且 都真则真,一假则假 非 真假相对○2含有量词的命题:全称命题(所有,任意,每一个,都﹍) 存在性命题(存在,有些,有一个﹍) 否定:全称命题:)(,x p M x ∈∀否定 )(,x p M x ⌝∈∃⌝存在性命题:)(,x p∀)(xMx∈∃否定,Mx∈p 4.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的区别:“若P则Q”形式的命题否命题为命题的否定为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否定:含有量词的命题的否定:全称命题存在性命题5.充要条件○1若A⇒B则A是B的____条件,B是A的____条件,非A是非B的____条件。
○2若A⇒B, B⇒C 则A是C的__条件,非C是非A的__条件。
基础练习A:1.用“p或q”、“p且q”、“非p”填空:○1命题:“三角形有内切圆和外接圆”是形式;○2命题:“若xy<0,则点P(x,y)在第二或第四象限”是形式;○3“梯形不是平行四边形”是形式2.用“或”、“且”、“非”填空:①若x∈A∪B,则x∈A x∈B;②若x∈A∩B,则x∈A x∈B;③若a、b∈R,且ab=0,则a=0___ b=0;④若a、b∈R,且a2+b2=0,则a=0__ b=03.有下列命题,其中真命题有①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的三角形;②“若xy=0,则|x|+|y|=0”的逆命题;③“若a>b,则a+c>b+c”的否命题;④“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的逆否命题4.用反证法证明“若a,b∈N,ab可被5整除,则a,b中至少有一个能被5整除”时,假设的内容是5.已知下列三个方程:x 2+4ax-4a+3=0,x 2+(a-1)x+a 2=0,x 2+2ax-2a=0至少有 一个方程有实数根,求实数a 的范围?6.已知x ,y,z 均为实数,且a=x 2-2y+2π, b=y 2-2z+3π , c=z 2-2x+6π , 求证:a,b,c 中至少有一个大于0例1:若命题p 的否命题为r,命题r 的逆命题为s,则s 是p 的逆命题e 的变:写出与命题“若a ∈M ,则b ∉M ”等价的命题 例2:已知p,q 都是r 的必要条件,s 是r 的充分条件,q 是s 的充分条件,则(1)s 是q 的什么条件?(2) r 是q 的什么条件?(3)P 是q 的什么条件?变: 若命题 甲是命题乙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命题丙是命题乙的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命题丁是命题丙的充要条件,则命题丁是命题甲的什么条件?例3:若B A ⌝⌝⇔,B C ⌝⌝⇔,则A 为C 的 条件变:以知A 是命题,A ⌝是A 否命题,如果B A ⇒⌝且B 不能导出A ⌝,那么A 是B ⌝的基础练习B:1.填写“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既不充分又不必要。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2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学案 理 新人教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2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学案 理 新人教A 版考纲要求1.理解命题的概念.2.了解“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3.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1.命题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__________,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__________.2.四种命题及其关系(1)四种命题的表示及相互之间的关系.(2)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①互为逆否的两个命题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②互逆或互否的两个命题__________.3.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如果p ⇒q ,那么p 是q 的__________,q 是p 的__________.(2)如果p ⇒q ,q ⇒p ,那么p 是q 的__________,记作__________.1.若命题p 的逆命题是q ,否命题是r ,则命题q 是命题r 的( ).A .逆命题B .否命题C .逆否命题D .不等价命题2.命题“若a >-3,则a >-6”以及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中假命题的个数为( ).A .1B .2C .3D .43.(2012天津高考)设x ∈R ,则“x >12”是“2x 2+x -1>0”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2012上海高考)对于常数m ,n ,“mn >0”是“方程mx 2+ny 2=1的曲线是椭圆”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5.命题“如果x -2+(y +1)2=0,则x =2且y =-1”的逆否命题为__________.一、四种命题及其关系【例1-1】 (2012重庆高考)命题“若p ,则q ”的逆命题是( ).A .若q ,则pB .若⌝p ,则⌝ qC .若⌝q ,则⌝pD .若p ,则⌝q【例1-2】 (2012湖南高考)命题“若α=π4,则tan α=1”的逆否命题是( ). A .若α≠π4,则tan α≠1 B .若α=π4,则tan α≠1 C .若tan α≠1,则α≠π4 D .若tan α≠1,则α=π4方法提炼1.命题真假的判定:对于命题真假的判定,关键是分清命题的条件与结论,只有将条件与结论分清,再结合所涉及的知识才能正确地判断命题的真假. 2.掌握原命题和逆否命题,否命题和逆命题的等价性,当一个命题直接判断真假性不容易进行时,可以转而判断其逆否命题的真假.3.“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果原命题是“若p ,则q ”,那么这个原命题的否定是“若p ,则⌝q ”,即只否定结论;而原命题的否命题是“若⌝p ,则⌝q ”,即既否定命题的条件,又否定命题的结论.请做演练巩固提升1二、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定【例2-1】 (2012湖北高考)设a ,b ,c ∈R ,则“abc =1”是“1a +1b +1c≤a +b +c ”的( ).A .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B .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的条件【例2-2】 是否存在实数m ,使得2x +m <0是x 2-2x -3>0的充分条件?方法提炼判断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方法1.命题判断法设“若p ,则q ”为原命题,那么:(1)原命题为真,逆命题为假时,则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原命题为假,逆命题为真时,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3)原命题与逆命题都为真时,p 是q 的充要条件;(4)原命题与逆命题都为假时,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集合判断法从集合的观点看,建立命题p ,q 相应的集合:p :A ={x |p (x )成立},q :B ={x |q (x )成立},那么:(1)若A ⊆B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若A B 时,则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若B ⊆A ,则p 是q 的必要条件,若B A 时,则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3)若A ⊆B 且B ⊆A ,即A =B 时,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请做演练巩固提升2,3三、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证明【例3】 求证:方程mx 2-2x +3=0有两个同号且不相等的实根的充要条件是0<m<13. 方法提炼1.证明充要性首先要分清谁是条件,谁是结论.在这里要注意两种说法:“p 是q 的充要条件”与“p 的充要条件是q ”;前者p 是条件,后者q 是条件.2.证明分为两个环节,一是充分性,即由条件推结论;二是必要性,即由结论推条件.证明时,不要认为它是推理过程的“双向书写”,而应该进行由条件到结论,由结论到条件的两次证明.请做演练巩固提升4等价思想在充要条件中的应用【典例】 (12分)已知p :⎪⎪⎪⎪⎪⎪1-x -13≤2,q :x 2-2x +1-m 2≤0(m >0),且⌝p 是⌝q 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分析:(1)先求出p ,q 的解集,即将p ,q 化为最简;(2)再利用p ,q 间的关系列出关于m 的不等式或不等式组得出结论.规范解答:(方法一)由q :x 2-2x +1-m 2≤0,m >0,得1-m ≤x ≤1+m ,(3分)∴⌝q :A ={x |x >1+m ,或x <1-m ,m >0}.(4分)由⎪⎪⎪⎪⎪⎪1-x -13≤2,解得-2≤x ≤10, ∴⌝p :B ={x |x >10,或x <-2}.(7分)∵⌝p 是⌝q 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A B ,∴⎩⎪⎨⎪⎧ m >0,1-m <-2,1+m ≥10,或⎩⎪⎨⎪⎧ m >0,1-m ≤-2,1+m >10,(10分)即m ≥9或m >9.∴m ≥9.(12分)(方法二)∵⌝p 是⌝q 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p 是q 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3分)由q :x 2-2x +1-m 2≤0,m >0,得1-m ≤x ≤1+m ,∴q :Q ={x |1-m ≤x ≤1+m ,m >0}.(6分)由⎪⎪⎪⎪⎪⎪1-x -13≤2,解得-2≤x ≤10, ∴p :P ={x |-2≤x ≤10}.(8分)∵p 是q 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P Q ,∴⎩⎪⎨⎪⎧ m >0,1-m <-2,1+m ≥10,或⎩⎪⎨⎪⎧ m >0,1-m ≤-2,1+m >10,(10分)即m ≥9或m >9.∴m ≥9.(12分)答题指导:本例涉及参数问题,直接解决较为困难,先用等价转化思想,将复杂、生疏的问题化归为简单、熟悉的问题来解决.一般地,在涉及字母参数的取值范围的充要关系问题中,常常要利用集合的包含、相等关系来考虑,这是破解此类问题的关键.1.关于命题“若抛物线y =ax 2+bx +c 的开口向下,则{x |ax 2+bx +c <0}≠∅”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的真假性,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A .都真B .都假C .否命题真D .逆否命题真2.(2012浙江高考)设a ∈R ,则“a =1”是“直线l 1:ax +2y -1=0与直线l 2:x +2y +4=0平行”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3.直线l 1∥l 2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A .l 1∥平面α,l 2∥平面αB .直线l 1⊥直线l 3,直线l 2⊥直线l 3C.l1平行于l2所在的平面D.l1⊥平面α,l2⊥平面α4.已知p:-4<x-a<4,q:(x-2)(x-3)<0,且q是p的充分条件,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A.-1<a<6 B.-1≤a≤6C.a<-1或a>6 D.a≤-1或a≥65.设n∈N*,一元二次方程x2-4x+n=0有整数根的充要条件是n=__________.参考答案基础梳理自测知识梳理1.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真命题 假命题2.(2)①等价 同真 同假 ②不等价3.(1)充分条件 必要条件 (2)充要条件p ⇔q基础自测1.C 解析:因为命题p 的逆命题是q ,即命题q 的逆命题是p ,又命题p 的否命题是r ,所以命题q 是命题r 的逆否命题,故选C.2.B 解析:原命题为真命题,从而其逆否命题也为真命题;逆命题:若a >-6,则a >-3为假命题,则否命题也为假命题.故选B.3.A 解析:由2x 2+x -1>0,可得x <-1或x >12, ∴“x >12”是“2x 2+x -1>0”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4.B 解析:由mx 2+ny 2=1表示椭圆,可知m >0,n >0,m ≠n ,所以m >0,n >0且m ≠n ⇒mn >0. 而显然mn >0m >0,n >0且m ≠n .5.如果x ≠2或y ≠-1,则x -2+(y +1)2≠0 解析:“x =2且y =-1”的否定为“x ≠2或y ≠-1”,x -2+(y +1)2=0的否定为x -2+(y +1)2≠0.故逆否命题为:“如果x ≠2或y ≠-1,则x -2+(y +1)2≠0”.考点探究突破【例1-1】 A 解析:根据逆命题的定义,命题“若p ,则q ”的逆命题为“若q ,则p ”,故选A.【例1-2】 C 解析:命题“若α=π4,则tan α=1”的逆否命题是“若tan α≠1,则α≠π4”. 【例2-1】 A 解析:1a +1b +1c =bc +ac +ab abc=bc +ac +ab ≤b +c 2+a +c 2+a +b2=a +b +c (当且仅当“a =b =c ”时,“=”成立),但反之,则不成立(譬如a=1,b =2,c =3时,满足1a +1b +1c ≤a +b +c ,但abc ≠1).【例2-2】 解:欲使2x +m <0是x 2-2x -3>0的充分条件,只要⎩⎨⎧⎭⎬⎫x |x <-m 2⊆{x |x <-1,或x >3},则只要-m2≤-1,即m ≥2. 故存在实数m ,使2x +m <0是x 2-2x -3>0的充分条件.【例3】 证明:(1)充分性:∵0<m <13,∴方程mx 2-2x +3=0的判别式Δ=4-12m >0,且3m>0, ∴方程mx 2-2x +3=0有两个同号且不相等的实根.(2)必要性:若方程mx 2-2x +3=0有两个同号且不相等的实根,则有⎩⎪⎨⎪⎧ Δ=4-12m >0,3m >0,∴0<m <13. 综合(1)(2)可知,方程mx 2-2x +3=0有两个同号且不相等的实根的充要条件是0<m<13. 演练巩固提升1.D 解析:对于原命题:“若抛物线y =ax 2+bx +c 的开口向下,则{x |ax 2+bx +c<0}≠∅”,这是一个真命题,所以其逆否命题也为真命题,但其逆命题:“若{x |ax 2+bx+c <0}≠∅,则抛物线y =ax 2+bx +c 的开口向下”是一个假命题,因为当不等式ax 2+bx+c <0的解集非空时,可以有a >0,即抛物线的开口可以向上,因此否命题也是假命题,故选D.2.C 解析:l 1与l 2平行的充要条件为a ×2=2×1且a ×4≠-1×1,得a =1,故选C.3.D 解析: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有三种位置关系,故A 错误;同理判断B ,C 错误,故D 正确.4.B 解析:设q ,p 表示的范围分别为集合A ,B ,则A =(2,3),B =(a -4,a +4).因为q 是p 的充分条件,则有A ⊆B ,即⎩⎪⎨⎪⎧ a -4≤2,a +4≥3,所以-1≤a ≤6.故选B.5.3或4 解析:∵方程有实数根,∴Δ=16-4n ≥0.∴n ≤4.原方程的根x =4±16-4n 2=2±4-n 为整数, 则4-n 为整数.又∵n ∈N *,∴n =3或4.反过来,当n =3时,方程x 2-4x +3=0的两根分别为1,3,是整数;当n =4时,方程x 2-4x +4=0的两根相等且为2,是整数.。
(新课标)高考数学总复习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教案理新人教A版
(新课标)高考数学总复习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教案理新人教A版第一节集合考纲要求: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3.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4.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5.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6.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7.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及集合的基本运算.1.元素与集合(1)集合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集合与元素的关系:若a 属于集合A,记作a∈A;若b不属于集合A,记作b∉A.(3)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4)常见数集及其符号表示数集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符号N N*或N+Z Q R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文字语言记法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子集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A⊆B或B⊇A真子集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并且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相等集合A的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集合B的每一个元素也都是集合A的元素A⊆B且B⊆A⇔A=B空集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A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B且B≠∅表示关系3.集合的基本运算(1)三种基本运算的概念及表示集合的并集 集合的交集 集合的补集 符号表示A ∪B A ∩B若全集为U ,则集合A的补集为∁U A图形表示意义{x |x ∈A ,或x ∈B }{x |x ∈A ,且x ∈B }∁U A ={x |x ∈U ,且x∉A }(2)三种运算的常见性质①A ∪B =A ⇔B ⊆A ,A ∩B =A ⇔A ⊆B . ②A ∩A =A ,A ∩∅=∅. ③A ∪A =A ,A ∪∅=A .④A ∩∁U A =∅,A ∪∁U A =U ,∁U (∁U A )=A .⑤A ⊆B ⇔A ∩B =A ⇔A ∪B =B ⇔∁U A ⊇∁U B ⇔A ∩(∁U B )=∅.[自我查验]1.判断下列结论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若集合A ={x |y =x 2},B ={y |y =x 2},C ={(x ,y )|y =x 2},则A ,B ,C 表示同一个集合.( )(2)若a 在集合A 中,则可用符号表示为a ⊆A .( ) (3)若A B ,则A ⊆B 且A ≠B .( )(4)N*NZ .( )(5)若A ∩B =A ∩C ,则B =C .( )(6)对于任意两个集合A ,B ,都有(A ∩B )⊆(A ∪B )成立.( ) (7)∁U (A ∪B )=(∁U A )∩(∁U B ),∁U (A ∩B )=(∁U A )∪(∁U B ).( ) 答案:(1)× (2)× (3)√ (4)√ (5) × (6)√ (7)√2.若集合A ={x ∈N |x ≤10},a =22,则下面结论中正确的是( )A .{a }⊆AB .a ⊆AC .{a }∈AD .a ∉A解析:选D 因为a =22∉N ,A ={x ∈N |x ≤10},所以a ∉A .3.设a ,b ∈R ,集合{1,a +b ,a }=⎩⎨⎧⎭⎬⎫0,b a ,b ,则b -a =( )A .1B .-1C .2D .-2解析:选C 因{1,a +b ,a }=⎩⎨⎧⎭⎬⎫0,b a,b ,a ≠0,所以a +b =0,则b a=-1,所以a =-1,b =1,所以b -a =2.4.若集合A 中有n 个元素,则集合A 有________个子集,有________个真子集,有________个非空子集,有________个非空真子集.答案:2n2n-1 2n-1 2n-25.已知全集U ={1,2,3,4,5,6,7},A ={2,4,5},B ={1,3,5,7},则A ∩(∁U B )=________. 答案:{2,4}6.已知集合A ={x |3≤x <7},B ={x |2<x <10},则∁R (A ∪B )=________. 答案:{x |x ≤2或x ≥10}[典题1] (1)已知集合A ={0,1,2},则集合B ={x -y |x ∈A, y ∈A }中元素的个数是( )A .1B .3C .5D .9(2)若集合A ={x ∈R |ax 2-3x +2=0}中只有一个元素,则a =( ) A.92 B.98 C .0 D .0或98(3)设集合A ={1,2,3},B ={4,5},M ={x |x =a +b ,a ∈A ,b ∈B },则M 中的元素个数为( )A .3B .4C .5D .6(4)(2016·厦门模拟)已知P ={x |2<x <k ,x ∈N },若集合P 中恰有3个元素,则k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听前试做] (1)∵A ={0,1,2},∴B ={x -y |x ∈A ,y ∈A }={0,-1,-2,1,2}.故集合B 中有5个元素.(2)当a =0时,显然成立;当a ≠0时,Δ=(-3)2-8a =0,即a =98.(3)∵a ∈A ,b ∈B ,∴x =a +b 为1+4=5,1+5=2+4=6,2+5=3+4=7,3+5=8.共4个元素.(4)因为P 中恰有3个元素,所以P ={3,4,5},故k 的取值范围为5<k ≤6. 答案:(1)C (2)D (3)B (4)(5,6](1)研究一个集合,首先要看集合中的代表元素,然后再看元素的限制条件.当集合用描述法表示时,注意弄清其元素表示的意义是什么.(2)对于含有字母的集合,在求出字母的值后,要注意检验集合是否满足互异性.[典题2] (1)设P ={y |y =-x 2+1,x ∈R },Q ={y |y =2x,x ∈R },则( ) A .P ⊆Q B .Q ⊆P C .∁R P ⊆Q D .Q ⊆∁R P(2)已知集合A ={x |-2≤x ≤5},B ={x |m +1≤x ≤2m -1},若B ⊆A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听前试做] (1)因为P ={y |y =-x 2+1,x ∈R }={y |y ≤1},Q ={y |y =2x ,x ∈R }={y |y >0},所以∁R P ={y |y >1},所以∁R P ⊆Q ,选C.(2)∵B ⊆A ,∴①若B =∅,则2m -1<m +1,此时m <2. ②若B ≠∅,则⎩⎪⎨⎪⎧2m -1≥m +1,m +1≥-2,2m -1≤5.解得2≤m ≤3.由①、②可得,符合题意的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3]. 答案:(1)C (2)(-∞,3][探究1] 在本例(2)中,若A ⊆B ,如何求解?解:若A ⊆B ,则⎩⎪⎨⎪⎧m +1≤-2,2m -1≥5,即⎩⎪⎨⎪⎧m ≤-3,m ≥3.所以m 的取值范围为∅.[探究2] 若将本例(2)中的集合A ,B 分别更换为A ={1,2},B ={x |x 2+mx +1=0,x ∈R },如何求解?解:①若B =∅,则Δ=m 2-4<0,解得-2<m <2; ②若1∈B ,则12+m +1=0,解得m =-2,此时B ={1},符合题意; ③若2∈B ,则22+2m +1=0,解得m =-52,此时B =⎩⎨⎧⎭⎬⎫2,12,不合题意. 综上所述,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2,2).根据两集合的关系求参数的方法已知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求参数时,要明确集合中的元素,对子集是否为空集进行分类讨论,做到不漏解.(1)若集合元素是一一列举的,依据集合间的关系,转化为解方程(组)求解,此时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2)若集合表示的是不等式的解集,常依据数轴转化为不等式(组)求解,此时需注意端点值能否取到.1.设M为非空的数集,M⊆{1,2,3},且M中至少含有一个奇数元素,则这样的集合M 共有( )A.6个 B.5个 C.4个 D.3个解析:选A 由题意知,M={1},{3},{1,2},{1,3},{2,3},{1,2,3}.2.(2016·南宁模拟)已知集合M={x|x2-2x-3<0},N={x|x>a},若M⊆N,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1] B.(-∞,-1)C.[3,+∞) D.(3,+∞)解析:选A M={x|(x-3)(x+1)<0}=(-1,3),又M⊆N,因此有a≤-1,即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1].有关集合运算的考题,在高考中多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呈现,试题难度不大,多为低档题,且主要有以下几个命题角度:角度一:离散型数集间的交、并、补运算[典题3] (2016·株洲模拟)设全集U={0,1,2,3,4,5},集合A={2,4},B={y|y=log3(x-1),x∈A},则集合(∁U A)∩(∁U B)=( )A.{0,4,5,2} B.{0,4,5}C.{2,4,5} D.{1,3,5}[听前试做] 由题意知B={0,2},∴∁U A={0,1,3,5},∁U B={1,3,4,5},∴(∁U A)∩(∁U B)={1,3,5}.答案:D角度二:连续型数集间的交、并、补运算[典题4] (1)设全集U=R,A={x|x(x+3)<0},B={x|x<-1},则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 )A.{x|-3<x<-1} B.{x|-3<x<0}C .{x |-1≤x <0}D .{x |x <-3}(2)设集合A ={x |(x +1)(x -2)<0},B ={x |1<x <3},则A ∪B =________,A ∩B =________.[听前试做] (1)因为A ={x |x (x +3)<0}={x |-3<x <0},∁U B ={x |x ≥-1},阴影部分为A ∩(∁U B ),所以A ∩(∁U B )={x |-1≤x <0},故选C.(2)A ={x |(x +1)(x -2)<0}={x |-1<x <2}, ∴A ∪B ={x |-1<x <3},A ∩B ={x |1<x <2}. 答案:(1)C (2){x |-1<x <3} {x |1<x <2} 角度三:根据集合的运算结果求参数[典题5] (1)设U =R ,集合A ={x |x 2+3x +2=0},B ={x |x 2+(m +1)x +m =0}.若 (∁U A )∩B =∅,则m 的值是________.(2)已知集合A ={x |x 2-2x -8≤0},B ={x |x 2-(2m -3)x +m (m -3)≤0,m ∈R },若A ∩B =[2,4],则实数m =________.[听前试做] (1)∵(∁U A )∩B =∅,∴B ⊆A . 又A ={x |x 2+3x +2=0}={-1,-2}.∴-1和-2是方程x 2+(m +1)x +m =0的两个根. ∴m =2.(2)由题知A =[-2,4],B =[m -3,m ],因为A ∩B =[2,4],故⎩⎪⎨⎪⎧m -3=2,m ≥4,则m =5.答案:(1)2 (2)5(1)离散型数集或抽象集合间的运算,常借用Venn 图求解.(如角度一)(2)集合中的元素若是连续的实数,常借助数轴求解,但是要注意端点值能否取到等号的情况.(如角度二)(3)根据集合运算求参数,先把符号语言译成文字语言,然后适时应用数形结合求解.(如角度三)[典题6] (1)(2015·湖北高考)已知集合A ={(x ,y )|x 2+y 2≤1,x ,y ∈Z },B ={(x ,y )||x |≤2,|y |≤2,x ,y ∈Z },定义集合A ⊕B ={(x 1+x 2,y 1+y 2)|(x 1,y 1)∈A ,(x 2,y 2)∈B },则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 )A .77B .49C .45D .30(2)设A 是整数集的一个非空子集,对于k ∈A ,如果k -1∉A 且k +1∉A ,那么k 是A 的一个“单一元”,给定S ={1,2,3,4,5,6,7,8},由S 的3个元素构成的所有集合中,不含“单一元”的集合共有________个.[听前试做] (1)A={(x,y)|x2+y2≤1,x,y∈Z}={(x,y)|x=±1,y=0;或x=0,y=±1;或x=0,y=0},B={(x,y)||x|≤2,|y|≤2,x,y∈Z}={(x,y)|x=-2,-1,0,1,2;y=-2,-1,0,1,2},A⊕B表示点集.由x1=-1,0,1,x2=-2,-1,0,1,2,得x1+x2=-3,-2,-1,0,1,2,3,共7种取值可能.同理,由y1=-1,0,1,y2=-2,-1,0,1,2,得y1+y2=-3,-2,-1,0,1,2,3,共7种取值可能.当x1+x2=-3或3时,y1+y2可以为-2,-1,0,1,2中的一个值,分别构成5个不同的点.当x1+x2=-2,-1,0,1,2时,y1+y2可以为-3,-2,-1,0,1,2,3中的一个值,分别构成7个不同的点.故A⊕B共有2×5+5×7=45(个)元素.(2)符合题意的集合为{1,2,3},{2,3,4},{3,4,5},{4,5,6},{5,6,7},{6,7,8},共6个.答案:(1)C (2)6解决集合的新定义问题,应从以下两点入手:(1)正确理解创新定义.这类问题不是简单的考查集合的概念或性质问题,而是以集合为载体的有关新定义问题.常见的命题形式有新概念、新法则、新运算等.(2)合理利用集合性质.运用集合的性质(如元素的性质、集合的运算性质等)是破解新定义型集合问题的关键.在解题时要善于从题设条件给出的数式中发现可以使用集合性质的一些因素,但关键之处还是合理利用集合的运算与性质.设A,B是非空集合,定义A⊗B={x|x∈A∪B且x∉A∩B}.已知集合A={x|0<x<2},B ={y|y≥0},则A⊗B=________.解析:由已知A={x|0<x<2},B={y|y≥0},又由新定义A⊗B={x|x∈A∪B且x∉A∩B},结合数轴得A⊗B={0}∪[2,+∞).答案:{0}∪[2,+∞)——————————[课堂归纳——感悟提升]————————————————[方法技巧]1.在解题时经常用到集合元素的互异性,一方面利用集合元素的互异性能顺利找到解题的切入点;另一方面,在解答完毕时,注意检验集合的元素是否满足互异性以确保答案正确.2.求集合的子集(真子集)个数问题,需要注意以下结论的应用:含有n个元素的集合有2n个子集,有2n-1个非空子集,有2n-1个真子集,有2n-2个非空真子集.3.对于集合的运算,常借助数轴、Venn图求解.[易错防范]1.集合问题解题中要认清集合中元素的属性(是数集、点集还是其他类型集合),要对集合进行化简.2.在解决有关A∩B=∅,A⊆B等集合问题时,往往忽略空集的情况,一定先考虑∅是否成立,以防漏解.3.Venn图图示法和数轴图示法是进行集合交、并、补运算的常用方法,其中运用数轴图示法时要特别注意端点是实心还是空心.[全盘巩固]一、选择题1.(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已知集合A={x|-1<x<2},B={x|0<x<3},则A∪B=( ) A.(-1,3) B.(-1,0)C.(0,2) D.(2,3)解析:选A 将集合A与B在数轴上画出(如图).由图可知A∪B=(-1,3),故选A.2.(2016·开封模拟)设集合A={n|n=3k-1,k∈Z},B={x||x-1|>3},则A∩(∁R B)=( )A.{-1,2} B.{-2,-1,1,2,4}C.{1,4} D.∅解析:选A B={x|x>4或x<-2},∴∁R B={x|-2≤x≤4},∴A∩(∁R B)={-1,2}.3.(2016·日照模拟)集合A={x|y=x},B={y|y=log2x,x>0},则A∩B等于( ) A.R B.∅ C.[0,+∞) D.(0,+∞)解析:选C A={x|y=x}={x|x≥0},B={y|y=log2x,x>0}=R.故A∩B={x|x≥0}.4.(2016·海淀模拟)已知集合P ={x |x 2-x -2≤0},M ={-1,0,3,4},则集合P ∩M 中元素的个数为( )A .1B .2C .3D .4解析:选 B 由P 中不等式变形得(x -2)(x +1)≤0,解得-1≤x ≤2,即P ={x |-1≤x ≤2},∵M ={-1,0,3,4},∴P ∩M ={-1,0},则集合P ∩M 中元素的个数为2.5.(2016·南昌模拟)已知集合M ={x |x 2-4x <0},N ={x |m <x <5},若M ∩N ={x |3<x <n },则m +n 等于( )A .9B .C .7D .6解析:选C 由x 2-4x <0得0<x <4,所以M ={x |0<x <4}.又因为N ={x |m <x <5},M ∩N ={x |3<x <n },所以m =3,n =4,m +n =7.6.(2016·郑州模拟)若集合A ={x |x ≥0},且A ∩B =B ,则集合B 可能是( ) A .{1,2} B .{x |x ≤1} C .{-1,0,1} D .R解析:选A 因为A ∩B =B ,所以B ⊆A ,因为{1,2}⊆A ,故选A. 7.已知集合A ={-1,1},B ={x |mx =1},且B ⊆A ,则m 的值为( ) A .1或-1或0 B .-1 C .1或-1 D .0解析:选A 因为B ⊆A ,所以B =∅或{1}或{-1},即m =0或1m =1或1m=-1,得到m的值为1或-1或0.8.已知全集U =R ,集合A ={x |x 2-2x >0},B ={x |y =lg(x -1)},则(∁U A )∩B 等于( ) A .{x |x >2或x <0} B .{x |1<x <2} C .{x |1<x ≤2} D .{x |1≤x ≤2}解析:选C ∁U A ={x |0≤x ≤2},B ={x |x >1},故(∁U A )∩B ={x |1<x ≤2}. 二、填空题9.(2015·福建高考改编)若集合M ={x |-2≤x <2},N ={0,1,2},则M ∩N =________. 解析:∵M ={x |-2≤x <2},N ={0,1,2}, ∴M ∩N ={0,1}. 答案:{0,1}10.已知集合A ={(0,1),(1,1),(-1,2)},B ={(x ,y )|x +y -1=0,x ,y ∈Z },则A ∩B =________.解析:经验证,点(0,1),(-1,2)在直线x +y -1=0上.故A ∩B ={(0,1),(-1,2)}. 答案:{(0,1),(-1,2)}11.(2016·兰州模拟)集合A ={x |x 2+x -6≤0},B ={y |y =x ,0≤x ≤4},则A ∩(∁RB )=________.解析:A ={x | x 2+x -6≤0}={x |-3≤x ≤2},B ={y |y =x ,0≤x ≤4}={y |0≤y ≤2}, ∴∁R B ={y |y <0或y >2}. ∴A ∩(∁R B )={x |-3≤x <0}. 答案:[-3,0)12.已知集合A ={x |1≤x <5},B ={x |-a <x ≤a +3},若B ⊆(A ∩B ),则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解析:因为B ⊆(A ∩B ),所以B ⊆A .①当B =∅时,满足B ⊆A ,此时-a ≥a +3,即a ≤-32;②当B ≠∅时,要使B ⊆A ,则⎩⎪⎨⎪⎧-a <a +3,-a ≥1,a +3<5,解得-32<a ≤-1.由①②可知,a 的取值范围为(-∞,-1]. 答案:(-∞,-1][冲击名校]1.设函数f (x )=lg(1-x 2),集合A ={x |y =f (x )},B ={y |y =f (x )},则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 )A .[-1,0]B .(-1,0)C .(-∞,-1)∪[0,1)D .(-∞,-1]∪(0,1)解析:选D 因为A ={x |y =f (x )}={x |1-x 2>0}={x |-1<x <1},则u =1-x 2∈(0,1],所以B ={y |y =f (x )}={y |y ≤0},A ∪B =(-∞,1),A ∩B =(-1,0],故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1]∪(0,1).2.(2016·大连模拟)已知集合A ={(x ,y )|y =lg x },B ={(x ,y )|x =a },若A ∩B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a <1B .a ≤1C .a <0D .a ≤0解析:选D 因为y =lg x 的定义域为{x |x >0},依题意知,对数函数y =lg x 的图象与直线x =a 没有交点,所以a ≤0.3.设全集U ={x |1≤x <9,x ∈N },则满足{1,3,5,7,8}与B 的补集的交集为{1,3,5,7}的所有集合B 的个数为( )A .4B .6C .8D .10解析:选C 由题意知U ={x |1≤x <9,x ∈N }={1,2,3,4,5,6,7,8},因为{1,3,5,7,8}∩(∁U B )={1,3,5,7},所以∁U B 中必有1,3,5,7而无8.要求所有集合B 的个数,就是求∁UB 的个数.∁U B 的个数由∁U B B 中的元素确定,分以下四种情况讨论:①∁UB 中有4个元素,即∁U B ={1,3,5,7};②∁U B 中有5个元素,∁U B 中有元素2或4或6,∁U B 有3个;③∁U B 中有6个元素,即从2和4,2和6,4和6三组数中任选一组放入∁U B 中,∁U B 有3个;④∁U B 中有7个元素,即∁U B ={1,3,5,7,2,4,6}.综上,所有集合∁U B 的个数为8,即所有集合B 的个数为8.4.(2016·成都模拟)已知集合M ={x |x >x 2},N =,则M ∩N =________.解析:对于集合M ,由x >x 2,解得0<x <1,∴M ={x |0<x <1},∵0<x <1,∴1<4x<4,∴12<<2,∴N =,∴M ∩N =.答案:5.已知集合A ={x |x 2-2x -3>0},B ={x | x 2+ax +b ≤0},若A ∪B =R ,A ∩B ={x |3<x ≤4},则a +b 的值等于________.解析:由已知得A ={x |x <-1或x >3}, ∵A ∪B =R ,A ∩B ={x |3<x ≤4}, ∴B ={x |-1≤x ≤4},即方程x 2+ax +b =0的两根为x 1=-1,x 2=4. ∴a =-3,b =-4,∴a +b =-7. 答案:-76.(2016·沈阳模拟)设[x ]表示不大于x 的最大整数,集合A ={x | x 2-2[x ]=3},B =,则A ∩B =________.解析:由集合A 中的等式x 2-2[x ]=3变形得x 2=2[x ]+3,由题意可知x 2为整数,而x 2-2x -3=0的解为x =-1或x =3,则[-1]=-1,[3]=3,所以x 2=2[x ]+3=-2+3=1或x 2=2×3+3=9,解得x =±1或x =±3,经检验x =1,x =-3不合题意舍去,所以x =-1或x =3,∴A ={-1,3},由B 中不等式变形得2-3<2x <23,即-3<x <3, ∴B ={x |-3<x <3},则A ∩B ={-1}.答案:{-1}第二节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考纲要求:1.理解命题的概念.2.了解“若p,则q”形式的命题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3.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含义.1.命题(1)命题的概念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2)四种命题及相互关系(3)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①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②两个命题互为逆命题或互为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2.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概念若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p⇒q且q p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p q且q⇒pp是q的充要条件p⇔q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p q且q p1.判断下列结论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x2+2x-3<0”是命题.( )(2)命题“若p,则q”的否命题是“若p,则綈q”.( )(3)若原命题为真,则这个命题的否命题、逆命题、逆否命题中至少有一个为真.( )(4)当q是p的必要条件时,p是q的充分条件.( )(5)当p是q的充要条件时,也可说成q成立当且仅当p成立.( )(6)q不是p的必要条件时,“p q”成立.( )答案:(1)×(2)×(3)√(4)√(5)√(6)√2.设p,r都是q的充分条件,s是q的充要条件,t是s的必要条件,t是r的充分条件,那么p是t的________条件,r是t的________条件.(用“充分”“必要”“充要”填空)解析:由题知p⇒q⇔s⇒t,又t⇒r,r⇒q,故p是t的充分条件,r是t的充要条件.答案:充分充要3.写出命题“若a,b,c成等比数列,则b2=ac”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并判断其真假性.解:(1)逆命题:若b2=ac,则a,b,c成等比数列,假命题.(2)否命题:若a,b,c不成等比数列,则b2≠ac,假命题.(3)逆否命题:若b2≠ac,则a,b,c不成等比数列,真命题.4.在下列各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1)p:x2=3x+4,q:x=3x+4;(2)p:x-3=0,q:(x-3)(x-4)=0;(3)p:b2-4ac≥0(a≠0),q:a x2+bx+c=0(a≠0)有实根.答案:(1)必要(2)充分(3)充要[典题1] (1)命题“若a>b则a-1>b-1”的否命题是( )A.若a>b,则a-1≤b-1B.若a>b,则a-1<b-1C.若a≤b,则a-1≤b-1D.若a<b,则a-1<b-1(2)(2016·银川模拟)命题“若x2+y2=0,x,y∈R,则x=y=0”的逆否命题是( )A.若x≠y≠0,x,y∈R,则x2+y2=0B.若x=y≠0,x,y∈R,则x2+y2≠0C.若x≠0且y≠0,x,y∈R,则x2+y2≠0D.若x≠0或y≠0,x,y∈R,则x2+y2≠0(3)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A.命题“若x>1,则x2>1”的否命题B.命题“若x>y,则x>|y|”的逆命题C.命题“若x=1,则x2+x-2=0”的否命题D.命题“若x2>1,则x>1”的逆否命题(4)已知:命题“若函数f(x)=e x-mx在(0,+∞)上是增函数,则m≤1”,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否命题是“若函数f(x)=e x-mx在(0,+∞)上是减函数,则m>1”,是真命题B.逆命题是“若m≤1,则函数f(x)=e x-mx在(0,+∞)上是增函数”,是假命题C.逆否命题是“若m>1,则函数f(x)=e x-mx在(0,+∞)上是减函数”,是真命题D.逆否命题是“若m>1,则函数f(x)=e x-mx在(0,+∞)上不是增函数”,是真命题[听前试做] (1)根据否命题的定义可知,命题“若a>b,则a-1>b-1”的否命题应为“若a≤b,则a-1≤b-1”.(2)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否定,并互换位置即可.由x=y=0知x=0且y=0,其否定是x≠0或y≠0.(3)对于选项A,命题“若x>1,则x2>1”的否命题为“若x≤1,则x2≤1”,易知当x =-2时,x2=4>1,故选项A为假命题;对于选项B,命题“若x>y,则x>|y|”的逆命题为“若x>|y|,则x>y”,分析可知选项B为真命题;对于选项C,命题“若x=1,则x2+x -2=0”的否命题为“若x≠1,则x2+x-2≠0”,易知当x=-2时,x2+x-2=0,故选项C为假命题;对于选项D,命题“若x2>1,则x>1”的逆否命题为“若x≤1,则x2≤1”,易知当x=-2时,x2=4>1,故选项D为假命题.(4)由f(x)=e x-mx在(0,+∞)上是增函数,则f′(x)=e x-m≥0恒成立,∴m≤1.∴命题“若函数f(x)=e x-mx在(0,+∞)上是增函数,则m≤1”是真命题,所以其逆否命题“若m>1,则函数f(x)=e x-mx在(0,+∞)上不是增函数”是真命题.答案:(1)C (2)D (3)B (4)D(1)写一个命题的其他三种命题时,需注意:①对于不是“若p,则q”形式的命题,需先改写;②若命题有大前提,写其他三种命题时需保留大前提.(2)判断一个命题为真命题,要给出推理证明;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出反例.(3)根据“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这一性质,当一个命题直接判断不易进行时,可转化为判断其等价命题的真假.[典题2] (1)(2015·四川高考)设a,b都是不等于1的正数,则“3a>3b>3”是“log a3<log b3”的( )A.充要条件B.充分不必要条件C.必要不充分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2016·淄博模拟)“a=2”是“函数f(x)=x2-2ax-3在区间[2,+∞)上为增函数”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听前试做] (1)∵3a>3b>3,∴a>b>1,此时log a3<log b3正确;反之,若log a3<log b3,则不一定得到3a>3b>3,例如当a=12,b=13时,log a3<log b3成立,但推不出a>b>1.故“3a >3b>3”是“log a3<log b3”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a=2”⇒“函数f(x)=x2-2ax-3在区间[2,+∞)上为增函数”,但反之不成立.答案:(1)B (2)A充要条件的三种判断方法(1)定义法:根据p⇒q,q⇒p进行判断.(2)集合法:根据p,q成立的对应的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进行判断.(3)等价转化法:根据一个命题与其逆否命题的等价性,把判断的命题转化为其逆否命题进行判断.这个方法特别适合以否定形式给出的问题,常用的是逆否等价法.①綈q是綈p的充分不必要条件⇔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②綈q是綈p的必要不充分条件⇔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③綈q是綈p的充要条件⇔p是q的充要条件.1.(2015·安徽高考)设p:1<x<2,q:2x>1,则p是q成立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选A 由2x>1,得x>0,所以p⇒q,但q p,所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2.设{ a n }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则“q>1”是“{a n}为递增数列”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选D 当数列{a n }的首项a 1<0时,若q >1,则数列{ a n }是递减数列;当数列{a n }的首项a 1<0时,要使数列{a n }为递增数列,则0<q <1,所以“q >1”是“数列{ a n }为递增数列”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典题3] (1)(2016·南昌模拟)已知条件p :|x -4|≤6;条件q :(x -1)2-m 2≤0(m >0),若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 .[21,+∞)B .[9,+∞)C .[19,+∞)D .(0,+∞)(2)已知P ={x |x 2-8x -20≤0},非空集合S ={x |1-m ≤x ≤1+m }.若x ∈P 是x ∈S 的必要条件,则m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听前试做] (1)条件p :-2≤x ≤10,条件q :1-m ≤x ≤m +1,又因为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所以有⎩⎪⎨⎪⎧1-m ≤-2,1+m ≥10.解得m ≥9.(2)由x 2-8x -20≤0得-2≤x ≤10, ∴P ={x |-2≤x ≤10},由x ∈P 是x ∈S 的必要条件,知S ⊆P . 则⎩⎪⎨⎪⎧1-m ≤1+m ,1-m ≥-2,∴0≤m ≤3.1+m ≤10,所以当0≤m ≤3时,x ∈P 是x ∈S 的必要条件,即所求m 的取值范围是[0,3]. 答案:(1)B (2)[0,3][探究1] 本例(2)条件不变,问是否存在实数m ,使x ∈P 是x ∈S 的充要条件. 解:若x ∈P 是x ∈S 的充要条件,则P =S ,∴⎩⎪⎨⎪⎧1-m =-2,1+m =10,∴⎩⎪⎨⎪⎧m =3,m =9,即不存在实数m ,使x ∈P 是x ∈S 的充要条件.[探究2] 本例(2)条件不变,若綈P 是綈S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解:由例题知P ={x |-2≤x ≤10}, ∵綈P 是綈S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P ⇒S 且S P .∴[-2,10][1-m,1+m ].∴⎩⎪⎨⎪⎧1-m ≤-2,1+m >10或⎩⎪⎨⎪⎧1-m <-2,1+m ≥10.∴m ≥9,即m 的取值范围是[9,+∞).由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求参数.解决此类问题常将充分、必要条件问题转化为集合间的子集关系求解.但是,在求解参数的取值范围时,一定要注意区间端点值的验证,不等式中的等号是否能够取得,决定着端点的取值.已知p :x >1或x <-3,q :x >a ,若q 是p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1,+∞) B .(-∞,1] C .[-3,+∞) D .(-∞,-3)解析:选A 法一:设P ={x |x >1或x <-3},Q ={x |x >a },因为q 是p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所以QP ,,因此a ≥1.法二:令a =-3,则q :x >-3,则由命题q 推不出命题p ,此时q 不是p 的充分条件,排除B ,C ;同理,取a =-4,排除D ;选A.——————————[课堂归纳——感悟提升]————————————————[方法技巧]1.判断四种命题间关系的方法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及逆否命题的关键是分清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然后按定义来写;在判断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以及逆否命题的真假时,要借助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同真或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或同假来判定.2.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1)定义法:直接判断“若p 则q ”,“若q 则p ”的真假即可.(2)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判断:设A ={x |p (x )},B ={x |q (x )}:若A ⊆B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或q 是p 的必要条件;若A B ,则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若A =B ,则p是q 的充要条件.[易错防范]1.当一个命题有大前提而要写出其他三种命题时,必须保留大前提.2.判断命题的真假及写四种命题时,一定要明确命题的结构,可以先把命题改写成“若p 则q ”的形式.3.要注意“A 是B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与“A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B ”的区别.[全盘巩固]一、选择题1.(2015·山东高考)设m ∈R ,命题“若m >0,则方程x 2+x -m =0有实根”的逆否命题是( )A .若方程x 2+x -m =0有实根,则m >0 B .若方程x 2+x -m =0有实根,则m ≤0 C .若方程x 2+x -m =0没有实根,则m >0 D .若方程x 2+x -m =0没有实根,则m ≤0解析:选D 根据逆否命题的定义,命题“若m >0,则方程x 2+x -m =0有实根”的逆否命题是“若方程x 2+x -m =0没有实根,则m ≤0”.2.(2015·浙江高考)设a ,b 是实数,则“a +b >0”是“ab >0”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选D 特值法:当a =10,b =-1时,a +b >0,ab <0,故a +b >0⇒/ ab >0;当a =-2,b =-1时,ab >0,但a +b <0,所以ab >0⇒/ a +b >0.故“a +b >0”是“ab >0”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3.已知不等式|x -m |<1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13<x <12,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 ⎛⎦⎥⎤-∞,-12B.⎣⎢⎡⎭⎪⎫43,+∞ C.⎣⎢⎡⎦⎥⎤-43,12 D.⎣⎢⎡⎦⎥⎤-12,43解析:选D 由|x -m |<1得m -1<x <1+m ,又因为|x -m |<1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13<x <12,借助数轴,所以⎩⎪⎨⎪⎧m -1≤13,m +1≥12,解得-12≤m ≤43.4.已知a ,b ,c ∈R ,命题“如果a +b +c =3,则a 2+b 2+c 2≥3”的否命题是( ) A .如果a +b +c ≠3,则a 2+b 2+c 2<3 B .如果a +b +c =3,则a 2+b 2+c 2<3 C .如果a +b +c ≠3,则a 2+b 2+c 2≥3 D .如果a 2+b 2+c 2≥3,则a +b +c =3解析:选A “a +b +c =3”的否定是“a +b +c ≠3”,“a 2+b 2+c 2≥3”的否定是“a 2+b 2+c 2<3”,故根据否命题的定义知选A.5.(2015·陕西高考)“sin α=cos α”是“cos 2α=0”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选A cos 2α=0等价于cos2α-sin2α=0,即cos α=±sin α.由cos α=sin α可得到cos 2α=0,反之不成立,故选A.6.给定下列四个命题:①若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相互平行; ②若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相互垂直; ③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④若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与它们的交线不垂直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也不垂直.其中,为真命题的是( )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③和④ D .②和④解析:选D 只有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时,这两个平面才相互平行,所以①为假命题;②符合两个平面相互垂直的判定定理,所以②为真命题;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可能平行,也可能相交或异面,所以③为假命题;根据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易知④为真命题.7.(2016·株洲模拟)设a ,b ∈R ,那么“e ab >e”是“a >b >0”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选B 由e ab >e ,得ab>1,解得a >b >0或a <b <0,所以“e ab >e”是“a >b >0”的必要不充分条件.8.在斜三角形ABC 中,命题甲:A =π6,命题乙:cos B ≠12,则甲是乙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选A 因为△ABC 为斜三角形,所以若A =π6,则B ≠π3且B ≠π2,所以cos B ≠12且cos B ≠0;反之,若cos B ≠12,则B ≠π3,不妨取B =π6,A =π4,C =7π12,满足△ABC为斜三角形,所以选A.二、填空题9.命题“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的逆否命题为________.解析:首先将原命题写成“若p 则q ”的形式.其中p :两个三角形全等,q :两个三角形相似,则其逆否命题为“若綈q ,则綈p ”.答案:若两个三角形不相似,则它们一定不全等10.在下列三个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 ①若A 是B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綈B 也是綈A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②“⎩⎪⎨⎪⎧a >0,Δ=b 2-4ac ≤0”是“一元二次不等式ax 2+bx +c ≥0的解集为R ”的充要条件;③“x ≠1”是“x 2≠1”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解析:易知①②正确.对于③,若x =-1,则x 2=1,充分性不成立,故③错误. 答案:①②11.已知p (x ):x 2+2x -m >0,若p (1)是假命题,p (2)是真命题,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解析:因为p (1)是假命题,所以1+2-m ≤0,解得m ≥3;又p (2)是真命题,所以4+4-m >0,解得m <8.故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3,8).答案:[3,8)12.有下列几个命题:①“若a >b ,则a 2>b 2”的否命题;②“若x +y =0,则x ,y 互为相反数”的逆命题; ③“若x 2<4,则-2<x <2”的逆否命题.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解析:①原命题的否命题为“若a ≤b ,则a 2≤b 2”,假命题.②原命题的逆命题为:“若x ,y 互为相反数,则x +y =0”,真命题.③原命题的逆否命题为“若x ≥2或x ≤-2,则x 2≥4”,真命题.答案:②③[冲击名校]1.设φ∈R ,则“φ=0”是“f (x )=cos(x +φ)(x ∈R )为偶函数”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选A 若函数f (x )=cos(x +φ)(x ∈R )为偶函数,则φ=k π,k ∈Z ,所以由“φ=0”,可以得到“f (x )=cos(x +φ)(x ∈R )为偶函数”,但由“f (x )=cos(x +φ)(x ∈R )为偶函数”,可以得到φ=k π,k ∈Z ,因此“φ=0”是“f (x )=cos(x +φ)(x ∈R )为偶函数”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使函数f (x )=⎩⎪⎨⎪⎧3a -1x +4a ,x ≤1,log ax ,x >1在(-∞,+∞)上是减函数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A.17≤a <13 B .0<a <13 C.17<a <13 D .0<a <17解析:选C 由f (x )在(-∞,+∞)上是减函数可得3a -1<0,0<a <1,7a -1≥0, 即17≤a <13,所求应该是⎣⎢⎡⎭⎪⎫17,13的真子集. 3.在四边形ABCD 中,“存在λ∈R ,使得,”是“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选C 若存在λ∈R ,使得,,则AB ∥CD ,AD ∥BC ,故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反之,若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则存在λ=1满足题意.4.已知函数f (x )=13x-1+a (x ≠0),则“f (1)=1”是“函数f (x )为奇函数”的________条件.(用“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既不充分也不必要”填写)解析:若f (x )=13x -1+a 是奇函数,则f (-x )=-f (x ),即f (-x )+f (x )=0,∴13-x-1+a +13x -1+a =2a +3x1-3x +13x -1=0,即2a +3x-11-3x =0,∴2a -1=0,即a =12,f (1)=12+12=1.若f (1)=1,即f (1)=12+a =1,解得a =12,代入得,f (-x )=-f (x ),f (x )是奇函数.∴“f (1)=1”是“函数f (x )为奇函数”的充要条件.答案:充要5.已知p :|x -a |<4;q :(x -2)(3-x )>0,若綈p 是綈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解析:∵綈p 是綈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q 是p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对于p ,|x -a |<4, ∴a -4<x <a +4, 对于q,2<x <3,∴(2,3)(a -4,a +4),∴⎩⎪⎨⎪⎧a -4≤2,a +4≥3(等号不能同时取到),∴-1≤a ≤6. 答案:[-1,6]第三节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考纲要求:1.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 2.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 3.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1.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命题中的且、或、非叫做逻辑. (2)命题p ∧q 、p ∨q 、綈p 的真假判定pqp ∧qp ∨q綈p 真 真 真 真 假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真 假 真 真 假假假假真2.(1)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①全称量词有:所有的,任意一个,任给一个,用符号“∀”表示;存在量词有: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有些,用符号“∃”表示.②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对M 中任意一个x ,有p (x )成立”用符号简记为:∀x ∈M ,p (x ).③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特称命题.“存在M 中元素x 0,使p (x 0)成立”用符号简记为:∃x 0∈M ,p (x 0).(2)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命题命题的否定∀x∈M,p(x)∃x0∈M,綈p(x0)∃x0∈M,p(x0)∀x∈M,綈p(x)[自我查验]1.判断下列结论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命题“5>6或5>2”是真命题.( )(2)命题p和綈p不可能都是真命题.( )(3)若p∧q为真,则p为真或q为真.( )(4)p∧q为假的充要条件是p,q至少有一个为假.( )(5)写特称命题的否定时,存在量词变为全称量词.( )(6)∃ x0∈M,p(x0)与∀x∈M,綈p(x)的真假性相反.( )答案:(1)√(2)√(3)×(4)√(5)√(6)√2.已知命题p:对任意x∈R,总有|x|≥0;q:x=1是方程x+2=0的根.则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________.①p∧綈q;②綈p∧q;③綈p∧綈q;④p∧q.答案:①3.已知命题p:∀x∈R,x2≠x,则綈p:________.答案:∃x0∈R,x20=x04.命题“存在实数x,使x>1”的否定是________.答案:对任意实数x,都有x≤1[典题1] (1)已知命题p:若x>y,则-x<-y;命题q:若x>y,则x2>y2.在命题①p ∧q;②p∨q;③p∧(綈q);④(綈p)∨q中,真命题是( )A.①③B.①④C.②③ D.②④(2)(2016·开封模拟)已知命题p1:函数y=2x-2-x在R上为增函数,p2:函数y=2x+2-x在R上为减函数,则在命题qp1∨p2,q2:p1∧p2,q3:(綈p1)∨p2,q4:p1∧(綈p2)中,1:真命题是( )A.q1,q3 B.q2,q3C.q1,q4 D.q2,q4(3)“p或q”为真命题是“p且q”为真命题的________条件.。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全套导学案PPT课件及配套WORD讲义
解析
判断元素与集合关系的两种方法 (1)直接法:如果集合中的元素是直接给出,只要判断该元素在已知集 合中是否出现即可. (2)推理法:对于一些没有直接表示的集合,只要判断该元素是否满足 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特征即可,此时应首先明确已知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什 么特征.
2.做一做
(1)已知集合 M 由小于 5 的数构成,则有( )
A.3∈M
B.-3∉M
C.0∉M
D.7∈M
(2)方程 x2=4 的解集用列举法表示为( )
A.{(-2,2)}
B.{-2,2}
C.(-2,2)
D.{-2}
(3)若 B={x|x2=x},则 2____∉_____B(填“∈”或“∉”).
含义
优点
缺点
一般地,设 A 是一个集合,把
语言简洁、抽象,元素
集合 A 中所有具有 04
描
__共__同__特__征___P_(_x_) ___的元素 x
的规律与性质能清楚地 不易看出集合
述
表示出来,适用于表示
法
所组成的集合表示为 05 ___{_x∈__A__|P_(_x_)_}_______,这种
[解] (1)由 x(x2+2x+1)=0 得 x=0 或 x2+2x+1=0,即 x=0 或 x=- 1.记方程 x(x2+2x+1)=0 的解集为 A,则 A={-1,0}.
(2)记在自然数集内,小于 1000 的奇数构成的集合为 B,则 B={x|x=2n +1,且 x<1000,n∈N}.把集合的所有ຫໍສະໝຸດ 素 01方便,快捷,集合中
高中数学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2.1“且”与“或”教学案新人教B1新人教B数学教学案
1.2.1 “且”与“或”[学习目标] 1.理解逻辑联结词“且”、“或”的含义.2.会用逻辑联结词联结两个命题或改写某些数学命题,并能判断命题的真假.[知识链接]1.观察三个命题:①5是10的约数;②5是15的约数;③5是10的约数且是15的约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答:命题③是将命题①,②用“且”联结得到的新命题.“且”与集合运算中交集的定义A∩B={x|x∈A,且x∈B}中“且”的意义相同,叫逻辑联结词,表示“并且”,“同时”的意思.2.观察三个命题:①3>2;②3=2;③3≥2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答:命题③是命题①,②用逻辑联结词“或”联结得到的新命题.“或”与集合运算中并集A∪B={x|x∈A,或x∈B}中的“或”的意义相同,有“可兼”的含义.[预习导引]1.用逻辑联结词构成新命题(1)一般地,用逻辑联结词“且”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q,读作“p且q”.由“且”的含义,可以用“且”来定义集合A和集合B的交集A∩B={x|(x∈A)∧(x∈B)}.(2)一般地,用逻辑联结词“或”把命题p,q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q,读作“p或q”.由“或”的含义,可以用“或”来定义集合A和集合B的并集A∪B={x|(x∈A)∨(x∈B)}.2要点一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构成例1 指出下列命题的形式及构成它的简单命题:(1)24既是8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2)菱形是圆的内接四边形或是圆的外切四边形.解(1)这个命题是“p∧q”的形式,其中p:24是8的倍数,q:24是6的倍数.(2)这个命题是“p∨q”的形式,其中p:菱形是圆的内接四边形,q:菱形是圆的外切四边形.规律方法(1)正确理解逻辑联结词“且”“或”是解题的关键.(2)有些命题并不一定包含“或”“且”这些逻辑联结词,要结合命题的具体含义正确的判定命题构成.跟踪演练1 分别写出由下列命题构成的“p∨q”“p∧q”形式的命题:(1)p:梯形有一组对边平行,q:梯形有一组对边相等;(2)p:-1是方程x2+4x+3=0的解,q:-3是方程x2+4x+3=0的解.解(1)p∧q:梯形有一组对边平行且有一组对边相等.p∨q:梯形有一组对边平行或有一组对边相等.(2)p∧q:-1与-3是方程x2+4x+3=0的解.p∨q:-1或-3是方程x2+4x+3=0的解.要点二判断含逻辑联结词命题的真假例2 指出下列命题的构成形式并判断命题的真假:(1)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既垂直于底边,又平分顶角;(2)1是素数或是方程x2+3x-4=0的根.解(1)是p∧q形式,其中p: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垂直于底边;q: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平分顶角.因为p真,q真,所以p∧q真.所以该命题是真命题.(2)这是p∨q形式命题,其中p:1是素数;q:1是方程x2+3x-4=0的根,因为p假,q 真,所以p∨q真,故该命题是真命题.规律方法判断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的步骤:(1)逐一判断命题p,q的真假.(2)根据“且”“或”的含义判断“p∧q”,“p∨q”的真假.p∧q为真⇔p和q同时为真,p∧q为假⇔p和q中至少一个为假;p∨q为真⇔p和q中至少一个为真,p∨q为假⇔p和q同时为假.跟踪演练2 分别指出下列各组命题构成的“p∧q”和“p∨q”形式的命题的真假:(1)p:6<6,q:6=6;(2)p:梯形的对角线相等,q:梯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3)p:函数y=x2+x+2的图象与x轴没有公共点;q:不等式x2+x+2<0无解;(4)p:函数y=cos x是周期函数.q:函数y=cos x是奇函数.解(1)∵p为假命题,q为真命题.∴p∧q为假命题,p∨q为真命题.(2)∵p为假命题,q为假命题,∴p ∧q 为假命题,p ∨q 为假命题.(3)∵p 为真命题,q 为真命题,∴p ∧q 为真命题,p ∨q 为真命题.(4)∵p 为真命题,q 为假命题,∴p ∧q 为假命题,p ∨q 为真命题.要点三 逻辑联结词的应用例3设有两个命题.命题p :不等式x 2-(a +1)x +1≤0的解集是∅;命题q :函数f (x )=(a +1)x 在定义域内是增函数.如果p ∧q 为假命题,p ∨q 为真命题,求a 的取值范围. 解 对于p :因为不等式 x 2-(a +1)x +1≤0的解集是∅,所以Δ=[-(a +1)]2-4<0.解这个不等式得:-3<a <1.对于q :f (x )=(a +1)x在定义域内是增函数,则有a +1>1,所以a >0.又p ∧q 为假命题,p ∨q 为真命题,所以p 、q 必是一真一假.当p 真q 假时有-3<a ≤0,当p 假q 真时有a ≥1.综上所述,a 的取值范围是(-3,0]∪[1,+∞).规律方法正确理解“且”“或”的含义是解此类题的关键,由p ∧q 为假知p ,q 中至少一假,由p ∨q 为真知p ,q 至少一真.跟踪演练3 已知命题p :方程x 2+2ax +1=0有两个大于-1的实数根,命题q :关于x 的不等式ax 2-ax +1>0的解集为R ,若q 为假命题,“p ∨q ”为真命题,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 命题p :方程x 2+2ax +1=0有两个大于-1的实数根,等价于 ⎩⎪⎨⎪⎧Δ=4a 2-4≥0,x 1+x 2>-2,x 1+1x 2+1>0⇔⎩⎪⎨⎪⎧ a 2-1≥0,-2a >-22-2a >0,, 解得a ≤-1. 命题q :关于x 的不等式ax 2-ax +1>0的解集为R ,等价于a =0或⎩⎪⎨⎪⎧a >0,Δ<0. 由于⎩⎪⎨⎪⎧ a >0,Δ<0⇔⎩⎪⎨⎪⎧ a >0,a 2-4a <0,解得0<a <4,∴0≤a <4.因为q 为假命题,“p ∨q ”为真命题,即p 真且q 假,所以⎩⎪⎨⎪⎧a ≤-1,a <0或a ≥4,解得a ≤-1.故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1].1.命题:“方程x2-1=0的解是x=±1”,其使用逻辑联结词的情况是( ).A.使用了逻辑联结词“且”B.使用了逻辑联结词“或”C.没有使用逻辑联结词D.以上选项均不正确答案 B解析“x=±1”可以写成“x=1或x=-1”,故选B.2.已知p:∅⊆{0},q:{1}∈{1,2}.在命题“p”,“q”,“p∧q”,和“p∨q”中,真命题有( )A.1个B.2个C.3个D.0个答案 B解析容易判断命题p:∅⊆{0}是真命题,命题q:{1}∈{1,2}是假命题,所以p∧q是假命题,p∨q真命题,故选B.3.给出下列命题:①2>1或1>3;②方程x2-2x-4=0的判别式大于或等于0;③25是6或5的倍数;④集合A∩B是A的子集,且是A∪B的子集.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A.1B.2C.3D.4答案 D解析①由于2>1是真命题,所以“2>1或1>3”是真命题;②由于方程x2-2x-4=0的Δ=4+16>0,所以“方程x2-2x-4=0的判别式大于或等于0”是真命题;③由于25是5的倍数,所以命题“25是6或5的倍数”是真命题;④由于A∩B⊆A,A∩B⊆A∪B,所以命题“集合A∩B是A的子集,且是A∪B的子集”是真命题.4.命题p:方向相同的两个向量共线,q:方向相反的两个向量共线,则命题“p∨q”为________.答案方向相同或相反的两个向量共线解析方向相同的两个向量共线或方向相反的两个向量共线,即“方向相同或相反的两个向量共线”.1.正确理解逻辑联结词是解题的关键,日常用语中的“或”是两个中任选一个,不能都选,而逻辑联结词中的“或”是两个中至少选一个.2.判断含逻辑联结词命题的真假时,先逐一判断命题p,q的真假;再根据“且”“或”的含义判断“p∧q”“p∨q”的真假.。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精品教案1:1.2命题、量词、逻辑联结词教学设计
1.2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命题中的“且”、“或”、“非”叫做逻辑联结词.2.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1)全称量词:“所有的”“任意一个”,用符号“∀”表示.(2)存在量词:“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用符号“∃”表示.(3)全称命题: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对M中任意一个x,有p(x)成立”可用符号简记为:∀x∈M,p(x).(4)存在性命题: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存在性命题;“存在M中的一个x0,使p(x0)成立”可用符号简记为:∃x0∈M,p(x0).3.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命题命题的否定∀x∈M,p(x)∃x0∈M,綈p(x0)∃x0∈M,p(x0)∀x∈M,綈p(x)1.对于省略量词的命题,应先挖掘命题中隐含的量词,改写成含量词的完整形式,再写出命题的否定.2.p或q的否定易误写成“綈p或綈q”;p且q的否定易误写成“綈p且綈q”.『试一试』1.若ab=0,则a=0或b=0,其否定为________.『答案』若ab≠0,则a≠0且b≠02.(2013·四川高考改编)设x∈Z,集合A是奇数集,集合B是偶数集.若命题p:∀x∈A,2x ∈B,则綈p为____________.『解析』由命题的否定易知选C ,注意要把全称量词改为存在量词. 『答案』∃x ∈A,2x ∉B1.含逻辑联结词命题真假判断: (1)p ∧q 中一假即假. (2)p ∨q 中一真必真.(3) 綈p 真,p 假;綈p 假,p 真.2.含量词的命题的否定方法是“改量词,否结论”,即把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互换,然后否定原命题的结论.3.判断命题的真假要注意:全称命题为真需证明,为假举反例即可;存在性命题为真需举一个例子,为假则要证明全称命题为真. 『练一练』1.(2013·南通二模)命题“∃x ∈⎝⎛⎭⎫0,π2,tan x >sin x ”的否定是________. 『解析』根据存在性命题与全称命题之间的关系可知原命题的否定是:∀x ∈⎝⎛⎭⎫0,π2,tan x ≤sin x .『答案』∀x ∈⎝⎛⎭⎫0,π2,tan x ≤sin x 2.已知命题p :∃x 0∈R ,x 20+1x 20≤2,命题q 是命题p 的否定,则命题p 、q 、p ∧q 、p ∨q 中是真命题的是________.『解析』p 是真命题,则q 是假命题. 『答案』p 、p ∨q考点一全称命题与存在性命题的真假判断1.(2014·皖南八校联考)下列命题: ①存在x 0∈R ,sin 2x 02+cos 2x 02=12②任意x ∈(0,π),sin x >cos x ③任意x ∈(0,+∞),x 2+1>x④存在x 0∈R ,x 20+x 0=-1,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解析』对于①:∀x ∈R ,sin 2x 2+cos 2x 2=1,故①为假命题;对于②:存在x =π6,sin x =12,cos x =32,sin x <cos x ,故②为假命题;对于③:x 2+1-x =⎝⎛⎭⎫x -122+34>0恒成立,③为真命题;对于④:x 2+x +1=⎝⎛⎭⎫x +122+34>0恒成立,不存在x 0∈R ,使x 20+x 0=-1成立,故④为假命题. 『答案』③2.(2014·苏北三市质检)由命题“∃x ∈R ,x 2+2x +m ≤0”是假命题,求得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a ,+∞),则实数a =________.『解析』由题意得命题“∀x ∈R ,x 2+2x +m >0”是真命题,所以Δ=4-4m <0,即m >1,故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1,+∞),从而实数a 的值为1. 『答案』1『备课札记』 『类题通法』全称命题与存在性命题真假的判断方法命题名称 真假 判断方法一 判断方法二 全称命题真 所有对象使命题真 否定为假 假存在一个对象使命题假 否定为真 存在性命题真 存在一个对象使命题真 否定为假 假所有对象使命题假否定为真考点二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典例』 (2012·辽宁高考改编)已知命题p :∀x 1,x 2∈R ,『f (x 2)-f (x 1)』(x 2-x 1)≥0,则綈p 是________『解析』 全称命题的否定为存在性命题,即若p 为“∀x ∈M ,q (x )”,则綈p 为“∃x ∈M ,綈q (x )”.『答案』 ∃x 1,x 2∈R ,『f (x 2)-f (x 1)』(x 2-x 1)<0『备课札记』『类题通法』全称命题与存在性命题的否定与命题的否定有一定的区别,否定全称命题和存在性命题时,一是要改写量词,全称量词改写为存在量词,存在量词改写为全称量词;二是要否定结论,而一般命题的否定只需直接否定结论即可.『针对训练』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并判断其真假:(1)p:不论m取何实数值,方程x2+mx-1=0必有实数根;(2)p:有的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3)p: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4)p:∃x0∈N,x20-2x0+1≤0.『解析』(1)綈p:存在一个实数m0,使方程x2+m0x-1=0没有实数根.因为该方程的判别式Δ=m20+4>0恒成立,故綈p为假命题.(2)綈p:所有的三角形的三条边不全相等.显然綈p为假命题.(3)綈p:有的菱形的对角线不垂直.显然綈p为假命题.(4)綈p:∀x∈N,x2-2x+1>0.显然当x=1时,x2-2x+1>0不成立,故綈p是假命题.考点三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典例』(1)已知命题p:∃x∈R,使sin x=52;命题q:∀x∈R,都有x2+x+1>0.给出下列结论:②命题“p∧q”是真命题;②命题“p∧綈q”是假命题;③命题“綈p∨q”是真命题;④命题“綈p∨綈q”是假命题,其中正确的结论有________.(填写序号)(2)(2014·济宁模拟)已知命题p:关于x的方程x2-ax+4=0有实根;命题q:关于x的函数y =2x 2+ax +4在『3,+∞)上是增函数.若p 或q 是真命题,p 且q 是假命题,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解析』 (1)因为对任意实数x ,|sin x |≤1,而sin x =52>1,所以p 为假;因为x 2+x +1=0的判别式Δ<0,所以q 为真.因而②③正确.(2)命题p 等价于Δ=a 2-16≥0,即a ≤-4或a ≥4;命题q 等价于-a4≤3,即a ≥-12.由p 或q是真命题,p 且q 是假命题知,命题p 和q 一真一假.若p 真q 假,则a <-12;若p 假q 真,则-4<a <4.故a 的取值范围是(-∞,-12)∪(-4,4). 『答案』 (1)②③ (2)(-∞,-12)∪(-4,4)『备课札记』保持本例(2)条件不变,若p ∧q 为真,则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解析』p ∧q 为真,∴p 和q 均为真. ∴a 的取值范围为『-12,-4』∪『4,+∞). 『答案』『-12,-4』∪『4,+∞) 『类题通法』1.判断“p ∧q ”、“p ∨q ”、“綈p ”形式命题真假的步骤 (1)准确判断简单命题p 、q 的真假;(2)依据『必会3个方法中的第一个方法』判断“p ∧q ”、“p ∨q ”、“綈p ”命题的真假. 2.根据命题真假求参数的方法步骤(1)先根据题目条件,推出每一个命题的真假(有时不一定只有一种情况); (2)然后再求出每个命题是真命题时参数的取值范围; (3)最后根据每个命题的真假情况,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 『针对训练』1.对于下述两个命题,p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q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则命题“p ∨q ”、“p ∧q ”、“綈p ”中真命题的有________个.『解析』容易判断p 、q 均为假命题.所以“p ∨q ”为假命题,“p ∧q ”为假命题,“綈p ”为真命题,故真命题的个数为1. 『答案』12.已知命题p :“∀x ∈『0,1』,a ≥e x ”,命题q :“∃x 0∈R ,x 20+4x 0+a =0”,若命题“p ∧q ”是真命题,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p ∧q ”是真命题,则p 与q 都是真命题.p 真则∀x ∈『0,1』,a ≥e x ,需a ≥e ;q 真则x 2+4x +a =0有解,需Δ=16-4a ≥0,所以a ≤4.p ∧q 为真,则e≤a ≤4. 『答案』『e,4』『课堂练通考点』1.(2013·盐城二模)若命题“∀x ∈R ,x 2-ax +a ≥0”为真命题,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由条件得Δ=a 2-4a ≤0,解得0≤a ≤4. 『答案』『0,4』2.(2013·南京二模)下列四个命题: ①“∃x ∈R ,x 2-x +1≤0”的否定; ②“若x 2+x -6≥0,则x >2”的否命题;③在△ABC 中,“A >30°”是“sin A >12”的充分不必要条件;④“函数f (x )=tan(x +φ)为奇函数”的充要条件是“φ=k π(k ∈Z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解析』①中,“∃x ∈R ,x 2-x +1≤0”的否定为“∀x ∈R ,x 2-x +1>0”,是真命题;②中,“若x 2+x -6≥0,则x >2”的否命题为“若x 2+x -6<0,则x ≤2”,是真命题,③④很显然是假命题. 『答案』①②3.“p 或q ”为真命题是“p 且q ”为真命题的____________条件.『解析』若命题“p 或q ”为真命题,则p ,q 中至少有一个为真命题,若命题“p 且q ”为真命题,则p ,q 都为真命题,因此“p 或q ”为真命题是“p 且q ”为真命题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答案』必要不充分4.(2013·苏北四市联考)若命题“∃x ∈R ,x 2+ax +1<0”是真命题,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设命题p :∃x ∈R ,x 2+ax +1<0,则命题綈p :∀x ∈R ,x 2+ax +1≥0.又命题綈p 为真时,即为Δ=a 2-4≤0,解得-2≤a ≤2,所以命题p 是真命题时,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2)∪(2,+∞).『答案』(-∞,-2)∪(2,+∞)5.已知p :2+3=5,q :5<4,则下列结论: ①“p 或q ”为真,p 为假; ②“p 且q ”为假,q 为真;③“p且q”为假,p为假;⑤“p且綈q”为真,“p或q”为真.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解析』∵p为真,∴綈p为假.又∵q为假,∴綈q为真,∴“p且綈q”为真,“p或q”为真.『答案』④6.已知命题p:∃x0∈(-∞,0),2x0<3x0,命题q:∀x∈(0,1),log2x<0,则下列命题:①p ∧q;②p∨(綈q);③(綈p)∧q;④p∧(綈q).其中为真命题的是________(填序号).『解析』由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可知,命题p是假命题,由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可知,命题q是真命题,则命题“p∧q”为假命题,命题“p∨(綈q)”为假命题,命题“(綈p)∧q”为真命题,命题“p∧(綈q)”为假命题.『答案』③。
高中数学《常用逻辑用语》教案
高中数学《常用逻辑用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常用逻辑用语,包括且、或、非、如果…………等。
2. 培养学生运用逻辑用语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解决数学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常用逻辑用语的概念和用法。
2. 逻辑连接词的运用。
3. 逻辑推理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常用逻辑用语的理解和运用。
2. 难点:逻辑推理的方法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逻辑用语的用法。
2.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逻辑推理的方法。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出常用逻辑用语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常用逻辑用语的定义和用法,如且、或、非、如果…………等。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逻辑用语的用法。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索逻辑推理的方法。
5.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和作业,评价学生对常用逻辑用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结合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
3. 通过课后作业和拓展问题,评价学生的知识运用和拓展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案例分析材料:选取一些与生活相关的例子,用于讲解逻辑用语的用法。
2. 小组讨论任务单:提供一些逻辑推理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3. 练习题库: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逻辑用语的掌握。
4.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5. 拓展问题:提供一些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常用逻辑用语的概念和用法。
2. 第二课时: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逻辑用语的用法。
高三数学总复习 专题一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教学案_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赣榆县智贤中学高三数学总复习专题一第1讲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2〕教学案复备栏教学内容: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2〕教学目的:理解集合间的关系,掌握集合的运算;掌握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逻辑联结词、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
教学重点:逻辑联结词、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
教学难点: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学过程:根底训练:1.集合A={z∈C|z=1-2ai,a∈R},B={z∈C||z|=2},那么A∩B=________.解析:A∩B中的元素同时具有A,B的特征,问题等价于|1-2ai|=2,a∈R,解得a=±.故A∩B={1+i,1-i}.答案:{1+i,1-i}2.假设命题“ax2-2ax-3>0不成立〞是真命题,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ax2-2ax-3≤0恒成立,当a=0时,-3≤0成立;当a≠0时,得-3≤a<0;∴-3≤a≤0.答案:-3≤a≤03.命题“假设a>b,那么2a>2b-1”的否命题为__________.答案:假设a≤b,那么2a≤2b-14.命题“所有能被2整除的数都是偶数〞的否认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存在一个能被2整除的数不是偶数二、例题教学:例1(2021·调研)设集合A,B,那么A⊆B是A∩B=A成立的________条件.[解析]由A⊆B,得A∩B=A;反过来,由A∩B=A,且(A∩B)⊆B,得A⊆B.因此,A⊆B是A∩B=A成立的充要条件.[答案]充要[方法归纳]判断充要条件的方法,一是结合充要条件的定义;二是根据充要条件与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把命题对应的元素用集合表示出来,根据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进展判断,再以否认形式给出的充要条件判断中可以使用命题的等价转化方法.变式训练:(1)设集合A,B,那么A⊆B是A∪B=A成立的________条件.(2)(2021·高考卷改编)设a,b∈R,那么“a>b〞是“a|a|>b|b|〞的________条件.解析:(1)由A⊆B,得A∪B=B,不一定有A∪B=A,反之A∪B=A,也不一定有A⊆B.(2)当ab≥0时,可得a>b与a|a|>b|b|等价.当ab<0时,可得a>b时a|a|>0>b|b|;反之,由a|a|>b|b|知a>0>b,即a>b.答案:(1)既不充分也不必要(2)充要例2(2021·调研)以下命题中的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①∃x∈R,使得sinxcosx=;②∃x∈(-∞,0),2x>1;③∀x∈R,x2≥x-1;④∀x∈(0,π),sinx>cosx.[解析]由sinxcosx=,得sin2x=>1,故①错误;结合指数函数和三角函数的图象,可知②,④错误;因为x2-x+1=2+>0恒成立,所以③正确.[答案]③[方法归纳](1)全称命题(存在性命题)的否认是其全称量词改为存在量词(或者者存在量词改为全称量词),并把结论否认,而命题的否认那么直接否认结论.(2)假设利用某些条件直接断定或者者探求有困难时,往往可以将条件进展等价转化.假设是由命题的真假求某个参数的取值范围,还可以考虑从集合的角度来考虑,将问题转化为集合间的运算.变式训练:(1)以下四个命题:①∃x∈R,使sinx+cosx=2;②对∀x∈R,sinx+≥2;③对∀x∈,tanx+≥2;④∃x∈R,使sinx+cosx=.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为________.(2)命题“∃x∈R,2x2-3ax+9<0”为假命题,那么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解析:(1)∵sinx+cosx=sin∈[-,];故①∃x∈R,使sinx+cosx=2错误;④∃x∈R,使sinx+cosx=正确∵sinx+≥2或者者sinx+≤-2,故②对∀x∈R,sinx+≥2错误;③对∀x∈,tanx>0,>0,由根本不等式可得tanx+≥2正确.(2)∃x∈R,2x2-3ax+9<0为假命题,那么∀x∈R,2x2-3ax+9≥0恒成立,有Δ=9a2-72≤0,解得-2≤a≤2.答案:(1)③④(2)[-2,2]稳固练习:1.给出以下三个命题:①假设ab≤0,那么a≤0或者者b≤0;②在△ABC中,假设sinA=sinB,那么A=B;③在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中,假设b2-4ac<0,那么方程有实数根.其中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全都是真命题的是________.(填序号)解析: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得sinA=sinB⇔a=b⇔A=B.故填②答案:②2.(2021·模拟)设x,y∈R,那么“x2+y2≥9”是“x>3且y≥3”的________条件.(填“充要、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既不充分也不必要〞)解析:x2+y2≥9表示以原点为圆心,3为半径的圆上及圆外的点,当x2+y2≥9时,x>3且y≥3并不一定成立,当x=2,y=3时,x2+y2≥9,但x>3且y≥3不成立;而x>3且y≥3时,x2+y2≥9一定成立,应填必要不充分.答案:必要不充分3.假设命题“∀x∈[-1,1],1+2x+a·4x<0”是假命题,那么实数a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 解析:变形得a<-()=-(+)2+,令t=,那么a<-(t+)2+,∵x∈[-1,1],∴t∈[,2],∴f(t)=-(t+)2+在[,2]上是减函数,∴[f(t)]min=f(2)=-(2+)2+=-6,又因为该命题为假命题.∴a≥-6,故实数a的最小值为-6.答案:-64.(2021·押题)设平面点集A={(x,y)|(y-x)≥0},B={(x,y)|(x-1)2+(y-1)2≤1},那么A∩B所表示的平面图形的面积为________.解析:由题意知A∩B所表示的平面图形为图中阴影部分,曲线y=与直线y=x将圆(x-1)2+(y-1)2=1分成S1,S2,S3,S4四部分.∵圆(x-1)2+(y-1)2=1与y=的图象都关于直线y=x对称,从而S1=S2,S3=S4,而S1+S2+S3+S4=π,∴S阴影=S2+S4=.答案:课后反思:。
高考数学复习要点梳理教学案 1.2 常用逻辑用语精品 新人教版(教师版)
2013届高考数学一轮精品教学案1.2 常用逻辑用语(新课标人教版,教师版)【考点预测】高考对此部分内容考查的热点与命题趋势为:1.常用逻辑用语是历年来高考必考内容之一, 题型主要以选择填空题为主,考查重点是四种命题间关系、复合命题真假性的判断、充要性的判定、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主要与函数、三角、立体几何、数列、解析几何、不等式中重要的易混淆的知识点相结合,以此为工具载体考查学生对概念的深层次理解.2.2013年的高考将会继续保持稳定,坚持考查常用逻辑用语的基础内容,命题形式会更加灵活、新颖.【要点梳理】1.命题:一般地,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2.四种命题:(1) “若p ,则q ”是数学中常见的命题形式,其中p 叫做命题的条件,q 叫做命题的结论.(2)若原命题为“若p ,则q ”,则它的逆命题为“若q ,则p ”;否命题为 “若p ⌝,则q ⌝”,它的逆否命题为“若q ⌝,则p ⌝”.(3)互为逆否的命题是等价的,它们同真同假.在同一个命题的四种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可能为0,2,4个.(4)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的区别:首先,只有“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才有否命题,其形式为“若p ⌝,则q ⌝”,而这种形式的命题的否定是只否定结论,即“若p ,则q ⌝”;其次,命题的否定与原命题一真一假,而否命题与原命题的真假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例题精析】考点一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例1. (2012年高考山东卷文科5)设命题p :函数sin 2y x =的最小正周期为2π;命题q :函数cos y x =的图象关于直线2x π=对称.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p 为真 (B)q ⌝为假 (C)p q ∧为假 (D)p q ∨为真【答案】C【解析】函数x y 2sin =的周期为ππ=22,所以命题p 为假;函数x y cos =的对称轴为 Z k k x ∈=,π,所以命题q 为假,所以q p ∧为假,选C.【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简单的逻辑联结词,熟记或且非三个命题真假的判断是解决好本类问题的关键.【变式训练】1. (山东省青岛市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文科)关于命题p :A φφ=,命题q :A A φ=,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p q ⌝∨为假B .()()p q ⌝∧⌝为真C .()()p q ⌝∨⌝为假D .()p q ⌝∧为真考点二 全称命题与存在性命题例2.(2012年高考辽宁卷文科5)已知命题p :∀x 1,x 2∈R ,(f (x 2)-f (x 1)(x 2-x 1)≥0,则⌝p 是( )(A) ∃x 1,x 2∈R ,(f (x 2)-f (x 1)(x 2-x 1)≤0(B) ∀x 1,x 2∈R ,(f (x 2)-f (x 1)(x 2-x 1)≤0(C) ∃x 1,x 2∈R ,(f (x 2)-f (x 1)(x 2-x 1)<0(D) ∀x 1,x 2∈R ,(f (x 2)-f (x 1)(x 2-x 1)<0【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含有量词的命题的否定,属于容易题.【变式训练】2.(2012年高考湖北卷文科4)命题“存在一个无理数,它的平方是有理数”的否定是( )A.任意一个有理数,它的平方是有理数B.任意一个无理数,它的平方不是有理数C.存在一个有理数,它的平方是有理数D.存在一个无理数,它的平方不是有理数【答案】B【解析】命题“存在一个无理数,它的平方是有理数”的否定是“任意一个无理数,它的平方不是有理数”.考点三 充要条件例3. (2012年高考浙江卷文科4)设a ∈R ,则“a =1”是“直线l 1:ax+2y=0与直线l 2 :x+(a+1)y+4=0平行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为依托于简易逻辑的直线平行问题的考查。
高中数学《常用逻辑用语》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常用逻辑用语》起始课一、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解析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1-1》(人教A 版)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的起始课.本章中,我们将学习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等一些基础知识.通过学习和使用常用逻辑用语,掌握常用逻辑用语的用法,纠正出现的逻辑错误,体会运用常用逻辑用语表述数学内容的准确性、简洁性.本节课作为本章的起始课,从一开始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围绕“为什么学”而展开,凸显了常用逻辑用语的重要性.一方面,常用逻辑用语被广泛用于日常生活,是语言表达的工具、信息交流的工具;另一方面,常用逻辑用语是数学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描述、判断、推理的工具,学习数学离不开常用逻辑用语.然后为具体内容的学习打好基础.根据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整章的内容,理解命题的概念,感受生活中的逻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学生学情诊断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命题,但是不够系统和详细,要引导学生联系已学过的教学实例学习新内容,会将命题等价地写成“若p ,则q ”这个形式.根据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教学难点:体会学习常用逻辑用语的方法.3.教学目标设置(1)通过实例的展示和分析,让学生了解逻辑的重要性和学习常用逻辑用语的必要性;在生活实例中体会逻辑思想;(2)理解命题的概念,能把一个命题改写成“若p ,则q ”的形式;(3)体验知识的形成及发展过程;(4)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发展思维的严密性,优化思维品质.4.教学策略分析运用生动新颖的“生活中的逻辑”的例子,激发学生学习常用逻辑用语的兴趣;运用“问题变式串”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并从中体会学习常用逻辑用语的方法;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充分感知学习常用逻辑用语的重要性、必要性,展示学习常用逻辑用语的过程和方法.5.教学过程1.情景引入班长王哲通知几位班干部、尹格、刘晗、秋菊商量学校运动会的事物,请了四人,开会时来了尹格、刘晗、秋菊三人,易明没来. 王哲就嘀咕了一句说: “该来的没来!”. 尹格听了,转身就走了,王哲看尹格走了,又说: “不该走的又走了!”. 刘晗一听,起身走了,王哲急了,忙去拖他: “我说的不是你呀!”这句话说完, 秋菊也走了.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让学生体会到说话缺乏逻辑性会导致信息传递不准确.(设计意图:从实际生活出发,直观感知逻辑, 其中学生自编短剧能让学生产生学习→ → → → 情景引入 新知建构 历史回顾 合作探究 归纳小结 趣味逻辑→兴趣,积极参与发现与探索.更深层次的用意是让学生认识数学从生活中来及学习常用逻辑用语的必要性.)2.回顾历史由小组合作课前准备,小组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有关逻辑历史的资料。
人教版(新)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建议
三、联系典型数学命题,学习逻辑用语,提升逻辑推理素养
相对于初中的数学知识,常用逻辑用语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对学生的逻辑推 理、 数学语言的运用等能力要求较高,是学生高中阶段数学学习的一个难点. 为了降 低 学生的认知难度,教科书先从初中学习过的一些数学命题出发,分析这些命题中条 件和结论的关系,由此引入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的概念. 然后,通过一 些 熟悉的数学实例,让学生辨析哪些条件是充分不必要的,哪些条件是必要不充分 的, 哪些条件是充分必要的,哪些条件是既不充分又不必要的,加深学生对这三个 常用 逻辑用语的认识,提升他们的逻辑推理素养. 同时,通过联系初中的一些典型 数学命 题,让学生理解判定定理与充分条件、性质定理与必要条件,以及数学定义 和充要条 件之间的关系.
教学建议
二、类比数的研究,学习集合,提升数学抽象素养
集合语言是数学的基本语言,它能简洁、准确地表述数学的研究对象,表达和交 流数学问题. 掌握语言的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因此,教科书在本章分三个层次安 排 集合语言的使用:一是读懂问题中的集合概念和符号;二是在处理问题时,根 据需要 运用集合语言进行表述;三是创设情境,根据情境需求进行三种语言(自 然语言、图 形语言、符号语言)的转换. 通过这样进阶式的安排,让学生逐渐熟 悉集合语言的抽 象性,积累数学抽象的经验,从而提升数学抽象素养. 在教学中, 也建议教师多选取 一些例子,创设使用语言的情境,同时让学生自己举些例子, 互相表达和交流.
在常用逻辑用语中,无论是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还是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都 是在回 顾命题的基础上,选取初中典型的数学命题,学习新知识. 特别是充分条件、 必要条件、 充要条件和判定定理、性质定理、数学定义之间的关系,例题中选取了三 角形相似、四 边形为菱形、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习题中选取了三角形全等、勾股定 理等典型命题, 并用“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设置三个探究栏目,详细分析、说明各 种关系.
新教材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2.3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教学设计1新人教B版必修第一册
1.2.3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逻辑是研究思维规律的学科,而“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是数学中常用的逻辑用语,逻辑用语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习数学需要全面准确地理解概念,正确地进行表述、判断和推理,这些都离不开对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使我们的语言表达和信息的传递更加准确、清楚,常常需要一些逻辑用语,基本的逻辑知识和常用的逻辑用语是认识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
学习逻辑用语,可以结合逻辑用语的使用对我们已经学习过的必修部分的数学知识加以巩固和提升,同时能够体现出逻辑用语的工具价值,也可以更好地应用于今后的学习。
课程目标核心素养(1)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2)正确判断p是q的充分条件或必要条件;(3)理解充要条件的概念,并会判断和证明p是q的充要条件. a.数学抽象: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判定定理、性质定理及其数学概念之间的关系;b.逻辑推理:经历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有具体到一般的思维方法;c.数学运算:会判断p是q的什么条件;d.直观想象:通过实例体会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e.数学建模: 通过对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与集合的关系的教学,建立概念间的多元联系,培养同学们多角度审视问题的习惯;教学重点:对“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对“必要性”的理解;运用概念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
一.新课引入1.情境与问题:“充分”“必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词语,你知道下列语句中的这两个词分别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吗?(1)“不断出现的数据让禁放派理由更加充分”(《中国青年报》2014年1月23日);(2)“做到了明确目标、数据翔实、理由充分、逻辑严密”(《人民日报》2014年8月4日);(3)“积极乐观的人,相信办法总比问题多,内心充满希望,当然,他们更懂得去寻求必要的帮助,给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中国青年报》2015年6月22日);(4)“文学不只是知识,同时也是一种能力,写作对于一个文学系的学生而言是一种必要的素质”(《人民日报》2015年1月28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常用逻辑用语一、知识导学1.逻辑联结词:“且”、“或”、 “非”分别用符号“∧”“∨”“⌝”表示.2.命题:能够判断真假的陈述句.3.简单命题: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4.复合命题:由简单命题和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复合命题的基本形式:p 或q ;p 且q ;非p5.四种命题的构成: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若q 则p ;否命题: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p.6.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是等价命题,即“若p 则q”“若q 则p ” .7.反证法:欲证“若p 则q”,从“非q”出发,导出矛盾,从而知“若p 则非q”为假,即“若p 则q”为真 .8.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①p q :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②p q :p 是q 的充要条件 .9.常用的全称量词:“对所有的”、“ 对任意一个”“ 对一切”“ 对每一个”“任给”等;并用符号“∀” 表示.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10.常用的存在量词:“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有些”、“有一个”、 “有的”、“对某个”; 并用符号“∃”表示.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特称命题.二、疑难知识导析1.基本题型及其方法(1)由给定的复合命题指出它的形式及其构成;(2)给定两个简单命题能写出它们构成的复合命题,并能利用真值表判断复合命题的真假;(3)给定命题,能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能运用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特别是互为逆否命题的等价性判断命题的真假.注意: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是不同的.(4)判断两个命题之间的充分、必要、充要关系;方法:利用定义(5)证明p 的充要条件是q ;方法:分别证明充分性和必要性(6)反证法证题的方法及步骤:反设、归谬、结论.反证法是通过证明命题的结论的反面不成立而肯定命题的一种数学证明方法,是间接证法之一.2.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关系:全称命题p:)(,x p M x ∈∀,它的否定p ⌝:)(,x p M x ⌝∈∃;特称命题p:)(,x p M x ∈∃,它的否定p ⌝:)(,x p M x ⌝∈∀;即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否定一个全称命题可以通过“举反例”来说明.三、经典例题导讲[例1] 把命题“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写成“若p 则q ”的形式,并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错解:原命题可改写成:若两个三角形全等,则它们一定相似.逆命题:若两个三角形相似,则它们全等.否命题:若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则它们不一定相似.逆否命题:若两个三角形不一定相似,则它们不一定全等.错因:对“一定”的否定把握不准,“一定”的否定 “一定不”,在逻辑知识中求否定相当于求补集,而“不一定”含有“一定”的意思.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要多与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作比较,注意结合集合知识.因而否命题与逆否命题错了.正解:否命题:若两个三角形不全等,则它们不相似.逆否命题:若两个三角形不相似,则它们不全等.[例2] 将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 则q ”的形式,并写出否命题.a>o 时,函数y=ax+b 的值随x 值的增加而增加.错解:原命题改为:若a>o 时,x 的值增加,则函数y=ax+b 的值也随着增加.错因:如果从字面上分析最简单的方法是将a>o 看作条件,将“随着”看作结论,而x 的值增加,y 的值也增加看作研究的对象,那么原命题改为若a>o 时,则函数y=ax+b 的值随着x 的值增加而增加,其否命题为若a ≤o 时,则函数y=ax+b 的值不随x 值的增加而增加.此题错解在注意力集中在“增加”两个字上,将x 值的增加当做条件,又不把a>o 看作前提,就变成两个条件的命题,但写否命题时又没按两个条件的规则写,所以就错了.正解:原命题改为: a>o 时,若x 的值增加,则函数y=ax+b 的值也随着增加.否命题为: a>o 时,若x 的值不增加,则函数y=ax+b 的值也不增加.原命题也可改为:当x 的值增加时,若a>o ,,则函数y=ax+b 的值也随着增加.否命题为: 当x 增加时,若a ≤o ,则函数y=ax+b 的值不增加.[例3] 已知h>0,设命题甲为:两个实数a 、b 满足h b a 2<-,命题乙为:两个实数a 、b 满足h a <-|1且h b <-|1,那么A .甲是乙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B .甲是乙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C .甲是乙的充要条件D .甲是乙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错解:h b a 2<-⇔h h h b a +=<---2)1()1(⇔h a <-|1|,h b <-|1|故本题应选C.错因:(1)对充分、必要、充要条件的概念分不清,无从判断,凭猜测产生错误;(2)不能运用绝对值不等式性质作正确推理而产生错误.正解:因为,11⎪⎩⎪⎨⎧<-<-hb h a 所以,11⎩⎨⎧<-<-<-<-h b h h a h 两式相减得h b a h 22<-<- 故h b a 2<-即由命题甲成立推出命题乙成立,所以甲是乙的必要条件.由于⎪⎩⎪⎨⎧<-<-hb h a 22 同理也可得h b a 2<-因此,命题甲成立不能确定命题乙一定成立,所以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故应选B.[例4] 已知命题甲:a+b ≠4, 命题乙:a 1≠且b 3≠,则命题甲是命题乙的 .错解:由逆否命题与原命题同真同假知,若a=1且b=3则a+b=4成立,所以命题甲是命题乙的充分不必要条件.错因 :对命题的否定不正确.a 1≠且b 3≠的否定是a=1或b=3.正解:当a+b ≠4时,可选取a=1,b=5,故此时a 1≠且b 3≠不成立( a=1).同样,a 1≠,且b 3≠时,可选取a=2,b=2,a+b=4,故此时a+b=4.因此,甲是乙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注:a 1≠且b 3≠为真时,必须a 1≠,b 3≠同时成立.[例5] 已知p 是r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s 是r 的必要条件,q 是s 的必要条件,那么p 是q 成立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分析:本题考查简易逻辑知识.因为p ⇒r ⇒s ⇒q 但r 成立不能推出p 成立,所以q p ⇒,但q 成立不能推出p 成立,所以选A解:选A[例6] 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 (m∈Z)① mx 2-4x +4=0 ② x 2-4mx +4m 2-4m -5=0求方程①和②都有整数解的充要条件.解:方程①有实根的充要条件是,04416≥⨯⨯-=∆m 解得m ≤1.方程②有实根的充要条件是0)544(41622≥---=∆m m m ,解得.45-≥m ,.145Z m m ∈≤≤-∴而故m =-1或m =0或m =1. 当m =-1时,①方程无整数解.当m=0时,②无整数解;当m=1时,①②都有整数.从而①②都有整数解m =1.反之,m =1①②都有整数解.∴①②都有整数解的充要条件是m =1.[例7] 用反证法证明:若a 、b 、c R ∈,且122+-=b a x ,122+-=c b y ,122+-=a c z ,则x 、y 、z 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0.证明: 假设x 、y 、z 均小于0,即:0122<+-=b a x ----① ;0122<+-=c b y ----② ;0122<+-=a c z ----③;①+②+③得0)1()1()1(222<-+-+-=++c b a z y x ,这与0)1()1()1(222≥-+-+-c b a 矛盾,则假设不成立,∴x 、y 、z 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0.[例8] 已知命题p :方程x 2+mx +1=0有两个不等的负根;命题q :方程4x 2+4(m -2)x +1=0无实根.若“p 或q ”为真,“p 且q ”为假,求m 的取值范围.分析:“p 或q ”为真,则命题p 、q 至少有一个为真,“p 且q ”为假,则命题p 、q 至少有一为假,因此,两命题p 、q 应一真一假,即命题p 为真,命题q 为假或命题p 为假,命题q 为真. 解: 若方程x 2+mx +1=0有两不等的负根,则⎩⎨⎧>>-=∆0042m m 解得m >2, 即命题p :m >2若方程4x 2+4(m -2)x +1=0无实根,则Δ=16(m -2)2-16=16(m 2-4m +3)<0解得:1<m <3.即q :1<m <3.因“p 或q ”为真,所以p 、q 至少有一为真,又“p 且q ”为假,所以命题p 、q 至少有一为假,因此,命题p 、q 应一真一假,即命题p 为真,命题q 为假或命题p 为假,命题q 为真. ∴⎩⎨⎧<<≤⎩⎨⎧≥≤>312312m m m m m 或或 解得:m ≥3或1<m ≤2.四、典型习题导练1.方程0122=++x mx 至少有一个负根,则( )A.10<<m 或0<mB.10<<mC.1<mD.1≤m2.“0232>+-x x ”是“1<x 或4>x ”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3.三个数,,a b c 不全为0的充要条件是( ) A.,,a b c 都不是0.B.,,a b c 中至多一个是0.C.,,a b c 中只有一个是0.D.,,a b c 中至少一个不是0. 4.由命题p :6是12的约数,q :6是24的约数,构成的“p 或q ”形式的命题是:_ ___,“p 且q ”形式的命题是__ _,“非p ”形式的命题是__ _.5.若,a b R ∈,试从A.0ab =B.0a b +=C.220a b +=D.0ab >E.0a b +>F.220a b +> 中,选出适合下列条件者,用代号填空:(1)使,a b 都为0的充分条件是 ;(2)使,a b 都不为0的充分条件是 ;(3)使,a b 中至少有一个为0的充要条件是 ;(4)使,a b 中至少有一个不为0的充要条件是 .6.分别指出由下列各组命题构成的逻辑关联词“或”、“且”、“非”的真假.(1)p : 梯形有一组对边平行;q :梯形有一组对边相等.(2)p : 1是方程0342=+-x x 的解;q :3是方程0342=+-x x 的解.(3)p : 不等式0122>+-x x 解集为R ;q : 不等式1222≤+-x x 解集为. 7.命题:已知a 、b 为实数,若x 2+ax +b ≤0 有非空解集,则a 2- 4b ≥0.写出该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这些命题的真假.8.用反证法证明:若a 、b 、c 、d 均为小于1的正数,且x=4a(1-b),y=4b(1-c),z=4c(1-d),t=4d(1-a),则x 、y 、z 、t 四个数中,至少有一个不大于1.。